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高效课堂汇报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高效课堂汇报材料

篇1

一、学生参与准备实验材料,丰富学生感性认识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实验材料是必不可少的。只有精心准备实验材料,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从而真正理解科学概念。因此,在进行实验教学之前必须准备好实验所需要的材料。有些材料准备起来比较困难,教师可以为学生准备。有些简单易得的材料完全可以让学生准备,这正是学生参与科学探究的开始。例如“花、果实、种子”一课中,帮助学生形成“果实”的概念,需要为学生准备如干、鲜、可食、不可食等有不同结构的材料。教师提出材料要求后,由学生自己准备,他们在准备的同时,会思考选择这些材料的原因,观察比较它们的不同,不仅观察外部特征,还会动手解剖观察内部结构。这时,学生便开始了科学探究。学生对“果实”形成了感性认识,为建立“果实”的概念打下了基础。

二、关注学生参与度,人人参与小组活动

现在的科学课堂提倡小组合作探究,既高效又有序。“如何分组”“如何分工”“如何评价”成为小组合作学习被关注的焦点。以往的小组活动中,小组长的权利最大,分工、记录、汇报……完全由小组长担任,使得其他学生,尤其是后进生成为配角。课后问学生“为何不参与小组汇报”时,学生说道:让小组长来做就好了,我们只需要听着就行。反思课堂,怎样实现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这一目的呢?因此,小组合作学习需要从小组管理开始。我们可以这样安排:按照A、B、C(优、中、差)分组,B、C汇报,A补充,这样就可以尽量保证所有学生参与科学探究过程,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享受探究乐趣。

三、培养学生认真、仔细的优良观察品质,有效建构科学概念

观察是科学探究最重要的方法,学生观察是否认真、仔细,关系到学生科学概念能否有效建构,最终影响学生的学习效果。例如“食物在口腔里的变化”一课,学生在咀嚼馒头时,往往很容易观察到馒头由干干的、完整的一个变成黏黏的糊状,却很难注意到馒头越嚼越甜。这时,教师要在巡视过程中参与到小组活动中,顺势引导,让学生慢慢地嚼,仔细去感受就会发现这一现象。这样的观察和体验,才能帮助学生建构和理解“初步消化”的概念,仅仅体积上的大小变化并不是初步消化。这样一来,学生很容易认识到科学探究不是“简单地玩”,观察需要认真、仔细。比如,后续观察不同形状、不同位置的牙齿时,学生多角度表达自己观察获得的发现,用形象的语言与同学交流,真正理解了“结构与功能是相适应的”这一概念。学生深深体会到,观察越仔细,发现越多,推理越充分。

四、综合运用科学方法,体会科学学习的重要性

学习的目的在于运用科学方法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我们期望教给学生的不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科学方法。因此,教师的教授不仅涉及科学知识,更要关注对学生方法的培养。比如“运动与摩擦力”一课,学生经历了完整探究摩擦力及其影响因素的过程,教学最后通过借助“搬橱子”“拔河”“下雪了,路滑……”等身边的事例,让学生自己解决这些常见的生活问题,既是对学生概念掌握情况的检测,也是让学生运用学到的科学方法解决问题。这样一来,学生会更深地感受到科学与生活的联系,认识到科学学习的重要性。这对激发学生学习科学的兴趣提供了帮助。

以上是我对n堂教学评价的几点思考。深入地研究教材,理解教材中的核心概念,把握教材重难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最终不仅能让学生获得知识,更重要的是学会科学方法。站在学生的角度看一堂课,再来反思我们的教学,会让课堂教学更加有效自然,学生的学习也会更加轻松。

参考文献:

篇2

1.学生探究环节

(1)教师出示探究目标。上课前我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制定出层次清楚的探究学习目标,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两个探究课题。探究问题一:根据教材第102页第二次工业革命重要成果表并结合导学案中当堂训练的三则材料题,概括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探究问题二:探究垄断组织的影响。

(2)学生探究。第一步:学生自主探究。展示探究课题后,我让学生按照要求用十分钟自主探究完成任务,教师在课堂中巡回指导。第二步:学生合作探究。在自主探究阶段中有些学生对“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垄断组织的影响”归纳得不全面,于是在这个阶段我让学生讨论,鼓励争论、探究和观点碰撞,以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合作探究时间为十二分钟,教师巡回课堂指导。

2.教师点拨环节

在这个阶段,教师的点拨主要是针对学生解决不了的一些疑难问题及没有形成规律性的知识点。我抽查点名叫第四学习小组(班上开学初已经把每六位学生组成一个学习小组,设一个学习小组长)来汇报小组探究问题一的成果,小组长汇报说,探究出两个特点,即“科技结合和新产业出现”,这个时候我提示学生注意材料中的产业结构和国家变化,学生经过讨论得出两个结论即“重工业占主导和多国同时进行”,于是我把四个特点通过多媒体展示给学生,完成了问题一的探究。接着我抽查点名叫第六学习小组来汇报本小组探究问题二的成果,小组长汇报说,只探究出两个特点,即“生产力的发展和干预政权”,这个时候我提示学生结合材料二、三来分析,学生经过讨论又找出另外两个特点,即“推动瓜分世界和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形成”,从而完成了第二个问题的探究。

3.课堂训练环节

在学生理解知识的基础上,我精心挑选一些紧扣教学大纲、典型的、多层次、适量的练习题(四个选择题),限时四分钟完成,来巩固知识和形成记忆,从而达到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目的。“探究式课堂教学”,重要的是让学生在课堂上动起来,贯彻新课程的理念,突出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实现历史课堂的高效性。

