在线客服

司考学习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司考学习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司考学习计划

篇1

一、中学会计信息化概述

(一)概念

中学会计信息化是基于传统计算机简单数据保存、管理的基础上,逐步完善计算机会计信息收集、整理、传输、储存、应用的管理过程。中学信息化管理将传统单一的信息资源进行整合管理,形成一套完整的会计管理模式,与现代化中学教育理念之间达成教育模式融合转型,促进中学教育整体管理体系的创新与完善。

(二)特征

中学科技信息化使中学资金管理逐步形成完整的管理体系,实现了中学会计管理科学化、现代化发展。主要具有以下特征:第一,中学会计信息管理全方位。中学会计管理的范围主要为中学教育日常开支、中学教师工资以及多种教育活动经费,传统中学会计管理主要依靠人工管理,分工分配,容易造成中学会计资金划分不明确或者资金应用片面性的问题,中学会计信息化管理,使中学教育经费应用从信息应用、信息管理以及资金分配管理都实现了智能化管理,不仅实现了中学教育经费应用科学化,同时也实现了中学会计运用全面化;第二,中学会计信息管理系统智能化发展,计算机智能化操作,中学财务管理系统科学化;第三,中学会计信息管理形式多元化;第四,实现了中学会计信息交流管理透明化,信息化管理主要应用计算机系统完成中学财务管理的整体操作,管理者可以对管理流程进行网络监管,实现中学经费管理透明化。

二、中学会计信息化的优化措施

中学会计信息化是现代教育管理模式逐步实现科学化。全面化发展的重要体现。现阶段,我国中学会计管理实施信息化水平逐步提高,中学教育经费应用已经取得显著成绩。但中学会计信息化依旧处于初级阶段,信息化转型发展中依旧存在一些问题,需要不断完善,实现中学会计信息化水平的提高。本文从我国中学会计信息化发展实际出发,提出中学会计信息化优化措施。

(一)逐步完善中学会计管理职能的转变

中学会计的主要职责是制定中学教育经费运行计划,对中学教育经费支出和收入进行经济核算。实现中学会计信息化管理,平衡信息化管理与会计应用管理之间的协调性,避免中学财务管理中人员冗长,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混乱的现象,明确中学会计人员应用于信息化管理系统相适应,明确会计管理人员的管理范围,实现中学教育经费管理体系层次性强,管理职能名明确。例如:某中学实施会计信息化管理,但中学中管理部门中人员管理系统依旧是传统的管理模式,中学会计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冗长,中学日常开支比重增加,中学会计系统改革滞后。校领导为了转变这种局面,对中学会计部门人员管理职能科学划分,完善了中学会计信息化程度逐步提高。

(二)优化中学会计经费计算方式

中学会计信息化的实现,也是对中学财务管理技术水平逐步实现科学化管理的体现。中学会计应当合理应用信息化管理模式,优化中学会计经费计算方式。一方面,中学会计信息化能够实现中学经费管理系统中经费记账,经费结账,经费报表的智能化管理,大大提高了中学会计管理的工作效率,保障会计经费运算数据准确性较强;另一方面,中学会计可以将信息化智能操作系统与中学经费应用分配比重相结合,优化中学会计信息化经费计算方式,灵活运用中学会计信息化系统。例如:某中学会计为了将信息化管理应用程度进一步提高,积极对信息化系统的应用程度进行深入探究,应用网络数据分析系统对学校近年来财务应用比重进行划分,制定财务分析表格,对中学会计信息化系统综合应用,实现了该学校会计经费计算方式科学化分析管理。

(三)适当加强中学会计信息化管理监督

中学会计信息化实现,是现代教育教育管理体系逐步实现科学化发展的重要体现。中学信息化管理使中学财务资源管理的数据运行精密化和集中化处理程度提高。一方面,信息化能够提高中学会计管理水平,促进我国教育经费管理体系的逐步完善;另一方面,中学也应当加强对会计管理系统人员管理和信息安全管理,加强中学管财务管理的监督体系,建立一套科学有效的会计信息管理措施,保障中学会计信息资源数据应用客观发展。例如:某学校采取会计信息化管理,为了进一步完善中学会计应用管理系统,建立中学网上会计操作监督系统,对该中学会计信息存储,人员操作进行监督管理,不仅提高了中学会计信息化系统运行的准确性,同时也降低了中学会计信息失真等现象的发生。

三、中学会计信息化的作用

中学会计信息化是我国教育管理系统逐步发展的重要体现,其作用主要体现在:第一,完善中学会计系统,中学会计系统的完善程度与中学教育经费应用情况之间存在着必然联系,中学会计信息化能够降低中学会计管理信息失真,数据不准确的现象,提高中学财务资金管理水平,完善中学会计系统;第二,促进中学经费管理信息资源的综合应用,传统人工会计管理对财务分配比重划分缺乏科学性,同时,财务资金划分中容易将中学管理中不重要部分忽略掉,导致中学财务应用比重失衡,中学会计信息化应用计算机实现财务信息管理智能化操作,从而实现了财务分配综合管理。

四、结束语

中学会计信息化是现代管理手段在教育管理系统中应用的体现,信息化管理能够实现中学教育资金划分科学发展,使中学教育管理体系转型发展与社会发展总趋势相适应,推进我国中学教育系统的进一步完善。

作者:赵春雨 单位:山东省济南第五中学

参考文献:

[1]辛茂荀.中学会计信息化[M].经济科学出版社,2013

[2]袁树民,.会计信息系统[M].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13

篇2

一、游戏化学习的定义

游戏化学习,就是将游戏化的方式加入学习中,其定性并不在游戏上,而是将某个已经存在的、具有一定核心和内在价值的事物与游戏机制相整合,以激发用户的参与度、投入感和忠诚度。实际上,游戏化学习是一种交互性的设计问题,核心在于依据学习的知识点,设计交互性的数字产品,或者交互性的系统和服务,并将成果提供给学习者。虽然这种设计也同样注重形式,但不同的是,它的重点在于帮助学习者的学习行为。

在传统课堂上,“游戏化学习”也存在着,但是主要形式是由老师带着学生做游戏,并向学习者传递相关知识,但是这种学习方式并不是我们当前要探讨的,这种模式也已经不适用于时代的发展。如今的教育行业,教育者关注的是怎样借助无所不能的现代信息技术,在不论是传统师生课堂还是学习者自学环境中都能实现更好的交互式学习,用游戏化为学习者带来更好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率。

二、游戏化学习的优势

新一代的学习者,已经熟悉了各种数字化信息工具,当今的儿童是伴随数字信息技术成长起来的,并能够熟练操作应用。新生代已经习惯了利用新媒体来交流和思考,因此,在游戏化学习中,学习者可以自主操作标量,掌控模式,更重要的是,他们乐在其中,因此,学习必定会更高效。

经过调查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即游戏化学习不仅乐意交会学生技能,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意识。其中包括:(1)解决问题的能力;(2)交流沟通的能力;(3)协同合作的能力;(4)磋商谈判的能力。

