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会计课程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课程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课程论文

篇1

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实践性、技术性和操作性都比较强的基础课程,因此,加强实践性教学,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是很重要的。如凭证、账簿、报表等这些会计信息的载体应尽可能给它们更多的感性认识,而不仅仅是停留在书面上。因为这样很容易导致学习的结果只是背了一些名词和概念,对于真正的会计循环和操作并不了解。对于会计专业的毕业生,将来毕业的就业岗位绝大多数是从事会计或者相关工作,如出纳、总账、报表、审核以及仓管等,这些职业岗位群要求学生能够有扎实理论功底和较强的实务操作能力以及职业素养。

我国财经法规相关内容明确规定,从事会计工作必须取得会计从业资格证书。取得从业资格证书就能上岗吗?答案绝对是否定的。现在全国大多数省份都在推行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核,以选择判断来作为考核主要方式,从而出现了会计速成热,考生往往通过短时间背诵理论考点就能获得一本证书,这本证书的含金量到底有多大,就可想而知了。

我国会计从业证书的考核太偏重于理论的考核,导致了教师教学侧重理论知识的教授,而且对于知识的讲解趋于表面化,很少深入论述理论知识的合理性和恰当性,大量的准则和规章制度作为学生职业生涯必须牢记的知识,要求学生去死记硬背对于实务操作的原理却讲得很少,这样直接导致了课改难以真正推进。

篇2

(三)学生不够重视在高校会计专业核算会计培养目标下,成为一名企业管理会计人员没有进入过学生的职业规划中。因此,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主观地将所学课程进行简单分类,将与其他核算会计类课程连续性不强的“管理会计”排在核心课程之外。另外,“管理会计”课程由于综合性较强,教学任务通常要安排在大四学年,就业、升学等多方面的压力客观上也造成学生学习热情不高。

(四)教学模式和方法单一不同于“基础会计”和“财务管理”等其他专业课程多样化的教学模式,“管理会计”课程一般只采用单一的理论授课教学模式,并且受实验室和实践场地的限制,实践几乎没有。在教学方法上,“管理会计”教学大多采用理论教学法,通过课堂讲解的方式将理论知识灌输给学生,然后利用习题将理论知识进行消化理解。这种传统、单调的教学方法能够帮助教师将知识传授给学生,但却不能培养学生将相关理论转化为实践技能的能力。

二、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一)“管理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适用的教学方法教学方法是教育者和受教者为完成教学任务、达到教学目标所采用的各种方式和手段,它包括教育者教的方法、受教者学的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与提高教学质量所采用的重要手段。在应用型核算会计培养目标下,“管理会计”课程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方法改革创新并没有得到普遍重视,导致教学方法落后,具体表现在强调“教”而忽视“学”,强调“理论”而忽视“实践”。“管理会计”是一门应用性和实践性很强的学科,结合“管理会计”的课程性质、教学目标及教学实际,本文建议推行案例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最早由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提出,20世纪20年代后得到哈佛大学商学院(HarvardBusinessSchool)的大力倡导。20世纪80年代,这种案例教学法受到了师资培育的重视,尤其是1986年美国卡内基小组(CarnegieTaskForce)在《准备就绪的国家:二十一世纪的教师》的报告书中,特别推荐案例教学法在师资培育课程的价值,并将其视为一种相当有效的教学模式。国内教育界于20世纪90年代后开始探究案例教学法。根据对西方管理会计教学资料的研究,“管理会计”课程的案例教学法是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其有效性具体体现在:

(1)通过案例教学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不同于教材中高度简化了的例题,案例将具体企业管理会计方法真实再现,虽然相对复杂,但贴近实际,更有利于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教学案例通过再现较为真实的企业经营实际,将一系列综合性问题抛给学生,他们要经过独立思考、创造性分析,采用个体或团队的形式将问题进行解答。这种教学方法使理论不再枯燥无味,有助于鼓励学生独立思考。

(2)通过案例教学引导学生变注重知识为注重能力。传统“填鸭式”教学方法只注重教材中理论知识的灌输,忽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培养,不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而案例教学法通过设置与企业管理会计工作实际相似的模拟案例让学生综合分析、展开讨论,这对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十分有利。

(3)通过案例教学增强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在案例教学中,教师为学生提供能够再现企业经营情景的教学案例,同时给学生留下与理论教学相关的案例分析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进入各章节理论知识的学习,随后在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案例问题给予引导,使学生对知识的认知得到认证,从而形成良好的教师与学生的双向沟通。

(二)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应用为了实现案例教学法在“管理会计”教学中的重要作用,在教学实践中要对案例教学法做好系统安排:

篇3

2.实施“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提高教学效果。按照高职教育“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要求,从“学什么怎么学”、“做什么,怎么做”三个问题出发,在管理会计教学中充分体现就业岗位能力要求,突出管理会计专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高职学生对管理会计的岗位适应能力,实现管理会计知识应用的上岗零过渡。首先,管理会计教学组织工作任务化,把课程内容设计为若干工作任务、若干个学习子情境,明确教学要求;其次,管理会计教学方法把课堂教学与实训基地相结合,课堂教学中多媒体教学强调启发式教学、工作任务与学习子情境相结合等等多种方法的灵活运用;第三,构建管理会计课程考核体系多元化、重视平时学习过程的随机考核构成。

二、全面开展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

全面开展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对其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的重大变革,通过课程教学改革,综合培养学生职业意识与职业技能;在教学内容上把工作任务与学习情境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密切联系;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突出师生互动性、学生自主性、教学的应用性紧密结合。借助于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使管理会计课程教学的职业技能与职业意识的综合培养找到了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全面开展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为该课程的职业技能的培养提供保障;强化实践教学环节,提升职业教学能力;找准专业特色定位,创新管理会计特色人才培养路径。创新性地将管理会计特色人才培养路径设计为:专业定位抓核心———培养目标准确定位;专业建设抓规范———力求办出特色;课程建设抓基础———做到亮点突出;教学管理抓秩序———保障秩序井然;教学质量监控抓细节———做到细节量化;实践教学抓条件———校内外结合;产学合作抓实效———开展项目服务;学术研究抓团队———打造学术团队;学生日常管理抓重点———抓两头带一般;学生学习引导抓强项———培养技能人才。

