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当前,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有利于进一步提高全员安全意识,切实履行职责,严格执行国家法律、法规的规定,严格落实安全使用等规章制度,确保特种设备处于良好的安全状态;有利于各相关单位建立、健全应急预案和救援措施,安排应急救援演练,确保在最困难的条件下迅速救护人员、减轻危害的影响;有利于广泛加强宣传教育活动,营造“关爱生命、关注安全”的社会氛围,引导特种设备的使用者(特别是少年儿童)树立安全意识、了解使用常识,提高自我保护、自我防范的水平;有利于定期开展自查,重点是设备的定期检验及安全状况、人员持证情况、使用单位的管理制度执行情况、应急救援预案的落实情况以及隐患的整改情况。
一、坚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特种设备之所以被称为“特种设备”,是因为它的使用危险系数特别大,要特别注意、特别防范。要实现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必须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而要加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必须坚持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原则。
(一)安全至上原则
认真贯彻执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对涉及特种设备安全的因素,要事先进行控制。一方面严格执行法律、法规和安全技术规范,例如,在每安装一台新锅炉时,首先是资料的把关,在资料齐全和技术监督部门同意报装的前提下,特种设备检验所所派检验员在现场应严格根据《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规定进行现场验收,验收合格才进行投入使用,对验收不合格的应出具整改意见书,整改完毕方可投入使用。另一方面推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制,对于在用特种设备,除了国家的定期检验之外,大部分的安全法规还要在企业落实。因为企业的运作是与设备的运行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应该设立专管人员对特种设备的有关资料以及现场操作人员进行动态管理。对于现场操作人员必须持证上岗,必要时进行定期交流工作经验以促进工作进步。在操作过程中,如果发现问题应及时向上级部门上报,并及时解决问题,对于重大问题还应该及时向当地质监部门上报。做到安全生产,以确保人民群众人身和财产安全。
(二)全面性原则
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应全面回顾特种设备原管理成果,了解企业生产各个环节对特种设备的要求,并进行全面调查和周密考虑,吸收应用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所需要选优、协调、统一和组合的事项中。力求使制度趋于完善。
(三)系统性原则
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把特种设备和生产安全看成一个整体.一个系统。追求特种设备一生的管理,即设计、制造、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调拨和移装.直至报废的全过程。从特种设备一生的角度出发去进行研究,而不应将特种设备前半生(设计、制造)与后半生(选型、安装、使用、维护保养、调试和移装、报废)截然分开,孤立地研究它。特别是对一台旧整装锅炉的安装,首先质监部门应查清楚该锅炉之前的使用情况及检验报告,特别是最后一次的检验报告,假如是异市锅炉,还要求当地质监部门出具移装证明。这一程序把关后,该锅炉如果有移装使用价值的,质监部门还要责成特种设备检验所对该锅炉的移装前检验,检验合格,才给予从新报装,检验不合格,必须整改合格后给予重新报装,对于报废锅炉,一律不给使用。有这样的严格管理,才能减少安全隐患,也才能为国家带来经济效益。
(四)全员参加原则
特种设备运行安全涉及社会各个方面,单靠企业的领导层重视管理不可能做好这一项工作,应发挥企业全体员工的力量和积极性,依标准规定要求维护保养和实施,提高和保障特种设备安全性能。国务院《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是一部全面规范特种设备的生产、使用及其安全监察的专门法规。《条例》主要确立两大安全监察制度:一是特种设备市场准入制度;二是特种设备安全监督检查制度。但使用单位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特种设备管理还需要一种科学管理的方法和手段,采用先进的技术,增强使用单位防范事故的能力。
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制
篇2
摘要:分析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并针对问题介绍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的内容,以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减少事故,保证生产的顺利进行。
Abstract: The problems in work of security monitoring of enterprise special equipment are analyzed, and the content of work of security monitoring of enterprise special equipment are described based on the problems, to ensure the safety of special equipment, reduce accidents and ensure smooth production.
关键词:企业 特种设备 安全管理
Key words: enterprise;special equipment;security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F27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311(2011)26-0111-01
0引言
特种设备是指涉及生命安全、危险较大的锅炉、压力容器、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等。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事关人民生命安全,国家特别重视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制定了一系列的法规、标准来对其进行监察管理。但随着各类特种设备数量的迅速增加,生产制造和使用运营中面临的安全问题依旧特别严峻,经常发生安全事故和设备事故,使社会安定、人民生活受到很大影响。
安全生产工作的落实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要把“安全第一”的观念扎根内心,正确认识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和防范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重大意义,通过监察特种设备,严防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1全监控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片面的对特种设备进行维修管理现象严重,事故发生后只强调操作人员的责任,不重视创造本质安全工作。
1.2 没有明确的目标。对特种设备安全问题的处理只借助经验,没有明确的规划。
1.3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要赶紧提高。
1.4 企业缺乏对特种设备监控的措施,欠缺预防事故及减少事故损失的方法。
2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监控内容
2.1 特种设备的档案管理完善规章制度将相应的管理职责明确下来,确保完整收集特种设备的档案。企业要把特种设备的直接领导责任明确规定下来,在经济责任的考核、奖惩中纳入特种设备的管理,设备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设备检修记录、改造记录、每年的检验鉴定记录等,使用单位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做好特种设备运行状况的登记和保管好档案资料。应根据使用管理特种设备的实际状况制定档案管理的规定,将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基本内容明确化:像设备全套图样、设备说明书、强度计算书、省市劳动部门签发的使用证、检验报告和审批意见等。确保将档案资料与运转设备一一对应,使设备使用、检修时所参考的特种设备档案是真实可靠的,让档案资料成为广大技术人员及时处理潜在隐患的依据,使设备的可靠性安全性得到提高,减少事故的发生,是生产秩序正常进行。
2.2 特种设备安全监测的措施强化对特种设备的使用和运行管理。做好监测运行中的特种设备的工作,对设备的运行参数和性能变化要熟悉,对突发事故及早防范。
检查、监测、巡视运行中的设备在时间、范围、项目和具体要求内容如下:①观察主机设备仪表、仪器直接反映的参数,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温升、负荷、载重量、水位、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发生的变化是否符合规定,是否是最低值或极限值(像水位)。②巡视检查主机设备和重要附件,观察是否存在怪异声音、闪烁放电、泄漏、破损等。尤其要着重检查安全附件,像锅炉的液位(水位)、蒸汽压力和安全阀是否正常,起重行车吊钩及行走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机车的制动刹车装置有无动作,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空压机气缸的压力表和安全阀以及发电机组的冷凝器真空压力及系统保护装置的完好状态和灵敏性等。③做好特种设备的运行记录。在生产中,每隔一定时间就要完整记录关键岗位的设备的主机运行参数,每班都要在运行日记中记录好设备状况,故障情况、检修情况等,各班交接。④企业设备、安全、环保、办公室共同做好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工作,对特种设备潜在危险源进行分析评价,对发生的事故有针对性编制应急预案,每年对预案进行演练并评价预案演练效果,提高企业应对突发事故的处置能力,一旦有事故发生,可以将影响范围果断、准确、迅速的缩小到最小。⑤对状态监测工作要积极展开,逐渐用科学化、现代化的手段对设备现场进行管理管理、开展事故预防工作。
现在,检查、监测特种设备时,大多数企业依旧大致处在目测、耳听阶段,设备故障检测成效受其影响严重。可以使用技术检测测量特种设备的关键部位,其参数的变化可以利用状态监测和诊断技术及时发现,正确判断故障的范围和实现,提供有效的依据给抢修方案制定和事故的防范。
2.3 加强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考核发生特种设备事故的原因主要为人的不安全行为,应通过培训教育、监督检查来纠正。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必须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对特种设备的作业人员,包括安装、维修保养、操作等人员,应经过专业的培训和考核,取得《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资格证书》后,方能从事相应的工作。利用多媒体教学、开展特种设备操作大比武、特种设备知识问答等多种形式以提高起重机械操作人员操作技能和理论水平。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安全培训工作纳入企业常态培训管理。