三、游戏化学习与传统教育结合

根据教育内容来说,我们将传统教育大致分为三类:技能类、知识类以及策略类。

(一)技能类

对于技能类的学习,电子游戏的模拟场景仿真操作可以代替一些学习过程。举例说,各种驾驶的模拟游戏,在技术上已经达到非常逼真的情境,比如,北京的一些驾校已经在使用模拟器代替一些上车培训。但是需要强调的是,关于技能类的学习,我们还需要提供实际中的练习,不能仅凭游戏成绩决定最终结果。

(二)知识类

对知识类学习,我们可以将知识点融入文字、声音、视频中,借助互联网游戏进行知识点的“通关”。借助电子游戏,我们还可以将书本知识、讲解内容、考试知识点等融合转变为一个个场景,以过关升级或者讲故事的方式参与进去,增加学习的兴趣,提升学生学习的成就感,而且在游戏可以更科学地重复加强记忆。设想一下,如果能够把平时知识学习的考试放到游戏中,我们或许会期待学习和考试了,何乐而不为。

(三)策略类

对策略类学习,如,资源统筹、企业经营、财务管理等,电子游戏的模拟效果更加直观,因此,在实际操作中也会更丰富更有趣。事实上,策略类游戏在互联网游戏中已经很多很强大。策略类学习的游戏化可以应用在社会生活工作中的很多方面,比如,可以先从商业教育开始,对于一个成人来说,下班后的电子游戏化就是商业学习的一种延续,商业学习可作为传统商业课程的补充;而对于儿童来说,可以作为商业意识的一种启蒙教育。

篇3

一、高中化学习题课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习题课教学目标不明确

无论哪一门学科的开展,首先一点就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教学目标会对我们的教学工作起到引导和支持的作用。但是,在我们的调查研究中发现,在现在高中的化学习题课中明显存在教学目标不明确的问题。老师对学生应该注重哪些知识的学习巩固,学习什么样的技能,习题教学所要达到什么样的效果都没有给出正确的指示以及有效的引导。这样就导致学生在习题课中的学习目标不明确,存在极大的盲目性,不仅无法提高学生的化学学习效率,更会给学生带来额外的学习负担和压力。所以要想使得化学习题课的开展行之有效,首先就要明确教学目标。

2.习题课内容脱离课本知识

目前,在社会中与高中化学相关的习题集内容丰富、种类多样。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丰富化学习题课的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涉猎范围。但是,其中也包含一些非正规的、不够完善的材料。这样就导致了老师在选择这些习题内容时显得比较盲目,一些习题集涉及的内容更是脱离课本内容,一味地追求高、新的内容,而忽视对基础化学知识的学习。学生在练习这些习题时往往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无法达到实际的效果,这样就使习题课的教学难以发挥真正的作用和效果。

3.习题课教学忽视了知识实践性

在一些高中的化学习题课教学中,老师总是习惯性一味地让学生埋头于题海当中,逐渐地使学生习惯于在纸面上解决问题,而忽视了对知识学习的实践方面。而往往我们学习化学知识都是依靠大量的试验和社会经验总结而来的结果,所以习题课的开展不应该是大量的题目的堆积,而应该包括足够的感性认识和情感体验,避免使化学学习变得单调而乏味。尤其是在一些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的方面,我们更要注重其实践性,让学生真正地投入到对知识的实践探究中去。

二、化学习题课的改进策略和措施

1.增强习题课的针对性、目的性

所谓加强习题课的针对性、目的性,实际上就是要明确我们的教学目标。我们习题课教学目标的设定一定要符合学生实际的具体情况,不能超越学生的能力范畴,切实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在化学习题课的教学过程中,在加强对知识性内容学习的同时,也要注重专业技能操作的培养,让学生通过习题学会的不仅仅是对现有结果、结论的记忆,更重要的是要提高他们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逐渐培养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热情和兴趣,树立正确的学习态度和求知精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达到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目的。

2.习题课内容的选择要优化

由于化学知识的特殊性,使得我们的化学学习必须要依靠习题来完成对知识内容的巩固和加强,所以我们的教学活动必须要围绕着习题为中心来展开。所以说习题的内容优劣将直接影响到化学教学工作的效果。我们的习题内容的选择应该做到以下几点:(1)题目的立意一定要符合教学大纲和教学目标的要求,不能脱离课本的知识体系和涵盖范围。题目中的信息一定要紧随科学前沿的内容,并且能够与社会实践内容相结合。(2)习题的内容应该具有一定的社会研究价值,问题的答案要力求准确。通过对这些优化的、精良的习题的学习和练习才能有效地改善化学习题课的教学现状。

3.习题课要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篇4

1巧设导入,使学生产生学习积极性

教学中的引入,不管是新课还是复习课都是非常重要的一环,它不仅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还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

导入常规的方法是复习前一节课的内容,引入新内容,也即承上启下。这对于唤起学生旧知识的回忆和巩固旧知识、为学生学习新知识做准备,对吸引学生注意力不失为一种有效方法。但是,它对于激发学生情绪、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却产生不了很好的效果。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新课标、心理念,“要求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个方面得到和谐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突出时代性,注重学生个性的养成、潜能的开发和智能的发展,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课堂引入也要更新观念,要符合新课标、新时代要求、符合学生的认知能力,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激发学生情绪。例如:必修1第一章从实验学化学第一节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

可以设置几个简单的练习实验:

⑴取少量固体粉末加入试管里,然后给固体加热。

(A)讨论操作方法步骤;(B)实验注意事项;(C)观察、思考实验现象。

⑵往试管里加入少量液体,然后给液体加热;

(A)讨论操作方法步骤;(B)实验注意事项;(C)观察、思考实验现象。

实验分两组,先进行抽签,抽实验题号和实验先后,然后一组做实验,另一组评估实验,指出实验成功的经验和不足,并且对实验进行“优、良、差”打分。一组做完后,进行角色调换,做第二组实验。使学生实验不是简单的重复,而是要学生思考每个操作过程的原因、结果,从而为学习《化学实验的基本方法》创造问题。

学生通过实验、检查、评价,已经基本掌握该实验的基本步骤和方法。这样做既充分体现了“以学生发展为本,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又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所表现的积极性、自觉性、创造性,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有利于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情绪。所以,引入既可以是设疑、提问的形式,也可以是新科技、新信息的展现和介绍。引无定法,但要有法,即引入能够集中学生的注意力,能够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探究知识、解决问题的强烈欲望。

2妙用实验,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

现行教材中有大量的实验,这些实验具有生动、鲜明、新奇、有趣的特征。这些生动有趣的实验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教学中我们要妙用化学实验,促进学生主动思考,积极动脑,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在教学“氧气的性质”这一内容时,我为学生做了这样一个小实验:课前准备好一个集满气体的瓶子,将一根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里,让学生仔细观察所发生的现象。学生发现,原来只是带火星的木条放到集气瓶后发生了剧烈的燃烧,此时学生产生了疑问,集气瓶里装的是什么气体,可以使带火星的木条发生剧烈燃烧?此时面对学生的百思不得其解,我告诉学生,瓶子里装的是人类及动物生存所必需的气体——氧气。这样在鲜明的实验现象和教师的启发点拨下,学生得知氧气最显著地化学性质就是支持燃烧。化学实验具有揭示事物变化规律;帮助学生掌握化学知识;训练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学生的实验探究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解决化学实验问题的能力和创新意识的科学素养;对学生进行安全、环保、合作、节约等教育等功能。