三、探索与实践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的管理会计课程教学模式

高职管理会计课程由模块课程向基于工作过程和工作任务设计的项目课程的转变,《管理会计》课程的设计以企业经营管理为主线,按照职业岗位任务的标准,突出职业能力培养,体现基于管理会计课程职业岗位分析和具体工作任务的课程设计理念,课程内容设计科学合理,职业性、综合性与实践性强,体现管理会计岗位职业能力的培养及职业素质的养成,增强管理会计岗位的岗位适应能力,适用行业企业单位对管理会计岗位的用人需求。管理会计教学充分体现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模式,实现毕业与上岗零过渡。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掌握管理会计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熟悉管理会计工作岗位技能和工作流程,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道德、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为学生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满足了高职学生职业性、开发性和发展性的需要。把企业调研作为一项长期任务,把职业岗位和教学内容对应起来,培养具有综合能力的管理会计的人才。对此,在管理会计的培养目标上,要切实结合职业岗位任务的需要,培养出来的学生一定要下得去,用得上,留得住,这样就大大节约了企业培养新员工的成本,同时也为学校和企业的合作起到了促进作用。管理会计课程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是造就管理会计课程师资队伍的需要,也是提升管理会计人才培养质量的需要。通过管理会计职业岗位任务的课程教学改革不仅使学生的职业综合能力大幅度地提高,同时也提高了教学质量,落实管理会计教学目标的实现。

篇4

2.现有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不够全面。

10月15日,同志在文艺座谈会上提出我国文艺作品应该兼顾市场效益和社会效益,不能让文艺成为市场的奴隶,标志着我党开始重视健康的文化对青少年的正面引导作用,抵制低俗文化对青少年的恶劣影响。同志的讲话无疑给学校提出培养人才的新目标,那就是德才兼备,学校不仅要重视学生专业技能的训练,更要重视学生品德和文化的培养。但是,就目前情况来看,我国高校会计专业课程多偏重于会计与商业经管类课程,基本忽略了人文学科、艺术学科等方面的课程。这种会计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来的大学生仅仅具备会计专业技能,却不了解中国的历史,不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步入社会后,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易被恶俗文化引诱、占领,最终走向犯罪道路。

3.现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问题。

随着我国资本市场的开放,我国会计准则为了保持与国际会计准则国际趋同,处于一个不断修订修订的过程。2006年2月,我国财政部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这是对我国旧会计准则进行的一次全面修订。新企业会计准则引入了公允价值计量属性的应用,打破了过去历史成本计量属性的垄断地位。公允价值的应用要求会计工作人员具备较高的会计估计技术和会计职业判断能力,而不再局限于会计知识的机械化重复应用。2014年3月份,我国财政部再一次对2006会计准则进行重大修订,使我国会计准则进一步与国际会计准则趋同。修订后的会计准则更加抽象,其应用进一步要求提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判断能力。综上,我国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与国际趋同是大学会计专业人才培养必须面对的一个现实情况,要求高校在会计专业人才培养上更加侧重于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提高,而不是会计知识的简单复制。但是,现有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基本上还是侧重于会计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忽略了会计职业能力培养。

二、完善本科会计专业课程的建议

1.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与时俱进。

互联网技术在我国经济领域的应用,改变了我国传统的产品生产模式、销售模式和交易模式,促使互联网金融、电子商务等相关新兴事物的发展。随着互联网应用技术的提高,企业的虚拟化程度会提高,企业的外延会逐渐增大,企业的生产、销售、交易和借贷模式等都会发生深刻的变化,这无疑将会引起产品成本核算、期间费用核算和借贷利息核算等发生变化,挑战会计工作人员的职业思考和判断能力。会计专业的毕业生作为未来生产和加工会计信息的主体,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经济活动,提供更为准备的会计信息,势必要对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流程有一个足够的了解,这就要求本科教育课程设置包含计算机网络技术和通讯技术的知识普及,以便学生毕业后能够更好地适应我国当前的经济发展,为未来经济发展作贡献。

2.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增加人文艺术学科。

梁启超在《少年中国说》一文中曾写到,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表达了少年是国家的未来。本科学生作为年轻的一代,无疑是国家的未来和希望。高校培养出来什么样的学生,也就预示着国家未来走什么样的道路,所以学生的教育至关重要。我国传统文化的很多作品都教育人们要“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教育人们“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因此我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对于学生培养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有着重要意义。现有会计专业的课程设置往往比较重视学生会计技能的培养,却忽略了学生在人生观和价值观方面的培养,忽略了我国传统文化的知识普及,这容易导致一些学生有才无德的现象。因此高校应该在现有课程设置的基础上,增加我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讲授,普及学生人文艺术常识,帮助学生了解我国的历史和文化,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3.本科会计专业课程设置应增加职业能力培养课程。

随着我国企业会计准则的不断修订,公允价值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这要求学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更加注重学生会计职业能力的提高,着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帮助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应对复杂多变的经济活动。因此,高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不能仅仅关注会计理论、会计知识的普及,还要关注会计知识应用和会计技能提高,应该在现有会计专业课程设置的基础上,提高会计知识应用和会计技能的课程。

篇5

高职类院校学生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态度不端正分以下几种:其一,如今,有很多学生都人云亦云,选专业的时候一点都不慎重,采取别人选什么我也选什么的原则,完全不为自己切身考虑,不考虑自己是否适合这个专业,而选了之后却对其没有多大兴趣,最后采取消极的态度,破罐破摔。其二:部分学生在选了会计专业之后,认为审计课程学习的难度系数非常之大,甚至就认为自己根本学不好审计课程,最后荒废了自己。其三:有很多学生都没有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非常之好,所以对待审计课程,学生们都是完成任务的心态,并没有将学习的热情投入到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些学习态度对于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非常不利的。

(二)高职类院校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授课教师的专业素质不够高

如今,社会中人做事靠关系非常甚行,进入高校授课的教师鱼龙混杂,有的教师的专业知识量根本不达标。即使是知识渊博的教授也由于对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不重视而不尽心尽力地给学生传授知识,亦或是对学生消极的学习态度甚为失望而自己也轻而待之。这些现象都是老师没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导致的结果,无论及专业,无论及学生态度,作为老师,育人子弟,就得有足够的专业素质,就无法将专业知识以最高效、最简单的方式传授给学生,更不用说是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让学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太过传统、落后