2.4 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大多数特种设备是动作频繁的机电设备,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情况直接受到机械部件、电器元件的性能情况和各部件配合状况的影响。所以,经常性的维修保养所使用的特种设备是特别重要的。没有维修保养能力的单位其维修保养工作应委托有资质的单位代为进行,需要特别注意的是:第一,所委托的单位一定要有相关资质;第二,一定要有书面合同存在于使用单位和维修单位之间,维修保养的质量和安全责任要明确,设备要保证处于正常状态,如果发生故障,需要保证故障在限定时间内排除,恢复原来状态。使用单位要对日常的运行状况和维修情况进行记录,形成技术档案,方便以后的查询。
篇3
1 特种设备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些年来,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加强了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在特种设备监督及管理工作上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同时也带动了大部份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管理上逐步规范,但企业特种设备管理工作依然存在许多不容忽视的问题:(1)企业对特种设备概念模糊,不完全清楚哪些设备为特种设备,以及使用不符合安全技术规范要求的特种设备,这些都为事故的发生留下很大的隐患。(2)安全责任落实不到位,大多单位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的危险性,没有认识到企业在安全生产上应承担的责任,没有积极主动地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加强内部安全管理。导致特种设备未登记、未定期进行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临界报废以及存在严重隐患的的特种设备依然运行;特种设备作业人员无证操作等现象大量存在。(3)企业未制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4)企业、职工对特种作业培训持证上岗的认识存在偏差。特种作业人员作为安全生产事故的高发人群,应当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5)未建立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及针对性的事故演练。
2 特种设备管理的主要对策
特种设备的安全使用,直接关系到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社会稳定、和谐发展的大局。如何有效防止各类特种设备事故的发生,特种设备的使用环是必须关注的问题。首先,应认真学习《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等法律法规及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技术规范、规程,提高特种设备管理能力和水平。其次,落实好责任主体。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建立健全企业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人员职责。再次,要做到思想高度重视、创新管理模式,做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
3 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开展
特种设备管理机构要从思想上对特种设备安全高度重视,肩负起特种设备管理职能。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切实加强领导。首先,要制定特种设备各种安全管理制度,包括一些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设备操作规程及日常维护保养制度等等。对制度的贯彻落实进行监督与检查,对所有特种设备都应明确责任人,建立运行日志、维护保养和检查制度,并认真做好记录。同时应编写各种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经常组织学习并严格执行。
其次,应当定期不定期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经常性日常维护保养,并定期自行检查。对在用特种设备应当至少每月进行一次自行检查,并作出记录。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在对在用特种设备进行自行检查和日常维护保养时发现异常情况的,应当及时处理。对在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进行定期校验、检修,并作出记录。
再次,建立和完善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建立特种设备分类、作业人员数据库及各种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周期一览表,做到对本企业特种设备状况了如指掌。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1)特种设备的设计文件、制造单位、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护说明等文件以及安装技术文件和资料;(2)特种设备的定期检验和定期自行检查的记录;(3)特种设备的日常使用状况记录;(4)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测量调控装置及有关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维护保养记录;(5)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然后,应设置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机构及专职的安全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及安全管理人员要按照国家有关规定经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考核合格,取得国家统一格式的特种作业人员证书,方可从事相应的作业或者管理工作。
另外,要重视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和培训。特种设备使用单位还必须开展对各级、各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每年制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和管理人员的教育培训计划,并加以实施,通过培训这一有效形式,提高企业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水平,提高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安全操作技能和遵章守纪的自觉性,避免事故发生。最后,应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并定期开展各种特种设备事故演练。
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和财产的安全、危险性较大,因此,应该履行好相关职责,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要建立起特种设备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好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落实好安全责任人,并把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人,并增强各级管理人员的责任心,使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既做到责任明确,又互相协调配合,共同努力把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篇4
1.1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资质漏洞
无论哪个方面,都应以人为基础,以人为核心,特种设备管理也是如此。不光光是持证上岗,还应具备熟悉的特种设备知识和操作规程,才是为特种设备安全提供最可靠的积极保障。目前在特种设备管理方面最突出的问题就是无证上岗的现象难以从根本上加以杜绝。之所以会存在这个现象,原因是多方面的,而最主要的还是企业认识不到位,过多强调降低生产管理成本,造成有意或无意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方面投入的减少或不到位。
1.2各企业的“事后管理”态度
各个企业对于特种设备维修和管理态度, 更偏向于“事后管理”。企业单位意识浅薄,总报以侥幸心态,设备不出事就完事大吉。设备管理人员业务不熟,信息沟通不及时,只抓“违章”而忽视了本质安全。没有开展预防性检测工作,没有进行事前的系统安全评价,工作重点放在处理已发生的事故,往往奔命于“亡羊补牢”,而忽略了从使用、维修阶段就开始抓本质安全。
1.3 现场监察存在一定的形式主义
特种设备管理工作的环节在客观上受到了两个因素的制约。其一是监察人员本身的资质问题,第二是特种设备的日新月异,特种设备知识的过于陈旧,更新速度追不上变化的速度,所以监察工作人员大多对于特种设备的原理和相关领域的知识认识有限,故在开展现场监察工作时难以发现不明显的技术隐患。
1.4上报制度的漏洞
上报制度未能按相关规定严格执行特种设备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过程,包括出现多种记录需要定期或不定期地向有关部门提交相关的统计报告。定期统计汇报的内容包括特种设备安装、大修改造前,使用单位将施工方案等相关资料向相关部门汇报备案;新增特种设备投入使用前,使用单位向上级相关部门注册登记。而在企业运作中,特种设备的管理往往未能实现专人专项管理,从而使相关资料不能及时上报。
1.5 检验单位应自检自控
质监部门对特种设备的检验,不同设备不同的检验年限一般为一到六年不等。在周期内的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应有使用单位自检自控,避免出现管理上的漏洞。而有的企业和使用单位完全依赖于维保单位或者检验单位,甚至只重视生产,不考虑设备的安全性能。
2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建议及措施
2.1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的建设
(1)健全管理网络。
健全的管理网络,为开展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企业应每月召开各部门管理人员会议,加强管理强度;每季召开特种设备安全会议,强调安全生产重要性;每月召开操作员会议,为每位操作员敲响警钟。做好分析通报有关情况,及时协调解决有关问题。
(2)建立健全规章制度。
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应由有关部门进行培训、考核,并取得相应的操作证,才能操作设备。在此基础上,还可以结合实际,开展岗位操作技能竞赛,提高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操作技能,确保特种设备的安全操作。
2.2 加强特种设备数据信息管理
(1)实现企业特种设备数据信息的统一管理。
