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模技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建模技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建模技术论文

篇1

从基于参数化历史建模(HistoryMode)到独立于历史建模(History-FreeMode):模型参数被剥夺,如特征支持同步模式,它被转换成一个同步特征,这些特征包括边倒圆,倒角,孔和螺纹特征,它们的表达式也被转换。产品设计中的某个特征是在基于历史模式中建立和存贮的特征。一个同步特征能对某个特征进行修改,不需要对产品构建的过程特征数进行实时的更新和回放。某些同步建模特征也被转换到同步特征,这个包括线性尺寸,角度尺寸,和径向尺寸特征,它们的表达式也被转换。也可以从部件导航器或通过在图形窗口中双击它们去编辑同步特征。草图曲线的约束在草图中被维护起来,但在草图内没有任何目标与草图外的对象是关联的。不呈现非同步特征的特征.从独立于历史建模(History-FreeMode)到基于参数化历史建模(HistoryMode),模型参数再次被剥夺。在模型中大部分同步特征被移去,草图和基准被保留为可编辑的特征,可以利用草图去建立新特征。如图3所示。

篇2

一、前 言

数学与统计学教学指导委员会在2005年作的数学学科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中指出:今后五年和五年以后,以数学和计算机为主要工具的、国民经济各领域所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的需求数量很大,这一类数学人才的需求估计将占总需求的一半左右,五年以后,将占总需求的一半以上.可见,培养具有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来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应用型人才,对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毕业论文(设计)是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实践环节.本文就如何将数学建模教学法思想贯穿于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进行了研究.

二、应用型人才须要有数学建模意识和能力

应用型人才指的是在一线工作岗位上,能把理论付诸实践,能承担转化应用、实际生产和创造实际价值的任务,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应用型人才的基本素质为综合应用知识、创新应用与开拓创业的精神.

对于应用数学的应用型人才来说,要求具备从现实问题中抽象出数学规律,应用已知的数学规律来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学生应受到严格的科学思维训练,具有比较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初步掌握科学研究的方法,能应用数学知识去解决实际问题.

而数学建模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重要实践手段,它要求学生能把实际问题转化成用公式、图表、程序来描述的数学模型,然后利用数学理论、计算机求解建模,并对结果进行解释,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目的.数学建模是强化应用数学意识、提高应用数学能力的重要手段.因而,数学建模对培养数学应用型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三、数学建模教学法思想在应用数学毕业论文(设计)教学中的实践

1.在毕业论文选题中增加应用型题目的比例

应用数学专业毕业论文的题目一般从基础数学、应用数学和数学教育等方面去选择.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工作的意向、所具备的能力选择大小、深浅、适度的课题.通常从以下三个方面去选题:联系数学教学实践有关的课题;结合所学的专业知识,进行某一专业方向上的学术探讨;结合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联系实际解决一些应用问题.

目前多数院校都由指导教师拟定题目.这些题目中,大多数题目与现实生活脱节,能给学生进入社会做准备的题目并不多.要实现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指导教师的选题应尽可能贴近生产实际、生活实际.指导教师可以考虑一些校企合作的项目,选取最适合教学内容又贴近生产实际的课题,如以一些企业的生产任务为课题,共同开发一些有实用价值、适合学生设计的课题.

同时,由于近几年在校外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越来越多,我们应鼓励学生承担实习单位的部分科研项目,并结合实习单位的实际,自行选题.在指导教师拟题或学生自行选题时,应尽量从以下几个方面去考虑:将与生产实际密切相关的数学课程进行延伸.应用数学专业中,概率论与数理统计、最优化方法、运筹学等课程,可以将其应用到生活实际中.如利用运筹学,让学生设计学生干部选拔方案、设计生产的最优方案及运输的最佳路线,等等.

此外,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也给毕业论文(设计)选题提供了丰富的资源.近十年来的全国大学生数学模型竞赛题目涉及各个领域,包括工业、生物、医学、工程设计、交通运输、农业、经济管理和社会事业等内容.这些赛题对学生学习使用数学知识,解决以前他们没有接触过的新领域中的问题,起到很好的锻炼作用,能比较好地模拟学生走上社会后,利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情景.部分学生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也取得不俗的成绩,但由于时间有限,一些问题并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可以考虑进一步进行完善;另外,对这些题目,还可以改变一些条件,进行进一步深入研究.

2.将数学建模教学思想贯穿于数学专业基础课程中

毕业论文(设计)是学生综合几年所学知识,将数学建模思想融入选题的极好的锻炼机会,是对学生在几年本科专业学习期间,建模能力和建模意识的综合反映.在毕业论文(设计)这个环节中,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将建模思想应用于较为复杂的实际问题,在数学专业基础学习阶段,就应注意使用数学建模的教学方法,将数学建模思想贯穿于数学专业基础课程的教学.

在教学手段上,教师应注重使用数学建模教学法,通过使用实践――理论――实践的循环教学手段,使学生在基础学习阶段,就能够初步了解数学建模的思想.在教学中,结合基本的数学概念与原理,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语言和工具,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用数学语言进行翻译,转化为数学上的问题,建立模型,求解,给出数学上的解释与方案.

如在《数学分析》教学中,可以考虑从基本概念上、定理证明中、应用问题上、习题课上及考试中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

3.构建实践教学体系,为毕业论文设计打下良好基础

实践性教学环节,主要包括实验、实习、调查、实践、毕业论文设计等.通过实践教学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善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综合使用所学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我们应构建良好的实践教学体系,将实践教学贯穿在本科学习的几年中.数学建模是利用数学这个工具,通过调查收集数据,归纳研究对象的内在规律,建立反映现实问题的数量关系,最后利用数学知识去分析和解决问题.在实践教学环节中,能够很好地锻炼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与能力,因而,在实践教学环节中,应注重数学建模思想的渗透及数学建模方法的应用.

在社会实践或社会调查这个环节,可要求学生对社会热点问题进行调查,使用数学建模方法,提出初步解决方案.例如,可以让学生对学校食堂进行调查,提出合理的管理及收费方案;对教育收费问题进行调查,分析现状,给出一个调整的建议等等.

在数学实验这个环节,能让学生了解知识发生的过程,概念变得形象直观,复杂的运算用计算机迎刃而解.学生能学习到如何使用计算机处理大量的数据,体会到计算机与传统数学完美的结合.

4.建立一支有数学应用意识及创新能力的指导教师队伍

目前大部分指导教师不够重视学生数学应用能力的培养,在课程上渗透数学建模思想的意识比较淡薄,加上其自身知识、能力有限,因而在日常教学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较少去挖掘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际例子,采用的还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没有很好地实施数学建模教学方法.我们应采取各种措施,加强师资队伍的建设.可以开设数学建模研讨班,选派教师参加各种数学建模学习班与会议,选派老师参加各类职业技能的培训,开展骨干教师的技能培训班,使教师了解工程技术、生产新方法、新技术对数学的要求等.增强教师应用数学的意识.

我们要培养一批有高度的责任感、事业心,有奉献精神及良好师德师风的创新型指导教师.他们知识广博,善于学习新知识,积极进行教学改革,有先进的教育理念、教学水平、科研能力及综合应用能力.在日常教学及毕业论文(设计)指导中,使用数学建模教学法,引导学生使用数学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与能力.

【参考文献】

[1]刘延喜,王世祥.数学类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大学学报,2010,20(6):103-105.

