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汉语负迁移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Mohan&Lo认为,在语句层面上分析ESL/EFL的文章时会出现“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negativetransfer)。起积极促进作用的影响为“正迁移”,起消极阻碍作用的影响为“负迁移”[1](P515)由于中西思维的差异,受汉语负迁移作用,中国学生学习英语在不同方面不同程度地受到影响。笔者通过多年对英语专业本科生英美文学方向论文写作的指导,发现论文中普遍存在的问题有选题不够新颖,过于集中;格式不够规范;上下文逻辑联系不紧密等。除此之外,本科生毕业论文中的语言是最大的问题。
按规定,英语专业本科毕业生要用英语进行毕业论文的写作,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摆脱不了汉语的思维模式和表达习惯,多处出现汉语式英语(Chinglish),致使论文读起来汉语味道很浓,而非地道的英语,从而影响了准确意思的表达和读者对论文的理解。
本文拟以英语专业本科生毕业生文学论文中出现的Chinglish为例,分析汉语负迁移现象表现的形式、存在的原因、及解决的对策。注:此论文为2006年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母语对英语学习的负迁移现象探析”(2006―JKGHAZ―168)及“2006年河南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项目”―――“高校英美文学精品课程全方位开放式教学模式研究”的主要研究成果之一。
一、论文中汉语负迁移作用的表现形式
(一)词汇方面的负迁移(1) NathanielHawthorne, a Calvinistwho felt shamefulabouthis ancestors’wrong doings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Christian’s view of“original sin”, believed that humankindwere born sinfu.l改:NathanielHawthorne, a Calvinistwho felt shameful a-bouthis ancestors’misdeeds and was influenced by the Chris-tian’s view of“original sin”, believed that humankind wereborn sinfu.l(2) At the ending place of the nove,l there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 Nick and thewaiterGeorge.
改: At the end of nove,l there is a conversation betweenNick and thewaiterGeorge.
(3)In aword, the function thatO-Lan takes in the fami-ly can notbe replaced byWang Lung.
改: In a word, the role thatO-Lan plays in the familycan notbe replaced byWang Lung.
在英语词汇学习中,学生容易受到母语的干扰,他们往往习惯从外语词汇中寻找汉语思维所需词汇的对应物,殊不知真正在概念意义上完全等同的对应物却很少。以上例句均选自近两年我系毕业生的论文,是具有代表性的“Ch-inglish”表达法。如句(1)中,学生想用“错误行为”一词,受汉语影响,很自然地就用到了“wrong doing”,而这一汉语式的英语词语,是在英语中找不到的,也是错误的,正确的表达法应为“misdeed”。在句(2)中,学生要表达的汉语意思是“结尾之处”,与汉语一一对应的英语词就成了“ending place”,而在英语中,只用“end”一词即可,汉语式的英语既显得累赘又影响了表达。句(3)中的错误主要在于动词搭配不当,学生在此想表达“所起的作用”这一含意,故而使用了“take the function”这一短语,而在英语里根本没这种表达法,正确的词组是“play the role”。因此,在词汇教学时,首先要打破学生寻找中文对应词的幻想,鼓励学生充分利用字典,养成阅读英文注释的习惯。同时,一定要注重全面性,不能只局限于课本语境中出现的意义和用法,而是适量补充其它的常见用法和搭配,做到使学生在增加词汇数量的同时,加深对词汇的理解,全面地掌握词汇的用法,从而排除汉语习惯的迷惑和影响,降低和避免负迁移的产生。
(二)句法方面的负迁移1.句子结构松散(4) The world is cold, indifferent, and essentially God-less andman was no longer free in any sense of theword.
改:Living in a cold, indifferent, and essentially godlessworld, man was no longer free in any sense of theworld.
(5) 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they have been 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 meditati-ons.
改: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which have been 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 meditati-ons.Men have lounged and crouched around their fires―the companions of their dreams andmeditations.