建立特种设备台帐,并纳入日常管理,确保特种设备管理没有盲区,信息管理办法可选用相关软件来实现,实现通过一定的查询条件,找到相应的特种设备,实行管理操作。数据信息包括:型号、出厂编号、制造单位、投用时间、使用部门、检验日期、备品配件、其他相关信息等。并在此基础上到质监部门特种设备管理处进行登记注册,做到凭证使用。
(2)及时进行数据采样 ,完善相关的记录资料。
首先,日常维护,包括委托的维保单位及维保人员的联系方式、特种设备及其附件装置、附属仪器仪表的日常性维护保养、定期监察的内容和记录;第二,维修保养记录,详细记录故障信息及维修内容,为今后的故障维修及设备运行监控提供历史依据;第三,维护成本统计,将特种设备维修成本累积计算,根据维修记录,给设备处理提供充分依据,从而由此决定设备是继续维修还是报废;第四,确保特种设备档案齐全完整。明确特种设备档案收集归档的基本内容:设备全套图样,构造和使用说明书,备件图册,总成件的检验证明等收集齐全。
2.3完善设备使用过程管理
(1)严把特种设备采购、安装;凡是企业需添置特种设备时,在认真研究和确定使用参数的同时,还要进行广泛的调研和比较,然后再确定制造、安装单位,确保特种设备制造、安装许可证及相关资料齐全,质量可靠,不给日后的安全使用留下隐患。
(2)运行中的特种设备要定期进行巡检、监测。检查周期要比其他设备短,检查项目和力度都要大。设备一旦发现异常,立即报告相关负责人,遇到紧急情况,随时采取应急防范措施。
(3)加强特种设备的维修保养使用人员应将班中设备运行状况记录在运行日记中,做到班班交接。企业可编制如《特种设备日常检查记录情况表》,在生产中要求使用单位的管理人员、操作人员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做完整的记录,设备的检查、维修保养、检验鉴定情况也要随时记录,并定期组织单位主管、技术人员对各项记录进行检查、分析,总结规律。做到特种设备管理工作有规程、实施有记录、问题有整改、处理有结果,形成程序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运行机制。积极组织开展状态监测,使设备现场管理和事故预防手段趋于科学化和现代化。
篇5
随着特种设备数量的增多,它在建筑施工现场的使用频率与日俱增,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要求严格,一旦管理不善便会出现各种安全隐患,为了减少施工事故的发生,相关部门必须采取一定措施降低事故损伤,保障人身安全。本文将对特征设备在建筑工程中的安全管理进行研究,分别从: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管理特点、内容及管理方法、当前建筑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改善当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三个部分进行阐述。
一.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管理特点、内容及管理方法
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相对繁杂,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维护管理时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方法,并根据工程实际情况有针对性、计划性的制定相应安全管理措施制度,形成动态管理体系。建筑施工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管理内容有:施工作业特种设备的购买、租赁等,相关人员在对其进行操作时必须持有特种作业资格证,此外,企业管理部门还应该开展安全生产知识技能培训教育工作,加强操作人员的安全意识。特种设备的管理方法通常分为:特种设备配置管理、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特种设备配置的质量对特种设备的使用有直接影响,当前很多单位为了获取更多利润,在设备配置的选择以经济便宜为主,从而大大降低了配置的质量。因此施工部门必须对设备配置的质量进行检测,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特种设备现场管理的主要目的就是保证施工现场工作的有序开展,防止意外事故的发生。此外,在对特种设备进行安装、拆除前都需要进行检测,保证每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当前建筑工程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 管理制度不健全
当前建筑工程在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上不够完善,管理力度相对薄弱,特种设备资料档案的建立工作还未成熟,导致施工现场特种安全生产管理现象混乱。
(二) 安全管理存在误区
有些建筑施工企业对施工现场的特种机械设备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等技术规范的识别存在一定误区,对于安全生产事故原因的研究分析相对片面化,忽视了特种设备安全生产组织协调管理[1]。
(三) 设备安全使用与维护保养工作严重脱节
尽管大部分建筑施工企业已经认识到设备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性,然而却忽视了定人定机的设备维护保养制度,没有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的技术质量指标落实到具体个人身上。因此导致操作人员"包用不包修"的现象在施工现场时有发生。设备一旦出现故障,操作人员与维修人员便会相互推卸责任,严重影响特种设备作业的产量、质量,还大大增加了设备日常维修费用。
(四)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素质影响
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及管理人员的素质对设备的操作有重要影响。因此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在操作中,一定要谨慎小心,不能凭借操作经验来处理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操作人员必须采取科学合理的措施来进行补救。
三.改善当前设备安全管理问题的有效措施
(一) 建立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的开展必须建立在相对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之上。因此相关部门必须建立完善的安全管理制度,便于管理工作的正常开展。
(二) 做好特种设备档案管理工作
在建筑施工现场,相关人员应该建立特种设备相关档案,明确管理制度,将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纳入经济责任考核中,激励员工工作热情。同时相关人员在进行安全检查时应该将特种设备的编号登记起来,对设备运行情况及时进行记录反馈[2]。
(三) 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测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该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随时进行检查,一旦发现问题必须及时解决。目前在对特种设备检测大多数还停留在依靠人的目测、耳听等判断上,这种人为检测方法缺乏一定准确性、合理性,无法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进行真实反映。此外,特种设备安装前,还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绘制出特种设备安装图表,不仅方便了安装人员的工作,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促进建设企业的发展。
(四) 加强相关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
特种设备施工事故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人为因素是其中之一。企业相关部门应该加强对员工安全教育培训与专业技术培训,考核合格以后方可上岗[3]。
(五) 对特种设备定期做安全检验
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对整个工程施工工作的开展有直接影响,企业相关人员必须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测,避免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4]。
(六) 重视特种设备安全应急预案的制度
在建筑施工项目开工前,设备管理部门应该制定好项目安全生产综合预案,选择合适的时机进行演练,对安全事故的发生做好预防准备[5]。
(七) 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坚持持证上岗制
建设项目开工前,项目部应根据本项目的实际情况及涉及的特种设备类别,制定相关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程及岗位责任制,坚持安全管理及操作人员持证上岗,严格禁止无证人员上岗作业[6]。
(八) 对特种设备精心维护及保养
特种设备与其他设备一样,需要经常进行维护保养。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高度重视特种设备的维护保养工作,在注重特种设备使用创造经济效益的同时,将一定资金投入到特种设备日常维护保养工作中去,确保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具备较高安全性能,确保操控人员和特种设备的使用安全[7]。
(九) 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
在施工项目开展前,施工企业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人员应该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力度特种设备在进入建筑施工现场使用前,必须经过严格的检测,还必须有产品合格证书和特种设备检验报告。设备在进场前,相关检测人员应该对其运行情况、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监测,一旦发现其运行状况不良,存在一定安全隐患,必须禁止进场,并及时上报管理部门,避免这种不合格的设备在施工现场中使用,从而引发更为严重的安全后果[8]。
四.结束语
特种设备对建设行业有至关重要的作用。企业管理者必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定期检测与维护,开展安全生产教育管理培训,让员工形成一定的安全生产意识。此外企业管理部门还应该将安全管理制度进行完善,确保安全生产工作的顺利开展,对特种设备配置和特种设备现场进行合理的管理,认真做好特种设备安装管理的每一项工作,相信随着企业部门与员工的共同努力,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一定能做到最好,建设工程施工中的安全事故发生频率一定会大大降低。
参考文献
[1]梅刚.浅谈特种设备在建筑施工安全中主要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上旬刊),2014(02):188-189.
[2]吴虬.分析建筑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4(04):40-41.
[3]尹正富.建筑施工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创新[J].施工技术,2014(18):106-108.
[4]李付平.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电力安全技术,2014(10):58-61.
[5]吴敬东.建筑工程施工安全控制与管理[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11):144.
