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毕业生就业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毕业生就业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毕业生就业总结

篇1

2、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3、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四、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毕业班班主任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和云南农业大学及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06届毕业生只有2003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5人(其中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有4人),男生30人,女生15人。截止2006年8月25日初次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有5人,毕业生签约率1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有33人,就业意向率73.3%,本人暂不工作,要求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7人,总之,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

二、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厅、校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①贯彻落实《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挂帅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签订了以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③学院设置院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水校招生就业处),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④建立学院招生分配激励机制。学院教职工招收一名学生或推荐一名学生就业奖励100元。

以上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的就业原则,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院水利系请省水利厅专家、学者到校,先后为毕业生举行“监理工程实例”和“投标文件编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

②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今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少出现了用人单位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③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托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另外在推荐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和推销毕业生中就业压力较大的部分女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

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方面的作用,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的做法”。在工作中,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汇总到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班主任和一些专业教师关心了解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⑤由学院办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农大招生就业处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与问题解答》。2006年4月8日组织毕业生参加了在云南农业大学球场举办的“云南农业大学200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感受就业氛围,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院还制做了展版宣传学院。

⑥学院党总支把做好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本届毕业生中发展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带动全体同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针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疑问,加强诚信教育,按贷款银行要求,指导他们办理还款相关手续。

⑧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在院领导的带头下,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三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实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学院根据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分别设置了“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班。通过考试毕业生中获得省水利厅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的有:

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工程测量工

39人40人29人22人1人

持有多证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一是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二是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部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使用人单位不尽满意。

2、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学院要继续结合水利水电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生是造成女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四、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结合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学院2007年毕业生有三个毕业班级共计130人。期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2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52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36人。

2、在2006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3、认真对2007届毕业生基本信息材料收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好毕业生就业日常服务工作。

4、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一切机会,尽量的为广大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5、进一步探索毕业生生产实习、实训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

6、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提高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率。

7、做好“专升本”学生的报名及服务工作。

8、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认真组织填写2007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2007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离校信息登记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手续、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篇2

篇3

1、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

2、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文秘站版权所有

3、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四、20__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毕业班班主任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和云南农业大学及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__届毕业生只有20__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5人(其中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有4人),男生30人,女生15人。截止20__年8月25日初次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有5人,毕业生签约率1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有33人,就业意向率73.3,本人暂不工作,要求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7人,总之,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

二、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文秘站版权所有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厅、校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①贯彻落实《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挂帅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签订了以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③学院设置院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水校招生就业处),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④建立学院招生分配激励机制。学院教职工招收一名学生或推荐一名学生就业奖励100元。

以上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的就业原则,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院水利系请省水利厅专家、学者到校,先后为毕业生举行“监理工程实例”和“投标文件编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

②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今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少出现了用人单位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③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托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另外在推荐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和推销毕业生中就业压力较大的部分女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

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方面的作用,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的做法”。在工作中,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汇总到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班主任和一些专业教师关心了解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⑤由学院办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农大招生就业处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与问题解答》。20__年4月8日组织毕业生参加了在云南农业大学球x场举办的“云南农业大学20__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感受就业氛围,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院还制做了展版宣传学院。

⑥学院党总支把做好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本届毕业生中发展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带动全体同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针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疑问,加强诚信教育,按贷款银行要求,指导他们办理还款相关手续。

⑧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在院领导的带头下,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三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实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学院根据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分别设置了“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班。通过考试毕业生中获得省水利厅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的有:

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工程测量工

39人40人29人22人1人

持有多证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一是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二是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部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使用人单位不尽满意。

2、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学院要继续结合水利水电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生是造成女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四、20__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结合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__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学院20__年毕业生有三个毕业班级共计130人。期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2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52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36人。

2、在20__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3、认真对20__届毕业生基本信息材料收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好毕业生就业日常服务工作。

4、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一切机会,尽量的为广大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

5、进一步探索毕业生生产实习、实训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

6、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提高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率。

7、做好“专升本”学生的报名及服务工作。

8、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认真组织填写20__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20__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离校信息登记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手续、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篇4

2、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版权所有

3、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职业教育教学培养模式

三、存在的问题

四、2007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学院党政领导的高度重视下,经过学院招生就业处、办公室、毕业班班主任和全院教职工的共同努力,在省水利厅和云南农业大学及用人单位的大力支持配合下,我院2006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已圆满完成,现将有关工作总结如下:

一、基本情况

我院2006届毕业生只有2003级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5人(其中获国家助学贷款的毕业生有4人),男生30人,女生15人。截止2006年8月25日初次统计,毕业生通过与用人单位签订就业协议书,领取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就业的有5人,毕业生签约率11.1%,毕业生与用人单位已签订劳动合同,不需要就业报到证,到用人单位工作的有33人,就业意向率73.3%,本人暂不工作,要求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的毕业生有7人,总之,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为84.4%。

二、工作总结

一领导重视,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版权所有

毕业生就业工作,是一项政策性强、涉及面广、时间紧、任务重的工作。既涉及到国家长远利益,又涉及到社会千家万户。切实有效地做好毕业生工作,关系到厅、校联合办学的持续发展。学院领导班子高度重视就业工作,把毕业生就业工作作为学院发展和稳定大事来抓:

①贯彻落实《云南农业大学关于进一步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意见》、《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云南农业大学毕业生就业工作考评办法》等文件精神,成立了以学院领导挂帅的学院招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对毕业生工作加强领导、及时进行指导。做到主要领导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抓具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展开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②签订了以院长为第一负责人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目标责任书。

③学院设置院办公室和招生就业服务机构(水校招生就业处),共同为毕业生提供服务。

④建立学院招生分配激励机制。学院教职工招收一名学生或推荐一名学生就业奖励100元。

以上措施为毕业生就业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工作氛围,形成全院上下齐心协力抓就业的新局面。

二积极开展就业服务工作。

学院从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入手,将社会需求和就业形势与毕业生择业观念结合起来,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就形势,树立就业信心,面对现实,摆正位置,正确定位就业目标。本着背靠行业,依托系统,面向社会的就业原则,统一认识,加强领导,组织有序,确保毕业生就业工作各个环节的顺利进行。主要有以下几点:

①学院水利系请省水利厅专家、学者到校,先后为毕业生举行“监理工程实例”和“投标文件编制”专题讲座。通过讲座,引导毕业生树立行业工作的苦乐观、爱岗敬业,乐与奉献的就业观。

②继续采取生产实习与毕业生就业推荐相结合的方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规模层次,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录用标准的学生去实习,既锻炼了学生,又使用人单位考核了学生,学生通过实习留在用人单位就业。今年我院毕业生人数少出现了用人单位供不应求的可喜局面。

③收集用人需求信息和托宽就业渠道和市场。学院建立了“需求信息公告”制度,在信息宣传栏上及时公布招聘信息和通知,真正做到快速、公开、公平、公正的招聘信息。学院组织有关人员到用人单位介绍毕业生情况,帮助毕业生与用人单位直接见面,实行双向选择,签订协议。另外在推荐工作中,尽可能地帮助和推销毕业生中就业压力较大的部分女生和家庭困难的学生。

④充分发挥党团组织、班主任、专业教师等方面的作用,实行全体教职工“全员参与就业的做法”。在工作中,院长、书记还是普通教职工,都在利用自己的各种社会关系联系用人单位,通过多种渠道广泛收集用人单位的需求信息汇总到招生就业处统一安排;班主任和一些专业教师关心了解毕业学生就业情况,耐心做好学生思想工作;初步形成全体教职工关心学生就业,参与学生就业指导的良好局面。

⑤由学院办组织毕业生积极参加农大招生就业处举办的各种就业指导讲座。如《大学生择业心理调适》、《大学生就业相关政策与问题解答》。2006年4月8日组织毕业生参加了在云南农业大学球x场举办的“云南农业大学2006届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学生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感受就业氛围,了解用人单位需求,定位好自己的就业目标。同时学院还制做了展版宣传学院。

⑥学院党总支把做好毕业学生党员组织发展工作摆到突出位置。统一思想、提高认识、积极工作,充分发挥学生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动就业工作全面开展。本届毕业生中发展正式党员3人,预备党员3人。他们在就业过程中积极主动,带动全体同学,起到先锋模范作用。

⑦积极开展诚信教育工作,针对助学贷款的学生,宣传有关政策,回答学生的疑问,加强诚信教育,按贷款银行要求,指导他们办理还款相关手续。

⑧及时传达落实各级各部门有关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政策、文件和会议精神,在院领导的带头下,认真做好就业政策、就业信息、就业岗位与就业机会的咨询和优质服务,努力开拓就业新渠道。

三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创造新型教学培养模式

学院突出职业教育特色,加强职业教育与行业标准相结合,提高毕业生实作能力和就业竞争力,实行“开放式”推行“多证制”的创新型教育教学培养模式。在毕业班最后一学期,学院根据毕业生需求为毕业生分别设置了“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等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从业资格证书考前辅导班。通过考试毕业生中获得省水利厅颁发行业资格证书的有:

质量检测员工程监理员工程施工员工程造价员工程测量工

39人40人29人22人1人

持有多证的毕业生很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为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有利条件,提高了毕业生的就业竟争力。

二、存在的问题

1、毕业生就业还存在着“有业不就”现象。

一是有的毕业生就业观念没有完全解决,相互攀化,等待观望,由于不能很好地把握自身的就业定位,错过了很好的就业机会。二是部分学生不愿满足于随便找个工作,出现了就业不稳定,频繁换岗的情况。三是部分学生放弃就业机会,自愿回生源地报考公务员,他们的工作处于待定状态,对就业率也有一定的影响。四是部分学生个人综合素质、应试能力、使用人单位不尽满意。

2、毕业生就业观念还有待提高。学院要继续结合水利水电的行业情况,进一步加强毕业生的专业思想教育。从导向上引导毕业生通过行业就业,树立“先就业,后择业”的就业观,提高毕业生的就业率。

3、由于水利水电行业的特殊性,用人单位不愿录用女生是造成女生就业率低的直接原因。

四、2006年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结合我院毕业生的实际情况,特制定我院20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1、基本情况:学院2007年毕业生有三个毕业班级共计130人。期中水利水电工程监理专业42人;水利水电建筑工程专业52人;电力系统自动化技术专业36人。

2、在2006年工作基础上,进一步完善集管理、教育、指导、服务为一体的毕业生就业服务体系。加强毕业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就业指导工作,以提高就业率为中心,为毕业生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建立与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相适应的毕业生就业运行机制。

