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法治建设职责情况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制定本协调指导办公室年度工作计划,将工作目标任务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明确要求,落实责任,督促检查;
(二)组织、协调、指导有关部门开展依法治区工作,在本系统有关部门中培养先进典型,总结推广先进经验;
(三)每半年进行一次工作总结,年终总结材料以书面形式报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四)各协调指导办公室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定期向该协调指导办公室全体成员报告工作情况。
第三条会议制度:
(一)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可根据工作需要,定期召开法治**建设六个协调指导办公室的负责同志联席会议;
(二)联席会议原则上每月召开一次,主要传达贯彻区委和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的决策部署,交流各协调指导办公室工作情况,研究部署工作;
(三)联席会议由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主任或由主任委托一名副主任主持,各协调指导办公室负责人参加;
(四)各协调指导办公室按照职责分工,认真贯彻落实联席会议确定的各项任务,向联席会议汇报工作情况。
第四条报告制度:
各协调指导办公室应及时向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书面报告如下事项:
(一)工作规划、工作计划、工作总结、专项工作情况;
(二)工作进展情况,倾向性问题;新晨
(三)重要典型及徇私枉法案件;
(四)颁布的规范性文件和涉及法治**建设的重要文件;
(五)其他重大事项。
第五条调研制度:
(一)各协调指导办公室对法治**建设工作进行调研,采取撰写调研文章、组织会议交流等形式,通过调研掌握具体情况,切实分析和解决法治**建设中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
(二)调研结果每半年以书面形式报区依法治区领导小组办公室。
第六条信息台帐制度:
篇2
二、加强组织学习。制定领导干部及执法人员学法制度和学法计划,全年举办4次法治专题讲座,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三、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印发《行政执法信息公示制度》等三项制度,按要求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制度,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坚持重大问题民主决策,制定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清单和审核小组名单,做到重大行政执法法制审核有制度、有机构、有人员应审必审;全面推行行政执法公示制度,及时对行政审批公共服务事项进行网上公示。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全年没有发生行政复议及行政诉讼的案件。
四、案件办理情况。机构改革后本系统农业综合执法职责整合到城市综合执法部门,由城市综合执法部门统一行使集中处罚权和行政强制权,因此我局2020年没有案件行政处罚和行政强制案件。
五、执法检查情况。今年共办理行政许可83640件,开展执法检查468余次,检查生产基地110家次。完成种子备案59个品种167个批次,农药备案115个品种104批,移交综合执法局案件1起。投诉人均对答复处理情况表示满意。
六、做好规范性文件工作。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完善规范性文件的立规调研、公开征求意见、意见反馈、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审议和统一等程序,确保规范性文件出台的合法性。
七、严格执法纪律,加强文明执法,提高执法水平。牢固树立服务“三农”的执法理念,严格执行农业执法工作制度和纪律。坚持文明执法,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在执法检查过程中,结合法制宣传,做到以理服人,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文明执法;不断推进文明执法的深入开展。
八、大力开展普法宣传工作。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要求,开展形式多样依法行政执法普法宣传活动:大力宣传《农业法》、《宪法》、《民法典》、《农业技术推广法》、《种子法》、《农药管理条例》、《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
淄川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1月5日
篇3
县、区人民政府,市直各部门(在铜垂直管理单位)。
三、考核内容
结合我市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实际和《2014年法治建设及法制宣传教育工作要点》确定的重点、要点工作,将考核的内容确定为工作保障、重点工作、表彰奖励三个方面,总分105分,其中工作保障、重点工作100分,表彰奖励为加分项,分值5分。
(一)对县、区的考核内容
1、工作保障(26分)
分别从组织领导、经费保障、队伍建设、基础建设、依法治县(区)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发挥等方面,考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机构的建立和运行情况。
2、重点工作(74分)
(1)重点普法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主要考评领导干部、公务员、青少年、企事业经营管理人员、社区矫正人员、安置帮教人员等重点对象的法制宣传教育制度建设及落实情况;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力度和公务员法律知识培训、考核等情况。
(2)法制宣传教育载体、形式。主要考评“法律七进”、“江淮普法行”、“12.4”全国法制宣传日等法律节点活动的开展情况;贯彻落实《在全省组织公民旁听庭审活动推进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实施意见》情况。
(3)法治文化。主要考评法治文化制度建设及活动开展情况。
3、表彰奖励(5分)
根据各县、区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和获得表彰奖励情况,酌情予以政策性加分。
(二)对市直部门(在铜垂直管理单位)的考核内容
1、工作保障(26分)
从领导重视、会议专题研究、机构人员配置、工作计划、工作总结、基础建设等方面考评普法依法治理工作运行情况。
2、重点工作(74分)
主要考评建立健全和完善学法制度,积极参与法律知识培训,认真落实本部门、本行业的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加强法律法规、政策、制度在实际工作中的运用,积极支持配合全市普法依法治理各项活动,认真履行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完成全省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年度考核涉及本部门(单位)的各项指标任务等方面的情况。