[2]张维亚,严伟.基于就业导向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金陵科技学院学报,2008,22(2):77-81.

篇3

2.课设数学教学的实验课

一般情况下,数学的实验课程都需要结合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将各种数学软件作为教学的平台,模拟相应的实验环境。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软件应用到教学中已经越来越普遍,一般概率论以及数学统计中的计算都可以利用先进的计算机软件进行计算。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教学软件有SPSS以及MABTE等,对于一些数据量非常大的教学案例,比如数据模拟技术等问题,都能够利用各种软件进行准确的处理。在数学实验的教学课程中,学生能够真实的体会到数学建模的整个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促进学生自发的主动探索概率论以及数学统计的相关知识内容。通过专业软件的学习和应用,增强学生实际动手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

3.利用新的教学方法

传统数学说教式的教学方法并不能取得较高的教学效果,这种传统的教学也已经无法满足现代教学的基本要求。在概率论以及数学统计的教学中融入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并采用新的教学方法,能够有效的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将讲述教学与课堂讨论相互结合,在讲述基本概念时穿插各种讨论的环节,能够激发学生主动思考。启发式教学法,通过已经掌握的知识对新的知识内容进行启发,引导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自觉探索新的知识。案例教学法,实践教学证明,这也是在概率论中融入数学建模基本思想最有效的教学方法。在学习新的知识概念时,首先引入适当的教学案例,并且,案例的选择要新颖具有针对性,从浅到深,教学的内容从具体到抽象,对学生起到良好的启发作用。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改变了以往被动学习的状态,开始主动探索,案例的教学贴近学生的生活学生更容易接受。这种教学方法加深了学生对概率论相关知识的理解,发散思维,并利用概率论以及数学统计的基本内容解决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提高了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能力。在运用各种新的教学方法时,应该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性,只有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才能够真正理解知识的内涵。

4.有效的学习方式

对于概率论以及数学统计的相关内容在教学的过程中不能只是照本宣科,而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并没有固定不变的模式,需要多种技能的相互结合,综合利用。在实际的教学中,教师不应该一味的参照课本的内容进行教学,而是引导学生学会走出课本自主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鼓励学生查阅相关的资料背景,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前,教师首先补充一些启发式的数学知识,传授教学中新的观念以及新的学习方法,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在进行课后的习题练习时,教师需要适当的引入一部分条件并不充分的问题,改变以往课后训练的模式,注重培养学生自己动手,自己思考,在得到基本数据后,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还可以在教学中加入专题讨论的内容,鼓励学生能够勇敢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见解,促进学生之间的讨论和交流。改变以往教师传授知识,学生被动接受的学习方式,学会自主学习,自主探究,勇于提出自己的看法并通过理论知识的学习验证自己的想法。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加深对知识的理解。

5.将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融入课后习题中

课后作业的练习是巩固课堂所学知识的重要环节,也是教学内容中不可忽视的过程。概率论统计课程内容具有较强的实用性,针对这一特点,在教学中组织学生更多的参与各种社会实践活动,重在实际应用所学的知识。对于课后习题的布置,可以将数学建模的思想融入其中,并让这种思想真正的解决现实中的各种问题,在实践中学会应用,不仅能够巩固课堂学到的理论知识,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例如:课后的习题可以布置为测量男女同学的身高,并用概率统计学的相关知识分析身高存在的各种差异,或者是分析中午不同时间段食堂的拥挤程度,根据实际情况提出解决方案,或者是分析某种水果具体的销售情况与季节变化存在的内在关系等。在解决课后习题时,学生可以进行分组,利用团队的合作共同完成作业的任务,通过实践活动完成训练。在学生完成作业的过程中,不仅领会到了数学建模的基本思想,还能够将概率统计的相关知识应用到实际的问题中,并通过科学的统计和分析解决实际问题,培养了学生自主探究以及实际操作的综合能力。

篇4

公司目前使用的石墨化炉顶紧装置的动力由液压站提供,执行部分每台石墨化炉由2只200mm(液压缸直径)/125mm(活塞杆直径)-600mm(液压缸行程)的液压缸顶推,每只油缸装在相应的油缸支座上,油缸支座上装有机械压力表以显示液压系统压力。整个顶紧装置完全采用人工控制、手工记录的方式,中控室如需要获得位移变化量与当前压力值,只能依靠人工现场监视、测量、记录。这种控制方式无法满足生产的及时性与准确性的要求。为确保产品质量,优化顶紧装置的控制方式,减少人力,公司相关技术人员经过认真研究,制定了可行性方案,决定将顶紧装置进行改造。

2.1装设位移控制装置

电极升温过程中其位移变化量与压力值的控制是高功率电极生产过程中的一个非常重要环节,因此对其控制精度要求高,特别是在中、低温阶段对位移变化量的控制要求更高。为了保证电极伸缩量的准确性、可靠性,决定在电极顶紧装置上装设位移传感器及数显表,将传感器本体安装在液压缸缸体上,电子尺与液压缸活塞头固定在一起,随着活塞的移动而移动,并将测量数据传至PLC的模拟模块中,实现高功率电极生产过程位移变化量的实时监测。

2.2改变压力控制方式

由于产品在送电过程中有长度变化,为了保证炉内电极柱的良好连接,内热串接石墨化炉有活动电极,加压装置通过活动电极对电极柱施加一定的压力。压力大小要合适,既要保证电极柱的良好连接,又要保证产品不被压坏。而随着产品在送电过程中长度的变化,活动电极也会移动,压力也会有所波动。这就要求压力控制系统应该有自动稳压功能,根据压力变化情况随时对压力进行调整,以便保证压力在规定范围内波动。又由于电极在升温过程中既不能被拉伸,也不能堆挤,这就要求升温过程中位移变化速率与压力必须协调一致,为此,在液压系统中装设数显压力传感器、失压压力继电器,以便能够快速、可靠地检测到系统压力的变化并与电气控制系统配合,实现在线监测与控制。

3监测功能的实现

3.1数据采集

本次对10台石墨化炉进行了技术改造,每台石墨化炉的顶紧装置上加装了2只位移传感器,1只数显压力继电器,1只失压压力继电器。位移传感器和压力传感器作为连续监测的设备,主要采集电极位移变化量信号和压力信号。现场设计安装了PLC控制柜,负责采集每台顶紧装置的位移信号(4~20mA)与压力信号(4~20mA),并对采集到的信号进行A/D处理,将处理结果放入对应的内部寄存器,上位机通过DH+数据总线读取内部寄存器的压力与位移信号。

3.2数据通讯

根据生产的工艺要求和控制特点,采用DH+总线组成现场控制系统,选择AB公司SLC-500系列PLC做现场主站,完成总线的通信控制与管理;选择PC作为第二类主站,完成各站数据的读写、系统配置、故障诊断等;选择位移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组成从站完成对电极生产过程中位移变化量与当前压力值的实时测量。