3、认真对2007届毕业生基本信息材料收集、修改和校对,对其基本情况进行分析、汇总;做好毕业生就业日常服务工作。

4、全方位多渠道的收集就业信息,充分发挥教职工资源优势,调动广大教职工积极性,利用一切机会,尽量的为广大毕业生寻找更多的就业机会。

5、进一步探索毕业生生产实习、实训与毕业生就业推荐工作的有效结合途径,为毕业生择业创造时间和空间。

6、加强毕业生诚信教育,提高获国家助学贷款毕业生的还款率。

7、做好“专升本”学生的报名及服务工作。

8、继续配合有关部门做好上传下达工作。按要求及时上报各种工作材料,做好优秀毕业生的评选推荐,认真组织填写2007届毕业生推荐表、毕业生基本情况登记表、核对2007届毕业生生源信息、离校信息登记表、助学贷款还款相关手续、党员发展、组织关系转接、毕业生就业协议的审核、登记办理毕业生离校前的各项手续,整理和移交毕业生的档案材料等工作。

篇5

与往年相比,学校提供的各类人才招聘会越来越多,就业信息也在加强,但这些措施的效果不是特别理想。当然,这既有招聘不能满足绝大部分学生要求的原因,也有学生自身思想不解放的原因。但与往年相比,情况已有较大改善,学生的第一次就业率也高于以往,大概在90%左右。

一、毕业生就业总体情况

从毕业生就业的行业流向看:

(1)到中小民营、私营企业就业占主流,达90.3%。

(2)升学人数创历史新高,共有4人已被录取为专升本,5人考取研究生,2名同学应征入伍。

(3)到国企、事业单位就业的学生相对较少。

二、毕业生反馈

本次调查主要通过寄发《毕业生就业反馈问卷》、电话访问、现场访问等形式进行。就毕业生对学院就业服务满意度,对自己专业应用情况、对工作适应度、学习能力、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综合素质以及就业岗位满意度等八个方面作出调查。以便从纵向的发展线来反映学生就业心理与就业状况;同时根据毕业生的总体评价及对学院人才培养的意见和建议来作调查分析,为学校的专业培养方向及毕业生对就业指导的要求等方面提供可靠的参考。

我系共发出《毕业生就业跟踪调查问卷》162份,回收问卷97份;另外电话访问了65位毕业生。

各指标状况:

1.从调查中可看出

85%以上的毕业生表示对学院就业指导较满意,大部分毕业生建议从大一就应该开设就业指导课,同时加强学院就业网站的建设,并把就业网站告诉每位学生,83%的毕业生对学院就业服务工作表示满意或较满意。他们普遍认为学院应加强就业信息、技能培训等方面的服务,加强对毕业生就业观念和就业心理方面的指引,并尽可能多的组织各种供需见面交流会。

2.毕业生如何看待自己的专业

商品经济时代,人们都讲求一种实效性,毕业生更加倾向,例如:商务英语、文秘、工商管理、市场营销、会计学、计算机等现代社会比较热门的专业;当被问及“如果您再有一次选择专业的机会,您会选什么样的专业”的时候,选择诸如以上行业的人数达到从本表中可以看出,在现代的高职教育体制结构中,专业结构的设置应尽可能的符合社会的需求才能尽可能的满足社会发展的需要。

3.关于学校各方面的评价

对教育管理水平评价满意及较满意的占78%,对系风、学风评价满意及较满意的占76.7%;毕业生对学校课程设置与教学质量总体持满意态度,77.7%的毕业生位表示满意或较为满意。

4.毕业生对自身各素质的评价

59.6%被访者认为应加强人际交往能力,70.5%毕业生认为需要补充专业知识,40.6%急需提高综合能力。同时毕业生认为自己应具备能力依次为人际交往能力81.5%、学习创新能力76.7%、实际应用专业能力69%、协调能力85.5%、组织能力69.3%、创业意识培养60.5%。这些数据表明顺利就业不仅仅要专业素质过硬,更需要提高综合能力。这就表明:人才培养目标和模式改革的主要依据是就业市场上反映出的用人单位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现在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知识面、适应能力、创造性、动手能力、团结协作精神等方面的要求,与过去显然不同,宽专业、厚基础、加强科研活动和实践环节以及集体活动的培养模式是培养适应当今社会所要求的人才所需要的。

5.毕业生“跳槽”现象严重,在求职过程中诚信意识不强

调查结果表明,毕业生中 58.2%的人表示可以考虑为更好的岗位选择“跳槽”,部分毕业生表示自己有“跳槽”的经历,个别毕业生承认已更换好几个就业单位,个别毕业生人在求职过程中有弄虚作假行为(集中反映在求职简历与面试中)。

此外,从调查中还可看出,我系绝大部分毕业生不愿离开黑龙江而到省外就业,但是就业区域多元化,长三角,珠三角,青岛、大连等地毕业生就业也比较多。

三、总结与建议

1.在毕业生中加强教育宣传,开设就业指导课,逐步进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进一步建设就业网站,及时利用网络就业信息,提高就业信息化服务水平,共享信息资源;尽一切努力收集企业需求信息,组织供需见面会。

2.进一步深化教学改革,充分面对社会作好调查研究,听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工作能力的评价,不断修订培养目标,构造适应社会需求,又有利于大学生能力培养的课程体系。

篇6

自21世纪以来,中国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高校毕业生数量逐年递增,由2001年的114万人增至2015年的749万人。与此同时,高校毕业生就业难也因表现出一种长期性和持续性的发展态势而受到广泛关注,如何保证其顺利就业已经成为困扰中国社会的“老大难”问题。

一方面,有学者认为,高等教育供给规模过大以及高校毕业生的增长速度快于经济的增长速度是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主要原因[1-2-3]。另一方面我们也关注到,尽管近几年中国高校毕业生规模逐渐增加,但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一定差距,2014年中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仅为37.50%,远低于日本的48.00%和美国的52.00%,每万人中大学生的量也远远低于美国、韩国和加拿大等发达国家水平[4],因此,从这个角度来看,中国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并非简单地表现为“供过于求”。

高校毕业生作为劳动力市场上高级劳动的供给者,其就业问题与一国的经济发展休戚相关,解决高校毕业生就业难的关键就在于高等教育的产出结构能否与经济增长协调发展[5-6]。而产业结构不仅是经济发展的基础,同时也是就业的载体,经济增长过程中的技术进步、需求结构变动以及产业政策的调整,使产业结构不断变动进而导致就业结构也不断转变[7]。马廷奇[6]、陈桢[7]和鹿立[8]等指出,产业发展水平制约着高校毕业生的就业总量与结构,各行业由于所属的产业类型和运行效率不同,导致其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存在差异。

综合以上分析,本文着重从需求层面研究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第一,分析经济增长总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推拉作用,基于奥肯定律从整体上把握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关系。第二,分析各经济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采用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人才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指标和就业弹性系数来分析高校毕业生在各行业的分布特征。

二、经济增长总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

奥肯定律是宏观经济学中的重要定律,它揭示了经济中产出增长率和失业率之间的关系,并在发达国家中得到经验验证,但其用于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研究并不多见,本文基于奥肯定律研究1998―2013年总量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影响,使用分析工具为Eviews6.0。

(一)奥肯定律的三种主要表达形式

美国经济学家奥肯(Okun)通过对美国经济的经验观察与实证分析于1962年提出奥肯定律,后来随着学者研究视角和分析内容的转变,逐渐演化出其他形式的奥肯定律模型,当前学术界主要存在三种表达形式,分别为差分模型、缺口模型和动态模型。

1.差分模型

差分模型是奥肯定律的原始模型,Okun[9]指出,美国的失业率与产出增长率之间变化方向相反,失业率每降低1%,实际产出大约增加3%。该观点是对经济增长和失业关系的原始表述,其具体形式如下:

(二)基于奥肯定律的中国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就业关系分析

1.基于差分模型的验证

考虑到时间序列数据的平稳性问题,为防止出现伪回归,在进行差分模型的验证之前,要对“实际GDP增长率”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

实际GDP增长率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高校毕业生失业率=1-初次就业率,其中初次就业率数据来源于教育部公布的统计数据。进行序列的平稳性检验。本文采用Eviews6.0对变量进行ADF和PP检验,检验结果如表1所示。

由表1可以看出,实际GDP增长率和高校毕业生失业率这两个时间序列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均为一阶单整,服从I(1);而奥肯定律的差分模型要求实际GDP增长率为零阶单整,服从I(0)。因此,不能使用差分模型来研究中国经济增长率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的关系。

2.基于缺口模型的验证

(1)潜在产出增长率

潜在产出也称潜在GDP或潜在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现有劳动力、资本和技术能实现的生产水平,即充分就业条件下所对应的国内生产总值。潜在GDP会随人口、要素以及技术进步的不断积累与增长而增加,在长期,潜在GDP是一条斜率为正的曲线。所谓充分就业是指凯恩斯在《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中的概念,即在某一工资水平下,所有愿意工作的人都获得就业,在充分就业条件下经济中的失业率称为自然失业率。与潜在高校毕业生失业率估计关于潜在产出和自然失业率的估计方法有很多种,其中HP滤波分解法由于具有估计方法简单、精度高的优点而被广泛使用[11],该方法将时间序列分解为趋势项和周期项,其中趋势项是时间序列中的永久性成分,对应着潜在产出或自然失业率,周期项是时间序列中的暂时性成分,对应着实际产出与潜在产出或失业率与自然失业率的偏离[12]。基于HP滤波分解法的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缺口如表2所示。

(2)变量的平稳性检验

为防止伪回归,需要对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缺口进行平稳性检验,结果如表3所示。

由表3可知,ADF检验和PP检验均表明产出缺口和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缺口在1%显著性水平上是零阶单整的,即这两个变量时间序列数据均是水平平稳的,故可以采用缺口模型来验证实际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偏差的关系。

(3)实际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偏差的关系验证

如表4所示,回归结果表明,产出缺口模型并不能很好地刻画中国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之间的关系,主要表现为回归模型F统计量的值仅为0.00,说明模型不是正确设定的;同时,R2值仅为0.00,模型的解释力度十分有限;DW统计量为1.29,模型中存在显著的自相关。

3.基于动态模型的验证

关于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偏离的估算仍采用HP滤波法。关于模型中各变量滞后阶数的确定,利用自相关检验来确定,检验结果表明,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产出缺口序列是二阶自相关的,产出缺口的滞后一期与滞后二期会对当前产出缺口产生影响;在5%的显著性水平上,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缺口不存在自相关。因此,在动态模型中自变量分别为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缺口序列、产出缺口的一阶滞后项和二阶滞后项,模型的回归结果如表5所示。

由表5可以看出,动态模型较好地刻画了产出缺口与高校毕业生失业偏离之间的关系。

主要表现为F统计量较高为35.68,说明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同时,R2值为0.91,说明自变量可以解释因变量变动的91.00%;另外,模型的DW统计量值为2.20,说明模型自相关关系较弱。在回归模型中,变量“高校毕业生失业偏离”的系数t统计量值较小,说明其对产出缺口的影响是统计不显著的,即中国的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失业之间没有表现出必然的联系。