3联系生产生活,让学生爱上化学学习

布鲁纳说过:“使学生对一门学科有兴趣最好的方法是使其知道这门学科值得学习。”可见,将化学知识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联系,让学生认识到物质世界因化学而变得多姿多彩,感受到化学与我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这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又一重要途径。如我们都知道食用加碘盐的重要性,可以预防碘缺乏症,那么炒菜时等菜快出锅时再放碘盐,有什么科学依据?学生通过相关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就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碘盐的主要成分是氯化钠和碘酸钾,碘酸钾就是碘的主要提供者,但碘酸钾很不稳定,在加热或光照时很容易分解,而不利于人体碘的摄入量,故此不要过早放碘盐。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某些现象,切实感受到化学的实用性。四、自我评价,在知识完善中发展兴趣自我评价是学习过程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在学习完一节、一章甚至一个模块后我们要及时地自我评价,通过简单的测试来检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寻找知识的遗漏点或遗忘之处。然后查阅笔记或资料填补知识的不足。在这样反复自我评价——知识填补的过程中寻找和体验学习的乐趣。这样的教学过程,可使所学的知识更加完整和系统,也使知识得到了灵活的应用。

4起伏有度、张驰协调的课堂

4.1教师的教学激情是化学课堂起伏有度、张驰协调的基础

教师在课堂上要有激情。激情源于爱心,源于对教育事业、对学生的爱,对化学生活生产知识的爱,对教学专业的爱,应该是激情的源头。有了爱心带来的激情,可以全天候、全身心地为学生服务,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真正实施‘教为学服务’的教学指导思想。激情来自自信。只有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文本,只有全面了解学生,研究学生的心理、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需求,符合学生的实际,研究学生、研究教材,从学生的需求、学生的实际精心设计每一节课,熟悉教案,才能做到胸有成竹、充满自信、精神振奋、情绪饱满地走进教室,在课堂上才能够声情并茂、抑扬顿挫、挥洒自如、游刃有余。

篇5

一、从哪里开始着手——先实体法,后程序法,先国内法,后国际法

司法考试的特点是内容庞杂,涉及的法律条文众多,这就需要有一个大致的复习进度安排。我们可以将考试内容细分为几个部分。六大主干部门法,包括民、刑、行三大实体法和相应的三大程序法,以及商经中的公司法、合伙法,证券法、三国法中的涉外法律,这些都需要多安排时间下大工夫,真功夫,如果能把这部分抓好,司考的难关也就真正突破了。

一般说来,我建议司法考试复习先实体法,后程序法,先国内法,后国际法(广义)。实体法是程序法的基础,没有实体法程序法就失去了依托;从难度上来看,实体法一般难度也比较大,从实体法开始复习时比较慢恰当的。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等重点比较突出,以记忆内容为主,过早复习容易忘记,建议复习时间可以稍微靠后。

二、科学的复习方法——区别理论法学与应用法学

理论法学是指涉及卷一和卷四的法理学、法制史、三国法等。这部分内容分值较低且分散,但不可全弃,对于分值较低但容易上手的部分(如法理、法制史、法律职业道德)要坚决吃透,对于分值低、复习起来又费时费力的部分(如宪法)宜从体系上把握大体,用零散时间记忆细节。

总体上,对于这部分的复习,建议以记忆为主,理解为辅,并且复习时间尽量安排靠后。

应用法学,主要是指涉及日常生活应用的法律,如民法、刑法等,民法、刑法以博厚著称,既有广度,又有厚度,投入大,产出难,考生应当以法条为基,搞清楚基本框架,至少保证六成的分数。民诉和刑诉特点是“细”和“杂”,分数不少但考试难度并不高,因此考生要注意对这两门诉讼法细节的把握,从流程的角度、整体的角度去领会,并注意和实体法的结合记忆。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考察特点是考点分散,分值分散,但其知识体系多以其他部门法尤其是民法和民诉为基础,因此,复习好民法和民诉对复习行政法和行政诉讼法大有裨益。复习行政法宜从几个核心概念(行政主体、行政行为、国家侵权行为等)入手,有一呼百应的效果。

这部分法律建议以理解为主,记忆为辅;以法条为主,司法解释为重;以新法为重,紧扣热点,尤其是今年新颁布的几部新法和司法解释,包括《物权法解释》、《刑法修正》、《民间借贷解释》等一系列司法解释。

三、复习进度安排——先快后慢、先密后疏

说到复习进度安排,好像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大家都对那个什么记忆曲线非常熟悉,但一旦自己开始复习了,就全然不记得了。事实证明,先快后慢、先密后疏,是一种非常好的复习方法。

预备一段时间后,接下来就是做历年试题及相关练习。首先要找到好的练习题,其次训练不光在练,更重在总结。也就是说对不明白的地方要自己先研究一下,搞不懂的查一下资料,问一下老师或者同学,也可以在这里发帖子,如此循环往复数个回合,做题能力就会长进不少,细节和技巧也会积累颇多,而且正确率的提高会增强你的自信心,形成良性的复习机制。

其次,每年法律出版社都会出一套历年真题解析,那上面有各部门法的章节考点频率以及数据分析,可以了解考试重点集中在哪里,以及自己复习中的漏洞,及时查漏补缺,并对自己的应试水平的提高过程有一个大概的了解。按我自己的经验来看,这是非常有意义的工作,因为真题考点的重复率是很高的。

另外,在考前一定要留意今年司考的前沿信息,做到心中有数,及时有效应对。

篇6

二、有效课堂教学

有效课堂教学是通过课堂不仅能传授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智力,更要自然而然地进行品质的培养,使学生能自主学习,成为课堂的主人。为了保证课堂教学的质量,从以下三个方面论述:

1.内容的有效。适量与适度。分析化学随着课时量的减少,教师更加要遵循教育规律和教学原则,科学地安排与搭配教材内容,合理地组织部分的习题,不能“贪多忽效”,也不能“求少图便”。尤其在对待习题上?我认为,应该重视“习题”而又要超过“习题”。教“习题”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习题”,教有限的“例子”是为了让学生自己去学习更多的“例子”。当然这对教师的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教师素质的提高正是教改的关键。

2.教法的有效。灵活与恰当。同一教学内容,不同的教法效果就会不同,教必须致力于“导”,服务于“学”。优化教学方法要从实际的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出发,扬长避短选用教法。在课堂教学中,各环节的安排要尽可能以全体学生的参与为基础,以个别提问、小组交流、课堂检测等多种形式来了解大多数学生学习的情况。如不同类型酸碱滴定原理中设置许多问题,引导学生学习,联系生活,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创造力,纵向横向比较引导学生总结等等,收到很好的效果。为了进一步规范学生分析化学实验基本操作,先给每一位学生发一份实验操作规范化内容提要,有正确操作方法要点,有易出错,再让学生练习,在练习过程中有师生、生生监督,再考核,再做练习,最后学生的基本操作规范。

