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工程项目建议书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工程项目建议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工程项目建议书

篇1

同意《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项目建议书》(以下简称《项目建议书》)中总干渠建设规模、调水量的配置原则和*省供水范围、总干渠等别和级别的划分;同意对*的分水量;同意总干渠豫冀界设计流量235立方米每秒,冀京界设计流量50立方米每秒。同意总干渠*省段总体布置、线路走向、输水方式、分配水头、分水口门的数量和位置。

交叉建筑物、控制工程的数量和防洪标准等应根据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的审查意见进一步修订;分水口门采用的设计水位可能偏高,为提高引水保障程度,下阶段设计时应留有余地。

二、关于供水目标

《项目建议书》明确了南水北调工程以城市供水为主,兼顾农业和生态用水的建设目标,希望在制定工程调度运用方案时具体落实,尤其在南丰北枯的年份,应适当加大调水量,以改善京津华北地区农业生产条件和严重恶化的生态环境。

三、关于瀑河水库

瀑河水库是南水北调中线总干渠的在线调节水库,其调丰补枯和检修、事故备用作用十分显著,建议将该项目列入水源工程,与中线一期工程同期建成并发挥效益。

四、关于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

同意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调水方案。但丹江口水库大坝加高,作为长江流域的防洪工程已经国务院批准建设,该工程投资不应计入调水工程投资。丹江口水库的移民费用不应另计折旧费用。

五、关于工程建设资金筹措方案、投资分摊与水价

原则同意项目编制单位提出的根据分水量与输水距离确定各省的投资分摊计算方法,但总干渠投资分摊计算划段偏粗,下阶段应根据各省市在总干渠上的分水情况,进一步细化总干渠投资分摊。

我省分摊主体工程投资最多,配套工程建设任务又很重,而经济承受能力又较低,按《项目建议书》推荐的筹资方案,我省难以承受。考虑到我省长期无偿向北京和天津两市提供水资源,为确保首都北京和天津市用水作出了很大贡献与牺牲,希望中央在中线工程投资上给我省以政策倾斜,加大支持力度,制定水价基金方案时统筹考虑地方主体工程与配套工程筹资需要。我省建议*段筹资方案:主体工程中央资本金不低于*分摊投资的2/3以上,*省配套工程投资中央给予适当补助。

原则同意两部制水价办法,但制定容量水价时要充分考虑用户的承受能力,容量水价不应计入折旧费用。

篇2

1.0.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是国家基本建设程序中的一个重要阶段。项目建议书被批准后,将作为列入国家中、长期经济发展计划和开展可行性研究工作的依据。为明确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的原则、基本内容和深度要求,特制定本暂行规定。

1.0.2 本规定适用于需报送国家计委审批的中央和地方(包括中央参与投资)新建、扩建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不同类型的工程,应根据任务特点对本规定的条文内容进行取舍。小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可适当简化。对影响立项的关键问题和利用外资的水利水电工程项目,项目建议书编制单位可根据需要向项目业主提出补充要求,适当增加工作内容和深度。按国家基建程序规定应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审批的大、中型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其编制内容和深度要求,可参照执行。

1.0.3 项目建议书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地区经济发展规划的总要求,在经批准(审查)的江河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或专业规划的基础上提出开发目标和任务,对项目的建设条件进行调查和必要的勘测工作,并在对资金筹措进行分析后,择优选定建设项目和项目的建设规模、地点和建设时间,论证工程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初步分析项目建设的可行性和合理性。

1.0.4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的编制,应贯彻国家有关基本建设的方针政策和水利行业及相关行业的法规,并应符合有关技术标准。

1.0.5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由项目业主或主管部门委托具有相应资格的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部门编制。项目业主应承担所需编制费用,并提供必要的外部条件。

1.0.6 项目建议书应按本暂行规定第2~12章的要求进行编制,并将“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列为第1章,依次编排。

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和任务

2.1 项目建设的依据

2.1.1 概述项目所在地区的行政区划和自然、地理、资源情况,社会经济现状以及地区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对水利水电建设的要求。

2.1.2 概述项目所在地区水利水电建设现状及其近、远期发展规划对项目建设的要求。

2.1.3 说明项目所依据的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各项专业规划。

2.1.4 概述规划阶段方案、比选结果和规划成果审批意见。

2.2 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2.2.1 阐明项目在地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及区域规划中的地位与作用,论证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1)防洪治涝。应阐明本地区历史上发生的重大洪涝灾害情况及对地区经济和社会造成的危害和影响,地区防洪治涝工程设施现状及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提高防洪治涝能力的要求。

(2)河道整治。应阐明本地区河道(河口)演变情况及地区经济发展和人类活动对河道的影响,河道整治工程设施现状,河道、河口水网区现有主要问题,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需求和河流水沙特性,分析治理河道、河口的条件与要求。

(3)灌溉。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平衡状况,受水地区农业生产现状,发生的主要旱灾和渍、碱害情况及特点,对农牧业生产的影响,灌溉用水、节水、排水工程设施现状,农业节水目标及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灌区地下水状况,并分析地区农牧业发展对灌溉及排水的要求。

(4)城镇和工业供水。应阐明供、受水区水资源供需平衡及水质状况,受水地区工业和城镇用水、节水和供水设施现状。根据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中、长期供水需求预测和节水目标,分析受水地区对供水工程的要求。

(5)跨流域调水。应按城市供水、灌溉、水力发电、通航等一项或多项任务,逐项分别阐明兴建工程的要求。

(6)水力发电。应阐明本地区动力资源情况。根据电力工业现状、地区电力系统发展规划和供电需求情况,分析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对水电项目的需求。

(7)垦殖。应阐明本地区滩涂淤变情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土地利用和垦殖现状。分析滩涂淤变趋势,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和垦殖总体规划,分析研究地区对垦殖的要求。

(8)综合利用水利工程有通航过木要求时,应阐明本地区已有航运和漂木设施的能力及工程现状,根据地区经济发展对客货运量和漂木量增长的预测,分析研究发展通航过木工程的条件和要求。

2.2.2 根据地区国民经济发展规划和建设项目任务要达到的目标,在流域(区域)综合利用规划和专业规划的基础上,进行必要的补充调查研究工作,对所在地区功能基本相同的项目方案进行综合分析比较,阐明各项目方案的优缺点,论述推荐本项目的理由。

2.3 项目建设的任务

2.3.1 阐述本项目的建设任务,对于多目标开发利用的项目,要按照国家政策和总体效益优化原则,分析研究各部门对本项目综合利用方面的要求,结合工程条件,考虑本项目在流域和地区规划中的作用,提出项目的开发目标和任务的主次顺序。

2.3.2 对分期开发的项目分别拟定近期和远期的开发目标与任务。

2.4 附图

(1)建设项目地理位置示意图(比例尺:1:500000~1∶XX000)。

(2)工程项目所在河流(河段)开发现状及规划示意图(比例尺:1∶10000~1∶1000000)。

3 建设条件

3.1 水 文

3.1.1 简述工程所在流域(或区域)自然地理、水系及现有水利工程概况。

3.1.2 简述工程地点的气候特性和主要气象要素的统计特征值。

3.1.3 简述工程地点及其附近河段的水文站网和基本资料情况。

3.1.4 径流:

(1)简述工程区域内的地表、地下径流的来源、范围和补给方式。

(2)提出天然年、月径流系列,并作系列代表性初步分析,必要时进行系列的插补、延长。

(3)初步确定径流统计特征值,简述本流域径流的时空分布特征。

(4)对灌溉和供水工程应简述地下水补给量、可开采量、水质状况及其分布情况。

(5)对供水和水电工程应提出枯水径流初步分析计算成果。

3.1.5 洪水:

(1)简述工程区域的暴雨和洪水的成因、特性及其时空分布情况。

(2)简述对工程设计有影响的历史特大暴雨和洪水的范围、量级及重现期。

(3)简述洪峰、洪量的还原及插补延长方法,系统的统计原则和代表性分析,并进行频率分析。

(4)简述工程设计洪水的推求方法。对下游有防洪要求的工程应进行地区洪水组成分析,初步确定设计洪水成果。

(5)简述施工设计洪水系列的统计原则,初步确定施工设计洪水成果。

(6)无实测洪水资料时,可用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洪水流量,提出初步成果。

(7)平原排水工程,可用实测流量资料或暴雨资料推求设计排涝流量。

3.1.6 对多泥沙河流需简述工程地点泥沙的主要来源,统计(或估算)多年平均输沙量和特征值。

3.1.7 提出工程设计代表断面的水位流量关系。

3.1.8 其他水文要素:

(1)简述工程地点河流的水质状况及其特征。

(2)有冰凌危害的河段,应简述本河段冰凌特性。

(3)有潮汐影响的河段,应初步确定潮汐水位统计特征值、潮汐流向、流量及影响时间。

(4)对水面较大的输、蓄水工程,应考虑水体蒸发影响,初步统计(或估算)工程地点的水面蒸发值。

3.1.9 对跨流域调水工程,应按调出区(水源区)和调入区(受水区)分别简述与本工程有关的水文气象概况。

3.2 地质

3.2.1 简述工程已完成的地质勘察工作项目与工作量。

3.2.2 简述工程区域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构造稳定性,并初步确定工程场区地震基本烈度。

3.2.3 简述水库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岩溶发育特征、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等基本地质环境,初步分析库区可能存在的渗漏、库岸稳定、浸没、固体径流来源、诱发地震等工程地质问题。说明水库工程区内有无重要矿产及古文化遗址。

3.2.4 简述闸坝工程枢纽地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岩溶规律、水文地质和岩土工程特性等。

初步分析可能存在并影响岩基承载能力、抗滑稳定、渗透稳定、渗透流量以及边坡稳定等主要地质问题,应着重说明岩体风化卸荷、软岩、软弱结构面、大断层等工程地质特性。

初步分析可能存在并影响土基承载能力与稳定性、渗透稳定、振动液化、胀缩性、湿陷性、冻胀性等的主要工程地质问题,应着重说明软土、膨胀土、湿陷性黄土、粉细砂土等工程地质特性。

3.2.5 简述输(排)水和引水发电工程线路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物理地质现象和水文地质等情况,初步分析可能存在并影响输(排)水和引水发电工程(包括明渠、隧洞和其他地下洞室)的成洞条件和边坡稳定性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2.6 简述堤防河道整治(滩涂围垦)工程沿线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水文地质情况和岩土工程特性,初步分析可能存在的堤基稳定性、砂层液化及堤内浸没等工程地质问题。

