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和政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教育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化学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在教学中渗透爱国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在学习知识的同时提高学生的情操,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的情感,坚定不移的跟党走,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具体做法就是在教学中让学生了解一些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知识,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学会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分析和认识化学问题.学生一定要懂得尊重规律、尊重事实、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要养成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科学品质,要学会克服困难、坚韧不拔的科学作风和勤学好问、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中学化学知识中蕴藏着丰富的唯物辩证法和爱国主义教育.教学中注意收集有关化学、化工的新成果、新进展,结合化学教学的具体内容向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教师要提高本身的爱国主义觉悟和情感,才能以饱满的爱国热情去激励、感染、熏陶和教育学生,有利于学生形成科学世界观,有助于学生能力、特别是认识能力和学习质量的提高.辩证唯物主义教育的重要意义还在于它能给学生提供一种科学信念,即客观世界是可以认识的,人们有能力把握客观事物的规律.有了这种信念,就能在未来的工作和科学探索中,披荆斩棘,开拓前进,这正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所需要的新型人才应具有的品格.
二、在教学中加强对学生创新精神的培养
当代社会是个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的时代,各种新知识,新观点层出不穷,这就要求我们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引领学生养成创新精神,具有创新意识或创造能力才能更好的适应社会、服务社会.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是对学生素质的较高要求,应在教学中一点一滴地培养.化学上,这种意识和能力培养的途径也是很多的.比如化学史教育,在化学科学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化学家的任何一个发明创造以及他们所做出的贡献,既体现了他们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科学研究成果,又体现着他们大胆创新、勇于探索、坚持实践的科学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生动的化学史实,是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最好例证.化学实验中,要尽量给学生动脑、动手的机会,培养他们独立思考的习惯,发展他们的创造能力.现以初中化学选做实验三“室温下盐的溶解度的测定”为例做些探讨.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但不是唯一的渠道,化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形式,教好化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内容.同时,要为学生的健康成长创造相对宽松的环境,提供必要的时间和空间条件保证.积极组织学有余力的学生参加选修课的学习,参加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如参观、讲座、兴趣小组、社会调查、阅读科普读物等.使课内外、校内外的教育教学活动相结合,全面发展教育与个性发展教育相结合,从多方面、多渠道开发学生潜能.
篇2
(二)实现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求。
现今我国有近三千所高等院校,数千万在校学生,可见,高等院校是培养且输出高素质人才的一个重要场所及人才储备库。在当前世界竞争日益加剧的当下,国家要想继续进步与发展,就必须有各类人才的帮助与支持,也正是因为如此,国家与社会对高校人才培养的要求愈来愈高。而其思想政治教育,在培养高素质人才上面,起到了极为关键的作用。现当代大学生需具有较强的专业基础知识与技能,较好的社会适应能力;除此之外,在面对日益复杂的社会环境,高校学生还需由较好的心理、政治以及思想素质。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其是高校学生在毕业迈向社会的基础,其在某方面决定了高校学生的成长方向,同时也说明了高等院校在人才培养上的属性。所以,高等院校在培养人才时,需注重对其价值观的培养,尤其是思想政治素质方面。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包涵了许多内容,且可以为高校学生提供方法论体系,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政治方向,养成优良的道德品质,进而促使其能够健康成长,且促使其思想政治素质、道德等均可以满足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要求,促使其成长为一名能为我国社会建设而服务的有用人才。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措施
1.强化教师队伍的建设,提升其整体素质。
在思想政治教育中,教师起到了十分重要的地位与作用,若教师本身的水平高,那么所得到的教育也比较高。因此,为切实做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加强对教师队伍的建设,只有如此,方能使教师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充分展现主导作用。对此,高等院校应当进一步加大对教师队伍培训的投入,且采取各种形式或手段,例如攻读学位、进修以及访问学者等,为教师尤其是思想政治教师提升自身水平,强化专业知识提供机会或平台。此外,还需注重对教师师德的培养,构建起切实可行的师德约束体制,针对即将上岗的教师,需对其开展严格的岗前培训,对其自律意识、自尊意识等加以培养,同时对其行为加以规范与约束,制定出合理的教师工作评定机制与监督机制。通过不同的手段与方式,提升教师的整体素质水平,从而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做好人力基础。
2.强化社会实践,提升价值体系的说服力。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包含多项内容,而参与社会实践就是其中不可忽视且至关重要的一项内容,并且该活动还是对学生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的一种手段或渠道。将各种实践活动作为载体,且引领大学生积极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实践,从而促使其在学习过程中,树立正确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且在大学生今后的学习、工作过程中,能够全面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那么,高校应当如何强化社会实践,且提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说服力呢?首先,可切实构建社会实践长效机制。在相关文件中提到:实践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主要内容,其在促使学生加深对国家、社会的认识,提高自身才干,锻炼自身品格与意志,强化社会责任感等诸多方面,起到了不可忽视的作用。另外,需构建高校学生社会实践保障体系,摸索“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在当前的社会背景之下,要想使社会实践工作获得较好的成果,就需构建一个与服务社会、专业学习、创新就业等有机结合的工作机制,通过诸多有效手段,例如“全程育人”、“全员育人”等,将社会实践的各种正面因素都调动起来,以便对社会实践工作系统加以改进,最终建立“实践育人”的长效机制。