篇6
现如今,由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而各个地区特种设备的数量在逐步增多。因特种设备的危害性非常大,所以,极易出现安全事故,如果发生安全事故,那么必然会给企业或者是国家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尽管如此,因很多因素的影响,有些企业依然没有认识到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重要性,这样一来,导致管理与维修特种设备的能力大大下降,如果长此以往,那么势必会出现一定的安全隐患。由此可见,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重要,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企业要始终坚持“安全为主、预防为辅”的原则,增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一旦发现如何问题,应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有效避免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本文主要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中存在的问题以及有效的控制对策进行了详细阐述,为同行提供一些借鉴。
2、特种设备的含义和危害性
结合我国相关法律法规,特种设备主要指的是压力管道、电梯、游乐设施等以及附属安全装置。在我国经济发展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特种设备发挥着巨大的作用。尽管特种设备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了巨大的便利,然而,特种设备的危害性是非常大的。通常情况下,特种设备都是在高温、高压,甚至是超负荷工作的环境中运行的,一旦设计不科学、检测手段不合理、未定期进行维护、管理制度存在漏洞、安全防护措施没有落实到位等,都会引发安全事故。如果特种设备发生安全事故,那么有可能会出现爆炸、有毒气体泄漏、重物掉落等,严重危及到人们的生命以及财产的安全,最后导致企业停产,甚至会对整个国家造成巨大的损失。
3、检验特种设备安全性的方法
从目前的情况来看,检验特种设备的方法有很多,主要有目测、超声波检测、化学检测等多种方法。然而,不同的检验方法都有各自的优点与缺点。只应用一个检验方法是根本不能准确确定特种设备的运行状态的,所以,必须要结合多种检测方法来完成检验工作。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又出现了很多种新的检测技术。正是这些技术的应用,才为特种设备的安全运行提供了可靠保障。
4、当前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基本现状
现如今,在管理特种设备上表现出滞后性。这是由于设备管理人员没有提前进行预测工作,也没有对系统的整体安全性加以合理、规范化的评价,只是把重点放在了解决特种设备故障上,完全忽视了要从使用阶段就抓安全的问题;解决问题不扎实,存在严重的“差不多”思想,维修人员大多数都是凭借以往的工作经验来解决所遇到的问题,并没有严格按照标准要求来解决问题。
我国大多数企业对特种设备的监控、减少事故发生的对策不科学、不完善。除此之外,设备的管理人员与操作人员的素质水平都偏低。
5、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有效对策
5.1提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质量
特种设备管理的基础工作主要指的是档案管理。这在特种设备的管理中占据非常重要的地位,而所有使用特种设备的企业或者是单位都必须进行登记,与此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安全技术档案。其内容主要包含以下几点:第一,特种设备的生产商、产品质量、维护说明书、安装说明等资料都必须全面,同时还要结合具体的实际情况,制定出合理的档案管理要求。第二,不断完善档案资料。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时,由管理人员与技术人员做好跟踪记录,确保鉴定记录和特种设备实际运行记录相互对应。使档案管理对今后的检修提供更加准确的资料。第三,加强档案管理。由于特种设备利用率偏高,为了便于查找,可以对其进行单独管理,结合相关的资料知识,及时处理出现的安全隐患,确保设备运行可靠,从而大大降低事故发生的概率。
5.2定期检查和维修特种设备
由于特种设备运行比较频繁,因此,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和各个机械部件。元器件的性能等都有直接的联系。因此,我们应该定期检查和维修特种设备。如果不具备维修保养能力的单位可以委托专门的单位进行维护与保养,但是,必须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方面,进行维护的单位必须有维护资质;另一方面,企业与维修单位签订维修合同,明确安全责任,确保特种设备始终能够正常运行,一旦发现任何设备故障,应该在最短时间内排出故障,使其恢复到正常的运行状态。除此之外,企业还要对特种设备的运行情况要详细记录,形成档案资料,这样一来,可以方便今后的管理与查询。
5.3把安全责任落实到具体的个人
严格贯彻落实法律规定企业主体的责任,同时这也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打下牢固的基础。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时,要建立专门的安全管理部门,进一步指出各个工作人员工作的职责。比如:行政正职是第一责任人,对设备的安全管理和监督负主要责任;而行政副职主要负监督和领导的职责,同时,一旦发现任何情况必须要及时上报给行政正职。企业只有在思想上、管理机制上多做努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
5.4积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
由于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的重要,因此我国制定了专门的特种设备安全检验制度。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占在第三方的立场上,公平、公正的检验特种设备的安全性能,从而保证特种设备能够安全的运行下去。另外,企业要积极配合监督部门的工作,对于存在的安全隐患问题要及时进行整改。
5.5组织操作人员参加安全培训教育
根据有关部门的统计,导致特种设备发生事故的主要原因是操作人员违规操作或者是误操作,所以,使用单位要对特种设备操作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和技能培训引起高度的重视,通过培训,不仅要切实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而且也能大大提高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使他们养成按照操作规范要求来操作的习惯,这样一来,可以大大提高特种设备安全事故的发生。现如今,已经有很多企业都积极开展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工作,这样一来,真正提高了作业人员的安全意识与操作能力,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度发生。然而,依然有企业不重视对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违规操作的现象仍然十分严重。
6、结束语
总体来说,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直接关系到人民生命以及财产安全,甚至会影响到社会的温度。所以,做好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工作非常重要。因此,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时,必须要认真贯彻落实相关的法律法规,把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整个管理的重点工作,同时,还要建立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制,把安全生产的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甚至是具体的个人,进一步明确各个工作人员的职责,共同努力和配合,真正把特种设备的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企业生产正常运行下去,为企业赢得更大的经济效益。
参考文献:
[1]林树青.特种设备安全科技现状与展望[J].应用声学,2008(5).
篇7
一、特种设备在油田企业应用过程中的影响
特种设备是油田企业生产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其种类包括空中操作型、地面操作型、固定型、流动型、地面型、地下型、室内型和室外型等,由于种类不同,加上数量繁多,所以各特种设备的规格也有所不同。而部分特殊性特种设备则是专门用于油田企业的生产活动,例如钻井卡瓦、钻井吊钳、吊卡和吊环等多种钻井悬吊设备。防喷器控制装置、焊接钢管、抽油杆、防喷器、抽油泵、抽油机和接箍等均为石油天然气工业专用的特种设备。
特种设备在勘探与开发石油工作中占据着极为重要的地位,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石油职工的专业化技能,大大降低了工作强度,使生产条件与生活条件得到良好改善,最终实现了劳动生产率的显著提高。由此可以看出,油田企业的生产活动无法离开特种设备,而特种设备也需要油田企业将其实际效用充分发挥出来,其对于油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来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二、油田企业特种设备实行安全管理的重要性
目前,我国油田企业已针对特种设备制定了合理科学的安全管理制度,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仍存在着许多问题,给石油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带来严重性危害。石油企业的工作内容主要是以勘探、开发和炼制石油为主,其不仅是一个高温高压、有毒有害、易燃易爆的高危型行业,还是一个露天生产作业的流动型行业,而特种设备又极易出现各种事故,加上危险系数较大,如果出现安全事故问题,那么企业就会面临难以估计的经济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安全,所以石油企业必须加强对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能力[2]。
油田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必须做到“三保一增”,也就是保安全、保市场、保稳定和增效益,并对特种设备采取安全管理措施,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油田企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提高油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
1.创建油田企业特种设备自检站
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务院规定,如果大型企业需要运用到大量特种设备,就可申请建立属于本企业的自检站,通过相关部门审核批准后即可建立,该自检站主要负责本企业各类特种设备的实验、养护、维修和检验工作。大型企业受到特种设备作用、概况以及特征等因素的影响,导致必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自检站,尤其是中海油、中石油和中石化等危险系数较高的企业。大型企业建立自检站除了可以确保安全生产外,还可以严密监察本企业的特种设备,按时或随性检测与查验特种设备,以完全消除其存在的潜在危险。针对这一情况,油田企业必须创建属于自己的自检站,这样便于特种设备安全稳定运行,最终达到企业自我安全保护的目的。
2.制定油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
根据特种设备在油田企业中的应用情况,除了要积极强化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能力外,还要有效制定与之相适应的安全监督管理制度。油田企业应组织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安全部门与装备部门的所有员工,于内部开始建立与特种设备特性相符的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同时将安全管理办公室设于下层[3]。在油田企业的石油技术监督中心做办公室的挂牌,以此说明特种设备的安全监督管理委员会可以执行各项应用权利,例如监督职能、管理职能和监察职能等,按照法律自行管理或处理油田企业内的所有特种设备。展开自行管理或处理工作时,必须严格遵循我国质量技术监督局与国务院颁布的相关法律法规,并对特种设备在油田企业应用过程中的设计、制造、装配、使用、改造、检测、查验与维修等各项工作进行全面监督,这样才能确保特种设备的使用符合有关规定的要求。油田企业使用特种设备时,应做到合法使用、依法管理和依法检验,将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原则贯彻落实到实际工作中,以有效降低特种设备的事故产生率。除此之外,设于下层的办公室还要对各类特种设备的安全作业进行相互协调,有利于消除潜在安全问题。
四、加强油田企业特种设备的基础工作管理
由于油田企业需要使用到大量特种设备,所以必须严格按照有关规定的标准,做好以下几点基础工作方能使用:①油田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过程中,应安排人员专门负责注册登记工作,于特种设备的显眼区域做好登记标志。②油田企业要对特种设备进行详细分类,并给每一台特种设备编制明细记录表和检验明细记录表,注意相应参数资料应尽可能保证齐全。③油田企业内外管理和安排特种设备时,一定要由相关部门设置专业人员负责,同时携带好与之相关的安全技术档案。④油田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过程中,应根据有关规定的标准,做好定期检验、定期养护、定期维修和定期申报等工作,如果特种设备没有按时检验或检验结果不达标,那么就不得再继续使用。⑤油田企业应用特种设备时,应根据过去发生的各类事故制定合理科学的救援方案和应急方案[4]。⑥油田企业经检查发现特种设备存在事故隐患,且没有改造价值和维修价值,这时就应立即做好报废准备,同时向有关的安全监督管理部门申请办理各项注销手续。⑦油田企业运用特种设备时,应每个月定期检查、维护和保养特种设备,并将各项数据详细记录下来,一旦发现问题就可以及时采取有效性处理措施。此外,还要按时检修与校验特种设备的仪器仪表、安全附件、测量调控设备与安全保护设备等,同样将各项数据详细记录下来。⑧油田企业必须安排专人负责管理特种设备的档案,并收集与归纳相关的安全技术档案,这样才能在工作调动时依据规范化程序移交好各类档案。⑨油田企业购买新的特种设备时,必须根据安全技术规范提出的要求,对这些新设备的监督检验报告、安装维修说明、产品质量合格证明、使用维修说明和设计文件等展开全面检查,注意不得缺少任意一份文件。⑩油田企业在使用特种设备过程中,应按时对每一台特种设备编制相应的安全技术档案,例如关于常规使用方面的记录;关于运行故障、安全问题与事故方面的记录;关于按时自行检查与按时检验方面的记录。
总而言之,油田企业必须提高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水平,降低安全事故产生率,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大化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油田企业不断向前发展[5]。
参考文献
[1]韩莹.油田企业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研究与思考[J].现代企业教育,2010,(10):89-90.