3.2.7 简述灌(排)工程区地形地貌、地层岩性以及水文地质情况,初步分析和预测工程区可能存在的土地盐渍化、黄土湿陷等主要工程地质问题。

3.2.8 简述天然建筑材料的产地、储量、质量和开采条件。

3.2.9 对各工程比较方案的工程地质环境及主要工程地质问题,提出初步评价意见。

3.3 其他外部条件

3.3.1 分析项目所在地区和附近有关地区的生态、社会、人文环境等外部条件及其对本项目的相互影响。

3.3.2 分析其他行业对本项目的要求,收集有关报告和技术文件。

3.3.3 说明有关部门和地区对项目建设的意见、协作关系以及有关协议。

3.3.4 说明本工程项目所在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水利基本建设在建规模简要情况。

3.3.5 说明在本地区水利发展五年计划和中、长期规划中,该工程项目所处的开发次序。

3.3.6 说明有关其他部门、地区影响该工程立项的因素。

3.3.7 说明有关部门对水价、电价确定的意见。

3.4 附图

(1)水系图。

(2)区域地质图或略图(比例尺:1∶50000~1∶XX00)。

(3)水库工程地质图或略图(比例尺:1∶10000~1∶50000)。

(4)主要建筑物工程地质平面图和地质剖面图或略图(比例尺:1∶XX~1∶10000 )。

(5)天然建筑材料产地分布范围图(比例尺:1∶10000~1∶50000)。

4 建设规模

4.1 通则

4.1.1 对规划阶段拟定的工程规模进行复核。

4.1.2 在确定单项任务的工程规模时,应分析对其他综合利用任务的影响。必要时,应为以后的综合利用开发留有余地。

4.1.3 对多泥沙河流应分析泥沙特点及对工程的影响,初拟工程运行方式。有冰凌问题的工程,应分析冰凌特性和特殊冰情对工程的影响,初拟相应的措施。

4.1.4 说明有关分期建设的要求及其原因。

4.1.5 通过初步技术经济分析,初选工程规模指标。

4.2 防洪工程

4.2.1 分析防洪保护对象近、远期防洪要求,初步确定不同时期的防洪标准,初选防洪工程总体方案以及工程项目规模。

4.2.2 河道与堤防工程:

(1)初步确定各河段安全泄量和控制断面设计水位。

(2)研究洪水特性及排涝要求,初选河道治导线、堤线、堤距、行洪断面型式,以及重要的河控节点。

(3)对感潮河段,应考虑潮位对行洪的影响。

4.2.3 水库工程:

(1)根据防洪工程总体方案,初拟水库工程的防洪运用方式和泄量。

(2)初选水库防洪库容、防洪高水位、总库容和汛期限制水位。

4.2.4 行、蓄、滞洪区:

(1)初拟行、蓄、滞洪区的控制运用原则,初选分洪口门位置、分洪水位和流量以及隔堤布置。

(2)初步确定行、蓄、滞洪区的范围,初选行、蓄、滞洪区设计水位与相应库容,提出行、蓄、滞洪区生产、安全建设安排的总体设想。

4.3 治涝工程

4.3.1 初步确定治涝区范围、治涝标准和治涝措施,初选治涝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大型涝区应初拟治涝分区。

4.3.2 初选治涝骨干沟道(渠道)的排水流量和水位。

4.3.3 分析洪水期向外河排水时受外河水位及潮位顶托的影响,初拟相应的措施。

4.3.4 采用抽排方式时,初选泵站装机容量、设计流量及扬程。

4.4 河道整治工程

4.4.1 初步确定河道的治理河段。

4.4.2 初步确定治理河段的治理标准,对河道洪水流量进行断面复核,初选治理河段的设计水(潮)位、设计流量和设计河宽。

4.4.3 研究河流、潮流水文特性和河床、河口演变规律及河势发展趋势,结合考虑岸线利用问题,初选治导线和河道整治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选重要河控节点的位置。

4.4.4 初拟治理工程分期实施方案。

4.5 灌溉工程

4.5.1 分析灌溉水源可供水量,初步确定灌区范围和总灌溉面积,初拟灌区开发方式、设计水平年和灌溉保证率。

4.5.2 初拟灌区作物种植结构、灌溉制度,分析灌溉定额,初步确定灌溉需水量和年内分配过程。

4.5.3 初选灌区灌溉系统整体规划和工程总体布置方案。

4.5.4 初选骨干渠道的渠首设计水位和设计引水流量。

4.5.5 初选引水枢纽及泵站等水源工程的设计引水流量、扬程及装机容量。

4.5.6 以水库为水源工程时,初选水库正常蓄水位、最低引水水位、灌溉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引水方式。

4.5.7 分析灌区排水条件和排水方式,对有排渍、改良盐碱要求的灌区,初拟排渍、改碱标准及排水工程措施和规模。

4.6 城镇和工业供水工程

4.6.1 初步确定工程供水范围、主要供水用户,初拟设计水平年和供水保证率。

4.6.2 分析水源可供水量和水质状况,初选供水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步确定引水工程设计引水流量、年引水总量。

4.6.3 以水库为水源工程时,初选水库的正常蓄水位、最低引水水位、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引水方式。

4.6.4 初选主要输水、扬水、交叉建筑物的规模。

4.7 跨流域调水工程

4.7.1 初步确定工程总目标和主要任务以及分期实施顺序。

4.7.2 分析水源条件,初步确定适宜的调水量、相应的水源工程以及补偿工程措施和规模。

4.7.3 初步确定调水量在地区和部门间的分配,初拟输水工程、调蓄工程布置及规模。

4.8 水力发电工程

4.8.1 分析供电范围和电站在电力系统中的任务、作用,初拟设计水平年和设计保证率。

4.8.2 初选水库正常蓄水位、死水位、调节库容和总库容,初拟其他特征水位。

4.8.3 初选装机容量,提出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多年平均发电量指标。

4.9 垦殖工程

4.9.1 初步确定垦殖区范围和垦殖面积,初拟开发利用方式。

4.9.2 分析可利用的供水水源条件、水量及其保证程度。

4.9.3 初步确定防洪、防潮设计标准,初选工程总体布置方案,初拟垦殖区灌溉、排水体系。

4.9.4 初选挡水堤、围堤、涵闸等工程位置和规模。

4.10 综合利用工程

4.10.1 综合利用水库按各综合利用任务的主次顺序,分析不同任务对水库水位、库容的要求,初拟水库运用方式,初选水库的正常蓄水位、防洪高水位和总库容,初拟其他特征水位。

4.10.2 对具有综合利用和综合治理任务的其他枢纽工程,应按各项任务的主次顺序,协调各建筑物之间的关系,初拟整个枢纽工程的运用方式,初选各建筑物的设计流量和水位。

4.10.3 有通航、过木要求的综合利用水利枢纽,应根据设计水平年通航、漂木发展需求及过坝(闸)运量,初选通航、过木建筑物规模。

4.11 附图

(1)工程项目总体布置图(比例尺:1∶1000~1∶XX00)。

(2)有分期建设要求的分期建设布置图(比例尺:1∶1000~1∶XX00)。

(3)供电范围电力系统地理接线图(现状及远景)(比例尺:1∶1000~1∶XX00)。

5 主要建筑物布置

5.1 工程等别和标准

5.1.1 根据初选的建设规模及有关规定,初步确定工程等级及主要建筑物级别、相应的设计洪水标准和地震设防烈度。

5.2 工程选址(选线)、选型及布置

5.2.1 根据规划阶段初拟的工程场址(坝址、闸址、厂址、洞线、河线、堤线、渠线等)的建筑条件、工程布置要求、施工和投资等因素以及必要的补充勘探工作,初选工程场址。

5.2.2 初选主要建筑物基本形式,对工程量较大或关键性建筑物作方案比较,初拟次要建筑物的基本型式。

5.2.3 根据初选(或初拟)的建筑物型式,经综合比较,提出工程总布置初步方案。

5.3 主要建筑物

5.3.1 简述主要建筑物初定的基本布置、结构形式、控制高程、主要尺寸及结构、水力学核算成果,初选地基处理措施。对技术难度大的特殊建筑物宜作重点分析研究。

5.4 机电和金属结构

5.4.1 根据动能参数和装机规模,初拟水轮发电机组或水泵电动机组的单机容量、机组台数和机型。

5.4.2 初拟输配电工程的规模,初步提出接人电力系统的供电或送电方向、进出线电压、回路数和输配电距离,初拟电气主接线。

5.4.3 初拟金属结构及启闭设备的规模、形式及布置。

5.5 工程量

5.5.1 分项列出工程各建筑物及地基处理的工程量。

5.5.2 分项列出机电设备和金属结构的工程量。

5.6 附图

(1)工程总平面布置图(比例尺:1∶1000~1∶XX)。

(2)主要建筑物平、剖面图(比例尺:1∶500~1∶1000)。

(3)大型长距离调水总干渠纵断面图(横向比例尺:1:5000~1:10000;纵向比例尺:1:500~1:1000)。

6 工程施工

6.1 施工条件

6.1.1 简述工程区水文气象、对外交通、通信及施工场地条件。

6.1.2 初步提出施工期通航、过木、供水及排水等要求。

6.1.3 简述主要外购建筑材料来源及水、电、燃料等供应条件。

6.1.4 简述天然砂砾料、石料、土料等来源、开采和运输方式。

6.2 施工导流

6.2.1 初拟施工期导流标准及流量、导流渡汛方式、导流建筑物形式和布置,估算相应的工程量。

6.3 主体工程施工

6.3.1 初拟主体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及主要施工设备。

6.4 施工总布置

6.4.1 初拟对外交通运输方案、场内主要交通干线布置。

6.4.2 初拟施工总布置方案。

6.5 施工总进度

6.5.1 简述施工进度安排原则,初拟施工总进度及控制性工期。

6.5.2 简述分期实施意见。

6.5.3 估算需要的主要建筑材料数量和劳动力等。

6.6 附表

(1)主要工程量汇总表。

(2)施工总进度表。

7 淹没、占地处理

7.1 淹没、占地处理范围及主要实物指标

7.1.1 通过查勘和对地形图、工程布置图的分析,初定水库淹没(包括塌岸、浸没等)、工程占地处理范围。

7.1.2 简述受淹没和工程影响的农村部分实物指标,包括人口、房屋、耕地、果园、林地、牧草地等。

7.1.3 简述受淹没和工程影响的城镇、集镇的规模(人口、占地)、受淹没影响程度,并说明迁建规模及实物指标。

7.1.4 简述受淹没和工程影响的铁路、公路、工矿企业、电力、通信等专项设施及矿藏、文物古迹的等级、规模、淹没影响程序。其等级、规模可向各行业部门调查。

7.2 移民安置、专项迁建

7.2.1 以县、乡为单位,在初步分析环境容量的基础上,征求有关地方政府意见,初拟移民安置去向及生产恢复措施。

7.2.2 征求地方政府意见和进行查勘选点,初选城镇、集镇的迁建方案。

7.2.3 说明地方政府和有关部门对于重大专项迁建设施的意见,提出初步处理方案。

7.2.4 说明省(自治区、直辖市)对淹没、占地处理和补偿标准的初步意见。

7.3 补偿投资初估

7.3.1 以主要实物指标为基础,结合安置去向,参照有关法规文件、类似工程补偿标准及专业项目单位工程造价扩大指标,初估补偿投资费用。

8 环境影响

8.0.1 说明项目所在地区的环境质量、环境功能等环境特征。

8.0.2 根据工程影响区的环境状况,结合工程开发的规模、运用方式、移民安置、施工组织方式等特性,简要分析工程建设对环境的有利与不利影响。有流域(或区域)水资源保护规划或环境保护规划的,应说明工程开发是否与这些规划的目标相协调。从环境保护角度分析是否存在工程开发的重大制约因素。

