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生表扬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您的孩子,小王,四年级上半学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较高,和以往二、三年级相比,有非常大的进步。
特别是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单元时,小王的课堂学习效率非常高。他课堂准备充分,不会在课堂上老师要求画角、量角、用三角板拼角时四处找三角尺、量角器;他在老师要求开始作图、拼角后动作迅速,非常好地完成这些画图与拼角的操作;他认真听老师讲解重点知识,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他不忘倾听其他同学的课堂发言,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得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总之,在这上半学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小王同学学习非常努力,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作为数学老师,我感到非常高兴,特此写表扬信给你,以示鼓励!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小王能继续保持上半学期的学习热情,把基础知识打牢,坚持每天口算,完成两道解决问题,坚持每天复习所学过的知识,预习第二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即认真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到弄懂弄通),坚持每天进步一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XXX
XXXX年XX月XX日
见信好!
您的孩子,**,四年级上半学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较高,和以往二、三年级相比,有非常大的进步。
特别是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单元时,舒鑫的课堂学习效率非常高。他课堂准备充分,不会在课堂上老师要求画角、量角、用三角板拼角时四处找三角尺、量角器;他在老师要求开始作图、拼角后动作迅速,非常好地完成这些画图与拼角的操作;他认真听老师讲解重点知识,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他不忘倾听其他同学的课堂发言,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得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总之,在这上半学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舒鑫同学学习非常努力,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作为数学老师,我感到非常高兴,特 此写表扬信给你们家长,以示鼓励!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舒鑫能继续保持上半学期的学习热情,把基础知识打牢,坚持每天口算,完成两道解决问题,坚持每天复习所学过的知识,预习第二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即认真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到弄懂弄通),坚持每天进步一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XXX
XXXX年XX月XX日
小学生表扬信范文三尊敬的家长朋友:
您好!
您的孩子______同学,在二年级举行的上学期期末考试中发挥出色,进步很大,总成绩 分,从原来的 名进步到 名。表现出了良好的知识水平和自身素质,特发此信,予以表扬。请您借此进一步增强孩子的信心,从习惯、积极性、竞争意识方面多多引导,争取更大的提高。 成绩的取得是孩子自身努力、任课教师辛勤工作和家长的督促、配合的结果。成绩来之不易,更要好好珍惜与发扬,任何思想上的松懈都有可能导致学习效果下降,因此,请您与孩子共同分析学习上的得与失,克服孩子的骄傲、浮躁情绪,力争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家校共育,才能百战百胜。
同时,也非常感谢家长朋友长期以来对班级的支持、配合与理解,请您继续关注班级发展,关注孩子成长。我们二八班全体老师也会以更加积极的工作态度,争取班级更大的发展。
篇2
我们是上海市浦东新区塘桥街道南城居民委员会。
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衷心感谢贵校领导和贵校管理学院国际贸易系20XX级硕士生徐骎同学。
20XX年1月,徐骎一家从浦西搬到我们小区。
一到小区,徐骎就积极参加我们小区和街道的活动,展示了当代大学生应有的风采。
记得20XX年,上海举办APEC会议。
我们知道,徐骎是xxxAPECMRT会议志愿者,想请她代表我们小区参加街道APEC知识竞赛,担心她是大学生,看不起小区活动,没想到,她一口答应。
之后,她十分认真,积极准备。
在竞赛中,表现出众,荣获塘桥街道APEC知识竞赛第一名。
出线之后,她又代表街道参加浦东新区APEC知识竞赛,又荣获浦东新区APEC知识竞赛二等奖。
当我们感谢她为小区、街道争了光,她说,为播种精神文明、塑造上海形象,这是我应该做的。
某某小学:
时间:
给小学生的社区表扬信
尊敬的十亩园小学学校领导:
您好!
我们是山东省教育科技有限公司,是山东省科技厅批准的一家专业致力高科技多媒体教学设备及幼儿电子教材研发、生产、推广于一体的省级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14项国家专利,24个著作权登记的软件产品,我们研发、生产的教育产品现已行销全国各地,全国已有1万余所幼儿园,100多万名幼儿正在使用。
今天,我们怀着激动的心情,衷心感谢贵校领导和贵校二年级一班钟文博同学。
钟文博同学在今年寒假期间参加我们教育幼儿安全动漫教程的录制工作,为全国幼儿园的小朋友录制了近五十多首脍炙人口的教材配套儿歌。
教材已经由齐鲁音像出版社出版发行,该教材通过动漫儿歌的教育形式在潜移默化中教给孩子们各种生活安全常识。
教材录制过程正值春节期间,时间紧,任务急,受济南市青少年宫推荐的钟文博同学牺牲假期时间。
积极配合录制工作,发挥自己的语言表演专业特长圆满完成了录制任务,展示了贵校学生的风采,发挥了少先队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我们新版幼儿安全教材的出版做出了贡献。
对于一个7岁的小学生这是很不容易的。
钟文博同学之所以能在校外表现优秀、取得这样的成绩,这也是贵校教育培养的结果,在此,我们再一次表示衷心的感谢!并通过你们给予钟文博同学表扬和鼓励!