[2]夏亮.论加强油田企业档案管理的有效途径[J].当代经济,2011,(13):64-65.
[3]王琛.油田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现状及完善的措施[J].新西部(下半月),2009,06):76-68.
篇8
一、引言
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迅速发展,高校科研水平的不断提升,高校实验室的设备设施的数量和质量也得到显著提高,其种设备在理工科实验室的教学科研工作、国防军工项目等方面得到广泛使用。高校实验室中经常使用的特种设备主要有承压类的储气罐、气瓶、压力管道,承重类的起重机械、场内专用机动车辆叉车等。这些设备危险性都比较大,一旦发生事故,往往会造成巨大的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威胁高校师生生命财产安全。因此,加强高校实验室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十分必要。
二、特种设备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宣传不到位,安全意识淡薄。在高校,部分工科类实验室的压力储罐、起重机、气瓶等特种设备的使用十分普遍,部分场所使用到叉车,化学实验室中经常使用各种气体的气瓶。这类实验室使用特种设备较为普遍,且使用历史较长,因此实验室师生普遍存在麻痹思想,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工作不重视,操作特种设备的学生没有接受正规的安全教育,为特种设备的使用留下安全隐患。长期以来,高校都存在重视教学科研、轻视安全管理的思想,因此实验室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往往被忽视。《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规定,特种设备作业人员需在取得特种作业人员证书后方可从事相应的工作;特种设备使用单位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教育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知识。目前,高校对特种相关法律法规宣传不到位,没有定期进行相应的培训。因此,学校教职工和学生对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意识比较淡薄,不能积极履行各项规章制度。
2.特种设备管理制度不健全。目前高校普遍缺乏对特种设备整体的制度设计,未能建立完备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缺乏对管理网络中各个节点职责的规定,学校使用单位与管理部门之间没有明确的职责划分,难以形成全校特种设备全面的管理体制,容易形成工作责任缺位、工作责任不清的状况。高校实验室在采购特种设备过程中容易出现没有及时到管理部门备案以及没有及时注册的问题。在使用过程中,易遗忘年检、特种设备人员培训等事项。在管理过程中,易出现台账更新不及时、没有操作规程的情况。这些问题都会产生安全隐患,可能会导致安全生产事故。因此,完善特种设备管理的制度设计十分必要。
3.特种设备涉及面广、数量种类多,管理难度高。高校实验室中的特种设备分布广泛:起重机械、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场内车辆主要分布在机械工程类实验室,气瓶普遍分布在化学化工类实验室中,其中不乏氢气、氧气等易燃易爆的气体。近年来,随着高校规模的不断扩大,理工科实验室大量购买、安装、使用机械类或承压类设备,特种设备的使用量增长十分迅速。不同类型的特种设备检验周期和保养要求差别很大,一般情况下,场内车辆每年需检验一次,起重机械每两年需检验一次,安全附件中安全压力表每半年需检验一次,压力阀每年需检验一次,压力容器根据投用时间的长短以及使用的情况不同,检验的周期会有所变化。高校实验室类型复杂,不同级别的实验室对特种设备的管理投入大相径庭。等级比较高的重点实验室,投入的设备安全管理的经费较多,对特种设备的管理较为规范;反之,一些级别低的实验室难以配备充足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经费,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不够重视,安全隐患更大,这也为高校特种设备的管理提出了挑战。
三、解决路径与对策
1.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安全意识。特种设备管理事关重大,关系到广大师生的安危,因此加强针对特种设备安全使用和规范管理的宣传教育至关重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特种设备安全法》和《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的规定,特种设备应当进行定期检验,检验合格后方可使用;特种设备操作人员和安全管理人员都需要进行培训,考试合格后持证上岗。高校相应管理部门应该建立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档案,在设备购买时告知设备负责人特种设备安全操作、规范管理的重要性,及时提醒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操作证过期后及时复训。高校应该设置系统的特种设备管理安全教育模式,除了日常工作中的安全宣传教育之外,高校应定期进行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培训,邀请相关的专家到校,组织各个学院单位的安全管理人员和特种设备的操作人员学习特种设备的相关安全知识,交流经验,提高对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认识。通过定期分发安全手册、装贴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挂图、开展特种设备安全事故警示教育等活动,可以加大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宣传力度。
2.完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规范特种设备日常管理。高校应加强特种设备制度设计,完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首先,应落实特种设备管理责任制。应明确校、院、系、实验室、具体设备每一层的安全责任人,层层签订责任书。其次,应建立完备的特种设备管理制度,包括日常管理、购买、使用、报废,以及特种设备事故的应急预案。高校管理部门应对特种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进行管理,及时更新台帐并且进行应急预案的演练。安全管理部门与设备管理部门应密切联系,在设备进行采购审批或固定资产登记时,如果其中包含特种设备,及时与安全管理部门联系并进行备案,由安全管理部门提醒设备负责人进行操作证的培训以及特种设备注册等相关事宜。再次,应针对每一台特种设备制定安全操作规程,并且张贴上墙。最后,学校的特种设备管理人员应对特种设备进行日常巡检和抽查,监督操作人员对特种设备的管理和使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针对于不同类型的特种设备,学校职能部门应分类管理,针对不同实验室对特种设备管理重视程度不同的情况,学校管理人员应形成管理细则,积极予以监督指导。
3.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从购入、安装、使用,直至报废的全过程的技术资料。建立特种设备技术档案是特种设备管理的一项基础工作,有助于规范特种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它可以使学校安全管理人员、设备负责人、操作人员等全面掌握设备的基本参数、使用历史和当前的安全技术状况,规范设备管理和操作,并且可以作为设备年检、维修、改造的重要依据。高校应为每一台特种设备建立相应的技术档案,并确保设备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和可靠性。
4.推进特种设备管理信息化建设。随着我国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将高端科学技术应用于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已是大势所趋。对高校特种设备信息化管理应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对特种设备总体情况进行把握和掌控,可以通过建立特种设备台帐以及统计系统实现;二是对于每一台设备进行标码,可以用仪器或者二维码的方式进行特异性识别。在每一个设备上设置独特的标签,通过特异性识别可以调出该设备包括年检日期、危险性因素、操作规程、应急预案等信息,以实现对特种设备的整个生命周期的管理。通过这种方式可以避免因为日常工作疏忽造成管理上的不到位,有助于提高特种设备管理的效率、实现管理的及时性和准确性。
四、结语
高校的特种设备管理是一项系统性的工作,需要广大师生提高安全意识、完善管理制度,积极采用科学、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严格规范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和使用,保证特种设备安全、有效地运行,为我国教育事业的发展保驾护航。
参考文献:
[1]龚群辉.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探索[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2,11(4):224-225.