三、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就业的结构偏离分析

奥肯定律是一种拇指规则,反映出经济增长率与失业率之间的相关关系[13],本文第二部分基于奥肯定律的分析结果表明,中国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效果并不明显。为深入考察高校毕业生就业与经济结构的协调性问题,本文进一步研究各产业及行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

相关表格和图表数据是根据EPS全球统计数据/分析平台中的中国劳动经济数据库和中国宏观经济数据库中的数据整理加工而成。

(一)产业与行业层次的划分

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中,农、林、牧、渔业属于第一产业;工业和建筑业属于第二产业。其中,工业行业包括采矿业、制造业以及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其他行业被划分到第三产业。

其中,第三产业按照国家统计局的划分,包括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部门四个层次,但在实际操作中这四个层次之间的界限比较模糊。孙凤和谢维和[14]按第三产业中各行业的功能将其划分为三个层次:(1)社会服务业包括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教育,文化、体育和娱乐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2)流通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批发和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3)生产业包括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金融业、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房地产业。

本文沿用孙凤和谢维和[14]的划分方法研究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表6统计了2012年高校毕业生在各行业的分布情况,从中可以看出:(1)社会服务业是吸纳高校毕业生的主要领域,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人才在该领域就业的比例分别达34.80%、46.70%和49.60%。(2)生产业次之,在该领域就业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劳动者分别占15.20%、19.30%和25.50%。(3)工业行业集中的专科、本科和研究生人才分别占13.30%、16.50%和17.20%。(4)流通业主要吸纳专科学历的劳动者。(5)农、林、牧、渔业和建筑业吸纳的高校毕业生数量较小。

(二)各产业人才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

比较劳动生产率计算公式为:某产业比较劳动生产率=某产业GDP相对比重/某产业就业相对比重。如果某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表明该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较多;反之,若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表明该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相对较少。又称为相对劳动生产率,是研究产业结构与就业结构协调性的常用指标,主要研究产业结构变动对就业的推拉作用。从理论上看,各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长期应趋近于1,而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各产业的产出与就业变动幅度往往不一致,进而导致比较劳动生产率存在差异。

1.第一产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2004―2012年中国第一产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1,表明该产业吸纳的就业人员较多,但其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作用有限,对专科、本科和研究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均大于1,且该值劳动者随学历水平的增加而增大。因此,尽管第一产业吸纳了较多就业,但其就业人员整体素质偏低,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较弱。

2.第二产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1)工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吸纳能力逐渐增强

一方面,从工业行业的整体水平看,比较劳动生产率由2004年的1.92下降到2012年的1.53,说明在中国工业对就业的吸纳能力逐渐增强。而对专科、本科和研究生学历劳动者比较劳动生产率的值大于行业整体水平,且也表现出随学历层次提高而增大的趋势。另一方面,该行业对不同学历群体比较劳动生产率是逐年减小的,这意味着其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不断增强。因此,与行业对全体从业人员的吸纳水平相比,工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较弱,但从比较劳动者生产率指标的变动情况来看,该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逐年增加。

(2)建筑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基本稳定在1.10左右

建筑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也高于行业的整体水平,也随学历增加而增大,其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比较稳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比较劳动生产率波动相对大些。因此,与工业和农林牧渔业相比,建筑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吸纳能力更强,其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吸纳作用更为明显。

3.第三产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

(1)流通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在0.65左右,其对劳动者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强

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行业整体水平,且随学历层次的增加而增大。对专科学历劳动者的比较劳动生产率由2004年的1.47下降至2012年的0.75,对该群体的就业吸纳能力逐年增强;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比较劳动生产率逐渐减小且趋近于1,说明其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吸纳能力不断优化;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始终在2以上,表现为对该群体的就业吸纳作用相对较弱。

(2)生产业行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大于1且波动幅度较大,说明该行业对劳动力的吸纳作用相对较小

但与其他行业相反,该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趋近于1且表现平稳,另外,该值随学历层次的提高而下降,这说明该行业对高学历群体的就业吸纳能力高于行业总体水平且相对稳定。

(3)社会服务业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小于0.80,说明其在各行业中对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强

该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较为稳定在0.40以下,且随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减小,说明社会服务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吸纳能力高于行业整体水平,且对各学历层次的就业吸纳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研究生、本科生和专科生。

(三)各产业部门的人才就业弹性

要分析高校人才培养结构与产业人才需求的“供需”匹配状况,应细化产业(行业)的人才需求度量指标,鹿立[8]指出,产业(行业)人才就业弹性系数反映了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程度,系数愈高,反映其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及需求程度愈高。本文拟采用产业(行业)人才就业弹性系数来研究高校毕业生的供给结构与产业人才的配置效益问题。

1.第一产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由表7可知,整体上中国第一产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处于震荡下跌趋势,HP滤波分解结果表明,趋势项的值不断减小,说明该产业对就业的拉动效应逐渐减弱,甚至出现负值即产生就业排挤现象。

第一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优于其对全体劳动力的影响。除个别年份外,中国第一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均为正值,HP滤波的分解结果表明,中国第一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系数在长期由负转正且不断增大,甚至趋势值大于1的情况,这说明中国第一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效应逐渐增强且变得富有弹性。第一产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系数变动幅度较大。HP滤波分解结果表明,趋势项曲线的斜率十分平缓,且长期就业弹性的估计值小于1,这说明在长期,中国第一产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缺乏弹性。

2.第二产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1)工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工业的就业弹性系数在-1和0之间,说明工业行业对全体劳动者的就业具有微弱的排挤效应。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由正转负,说明工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在长期不断减弱且表现出排挤效应。

工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优于其对全体劳动力的拉动。除个别年份外,工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均为正值且从2009年开始大于1,变得富有弹性。HP滤波的分解结果表明,在长期工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系数不断增加且出现大于1的情况,这说明在长期工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且变得富有弹性。

工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波动较大,HP滤波分解结果表明,趋势项的值大于1且缓慢增加,这说明在长期工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吸纳作用较为稳定且是富有弹性。

(2)建筑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建筑业的就业弹性系数普遍小于1,说明该行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弱。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的值平稳增加但小于1,说明在长期建筑业对就业的吸纳效应微弱增加且对就业的影响缺乏弹性。

建筑业对专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震荡增加,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逐年增大由负转正且大于1,这说明建筑业对专科人才的就业效应由排挤逐渐转化为拉动,进而变得富有弹性。

建筑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基本上是逐年增大的,从2007年开始就业弹性大于0,2009年开始大于1而变得富有弹性。HP滤波的分解中,趋势项逐渐增大且增速较快,这说明建筑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逐渐增大且富有弹性。

建筑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波动较大,HP滤波分解结果表明,其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在长期逐渐增大且增速较快,这说明建筑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逐渐增大且富有弹性。

3.第三产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1)流通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流通业的就业弹性震荡上涨且小于1,说明该行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比较微弱。HP滤波的分解中趋势项由负转正但远小于1,说明在长期流通业对全体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微弱。

流通业对专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基本接近或大于1,说明该行业对专科劳动者的就业拉动效应较强。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趋近于1,说明长期就业吸纳能力较强且稳定。

流通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基本大于专科学历劳动者,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缓慢减小,这说明该行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长期就业拉动作用逐渐减弱。

流通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不断减弱。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不断减小且小于1,说明该行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长期就业拉动作用将由富有弹性转变为缺乏弹性。

(2)生产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生产业的就业弹性震荡增加且基本小于1,说明该行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较弱。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由负转正并大于1,说明该行业对就业的长期拉动作用将逐年增大并富有弹性。

生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作用与行业整体水平相近,其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拉动效应略高于专科学历劳动者。

生产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系数波动较大。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不断增加并在某一时点大于1,说明该行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长期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断增强且富有弹性。

(3)社会服务业的人才就业弹性

社会服务业的就业弹性系数逐年增加但小于1,说明该行业对就业的拉动作用缺乏弹性。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不断增加且由负转正,说明在长期社会服务业对就业由排挤转变为拉动。

社会服务业对专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吸纳作用高于行业整体水平,其变动趋势及HP滤波分解结果与行业整体水平基本一致。

社会服务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吸纳效应高于其对专科学历劳动者的吸纳作用,但也缺乏弹性。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由负转正且大于1,说明该行业对本科学历劳动者的长期就业拉动效应不断增强且富有弹性。

社会服务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的就业弹性较大且存在一定波动。HP滤波分解中趋势项平缓下降且大于1,说明该行业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长期就业的拉动作用效应富有弹性且缓慢减弱。

四、结 论

(一)经济总量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不明显

本文基于奥肯定律分析总量经济增长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拉动作用,结果发现,中国1998―2013年经济增长与高校毕业生失业率没有得到任何一种形式奥肯定律的验证,说明中国经济增长并没有带来高校毕业生失业率的降低,奥肯定律“失灵”。

经济增长与充分就业是一国宏观经济发展的主要目标,一般来说就业水平取决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增大进而带动就业率增加;而经济增速放缓将导致劳动力市场需求量相对减少进而引起就业率降低[15]。但另一方面,经济增长仅仅是拉动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必要而非充分条件[13],经济增长的就业效应取决于宏观经济环境及经济增长方式[7]。尽管中国的经济增长速度令世界惊叹[16],但由于自20世纪90年代末以来,中国主要以发展资本密集型重工业及扩大投资的方式来驱动经济增长,这种经济发展模式并没有引致很多就业需求,故对就业的拉动作用有限。

(二)各产业部门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效应存在很大差异

本文通过分析高校毕业生群体在各行业的分布结构,以及各行业对高校毕业生的比较劳动生产率和就业弹性指标,发现各产业部门对高校毕业生的吸纳能力存在较大差异。

首先,第一产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吸纳能力最弱,2012年在该领域就业的高校毕业生占比不足1%且随学历层次的提高而减少。第一产业对高校毕业生就业拉动作用有限,甚至出现在产业发展过程中对高校毕业生就业的“排挤”效应。HP滤波分解结果表明,第一产业对专科和本科学历劳动者长期就业拉动效应不断增强且富有弹性,而对研究生学历劳动者长期就业拉动效应并不明显。

篇7

   其中:

   博士研究生人数:21人 ,实际就业15人

   所占比例:85.71%

   硕士研究生人数:66人,有 5人考博,实际就业45人

   所占比例:78.79%

   实际就业总人数:60人(截止XX.7.4.)