某某小学:
时间:
给小学生的社区表扬信
尊敬的石佛营小学领导:
今年是20XX年奥运决战之年,我们社区青少年积极参加社区各种公益性活动,创建了干净、整洁、优美的卫生环境,为迎接奥运做着自己的努力。
特别是贵校一年级一班学生司雨洁同学,她不仅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各项公益性活动,在活动中不怕苦、不怕累、任劳任怨。
她还自己策划并组织社区青少年开展形式新颖的、促进社区建设、有利于社区和谐的宣传活动。
在她身上充分体现了我参与、我奉献、我快乐的奥运精神。
她虽然年纪小,但非常有社区意识,热爱自己的生存环境,懂礼貌,尊老爱幼,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我们由衷的感谢学校领导、老师培养了司雨洁这样优秀的学生,希望有更多的司雨洁层出不穷。
篇3
一、培养小学生音乐素养对教师的基本要求
1.音乐教师首先应具备深厚的音乐知识素质。音乐知识实际就是音乐理论的掌握,理论是指导实践的基础。音乐学科不同于语文、数学等学科,它具有较强的专业性,一个精通语文、数学教学的教师不一定精通音乐。教学中,音乐教师首先要具备扎实的乐理知识,教学中把自己掌握的这些知识传授给学生,否则,长此下去,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兴趣。
2.音乐教师还要具备过硬的音乐技能素质。音乐教师的音乐技能主要分为三个方面:即声乐、演奏和指挥。声乐就是要求音乐教师要懂得怎样唱歌,不要求教师有多甜美的嗓音,最起码要能利用方法来唱歌,而且句句在调,这样学生才不至于唱歌像说话,张嘴就跑调。演奏技能是音乐教师必须具备的本领,音乐课上能利用乐器如钢琴、手风琴等为学生伴奏,虽比不上演奏家但能让学生调动起学习兴趣。
3.音乐教师要具备驾驭课堂的能力。这种能力对音乐教师来说比其他课程更加重要。相对来讲,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远比学习语文、数学等课程的兴趣要大。因而,课堂上学生的情绪往往不好控制。出现这种状况,教师不能简单地迁怒于学生,而是要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充分体现音乐教师应有的教学能力。
二、善于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在浓厚的兴趣中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1.根据音乐教学内容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如在《小蜜蜂》一课中,我根据情境教学的原理,把教室布置成一个充满色彩的自然画面:大屏幕上是一片浩渺无垠的花的世界,有各种各样同学们熟知和未知的花朵,四周的墙壁上挂满了许多小草和小树,天花板上则用荧光粉画上了一条美丽的天空,当学生走进漆黑的教室,我打开灯的瞬间,漂亮曼妙的自然景象首先出现在大家面前,引起同学们的无限遐想和极大兴趣。借助这种被点燃的兴趣,让同学们打开课本,朗读《小蜜蜂》这首歌的歌词,配上我美妙的钢琴伴奏,同学们学习音乐的兴趣更加高涨,学习效果极佳。
2.注重采用灵活新颖的教学方法,愉悦学生的身心。教师教学方法的应用直接决定着兴趣的高低。所以在学生学习音乐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采用各种教学方法,尽量给学生以多样化的学习方式和最大的能动空间,并抓住学生渴望学习的好时机,对学生进行适当的点拨和引导,使学生在强烈的心理状态下,体验情感、参与学习,激发互动,这样能收到较满意的教学效果。
3.灵活运用教材,让教学内容充满童趣。小学生的特点就是活泼灵动,对新鲜的事情有着浓厚的好奇心。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内容的设计上要充分抓住儿童的心理特点,采用多种方式、多种渠道进行音乐教学,可以是多媒体,可以是情景剧,也可以是打击乐伴奏等等。
4.教学方式以游戏为主,让学生在“玩”中学。如在教学《小树快长高》时,我先给学生欣赏一首《好大一棵树》,因为熟悉这首歌,学生兴趣盎然,还摇头晃脑地跟唱,然后我根据歌词表达的意思,把学生分成几组,以游戏的方式展示歌曲内容。又如在教学《郊游》这首歌时,我首先问学生:喜欢旅游吗?你喜欢去哪儿旅游?喜不喜欢到大自然中去玩?然后让学生准备到野外旅游的道具,我用钢琴弹奏着《郊游》,学生模拟野外活动,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兴趣,使他们的音乐素养进一步得到提高。
篇4
一、小学数学教学事业发展的现状
在当今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以往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已经很难适应如今教育事业的发展与新课标改革的需求,因此需要对其进行创新与改革。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中,通过填鸭式教学方法将知识传授给小学生,主要强调对公式的生搬硬套与硬性记忆,对数学理论的推导过程却不过多阐述,这使得小学生在学习数学知识时感到枯燥、困惑。除此之外,部分数学教师为了使学生能尽快记住知识与巩固知识,通常都会选择题海战术来实现目标,而不去结合学生学习的实际情况,这就会造成学生难以用自身的思维与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各种数学问题,导致思维局限性越来越大。所以要对小学数学的教学方法与模式进行改革与创新,并将生活化理念灵活运用到小学数学教学过程中,以此提高整体的教学质量与课堂学习效果。
数学教学生活化和过去的教学模式有所不同,其不过分注重学生对公式的记忆,而是利用生活环境创设成符合教学需求的环境,将公式应用到这些生活环境中去,并在此过程中讲解数学概念与相关知识。这不仅能够大大激发小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欲望,还能够将实际情况与数学知识进行联系与比较,从而通过生活化教学方法将一些复杂的数学问题轻松解决。但是现阶段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一直是课堂教学的主导,虽然其利用 PPT 等现代化技术辅助教学,但在知识演绎方面依然是枯燥乏味的,学生无法提升学习兴趣,因而也就提升不了学习成绩。传统的教学模式忽视对小学生学习思维与能力的培养,并没有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因而难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最终产生现阶段比较普遍的小学偏科问题。
二、提升小学数学教学的生活化的相关策略
1.备课时对教材进行仔细研究,使其内容尽量符合生活化需求
小学数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之一就是备课,其直接影响一堂数学课的教学效果。为了实现数学教学的生活化,小学老师在备课时应当对教学材料进行充分的分析与研究,考虑其内容是否在学生学习范围与知识接受范围之中,同时合理安排教学内容,尽可能选择符合生活实际的内容。除此之外,教师还应当制定详细的教学计划,将每节课中的课堂任务进行细化处理,依据学生学习特点与基础差异设置层次不同的教学内容,以此提高备课工作的整体效率。一方面,教师应当树立基础的教学目标,让学生对数学内容有个大概的了解,在吸收消化基础知识后再进行深入的数学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在传授知识时应当注意规律性与衔接性,使之尽量与生活实际情况相符合,以便保持学生对于数学知识的探索与求知热忱。
2.通过生活情境开拓学生思维
无论何种形式的学习都来源于生活之中,对小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也应当回归到生活之中。小学教师可以根据其思维方式的不同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计划,并且开展不同的游戏活动提高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还应当对小学生的数学思维进行反复训练,只有通过不断的锻炼与培养,才能充分活跃学生的思维与意识,从而减少数学学习中的错误现象。将生活与数学学习进行紧密结合,不仅能在无形中培养学生思维联系生活的意识,还能使原本单调的数学学习变得立体充实,从而实现数学向生活回归,使学生学会活学活用、举一反三。
篇5
××大学:
我们是某部三连的全体官兵。2月4日我连干部陈某自杭州携三岁的女儿来部队探亲,不慎在某火车站失窃所有的现金和火车票,正当陈某母女俩万分焦急之时,你校的张某和施某同学向她们伸出援助之手,这两位同学不仅掏钱为她们买了到某某的火车票,而且一路上为陈某母女俩买饭买菜,递茶递水,以后又为她们叫好出租车并预先付了车费,陈某母女俩这才平安到达部队驻地。
张某和施某同学这种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令我们全体指战员感动万分。我们十分感谢张某、施某同学助人为乐的优秀行为,我们号召全连干部战士向这两位同学学习,在建设四化,保卫祖国的工作中奉献我们的青春,同时也希望学校领导对张某,施某同学予以表扬。
敬礼!