其次,优化社会实践的形式及内容。各大高等院校不但要对社会实践内容进行优化、创新,同时还需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年级、专业等)相联系,继而做出更具合理性与针对性的安排,以便能够让学生的专业与特长得到充分的展现,同时进一步强化学生的专业理论知识,提升专业技术。在对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教育时,应当依据高等院校的性质,结合大学生的思想特征,开展具备内容丰富多彩,形式多种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例如带学生参观各种与革命相关的展览,组织学生祭扫烈士墓园等,以此来对其开展爱国主义、民族主义教育;组织学生参与各种科研创新活动,以促使其参与到各种创业活动中,从而对其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加以培养、锻炼;组织学生到各种地方展开生产活动或社会实践调查,以此让学生深刻了解改革开放在促进时代改变所起到的作用,且强化学生对国情、党情等的认识与领悟,加深其对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可持续发展观、对人才强国战略等的理解,进而对其努力奋斗、自立自强的品德加以锻炼,最终,在此前提之下推进高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逐渐形成。
3.充分发挥网络的引导作用。
二十一世纪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以网络为代表的现代信息技术得到了极为快速的发展,同时使得现今的信息逐渐呈现网络化发展。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方面,网络的迅猛发展为其提供了一种全新的、高效的传播载体,而与此同时,这对其传播发展也是一种挑战。因而,高校应当充分发挥网络的优势,同时还需强化网络建设,以便为学生打造一个较好的网络学习环境,从而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最终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水平的提升。第一,作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传播载体,网络能够利用不同的形式(如视音频)展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为广大受众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内容。学校可在网络中上传一些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相关的内容,以便供广大学生学习,而这一过程也实现了从“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的有效转变,同时也提升了学习的效果。另外,通过网络,宣教内容也发现了一定的改变,即简单的文字宣传,向图文并茂转变,这种方式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传播,更为有利。除此之外,网络还在一定程度上拓展了该体系的覆盖面,正是以为网络的跨空间性与开放性,使得该体系内容的传播能够渗透到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群体中,继而达到更好的宣传、传播效果,最终实现其覆盖面的扩大。第二,以网络为载体,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展开宣教,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该体系教育的时效性。众所周知,网络文化具有迅速进化的特点,其经由转变民众取得、交流以及处理处理的手段,继而有效提升民众的认知效率。在文化传播方面,网络文化不但具备跨空间性,并且还具有跨时间性。其一,在网络环境下,信息能够进行全天候异时传播的特点,其二,其文化传播有快捷性的特点,正是因为如此,通过该方式可强化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时效性。
篇3
3、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精神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大学生树立相应的人格精神,培养大学生树立健全的人格精神应当从以下几方面入手:教育工作者要正确认识思想政治教育与各科专业知识教育之间的密切关系,引导大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过程中提升思想政治素养,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全面发展。在教育活动中,要注意引入当今社会先进的科学理论成果,以真理来教育学生,将各个学术活动和学科知识渗透到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大学生正确人格精神的培养。教育工作者要注意构建全面发展的培养模式,形成具有良好文化氛围和人文精神的校园文化,开发大学生公正、仁爱和追求和谐的倾向,培养大学生的反思精神和同情心,使之是非分明,具有恭敬和善恶之心。教师自身要起到良好的模范作用,言传身教,将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教学活动的各个环节中,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发展。
4、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构建需要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高校要充分发挥“两课”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育人作用,在课程设置、教材选用、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效果上进行改革,针对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意识形态进行有的放矢的教学,改变满堂灌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和期末考试定成绩的考核模式,充分利用“两课”教会学生正确处理理想与现实的关系,积极引导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在高校要充分发挥校园文化建设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熏陶作用,通过进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建设,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通过举办特色各异的学术讲座,不断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向多元化发展,不断拓宽对当代大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培育途径,努力培育学生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素质、有正确价值观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篇4
(2)企业必须积极担负起社会责任企业作为社会的一份子,自然也担负着不可推卸的社会责任。所以,积极承担起自身的社会责任不但是公司得以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内容。为了督促每一个企业都能履行自己的责任,需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将企业社会责任法律化。同时,企业内部也应该建立完善的规章制度,并坚决遵守,从而建立一个良好的文化建设氛围。
2.建立健全的企业运作机制
(1)树立正确的企业价值观首先,将企业的核心价值观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联系起来。当前,只要是较为成功的企业就一定善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同自己企业的核心价值观联系起来,使两者相得益彰。其次,企业文化建设要以培养强大的社会责任感为目标。在发展过程中,企业不可以把赢利作为唯一的目的,同时应该自觉承担起自己的社会责任,即关心消费者、关心环境,也要关心员工的最低工作条件。只有这样,企业才能在取得发展的同时保持自己的社会的地位和良好的企业形象。最后,保证向消费者提高的服务为诚信服务。不管到什么时候,用户永远是企业生存的基础和发展的前提。所以,企业的任何行为都一定要以保护消费者的利益为首要准则。