3、表彰奖励(5分)
根据各市直各部门、直属机构、在铜垂直管理单位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工作开展和获得表彰奖励情况,酌情予以政策性加分。
四、考核方法
今年的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考核将采取自查、复查与综合评议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五、考核程序
(一)自查
考核对象应对照《2014年市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考核实施方案》及考核细则(见附件),就2014年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目标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自查,并及时总结全年工作成果和经验,查找差距和不足,针对存在问题年内予以整改,在此基础上形成2014年法治建设(法制宣传教育)考核自查报告,于2014年12月15日前报送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
(二)复查
复查将与全市党风廉政与作风效能建设考核同时进行,由市依法治市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相关人员组成若干考核组,对被考核对象进行复查,被考核对象应对照考核细则,准备相关文字、图片、影像等资料和台账,供考核组查阅。
(三)综合评议
篇4
三、持续深化政府依法行政方面。落实宪法宣誓制度,有政府常务会学法记录,行政规范性文件内容和程序制定合法,进行法治政府规范化建设。
四、司法工作高效方面。公安、检查院、法院、司法局健全政法干警履行法定职责保护和受到侵害救济保障机制,加强“两法衔接”信息平台建设,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案子中感受到公平正义。
篇5
(二)增强执法效能力度,切实规范行政行为。
严格依法行政考核,重点把是否依法决策、是否依法制定规范性文件,是否法实施行政管理、是否依法履行行政复议和行政应诉职责、是否依法处理社会矛盾和纠纷等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全面提高行政执法水平。聘请北京亚欧雍文()律师事务所担任本街法律顾问。健全完善台账管理机制、督导推进机制、公益普法机制和考核评价机制,严格落实普法责任清单和销号管理。我街在日常工作中,严格履行执法程序,树立执法权威。加大对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规划建设、环境保护、社会治安、劳动保障、城市管理等重点领域违法行为的关注、查处和打击力度,特别是打击“两违”和城南周边打击非法“”码报取得明显成效。
(三)强化教育培训,提升干部业务能力。进一步增强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学法用法制度建设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和服务社会水平,带头学法用法,提高自身法律素质。一是全面贯彻落实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学法守法制度。深化公务员学法制度,把法治建设有关知识纳入党委中心组学习和机关干部学习培训的重要内容,在全体机关工作人员中定期开展法律知识培训和考核工作,在进行法治教育中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突出重点,把反腐倡廉教育和法治教育作为领导干部和公职人员的重点培训内容,不断提高法律素质。我们依照《宪法学习读本》、《领导干部学法用法读本》、《公职人员政务处分法》、《民法典》等内容举办法律学习讲座12次,全面提高了领导干部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管理水平。二是积极落实领导干部和公务人员学法用法考试制度,积极征订普法教材、报名参加普法考试,做到教材人手一份,组织参加每年度的法律知识考试,参考率为100%,通过率为100%。
(四)加强法治宣传,提高普法惠民实效。
按照“谁执法谁普法”原则,加大普法宣传,提高全民法律意识。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在全街营造浓厚的法治氛围。一是组织街城市管理综合执法队、综治办、办、安全办、卫健办、派出所、等部门开展大型宣传专题活动12次,进行扫黑除恶、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反、道路交通安全、禁毒禁赌、妇女权益保护等法律法规条例宣传,通过现场展板、宣传栏、入户宣传等形式累计发放各类法治宣传资料2000余份,现场接受咨询服务达1800余人次。同时充分借助各社区中的可利用资源,积极开展法治宣传活动,在全街社区中设立法治宣传栏,向社区居民群众宣传法律常识,定期到社区开展法律咨询,增强社区居民的法治观念,形成学法、懂法、用法、守法的良好社会围。二是进一步抓好青少年学法,全面推进青少年法律素质教育。青少年学法,是普法工作的重点任务。坚持法治教育与道德教育相结合,努力培养青少年的爱国意识、守法意识。小学聘请了法律顾间,举办法治讲座12次,做到了学校法治教育计划、教材、课时、师资“四落实”。重点把《宪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和《学生伤害事故赔偿条例》等法律法规学习列入学校的必修课。
(五)建设在末梢,抓好民主法治社区建设。抓好“民主法治社区”创建工作。在各社区建立民主法治社区工作领导小组,突出重点,严格按照《居民委员会组织法》的规定,开展社区各项工作,同时,结合我街社区实际制定了《社区居民委员会工作职责》、《居民代表会议制度》、《社区公约》等规章制度。完善网格建设,经常性组织社区党员、干部群众等开展群防群治,参与治安巡逻等志愿服务活动,确保了社区治安稳定。全面依法做好社区民主公开制度,定期召开民主协商会议,协商讨论社区各项事宜。
(六)推进政务公开,打造阳光法治。
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机构和队伍建设,落实工作责任。认真贯彻落实《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加大政府信息主动公开力度。依托政务服务网,切实做好部门职能、法律依据、实施主体、职责权限、管理流程、监督方式等权力清单事项的全面公开和及时更新工作。进一步加强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和完善内部办理、对外答复机制。自觉接受党内监督,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自觉接受人大监督、民主监督,依法履行报告、通报职责。自觉接受司法监督,自觉接受社会监督,积极回应社会诉求和反映。强化部门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对财政资金分配使用、国有资产监管、政府投资、政府采购、公共资源转让、公共工程建设等权力集中的部门和岗位实行分事行权、分岗设权、分级授权、定期轮岗和流程控制,实现行政权力行使各环节的相互制约。
二、存在的不足和原因
因机关工作人员法律知识面不广,缺少法律专业人员,人员法律知识学习不够,个体存在差异,导致普法力度不够,解决问题还存在畏首畏尾的情况,缺乏主动性。今后工作中还需多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篇6