二、高中历史“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实际运用效果

1.更新了教师的教育理念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体现了新课程标准的理念。“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探究、合作”等教学理念在课堂教学中得到运用,转变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一言堂”现象。在这节课中,我打破了传统教学的模式,即先分析背景,接着讲述内容,最后分析影响的步骤,而是采用问题探究法,只探究两个问题。一是能够运用新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的“三维学习目标”。教师在备课中认真钻研教材和新课程标准,并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出探究学习目标,这是高效课堂的核心和关键。二是提高了教师教学的针对性。教师的点拨、讲评只针对学生在知识探究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即问题驱动,实现了教师的精讲和高效的点拨。

2.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探究式课堂教学”模式转变了学生的学习理念,让学生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积极开展自主探究学习与合作学习,敢于质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主体意识。

篇3

初中生物在八年级时就要结业考试,考试内容多、时间紧、任务重。生物这门课还面临着分值小,学生学习缺乏外动力,不允许布置课外作业等情况,处境很尴尬。所以,生物课的重心在课上,打造高效的生物课堂是关键。从今年开始,学校组织教师学习“生本教育”,生本教育是由华南师范大学郭思乐教授创办,是以学生为本,采用个人、小组和班级的多种方式的自主学习。结合以往笔者对多媒体技术的使用,笔者认为运用多媒体可以使“生本”课堂更加高效。现就笔者在生物教学中,对如何借多媒体技术实现生本课堂谈几点体会。

一、多媒体在“前置作业”

利用照相机,把自然界的生命现象搬回课堂,让“前置作业”生动起来。生物学研究的是生命现象,需要对各种生命进行观察,然而大多数学校的实验室生物品种少,尤其是动物。去野外采集生物体是很好的办法。但由于安全问题,带学生到野外很不现实。为了让学生亲近自然,又不影响正常的教学,学生可以在课下用照相机或手机,把在自然界或生活中观察到的生命现象拍下来或录下来。如八年级生物上册《动物行为的主要类型》一节,可利用我们农村学校的丰富资源,让学生寻找机会观察猫捉老鼠的过程,了解猫的取食行为和老鼠的防御行为;观察狗撒尿和对幼仔进行哺育,了解狗的领域行为和繁殖行为;观察蜜蜂采蜜,蚂蚁搬运食物,了解它们如何传递信息,如何分工合作;观察屋檐下的燕子筑巢、捕食和迁徙等,了解燕子的生活习性和迁徙行为。学生把这些相片或录像带回学校,放在教室的电脑上,用多媒体展示出来,供大家欣赏,帮助同学们理解动物的各种行为及意义,还能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科学素养。

二、多媒体在“生本”课堂

1.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使生物课堂宏观、形象

郭思乐教授的“生本教育“就是教师和学生在花费最少的时间和精力的情况下达到最好的效果。生本课堂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课堂,但是中学生物学中有些知识比较抽象,有些实验也无法在实验室完成,给学生自学带来困难。这时,只要教师设计好教学内容,借助多媒体,也能使生物课堂得到优化。生物学科的特点是细微、动态、抽象。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能够真实、生动、形象地展示生物的各种结构以及生理活动,显示生物的微观世界和宏观世界,把抽象的内容具体化、形象化。例如,在教授《开花和结果》这节课时,笔者下载了一个传粉受精的动态过程放在教室电脑上展示。花粉落到柱头,长出花粉管,花粉管穿过花柱,进入子房,直到胚珠内部。与卵细胞结合的过程详细具体、形象直观。

2. 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让“班级展示环节”更直观

如《细胞结构》一节,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可是细胞形体微小。以往教师用洋葱做成临时装片,放到普通显微镜中调试好,让学生排着队上来看,学生观察的时间短,不能真正看清细胞的结构。所以,学生在画细胞结构图时都是照着书本描的,而不是自己的真实所见。这样的教学效率很低,学生也不太感兴趣。如果让学生自己动手制作各种临时装片,以小组为单位,每组派一个代表把装片放到数码显微镜,可以把观察到的图像拍摄下来,再用数据线连接到多媒体,学生就可以在大屏幕上看到自己的作品,可以清晰地看到细胞壁、细胞质、细胞核,学生很有成就感。当然也可以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厚薄不均,结构模糊不清,为下次动手操作积累经验。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了解制作装片的技巧,还可以让学生真实地感受到细胞的存在,从而提升了教学效果。

3. 利用多媒体,让班级汇报环节更加快捷

班级汇报是“生本”课堂的重要环节,也是比较耗时的环节。利用多媒体可以节约时间,也让学生成果得以充分的展示。平时课上对前置作业的纸质部分,我们直接放到投影仪上,小组中的一位同学汇报,其他同学调整投影仪。在回答其他同学的提问时,配合回答者,操作投影仪的同学还会在纸上加入一些内容,让本组汇报更加完整。

4. 利用多媒体,让生物实验更加高效

生物新课标本着亲近自然、贴近生活、培养学生动手能力的原则,增加了许多实验的内容,如此多的实验,不可能都在课堂上完成。我们可以选择一些耗时长、难度大的实验借助多媒体辅助教学。如“光合作用”一节,有四个实验,即使提前准备,也要2-3天的时间,如果把材料搬到课堂上,让学生动手尝试,至少需要四节课,即两个星期,严重影响教学进度。我们可以把这四个实验落实到各个学习小组,让他们在课外完成,然后拍下重要的图片,通过多媒体在课堂上展示出来,并把他们做实验的心得体会与同学们分享,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从而提高课堂实验效率。

三、利用“智学网”让课堂延伸到课外

生本教育的理念是“先学后教、以学定教、少教多学”,教师是“导游”,学生是“游客”,教师需向学生提供一个平台,可让学生在生物的世界自由探索。教师还可以把作业放在智学网上,既可以减少抄袭,又可以实现无纸化作业。教师还可以快速统计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这样,学生在家也能很好地完成学习任务,而且趣味性强,还能提高学生的反应能力和培养多向思维。

篇4

年 级

四年级

科 目

语文

课时安排

第二课时

授课教师

教师

学习目标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能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能用填空的方法默写课文。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借助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难点

能感受诗句表现的精神品格。

教学方法

以读促悟、启发式教学等。

教学准备

图片、PPT课件、视频、默写单。

导学过程

学案

导案

设计意图

课前活动:听歌曲《送别》

一、导入

1.思考:猜猜取这个笔名的原因?

