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职教师工作经验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中职教师工作经验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中职教师工作经验总结

篇1

一、年级不同,目标也应不同

七年的学生总体来说年龄较小,刚进入初中进行学习,学习方式方法还没有完全脱离小学,所以以Flash软件的基础知识为主。保证学生会用这款软件,对Flash软件有一个总体的了解,这是为八年级的学习先打好基础。

八年级的学生学习目标就要做一些相应的调整,并且要加一些与电脑动画作品相关的知识了。首先目标就不再像七年级时那么简单了,要教授一些有一点深度的难度的Flash的知识,以及应用的实例了。

二、普遍撒网,重点培养

此项工作主要是针对七年级下半学期和八年级的学生开展。

第一、剧本创作。首先在新学期的第一节课给学生上一节优秀动画作品的欣赏课。让学生充分理解动画作品的制作题材、结构、内容、主题思想等。

剧本创作要求: 剧本创作要遵从原创优先原则,内容健康积极向上。主要以环保、文明行为、中华传统、地方特色、社会热点、自身生活等题材。

剧本创作方法:可以先给学生f明白,先不要按照正规的剧本来写,可以像写记叙文一样,把故事情节交代清楚,先写一个完整的故事出来。

第二、剧本筛选及修改。筛选剧本是教师重点培养学生作品的第二阶段。将学生的剧本进行审阅,并从中挑出比较有创意的、立意新颖的剧本。注意辨别抄袭的、雷同的、不完整、词不达意等这样的剧本,进行分类。

剧本的修改:对于筛选出的优秀剧本,可以看看还有什么补充的,有什么可以夸张想象的内容,可进行适当添加,使其更加完美。对于问题剧本发还给学生重写。

三、深入指导,明确目标

深入指导是门学问,因为每个剧本都不一样。这一阶段就是让学生怎样合理的制定目标有利于完成动画。

我这里用我曾经指导过的一个作品作为举例来说明。这个作品是的名字叫《两只蚊子的故事》,作者:张一博。故事剧本是两只蚊子想吸牛的血,结果发现牛被注了水,想去吸点儿牛奶,结果牧民往牛奶里加了抗生素,想去麦田里吃点东西,结果麦田被农民打了过量的农药,最后无奈只有去吸人的血,由于人都吃的是添加了这些不安全的药品的食物,两只蚊子吸完人血之后,异口同声的说:“呸!一点人味都没有。”一语双关,即是说人血没味,又是说人心都让利益金钱所蒙蔽,没有人情味。两只蚊子的故事是用蚊子的视角来说明现在社会的热点问题,主要是说食品安全问题。这是一个比较优秀的剧本,经过了多次修改,最终才成为现在看到的剧本。

在有利于学生去操作的原则上,把上面的剧本的几个目标定出来。

第一个目标:设定主要角色形象,主要角色一般为原创形象,先把主角形象用草图的形式绘画出来,然后再到计算机里实现。上述剧本中确定两只蚊子的形象。

第二个目标:设定次要角色。次要角色可以借鉴网上提供的一些形象做参考,再加工修改一下都可以。上述剧本中的农民、牧民、食客等都为次要角色

第三个目标:设定主要场景,景物布置等。根据剧本为四个场景,牛的饲养场景、牧区场景、农田场景、食客场景。

第四个目标:设定主要人物角色,次要人物角色的动作和人物角色台词等。根据剧本,将蚊子的台词,注水牛、抗生素牛奶、过量农药的农田等的动作制作出来,放进相应的场景。

第五个目标:合成动画中的各元素,添加声音等来完善动画,审阅动画,测试动画。形成完整的动画作品。

四、阶段控制,分段完成

教师把上述的五个大目标可作为是五个阶段进行监督控制。督促学生分段分目标完成。

第一阶段,主角形象设定。将以上确定的第一个目标拆成小目标分配到日常教学中,逐个完成。要抓住主角的特点来设计形象,比如蚊子有又尖又长的嘴和扇动频率非常快的翅膀,要抓住这些特点来设计。

第二阶段,次要角色设定,出场顺序的确定。根据出场顺序逐个制作,以上剧本中先制作养殖人员给牛注水的场景,先确定养殖人员的形象。然后依次完成后面的次要人物的形象设定。

第三阶段,设定场景,根据场景顺序依次设定即可。

第四阶段,设定主要和次要角色的台词和动作,按顺序即可。

第五阶段,最终合成各元素,完善动画,测试调试动画,形成作品。

我总体分五个阶段来完成一个作品,具体操作时可以根据不同的情况,几个阶段穿行,不需要按这五个阶段来生搬硬套。比如二、三、四阶段就可穿行,第二阶段设定了养殖人员形象时,就可以把注水的动作做出来,可以把场景也设计出来。

篇2

另一方面,中职生正值青春期,其思想叛逆性强、冲动性强,容易受到外界环境影响,成人感与幼稚感相冲突,独立性与依赖性相纠结,自制性差。这样的心理特点,决定了教师对中职生进行德育教育时要讲究方法,加大心理健康教育力度。这对于传统的德育教育工作者来说,具有一定的难度。 

2.传统德育教育方法单调落后 

当前,很多中职学校的德育教育方法陈旧、落后、单调,缺少对教育方法的创新。教师在讲台上一味地灌输知识,以讲授涵盖了课堂教学的一切,使学生产生厌烦甚至抵触心理。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教师在进行德育教育时,没有考虑学生的感受,忽视了学生的情感和意志,没能真正让学生参与到德育教育中,只是停留在理论基础层面,无法真正达到德育教育的要求,进而对德育教育的有效性产生了直接影响。 

3.重技术,轻德育 

不得不承认的是,中职学校的招生工作难度正在逐渐加大,越来越多的中职学校将就业率作为宣传学校教学质量的法宝。广大中职学校越来越多地重视技术教学,将专业技术的教学效果作为评价教师和学校的主要依据,却忽视了德育教育工作。广大中职学校逐渐形成了过分注重理论知识教育、专业技能培养的现象,把育人问题摆在了次要位置,导致中职学校德育教育面临重大挑战。 

另外,在当前中职教育中,德育教师普遍面临着工作压力大、授课任务重等问题。由于我国中职教育的发展起步较晚,中职德育教师队伍数量不足,尚未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实际教学经验相对欠缺,致使中职德育教育改革的内在驱动力不足。 