在对法治建设评估体系的研究中不难发现,法治政府成了当前政府关注的首要问题,各个地区和部门也进行了探索。通过对各个地区法治建设评估体系的研究不难发现,其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是显而易见的。
(一)考核内容之任务艰巨。法治工商建设评估体系中,具体指标较为详细,其中许多关于具体措施的考核。一方面考核是法治建设评估体系的必备良药,但是另一方面考核不是唯一的良药。在法治工商中,对考核的内容丰富,但是考核的内容过多,不能使资源得到有效的配置。并且考核内容有重复的地方,加重了考核的任务。
(二)相关制度之缺乏完善。制度的完善是实现法治的基础,在制度不完善的情况下,法治建设评估从根本上说就是形式的过场。在法治建设评估体系中首先要保证的是制度的完善,制度是硬件,制度的落实是软件。软硬兼施是解决一个问题最全面的政策,对于法治政府建设,我们要尽心尽力。利用最全面最具有价值的方法去解决所要面对的问题,法治政府建设评估体系是个需要技术性和知识性去解决的问题,因此实行“软硬兼施”是必然之路。
(三)评价指标之流于形式。法治工商中,设立的具体评价指标数量较多。但是很多评价指标流于形式,没有真正把握住法治政府的核心思想。在指标的建立和设立中,我们要牢牢把握指导思想和总体原则。这是设立指标的根本指导思想,过于形式化的指标一方面浪费了资源,另一方面使得结果流于形式,使得结果失去公正有效性,亦不能使法治评价发挥真正的作用。
(四)评价结果之无处使用。对于法治建设评估的结果,各个地区和政府部门还没有落实其具体的作用。仅仅是当作一个对法治发展状况的评析,评价之后便没有下文。评估体系建立的最终目标不是为了对法治状况进行评价,而是通过对法治发展状况的评价分析中寻找出更加有利于法治建设的路径。对评价结果的有效利用是法治建设评价体系建立的初衷,结果是对过程的肯定。结果是手段,过程是目的。通过对结果的分析,清晰透彻的了解在法治政府这条轨道上经历的过程。前人的经验是后人前进的有利指导,这就是结果有效利用存在的最重要的意义。
二、税务总局法治建设评估体系之我见
法治政府建设是当前依法治国的主要任务,在对法治工商的分析研究之后,笔者试图建立税务法治建设评估体系。对于税务法治的建设评估体系建立,笔者结合对法治工商的实践经验的借鉴以及对法治政府的了解之后,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和对策:
(一)以指导意见为基础的评估体系建立。笔者以为既然是对税务总局依法行政结果的检验,就必然要以其原先的指导思想和原则为基础。在国务院印发的关于税务总局全面推行依法行政的指导意见当中,确定了税收治理的总体要求:从税收工作实际出发,严格依法行政,坚持依法决策、规范执行、严密监督共同推进,坚持法治化、规范化、信息化一体建设,以约束权力、保护权利为重点,抓住领导干部这个关键,创新体制机制,改进方式方法,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便利纳税人、最大限度规范税务人,加强税法遵从和税收共治,推进税收法治化,促进税收现代化。①指导意见中强调了全面依法行政的具体要求,笔者建议以具体要求为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可以以小要求为基础设立。
(二)分清主次,加强具体措施,剔除流于形式的指标。思想和行动并不是总是一致的,各级部门承接着法治的思想,这一点是毫无疑问的。但是对于思想的承接行动和落实是否深刻,还是很难确定的。以税收法治的指导意见为例,依法履行职能,保障纳税人的权利是重点。对于指标的设立,要加大具体指标的百分比;减少次要指标的百分比或者剔除流于形式的指标。指标是检验法治建设成果的指标,不能为了检验而检验,而是为了法治进程、法治目标而做出有效的措施。法治不仅强调依照法律来行使职责,并且强调资源的有效利用。在制度的建立过程中,对数据信息的合理科学的加工是必要的,是实现措施具有针对性,指标具有实质性的有效基础。
(三)建立浮动型指标百分比。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各个地区经济发展不均衡,硬件设置配套不完善,因而各个地区的法治发展状况不均衡。因此对于各个地区的法治发展状况当然不能要求一致,但是法治评估报告仅仅是对各个地区法治发展做了一个排名。当前法治建设只是关注了结果,却没有关注这个过程。评估报告似乎是在没有看到别人的努力的时候就给予了别人结果上的否定。对结果的过于重视必然忽略了这一不当措施带来的不良后果。对此,笔者提出建立浮动型指标体系,根据各个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和配套设施不完善的情况,自由的选择具体指标所占的百分比。税务总局在设立法治建设评估体系时,对于各个层级的指标和各个具体的指标的百分比范围做一个划分,以便于下级各个地区可以自由选择。各个下级地区即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和配套设施状况进行一个自由的比例配比,从而缓解不同地区经济发展状况不同带来的弊端。
(四)采用固定检查与不固定检查结合。对于评估体系数据的采集往往采用的是下级定期报告或者是上级定期检查,这种固定的模式不能根本解决各个部门对于结果的过度而采取的不当形式。因此为了确保结果的真实性,对数据信息的采取应当采用固定和不固定的模式结合,也就是所谓的不定期检查。不定期的到访能够有效的使数据信息来源真实可靠,数据是评估的基础和最根本的依靠。只有真实有效的数据信息才能保证结果的公平公正,才能最透彻的观察到法治建设的每个过程。过程是法治的重点,结果是对过程的评价。固定检查和不固定检查方式的结合一方面解决了数据信息的全面和真实问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各个部门时刻紧张对法治建设投入百分百的精力,防止他们懒惰的心理滋生。
(五)发挥评价结果的有效使用。评价体系的建立完善的结果是为了对法治建设状况进行一个公平公正的评价,从而确定当前中国社会的法治状况。2015年,中国法治状况报告对各个地区的法治状况进行了排名,这是一个大范围的评价。首先暂且不去评价这个报告的科学性,而是要探究法治状况局面的成因。各地的经济发展状况不一致,各地实行的政策不一致,各地落实的具体措施不完善均是法治状况的成因。但是各个部门的报告或者是地区的报告似乎没有得到真正的应用,笔者一直强调法治建设进程这一过程,而没有过多的关注结果。其原因是本人倾向于评价他人的努力,而非比较他人与别人相差的距离。
因此对于各地区实行依法行政或是税务机关实现税收法治的政策和具体措施落实结果的应用,本人倾向于将每年或者每半年的评价结果相比较,观察每年或者每个季度上升的比例,每个具体层面上上升的比例,通过数据分析出上升的原因和进步小的原因。制定更加有效的措施实现依法行政。在税收法治上,因笔者注重对过程的分析,所以上级部门可以对具有重大进步的下级给予奖励,能够更加有效的促进法治进程的发展。对于数据的分析需要科学化的处理,因此需要科学家的分析为行政机关的决策出一份力,实现行政决策的科学化,这也是法治政府的要求之一。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注释:
① 《关于全面依法治税的指导意见》,2015年2月27日,税总发〔2015〕32号。
参考文献:
篇7
在我国,行政法治建设是依法治国这一基本方针的核心组成部分,也是其中的难点之一。自我国改革开放至今,行政法治建设已取得了重要成就,但迄今为止,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想要达到依法治国的目标还有很长的路程要走,特别是随着党的十的顺利召开,行政法治建设又增添了许多新的规章制度及措施,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道路必将翻开崭新的一页。
法治的概念由来已久,它的出现是相对人治而言的。将法律视为治理我国的根本原则及制度,实行行政法治、依法办事的治国方略,实际上是依法治国这个基本方略在我国行政范围上的具体运用及体现,是我国依法治国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同时也包含了我国行政法律关系的主体要求。