8.0.3 对环境的主要不利影响,应初步提出减免的对策和措施。

9 工程管理

9.0.1 初步提出项目建设管理机构的设置与隶属关系以及资产权属关系。

9.0.2 初步提出维持项目正常运用所需管理维护费用及其负担原则、来源和应采取的措施。

9.0.3 根据工程管理有关规定,初步框算工程管理占地规模。

9.0.4 根据项目主管部门(业主)及有关部门意见,初步提出工程管理运用原则及要求。

10 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

10.1 投资估算

10.1.1 简述投资估算的编制原则、依据及采用的价格水平年。初拟主要基础单价及主要工程单价。

10.1.2 提出投资主要指标,包括主要单项工程投资、工程静态总投资及动态总投资。估算分年度投资。

10.1.3 对主体建筑工程、导流工程应进行单价分析,按工程量估算投资。其他建筑工程、临时工程投资,可按类比法估算。交通、房屋、设备及安装工程投资,可采用扩大指标估算。其他费用可根据不同工程类别、不同工程规模逐项分别估算或综合估算。

10.1.4 引进外资的投资估算,要结合利用外资特点考虑单价变化和可能发生的其他费用进行投资估算。

10.2 资金筹措设想

10.2.1 提出项目投资主体的组成以及对投资承诺的初步意见和资金来源的设想。

10.2.2 利用国内外贷款的项目,应初拟资本金和贷款额度及来源,贷款年利率以及借款偿还措施。对利用外资的项目,还应说明外资用途及汇率。

10.3 附表

(1)工程投资总估算表。

(2)分年度投资表。

(3)主要材料价格汇总表。

11 经济评价

11.1 经济评价依据

11.1.1 说明经济评价的基本依据。

11.2 国民经济初步评价

11.2.1 说明采用的价格水平、主要参数及评价准则。

11.2.2 费用估算:

(1)说明项目的固定资产投资和资金流量。简述流动资金及年运行费的计算方法及成果。

(2)简述综合利用工程费用,分摊原则、方法及成果。

11.2.3 效益估算:

(1)概述项目的主要效益,对不能量化的效益进行初步分析。

(2)说明经济效益的估算方法及成果。

(3)对综合利用工程的效益进行初步分摊。

11.2.4 国民经济评价:

(1)提出项目经济初步评价指标。必要时,提出综合利用工程各动能经济评价指标。

(2)对项目国民经济合理性进行初步评价及敏感性分析。

11.3 财务初步评价

11.3.1 说明财务评价的价格水平、主要参数及评价准则。

11.3.2 财务费用估算:

(1)说明项目总投资、资金来源和条件。

(2)说明各项财务支出。

(3)说明构成项目成本的各项费用。

11.3.3 财务收入估算:

(1)初估项目收入。

(2)简述项目利润分配原则。

11.3.4 财务评价:

(1)提出财务初步评价指标。

(2)简述还贷资金来源,预测满足贷款偿还条件的产品价格。

(3)对项目的财务可行性进行初步评价。

11.4 综合评价

11.4.1 综述项目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财务效益以及国民经济和财务初步评价结果,提出项目综合评价结论。

11.5 附 表

(1)国民经济效益费用流量表。

(2)财务评价成果表。

12 结论与建议

12.0.1 综述工程项目隶属关系、建设的必要性、任务、规模、建设条件、工程总布置、淹没、占地处理、环境影响、建设工期、投资估算和经济评价等主要成果。

12.0.2 简述项目建设的主要问题。

篇3

工程名称

工程名称:

工程地址:

工程造价、承包的范围和方式

2.1 xx项目工程合同价:合同承包总价为 xx,(),总建筑面积,合同优惠率为xx,详见下表:

(略)

2.2工程承包范围:

2.2.1、承包人负责包括但不限于土建、水、强电、暖通、消防(消火栓系统、喷淋系统及通风排烟系统)、弱电(只计管、盒预埋)等施工图纸和发包人有关说明(包括招标文件、招标答疑)范围内的建筑安装工程。

2.2.2、本工程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电梯由招标单位另行组织专业招标,不在此发标范围内。铝合金门窗、塑钢门窗工程配合费按每平方米伍元整(5元/㎡)计取(配合内容:提供垂直运输设备、提供一间现场临时仓库、提供临时水电),电梯配合费(包括井道脚手架搭拆、垂直运输设施的使用、不小于6m㎡的三相五线导线、施工电源箱提供到每个电梯机房、预留孔洞的整改、电梯洞口的安全防护等相关工作的费用,并提供一间现场临时仓库)每台陆仟元整(6000元),列入税前造价。其他未列工程不在计取配合费,但不排除总承包商的无条件配合义务。

篇4

0 引言

建设工程项目的质量与国家和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息息相关,也决定了企业的命运。而当今时代,很多建筑施工企业将提高工程质量作为企业的目标之一。任何一个成功的建筑工程施工的背后,都离不开企业的技术力量和项目技术管理水平的支撑。所以,随着建筑行业的发展项目技术管理在建筑工程项目工作中尤为重要。

一、 项目技术管理在建设工程中的重要性

建筑业作为国家重要支柱产业之一,是国民经济增长的主力军。对于施工企业来说,能够在合同规定期限内按质按量按时将工程项目交付给业主,并能够合理控制施工成本成为企业的经营目标。为确保这一目标的实现,项目部门必须将项目资金管理、合同管理、技术管理、信息管理、安全管理等要素列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综合项目技术管理中。

二、 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的内容

要实现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的管理,必须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2.1 组织并严格实施图纸审核制度

在施工之前,建设单位、设计单位、监理单位以及施工单位一起对施工图纸进行审核。在满足项目建设需求的基础上,各方要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强制性标准和合同规定的明确要求以及潜在需求,以使用功能和可靠性为核心,由设计单位进行设计图纸交底,施工单位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工艺要求,并能及时提出疑点和技术难题,监理单位协助做好设计交底和图纸会审的工作。经四方研究和商讨,拟定解决方法,并形成会议纪要,以作为对设计图纸的补充、修改以及施工的依据。施工图纸的审核,是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进行质量控制的重要手段,为施工前发现和减少设计的差错,事先消除图纸中的质量隐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2 项目工程施工组织设计的编制

施工组织设计是施工技术与项目管理有机结合的产物,它是工程开工后施工活动能有序、高效、科学合理地进行的保证。单位工程的施工组织设计从工程实际出发,旨在解决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的全局问题,从项目的施工部署、现场布置、施工总进度计划、各分部分项工程的主要施工方法及物资、设备、劳动力计划和质量、安全等技术组织措施等方面具体指导施工服务,并为解决好各工序、各工种之间的衔接和配套,合理组织流水作业和交叉作业,提高施工效率提供了切实的保证。

2.3 技术管理制度的确立

项目工程中关键工序的技术质量往往需要各个施工分部分项的层层落实,参与整个施工过程的人员都要十分清楚了解工程质量要求以及验收标准。建立健全技术管理制度,合理配置人、财、物等生产要素,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能动作用,不断革新传统技术、加快引进、推广和应用“四新”技术。认真编制和执行技术保证措施,将工程质量要求和验收标准纳入技术管理规范中,有利于施工人员严格遵守执行,更有利于工程实体质量目标的实现。

2.4 建筑工程技术档案管理制度制定

工程技术档案是具有长期保存价值的重要文件,是项目工程从施工到竣工全过程的真实记录,是对该项工程进行使用管理、维修、事故处理、鉴定、改建、扩建、重建或改变用途以及工程竣工验收的重要依据,工程技术档案的归集、整理必须做到及时、齐全、正确、可靠。这是施工各阶段必不可少的工作。

2.5 各级技术管理人员责任制的明确

建筑工程的完成离不开每一个技术人员的责任心。建筑工程是一个环环相扣的过程,其中一个过程的掉链,都有可能导致整个工程质量问题,所以必须控制各阶段工作,如阶段工作验收或监控出现不达标,必须整改直到达标为止,严格做好阶段工作的过程监控与质量把控。上到项目经理,下到施工长,每个分部门都应该明确职责,切实做到责、权、利相统一。

三、 加强项目施工技术管理的有效方案

3.1 建立健全质量管理制度

质量是企业立命之本。在建筑市场竞争日趋白热化的今天,如何提高施工质量管理水平是每一位企业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建筑工程的质量管理包括:明确各部职责,确定工程质量目标;将目标分解到项目各分部并详细交底;全工程跟踪把控,确保工程质量;定期对产品质量进行有效监测。

施工质量的自控与第三方质量监控是相辅相成的系统过程。两套质检机制共同组成控制建筑工程质量的完整体系,在施工全过程中相互依存、各尽其责、密切联系,又独立分工,共同推动着施工质量控制过程的展开和最终实现工程项目的质量总目标。

3.2 做好施工图纸审核

技术管理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理解设计意图和施工项目关键部位的质量。在工程项目中标后,施工企业应认真做好项目范围的识别,明确工作范围与责任;做好施工前准备,特别是与建设单位委托的监理单位、设计单位进行图纸核实。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必须了解设计单位对施工项目的设计意图和对施工质量的要求。只有良好的沟通,才可以尽快了解设计方的意图和施工质量的要求,施工方才能正确选用建筑材料、规划施工进程以及对未来过程中出现的未知因素等可及时纳入控制管理范畴。