由于英语和汉语分属于印欧、汉藏两个不同的语系,两者在句子结构的表现形式上存在着很大的差异。英语重形合,注重运用各种有形的联结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因而句子结构紧凑;而汉语重意合,各分句依靠内存的逻辑关系贯穿其中,句子结构较英语来说显得比较松散。在论文写作中,由于受汉语句式的影响,学生往往会忽略英语句式的特殊性,按汉语的意思直接表达出来,致使句子读起来失去了英语的味道,甚至会导致歧义的产生。如句(4)中,学生用只用“and”来联结前后两个句子,虽然也无语法错误,可是句子读起来很平淡,而且因为两个并列句主语不一致,使句子处于松散状态。如果把前面一句改成原因状语从句,后面一句作主句,那么整个句子结构严谨,层次感强,符合地道的英语表达方式。而句(5)则因为在句法上没有表明逻辑联系的连接词而具有了歧义性,句中的“they”指代不明。如果使用定语从句对指代词加以限定,或使用同谓语加以补充说明,那么这一句子的歧义性便得以消除。
2.句子结构不平衡(6) The cottagewas situated on a hillwhich had a splen-did view from everywindow.
改:On a hillwas situated the cottage, which had a splen-did view from everywindow.
(7) Thus James became probably the first of the modernpsychological analysts in the novel by emphasizing the innerawareness and inward movements of the characters in face ofoutsice occurrences rather than merely delineating their envi-ronment in any detail改:Thus James, by emphasizing the inner awareness andinward movements of the characters in face of outsice occur-rences rather than merely delineating their environment in anydetai,l became probably the first of the modern psychologicalanalysts in the nove.l英语中为了保持句子平衡,常采用主谓倒装、宾语后置、状语后置等及其它成分位置变换,而在汉语中只要表达流畅,意思完整就可以了。这种情况下的汉语负迁移致使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以汉语句式为主,不考虑英语句子的平衡性,反而影响了表达的准确性。如句6如果按汉语的表达习惯和方式是不会引起歧义的,可是英语句式也按汉语的顺序,就让人不明白定语从句到底修饰的是哪个先行词,是cottage呢,还是hill呢?如果把句子倒装一下,意思就很清楚了,而且也符合英语的表达方式。句7因为状语过长,放在句尾显得头轻脚重,使句子失去平衡,如果把状语前置,就可避免这一现象。
3.忽略英汉主语的差别英语常采用非生物作主语(失灵句),而汉语常以人称作主语(有灵句)(8) He got the experience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this furnished both the material and guiding sprit for hisepic, Leaves ofGrass, which is the first edition came out in1855.
改: This experience with the People and the country fur-nished both the material and the guiding spirit for his epic,Leaves ofGrass, the first edition ofwhich came out in 1855.
汉语中主语重人称,一般采用“有灵句”。而英语恰恰相反,主语重物称,采用非生物作主语。如句8中,如果主语用he,则显得思维上有些混乱,结构不严密,而若改为用experience作主语,就俨然是地道的英语了。
又如以下句子,经过主语改换后,去掉了汉语腔,显得表达直接又准确(9) The rich is becoming richer and the poor is becomingpoorerwith the increasing industralization andmecnanization ofthe country.
改: Increasing industrialization and mechanization of thecountry produced extremes ofwealth and poverty.
(10)“Modern America”emerged in the post-bellum.
改:The post-bellum witnessed the emergence of“Mod-ern America”.
篇2
中韩同属汉文化圈,中国和韩国从历史到文化的关联又是十分紧密的。在韩国语中有百分之六十以上的汉字词。虽然随着时代的变迁,社会的发展,这些词原有的意义已经有所改变,但是在发音上,极其相似,又有所不同 。汉语拼音由“声母+韵母”两部分组成,声母一般由辅音充当;韵母主要由元音和元音与一部分辅音的组合构成。韩语由“子音(即辅音)+母音(即元音或元音+子音)”组成。汉语拼音和韩语在音节的大体结构上却有某种程度的相似性 。