2.朗读人文主题。

3.齐读题目两遍。

4.看课件,知道课时目标。

5.说说知道哪些学习古诗的好办法。

二、知作者

了解作者。

三、诵诗句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自由读古诗,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2)个人展示。

2. 读出诗歌节奏,韵律美。

(1)自由读,读出诗歌节奏。

(2)汇报。

(3)听教师范读。

(4)跟读。

(5)齐读。

(6)多形式展示读。

(7)吟唱古诗。

四、明诗意

合作学习

1. 默读古诗,运用小贴士方法理解诗句的意思。小组交流、汇报。

2.带着感受朗读古诗,想象:仿佛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全班交流。

3.汇报。

五、悟诗情

1.观看视频。

(1)谈谈感受。

(2)交流汇报。

2.进一步认识作者

(1)谈谈新的体会。

(2)把体会读出来。

3. 全班有感情朗读、背诵古诗

(1)配乐朗读

(2)背诵古诗

4.填空式默写古诗

六、拓展延伸

1.延学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七、谈收获

八、板书设计

播放歌曲《送别》

一、导入新课

1.导入新课:一片冰心在玉壶。

2.介绍单元主题。

3.引导读课题。

4.介绍课时目标。

5.引导回顾学习古诗的方法。

二、知作者

介绍作者。

四、诵诗句

1.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1)出示朗读要求。

(2)组织汇报,正音、评价。

2.读出诗歌节奏,韵律美。

(1)出示朗读要求。

(2)组织汇报,评价。

(3)范读。

(4)带读。

(5)师生齐读。

(6)组织学生多形式朗读。

(7)组织吟唱。

四、明诗意

布置合作任务

1. 提示:借助小贴士内容理解诗意。

2. 巡视指导。

3.组织汇报,评价。

4.梳理方法。

五、悟诗情

1.组织观看背景介绍视频。

(1)师引导。

(2)组织交流汇报。

2.介绍文字材料,补充背景知识。

(1)组织汇报。

(2)指导朗读。

3.播放音乐

(1)组织朗读。

(2)组织背诵。

4.发放默写单。

六、拓展延伸

1. 布置学习任务。

七、总结

创设离别情境

回顾旧知识

紧扣单元主题

明确课时目标

揭题

初读诗歌,读准字音

初步感受韵律美。

激发学习兴趣

学会理解诗意方法

走近诗人内心,拉近文本距离。

当堂熟读成诵

篇5

一、合理分组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学生进行分组,分成几个合作学习小组。

1、学前分组法。

分组一般是在学期初编排学生座位时进行,教师根据学生的性别,学习成绩、能力倾向、兴趣、背景等几个因素进行分组。分组时要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每个小组中有一名优等生,两名中等生,一名学困生。各小组按好、中、差比例组合,形成组内异质,这样有利于学生在小组学习中开展互帮互助活动,让学困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锻炼,让中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提高,让优等生在合作学习中得到表现,最终形成各尽其能,互帮互助、团结协作的学习氛围。

2、临时分组法

用这种方法产生的合作学习小组在学习的时间、空间、内容、方式上都比较开放,能有效的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更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合作、社交能力。

无论采用哪种方法,要根据教学内容及所采用的学习方式,灵活掌握,合理分组,做到“静态学习”和“动态学习”的有机结合。

二、确定学习目标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时,要确定好学习目标,并让学生明确目标。但目标不能过多,过难,要适量、适当,要根据教材、大纲课标要求及学生实际、制定出切合学生实际的学习目标。

三、做好合作学习指导,教会方法和技巧

为了保证各小组学习的质量和数量,要在小组中指定一个学习成绩较好、有较强的语言表达能力和组织能力的学生担任组长,并加强对组长的培训。教他们如何组织本组同学开展合作学习,怎样处理组员们不同的意见、观点,及时归纳整理本组的学习情况。在合作学习中,学生不仅要明确学习目标,更重要的是知道用什么方法去完成任务。只有掌握了正确的学习方法和步骤,才能保证各小组合作学习的速度、质量。

新课标课堂教学三看:看自主程度、看合作效度、看探究深度。

1、看学生参与的人数多少?是100%还是大于或者小于100%,要求一节课参与人数不少于120次。

2、学生参与的质量如何?“质量”指标体现在表达能力、情感态度、书写板书、是否有知识性错误。

3、导学案或者预习笔记的检查。这是五步三查中的“第一查”,教师要依据这一“查”,而决策课堂导入、环节安排等。

小组三评:互动的温度、拓展的宽度、生成的高度。

小组学习决定着高效课堂的成败。对于已经实施了高效课堂的学校,也必须进一步研究、利用好小组学习这一形式。如何分组、怎样结对?组与组什么关系?组内对子是什么关系?怎样组织对子测评?对子与对子是什么关系?

