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安全管理创新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知识管理是知识经济时代的一种全新的管理.它是人类历史上自19世纪末20世纪初泰勒模式的科学管理以来的一次最伟大而深刻的革命,是信息化和知识化浪潮的产物。知识管理的含义有广义和狭义两种。广义的知识管理是指知识经济环境下管理思想与管理方法的总称;狭义的知识管理是指对知识及知识的作用进行管理。本文所指的知识管理,是其广义含义。
二、知识管理的特征
与传统的管理相比,知识管理具有以下特点:
1)在管理理念上,知识管理真正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思想。知识管理的核心是人力资源管理,人的因素将决定着组织乃至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的水平。知识管理以人为出发点和中心。围绕着激发和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而开展。传统的管理以机器为中心,实行的是人被当作机器系统中的“配件”的刚性管理。知识管理倡导以人为本的柔性管理。充分反映了当前人类社会发展的新需要。
2)在管理内容上,知识管理以无形资产管理为主要内容,包括对显性知识管理和隐性知识的管理.并且以隐性知识管理为重点。特别强调显性知识与隐性知识之间的相互转化与共享。
3)强调知识的重要性。“新经济增长理论”认为,一个国家的繁荣与进步并不取决于其所拥有的矿产、资源和一般资本,而是取决于其拥有的积累知识、创造知识和利用知识的能力。知识管理就是促进这些无形资产向有形资产、潜在生产力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变和实现。
4)在管理目标和策略上,知识管理以知识创新为直接目标。以建立知识创新体系为基本策略。同志指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知识创新包括技术创新、管理创新和制度创新等。知识创新是知识经济发展的发动机和加速器。
5)重视社会整体发展目标的实现。知识管理摒弃了传统管理的以追求组织利益最大化的目标。知识管理倡导组织在追求自身经济利润的同时,还应追求整个社会的发展目标,实现组织与社会整体的和谐发展。
6)在组织结构上,知识管理采取开放的“扁平式管理”的学习型组织模式,这与以往其他管理形式所采取的金字塔式的等级结构模式截然不同。
7)知识管理以信息管理为基础,当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为知识管理的实现提供了强大的知识集成和精确量化管理的技术保证。
三、顺应知识管理发展大局.改革部队安全管理模式
在当今的知识管理时代。部队的编制体制、武器装备、人员素质和作战理念等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为此,必须在以下几个方面改革部队安全管理模式:
3.1封闭式管理向开放式管理转变
知识管理的特点要求部队安全管理从封闭式向开放式转变。从根本上实现部队安全管理知识的持续积累式、螺旋循环式和突变式发展变化.适应瞬息万变的社会环境.在知识的积累中运用知识、在知识的运用中升华知识、在知识的升华中实现对部队安全的最佳管理,从而在安全稳定的环境中孕育出强大的战斗力。为此,要把握好以下几点:
3.1.1组织结构的开放
以往的部队管理强调严格的制度、上下级之间的权力距离以及知识信息流动的内部性和封闭性。而知识管理时代的管理则强调以弹性、开放、自由和机会为特征的开放型组织结构。这种组织结构的边界具有高度渗透性.呈现出扁平化和网络化特征,从而保证信息的真正自由流动和部队安全管理经验的成员共享。
3.1.2管理手段的开放
开放式管理看重一切能够发挥成员创造力的方式方法,提倡革新观念,向经济、文化、科技等其他社会领域开放,向普通官兵的创新意识与能力开放。其根本的出发点和归结点则是活跃官兵创造力,实现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价值共享,使得整个部队安全管理能力生成为一种新型的管理能力——“智力管理力”。
3.1.3知识信息的开放
21世纪知识和信息就是经济实力,就是部队战斗力。而知识和信息的生命力在于其流动性,并在流动中被人类共享。知识管理时代的部队安全管理必须向知识与信息开放,使不同官兵所拥有的不同知识重新组合,创造出新的知识,为知识的分享、流动与创新提供最佳平台。