3.3 明确技术管理职责,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安全乃头等大事,容不得半点马虎。建筑工程项目部门的每一位施工员都肩负着重大使命。建筑企业应建立健全技术责任制度,将技术管理的责任细分到个人,让员工树立责任心。

除此之外,通过组织技术管理员学习施工现行规范以及验收规范,明确各项目分部分项施工技术要求和质量标准,可以提高企业的技术管理水平,保证工程质量和工程进度的顺利进行,加强施工成本控制,以此提高企业的效益。同时,各项目分部管理人员还应该学习先进的管理办法经验,组织技术培训、技术交流活动,不断提高管理人员的管理水平和技术知识。提高对问题的预见性,保证施工质量。

3.4 加强建筑工程技术资料管理

建筑工程技术文件是保证工程开始,施工,交工系列环节的指导性文件,是工程质量的保证书之一,它还是建设单位未来改建、维修、管理的依据,其重要性非同一般。因此,工程资料的形成和管理成为项目工程施工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笔者认为企业可以通过以下几项措施优化管理:一是规范管理人员执业资格、岗位职责及资料管理流程。管理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各管理人员依据资料管理制度流程填写各自施工过程中产生的资料,交由资料员及时收集,确保施工资料的与工程进度同步。二是明确工程资料标准化填写。依据《建设工程文件归档整理规范》及地方建设工程资料管理规范,对施工资料的编辑、整理、收集等进行标准化要求,从而可以提高资料员编制整理资料的工作效率。三是做好计划记录管理,这些管理,可以促进从质量上把控,以便合理并动态调整各个计划,让风险管理、成本管理、质量管理、进度管理等可控,避免潜在的危险与隐患遗留在项目工程中。

四、 结语

总而言之,建筑工程项目技术管理工作关系到整个工程项目的最终能否达到国家规范要求,决定建设产品的使用功能、寿命和经济效益。所以,加强项目技术管理对提升建筑企业的竞争力有着重要意义。在现代社会经济和建筑技术不断加快的环境下,企业在实践中应结合自身实际不断引进先进的管理方法加强项目技术管理指导,以保证施工过程的井然有序进行、保证工程质量、提升企业竞争力,为企业赢得良好的声誉。

参考文献:

[1] 梁明芳.论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J]. 科技信息. 2010(19)

篇5

第一条:事项确认

委托方确认是经居间方介绍才获得该工程项目信息,并确认居间方为委托方与矿主方龙里县巨潮矿产品有限公司签订该项目施工合同的居间人。

第二条:委托方责任:

1、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和支付居间费的人,具有能够承担该工程项目的施工能力。

2、能与居间人签订该工程项目的居间协议,诚实信用履行该工程项目的居间协议。

第三条:居间方责任:

1、给委托方提供准确工程信息及工程项目地址。

2、自行承担该工程项目活动期间的一切费用和自身的安全责任,直至委托方与矿主方龙里县巨潮矿产品有限公司签订该工程项目的承建施工合同。

3、在施工期间,居间方应积极配合委托方处理,施工事务时,以及施工过程中委托方和矿主方的协调工作。

第四条:委托方与矿主方龙里县

巨潮矿产品有限公司签订该工程项目施工合同之日起,居间人的居间活动结束,此工程项目居间合同协议书双方签字生效,双方不得任何理由反悔。

1、委托方与建设方签订该工程项目:重晶石开采,石方、土方的开挖。

2、委托方重晶石石方每立方,土方硅矿。

第五条:付款方式

1、委托方按每月进度款足额支付居间费给居间方。

2、委托方得到建设方的进度款时,在三个工作日内向居间方支付居间费。

3、该工程完工之后,委托方得到建设方支付的结算款后,三个工作日内一次性付清居间费,不得任何理由拖欠余款。

第六条:如委托人不按时支付居间费,居间人可凭此合同向人民法院起诉,仲裁或申请支付令。按工程并且要委托方与建设签订的工程项目总量计算,居间人所得的居间费,另外加收5%的延迟费用。本合同支付完毕后此协议自然失效。

委托人: 居间人:

身份证: 身份证:

电 话: 电 话:

年 月 日

工程项目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文二甲方(委托人):

联系地址:

乙方(居间人):

联系地址:

联系电话:

甲乙方为了发挥双方的优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经双

方充分协商,依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一、委托事项

1、乙方接受甲方委托,负责就(以

2、“居间成功”是指完成本条所列全部委托事项。甲方与建设单位未

二、乙方的义务

1、 乙方必须向甲方提供有关该工程项目的信息,乙方有义务协助甲

2、乙方在甲方与建设单位进行合同谈判期间,应尽到作为居间人的谨慎和诚实义务。如果能够达成施工合同,那么在甲方的工程施工过程中,乙方仍有义务负责协调好甲方与建设单位的关系。

3、乙方领取本合同报酬时,须向甲方开具有效的税务发票,相关的所得税由乙方自承担。

三、甲方义务

1、甲方负责提供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等相关资料,并保证提供的资料真实有效;甲方负责和建设单位进行合同谈判。

2、 如果居间成功,则由甲方全面履行和建设单位所签订的专业施工合同。甲方因履行施工合同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与乙方无关。

3、 如果居间成功,则甲方应按本合同约定,向乙方支付居间报酬。

四、居间报酬的计算方法、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

1、本项目居间费用为工程合同金额(剔除建设单位直供材料价格,指定材料价格及指定专业分包造价)的 %作为酬金。

2、居间成功后,在甲方每次收到建设单位拨付工程款后3个工作日内,按建设单位拨款同等比例进行计算支付乙方居间费。当整个工程项目安装并调试完毕,通过项目验收阶段后即可支付乙方全部的居间费用(原按质保金支付比例的部分甲方不予扣留)。

3、甲方以转帐的方式支付到乙方指定账户。

五、居间费用的承担

居间费用是指乙方为完成委托事项实际支出的必要费用。乙方全部自行承担居间活动费用。

六、保密事项

1、甲乙双方均应充分保守本协议所涉及的商业秘密。

七、合同终止

1、本合同签字生效后,如果至日,乙方仍未完成居间任务的,本合同自动终止。

2、如果居间成功,本合同完全履行完毕后终止。

3、甲乙双方协议解除合同或有其他法定事项时,本合同终止。

八、争议解决方式

如发生合同争议,双方协商解决;协商不成,双方同意提交合同签订地仲裁委员会仲裁。

九、其他事项

1、乙方不得将本合同委托事项进行转委托。

2、本合同一式贰份,双方各持一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法定代表人或委托人:

合同签订地:

合同签订日:

工程项目居间合同协议书范文三甲方:(居间人)

联 系 地 址: 乙方:(委托人) 联 系 地 址:

甲乙为了发挥双方的优势,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经双方充分协商,依平等自愿、等价有偿的原则,达成如下协议:

一、委托事项

1、甲方接受乙方委托,向乙方提供关于工程项目的信息并最终促成乙方与建设单位签订工程项目的专业承包合同。

二、甲方的义务

1、甲方须向乙方提供有关工程项目的信息,并有义务协助乙方对该工程项目进行实地考察及相关商务事宜。

2、甲方承诺向乙方提供的关于工程项目的有关信息真实可靠。

三、乙方义务

1、乙方负责提供资质证书、营业执照等相关资料;负责和建设单位进行合同谈判。

2、如果居间成功,则由乙方全面履行和建设单位所签订的专业承包合同。乙方因履行合同而产生的权利和义务,与甲方无关。

3、如果居间成功或提供工程信息有效,则乙方应按本协议约定,向甲方支付居间报酬。

四、居间报酬金额、支付时间和支付方式

1、 项目居间费用总额 = 项目信息费 + 项目提成。

A、项目信息费

装修面积300㎡-700㎡(含)/项目,¥1000元/项目;装修面积700↑㎡/项目,¥1500元/项目。

B、 项目提成:净合同额的3%,5%

1) 居间人仅提供工程信息,不引荐和建设单位直接洽谈,居间成功提成3%。

2) 居间人,引荐和建设单位直接洽谈并参与到合同谈判中,居间成功提成5%。

3) 净合同额指除去建设单位等返点,3.41%税金后的合同额。

4)居间人能协助洽谈,获得较高利润时,可协商项目提成额度。

2、 项目信息费发放:乙方参与建设单位报价,且报价后客户可跟踪,报价后两周内发放。

3、 项目提成发放:项目签订合同后按照进度款比例逐次发放,每次发放为进度款入账一周内,或项目验收完毕后一次性发放,具体采用那种方式甲乙双方可另行约定。

4、 乙方可以转帐或现金的方式支付。

五、保密事项

1、甲乙双方均应充分保守本协议所涉及的商业秘密。

六、协议终止

1、本协议签字生效后,有效期一年。

七、其他事项

1、甲方不得将本协议委托事项进行转委托。

篇6

建筑行业技术创新的本质是,行业中应选用创新的途径和新技术、新流程、新设备等,使用新的施工方式和质量管理系统,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占据市场并实现市场价值。技术创新采用从后往前做的模式,即根据市场确定产品,根据产品确定技术和工艺,最后确定所采用的技术是自主开发、合作开发还是引进。项目施工管理只有在强有力的创新技术的支持下才能得以顺利实施,才能保证施工的质量和进度,才能获取最大经济效益;而且只有掌握了相关的核心技术才能占领相应市场使企业立于不败之地,同时技术创新还为体制创新、结构创新和机制创新提供支持和保障,是项目施工管理创新的基础。建筑工程质量的特点是由建设工程本身的特性和建设生产特点决定的。建筑工程及其生产的特点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一是产品的固定性,生产的流动性;二是产品的多样性,生产的单件性;三是产品形体庞大、高投入、生产周期长、具有风险性;四是产品的社会性,生产的外部约束性。因此,工程项目终检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因此需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引入新的相关技术,来加强建筑工程质量的管理措施和手段。

1、加强质量管理的方法

针对建筑工程的质量特点,提高工程质量管理效率,应使用一定先进科学的方法进行管理:

1.1 开展事前、事中和事后巡回质量管理。事前建立样板引路制度,在分项工程未进入大面积施工前,按照施工方案以及技术交底内容建立样板,以样板为标准进行该分项工程的大面积施工;事中持续进行质量检查,如存在质量问题,及时整改,整改后再次检查,确认已整改到位,无质量问题后,方可继续施工,事中检点在于检查的持续性;事后验收做到细致认真,确认无质量问题后方可通过验收,已验收部位做好成品保护,避免在后续施工中被污染破坏。做好事前、事中、事后巡回质量管理,不仅可以达到质量把控的预期效果,同时大幅提高质量管理效率。

1.2 进行 PDCA 闭环管理。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执行就是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是要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行动(或处理)。对总结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或制定作业指导书,便于以后工作时遵循;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以免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给下一个 PDCA 循环中去解决。在质量管理过程中按照 PDCA 循环,不停顿地周而复始地持续运转。全面质量管理活动的运转,离不开管理循环的转动,这就是说,改进与解决工程质量问题,应该运用 PDCA 循环的科学程序。不论提高工程质量,还是减少质量隐患,都要先提出目标,即质量要提高到什么程度,这就需要有个计划;这个计划不仅包括目标,而且也包括实现这个目标需要采取的措施;计划制定之后,就要按照计划进行检查,看是否达到实现了预期效果,有没有达到预期的目标;通过检查找出问题和原因;最后就要针对问题进行处理,持续不断的将经验和教训制订成标准、形成制度。PDCA 闭环管理可有效的持续提高工程质量,不断将工程质量推向更高层次。

2、建筑质量管理新技术的评价内容

2.1 安全影响评价。该评价指标主要是针对项目的实施对项目本身安全状况的影响,这里所说的安全状况包括两个方面:施工安全和项目营运安全。影响项目安全状况的因素有人为因素和客观管理因素与客观技术因素,这些因素是客观存在不可避免的,因此在管理过程中只能尽量的降低而不能避免,在这里人的管理因素不算做技术管理的一个部分。客观性技术因素对施工质量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于施工所采用技术安全性的改进上,所以安全影响的评价主要是针对施工过程中是否出现人员安全事故、是否出现影响营运安全的危险点等方面。

2.2 质量影响评价。工程质量评价的主要对象有三个:基础工程、主体工程及附属工程。工程的质量水平受到主观和客观两方面的因素影响,主观的人为管理因素不作为技术后评价的内容,技术应用对项目质量工程的影响主要是对质量水平改进方面,表现在技术水平、工艺水平上,技术的应用也间接的影响着工程的安全和营运状况。

2.3 进度影响评价。施工企业为有序、高效地组织施工生产,实施在建项目的施工进度管理与控制,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应是先导。为有效履行工程项目承包合同,完成工程各项目标,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各在建项目必须实行施工进度计划的动态管理模式并形成进度监控动态循环系统。主要评价指标有以下三个:①总进度计划。总进度计划一般为总进度网络计划和总进度计划横道图及其编制说明。在总进度网络计划图中,反映了项目施工工序的最早和最迟开工、完工日期;每道工序之间的逻辑关系;关键线路、关键日期和里程碑;也反映了各工序所需资源。②外部进度计划。必须提交审批的计划,也即承包商与业主、监理工程师共同进行控制的计划,我们称之为外部进度计划。外部进度计划主要包括总进度计划和滚动计划。③内部进度计划。在建项目各项目经理部内部所用的一系列便于实施和控制的计划,我们称之为内部进度计划。内部进度计划中主要包括三类计划:进度计划、资源使用计划和资金使用计划。其中,进度计划包括:单位工程进度计划、季度计划、月计划和周进度计划。

2.4 成本影响评价。主要评价由于该技术的应用,对工程成本所产生的影响。工程成本应考虑技术引进的价格成本、相关人力资源培训成本、相关工序及材料成本,以及其它由于该技术应用所引起的间接成本支出或节约。间接的成本变化包括技术应用引起的工程安全、工程质量、工程进度、环境影响等方面变化所带来成本支出或节约。工程的成本受人为管理因素和客观技术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其中人为管理因素不作为技术后评价的内容。技术应用对项目工程成本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技术使用成本所引起的工程成本直接变化,以及技术工艺性能水平所带来的工程成本间接变化。

2.5 环保影响评价。主要评价由于该技术的应用,引起项目工程对其所处外部环境的保护或影响程度的变化。环境要素包括水环境、空气环境、噪音及水土流失四个方面。工程的环保状况受人为管理因素和客观技术因素两方面的影响,其中人为管理因素不作为技术后评价的内容。技术应用对项目环保状况的影响主要体现为技术应用对水土保持技术措施的影响、技术应用时在水环境和空气环境中排放污染物数量的变化、技术应用时产生的施工噪音大小的变化等。

篇7

一、工民建工程项目节能的必要性

近年来,全球范围内的能源危机不断加剧,能源节约以及环境保护已经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的居住舒适度要求进一步增加,建筑的能耗已经占到了社会总能耗的50%以上,建筑节能势在必行。工民建工程项目节能主要是对新建建筑执行新型节能标准,严格执行新的强制性文件,确保建筑物料生产、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符合国家节能要求。工民建工程项目节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首先,建筑节能可以提高工民建的整体质量,节能材料的开发和使用可以在提升建筑外观形象的基础上提升建筑整体质量。其次,建筑节能还可以降低工程的成本,可循环以及可持续节能材料的使用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常规非可再生资源的使用,降低工程的成本。

二、工民建工程项目节能施工技术

目前,全球经济都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能源危机严重,这不仅对经济的发展造成了影响,还对人类的生存提出了挑战,能源节约势在必行。建筑节能受到世界各国的广泛关注,我国也在持续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全社会都在大力倡导节能减排。

1、工民建建筑节能的总体规划。建筑节能是技术性和专业性非常强的工作,工民建建筑设计者要对建筑进行整体的规划,整体上降低工程的总体能耗。首先,设计者要在考虑建筑功能的基础上对建筑窗墙比例以及建筑的朝向和形状进行设计。其次,设计者要对建筑窗户以及墙进行隔热保温等专业设计,改善外墙的热工性能,减少建筑能耗。再次,设计者在进行建筑节能设计的时候还要充分的利用周围的自然条件,加强可再生资源在建筑设计和施工中的应用。

2、工民建建筑护节能设计。建筑墙体是建筑材料应用最多的部位,墙体施工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室内环境。由于护结构使用的保护性支撑装置比较多,墙体的材料用量以及施工面积比较大,因此,工民建建筑护结构节能非常重要的。目前墙体保温技术包括了内保温和外保温节能技术,外保温主要是在建筑的外墙添加节能保温材料,减少太阳辐射,而内保温则主要是在建筑内墙使用保温材料,实现建筑的夏季隔热和冬季保温,降低实体砖的使用量。此外,设计者和施工者还要对建筑的柱、梁以及墙体进行处理,避免热桥产生,降低墙体应力损害。

3、建筑楼顶隔热节能。太阳辐射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建筑的居住舒适度,我国的工民建建筑尤其是南方的建筑需要增加必要隔热设备,避免工民建建筑楼顶受到过分的直射。目前我国工民建建筑楼顶常用的节能隔热技术是空气层隔热,该技术可以降低楼板的传热,为墙体、楼顶以及窗户发挥充分的隔热效果,提高建筑的保温性能。此外,楼顶隔热技术还包括了高效保温型、浮石砂、架空型以及倒置型等,工民建设计人员和施工人员可以结合建筑的功能需求来选择合适的节能技术。

4、建筑室内采暖的节能技术应用。采暖是建筑能耗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我国北方地区冬季寒冷,工民建建筑采暖是必要的。因此,建筑设计者需要改善采暖设备或者是加强新型节能技术在建筑采暖中的应用 。目前,太阳能在建筑采暖中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太阳能具有低污染、容易采集、可以循环利用和供给量大的优点,太阳能可以为工民建建筑提供必要的热能和光照。目前北方工民建使用了水源热泵系统技术,加强了太阳能的应用,减少了电能的使用,是新型的节能技术。

三、新型节能技术在工民建工程项目中的应用

目前,我国很多工民建都加强了节能技术的应用,建筑的总体能耗逐渐降低。但是目前我国还缺乏统一节能设计和施工标准,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的开发也处在较低的水平,节能材料和节能技术还需要进一步的开发和研究,实现更多可再生节能材料的使用。

1、墙体节能新技术。我国工民建多是使用实心砖作为建筑的墙体材料,建筑的整体保温性能不高。随着科技的发展,双层幕墙以及玻璃幕墙在建筑外墙中得到了重要的应用。首先,双层幕墙,幕墙结构形式具有多样性的特点,两层玻具有遮阳、防雨和防风的优点,玻璃之间有宽敞的通道,外界环境和室内空间环境之间的缓冲区可以为人们提供娱乐和休息空间。双层玻璃幕墙通道内的气流可以降低幕墙外部温度,降低室外热量对室内环境的影响,整体上降低了空调的负荷,节省能源大约在50%左右。其次,玻璃幕墙的使用。玻璃幕墙具有通透和现代化的优点,近年来,玻璃幕墙技术也有了较大的进步,基本上实现了工民建的保温和制冷,减少了室内能源的使用。再次,光电幕墙的应用。光电幕墙是集隔热、隔音、装饰和发电于一体的新型幕墙,屏蔽掉的太阳能可以转化成电能,具有外观美观和节省用地的优点。

2、遮阳技术的应用。我国南部地区的光照强烈,这会加大室内空调的用量,造成电能的浪费。外部遮阳技术可以有效减少日射热,具有较好的隔热效果。目前建筑中常用的遮阳设备是可调式的遮阳设备,具有较好的可控性,可以有效的选择和调整光照的视野和强弱。可调节系统包括了天窗式遮阳棚、水平滑动屏风式以及可调解式的外遮阳百叶。在使用该节能技术时,设计者还要确定适当的窗墙比,不同朝向的工民建的窗墙比是不同的。

3、屋面节能新技术。随着技术的发展,屋面节能也有了新的进步和发展,建筑屋面隔热保温材料的形式逐渐多样化,“漂浮屋顶”在整座建筑中都得到了应用,建筑核心部分受热辐射的机会降低,屋顶的绿化技术受到设计者的青睐,建筑日益绿色环保化。屋面太阳能板在建筑中得到了重要的应用,高新技术的应用降低了总体的制造成本,节能技术在工民建中的应用逐渐推广。此外,高效率的制冷系统和采暖系统也在建筑中得到了重要的应用,地源热泵供热制冷技术以及水源热泵也逐渐应用和发展起来,工民建建筑节能发展空间广阔,建筑的能源消耗量降低,室内外环境得到改善。