3.3数据监测与控制

根据石墨化炉现场状况及其他一些实际情况,此次技术改造主要是建立一个自动采集真实数据、自动记录、实时进行数据监测的系统。监测功能的实现是在原有的直流供电控制系统上位机上的组态画面中添加了顶紧装置新增的监测画面,新增界面与原有的界面设计在同一画面内,界面一目了然,传感器的数据采集由PLC完成,控制室中的操作员可以通过人机界面了解系统状态,并决定是否要调整PLC的控制,或是暂停正常的控制,进行特殊的处理。被采集到的数据能够自动存储到数据库管理系统当中,以便追踪趋势并进行分析。操作人员在监控直流供电系统数据的同时可以直观地监测到顶紧装置上传的数据,操作人员能够快速准确地根据电极石墨化工艺要求对直流输出功率进行控制,并且能根据位移变化速率与当前压力值对直流供电装置的输出功率做出及时的调整。使电极在石墨化过程中既不会由于拉伸产生裂纹,也不会被压坏。

篇5

1.2对模型与数学模型的认识

一般地说模型是我们所研究的客观事物有关属性的模拟,它应当具有事物中使我们感兴趣的主要性质。好的模型应当具有它所模拟对象的主要功能。例如:航模飞机就是对机的一种模型。但模拟不一定是对实体的一种仿制,也可以是对某些基本属性的抽象。例如: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图纸。那么什么是数学建模呢?数学建模就是指将某一领域或部门的某一实际问题,经过抽象简化、明确变量和参数,并依据某种“规律”建立变量和参数间的一个明确的数学关系(即数学模型),然后求解该数学问题,并对此结果进行解释和验证。若通过,则可投入使用,否则将返回去,重新对问题的假设进行改进。按照E.A.Bender的提法,认为数学模型乃是“关于部分现实世界为一定目的而作的抽象、简化的数学结构“。由于个人的讲法不一,不必过于追求严格的定义。总之,数学模型是一种抽象的模拟,它用数学符号、数学式子、程序、图形等刻画客观事物的本质属性与内在联系,是现实世界的简化而又本质的描述。它或者能解释事物的各种性态、预测它将来的性态,或者能为控制这一事物的发展提供某种意义下的最优策略或较好策略。例如,在科学发现上比较有名的万有引力定律的发现是牛顿在力学上的重要贡献之一,正是为了建立这一定律,他发明了微积分方法,通过数学建模的方法,推导出万有引力定律。

1.3数学建模的一般步骤

由于数学建模面对的是现实世界中的形形的事物,不可能用一个统一的格式来说明,下面大致归纳建立数学模型的一般步骤。1)了解问题的实际背景,明确数学建模的目的,掌握必要的数据资料,为进一步数学建模做准备。为了做好这一步工作,有时要求建模者作一番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有时需向有关方面的专家能人请教,以便掌握较为可靠的第一手资料。2)在明确建模目的,掌握必要资料的基础上,抓住主要矛盾,对问题作必要的简化,提出几条恰当的假设。十六世纪初,著名天文学家开普勒正是在第谷二十年积累起来的资料基础上,提出了科学的假设。如果当时没有开普勒的假设,人们对现实世界天文学的感性认识就不可能迅速上升到理性的阶段。一般在提出假设时,如果考虑的元素过多,过于繁复,会使模型过于复杂而无法求解,考虑的因素过少、过于简单,又会使模型过于粗糙得不出多少有用的结果而归于失败。此时,应当修改假设重新建模,一个较理想的模型往往需要经过反复多次地修改才能得出。3)之前已经根据问题背景提出了适当合理的假设,在此基础上,各变量之间存在某种关系,采用恰当的数学工具来表示以上这种关系,为其构造相对应的数学结构,根据构造的数学结构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在建立数学模型时要综合考虑建模所要达到的要求目的、问题的特征的问题,此外还要考虑负责数学建模人员的数学特长等问题。在建立数学模型时可能会用到任意一个数学分支,即使是同样的问题也可以建立不同的数学模型,只因所采用的数学方法有所差异。人们可以采用多种数学方法达到所预期的要求目的,通常在这种情况下,人们会采用较为简单的数学工具。4)分析并检测所建立的数学模型。人们之所以建立数学模型是为了解决问题,更好的解释自然现象并改造自然以此来满足人们生活需要,所以说数学建模不是我们的最终目的。在建立数学模型时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模型求解的问题,模型求解包括以下几部分内容:逻辑推理、图解、解方程、定理证明、讨论稳定性等。建立模型并将模型所得结果与实际情况进行比较,通过这种比较来检测数学模型的正确性。通常,一个较成功的模型不仅应当能解释已知现象,还应当能预言一些未知的现象,并能被实践所证明。例如:牛顿创立的万有引力定律就经受了对哈雷彗星的研究、海王星的发现等大量事实的考验,才被证明是完全正确的。如果经验结果与事实不符或部分不符,就应当象前面所讲的那样,修改假设,重新建模。综合起来讲,数学建模的一般过程可以概括为:从实体信息(数据)提出假设建模求解验证修改应用的一个反复完善的过程。

1.4数学建模中应当注意的两个方面

1)要具备广泛的数学基础知识,懂得它们的背景含义及各种数学应用问题的解法。2)重视观察力和想象力的培养。要学会数学建模除了要学会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外,还应当注重培养自己的观察力和想象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

2对投资问题数学模型的探讨

当国家或地区财力有限时,要使有限的投资能发挥出最大的效益,必须制定最佳投资方案,使国民经济获得最优增长。关于投资问题就是经常要提到的一个重要问题,下面采用数学方法建立模型,并对某些结论进行讨论。社会生产可以分为两大部类,第Ⅰ部类和第Ⅱ部类。第Ⅰ部类的生产是用于非消费品的生产;第Ⅱ部类的生产是消费品生产。经济学理论分析,用于第Ⅰ部类的生产资金是通过消费品的生产转化来的,同时生产出来的第Ⅰ部类产品,在一定时期内又服务于消费品生产。那么,要使投入生产的总资本产生最大的经济效益,需确定资本的最佳投入。

2.1投资问题数学模型的建立

假设1)t时刻,国家投入生产的总资本为K(t),K(0)=K0,K(T)=KT,K0与KT是已知量,国民经济总收入为Y(t),并且有Y(t)=〔fK(t)〕,(1)其中〔fK(t)〕是生产函数;2)国民收入主要用于两方面,消费资金C(t)和扩大再生产的积累资金I(t),且有Y(t)=C(t)+I(t)(2)消费资金产生的效益记为U〔C(t)〕,消费越高,为生产带来的效益越大,因此3)人是劳动力资源,从t=0到t=T这段时期内,劳动力保持不变。在上述假设下,考虑最佳投资方案,即确定投资函数K(t).当充分小时,有,令,得,(3)(3)式表明t时刻用于扩大再生产的资金正好是t时刻总资本的变化率。将(1)式(、3)式代入(2)式得到关于K(t)的常微风方程(4)现在的问题是求K(t),使得(5)约束条件为K(0)=K0,K(T)=KT,状态方程为求最佳投入资本的问题归结为解具有固定端点的变分问题(5).注意到,得变分问题利用Euler方程得常微风方程(6)因为,所以(6)式就变为(7)

篇6

首先

论文的评阅原则是

假设的合理性 ;建模的创造性;

结果的合理性 ;表述的清晰性。

在写作的时候可以按照这些要点来给自己一个大概的估计。

我们在写论文的时候,一般是按如下的结构:

1.摘要

2.问题的叙述,问题的分析,背景的分析等

3.模型的假设,符号说明

4.模型的建立(问题分析,公式推导,基本模型,最终或简化模型等)