1、所谓互动温度,是指学习氛围和学习状态,要高度重视“温度”,人声鼎沸、吵翻天才体现出“狂欢”意味。

2、拓展,既要宽度也要深度。所谓深度,要敢于让学生向未知领域义无反顾地行走下去,学会较真和钻牛角尖。所谓宽度,是指知识点与点的黏连,条与条的钩挂,块与块的整合,类似滚雪球,越滚越大、越连越宽。

3、生成什么样的高度?要坚决摒弃单纯的知识性学习,从三维的角度去考评价值性。要从“专题”、“专项”、“专利”、“专著”的成果性上来审视高度。

展示三性:选择“近共性”问题、强调学习者之间的互动性、追求生成的价值性。

展示即“发表”。发表即为了实现心灵的“获取”,通过同伴评价来满足和收获某种心理、情感期望。

展示是解决学习内驱力的最好手段,是一把“金钥匙”,千万不可看轻展示。另外,展示还是学习成果的最直观暴露,是教师进行学情调查的直接途径,是教师课堂决策的依据,是教师教学智慧的发源地,是学生获得学习情感支持的化学分子,是课堂抵达“知识超市、生命狂欢”的保证。高效课堂的别名又叫“展示课堂”。缺少了展示,就等于“离魂寡居”,课堂就会变得“灰冷阴暗”,没有展示的课堂是畸形的课堂,是“死课堂”,是远离了人性的课堂,是没有温暖、力量、活力的课堂。

1、展示要依据学情调查,找到带有普遍意义和近似性的“问题”,都会的不展示、都不会的更不展示,最容易出现歧义的或者核心的知识才拿出来做展示,生成空间较小的比如定理定义一般不做展示。

2、千万要注意展示者与参与者的互动关系。要努力杜绝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现象。展示要形成集体参与效应,展示不是看表演,而是一窝蜂上阵。展示要既“互”更“动”。

3、展示不是漫无目的、信马由缰,是“坡上放羊”,虽无绳却有线,要杜绝“无主题”展示,本来是说“西瓜”,结果由“西瓜”到“瓜子”,最后变成了“爪子”,这样的展示表面看起来很热闹,但价值不大!

篇6

记得上“小数除法”一课时,有一道练习题:“张老师带100元去为学校图书室买新词典,每本词典18.5元,她可以买回几本词典?”学生汇报时一致认为可以买回5本词典。突然有一个名叫华龙剑的学生站起来说,如果张老师向店老板讲一下价钱,或要求打折,我想张老师可能可以买回6本词典。顿时,教室里一片哗然,有的学生说,我买东西时也经常和老板讲价,也有的学生说,这样不可以。于是我针对这个问题让学生进行小组讨论,不一会儿,有学生回答:“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有一定道理,在我们的现实生活中,买东西确实是可以打折的,但我们现在学习的是运用近似数去解决问题,所以我小组一致认为张老师只能买5本词典。”此刻,教室里响起了雷鸣般的掌声。突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我们也给华龙剑一个掌声吧,因为他的想法与众不同!”

作为教师,我们要呵护学生那份脆弱的自尊,“353高效课堂”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爱,同时也拉近了老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二、启迪创新的思维

“353高效课堂”关注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努力为学生提供汇报展示的平台。记得有一则材料:美术课上,教师让学生画太阳,有一名老师把画好的太阳往黑板上一挂,让学生照着画,结果全班45名学生只有一个太阳。另一名老师则先让学生自己画,待画后评价,这样45名学生便有了45个太阳。这则材料告诉我们:教师的教法不一样,课堂的生成也就不一样。“353高效课堂”有很多的不确定因素,而正是这些不雷同的声音让我们的课堂充满了活力和挑战。

比如,我在教学“轴对称图形”一课时,我让学生动手折一折、剪一剪,做出一个轴对称图形来。当人人都很自豪地展示自己的成果时,有一位同学却举着被剪下的边角料说,他发现这剪下来的与剩下的材料都是轴对称图形。我从教多年,教这一内容从未遇到过学生敢这么“节外生枝”。试想,如果我对这些不屑一顾,草草地画上句号,会出现这些小发现、小精彩吗?我想这就是“353高效课堂”给我们的惊喜!

三、铸造智慧的教育

“353高效课堂”是让学生学会从书本中学习,因书本而智慧;学会从同伴身上借鉴,因同伴而完善;学会从自身实践中反思,因实践而成长,只有这样才能对学生的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随着高效课堂的深入,教学活动增多了,但老师们经常忽视学生的体验,总认为这样太浪费时间。记得我在教学“面积单位”一课时,为了让学生对“1平方米”这一面积单位有更深的认识,不是安排学生对着1平方米的模型进行测量来感知,而是让学生用刚学过的1平方分米卡片去测量教室地面有多大。同样是学生实践活动,但这种设计很快使学生体会到用这么小的面积单位去测量教室地面是不太合理的,“1平方米”就这样在学生的体验中呼之而出。我坚信学生通过这样学习,获得的知识是牢固的,能力的培养也是多方面的。

四、构建有力量的集体

篇7

合和理念是中国文化的首要价值,它是从人们生活实践中总结出来的,集中了人类行为科学的全部智慧.“合”取其结合、融合到一起,共同合作之意.“和”是“仁”的表现,是自身素质和修养的体现.“合作”是目的,“和谐”是前提.

一、合理合力合众,合而不独

合理分工.在启动小组学习前,教师要依据内容合理分工、明确分工,没有分工的小组学习很容易成为“自由市场”.可以将每个小组成员进行任务分工:(1)组织者:引导小组活动,确定发言顺序,确保小组指定任务优质高效完成.(2)记录者:分发调查材料,记录小组活动.(3)检查者:检查小组中成员的掌握程度.(4)汇报者:将小组学习的情况进行汇报.合力协作.有些小组中的学生,对合作只有浅层次的理解,在他们印象中,认为合力协作就是“一起干”,这是不对的.其实在小组活动中,对学生“合作什么?”“如何合作?”“哪些合作?”以及时间要求、竞争条件、展示情况、汇报形式等,教师都要有明确的说明.通过相互交流,形成学生间相互联系,相互交往,共同进步的学习环境.合众表现.每一位小组成员都不应该游离于小组之外,应该以小组利益为重表现自己.