(2)提高企业各方面水平提高企业的生产水平,加大对新技术的投资力度,引进先进设备,并大力培养人才,提高企业的整体生产水平;提高企业的文化水平,进一步将企业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从而让员工可以更积极、更主动的投入到工作中,为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做贡献。
篇5
(三)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实现和谐社会的必然选择新时期,我们需要构建民主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主义社会,这也是和谐社会的基本特征,体现出了我国社会的本质特点,同时也诠释了社会公德、职业道德与家庭美德的内涵。所有这些内容都是思想政治教育中必不可少的内容,由此可见,创新思想教育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与选择。
二、创新大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途径
(一)更新思想政治教育观念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对外联系加强,尤其是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各种思潮相互激荡,国内环境发生了改变,大学生的思想也或多或少会受到影响,因而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时,需要转变思想观念。和谐社会是时展的要求、是世界发展的主流趋势,在和谐理念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同样需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建立现代的、科学的教育系统,教育工作者需要对“和谐社会”的理念进行深入学习,从教育思想、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改革。不仅要引用系统、完整的马克思理论与科学发展观的最新成果,同时还要融入“中国梦”的思想,提高学生的爱国情怀,使学生在脑海中形成科学化的理论,并且能够受到和谐思想文化的熏陶。完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体系,提高思想政治驾驭的现实性,帮助学生建立符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同时要鼓励学生学好专业课程,依托思想政治教育,扩展知识范围,开阔学生视野。在人才培养方面,仅仅从思想政治角度出发不能满足新时期教育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要求,更注重与国际接轨。
(二)创新思想政治教学方式在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思想政治教学中,无法充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热情。在和谐社会理念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结合大学生的性格特点,充分利用好现代信息技术的优势,强调多方面交流。考虑到当代大学生思维灵活,敢于争辩的特点,需要挖掘各种教育渠道,例如QQ、微信、微博、人人等加强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将各种网络平台视作思想政治教育宣传的阵地,加强和谐理念的宣传;利用教师的榜样力量,感染学生,激发学生践行和谐社会的理念,积极主动的学习和吸收先进的思想教育内容。在教学方法方面,可以采用个体教育和群体教育相结合的方式,遵循学生思维规律,强调教育实效性和针对性。除了课堂教育之外,采用专题报告会的方式也能够获得很好的效果。另外,双向互动法也是一种十分受大学生欢迎的方法,师生之间能够实现平等对话,给教师一个更清晰了解学生心理变化情况的机会,了解学生的思想误区并对其进行正确引导。
篇6
1.2有效缓解生源压力
近年来,一方面人口数量下降导致生源方面的不足,另一方面由于长期以来的观念深入,认为职业教育远远赶不上普通教育,从而导致了职业教育极大的劣势。通过资源的整合,教学规模得以扩大,教学质量、师资水平得以大大提升,在吸引新生方面卓有成效,并且在整合过程中,将相近专业进行改编整合,避免了某些冷门专业招不到新生的情况。
1.3促进统筹发展
我国经济社会在走向现代化的过程中,面临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发展不均衡,地域之间的差距很大,这不仅表现在不同城镇之间,也表现在同一个城镇的不同区域之间。在笔者看来,同一个城市之间发展情况不同的主要原因就是教育情况的差距,在职能方面有差距。昆山市通过职业教学资源整合,可以有效地减少彼此之间的差距,使昆山市统筹发展,实现共同进步。统筹的切入口就是教育,“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人力资源是第一资源”职业教育业成为所有工作的基础。推进昆山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进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并且要长时间坚持,所以在发展阶段必须要有资源整合的重点和方向。
2.推进城乡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方向和重点
2.1整合教师资源与教学资源
昆山市职业教育资源整合的过程中,重点是将各教育机构的教师力量进行整合,同时要对外招聘高资历、高学历的优秀老师,建造一支优秀的师资团队。职业院校内最需要的就是“双师型”的教师,应通过在职培训、引进和外聘等途径来提高教师的学历、职称和“双师”素质。各职业院校可以建立健全校际、校企、学校与社会之间的互聘、联聘制度,有效降低人力资源成本,实现资源整合与共享。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应尽量组织国家级名师、省级名师、中青年骨干教师以及专业带头人成立职业教师资源中心,轮流到各院校进行交流授课,实现专业核心骨干教师的互补,鼓励教师跨校教学,使优质师资得到最大化利用。
2.2整合教学资金资源
与以前相比,昆山市对于教育方面的资金投入有了很大增加,但是有些职业教育机构在教学资金方面有很大压力。因此,一方面昆山市政府和社会要加大对职业教育的资金投入,加快职业教育的多元化、多渠道、高效率资金投入保障机制的建立健全,从根本上改善教育机构资金的整合;另一方面要以市场体制为为主,融合几种教育资金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实力、有较大影响的重点职业教育院校和优势学科的同时,培养职业教学领域的高级讲师及专家教授,淘汰或者兼并教学质量差、只注重利益的落后职业教育机构,减少教育资金的浪费,整合发展优秀的教育机构。
2.3整合信息资源
通过近年来的发展,昆山市的各职业教育机构都有属于自己的多媒体资源配置、信息网络和信息教育,但是彼此之间的差距很大,且彼此之间的交流也很少,这就直接导致了各教育机构之间信息的闭塞和差异。对昆山市各职业教育机构信息资源进行统一规划整合,同时建立健全信息教育体制和方式,建设大量标准、优质的信息资源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最重要途径。具体应由教育行政机构组织协调,利用现代化信息科技的优势,实现校园网、局域网、区域资源同步建设,对教育信息资源进行细分,重视开发、积极利用、加强交流和强调共享,努力实现信息资源应用的最大效益和昆山市职业教育的整体发展。
篇7
一、语文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初探
1、必然性
语文作为一门基础学科,不但具有工具性、人文性,而且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密切,涉及范围广,实践性很强,职校语文课程更是强调应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使学生有较强的语文应用能力和一定的审美能力、探究能力,并形成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基于这一目标,传统的“填鸭式”教学已不适应语文教学发展的要求,也与社会发展相脱节。按新课程语文教学理念,语文课程重在实践,要适应现实生活和学生自我发展的要求。现在新的教学策略、教学方式是让学生自己学、主动学,老师主要是“导”,以体现语文课程的时代性、基础性、选择性,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质,实现素质教育,而语文课程的革新与现代化,必须要求相应的教学工具、教学途径也现代化、科学化,信息技术作为最广泛最先进的科技,它在语文教学中的应用是必选无疑的。
2、内容和意义
信息技术和语文学科的整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探讨:
(1)、信息技术作为一种先进的教学工具和学科相融,就如传统的“粉笔+黑板”,作为传授知识的工具。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用得最广的是多媒体和互联网的运用,因为它们具有图、文、声、像并茂的特点及独有的系统功能。教学中与语文整合,可使计算机的视、听功能全部展现出来,打破传统媒体的“线性限制”,以随机性、灵活性、全方位、整体化的方式把语文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给学生。
(2)、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不仅是教学手段、教学工具的更新,更是教学内容的扩展与改革,这就是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的另一方面,即信息技术作为教本的辅助内容与课本内容相融,扩大课本知识的外延。
传统的教学,是以课本为中心,虽然也会涉及到课外知识,但由于时间、空间的限制,能够引导学生学的课外知识很有限。信息技术与语文学科整合后就不同了,我们都知道,互联网就像是一部百科全书,里面的知识有如海洋般的深遂宽广,与语文学科整合,可以拓宽语文学习的渠道,采集到广泛的知识,使学生的阅读面、知识面扩大,将课内学习与课外学习资源结合在一起,更好地学习语文。
(3)、多媒体可为课堂教学营造浓厚的氛围,激发学习兴趣,寓教于乐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后者则表现了高度的优越性。多媒体教学把丰富的画面、美妙的音乐融为一体,把学习变成一种视觉和听觉的盛宴,这样就激发了学生学习的浓厚兴趣,课堂气氛浓厚了,学习变成一种很轻松愉快的感觉,把过去的要我学变成了我要学,学习的主动性非常强烈,学习效果也就非常的明显。兴趣成了最好的老师。动态的事物往往比静态的事物对学生的注意力吸引有很大区别,尤其是对职校的学生,对动态的东西更能够吸引其眼球,更能从中找到学习的乐趣。传统教学,学生难免枯燥乏味。多媒体教学克服了这一缺陷,能够创设一个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静止的变为运动的,静态的图像可以像漫画一样播放,色彩变化无穷,速度可快可慢,可以达到随效果而欲的感觉。
篇8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一个庞大而系统的工程,它包括了经济与社会的和谐、政治与社会的和谐、自然与社会的和谐、个人与社会的和谐。而社区是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谐社区又是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在和谐社区建设中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是核心所在。而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发挥对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而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对思想政治教育的传播具有重要作用,所以两者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充分发挥好两者的关系,直接关系到和谐社会建设的最终成果。
一、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离不开和谐社会的建设,建设和谐社区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础,而和谐社区建设中最重要的是和谐社区文化的建设。社会性是思想政治教育所具有的最重要性质,所以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作用就必须以社会为载体,充分发挥社区的作用。所以说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存在相关联性,这样就充分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是相辅相成的关系。两者关系的和谐处理,对促进和谐社会的建设以及国家经济等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
自发性、延续性、多元性和区域性是和谐社区文化建设所具有的性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与思想政治教育的性质存在内在关联,决定了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思想政治教育将发挥重要作用,这种作用主要表现在导向、传播和创造三个方面。
(一)思想政治教育导向作用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挥
和谐社区文化建设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导向作用,这种导向作用主要表现在倡导主文化。而所谓的主文化,又可以叫做主流文化,这种文化是一个在社会中占统治地位的文化。社会文化的性质和面貌是主文化的反映,社会成员的行为与社会文化的进程需要主文化的制约和决定。所以说社会的根本价值之所在是主文化,它使社会具有强大的凝聚力量。由于主文化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所以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必须把主文化作为思想政治教育大力推进发展的因素之一,并对和谐社区文化建设起到导向的作用。
(二)思想政治教育传播作用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的发挥
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中需要思想政治教育的文化传播作用。在思想政治教育里文化的传播,是文化意义上的传递,是社会文化的积累沉淀,而不是简单生物水平上的传播,是对社会文化不断变化和顺应而引起的文化潜移。在根本上讲,是社会或社会集团用一定的思想道德观念对其成员施加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或阶级所需要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的过程,称之为思想政治教育。
(三)思想政治教育对和谐社区文化建设的创造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在社区文化建设中,除了具有导向和传播作用外,还需要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创新作用。优秀民族的不断进步和国家的兴旺发达都需要创新。社区思想政治教育与其他任何教育一样,简单重复的都不是教育结果,而是根据新出现的问题通过实践找到新的方法,进而完成文化创新所需要的过程。文化创新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化存在变异的表现,也就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改变可以引起社会文化的改变,并且能促使其不断进步和发展。二是思想政治教育能为社会文化的发展培养大批有活力的人才。
总之,我们要在和谐社区文化建设过程中充分发挥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作用,并不断改进和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形式等,只有这样才能使和谐社区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良性的互动,为建设和谐社会做出重要贡献。
篇9
一、背景分析
1.在教学中弘扬人文精神,是素质教育对课堂教学的新要求
新课标提出:“正确地把握课程教育的特点,不断丰富学生的人文内涵。”长期以来,我们的中学教学的现状往往是:工具性第一,升学率第一,素质教育被应试教育所挤压,将充满人性、人格魅力和审美趣味的课堂教学,变成枯燥乏味的应试训练,烦琐的语言分析训练,忽视了人文价值、人文积淀对课堂教育的重要作用。这不仅使课堂教学沉闷乏味,教师难教,学生厌学,耗时费力,效益低下,而且容易使学生失去对课程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极其不利于对学生健康人格的培养。我们教师要跳出研究高考的狭小圈子,抓住各学科最能打动人的人文精神,影响学生,真正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2.人文精神教育与素质教育实践整合是高中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高中新课程改革,促使教师要进一步解放思想,深入学习领会高中新课程改革实验的理念,坚持以学生发展为本,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富有个性的发展。在课堂教学中贯穿人文精神教育,关注学生的自身发展,个性发展,生命发展,通过学生在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习,学会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发现和探索,从而全面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3.在素质教育实践中进行人文精神教育,将使学生的精神世界更加充实