4.网络时代的新变化 

随着网络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的生产方式、日常生活都发生了深刻变化,中职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也受到了冲击。信息网络化向我国思想道德教育的传统理论与方法提出严峻的挑战,而对于正处于青少年阶段的中职学生来说,网络上各种数量庞杂、难以分辨的信息对学生的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心理发展、价值观念和政治倾向等方面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导致学生价值观念冲突加剧、价值取向多元化。这都是新时代中职学校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的新问题。 

二、对中职德育教育问题的应对策略 

综上所述,当前中职德育教育工作面临着严峻的形势。作为一项长期性、系统性的工程,要真正提高德育教育的效果,必须在各个教学环节中针对中职生的身心特点进行有针对性的调整。 

1.加强对中职学生的心理辅导教育 

笔者建议各中职学校建立以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为核心的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体系和心理危机干预机制,加强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强化道德规范教育,提高学生的道德认知水平。教师要注重以人文关怀感化学生,抛弃传统粗暴的德育教育方法。学校应根据学生在特定年龄阶段身心发展的特点以及未来职业发展的需要,有阶段性、针对性地设置具体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根据实际需要进行心理健康教学和心理健康问题咨询辅导,以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心理健康水平。 

2.转变传统的中职德育方法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打造符合中职教育特点的德育环境,营造贴近学生生活的校园文化氛围,提升教育品位,提高教学效果。凸显校园优秀文化要素,建设具有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既要体现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共性,又要张扬校园文化的个性,彰显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要重视德育工作经验总结和课题研究,逐步实现以养成教育为重点,以学生自我教育为中心,内容系列化、管理制度化、方法科学化、手段现代化的德育体系。 

在德育工作中,要坚持面向全体学生,搭建各种育人平台。日常的德育工作中,要从学生生活出发,贴近学生的实际;也要坚持与时代接轨,正视社会现实,坚持与学生专业实际情况相结合,紧紧围绕职业教育特点来开展。这样的德育才不空洞、不乏味,紧随时代脚步,与时俱进,才能实现德育方法的跨越发展。 

3.加强德育工作,突出职业道德、职业理想和创业教育 

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进一步加大对中职德育教师的培训力度,加大中职德育教育在中职教育整体工作中的比重。中职德育教师需要接受权威性、高层次的辅导和培训,以便准确地把握党和国家的要求,进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育行政主管部门组织的辅导和培训,具备完整性和权威性,可以从整体上提高中职德育课教师队伍的素质,使中职德育教育得到理论支持和队伍建设保障。 

学校应通过理想信念教育,引导学生逐步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职业观和就业观;通过引导学生热爱劳动、崇尚实践、奉献社会,培养学生正确的择业和创业意识。在开展德育教育时,在内容上也要加强职业道德教育、职业生涯教育、法制纪律教育等,注重贴近学生、贴近实际、贴近生活的理念和原则,让学生在学校得到健康的教育。 

4.针对网络时代的新特点制定相应的德育教育方法 

要注重形成网络时代正确的校园道德舆论,结合学生评优评奖工作,将优秀学生事迹进行收集、宣传,通过树立先进典型,激发学生学习的动力,促进良好风气的形成。可以通过校园广播、宣传系统,批评错误的思想行为,抑制歪风邪气,树立正确的舆论。同时也应积极适应和探索现代信息技术手段在德育工作中的作用,积极发掘网络德育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使网络这一宝贵资源为我所用、为我善用。 

篇3

一、教学效果受社会因素的影响

首先,体现在国家政策的影响,是否重视中职生,合理的进行市场定位,让学生很快找准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提升学习的目标性。在社会上提高待遇,加强实践能力,调动其工作积极性,让更多的人以上中职学校为荣。

其次,社会不良习气影响教学效果。这就要求改变社会的整体氛围,为我们的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学习条件。只有大环境变了,才能真正减少对学生的不良影响。不良环境会对我们的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减少学习兴趣,降低学习成绩。

最后,受学校环境的影响。我校中职生基本都住宿,离开父母的庇护,放松自我要求,没有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更易受社会不良习气左右。造成一种“过去家长头疼,现在学校头疼,将来成为社会问题”。这样能不影响学生成绩吗?

二、教学效果与家庭稳定性相关

在教学期间,我对学生不良情况进行简单的统计和分析,尤其是双差生(成绩差、操行差)与家庭的稳定性非常相关。双差生主要来自以下家庭

(一) 父母离异、感情不和、长期分居

(二) 留守儿童,父母常年不在家,与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的

(三) 父母虽在身边,常年忙于小生意,无暇顾及子女的

这三类学生常年缺失父母之爱,缺少他们的关心,缺少他们的指导,这些不稳定因素感染学生,致使它们不能安心学习。这些学生缺少安全感,他们不能突破自我,学习成绩不能提高。

对于中职生提高成绩,一定要与家庭多联系,让家庭协助学校,共同监督督促学生学习。学生家长水平高低,都要参与学生的教育中,通过共同的教育,约束学生行为,提高学校教学效果。

三、教学效果与学校教学密不可分

(一)教学课程设置合适能提高教学效果。

课程的设计应该具有以下特性

1.实用性 职业学校最大的特点是具有专业特点,这与基础教育不同。设置该专业以提高学生眼界,扩大知识面,但可降低难度为目标。

2.乐趣性 让学生多动手,多动脑,增加学习的乐趣。大胆的删减,勇敢的变革,学生感兴趣的我们多安排,勇敢的加,让学生学精学通,学生不感兴趣的内容大胆减。

3.合理性 明确各课程设置目的,拿出来讨论分析,不合理的去掉。选择合适的教材。鼓励老师在职业分析、教学分析和课程分析的基础上,编写出一系列适合于职业教育需要的新教材。

4.实践性 我国的职业教育正逐渐转变为一种“双证书制”教育(学历证与职业资格证),为达到这一目标,对职教课程进行相应的改革势在必行。使学生在毕业时,大部分都可获得如测量工、试验工、CAD、会计从业资格、计算机等级等证书。

(二)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良好的学风考风建设

如何严肃考场纪律?1.教师要认真地经常地在学生中宣扬正确的考风,对违纪现象决不姑息。2.培养素质高的监考队伍,对教师提出严格要求。老师监考严,能打消学生消极学习情绪,蒙混过关的思想。3.采用形式的考试,有利于考风的建设。考查与考试相结合,总结论文与常规试卷相结合,动手操作与书面考试相结合,口头表达与书面笔试相结合。同学们靠自己的实力公平竞争,学习气氛自然上去,班风校风自然上去,提高了学习的效果。

