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学课学习小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重视化学习题讲解逻辑性
在化学习题课堂当中,教师的习题讲解思路对于学生对知识的接受效果有明显的影响。因此,在进行化学习题课的讲授时,教师要注意自己所用语言的典范性,以点带面,促进学生以所讲解的习题为基点,进行知识的延伸。在进行习题的讲解之前,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题目的分析,这在化学习题课中是十分重要的。审题是化学习题课的基础,只有对习题有了正确且充分的理解,学生才能明白习题想要考查的知识点,更好地完成习题。之后,教师要引导学生对习题的特点进行分析,找到快速解决题目的正确角度,通过化学习题的讲解来完成不同类型化学题目解答方案的总结,使每一个类型的化学题目都具有一个较为完善的解题逻辑与方法。另外,初中化学习题的讲解逻辑性,还体现在解题的格式与原则之上。以化学方程式为例,它是化学反应的缩影,在进行化学方程式的计算之时,其逻辑历程一般为题意分析,从中发现已知条件与未知条件之间的关系;找出关键的已知条件,对重要的未知条件进行设定;列出化学方程式,进行求解;进行答案的书写与答案准确度的审核。诸如此类的解题逻辑的传达,可以使学生理清化学习题的解答思路,更加有条不紊地进行化学习题的钻研与解决,久而久之,学生的化学学习能力也会有所提高。
三、重视化学习题讲解灵活性
传统的化学习题课中,教师首先让学生自己做一些化学题目,然后对一下答案,将参考答案为学生进行简单的讲解。这样死板的化学习题讲解办法对于学生化学能力的提高并没有很大的作用。在新课程标准的要求下,初中化学教师应当不断灵活化学习题的讲解方法,调动起学生的习题分析与解答兴趣,更好地参与到化学习题课堂当中来。作为新时代的初中化学教师,不能将习题的讲解重点放在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点的记忆之上,应当对学生的化学习题解决技巧与方法进行有效的训练,使学生在不同的习题面前可以更快地找到解决问题的突破点。在进行习题的讲解之时,要不断吸引学生动手动脑,主动进行化学习题解决方案的研究,自觉地发现错误,纠正错误,在解题过程中完善自己对于初中化学学习的认知。比如说在学习燃烧与灭火之时,经常会面对一些具有探究性的题目,诸如怎样探究影响燃烧的因素等等。面对这样的题目,教师要引导学生进行动手实验,利用不同成分的气体进行火柴燃烧实验,通过变量分析法来确定空气中的每一种气体对于燃烧的影响程度。习题课堂的时间有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氧气瓶与一个二氧化碳瓶,引导学生观察燃烧的火柴在进入两个瓶子中的状态并进行比较,使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鼓励学生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开展个性化的实验。灵活的解题方法不仅可以使化学习题课的气氛得以活跃,还有利于教学效率的提高。
篇2
自从有了显微镜,人们才发现了人体中那么多的奥秘,这当然要归功于一生磨一镜的列文虎克先生(详见本刊今年第8期)。过去人们怎么也不会想到小小的一个胰腺中,竟然有外分泌(分泌胰液,帮助人体消化)和内分泌(产生胰岛素等激素,调节人体代谢)这两家,能完成那么多种功能。
在显微镜下,人们才发现了其中的奥秘所在:放眼胰腺组织的切片,真是美不胜收啊!在染色的作用下,胰腺的腺泡细胞像大海一般,有趣的是在这大海中间竟然有许多星星点点的岛屿。这些不显眼的只占全部细胞总数仅1%的细胞群,就是胰岛。别小看胰岛,人的胰腺中有100~200万个胰岛。
用高倍显微镜,再配合组织化学的高科技研究才发现这星星点点的胰岛细胞并不完全相同,竟然可以分为A、B、D、D1及PP等各种不同类别的细胞,其功能也完全不同。在胰岛的细胞中,胰岛B细胞占总数的75%,而A细胞只占20%,其余的各型细胞合起来才占5%。
现在你可以理解人体是一个多么协调的有机体。当你进入餐厅或食堂,在开始狼吞虎咽之前,食物色、香、味对我们的刺激,加上进食者早已有了的以往的进食经验,胰腺就开始了胰液的分泌。而后食物在胃里消化变成了食糜,由胃进入十二指肠时,胰液就会源源不断地分泌出来。胰岛A细胞减少胰高血糖素的分泌,而B细胞的胰岛素生产大大地增加。需知胰岛素是体内唯一能降低血糖水平的激素。一旦胰岛B细胞出了毛病,胰岛素分泌量不足时,就会患1型糖尿病。有许多胖子,虽然胰岛B细胞产生的胰岛素还相当多,但是由于外周效应器上的胰岛素受体出了毛病(不听胰岛素的指挥了),那么,就会产生更麻烦的2型糖尿病。
真要痛死人的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最突出的症状是剧烈的腹痛,常突然起病,疼痛多在中上腹。可为钝痛、刀割样痛、钻痛或绞痛,常持续性疼痛,并有阵发性加剧,真是痛得要命!且不能为一般胃肠解痉药物所缓解,进食更加剧疼痛。腹痛产生的机制是胰腺的急性水肿和炎症强烈刺激了神经末梢。
其次是恶心与频繁呕吐,可吐出酸臭食物和胆汁,但呕吐后腹痛并不减轻,还持续发热3~5天不退。
重症胰腺炎常发生低血压或休克,休克可突然发生,甚至发生猝死。
引起急性胰腺炎的常见的病因很多:
1、胆石症与胆道疾病
胆石症、胆道感染和胆道蛔虫等均可引起急性胰腺炎,其中胆石症与急性胰腺炎关系密切。一旦结石嵌在十二指肠的壶腹部,可造成胆汁逆流进入胰管,损伤胰管,常引起急性胰腺炎。
2、大量饮酒和暴饮暴食
大量饮酒引起急性胰腺炎很多见,常因乙醇刺激胃酸分泌,并促使胰腺胰液分泌增加,加之十二指肠开口处水肿,胰液排出受阻或倒流,可使胰管内压增加。暴饮暴食使大量食糜短时间内进入十二指肠,刺激胰液与胆汁大量分泌,由于胰液和胆汁排泄不畅,立即引发急性胰腺炎。
3、胰管阻塞
胰管结石或蛔虫、胰管狭窄、肿瘤等均可引起胰管阻塞,使胰管小分支和胰腺泡破裂,胰液与消化酶渗入胰腺间质,胰腺被自我消化,腐蚀坏死,引起急性胰腺炎。
4、创伤
上腹部受打击引起钝挫伤,可直接或间接损伤胰腺组织与胰腺的血液供应,引起胰腺炎。
发现胰岛素救命的故事
早在百年之前,就有医学家发现胰腺与人体的糖代谢密切相关,但苦于当时的科技水平而无法从胰岛细胞中提取出有效物质――胰岛素。
加拿大安大略医学院青年教师弗里达雷克・班廷在阅读医学杂志时受到启发,想用结扎狗的胰导管将其腺泡细胞萎缩后,从残剩下来的胰岛组织中分离出胰岛素的方法来治疗糖尿病。
班廷通过米勒教授的推荐,恳求多伦多大学的糖代谢研究权威麦克劳德教授开展这一研究,麦教授认为班廷知识浅薄,年轻无知,设想再好但没有功底是难以胜任这一艰巨任务的。班廷却很有耐心,始终不死心,经几个月的周旋,麦氏终于勉强答应,同意利用暑假实验室空闲期间让他进行实验,条件是只给10只实验用犬,其余一切费用自理。
班廷找了白斯特(当时为四年级的医学生,后成为著名生理学教授)为其助手,并变卖了自己所有能卖的东西,破釜成舟,下决心要大干一场。