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说:“没有人,一切创造只是荒芜、徒然,没有终极目的。”引申到课程教学上,就是对人的培养。现今的中学生普遍存在精神世界的空虚、责任感的缺乏和主体意识不强等现状:有的缺乏对亲情、友情的理解,缺乏感恩之心;有的沉迷于网络,以自我为中心,从不考虑对父母、对社会的责任与回报;有的缺乏理想,人生没有目标,学习缺少动力。而课程教材中的典范文本素材都以准确的语言、恰当的写法表现出积极深刻的思想内容,学生在学习文本的素质实践中,既理解了深刻的内容,丰富了文化知识,又培养了道德素养,陶冶了情操,美化了心灵,对学生人文精神欠缺的扭转及人文精神在学生精神生活中的迁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二、具体实施
1.明确整合目标:坚持文道统一原则进行课程教学
文,指文本的语言;道,指文本的精神内涵。文道统一是指语言和精神的高度和谐统一。新课程标准,有意识地把“文学素养”凸现出来,它以提升能力为核心,是学习能力和文化知识、语言积累、思想情感、思维品质、审美情趣、学习方法、学习习惯的融合。高中新课程改革不再仅仅将学生掌握系统知识放在首位,而是将学生价值观和情感态度的培养、激发学生关注和参与社会生活的热情、培养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形成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放在首位。在促使学生学习语言知识、掌握语言规律的同时,要有意识的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充实文化底蕴,培养审美意识,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在提高文化鉴别能力的基础上提升文化品位,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健全的人格。
2.转变教学观念: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模式
在新课程理念下,课堂教学要求我们构建新型开放而充满活力的学习课堂。教师要不断地学习和提高,改变传统的教学思维和模式,在教学中发现学生长处,激发兴趣,切实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感知、鉴赏、审美能力,把课堂的主动权真正还给学生,形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模式;建立开放性的学习教材和教学的新体系,让学生在综合的、跨学科的学习中培养整体素养,增强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学生学习既是一种个性化的活动,也是一种再创造,倡导个性化阅读,自主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先让学生走进文本,加强学生的思维训练。
3.突破教学重点:能力培养和知识学习紧密结合
根据“MI理论”(MUTI-INTELIGENCE)-多重智力理论(美国心理学家葛敦纳认为人的智力由七种能力构成,它包括语言能力、数量能力、空间音乐、运动能力、自知能力、交际能力),课程教育要求学生学习的重心不再仅仅放在获得知识上,而是转到学会学习、掌握方法和培养能力上,以增进学生的智力,培养其解决问题的潜力;同时,培养学生感受、观察、体验、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及创新能力和综合运用能力,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对课程学习的兴趣,懂得课程文化的内涵与真谛,这就要求老师熟知新课标在每一个板块对学生的要求,以三维目标为基点,以学生为对象,设计教学,让学生在学习中自然而然地积累知识,培养能力。
总之,根据新课标的要求,积极探索,改变教学方法,把新课标的新思想、新设想结合起来,积极探索,改革教学,力求收到良好的效果。我相信,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善于动脑筋不断进行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反思,就一定能很好地贯彻落实新课程改革,也一定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霍启明.《新课标课堂教学与研究》.
篇10
传统理念中外语学习与教学主要以掌握语音、词汇和语法的语言知识来实现对目标语言的文字理解。然则在实际过程中,许多中国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知识,但他们还是不能完全正常地,准确地解读,表达和交流。许多教师和语言学者都把此一概而论地归因为文化差异所致。他们认为语言是文化的载体,而正是文化差异的存在导致理解和交流的障碍。文化差异是指人们在不同的生态和自然环境下形成的语言、知识、信仰、人生观、价值观、思维方式、道德、风俗习惯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的民族在自己的生活环境下,创立了自己特有的文化体系,也被自己的文化所塑造。翻译是两种浯言沟通的桥梁,主要任务是在的文(target iext)中再现源文(source text)的思想内容。译者翻译源语(source language)时必然在舟绍和传播源语所体现的文化。[2]文化差异论可以解决部分外语学习中出现的理解障碍,但并非是解决外语学习中理解障碍的唯一切实可行的法宝。在学习过程中,许多学生已经掌握了这些基本的语言知识,但他们还是不能完全理解文章。诚然文化差异是造成此障碍的表面原因之一,然而在文化差异的背后更深层次在起作用的因素却是不同语言背景的人因为有着不同的隐喻概念而造成了语言表达和思维模式的差别。文化是千百年来人们生活习惯、思维方式、价值观念等的传承和保留。隐喻是文化的象征,一些隐喻概念能够表达相似的文化内涵。因此,隐喻教学是文化教学的重要构成部分,文化的许多内容都是通过隐喻来表达和承载。
概念隐喻是以民族文化认知体验为基础的,由此而来,隐喻翻译活动受隐喻所赖以发生的社会、民族文化、文学传统等因素潜在的影响,译文是一定文化语境、文学语境、上下文语境等条件下的产物。隐喻的翻译活动绝不是单一的语言符号转换,它实际上是一个关涉语言与思维、文化与文学、心理与生理等多维的认知活动。认知隐喻理论所引发的思维模式差异在本质上可以解决外语学习中所出现的所有母语和目标语言不对等的理解障碍。[3]简单举例说明,为什么中国人会说“在桌子上有本书”,而英语里却要说成“有本书在桌子上”?这不是文化差异可以一言蔽之的。它表明了从句法学的角度,中国人和以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句法认知上是有明显差异的。再如,无论是中国人还是西方人都可以接受爱情就像红玫瑰一样,但却在表达一件事情很简单无需费吹灰之力时却出现了分歧,中文用的是小菜一碟或者不费吹灰之力,而英语却用的是像一块蛋糕。因此,直接表述字面意思“这件事情很简单”在这种分歧状况下就成了双方都能接受的一种表达形式。
本研究在承认文化对外语学习确有影响的同时,结合近年来外语学界在认知语言学与隐喻研究方面的突破,认为外语学习障碍的成因归根到底是由于思维理念和认知模式的差??所致,认知隐喻所反映出的语言本质将会对外语学习的结果产生决定性的作用。认知隐喻理论所引发的思维模式差异在本质上可以解决外语学习中所出现的所有母语和目标语言不对等的理解障碍。例如,在西方,人们喜欢动物,特别是狗,他们认为狗是友好和忠诚的象征,对待狗像对待朋友一样。因此在英语表达中,有 “love me, love my dog”“lucky dogs”“every dog has his day”这些通过隐喻反映人们爱狗心情的用语。在中国文化中,却与之相反,很多人认为狗是虚伪的象征,所以才有“走狗”,“狗奴才”,“痛打落水狗”等俗语的产生。
祝吉芳、俞品认为“以隐喻概念为英语教学的切入点,是加强学生语言及文化知识认知能力的最佳手段之一”。[4]在大学外语教学中,帮助学生了解隐喻,在学生的语言学习、文化比较和观念启发等层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语言层面的学习是基础,但是仅仅停留在语言层面的学习就会让更多的人止步于中式英语。文化的对照和比较有助于学习者开阔视野。对英语社会不同观念的领悟提高了学习者的理解能力。在英语教学中要三者兼顾,不能顾此失彼。隐喻是学生了解文化的一扇窗口,学生对隐喻的了解有利于认识中西文化的异同,增强跨文化交际的能力。朱碧敏、吴世雄也强调“在跨文化交际中了解英汉语隐喻语言中蕴藏着的文化共同性和差异,对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利用隐喻中的文化联系,增强学生掌握英语词汇和习惯表达,以及对于帮助学生在跨文化交际中减少因为对于隐喻意义的误解而造成的语用错误,都有很大的作用。”[5]