结语: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城市中的高层建筑逐渐增多,建筑的功能多元化,人们的工作环境和居住环境更加的舒适。但是据统计数据显示,工民建建筑的能耗已经占到了社会总能耗的50%以上,能源浪费严重,工民建工程项目节能势在必行。工民建工程项目节能需要加强设计和施工,将新技术和新材料等更多的运用到建筑节能的设计中去,减少室内热量的流失,在提高建筑居住舒适度的同时降低能源的浪费。

参考文献:

[1] 王忠强.工民建混凝土施工的质量控制探究[J]. 科技与企业. 2012(01)

篇8

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我们在具体施工过程中,使用这一技术必须要考虑以下几点:首先,确保整个结构位置准确无误,并且在模板的设计和尺寸规划要十分精确,符合整个设计的尺寸;其次,模板一定要按照设计要求选择强度、刚度;第三,模板在拼接过程中一定要注意密封性,防止出现泄露的情况;最后,模板必须要拆卸方便,这是在整个施工过程中使用模板技术顺利的前提。

2 模板施工技术及注意事项

2.1 施工前的准备

在使用模板进行施工之前,必须要综合考虑整个施工现场和具体工程所表现出来的特点。充分综合各方面的要求和限制之后,选择制定合宜的模板具体施工方案,并且根据具体的建筑结构来进行模板的设计和选择。要想保证模板在具体施工过程中的施工质量,必须要选择结构强度符合设计要求的模板,以及模板表面要光滑具有柔韧性。另外,在元件的选择中,除了要符合具体的设计要求之外,还要保证整个元件的尺寸和形状符合设计的要求。因为对于建筑物来说,支架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为支架承受着主要的压力。要选择合适的支架,就要保证模板和元件以及模板之间能够稳定的联系在一起,避免出现支架坍塌的情况。同时保证整个施工能够十分顺利的展开。另外,还要根据具体环境和建筑物自身的要求,确保材料质量的友谊特性,保证符合各项指标要求。另外,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整体素质要过关,要选择具有经验深厚的建筑施工人员,并且提高整个施工培训力度,从而提供良好的人力保障工作。

2.2 模板具体配置

配置模板的工作必须要符合整个设计图纸的要求,并且结合具体施工情况来进行优化调整。一般的构件可以按照图纸的设计来进行选择和配置;而针对于复杂的构件,则不仅需要按照图纸的设计要求进行选择,还要根据具体形状和尺寸的要求来进行选择,这样才能保证整个模板在配置过程中的合理性和科学性,从而保证整个建筑施工质量。

2.3 柱形模板的安装

在整个建筑模板具体安装过程中,柱形模板是整个模板安全工作的基础,对整个模板工作产生十分重要的影响。所以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一定要按照质量的具体要求,确保整个工程的质量。在具体的安装过程中,一定要保证模板的高度和棱角位置以及标高保持一致,同时两块模板在拼装时,中间绝对不能留有任何缝隙,要紧密相连,这样才能防止在施工中由于外力作用而出现模板位移或是变形等现象。在拆除模板时,首先要尽量避免与周围事物的碰撞及解除,这样不仅会损害其他物体,更不利于模板的再次循环使用,所以一定要按照操作方式来进行拆除,对于拆除的部位要及时进行清理及养护,这样不会引起模板变形。

2.4 墙模板安装

对于墙模板安装而言。最主要的工序是在安装之前必须做好清理工作。待清理结束后,要对墙体边线及模板安装位置进行轴线位置确定,消除墙体相邻之间的轴线误差,并对多次测得的误差结果进行累计登记,以便为日后提供相关数据分析。此外,在安装模板之前,还要处理好洞口模框的检查工作,检查洞口安装处是否有残留物体或是垃圾要及时给予清理,同时对各种预留套管的布置也要进行检查看其是否牢靠,对于钢筋埋件等隐蔽工程也要按照相关规定进行检查。

2.5 施工缝处理

楼板施工缝对于工程质量影响较大,其处理过程也相对较为繁琐。首先要用木方将施工缝堵住,并钉在胶合板木条上。在设置好钢丝网后再把木方于楼板上部钉在一起。然后均匀设置钢筋,相邻钢筋间要插入厚度与钢筋直径相同的木条,以保证钢筋间距统一、均匀。然后在上部钉上15毫米厚、30毫米宽的木条;下网钢筋绑扎完成后也要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间距固定。上网钢筋按同样方法处理,并在上部钉上厚1G毫米、宽25毫米的木条。

2.6 模板拆除

篇9

一、 甲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甲方有权对乙方的安全生产资质(安全生产许可证)、健康安全环境业绩、设备设施安全状况、人员上岗资格等进行审查。

2、甲方应提供本单位管理制度及有关规定,有权对乙方施工作业过程的安全环保情况进行监督检查,有权责成乙方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进行整改。乙方未按要求进行整改,甲方有权责令停工直至终止合同。

3、甲方有义务和责任监督约束本单位职工在进入乙方施工现场时,严格遵守有关安全环保规章制度,履行各自的安全环保责任。

二、 乙方的责任、权利和义务

1、乙方应严格遵守《安全生产法》及××公司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的规定。

2、乙方应依据《安全生产法》及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健全以安全生产责任制为核心的各项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并在施工作业过程中贯彻落实。

3、乙方必须持有政府部门核发的有效安全生产许可证。

4、乙方应为承包工程项目的施工作业配置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设备设施,保证合格的安全环保生产条件。

5、乙方应配置符合安全环保要求的人员进行施工作业,组织所有施工人员进行安全环保培训,特殊工种必须确保100%持证上岗。

6、乙方应按国家有关法规为参与项目施工的全体人员、设备办理保险,并为施工人员配发符合国家和行业要求的劳动防护用品。

7、乙方应当要求甲方人员在进入施工现场时,严格遵守双方安全环保规章制度和相关规程。

8、乙方有义务定期向甲方汇报安全环保情况,接受甲方的安全环保监督检查。

三、生产组织与协调

1、施工作业过程的生产组织由乙方全面负责。乙方在施工作业开始前应成立安全环保领导小组,明确项目安全环保管理人员及职责,确保安全环保责任得到有效落实。发生事故时由乙方负全部责任。

2、乙方在项目开工前,组织对项目施工风险进行全面识别和评估,并根据识别评估结果,制定风险削减和控制措施以及有关规程和制度,并在施工作业中落实。

3、乙方在开工前应组织或委托地方政府对参与项目施工的人员进行培训教育,电气焊工、电工、起重工等特殊工种必须持有效合格证件上岗,施工前应组织进行健康检查,确保参与项目施工人员满足安全环保要求。

4、乙方应定期对施工机械设备、作业工具、劳动防护用品进行检查、维护和保养,特种设备(锅炉压力容器、起重机械等)必须经地方政府有关部门检验,取得合格证后方可投入使用。

5、乙方对施工过程中的危险作业必须进行严格管理,有限空间作业、高处作业、动火作业、动土作业、有毒有害作业等必须严格执行作业许可制度,工业动火等作业由乙方负责到地方政府办理审批手续。

7、乙方在施工作业过程中,不得违章指挥、违章操作、违反劳动纪律。

8、乙方在施工作业过程中,必须对本单位安全环保情况进行经常性检查,及时整改事故隐患。

9、乙方在购置、使用、运输、贮存与施工作业有关的危险化学品、民爆物品等危险物品时,必须按规定到地方政府办理审批手续。

10、未经甲方允许,乙方不得擅自将工程分包给其它施工单位或个人进行施工。

四、其它补充条款(根据实际情况补充制定)

1、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中第8条8.2条款中增加乙方在施工期间还应严格遵守××公司的相关制度、法律法规。

2、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中第8条8.4条款中由于乙方在施工生产过程中违反有关安全操作规程、消防条例,导致发生安全或火灾事故,乙方应承担由此引发的一切经济损失和安全事故责任。

3、建筑装饰工程施工合同中第8条8.3条款取消。

五、事故处理

工程项目施工过程中发生事故时,总包方应立即向本单位主管部门报告,并同时通知甲方。甲方应在规定时间内向本单位主管部门报告。

六、违约责任

1、工程未经过验收交付,甲方提前动用相关设施引发事故时,由甲方承担责任。

2、由于乙方原因引发事故导致甲方或第三方人员伤害、经济损失时,由乙方承担全部责任。

七、其它

1、本协议争议解决办法与承包合同争议解决办法相同。

2、本协议作为承包合同的组成部分,与承包合同同时生效或终止。

3、本协议未尽事宜或与国家、地方政府有关规定相违背的,按有关法规或规定执行。

4、本协议一式两份,甲乙双方各持一份。

发包单位(盖章): 承包单位:(章)

篇10

激励约束,即激励约束的主体根据其组织目标以及人的行为规律,并通过各种方式,去激发人的动力,开发他们的潜能和积极性、创造性及主动性,与此同时,还要规范人的行为,使他们朝着激励主体所期望的目标前行的过程。一般而言,激励约束机制主要包括五个方面的基本要素,即激励约束的主体、客体、目标、方法和环境,它主要是解决由谁去激励约束,对谁激励约束,怎样激励约束,向什么方向激励约束以及在什么条件下进行激励约束等方面的问题。因此,正确把握激励约束的五个要素,对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非常重要。

激励约束机制是激励与约束的二者统一,激励与约束有着不同的功能,但是两者又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首先是激励,没有激励就没有积极性,没有积极性,进而一切经济发展就无法谈起;同时,也要在激励中重视约束,要求每个人要对他的经济后果负责任,也就是说,每个人的行为都要受到约束。在实际生活中,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激励与约束之间适当地做出选择和协调配合。只有把二者很好地结合起来,才能最大程度的调动相关人员的积极性,实现激励与约束的兼容。

2 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作用和意义

在建筑工程项目管理中建立激励约束机制对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2.1 激励约束机制即给予了激励,同时也给予了约束,要求施工单位对其工作负责,保证了施工单位安全顺利的开展施工项目,提高了施工管理的质量。一般来说,施工项目的质量管理主要包括项目质量计划、项目质量保证及项目质量控制这三个方面。激励约束机制把激励与约束二者结合起来,同时给予了施工单位的工作人员以激励和责任,实行责任制,这就促使施工单位的人员在积极开展相关工作的同时又要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计划,保证施工项目的质量,保证施工项目质量的合理控制,保证安全生产,提高了施工质量。