1921年5月两人进入麦氏实验室,从市场上又买了一大批犬。两周内,给实验狗都进行了外科手术。把狗大部分胰腺切除,使其成为糖尿病狗;把另一些狗结扎其胰导管,让其胰腺腺泡细胞萎缩。两个月过去了,研究结果却很不理想,做了手术的19只狗中因感染和创伤而死了14只(当时还没有发明抗生素,无法抗菌),而麦氏约定的暑期很快就要结束,因而焦急万分。
8月初的一天,奇迹出现了,一条切除了胰腺的糖尿病犬出现了昏迷,他俩小心翼翼地把从萎缩了的胰腺(剩下了胰岛)中的提取物注入它的静脉,几小时后,狗从昏迷中苏醒了过来,而糖尿病犬的尿中竟不出现葡萄糖,而血糖也恢复了正常。两人欣喜若狂,相抱庆祝成功。
篇3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农村小学科学教师对课堂教学的追求也发生了变化,从关注形式到注重细节已经成为当今科学课堂教学的显著特征之一。经历多年的农村小学科学课堂教学,笔者对此也一直探索着,认为对课堂教学的细节关注,是打造活力科学课堂的有效途径。
1 课堂细节是最活跃的教学资源
教学细节是教学行为的微观分析,是实践的最小构成单位,它短小精悍,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围绕教学所发生的一系列连续不断地具体行为表现;它是教师教育观念的一种流露,教学风格的一种表达,教育功力的一种展现。多年的课堂教学实践告诉我:课堂教学中把握了细节,就能留住一份精彩,营造一份美丽。因此,我们课堂教学关注细节就是关注新课程理念能否落实到位,教师教学行为能否能够踏上时代的节拍。科学课程的教学细节有很多,如对实验材料选择与利用、课程内容导入、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扶与放、师生的交流评价、课后延伸拓展等多方面。如果教师对这些细节缺乏关注,可能会使课堂教学效果大打折扣,乃至可能毁掉一堂精彩的课。相反,如果你捉住一个细节,就有可能生成一次精彩的课堂。因此,教师把握了教学细节,就是占据了得天独厚的教学资源。
2 生活情境的细节,唤醒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
"科学课教育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和努力去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他们亲近科学,在日常生活中运用科学,从而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在小学科学的教学中把握好环境的细节,在教学《七色光》一课中,首先问学生,你们见过彩虹吗?都是农村的孩子,几乎都见过。然后逐步深入下去。"你们在什么时间,什么地方见过?"这时学生开始纷纷回忆当时见过彩虹的场景,大部分学生都能说出在"雨过天晴时"见过彩虹。"请你回忆一下,你看到彩虹时,你站在什么位置,是朝太阳方向还是背太阳方向?"这时学生的记忆比较模糊,有一部分学生说是面向太阳方向,有一部分说是背向太阳方向,甚至发生争执。"好,这个问题暂且搁置一下。""老师还要问你们:你看到的彩虹是什么颜色的?"学生有一定的知识经验,知道是"五颜六色",甚至还知道"红、橙、黄、绿、青、蓝、紫"七种颜色,然后教师引导学生,要求学生把平时看到的彩虹画出来。由于平时看到的彩虹不是很仔细,也没有留意去观察,所以在学生脑海里形成的表象是模糊的,学生画的彩虹各种各样,主要是颜色顺序不明白,有的甚至把颜色顺序倒过来了。画完之后,问学生:"想不想现在就看到彩虹?"学生们非常兴奋,顺势引导学生,"你们刚才谈到看彩虹时的天气状况,现在是大晴天,能看到彩虹吗?"请各组讨论一下,要形成彩虹,需要哪些条件?各个组讨论后学生回答。学生通过前面的引导,能说出形成彩虹需要阳光、雨水。教师则提醒学生在制作彩虹时,请站在不同的位置看,看看它有什么变化吗?并仔细观察彩虹的颜色和学生刚刚画得是不是一模一样。通过这样的一个生活情境的细节,调动了学生探究的兴趣。
3 用细节提升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背景下, 教学细节研究更具有重要的实际意义。我们说有什么样的教学理念就会有什么样的教学行为, 反之教学行为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教学理念。新课程侣导的" 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全面发展" 是以人为本的教学观。但反观我们的很多教学行为和教学细节却很少考虑到学生的全面发展。因此, 高度关注教学细节的分析、研究、改造和创新, 才能依据新的教学理念来反思我们的教学细节。叶澜教授也说过:课堂应是向未知方向挺进的旅程,随时都有可能发现意外通道和美丽的图景。在教学中,要善于利用特有的教学机智,捕捉课堂教学中不曾预设的细节,就会有不曾预设的精彩。
如上《动物和植物》一课的时候,碰到好的天气,我会带着学生到野外去,给学生提供镊子、放大镜等合适的工具和实验记录表,以小组的形式一起共同寻找,边找边借助放大镜观察"蜗牛没有脚却怎么能在地上走", "蚂蚁是怎么找到回家的路"等等,并填好实验记录表。回校后整理汇报。适时的让学生接触大自然,让学生带着最感兴趣的问题学习,用自己的眼睛来看,用自己的双手来做,用自己的头脑来想,这样的教学效果是任何一种教学媒体所无法替代的。
虽然是农村的孩子,整天与大自然接触,但经过细节的观察和讲解学生的认识就更加深刻了。
篇4
一、游戏化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应用注意事项
(一)以生为本设计教学游戏,注重学生学习兴趣的调动
教学游戏的设置目的是通过这种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明白在娱乐中也能获取知识,从而爱上数学的学习.小学生由于年龄小,注意力不集中很容易受到外界的干扰,没有定力,根据学生这种特点,游戏教学给了学生释放的空间,使得学生能够积极主动的配合教师的教学活动,从而提高听课的成效.
(二)游戏设计与教学内容、目标相融合,不能偏离教学
游戏教学法要以教学内容为核心,以传授学生数学知识为目标,而不是在教学中偏离教学目标,只注重游戏本身的设计,课堂秩序难以维护,出现学生只集中在娱乐上,而没有将学与玩结合起来,因此教师在设计游戏教学时要注意这一点,不能偏离教学的根本.
(三)注重游戏的多样化和游戏设置的公平性
小学生总是对新奇的事物感兴趣,对于新颖的方式总是充满好奇心,因此教师在游戏化教学中注重方式和种类的多样化,避免学生对游戏教学产生厌恶感,影响教学成效.同时游戏化教学设置要具有公平性,考虑到各种层次水平的学生,争取让每一名学生都能主动参与到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每一名学生在与教师的互动中都有自己表现的机会,从而提高学习的内在动力,巩固教学成效.