由于高职类院校中没有大力推行开来,所以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方法还太过传统、落后,许多院校使用的都是传统的教学方法。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都太过陈旧、刻板,不能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传统的教学方法实行的都是”满堂灌”的方式,教师在讲台上撕心裂肺的讲,只是原原本本的将课本上的专业知识都原封不动的传授给学了生,试问,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能接受多少,即使学生都接受了,试问能够实践多少。传统的教学方式不能够变通,学生心须按照既定的教学方针去学习,学习是一件非常灵活的事,而传统的教学方式太过刻板,特是对于比较刻板的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加上刻板的教学方法,根本就达不到所谓的学习效率。

(四)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考试形式单一

现如今,大多数高职类院校还在采用闭卷考试的答题形式考评学生的学习效果,这种传统的测试方法只能考评学生对专业课本知识的掌握,而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测试是完全没有作用的。在学习的过程中,学校本来就没有给学生安排太多的专业实践活动,再加上考试测评的不周全,使学生本身就对专业实践能力的锻炼不重视,这样教育出来的学生,只有纸上谈兵的本领,而没有一点实践能力,即使学生从学校出来时有最高的分数,也没有太高的做事能力。这样,从学校推荐出来的学生进入到企业工作时,就会严重的脱轨,学校的就业和社会的实践工作就断了链接。学生没有一定的实践能力,必然会被社会所淘汰。

(五)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都没有实验室

在改革之后的教学课程中,实验室的设置对于高职类会计专业的教学是非常重要的,特别是审计课程的学习是需要实验室的协助教学。但是如今的大部分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都没有实验室的设置。在会计专业实验室里,高职类院校的学生可以大胆,自由的去研究,实践审计课程,只有通过不断的实验之后,学生才能深刻,清晰的接受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知识。而没有会计专业实验室,一切都只是空谈,学生只能在课堂上听老师“满堂灌”,或者是老师将实验的各个原理,流程等逐一讲解,这样的教学方式根本不会达到好的效果,而实验室的设置却可以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二、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的策略

(一)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

想要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就必须得提升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教师的专业素质,高职类院校可以对相关教师进行严格的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用一定的奖罚制度去激励老师以提升自己的专业素质;学校也可以更多地举行老师优秀教学的评比活动,让老师之间形成良性的竞争合作关系,合作高效地完成教学工作,最重要酌是高职类学校应该对相关教师进行专业素质的培训,保证每个老师都有足够的专业素质,足够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中。拥有足够的专业素质,教师首先应该积极投入到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方法的改革创新工作中,其次就是教师应该因材施教,面对不同的学生,教师应该有不同的教育方式,安排不同的学习任务,用最合适的方法去教育每一个学生,努力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达到最高的效果。

(二)教师应该努力激发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

要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学习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积极性,必须得让学生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首先,会计专业在现代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变得越来越热门,那么教师首先就得让学生清楚地了解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就业前景,让他们认识到学好审计课程的重要性,认识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重要性,学生首先就会尽力地试着去学好审计课程。其次,相关教师应该改变百己的讲课方式,尽量让自己自的讲课方式新颖、出奇,让自己的课堂别有趣味,以此来吸引学生学习的注意力,再者,老师也可以采取一定酌奖罚制度,对学生的学习进行一定的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或惩罚,让学生对学习有一定的动力,从而以更多的热情投入到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学习中,这样,学生才能够将会计专业审计课程学到最好。

(三)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宙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

我们都知道,传统的教学方式已无法适应飞速发展的中国社会,传统教学方式的刻板、陈旧已无法与如今灵活多变的社会相契合,所以,要想提高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的教学质量,我们必须得大力推行高职类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的措施。首先,我们将从课堂教学方式的改革开始,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满堂灌”的教学方式,其实新时期的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老师为辅来展开教学工作,而课堂讨论就是一种很有效的教学方式,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的学习,在讨论中,学生完全可以将自己的想法表达出来,再结合同学的们不同的们观点,学生可以更加深刻、生动地接受这一专业知识,并且可以培养学生自己树立正确的的观点。其次,在课后,教师可以组织学生积板主动地去合作学习,合作学习对于学生来说是一种最好的学习方式,学生之间可以用最纯洁的心去合作,去竞争,学生之间可以形成一种良性的合作竞争关示,特别是对于会计专业中的审计课程,学生合作小组中可以自由地探讨各种审计结算的方法,审计的方案,审计的结果以及得出的结论,学生之间的互相学习是最能激发彼此学好的欲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高职类会计专业必须得配有一定数量的实践活动,高职类院校本来就是专门培养社会实用人材的,而且会计专业审计课程是直接与专业就业接轨的,在专业知识学习的过程中应该配有一定的专业实习活动,可以将个别小公司的审计结算工作交给学生去完成,这样既可以高效提高高职类院校学生的实践能力,也可以节省很多的人力物力。

篇6

一、旅游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目标的定位

随着旅游产业的发展,旅游行业的从业人员对会计知识的需求越来越多,会计学在旅游管理学科领域的重要性受到广泛认可,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把会计学课程设置为专业必修课程。然而,会计学课程的专业性较强,对逻辑性要求较高,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中采用与会计专业一样的教学目标,教学模式和内容,导致学生在学习时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吃力等诸多问题,学生不能明确掌握与专业实际需要相应的会计基础知识和技能,不能更好地适应将来从事旅游行业相关工作的需要。因此,旅游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改革首要任务是针对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和需求设置恰当的教学目标,明确在课程开设的目的。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开设会计学课程的教学目标为:了解会计基本理论,了解会计信息的产生过程,理解并学会获取会计信息,树立会计思维方式,运用会计课程知识进行财务分析,应用会计信息帮助旅游组织进行决策。