2月22日
篇6
很荣幸地通知您,您的孩子最近在校表现优异,已经获得30个难得的绿苹果,特向您通知一声。感谢您近段时间以来对老师的配合,对孩子的关心与帮助,使学生在获得良好表现,特发通知,以资鼓励。
XX
XXXX年XX月XX日
学校给学生的表扬信范文二
尊敬的小王同学:
见信好!
您的孩子,小王,四年级上半学期的数学学习积极性较高,和以往二、三年级相比,有非常大的进步。
特别是在学习《角的度量》这一单元时,小王的课堂学习效率非常高。他课堂准备充分,不会在课堂上老师要求画角、量角、用三角板拼角时四处找三角尺、量角器;他在老师要求开始作图、拼角后动作迅速,非常好地完成这些画图与拼角的操作;他认真听老师讲解重点知识,仔细观察老师的示范动作;他不忘倾听其他同学的课堂发言,也能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并且回答得层次分明,重点突出。
总之,在这上半学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小王同学学习非常努力,同时也取得了非常大的进步。作为数学老师,我感到非常高兴,特此写表扬信给你,以示鼓励!
希望在今后的学习过程中,小王能继续保持上半学期的学习热情,把基础知识打牢,坚持每天口算,完成两道解决问题,坚持每天复习所学过的知识,预习第二天所要学习的新知识,(即认真完成每天的家庭作业,做到弄懂弄通),坚持每天进步一点,取得更大的进步!
数学老师
XXXX年XX月XX日
学校给学生的表扬信范文三
XXXX:
学校不但传授科学文化知识,还教育学生思想健康成长,我校环境优美和谐,学生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不断提升,好人好事层出不穷,不少学生主动利用课余时间参与校园劳动,多位同学们不论拾到钥匙手机。几元几十元都能主动交给老师找寻失主,同学们的举手之劳方便了别人,更美化了心灵。
特别要表扬的是八年2班的彭会强同学,3月20日中午,该同学、捡到1200元。彭会强同学没有犹豫,在第一时间将钱交给班主任刘国东老师,刘国东老师及时通知找失主。(当日下午5点30分找到失主)
篇7
一、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要意义
人与人之间的交往离不开得体的口语表达,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是现代公民的必备素质之一。新课标下的中小学教学重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提倡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与同学交流学习体会、分享学习成果都需要学生具有良好的口语表达能力。小学语文教学作为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能力的主阵地,应该在教学中循序渐进、科学有效地进行口语表达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引导学生大胆、大方、得体地阐述自己的看法和建议。然而,由于传统语文教学中重书本轻实践、重书面轻口语思想的影响,现阶段的语文考试也没有口语内容,这使得实际教学中学生口语表达能力培养还有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一是对培养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重视不够;二是缺乏口语表达能力训练的教学研究。广大教师要提高认识,学习相关教育教学理论,按照新课标的要求,积极在教学实践中对小学生进行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
二、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不能够通过口语交际原则的简单讲授达到的,也不是朝夕之间能够完成的。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师生、生生之间的良性互动中因势利导,培养小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笔者根据教学实践,从以下三个方面对培养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分析:
1.营造民主、和谐、互动的谈话氛围
首先,教师要转变观念,营造民主、自由的师生关系。小学生的生活经验有限,语言表达能力发展不足,教师要放下架子,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才能让小学生放下心理戒备,增强自我表达的信心,从而使他们大胆地表达自己的观点。其次,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教学活动中多为学生提供说话的平台和机会。有的学生性格外向、表达能力强,有的学生内向羞怯、不善于在众人前大声说话,教师要尊重学生的表达方式,根据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相应的指导,利用课前谈话、课间讨论、口语交际活动等平台,为学生提供平等的谈话机会。最后,教师要教学生学会倾听,认真听取别人的谈话,积极主动、大方得体地进行互动交流,这样才能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完善学生的表达方式,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2.选择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探究性话题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要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小学生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是在具体的交谈中进行的,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选择符合学生发展需要的探究性话题,创设生动有趣的交际情境,这样才能让所有的小学生有话可说,大胆表达属于自己的独特见解。一方面,教师可以根据教材内容,利用课文的空白点、疑难点和课文插图进行说话练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在习作练习中先让学生口头作文。例如,在《美丽的校园》中,教师让学生根据一定的顺序对校园的景物进行介绍,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为写作打下基础。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口语交际活动,积极选择学生感兴趣并有一定经验的话题进行口语交际。例如,在长假过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假期中的见闻进行交流。
3.训练良好的口语表达方法
口语表达能力的培养,离不开一定表达方法的训练,教师要在具体的说话练习中顺势利导,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准确性、连贯性和生动性。小学生的身心发育不成熟,语言积累有限,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培养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要循序渐进,在具体的说话练习中有所侧重地培养他们说话的逻辑性、连贯性和生动性。例如,《找春天》中对春天景象的描述可以训练学生口语表达的生动性。
总之,口语表达能力是人类进行工作生活和社会交往的必备能力,是使书面表达流畅的基础。广大语文教师要提高认识,选择科学合理的教学策略培养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社会交往能力和创新精神。
参考文献:
篇8
一、通过朗读,培养语感
1.朗读揣摩,培养语感
现在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热衷于讲解分析,鲁迅所说的那种人声鼎沸的读书场面很少看到。其实,人在反复的诵读中,脑海中会贮存丰富的书面语言模式,促进言语主体对言语对象的内化。学生对文章的思想情感和精妙表达会体会得更深。
2.读中想象,诱发语感
阅读时,只有凭借想象才能走进作品所描述的世界,进而运用形象思维,去感受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和情感。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对文本进行深入解读后,应通过丰富的教学语言、多媒体手段等,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以此激发学生充分想象。
有效读的训练,必须同思维活动紧密地结合起来,才能诱发学生的语感。要帮助学生凭借想象走进作品所描述的那个看得见、摸得着,能闻其味、听其音、辨其色的活生生的具体形象的世界。
3.熟读成诵,强化语感