二、游戏化教学法在教学中具体应用策略
(一)通过游戏化教学激发学生听课兴趣
游戏就是孩子们的天使,小学生喜欢在游戏中习得知识,由此产生对数学的学习自信心,通过游戏的设置使学生理解学习的内容,并能主动的参与教师的教学过程,提升听课的效率.例如,教师在教授“找规律”这部分知识时,在课程的导入环节进行游戏设置,调动学生听课的积极性.教师首先让一位女学生站到讲台前边,然后又叫了一名男同学站到前边,接着又叫了一名女同学,此时老师提问下一位被叫上来的是男同学还是女同学?学生从中看出了规律就统一回答:男生.教师又变化了规律,首先叫了一位男同学,然后叫了两名女同学,之后又叫了一名男同学,一名女同学,教师提问:下一位被叫上来的同学是?学生回答:女同学.通过这样的游戏设置,学生从中观察到了规律,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从而顺利的导入课堂教学中.
(二)引导学生通过游戏巩固所学知识
当教师在课堂中将知识讲述完毕后,学生对理论有了一定的理解,进入训练环节时,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设置游戏巩固学生所学的知识,并能检测学生掌握知识的水平,便于教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有针对性的进行指导.例如教师在练习“20以内的加法运算”这部分内容时,教师预先给学生准备了带有磁性的磁卡,上面写着数字,要求学生根据黑板上的竖式贴上自己手中的数字,从而完成加法运算.学生首先要闭上眼睛不准看教师在黑板上出题:15 = 8 + ?;4 + 6 = ?;…….然后教师将磁卡发给每一名学生,然后让学生睁开眼睛,观察黑板上的题目,根据自己手中的数字将符合运算结果的磁卡贴上去.最后由教师做评判,不仅巩固了学生学习的知识,还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热情.
(三)游戏教学中注重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以及数学知识的应用
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有利于学生人际交往能力的提升,便于学生之间进行知识的讨论和学习,促进互相进步,构建良好的学习氛围.教师在教学中进行游戏化教学设计时注意学生合作意识的培养,提升学生与人合作交流能力.例如,教师在组织教学内容“长方形周长计算”游戏中,教师将学生进行小组划分,以4人为一组进行划分,每一组给两个长方形的纸片、直尺等,要想计算出长方形的周长就要首先测量出长和宽.每组人员分派自己的任务:有的负责测量、有的负责记录、有的负责写出周长公式、有的负责计算和检查等,每组成员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任务.不仅锻炼学生合作能力,还增强了学生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游戏教学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除了以上的实施策略.此外,教师还要不断的进行专业知识的学习,进行游戏教学方式的创新,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心理特征,将知识与游戏教学进行有机的结合,从而构建良好的师生互动氛围,提升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篇5
课堂节选一 在函数的奇偶性的课上.请同学们根据要求开展小组合作学习活动,然后选派代表参加全班交流.先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讨论,然后选出本组的同学代表本组发表意见.请大家判断下列函数是否是偶函数.
(1)f(x)=x2,x∈[-1,2].
(2)f(x)=x3-x2[]x-1.
能否小结一下利用定义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这是目前数学教学课堂上出现频率较高的一种典型情境,通过小组活动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这种课堂气氛大多比较热烈,各组代表交流发言或朗读展示的质量大多符合教者预期目标,博得喝彩与掌声的概率也比较高.教师充分发挥了小组讨论的作用,实现优化数学课堂教学结构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等,无疑是一个显著的进步,但是作为现代数学教学追求的一个重要方面,立足于全体学生数学能力和素养的全面发展与同步提高,使课堂上每一名学生都有充分机会参与课堂交流和数学的实践活动,而各组必然会推选本组中表达能力最强,数学水平最高的优秀学生参加全班交流,长此以往,小组合作学习与交流展示这一有效的课堂互动形式势必变成少数优等学生表演的舞台,在课堂气氛热烈活跃的表象掩饰下,更多的学生被渐渐地边缘化,沦为事不关己的沉默者,从而影响高效数学课堂目标的真正实现.
优化策略 在小组合作学习后,将推选代表参加全班交流改为由老师随机抽选学生代表小组参加全班交流与展示活动.由于参加全班交流和展示对象的不确定性,组内每个成员都有被选中的可能和机会,这就要求小组内每个成员都处于积极期待和准备过程中,有的小组甚至会通过学习骨干对个别基础较差、表达能力发展滞后的学生进行重点帮助和心理激励.教师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讲对了,教师肯定,不必重复;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的,教师补充;讲错了的,教师则启发让学生进行更正.
例如教师补充上面判断函数奇偶性的格式步骤:
①首先确定函数的定义域,并判断其定义域是否关于原点对称;
②确定f(-x)与f(x)的关系;
③作出相应结论.
课堂节选二 在一个让学生自主探讨If语句应用的课例中,教师一开始就要求学生设计元旦期间,某商场搞挂历促销活动:原价每本20元,购买5~9本按9折收费,买10本以上按8折收费,画出收费的程序框图,并写出相应的程序.
但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部分学生把这个问题转化为一个数学问题就花了很长时间,尽管老师一再提示,很多同学还是一筹莫展.无奈之下,教师不得不自己帮学生把问题转化为简洁的数学问题,再让学生探究.实际上,如果直接从已知分段函数出发,鼓励学生自己探究If语句的使用,学生会少走很多弯路.事实上,新教材是尽量把繁的东西化简单,不倡导一开始就使用一个很复杂的生活问题引入,表面上适应新课改,但要适可而止,不能为了“新”成为学生的绊脚石.比如上面的例子,本身现实生活中的实际例子可以使同学们对数学产生更大的兴趣,但新课改不能只停留在对理论和教材粗浅的了解上,而是要深入挖掘新教材的内涵和精神,找出最能挖掘出学生内在动力的方法,这样才能保证数学教学改革不是穿新鞋走老路,换汤不换药地回到旧教材的教学思路中.
优化策略 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理解教材,仔细琢磨教材,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编学学案.
(1)首先,画程序框图是解决问题的必要的一步,能使问题得到简化,所以有必要复习一遍.
(2)其次,学生从这个例子中得到:这些问题所牵扯到的算法都包含了一种基本逻辑结构——条件分支结构.可以小组共同分析得此题的算法步骤.画出程序框图.
INPUT“x=”;x
IFx
y=20*x
ELSE
IFx>=10THEN
y=20*0.8*x
ELSE
y=20*0.9*x
END IF
END IF
PRINT y
END
(3)然后,写出程序语言.