(三)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教师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的增强

教师的素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前提和保证。每个专业课教师应以“双师型”教师来要求自己。培训教师和引进一线工作人员进课堂,能不断提高授课水平。采用多种形式培训骨干教师和青年教师,如讲座、送外地培训、出国考察、定期研讨、定期到单位调研等。

(四)提高教学效果离不开合理的教学方法

教学的方法有以下内容

1.课程重要性的提示“磨刀不误砍柴工”讲得就是开课要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2.教学环节的把握 复习、引入、讲授、总结、布置作业各环节均不可少,好的教学效果离不开适度把握这几个环节。

3.教学内容的正确 如果你的课没有正确的内容,就会丢失教学的核心和精髓。对一些似是而非、模棱两可的问题可展开讨论,提高学生分析判断的能力,对学生效果的提高非常重要。

4.精炼通俗易懂的表达现在都讲究包装,教学也是要包装的,主要通过精炼通俗的语言来包装。教师有很好的口才,有助于教学效果的提高。语言的精炼通俗易懂是搞好教学的一项基本功,要引起全体教师的高度重视。

5.重点反复的强化 学生忘性大,前面讲后面忘,这与他们经验、社会阅历、兴趣有直接关系,要想提高教学效果,教师要反复强调,不能嫌烦,直至学生能真的掌握。

6.理论与实际的紧密结合 理论课不只限于在课堂上讲,将理论课程的讲解搬到实验室、现场,同时还可用多媒体教学。通过与外单位合作建立教学基地,亲身体验。理论讲授与案例分析相结合,课堂讲学与市场调查相结合。

7.先进教学手段的采用 由理性认识转为感性认识,通过感性认识加深对理性认识的理解,也是学习的一种提高。可通过感性的生动的方法,吸引学生注意力,加深学生认识。如录像、多媒体课件应用等。

(五)提高成绩要保护教师的积极性

1.尽量减少教师的工作量,留出更多的时间让教师搞科研课题,搞调研写文章,这可以彰显学校的水平,提高知名度。

2.充分尊重教师。不仅要求学生这样做,全校行管人员也必须做到。老师在多数学生中是有威信的,要想管理好学校就要强化这种力量,形成一种文化氛围。为教师创造良好的文化娱乐条件。

3.提高教师的待遇,调动教师积极性。学校的发展离不了老师,为教师提供学习的条件和环境。

4.建立合理的教师评价体系

以教学的日常管理为手段,建立可行的监督机制。教师的自我管理制度使教师不断提高自我管理意识,主动提高自身素质。科学的教师评价体系,能够起到正确的导向作用,并能通过教师之间的平等交流和互帮互学,有竞争互促进共提高。

篇4

一、实训基地的功能探讨

1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

根据多所学校的成功经验总结,现将实训基地的主要功能归纳为三点。

(1)满足专业教学计划所设定的专业实验、实训项目的教学要求。因此,时间、空间、设施以及规则等要素必须以实现教学功能为前提进行合理配置。

(2)实训基地应具备某些专业科技项目的研发功能,尤其是某些科技含量较高的产品及技术服务项目的研究与开发,这对于实切基地的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实训基地要具备生产经营功能。只有具备生产经营功能,学生的实训项目才可能达到实战性的要求,而且生产可以为教学解决材料、工具不足的问题。

这三大功能之间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这就要求决策者正确处理各功能之间的关系,为实现三者的相互促进打好基础。

2.校内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

对于实训基地的基本功能,目前学术界并无定论。现仅根据主流意见和观点将部分内容整理汇总后列出,以便抛砖引玉,供大家深入探讨和研究。

(1)技能培养功能。实训基地主要培养学生较为全面的综合职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实训基地是针对行业或岗位的技能培养而设立的工作环境,是系统的技能训练场所,其运行从形式上强调工位胜,从运作上讲求职业性,它让学生在一个仿真的工作环境下进行综合能力素质的训练。实训基地的技能操作、产品制作、项目实施和科技开发等一系列模拟训练既可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又可激发学生的创造性和创新思维。

(2)能力转化功能。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在工作中人的知识与能力是相辅相成的,二者缺一不可。然而能力与知识二者并不等同,需要有一个知识向能力转化的过程。另外,应用性人才需掌握的知识与能力不可能完全通过课堂教学的形式传授,尤其是专业知识和应用能力,需要在各种实践性环节中获取。实训基地跨学科、跨专业的综合技术训练可拓宽与丰富学生的专业知识面。

(3)动手实践功能。实训基地为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提供训练的场所,使学生从“有所知”走向“有所为”,保证职业学校实施以实际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教学计划。职业岗位知识与技能是应用性人才必须掌握的。为了培养学生独立观察、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训基地创造了一个生产现场模拟训练或真实训练的实践环境,让学辟=’自己动手操作,熟悉并掌握本专业的主要仪器设备和基本工具以及生产工艺、基本技能、专业技术等。

(4)师资培训功能。实训基地引入较为先进的技术与设备,使教师和学生可以涉猎高新技术领域,接触和学习高新技术。因而,实训基地应经常对教师进行培训。例如:进行“双师型”师资培训。现代中职学校对师资的知识能力储备要求较为全面,实训教师应具有较高的专业技术操作应用能力,这是搞好中职教学的重点。为此,实训教师首先应在实训基地不断地进行自我培训,不断提高操作应用能力。

(5)素质教育功能。实训基地还应该在爱岗敬业的情操、团结协作的精神、遵纪守法的习惯等方面对学生职业素质进行“养成教育”,为他们今后走上工作岗位及其发展奠定基础,在人才规格方面满足企业对新增劳动力的需求。通过实际操作、工程项目、生产实践等实训,让学生在实际工作中运用已学专业知识和掌握的技术、技能,通过群体协作来完成训练项目,使学生不仅能获得实际工作经验,而且培养出团队协作精神、群体沟通技巧、组织管理能力和领导艺术才能等综合素质与能力。

3.校内实训基地的功能拓展

从发展需要和自身特.出发,实训基地应该而且能够进一步拓展功能。实训基地功能的拓展以提高办学效益、经济效益及社会效益。根据研究的结果,目前国内主要有几种功能拓展的思路。