二、旅游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内容的调整

普通高等院校经管类非会计专业均开设了会计课程,虽然会计课程教材种类较多,但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教材较缺乏,大部分高校使用的教材为会计学专业的教材或教师自编讲义,理论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基本理论、基本方法、会计凭证、借贷复式记账的应用等。此外,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在实践教学内容方面也与会计专业一样,注重会计账务处理过程。湖南科技学院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也是如此,由于缺少以旅游行业经营业务为背景的会计教材,在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采用与会计专业一样的方式和内容,忽视旅游管理专业的特色,导致学生在学习会计课程时缺乏积极性,难以建立会计知识与旅游行业的联系,影响教学效果,不利于培养复合型旅游管理人才。因此,在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教学中,应当改进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以旅游饭店、旅行社和旅游景点为会计主体,教授会计理论及会计实务与旅游行业财务工作实务相结合。目前较少可供选择的高质量旅游管理专业会计教材,教师可根据旅游管理专业特点,结合旅游行业实务,合理编制会计课程教学内容,除了所有专业均应掌握的基础知识外,突出在实训实践教学内容中与旅游行业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会计课程的兴趣,帮助学生建立会计知识与其专业的联系,运用会计知识分析并解决旅游管理的实务问题。结合专业特点,针对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学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调整对授课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目前,高等院校中的旅游管理专业会计课程教师大多是会计专业的硕士、博士,他们从高校毕业后直接担任,较少有在企事业单位实践经验。虽然这些教师精通会计理论知识,学科专业性强,但是缺乏实践经验,特别是对旅游行业知识欠缺,教授过程中难以与旅游管理专业实务结合教学,仅按照会计专业一样的授课方法,将直接影响旅游管理2017年第24期教改•教研专业会计实践教学效果。因此,教授会计课程的教师应在完成教学任务之外,应响应湖南科技学院“双师双能型”教师培养号召,积极参与企事业单位的实践,特别是到旅行社、饭店等单位进行会计方面的观摩,提高自身实践能力,并运用实务经验到教学中,帮助旅游管理专业的学生建立会计理论知识与旅游行业实务的联系。

三、旅游管理专业会计学课程实践教学的改进

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需要使用实践设施和场所。有些高校专门设置了会计手工实训室,实训内容主要是针对纸质版的原始凭证、记账凭证,填制会计账簿,编制财务报表,注重的是会计实务的账务处理过程。另有很多高校设有专门的会计计算机实验室,配备会计实践教学软件,实践教学内容主要是会计软件的功能和操作流程。这些会计实践教学适用的对象是会计专业的学生,不能依据不同学科专业的特点灵活调整实践教学内容,不能实现非会计专业会计课程实践教学应有的效果。目前,湖南科技学院经管类相关专业的会计课程在实践教学时采用的是手工记账,与会计专业实训内容相同,学生在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时缺乏积极性,不能掌握会计账务处理流程,也不能理解会计信息和自身专业的联系。经济与管理学院已经建成金融工程专业ERP实训室,可以采用ERP实训室进行会计学课程的实践教学。利用ERP实训教学,让学生模拟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的全过程,从管理者的角度认识会计知识和会计信息,不仅仅限于传统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注重的会计账务处理程序,而是全面的认识企业业务处理流程,帮助建立学科知识框架,了解会计知识与各经济管理类专业的联系,提高学生会计信息处理和运用的能力。然而目前ERP实训室尚在测试阶段,主要满足金融工程专业的相关课程实训的需要。旅游管理专业的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还可以借助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永州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10月12日,是湖南科技学院全资校办企业,获得过“湖南省创新创业优秀企业”、永州市旅游行业“十年零投诉”单位等荣誉,是湖南科技学院产学研融合示范基地,优秀实习基地。为实现产学研的有效融合发展,更好地服务于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湖南科技学院校长办公会议专门探讨和改变了公司管理模式,2016年由经济管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姚先林老师任永州山花旅行社有限公司法定代表人和总经理,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相关课程实训与创业实践提供了更好的平台。山花旅行社是旅游管理专业学生见习实操的承办单位,每年都为旅游管理专业学生提供日常培训并组织见习,加强了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巩固以及实操认识,导游业务知识、景区讲解等课程的实操见习。虽然山花旅行社设置了财务办公室,但公司的财务业务外包给学院财务部完成。在开展旅游管理专业学生的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时,可以借助山花旅行社这一实训平台。在公司内部设置财务部门,提供会计课程实践工作岗位,这样,旅游管理专业学生在学习会计学这门课程时,可在山花旅行社内开展实践教学。对经管学院教授会计课程的教师而言,借助山花旅行社熟悉旅行社会计实务,提高自身实践经验,为会计课程的实践教学提供了实务案例。同时,也方便旅游管理专业学生以旅行社为会计主体,熟悉旅游行业的会计实务和操作,建立会计知识与旅游管理专业的联系,了解会计业务处理流程,分析并运用会计信息参与经营决策。此外,学生在旅行社实训中切身感受创业过程,增强他们的创业动力,也为旅行社建立了人才储备力量,学校和山花旅行社实现互惠双赢。会计课程实践教学是会计课程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经管类非会计专业的会计课程实践教学要区别于会计专业的实践教学,为各个专业量身制定课程实践教学目标,修改注重会计理论和账务处理程序的教学内容,结合专业特点,改进实践教学,提高学习积极性,帮助学生建立会计知识与各经管类专业的联系,树立会计思维方式,学会分析和运用会计信息,为我国经济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

作者:欧阳仪臻 单位:湖南科技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三)改革教学内容方法和手段选择试点班级,以学习者为中心,打破过去传统的理论与实践分离的学科型教学模式,深化课程改革,对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完善。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课程教学体现“做中学,做中教”的教学理念,在教学中灵活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强调实验、实训、实习等实践教学环节的重要性,以经济案例或真实的工作任务为实习实训的目的,强调学生将所学知识技能在实践中应用,积极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四)收集过程性材料丰富教学资源库加强教学资源库的建设,收集教学过程中的课程计划、项目模块化教案、练习题、案例、实训指导书、试题、课件、数字化教学资源等,完善教学资源库库,丰富教学资源库的教学资源,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优质教学资源库中的资源共享。重视教材建设、以公开出版的教材做为参考,开发校本教材,强调实践教学环节,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开发编写配套的校本教材。

(五)课程考核注重过程性评价改革考核评价方式、提高教学管理水平,不断提高教学科研水平,建立课程考核标准和课程考核评价机制,将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结合起来;采取校内教师评价与校外社会企业评价相结合的方式,学生间的自评、互评相结合的多方式的评价方式。

(六)进行师资队伍建设提高教学能力探索专业课程师资培养途径和方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安排老教师对年轻教师进行传、帮、带活动,使会计教学组的教学水平进一步提高。通过课程开发、参加各类教学比赛、进行教科研研究提高教师的教科研能力,形成年龄梯队和学历职称结构合理、实践经验和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学团队。

二、精品课程建设促进专业建设

(一)促进专业的发展。骨干专业代表着学校的办学水平,精品课程建设应从骨干专业的专业核心课程入手,与该专业的实践教学和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密切结合,通过精品课程建设,促进学校骨干专业的发展,并带动其它课程的改革向纵深方向发展。

(二)策应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方向。精品课程建设突出课程设计的职业性,课程内容的实践性,课程结构的模块性,建立体现和企业实际工作岗位和职业岗位实际工作任务所具备的职业能力为核心的课程标准和考核标准。