   所占比例:80.46%

    

   分配去向如下:

   就业单位类型

   人数

   比例(%)

   一次就业总数

   60

   80.46

   党政机关

   5

   5.8

   科研单位

   2

   2.3

   院校

   15

   17.24

   医疗单位

   10

   11.50

   金融单位

   0

   0

   国营企业

   8

   9.20

   三资企业

   7

   8.05

   私营企业

   12

   13.80

   公安、部队

   0

   0

   其它

    

   1.15

    

   用人单位供需情况分析表:

   用人单位类型

   数目(人)

   比率(%)

   备注

   药厂医药公司

   150

   83.3

   学校为学生提供用人信息31个,需要学生量为180多人,供需比为1:2

   机关及事业科

   4

   2.2

   医院

   11

   6.1

   学校

   16

   8.9

    

   毕业生流向:

   城市

   人数

   比例(%)

   成都

   42

   52.50

   上海

   7

   8.75

   广州

   3

   3.75

   厦门

   1

   1.25

   深圳

   2

   2.5

   城市

   3

   3.75

   海口

   2

   2.5

    

    

   二、XX届研究生毕业就业工作开展情况:

   1、认清当前就业形势,客观看待就业压力

   XX年10月初学校召开了XX年就业指导工作会议后,我院03级研究生的就业工作正式展开。综合各种信息认识到XX年的就业工作压力将会非常大,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主要原因是由于XX年研究生招生比XX年扩大了将近一倍,从我们药学院的数据也可以看出,05届毕业研究生只有四十人,而06届人数达到86人!另一方面,社会需求也在减少,往年遗留问题也拖到今年解决。

   2、做好毕业生前期思想准备工作,确保就业工作顺利开展

   十月份开始学院把主要工作放在对学生中的宣传上,首先传达学校的就业指导思想。要求同学在择业时能尽量把握标准,不能一味按自己要求选择工作岗位和单位。鉴于这个时期单位到校进行招聘的还不多,同学们对传达的思想理解不深,学院认真积极的做学生思想工作,使大部分学生在认识得到了提高。

   3、统计个人信息以“备战”

   与此同时,学院首先安排统计毕业生信息,组织同学完成《毕业生推荐表》,同时还组织学生完成毕业生图像采集等工作。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优缺点、兴趣爱好和志向选择自己理想的单位,再针对单位的特点等来指导毕业生自荐信的书写。

   4、主动联系用人单位,做好“媒人”

   从十一月开始学院本着“学生就业第一”的原则,主动出击联络用人单位,联系“关系户”,拓展新的“关系户”, 积极安排宣讲会为单位提供其推销单位的空间场所,做好接洽配合工作。同时保持就业信息宣传之路的畅通。再一番努力之后,陆续有许多熟悉的、不熟悉的公司进校或到我们药学院进行招聘。这其中有代表性的如药明康德新药开发有限公司、诺华(中国)制药、地奥集团、开拓者化学、天津凯莱英化学等公司等。

   5、就业指导工作过程及分析

   11月份是各个大公司进行校园招聘的宣讲高峰期,几乎每个星期都有好几家公司来学院招聘,同学们对此呈观望状态,立即签约的人不多。从单位性质上看,这段时间的单位主要是民营或者合资企业,而工作方向或专业方向主要是新药开发,特别是药物合成方面的。从这点可以看出民营或合资企业更加注重人才的选择,反应速度快,需求大,要求高。很多同学在面试时准备不足,惨被淘汰。另一方面表现了我们学校的学生在求职技巧方面的不足,没有专业人士系统地进行培训,专业知识离实际应用还有一定差距,公司要求的专业方面很多同学达不到。共2页,当前第1页1

   十一月下旬,学校组织了第一次大型校园招聘会,前来参加的单位有五百多家,其中医药方面有近百家。这是我们的大好时机。这次来招聘的制药企业中大部分是四川周围的企业,比如成都周边和重庆市周围的企业。这部分企业对人才的需求也是相当大,比如重庆华邦制药,重庆药友,康弘制药等。还有一部分是江苏、浙江一带的企业,比如江苏豪森、江苏恒瑞、浙江康恩贝等制药企业。这些企业有一个显著性的特点就是国企或正在进行改制的国企,他们对招聘的程序比较在意,一般都是需要学校出具函件。这从一方面反应出这类企业在人才竞争的机制上不够灵活,按部就班,缺乏自主等缺点。

   这次招聘会我们药学院也只有少部分同学签定了协议书,主要原因是由于大多数学生的家都在四川,不论是个人还是家人都不愿意离家太远就业,大多数的人都比较愿意等。从我们发出的调查来看,约有一半的人非常想在成都就业,而今年成都的企业容纳毕业生人数十分有限,这一定程度限制了我们学院的就业率。

   到XX年2月以后,部分本科考研不理想的同学开始寻找工作,这带动了学校的第二次就业高峰。在这半年中,来学校招聘的单位主要是各类事业单位。由于事业单位的人事招聘需要上级单位批准,因此限制了这类单位的进校时间。

   从XX年3月到5月这段时间,我院主要接待的单位是各个省市的地方院校,他们的主要需要是各药学专业的教学岗位或科研岗位。而且这类高校对学生的学历都比较看重,一般要求是博士,至少都应该是硕士,极少有需要本科同学的。比较有代表性的单位如成都中医药大学、广东药学院、昆明医学院等高校。

   还有部分事业单位是各地方的药品检验所和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这些单位是同学们极力争取并愿意去的,因此竞争是相当激烈的。由于这类单位工作压力相对较小,工作也比较稳定,福利待遇也相当不错,每年前去应聘的人是骆驿不绝。比如厦门市药检所只有两个名额,但有几十个人都投递了简历。从今年就业方向来看,药物分析专业到药品检验所工作的概率要比其它专业大些。厦门药品检验所和成都市药品检验所各自招收了一个药物分析专业的硕士。海南药品检验所招收了一名药物化学专业的硕士。

   到6月份,我院共有21名博士毕业生,还有3名没有落实工作,就业率在85.71%左右。66名硕士中,还有14人没有签约,就业率约78.79%,总体来看都比去年同期有所下降。在未就业的同学中有一部分想出国,有一部分在考公务员,还有一部分有了意向但是还没有签约,到年争取全部就业。截止7月4日,我院研究生就业人数60人,就业率80.46%以上。

   三、XX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准备工作还不够充分。研究生就业的工作以前是研究生院在负责,今年由招生就业处来负责,经验有所欠缺。

   二、就

业形势更加严峻。XX年全国毕业413万大学生,但国家每年新增岗位只有200万,形势严峻。

   三、学生期望值并没有下降。大多数学生对未来的就业前景依然看好,对形势的严峻性认识不够,造成期望值居高不下,影响就业。

   四、专业设置不成比例。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多的而学院培养人数少,比如药物化学专业,今年来我院招收的专业需求至少一百人,但是药物化学专业今年只有十六位硕士毕业生。一些社会需求少的专业而培养人数相对较多,比如生药学。

   四、对XX年届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一些建议及展望

   1、学院应进一步加大对学生就业技能、技巧的培训。鼓励学生毕业时持有多种技能证书。比如外语等级证书、计算机等级证书、各种上岗等级证书。

   2、学院从当前形势的角度及时分析、掌握就业动向,及时对学生进行广泛宣传和指导,为同学们的目标定位打好基础,让同学放弃观望态度,以免错过就业良机。

   3、指导学生针对私企、国企、外企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应对措施,帮助尽快就业。

   4、继续加强信息通道畅通无阻。确保信息到班、到人。

   总之,不难看出下一年的就业工作将更加困难和严峻。这一年来就业的同学毫无疑问地会挤占下一年的就业指标,因此明年的工作一定也不轻松,但是,我们有信心和决心做好XX年届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确保就业率保持在95%以上。

    

   **大学华西药学院

篇8

系统开发主要有、AJAX等技术。1)技术:本系统使用Connection对象建立数据库的连接,Command对象实现对数据库的数据进行检索(Select)、插入(In⁃sert)、删除(Delete)和更新(Update),DataReader对象实现对数据库的数据读取显示在TextBox,DataAdapter对象实现对数据存储更新。2)AJAX技术:Ajax允许客户端Web页面通过异步调用与服务器交换数据。本系统使用AJAX对GridView数据实现无闪烁局部刷新,这样页面就不需要重新刷新也能与服务器进行交换数据,同时也不会影响页面的其他部分。

3系统安全性分析

1)使用身份验证和授权:为防止非法用户的攻击,我们通常设置网站的登录验证和授权。本系统设计了登陆界面,每个合法用户有一个唯一的用户名,用户可以自己维护密码,用户登陆需要进行身份验证,同时也给用户分配了权限,学生登录进入的是学生页面,辅导员登录进入的是辅导员页面,管理员登录进入的是管理员页面。2)加密数据库连接字符串:连接字符串存储了数据库的用户和密码等重要信息,而这些信息是采用明码的形式保存在web.con⁃fig文件中,而web.config文件不被编译到.DLL文件中,通过URL地址很容易盗取到web.config文件的内容。所以数据库连接字符串进行加密保护,防止非法访问数据库。

篇9

一、学院领导重视

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毕业生就业压力逐年增大,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大学生的就业工作引起了国家和社会的普遍关注,同时也成为教育改革和发展的一件大事,毕业生就业率也被作为考核高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的重要指标。学生教育是学校发展的命脉,学院领导对此高度重视,曾多次召开党政联席会议,专门研究毕业生就业工作。虽然学院领导重视此项工作,但由于学院相关鼓励措施尚未出台,导致参与学生就业的教师相对较少。

二、多次举办就业讲座,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对学生的就业动员分三个阶段进行。第一阶段在新生入学期间,重点是目标分解。通过对专业介绍、分析近两年的就业形势,从新生入学起就增强学生的学习紧迫感,同时指明目标和努力方向,将三年的任务分解到每一个学年,实行目标管理,使新生入学后就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和方向。第二阶段放在二年级,重点是准确定位。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好的学生,鼓励他们树立高职升学的目标;对于文化课成绩较差的学生,强调加强实践能力和技能的提高,要求他们参加各种活动,争取多拿一些奖证,为就业作好充分的准备。同学们基本上能找准定位。第三阶段的就业动员工作放在三年级上学期,重点是降低学生期望值,合理定位。动员会内容:进行正确自我评价,确定自己在社会中的位置。介绍上一届毕业生的就业情况,包括联系方式。分析当年市场需求,准确定位就业方向,适度调整期望值。教育学生从实际出发,调整好心态,根据自己的成绩、能力进行正确的自我评价,分析自身的优劣势处发展潜力,合理定位,既不能缺乏自信心也不能期望值过高,以避免求职理想与现实出现的较大的反差,导致高不成低不就,最终导致失去所有机会。特别指出现在学生中存在的一次择业定终生的误区,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观念,动员学生到基层工作。

为了帮助毕业生更快的、更好的适应目前的就业形势,正确认识和处理在就业过程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我们通过就业指导课、就业指导专题讲座、就业指导咨询、就业形势报告会等方式,积极引导毕业生认清当前形势,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念,逐步更新学生在就业过程中的观念,避免期望值过高的现象。在对于用人单位的选择上做到不再将目光仅仅放在国有企事业单位上,应当考虑实际情况先就业再择业。此外有意识的增强学生的就业心理素质。择业是双向选择的过程,在此过程中难免会有遭遇挫折的时候,引导学生用积极的心态应对就业,在遇到问题时帮助学生及时调整心态,建立信心。对学生如何抓住机会、参加面试以及如何签约一一作了具体的指导。对学生进行就业指导的过程就是对学生进行诚信教育的过程和抓学风建设的过程,通过对毕业生的教育,促进学风建设。