5.模型的求解

6.模型检验:结果表示、分析与检验,误差分析,……

7.模型评价:特点,优缺点,改进方法,推广……

8.参考文献

9.附录:计算框图、详细图表,……

摘要是整篇论文最精华的部分,也是评阅人最关注的部分。在写摘要时,我们首先要对这个模型进行数学归类,并且通过之前和队友一起进行建模过程中对整体思路有着比较清楚的了解,然后阐述模型的优点、算法特点等,最后对主要结果进行说明,即回答题目所问的全部问题。

对于模型的建立,基本原则是实用、有效,因为我们建立模型是为了解决实际问题的,而不是追求单纯理论数学上的“高大上”。能用初等方法解决就不用高级方法;能用简单方法解决就不用复杂方法;能用被更多人看懂、理解的方法就不用只能少数人看懂、理解的方法。

篇7

膜结构是一种由高强薄膜材料及加强构件(钢结构或拉索)通过一定方式使其内部产生一定的预张应力以形成某种空间形状,可作为覆盖结构并能承受一定的外荷载的空间结构形式。膜结构以良好的自洁性、隔热性以及高强耐久、造型新颖、自重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各类休闲小品、轻型大跨度无柱空间或轻型屋盖建筑结构。由于膜结构是张力结构的一种,只有在一定的张力作用下,膜结构才有一定的形状和刚度,因而膜结构建筑表现了力的平衡美,是一种受力最为合理的结构形式。采用轻质膜材,同时辅以柔性拉索、轻型钢桁架的结构形式,可以很好地达到大跨度、覆盖大空间的目的。

本文主要对空间膜结构的加工制作、安装、张拉等过程中的注意事项和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总结了施工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供广大技术人员讨论参考。

二、施工前的准备工作

工程的施工过程是由业主、设计、监理、质检等多个单位多个部门共同合作完成的,如何协调组织各方的工作和管理,是能否保证工期与施工质量的关键之一。因此,为了保证这些目标的实现,应注意以下几点,确保将各方面的工作协调好:

第一,制定设计图纸交底、安装与设计的配合等会审制度。施工单位的项目部应组织有关技术人员配合设计,充分考虑设计与施工整体安装方案的匹配,参加业主组织的图纸交底会审等协调工作。

第二,建立例会制度。应定时召开业主、设计、施工、监理等多方参加的例会,商讨工程施工和配合情况。

第三,制定专题讨论会。对施工中的重大技术问题,各方的有关人员应集中在一起,共同商量解决。

第四,由于膜工程的施工技术质量要求高,故需选择技术熟练、责任心强,有经验的施工员、班组长组织各项工作,并签定施工组承包范围、质量技术要求、工期进度、安全指标等责任书。根据工程需要,劳动力要合理调配,杜绝窝工现象。

三、建筑材料的加工制作过程

(一)钢结构的加工制作

膜结构工程中,主要的建筑材料就是钢材和膜材。对于钢结构,其主要加工流程包括:进料开料检验拼装焊接除锈编号包装出厂。其中注意事项有:

1.材料必须有材质合格证书。

2.根据设计人员所计算的每种杆件的下料长度、杆件规格进行分类堆放,以便于下一步施工。

3.根据钢管的相贯尺寸,考虑壁厚和坡口的影响,利用自动切割机自动切割相贯线。

4.在焊接过程中,为了尽量减少节点处应力集中的不良影响,支管与主管的连接焊缝应全周连续焊接并平滑过渡,若主管出现对接焊缝时,营口应刨坡口以确保焊缝焊透。

5.由质检专业人员对焊缝进行超声波探伤检验,若发现有不合格的焊缝,应作记号,并及时通知焊工进行返工。

6.主桁架与次桁架要进行预拼,组成一个单元组,并且编号。

7.对构件表面进行干喷砂除锈处理,等级,刷二遍油性防锈底漆,再涂表面面漆。

(二)膜结构的加工制作

膜材的主要加工流程包括:进料检验膜材膜片下料、编号膜片编排放样膜片初粘驳接包装。由于膜材的裁剪、包装过程都较为复杂,各种角度变化较多,且加工精度要求非常高,所以在制作过程中要加强质量管理,保证制作精度。加工时的注意事项有:

1.膜材经检验后要运进已除尘的清洁车间。在下料区、编排放样区、驳接区及三个区的连接处铺上柔质的板胶,避免膜片直接接触地面,防止磨损或者弄脏膜材。进入车间的人员必须穿洁净的衣服,换上车间专用的柔软拖鞋或只穿袜子。

2.抽样取20组膜片和背贴条样品,采用60mm宽的驳接刀,确定4组不同的驳接温度、电流、压刀时间,驳接好后进行双向拉断试验,获取最佳受力和外观的驳接数据,填好确定的数据贴在驳接机上,膜片驳接按此表数据进行驳接。其中热熔合方案应根据排水方向和膜片连接节点确定。在正式热合加工前,要进行焊接试验,确保焊接处强度不低于母材强度。

3.膜片下料按顺序要经三道程序:读取裁剪设计的坐标,取点;复核坐标,划下料线;复检坐标,落刀下料。然后贴上编号标签,抬到放样区。

由于索膜结构通常均为空间曲面,裁剪就是用平面膜材表示空间曲面。这种用平面膜材拟合空间曲面的方法必然存在误差,所以裁剪人员在膜材裁剪加工过程中加入一些补救措施是相当必要的。对已裁剪的膜片要分别进行尺寸复测和编号,并详细纪录实测偏差值。裁剪作业过程中应尽量避免膜体折叠和弯曲,以免膜体产生弯曲和折叠损伤而使膜面褶皱,影响建筑美观。

4.在放样区,对已完成下料的膜单元的所有膜片进行放样,核对无误后划骑缝线。擦拭驳接缝的膜和背贴条时要用柔软的棉质布。

5.上驳接机时,背贴条设在膜的下底面,膜片与驳接刀对中后,压平压稳膜片,使膜片在高频驳接过程中不产生移动。

6.超重的膜单元,驳接时再细分,最后驳接缝用小型起重车搬移膜块,折叠包装。在包装前,应根据膜体特性、施工方案等确定完善的包装方案。如聚四氟乙烯为涂层的是玻璃纤维为基层的膜材料可以以卷的方式包装,其中卷芯直径不得小于100mm;对于无法卷成筒的膜体可以在膜体内衬填软质填充物,然后折叠包装。包装完成后,在膜体外包装上标记包装内容、使用部位及膜体折叠与展开方向。

四、现场施工的关键技术

(一)钢结构的拼装与吊装

对于钢结构,可根据构件的长度、重量选用合适的车辆运输。注意在车辆上的支点要合理,捆扎要牢固,保证在运输过程中钢构件不产生变形,不损伤涂层。

钢结构运抵现场后,施工安装顺序一般为:分段拼装吊装安装其它构件拆临时支撑钢塔架。对于一些大型的钢桁架,吊装时可利用几台汽车式吊车,分别在场内、外把主桁架及主预应力索吊到作业面上,有支承段的放在砼柱旁,并在业面上设置若干个支座。然后根据厂内预拼装情况进行焊接,焊缝质量经检验合格后涂油漆,再进行吊装;斜柱拼装后,用临时备用索固定安装斜拉桁架索,通过顶升斜柱来拉紧斜拉索,并在索上安装可调法蓝调节斜拉索的松紧。由于钢结构安装误差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结构内的预应力分布,严重者甚至还影响结构的安全性,所以在安装支承钢结构前,应按规范和设计要求对钢结构基础的顶面标高、轴线尺寸做严格的复测,并作复测纪录。