我国行政法治的现状
行政立法。国家行政机关在我国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制定行政规章和法规的活动即是行政立法。行政法律法规和政策是对我国法律法规的补充,它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宪法及其他法律的不足之处。《行政诉讼法》等相关法律的实施提高了我国政府依法行政水平,但由于我国行政法治建设起步较晚,现阶段仍存在以下问题,值得我们进行深入探讨。
首先,我国行政立法的主体存在越权立法行为。其次,我国的法律法规与行政立法在精神上存在差异。某些立法者立足于地方利益、部门利益及个人利益,置我国法律法规于不顾,使我国的行政立法沦为推行行政立法意图、不正当利益人的工具。再次,在立法过程中缺乏公众参与,利益协调机制也有待完善。在我国行政立法过程中,公众虽然也有一定的参与度,但是行政机关对此并不具有法律上的责任及义务,人民最终是否可以参与立法的过程及参与立法的程度,往往是由行政机关单方面的意志来决定的,从而造成行政立法的科学性及民主性出现折扣的情况。①
行政执法。行政主体(实施人员)进行行政管理的时候,对具体的事物及人采取的具体措施就是行政执法。改革开放至今,我国颁布了大量行政法规及法律,这些都对我国法律法规的完善起到了重要作用。虽然我国行政法执法在某些方面发挥了巨大功效,但从客观上来看,行政执法还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不足:
第一,缺乏参与机制及透明度,造成我国的行政执法出现权钱交易,暗箱操作等问题。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些垄断行业、经管部门、行政部门等单位利用垄断地位或职权优势,造成了权力的商品化及市场化。运行过程的不透明性,滋生了、权钱交易等现象的出现。
第二,我国行政立法具有滞后性,违法现象较多。许多执法缺乏规范的指导,继而导致在行政法执法过程中,出现、执法过度、执法疲软的现象,致使许多行政执法措施明显有违法定程序,直接损害了法人、公民及其它组织的合法权益,严重阻碍了我国依治治国的进程。②
第三,滥用行政自由裁量权,致使善形情况的产生。正确使用行政自由裁量的权力,必须遵守合理性、合法性的原则。“异化”是我们在使用行政自由裁量时经常会出现的情况,与其本身的目的出现背离,大多数是以看似合法的行为来掩盖其真正的违法性,执法者假公济私的行为,便是其中一例。
立足十精神,深化行政法治建设
从党的十报告中,我们可以看出行政法治建设在我国治国方略中的重要地位。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也取得了重大成效,在今后的发展中,进一步深化行政法治建设,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无疑是十分必要的。十报告明确指出要“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在今后的5年里,加快行政体制改革,必须要在完善行政体制这个前提之下,配合以下几个方面的措施:
完善公务员及行政组织法,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深化我国行政法治建设的重要环节就是行政管理的体制改革。自我国实行改革开放到今,为了实现市场经济的平稳、健康运行,我国先后历经多次改革,这些措施为建设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了重要保障。但是。由于世界及我国的经济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我国政府职能还有需要不断完善的地方,集中体现在权责脱节、职能交叉等方面,我国的行政法治部门仍需进行优化及调整。
基于此,十报告指出我国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在继承以往的经验的同时,又特别提出了新的措施即“严格控制机构编制,减少领导职数,降低行政成本,”规范和精简了我国行政法治这条战线上的办事员机构,直接降低了运行的成本,着重规范职责交叉、机构重叠等现象。
综合我国目前提出的行政管理方面的措施可以看出,我国行政管理当前目标就是要将我国建设成为法治型政府。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个目标,首要的制度建设就是要健全公务员和行政组织法。这些措施有利于促进我国公务员制度、行政组织的健全与完善。
完善我国行政法律体系,坚持民主、科学的立法原则。我国的行政立法作为构成我国法律的一部分,也适用于科学、民主的立法原则。
从立法的科学方面来说,我国的行政立法必须与把其与权力机关的关系摆正,且权力机关制约着立法本身,紧紧围绕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两个奋斗目标,严格遵守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按照统筹兼顾、重点突出两项基本原则,实现立法规划的科学性,多层面提升立法的质量。
从立法的民主性方面来说,即是从人民的参与度及立法公开两个层面上来说,首先,立法公开是人民实现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知情权的有效途径,它是加强政务公开主要方式之一。要想实现立法的民主性,必须完善立法论证会、座谈会及听证会制度,以便吸收人民大众的正确观点、公开我国行政规章及法规。依照十科学发展观原则,我国的行政立法在社会公共安全、医疗卫生、人权、居住等方面的立法力度必须加强,从根本上保证需要我国行政法制的执行力及可操作性,进一步完善我国的行政法治建设。③
全力推行依法行政,把行政执法规范落到实处。严格推行依法行政,这是因为它不但是行政执法的依据,并且还关系着执法方式、执法目的及行政执法依据。十强调“要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并提出了要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目标”,这些展望无疑对未来行政执法提出了更为具体的要求。
首先,加大整合机构的力度,积极探索并实施行政各部门有机统一的体制,深化执法体制改革。大力推进集中行政许可权与集中行政处罚权建设,进而全面落实这些政策,应加强执法试点、行为规范、权现明确、保障有力等方面的建设,从制度上避免相互扯皮、执法扰民、多头执法等情况的出现。其次,以法律的形式严格规范我国行政执法的行为,将规范和减少审批列为重点。自十召开以来,政府职能再次出现转变,我国的行政执法部门也应顺应时代的发展,从以前注重审批转向严控监管、从在意结果转向过程控制上来。再次,实行健全行政指导、行政规划、行政奖励、行政给付等一系列措施,全方位、多角度深化法治建设,努力构建和谐的社会主义国家。“要保障人民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这是十报告所强调的。在这个基础之上,解决我国人民在住房、就业、医疗卫生、教育、抚恤等方面的民生问题,都离不开深化行政法治建设这一手段。④
自党的十五大提出“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方针以来,我国行法治建设取得了重要成果。行政法治是我国依法治国的组成部分之一,是我国法治建设的关键所在。行政法治建设,在于人民经由他们认可的法律及来实现约束和控制政府的一种行为,促使政府能够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保障我国公民相应的权利。
在某种程度上,深化行政法治建设对依法治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党的十报告,对行政法治建设的进一步深化起着重要作用,在很多方面进行了改革和补充,可以说,党的十不仅是对今后5年之内发展的战略布局,而且也为我国行政法治建设指明了方向和路线。
(作者单位:北京市顺义区委党校)
注释