只有反复读,才能使学生深入理解文章的思想,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理清作者的思路及文章的脉络。在教学中,加强朗读指导,引导学生凭借语言文字去展开想象,使文章描述的人、事、景、物在学生头脑中浮现出来,产生真切的感受,进而感知课文的思想内涵。对一些优美的句子、片段或诗句,要求学生反复朗读,熟读成诵,体验文章中的美,使学生充满感情。这样,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积累语言材料,还可以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增进文字鉴赏力,强化语言。
二、依托语境,训练语感
文章的语言形式多种多样,它们共同传递着信息,表达着思想感情。另外,同一个词在不同的语境中有着不同的表意功能。因而,要想准确把握语言文字,就应依托具体语境,从整体着眼,上下联系,融会贯通。
《詹天佑》一文有这样一句:“这件事给了藐视中国的帝国主义者一个有力的回击。”教学时,教师可分四个步骤进行。第一步,抓中心词“回击”,理解含义。第二步,默读课文第二、三自然段,说说帝国主义者是怎样藐视中国的。第三步,默读课文第四至七自然段,说说中国人是怎样回击帝国主义者的。当学生怀着对詹天佑无比崇敬和对帝国主义者无比愤慨的思想感情自觉地将课文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越说越激动,越说越自豪的时候,教师引入最后一步:现在,同学们还打算怎样回击藐视中国的外国列强?至此,学生的情感被唤醒,语言感悟达到了。
显而易见,这看似简单的训练设计,实现了融理解、感受、运用语言于一体的目的。学生在依托具体语境主动参与训练的过程中,感受语言文字的能力就会得到提高。
所以在教学中让学生多读课文,在具体语言环境中学习语言,把别人的言语手段内化为自己的言语手段,把现成的语言形式内化为活的语言形式,是获得语感、掌握并运用语言规律的必由途径。
三、注重积累,培养语感
1.加强课外阅读
量变产生质变,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一遍又一遍地感受语言的鲜活、优美,一次又一次地进入语言文字所描绘的高尚境界中,一次又一次地训练了感受力,还作了文字积累,加厚加宽了人文底蕴,认识到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取民族文化智慧,为质变作好充分准备。《全日制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九年课外阅读总量达到400万字以上,因此教师要鼓励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扩大知识面,丰富语言材料。
2.加强背诵
背诵是积累的另一种好方法。可背诵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积累语言材料,其实是感性的语言模块的整体储存,可以把它看作是生活经验材料,也可以看作是形象材料,或者是思维材料、情感材料。这些材料储存于大脑,将成为学生的终身营养,也就是语文素养。它们一旦被激活,就会产生综合效应,极有利于接受和表达能力的整体提高。
四、加强实践,主动参与
篇9
1.探寻便捷的计算途径
“书山有路勤为径”,但只要用心寻找,就容易发现计算过程中其实不乏便道与捷径,最常见的就是口算与估算。《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我认为,从总体上来说小学阶段的计算教学重点是口算。如果能正确快速地口算,就能给估算、笔算、混合运算等打下坚实的基础,带来极大的便利。因此我认为每位学生都要打好口算基础,加强口算训练,提高口算能力。首先,要掌握方法。如:运用数的组成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用凑十法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做减法,想加法;转化为整十数加减一位数;转化成20 以内的加减法;把两位数加减整十数转化成一位数加减一位数;先把两位数加减两位数转化成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然后转化成两位数加减一位数;用乘法口诀直接求积、求商;根据乘法分配律进行口算,等等。其次,口算训练要持之以恒,训练形式要多样化。每节数学课前三分钟,我都会组织学生进行各种形式的口算练习,如:用游戏、竞赛等方式训练;用卡片、小黑板视算,听算;限时口算,自编计算题,等等。这样,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了计算的兴趣,学生熟能生巧,进而提高了计算的准确率。
《新课程标准》对估算的要求也提出了明确的落脚点,仅在第一、第二学段,有关估算的目标就有六条。从二年级开始,每个学期都有具体的教学内容。加强估算,能促进学生数感的发展,估算在计算教学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教师在计算教学中应逐步渗透估算的意识和方法,指导学生养成“估算―计算―审查”的习惯,以助于学生适时找出自己在解题中的偏差,重新思考和演算,从而预防和减少差错的产生,提高计算能力。例如:在《除数是一位数的除法》教学中,有这样一道题:妈妈买了3件毛衣,用了288元钱,每件毛衣多少钱?看题后有部分学生开始自主地进行估算,有学生把288元看成270元,270÷3=90(元),所以每件毛衣大约90元;还有学生把288元看成300元,300÷3=100(元),所以认为每件毛衣的价钱在90―100元之间。这样,先让学生通过估算把握计算结果的大致范围,再出示笔算过程,减少了计算中的错误。
2.尝试多元的计算方法
“自古华山一条道”激励人们不畏艰险、勇攀高峰,但在数学计算中,只使用单一的计算方法,很容易陷入“一条道走到黑”的困境。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经常训练学生尽量采用多样化的计算方法,以达到“条条道路通罗马”的最佳效果。计算方法多样化也是《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新理念,它鼓励学生有独到的见解,在面对一个计算问题时,解决的策略可以是多样的,这也是因材施教、促进每一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途径。
例如在教学小数乘法时,我鼓励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在计算0.6×99时,学生提出了以下算法:生1:0.6×99=0.6×100-0.6=59.4;生2:0.6×99=0.6×90+0.6×9=59.4;生3:把0.6扩大到原数的10倍,看成6×99=594,再把594缩小到原数的10倍,等于59.4。尽管算法多样,但毕竟这些算法展示的只是少数学生的想法。为了能有效延伸,我用“你听懂了他的算法吗?”“你能把他的算法再说一遍吗?”等类似的问题进行引导,让学生多说别人的算法,把个别学生的算法变成全体学生的算法,达到了真正的算法多样化,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计算能力。
3.设计优质的计算练习
在学生理解算理、掌握了计算方法之后,教师要在练习的形式上多动脑筋,多想办法。优质的计算练习应该具备以下特点:(1)饱含趣味性。教师在设计计算练习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心理特点,从新的练习形式、题型出发,避免呆板、单调重复的练习模式,保持练习形式的新颖、生动、有趣。也可以根据学生年龄和心理特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设计生动有趣、直观、形象的数学练习,以此来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2)具有针对性。我们在教学中经常会遇到这种情况,学生对新内容很快表示理解,并对模仿性的练习做得很好,但是在做综合练习时,很多学生就会不同程度地出现错误,反映了学生对知识的一知半解。因此在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总结经验,针对学生常错的或可能会错的题,设计针对性的练习,帮助学生领会知识的实质。(3)注重实践性。提倡练习设计的实践性,目的是让学生在体验中学习知识,在实践中运用知识。教师通过实践使学生再学习、再探索、再提高,从而使计算练习与解决实际问题有机结合起来,使学生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
根据小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不稳定,容易受到外界和某些内部因素的影响的特点,教师在练习的时间和数量上合理安排,采取“短时、少量、多次”的方法,避免学生疲劳、厌烦现象的产生,使学生的注意力能稳定地集中在练习对象上,从而保证计算的准确性。
4.培养良好的计算习惯
良好的计算习惯绝非一朝一夕形成的。在平时的计算练习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把好审题、算题和验算三道关,在潜移默化中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如此在考试时就能得心应手。
4.1培养学生认真审题的习惯
认真审题就是看清题目要求、弄清题目的算理和运算顺序。例如:在计算545÷5这道题时,如果认真审题,判断出商是三位数,那么商中间的0就不容易漏掉了。又如:计算“49+11-49+11”时,如果认真审题,便可知这题是加减混合运算,应从左往右按顺序运算,就不会犯“49+11-49+11=60-60=0”这样的错误了。
4.2培养学生仔细算题的习惯
篇10