(二)膜结构的安装与张拉

在膜材运输过程中要尽量避免重压、弯折和损坏。同时在运输时也要充分考虑安装次序,尽量将膜体一次运送到位,避免膜体在场内的二次运输,减少膜体受损的机会。

膜体安装包括膜体展开、连接固定、吊装到位和张拉成形四个部分。

1.打开膜体前,在平台上铺设临时布料,以保护膜材不被损伤及膜材清洁,严格按确定的顺序展开膜体。打开包装前应核对包装上的标记,确认安装部位,并按标记方向展开,尽量避免展开后的膜体在场内移动。在展开的膜面上行走时要穿软底鞋,不得佩带硬物,以防止刺穿膜材。

2.打开膜体后,用夹板将膜材与索连接固定。夹板的规格及夹板间的间距均应该严格按设计要求安装。对一次性吊装到位的膜体,也必须一次将夹板螺栓、螺母拧紧到位。

3.目前索膜结构吊装较多应用多点整体提升法,是将已经成熟的整体“提升”技术加以改造用于索膜结构这种柔性结构的施工过程中,该工艺要求整个过程必须同步。起吊过程中控制各吊点的上升速度和距离,确保膜面的传力均匀。亦可采用分块吊装的方法,将膜体按平面位置分为若干作业块,每块膜体同样采用多点整体吊装技术,整体吊装到位。

4.未张紧的膜材在风载下容易鼓起造成破坏,所以在整个安装过程中要特别注意防止膜体在风荷载作用下产生过大的晃动,施工时应尽量在无风情况下进行。该阶段的任务是使膜布张紧不再松弛以承受载荷,操作上特别要注意避免由于张拉不均造成膜面皱褶。预应力的大小由设计人员根据材料、形状和结构的使用荷载而定,要求其最低值不能使膜面在基本的荷载工况组合(风吸力或者雪荷载)下出现局部松弛,一般常见的膜结构预应力水平在1~4kN/m,施工中通过张拉定位索或顶升支撑杆实现。对伞形膜单元,一般先在底部周边张拉到位,然后升起支撑杆在膜面内形成预应力;马鞍形单元则要对角方向同步或依次调整,逐步加至设定值;而对于由一列平行桁架支撑的膜结构,惯常作法是当膜布在各拱架两侧初步固定的情况下,首先沿膜的纬线方向将膜布张拉到设计位置。在施工过程中应注意无论张拉是否能顺利到位,均不应轻易改变预先设定的张拉位置。若确定怀疑是设计问题,则应经结构工程师研究同意后方可作出修正。

篇8

(一)改变传统教学模式,探索新型教育方式通过实践证明,传统的教学模式与方式无法适应社会的需要,不能满足现代化的教学要求,因此无法在传统教育模式中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通过将数学建模融入到数学概率统计之中,可以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融入新鲜元素,并且结合相关案例,采用启发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实现由浅入深、由难到易,使学生掌握数学概率统计的基本概念以及相关方法,从而对数学学习产生兴趣,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从根本上加深学生对数学概率统计知识与建模思想的认识与理解。

(二)改变传统学习方式,建立开放型学习形式在数学概率统计的教学内容上,认可教师不可以按照传统的教学模式作为基本模式,不能按照教科书进行照本宣科。众所周知,数学建模是没有固定模式的,在进行数学建模时,要积极利用各种方式、各种技巧,因此,教师在对学生传授相关知识的同时,要积极引导学生如何学习,如何正确的使用建模技巧,并且要让学生对问题发生的背景以及过程进行探索,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自主创新能力。除此之外,在对习题进行处理时,学生也不能局限于比较充分的问题上,要不断引用条件不充分的问题进行研究,并且要自己动手对材料、信息,对数据进行分析,建模,并且还要对较为抽象的问题进行具体化,从而增强自身对学习的兴趣与能力。此外,教师要不断开展讨论课,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建议,对问题的见解进行回答,加强与同学之间的交流与学习,从而使学生在开放型学习环境中不断成长。

三、改善教材中的理论学习,加强实践学习

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之中,为了能够使学生对知识有所了解,那么教材僬侥设计有关学生训练的习题。一般而言,数学概率统计中的教材在教学内容的处理上过于理论化,对习题的次序与搭配却不符合学生的基本特点,甚至有部分教材在设计的习题中难度过高,从而导致学生在学习中遇到困难,对数学概率统计与数学建模失去兴趣。从实际角度而言,数学概率统计作为数学教材,习题是非常重要的,大量的习题可以锻炼学习的逻辑性与思维型,因此,在对数学教材进行编写时要按照由浅入深的基本原则,对练习题进行分门别类的编写,从而满足不同层次与不同对象的基本需求。在现有的数学概率统计习题之中,还需增加比较有趣、与生活有关的系统,并且该类习题要对数学建模的思想进行体现。与此同时,在教材中还应该添加应用性强的概率案件与统计案件,比如像数据的统计、数据的拟合等,让学生能够学会数学建模,在丰富学生课余知识的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的应用能力。

篇9

ABCD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1212.设函数是定义在上的函数的导函数,.当时,,若,则( )ABCD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填空题 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5分,共20分。把答案填写在题中横线上。1313.设复数满足,则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1414.若满足约束条件则的值为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1515.的内角的对边分别为若,则面积的值为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1616.在直角梯形中,的面积为1, , ,则 .分值: 5分 查看题目解析 >简答题(综合题) 本大题共80分。简答应写出文字说明、证明过程或演算步骤。17已知数列的前项和,其中为常数,17.求的值及数列的通项公式;18.若,求数列的前项和.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18为了响应我市“创建宜居港城,建设美丽莆田”,某环保部门开展以“关爱木兰溪,保护母亲河”为主题的环保宣传活动,将木兰溪流经市区河段分成段,并组织青年干部职工对每一段的南、北两岸进行环保综合测评,得到分值数据如下表:

19.记评分在以上(包括)为优良,从中任取一段,求在同一段中两岸环保评分均为优良的概率;20.根据表中数据完成下面茎叶图;

21.分别估计两岸分值的中位数,并计算它们的平均值,试从计算结果分析两岸环保情况,哪边保护更好.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19如图,在四棱锥中,四边形为矩形,为的中点, ,,

22.证明:平面;23.若求三菱锥的体积.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20已知点P,点、分别为椭圆的左、右顶点,直线交于点,是等腰直角三角形,且.24.求的方程;25.设过点的动直线与相交于、两点,当坐标原点位于以为直径的圆外时,求直线斜率的取值范围.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21已知函数26.设函数当 时,讨论零点的个数;27.若过点恰有三条直线与曲线相切,求的取值范围.分值: 12分 查看题目解析 >22在直角坐标系中,圆的方程为.在以坐标原点为极点,轴正半轴为极轴的极坐标系中,直线的极坐标方程为.28.写出圆的参数方程和直线的普通方程;29.设点位圆上的任一点,求点到直线距离的取值范围.分值: 10分 查看题目解析 >23已知函数.30.求不等式的解集;31.设的最小值为,若的解集包含,求的取值范围.23 第(1)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详见解析.解析

解: ,当时,由得,解得,所以,当时,由得,所以无解,当时,由得,解得,所以,所以的解集为或.考查方向

本题考查了绝对值不等式的求法、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属于基础题.解题思路

将绝对值函数展开成分段函数再分类讨论函数解的可能性即可.易错点

在讲绝对值不等式展开时出现错误.23 第(2)小题正确答案及相关解析正确答案

详见解析.解析

解:由绝对值不等式得,当时,取得最小值2,即,因的解集包含,即在上恒成立记,其在上单调递减,当时,取得值1,所以,所以的取值范围是.考查方向

篇10

对于信息工程专业来说,现有的研究型教学改革已经相当完善,研究型教学是指教师引导学生主动去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方式,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能力,然而,作为一个热点的教学改革模式,它所面临的问题仍然很多,比如在课堂中很难有足够的时间进行研究,或者缺乏在课下进行充分交流的平台,本文将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实验分析四个方面进行进一步的研究型教学改革的探究.