在教学“认识几分之一”时,难点是让学生理解两个以上物体占整体的几分之一,笔者在教学时为了便于学生突破难点,在引导学生懂得4个萝卜的四分之一后,为了引导学生认识8个、12个萝卜的四分之一,就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并提出具体要求,先分一分,再说一说,每只兔子分得这些萝卜的几分之几,在此基础上,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归纳:在萝卜总数不同的情况下(4个、8个、12个),为什么兔子都分得了总数的四分之一?这一小组合作,由于在难点处引领合作,通过组内操作、探究、讨论,让小组学生感到应该把一些物体看做一个整体,一些物体平均分成几份,其中一份占这些物体的几分之一,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分数的意义打下良好的基础.

小组学习只有做到了合理合力合众,合而不独,才能彰显学生个性.

二、和睦和谐和美,和而不同

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告诉我们,人的智能结构有多种类型,有的人空间智能方面突出,有的人人际交往智能方面专长,我们不能苛求所有学生都在对付考试的语言智能和数理逻辑智能方面擅长.课程改革总的指导思想就是“和”,我们所有的努力都是为了实现它.小组学习,应以一个“和”为中心,目标虽是和,但是要和而不同,以教师的有效指导为前提.

例如,教学“在2、4、6、9、10这五个数中,哪一个数与众不同”这样一道开放题时,笔者环环相扣依次出示了以下几个思考性的问题:(1)独立思考,尽可能多的找出与众不同的数.(2)整理思路,准备小组成员分别汇报.(3)小组交流,小组成员轮流说出各自的发现,听不懂的可以问,前面成员已经说过的后面就不需要重复.(4)整理成果,准备全班汇报.(5)全班交流.把结论上升到理论高度,得出富有探索性的结论.这样有步骤的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有利于形成良好的学风,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自我评价能力,促进自我学习能力的不断提高,有力地创设了和谐课堂.

小组学习只有达到和睦和谐和美的境界,和而不同,才能创设诗意课堂.

三、静而思习有得,升华合和

现在的课堂真是越来越热闹了,丰富多彩的活动设计,新颖别致的课件应用,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小组学习中,学生充分 “动”了起来,与课改形成了积极的回应.但值得我们思考的另一个问题是,动过之后,有没有留下值得学生回味的东西,学生若要从动中有所感悟,有所发现,有所收获,学生的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三维度的教学目标要得到落实,这就必须让课堂静下来.

1.建立激励,养成习惯

安静是手段,目的是让学生在安静环境下养成静心思考,独立作业的良好习惯,同时促进教师养成尊重学生,勤于反思的品格.5分钟的安静,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师生持之以恒的共同努力,如果没有激励机制,这种习惯很难养成.许多时候违反规则的可能就是教师本人,因而,教师在这方面必须做出表率.

2.有效练习,提高效率

而小组合作学习,一方面加大了学生的参与率,另一方面也是实施分层教学思想的有效形式,从而保证了练习的有效性.合作学习中,教师就要针对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及其重、难点,结合班级学生实际,选择和设计能激起学生参与学习认知功能的思考题、讨论题,提高同伴间合作的效率.

参考文献:

[1] 蔡可平.纵论合和文化.四川教育,2008(8).

篇8

二、预习导学

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在此环节把预习部分安排在课堂进行。每节课给学生10分钟左右的预习时间,依据导学案中“预习初探”的要求,指导学生阅读学习目标、学习要求和重难点,明确学习目的,增强预习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学生认真阅读课本,根据预习初探的提示,在课本上做标记,理解掌握所学内容,记下不懂的问题。学生通过预习就能将内容掌握。这样,学生在预习中有很大收获,自身有一种成就感,同时也激发了他们的学习热情。

三、交流互动

教师课堂上要组织学生交流、展示预习的成果,讨论不懂的问题。可以先在学习小组内交流讨论,组内能解决的组内解决,然后学习小组选出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预习成果和存在的疑难问题,其他小组对汇报小组的成果和疑问进行质疑、解答、点评。小组合作交流时,不能忽视中等学生,要给他们机会多发言、多总结,这将是一个很好的锻炼过程。交流互动不仅引领学生新的思考方式,也是互相探讨的过程,能激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提高教学的有效性。例如:我在上八年级思想品德《严也是一种爱》的教学中,给学生出示材料:父母偷看了我的日记;父母将我的朋友拒之门外。引导讨论:当父母的做法不合理时,你会怎么做?通过讨论、交流,各个小组呈现出的一致观点。每节课讨论交流的问题不能太多,以2~3道为宜。

四、梳理归纳

梳理归纳环节是对本节课的内容的整合、梳理。此环节使知识系统化,重点、难点突出,情感提升。经常让学生找出本节课的一个关键词,用一句话说说其关键的理由。教师适当引导,进一步落实三维目标,并将课堂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尤其是分析方法上的问题,予以查漏补缺。

五、拓展提升

此环节大约用时15分钟,做到当堂学,当堂会,堂堂清。让学生动手动脑,把刚刚学到的知识转化为能力。思品导学案中习题的设计,必须注重能力培养,选取学生关注的热点话题。能力提升题选择正确和先进的内容作为案例进行分析。通过拓展训练不断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不断促进学生的道德践行,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做到知行统一。