篇6
如果说良好的理念是教育教学的指挥棒,那么分析学情、把握教材,设计能够激活课堂的教学方法则是上好一节课的基础。学习化学,要培养学生注意观察周围事物及事物间的发展变化规律与内在联系,并能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解释。所以,化学教学不能只局限于教科书,应努力挖掘和开发教学资源。俗语讲“要想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得有一桶水”,而且,需要有一桶“活”水。这就要求,作为一名化学教师,不仅要有娴熟的学科知识,同样要熟悉边缘学科的相关知识。教师的备课不只是备教材上的知识,更重要的是备学生,备学生能够想到的、比较难懂的、容易错误的、容易忘记的各方面问题。这样才能在课堂上做到心中有数、运用自如。
二、注重双边活动,活跃气氛
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课堂上,教师的作用在于组织、引导、点拨。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活动,获取知识。所以说,课堂舞台上的主角不是教师,而是学生。没有学生积极参与的课堂教学,不可能有高质量和高效率。心理学认为:“课堂上只有经常启发学生动手、动口、动脑,自己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才能使学生始终处于一种积极探索知识,寻求答案的最佳学习状态中。”因此,教师在知识传授过程中,可适时利用化学谜语、化学游戏、化学魔术、顺口溜等来与学生互动学习。在实验操作过程中,教师可由学生协助实验、参与实验,共同经历成败、感受兴奋。如在探究氢气的可燃性时,由学生进行氢气纯度的检验,由学生点燃充满氢气的肥皂泡,由学生去点燃不纯的氢气……无论是参与者,还是旁观者,都会感到惊喜和刺激。成功了,一片欢呼;失败了,一些叹息。此时,教师及时的引导学生学习氢气的相关性质,在交流中,让学生获得正确的认识,并学会相互接纳、赞赏、分享、互助等。上课时,教师要使学生保持轻松的心态、良好的状态。要善于辨别学生的注意力是否集中,善于解决课堂上出现的各类问题,善于利用各种教学手段吸引学生,让课堂永远保持积极高效的学习氛围。
三、加强实验教学,激发兴趣
篇7
一、学习进阶理论对初中化学教学的启发意义
学习进阶理论的基本内容是什么?查阅相关资料可以建构这样的认识:学习进阶理论关注学生学习的阶梯性,用始阶水平与终阶水平来描述学生学习之前与学习之后的状态。在进阶的过程中,学生的知识建构能力与问题解决能力都会逐步提升,同r前后阶梯又存在着相互作用性。研究进一步表明,一个完整的学习进阶由五个部分组成,这五个部分分别是:学习目标;发展变量;成就水平;学习表现;评价。需要指出的是,这五个组成要素实际上具有明显的学生视角,也就是说其是从学生学习的角度来论述学生的学习过程的。这与西方教育的基本思路是一样的,也与当前课程改革的思路是一致的。只有坚持学生为学习的主体,才能让学习进阶这样的理论起到实际的指导性作用。
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可以说是从零开始的,学生基于原有的生活经验去构建化学知识,需要将生活经验改造成化学认识,需要用化学语言去描述生活经验,这种过程如果真的能够依据学习进阶的理论来进行,那学生的学习过程将会显示出强烈的阶梯性特征,也能显示出知识建构的螺旋式上升的特征。
下面试以“空气”(人教版化学上册)第一课时的教学来说明。
二、学习进阶理论指导下的初中化学教学实践
当教师提出“空气是由哪些气体组成的”问题时,学生的反应基本上是茫然的。从学习进阶的角度来讲,这一问题实际上是属于终阶水平的,而学生的原有认知恰恰处于始阶水平,以终阶水平的问题来撬动学生的思维,以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是一种很好的教学策略。笔者几经努力,总结出如下思路:
第一,确立学习目标。教学实践表明,让学生在始阶水平寻找关于空气的学习目标,是存在困难的。笔者曾经尝试过让学生说出关于空气的想知道的问题的答案,结果学生通常只能说出空气由哪些组成(教师问题的重复)、人的生存为什么需要氧气(非化学问题)等。很少有学生能够直接想到本课的重要教学目标,即:对空气的成分进行科学探究。因此,本课的学习目标应当由教师来确定,只是此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围绕“空气的成分”这一关键词进行思考,以逐步明确学习的目标所在。
第二,发展变量。在这一阶梯中,教师的主要作用是引导学生认识自己的始阶水平与终阶水平之间的差距。这是一个艰辛的工作,需要教师在明确了学习目标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去逐步发现,笔者的努力是这样的:第一步,提出问题:空气对我们的生活很重要,那它的成分有哪些呢?第二步,跟学生一起回顾化学发展史,介绍拉瓦锡所做过的研究空气成分的实验。这是发展变量中至为关键的一步,因为学生的始阶水平确实太低,只有通过化学故事的讲解,才能让学生认知进入到下一个学习阶梯。第三步,跟学生一起明确实验的思路:探究空气中的氧气含量;认识空气的成分;建构纯净物与混合物的概念等。
第三,研析学生的成就水平。学习进阶理论给出的一个重要启示是:教师要结合不同学生的进阶水平,努力帮不同的学生发展不同的概念建构与能力发展的方法。在上面提到的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存在着一个小的学习进阶过程,笔者发现,在实验之前提供背景信息的时候,给学生举出磷、硫与氧气发生反应的例子的时候,需要结合学生的成就水平来给予程度不同的发展变量的指导。
第四,学习表现的判断。“空气”这课的教学中学习表现的判断主要在于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动机,如果说学生自然感觉到本实验是自然而且必然的事,那就说明前面以“空气的成分”为关键词的学习目标确定与发展变量是有效的。
第五,科学评价。学习进阶中的评价指向学生的学习过程与结果,就“空气”一课的教学而言,就是结合学生的学习表现,去判断学生学习进阶的有效程度。尤其是教师需要从知识建构的角度来设计评价工具,比如说“空气”第一课时,就可以结合实验,通过实验步骤的重现,实验细节的处理,实验中的注意点来设计问题。
三、在学习进阶理论指引下把握学生学习规律
学习进阶理论作为面向科学学习的重要理论,其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指导作用是多元的,其中最为有益的应当是可以促进教师对学生学习规律的把握。
化学原本是自然科学,化学概念与规律其实都是在一定基础上逐步生成的。这个生成过程其实就是学习进阶的过程,因此从学习进阶理论的角度来研究化学学习,就会发现不同阶段的进阶过程对于学生的化学知识建构以及运用化学知识解决问题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所谓学生的学习规律,其实也就是学习进阶的规律,是通过发展变量完成从始阶向终阶发展的规律。理解了这一点,化学教学就不会再局限于经验视角了。
【参考文献】
篇8
在教学过程中,数学教师怎么以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以及知识水平为基础,紧密联系生活实际,把抽象、单调的数学教学融入到形象生动的生活情境中来,真正体现数学源于、寓于、用于以及高于生活的理念呢?以下是本文的几点建议,仅供参考。
1.利用生活实例,开展数学教学
一般来说,小学生比较容易接受自己已经熟悉的事物,对陌生事物则比较排斥。因此,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注意引入生活元素来辅助教学,尤其是在学生接触新知识时,引入一些他们熟悉的事物或生活情境,能够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使他们认识到原来数学知识就在自己身边。让学生在以后的生活过程中有意识地去发现和探索更多的数学知识,同时能够自主运用掌握的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生活中遇到的数学问题,培养良好的数学思维。例如,在教学长方体与正方体的知识时,为了让学生对长方体、正方体的特点有更形象的认识,教师可以事先搜集一些长方体和正方体的生活用品来进行教学,如文具盒、粉笔盒、魔方、牙膏盒等,让学生真实地接触到这些长方体、正方体的物体,通过仔细观察、比较来认识这两种物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学生很容易会发现长方体和正方体都有相同个数的面、定点和棱,只是正方体有着长度完全相同的面和棱。有了初步认识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找出日常生活中哪些物体属于长方体,哪些物体属于正方体。经过这样的教学过程,学生会对正方体和长方体的具体特征形成深刻的认识,还能够认识到这两种物体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从而增强了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利用动手实践,探究知识规律
实践是学习的目的,学得好不好,最终都要体现在实践上面,所以,动手操作对数学学习很重要。数学知识抽象性强,对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所以,为了增强学生对知识点的理解感悟,我们要积极开展实践活动,将记忆和理解建立在直观操作上面,揭示知识的规律,让学生深入理解数学现象,掌握数学规律,从而突破教学难点,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例如,在学习《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的时候,为了让学生理解"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个结论,笔者并没有直接将这个结论告诉学生,而是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自主探究学习,首先设计冲突,让学生讨论任意三根小棒能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在操作过程中,同学们发现有的可以围成三角形,有的则不能围成三角形,于是笔者让学生讨论三根小棒需要满足什么条件才能围成一个三角形?并且给学生准备不同长度的小棒,有3厘米的小棒,有5厘米的小棒,有6厘米的小棒,有8厘米的小棒,让学生用所给的小棒摆一摆,看一看,哪些小棒可以围成三角形,三条边之间有什么联系?通过动手操作,同学们发现想要围成一个三角形,需要两根小棒长度之和大于第三根小棒长度,进而得出了"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大于第三条边"这个结论,学生通过亲身实践得到的结论无论在记忆上还是理解上都远比教师直接告诉学生来的深刻,另外,动手操作还有效地锻炼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能力。