篇11
一、两者融合的意义
(一)二者能互相促进
在当前的市场环境中,国有企业的进一步发展离不开企业文化建设的推动,企业文化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理念,代表着企业的发展方向,企业文化是企业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产生的内在力量。企业开展思想政治工作可以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也有助于凝聚团结和引导企业员工创新,使企业整体变得有思想有灵魂。在企业文化建设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工作的开展中,都需要让员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了解企业的发展理念,让员工产生一种企业归属感。企业文化对于员工的政治思想工作有着推动作用,以企业文化为核心开展员工的思想政治教育,可以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基础,同时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文化的一种实践,有利于企业文化在企业中的推广,增加企业文化在员工中的影响力。
(二)创造更好的企业发展环境
良好的内部环境员工工作高效开展的保障,有助于员工提高主动性,激发员工的创造性,让员工更愿意参与到企业的发展和变革中来,企业文化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有助于员工内部形成和谐的氛围。国有企业的发展中,员工思想觉悟的提高,可以减少企业内部员工之间的矛盾,形成更为融洽的企业环境,员工思想高度一致,共同为企业的发展努力,同时也可以避免西方消极思想中的拜金主义等同化,激发员工的贡献精神,保障企业的健康发展。
(三)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当前企业的综合竞争力的体现主要在两个层面:第一是企业的经济实力,第二是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主要就是体现在企业文化和员工的思想政治水平。企业的文化软实力代表了一个企业的价值取向和企业的发展理念,文化软实力能代表一家企业管理层的素质和管理水平,预示着企业未来的发展潜力,可以对企业的员工进行更好的管理,让员工潜力得到最大化的发挥,能够提高企业的整体凝聚力,从而增强企业的整体战斗力。企业在发展和内部改革的过程当中经常会出现一些各方面的利益冲突和内部矛盾,致使企业管理人员以及员工之间产生分歧,影响企业改革制度的推行和各项工作的开展,企业文化与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融合可以促进员工之间的和谐,化解企业的内部矛盾,保障企业决策的实施和制度的推行,缓和各种矛盾冲突,使企业走向良性发展的道路。
(四)是企业深化改革的保障
企业的发展中离不开制度和规章的改革,在社会不断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发展脚步要想不落后于市场发展的速度,就需要适时的调整发展的策略和内部管理的制度,利于在互联网技术发展的今天,国有企业就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互联网技术,来增强企业的信息通信水平,促进企业的现代化发展。企业文化和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融合,将企业的发展思想和发展理念灌输给员工,才能保障企业的改革顺利进行,将企业的利益和员工的利益放在统一水平的,在促进企业发展的同时也要促进员工个人水平的提升,为国有企业的深化改革提供发展的保障。
二、实现两者融合的方法
(一)健全企业的组织结构
健全国有企业的组织机构对于企业文化和员工思想政治工作的开展至关重要,企业要有参与标准化管理工作的领导小组,企业需要管理层、决策层和执行层来制定与企业的发展规划、发展前景相适应的标准化任务,同时要制定出一些符合企业实际发展状况的标准管理制度,然后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合理完善的企业标准管理的长效机制。另外也要创建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具有较高素质水平的企业标准化管理队伍,并由该队伍来负责推行和实施企业的标准化管理工作,在此基础上保障企业文化发展和员工政治思想教育的推进。
(二)完善标准化体系
企业标准化体系是指工作、管理和技术三个方面的标准的制定体系,完善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可以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和制度标准更加明确,目标更加清晰,对各项工作的规范更加的科学、合理。首先要加强企业的标准化体系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可以通过增强落实企业化标准工作的力度,提高实施企业标注化管理工作的能力及提高执行企业标准的能力,才能够更好地解决企业标准化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实现企业较快健康的发展。
(三)向员工灌输人文主义理念
企业的文化建设以及思想政治建设都离不开人文注意理念的约束和影响,当代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就是以人为本,企业的发展主要是依托在高素质的人才的基础上,因此企业的管理必须要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企业在落实标准化管理工作的过程当中要确保每一项决策和制度都能公平、公正、公开,让企业的员工能明确自己的权利和职责。同时企业各项制度的制定都应该更加的人性化,根据企业的发展和员工的具体情况来制定,并且要确保员工能够清楚标准、遵守标准以及尊崇标准。对企业的每一项工作做到规章制度明确,员工的工作能够根据标准开展,避免规则不清晰造成的错误给员工带来的心理负担,考核目标的制定不能一味的高要求,而是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制定考核目标,同时对员工多加鼓励,激励员工进步。
(四)加强对员工的培训
加强员工综合素质的培训,提升员工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对于提升企业文化与员工思想政治教育融合效果有着关键作用,企业文化的影响最终是要落实在员工个人的身上,员工的综合素质提高了,思想觉悟才能更高,对与企业文化的核心思想才能理解的更深。因此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培训,一是对员工开展专业化的培训,根据员工的工作岗位,提供专业培训,提升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二是开展职业素养的培训,让员工明确从业的道德标准,在工作中能够严格按照标准要求自己,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提高。员工的综合素质提升了,企业文化才能更好的落实,员工思想政治教育的也能提升,两者融合的效果才能更好的在员工身上体现,促进国有企业的发展。
参考文献:
篇12
校园文化一方面承载着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最佳载体和途径;另一方面,思想政治教育是高校校园文化的指向路标,对高校校园文化建设起着价值导向、道德净化和政治保证作用,是实现高校校园文化传递的有力工具“思想政治教育与校园文化的共同理念是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两者是相互区别,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1]。
一、 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就是在学校环境中,由学校的管理者和广大师生员工在教学、科研、生产、生活等各个领域的相互作用中所创造出来的一切物质和精神的产物以及创造的过程“从形态结构上分析,大学校园文化可以划分校园物质文化、校园制度文化、校园精神文化三种基本形态”。
1、 校园物质文化,
它是校园文化主体曾经和正在作用于其上的一切物质对象,是人们通过感官可以感受的一切物质性对象的总和,是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和外壳,起着浓厚文化氛围、传递沟通信息、扩展人际关系范围、丰富校园人的生活之功效。
2、 校园制度文化,
校园主体进行文化活动时形成的各种行为准则和规范,是一切校园文化活动的准绳,发挥着以规育人的作用“建立健全校园各项规章制度,有利于通过常规管理,建立正常的校园文化活动的规范和秩序;有利于形成优良校风,培养师生的行为品德,对校园文化的建设发挥导向作用;有利于协调各方面的关系,规范人们的行为,提高管理效能”。[2]