[2]程国倩,汪红.加强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建设和谐平安校园[J].价值工程,2011,22(205):234-235.
[3]刘春宁,范辉.高校实验室压力容器的安全使用及管理[J].广州化工,2015,43(6):229-230.
[4]李淑春.对高校特种设备管理的几点建议[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5):187-189.
[5]周利刚,丁珍菊.新时期高校特种设备管理探讨[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4,33(2):276-277.
[6]汪锡鑫.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模式的探讨[J].实验室科学,2010,13(1):162-164.
[7]卢杨,杨博.高校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思考[J].成功(教育),2008,10:229-230.
[8]朱育红,周健,叶肇敏,蓝闽波.高校化工实验室安全与环保管理措施[J].实验技术与管理,2009,26(6):6-8.
[9]何钧.浅谈高校机械设备的系统化开放管理[J].管理科学文摘,2008,(3):115-116.
篇9
我院现有医用高压氧舱(多人舱)1台、单人高压氧舱3台、婴儿高压氧舱2台、高压压力蒸汽灭菌柜4台、中心供氧液态氧储存槽、医用电梯、自动扶梯、锅炉等多种类型的特种设备。多年来,我院狠抓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管理理念,从强化法律法规的学习和执行力度,来保障特种设备从购置使用、定期检测、监督巡查、人员培训、持证上岗、安全操作等流程的控制,树立安全防范意识,遏制和消除重特大事故的发生,有效地保障了公众安全。
医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隐患
1.安全意识不强,忽视对特种设备的日常管理,例如没有建立相应的设备档案和使用台账,没有制定设备的年检计划,没有落实专人负责和管理,没有进行必要的维修和保养,致使有些设备带病运行,安全状况不明;
2.医用特种设备的安全附件超过检定周期未检验,继续使用,例如安全阀、压力表等经常漏检,超期使用;
3.个别医用特种设备未注册办证、未经检验合格就投入使用;
4.安全管理机制和事故应急预案未有效建立和落实,存在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5.操作人员素质不高,个别医用设备操作人员队伍存在着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和业务素质不高的问题。
加强医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的应对措施
1.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
落实医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体系。建立健全相应的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明确各种特种设备的管理责任人及各自的工作职责。在分管院长领导下由设备科和相关后勤部门负总责,配备专兼职安全管理人员,并确定本专业的工程技术人员具体分管技术工作。同时建立健全各种管理制度,包括:各种相关人员的职责、操作人员职责、各种设备操作规程、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制度、常规检查制度、维修保养制度、定期校检制度、特种设备应急预案、操作人员培训考核制度、技术档案管理制度等。严格按照设备的操作规程使用设备,遵守安全规章制度,不违规操作,并将之纳入工作实绩及年度绩效予以严格考核。
2.做好巡查检修保养工作
勤于巡查,观察特种设备仪表、仪器的参数,如压力、流量、速度、温度、温升、负荷、载重量、水位、电流、电压、功率因数、频率等的变化是否在规定范围内,有没有达到极限值或最低值。注意运行中有无异常声响、闪烁放电、泄漏、破损等,特别要重点检查安全附件是否正常,开关的接触及线路联锁的可靠程度,电气接地接零是否良好,系统保护装置是否灵敏和完好等。一旦发现异常情况,及时报告和采取应急防范措施,如发现危及人身和有可能造成重大设备事故的情况,则立即停机。
勤于检修,查看设备内部有无异常,严格逐一对重点部件进行检查处理,对设备各项功能和准确度、质量进行预防性检验和调整。检查设备操纵装置动作、灵敏、定位是否可靠;检查系统的质和量,检查制动装置是否可靠;做好电器线路的检修等。
3.完成动态周期检定
根据不同设备的技术状况,拟定周期性检查项目、内容,向特种设备检验机构提出定期检验要求。按时完成按国家规定安全阀1 年1校,压力表半年1检,电梯1年1检,锅炉、灭菌器1年1检。为了保证设备运行安全,未经过定期检验或不合格的特种设备应杜绝使用。
4.制订应急处置预案
应急处置预案主要包括:事故接报处置程序;事故过程处置程序;事故后处置程序。组织相关人员定期演练。
5.加强特种设备的技术档案管理
特种设备安全技术档案包括:一是证明特种设备本身的质量文件资料,即制造单位、安装单位提供的设计、制造、安装文件,应有设计文件资料、制造质量证明书、监督检验证明、特种设备使用说明书、安装质量证明资料等;二是使用过程的记录文件,有定期检验、改造、维修证明,自行检查记录,设备日常运行状况记录,日常维护保养记录,运行故障和事故记录等。
医用特种设备涉及到生命安全,危险性较大,事关医疗安全工作的大局,要将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作为安全生产的责任主体来抓,从根本上遏制和消除特种设备事故,保障医疗活动的正常开展。
篇10
起重类特种设备作为公路及市政、建筑中常用的施工机械,保有量越来越大,租赁企业在其中起到了调剂有无,有利于控制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加快设备更新和技术换代等良好作用,但起重类特种设备的安全,无论对使用单位还是租赁企业都是一个必须管理好的问题,注重其安全,离不开对以下要素的落实。
1 遵循法规
作为频繁使用,并容易发生事故的设备,国家对起重类特种设备在设计、生产、使用、人员培训、监督管理等领域都有详尽的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落实安全离不开对这些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的详尽理解和遵循,在实际的工作中,不能因为工程需要、租赁方需要或者为了节约成本而不遵循。事故的产生往往只是因为小的疏漏和违章,在很多事故案例中,造成惨重人员伤亡的往往是将未报检的设备投入使用、使用无证人员操作、违规使用货运吊装设备吊运人员等现象导致,究其根源,是使用单位和租赁单位只顾眼前利益和方便,藐视法律法规。
2 安全培训
在安全的管理中,对人员的安全培训是很重要的一个组成部分,安全培训不光是对操作人员培训,必须涵盖相应的管理人员,甚至使用方的配合的人员。安全培训的内容也不能只是简单的操作规程,国家的法律法规、使用过程中的危险源的辨识、应急救援的预案等内容都应该是培训的内容,只有通过广泛而有效的培训,在设备的使用者和管理者头脑中建立安全的理念,才能在实际的使用中做到互相提醒、监督,做到安全警钟长鸣,有效的维护设备使用安全。
3 使用维护
起重类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维护保养对安全有极大的影响,作为租赁企业,必须对设备科学和有效的进行保养维护,对涉及安全的各种限位器,钢丝绳等要按要求仔细检查,发现有问题时,及时维修或更换,不能让设备带病施工。使用维护的过程是对设备安全的一个动态的监控过程,从设备投入使用到设备报废都必须一直进行,维护的费用作为设备运营的成本之一,不能光考虑节约而不注重安全,良好的维护能带来设备较高的出勤率,能带来较高的租赁收益,同时,安全就是最大的效益,这个观念要植根与设备管理和使用者心间。
4 安全交底