3.引导走进生活,提高应用能力
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生对知识的应用能力,如果学生不能学以致用,那么这样的课堂教学是失败的、无效的。在数学教材中,存在很多典型化与规范化的知识点,如果不能加强与生活实际的有机联系,即使学生学好课本内容,考出了较好的分数,也不能在生活实际中灵活运用,从而成为名符其实的"高分低能",无法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因此,在教学知识点之后,教师要善于创造机会,要经常带领学生走出教室、走进生活,让学生亲身体验、自主探究问题的本质,引导学生观察、发现、分析、解决问题,让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的应用价值,促使学生感受学习数学的乐趣。例如,对于学校里的工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前去了解一下其中的数学知识,经过学生了解之后,他们兴奋的说:"原来建造一座大楼需要用到这么多的数学知识,不但要预算,还要计算1平方米需要用到的水泥、钢筋、沙石等,还要计算用到多少块砖、多少电缆、多少水龙头等。"通过学生的自主调查,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让学生充分认识到数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价值,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总之,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要深刻认识到生活化数学教学的优越性,并在长期的工作过程中不断积累数学教学经验,从而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激情,增强学生的数学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提高数学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戈卫明.数学,取之于生活 用之于生活[J].网络科技时代,2007,(16)
[2]王晓丹,徐勤华.让数学与生活"亲密接触"[J].辽宁教育,2009,(09)
篇9
任务。
一、课前预习
课前预习是指学生提前接触所要学习的内容,课前预习的好坏直接决定学生对新课程的理解情况,尤其是数学学科,由于数学学科要求学生有较强的逻辑性,在整堂数学课中需要较为缜密的思维,因此,教师要培养学生课前预习的好习惯。新课改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经验,联系身边实际进行教学,教师可设置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例子引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使学生对所学内容有简单的了解,能够容易接受新的学习内容。
二、课堂讲课
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是指教师在讲台上依据课本将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讲给学生听,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教师所讲的理论,
导致很多学生觉得课堂枯燥,产生厌学情绪。农村小学教学中存在教师素质不高、教学设备落后的现状,这就要求农村小学数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不生搬硬套课本中的原理,选取农村生活方面的教学案例,教学内容要从实际出发,让学生将日常的生活经验与课堂所讲的知识联系到一起,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参与到课堂活动中去,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与数学意识。
三、课后练习
课堂教学内容讲授完成后,教师要给学生布置相应课程内容的课程练习。课程练习内容的选取要紧密贴近生活,将所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达到通过课后的实践操作巩固强化所学知识的目的。
数学教学的目的不仅是为了增强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更重要的是使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生活化教学是一种富有实际意义并且非常有趣味的教学方式。因此,在新课改的要求下,生活化教学凭借其特有的优势已被广泛应用到教育教学中,尤其是农村小学数学。
参考文献:
篇10
一、英语教学游戏化的概念
游戏是一种自愿的娱乐性活动,可以让人乐在其中。在玩游戏之时,参与者会对规则有意识地遵循,并且获得其中的乐趣。在游戏过程中,人都会处于一种积极投入的状态,并且让精神保持愉悦。在英语教学中,可以多融入一些智力因素,学生能够在游戏中挖掘潜力,接受知识。
正所谓寓教于乐,在游戏中将教学知识渗入,学生可以在一个很愉快的情况下学习知识,思维处于活跃的发散状态,是接受知识的最佳时机,也会增强知识记忆力。
例如,一些教学内容很复杂,学生无法在短时间内接受。这时候,就可以设计一个小游戏,将知识的要点融进去,学生可以在不知不觉中对教学内容进行体会,加深对知识的理解,从而可以激发学生对英语的兴趣。
二、英语教学游戏化的必要性
1.改变传统教育观念
在传统的教育观念中,学生一直受到限制,不管是学习的范围还是教学方法,孩子必须在家长和老师的束缚下成长。“听话”的概念,剥夺了孩子自由的权利。游戏化教学就是要将传统束缚打破,学生不仅要会写英语,还要能够用英语进行表达。在游戏中去打破传统观念对学生的束缚,在充满乐趣的教学环境中,可以让学生享受学习的过程。
例如,很多学生不愿意说话,生性沉默。如果任由其发展,对以后的交际能力、综合能力都是一个极大的阻碍。因此,更要促进学生积极地参与到游戏中,通过与同学的交流,体会学习的乐趣,能促进学生的交际能力,培养他们开朗、乐趣的性格,有利于学生成长。
2.符合学生心理特点
小学生的智力和能力都处于一个发展阶段,因此,对英语学习没有过多的认识,在教学中会依赖于老师。利用游戏的方式,能够激发学生对英语的热情,有积极发言的勇气。教师在课堂中巧妙地加入一些小游戏,将课堂气氛活跃。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锻炼学生与人交往的能力。
例如,某班有一个学生因为父母工作忙,没时间陪伴,致使学生性格孤僻,不愿意与人交流。教师在了解情况之后,在上课之时,会刻意让他参与到一些多人小游戏之中,与其他的同学进行互动。久而久之,也愿意与人说话、交流。不得不说,这是一个很大的教育突破。
三、游戏化英语教学的措施
1.课堂小游戏趣味化
在英语学习过程中,游戏一定要符合小学生的心理特征,设计一些具有趣味性的游戏,能够诱惑学生去接受游戏的内容,在其中渗透英语课程内容,使学生能够积极地投入进去。
例如,每位学生都可以简单地起一个英文名字,在课堂的活动中,全部使用英文名字交流。把一些课堂内容中的情景进行模拟,对表演好的学生实施鼓励。也可以渗入一些小故事、儿童歌曲的方式,让学生融入学习氛围,对英语产生兴趣。
2.游戏时间合理安排
英语教学中的游戏内容多种多样,然而,一定要对时间进行合理控制。一节课有固定的时间,教师要以课程为主,不要过多对游戏投入时间,而忽略了课程本身。
例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先对教材内容进行讲述,让学生对内容有了一个基础的了解,然后再针对教学内容进行游戏,游戏过后,大家再对内容进行总结,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可以讨论,或者相互进行交流、练习,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其感受到英语学习中的乐趣。
3.游戏内容要有针对性
英语教学中的游戏主要是以教学为主,因此,游戏内容必须与课程相关。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设计不同的教学游戏,并且要对学生的接受能力进行考量。
例如,进行音标学习时,可以设计一个关于音标的小游戏,同时,播放一些优美旋律的音乐,在学习之余,也能够放松学生的情绪,投入学习状态,以求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4.游戏评价需要多元化
在教学中,教师进行评价必不可少。但不能只是针对某一个方面,而是要对其进行综合、多元化的评价。教师在游戏教学中,让学生在游戏中掌握英语知识的同时,也可以对其表现作出较为多元化的评价。
例如,有些学生太爱表现自己,有些又太过于腼腆,有些却太过于粗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针对学生不同的情况进行综合评价,能够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发挥自己的潜能。游戏也需要结合每个学生的情况来进行,才能将其效果发挥到极致。
小学英语的游戏教学效果显著,但是也需要与小学生的心理、生理、生活环境相结合,营造出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将教学内容与之融合,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使其高效率地掌握英语知识。
参考文献:
[1]韩婧.重视内隐学习提高学习效率:游戏在小学英语单词教学中的运用[J].新课程研究:下旬,2013(2):74-75.