2.1明确课程教学目标,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模拟电子线路》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技术基础课程,主要介绍模拟电路的结构与工作原理、模拟电路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计算、集成模拟电路的应用,是进行实验、测量以及微机原理的基础,也是高校理工科学生的一门必修课程.该课程包括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学生在课堂上学习了基本的电路原理和估算方法后,通过实验课程的学习,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替将来的工作打下基础.课程的性质决定教学目标,同时也决定了其授课方式.在理论学习方面,从13年开始,我校就在原有基础上制定了新的信息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模拟电子技术作为信工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将和数字电子技术同时在第三学期开课,这样就为模拟电子后续的课程比如嵌入式系统、FPGA、DSP等课程提供了充足的时间,既能保证合理的授课顺序,也使学生尽早地掌握信工专业的基础知识,有利于参加各项科技设计活动,参与实验室开放性课题申请以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在实验教学方面,实验课程体系由基础实验、综合实验、课程设计以及开放性实验构成,实验课将在学期第八周开始,这样既能保证学生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也能够保证实验能够针对理论知识进行及时验证,以不断提高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和综合创新能力,并且鼓励学生在课外进入实验室或者课题组,参与大学生创新训练、飞思卡尔智能汽车竞赛、以及大学生电子设计竞赛等活动,并将这些课外活动列入培养方案,给予相应的额外学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新精神,真正达到以学生为主的教学目的.

2.2丰富教学内容,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在新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针对模拟电子技术课程,删除了课程中比较繁琐以及难度较高的部分,重点讲解基础知识和应用,着重介绍目前的前沿知识,努力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专业素养.课程针对教学改革后的学时安排,对以往陈旧部分的教学内容进行适当删减,包括放大电路的频率响应,功率放大器的部分内容以及波形电路及电源部分,针对部分可由EDA软件自动完成部分比如卡诺图部分,不再要求学生推导,只要求掌握过程即可.在删减陈旧内容的同时,还应加强基础理论知识的讲授,进行适当拓宽,如集成运算放大器和其他模拟集成电路的应用.在每章小结部分引入EDA内容,围绕教学的基本要求和重点内容进行仿真,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加深课堂理解.课堂教学不必照本宣科,也不必完全采取教师讲授学生听课的灌输模式,老师根据课程性质,开辟新的教学方法.在每节课接近下课时间布置学习任务,让学生课后阅读教材,分组讨论,并且提出自己解决不了的问题.在下节课上课时,利用10—20分钟的时间分组汇报学习心得并提出问题,由其他小组对该问题进行解释.这样的互动学习结束后,教师可以针对各小组的疑难问题,结合教材难点和重点内容进行分析、讲解,这样一来,不仅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让他们主动查阅资料解答疑惑,同时,也可以加深对知识点的记忆.

2.3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技术教学,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对于研究型教学来说,网络是老师教学信息的平台,而目前多媒体网络技术日新月异,当前学生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也是网络,因此,网络并不应该只局限于远程教学,应该存在于任何需要应用的教学课堂中,作为老师和学生之间共同研究和交流的平台.第一,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传统的教学模式,教师和学生面对面授课,学生遇到难题,往往羞于向老师请教,或者在同老师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失败感,面对纷繁枯燥的知识点,学生往往感到力不从心,缺乏自信.而面对虚拟的网络,学生不用担心同老师的交流带来的尴尬,面对网络这一新型学习工具,面对网络中丰富的知识,学生会有强烈的探索欲去探求新的知识.当然,这种探索是要在任课教师的有效引导下进行.任课教师通过《模拟电子线路》学习网站,将平时课堂上讲授的重要知识点梳理出来放在网站上供学生们共享;建立BBS模电学习交流网站,供学生们就相关知识点发表自己的看法.任课老师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将网络变成教学阵地,为教师和学生共谋福利.第二,利用网络技术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任课老师通过模电学习网站,将知识点上传到网络中,并留给学生一定的自我动手机会,学生针对学习网站中的大量知识点,可以进行整理、比较、分析,从大量纷繁复杂的信息中提取出有利于自身理解记忆的部分.通过这样的思维训练,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同时,任课教师还可以针对知识点布置给学生诸如程序设计之类的课后作业,同一程序,不同的学生会有不同的分析方式和解决方法,通过网络信息平台上的交流,自然可以培养一种发散的思维方式.要实现以上要求,网络平台必须包括以下几个部分:

(1)课堂区:作为每一节课后的延伸,主要包括课件区和作业区,老师在课堂区该节课的课件以及课后作业供学生下载;

(2)综合讨论区:里面包括各个老师认为重要知识点的分区,学生可以对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提问和探讨,针对问题和老师形成讨论;

(3)悬赏区:老师不定期的任务,并附加任务相应的分数,任务内容包括课堂知识的运用以及课堂延伸知识题目,学生领取任务并完成后可得到相应分数,允许学生在综合讨论区讨论相关题目,在每期任务完成后公布答案和完成人,实验任务也可放入悬赏区;

(4)意见区:学生和老师可就教学情况进行沟通,帮助老师及时了解问题所在,帮助教学任务的完成.

2.4上好实验课程,做好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的有效衔接

作为课堂教学的延伸,实验课是理论课的有效指导以及必要补充,因此,实验教学同样是提高学生创新及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发现创新.通过网络实验目的和实验过程,指导学生在实验过程中验证知识、开拓视野.最后通过网络上传实验结果以及学习心得,提出疑惑并寻求答案,通过各种途径提升学生的学习和动手能力,真正掌握所学习的知识.在课余生活中,建立了一个完全开放性的实验室,学生可以随时进入到实验室当中,通过完成实验内容验证自己所学习的知识,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将课程与实验相结合,鼓励学生进入实验室中去验证,通过在网络实验任务,促使学生主动进入实验室中完成任务并领取奖励,这样既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学生主动的参与网络知识的探讨,又可以有效的完善课堂教学,将网络中的问题拿到课堂中与学生互相探讨,创造了良好的学习氛围,在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教师也不断的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