2.2 激励约束机制有利于建筑工程的施工单位更新观念,转换机制。把激励与约束的二者结合,并贯穿与整个施工单位的项目管理中,促使各部门及时更新观念,转换机制,使各部门及相关负责人树立市场、竞争、效益等观念,转换施工项目的管理经营模式,加强对重大施工技术问题的投入与研究,提高效益,同时也要保证施工质量。

2.3 激励约束机制提高了施工单位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不断完善,我国的建筑行业在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也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竞争压力。因此,建立一套适合本施工单位的激励约束机制,对建筑施工企业来说,无疑具有重要的意义,增强了其项目管理的水平和实力,增强了其市场竞争力。

3 目前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的激励约束机制

就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激励约束机制的运转情况来看,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3.1 目前,建筑工程的施工项目经理的薪酬激励措施不合理。

从目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经理的薪酬成分分析来看,其薪酬主要是由基本工资和奖金组成,而且其项目经理的基本工资定位较高,而相应的奖金则定位较低,两者比例不合理,因此,影响了施工项目经理的积极性;同时,在建筑工程中,职位消费作为建筑工程中的一个职位待遇,其实际的控制和操作都是由具体的项目经理管理的,而且项目经理对职位消费的管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建立一个监督机制,没有对项目经理给予适当的约束,严重影响了项目经理的工作积极性。

3.2 在目前的激励约束机制中,还缺乏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

在目前的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中,还缺乏一个完善的绩效评估体系,主要表现在只重视定性评估,忽视了定量评估。绩效评估体系是激励约束机制的一个重要方面,但是就目前建筑工程的绩效评估体系来看,其考核的内容和指标都不尽合理,有些指标过于形式,缺乏一个具体的数据标准,影响了绩效评估的准确性,最终还是不利已激励约束机制的正常运行。

篇11

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在建筑企业管理中占有很重要的地位。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不断深入,建筑业的市场竞争也显得愈来愈激烈,因此,建筑企业只有注重技术管理,培养技术人才,合理运用施工技术管理的职能与科学的方法,采用经济合理的施工技术,保证工程质量,提高经济效益。

一、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技术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1、技术责任制及内容

建立技术责任制的目的,是把企业各级生产组织的技术工作,纳入集中统一的轨道,保证企业各级组织的各种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的现象,保证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建立各级技术领导,实行岗位责任制,使每个技术人员各有专职。

建立技术责任制,不只是使各级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职权,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种技术领导应把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2、现场核对和施工准备制度

(1)现场核对

公司根据年度施工任务书(或承包合同),组织有关工程处和有关人员并会同设计单位,按施工图设计进行现场核对,现场核对的目的是了解施工条件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核对的内容详见公司制定的技术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2)施工准备工作方案的编制

现场核对后,根据现场核对结果,并结合设计文件和上级要求,提出开工前施工准备工作原则和控制性经济技术指标,下达至有关工程处。工程处据此提出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方案”,上报工程公司。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程任务、工程性质、工程分布、技术复杂程度、施工条件等。

②根据工程特点,初步考试的工程施工总体布置、开竣工日期,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序、方法、原则。

③施工队伍进点日期,工地房屋、便道等临时建筑物工程的开工时间。

④自采材料的采运、加工方法、预制厂、中心库、供应站(点)的位置,运输线路和方式的选择、水和电的供应体系等。

3、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制度

(1)自审

现场核对后,工程处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部门及有关人员,对设计人员(含施工图)进行施工单位自审,其重点是:①全部设计及图纸的正确性如何;②预算是否合理;③重点工程及具有普遍性的工程,其施工方法是否妥当。

(2)会审

设计文件会审的程序是:首先,分别由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自审,同时请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弄清设计意图;然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参加进行集体会审。通过集体会审,将施工单位现场核对、施工单位自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设单位提出的问题,研究解决,或按变更设计处理。

(3)开工后的分部分项工程图纸审查

单位工程开工前,由工程处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工厂、班(组)长,除细致审核细部尺寸及研究操作上的问题外,还应对技术复杂、要求严格、操作困难的分部工程,采取放大样、做模型等方法进行熟悉核对;对于新技术、新结构缺乏经验的,可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施工。

(4)图纸会审记录表

图纸会审后,均应请有关人员在图上签章,将发现的问题,在记录表上记述并更正、补充或做变更设计处理。图纸未经会审不得施工。会审后,应填写设计、图纸会审记录表存查,必要时还要写成文件抄送有关单位。工程处或工区在现场核对及会审之后,应根据需要提出补充施工图纸,经处、工区技术负责人批准即可施工。其内容为:施工辅助图(如详细地形图)、施工手段图(如模板、支架图)、施工条件图。

4、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设计制度

在现场核对和设计图纸会审后,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设计。对较复杂的、新型的、缺乏经验的、难以施工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概括外,还应专项做出施工设计。

5、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是为了使参与施工任务的全体职工,明确所担负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技术交底工作原则上应在正式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是:工程数量、施工期限、施工设计意图、施工工艺、规范要求、质量标准及技术安全措施等。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工程,更需做详细的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工作应分级进行,分级管理。凡技术复杂,新技术的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应由总工程师向工程师、技术队长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交底,明确关键性的施工技术问题,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和对特殊工程的技术、材料提出试验项目、技术要求及注意事等内容。普通工程应由工程师参照上述内容进行。施工队一般的技术交底工作,由施工技术队长负责向技术员、工长、质量检查员、安全员以及班组长进行交待所承担的工程数量、要求期限、图纸内容、测量放样、施工方法、质量标准、技术措施、操作要求和安全措施等内容。工长向班组的交底工作,这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工长向班组交底时,要结合具体部位,贯彻落实上级技术领导的要求,明确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制订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

6、变更设计制度

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施工设计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原则上不得任意变更,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设计不能保证工程标准和质量时,或施工条件、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不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者,或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原因,需要变更工程设计和施工设计时,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变更设计件或变更设计报告,报建设和设计单位审核同意后,方可变更设计。

7、工程验收制度

工程验收是检查评定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1)隐蔽工程验收

隐蔽工程是指那些在施工过程上道工序的工作成果,被下道工序所掩盖,而无法进行复查的工程部位,如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钢筋、基础的断面尺寸等。因此,这些工程在下道工序进行以前,应由施工员或施工队技术报请建设单位(重点工程邀请设计单位)及时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并办好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手续。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今后工程合理使用、维护、改造、扩建的一项重要技术资料,必须归入技术档案,备作竣验收资料。

(2)分项工程验收

所谓分项工程是指单位工程的主体结构。由施工队邀请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共同检查验收,并签证验收记录,归入技术档案。

(3)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是对企业生产、技术成果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检查。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就可投入使用,形成生产力。工程施工验收程序分交工检查和竣工验收,交检查是为竣工验收做准备。工程竣工后,于初验前,工程处应进行内部预检,搞好施工测量,经过预检,发现不合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的,要由施工队负责修竣,并需准备好施工技术资料、图表等,以备竣工初验和竣工验收用。

二、项目的技术管理,以带动和促进项目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与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各类技术工人,不但要有较高的技术素质,而且必须有明确的经济观望和丰富的经济管理知识,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技术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消耗,降低工程费用,确保作业安全和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重视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将对工程质量的提升、为企业节省投资、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篇12

一、制定相关管理制度,确保技术管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

1、技术责任制及内容

建立技术责任制的目的,是把企业各级生产组织的技术工作,纳入集中统一的轨道,保证企业各级组织的各种技术岗位都有技术负责人,防止和杜绝施工中责任不清或无人负责的现象,保证工程质量和经济效益。为了达到这个目的,必须建立各级技术领导,实行岗位责任制,使每个技术人员各有专职。

建立技术责任制,不只是使各级技术人员具有一定的职权,更重要的是为了充分发挥技术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各种技术领导应把企业的技术管理工作和其他管理工作有机地结合起来,使整个企业在完成生产任务的同时,不断提高技术管理水平。

2、现场核对和施工准备制度

(1)现场核对

公司根据年度施工任务书(或承包合同),组织有关工程处和有关人员并会同设计单位,按施工图设计进行现场核对,现场核对的目的是了解施工条件和设计中存在的问题。核对的内容详见公司制定的技术管理制度中的有关规定。

(2)施工准备工作方案的编制

现场核对后,根据现场核对结果,并结合设计文件和上级要求,提出开工前施工准备工作原则和控制性经济技术指标,下达至有关工程处。工程处据此提出开工前的“准备工作方案”,上报工程公司。其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工程任务、工程性质、工程分布、技术复杂程度、施工条件等。

②根据工程特点,初步考试的工程施工总体布置、开竣工日期,主要工程项目的施工顺序、方法、原则。

③施工队伍进点日期,工地房屋、便道等临时建筑物工程的开工时间。

④自采材料的采运、加工方法、预制厂、中心库、供应站(点)的位置,运输线路和方式的选择、水和电的供应体系等。

⑤所需主要机具、材料、劳动力的估算以及施工前所需的准备工作;需要上级解决的主要材料数量、规格及进场时间。

3、设计文件及图纸会审制度

(1)自审

现场核对后,工程处由技术负责人组织工程技术部门及有关人员,对设计人员(含施工图)进行施工单位自审,其重点是:①全部设计及图纸的正确性如何;②预算是否合理;③重点工程及具有普遍性的工程,其施工方法是否妥当。

(2)会审

设计文件会审的程序是:首先,分别由施工单位和建设单位进行自审,同时请设计单位进行技术交底,弄清设计意图;然后,由建设单位组织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及有关部门参加进行集体会审。通过集体会审,将施工单位现场核对、施工单位自审发现的问题,及建设单位提出的问题,研究解决,或按变更设计处理。

(3)开工后的分部分项工程图纸审查

单位工程开工前,由工程处技术负责人组织有关部门、工厂、班(组)长,除细致审核细部尺寸及研究操作上的问题外,还应对技术复杂、要求严格、操作困难的分部工程,采取放大样、做模型等方法进行熟悉核对;对于新技术、新结构缺乏经验的,可先试点,取得经验后再全面施工。

(4)图纸会审记录表

图纸会审后,均应请有关人员在图上签章,将发现的问题,在记录表上记述并更正、补充或做变更设计处理。图纸未经会审不得施工。会审后,应填写设计、图纸会审记录表存查,必要时还要写成文件抄送有关单位。工程处或工区在现场核对及会审之后,应根据需要提出补充施工图纸,经处、工区技术负责人批准即可施工。其内容为:施工辅助图(如详细地形图)、施工手段图(如模板、支架图)、施工条件图。