篇11
一、美术学具套餐化,开展养成教育
新课程教材内容丰富,作业表现形式多样,学生需要准备的学具种类繁多。许多低年级学生学习习惯尚未养成,学具忘带现象非常普遍,对课堂管理带来极大的困难。
针对低年级学生的这一问题,笔者尝试了酒店套餐式的美术学具管理方案。根据不同的作业表现形式,把整册书所要用到的学具细分成A、B、C、D、E等几组套餐,并在美术评价表下方备注学具说明(如图1)。
这样,学生可以一次性购买所需学具,教师通知学生带学具时只需简单告知套餐名,易记易懂节省时间。
为了解学具准备情况,笔者还在作业评价表的“学具建议”右侧添加了学具准备情况记录方格(如图2)。
作业前,由组长检查学具并用√、×记录,以便及时发现问题,帮助学生解决困难。偶尔学具忘带的同学可以向其他同学借,主动借给其他同学有积分悬赏。
通过改革,学具准备情况大有改观,而且以往不肯借学具给别人的,也开始大方起来。学具准备好了,美术作业完成的数量、质量自然水到渠成。
二、课堂评价动态化,激发学习兴趣
传统评价方式是课堂表扬批评、课后作业打分等一次性操作的,不利于将评价和学习过程结合起来,尤其忽略了技能以外的评价。笔者发现从小学四五年级开始,“你真棒”、“你真聪明”这类敷衍的课堂评价已逐渐失效。评价效果是否能寻找一种实时记录、量化积累的动态评价方式?我们应该注重过程的评价而不是结果的评价。那么,如何运用积极的评价方法来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呢?
起先笔者尝试过使用Excel表格实时记录学生的各项表现,但是偶尔遇到停电或网络故障,就无法记录,而且教师把大量教学时间花在学分记录上,这样对学生发展并不利。于是,现在尝试了新的方法,把学分记录的工作交给各个小组长。每个组员的得分由课堂能力表现和作业两部分组成,组长把组员的名字写在记分册上,根据教师评价和学生建议,通过加减分的方式实时记录每个组员每一次的课堂表现情况(如图3)。
一节课结束后,组长把记分册上的课堂表现分记录到组员美术评价表的“综合评价”方格内。每次作业批改后组长把作业分也记录到“综合评价”。一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有各项学分明细,通过分析比较,可以了解学生的发展过程(如图4)。
评价有诊断、鉴别的功能,同时也有调节、激励的作用。把无形的评价落到实处,学生才会把评价作为激励自我的标准,不断引领自己发展。
三、美术作业集成化,激活创作热情
小学高年级,学业繁重,美术学习兴趣日渐式微,美术作业也时常面临“债务危机”。面对这种困境,天天“逼债”,效果适得其反,容易形成恶性循环。不过,在一次六年级美术作业中,学生的一个想法,改变了多年来的美术作业模式。
如浙教版美术第11册《有趣的脸谱》一课结束后,因为其他“主课”作业多,班级里一部分“惰性”群体画得很草率,甚至没完成。笔者在无奈中接着上后面一课《电话亭》。布置《电话亭》作业时,有个学生突然问:“老师,能不能把两课作业连起来做?”他想把脸谱画好贴在电话亭上装饰,两课作业合并成一课完成。当时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他想补上前面的作业,主观上想上进,不如给他一个机会尝试一下。过几天作业交上来,令人惊讶!他不但将脸谱、电话亭结合在同一个作品中,而且还把下一课的《路灯设计》也做进去了。他对作品构思作了简单描述:这个新型电话亭顶部是路灯,两侧是脸谱图案的花朵装饰,意在展现中国的京剧文化,正面是电话机面板(如图5)。
这个尝试最终得到了肯定,其他同学似乎也找到了“成功”的捷径。他们也试着用这种方法将几次课堂作业通过一件作品来完成。项意朦同学将“中国移动无线座机”做成了电话亭,并把废弃的LED灯置入其中,按2号键,电话亭的照明就会打开。为了美化周围环境,还将花朵作为电话亭顶。(如图6)
几次作业合并成一次,看似退步的方法,却激发了学生的动手热情,实质上学生已经进步了。当然,美术课需要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创造能力,像这种美术作业集成的方法,并不适合所有的学生,这里仅针对高年级学生学业负担重的情况,作一次尝试以激活学生的创作热情,从而达到课堂教学的高效。
以上笔者所述的是在教学实践中所困扰的一些问题,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思考、尝试。当然,针对这些问题所提出的解决策略也不是唯一的。美术课程发展本身就是一个教材、课堂、师生之间互相影响、轮动生成的过程。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我们要不拘一格,敢于创新,关注教学细节,研究教学策略,提升美术教学有效性,为生成高效课堂做铺垫。
【参考文献】
篇12
1、熟悉教材即备教材。老师在暑假时要熟悉两本化学教材,对其中的内容要有一个全面系统的了解,这样才能在教学内容方面做到得心应手。但是我觉得一名初中化学老师不仅要对自己所教的内容很熟悉,而且也要适当的学习高中化学知识,以便了解初高中化学的一些衔接内容,以及与之相关联的生物、物理等知识,这样在教学中对某些知识点的处理上会感觉很轻松,学生会觉得老师的知识面很广阔,高大了老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老师在备课时,要认真钻研教材,做到彻底理解教材内容;认真分析教材,找出教学中的重难点;掌握教材,做到灵活运用。老师在备课的同时还要设计一些相关的练习题,做到讲、练、评相结合。同时也要研究近几年的中考试题,找出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并将其突破。
2、要了解学生即备学生。备学生的目的是为了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出发,有的放矢地进行教学,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是老师教学的对象,是学习的主体。老师要想教会学生,首先要了解学生,要了解学生的个性,认知水平,也要了解学生的学习能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效地帮助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遇到的困难。