XX年11月至12月份,学院组织毕业生参加学校组织的有关教师所做的讲座,从求职技巧,求职心理等方面给予指导;同时我院还邀请校外有关专家为学生进行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学院领导结合专业、企业情况跟学生谈就业,学院还举办模拟招聘会,不仅提高学生的求职技巧,同时还教育学生,切实转变择业观念,端正就业心态,树立正确的就业取向。

三、班主任积极落实各项推荐工作

为更好地做好毕业生的择优推荐工作,班主任定期到本班调查了解每一位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清楚是否每位毕业生已落实就业单位,未落实的是否有意向单位。通过及时了解和掌握有实际困难的每一位毕业生的情况,为下一阶段的工作重点提供准确的依据。此外,学院专门为毕业生建立了资源库,将有需要学院再推荐意向的毕业生的个人资料登记造册,只要有信息,有合适的需求就通知他们,使他们能早日落实就业单位。让毕业生自始至终感受到学校的关心和支持,愉快地走上社会,正面人生。鼓励学生参加高职升学考试不仅仅可以让学生继续深造,有新的发展空间,也是我们提高就业率、提高学校知名度的一种途径。

XX年1月份由班主任组织毕业生认真填写推荐表,同时组织毕业生上传求职信息到高校就业网,以便于利用现代化手段为毕业生提供方便、快捷、周到的就业指导和服务工作; 4月8号左右组织毕业生参加我校举办的“双向选择洽谈会”,与社会和用人单位广泛联系,推荐毕业生;3—7月份邀请多家单位(如云南斯泰城生态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成都九河农资股份有限公司、云天化股份有限公司等)到学院招聘毕业生,院团委及班主任认真做好接待工作以及推荐工作,努力做到用人单位满意。

四、拓宽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长期以来,高校毕业生把就业的目标集中在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或国有大型企业、外企和政府机关,致使这些地方在某些领域人才饱和、供需失衡,造成毕业生就业压力加大,许多人找不到工作。而另一些不被看好的行业和领域却出现人才匮乏。应该说:毕业生就业难并不是人才过剩,只是人才的相对过剩。 另一方面,高校扩招带给就业工作的压力,逐年加重,所以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部门在工作中所面临的首要问题是:如何让当代大学生在择业观念上逐步发生转变,使毕业生接受“先就业后择业”这一理念,做好充分的心理准备工作。

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开阔思路,学习借鉴先进国家的就业政策,制定符合我院专业特色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建立并健全相应的网络机制:

(1)信息网络:充分利用现代化的通讯设备建立网络平台,及时向用人单位提供毕业生基本情况,向毕业生就业信息。

(2)与用人单位建立相对稳定的需求网络,定期向用人单位了解需求情况,建立长期、稳定的双向合作。

(3)人才网络:建立政府支持体系(如:学校成立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中心),积极开辟毕业生就业市场,实现统一管理,把毕业生推向社会,为其创造更广阔的就业天地。

根据历年经验,采取

了实习安排与就业推荐结合的办法。根据用人单位的要求,有目的的选送符合用人单位要求的毕业生参加实习,让实习与就业挂钩,以有利于就业率的提高。要求班主任能掌握每个毕业生的求职动态、意向和签约结果,及时统计学生的意向和签约情况,以便向用人单位推荐时有的放矢。对于高不成低不就的学生以个别谈话的方式,帮助他分析形势、正确评价自己,力求学生保持清醒头脑。

在学习中我院非常重视学生的英语学习,多次组织学生座谈英语学习心得,各班主任开班会也不厌其烦的强调英语学习的重要性,突出优势,增加学生就业机会;在毕业生分配工作上计划好,下手早,工作细,抓落实,讲服务。同时,我院近年重视毕业生取证教育工作,也为毕业生的就业安置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毕业生开始实现从凭各种证书求职,向靠岗位证上岗的转变。鼓励毕业生报考硕士研究生;鼓励学生参加国家、省级公务员考试,鼓励部分学生参加国家和地方就业项目,如到边远地区支边、执教,响应为西部服务的号召;努力创造条件,使部分学生毕业实习与就业推荐相结合。经过一年的辛勤工作,我校XX年毕业生就业安置工作已基本结束。在本年度的就业工作 中,多方搜集就业信息和就业途径,妥善安排毕业生的就业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效,

截至目前,我院本科生考取硕士研究生9人,考取公务员4人,签定正式就业协议20人,参加国家、地方就业项目30人,就业率达到70%;硕士研究生就业率为90%。

五、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

我院毕业生有一部分回到生源所在地,参加第二次就业分配;还有部分毕业生参加地方公务员考试,这些学生就业情况关系到我院就业率。学院通过团委、在校研究生、班主任与毕业生网上或电话联系,在毕业生中做调查,及时反馈毕业生对我院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部门工作的看法与建议。建议以学校牵头编写毕业生文件汇编及就业指导手册,将有关国家就业文件和政策编辑成册,使毕业生人手一册,做到人人知政策,用来更好地指导毕业生的就业。

进一步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前移,开设必要的毕业就业指导课程,并将其纳入学院的教学管理中。使同学们了解基本就业政策,根据就业形势和需求及时弥补自身不足。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其他知识和技能,考取各种必要的资质证书,积极地接触社会,为将来的就业积累经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六、毕业生就业中存在的问题

1.学生的学习成绩普遍较低,奖证偏少。

2.我校缺乏与社会的广泛联系,就业渠道不够畅通。

3.学生潜意识存在一次就业定终生的误区,导致少数同学好高骛远,挑肥捡瘦,不愿到基层工作,不愿到外地工作。

4.个别同学签约不慎重,还有悔约现象。

5.缺乏自主创业的勇气和条件。

6.少数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社交能力和创新能力需进一步提高。

总之,我校的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市场为导向,以实现充分就业为目标,围绕着“巩固就业率,提高签约率”的总体思路,努力提高就业质量。以上是我院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结,我们会不断总结工作经验,本着创新发展的指导思想,力争做好今后的毕业生就业工作。

 资源与环境学院

XX年9月19日

资源与环境学院XX年届毕业生就业工作计划

资源与环境学院组建于XX年5月,已经经历了四个年头,四年来学院教职工人数始终保持在30人左右,特点是高学历人数多,科研力量相对雄厚,班主任主要是由年轻老师担任,发展至今已有三个硕士点,研究生人数为84人,三个本科专业12个班级,近630名本科生。学生就业问题已成为摆在面前的一大难题,为此,经研究,我院对XX年届毕业生就业制定就业工作计划方案。

一、07届毕业生基本情况

我院XX年年本科毕业生共有154人,其中环境科学96人,农业资源58人,研究生23人。

二、加强就业工作组织领导,明确责任

学院在9月份成立07届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学院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指导、服务和协调工作。

组长:段红平

副组长:杨志新 高召华

成员:王吉秀 董艳 秦丽

三、学院就业工作计划

1.继续举办就业讲座,加强学生就业教育,积极做好就业指导工作。

2.采取措施,鼓励班主任加强落实各项推荐工作。

3.继续加强对学生的培养,拓宽就业途径,缓解就业压力。

4.认真做好毕业生离校后的就业跟踪统计。

5.研究制定有关政策,采取措施调动教职工的协助学生就业积极性。

6.研究指派专人联系就业单位,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

篇10

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存在的问题

1.就业指导服务体系队伍不健全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人员人员匾乏且专业水平不高,缺乏既具有一定的理论水平又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的指导人员。兼职人员多、专职人员少且人员素质参差不齐。很多高校就业指导人员一般是由过去从事毕业生分配工作的同志兼任的,大多数缺乏系统的心理学、教育学、咨询学、劳动人事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法律以及职业生涯规划等方面知识的专门训练,在开展就业指导工作时受到很大限制。就业指导从业人员最大的不足是虽然他们拥有一定实际经验但缺乏就业理论知识的支撑,或者虽具备一定的就业理论经验,但没有就业实战经验,从而导致了高校就业指导与社会需要相脱节,很难成为高校就业指导领域中的专家和专业人才,也无法瞄准高校就业指导领域的制高点。尽管高校也聘请一些校外人员来学校开讲座,但这些人员大都为其他高校或科研机构的专家或教授,在生产实践第一线的专家很少,很难为学生提供相关职场工作的经验。目前我国从事高校就业指导的人员尚无统一的规定和标准。学校在聘任的标准上最注重的就是就业指导人员是否熟悉学生工作。这与过去单纯地把就业指导作为一项事务性工作的传统有一定关系。我国就业指导教育的重要性己经得到了普遍关注,但对就业指导教育的人员的培训还远远不够,就业指导教育师资队伍的水平还满足不了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发展的需要。

2.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内容仍需丰富

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初步建立,就业指导与服务的内容与过去相比已有了很大的发展,但仍不能满足当前毕业生就业的需要。很多高校的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内容仍局限于政策指导、信息指导和技巧指导。就业指导与服务仅停留在战术层面,而不是战略层面。就业指导部门工作内容单一,有一定局限性,大多是事务性的工作,即就业协议书的管理和用人单位需求情况的,组织供需见面会等,对就业政策等仅仅是起到公布作用,并没有对政策作进一步解读答疑和宣传,使有些优惠政策的知晓度和覆盖面过小。

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中职业生涯规划指导力度不够。职业生涯规划已在各大高校引起广泛关注,并逐渐被引入高等院校和高等教育中,成为高校大学生就业指导的重要补充内容,但高校对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指导力度不够,忽视了指导大学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的具体步骤和培养未来就业素质的长期准备,忽视了指导学生根据国家需要和社会责任树立正确择业观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忽视了职业生涯规划和职业能力的发展这一核心任务,这就造成大学生难以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市场和社会对职业发展的多种需求。

3.就业指导服务的方式过于简单

目前高校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工作较为常见的方法是通过召开“毕业生就业动员会”或集中上大课堂的形式进行的,而缺乏针对学生个体特点的专门咨询和有效指导。绝大多数高校的大学生就业指导主要是在毕业前一学期开设“就业指导”性质的选修课来进行,采取讲座的形式,主要介绍就业形势、往届大学毕业生就业情况且要求大学生认清就业形势。应该说,目前这种大学生就业指导方式,对大学毕业生掌握择业技巧及提高择业的成功率是有促进作用的。但这些与目前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大学生就业形势的发展是不相适应的,这些临时抱佛脚式的择业指导,没有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而且这种就业指导方式偏重于管理功能且过于简单,忽视了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服务功能。即使通过学校的就业网信息和提供就业技术也是单向的,没有形成及时反馈系统,加之高校就业部门信息搜集途径有限和信息来源分散,致使就业指导工作缺乏有效性和针对性,就业指导方式和方法过于简单,有待进一步的发展和完善。