①朱晓斐:“建设服务型政府亟需行政合作”,《知识经济》,2010年第24期。
篇8
二、工作内容
(一)贯彻实施《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
认真组织开展《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学习宣传活动,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配套制度,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和方法,强化考核惩处机制。一是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公告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档案;二是要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备案制度,对作出的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并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按照法定期限向同级政府法制机构备案;三是要定期组织本机关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或者不适当行政执法行为;四是要依法推进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定期组织开展对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权和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考核;五是探索实行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和登记制度,编制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报县政府法制机构备案;六是建立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对实施满一年的法律、法规、规章,向县政府书面报告实施情况。
(二)贯彻实施《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着力提升重大行政决策水平。
按照《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要求,健全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一是要严格履行职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二是要结合全办实际,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各项配套制度,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三是建立行政执法机关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通过合法性审查,在对重大行政决策内容是否违法予以认定的同时,从程序上进一步规范决策行为,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减少决策失误。
(三)以合法性审查为切入点,着力提升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水平。
按照《市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一是要提升合法性审查能力。法制机构对规范性文件要严格审查把关,将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法治精神、是否违法增设行政权力和公民义务、是否违反上位法等作为审查的重点。二是要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根据《省行政程序规定》和《省人民政府法制办公室关于落实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省行政程序规定》出台前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三是要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加大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管理和监督力度。四是要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审查率、纠错率力争达到100%。
(四)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着力提升行政复议规范化水平。
一是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案件受理渠道,设立专门接待场所,向社会公开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条件、程序等事项。探索受案环节下移,充分发挥街道办事处行政复议申请受理点的作用,在有条件的村(居)设置行政复议受理咨询点。
二是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制定贯彻《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意见,制定负责人出庭应诉工作办法,完善考核机制,提高行政应诉能力,健全完善行政诉讼案件协调机制。
三、方法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4月)。召开街道办事处“法治建设提升年”活动动员会议,结合实际,制定具体活动方案,确定具体年度工作目标。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5月-11月)。按照制定的活动方案和工作目标,广泛开展各项活动,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要及时做好音像信息的收集工作,将相关情况报县政府法制办公室。
(三)考核验收阶段(2015年12月)。在广泛开展活动的基础上,开展自查活动,及时总结经验,形成书面报告,并于12月中旬报送县政府法制室。
四、组织领导
篇9
二是统筹协调、开好“两个会”。6月4日,召开了全县迎接“六五”普法检查验收重点责任单位工作协调会。会议由县委副书记XX、县委政法委书记XX、四大班子相关领导及重点责任单位主要负责人参加。安排部署24个重点责任单位主要工作职责、迎检任务等。特别是教体、民宗、住建、民政、科工商务等重点牵头部门,抓好宣传氛围营造、法治文化建设、档案资料补充完善等工作。工作动员会暨培训会计划召集全县各单位(乡镇)主要负责人、具体工作人员共200余人参加,主要任务是对“六五”普法迎检工作进行动员部署,明确责任、强调工作任务,对规范档案资料、打造迎检氛围等具体业务工作进行系统培训。
三是全力做好迎检准备。目前,“六五”普法专题汇报片已初具雏形,题为《大地飞歌正气扬——XX县“六五”普法工作纪实》,专题片由“保障有力,一块厚实的基石”、“法律七进,一幅生动的画卷”、“法治示范创建,一曲璀璨的音符”、“法治文化建设,一首和谐的礼赞”四大版块构成。生动展现XX县“六五”普法进程中普法法治创建工作主要做法、亮点特色及取得的成效,专题片正在紧锣密鼓拍摄,计划在7月底完成。全力做好“法律七进”成果集中收集整理工作,包括“六五”普法工作进程中自行编印的法律书籍、宣传资料、微视作品等,现已收集整理近30个单位各类成果近百余种,将用于“六五”普法成果展示。