那怎样才能备好学生呢?根据我的教学实践我认为在教学之前首先要了解学生的思想、情绪;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课下完成作业的情况等。发现其中存在的问题,在备课时就要考虑到如何配合教学,结合讲课、提问、练习,有针对性地对学生提出要求,给以鼓励、帮助或引导。另外根据需要可安排时间和学生进行个别谈话或家访,把存在的问题解决掉。其次要了解学生的学习方法、爱好、对教学的想法以及对老师的期望。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他们是怎样学习的?他们的学习方法是否最有效?老师要结合讲课、提问、练习、课后作业等方式检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介绍学生中好的学习方法,提醒学生在学习上应注意哪些问题。收集学生对老师教学方法的意见和建议。在备课时,应根据学生的合理意见,改进教学方法,使之更切合学生的需要,提高教学的效率。
二、合理进行课堂教学设计
在整个备课过程中除了要备教材、备学生,还有很重要一点就是备方法即教法。其中包括教学目的、教学原则、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几个环节。合理的教学设计是一节好课的关键、也是高效率课堂的前提。一个合理的教学设计应该包括老师的讲授、实验、提问、学生的自学、讨论、总结等几个环节。一个精彩的课堂教学设计应该把每个环节精确到每一分钟,而且整个一系列的教学环节应该是合理、有序的穿插在一起,不是孤立的或是牵强的联系在一起。但是在现场教学时,很有可能会遇到一些突发事件,这就要求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学会灵活运用,适当的变通,提高自身的应变能力。所以我们老师要善于学习,不仅要学习现代的教学理论,而且还要学习丰富的教学经验,这样才能很好的驾驭整个课堂教学。
三、提升老师的语言行为艺术
老师是靠嘴吃饭的职业。不会说话的老师不是一名好老师,但会说话却不懂语言艺术的老师也不是一名好老师。作为一名中学化学老师的教学语言应力求做到:
老师要非常熟悉教材,细细推敲要说的每一句话、每一个知识点。教学语言要精炼,不拖泥带水,废话连篇。有的老师对一些重难点喜欢多讲,总怕学生没弄懂,但我觉得话不在多,关键在于抓住要点,使用精辟语言,稍作点拔,在课堂上老师只要提出学习任务,用大部分的时间让学生自己去自学、讨论、归纳理解,这样获得的知识他们才印象深刻。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教学语言,可以调节学生的心理平衡,增强感染力,提高学生对教学信息的接受和反馈效率。另外,老师的教学语言,要跟学生的思想联系起来,与学生的接受水平保持一致。上课时应随时注意学生的情绪,及时调整教学节奏,灵活机制地变换教学语言,力求让学生接受课堂上的内容。
四、注重实验教学
篇13
图书馆学科馆员制度、学科馆员服务自上世纪80年代被提出以来,各类型图书馆在学科馆员服务领域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和创新,形成了各具特色的学科馆员服务的工作流程和运行机制。目前国内许多高校图书馆已经开展了学科服务。学科服务是指图书馆为配合本校(重点)学科发展战略而提供的一项知识服务。与传统的参考咨询服务相比,学科服务更注重主动性和创新性。与学科服务同时出现的概念是学科馆员。学科馆员的职责在于了解并满足学科科研或教学活动中对相关信息资源的需求,主动提供更多的专业资源,为科研用户提供针对性强的知识服务。如何开展科研项目支持工作,正是图书馆学科服务所要研究的内容。本文着眼于国内学科服务现状,分析现有学科服务模式,探索一种基于内容层次的新型学科服务模式,为提供学科服务的高校图书馆参考。
2 学科服务模式
学科服务模式是指图书馆为完成学科服务工作而建立的一套完整的服务体系和流程,包括资源建设、学科馆员建设、学科服务内容的细分、学科服务方式的选择及其他与学科服务相关的内容。每一个学科服务模式均有其特定的服务理念,各高校图书馆根据本馆实际工作提出不同的服务理念,从而设立不同的服务模式,如清华大学提出“互动式、合作化”服务理念,并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开展“外文图书采选、新材料项目、IEEE UPP项目、学科机构库和学科数字图书馆建设”等实践工作。
2.1 高校学科服务现状调研
本文选取13所高校图书馆作为调研对象,调研内容主要为学科服务(信息服务/读者服务)模式、服务内容、执行(开展)方式等,通过访问高校图书馆主页及相关文献信息而得。详细情况见表1。
通过调研发现:
(1)学科服务实践落后于理念。调研结果显示,目前多数图书馆提供的服务仍停留在传统的图书馆服务内容上,如基础的“编制资源使用指南、文献传递、外文资源推荐、数据库检索培训、院系联系”等,提供最多的服务内容是“科技查新、论文的查收查引、开展培训讲座”。服务内容多是与图书馆日常工作相关,与资源需求调查与满足相关,可以说,不能代表学科服务“以用户和知识为中心”的宗旨。有的图书馆开展定题检索与跟踪服务,但深入分析后发现,其内容基本是“满足文献需求”和“科技查新”的综合体。真正的学科服务应该是参与到科研队伍中,在科研一线提供(方法技术、资源内容)支持。
(2)学科服务执行方式呈多样性。通过本次调研了解到,一些图书馆(如北京大学图书馆、华中科技大学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采用的平台是新浪博客,用户点击“学科服务”链接直接进入博客主页,留言所要咨询的内容,博主可以通过多种形式(培训信息、分享资源信息)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另一种重要的执行方式是“学科服务梯队(团队)”的组建,队伍由馆员、教师、学生共同组成,分别负责不同的服务内容使学科服务可以顺利开展,服务效果相对较好。其他的执行方式如“学科导航、用户教育、学科服务平台建设”等丰富了学科服务开展的形式。但是丰富多彩的形式背后,存在诸多问题:博客的方式很新颖,但是点击率不高,浏览全部页面就会发现,所咨询问题多种多样,很多与学科服务不相关;学科导航基本是一个网址的超链接,有的链接到学院网站,有的链接到博客等,而非学科的重点网络资源集合。这样的发现让人深思,到底什么样的服务方式才能很好地表达学科服务的宗旨、传达学科服务的精神?