1.正确对待学生的表现欲
由于学生年龄、性别、性格、气质以及对事物的认识等不同,其表现欲的反映也就不同:男孩子经常表现为明显外露、突出、毫无顾忌;女孩子则显得平稳、有分寸,给人温文尔雅的感觉。学生的表现欲往往直接关系到学生对体育教学的参与意识,作为教师如果不能对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表现欲予以正确对待和引导,甚至有意无意地加以扼杀,这就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丧失学生的自信心,打击学生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学生个性发展。
在教学过程中,由于师生所处的位置和起的作用不同,因此,出现一些矛盾是不可避免的,如何处理好这些矛盾,就需要师生双方都自觉的运用道德手段加以调节。一般体育教师性子急,对待学生的错误不认真分析病根,而是形势外在表现加以处理,有时难免主观、片面、不公正,有甚者体罚学生,这样往往会加剧师生间矛盾,而导致教学失败。还有一些体育教师,对待师生之间的矛盾不认真检讨自己的缺点,而指责学生。这样的教师将失去威信,让学生反感,不会产生好的教学效果。相反,一个善于自审的体育教师,本着严以律己、宽以待人的原则,处理师生关系,就会迎得学生的信赖,喜欢你、尊敬你、进而喜欢你的课,打消他们厌恶体育课的情绪。做良师一定要先成为学生的益友,只有这样才能引导学生热爱体育课,自觉参加体育活动。
2.利用反馈信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
心理学家们认为,学习动机是由学生受外部刺激而引起的一种对行为的冲动力量。新课标力求突破注重终结性评价而忽视过程性评价的状况,淡化评价的甄别、选拔功能而强化其激励、发展、创新功能,所以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适时适度的表扬往往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学生做得好的方面在第一时间给予首肯,会激发起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
3.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教育的生机与活力,就在于促进学生个性的健康发展,也提出了“让每个人的个性得到充分自由发展”的观点,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高中学生对某项体育运动已经具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不需要教师启发和诱导就能自觉地产生主动参与意识,因此体育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自愿地参加自己喜爱的体育运动,让他们通过自身体育运动的实践,去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意义,培养体育运动的爱好和兴趣,此时再加上教师适时的示范、讲解从事终身体育运动所需要的体育知识和技能,会使学生们在不知不觉中学会提高自我锻炼能力的方法,从而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和习惯。
4.设计新颖的教学方法
备场地、器材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前奏,是上好一节体育课的前提,场地、器材安排适当与否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建立快乐氛围的前提,是学生完成技术动作、掌握技能的序曲。易受干扰是学生心理特征中影响课堂教学秩序和效果的主要因素,这就要求体育教师要紧紧抓住学生心理特征,充分利用场地、器材,运用无意注意的规律,将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从而使他们产生参与练习的需要和兴趣。
5.创设情景,“启发式”教学
“启发式”教学是指教师从学生原有的认知水平出发,通过各种有效的手段,不断打破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水平的平衡,激发他们对新的认知的需要,以促进学生认知结构水平的不断提高,完成教学任务。教学过程中经常有意识引入或创设具有一定情绪色彩和形象生动的具场面:以生活展现情境、以实物演示情境、以图画、录像、多媒体再现情境、以音乐渲染情境、以表演体会情境、以语言描述情境。以迎合学生心理爱好的教学方法,激励学生的情感,调动学生的兴趣,帮助学生理解教材,从而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和创新能力提高,在欢快的气氛中完成练习,在乐趣中掌握运动技能和锻炼身体,逐渐养成终身参加体育锻炼的志向和习惯,达到培养兴趣、培养能力和开拓创造力的目的。
6.利用竞赛方法,激发学生的兴趣
竞赛的方法特别能激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但应注意竞赛的方式要使各类学生都有获胜的机会,不然会使不善于此项目的学生常因失败而丧失信心。比如说进行男生、女生的对抗赛,“强强”对抗赛,“弱中”追逐和“中强”追逐等竞赛性质的训练方法,都能有效的激起学生的兴趣。
7.让学生得到成功的体验
失败是成功之母,而成功更是成功之母。“成功感”也是激发学生兴趣的催化剂。“成功感”的增强会对其兴趣而产生和保持起到促进的作用。在教学过程中不断肯定学生的优点和成绩,用欣赏的、肯定的目光对待学生是学生获得自信心的源泉。
8.鼓励大胆创新,勇于实践
篇11
一、转变教学观念,改变教学方法
传统的现行的课程实施中,以教师教为中心,以传授知识为主,教师是整个教学过程的主体。学生是单一的接受式学习,学生学习是被动的记忆、模仿,被动的机械训练。单一的灌输式教学,扼杀了学生的自主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培养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是提高学生整体素质的根本途径。创设数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索――鼓励学生互相交流的教学模式,不但发挥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还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二、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热情
1.营造民主和谐的课堂教育氛围
成功的教学依赖于一种真诚的理解和信任的师生关系,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采用民主型的交往方式,依赖于一种和谐、平等的教学氛围。作为教师必须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不断增进师生间的交流,拉近师生间的情感距离,有助于学生积极主动、无拘无束地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学生在心情愉快、精神振奋、没有压力的状态下容易自主学习。要让学生笑着去学,教师决不能板着脸,更不能训斥学生,要真心尊重每个学生,把教学活动真正变成一种民主的学习生活,以民主化的教学塑造富有主体性的人。正所谓“亲其师,重其道”,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亲切感、依赖感,达成师生间的双向理解,以良好的教学情绪来感染学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自主能力。
2.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参与学习的兴趣
我们知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兴趣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把学习当成一种乐趣、享受,就会越学越主动。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说:“儿童的活动受兴趣和需要支配。”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培养学生的参与意识。提出问题后,要给予学生思考和动手实践的机会,切实做到“学中做”和“做中学”。在课堂中运用直观形象和具体材料设置问题、故事等教学情景,可以激发学生对知识的好奇,从而增加学习的兴趣。例如,我在进行三角形内角和教学时,课前让学生自制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课上指导学生自己动手,通过剪、拼、折等方式,得出“三角形的内角和是180°”的结论。在操作过程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培养了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