(1)社会培训功能。部分学校实训基地建设的起点较高,装备较先进,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行业发展的先进水平,有条件成为城市新市民和下岗职工岗位培训或再就业的培训基地。可根据职业岗位群或专业技术领域对知识和能力的要求,制订相应的培训大纲和设置培训项目。基地除面向职业学校学生实施上岗前的职业培训外,还面向社会开展职业培训,包括企业职工的在职提高、转岗培训、社会其他人员培训以及待岗人员的再就业培训。

(2)资源共享功能。应在政府有关部门的支持与协调下,努力把校内实训基地建设成为一市或一地区的中职培训基地、市人才培养中心和技能鉴定中心。这样,可利用有限的实训基地为社会和其他院校服务;另一方面也可利用社会(例如,区域共享型的实训中心)和其他院校已有的设备和条件,避免重复建设,实现资源共享。通过资源共享,让各个学校的学生尽可能多地获得职业技能的培训与考核,使其在校期间就能积累较多的工作经验,提前与社会接轨,缩短就业上岗后的适应期。

(3)加工服务功能。实训基地最好能为企业或社会承担部分加工服务任务。利用新购置的生产型先进设备,除满足学生“真刀真枪”实习的需要,还能为企业或社会加工生产某种产品。基地营造的企业生产氛围给学生以影响和熏陶,促进学校人才培养与企业的“无缝对接”。学生在实训中不但掌握了生产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要素,熟悉了企业生产工艺、流程和管理模式,而且也为学校和学生自己创造一定的经济效益,从而保证了基地的运行和发展。

(4)技术交流功能。利用实训基地与社会、企业加强联系,发挥实训基地的窗口作用,有利于先进技术的交流,有利于不断加强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针对性。实训基地力争成为成熟技术的应用基地,新产品、新技术的交流研发基地。教师及学生利用实训基地的设备条件和自身的智力资源,研究交流新技术、开发新产品,积极开展技术改造和科技开发等活动。企业新产品也可在基地进行试验、技术推广、推销和交流。基地还可以承接与工艺技术和成果转化有关的应用项目。

(5)职业技能资格鉴定功能。实训基地应该创造条件,成为职业资格鉴定中心,按照政府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及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对学生职业技能鉴定的具体要求,设置考核模块,建立试题库,供培训与考核选择。凡是经过培训的人员都可以在基地进行职业资格鉴定,取得职业资格证书,成为培训、考核现有技术应用性人才和进行继续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的重要基地。

二、实训基地的效益研析

实训基地的综合效益如何影响着整个中职教育的发展。笔者所在的项目组经过反复论证以及多次认真讨论后认为,中职教育以实现培养技能人才的社会效益为最高目标,实训基地不仅要产生教育效益,而且要产生经济效益,尤其要有明显的社会效益。其中,影响综合效益的几个关键问题必须明确:选准一个称职的负责人是关键,建立稳定的校企实训基地是重点,开拓市场才有活力和生命,强化成本控制是手段。另外,实习实训宜小班化,合理应用仿真软件、技能型师资培养、实习实训安全工作应列为当前中职学校发展的研究课题。

1.实训基地主任负责制

实训基地最好作为一个具有法人地位的经济实体,实行校长领导下的实训基地主任负责制。基地运行质态如何关键取决于这个基地负责人称职与否。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一分为二的观点,基地运行虽具有独立性,但学校对基地负责人必须具有可控性,以确保基地发展方向和功能发挥。这种控制不是直接干预或消极制约,而是通过建立完善的考核激励机制来积极引导。

在遴选基地负责人时,应综合考虑以下几方面条件(某校的做法):既要精通教育教学,又要谙熟企业生产管理;既要热心人才培养,又要有市场经营头脑;既要有开拓创新精神,又有踏实苦干的品质。

2.工学结合,校企合作

建立稳定的校企实训基地是重点。企业担负着学生技能训练的重要职责,学生在企业的训练效果将直接关系到工学结合教育的成败。所以,选择合适、对口的合作企业是实施工学结合至关重要的一步。

某校选择合作企业的标准有以下几点:

(1)必须是合法经营的中型以上的企业:有员工训练绩效;设施、设备、技能符合工学结合的要求;工作所需的技术内容不低于专业实习课的80%;有完善的生活设施保障和一定的学习、娱乐场所。同时具备以上四个不可缺少的条件。

(2)企业必须有合作的要求,有适合工学结合的空缺岗位。

(3)企业负责人认同工学结合模式,并能积极支持。

(4)企业必须与学校签订工学结合的合作办学协议。

另一所学校签订合作办学协议时要求合作企业能为学校提供以下服务:无偿提供实训场所;提供兼职教师,共同参与、联合指导学生的理论、技能学习;无偿或优惠提供实训设备及实训材料;接收或帮助推荐受训学生就业。

3开拓市场,效益广阔

实训基地的开放性决定了其服务市场的广阔性。要向企业开放,承担生产、经营任务,推进消耗型实训向经营型、生产型实训转变;要向农村开放,承担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致富带头人培养的任务;要向社区开放,开展企业职工培训、进城务工人员培训、下岗职工再培训;要向职业学校开放,开展职校学生专业证书培训和技能等级鉴定。

力争将实训基地建成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基地、城市社区市民教育培训基地、专业技能等级考核鉴定基地、产学研结合基地、师生技术创新和制作基地。唯有如此,实训基地才有生命和活力,才能成为促进职业教育发展的闪光点和增长点,实训基地建设才能获取更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4.成本控制,小视不得

实训基地运行成本控制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课题。科学地组织实施成本控制,及时地对各种影响成本的因素和条件采取一系列预防和调节措施,能有效地促进实训基地的运行和发展。