3.评价的及时。评价不是对结果简单的肯定与否定,而是对学生思维的点拨。如何让课堂评价真正起到激励、引导的作用?首先,语言要包含激励;其次,减少简单确定性评价,倡导发展性评价,做到这两点,评价的作用就能真正发挥。

总之,我认为有效的课堂就是教师抛砖引玉,当他们迷茫时,教师会指引一条道路;当他们出现错误时,教师会旁敲侧击地让他们认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并让他们能看到自己的进步。

三、教学后记

教学后记作为完整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自我评析和反省的最好形式,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它是一种用来提高教师的专业业务知识,改进教学实践的学习方式,不断对自己的教育实践深入反思,积极探索与解决教育实践中的问题,从而进一步充实自己,提高教学水平。但我们教师在日常教学工作中,往往只强调备好课、上好课,而对上完课之后能否写好教学后记,却未引起足够的重视。我个人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写教学后记。

1.写成功之处

每一次课总会有精彩的片段,有的是自己设计好的,有的是通过与学生互动时突发展现的。如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等等。教学中,这些亮点只要我们留心就不难发现。经过长期的积累,教学经验自然会日益丰富。例如,在学习t分布曲线时,突然有这样的想法,可以将t分布曲线图将概率、置信区间、t检验相关知识一起讲解,并在讲解概率时可以用不同颜色标记后,效果就好于之前的讲解。在做“直接电位法测定溶液的pH”实验过程中,想到如果学生自己先通过3个标准溶液分别作试液,互相交替进行,从实验数据引导学生,比较测试结果得出结论,然后再测定未知试液的pH。这样可以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知识。

2.写不足之处

有时候不论教学过程如何精心设计,总有疏漏或失误。如教学设计不符合学生实际,演示失败,知识性的错误,教案与实际的脱节等等,对这些败笔通过课后进行系统的回顾、梳理,并对其作深刻的反思、探究和剖析,及时总结记录并归类整理,使之成为今后教学中吸取的教训,达到不断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效果。

3.写学生的反馈和建议

教学过程中学生是学习的主题,也是教材的实践者。教学有没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往往会从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提问、练习、作业等方面反馈出来。在分析化学实验教学中,让学生自己动手,实验探究,推出结论,加深了学生对概念的认识和理解,达到了较好的效果。由学生的提问可以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不足。学生提出的疑问往往是教师没有讲清楚或被忽略的问题。将批改作业中发现的突出问题写在教学后记中,有利于在今后的备课和教学中引起重视,并对教学加以适当的调整和改进教学方法。

4.记别人的做法

教师要加强同伴交流,对照自己的教学设计,有时会发现自己的不足,别人的长处。别人的教训也可以引以为戒,避免自己犯同样的错误。通过他们的教学方法而感受他们的思想,从他们的思想中吸取原料滋润自己的思想,以形成我的教育个性。

通过教学后记的编写,把零散的经验教训积累起来,对教师来说是一笔很好的财富。在后续的教学设计中,看教法能不能创新、知识点需不需要改进、启迪是否得当、训练是否到位等,这样可以做到扬长避短、精益求精,把自己的教学水平提高到一个新的境界和高度。

总之,要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真正掌握好分析化学基本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教师应在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螺旋式上升中,实现专业成长。同时教师也要给学生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创造;要给学生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用心研究,潜心探索,精心教学,药学专业分析化学教学就一定大显成效。

篇7

一、关注学生情感世界,实施有效化学教学

高中学生承受着来自学校、家庭、社会等多方面的压力,他们非常渴望自己能够在学业上取得优异成绩。化学课程严谨、抽象,如果教师忽视学生内在的情感需求,就更容易助长这种压力。因此,化学教学中构建和谐课堂氛围有着重要的意义。首先,教师必须提高自己的化学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和显著的教学成果,来缓解学生的学习和升学压力。其次,要形成一种严肃认真的工作习惯:上课前必须精心设计好教案,教案中既要有明确的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强调课堂教学的有序性。在教学常规中,教师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提高化学教学水平,尽力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以高效的课堂教学,化解学生所承受的各种学习压力。

二、切实更新教学理念,尊重学生个性发展

我国传统文化十分注重等级,强调等级观念:孩子必须服从家长,学生必须服从教师,群众必须服从领导……在这种传统文化熏陶下的教师,往往认为自己的一切教育教学行为都是为学生好,自己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学生着想,从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思想和感受如何。教师缺乏宽容心,缺乏对学生表达尊重和理解的技巧,以为自己为学生好,学生就能感受得到。此外,教师经常把学生当成一个成年人来看待,以成年人的行为标准来要求学生,认为自己理解的学生也应该能够理解。当代的高中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他们接受了许多新潮思想和更多的西方文明观念,自我意识明显增强,渴望民主、平等、博爱,个性张扬,强调以自我为中心。所以,许多学生常常会认为教师所做的是侵犯他们自我平等的权利,埋怨教师对他们不尊重、不理解,而不是反省自己学习是否刻苦、勤奋。

化学教师要想在自己的教学活动中建立与学生的和谐关系,就必须树立这样的工作和教学理念:为学生提供优质的教学服务是教师的职责;学生是成长中的孩子,犯一点错、出一点格都是正常的。所以教师应宽容地对待学生,正视学生的差异,采用诱导的方法改变学生的不良学习习惯。只有以学生为本的教师才能得到学生的尊重与信赖。为了更好地调动高中学生学习化学的积极性,化学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学理念,顺应学生自我意识的觉醒,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构建和谐高效的化学课堂。

三、善用多种激励手段,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篇8

Discussion on the Polarization of Primary

Students' Chinese Language Learning

LU Gang

(Yixing Youtang Primary School, Yixing, Jiangsu 214246)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curriculum reform, we find language learning students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relatively common, polarization phenomenon is not only seriously affect the results of language teaching, and have a very negative impact on students after learning, so we need to for language learning in primary polarization analysis. In this paper we study the causes of polarization formed primary language is analyzed, proposed a series of response measures.

Key words Chinese teaching; polarization; cause and countermeasures

1 小学语文学习两极分化的分析

语文教学中的两极分化是指在语文学习过程中,一部分学生语文成绩很好,学习兴趣足并且学习积极性高,因此这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会越来越好;而另一部分学生由于本身语文成绩差,再加上部分教师的严厉批评,所以这部分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学习积极性不高,从而导致这部分学生的语文学习成绩越来越差,进而与学习好的学生之间产生两极分化。

两极分化会导致学生语文成绩好坏的差距越来越大。我们都知道成绩差的学生其语文运用能力不足,严重影响了语文教学的效果,然而成绩好的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就一定好吗?其实不然,一般我们所说的“成绩好”是指学生考试分数高,但是语文学科是一门以应用为主的学科,因此分数高不一定代表语文能力高。由此我们看出,目前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问题,不管是对成绩好的学生,还是对成绩差的学生都会产生负面影响,因此两极分化会严重影响小学语文的教学效果。

另外,分析两极分化时我们发现,小学一、二年级的学生两极分化现象并不明显,然而在学生升入三年级以后,学生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因此,我们知道一定有一些特定的原因在影响着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