(三)提高教师教学科研能力。在精品课程建设过程中,对教师进行多渠道培训,吸收来自企业的专家、技师共建课程,进行课程的开发和相关课题的研究,提高教师的教学科研能力,进而建设一支素质高、教学技能过硬的“双师型”精品课程师资团队。

篇8

笔者作为专职老师长期活动在教学第一线,为我校医事法律专业的学生讲授经济法。笔者曾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专业比如会计专业教授过经济法,在讲授过程中发现了一些问题。

1.培养目标不明确

对于一个专业来说,其所有的课堂设置都应当围绕着专业本身来建设。这个专业的培养目标是什么,要为社会培养什么样的人才,这个专业设置了什么课程,课程在不同学期具体安排,所设课程对这个专业有什么意义,这门课程要达到什么目的、取得什么教学效果,都应当是学校预设好的。所以,在讲授前首先应当明确专业的培养目标,对不同专业的学生,应当根据其培养目标设计合理的授课内容。而一些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并不明确,笔者在受到一次民营学院的教学邀请时,为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向其教务部门详细询问授课专业、授课学时、相关课程,而其教务部门觉得奇怪,他们认为只要是同一课程内容应该是一样的。

2.法律基础欠缺

笔者受邀给其他院校的会计专业教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对一些基本的法律常识十分陌生。过去高等院校的《思想道德修养》、《法律基础》是分别设置的,《法律基础》在高等院校中的时间安排一般是30-40学时,而2006年按照教育部的要求,各大高等院校将这两门课合二为一———《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据统计授课时间还是30-40学时,以我校为例,总学时48学时,但理论课时仅有32学时,而法律基础部分一般是8-10学时,类似基本的普法教育,所以学生大都只了解一些皮毛,对专业法律知识所知甚少,没有积累法律语言,更没有形成法律思维。笔者在讲授经济法时发现,学生对课堂上老师所提到的法律名词十分陌生,光介绍一些基本的法律名词就占用了大量的教学时间,教学时间十分紧张。

三、会计专业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

笔者认为,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基于专业的特殊性,在经济法课程的讲授过程中应当进行科学、合理的教学安排。

1.确定教学内容

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法是工具,学生应当灵活掌握未来职业过程可能遇到的法律问题,了解基本的规范,处理相关的问题。与此同时,经济法是开启未来职业资格的“敲门砖”。我国对会计职业资格有一定的要求,无论是初级会计职称还是中级会计职称,甚至高级会计职称、高标准的注册会计师等,经济法都是其中必考科目之一,不容回避。比如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需要考两门,其中一门就是经济法基础。由于学时有限,经济法课程的教学安排较为紧张,整个课程围绕会计职称考试内容,以在章节中介绍重要知识点的形式进行,通过真题和练习题的辅助加深记忆。在教授中按照初级会计专业技术资格考试的大纲安排章节内容,今天包括总论、公司法、合伙企业法、合同法、金融法、税法、反垄断等内容。

篇9

目前在理论界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型课程体系;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以竞争优势的获得为核心,以价值最大增值为目的,站在战略角度架构管理会计体系。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型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作为企业会计两大分支之一的管理会计在当代会计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管理会计学纳入到高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成为必然,如何设计和构建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管理会计的内涵并能够学以致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从学生学习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大军老师、牛彦秀等老师编著的《管理会计》。

(一)背景资资料

管理会计的产生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标准成本系统是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过度的分界点,成本性态分析则是管理会计的起点,因此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余绪婴)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更为重要,作为对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学对成本的分析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内容体系

全书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阐明以企业为主体,密切联系现代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操作技术。本书第一部分交待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讨论了管理会计各项职能在实践中的应用程序与具体操作方法。最后集中介绍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

(三)我认为本教材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在内容的组织、体系的安排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需要,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且本书相对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教材新增加了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站在前沿的角度介绍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应该说是传统教学型管理会计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二、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会计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胡玉明老师编著的《高级管理会计》从环境入手,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了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一)背景资料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我们面对一个崭新的经济环境,21世纪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宏观上看具有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的特点;从微观上看,人类社会将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有三种力量,它们或者独立或者合在一起,正在驱使今天的企业越来越深的陷入令多数大董事和经理惊恐的陌生境地。”(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1998)。这三种力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C,即顾客化(Customers)、竞争化(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面对这样的宏微观环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比市场分额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竞争优势,比竞争优势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即企业面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

(二)内容体系

胡玉明老师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培植和提升,构架了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在第一部分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本管理会计的新发展,讨论了21世纪成本管理会计会计主题的转变,构造了21世纪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构架,并以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依托分析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企业管理上的重大开拓性;第二部分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人力资本管理会计、企业激励机制与经理人激励报酬设计等进行了探讨;最后展示了中国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制度的变迁及特色。

(三)这种课程体系应该说以环境作为论述的起点,突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全面阐述了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服务的方法,即采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并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介绍。有助于促进企业竭尽全力,鼓足干劲,沿着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塑造企业核心能力,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对于21世纪的高级管理会计来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为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角度架构管理会计体系

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采取差异化战略。孙茂竹老师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的角度构架了管理会计体系。

(一)背景资料

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并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分解为若干战略性相关的价值活动。每一种价值活动都会对相对成本地位产生影响,并成为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供应商通过向企业出售一定产品对企业的价值链产生影响而企业通过向顾客销售产品又影响买方价值链,基于此我们将此概念推广并根据经营活动的有机联系,将价值链分为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

纵向价值链就是把供应商和顾客分别视为一个整体,它们之间通过彼此出售和购买产品的各种联系,构成的一种链条关系,这一关系可以向上延伸至最初原材料的最初生产者(或供应商)也可以向下延伸到最终产品的最终用户。这一概念将最终产品看做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是作业链中的一环或几环。这样企业可以从最基本原材料的取得到最终产品使用后废弃这一整体价值链的层次上分析产品的成本和收益,从合理分享利润的角度进行战略规划。

横向价值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所有在一组相互平行的纵向价值链中处于同等地位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具有潜在关系的链条。: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纵向价值链分析和横向价值链分析的交叉点。它是提供给顾客的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与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一致。对该价值链形成的认识使企业的管理深入到作业这一层次,使企业能够在所有环节上对资源的耗费进行控制,提高价值增值水平,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