3.2守业式管理向开拓式管理转变
自建军以来,我军在安全管理工作领域取得了辉煌成就。但是,辉煌的成就很容易形成一定的惰性,局限和满足于以往的经验和成绩.带来守业式管理的各种弊端。而知识军事则时刻处于快速发展变化中,守业式管理远远满足不了知识军事对于管理方式发展变化方面的新要求。因此,在知识军事时代,必须实现管理方式从守业式向开拓式的转变
实现这一转变必须把握以下几点:首先,要具备开拓式的安全管理理念,要善于以新的思想思考部队安全建设,以新的视角观察部队安全动态,以新的态度对待部队新事物,并以创新的思维方式解决新情况和新问题;其次,要创造开拓式的安全管理环境,其根本目标是打破传统的封闭环境,使信息灵活流动.加强部队安全管理与社会安全管理经验与外军甚至外国的最新安全管理经验接轨,使部队安全管理真正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具备真正开拓进取的环境氛围;最后,要采取开拓式的安全管理手段,以开拓式的安全管理手段,创造良好的部队集体氛围,激发官兵创造热情,实现知识信息的流动与创新,提升部队安全保障能力。
3.3制度式管理向人性化管理转变
知识管理时代要求官兵具备特殊的专业素质,成为“专家型”战斗人员。而要使官兵具备这一素质要求,就必须打破以往的制度化安全管理模式,实现制度化安全管理向人性化安全管理模式的转变。
所谓人性化安全管理是在深刻认识人在部队安全管理中关键作用的基础上.突出人在安全管理中的地位,实现以人为中心的安全管理。要实现从制度化安全管理向人性化安全管理的转变必须把握好以下几点:1)转变安全管理理念,依靠人。依靠官兵所拥有的知识、智慧、才能和技巧,提升部队安全管理水平。2)明确管理任务,开发人。部队官兵通常潜藏着大量的才智和能力。安全管理的任务在于如何最大限度地调动其积极性,释放其潜藏的能量,创造充分发挥其聪明才智的环境和机制。3)把握成功关键,塑造人。官兵素质对部队安全发展至关重要.尤其是在军事技术急剧变化的当代,技术生命周期不断缩短,知识更新速度不断加快,每个官兵个体都必须不断学习,以适应环境的变化、不断满足部队对官兵个体的素质要求.重新塑造自己。因此,塑造人是部队安全管理成功的关键。4)树立终极目标.发展人。部队是革命的大熔炉.人性化安全管理的终级目标,是促进官兵的全面发展.不仅为部队培养优秀的战斗人员,而且为社会造就合格的、有责任感的公民。5)发挥组织功能,凝聚人。部队组织本身是一个生命体.部队安全管理不仅要研究每一成员的积极性培养、创造力发挥和高素质养成,还要研究如何发挥官兵的凝聚力与向心力,形成整体的强大合力。
3.4现代化安全管理向知识化安全管理转变
篇2
(二)加强自主管理制度建设
要求煤矿安全制度转变工作方式,实现自主型转变,努力建设安全自主管理和自我约束制度。第一,实行属地管理,同时进行安全巡视。针对井下不同工作点,划分出明确的属地,同时指定责任人,将安全责任落实到每一个人身上,要求对自己的“属地”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指出不同环节存在的安全风险,以属地责任人为主,进行积极防范和控制。第二,为了使煤矿安全工作的检查取得应有的效果,要大力进行领导班子建设,同时提高执法队伍的综合素质。领导班子要精诚团结、相互学习,将执法队伍建设成为一支和谐执法队伍。同时进行严格的政治理论学习,要求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做到知行一致。
(三)完善计算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
实现管理手段现代化,就是在管理当中充分应用计算机、通讯、显示和监测等现代化工具,创建计算机安全管理信息系统,提高安全管理效率。现代化生产要求,在煤矿生产中要重视监控井下环境的安全,要求做到井上井下信息交流的随时性,才能使安全管理工作做到正确决策。
(四)奖惩分明
对职工的惩罚可以作为一种反向激励手段,但必须认识到,如果过度应用,则会具有相反作用,引起广大职工的反感,有的职工还会因此而出现更为严重的违章现象。与之相反,对职工的奖励是一种正向激励,因此在煤矿安全生产中,只有综合发挥两者的作用,而且应以安全奖励为主,才能不断提高职工的生产积极性,自觉遵守劳动纪律。以前那种管理人员领奖励、在岗人员受处罚的现象要坚决杜绝,切实转变以前实行的只罚不奖的奖惩制度。
(五)加强企业职工培训