二.“法律七进”工作亮点打造情况
“法律七进”工作亮点打造坚持选取普法法治创建工作开展有特色、有亮点、成效明显的、基础条件好的单位、乡镇列入迎检点准备。明确依法治县办牵头抓总、全面负责,重点牵头单位纵向抓、分类部署,司法局进行业务指导的原则,条块结合、共同推进。“法律七进”每一进选取1-2个单位进行亮点打造,着重抓好宣传氛围营造、法治文化建设、档案资料完善补充、迎检汇报材料准备、汇报片准备等工作。由县依法治县办牵头,县委宣传部具体负责加快建设城区法治广场、融入法治元素,营造法治氛围。
三、“三团两队”(普法讲师团、法律顾问团、法律服务团和普法志愿者队伍、法治文艺宣传队伍)建设情况
我县已建立“三团三库两队”,即普法讲师团、法律服务团、党政法律顾问团,普法课题宣讲库、宣讲人员信息库、法律服务队伍信息库,组建法律志愿者队、法制文艺演出队。普法讲师团由司法局局长任团长,政府办副主任、宣传部副部长等4人任副团长,15个县级单位相关负责人、2家律师事务所负责人及10个法律服务所负责人任成员。讲师团负责全县“六五”普法重点对象的法治教育,对各单位党委(党组)中心组学法进行辅导,承担全县领导干部法制讲座和普法骨干法制学习培训的授课任务。坚持政府常务会会前学法制度,目前已开展常务会会前学法6次。
我县于2010年正式成立XX县人民政府法律顾问团,为县委、县政府涉法事务提供法律咨询服务,辅助处理紧急法律事项。法律顾问团具体承担的职责有:参与党委执政、政府行政法律事务研究并提出研究报告;参与县委、县政府重大决策事项的调查研究并提出法律意见;参与政府重大经济项目、经济合同、合作协议等的研究论证工作;参与县委、县政府重要规范性文件草案的研究论证和评估;接受县委、县政府委托,办理重大、疑难行政诉讼或者民事、诉讼仲裁等法律纠纷。近年来,法律顾问团为政府招商引资、征地拆迁等重大决策提出了专业法律意见。
法律服务团由2家律师事务所及10家法律服务所成员组成,具体承担全县144家企事业单位、乡镇、学校的法律服务工作。目前,全县31家执法单位及32个乡镇法律顾问覆盖面已达到100%,一村一法律顾问实现100%全覆盖。
普法宣讲课题库共涉及39个县级执法单位,涉及基本法及业务法规共计40部。宣讲人员均由各单位主要负责人或法律业务股干担任。县级机关及各乡镇均成立了普法志愿者队伍,农村和社区培养了一批由村三职干部组成的“法律明白人”近2000人,担负本地普法宣传教育工作。各机关、各企事业单位培养懂法守法的“讲法身边人”,对单位人员进行法治宣讲。
法治文艺宣传队伍由社区文艺表演队伍兼任。各取所长,适时结合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编排法治文艺节目。文昌镇翠云社区文艺宣传队自编、自导、自演,将邻里关系、婚姻家庭与防范、科普、法律知识等融入到快板、相声、三句半、花鼓、表演唱、合唱等节目中,精彩呈现给社区居民,让社区居民用法律知识处理婚姻家庭中遇到的问题,寓教于乐开展法治宣传活动。
四.运用现代媒体开展法治宣传教育的做法
一是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展板、宣传单、LED显示屏、网络等多种方式对法律知识进行多渠道、多层次、全方位、高密度的宣传。通过在全县城区20个LED显示屏上滚动播放法治宣传标语,在公共汽车、出租车、三轮车上张贴法治宣传标语,各级各部门通过法治宣传长廊、黑板报、广播、微信、知识竞赛、文艺表演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营造了浓厚的宣传氛围。
篇10
二、活动内容
(一)以贯彻实施《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为抓手,着力提升行政执法水平。认真组织开展《省行政执法监督条例》学习宣传活动,健全行政执法监督体制,完善行政执法监督配套制度,创新行政执法监督方式和方法,强化考核惩处机制。一是要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公告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人员资格管理,建立健全行政执法人员档案。二是要严格执行规范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制度,对法律、法规、规章规定的有裁量幅度的行政执法条款进行梳理,并根据实际,对行政执法裁量权予以细化、量化,制定行政执法裁量基准,并向社会公布。三是要严格执行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和备案制度,对作出的重大行政许可、行政处罚、行政强制、行政征收等行政执法决定进行法制审核,并将重大行政执法决定按照法定期限向县法制局备案。四是要定期组织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工作,及时发现和纠正违法或者不适当行政执法行为。五是要按照县委提出的“推进执法责任制标准化建设,完善制度体系,实现行政执法机关全覆盖”的要求,完善“六大机制”,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标准化建设,科学界定执法岗位职责,合理确定执法人员的执法责任。六是要依法推进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定期组织开展对行政执法人员行使行政执法权和履行法定职责的情况进行评议考核,评议考核结果应当作为奖励、惩处以及干部任用的重要依据。七是要研究建立行政执法全过程记录制度,加强行政执法信息化建设,推进网上办案、网上监督、网上服务,实现行政权力运行规范化、信息化、公开化。八是要探索实行行政执法检查计划和登记制度,编制年度行政执法检查计划报县法制局备案。九是要建立法律、法规、规章实施情况报告制度,对实施满一年的法律、法规、规章,向县政府书面报告实施情况。
(二)以贯彻实施《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为重点,着力提升重大行政决策水平。按照《县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要求,健全和完善重大行政决策机制,从制度上保证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法制化。一是要严格履行职责,把公众参与、专家论证、风险评估、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确定为重大行政决策法定程序。二是要结合实际,健全完善重大行政决策各项配套制度,确保决策制度科学、程序正当、过程公开、责任明确。三是要建立行政执法部门内部重大决策合法性审查机制。通过合法性审查,在对重大行政决策内容是否违法予以认定的同时,从程序上进一步规范决策行为,防止决策的随意性,减少决策失误。未经合法性审查或经审查不合法的,不得提交会议讨论。
(三)以合法性审查为切入点,着力提升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水平。按照《县人民政府规范性文件制定程序规定》,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起草、公开征求意见、合法性审查、集体讨论决定等程序。一是要提升合法性审查能力。法制室对规范性文件要严格审查把关,将规范性文件是否符合法治精神、是否违法增设行政权力和公民义务、是否违反上位法等作为审查的重点。二是要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有效期制度。根据《省行政程序规定》和省政府法制办《关于落实规范性文件统一登记统一编号统一公布制度有关问题的通知》要求,2015年12月31日前,完成《省行政程序规定》出台前的规范性文件清理工作。三是要严格执行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加大规范性文件“三统一”制度管理和监督力度,未经“三统一”的规范性文件不得作为行政管理的依据。四是要落实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切实做到“有件必备、有备必审、有错必纠”,规范性文件报备率、及时率、规范率、审查率、纠错率力争达到100%。五是要完善规范性文件监督管理平台,逐步实现规范性文件网上报备。