篇11

2012年5月3日,宁波市江北区繁景社区活动中心。“阿姨,手再往上扬一点,对,就这样!”“动作可以再柔和一些,一起和我再做一遍。”几位大学生模样的女孩正在为基层文艺爱好的大叔大妈们耐心细致的讲解动作。这是只江北区文化馆第三期“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的一次普通的基层文艺培训授课。尽管外面下着淅淅沥沥的小雨,但是丝毫没有减轻来自宁波市教育学院的“大学生艺术辅导老师”们和基层文艺团队的阿姨们教学热情。这些大学生正在将自己编排的成品舞蹈《最炫民族风》教授给繁景社区舞蹈队的阿姨。针对这些基层舞蹈队的阿姨们年龄普遍较大,接受和沟通能力不强的情况,这些大学生下足了功夫,不仅将每一个细节和动作要领清楚明白地解释给她们听,还手把手地演示、调整每一个动作,一丝不苟地完成教学实践工作。不知不觉间,2个小时的培训课就结束了,这些“大学生艺术辅导老师”们立即马不停蹄地赶向下一个社区。临走之前,她们还不忘叮嘱社区舞蹈队的阿姨们在这一周时间里多加练习。

像这样的由文化馆组织的基层文艺实践培训,大学生们每周都要进行2次,每次4个课时。尽管培训有时十分辛苦,又会出现这样那样的情况,但是她们没有一个人退缩。宁波教育学院文艺学生林娴婷这样说:“每每看到那些大婶、大妈满意欣喜的笑脸时,我们的心情总会变的十分感动。纵然是有一点的疲劳,有一点的烦躁,也会在那一刻雨过天晴,烟消云散。”

二、着力构建基层文艺实践培训机制

江北区文化馆自2009年开始深入实践“种文化”基层艺术培训以来,已经历经了5个年头。数年来,在“文化为民,文化惠民”的理念指引下,江北区文化馆已建立起了以普及性培训、针对性培训、重点培训三种培训模式相结合的“种文化”基层文艺培训机制,数年间已发展培育基层文艺团队341支,在基层“种文化”工作中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但是,在面对基层群众日益增长的文艺需求中,江北区文化馆逐渐感觉到,全区基层文化事业的发展与基层人民群众对文化的需求仍有矛盾。从事文艺专业基层培训骨干的严重短缺,具体表现为文艺从业人才(或文艺爱好者)配备不足和当地文艺爱好者积极性高之间的矛盾日益凸显。针对这一情况,2010年12月,江北区文化馆联合区内的高校,建立了“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这一基层文艺培训实践平台,将高校的学生资源融入到基层“种文化”的培训中来,有效地解决了文艺培训人员缺乏与基层文艺需求之间不平衡所产生的矛盾。这是对基层“种文化”艺术培训的形式的拓展,在扩大培训范围,确保培训人员上,进行了一次创新性的探索和实践。文化馆为不仅为“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提供培训对象联系、培训技术辅导、培训后勤保障等方面的支持,还协调各方,建立长效的考核机制,保障基地长效运行。

三、充分利用基层文艺实践培训双向平台

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是双向的平台,它既是一个在基层播撒文艺种子的平台,又是一个展现当代大学生综合素质和魅力的平台。正如进入基层培训的宁波教育学院文艺学生周琴在自己的基层实践总结中所写的那样:在这几次实践中,不仅使我的文艺和教学能力有所提高,还我让我逐步树立了信心,我渐渐地觉得,与他人交流沟通不再是一件让我害怕的事情。这样的实践,对我今后步入社会的交际、沟通、就业方面都有很大的帮助。

可以说“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也是一种共利“双赢”的创新机制。从基层文艺普及方面来说,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的创立,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基层群众文艺人才匮乏,人民业余生活单调枯燥的局面。从提高大学生自身素质方面来说,其为基层群众与高校大学生之间建立了沟通渠道,拉近了广大群众与大学生之间的距离,很好地实现了高校学生“学以致用、学为社会”的观念,同时也间接为高校促进就业提供了一条新途径。高校毕业生在基层深入群众生活,用理论只是知道实践,通过实践深化理论基础,不断提高自我的专业水准和综合素质。大学生通过基层的锻炼更好地了解了自身和基层人民的需求,政府通过积极的引导,更多的大学生走向基层就业,大大缓解了我市的就业压力,优化了人才分配模式,使基层群众和大学生共享由此带来的成果。

四、显著广收基层文艺实践培训成效

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建立近三年来成效显著,共进开展了九期培训,累计参与实践的大学生人数达203人,基层文艺培训授课数达1840课时.培训基层文艺群众逾1700人。培训覆盖江北区7个街道1个镇总计23个社区(村)大学生实习基地在服务基层群众,培养基层文艺骨干,提高基层群众文艺鉴赏力,丰富人们日常业余文化生活等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今年上半年,自4月10日开始2013年度(总第三期)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培训以来,已有30名大学进入实践基地平台,参与基层培训。在进入基层开展培训之前,大学生们先在文化馆进行集中培训之后,再由文化馆将大学生分别分配到各个街道社区、村进行种文化培训,第三期培训涉及江北区11个社区(村),到目前为止,培训成品舞5支,共计培训110课时。

基层群众对于这些“大学生艺术辅导老师”的到来反响热烈。江北区文教街道繁景社区是2010年最早一批接受大学生文艺培训的社区,今年在开展的三期培训中,有3名学生进入社区,为社区中老年舞蹈队开展包括舞蹈编排、教授在内的艺术培训,受到了社区群众特别是喜爱文艺的群众的极大欢迎。文教街道文化站站长王敏说:大学生进入我们街道社区开展“种文化”文艺培训,正在使我们社区群众的文化生活以及精神面貌发生着悄无声息的变化。在培训中,能让群众享受到快乐、自信,享受到“文化惠民”带来的成果,这不仅是对基层文艺的推动,也能带动整个社区共建“和谐文明”的步伐。

五、结语

“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的建立,开创了基层种文化文艺培训的新模式,极大地丰富江北区基层群众业余文化生活,有利于基层群众身心健康,一定程度上消除了社会上一些不稳定因素的影响,使人民安居乐业,充分体现了“文化惠民”的理念,为建立文化强国,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基层文化保障,也是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实践。因此要进一步发展“大学生种文化艺术实践基地”,扩大培训的范围和参与的学校,规范政府引导,加强文化馆的业务支持,促使这个创新的培训平台能够健康有序地发展下去。

参考文献:

篇12

建构主义是出自于认知理论的分支,最早是由认知发展领域最有影响的瑞士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在20世纪的60年代提出的,之后经过了杜威、维果斯基的不断完善。建构主义学习者以自己原有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对新信息重新认知与编码,从而促进对知识的学习。在这个过程中,要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对外部世界的认识,从而使个体认知发生心理机制或途径的同化和顺应。构建主义在理论中的应用,可以将学生在学习中的内驱力激发出来,使得学生的学习活动协调增强。建构主义理论强调学生自觉,并且学生要主动去完成,教师适应外界环境的目的是帮助并且促进学生对知识实现建构。传统“灌输式”教学束缚了学生的认知,但是建构主义教学理论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倡导以学生为中心,形成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

3建构主义模式下的高中生物信息技术教学优越性

3.1拓展了知识建构方式

知识建构方式主要是通过网络通信技术在多媒体技术中的运用实现的。生物学的主要研究目的是解决真实的生命现象,直接观察动态过程可以使教学效果直接明显。例如,在讲自由组合定律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等位基因分离,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规律学生很难理解,如果在课堂上采用多媒体和网络技术,教师就可以通过播放、暂停、重播多媒体课件让学生进行学习,遇到学生在课堂上提出的问题,也可以现场使用网络通讯技术进行搜索学习。