分析以前发生的煤矿安全生产事故,很多事故是由于人员违章操作而形成的。主要原因有下面三个方面:一是在企业发展规划中,没有设置从事生产的工作人员,没有切实做好安全生产培训工作,因此,当前煤矿安全生产缺乏大量的管理人员,缺乏足够的技术力量,特别缺少“一通三防”专业技术人员;二是有的煤矿企业只重视眼前的经济利益,没有认识到安全法律规定的具体条文,没有对新招聘的生产人员进行必要的安全生技能培训,让其直接进入煤炭企业进行生产操作;三是煤炭生产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不能保证,特别是处于煤炭生产一线的工作人员,很多人员都是农村的,缺乏必要的安全意识,更缺乏严格的自律意识和自我保护意识,缺乏必要的事故防范知识和安全意识,不能应对出现的紧急情况。因此,在煤矿安全管理工作中,要重视建设多层次的安全教育体系,对于专业工作人员来讲,要在省级培训中心接受培训,一般煤矿工作人员要在企业内部参加实训工作,确保每一名工作在煤炭生产第一线的人员都能持证上岗。
(六)创新安全监管员队伍建设
在煤矿安全管理创新中,要做到安全监管创新。大量的实践证明,假如安全生产管理只做一些表面文章,则会使煤矿企业的生产埋下巨大的安全隐患。为了使安全监管方法正确,需要配备高素质的安全生产监管人员。在选择安全生产监管人员时,要应用公正、公平原则,制订严格的审核程序,实行竞争上岗。将层层选拔出的监管人员,组成“安全监管组”,要求安全监管组长和成员双向选择,实现组内成员的最优配置,应用区域安全责任承包方式,同时认真记录人员上岗的实际检查情况,可以为以后的责任追究提供数据,假如责任区内发生重大安全生产事故,则要求值班的安全监管员一定下岗。利用完善的配套制度,建设不断发展变化的竞争机制和约束机制,安全监管员不再实行终身制,要求安全监管员具备高度的责任意识。煤矿企业利用安全监管员竞争上岗,使安全监管队伍不断引入高素质的工作人员,从而真正提高安全监管队伍的整体素质,实现煤矿安全监管员队伍的技术型和预见型发展。
篇3
1.2对安全认识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阅历较浅,社会生活经验不足。对于用电、交通、火灾、医疗安全及对应急反应等最基本的安全知识和自我保护技能严重匮乏。面对患者的不信任、不合作,医学实习生的自我期望值无法实现,部分学生在患者面前感到紧张拘束,有的甚至惧怕与患者接触交流。
1.3心理健康教育的缺失
作为从学生到医生角色转变的过渡期,学生在实习的过程中不仅受到社会发展的影响和职业压力,还需要承受自我成长的压力与环境压力。这时,实习学生容易产生人际关系问题、工作自主感缺失和社会支持的缺乏、“网络性心理障碍”、生存压力等心理困惑。如果没有适当的心理关注和心理方面的教育和辅导,易产生挫折感和抑郁情绪,有的甚至因一时无法消除痛苦,而采取极端行为。
1.4安全教育管理机制的问题
在实习医生的管理方面,医院和学校之间缺乏统一性和协调性,管理工作不够精细化。学校在学生实习期间仅仅只是进行走访形式的检查和管理,没有统一的检查和管理。而医院方面则大多只看重实习医生的技能培训和知识传授,对实习学生的安全管理方面则了解不多,使得医院对实习医生的管理无从下手。学校和医院之间没有良好的沟通方式和渠道,这些都造成了对实习医生安全管理难的情况,甚至许多时候对实习医生的安全管理处于空白状态。
1.5医患沟通技能培养的缺失
长期以来,我国医学教育只注重基础知识和临床技能的培养,忽视医患沟通能力的培养。很多实习生在校期间只注重专业知识实习,缺乏相应的人文修养和医患沟通技能培养,临床工作时易导致部分患者得不到满意的医疗服务,甚至产生误解、导致医疗纠纷,影响和谐医患关系的构建。
2临床实习生安全管理的策略和建议
2.1加强岗前培训,提高安全认识
岗前教育可以让实习生更快更好地了解新环境,在实习生开始实习初期,医院应邀请一些在病案、人文素养教育方面等方面的权威专家对学生进行专门的培训和教育,在对儿科实习医生进行培训和教育时,应着重加强他们在消防安全、人身财产等方面的教育,应将学生的实习岗位与学习特点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可以利用诸如讲座、纠纷处理、突发事件的应急等多种方式对学生进行安全教育,以期达到增强学生安全防范意识的认知与能力。
2.2对实习生进行职业暴露防护培训
由于医疗人员的岗位特殊性,医生在对患者的诊治过程中有很大的机率会被患者的血液、唾液、排泄物等感染。而实习医生由于缺乏相应的与不同患者的接触经验和防范措施,也由于没有足够的临床经验,往往会忽视这些感染危险。所以,在对学生进行培训的时候,也应请感染专家向这些学生讲解进行如何与病患接触、如何防范这些潜在威胁等问题,要向实习生普及相关的防护知识,增强他们的防范意识和保护措施,尽可能的避免实习医生被患者感染等情况的发生。