(四)以化解矛盾纠纷为重点,着力提升行政复议规范化水平。一是要进一步畅通行政复议案件受理渠道,降低行政复议立案门槛。设立专门接待场所,向社会公开受理行政复议案件的范围、条件、程序等事项。二是要规范案件审理规则,细化工作流程。规范行政复议审理程序,把好案件审理的事实关、法律关,切实做到案件事实清楚,法律适用准确。提高案件审理质量,运用协调调解等多种方式,促使争议得到实质性化解。三是要加大公开审理力度,以公开促公正。四是要坚持从严标准,加大行政复议案件纠错力度,提高行政复议工作公信力。五是要切实提高办案效率,缩短办案周期,规范行政复议文书。要增强做好群众工作的能力,努力做到案结事了,最大限度地把行政争议化解在行政机关内部、化解在行政程序中。六是要认真做好行政应诉工作。要加强学习和研究制定贯彻《行政诉讼法》的实施意见,提高行政应诉能力,健全完善行政诉讼案件协调机制。
三、工作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2015年3月)。根据县委《关于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精神全面推进依法治县的意见》和全县“法治建设提升年”活动动员会议印发的《“法治建设提升年”活动实施意见》,制定具体活动方案,确定具体年度工作目标,3月底前报县政府法制局备案。
(二)全面实施阶段(2015年4—11月)。按照制定的活动方案和工作目标,广泛开展各项活动,按时完成各项工作任务。活动期间,及时将活动情况报县政府法制局。
(三)总结验收阶段(2015年12月)。对活动开展情况进行自查和总结,形成书面报告,于12月中旬报县政府法制局。
四、具体要求
篇11
一是全面推行审计执法公示制度。以政务公开、依法行政为目标,秉持“以公开为常态,以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积极稳妥、依法有序地推进审计公开。强化事前公开,实施审计项目前,在被审计单位现场,公示审计内容、审计组成员、审计实施时间、审计程序、审计人员“四严禁”工作要求和“八不准”工作纪律、办公地点及监督举报电话。规范事中公示,在进行执法活动时要按照规定出示执法证件,出具审计通知书等执法文书。加强事后公开,对审计项目结果在市公众信息网进行公告,进一步增强审计监督的透明度,提高审计执行力和公信力。
二是做好执法全过程记录。依据《国家审计准则》、《审计现场管理办法》及实施意见,严格审计现场管理,按照前期准备、进点实施、形成报告三个阶段,加强对审计项目的工作内容、时限要求和责任人的管控,细化项目过程管理,规范审计底稿、审计取证单等资料和审计报告等文书的撰写要求,进一步规范审计组和审计人员的审计行为,约束自由裁量权,推动文明审计。
三是完善行政执法决定法制审核。突出审计项目审理,对执法全过程记录的真实性、合法性、完整性进行全面检查,对所有审计项目从质量控制程序上,必须经过审理、复核、审定三个环节。坚持重大问题业务审理会审定,对业务部门审计中发现的重大违法违规问题或重大疑难问题,由业务审理会进行专门会商、集体审定,确保审计项目质量,防范审计风险。
二、七五普法推进情况
为认真贯彻落实“谁执法谁普法”的普法责任制,多措并举,积极推进法治宣传教育与审计法治实践相结合,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
(一)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
篇12
1.成立依法行政领导小组。2020年3月16日为切实加强依法行政工作的组织领导,保证依法行政工作的顺利开展,进一步做好市社会保险局依法行政工作,提高依法管理水平,建设法治单位,特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各科室负责人为成员,并下设办公室,由任办公室主任,为成员。确实了依法行政首长负责制,领导有分工。
2.完善依法行政制度体系,制定落实依法行政实施方案。为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工作要求,进一步优化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规范工作人员行政行为,依法行政、文明经办,强化监督管理,努力实现市社会保险局工作规范化,结合工作实际,于3月16日制定了依法行政工作实施方案,制定了年度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具体方案。
3.严格规范公正文明行政,落实细化考核制度。2020年5月15日,按照局《依法行政实施方案》的要求,各科室工作井然有序,为了进一步提高各科室关于依法行政的工作积极性,在把依法行政工作纳入年度考评的基础上,进一步细化,将依法行政工作情况作为每月评选服务标兵和业务标兵的重要业绩来抓。
(二)有序推进依法行政建设工作
1.建立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组织学法,建立健全人员培训制度并参加培训,推进依法科学民主决策,强化对行政权利的制约监督。2020年3月16日,在八楼会议室,局长主持召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依法行政会议,成立依法行政领导小组,制定讨论依法行政工作方案。6月12日,在八楼会议室,局长主持召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依法行政学习会议,由局长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9月11日,在八楼会议室,局长主持召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依法行政学习会议,由局长带领班子成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法》,并就相关业务讨论学习。10月9日,在八楼会议室,局长主持召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依法行政学习会议,由局长带领班子成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并就相关疑问讨论学习。10月23日,在八楼会议室,局长主持召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依法行政学习会议,由局长带领班子成员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法》,并就相关疑问讨论学习。
2.建立了行政工作人员学法制度,组织学法搞活动,建立健全人员培训制度并参加培训,提高工作人员法治思维和依法行政能力。2020年3月20日,在八楼会议室,副局长主持召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依法行政学习会议,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并就相关业务疑问进行解答,全体工作人员分组讨论学习。7月6日,在八楼会议室,局长主持召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依法行政学习会议,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社会保险法》,并就相关业务疑问进行解答,全体工作人员分组讨论学习。8月12日在八楼会议室,局长主持召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依法行政学习会议,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学习《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9月3日,在八楼会议室,局长主持召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依法行政学习会议,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并就相关疑问进行解答,全体工作人员分组讨论学习。10月19日,在八楼会议室,局长主持召开市社会保险事业管理局依法行政学习会议,带领全体干部职工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伤保险法》,并就相关疑问进行解答,全体工作人员分组讨论学习。