2 小学语文学习中的两极分化现象产生的原因

2.1 学生自身的因素

学生自身的因素又可以分为两个方面,其一是学生自身心理方面的因素,其二是学生个体行为差异因素。

第一,学生心理方面的因素。首先个体是不断发展的,个体发展过程中其心理特征会发生变化,表现在小学生身上就是:随着个体成长小学生自主意识有了很大提高,独立性得到很大发展,此时小学生会表现出一定的固执,会由于某些小事而丧失语文学习兴趣,从而影响到其自身的语文成绩。其次,随着个体的不断发展,小学生之间的智力水平差异逐渐加大,较低的智力水平会直接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成绩与学习效果。

第二,学生行为方面的因素。首先,随着个体的发展其学习习惯会发生改变。一些小学生会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自身成绩的进步;而另一些小学生会形成不好的学习习惯,从而导致学习成绩的下降。其次,学习方法的掌握程度。进入小学三年级以后,部分小学生会逐步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然而,也有部分小学生没有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从而造成小学生之间成绩的巨大差异,进而产生两极分化。

2.2 学生自身以外的原因

学生自身以外的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教师和学校。

第一,教师方面影响学生两极分化的因素有以下几点:首先,教师存在错误的教学理念。我们都知道学生是教学活动中的主体,然而部分教师在教学中过分强调教师的主导作用,忽视的学生的自主性,从而影响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下降。其次,教师的教学方法不合理。因为小学生自主意识不高,所以课堂中小学生不会主动与教师进行交流,而此时教师却过分重视课本讲授的教学方法,忽略了能够增强师生交流的课堂活动的运用,从而使语文教学变得枯燥,难以取得效果。最后,教师的评价方式存在错误。现阶段,部分教师评价学生的好坏主要依据学习成绩,学习成绩好的学生就是“好学生”,学习成绩差的学生就是“坏学生”。这种评级方法太过片面,忽略了学生其他方面能力的成长,进而加重了学生之间的两极分化。

第二,学校方面的因素。阅读是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方法,学生在学习中除了要学习课本上的知识外,还要多进行课外阅读,从而提高自身的语文运用能力,这就要求学校能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阅读资源。然而现阶段部分学校没有建立完善的图书资源库,所以学生无法得到更多的课外读物,因此学生的阅读训练也就无从谈起,从而影响到学生的语文成绩,产生两极分化。

2.3 家庭因素

家庭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成长担负着很重要的责任。一方面,现在大多数的小学生为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父母对其过分溺爱,所以学生从小就缺乏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当孩子进入小学以后,父母意识到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但是此时习惯的养成已经不是一件特别容易的事情了,父母就把这个责任推给了学校。另一方面,一些学生为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或者留守儿童,父母为了生计在外奔波,使得其对于学生的教育在一定程度上有一些疏忽,家庭教育方面几乎为空白,由于缺少家庭教育正确的引导,使这些学生在学习基础以及学习习惯方面处于较为劣势的地位。甚至有一些家庭特别困难的农村学生,父母对孩子的教育漠不关心,所以导致这些学生在学习上缺乏积极性,自主学习能力较差。

2.4 语文新课程改革的因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在语文课程教学中的全面实施,其对小学语文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课程改革更注重课堂的开放性,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实践性,因此新课程改革不仅对学生,而且对老师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新教材给予了老师更大的发挥空间,如果老师没有认真备课,上课内容刻板、不生动,则很难吸引学生,久而久之使得学生失去了学习语文的兴趣。另外,新课程改革后的语文课堂更加注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参与性,这使得一些思想懒惰的学生与其他学生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

3 避免两极分化产生的对策

3.1 努力提高学生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虽然小学生有了一定的自我意识,但是这种意识还不强,因此依靠小学生自己转变语文学习的兴趣是很难的。所以,教师和学校要采取一定的方法提高学生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兴趣。

首先,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对于改善这一现象来说是至关重要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要进行知识的交流,更重要的还在于情感上的交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平等对待成绩好与成绩差的学生,切不可过分关注成绩好的学生,而忽视成绩差的学生。学生感受到平等之后,便不会产生消极低沉的情绪,从而其语文学习也就更有效果。

其次,教师要多鼓励成绩差的学生。我们要改变以前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方式,要更多地采用谈话、鼓励等教育方式。教师要针对成绩差学生的优点进行表扬,肯定学生哪怕十分微小的进步,从而逐渐帮助学生建立自信,进而提高语文学习的积极性。

3.2 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方法

教师要充分认识到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采取合适的教学方法,提高语文教学的效果。

第一,小学生都是活泼好动的,单调的课堂讲授会使学生感觉枯燥无味,因此教师可以结合小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课堂讲授为主、课堂活动为辅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课堂活动能够活跃课堂氛围,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然而在小学课堂中过多的课堂活动会分散学生的注意力,从而使课堂活动变成“闹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还是要将课堂讲授作为主要的教学方法,然后辅以适当的课堂互动,以活跃课堂的学习气氛,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第二,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合作学习是新课改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十分有效的学习方法。因为在小学生学习生活中,成绩好的学生会习惯性地凑到一块,学习差的学生会凑到一块,如果教师让学生自主分组就会加速两极分化的产生,所以在合作学习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正确分组,不要按照成绩分组,这样可以大大减少两极分化。虽然合作学习会使学生互帮互助共同进步,但是在小组中成绩好的学生会很容易成为“焦点”,成绩差的学生很容易成为“背景”,因此教师要适当增加对成绩差的学生的关注,多给他们鼓励与机会,从而帮助他们融入集体中。

第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尝试分层教学。由于学生自身程度不同,使得他们对于新课程的接受能力也不一样。大多数老师对于教学的态度就是满足大多数人的需要,然而这种态度可能会加剧小学生语文学习的两极分化现象。因此,教师可以在教学过程中尝试应用分层教学。按照学生接受新知识的能力进行分层,程度相近的学生在同一层次,这样教师就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方式的教学,这样有助于小学语文整体教学水平的提高。

3.3 学校要加强自身硬件设施的完善

学校是学生学习生活的主要场所,学校就是学生的另一个家,因此学校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学生学习成绩的好坏。学校要加大对图书资源的引进开发,在学校内建立小型的图书馆,给学生提供更多的课外阅读机会,进而提高学生的语文运用能力。

4 结语

小学教学中的两极分化一直以来都是教育工作者研究的热点,并且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关键阶段,所以严重的两极分化会对学生以后的成长以及教育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努力避免两极分化现象的出现,具体而言,我们要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改变教师教学方法,改善学习教学设施等方面入手,针对不同班级的实际情况,采取合适的措施,通过与家长、学生之间的密切配合,避免两极分化问题的产生。

参考文献

[1] 徐芝梅.小学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J].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3(6).

[2] 邹卡卡.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避免学生两极分化[J].青年与社会(中外教育研究),2009(7).