二、加强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

1.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队伍

专门化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机构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有效载体,专业化和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是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组织者和实施者。因此,要把专门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和专业化、专家化的就业指导队伍建设放在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建设的首位。

健全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机构,应该按照三层组织架构:校级领导、就业指导部门和各院系辅导员、专业教员划分。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应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应该实行校级领导责任制以此明确就业工作的重要性。就业指导部门应根据内外环境合理配置人力、物力、财力及信息等资源,确定毕业生就业目标,制定就业指导工作的目标、途径和手段的总体规划,实现由单纯的行政管理职能向服务和教育职能的转变。要确定就业指导部门在整个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中心枢纽作用。在就业指导部门内部设立市场开发与信息技术部门、就业咨询指导部门、业务办理部门,三部门辅以各院系成立的以院系领导为组长,院系相关领导、专职就业人员和辅导员为成员的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小组。

2.丰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

过去的就业指导课以选修课的形式出现,各个不同年级同时参加,针对性差且效果不明显,将就业指导课列入必修课中,能针对不同年级进行不同的课程内容设置。应根据全程化就业指导的要求和各阶段不同年级就业指导着重点的不同进行就业指导课程内容改革,建立起一个目标明确、逐步提升和针对性强的完整的就业指导课程体系。面向大学一年级开设的就业指导课程应该包括其专业认知情况、职业基础知识和职业生涯规划。通过专业介绍帮助学生了解所学专业及相应的职业适应范围,知道本专业未来的发展前景;通过职业指导理论,使他们了解职业基础知识,开展学生职业兴趣测定、职业性格与价值取向测评和学生职业能力综合测评等,让学生能够全面认识自我、评价自我,确定合理的人生定位,为自己将来的职业生涯规划做好准备。大学二、三年级主要开设的课程内容有求职择业技巧、就业礼仪培训、择业常识准备、资格认证介绍及就业路径导航等。大学四年级学生进入了毕业阶段,此时的就业指导课应该引导学生根据就业形势和就业政策合理确定自己的就业期望值,同时为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指导,准备自荐材料和做好求职应聘的准备。这一时期的就业指导课程设置应包括就业政策宣传,就业信息获取,就业观念调适,就业心理教育及就业服务指导等。

3.组织实施开拓毕业生就业市场

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工作的成功取决于就业指导部门前期的基础性工作。出发前有关情报的搜集准备相当重要,包括目标市场及当地环境的了解、企业的选择及校友的联系方式。充分准备这些资料才能有效地开展工作。就业指导部门中市场开发与信息技术部门主要负责毕业生就业市场的拓展工作。就业市场的拓展首先在于目标市场的选择,不要过分集中在以往大多数毕业生的就业选择上,更应注重对本校毕业生就业热点、盲点或薄弱地区的选择。市场开发与信息技术部门要注重搜集目标市场的情报,从宏观上把握就业市场开拓工作,搜集目标市场的重点单位情报,加强拓展工作的针对性。同时还应注重利用校友的力量,关注校友分布及他们的联系方式,在总结这些目标市场资料的基础上制订不同的就业宣传资料。其次是市场开发与信息技术部总结的目标单位访谈的内容应该详细、具体,必须包括走访目的及学校当年毕业生有关情况的介绍等。市场开发与信息技术部还应了解用人单位的人才观和用人特点、招聘方式和招聘程序,了解用人单位当年的人才需求情况,带回用人单位人才需求计划。市场开发与信息技术部应收集目标单位的简介及其人事部门工作人员的信息,邀请目标单位到学校开展招聘活动。除此之外要注意与毕业生座谈,了解毕业生的最新就业动向并收集校友的先进事迹材料。

市场拓展的最终目的是对学校今后的就业上作有所帮助。市场开发与信息技术部每一次的拓展工作都应各有侧重,各有特点,都能给以后的工作提供良好的借鉴。拓展成果的整理及消息的至关重要,因此需要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情况档案库。档案库的建立首先需要积累信息,市场开发与信息技术部将有效的就业需求信息通过各种途径及时、完整地向学校传递并及时,通过就业信息网将用人单位分布情况以备毕业生和就业工作人员查考。高校就业指导工作人员应将走访单位的情况和走访方式、走访类型、收集需求信息的方式和用人单位性质等如实记录并提交工作报告,建立毕业生就业市场拓展情况档案库。其次是传播信息。通过就业指导课及讲座形式,将目标市场的毕业生就业市场行情、目标单位的价值观及其用人政策等关系毕业生切身利益或对毕业生有帮助的信息及时向毕业生传递。最后是分析收集来的就业信息,通过信息分析总结用人单位的需求和未来的就业趋势等。

4.加强高校毕业生的职业生涯规划指导

一个行之有效的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职业发展目标与职业理想,引导学生评估个人目标与现实之间的差距,使其学会如何运用科学的方法,采取可行的步骤来增强职业竞争力以实现自己的职业目标与理想,职业生涯规划可以增强自身发展的目的性与计划性,提升应对竞争的能力,增加成功的机会。高校就业咨询指导部门理应担负起帮助大学生制定科学合理的职业生涯规划的责任。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指导首先要以职业生涯规划为核心创新就业指导课。创新后的就业指导课程应包括职业生涯规划的基本阶段即认知自我、认知社会、目标确立、实施策略及评估修正等内容,通过就业指导课帮助学生树立职业生涯规划意识,同时注意建立职业生涯规划指导网络课堂,提供在线职业生涯辅导教程供学生在课外学习,并配备就业工作进程面向全校集中播放,供学生网上学习或集中收看。

职业测评能够帮助学生系统地解决职业生涯规划中遇到的问题,帮助他们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使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建立在科学的基础之上。高校应该帮助学生正确选择适合自己的测评工具,引入权威的职业测评,高校就业指导老师在帮助学生完成科学的职业测评后应帮助他们正确认识测评结果,教会他们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待测评得出的有关结果,特别是部分对自己某些个性缺陷的描述或认为与实际并不相符的结论,应将其作为一个参照系,应抱正确的态度。要让学生知道心理学测试只能是给被测者一个建议,一个参考性意见,不能作为评判性的标准,适合不适合还有待于个人的努力。就业指导老师也应不断提高对各种职业测评技术的认识,坚持既不虚无也不神化的眼光看待其对大学生求职择业、职业生涯规划的帮助,在坚持、发扬原有的好的就业指导方法的同时也充分利用职业测评工具,帮助学生做好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三、结语

伴随我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和面临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严峻,我们迫切需要改革当前的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本文从机构设置和队伍建设、内容建设及就业指导与服务方式等方面提出了建设高校毕业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对策和建议。

参考文献:

[1]邓基泽.构建全员指导、全程渗透的大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J].中国青年研究, 2006,(10) .

[2]武丽娜.构建“立体化、信息化、全程化”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J].中国大学生就业, 2007,(15) .

[3]石加友,姜尔岚.建立完善的就业指导服务体系及其基本解决思路[J].教育与职业, 2005,(29) .

[4]邱飞.高校就业指导服务体系构建过程中的问题探析[J].辽宁教育研究, 2008,(02) .

[5]姜萍.新时期高校学生就业指导服务体系的构建[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 2007,(03) .

篇11

一、20*年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总的估价

去年,我县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在各级、各部门、各企事业单位的共同努力下,通过认真贯彻各级党委、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积极稳妥地推进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实行市场机制与行政手段相结合,多措并举,圆满完成了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总结去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有以下三个特点:

一是领导重视,各部门密切配合。县委、县政府对毕业生就业工作一直予以高度重视,专门成立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领导小组,统一管理、协调和调度全县的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人事、教育、公安、财政等部门互相配合,密切协作,按各自的职责积极开展工作,保证了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

二是多措并举,实现了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去年,我县继续对本科以上毕业生,按照工作需要和专业对口的原则,直接安排到企事业单位就业,共安排本科毕业生219名,调动了本科毕业生来我县就业的积极性。对事业单位接收专科以下毕业生,则继续采取公开考试、择优录用的办法。在考录工作中,人事部门精心组织,分类实施,贯彻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严肃组织纪律,严格保密措施,圆满完成了各项工作。事业单位考试录用专科、中专毕业生135人。企业单位接收毕业生,坚持双向选择与计划调控相结合的原则,通过举办毕业生供需见面洽谈会,有500余人与企业达成了就业协议。

三是落实优惠政策,拓宽了就业渠道。为拓宽科技人才向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组织流动的渠道,县里制定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规定凡是到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的大中专毕业生,由县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管理档案、户口,并负责办理养老保险、转正定级、职称评审等手续;在乡镇企业、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工作期间,计算连续工龄,承认国家干部身份。去年,就有一大批毕业生到乡镇企业、个体民营企业工作,既拓宽了毕业生就业渠道,又为乡镇企业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提供了人才支持。

去年,我县接收的大中专毕业生虽然在学历结构、专业层次等方面与社会需求差距很大,但由于各级各部门各单位,特别是各企业从维护改革、发展、稳定的大局出发,克服种种困难,积极接收大中专毕业生,从而使大多数毕业生能够及时走上工作岗位。象外贸集团公司自97年以来,连续六年接收毕业生数量居全县第一位。正是由于大家的共同努力,保证了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顺利进行。在此,我代表县委、县政府向大家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该清醒地看到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一是个别企业人才意识淡薄,没有按要求完成县里安排的接收计划。二是个别单位不是根据事业发展和岗位需要选择毕业生,而是盲目攀比,片面追求高学历,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三是个别单位还存在乱收费现象。上述问题的存在虽然只是在个别单位,但却带来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必须引起高度重视,认真加以解决。

二、认清形势,提高认识,进一步坚定做好今年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

总的来看,今年我县大中专毕业生的就业形势不容乐观。一是毕业生的数量、层次与社会实际需要不相适用。到目前,我县已接收大中专毕业生1340人,是(上级市)县数量最多的县县。其中非师范类本科毕业生160人,占需求总量的37%;非师范类专科毕业生338人,占需求量的27%;非师范类中专毕业生548人,占需求总量的115%,出现了高学历毕业生供不应求,低学历毕业生供大于求的局面。二是地方政府机构改革给毕业生就业带来一定的压力。由于人员编制的精简,事业单位接收毕业生的数量减少。三是少数企业存有多接收一个毕业生就会多增加一份负担的错误认识,企业作为接收毕业生的主渠道,目前不是很畅通。因此,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进一步提高对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形势的认识,增强紧迫感、责任感和使命感,从服务经济建设、维护社会稳定的大局出发,坚定做好这项工作的信心。要进一步强化人才观念,重视吸纳储备人才。近几年,我县的人才状况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人才的数量和质量与先进地区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尤其是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匮乏,不能很好地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大中专毕业生是专业技术人员队伍的后备力量,是具有发展潜力的生力军,做好他们的接收安置工作,是一件关系长远发展的大事。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树立战略眼光,切实把接纳安置毕业生作为整体性人才资源开发的一项重要内容,扩大需求,为事业的长远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