篇9

二、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开展了新课程改革培训,组织部分校长、教师先后到山东、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同时邀请全国教育专家、课改实验校校长进行了专题讲座;开展了国家课程计划的执行现状研究,了解了学校对国家课程执行情况,找出了问题症结,研究了相关政策,确保了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和开好。同时,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研究,重点开发《太极拳》、《书法》、《国学》等校本课程,开发了一套符合地域特色的系列化校本课程材料,先后在实验小学、实验中学、阳邑镇南西井中心小学等校召开了课改研讨会,分别召开初中、小学校长论坛,推进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强化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导

篇10

二、扎实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开展了新课程改革培训,组织部分校长、教师先后到山东、上海等地学习考察。同时邀请全国教育专家、课改实验校校长进行了专题讲座;开展了国家课程计划的执行现状研究,了解了学校对国家课程执行情况,找出了问题症结,研究了相关政策,确保了国家课程开齐、开足和开好。同时,加强了校本课程的研究,重点开发《太极拳》、《书法》、《国学》等校本课程,开发了一套符合地域特色的系列化校本课程材料,先后在实验小学、实验中学、阳邑镇南西井中心小学等校召开了课改研讨会,分别召开初中、小学校长论坛,推进了课程改革向纵深发展。

三、强化了高效课堂教学的指导

篇11

(一)巧妙整合“三维目标”,突出重点

小学科学课程目标分为三个层次:科学知识和技能、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者是密切联系的有机整体,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要有效地整合三维目标,如果把三者割裂开来,看作是一个个独立的目标,那我们的科学课堂中,势必造成科学教育的空间越来越小,违背“以培养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因此,备课前要设计出一个个好的教学活动,将三维目标作为一个完整的体系来把握。设计活动一般为2~4个,每个活动要有意义、有价值,活动间要有结构。

(二)精心设计“分层探究活动单”,自主探究

1.分层探究活动单的活动设计应站在核心概念的高度

《科学教育的原则和大概念》一书中提出:科学教育的目标不是去获得一堆由事实和理论堆砌的知识,而应是实现一个趋向于核心概念的进展过程,这样做有助于学生理解与他们生活相关的事件和现象。核心概念是一个科学领域中的核心思想,是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核心思想和观念。如果我们设计分层探究活动时,站在核心概念的高度,自上而下地设计一个个渐进的有结构的活动,那学生探究就能明确方向,简约过程,提高探究的有效性。

2.分层探究活动单的内容应该有由易到难的层次性

分层探究活动单的设计要由易到难,让基础较差的学生能按步骤学习,也可以设计拓展延伸的题目,让基础较好的学生完成所有实验后有事情可干。那么对于简单的活动内容,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利用分层探究活动单一步一步地进行长时探究。

3.分层探究活动单的设计应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分层探究活动单的设计应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利用一些有代表性的问题来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和动机,让孩子们带着真实的“学习任务”进入情境,使学生的学习直观化和形象化。

4.分层探究活动单的评价机制应能激励并规范学生的探究活动

因为分层探究合作学习一般是放手让学生进行长时探究,而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较差,所以设计分层探究活动单时要有明确有效的评价机制,这样才能保障探究活动有效进行。

二、“分层探究・合作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活动前

1.要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

首先,教师自己应该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课堂教学的目标既是教学的出发点,也是教学的灵魂,支配着教学的全过程,规定教与学的方向。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首先必须弄清楚为什么要教这些内容,通过这些内容的学习,学生将获得什么,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使学生的哪些方面得到发展与提高。其次,教师应该让学生明确学习活动的目的。探究目的和任务不明确,就会导致学生置身于探究活动之外,显得漫无目的。

2.要明确材料的使用方法

材料使用要明确目标,教师不但自己要明确,还必须让学生明白为什么选择这些材料,选择这些材料是为了研究什么。如果目标不明确,就会造成探究的盲目性。材料使用还要把握时机。如果提前发放材料,会使学生的注意力从听课转移到材料上,有时会情不自禁地动手玩弄,根本不理会教师要求做什么,这样的探究活动肯定是低效的。在探究活动较多的课中,教师可以根据活动需要有层次地发放材料。

3.要明确学习活动的分工和合作

分工,是学生每次上科学课时挂在嘴边的词语,但在实施时又会怎样做呢?这里列举一节课中的一个场景:上课前,教师请学生讨论,这节课你们要怎样分工?各小组热烈地讨论,最后确定每个人的具体任务,有小组长、材料员、记录员等等。可一到上课时,很多小组都只有一位同学唱主角,领材料的是他,做实验的是他,汇报的也是他。“只分工不干活”,一个小组成了一个同学的表演场,甚至有的同学成了科学课的看客。所以要明确学习活动的具体分工和合作,让每个孩子都成为探究活动的主体。

4.要指导“分层探究活动单”的记录方法

对于简单的记录表当然不必指导,但“分层探究活动单” 的记录方法需要教师指导,因为它是几个活动的整合,尤其是刚刚开始进行“分层探究・合作学习”的学生来说,还不适应记录这么一大张表格。当然,等习惯了这一新的教学模式以后,学生对于“分层探究活动单”的记录就驾轻就熟,不用再花时间指导了。

5.要明确小组合作的评价办法

合作评价由两个方面组成:一是指在学生的合作学习小组中的相互评价。分层探究活动结束后,让学生组内互相评价每一个活动环节,帮助学生规范课堂行为,促进学生科学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记录先由组员达成共识,然后组长负责记录,用打“”的形式(优秀3、良好2、需努力1)反映出学生合作过程中知识与技能、情感态度方面的表现,以此来激励学生积极表现全面发展。二是指一堂课中整个小组的表现,一节课结束时,老师根据学生的合作探究情况,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