(1)成本控制日常具体做法(以某校为例):首件检查。实训教师要监督按图纸、工艺、工装要求进行操作,实行首件检查,防止成批报废。

1)监督设备。按工艺流程规定的要求监督设备维修和使用情况,不合要求不能开展实训。

2)限额发料。要按规定的品种、规格、材料实行限额发料,监督领料、补料、退料等制度的执行。发料人员要控制生产批量,合理下料、投料,监督标准的执行。

3)耗材账目。要经常收集材料,分析对比,追踪原因,并会同有关部门和人员提出改进措施。管理员要及时填好耗材账目,做到心里有账,财务有账。

4)统筹分配。资源共享可节省成本开支。一些实训可以跨专业进行时,尽量由学校管理部门统一分配,避免造成大量的资金流失和积压,节省设备购置经费,节约管理人员费用。

(2)成本控制,做好长远规划。在进行专业实训的成本核算时,要根据学校的财力做好各专业实训设备投入的长远规划。在制定三年中职实训教学计划时,穿插安排教学见习、校内实训、企业培训和产品初加工等措施,以此来减少专业实训教学成本、提高实训效益。某校的经验有以下几点:

1)本专业的低年级学生先安排到企业见习,使学生通过企业的教学见习稳定专业思想,及时了解专业发展状况。

2)校内实训通常可安排在入学的第二至第四学期进行,半年理论、半年实训,轮流交替,符合学生求新求异的特点。

3)企业职工培训及学生应岗就业安排在第三学年进行。

4)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适当承接产品初加工任务,降低实习成本。采用的宣传方法通常有:在网上可承接的项目;委托经纪人;发动学生;主动外联等。

5)实训人数多时,可在材料的重复利用上做文章,可考虑专业实训耗材的多次重复使用。实际做法是:采用记名编号、按人发放、用完上交、分批使用等手段。

篇5

"模块化"教学是当今中职教学所倡导推广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通常而言,《计算机组装与维护》创设两个方面的模块,一是教学生如何组装计算机模块;二是对出现故障的计算机如何进行维护模块。因此,在《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学中,如何有效地利用好"模块化项目教学法"就显得非常重要。"模块化项目教学法"是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模式,是符合《计算机组装与维护》课程"实践性、应用性"的技能教学特征的,也能高度体现出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理论先行,技能优先"的特色,同时对调动学生积极性,也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根据这些特点,我们在多媒体设备的辅助下,在教学中形成了"项目培养目标-知识描述-教师演示-操作练习(独立实践-教师辅助)-问题讨论-教学反思"的多元教学模式,将教学内容在技能性和实践性中彰显出来,学生的学习效率将大幅提升。例如"计算机系统常见故障及其排除"教学,设计以下几个教学环节。(1)设立项目培养目标:创设情境--开机启动中常遇到的故障:如插头插座、配件接触、黑屏、报警、反复重启、蓝屏等硬件故障。(2)讲述问题出现的可能原因:初步判断--对计算机所处的环境、新老程度、计算机硬件的认知及是否品牌机等方面进行一个初步的判断,找出计算机出现问题的可能原因所在。(3)演示如何排除故障:查找问题--通过"看一看"计算机所处现场的环境,计算机显示的错误信息判故障所在位置;"听一听"计算机硬件发出的声音等方法来判断故障所在位置。(4)教师指导练习:自主学习--由学生通过掌握的故障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和信息资料,运用专业知识、专用设备等判断故障存在的原因,并着手解决问题。(5)问题讨论:经验总结--将教学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汇总,展开讨论、交流,并发表自己的意见,通过相互讨论,进一步总结、补充、修正、归纳出最简单直接易行的方法,并总结本次实验的学习效果,加深学生对当前问题的理解。

二、加强教材建设,增强教学内容先进性

计算机业界有一摩尔定律"芯片所集成的晶体管数目与功效每18个月翻一番",说明了硬件发展之快。而我们所使用的教材的更新周期往往需要三至五年甚至更长时间,与计算机技术发展相比严重滞后。因此,必须及时增补最新的硬件知识和装机技术,来提高学生职业技术能力和学习兴趣与积极性。在选择教材上首先应选择适合培养目标、教学现状和发展方向,在内容组突出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教材。其次,对于《计算机组装与维护》教材内容明显滞后、与现实脱节的问题,应尽量选择最新出版,内容最前沿,最实用、最贴近现实生活的教材。另外,课程责任教师或任课老师必须经常通过上网查询、翻阅其他最新文献等方式自行编写新教材,以计算机硬件和技术的发展为依据,确保教材内容的知识性、新颖性和开发性。

三、加强实践教学,增强教学实用性

该课程的主要教学核心是增强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动手能力。要实现这一目标,只能通过大量的实践教学去实现。因此,学校要建立专门的计算机硬件实验室,制定实验单元的目标、内容和能力测评标准,使学生在专业理论、专业技能方面真正受到职业化的、全方位的培养和锻炼,为最终具备计算机维修技术员的职业核心能力打下坚实的基础。其具体运作办法如下。一是让他们从认识硬件开始,先将各硬件所存在的功能特性、技术指标等让学生详细了解清楚。例如:如果内存条不存在或松动将会出现一种什么样的情况;如果显卡不存在将会怎么样等。进而进入到自主组装一整的计算机,要能够团结一起处理好存在的硬件故障,直到计算机能正常进行自检为止,在此期间总结一切故障出现的原因所在及处理方法等。最后进入到安装软件。二是在安装软件方面要着重介绍软件方面的性能特征,由于实际中计算机在使用的时候,往往会出现一些软件方面的故障。更为严重者,需要重装系统来解决问题。正因为这种软件故障的常见性,我认为应着重详尽地讲解,具体可以到操作的每一步。例如(1)如何设置从光驱启动计算机;(2)如何安装纯安装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Ghost版的Windows操作系统,应了解哪些方面的问题。(3)给操作系统打补丁、安装防木马、杀毒软件等。三是我们把计算机组装与维护作为学生进厂、进企业、自我择业、自主创业的主要内容,让学生到学校机房参加实习,与机房的维护员一起维护计算机,对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作用十分明显。

四、发挥现代教学手段优势,增强教学直观性

篇6

说到目前中职学校的教师队伍,社会上各种议论很多。教师队伍的建设是个很大的话题,本文仅从一个教研组角度出发,谈一谈如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1 切实做好常规工作

学生教学质量的提高在于老师们平时扎实的教学,备好每一节课,上好每一堂课是教研组教学的基本要求。组里按照要求每月进行教学常规检查,检查教案时,除了检查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同时检查与之相关的教学目标、教学后记、教学方法、教学手段、作业布置、作业批改、成绩记载等等。平时要求组内教师做到精心设计教案,认真批改作业,及时反馈,落实订正。从每月的常规检查来看,组内老师都能根据学期教学计划编写教案,认真备课,在钻研课标和教材,研究学生的基础上,撰写教案。做到:内容科学、准确、全面,结构完整;形式规范、合理、清楚;详略得当,切实可用。月考核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及时反馈了教师的教学情况和学生的学习问题,有利于教师及时调整方案进行教学。切实做好常规管理工作,是我教研组教学组风良好的必要条件。