3、 校园精神文化,
高校学生的精神生活方式和意识形态,核心是价值观,主要体现为学校的文化传统、校风、人际关系、心理氛围等。“校园精神文化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核心和灵魂,是大学校园文化的深层要素,具有启迪、感染校园人的作用”.[3]
4、校园文化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促进
良好的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成才具有以下作用:一,是有利于大学生提高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二,是有利于大学生个性的全面发展和个体的社会化;三,是有利于大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四,是有利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五,是有利于引导大学生发挥主体作用;六,是有利于培育大学生的道德认同;七,是有利于规范大学生的言行举止;八,是有利于健全大学生的人格。
高校校园文化在思想政治教育中促进发挥主要是通过以下途径来体现的,一,是校园文化建设要突出社会主义文化的先进性,要坚持多元文化与主导文化的统一,坚持娱乐性与思想性的统一,坚持现实性与学术性的统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高校的育人目标服务。二,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最高目标是构建和谐文化,这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也是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在要求,还是人全面发展的根本要求“和谐校园文化把/价值塑造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树立和谐校园文化的精神砒柱;把人际健康作为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突破口,增强和谐校园文化主体力量”[3]三,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核心是着力加强校风建设,校风最集中的体现是学风和教风,教风是主导,学风是主体;四是校园文化建设的表现形式是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开展主题思想教育活动,以增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意识;开展科技创作活动,以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和实践能力;开展学术交流活动,以提高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科学素质:开展美育教育活动,以提高大学生欣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搞好教师文化建设,发挥教师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特殊作用”[4]
二、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
思想政治教育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目标,把个人的选择建立在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把个人的才智兴趣充分的发挥在崇高的远大的目标上,从而实现自己价值,为国家民族创造出更多的价值。只有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才能创造出社会价值和个人价值,对人类、国家、社会和个人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高校是整个社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阵地。强化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促进大学生全面和谐发展,构建和谐大学校园,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5]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程度上能够避免校园极端行为乃至行为的发生,从而有利于营造和谐的校园环境和社会环境在新时期,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有着深远的现实意多年来,经过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不懈努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取得了一些成绩,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科学文化素质、身体心理素质等都有了很大提高,但我们还应该看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还存在很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这就需要我们认真总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成功经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规律和途径。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扎实工作,努力开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新局面总之,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是当前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三、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是校园文化建设的有效载体
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中,以其强烈的主动性促进和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尤其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长期以来所形成的优良传统,经验规律,可以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极大的作用力,使校园文化建设进入预期的轨道。
1、政治导向作用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必须始终坚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导向作用,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积极引导大学生关心政治,参与政治,提高大学生的政治热情和政治意识,提倡大学生追求格调品位高,思想理论性强、艺术上严肃高雅的文化内容和形式以及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从而优化校园文化发展的方向,增强大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和责任感”。[6]
2、道德价值导向作用
我国目前正处于市场经济转型时期,市场经济所内在一些价值由于在发展过程中的不规范,导致出现了一些诸如享乐主义、实用主义、拜金主义等社会道德失范现象,而这些失范现象的产生,己经逐渐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产生了不利的影响,就必须加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高高校师生员工的思想认识水平,端正他们的心态“有了师生员工正确的群体心态这一内在因素,校园文化选择发展才不会偏离目标,才能对社会文化进行扬弃,使校园的道德空间得以净化”。[7]
3、它是高校校园文化传播的重要渠道
校园文化传播主要是两个范围,一是校内与校际之间的流动,二是校内向社会的辐射"校内传播主要是通过举办各类知识讲座、报告会、演讲会等进行关于理论、社会主义人生观、价值观等教育,从而提高广大师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和政治参与意识"而校内向社会的辐射则是指大学生的社会实践使校园文化向学校以外的社会传播、渗透与融合“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大学生,作为文化物质载体,使校园文化与社会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在社会实践中,大学生将自己在校园内学到各种科学知识运用于社会,服务于社会,并将学校精神、校园风尚展示于社会,从而在提高社会道德水平上发挥着重要作用”。[8]