每个工程都有一定的特殊性,其使用中需要多加关注的安全要点也有所不同,因此在使用中一定要对安全交底特别重视,不能泛泛而谈,一定要针对工地的实际特点,仔细的编制安全交底的内容,做到有的放矢,对特殊的作业内容和具有重大的安全风险的作业内容,甚至要做到每天作业前进行交底,以对作业人员有及时和适当的提醒,同时安全交底的内容也可以作为安全监督人员的检查内容,一旦发现有违背安全交底内容的,一律叫停,这样对起重类特种设备在使用过程中的实时风险能够有效的进行控制,保障设备和人员的安全。
5 安全巡检
在安全的管理中必须树立人性本惰的观念,再优秀的操作人员,再优秀的维保人员,一旦失去监督,都会变得不可靠和不安全,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对很多渐进的安全风险,会熟视无睹,这个时候,事故就会降临,因此设置流动的巡检人员,并将其相对独立于生产组织和成本控制部门,而只对安全负责是一个必须的手段。安全巡检可以定期执行,也可根据其他工地或社会安全形势临时安排,作出专项巡检。巡检过程中不能只对设备的技术状况进行检验,还必须对操作人员的工作记录进行查验,检查其是否与设备的现实状况相符合,是否与工地现场的情况相符合,这样操作人员是否按规定对设备进行日常检查的情况就心中有数,对操作人员执行安全规定的态度就能有所评判。安全巡检的另一个方面还可以通过对使用单位的交流。了解操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及时化解一些沟通方面的障碍,消除不必要的矛盾。
6 救援预案
救援预案的制订和贯彻能够避免在事故发生后因为手足无措,或采取措施不当,引发更大事故,或者耽误救援工作,造成更大损失。同时,租赁的起重类特种设备在使用的过程中根据国家的法律法规,业主、使用单位、租赁单位承担着不同的安全责任,事故的发生有时是多方面的原因造成的,一个好的救援预案,能够在事故发生后良好的保持事故发生时的原始情况,能够让事故的原因分析相对准确,能让责任明晰。事故的救援预案应该进行适当的演练,让各类人员在事故发生后明确自己的职责和位置,让救援的人力、物力迅速有效的发挥功用。
7 科技投入
起重类特种设备在我国的现实情况中,部分种类的设备(例如塔吊)已有不少的远程监控、报警装置,另一些种类的设备(例如公路架桥机)则缺乏这些装备,同时在塔吊上,也不是每台设备都装备了这些远程的监控报警装置,远程的监控报警装置能够详实的记录操作中的细节和设备的不安全的因素。能对操作人员的违章及时反馈,有效的避免个人或个体器件的原因造成整机的安全事故。尚未有效的普及和推广,主要是还缺乏一个强制性的规定来进行约束,同时安装此类装置,会造成一些成本支出。租赁企业面对点多,线长、人员、设备高度分散的现实情况,主动的增加此类的科技投入,能够使管理及时化,有效的将安全工作及时落实。同时市场的需要也会倒逼推动商品的生产。不是技术上存在难度,而是在经济投入方面存在着不足,导致安全监控报警装置不被装备。
8 人文关怀
国家的法律法规、单位的规章制度,都是强制性的、都是对各类涉及安全的人员赋予各种安全责任和义务。现实的生产中,对特种设备租赁企业的操作人员而言,长期在工地,照顾不了家庭,生活环境相对恶劣,社会人际交往缺乏,配合人员的沟通不是很顺畅,这些都会对一线的操作人员在心理上造成一些负面的压力和影响,这些负面的影响会在工作中流露,对生产的安全造成影响。增强对操作人员的联络和了解,及时的掌握其家庭情况、心理变化、了解其所欲所需,进行相关的帮助或干预,必要的时候,对有严重的心理压力的人员,调离工作岗位,缓解相关压力,有利于生产的安全。
起重类特种设备是施工常用机械,管理好其安全,对国家,对企业和个人都有深远的意义,起重类特种设备租赁企业现实中面临较大的成本压力,但在安全管理上责任并不会因成本压力而减小,如何有效的控制自身的设备安全,是每个租赁企业管理者永远面对的课题。
篇11
1、术语
特种设备:本制度种设备系指对人身和财产安全有较大危险性的锅炉、压力容器(含气瓶,下同)、压力管道、电梯、起重机械、场(厂)内专用机动车辆,并包括其附属的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
2、应采购具有相应制造资质的单位所制造的特种设备,并查验产品质量合格证明和产品安全性能监督检验合格证书等文件。
3、特种设备在投入使用前或者投入使用后30日内,应当向直辖市或者设区的市的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以下简称登记机关)登记。登记证存入特种设备技术档案,登记标志应当置于或者附着于该特种设备的显著位置。
4、特种设备在登记机关行政区域内移装的,应当在移装完成后投入使用前向登记机关申请变更登记。
5、特种设备跨原登记机关行政区域移装的,应当向原登记机关申请办理注销手续。移装完成后,向移装地登记机关申请注册登记,领取新的使用登记证。
6、特种设备产权发生变更时,应当办理注销手续,并将设备全部文件资料移交新使用企业,新使用企业应按注册登记的要求办理手续。
7、设备部门应配备专职或者兼职的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应持证上岗且持证范围应覆盖本单位的各种特种设备,应掌握相关的安全技术知识,熟悉有关特种设备的法规和标准,并履行以下职责:
(1)检查和纠正特种设备使用中的违章行为,发现问题应立即处理;情况紧急时,可以决定停止使用特种设备并及时报告本单位有关负责人;
(2)收集、管理特种设备技术档案;
(3)编制日常安全检查计划并组织落实;
(4)编制定期检验计划并落实定期检验的报检工作;
(5)提出应急救援演练计划,负责组织应急救援演练具体工作;
(6)组织实施特种设备作业人员的培训和教育工作。
8、使用的特种设备必须符合有关法规及行业安全标准和要求。
9、特种设备必须做到定人、定机,定时维护保养。
10、做好特种设备及其安全附件、安全保护装置的使用,维护,校验,检修工作,并做好记录。
11、特种设备停用1年以上的,应当封存设备,在封存后30 日内向登记机关申请报停,并张贴停用标志,将使用登记证交回登记机关保存;重新启用前,经检验合格后,到登记机关办理重新启用手续。
12、在特种设备停用期间应对设备进行必要的维护和保养。
13、应及时将存在严重事故隐患,且无改造、维修价值,或者超过安全技术规范规定的使用年限的特种设备予以报废,并到原登记机关办理注销手续。
14、不得将报废后的特种设备再作为特种设备进行转让和使用。
15、设备部门应结合特种设备使用的实际情况制定特种设备事故应急预案与现场应急处置方案,并定期组织演练。
16、一旦发生特种设备事故,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应立即 向设备部门负责人报告;设备部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立即通 报 HSE 部门负责人,并立即启动事故应急预案,组织抢救,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最大限度地保护好事故现场。设备部门应按照《特种设备事故报告和调查处理规定》(质检总局令第 115 号)的要求于特种设备事故后 1小时内向事故发生地县以上特种设备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HSE 部门向当地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同时,应按照中国化工《HSE 事故管理规定》,根据事故分级情况按规定逐级上报,并按规定进行事故处理。
二、操作人员安全管理
1、特种设备安装、操作、维护、保养等作业人员必须接受政府相关机构专业培训和考核,取得相应的资质证书,方能从事相应工作。
2、持证人员须经过公司相关安全教育培训,考核合格后方可独立上岗操作。
3、应当对特种设备作业人员进行特种设备安全、节能教育和培训,保证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特种设备安全、节能知识。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过程中发现事故隐患或者其他不安全因素,应当立即向现场特种设备安全管理人员和设备部门有关负责人报告。
4、特种设备作业人员在作业中应当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的操作规程和有关的安全规章制度,不违章作业。
篇12
特种设备的安全检验具有特殊性,在检测工作的进行中,各类安全事故频发。因而,在设备检验的过程中,明确好安全事故的产生原因,是进行安全设备检验的基础[1]。同时,对于相关设备的安全管理,也是一项复杂的工作,其涉及管理体制的完善,以及检验维修的开展,因而在安全管理中,基于特种设备的特殊性,完善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是规避安全事故的重要措施。