要从讲政治的高度,提高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认识。毕业生就业工作涉及千家万户,政策性强,是一项既关系经济发展又关系社会稳定的重要工作,是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我们把这项工作做好了,就能为党委、政府分忧,为群众解难。各级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从讲政治、讲大局的高度,从关心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出发,把毕业生就业作为一项义不容辞的工作切实做好。

要充分看到有利因素,增强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信心。目前,我县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有利因素很多:一是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为毕业生就业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二是我县经济的快速发展为扩大毕业生就业提供了保证。特别是大项目建设和工业的快速发展,为扩大毕业生就业创造了条件。今年以来,全县新上投资过千万元的大项目127个,计划总投资122.5亿元,其中过亿元的35个,到目前已完成投资28.2亿元,有109个项目开工建设或建成投产,有力地拉动了全县工业的快速发展。今年1-10月份,全县工业实现销售收入185.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2.3%;实现利税13.2亿元,同比增长48.7%.同时,民营经济、第三产业的快速发展,也为今年毕业生充分就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三是经过多年的探索和实践,我县的毕业生就业工作积累了许多好的经验和做法,特别是在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利用市场机制和必要的行政手段配置毕业生资源方面,摸索出了一些新经验,为做好这项工作奠定了基础。总之,我们既要正视存在的困难,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又要充分把握和利用好有利条件,发挥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圆满完成今年的毕业生就业工作任务。

三、认真执行政策,强化工作措施,保证完成企业接收毕业生工作任务的完成

今年我县大中专毕业生就业工作,要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为契机,进一步深化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完善就业服务体系,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努力实现毕业生最大限度就业。工作中,要突出抓好以下几点:

(一)认真落实毕业生就业政策,鼓励企业多接收毕业生。最近,县里制定下发了《关于认真做好2003企业接收大中专学校毕业生工作的通知》,明确了今年毕业生就业的政策,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认真贯彻执行。一是要严格执行毕业生就业的指导性计划,维护政策的严肃性。各级各部门各企业,都要在下达的接收毕业生指导性计划内,通过双向选择或考试录用接收毕业生。中央、省、(上级市)县属驻××各单位,在接收本系统上级主管部门派遣的毕业生的同时,也要积极接收本县的大中专毕业生,以缓解毕业生就业压力。二是提倡、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和接收外地本科毕业生,外地生源本科毕业生愿意来我县就业的,人事部门要积极向有关部门和单位推荐。三是严格毕业生就业工作中的收费管理。各级各部门各单位要树立大局观念、群众观念,采取有力措施,坚决制止、纠正乱收费现象。严禁向毕业生收取增容费、就业保证金、风险抵押金等不合理费用。

(二)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对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调控和管理。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正在建立和完善过程中,新的就业制度尚未完全建立起来。在这种情况下开展毕业生就业工作,既要运用市场机制,使毕业生通过双向选择落实工作单位,也要运用必要的行政手段,加强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宏观管理,以便统筹兼顾,保证重点,实现人才资源的合理配置,确保毕业生充分就业。县里根据企业效益、企业职工人数和人才结构状况,下达了接收毕业生指标。各企业必须在接收毕业生指标内通过双向选择或考试录用等形式接收毕业生。对经双向选择仍未落实工作单位的毕业生,可由县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向没有完成毕业生接收计划的企业单位直接派遣。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各用人单位必须认真执行和落实毕业生就业计划,不得以任何理由拒绝接收按计划派遣的毕业生。对违背毕业生就业政策,不执行毕业生就业计划的,要停办职称评聘、干部调动和计划外用工等手续。因工作不力,导致毕业生就业工作出现问题,造成不良后果的,要追究有关单位负责人的责任。要进一步规范用人单位接收毕业生和毕业生择业行为,毕业生就业主管部门要进行有效的监督管理,严格就业协议的鉴证制度,对不符合政策规定的,不予鉴证和派遣。继续执行毕业生主要面向基层就业的政策,优先保证基层和生产第一线对毕业生的需求。

篇12

阵地建设是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早在2006年,新乡医学院在河南高校率先建设了高标准的就业综合服务大厅。在就业综合服务大厅助推就业工作的同时,学校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主任朱森林仍在不断思考一个更深远的问题:如何搭建更广阔的舞台,吸引更多的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在这个舞台上展示自我?

经过广泛调研,学校提出了“立足学校,建立专业市场,加大基地建设,面向河南,辐射全国”的就业市场建设思路,具体而言就是:在学校申报建立“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医学卫生类)分市场”,为新乡医学院及全省同类院校相关专业毕业生和用人单位搭建双向选择的服务平台。

2006年11月,经河南省教育厅批准,“河南省毕业生就业市场(医学卫生类)分市场”在新乡医学院挂牌成立。几年来,学校先后投入近100万元,建成了包括就业服务大厅、就业信息查询室、就业洽谈室、多功能招聘厅、信息厅等工作场所,总建筑面积达到1500平方米,为毕业生求职择业、办理就业手续等提供“一站式”服务。

据初步统计,分市场成立以来,举办了13场医学卫生类大型就业双选会和620余场小型专场招聘会。尤其是大型双选会,办会质量不断提高,参会毕业生越来越多,影响地域越来越大,已辐射河北、山东、山西、湖南、新疆、黑龙江等地,累计接待用人单位3747家,提供就业岗位64026个,参会毕业生3万余人,有效地缓解了河南省医学卫生类毕业生的就业压力。

为充分发挥就业市场的作用,学校把加强就业市场信息化建设作为一项重要内容,投入专项资金建立就业信息指导网站,加入了全国大学生就业指导卫星专网,加盟了河南省毕业生就业信息网,开通了手机短信平台,建立了远程招聘室,开展网上招聘、远程面试等服务活动,打破了传统的时空距离,实现了网上人才初选甚至招聘的全部过程,极大地方便了学生和用人单位。

多年来,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展顺利,就业综合服务大厅、医学卫生类分市场等就业阵地建设,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专业的阵地搭建了毕业生展示自我的舞台,成就了学生的未来,也为用人单位选拔人才提供了便利。

做好就业分析,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

“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调研,编写就业工作白皮书,做好就业分析,培养适销对路的毕业生。”这是新乡医学院总结出来的毕业生就业工作取得优异成绩的重要“法宝”之一。

为做好就业调查,一方面,学校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向全体在校生发放《大学生就业意向调查问卷》进行调查,了解本校学生的就业意向、就业期望等;另一方面,学校对全省县市级以上医疗卫生单位发放《河南省医疗卫生行业人才需求情况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对省内的就业形势、就业市场及专业需求进行分析预测,为毕业生就业方向、目标、定位的确立提供了可靠的参考。同时,学校还有重点地联系经济发达省份及重点城市的200余家用人单位,进行调研、走访、交流、推介,为毕业生挖掘就业信息,拓宽就业渠道,开发就业市场,增强就业指导的针对性、时效性和前瞻性。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全省高校中,新乡医学院率先在大学生中系统开展职业生涯规划教育。2004年,学校将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理念引入学生就业指导教育;2006年,学校从新生入校开始对全体新生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教育,并将职业生涯规划贯穿大学生学习、生活全过程,通过职业生涯规划设计大赛、职业生涯规划讲座等,推进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理念的普及。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从2004年起,新乡医学院在河南高校率先编写《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总结毕业生就业工作经验,分析就业工作状况,研究就业工作形势,开展毕业生调研、跟踪服务,用人单位对学校人才培养、教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

记者翻阅《2012年毕业生就业状况白皮书》后发现,白皮书共分4个部分、28项内容,全面翔实地记述了当年的就业工作。比如“毕业生就业概况”部分,又具体分解为“毕业生就业率情况”“毕业生生源及就业流向情况”“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分析”“毕业生读研情况统计分析”等方面。

据了解,近年,学校在制订招生计划、调整专业设置、评价教学水平时,都大量参考了白皮书的统计数据。根据每年度的统计数据,学校加强毕业生就业状况分析和反馈,优化了课程教学内容,改革了人才培养模式,研究建立了专业动态调整机制,充分发挥毕业生就业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中的导向作用,大大提高了人才培养质量,从而实现了人才培养、社会需求和就业的良性循环。

在深入开展就业分析,培养适销对路毕业生的同时,学校的就业科研工作也取得了丰硕成果:完成《河南省医学卫生类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体系建设研究》《河南省高校毕业生就业现状及对策研究》等厅级以上课题43项,荣获河南省教育厅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2项、社科联优秀成果奖一等奖16项……

让学生在自主教育、自我服务中成长

在新乡医学院就业服务大厅,记者看到工作人员正忙碌着接受学生咨询或接听用人单位的电话,而这些工作人员全部是学校面向全体学生公开招聘的学生就业工作助理。目前,这样的学生就业工作助理一共有24名。

李燕是公共卫生学院2011级的一名学生,也是一名学生就业工作助理。谈起自己所承担的工作,她很自豪地说:“我们的工作,不仅是为同学服务,也是在为我们自己服务。在帮助其他同学的过程中,我们掌握了更多的就业政策、求职技巧,还有机会‘零距离’接触用人单位,知道他们最需要什么样的毕业生。等将来我们毕业找工作时,就会少走很多弯路。”

据介绍,大学生就业指导与服务中心每年都会从全校学生中公开招聘一批学生就业工作助理。对于新招聘的学生助理,学校会利用课余时间,为他们开展就业政策、就业工作流程、求职就业的准备与方法等内容的专题讲座,还组织他们参加全省大学生自主创业和基层就业先进典型巡回报告会等活动。考核优秀的学生助理,会进入校大学生职业发展与规划协会任职,组织开展各种职业发展与就业活动,发挥他们在就业指导方面的自我教育、自我服务作用,将学校的就业工作理念、政策等在学生中进行宣传。

学校职业发展与规划协会会长、生命科学技术学院2010级学生胡世昂在接受采访时说,协会有近300名学生,至少每半个月就会开展一次活动,如举办就业与创业指导讲座、开展素质拓展训练、优秀毕业生就业交流会等。“学校组织大型招聘会时,我们也全程参与,从前期筹备到招聘会当天的接待与服务,再到会后的总结研讨。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极其难得的学习、锻炼的机会,这些实战经验和受用终生的宝贵经历,是书本中永远都无法学到的。”

“让学生担任就业工作助理,目的是让他们在服务他人的同时,也为自我发展和成长奠定基础。根据多年的经验,担任过就业工作助理的学生,在找工作时优势十分明显,一般都能找到理想的工作。”朱森林说。