2.2 学科服务模式现状
2.2.1 学科服务传统模式
通过此次调查了解到,国内高校图书馆开展学科服务的主要模式为“学科馆员一院系顾问”模式。学科馆员是指具有较高信息素养且具备某学科专业背景知识的资深馆员,图书馆针对院系专业设置情况将学科馆员安排至一个或几个院系,为用户开展针对性较强的知识服务。院系顾问通常由各院系教师和学生担任,院系教师和学生更清楚自身的信息需求,可以配合学科馆员顺利地开展知识服务工作。在调查的对象中,清华大学很好地利用了该模式开展学科服务工作,每一级学科顾问均有明确的职责分工,每个院系均有具体的负责人。
“学科馆员-院系顾问”模式被多数高校图书馆使用,但是该模式的服务质量缺乏具体的衡量指标,服务层次划分不清晰,服务内容多为资源需求调查及基础培训等,距离真正的知识服务仍有差距。
2.2.2 学科服务新理念
2012年4月11-14日在武汉举办的“2012年学科馆员服务研讨会”,围绕“学科馆员服务:战略、模式和最佳实践”展开研讨,来自全国近百个图书馆的学科馆员交流了学科服务的服务模式、任务体系、工作机制、队伍建设、技术支撑、效果评价等,探讨了学科馆员服务进一步发展的战略规划和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等。
目前,学科服务研究主要立足于以下几个方面:
(1)支持科研创新的学科情报(知识)服务
支持科研创新是学科服务的最高目标,无论在理论还是在方法体系上都有不少成果,但在实践环节却差强人意。中国科学院国家科学图书馆在支持科研创新方面做得比较好,他们根据自身的优势资源配备尖端的情报人员,辅以高性能的管理和分析系统,给中科院的重点学科提供学科分析报告,为科研创新指明道路。另外,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提出了“基于资源分析的学科化服务模式,定期出版资源分析报告。支持科研创新的学科情报(知识)服务集成了人、资源和技术三方面的因素。
(2)科研群组集成知识服务平台
这是以技术为驱动的服务理念和模式,中科院国家图书馆的杨志萍研究员在“群组”概念的基础上提出“科研群组”概念,构建知识服务平台,实现科研群组的资源交流与共享。
(3)面向科研管理和决策的学科服务
与服务于科研创新的目的不同,科研管理和决策方面的学科服务更多地依赖文献计量理论和方法,从宏观上把握各学科科研力量的分布,包括科研人员、科研机构、学科等方面的评价,为各高校和研究院所的科研管理和决策提供帮助。
3 新型学科服务模式探索
总结调研发现,当前的学科服务模式比较强调学科馆员工作,而事实上学科馆员限于精力、时间、知识背景等因素,使得受益用户面并不是很宽,因此,有必要改进这种“学科馆员”模式,去探索一种可以利用有限的人力完成更高价值的学科服务模式。笔者认为,针对用户的需求层次和结构进行服务工作的划分,可以有效地体现学科服务工作的价值。当前学科服务工作可以引入新的理念、新的技术与方法、新的开展方式等。
3.1 结构化学科服务模式理念
3.1.1 基于数据资源,强化分析功能
学科服务注重的是对检索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包括引文分析、文本挖掘分析等。无论哪种分析,提供数据源是开展学科服务工作的前提。高校图书馆数据库资源包含多个学科类别,或全文或摘要信息均可为开展学科分析提供支持,除了图书馆所购买资源外,还可以充分利用网络免费资源,如Google Scholar等。数据是学科服务开展的必要条件,加之利用现有较成熟技术,相信可以更好地支持学科服务的开展。在此基础上掌握简单易操作的分析软件,加强数据的分析工作。
操作简易是指各种可用于学科服务的数据分析软件操作简便、易用。许多数据库(如Web of Science、CNKI等)带有具备统计分析功能的软件,也有学者开发出了诸多可用于文献(数据)分析的软件,如CiteSpaceⅡ、HistCite等,这些软件能够处理大量的文献数据集,并根据文献引用关系进行学科动向、学科热点分析。此外,有些付费软件功能更为强大,如专利数据分析软件TDA,在出色地完成数据清洗后,可以对数据进行多维度分析。
无论是开源软件还是付费软件,使用人员经过培训后,都可以掌握使用方法。数据的预处理程序、相关算法已在软件中实现,操作者只需注意数据分析过程中的异常系数或数据,并根据经验或专家参与对数据进行调整、解读分析报告即可。操作简便的分析软件可为学科馆员开展工作提供有力支持。
3.1.2 满足多层次用户的需求
根据用户层次以及用户对学科服务水平需求的高低,提供结构化的学科服务内容。根据用户层次,作者设计了学科服务内容结构(见图1),并基于该学科服务内容结构对用户进行了调研,发现用户对新型学科服务内容支持度高。用户最关心的服务内容为“热点及前沿探索”,对“学科概貌了解”的需求最低,但也高达51.46%。综合来看,设置的五类服务内容,用户对其需求均较高,此五类服务内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及实现价值。
3.2 结构化学科服务模式构建
知识服务,着眼于知识内容本身。从知识的来源渠道分析、知识的概貌分析再到知识的再创造,都离不开相应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本文将学科知识服务层次划分为五个层次(见图2)。图2中基础层为最底层,是对学科基础文献的需求,包括文献检索与获取。最高层次是知识的再创造层次,该层次需求量小却要求精准。
现实服务中,不同的知识服务层次对应的用户不同,服务方式与内容也不相同(见图3)。针对不同类型用户的文献信息服务需求,可以采取不同策略来满足。采取用户分类结合服务内容,开展不同层次的服务,可以很好地解决学科服务使用统一模式带来的低效益问题。
在图2的结构化学科服务模式中,开展学科服务,首先是确定服务对象,其次是针对服务对象的知识层次需求,确定服务内容,选择服务方式。
普通用户主要指在校本科生,本科生在完成本专业内容的同时,对知识的需求层次主要是前三层,当然不排除个别的高层次信息需求。对本科生采取的服务方式可以是数据库使用培训、开设数据检索课、一些科技监测软件的介绍及使用培训等。
重点用户主要指在校研究生和普通教学人员,该用户群体对知识的需求层次更高些,几乎覆盖全部层次。可以为其提供的服务内容及形式可以是学科定题跟踪、查新等,如果有必要,可以辅助开展信息获取与分析软件使用的培训。
科研团队主要指学科带头人的团队或是其他科研项目下的人员团队,科研团队对信息的需求基本是最高层次需求,所以,针对此类用户可以提供的服务方式为学科跟踪、查新,并积极参与到团队人员中,及时了解项目信息需求并提供相应信息。需要指出的是,在众多的科研团队中,会有专门的人员负责课题申请阶段的信息搜集、整理与分析,此环节是学科馆员可以参与的。
针对特大项目,可以提供的服务和科研团队类似。重点在于,特大项目可能需要多学科人才,所以,可以指定多个学科馆员参与其中开展项目初期的信息搜集与分析工作。
4 结构化学科服务模式的潜在优势
4.1 服务策略有针对性
阶梯式学科服务模式可以根据不同类别用户的需求设计不同的服务策略,类似于个性化服务。开展阶梯式学科服务,首先是对用户进行分类,之后根据用户的信息需求层次,开展相应工作。本科生属于多数高校图书馆的基础用户,也是图书馆的服务主体之一,针对此类用户应以开展信息素养课程为主。针对重点用户(博士研究生、教师、科研课题组等)则可以根据用户需要开展定题跟踪、科技查新、课题前期信息分析等工作。
4.2 促进图书馆健康成长
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冲击着传统图书馆服务,如搜索引擎替代了传统的卡片借阅服务;网络数字资源的免费使用冲击了图书馆实体书的利用率,由于缺少用户需求,图书馆已终止了很多服务项目。如何让图书馆适应数字化发展要求?笔者认为,高质量的服务内容可以让学生深爱图书馆所拥有的资源与服务,并不断地加以利用;馆员借助阶梯式的学科服务,将图书馆与学生学习紧密联系起来,提高图书馆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促进图书馆这个有机体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