4、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设计制度

在现场核对和设计图纸会审后,应结合实际情况编制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设计。对较复杂的、新型的、缺乏经验的、难以施工的主要分部分项工程,除在施工组织设计中概括外,还应专项做出施工设计。

5、技术交底制度

技术交底,是为了使参与施工任务的全体职工,明确所担负工程任务的特点、技术要求、施工工艺等,做到心中有数。技术交底工作原则上应在正式施工前做好。技术交底的主要内容是:工程数量、施工期限、施工设计意图、施工工艺、规范要求、质量标准及技术安全措施等。对于重点工程、重点部位、特殊工程、新结构、新工艺、新材料的工程,更需做详细的技术交底。

技术交底工作应分级进行,分级管理。凡技术复杂,新技术的重点工程、重点部位,应由总工程师向工程师、技术队长及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交底,明确关键性的施工技术问题,主要项目的施工方法和对特殊工程的技术、材料提出试验项目、技术要求及注意事等内容。普通工程应由工程师参照上述内容进行。施工队一般的技术交底工作,由施工技术队长负责向技术员、工长、质量检查员、安全员以及班组长进行交待所承担的工程数量、要求期限、图纸内容、测量放样、施工方法、质量标准、技术措施、操作要求和安全措施等内容。工长向班组的交底工作,这是各级技术交底的关键。工长向班组交底时,要结合具体部位,贯彻落实上级技术领导的要求,明确关键部位的质量要求、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制订保证质量、安全的技术措施。对关键性项目、部位、新技术的推广项目应反复、细致地向操作班组进行交底,必要时应做文字交底或示范操作。

6、变更设计制度

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和工程施工设计文件,在施工过程中,原则上不得任意变更,若在施工过程中发现原设计不能保证工程标准和质量时,或施工条件、材料规格、品种、质量不能完全符合设计要求者,或职工提出合理化建议等原因,需要变更工程设计和施工设计时,应由施工单位编制变更设计件或变更设计报告,报建设和设计单位审核同意后,方可变更设计。

7、工程验收制度

工程验收是检查评定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

(1)隐蔽工程验收

隐蔽工程是指那些在施工过程上道工序的工作成果,被下道工序所掩盖,而无法进行复查的工程部位,如钢筋混凝土工程的钢筋、基础的断面尺寸等。因此,这些工程在下道工序进行以前,应由施工员或施工队技术报请建设单位(重点工程邀请设计单位)及时进行隐蔽工程检查、验收,并办好隐蔽工程验收签证手续。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是今后工程合理使用、维护、改造、扩建的一项重要技术资料,必须归入技术档案,备作竣验收资料。

(2)分项工程验收

所谓分项工程是指单位工程的主体结构。由施工队邀请建设单位(或设计单位)共同检查验收,并签证验收记录,归入技术档案。

(3)竣工验收

工程竣工验收是对企业生产、技术成果进行的一次综合性的检查。工程建设项目竣工验收后,就可投入使用,形成生产力。工程施工验收程序分交工检查和竣工验收,交检查是为竣工验收做准备。工程竣工后,于初验前,工程处应进行内部预检,搞好施工测量,经过预检,发现不合设计要求和验收标准的,要由施工队负责修竣,并需准备好施工技术资料、图表等,以备竣工初验和竣工验收用。

施工初验由公司或主管部门主持,工程处应提出初验报告,报主管部门或建设单位,并组织验收委员会(或小组)进行初验,写初验报告,内容有:施工初验组织情况;工程概况及竣工数量;工程质量及施工管理评价;检查时发现的重大质量问题及遗留问题的处理意见;提交竣工验收委员会(组)讨论的问题及确定验收的日期。竣工验收工作由建设单位负责组织,根据工程项目的性质、大小,由设计单位、施工单位以及有关人员组成验收委员会。不合格的工程不能验收和交付使用,并提出处理意见,限制完工。

8、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管理制度

技术信息和技术资料由通信信息、资料(法规和部门规章、材料价格表等)和本工程专项信息资料(施工记录、施工技术资料等)两大部分组成。前者对于项目施工是指导性、参考性资料;后者是工程归档资料,是为工程项目交工后,给用户在使用维护、改建、扩建及给本企业再有类似的工程施工时作参考。工程归档资料是在生产过程中直接产生和自然形成的,内容有:图纸会审记录、设计变更,技术核定单,原材料、成品、半成品的合格证明及检验记录,隐蔽工程验收记录等;还有项目施工管理实施规划,研究与开发资料,大型临时设施档案,施工日记,技术管理经验总结等。技术信息、技术资料的形成,须建立责任制度,统一领导,分专业管理。做到及时、准确、完整,符合法规要求,无遗留问题。

二、项目的技术管理,以带动和促进项目综合经济效益的提高

参与工程建设的技术管理人员,专业技术人员,各类技术工人,不但要有较高的技术素质,而且必须有明确的经济观望和丰富的经济管理知识,千方百计地采取各种技术管理手段和技术措施,最大限度减少人力、物力、财力消耗,降低工程费用,确保作业安全和工程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综合经济效益。

三、结束语

重视工程技术管理工作,将对工程质量的提升、为企业节省投资、增加经济效益,提高市场竞争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篇13

一、土建工程新技术和特点

绿色节能环保理念是工程建设中最为突出的特征,利用科技水平将施工技术进行改良可以给人们带来巨大的效益,施工技术的发展和改良关系到人们生产和生活的每一个方面,同时也关系到社会发展。城市高度发展将城市空间进一步缩小,如果工程建设不能满足广大人民的需求,就必然会使生活在城市中的人群感到不安和焦躁,对人类健康有着很大影响,因此在倡导生态节能绿色环保的今天,我国建筑施工技术必须要进行合理改进,工程项目从设计到竣工都应该遵守生态环保绿色节能理念,尽可能的将环境污染和资源浪费情况避免,这不单对建筑产业的发展有一定帮助,同时也是保证城市整体规划质量的前提和基础。

环保材料使用与新型节能技术相结合必定会使现代化建设工程的管理现状有所改变。在现代化工程设计中,合理运用建筑本身和太阳能等节能特点已经成为建筑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过该方式不但可以将室内昼夜的温差变化幅度控制好,使建筑物内部温度始终保持在恒定范围,同时也可以通过蓄能耗材将太阳能资源存储起来。回顾我国建筑节能施工技术,从原始的单一型维护结构到现在的太阳能与建筑结构本身的结合技术,从本质上实现了技能建筑的飞跃式发展。一体化建筑节能设计过程中,通过对储能材料的充分利用实现了降低建筑物自身运营成本的目标,从而使环境效益和经济效益成为统一整体。这里说的蓄能耗材通常指的是建筑中应用较为广泛的特殊蓄能耗材,这种耗材蓄能效果是由建筑物本身的材料比热决定的,很多经常使用的建筑耗材也具备很好的蓄能功效,较强的比热性是这种耗材的统一特性。比如像建筑耗材中的砖块、混凝土以及石材等,这些耗材的造价较低,使用也十分简便,如果将其蓄能效果充分发挥出来,同时使其进行能量间的转换和存储,不但能大幅减少能耗量,同时还能够拓展建筑物其他的使用能效,能够促进建筑和太阳能一体化技术的发展。

热惰性是建筑蓄能耗材的共同特点,利用该特点能够调节建筑物的昼夜温差变化情况,从而室内温度降低,使生活在建筑物内的人们处于恒定温度中,通过该方式还能够减少空调使用时间和使用次数,使空调能耗充分降低,为节能能源作出贡献。常见的蓄能方式有混凝土或岩石空腔蓄能以及水箱蓄能。这两种蓄能方式的可操作性较好,使用十分简便,同时其器具也较为简洁。

现代工程施工技术中,虽然新施工技术很多,其建设功能也不尽相同,但是不管选用何种方式建设,工程项目管理工作始终都是最为重要工作。

二、现代化工程项目的管理手段

首先要强化土建工程的项目变更管理工作,及时记录和了解工作中的问题。在工程建设时期,因为各种因素制约,致使工程变更不可避免,其变更主要包括工程的设计变更、施工变更、计划和进度变更以及工程的项目变更等。以上变更通常会使工程建设成本增加,同时使工程建设周期延长,在增加工程建设成本的同时,也不利于保证工程建设质量。所以应对变更进行有效、及时的控制和管理,将因此引发的成本上涨值降低到合理范围内。根据工程变更特性对工程施工量以及成本增减情况进行科学分析,准确掌握工程变更价款,及时作出调整和修改。

其次应强化现场签证管理工作的执行力度,将工程造价质量控制力度提升上来,现场签证作用主要是处理施工合同条款中没有囊括但是在建设期间又出现的特殊的书面凭证。现场签证费用同样也是工程项目造价的重要组成部分,签证会以价款形式体

现在项目最终的竣工核算过程中,因此对于签证的管理和控制也会给工程造价控制工作带来正面影响。假若不控制现场签证,就会使得工程结算工作无法按照制定的规定开展,强化管理力度,并且在控制工程造价过程中认真贯彻签证审核规定,严格按照审核程序对签证进行控制,只有这样才能将工程经济效益保证好。

最后应强化工程建设周期管理和工程质量管理力度。合同纠纷产生的最主要原因就是工程质量不满足合同要求,合同在签订时,明确指出工程质量必须达到怎样的质量标准,而且还规定出工程质量不达标时相关的处理措施以及赔偿方式。而建设周期的增加会直接影响建设费用,很容易使纠纷问题发生,同时其也会间接性的影响工程生产和销售等环节的运作,会给施工单位带来较大的经济损失。因此对于工程变更导致的工程建设周期增加等问题,必须要严格按照项目变更审核的标准和步骤进行,如果是由于承包商本身因素致使工程建设周期增加,则应由承包商承担所有经济损失,此外还应强化工程款项支付和管理工作的管理力度,保证工程款项的支付在控制范围内,避免资金失控现象的发生。

总结

根据上文叙述内容可知,现代化建筑土建工程的绿色节能特点要求对其工程施工技术进行新的改革,从而使工程建设符合节约资源和降低成本的基本目标,在该过程中应强化工程项目管理力度,提升土建工程效益,在确保工程建设质量的前提下降低工程建设成本,提高工程使用性能等。为此,我国相关从业人员应认真总结工程建设问题,提高施工技术和管理手段,为人类建设出更多的精品工程和优质工程,使人类的日常生产和生活变得更加简洁轻松。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