三、放手让学生自学探究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正确认识学生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发展,要让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树立学好数学的自信心。”教师要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也要相信自己的学生,已经具备了自学的能力。因此,教师应大胆放手,给学生一个自主探究的自学时间和空间,这样既能够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过程,也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提高学习效率。例如,自学《三角形的面积》,学生已经不再像初始阶段那样只是随便看看书,而是会带着问题进行自主探究。学生会在书上用铅笔写出自己思考的问题:“怎样计算三角形的面积?在计算过程中应该注意什么问题?”学生的思考激发了其探究的欲望,在自学时就掌握了三角形面积公式,即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自学检测表明学生的自学是有效的。在课堂上可以让学生通过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来验证这个公式,从而透彻地理解公式的形成过程。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提高了实践能力,形成了应用意识,为后续学习奠定了基础。
四、寻找生活中的数学
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数学是数学教学的目标之一。因此,预习时必须让学生试着找找生活中的原型,拉近数学与生活的距离。如在预习“循环小数”时,可以布置学生找找生活中“循环”的现象,以帮助学生建立相应的概念。
篇12
一、小学数学教育存在的问题
随着国家社会经济条件的改善,小学在数学教学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教学方法获得了较大的进步。但是,我们也必须正视小学数学教育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学习目标狭窄,难以适应全而发展需求。数学课程大纲制约着学生的学习的,尽管大纲提出的教学目的中包含了“双基”和其它方面的目标,但实际状况是,知识和技能成为学生学习的最重要的目标,教育所应具备的教育功能不能得到体现。
(二)数学学习与社会实际相脱离。在我们调查中发现,我们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兴趣不够开放,只重视技能技巧的训练,与社会生活实际脱离,即使一些数学尖子,对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有时也会束手无策。比如,很多学生不会计算存款利息,不会填写收据,不知道什么是利润。同时,在数学规划具有片面性,认为“数学就是解题”等等。
(三)在学习方式上,学生多是被动地学习知识,课堂上以教师的讲授为主,很少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活动与实践来获取知识,获得发展,学生们在课堂上很少有根据自己的理解发表看法与意见的机会,在教学手段上,很多城市小学拥有高书标准的多媒体教学硬件设备,但教师的观念滞后、信息技术素养欠缺,很多教师只会做简单的PPT大多数教师仍然是粉笔加黑板的教学方式.难以熟练运用多媒休进行深度教学。
(四)学生阅历浅,缺少生活实践
应用题一般文字较长,涉及生活常识广泛。科技术语多,有些概念和它的背景对学生来说可能是生疏的,模糊的,神秘的,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缺乏感受实际问题的亲身经历,缺少生活实践,对数学在实际中的广泛应用认识不深刻,教师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密切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例如:小学六年级期末考试有这样一道应用题:“王小明家投保了“家庭财产保险金”,保险金额为120000,元,保险期限三年,按年利率0 5%计算.共需缴纳保险费多少元?”几乎难住了大部分学生。
二、小学生数学学习能力培养的途径
(一)培养兴趣,促进思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也是每个学生自觉求知的内动力。教师要精心设计每节课,要使每节课形象、生动,有意创造动人的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并使同学们认识到数学在四个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新教材中安排的“想一想”、“读一读”不仅能扩大知识面,还能提高同学的学习兴趣,是比较受欢迎的题材。适当分段.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考。
(二)学会方法,教会思考
精心设计问题,保证提问的科学性。孔子日:“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学生的思维过程往往是从问题开始,有经验的教师在教学中总是精心设计提问的问题,意图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激发他们的探究欲望,并有意识地为他们发现疑难、解决疑难提供桥梁和阶梯,引导他们一步步登上知识的顶峰。特别是当前小学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了“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因此,教师必须精心设计好问题,以便有效地组织好课堂提问。首先要根据小学数学课程标准设计问题;其次要遵循小学生认知规律设计问题;第三.要突出数学学科特点设计问题。
要学生善于思维,必须重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没有扎实的双基,思维能力是得不到提高的。
(三)善于调动学生内在的思维能力
一要培养兴趣,让学生迸发思维火花。教师要精心设计,使每节课形象、生动,并有意刨造动人情境,设置诱人的悬念,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求知的欲望,还要经常指导学生运用已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释自己所熟悉的实际问题。
二要分散难点,让学生乐于思维。对于较难的问题或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牛的实际情况,适当分解。减缓坡度,分散难点,创造条件让学生乐于思维。
三要鼓励创新,让学生独立思考。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和品质;鼓励学生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多赞扬、肯定,促进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发展。
(四)激励教学,用表扬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从心理学角度分析,学习兴趣是追求成功的内在动力。如果一个人在追求结果屡遭失败,学习兴趣就自然不能维持。因此,让学在学习过程中不断得到成功的体验。已成为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重要的于段之一。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应该恰当地通过表扬和奖励让儿童获得成功的体验,让学生体会到学习的乐趣。因为学生一旦体会到学习的乐趣,既能使学习兴趣持久,又有助于自信心的产生和自我效能的增强,而这又会对学习兴趣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设计不同的梯度题型,让每位同学都能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成就感,听到老师的表扬。因此,学生成功的体验和老师的表扬是提高学生内驱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最有效的途径。
总之,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尽可能地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创设学生所熟悉的教学情景,以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能力是一位成功的教育工作者长期探讨,不断解决的难题,这就需要我们广大教育工作者在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不断创新提高。
参考文献:
篇13
数学学习习惯是指学生在长期的数学学习过程中逐渐养成并且不易改变的学习行为。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能促进思维的发展,有利于提高自学能力,既是学生获取数学知识的根本,又是学生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学生是否养成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不仅直接影响当前的学习成绩,而且对今后乃至终身的学习和工作都会产生不可磨灭的影响。