(二)内容体系

首先将管理会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把管理会计分为对所有企业都适用的企业管理会计和只对特殊情况适用的的高级管理会计。第二层是按价值链结构把企业管理会计分为战略管理会计和战术管理会计两部分,其中将企业纵向和横向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管理会计内容,内部价值链分析作为战术管理会计内容。第三层是战术管理会计部分将内容和方法结合起来并体现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要求。

在章节上可以分成理论部分包括理论框架和价值链分析原理、价值链分析包括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决策分析包括品种决策分析、生产组织的决策分析、营销管理决策分析、服务管理决策分析、人力资本的决策分析。预算的编制和控制、管理会计报告和业绩评价。

(三)作者发展了波特的价值链概念,把企业内部价值链看做是提供给顾客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与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一致,进一步发展了纵向价值链观点,认为纵向价值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并提出了横向价值链,认为这种横向联系实际构成了产业的内部联系。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以竞争优势的获得为核心,以价值最大增值为目的,站在战略角度架构了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对于我们学习和应用管理会计学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上述不同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得分析,我们觉得在不同情况下,基于不同的考虑出现的管理会计学的课程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站在战略的角度构架我国管理会计学的课程体系。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管理会计学学科体系不规范,很多教材实际是管理会计方法和内容的混杂体,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把其内容串起来,体系残缺的事实面前,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角度重新构架的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吴大军、牛彦秀、王满编著《管理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10

目前在理论界比较有影响的观点有三种: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型课程体系;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以竞争优势的获得为核心,以价值最大增值为目的,站在战略角度架构管理会计体系。

一、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型管理会计课程体系。

作为企业会计两大分支之一的管理会计在当代会计实践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将管理会计学纳入到高校会计专业的主干课程成为必然,如何设计和构建他的课程体系,让学生更容易接受和理解管理会计的内涵并能够学以致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因此我国管理会计理论工作者从学生学习出发,以学生为中心构建了管理会计课程体系,比较有代表性的有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吴大军老师、牛彦秀等老师编著的《管理会计》

(一)背景资资料

管理会计的产生是为了加强企业内部经济管理,以实现利润最大化的经营目标,标准成本系统是成本会计向管理会计过度的分界点,成本性态分析则是管理会计的起点,因此成本会计是管理会计的前身。(余绪婴)在市场经济日益繁荣的今天,企业的竞争日趋激烈,成本控制在企业管理中更为重要,作为对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学对成本的分析应该说是至关重要的.

(二)内容体系

全书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阐明以企业为主体,密切联系现代会计的预测、决策、规划、控制、考核、评价等职能,系统地介绍了现代管理会计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实用操作技术。本书第一部分交待了管理会计的基本原理和传统管理会计的基本方法;第二部分讨论了管理会计各项职能在实践中的应用程序与具体操作方法。最后集中介绍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

(三)我认为本教材从中国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以现代企业所处的社会经济环境为背景,在内容的组织、体系的安排等方面充分考虑到学生学习的需要,真正突出了以学生为中心,而且本书相对于传统的管理会计教材新增加了作业管理和战略管理会计,站在前沿的角度介绍了管理会计发展的新领域,应该说是传统教学型管理会计体系的继承和发展。

二、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会计与其所处的环境息息相关,尤其是为企业内部管理服务的管理会计对企业组织的结构或体制以及企业所面临的市场环境具有依附性。胡玉明老师编著的《高级管理会计》从环境入手,以企业核心能力培植为主线构造了21世纪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

(一)背景资料

当我们步入21世纪,我们面对一个崭新的经济环境,21世纪世界经济的基本特征从宏观上看具有国际化、金融化和知识化的特点;从微观上看,人类社会将从工业社会转入信息社会,企业的经营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今天有三种力量,它们或者独立或者合在一起,正在驱使今天的企业越来越深的陷入令多数大董事和经理惊恐的陌生境地。”(迈克尔哈默,詹姆斯钱皮,1998)。这三种力量就是我们通常说的三C,即顾客化(Customers)、竞争化(Competition)和变化(Change)。面对这样的宏微观环境,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比利润更重要的是市场份额,比市场分额更具有根本意义的是竞争优势,比竞争优势更具有深远影响的是企业发展的核心能力(corecompetence)即企业面对市场变化作出反应的能力。

(二)内容体系

胡玉明老师围绕企业核心能力的评估、培植和提升,构架了管理会计的基本框架,在第一部分阐述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成本管理会计的新发展,讨论了21世纪成本管理会计会计主题的转变,构造了21世纪成本管理会计的基本构架,并以当前经济环境的变化为依托分析作业成本管理的基本原理及其在企业管理上的重大开拓性;第二部分对质量成本管理会计、资本成本管理会计、人力资本管理会计、企业激励机制与经理人激励报酬设计等进行了探讨;最后展示了中国企业成本管理会计制度的变迁及特色。

(三)这种课程体系应该说以环境作为论述的起点,突出了企业核心能力的培植,全面阐述了管理会计如何为企业核心能力的诊断、分析、培植和提升服务的方法,即采用20世纪90年代在美国兴起的综合业绩评价制度并从财务维度、顾客维度、企业内部业务流程、企业学习与成长等四个方面进行了充分的介绍。有助于促进企业竭尽全力,鼓足干劲,沿着持续改善和可持续发展的道路前进,更快、更好、更有效地塑造企业核心能力,创造持续的竞争优势。对于21世纪的高级管理会计来讲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并为企业内部管理和控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三、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角度架构管理会计体系

自由贸易的发展和企业经营的国际化,使企业间的竞争日趋激烈,竞争要求企业进行顾客化生产,采取差异化战略。孙茂竹老师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的角度构架了管理会计体系。

(一)背景资料

1985年迈克尔.波特提出价值链的概念,他认为:“每一个企业都是用来进行设计、生产、营销、交货等过程及对产品起辅助作用的各种相互分离的活动的集合。”并将一个企业的经营活动分解为若干战略性相关的价值活动。每一种价值活动都会对相对成本地位产生影响,并成为企业采取差异化战略的基础,供应商通过向企业出售一定产品对企业的价值链产生影响而企业通过向顾客销售产品又影响买方价值链,基于此我们将此概念推广并根据经营活动的有机联系,将价值链分为纵向价值链、横向价值链和企业内部价值链。