二、依法行政目标完成情况
我单位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深入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能对实施方案中涉及到的目标任务完成,能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通过成立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并且对依法行政制定一票否决制,能够确保依法履行职能,促进全体职工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充分发挥社会监督、舆论监督的作用,各楼层设有投诉箱和投诉电话,局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也有投诉电话和留言板,畅通各种监督渠道,使社情民意得到充分表达。
三、依法行政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整改情况
(一)存在的主要问题
建立了领导干部学法制度,组织学法搞活动,建立健全人员培训制度并参加培训,能够充分利用好、发挥好其教育作用,但毕竟宣讲人员非专业法律人员,授课内容陈旧,需要更新和改进。
(二)整改情况
2021年将与时俱进,更新教育内容,改变教学方式方法,多通过新兴媒体进行宣传,并学习讨论,进行教育反思,促进全体职工依法行政、依法办事。
四、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情况
(一)认真贯彻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党政主要负责人在法治政府建设中坚持中一套工作亲自部署、重大问题亲自过问、重点环节亲自协调、重要任务亲自督办,充分发挥党组在法治建设中的组织领导、牵头抓总、统筹协调作用,将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相关规定传达到各科室负责人,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切实加强对法治工作的领导。2020年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组织学习《学习考察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民法典》总则等法律法规规章共计15次。
(二)重视对法治建设工作的部署落实。根据《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市人民政府重大行政决策制度》要求,为加快推动“放管服”、“最多跑一次”改革进程,抓好各项工作任务的分解落实工作,切实将法治政府建设与业务工作同部署、同推进、同督促。
五、2021年度推进法治政府建设的主要工作
我们将按照省市关于法治政府建设的部署,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各项工作,进一步优化依法行政和法制建设。
(一)强化法治思维,提高依法行政能力
认真贯彻落实《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和《市法治政府建设指标体系》,组织局领导班子和主要负责人学习实施细则,完善法治建设领导协调机制;督促局机关各科室负责人对各自负责的业务工作履行法治建设职责;进一步明确依法行政职责,从而建立“一级抓一级、逐级抓落实”的法治建设责任制,持续深入推进系统内法治政府建设各项工作落地落实。高度重视作为“关键少数”的领导干部的法治观念树立和法治素养培育,继续开展干部职工依法行政专题培训和局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学法制度,推动局内领导干部学法的制度化、经常化。
(二)加强学习实践,提高队伍人员依法行政素质
篇13
2.制定了“十二五”期间依法治理规划和“六五”普法规划,有效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做到年初有计划,年中有检查,年终有总结。单位各年度均有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实施意见。制定了学法制度,学法有安排,有记录。
3.单位成立了普法领导小组,职责明确、制度健全,认真履行职责,有具体人员负责普法日常工作。按普法对象1%要求,配备了法制宣讲员,并定期组织参加培训。
4.普法宣传工作经费实报销,能够保证工作需要,有据可查;有普法教材和资料,确保学法基本需要。
5.及时报送工作信息,积极宣传报道工作经验和先进典型。
6.普法工作档案齐全、管理规范。
二、普法教育工作情况
7.制定了年度学法计划,重点组织学习宣传宪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和国家基本法律,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法治理念宣传教育;切实抓好了各年度公民重点普及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结合本单位实际,开展了与工作密切相关的法律法规的学习宣传。
8.按照“谁执法谁普法”的原则,建立并落实本单位专业法宣传普及责任制,积极加强服务对象以及面向社会的专业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建立以案释法制度,通过执法、法律咨询等途径开展专业法宣传教育。在单位公示栏及时与本单位相关的法律法规,采用多种形式进行宣传普及;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法治宣传教育活动。
9.加强领导干部学法用法,建立健全单位组集体学法、办公会前学法、法制讲座、培训、考试考核和学法情况登记制度;建立领导干部年度述职述法制度,作为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的重要内容;领导干部年度法律知识统一考试的参考率和合格率均达到100%。
10.建立健全干部职工法律学习、培训和考试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干部职工学法培训、考试考核制度,单位每年举办普法学习班或学法讲座不少于4次,参学率和合格率达100%;将干部职工学法用法和依法办事情况作为年度考核及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
11.认真组织开展“法律进机关”、“法律进单位”等“法律六进”主题活动,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作方案和措施,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推进活动;结合公众安全感测评和党廉政建设评价活动,加强对联系点的法治宣传教育;积极组织干部职工参加全省“百万网民学法律”知识竞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