一、农村小学生学习不良习惯的主要原因
我校地处边远的农村,家长们忙做农活,疏于对学生的指导,大部分家长识字较少,加上家长普遍有读不读书照样挣钱的观念。因此,乡村小学生受不利的环境影响和教育的局限性,导致学生数学学习习惯方面存在诸多的弊病:上课不专心听讲,解题不独立思考,作业不独立完成,错题不及时订正,题目不完整解答,题意不仔细解读。字迹不认真书写,歪七扭八,潦草、字迹很难让别人看懂;添字、漏字、错字、漏掉数字或运算符号、点错小数点,也常有发生。有些学生计算粗心大意、经常出错,计算后也不检查验算。有些学生做作业不善于独立思考、爱抄袭别人的。有些学生对作业中做错的题目,不找其原因,及时纠正,二是走马观花、一带而过。
学习习惯差导致:学习兴趣低――学习成绩差――学习信心衰退――学生厌学。由此可见,不良学习习惯直接引发学生的学习成绩差,教师教学费力的严重后果。大量事实也表明,小学生、尤其是小学低年级学生,学习成绩的差异,并不取决于智力水平的高低,而往往取决于学习习惯的差异。
二、数学学习习惯培养方法
小学阶段是学生长知识、长身体,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关键时期。学校教育如何抓住这一有利时机,及时培养学生良好学习行为习惯是素质教育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营造宽松愉快的合作氛围。
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同样,学生也只有在宽松、和谐、自主的环境中学习,才能敢想、敢说、敢做、敢怀疑、敢标新立异。要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无拘无束地展开讨论,必须转变教师和学生的角色,建立平等和谐、民主友好的师生关系,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愉快的学习环境,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教学时教师在引导学生合作学习过程中就要因题而异,通过巧妙的诱导,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探索欲望。从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教学语言要尽量贴近儿童,富有童趣。
数学教学内容本身比较抽象、枯燥,如果教学语言生涩、呆板,小学生学起来就容易乏味、疲倦,很难保持高度的注意力。因此,教学语言在精炼、准确的同时,更要生动、活泼,贴近儿童。
2.让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促使他们始终处于积极主动的学习状态。
课堂教学中如果过多地让小学生被动地听教师讲授,这种听讲势必缺乏一种“我要学”的参与意识。缺乏内在的学习动因,对于培养专心听讲的习惯是极为不利的。只有处于积极主动学习状态下的听讲,才能真正做到专心。因此在课堂教学中,必须让每一个小学生有尽可能多的回答问题的机会,以调动他们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要注意动静搭配,调整小学生听讲情绪。
数学课教学的主体结构是讲与练的结合。讲授要通过练习消化理解。巩固运用,为了使小学生始终保持专心听讲的学习情绪,就必须讲究课堂练习的设计。在练习设计上要有利于小学生多动脑、多动口、多动手。另外,还要注意练习设计的思考性、趣味性,练习形成的多样性和科学性,练习安排的渐进性和层次性。在课堂上不失时机地引导小学生动口讲一讲,动手摆一摆,动笔练一练,并穿插一些轻松活泼的数学游戏,这对于调整小学生的听课情绪往往是大有裨益的。小学生处于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学习兴趣自然就浓了。
4.要善于创设良好的问题情境。
小学生本来就具有较强的好奇心理,在教学中要充分利用这一心理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必须注意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学生一开始就对问题产生强烈的兴趣,后来学习就轻松了。
5.要善于鼓励和榜样示范。
根据小学生好模仿的特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及时地发现一些小学生可以效仿的事例,多用一些激励性的词语触动孩子的心灵。如:“你的想法真是与众不同”、“你的发言思维含量很高”,“你提出的问题很有研究价值”等等。这样,就能让学生在榜样的影响下,养成勤于思考的良好习惯。
6.要善于引导小学生主动质疑。
学生学习过程中必然会产生各种不同的疑点或难点,而这些疑点和难点往往就是我们教学中的关键。及时鼓励小学生主动质疑问题,组织引导学生讨论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对主动质疑问题的小学生要给予充分的肯定,调动他们质疑问题的积极性。另外,教师应在日常课堂教学过程中要养成经常设疑的习惯,这也为小学生主动质疑创造示范,使他们知道如何去质疑。
(三)培养学生适合新课程教学的新的良好习惯。
1.构建知识结构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整理知识,构建合理的、有利于后继发展的知识结构,能使学生学会一些学习数学的思想方法,为创新提供一个基础。如:在每堂课的最后留几分钟,让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归纳小结,整理所学的内容,梳理所学的知识。在一组例题或一个单元相关知识学完后,让学生以文字、图表等各种表现形式,将所学过的知识梳理总结,形成网络,自编提纲或练习题进行复习。例如:复合应用题的教学,新授时,引导学生归纳小结一步计算应用题与复合应用题间的发展变化;复习时,通过自编题目等学习活动并结合应用观察、比较、归纳、概括等方法,悟出题目内容变,而其结构不变,掌握复合应用题的一般解法,并构建了复合应用题的一般结构。
2.课前预习习惯。
有效的预习,能提高学习新知识的目的性和针对性,可以提高学习的质量。数学学科的学习,要十分重视学生课前预习习惯的培养。课前预习是指学生在新课前的一定时间里,先自己对教师所要教学的知识内容进行学习,能提高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使学生掌握学习主动权,从而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新知识,既是学好新课、取得高效的学习成果的基础,也是培养自学能力的有效途径。通过预习,学生能对新课有个初步了解。预习中学生能读懂的那些知识内容会自然地让学生联系起学过的相关知识,使学生找到学习的捷径,为学习新课奠定了一定的基础;预习中实在读不懂的知识内容,能让学生确定课堂上主要精力应集中在什么地方,使注意力更加集中,精力更加充沛,同时也使各自的学习都有明确的目的性和较强的针对性,不仅有利于课堂上及时消化新知识,掌握新技能,而且能提高听课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因此,课前预习不仅为学习新课作好充分的知识准备,也使学生为自己的学习作好必要的心理准备,能很好提高学习效果。长此以往,才能使学生养成自觉预习的良好习惯。
3.专心上课、主动探究习惯。
专心上课、主动探究有利于师生互动、生生互动,能充分发挥课堂优势,创造互帮互学、比学赶超的学习氛围,增强课堂教学效果,提高教学质量。课堂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要阵地。课堂上学生是否专心学习,是否具有学习主动性,主要在于教师充当组织者、引导者与合作者的水平如何,也就是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如何。例如,在教学“100以内的减法”,教师让同桌二人分别扮演售货员和顾客,商店里有30支铅笔,卖出20支,还剩几支?教师启发学生可以通过各种途径自己发现计算方法,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计算方法。有的用小棒一根一根地数,得出30-20=10;有的把30分成20和10先算20-20=0,再算0+10=10;有的想20+( )=30,因为20+10=30所以30-20=10,这样,人人动脑筋尝试发现,方法多种多样,人人都获得了成功。接着教师出示同类的问题,启发学生把这种算法应用到同类问题中。这样教学,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达到了学思结合。
4.认真完成作业的习惯。
完成作业,是学生最基本、最经常的学习实践活动。要求学生从小就养成:
(1)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即规范书写,保持书写清洁的习惯。作业的格式、数字的书写、数学符号的书写都要规范。
学生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不是一天就能养成的,它是经过长期的严格训练逐渐养成的,只要我们天天抓、堂堂抓,一抓到底,同时老师还要及时地给予学生帮助,耐心指导、严格要求,学生一定会养成良好的数学书写习惯。只有这样才能让每一个孩子的数学作业都规范、整洁、干净,节省老师批改作业的时间,而且还会让每一位批改作业的老师都有赏心悦目之感!