四,校园文化建设和思想政治教育的相互联系和促进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两者有一个共同的教育目的,即共同承担着高等教育非智力素质的培养,这就使得两者必然会相互联系、相互影响“当思想政治教育的力度减弱时,大学生判别是非的能力往往会降低,当他们置身于校园文化活动中时就容易产生盲从心理,使得校园文化中的消极因素趁虚而入,从而导致大学生自身整体素质的下降"如果校园文化不能得到很好的建设和发展时,思想政治教育就会由于缺少了校园文化这一实践教育的载体,而仅仅被局限在课本或会议上,可想而知,其教育效果将被大打折扣”[9]
通过建设优秀的校园文化,可以使大学生在一个融洽和谐的校园气氛中自觉地接受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就容易被其接受。同样,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得坚实有力,会使大学生更好地认同社会的主流价值观和主导文化,必然有利于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和精神环境。
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共存于校园之中,它们彼此独立又相互联系,既相互制约又相互促进"正确认识、研究并处理好两者之间的辩证关系,将使校园文化与思想政治教育在高等学校中相互强化、健康发展,这无疑会在高等教育完成人才培养目标过程中,起到巨大推动作用。
小结
思想政治教育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一个重要方面,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或社会群体用一定的思想观念、政治观念、道德规范,对其成员施加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影响,使他们形成符合一定社会所要求的思想品德的社会实践活动。高校开展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培养大学生始终保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塑造其良好的政治人格,并使之具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高校的校园文化,是在校园中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文化类型,相对思想政治教育来讲,其本质内涵主要是指学校的精神文化,是包含于校园内部的价值观、集体舆论、文化传统等等"思想政治教育有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主动与被动之分,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往往是完全不同的两部分,只有在自我教育这一特定方式中,被教育者才占主导地位"而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作为主体的校园文化同时又是客体,主动者与被动者往往是同一部分人,他们在创造校园文化的同时又享有了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指导高校校园文化建设《高教探索》
[2]浅谈边疆民族地区的校园文化建设《云南教育》
篇13
思想政治工作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政治优势,是经济工作和一切工作的指导方针。当前,受世界经济危机的影响,中国企业也面临着诸多困难,如何在逆境中求发展,困境中求生存,可以说思想政治工作是根本保证,企业只有不断适应新形势下的思想政治工作新思路,对症下药,才能绝地逢生,稳定发展。
一、思想政治工作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1.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是企业不可缺少的生产力要素之一。 思想政治工作是指一定的阶级政党,为了实现本阶级的政治目的,通过教育活动,用本阶级的思想去影响广大社会成员,使其接受它并转化为个体的思想和形成一定的行为意识,从而支配人们自觉地去行动的活动。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项重要
摘要的力量,使企业在和谐中生存,前进中发展. 二、对当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面临问题的分析
1.思想、价值观念的错误观点严重影响企业思想政治工作 的开展. 西方通过各种形式、途径对我国思想政治的渗透,以及各种 腐朽思想的广泛影响,使当前企业职工的思想价值观念形成了错误的观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多种分配方式的实行,使企业职工的收入拉开了档次政治论文,职工在收入和分配上的思想 观念发生了变化。职工过分地关切工资奖金,认为工资奖金的多少才是人生价值的体现,从而心理不平衡,影响了工作的情绪,也影响了企业的工作。有些领导干部为了自己的私欲,甚至铤而走险,挪用企业的大量资金,触犯了法律。由于错误的思想、价值 观已经在企业领导干部和职工内部生根发芽,所以企业思想政 治工作的开展势必受到这些腐朽思想的阻碍,从而影响企业的 形象和正常进程.
2.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在方法方式上走老路. 目前,很多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有了很大的进展,但是在方式方法上仍然是一条老路。很多企业大搞形式主义,在理论上没有弄清楚,却盲目地做起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形式上仍然是你听 我说式的教育,缺乏渗透性、吸引力和感染力。许多企业职工抱 着被强迫接受教育的态度来听讲,很难产生好的效果。在这种传 统枯燥的宣传教育形式下,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无法深入人心,企业领导和职员也无法得到有效的沟通,最终思想政治工作得不到合理开展,企业的发展停滞不前,效益一落千丈。 3.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不受重视。
当前很多企业只重视效益,而忽略了对职工的思想政治教育。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企业领导与职工群众的距离拉得越来越大,领导和职工之间缺少交流和沟通。在企业中不能形成一个良好的思想政治工作环境,导致企业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能很好进行. 三、解决企业思想政治问题的对策 1.企业思想政治工作首先在内容、形式上有所改变。
为顺应时展的需要,思想政治工作在内容形式上首先 要有所改变。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企业的思想政治工作方法太单一,企业领导应结合企业的改革和生产实际,动脑筋想办法,采取多层次、多内容的全方位教育,把单一的灌输式扩展为讨论式、演讲式,并借助媒体进行直观形式的教育,使思想政治工作不再枯燥无味。同时,领导在向职员宣传教育思想政治工作时,也应该采取平等、讨论的方式,以亲切自然的态度与他们协商, 从而使企业领导和职员间相互信任、相互理解,更加能促进思想 政治工作的开展。
2.新形势下,不断创新完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是企业健康 发展的必然要求。
创新是现代企业文化的精髓,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企业是 没有竞争力的企业,因此要把创新作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基本定位。思想政治工作是党的政治优势和光荣传统,越是经济发展,越要发挥这种优势传统。目前的企业思想政治工作,要以解放思想为突破口,倡导创造性思维,使思想政治工作有创造性、超前性和开放性,使思想政治工作不断 适应环境变化的需要。
思想政治工作应避免形式主义政治论文,应围绕职工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和疑点问题,充实思想政治工作。要建立齐抓共管的组织领导机制,建立规范有序的管理机制,保证思想政治工作的正常运转。对于思想政治工作不利的一些观念陈旧、知识老化等现 象,应采取有效的措施,培养高素质的领导队伍,及时补充新鲜血液,营造有利于工作开展的良好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