2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

定期开展教研活动,活动内容始终围绕教育教学这一条主线,组里有一大批刚从高校走出来的新教师,在课改口号如日中天的时候,她们的业务能力急待提高。于是充分利用教研活动,讨论教育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提高组内老师的业务能力和课改能力,同时努力创造一些机会、增进老师之间的交流、协作,密切联系,并在工作上互相帮助,以集体的智慧和力量来完成好各项工作任务,使每一个人倍感集体的温暖和同事的友爱。教研活动进行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的统筹安排,每个教师以主体者、研究者的角色参与教研活动。

教研活动一般采用专题研讨活动,可以根据课改需要,为突破一些重难点的教学问题而设计的专题;也可以是针对某一时期老师普遍存在的问题而设计的专题进行研讨。如安排《PLC及应用》精品课程建设专题、《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精品课程建设专题、“五课调研、两课评比”活动专题、对外公开课专题、信息化大赛的教学设计专题、电类课程标准修订专题、电气运行与控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专题、如何提高课堂实效专题等等。教研活动的一般程序是:提出问题―互动交流―达成共识。教师通过成功经验的开掘与分享,在互相启发、资源共享、共同提高中发挥了群体效应,达到扩展视野、事半功倍的效果。

3 注重学习教学新理念

教师空有满腔教育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有较高的业务素质。现在有一些教师的教育方法陈旧、简单,即使有“苦干”的精神,但教育效果很差,究其原因,他们没有注重学习教学新理念。

职校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较薄弱,思维比较惰性,用传统教育方法进行课堂教学,学生学习积极性低,很多同学上课时无精打采,学习效果不理想。作为一名承担着教书育人重任的教师,应该与时俱进,不断学习。课程改革给教师提供了机遇,同时也带来了挑战,教师面临着“本领危机”。不断学习教学新理念,努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改变学生学习方式,促进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地富有个性地学习,提倡“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改变以往的“教师为中心、课堂为中心、书本为中心”的局面,促进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的发展。极大发挥职校生的潜力,爆发他们的能量,改变职教的不力局面。要想获得好的教学效果,学习就应该成为每个教师每天生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只有教师会学习了,才能不断适应新时期的学生特点,教育形势,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方法。当教师的综合能力提高了,教学便会变得轻松而又有质量,教学也就成为了一种乐趣。

4 发挥骨干教师引领作用

我们这个教研组里有骨干教师4人,分别是全国职业院校教学名师1人,无锡市教学新秀1人,惠山区教学能手1人,惠山区教学新秀1人,群英荟萃,他们是我们组内的业务骨干,因此,要充分发挥示范带头作用,组内每学期均要安排骨干教师进行公开课示范并开设讲座,通过学习、反思等环节开拓其他教师的思路,引发教师学习兴趣,启迪教师积极思考,让教师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利用科研课题来拉动教师学习,也是提高教师业务素质的重要方式。在近两年中,教研组内课题丰富,有徐益清老师主持了省级课题《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实践与研究》、强高培老师主持了省级课题《电气控制与PLC项目课程课例开发与实施研究》、蔡艳老师主持了校级课题《龙门加工中心横梁预调平系统的研究》、肖满云老师主持了校级课题《基于DSP的光伏陈列并网逆变器研究》、钱英老师主持了校级课题《全自动洗衣机模糊控制系统设计》,每个课题组内教师都大力参与,教师们通过选择课题―立项―课题实施―课题总结,通过查找资料,学习理论,对自身的基本素质的提高有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们在开展课程研究的过程中及时记录,不断的反思自己的研究过程,不断地改进课题研究的实践,写出经验总结和反思,无疑会使承担课题的教师素质有了空前的提高。科研能兴校,科研也能兴师,这条路是许多教师的成才之路,会使他们成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5 时刻体现人文关怀

长期以来,人们更多关注的是教师的专业发展,而忽视教师自身成长,特别是在强调教师专业化发展的今天,这种现象则更加明显。

组里工作未满5年的青年教师有8个,占47%,这些老师一般都还承担着班主任,由于年轻,工作经验少,我校又是封闭式管理,对学生的束缚比较多,职校生个性分明,管理难度较大,有的老师甚至出现了心理问题。单单提高教师的经济地位、我认为远远不够,他们还应得到更多的人文关怀。而这种人文关怀与提高他们的物质待遇相比,其重要性可以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我们需要走进他们的现实生活,走进他们的内心世界,主动和他们多交流,沟通思想,努力解决他们的思想问题和现实工作、生活中的问题。闲暇时多与组里教师在一起探讨家庭、婚姻、子女、身体等生活问题,平时多倾听教师的心声和抱怨,对组里教师的情况有所了解。教师出现问题时要多劝慰,碰到挫折时要多鼓励,对不同意见者进行换位思考。教研组里有任务时,作为组长的我身先士卒,不管是集中教学周教学,还是精品课程建设,还是公开课,时刻与老师们共甘苦、同奋斗,分配工作时刻注重公平,尊重教师个体发展的差异和独特性价值。

以我的绵薄之力,给予教师一点人文关怀。人文关怀的宗旨在于“助人自助”,使人达到“充分的存在”;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创造并维护一种良好的办公室文化,教师整天保持一种良好的心境,从而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参考文献

[1] 张大均.教育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

篇7

近年来我国吉林省的跨境电商业务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业务井喷式增长与产业优秀人员之间的需求矛盾也进一步被激化,对当地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相关研究表明,我国自2021年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缺口已经超过了500万人,并且以每年30%的速度在增长。而吉林省在跨境电商领域发展过程中,因为当地高校教学资源不足等问题的影响,还存在有严重的专业人才数量欠缺问题。这也就表明了吉林省现阶段的高校教育难以满足现有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的实际发展需求,在进行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有非常大的人才缺口。