纵向价值链就是把供应商和顾客分别视为一个整体,它们之间通过彼此出售和购买产品的各种联系,构成的一种链条关系,这一关系可以向上延伸至最初原材料的最初生产者(或供应商)也可以向下延伸到最终产品的最终用户。这一概念将最终产品看做一系列作业的集合体。企业是作业链中的一环或几环。这样企业可以从最基本原材料的取得到最终产品使用后废弃这一整体价值链的层次上分析产品的成本和收益,从合理分享利润的角度进行战略规划。

横向价值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考虑,所有在一组相互平行的纵向价值链中处于同等地位的企业之间相互作用所构成的具有潜在关系的链条。

企业内部价值链是纵向价值链分析和横向价值链分析的交叉点。它是提供给顾客的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与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一致。对该价值链形成的认识使企业的管理深入到作业这一层次,使企业能够在所有环节上对资源的耗费进行控制,提高价值增值水平,帮助企业实现经营管理的目标。

(二)内容体系

首先将管理会计分为三个层次:第一层是把管理会计分为对所有企业都适用的企业管理会计和只对特殊情况适用的的高级管理会计。第二层是按价值链结构把企业管理会计分为战略管理会计和战术管理会计两部分,其中将企业纵向和横向价值链分析作为战略管理会计内容,内部价值链分析作为战术管理会计内容。第三层是战术管理会计部分将内容和方法结合起来并体现不同企业的特点和要求。

在章节上可以分成理论部分包括理论框架和价值链分析原理、价值链分析包括横向价值链和纵向价值链、决策分析包括品种决策分析、生产组织的决策分析、营销管理决策分析、服务管理决策分析、人力资本的决策分析。预算的编制和控制、管理会计报告和业绩评价。

(三)作者发展了波特的价值链概念,把企业内部价值链看做是提供给顾客产品的价值形成过程,与作业链的形成过程一致,进一步发展了纵向价值链观点,认为纵向价值链是指将企业作为一个整体考虑并提出了横向价值链,认为这种横向联系实际构成了产业的内部联系。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以竞争优势的获得为核心,以价值最大增值为目的,站在战略角度架构了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这一体系对于我们学习和应用管理会计学具有很深的现实意义。

通过对上述不同管理会计学课程体系得分析,我们觉得在不同情况下,基于不同的考虑出现的管理会计学的课程体系都有一个共同的地方,那就是站在战略的角度构架我国管理会计学的课程体系。我个人认为在目前管理会计学学科体系不规范,很多教材实际是管理会计方法和内容的混杂体,没有一个清晰的主线把其内容串起来,体系残缺的事实面前,以作业链的设计和价值链的分析为主线,站在战略角度重新构架的管理会计的课程体系是非常具有现实意义的。

参考文献:

[1]吴大军、牛彦秀、王满编著《管理会计》大连,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4

篇11

由于“高级财务会计”课程难度大、高职学生接受能力有限、教师自身对难点掌握不好等原因,致使学生对该课程学习的积极性下降,直接影响教学效率和效果。如何解决这一突出问题,达到教学目标呢?通过多年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设计重整教学内容,形成“递进式”教学层次

“高级财务会计”之所以称之为“高级”,是因为它专门研究财务会计中的特殊问题、疑难问题、新问题、仅在个别行业存在的问题以及在会计理论和实务研究中尚不成熟的问题,代表了会计学领域的未来发展方向和研究热点。该课程的教学内容在高职院校中至今尚未统一,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要考虑学生职称考试及就业考试的需要,培养学生的“应试能力”;在教学内容设计上要涵盖会计职称考试和注册考试涉及的重点内容,帮助学生将来完成从基层财务人员到高级财务人才的角色转变,为学生未来职业生涯发展奠定基础;考虑课程的衔接与互补,确定教学内容不能贪大求全,应按一定逻辑关系安排“递进式”的教学内容,形成科学、合理的课程内容体系;在教学内容更新上应以真实工作过程为载体,以“实践为导向”不断地与行业专家共同设计以真实案例为背景的教学案例,将教学中的复杂问题简单化、情境化,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达到“能懂、易学、逼真”的教学效果,锻炼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二)引入职业判断思维,以实践为导向,创新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大量涉及需要利用会计职业判断进行分析、判断、选择和决策的经济交易或事项,对会计人员的专业知识和经验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选择适当的、灵活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将专业知识的学习与应用能力培养有机结合起来并能够始终保持学习兴趣尤为重要。

1.以实践为导向,充分掌握讲授教学法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课堂讲授。首先,在讲解过程中应重点解释各学习情境中的关键专业术语,尽量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如外币兑换业务,可以以生活中到银行兑换外币为例引入正题,把专业性强的会计术语变为常见事项,化难为易,让学生轻松克服学习畏难情绪;其次,帮助学生理清业务产生的原因和解决问题的思路,讲授过程中注意“复旧学新”,避免学生因前面专业基础差影响本门课程的学习情绪;最后,抓住问题的实质,注意相关章节之间的关联性,教会学生利用职业判断正确处理业务。

2.有效利用案例教学法,提高学生职业判断能力

“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是一门相对难度较大的课程,高职学生仅单方面依靠教师的讲解来理解教学内容,效果不好。案例教学法具有启发性、实践性、参与性等优点,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引入案例教学法,能够有效连接理论和实践内容,学生在掌握了一定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可以对实际真实的社会工作情景进行典型化处理。通过教师引导、学生思考、小组互动讨论,使学生在分析案例的同时,充分深入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全面提高学生主动参与的意识、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比如,在讲企业合并专题时,教师可以引入“优酷”与“土豆”的合并案例,并围绕如果你是“优酷”和“土豆”的财务总监,你将如何对该合并进行会计处理等问题让学生展开讨论,这样不仅可以让学生领会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和职业判断能力。

3.将任务驱动法与情境教学法相结合,实现技能培养目标

教师按照重整后的教学内容,以工作项目(任务)即企业真实的会计业务,带动学生学习,借助校企共建的实训基地,将课堂教学改为真实岗位学习,由实训基地财务经理根据任务进行分解,为各组学员分配不同的工作任务,成员分工协作独立地完成任务,最后由各组分别展示任务完成过程并讲解任务解决方案,教师进行点评。提倡师生平等自由地探讨问题,教师通过启发式教学与学生进行讨论,不仅增强了学生对课程的认识,提高了学生学习兴趣,还改变了以往传统单向传输式教学,将知识灌输为主的教学方法变为启发思维和提高解决实际问题能力为核心的教学方法,同时锻炼了学生独立完成工作的职业能力。