2、特种设备的检验
2.1 检验事故的产生原因
特殊设备的检验工作,主要集中于易燃易爆、有毒、高空作业等领域[2],因而在进行检验工作中,存在严重的安全隐患。检验人员在工作的开展中,在操作或意识上出现疏忽,就极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
(1)有些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薄落。特殊设备的检验工作,作为高危行业,其对于检验人员的要求较高。检验人员要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尤其是安全意识。检验人员在进行设备的检验过程中,对于潜在的安全隐患进行忽视,安全认识缺乏。进而,在设备的检验工作中,出现危险作业的环境。同时,对于被检测设备的危险性缺乏认识,凭经验的检验操作,往往带来严重的安全事故。
(2)检验操作的不规范。我国对于特殊设备的检验操作具有严格的法律约束,旨在规范其特殊作业流程。检验人员在检验过程中,对于被检验设备的安全因素进行评估,进而在检验操作中,出现超安全规范的危险作业。同时,有些检验人员的专业技能缺乏,在关键技术上存在严重的不足,而且凭经验的检验作业,不利于检验操作的规范化和安全化。
(3)缺乏有效的监管。我国特殊设备的检验人员缺乏,尤其是专业化的检验队伍十分不足。因而,当前的诸多检验人员都是非专业出身,在从事检验工作中,关于违章操作或非法操作的现象十分普遍。相关监管部门,疏于管理的执行,造成该特殊行业的混乱现象,这点是造成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也是该行业最为值得强化的方面。
2.2 特殊设备安全检验的方法
特殊设备的检验主要基于质量检验和监督检验两方面[3]。对于设备出厂前的质量检验非常重要,设备的各项性能指标要严格达到国家标准,尤其是关于安全性能的监测,是确保设备安全性的基础。同时,对于现行设备,要进行定期的检验,以对其各项性能进行有效地监测,有助于后期维修工作的开展。这些都是确保设备的质量监督,以提高设备的质量检验。
基于特种设备的特殊性,在进行监测的过程中,需要采取多种检验方法,以实现全面检验的效果。在检验方法中,传统的目测方法还广泛运用于检验工作之中。但随着现代电子技术的发展,基于射线、超声波、磁粉等检验方法[4],实现了智能化检验。而且,这些检验方法涉及物理和化学领域,在进行有效的检验中,需要检验员具有综合性素质。同时,各种现代化的检验方法具有局限性,因而在检验工作中,要同时基于多种检验方法,对设备进行全面的检验。
3、特种设备安全检验管理的措施
基于特种设备检验工作的特殊性,进行有效的安全检验管理,是预防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5]。而且,关于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和技术的强化,是安全检验管理的基础,也是该行业改革的重点。
(1)强化检验员的安全意识。特殊设备的检验工作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那么安全意识的强化,是避免安全事故的重要举措。意识可以支配人的行为,当人的安全意识达到一定程度,其在行为和思想上,严格约束自己的作业操作。同时,对于检验员进行安全教育,强化其安全意识,对于安全常识,尤其是特殊作业的安全知识,是检验人员规范作业的基础。并且,安全意识的强化,在于检验人员的专业素质培养,检验人员基于良好专业素质,对检验安全有足够的认识。
(2)规范安全规定。特殊设备的检验操作,在法律上有着明确的规定,尤其是在安全技术和安全管理上。基于设备检验的危险性,其在进行检验作业之前,其安全防护非常重要,诸如工作服、工作工具等,要在作业前进行严格的检测,避免基础安全技术失误,而带来严重的操作事故。同时,对于被检验设备,对其安全因素进行评估,诸如毒气、易燃易爆等危险因素的考虑,进而在操作作业中,特别注意这些安全因素。并且,检验人员缺乏完善的基础安全防护,不能被允许进行检验作业,一定好控制好安全事项的规范执行。
(3)规范安全检验操作。特殊检验工作具有针对性,也就是检验人员定向的检验同一类型的设备,严格避免检验人员的跨设备检验,这样容易造成严重的安全事故。对于检验作业中的技术操作,诸如焊接、探伤等工作中,要明确操作流程,避免操作人员的违章操作。同时,检验员要具有国家颁发的检验证,才能被允许进行检验作业,否则禁止相关专业人员的非常作业。并且,检验人员要对检验进行详细的记录,对于检验中出现的安全隐患进行记录分析,便于检验人员技能的提高,在遇到同样安全隐患时,可以更好地进行规避。
(4)强化设备的出厂检验。我国对于特殊设备的质量有着严格的控制,各项安全指标都要到达国家标准。尤其是设备的安全性能检验,是安全管理的前提。在出厂前,基于国家标准,对其各安全要素进行检验,避免设备出现先天性缺陷。同时,对于设备的使用和性能,要有明确的认识,有助于后期的维护和管理。
4、结语
基于上述,我们知道: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具有特殊性,其在安全检验中,存在诸多的安全隐患。同时,对于设备的安全管理,要强化检验人员的安全意识、检验操作,以及管理体制,进而更好地确保设备的安全检验管理。
参考文献
[1]袁伟.关于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及相关问题分析[J].中国科技纵横,2012(06):211-211.
[2]张浩.浅谈特种设备检验机构在特种设备安全管理方面的作用[J].四川建材,2008(02):26-27.
篇13
1.2特种设备现场管理
特种设备现场工作井然有序,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会很小,特种设备现场管理工作不够完善,必然会经常引起意外事故的发生。
1.2.1特种设备现场要求
选择好合适的特种设备后,就需要对特种设备的施工现场进行严格的选择。设备安装现场的选择首先要考虑安装点的地形地貌,特种设备体积大,安装现场不仅要有足够的空间,还需要良好的土质作为支撑,松散、沙化的土质都不利于特种设备的安装。另外,在实施特种设备的安装、顶升、拆除等工作时,管理人员应该到施工现场进行监察,做好《建设工程起重机械安装(拆除)监视纪律》的记载工作。特种设备在安装、拆除前都需要对设备现场进行检测,保证每一步工作的顺利进行。
1.2.2特种设备的使用管理
特种设备的使用必须按照一定的标准进行管理。这就需要管理者制定出一份详细的《特种设备使用管理条例》。运用使用管理条例指导操作者进行施工作业,让操作人员从条例中明确自己什么时候应该做什么。特种设备安装前,还应该由专业的技术人员绘制出特种设备安装图表,不仅方便了施工者的工作,还有利于形成良好的管理模式,促进建设企业的发展。
1.2.3重视特种设备安全检查
上文有提到过对特种设备的选择需要管理者的大力重视,特种设备的安全检查也是建设者不可忽视的难题。建筑行业的起重设备、轮转设备(轨道车、大型养护机械设分析建筑企业特种设备的安全管理吴虬(中铁九局机械设备分公司)备)以及通用重点设备等都具有体积大的特点,对施工现场造成极大的负荷,由于作业环境恶劣,施工管理者就应该安排人员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的安全检查。特别是塔吊、电梯、物料提升机这类直接关系到施工者安全和建设进度的特种设备,需要进行细致的安全检查工作。对这些设备的检查,最好是做到一个月两到三次,检查的内容要包括:特种设备是否正常运行、特种设备的日常保养、特种设备的安全防护专职是否完善等等。在检查的过程中,如发现任何安全隐患,应及时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保障施工工作的顺利进行。
1.2.4做好特种设备维修工作
除了做好特种设备运行故障和保障事故几率工作外,建设管理者还应该做好特种设备的维修工作。特种设备在工作的过程中或多或少会出现一些故障,面对出现的故障,施工人员应该及时向管理者汇报情况,管理者在了解具体情况后应该立即采取行之有效的补救措施,做好特种设备的维修工作,保障特种设备的安全施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