篇9

一、设置梯度,尊重差异

学生能学好高中化学的诀窍是课前认真预习、课程讲述过程中认真听讲、课后多做多练,及时将课堂内容进行巩固和练习,及时将课程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反馈给老师,与老师做好沟通,而授课教师则应根据学生各自学习的特点,尊重学生学习情况的不同的差异性,巧妙在学生课堂中设置教学难度梯度,因人而异、因地制宜。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高中化学《元素周期律》章节的相关内容时,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学习程度的不同情况设置不同的题目,根据学生对化学题目的掌握情况,对不同学生设置不同的化学题目。例如授课教师在对基础相对较差学生进行知识讲解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培养学生在解答习题的同时注意强化学生对基本知识框架的掌握。如,已知某元素为19号元素,请写出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情况?很多同学在解答该问题的时候,很有可能无从下手。但通过对前20号元素顺序表的回顾,有些同学虽然可以得出第19号元素为钾元素,但仍无法推断出该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授课教师就可以重点对核外电子层排布情况的相关内容进行重点讲解。钾元素是IA族元素、最外层电子数为1,根据推算:钾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排布为:第一层2个电子、第二层8个电子、第三层8个电子、第四层1个电子,因此钾原子极易失去一个电子达到最外层8个电子的稳定结构。授课教师再根据学习程度较好的学生特点进行高难度问题设置,解答不同梯度题目时所出现的问题对学生提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特异性方案。

授课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反馈问题的情况对课堂讲述内容进行评估和反思,着重对学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反映的不同问题进行分别的讨论和论述,最终将学生学习过程的共性和个性问题进行巧妙解答。

二、一题多变,深化思维

学生在学习高中化学的过程中,不仅要有扎实的化学基本功,更要有较为灵活的化学解题思维。而灵活解题思路的培养靠得不仅是学生在化学解题中对知识的不断总结,更要靠授课教师在习题讲解中对学生孜孜不倦地引导和鼓励。而在化学解题中,我们强调的是要对题目的理解达到一定的深度,而不是单纯讲求较高的题量,题海战术、囫囵吞枣是学生进行化学学习的天敌。一题多解强调的是在解题过程中,对每一个题目进行较为深入的思考,将题目的难点和易错点考虑清楚,是学生的化学思维能力得到切实提高,最后实现事半功倍的效果。

例如学生在学习氧化还原反应的相关章节内容的时候,在进行相关化学式配平的时候,学生既可以根据化合价的变化情况进行配平,又可以根据氧化物、还原物得失电子的数目进行配比。如:H2S+SO2S+H2O,如根据化合价进行判断,H2S中的S显示-2价、SO2显示中的S显示+4价,前者升高2价,而后者降低4价。然后再根据化合价升降情况,求两者的最小公倍数,最后进行配方,可以得出相应的配比关系。同理对该化学方程式进行配方的时候可以应用氧化剂、还原剂在氧化还原反应中得失电子的数目相同的原理,同样将该题目正确解答出来。

因此在进行化学习题讲述的过程中,授课教师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对学生进行的引导,使学生应用多种解题方法对同一题目进行解答,以此实现对问题的深度思考。回头对该问题进行回顾时可以发现,其实化合价变化的本质是由于得失电子,如此则对该问题的理解达到了一定深度,更利于学生理解化学题目的本质。

三、注重纠错,有效反馈

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就是在对化学原理和化学定理不断学习的和纠正错误观念的过程。作为初学者的学生,在化学学习中就得面对不断犯错,不断纠错的现实。而学生在做题过程中所犯的错误往往是学生的基础薄弱点,学生可以及时将这些信息反馈给授课教师,以利于授课教师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应对策略。

例如,在学习《溶液的酸碱性》的相关章节的学习时,刚接触到醋酸钠这种物质的时候,在对该盐溶液酸碱性质进行判定的时候,学生在初学时可能会出现酸碱性判断的失误,因为学生知道醋酸是弱酸,因此其盐溶液就利索当然为弱酸性。其实学生做出这种判断情有可原,因为学生对该溶液发生的具体反映不清楚,因此可能出现对溶液酸碱性判断的失误。学生在对醋酸钠溶液进行酸碱度测试时会发现该溶液显碱性,具体的原理为:CH3COO-+H2O=CH3COOH+OH-,得知此原理则可以得出该溶液显碱性的原因。

学生如果能将在解答该问题中所遇到的问题及时反馈至授课教师,那么教师就能在下一步的学习中及时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进行针对性指导,不仅利于学生明确学习中所存在的具体问题,更有利于授课教师根据问题制定出具有较强针对性的特异性辅导方案。

授课教师在化学课堂中对化学习题进行讲述的过程,不仅是对课堂知识的有效巩固,更是对学生化学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学校开设化学课堂习题课程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丰富课程讲述内容,更是为了查漏补缺,使授课教师实时了解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掌握情况,正可谓是一举多得。

篇10

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是组织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一定的生活情境、学生自主探究活动和问题解决的过程是研究性学习的三大要素。研究性学习最重要、最突出的属性是研究性、探索性。此外,还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创造性、专题性、学生自主性和实践性,等等。

二、研究性学习的理论基础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学化学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指出:研究性学习课程是在基础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基础上,着重在专题性与综合性的研究或探究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力,以及实现知识迁移能力和相应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

研究性学习是以建构主义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作为一种新的学习理论,对学习和教学提出一系列的解释。在知识观上强调知识的动态性,在学生观上强调经验世界的丰富性和差异性,在学习观上强调学习的建构性。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个体学习新知识时,知识的获得是学习个体与外部环境交互作用中自行建构的结果而不是被动灌输的结果。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到内的转移和传递,也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建构主义最突出的一点就是通过高水平的思维来学习。在真实的生活情境中,学习个体如何运用自身的知识结构进行思维,是衡量学习成功与否的关键。研究性学习重视联系生活实际去寻找学习课题,强调学生通过主体性学习活动获得体验,注重思维的开发,注重学生认知的过程而不是行为产品或结果。

三、研究性学习的实践意义

20世纪40年代,控制论创始人维纳首先给学习下了一个明确的科学定义,即能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改变自己的行为模式,完成反馈的特定目的,使个体或系统行为模式能更加有效地对付其未来环境。他指出:“人种之所以是强有力的,只是因为它利用了天赋的适应环境的能力。”基于这一理念,维纳强烈攻击课堂中扼杀创造性的形式主义教育。贝塔朗非特别警告防止使人成为“博学的”,即在某一狭窄的专业领域中受过高度训练,而在另一方面人仅仅成为机器的一部分。他大声呼吁:“教师要致力于培养每一个学生的自然的好奇心和创造力,对于探索的欲望及其对成功的内在愉悦。”他指出:“合格的教育总是并且总将是在揭示人类潜能的意义上进行,纯粹功利性的教育最终与人类的目标背道而驰。”研究性学习就是培养学生在教师指导下,充分挖掘学习个体的内在潜力,从身边的学习生活和社会生活环境中发现问题、选取专题,以自主探究的方式主动地获取知识、应用知识、解决问题。这对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和终身学习能力,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四、高中化学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和类型

(一)研究性学习内容的特点

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应体现开放性、综合性、社会性、实践性、问题性等诸多特点。

1.开放性:研究性学习在内容上要注意联系学生的学习生活实际、联系实际、社会和人自身发展的实际问题,要从学科领域开放辐射到联系生活中的事件、现象和情境。研究性专题的内容是广域性的,既可以是单学科,又可以跨学科;既可以是科技的,又可以是人文的;既可以偏重于实践活动,又可以偏重于思辩性的;既可以是社会的现实问题,又可以是学术前瞻性的问题;既可以是以前没有结论的,又可以是暂时不作结论的。