(二)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活动中

1.指导小组分层探究,开展合作学习

小组分层探究合作学习时,教师还要在组间巡视指导,一是可以对学生的操作、学习水平有一个正确的了解;二是有重要的引导作用,在一些活动的关键之处适时予以指导和讲解,可以化解难点,使探究和讨论进行下去。教师更要注意指导一些操作能力稍差一点的小组,让他们体会到合作的乐趣和被人尊重的感受,感受到成功的快乐,增强合作学习的信心。

2.了解小组学习活动的进展

教师要及时了解哪一个小组探究能力较强完成较快,引导他们及时整理材料并组织讨论,准备汇报;教师要及时了解哪一个小组探究能力较弱探究进程较慢,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要把握好整个探究活动的进程,既不能过于匆忙草草结束,也不能过于拖沓,浪费后面宝贵的交流时间。

(三)学习活动的实施策略:活动后

1.分层探究活动后,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汇报交流

分层探究活动单的展示交流应该合作互助。科学探究中的表达与交流,不仅是探究过程中一个重要环节,也是探究的重要目的之一。这个环节,如果教师组织指导得好,就能画龙点睛很出彩,很多课的往往出现在这个时段。但也有些课由于很多原因,导致只有个别学生在汇报,没有全体同学的交流,蜻蜓点水,流于形式,给人一种虎头蛇尾之感。小组汇报交流时可以采用三段句式:我代表我们组向大家汇报……我们组的同学有什么补充;其他组对我们组的汇报有什么意见。最后教师要小结各组合作学习的情况。

2.汇报交流完后,引导学生修改分层探究活动单

分层探究活动单的修正完善应该适时自主。展示交流分层探究活动单之后,还需要学生对原先的认识发现加以修正和完善,使他们错误的前概念得以转化为正确的科学概念。如果边交流边修正,虽然学生的答案都正确了,但却是机械的抄袭,没有真正内化为自身的知识结构,教学实效不大,科学素养也没有真正得到提升。所以我们应该让学生在交流完之后,统一放手让孩子们再做一次实验,独立修正和完善自己原有的学习活动单。

三、“分层探究・合作学习” 教学活动中出现的问题

篇12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学就是教给学生能借助自己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的能力,并使学习成为一种思维活动.”教育心理学也认为,学生已有的知识与经验是教学的起点.教学的主体是学生,他们有着自己的潜在性和主动性的发展需要.教学过程中就应落实学生的主体地位,立足于学生的自主学习,给学生自由探究的时间.在教学活动中,尽量保证学生有足够的学习时间,才能使学生获取更多的学习自,在自由支配的时间内,或是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自学课本;或是根据“导学案”中的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或是小组讨论交流,质疑问难;或是汇报展示,补充交流;或是独立完成,反馈巩固等.课堂上学生自学、思考、讨论、交流的时间占了大部分,教师讲得很少,一般10分钟左右,有的甚至只有4~5分钟,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达到35~40分钟之多.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上学期“圆的周长”这一课时,第一环节汇报展示课前自学的成果――什么是圆周率和圆周长?这一环节用了10分钟,第二环节小组合作课中自学,尝试推导出圆周长的计算公式,用了15分钟,第三环节复习检y、汇报总结,用了15分钟,这样,课堂教学的全过程变成了教师引导学生自学的过程.教师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答疑当好“参谋”,学生由被动地接受变为主动地建构,真正成了课堂的主体.教师少讲少评,放手让学生去学,不占用学生学的时间,整节课堂充满学生自主学习的氛围,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课堂就是学生的舞台,真正把地课堂交给学生,把时间还给学生.

二、以学定教,把空间还给学生

要以学定教,作为教师的我们必须准确了解三个问题:“学生已经知道了什么?学生还想知道什么?学生自己能够解决什么?”只有了解了学生的学情,才能有的放矢地以学定教,教学中,我们应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合作讨论、质疑问难,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

(一)精心设计“导学案”,让学习更有方向性

把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学,不能是盲目地、漫无目的地学,我们教师必须提供一些有效的材料,精心设计能引导学生思考、讨论、交流的“导学案”.“导学案”中学习目标的设定为学生指明了学习的方向,因此,目标的设定要准确、精炼,指令性、探索性强,学习目标可以用问题式的,问题式的学习目标更能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自学,学生自学的目标更清晰.

例如,在教学六上“圆的认识”时,我设计了几个问题引导学生探索:1.我会画圆――是怎么画的?2.我会理解――是怎样理解的?(1)什么是圆心、半径、直径?分别用什么字母表示?3.我会发现――是怎样发现的?(1)圆的半径有多少条?直径呢?(2)同一圆内,所有的半径都相等吗?直径呢?(3)同一圆内,直径和半径有什么关系?能用字母来表示吗?(4)圆是轴对称图形吗?它有多少条对称轴?(5)圆的位置由什么决定?圆的大小由什么决定?这样具有目标性、过程性、方法性的导学问题,导向性很强,学生学得轻松、高效.

(二)及时调整学案,让学习更具有效性

在教学中,有时候学生不一定按教师的预设去学习,学生实际自学的情况可能和教师预设的结果不一样,这时候,我们就要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以学定教,及时调整教学预案,让学习更加高效.例如,我在教学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统计图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设问“三种统计图有什么异同点”,这个问题虽然简单,但知识点比较凌乱,因此我布置学生课前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进行整理,汇报时我惊喜地发现,学生用各种方式从统计图的特点、作用、选择背景等方面比较了三种统计图的不同点,还发现了不少的“秘密”.生1:我发现条形统计图和折线统计图都能清楚地看出数量的多少;生2:我发现折线统计图不仅能看出数量的多少,还能看出数量的增减变化趋势;生3:我发现扇形统计图能清楚地看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这时,我发现学生对三种统计图的异同点都掌握得不错,所以,立即改变了教学策略,我没有再重复地讲统计图的特点、作用等有关知识,而是展示学生自主梳理的成果后引导学生总结梳理知识的方法,通过“你使用什么方式整理的”,总结出了整理复习的很多方法,有文字式、大括号式、图文结合式、表格式、树状图式等,经过教师的点拨,学生发现:用表格式的方法整理便于分类、便于系统整理,方便比较和沟通,今后可以根据复习的内容选择恰当的方式进行整理.这样,通过课前自主学习,以学定教,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同时为今后复习课的整理方法指明了方向.