根据偏误分析的相关理论我们知道 ,在对韩国人的语音教学中,韩国人较其他国籍的学生来说,还是比较有优势的。但是在音素的具体形态、发音方法、发音部位上却有很大的不同,这就导致韩国人经常有意无意地用韩国语语的近似音来代替汉语拼音,从而造成较难纠正的发音偏误。
二、综述
文艳(2009)指出学生将唇齿音f[f],误发为汉语双唇b[p]或者韩语的?[p‘],是因为汉语中没有唇齿音f[f],即用汉语的双唇b[p]或者韩语的?[p‘]来代替。
余诗隽(2007)分析认为,韩国学生唇齿清擦音f[f],双唇不送气清塞音b[p]和双唇送气塞音p[p‘]相混淆,误以为“f]和b[P]、pip‘]音值相等,在该读f[f]的时候,读成了b[p]或pip‘];而在该读b[P]、P[P‘]时又读成了f[f],似乎f[f]和b[p]、pip‘]不分。所以常发生上述的错误。其在解释原因的时候说韩国的《训民正音》中就没有唇齿音[f],只有双唇音[p]、[P‘]、[P’]、[b]。更进一步指出,这种错误的源头。是由于汉语古音有不可分割的联系,而韩国自古使用汉字。后又取汉字的音训标记自己的语言,直到现在,韩语仍然保持了“古无轻唇音”的传统,所以韩国人总是f[f]、b[P]、PIP‘]不分了。
林基杰(2010)认为:韩国李朝世宗大王创制的《训民正音》是韩国的语音规范,但没有[f]这个音,所以,初学汉语的韩国人常用P[p]来代替声母f[f]。经老师讲解、示范,学生一般都能发出来,但碰到具体的汉字时。由于母语的负迁移影响,又常常用双唇音来代替f[f]。其进一步指出:f[f]键是,发音时上齿轻抵下唇,让气流从唇齿之间出去,韩国学生常不能做到上齿抵下唇,(他们在英语发音中也体现了这一点,比如说professor里的[f]。
许佳思(2014)文指出韩国学生之所以把汉语中的 f[f] 等同于b[p]、p[p?],是因为韩语中没有唇齿音f[f],并且很多汉源词都是用b[p]、p[p?] 来代替 f[f], 因此韩国学生对于 f[f] 往往不能正确把握,常与双唇音 b[p]、p[p?] 混淆所以产生偏误。
赵林林(2014)认为韩国成年人学习汉语出现“f”、“b”、“p”之间的偏误是由主要是于,韩国语的《训民正音》语音系统中并没有唇齿音“f”,受母语语音系统的影响,头脑中都是韩国语的思维模式,所以很容易发出母语系统中的相似音。
王捷(2014)将这个偏误分析为:现代汉语拼音中有些发音是韩语中所没有的,这就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常常将所学汉语发音混淆 例如:法国(faguo),学生常常读成“paguo”受第一语言影响,误读汉语的声母学生会将豆腐(dofu),为“dobu”。
洪小熙(2008)指出韩语中没有轻唇音f[f]。初学汉语的韩国人感到发f[f]很困难,往往把它发成双唇音送气清塞擦音P[P‘],因为韩语中也有一个音“?"[ P‘],发音部位、音方法和汉语的P[P‘]相同。由于韩语没有双唇和齿唇两套声母的不同,容易拿母语的P[P‘]来代替汉语的f[f]。
崔玉波(2007)经过汉韩的辅音系统的比较指出,韩国语中自古以来便没有轻唇音 f,所以韩国学生发这个音必然感到陌生。而且受汉字音的干扰经常将这个音与双唇音 b 或 p 相混淆。
王菲(2014)指出韩语中没有唇齿音f,因而f的发音就成为对韩汉语语音教学的难点。韩国人常以p音来代替f音,有的也会用f音代替p音,所以常常可以听到他们说咖啡(kāpēi)飞机(pēijī)朋友(féngyou)。
洪凯云(2011)指出,韩语中没有唇齿音的概念,因此韩国学生对于f音往往不能准确把握而常与双唇音 b、p 混淆。
三、结语
这样的论文还有很多。我们可以看出韩国学生之所以发生这样的错误是由于,韩语中没有,而汉语中有,在母语的干扰下产生了负迁移。自己的母语系统中没有,在学习的时候就会成为一个难点,因为这个音的发音方法、部位都是从没有过的,甚至舌头都不知道往哪儿摆。而当自己语言中有一个似乎,且听起来比较近似的时候,相似但是又很难区分,就很容易用它来替代。
在教学活动中,有的学生知道发音位置,但是没掌握发音方法,或者知道发音方法,但不知道发音位置,就会发生偏误 。要发好这个音并不难,关键是:1、把握好发音部位。2、发音方法。建立韩国学生最对唇齿音的概念,向学生说明并演示这个音的发音部位。这个音可以采用夸张演示、手势模拟、图示、对比辨听等等。但是在多媒体技术已经很先进的现在,应该加强这方面在教学中的运用,如:制作Flas,以及音波对比图就很有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文G,韩国人汉语语音偏误研究概述及命题要点.现代语文(语言研究),(2009).
[2]余诗隽,韩国人学习汉语语音的偏误分析及其对策.华中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
[3]林基杰,韩国人学汉语时在发音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应对策略[J].林区教学,2010.
[4]许佳思,对韩汉语语音教学技巧探究,渤海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5]赵林林,韩国成人汉语语音学习的问题研究.沈阳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6]王捷,韩国学生汉语习得过程中的偏误分析.四川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4.