(二)专业人才的技能需求

跨境电商作为一种基于信息技术以及网络安全技术的国际贸易载体,其能够借助于互联网技术手段实现各种线上教学活动,但是较之于一般的电商经营模式,跨境电商所面临的客户多是一些国外用户,因此要求跨境电商人才是一名优秀的语言专家,还需要具备有比较强的外语沟通能力。只有这样才能够实现对客户们的有效沟通,在结合了客户的反馈诉求基础上进行自身产品服务的针对性转变。因为吉林与俄罗斯地区的距离比较近,因为很多跨境电商都会针对俄罗斯用户们进行业务的开展,因此对于吉林省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而言,除了具备有一定的英语沟通水平之外,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的俄语,方便与外国用户们进行沟通与交流。此外跨境电商的本质依旧是外贸产业,因此相关跨境电商的从业人员还需要对国际贸易的相关知识有充分的了解,并且要对带国际贸易与国际物流等产业知识进行掌握,熟悉电子支付、跨境转账以及网络安全等多个层面的相关知识。只有在掌握了上述技能基础上,才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从而满足跨境电商业务在开展过程中的各项实际需求。

(三)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探究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吉林省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也拥有了良好的便利,而在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则需要加强数字技能培养以及专业技能的培训力度。在专业数字技能的培养过程中,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还需要积极推进各种数字化特色课程的开设,帮助学生们对当前主流的数字化技术发展趋势有充分的了解,从而满足跨境电商对专业人才的实际诉求。因此在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还需要结合该部分的人才培养需求,积极吸纳有着良好专业数字能力的教师来充实现有的师资队伍,这样才能够满足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实际培养需求。只有在有良好人才储备的基础上,才能够帮助该专业学生能够对产业发展逻辑有更加深刻的了解,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将理论知识应用到商业实践活动之中。此外在进行学校课程规划过程中,除了针对现阶段跨境电商的专业诉求,还要对人才的长远发展进行负责。因此民间高校在进行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还要积极进行多样化专业课程的设置,对部分表现突出的优秀学生还要给予细分专业的培养。比如在跨境电商业务之中除了一些中小订单之外,还可能出现国外大客户大订单的情况,也就对相关人才的专业商务谈判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这也就需要积极开展相应细分领域的专业课程,让学生能够在对自身专业技能有一定了解基础上,也能够精通某些特定领域的专业能力。只有对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需求进行明确,才能够为师资队伍的培养提供良好的指导依据。

二、吉林省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一)专业教师数量欠缺

近年来我国跨境电商领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但是吉林省的部分民办高校在进行专业设置过程中还过于传统,部分民办高校甚至没有进行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开设,多是将其作为一门选修课程,让一些非该专业的教师来代课。这也就导致了跨境电商专业教育严重滞后于相关的政策法规,也就难以获得良好的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此外部分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教师,无论是在数量还是质量上均无法满足实际的教学需求,这也是现有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所存在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跨境电商技能与实践经验不足

在进行跨境电商专业教学过程中,需要涉及电子商务、国际贸易以及专业英语等多个方面的教学内容,其还要求学生能够这三方面的知识内容进行综合应用。因此在跨境电商专业教学过程中,对专业教师的综合素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只有充分掌握了跨境电商业务知识以及相关技能基础上,才能够成为一名合格的跨境电商教师。但是目前一些民办高校在跨境电商师资队伍的建设过程中,多是通过学科导向以及专业分类的方式来进行教师的选择。这也就导致了部分国际贸易专业教师们的英语能力不足,对跨境电商相关知识也没有充分掌握。而电子商务教师的英语水平与国际贸易相关知识点掌握不足等问题发生,也就难以满足跨境电商专业的综合性教学需求,这也是制约了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效果的重要原因。其次部分民办高校在跨境电商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其教师的准入制度还存在有重学历轻实践的问题,很多专业教师并没有相应的跨境电商工作经验,在课程教学中也多是照本宣科,直接影响到了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具体教学效果。因此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教师们还需要先到相应企业进行在岗培训,在有了一定的实践经验之后方能够开展后续的授课工作。

(三)校企合作的现实操作问题繁多

在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还需要进一步加强校企合作力度,这样才能够为教师们提供良好的实训场地,促进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但是目前在校企合作体制应用过程中还存在有比较多的问题,具体可以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缺乏可持续的校企合作机制现有民办高校开展校企合作,主要是通过签订合作合同、企业到学校进行知识讲座以及开招聘会等多种合作模式,但是这一合作方式缺乏双赢性,企业们参与到学生以及师资力量培养中的积极性不足,外加上合作企业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受到多种外界市场因素的影响,导致了校企合作机制的可持续性不足,并经常会出现合作企业频繁变换的问题,导致校企合作在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中的作用无法充分发挥出来。2.教师教学不平衡一些民办高校的校内教师还会受到单一专业背景以及缺乏企业职场经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也就无法满足跨境电商的跨专业教学需求。此外一些企业的兼职教师们虽然具备有专业的专业技能水平,但是因为没有接受过教学方法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系统化训练,也就难以将自己的知识更好地传授给学生们,这也是影响到跨境电商专业人才培养效果的重要原因。

三、提高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师资队伍建设的具体策略

(一)在岗位职业能力需求导向下进行人才培养系统的调整

课程体系作为人才培养的关键内容,因此民办高校在进行课程体系的建设过程中,还需要先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合理制定,为后续人才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进行人才培养方案的制定过程中,一般需要将1~2年时间作为一个培养的周期。因此民办高校需要做好各种形式的人才需求调研以及岗位职业能力分析工作,并且要将调研结果融入跨境电子商务专业的人才培养机制之中。此外在现有的课程体系之中,也可以适当植入一些适当的跨境电商课程内容,让教师们在参与定制过程中能够对校内外的实训条件以及具体教学内容有充分的了解,在此基础上帮助教师进行自身专业能力的调整,促进民办高校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职业能力得到进一步提升。因此跨境电商课程对专业教师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并需要涉及到专业教师转型等多个方面的内容。而通过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构建,还能够为专业教师们提供充足的时间进行准备工作,从而更好地满足该专业的实际教学需求。