(2)良好的行为习惯。要独立思考,独立完成作业,不要跟别人对算式和结果,更不要抄袭别人的作业。独立作业是指学生独自完成教师根据教学内容精心布置的练习。作业是吸收和消化知识、应用知识的重要手段,也是巩固所学知识、检查学习效果和了解学习状况的重要手段,是教学的延续,能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形成熟练的技能技巧。
(3)认真审题,仔细运算的习惯。教师要加强读题指导,使学生养成认真读题、抓住难点理解题目的良好习惯。审题就是了解题意,弄清题目中所给的数据信息、运算符号、已知条件和问题,明确题目的要求。审题是正确解题的前提,有利于学生形成做事细心、踏实的品质。因此,教师不仅要教给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完成作业的基本方法,而且要帮助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对于计算题,要训练学生具备沉着、冷静的学习态度,不管题目是难还是易,都要认真对待,不得马虎草率。这样有利于学生准确计算,加快计算速度,提高计算能力。这样长期坚持,才能使学生养成认真审题的习惯,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与办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4)验算的习惯。教师要对学生循循善诱,教育学生独立思考,独立操作,实在不能解决再和他人展开讨论,打开解题思路;要教育学生不能偷看或抄袭作业,不能有依赖思想,使学生充分认识到独立完成作业的重要性与必要性,从思想上端正作业态度;还要注意因材施教,帮助学生系统地复习知识,及时辅导学困生,使学生对所学知识有较为全面的掌握,然后才布置必要的练习作业,这样才能让学困生也具有独立完成作业的能力。
5.善于质疑的习惯。
在数学学习过程中,要逐步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积极思考、主动质疑的学习习惯,让他们想问、敢问、好问、会问。
学生质疑习惯的培养,也可从模仿开始,教师要注意质疑的“言传身教”,教给学生可以在哪儿找疑点。一般来说,质疑可以发生在新旧知识的衔接处、学习过程的困惑处、法则规律的结论处、教学内容的重难点及关键点处,概念的形成过程中、解题思路的分析过程中、动手操作的实践中;还要让学生学会变换角度,提出问题。
6.手脑结合,注重实践的习惯。
心理学研究告诉我们,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低年级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因此小学数学教育必须重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使学生通过看一看、摸一摸、拼一拼、摆一摆、讲一讲来获取新知。例如在学习“角的初步认识”时,角的大小与两边的长短有没有联系?这个问题就可以通过操作自制的活动角,边操作、边观察、边讨论,从而得出正确的结论。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就能使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7.良好思维习惯。
在教学活动中,要特别注重为学生创设“创新”的实践活动,如一题多解、一题多变、猜想、联想、发散思维、推理、操作、实验、观察、讨论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和解决问题的习惯,培养他们思维的多向性和灵活性。通过“你能想出不同的方法吗?”“你还能想到什么?”“你有独特的见解吗?”“你能从另一个角度看问题吗?”等言语,启发和诱导,鼓励学生敢想、敢说,不怕出错、敢于发表不同的见解,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习惯。如:一位老师在讲分数的初步认识时,要求学生把一张正方形纸平均分成4份,“请大家折一折,试一试,你能找到哪些方法?”学生很快找到了下面三种方法:老师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鼓励学生继续努力,看看还能否找到其它的分法,学生经过努力,又找到了下面的分法:这样的教学活动,不仅使学生掌握了知识,还发展了学生的求异思维习惯。
8.自主学习的习惯。
教师不仅要使学生在学习中获取知识,而且更为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学会获取知识的方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学习方法可谓多种多样,其中就包括预习、阅读、听课、观察、质疑、讨论、练习、考查等。教师可以循序渐进地对学生加以指导,结合良好学习习惯进行反复训练、培养。
例如,长方形和正方形的周长的学习,可让学生按照如下步骤进行学习怎样求正方形周长列加法算式尝试计算。
说说自己的计算过程和思路。与同桌相互讨论比较谁的算法简便。熟练了以上的学习过程,那么在学习正方形周长的时候,学生就不再感到无所适从了。
9.合作与交流的习惯。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之间可以讨论、争辩、交流,给学生以极大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尽情地自我表现,发挥潜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增强思维的检索频率,使思维异常活跃,启迪学生创新的灵感,有效激发学生创新意识。
(1)学会认真倾听发言。倾听是合作学习的重要环节,不仅要让学生肯听,更要让学生会听,能够听出别人说的重点、问题,并加以思考,从而重视并采纳他人意见,达到优势互补,共同提高。同学之间最大的问题是不能容纳别人的意见,为此,我逐步要求学生学会三听:一是认真听每个同学的发言,不插嘴;二是听出别人发言的要点,培养自己收集他人发言中重要信息的能力;三是听后需作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提高自己处理信息、反思评价的能力。
(2)学会表达自己的见解和主张。合作学习中除了要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别人的发言以外,还要提出自己的见解和主张,把自己的见解清楚地说出来让别人听,让别人评价并接受自己的主张。
10.自我评价的习惯。
自我评价是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学习结果进行自我评判与分析的一种自我审视的行为。
让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进行自我评价,要做到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增强自信心。让学生认识到自己也是评价群体中的一员,能积极参与到评价中来,及时了解自己在学习数学中的态度,了解自己在学习数学的方法上优、缺点,了解自己在学习数学的能力上有没有提高,加深对数学学习的体验,不断改进学习方法。
教师组织起有效的自我评价有助于学生随时进行自我反馈、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有助于提高自我评价能力。如教学“平行和垂直”一章节时,我先让学生画出平面内两条直线会形成的图形,学生画出了很多。画好后我让学生分类,有的认为分类,有的认为分类、类、类。这时,我没有急于作评判,而是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发表自己的看法,评价他人的说法。学生经过激烈的争论,最后统一了认识,认为按“是否相交”来分类比较合理。这样,学生不仅理清了思路,巩固了知识,而且在辨认中培养了口头表达能力,发展了思维能力。
总之,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是非一朝一夕能养成的,要靠我们老师精心打造。只有坚持不懈地抓住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的培养,才能培养出具有良好数学素质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