2.3加强医院与学校之间的沟通,建立科学有效的安全管理机制
在对实习生的安全管理中,学校和医院要有统一的规划和安排,统筹协调,制定合理的安全处理预案。要明确职责,层层落实,责任到人。实习医生、带教医生、学校和医院之间都应保持之间的沟通渠道和加强联系,定期举行安全管理工作的总结会和汇报。要充分发挥学生会、团委等组织在安全管理中的积极作用,强化学生的自我管理,普及安全防范意识,加强他们对突发事件的应急能力。在同一医院实习的各个学校之间也应保持密切的联系,加强沟通,做到各种信息互补和共通。
2.4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卫机制
通过举办知识讲座、开展心理咨询辅导和团体训练的方式,加强对实习医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他们强化和提高医患意识,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帮助他们提高处理应急事件的能力。通过建立档案的方式,全面跟踪和掌握实习医生的心理动态,加强对他们的心理疏导,是学生在实习期间建立起积极的心理防卫。当发现实习医生有异常行为时,应第一时间进行干预和疏导,坚决避免实习医生因为心理问题而引发安全事故和违纪行为,要切实维护好实习医生的各种利益,保障他们的人身财产安全,安全管理工作也应形成长效的工作机制。
2.5重视实践工作中医患关系技能培养
要采用专业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对实习生在医患关系处理方面进行培训。在学生实习期间应尽可能的增加实习医生与患者的直接接触,增加他们的实践观摩机会。通过对医患矛盾、医疗纠纷的观察、实战处理和亲身体验,了解医患沟通的重要性,提高医患沟通实践能力。实习一段时间后,通过讲座和座谈相互交流医患沟通经验,交流实习过程中的见闻和体会。
2.6加强法律知识学习,增强法律意识
组织实习生学习《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医疗事故处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文件,帮助实习生充分认识目前的医疗形势,在医疗实践中注意培养医患沟通思想。医院通过教学、讲座、学习竞赛、临床带教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强化实习生的法律意识。让实习生明白医患双方所拥有的权利和义务,使实习生能从法律的高度认识医患关系的重要性,使实习生明确自己的职责,进一步提高对医疗纠纷的危险性及责任后果的认识,提高防止医疗差错事故的警觉性和责任感。
篇4
2010年科室引进美国强生全自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分析仪,包括主机、计算机、条码扫描器、标签打印机。
1.2软件
1.2.1输血管理系统
2011年引进安全输血质量管理智能化软件系统(以下简称为系统),为重庆图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该系统与全自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分析仪、医院信息系统(HIS)、实验室信息系统(LIS)和临床合理用血评估与评价系统(TOP-A)实行链接。
1.2.2HIS
实现了临床电子病历、电子申请和护士执行医嘱、打印标签和输血申请单等。
1.2.3检验科
LIS可实现对输血患者相关信息与实验室检测数据的综合分析,为临床医生提供输血决策。
1.2.4TOP-A
该软件为重庆图柏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产品。主要是对各个临床用血科室的合理用血进行评估和评价,并对临床输血不良反应进行追踪调查。
2输血信息管理系统的功能
2.1血液制品信息管理
2.1.1血液制品出、入库管理
2.1.1.1血液的入库、出库
血袋入库、出库均运用条形码扫描,取消了人工操作。
2.1.1.2献血员血型管理
血液入库后,系统可打印标签,血袋号信息传入全自动血型鉴定及交叉配血分析仪,并对献血员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结果自动传回系统,方便配血时查询。
2.1.1.3库存预警和报废
系统对有效期将近血液提前预警,对过期血液提示进行报废,系统自动锁定该血液制品不能进行配血和发血操作。