(三)适时介入,让提炼的学法更具指导性

例如,在教学六年级下学期总复习“统计图的整理与复习”一课时,为了解决“怎样读懂统计图”这一问题,我先让学生课中自学探究,然后,小组交流,引导学生学会读懂统计图,学生带着问题自学后,汇报自学情况.(出示某商场A、B两种品牌家电销售量统计图)

问题一:从上面统计图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A品牌彩电的销售量呈下降趋势,B品牌彩电销售量呈上升趋势,我是从图上看出来的.

师:哦,你是说你从图中直接读取了信息,老师把你读图的方法记录下来.(板书:直接读)

生:我知道12月份A品牌彩电的销售量比B品牌彩电的销售量少22台.我是算出来的.

师:嗯,你是通过运算得知的信息,老师也把你的读图方法记下来.(板书:运算读)

问题二:通过这个统计图,你可以做哪些预测或推理?你想对销售经理说些什么?

生:我推测下个月A品牌彩电能销售20台,B牌彩电能销售65台.

师:根据统计图的信息做合理的推测,这一读图的方法我们把它称为推理读.(板书)

小结:直接读、运算读、推理读是我们解读统计图的三种好方法.(板书:读图方法)

崔峦先生讲过一句话:“教师的精彩不是真正的精彩,真正的精彩出在学生身上.”根据学情制订了明确的目标导向后,教师在课堂上把探究的空间还给学生,教师只要适时介入,顺学而导.通过精问巧导,促使学生充分展示自己的思维过程的同时,适时提炼出学习方法,使学生知识情感自然连接,由知识到技能顺利过渡,不仅达到了本节课的学习目标,还为今后的学结了高效的学习方法.

篇13

1.2能够帮助学生逐步学会沟通,营造和谐课堂氛围。

沟通是心与心的碰撞和交流,学会和谐沟通是与人交往和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的小组建设为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搭建了平台、群学互动结对子有效地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沟通,营造了和谐向上的氛围。

1.3可以教会学生拥有更多的宽容。

学会宽容,学会接纳,世界才能成为美好的世界。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里的小组建设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在合作中势必会产生矛盾与分歧,学生之间经常合作,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每一个人都树立团队精神,学会谦让,学会与人相处,学会理解,学会换位思考,学会,就会拥有更多的宽容和宽阔的胸襟。

2提高小组合作学习效率的具体实施方案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的具体流程为:备课———编写导学案———(发导学案)学生课下自学预习———课前准备———课堂复习———课堂小展示———课堂大展示———课堂检测。

2.1备课环节。

教师要把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的备课的重心从研究教学内容、教的方法向重点研究学生学的方法转变,为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投入更多精力。加强集体备课,在个人备课、集体备课的基础上,进行第三次备课,使教案具有个性化特征。具体要求:第一,备内容。教师要认真钻研教材,吃透教材,在这个基础上重新整合教材再创造。既要走进教材又要走出教材,建构教材。第二,备课要从学生出发,预料学生会在哪里出现问题,哪些知识点可能是学生的思维误区,教师就要在这些知识点上多下工夫。第三,备探究的问题。教师要高效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就必须注重对课堂提问的研究,所提的问题必须是有价值的、有启发性的、有一定难度的,整个课堂的问题设计必须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

2.2编写导学案。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的导学稿的内容一般为:学习目标:重点难点;自学内容;展示内容即探究的问题部分;检测内容;拓展内容等。编写人由备课组长在2到3周前,将内容详细分工到具体人员,然后在上课前2周集体备课前交备课组长审核,再在集体备课的时候集中大家的智慧对编完的导学案进行补充或者修改,达到使其更加完善的目的。

2.3分发导学案学生课下自学预习。

小组合作学习的高效课堂下的学生自学,以导学案为抓手,以问题为主线,并运用双色笔把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做好标注,带入小组讨论中去。在自学过程中有一些基本要求:要求学生按照规定的时间对照导学案,自己查阅教材或其他文本材料,自主解决导学案中的问题。要求老师做好自学评价,以评促学,关注学生学习的状态,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并适时点拨指导。

2.4课前准备。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时,教师要在上课前全收或者部分收学生自学后的导学案,了解学生自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批改完上课前要发下去。各小组长检查物资准备:双色笔、课本、导学稿、记录本、文具等。教师在预备铃响的时候,就要到教室,组织学生做好课前准备。

2.5课堂复习。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的复习环节,老师可以用多媒体展示,给出问题,每个小组回答一个问题;也可以用导学案的形式印发,期间教师也可以进行作业讲评。时间大约3—5分钟。

2.6课堂小展示和大展示。

小组合作学习方案实施的“小展示”指小组内由小组长组织的展示。组员将学习成果在小组内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小组长组织“;大展示”指小组在全班进行展示汇报,一般由教师组织。二者的区别在于展示的范围不同、问题的共性度不同和内容的层次不同。小展示的目的是一方面展示自学和合作学习的学习成果,另一方面暴露出来尚未解决的问题,并由学将学习成果或暴露问题汇报给老师,便于教师把握学情,进行大展示。展示阶段的时间一般安排30到35分钟。小展示时,小组长负责导入语、连接语、询问语和进行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