3.2降低知识建构难度

创建教学情境是建构主义视域下降低知识建构难度的明显效果。建构主义模式下利于建立真正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学生在信息技术教学的条件下,可通过自己的亲身感受学习到知识的精髓。例如,当讲授“细胞”生理活动的时候,要使学生了解细胞的吸水与失水。整个细胞吸水与失水过程都可通过Flas来显示,既快捷又简单,而且因为大屏幕投影,所以学生可以看得明白、看得真切,后排的学生也可以准确观察到。必要时,有教师的讲解教学难点,教学过程就变得简单了。

篇13

东江为珠江三大干流之一,发源于江西省寻乌县,由东向西流经龙川、惠州等地,于东莞桥头镇进入东莞市,流经约20公里至石龙分为南、北二大干流进入河网区,经东莞虎门出海。整个东江下游近入河口处,受径流和潮汐共同影响,海水随着海洋潮汐涨潮流沿着东江河口的主要潮汐通道向上推进,成为感潮河段。东江下游分布了东莞市主力水厂,咸水上溯将影响当地的供水水质。当水体含氯化物浓度超过250mg/L时数学建模论文,就不能满足供水水质标准,影响城镇生活供水。自2004年开始,每年的11月至次年2月易遭受咸潮的侵袭。2004年底东江径流量比多年同期减少约五成,咸潮持续了近六个月,东莞部分水厂因为氯化物超标停止取水,对当地居民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造成极大的影响。

咸潮发生的机制十分复杂,受径流、潮汐、河口等多个因素共同影响,且各个因素之间有着复杂的联系,同时所需的观测资料不完整,因此难以用数学模型准确地描述咸潮的发生规律,而采用数理统计方法只能确定“点”到“点”的关系,不能描述咸潮空间变化的连续过程,具有一定的局限性。真正意义上的咸潮预报模型方面的研究与应用不多见,以基于偏最小二乘回归与支持向量耦合建立的咸潮预报需要有较高的编程程序【1】,在实际应用中具有一定难度。人工神经网络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受到人脑和神经系统启发而创建的计算方法,根据以往的数据找到一种比较精确的方法使得预测结果与实际情况相符合,预测的结果具有很高的信任度【2】论文下载。因此,本文以东江下游2009年10月~12月的实测统计资料为基础,建立通过人工神经网络的耦合潮位、上游径流量、咸度等因子建立咸潮预测模型,能为合理分配现有水资源、水厂抗咸提供可靠的依据。

1 BP神经网络原理

统计模型中,常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事先拟定的因子进行筛选和系数求解,但当拟定的因子样本数较少且因子之间存在严重的相关性时,会导致分析失效[2]。人工神经网络能够通过大量简单的神经元广泛互连形成的复杂的非线性系统。它不需要任何先验公示,就能从环境变量和待预测水质指标的历史数据之间中自动地归纳规则数学建模论文,获得这些数据的内在规律,具有很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特别适合于因果关系的非确定性推理、判断、识别和分类等问题。其中的BP网络算法使用反向传播算法对网络的权值和偏差进行反复的调整训练,使输出的向量与期望向量尽可能地接近,当网络输出层的误差平方和小于指定的误差时训练完成,保存网络的权值和偏差,是目前运用最广泛、最为成功的一种算法【3】。

BP 算法“训练”的过程可以分为向前传输和向后传输两个阶段:

1、向前传输阶段

(1)从样本集中取一个样本,,将输入网络。

(2)运算过程中,对数据的取值采集的各数据单位不一致,可对数据采用归一化方法处理。

(3)计算出误差测度和实际输出

(4)对权重值各做一次调整,重复这个循环,直到。

2、向后传播阶段――误差传播阶段

(1)计算实际输出O与理想输出地差

(2)用输出层的误差调整输出层权矩阵

(3)

(4)用此误差估计输出层的直接前到层的误差,再输出层前导层误差估计更前一层的误差。如此获得所有其他各层的误差估计。

(5)并用这些估计实现对矩阵的修改。形成讲输出端表现出的误差沿着与输出信号相反的方向逐级向输出端传递的过程。

网络关

于整个样本集的误差测度:

2 东江下游河道咸潮预测模型的建立

根据多年的历史观测资料,东江下游咸度一方面受上游径流量大小的影响(上游来水量越小,咸度值偏高的可能性越大,反之亦然),另一方面还与涨落潮的潮位紧密相关[4-5]。因此,本文选取博罗水文站记录的上游径流量、东江河口潮位、东江下游大王洲桥的咸度作为本模型的自变量和因变量(见图1)。根据2009年10月~12月的实测资料,首先选用2009年10月共60日的数据,对模型进行训练和模拟,建立东江下游月时段水量预测模型。

在应用BP网络运算过程中,输入向量有2个元素数学建模论文,输出向量有1个元素,所以网络的输入层有5个结点,输出结点1个,采用3层BP网络结构,即网络只有1个隐含层,当隐含层节点为4个时,所建模型具有相对较小的模拟误差,因而,隐含层节点设置为4个。网络的训练目标为0.001,最大训练次数为20000次。为了防止网络发生过度拟合,训练方法采用泛化能力较强的贝叶斯正则化方法论文下载。整个过程通过大量的试验计算获得,这无形增加了研究工作量和编程计算工作量,Matlab软件提供了一个现成的神经网络工具箱,为解决这个矛盾提供了便利条件。

图1 东江下游地理位置图

3讨论

为检验模型的预测效果,运用前面已训练过的用2009年12月共18日的咸潮情况进行预测,预测值和实测值见表2,结果显示数学建模论文,通过bp人工神经网络模型,以径流及潮差变化预测咸潮的方法是可行的,对咸潮的预测基本符合实际情况。

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江100m3/s的流量可以将咸潮压制在东江万江――中堂入海口处。2004年东江剑潭枢纽工程建设竣工后,上游径流流速减慢,对东江河道输砂量的拦截作用增大,下游河道的水位呈下降趋势并降到海平面以下,水力坡降的压咸作用消失【6】,海水入侵由原来的主要受流量影响转变为受潮汐和流量共同影响。从实测数据来看,由于潮差的半月变化直接影响到潮流的强弱,大潮(为农历十五至十八)时,咸潮强度大,上溯距离长,上游径流量要增加。整个东江下游作为感潮河段,一般情况下,上游径流量只要维持在270m3/s就能将咸潮线控制在万江至中堂一线以下。但是,在初一、十五大潮时段,如果上游压咸的需水量无法维持到360m3/s,咸潮有可能越过第二水厂,上溯到石龙段。2009年12月1-9日,大潮前后,潮位超过了1.00m,上游径流量最大仅为348m3/s数学建模论文,东莞市第二水厂的取水口氯化物浓度出现峰值,曾一度停产,影响正常生产;2009年12月16日-20日,小潮前后,由于上游径流量大幅度增加至370m3/s,咸潮无法达到第二水厂,保障了生产水厂的正常取水。

表1 2009年12月东江上游流量、河口潮位的实测值

 

日期

1日

2日

3日

4日

5日

6日

7日

8日

9日

东江河口最大潮位m

1.08

1.21

1.28

1.27

1.28

1.19

1.02

0.76

0.45

博罗水文站流量m3/s

279

271

302

317

312

348

340

299

258

日期

16日

17日

18日

19日

20日

21日

22日

23日

24日

东江河口最大潮位m

1.06

1.07

1.06

1.04

0.97

0.86

0.71

0.50

0.25

博罗水文站流量m3/s

370

370

330

342

338

2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