(二)分阶段、多途径解决跨境电商教师的短缺问题

我国教育部的专业目录在2015年首次列入了“跨境电商方向”,因此跨境电商在我国高校教育体系中的起步比较晚,也没有充足时间进行该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并且存在有非常严重的跨境电商教师短缺问题。在基于跨境电商教师专业以及部门背景基础上,在进行该专业方向师资队伍的培养过程中,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来对跨境电商教师的短缺问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1.正视跨境电商师资队伍的短缺问题各级的职业教育部门以及相关民办高校,均需要正视跨境电商师资短缺问题,在进行跨境电商课程的设置过程中,还需要进行电子商务、商务英语以及国际贸易专业的综合性师资人才培养工作。此外还要为跨境电商专业师资培养提供良好的政策以及机制保障。2.分步骤解决近年来我国吉林省的跨境电商行业得到了非常迅速的发展,促使跨境电商的经营模式以及操作平台变得越来越多,不同经营模式与操作平台的应用技能也存在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在进行师资队伍建设过程中,相关教师是无法进行跨境电商所有技能全面掌握的。因此各民办高校还需要结合各专业部门的资源优势,随后根据教师的个人专业背景开展培训工作,让教师在边教边学的过程中不断提升自身的教学水平,促进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们的实际教学水平得到进一步的提升。针对部分跨境电商专业教师自身授课能力不足的问题,可以引导教师们通过网络培训活动,在企业内参与实训教学等多种方式,在工作中不断提升自己。3.多途径实施为了对跨境电商教师队伍的职业能力不足以及师资队伍短缺问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吉林省民办高校还需要采用多途径的人才引进与培养策略,为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良好的人才支撑。对于民办高校而言,部分拥有企业外贸经验的专业教师作为跨境电商课程授课的主要力量。民办高校可以积极鼓励该部分教师将跨境电商的技能与以往的职场经验融合在一起,率先成为一名合格的跨境电商教师。此外民办高校可以进行专业课程小组的构建,通过以老带新的方式,逐渐提高跨境电商专业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水平。此外民办高校也需要将一些有着冲劲以及教学改革激情的青年教师们引入到跨境电商的教学体系之中,在必要情况下,还可以引进一些没有教师资格证书,但是具备丰富跨境电商行业经历以及有教学经验的专业人才,来对跨境电商教学队伍起到良好的丰富与优化效果。其次吉林省的相关教育部门也要加强对跨境电商师资队伍不足的问题进行处理,可以通过授权或者联合一些跨境电商职业教育机构等方式,加强对吉林省内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培训力度,在此基础上进行跨境电商教育的生态圈。这样也能够为吉林省民办高校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们进行良好培训机会与途径的提供,从而对跨境电商的师资短缺问题起到良好的解决效果。

(三)构建校企可持续的合作途径

校企合作作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培养的重要途径,但是在以往的校企合作模式中还存在有可持续性不足的问题,对教师整体素质的提升也会造成一定的影响。因此民办高校还需要在基于双赢原则基础上,对企业的实际需求进行明确,还需要在企业优先与教师优先转换为相关的政策与制度,在此基础上进行校企可持续合作途径的构建,为民办高校师资队伍的培养奠定良好的基础。为了实现校企可持续合作,还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进行跨境电商教学“双教师制”的建立民办高校需要将双教师(企业教师与校内教师)均纳入到教师工作量的考核体系之中。针对部分初次开展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民办高校,在教师队伍的设置过程中还可以采用企业兼职教师为主、校内教师作为助教的方式,确保各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针对部分已经具备有一定教学经验的院校,其院内教师也拥有一定的企业经验时,则可以将校内教师作为跨境电商教学的主要力量,企业教师通过开展教学讲座等方式,对一些实际操作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进行处理。这样才能够将校内教师与企业教师两者的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对现有的跨境电商专业教学活动起到良好的补强效果,对跨境电商专业整体教学水平的提升也有着重要意义。2.落实跨境电商教师企业跟岗制度目前吉林省针对民办高校的教师队伍们,虽然已经规定该部分教师要进行定期跟岗实训。但是在吉林省现有的定编制度下,很多专业教师们并没有履行企业的跟岗制度。因为专业教师如果去企业跟岗实训时,学校还需要寻找其他的代课教师才能够保障专业教学活动的有序开展,使得跟岗制难以得到有效落实,跨境电商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能力也就难以得到有效保障。因此民办高校的院系管理部门还要加强对跨境电商专业教师跟岗制度的严格执行,做好眼前教学任务以及教师成长两者之间的平衡力度,引导专业教师们能够自觉参与到企业内进行培训。最后民办高校还需要进行教师工作量考核以及教师激励机制的创新与完善,进行跨境电商专业教师们下岗培训锻炼计划的合理编制,保障所有专业教师均能够经历过系统化的企业培训工作,从而获得良好的专业性师资队伍培养效果。3.采用校内跨境电商项目目标留住企业双教师制度以及教师跟岗实习制度的应用目的均是提升学校的跨境电商师资队伍能力以及职业能力,但是并没有为企业带来良好的效益,也就导致了一些跨境电商企业不愿意参与到校企合作工作之中,对校企合作基础上的师资队伍建设工作也造成了一定的阻碍。因此各民间高校还可以通过构建校内跨境电商项目的方式,吸引一些高度对口以及有着良好实力的跨境电商队伍入住到校园之中,并要给予该部分企业他进行场地、优先招聘以及解决住宿等便利条件的提供。只有在此基础上,才能够留住企业的兼职教师们开展授课活动,满足民间高校跨境电商专业课程的实际教学需求。其次企业还可以派遣经理入住到校园内,通过形成类似分公司以及办事处等方式,帮助教师实现各项实践教学,还能够为企业的后续发展吸纳优秀人才,满足企业的长远发展需求。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跨境电商专业作为吉林省现有经济体系中的重要内容,但是在现有跨境电商行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有专业人才严重欠缺的问题。因此吉林省的民间高校还要针对数字经济背景下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特征,进行专业师资队伍的建设工作,这样才能够为跨境电商专业人才的培养提供充足的师资队伍,从而为吉林省跨境电商行业的发展提供充足的高素质人才,满足吉林省跨境电商领域的长远发展需求。

参考文献

[1]孔雪.“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跨境电子商务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福建质量管理,2019(20):86.

[2]孟芹,魏芳,王娜.高校商务英语专业跨境电商师资培训项目实践研究——以山东农业工程学院为例[J].英语广场(下旬刊),2020(2):75-76.

[3]张皙悦,黄芳.跨境电商师资现状与策略研究[J].品牌研究,2020(27):147.

[4]马素华.中职学校建设跨境电商专业的思路与对策——基于浙江金融职业学院跨境电商专业发展经验的总结[J].职业,2018(1):125-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