2.综合性:环境系统是复杂的,每一个实际问题都涉及人文科学方面的知识结合。这就要求学生组织多方面的跨学科的知识问题,从而使学生激活各科学习中的知识储备,尝试相关知识的综合运用。

3.社会性:研究性学习内容上注重联系自然界、社会生活和人自身发展的现实问题,具有现实社会性特点。

4.实践性: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选取专题内容要着眼于强化学生的实践意识,要提供学生实践并在实践中获得情感体验和成功愉悦的途径与机会。

5.问题性:研究性学习本身就是一种学生主动参与,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一种活动,选取的研究专题必须具有问题性,一定要体现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

(二)研究性学习的类型

研究性学习的类型若根据活动的形式和方法,可以把研究性学习分为文献研究型、实验研究型、调查研究型、讨论研究型,等等。

1.所谓文献研究型一般是学生通过查阅文献资料或者网上资料,可以是对某一对象的描述、判断与解释;有关反应规律的探究;有机反应机理的探究或反应条件的确定研究,等等。

篇11

二、高中有机化学的知识体系的特点

组成与结构的复杂性和无机物相比,有机物数目众多,其原因是:①有机物组成丰富.不同的有机物中,碳原子数量可以是1、2个,也可以是几千、几万个.很多有机物不仅含有碳、氢元素,还含有S、O、N、P、Cl、Br等元素.②有机物结构多样性.首先,碳原子的成键方式多样;其次,有机物存在同分异构现象.分类与表征的困难性有机化合物的反应主要是官能团发生变化,官能团是对有机物分类的依据之一.然而,很多有机物拥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官能团,此时,对它们进行分类就显得比较复杂.此外,描述有机物可以采用多种方法.有结构式、结构简式、键线式等.有机物还可以直接用分子式、最简式、电子式表示,也用比例模型和球棍模型表示其空间构型.性质与反应的丰富性有机物在发生反应时,分子的各部分可能都受影响,使得有机反应就变得非常复杂.具体体现为:①副反应很多.由于有机物的分子中各部分相互影响,就使得反应并不限定在分子某一特定部位发生,往往并不是按照某一个反应定量进行,常常会多种反应同时进行.②反应条件影响大.反应条件的变更往往会产生完全不同的产物,有机化学反应的条件控制就显得更为重要.③不同官能团之间相互影响.很多有机物往往含有多个官能团,而官能团的不同决定了性质的不同,所以很多有机物在与另一种物质反应时往往会发生多重反应.合成与应用的多样性不同的官能团性质不同,转化的方式也不同,有机物的合成有时就会出现多种选择.比如:由乙烯合成乙酸乙酯,最终是乙醇和乙酸发生酯化反应得到,乙醇来自乙烯先与水的加成,乙酸则可以有多种路线合成:可以先由乙醇催化氧化到乙醛,乙醛再氧化到乙酸;也可以由乙烯氧化到乙醛,乙醛再氧化到乙酸;还可以乙烯直接氧化到乙酸.

篇12

Key words: computerized accounting;issue;suggestion

中图分类号:G6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3)19-0274-02

1 简单了解会计电算化

1.1 会计的含义 会计是一种把货币当作主要的计量单位,运用一种叫做凭证的依据,在利用专门性的技术对于各个单位的各种经济活动实现一种较为完整的、连续性的的反映,并且进行一种较为系统性的监督,以此为手段来更好地加强单位的经济管理,从而使得经济效益可以更好地提高。而且会计还是一切商业或者经济活动的语言表达,进行经济交易的准则和根基。

1.2 会计电算化的定义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发展到一定水平的结果,会计电算化是一种以电子计算机为主要依据,当代电子技术与信息技术应用在会计中的一种较为简单化的称呼,他是一种可以运用电子计算机更好地实现会计操作的信息系统。会计电算化的运用,使得数据的处理实现了自动化,而且完成了传统的手工会计信息系统到电子会计信息系统的过渡。会计电算化的发展不仅是一次重要的会计发展史的重大变革,还是更好面对经济发展以及科技进步的重大改革。

2 会计电算化在教学方面存在的几点问题

2.1 会计电算化在上机实验操作时,效果不是很理想 由于教学指导力量是有限的,这就使得老师无法实现对于每一个学生进行一对一、手把手地指导与检查,这就使得学生在会计电算化进行上机实际操作时,并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学生在自行解决问题方面能力不是很足。在会计电算化的上机实验课时,一般都是一个老师带领四五十个学生,这就会造成老师辅导不过来,学生在自行操作之时,无论是遇到系统问题,还是遇到了操作问题,都无法实现老师的及时指导,这就会使得上机实践地运用能力,降低了不少,无法真正地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使得实践操作会计电算化的效果并不是很理想。

2.2 老师在教学方式方面,是比较单一的 老师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方式上,也存在一些问题,有些老师采用的教学方式就是介绍所使用的财务软件的主要操作步骤。这就使得老师的教学变相的变为一种活化了的“软件说明书”,不仅无法使学生更好地了解软件的运用,同时也无法展现老师的业务水平和素质。在这种教学方式上培养出来的学生,一般对于财务软件的操作缺乏真正的了解,还会使得实践性水平降低,在真正进行会计电算化使用时,无法拥有作为一名会计应该具备的判断能力、创新能力和思考问题的能力,使得会计专业的学生并不能真正的应对会计工作。

2.3 会计电算化的教材配备的课后练习也是比较单一的 很多的会计电算化教材在后面都会配备一些与这一章节相对应的课后练习题,但是这些练习题的数量一般不是很多,而且在体型方面也是比较单一简单的。有些教材只有一些相对应的复习思考题;有的给了一些练习题,但是也只是对于例题的简单翻版,只是更换了一下数据而已;更有甚者,一些会计电算化的教材后面并没有配备练习题。这些种种不适应就造成了学生在学习完这一章节之后无法进行更好地操作实验,来巩固这一章节所学,这就使得巩固环节变得更加薄弱,无法更好地了解这一操作方法,从而使得思考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无法真正的提高,实践性的能力更是无法达到该有的水平,无法培养真正的会计电算化运用者。

2.4 会计电算化在课程安排方面,顺序不是很合理 很多的学校把会计电算化课程安排较早,这时学生对于会计的各种原始凭证以及各种会计科目的认识都不是很充分,对会计的分录把握的也不是很熟练,这就会使得学生在会计电算化实践课上需要花费更多的精力去了解各种不同的原始凭证该运用到何处,该如何处理,浪费更多的时间了解会计分录的讲解,从而使得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操作效果大打折扣,这样的课程安排是不够科学的,这样不能使得学生更好地了解会计电算化,真正运用会计电算化,教学质量也不会很好,降低了它原有的质量水平。

3 对于会计电算化改进的几点建议

3.1 树立新的教育的人才观与教学观 会计电算化在教学之中要树立一种提高学生的会计岗位实际应战的能力以及适应社会不断快速发展的能力的教育目标,同时还要培养学生的全面综合素质,树立起这种较为高远的培养目标。会计电算化是适应现代化大生产的一种产物,是新技术革命进行发展的必然产物,也是会计工作在不断适应社会进步发展的需要。因此,必须要培养精通会计软件以及又可以精通计算机数据处理技术的复合型的专业人才,这种人才是社会发展所缺少的,也是学校需要真正培养的。这种现实状况使得学校在教学会计电算化时,必须提高教学目标,改进教学方式。