“爱心”服务,让每一名毕业生都充分就业

张艳伟是新乡医学院管理学院的一名学生,来自安阳林州农村一户贫困家庭。越临近毕业,她就越感到心里不安,不是因为担心找不到工作,而是因为还拖欠学校4000元学费。正在她为学费发愁时,管理学院党总支副书记蒋利国从工资里拿出4000元钱帮她缴了学费。

张艳伟报考了中国人民大学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但由于该校录取分数较高,她的分数未能达到录取分数线。为此,蒋利国主动帮张艳伟联系调剂,最终,她被贵州民族大学录取。“作为张艳伟的就业导师,这些都是我应该做的。”蒋利国说。

2006年,护理学院率先在全校第一个配备了就业导师,目前全校每个院系都配备有专门的就业导师。针对就业困难学生,就业导师要实行“一对一”帮扶,解决他们心理、求职技巧等方面的实际困难,并通过校友会资源,为他们提供更多的就业信息。对于考研过线未被第一志愿录取的学生,就业导师也会积极联系全国各研究生招生单位,协调研究生录取调剂工作,力争让每一个考研过线学生都能顺利被录取。

篇13

Key words: employment quality;evaluation system;promotion plan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4311(2017)05-0219-04

0 引言

自从 1999 年教育部决定统计公布高校毕业生就业率以来,对提高高校办学水平、推进毕业生就业工作具有积极地促进作用。随着毕业生就业工作的深入推进,相对单一的就业率评价指标已经不能全面、科学的反映出一个学校的就业水平,整个就业工作评价体系除考虑就业率指标以外,应将就业质量纳入到其中。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就是指在符合高等教育基本规律的前提下,教育产品 (高校毕业生)满足社会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要求的总和[1]。在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签约率和年终就业率情况基本稳定,就业人数持续增加的前提下,需将就业工作重点从努力提高“就业数量”向大力提升“就业质量”转移,积极推动毕业生就业工作持续、优质、高效发展。

1 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的构建

人才培养质量是毕业生就业质量的前提和基础,而就业状况、用人单位质量和工作状况都是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直接体现。因此,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应主要从人才培养质量、就业状况、用人单位质量和工作状况四个方面进行构建,根据其重要程度分别赋予分值25分、28分、12分及35分。

1.1 人才培养质量

截止初次就业率统计时,毕业生获学位比例、英语四(六)级过级率以及毕业生的综合能力的高低都是人才培养质量好坏的最直接体现,也与毕业生就业息息相关。学生若因结业或留校查看处分原因而不能在毕业离校时获得学位证,必然对其顺利就业造成极大影响,更不可能实现高质量就业。而对于英语四(六)级考试成绩及毕业生综合能力水平这些二级指标,用人单位都非常看重,可作为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评价指标。对于毕业生综合能力水平情况他人很难给予客观评价,故采取毕业生毕业前对自己的综合能力进行分项自评的方式加以衡量,评价结果分为强、较强、一般、较差和差五类,统一汇总后“强”或“较强”自评结果人数最多则该项指标得一分,否则不得分。

1.2 就业状况

就业状况包含就业满意度[2]、就业结构和解约率三项二级指标。就业满意度分别从地理位置、气候环境、工作环境、工作岗位、工作压力、发展空间、企业规模、稳定程度、薪资待遇、专业对口、兴趣满足和总体满意度等方面加以衡量,把毕业生对就业的各项满意程度按很满意、满意、一般、不满意和很不满意分别赋予相应的分值5分、4分、3分、2分和1分,采用加权平均的方法计算就业满意度,满意度大于65%的得1分,否则不得分。毕业生“就业结构”包括毕业生初次及年终就业率、灵活就业率、升学率以及考取公务员、事业单位及到部队工作的比率,其差异能有效反映毕业生就业质量的状况。而解约率包含毕业前解约率及毕业后半年内解约率,该项指标反应了毕业生就业的稳定程度,也在一定程度上反应了就业质量水平。

1.3 用人单位质量

通过分析来校招聘单位和学生签约单位中世界500强、中国500强企业比率以及中央企业、国有企业比率来确定用人单位质量。通过比率所在档次确定相应得分。

1.4 工作状况

工作状况一级指标包括福利待遇(毕业后一年时间)、劳动保障、工作强度、工作与个人发展情况等四项二级指标。月收入是大学生的就业能力、自身价值,以及对社会、企业贡献能力的反映,也是社会对他们认可程度的反映,应是衡量大学生就业质量的核心指标。考虑到全国地区经济水平的差异,与当地平均收入水平进行比较。劳动保障方面主要衡量工作中的劳动保护情况、安全程度、工作环境以及工作对身体的危害情况等。工作强度主要考虑周平均工作时间、工作压力及辛苦程度、工作稳定性及规律性、工作与生活和谐程度、是否有利于婚姻和兼顾家庭等情r。工作与个人发展情况主要从学习培训、发展前景及机会平等情况、工作实现自我价值及获得尊重情况、工作满足个人兴趣爱好,达到人职匹配情况、工作创新性和技术含量情况等方面进行量化。

综上,得到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如表1所示。

2 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计划探索

2.1 加强与专业学科密切结合的毕业生就业市场建设

学院应每年组织走(回)访用人单位不少于5家(次)。上半年主要走访新单位,院系领导分别带头深入挖掘和学院学科专业紧密结合的企事业单位,加强和用人单位的沟通交流,邀请优秀企业到校招聘毕业生,提高用人单位质量,积极为校园招聘活动搭建良好的平台。下半年主要回访老单位,深入了解毕业生的工作状况,为在校大学生提供职业规划实证指导;听取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对学校人才培养、就业指导服务等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发放毕业生工作情况反馈意见表和毕业生质量调查问卷,收集反馈信息,及时为学校提供决策参考。

各系应充分调研和主动分析与学科专业相关的行业领域发展状况及人才需求情况,结合专业学科特点准确对本系学生的就业市场进行定位,提升就业市场的层次和就业岗位的质量。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面向毕业生用人单位和历届毕业生组织实施问卷调查,收集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信息,掌握毕业生就业质量情况。组织学生代表到重点合作单位进行参观实践,加强与相关单位人力资源部门的沟通与交流。

建立健全学院学生就业促进机制。学院领导在全院教职工大会上及时通报就业工作开展情况、学生签约情况以及学生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思想问题等,号召教职员工全员关注和促进学生就业工作,利用企业培训、外出带实习、科研合作等机会积极推荐毕业生就业,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就业环境,努力实现毕业生到高层次的用人单位就业。每年评选出关心学生就业,对提升学生就业质量贡献突出的教师,给予“学院学生就业质量提升贡献奖”。

2.2 优化就业指导与服务,提升毕业生就业能力

做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的相关组织工作。严格按照不低于学院全日制在校本科学生数400:1的比例选派4名授课教师。根据安排,开展职业生涯规划和就业指导活动,做到就业指导工作的系统性、针对性和全程化。

此外,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和学院团委每年都要分校区开展相应的活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以增强毕业生就业竞争力。在一二年级开展学生综合能力提升系列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抗压能力、人际交往、团队协作、语言表达、文字表述、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培养学生的责任意识。立项支持学生开展就业创业类、专业相关类、人文社科类社会实践调研活动,使学生了解相关行业发展情况、专业就业形势以及企业需求,认清专业知识技能、自身综合素质与创业、就业的关系,以利于在校大学生做好学业和职业生涯规划。充分发挥昆明理工大学冶金与能源工程学院科研方面的师资优势,在三四年级组织学生到各个科研平台开展课外科技创新项目,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团队合作意识,迎合用人单位的相关需求,增强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

学院于每一届毕业生就业工作启动前举办一次毕业生就业质量工作座谈会,同时学院学生工作办公室对毕业生的就业意向单位进行详细统计汇总,院系领导分头邀请毕业生就业意向单位来院招聘。

借助学院校友资源促进学生就业质量的提升。每年组织1-2次优秀毕业生经验交流会,邀请1-2名校友来校做大学生学业及职业生涯规划专题讲座,帮助学生科学谋划、明确目标、及早行动,真正消除学生中存在的心理迷茫、就业困惑、定位不准等不良现象,提升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能力和生涯决策能力,促进他们选择更加适合自己发展的职业生涯出路;在学院网站上收集整理出学院毕业生求职感悟供在校学生借鉴,促进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传递求职经验技巧;做好已毕业学生的信息收集更新,保持联络通畅,并及时提供给下一届毕业生,便于他们向校友开展具体的就业咨询,有助于提高毕业生的就业质量。

2.3 强化毕业生就业帮扶与升学指导

建立学工办(及院团委)、学生党支部、辅导员、专业导师(及教工党员)和院系领导五位一体的就业指导团队,毕业生就业指导全员化、立体化地分类进行。学工办(及院团委)负责做好经济困难学生和女生就业指导工作,通过开展一系列的有益活动,帮助他们提高就业竞争力,拓宽就业思维,并重点做好推荐工作;学生党支部负责对学生党员的引导教育工作,号召广大学生党员争当就业典型,为其他同学做好榜样,带动其他同学就业,在学生中营造积极就业的良好氛围;辅导员带领学生干部为全班毕业生就业做好服务,及时跟踪学生的就业意向和签约动态,为提升班级就业质量做出最大努力;专业导师与教工党员对口准备考研的学生和学习困难学生,及时为考研学生提供复习备考的相关技巧和精神支持,以提高升学率,及时督促指导学习困难学生顺利完成学业,并积极联系用人单位,帮助推荐他们成功就业,把升学率和毕业率纳入毕业班专业导师的工作考核;院系领导于每年九月份分头走访毕业生宿舍,了解学生就业思想动态,进行就业充分动员,次年五月份与暂未就业的困难学生座谈,了解学生想法和困难,进行重点指导和推荐。

2.4 营造氛围,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和基层项目就业

学院每年组织创业讲座(或论坛)2次,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帮助学生树立创业观念,提升创业意识和能力,增强创业技能培训。以多种形式积极宣传国家和云南省有关大学生自主创业优惠政策,积极提供创业咨询服务。

通过形式多样的政策宣鳌⒆ㄌ獍嗷嵊刖鸵抵傅嫉确绞交极营造氛围,教育引导毕业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就业观和成才观,增强毕业生到基层、到艰苦地方就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鼓励毕业生面向国家大力倡导的优秀基层就业项目就业。积极推进“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计划”、“农村教师特岗计划”等各类基层就业项目,促使毕业生就业去向多元化。

3 结语

研究高校如何科学准确地评估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院系如何精准有效地提升大学毕业生就业质量在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本文所构建的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探索的毕业生就业质量提升计划都是基于长期在普通高等学校院系开展就业工作的积累和总结,学校和院系在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中都有较好的代表性,因此,本评价体系及提升计划具有普遍适用性和可行性,不仅在本校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也对国内高校开展就业工作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可以参考借鉴并加以运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