2.2血液标本管理
血液标本的采集、运送和签收,即护士站打印的标本标签必须与输血申请单一致,以保障标本的准确性,标本送到输血科后,工作人员对标本进行扫描、签收,系统自动从HIS获取信息,建立患者的输血相关信息。
2.3电子配血
血液在系统内呈现等待、出库、过期3种状态,对符合电子配血条件者,系统根据库存血量,显示献血者列表,为患者选择合适血液,确认信息,完成电子配血工作流程。
2.4阻止功能
系统能够阻止不相容血液的发放,电子配血要求患者必须至少有2次不同时间的标本,并且2次ABO/RhD血型鉴定结果必须相符。
2.5信息查询、统计
系统可进行输血前检查统计、用血分类汇总、输血反应统计和报废统计等,并对患者血型、用血情况、用血费用进行查询。
2.6合理用血评估
系统自动对临床科室用血情况进行监测、评估,包括用血量、成分血输注比率、输血适应证,以及是否有输血前评估、输血过程记录、输血后评价等。
3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应用效果评价
传统的输血相容性试验大多为人工操作、环节多、记录多,易造成人为误差,出现医疗差错。输血科信息管理系统的运用,体现了以下优势:对患者标本信息和血袋信息的采集全部采用条形码扫描,减少了手工操作,降低了人为差错。血袋号的管理是医院与血站实现血液应用数据管理共享的唯一标志,通过这一标志可保持从入库到出库信息的准确性。对献血员标本进行血型鉴定和抗体筛查,抗筛结果阳性者,不能进行配血,系统会自动阻止。抗筛结果阳性的血液制品应退回血站,献血员血型及抗筛检测为临床提供了安全可靠的血液制品。系统将ABO/RhD血型鉴定及抗筛结果自动添加到患者的基本信息栏,临床医生在写输血申请时可在系统中调用患者信息,不需要填写血型,可有效防止信息的书写错误,保证了临床用血安全。系统的库存预警,可以使临床科室更灵活地运用血液资源,有效减少了血液制品的过期和报废。而且过期血液几乎为零,使血液储藏管理更加合理。本院从2011年开始实施电子配血,对患者和献血员实行血型鉴定和抗筛检测,并对需要输血的患者以及手术备血的患者进行2次血型鉴定,为保证临床用血安全起到了保障作用。由于人为因素造成患者2次血型鉴定不符者已有18例,系统及时进行了阻止,有效杜绝了严重差错事故发生。电子配血减少了输血需求,降低了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输血科工作人员通过TOP-A系统,能及时对临床医生的输血申请以及患者输血指征进行评估,做到血液的合理使用。
4讨论
本院于2004年开始运用输血管理系统,2011年作者将输血科管理系统重新升级换代并与LIS、HIS实行链接。2014年1月与TOP-A系统链接,实现了患者基本信息、各种检验结果以及用血记录和费用记录等信息的互通,使系统更加完善。该系统在实际运用过程中呈现出较多的优势。根据管理要求和业务分工,系统设置了多种操作权限,既保证了网络信息安全,又做到了工作中差错事故的可追溯。自科室运用输血信息管理系统后,工作效率得到很大提高,工作流程更加合理,可直接查阅患者的电子病历和各种检验结果,对于指导临床合理用血起到很大的作用。由于各种记录的查询和统计变得更加容易,不仅为临床科室提供了快速便捷的服务,也极大地方便了科研资料的收集和总结。输血科工作人员可以通过系统查询患者姓名、住院号、血型以及在本院输血治疗的全过程,也可以从血液条码查询每一袋血制品的去向,为司法举证提供详细证据。在输血治疗中,因为医疗司法或回顾调查等原因,数据资料的历史记录和追索被认为是非常重要的。临床医生通过系统可以获取患者的输血及检验信息,及时了解病情,掌握患者的临床动态,决策输血,评估输血疗效等,使临床输血更加科学、合理。输血科通过合理用血评估系统分析全院各用血科室用血情况,提出干预和改进措施,实现输血质量的持续改进。科室根据三甲医院的要求,按照《医疗机构临床用血管理办法》,建立了临床用血评价和公示制度,定期将全院临床各科用血情况进行公示,并上报医务科作为科室输血质量目标考核指标。医院质控科不定期对临床科室进行合理用血督查,并将结果纳入科室综合目标管理和医师业务考核评定中,说明合理用血评估系统的应用对指导和监管临床合理、科学用血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篇5