3.2 不断改革教学的内容,同时强化会计电算化的技能训练 会计电算化是一门操作性很强的专业,它应该以培养学生的应用操作能力为主要目的,同时还要提高学生掌握一个专业性软件的开发设计以及这个软件相对应的修复能力。作为会计电算化的专业教育更加需要注重对于学生操作实践性的培养,会计专业的学生掌握会计基本理论与所需要的计算机理论时,更加需要掌握技术操作。因此,在会计电算化教育之中,要在遵循“基础理论教学要以应用为目的”的原则,在这个基础之上,更好地培养会计专业学生对于软件的应用能力,使得学生可以熟练地运用各种财务软件。

3.3 注意改革教材与教学方法 目前,好多学校会计专业的学生使用的都是课程教材都是本院校所提供的通用的《会计电算化》教材,这种教材已经无法跟上社会发展的要求,也无法适应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面对这样的一种情况,教育部门应该起到一种带头作用,组织教育界会计专业的精英人士以及实业界的专业人士,共同编写一本适应社会发展新状况的会计电算化教材,使得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社会现今阶段会计在实际操作之中的流程和方式。教材应该能够使课程的内容实现优化配置,体现对于学生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同时还要更好地适应社会需求的发展,更加贴近于社会的实际发展。

3.4 培养学生兴趣,采用新的教学方式 会计作为一门专业知识也是比较抽象,这就使得学生在学习会计专业难度系数增大,理解比较困难,为了改变这种局面,学校要更好地运用体验式教学,从而可以更好地培养学生对于会计学习的兴趣。打破传统的会计教学模式,实现一种新型的一体化的、混合型的实践教学体系,按照会计电算化职业的岗位需求,制定适合于应对社会岗位的专业人才培养目标,构建出一种理论与实践可以更好地结合的教学体系。而且要使得会计电算化教育可以做到与时俱进,真正的达到实用的目的,使得每一位会计专业的学生能够更好地应对社会对于会计电算化的实际要求,更好地应对社会实践的要求,提高实际操作的能力。

4 总结

总之,在会计电算化的教学之中,必须做到更好地重视与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运用多种教学方式与手段,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提高动手能力,做一名实用型的会计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篇13

例如甲酸虽然属于羧酸类,具有羧基,羧酸的一切所有性质,但是从结构上看甲酸除了羧基以外还有醛基,因此甲酸具有醛基和羧基的双重化学性质,是一种比较特殊的羧酸.因此我们在掌握该有机物具有的性质的时候,不是看所属的类别,更重要的是根据该有机物具有什么样的官能团,然后再去推测其具有的化学性质.我们的学生不要感觉该有机物的结构复杂繁琐而感到胆怯,其实再复杂的有机物都是由一些我们熟悉的官能团所组成,要透过现象的表面看透该结构中真正所含有的官能团,理清转化过程中的一系列的变化和区别,而其性质也就变得清晰了很多.

二、理透机理,环比迁移,发散解题新思维.

在有机化学方程式的记忆中,一些学生往往不是靠死记硬背,就是照搬照抄,其实不然,学习的关键在于理解,牢牢掌握发生有机化学反应的过程(即反应机理)是最为关键.何处断键?何处成键?反应条件是什么?官能团如何转化?反应类型是什么?性质有何改变等等.只有通过真正理解有机反应转化之机理,然后运用类比迁移模拟等一系列的思维方法来分析解决问题.如乙醇和乙酸的酯化反应.酯基的形成在于乙酸和乙醇的如何断键,通过对同位素的标记,其实质就是酸脱羟基醇脱氢的反应.理清究竟哪里实现酯基的构成,以及酯形成的反应条件等等.下次碰到同样类似问题也就简单了许多,例如硝酸与甘油形成三硝酸甘油酯的反应,其实也就是如何形成酯的过程.掌握了化学反应规律和转化的机理,解题能力也会相应提高,复习的效率也就随之大幅度的上升,在有机化学复习的过程中做到能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之效果.

三、养成归纳,理解相互转化的习惯,沉淀记忆.

有机化学中非常重要的一块就是物质间的相互转化,而在高考中常见的题型就是有机推断与合成.因此我们学生要在充分理解有机物官能团相互转化关系的基础上,实现对有机物的有效转化.譬如我们要想合成一种聚合物,就要以寻找该聚合物单体为目标,依据该单体的结构特点进行分析递变.一般官能团转化的路线为烯烃卤代烃醇醛酸酯,只要我们的学生能真正理解这些官能团相互间的转化,有机物间的物质转化也就变得得心应手了.因此,我们在有机化学复习的教学中最为关键的一步就要求学生记忆官能团转化的一般路线并加以一定的灵活应变,达到对知识的融会贯通之目的,也对我们解决有机题大大提供了捷径.在有机化学学习到一定程度,必然要再进行归纳与总结,比较与记忆,最后一些重要有机物的性质和常见转化要不断沉淀.在此基础上还可借鉴一些有机巧记法,如:高中有机化学知识“四项基本原则”、四类平面结构、四类取代反应.运用多种方式帮助学生记忆和分析,寓知识记忆于趣味之中,也让学生感觉到有机化学的学习其实并不辛苦.

四、讲练结合,学会前后对照比较的思想.

在有机化学题中合成推断是一种比较常见的题型,我们学生往往感到较为头疼或无从下手,从而导致失分较多.其实要解决好这类问题,减少失分的关键在于我们学生在练习的过程中一定要以对照比较为宗旨,仔细观察两者有机物在转化前后中的区别,变的是什么不变的是什么,抓住本质,这个官能团的变化是如何实现的,利用我们的现有的有机基础知识充分解决内在的关系.由难变易,由繁变简,充分培养学生的解题应答能力,从而实现课堂的高效率.

五、有效针对训练,寻找突破,实现自主学习.

理想课堂的主题在于我们教师要将课堂还给学生,将被动学习回归到自主学习.如果我们的教师一味的追求高分,从而忽视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必将导致教学的悲哀.所以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掌握情况来自主分配,有针对性的进行专项训练,以练带讲,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寻求学习有机化学教学的捷径,在课堂上提倡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要勤观察,勤思考,勤比较,勤记忆,寻求突破口.摆脱以往的“题海战术”、“填鸭式”,其实也是对我们教学的负责任.既要重视知识深度和体系广度,又要注重对知识掌握的“全”、“细”程度,更要追求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对于训练试题的选择性上既有典型性、针对性、层次性,又要具有启发性、时代性,力求做到答一疑会一类,明一知百,练一题习一法,举一反三.

例药物贝诺酯可由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在一定条件下反应制得:

下列有关叙述正确的是().

A.贝诺酯分子中有三种含氧官能团

B.可用FeCl3溶液区别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

C.乙酰水杨酸和对乙酰氨基酚均能与NaHCO3 溶液反应

相关精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