4.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创新教学手段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教学过程中可以首先结合多媒体课件制作软件,将教学的重点与难点制作成集画面、图像、文字和声音等为一体的,具有智能结构的反映教学内容和教学思想的课件,不断研究课件制作的内容,然后不断优化课件使用效果,采用丰富多彩的形式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教师不能只是将黑板和讲稿换成投影,要实质性地提高计算机教学的质量,真正体现多媒体技术效果。充分发挥网络优势,在教学过程中做到教学课件的应用和网络的应用有机结合,以实现教学资源的有效配置。

(三)加强应用型教材建设,开发优质教学资源

在“高级财务会计”课程改革过程中改变了以往仅使用会计职称考试用书和注册会计师考试用书为主要教材的情况,虽然这种教材紧跟会计改革缩小了教学与实际的脱节,但因其在内容设计上过于准则化,缺乏真实企业案例,相关章节没有逻辑顺序,内容难度过大,普遍存在学生自学困难、看不懂教材的情况,应将其作为教学参考书,再开发更适合课堂教学的教材。在教材内容设计过程中充分体现各学习情境之间的递进关系,引入丰富的实际案例,充分解释每个知识点,增强趣味性,将能力培养和素质教育作为“高级财务会计”教材建设的主体思想,从独特视角将企业特殊经济业务全面、立体地呈现给学生,形成“以用促学、学用结合”的新局面。

篇12

目前财务会计专业的学生主要强调的是学习其专业知识,而会计作为一门管理类学科,学生缺乏整体管理理念,动手能力较差,另外缺乏团队协作精神,对会计在企业管理中的作用认识也不是非常清晰,因此,需要通过ERP沙盘模拟实训教学可以弥补这些会计理论教学的不足,其必要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涉及跨专业理论知识,注重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

在模拟实训中,从采购、生产、销售、记账的环节,涉及到了采购业务、生产业务、销售业务以及如何做现金预算,做财务报表等,可以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企业整体的运营情况,了解很多跨专业的理论知识,提高了学生的操作能力。

2.2使学生具有战略意识,提升其预算能力。

ERP沙盘模拟实验的设计思路充分体现了企业发展必然遵循的历史与逻辑的关系,战略正确与否决定着企业是否能发展壮大。如何制定企业的战略是一个相当重要的问题。管理团队必须在谋求当期利益的基础上做出为将来发展负责的决策,所以在实验课程开始时应多花时间使学生形成战略和预算意识。

2.3提升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锻炼学生良好的人际交往沟通能力。

通过每个小组在ERP沙盘模拟中完成各自的任务,小组成员既需要相互配合协作完成特定的任务,又需要和竞争对手展开激烈的竞争,在竞争过程中增进小组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培养集体荣誉感。成员之间在合作过程中,要密切配合,有效沟通,共同面对困难,这些合理科学的任务安排,在实践的基础上不断深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ERP沙盘实训课程在财务会计专业教学中的几点建议

3.1建立ERP沙盘俱乐部。

由于ERP沙盘模拟实训具有很强的趣味性,它不同于传统的实训课程,因此可以不用拘泥为课程教学这样的传统教学方法,可以鼓励学生刚入校时,参加学校的ERP沙盘俱乐部,让学生自己参与管理,招收俱乐部会员,自己组织模拟比赛,可以有效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另外由于不再拘泥于课程教学,人数不受限制,专业不受限制,可以把各个专业的学生融合在一起模拟学习,互通有无,相比较古板的课堂教学,会起到更好的效果。

3.2合理设置会计课程体系。

本文认为应在传统的会计课程体系中注入新的血液,加入会计岗位课程和ERP沙盘课程的设置。在第一学期可以设置基础会计和初级ERP沙盘课程在实践中按基本会计岗位设置,着重进行出纳岗位和核算、审核与记账等会计岗位的介绍与实践,让学生在模拟实践中掌握出纳岗位、会计岗位的基本知识、职责与工作范围;在第二、三学期设置中级财务会计课程和中级ERP沙盘,进一步介绍各种核算会计岗位、稽核岗位、总账岗位、报表编制岗位等的岗位职责与业务流程,并进行综合实践练习;在第四学期开设财务管理、财务报表分析课程和高级ERP沙盘课程后,让学生根据模拟企业的ERP沙盘实践产生的财务报表进行报表分析和财务管理的分析与决策。

篇13

基于“发现式学习”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实践,可以通过更新教学思想,创建构建主义教学理念,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等方式来开展。

(一)更新教学思想,创建构建主义教学理念基于“发现式学习”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实践,教师首先要创新教学理念,摒弃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方法和“接受式学习”的理念,将“发现式学习”融入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创建构建主义教学理念。构建主义(constructivism)教学理念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思想,构建主义教学理念更加关注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学习体验和学习效果。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活动当中,教师要注意结合学生的实际性格特点和认知能力,灵活开展教学活动,发散学生的思维,展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例如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教师首先要明确定位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目标。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目标不是指导学生“如何做会计”,而是指导学生能够“懂会计”,对《会计学》专业产生一定的了解,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的内容不能与会计学专业学生相一致。教师要指导学生从管理的角度、发展的角度看待《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比如在指导学生对《财务会计》相关内容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问学生“财务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是什么?”、“财务会计核算原则是什么?”等问题,然后组织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学生可以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自主思考,查找问题,得出答案。这种方式能够加深学生对《财务会计》相关内容的记忆能力,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提升学生对知识的灵活掌握能力。

(二)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基于“发现式学习”的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方法的实践应用,可以通过优化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思维能力,真正展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的价值和作用。比如教师可以通过挖掘课程内容之间的普遍联系等方法,使学生能够清晰《会计学》课程教学内容之间的普遍联系,发现课程学习内容的核心内涵。例如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以及《成本管理会计》中,就包含着许多的相同知识点,教师可以将这些相同或者相似的内容进行整理,组织学生认识这些内容的相同之处和不同之处,从而更加灵活的掌握知识内容和记忆知识内容。同时,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借助情境教学法、小组合作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以及案例教学法等优秀的教学方式,在快速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能够使学生主动进入到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活动当中,使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能够产生“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例如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学》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任务驱动教学法,调动课堂教学氛围,展现“发现式学习”的价值和意义。比如教师可以在指导学生完成简单的《会计学》内容和实践方式的学习之后,组织学生进行手工操作实训,主要实训的内容为会计账薄、会计报表填写等内容。这种方式能够有效检验学生的实际知识掌握能力,同时能够使学生在实际训练中,发现更多的实践知识,形成一定的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