近些年以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进程向前推进的速度是较为稳定的,并且现阶段我国所处的时代是一个知识经济的时代,随着各项科学技术发展和应用的速度大幅度提升,我国公路总里程呈现飞速提升的态势,公路路产也随之得到了大幅度提升。这在某些层面上使得交通\输业出现了优秀的发展情况,但是在另外一个层面上也是为我国路政管理工作带来了新的挑战。怎样才可以满足崭新的时展背景之下提出的客观要求,对公路的安全性和稳定性做出一定程度的报这个,保证交通事业可以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更好的为国民经济发展提供服务,已经逐渐演变为了路政管理工作领域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问题。所以,就需要在坚持机制创新,逐渐使得管理措施丰富起来,特别是在将现代网络信息技术在公路路政管理领域中应用的基础上,逐渐的向着科技兴路的方向转变,是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的。
二、施行电子信息化措施对于提升路政内业管理水平的重要意义
路政内业工作领域中的精细化管理一般情况之下都是需要使用到各个工作人员合作的基础上才可以完成的,在日常工作的时候因为沟通较为困哪所以消耗掉的无谓精力比较多,从而也就会对工作效率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针对内业档案信息化建设来说,需要选择业务能力强、具备信息技术知识的档案管理人员。为了能够将路政内业工作领域中的精细化管理工作做好,一定是需要在日常工作的过程中不断的要求管理人员提升业务及信息技术水平,熟练的掌握各项操作流程,并充实自己的文字组织能力。上文中提及到的这些因素是将路政内业工作精细化管理做好一定需要使用到的。
相较于外业管理工作来说,内业管理工作是将外业工作作为基础的,将外业工作过程中得到的各项资料转化为文字、图标以及表格等各种类型的文档或者材料,并在整理好之后上报或者转发到有关部门中储存或者处理。路政内业管理工作水平可以将路政外业管理工作的风貌呈现在人们的眼前。在对电子信心花手段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收集并处理各项路政信息,使得内业管理工作逐渐的向着迅速、全面、准确的方向转变,与此同时也构建起来了各种类型的文书档案。
三、应用信息化手段的基础上为路政管理工作水平提升做出的保证
科学合理的制定等级备份的档案囊括范围。路政管理部门中各种类型文件的来源是十分广泛的,基本上开展的所有形式的工作都是会产生电子文件的,各种类型的文件呈现出来的重要程度并不一样,生成文件的过程中使用到的技术环境及文件格式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我们在登记备份工作正式开展之前,首先对各个档案的安全风险性、价值以及修改难易程度形成明确且全面的了解,并以此为基础开展有针对性的登记备份工作。
经费层面上的保证。需要积极的争取上级领导及有关部门的支持,在对财力理想、信息化资助项目等形式加以一定程度的应用的基础上向上级部门申请经费。与此同时在每一年的路政管理信息化专项资金当中,是需要将一部分投入到内业档案信息化工作领域当中,以便于可以为信息化措施的正常施行做出一定程度的保证。
逐步依据单位实际情况构建出适应性比较强的安全管理机制。电子文件是由人来编制出来的,针对电子文件开展的管理和使用工作都需要凭借人的主观意愿。所以一定需要针对参与到电子文件制作和管理领域中的人员展开严格的管理工作,以免在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出现性质恶劣的问题。依据单位实际情况构建出来一套适应性比较强的安全管理机制,以便于可以对电子文件和从事电子档案管理工作的人员的行为的形成有效的控制。实际例子得到的结果证明,制定出有效性比较强的安全机制,在保证电子文件信息安全性的过程中起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
四、结语
总而言之,由路政管理工作领域中的零起点信息化建设到初具规模,意志到现在的广泛应用,网络信息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起到的作用是极为重要的,只有在和路政管理工作的特点紧密的相互融合在一起的基础上,不断的满足时展进程向前推进的过程中提出的客观要求,在充分的应用现代网络信息技术领域中涌现出来的崭新发展成果的基础上,和原本存在的交通规费征管网络机制资源有机的相互融合在一起,才可以使得我国公路事业逐渐的向着可持续发展的方向转变。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