[7]洪小熙,汉韩双向语言教学解难.山东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8.
篇3
一、引言
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作用和影响一直是外语界研究的焦点之一。各种理论和假设对二语或英语学习中的母语迁移做出了不同的解释。语言学家Lado[1] 于1957年首次提出“语言迁移”这个概念。母语迁移可以分为正迁移和负迁移,正迁移是指母语系统对L2语言习得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是指母语系统对L2语言习得起到消极的干扰和阻碍作用。早期的语言迁移研究和行为主义语言学习理论联系在一起,在上世纪60-70 年代,由于乔姆斯基普遍语法的影响,外语学习中的语言迁移一度被贬低。然而,随着语言学习策略的研究,作为一个复杂且受诸多因素影响的重要学习策略,迁移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人们认为,母语迁移是人在获取知识中必然产生的正常的心理过程。总的来说,多数学者赞同负迁移观点。很多教育者相信离开母语越远越好共性,坚持认为母语干扰英语学习。外语教学中,总是强调学习原汁原味的英语,挑剔和笑话中式英语的出现。对此种观点和现象,语言学家们从语言学、心理学和文化等多种角度进行了论证。正如德国英语教学法教授Butzkamm所说:“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2]虽然英语和汉语不属于同一类型的语言,分属汉藏语系和印欧语系,两者在发音、词形、句法、语篇和文化方面都存在很大差异。但是,他们也有共性存在,如果能合理地利用二者的共性,就可以利用母语学好英语。
二、母语正迁移的表现
(一)文化正迁移
中西两种文化无论在字母意义上还是在涵义上有相同之处的地方比比皆是,如《圣经》中的All the rivers run into the sea; yet sea is not full. 汉语中也有类似的说法,如在《淮南子泛论训》中就有“百川归海,而海不盈”。正是文化的契合使得两种语言在习语中有诸多耦合现象,如:dark horse (黑马),the cold war (冷战),chainaction (连锁反应),Wallshave ears. (隔墙有耳。) 等等。
(二)修辞正迁移
英汉语都使用丰富多彩的修辞方法来表达涵义,使得语言更加生动和形象,并具有说服力。虽然两种语言有其特有的修辞手法,但是也有很多共同点。对母语的修辞知识加以利用,对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仅在比喻中就有如此众多的对等之处,如: as sly as a fox (像狐狸一样狡猾),aslight as feather(轻如鸿毛), castles in the air(空中楼阁)共性,Speech is silver, silence is gold.(雄辩是银,沉默是金。)等等。
(三)语法正迁移
英汉两种语言在基本句型中有很多相似之处。如英语中的五种基本句型:
1. S+V: She ate. (她吃过了。)
2. S+V+O:She ate apples. (她吃了苹果。)
4. S+V +o+O:I gave her an apple. (我给了她一个苹果。)
5. S+V+O+C:I saw her enter the room. (我看到她进了房间。)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见,英汉两种语言在结构上大体相同,因此,尤其是初学者可以利用母语所产生的积极的作用来学习英语。而且语法教学,利用现在流行的多媒体技术进行辅助教学收益不大,或完全采用英文交际法的教学会事倍功半,容易引起学生的挫折感。
三、结语
既然英汉两种语言有如此多的契合,为什么我们还要视英语为洪水猛兽,谈英语色变呢?为什么一定要视母语为学习英语的阻力呢?与其如此,我们不如充分利用母语已有的知识,促进其正迁移作用的发挥,让母语成为学习英语的巨大推动力。恩格斯曾说过:“你只有将本族语同其他语言进行比较,你才能真正懂得自己的语言。”(You should know your own language only if you compared it with otherlanguages. ) 而要想真正懂得英语,也只有将其与自己的母语进行比较,才能学好这门语言。
参考文献
[1]Lado, R. LinguisticsAcross Cultures:AppliedLinguistics for Language Teachers [M].Ann Arbor. Michigan: University of Michigan,1957.
篇4
到了20世纪六七十年代,很多验证性研究表明通过对比分析所作的二语语言学习难易预测与 学习者的二语学习实践相比并非总是准确无误。此外,基于认知主义心理学的新语言观逐渐 取代了原来的行为主义理论。由于迁移这个术语中的核心概念是“习惯”,其有关语言学习 的行为主义色彩使得它随着行为主义理论的衰落而逐渐受到冷落,但不久后持认知主 义学习观的学者们在新的语言学习理论框架内又重新启用了这个术语。Selinker在谈到直接 影响中介语构建的五个因素时,把语言迁移放在首位[2],显然旨在强调它在构建中 介语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由此,在认知主义的框架中,研究者们不再认为语言迁移是“习惯”迁移,而是把它看做一种 学习策略,是学习者在学语的过程中,为了解决二语学习或交际中的问题使用母语知识解 决问题的积极策略。
语言迁移是在全面描述二语习得过程时必须考虑的一个真实存在。英语写作是学习者的语言 输出材料,为研究二语学习过程中的语言迁移提供了很好的分析对象。本文通过研究大学英 语写作中各种与母语负迁移相关的错误,从词汇、句法和语篇三个层面分析其产生的原因,为 找到消除这些错误的可行方法提供一些启示。
一、 大学英语写作中的母语负迁移
1. 在词汇层面的表现
词汇是语言的建筑材料。与儿童学习母语不同,作为二语学习者的成年人已经拥有了一套与 母语紧密相关的概念—语义系统。这套母语词汇的概念—语义系统在学语的过程中往往 会带来一定程度的干扰。
(1) 语义等同假设
在研究二语习得中的词汇学习时,Ringbom[3]发现词汇学习中的主要错误是片面的 词义对等迁移造成的。对二语词汇的学习往往是在原有的概念—语义基础上把二语中的新词 汇同母语中的旧有词汇等同起来,忽视语间的概念差异和语义的界限不同。下面的句子体现 了写作者的母语迁移对特定概念的语义的影响。(以下各句中的划线部分为学习者的错误用 法,句后括号中的注释为正确用法。)
a. During the break you can have a cup of coffee in the rest room. (l ounge)
在a句中,写作者按照母语的概念加工逻辑把“休息室”分解为“休息+室”,随后按语义对等 的原则进行解译,殊不知rest room在英文里指的是“厕所”。
由上例可以看出,写作者进行词汇释义时产生了似是而非的表达形式,但这也证实了从认 知理论角度对母语迁移的解释:母语迁移是一个在二语学习或交流过程中运用母语知识解决 问题的策略。
(2) 词汇的词性混淆
Halliday[4]曾指出,中文的科技文献中含有很多动词用做名词以及形容词用做动词 的现象。由于汉语的词尾没有表示词性的词缀标记,在形式上汉语词汇的词性难以区分。同 一个汉语词汇经常具有不同的句法功能,体现不同的词性。对母语为汉语的英语学习者而言, 他们往往把汉语词汇在词性上的这个特点迁移到英语词汇的学习过程中,从而造成词汇应用 上的错误。
b. On the train, please careful. (take care)
在b句中,写作者把形容词误用为动词,显然是受到了汉语中“一词多(词)性”现象的影响。
2. 在句法层面的表现
汉语和英语基本的句法结构都是“主谓宾”结构,但是其他方面的差异也会因母语迁移给英 语学习者带来一些句法方面的错误。
(1) 被动结构
汉语被动句中的动词词尾在被动结构中不发生曲折变化,而英语被动句中的动词会随着发出 动作的施事者后移发生词尾形式上的变化。此外,助动词be是英语被动句中的基本要素,但汉 语被动句无需任何助动词。这两个差异经常导致写作者在应用英语被动句时产生错误,如下 句:
c. It can't produce by the body itself. (be produced)
上例可以使我们很容易地发现,写作者完全或是部分地在遵循汉语被动结构的构建原则输出 英语的被动形式。
(2) 主从句的连接结构
在主从句的连接结构方面,汉语的从属结构往往使用成对的连接词来表明从句和主句之间的 逻辑关系,如“如果…那么、因为…所以、虽然…但是、除非…否则”等。但是,在英语的这 类结构里并不存在成对的连接词,两个连接词中只能保留一个。学习者在英语写作中使用这 些结构时,把汉语的这些句法特点迁移到英语的从句中,引发此类结构中的连接词应用错误 ,如下句:
d. Even though the computer can do a lot of things for us,howe ver, it can't completely take the place of people.
(3) 零主语现象
零主语(null subject)是英语和汉语在句法结构上很重要的一个差异。英语句子中除了极个 别情况(如祈使句)外都需要一个显性的主语,而在汉语句子中,如果主语是代词,而且通过语 法和语用的线索可以找到所指之物,那么主语代词可以省略。许余龙[5]认为,英语 是 主语显著的语言,强调句子中主语和谓语间的关系,而汉语是主题显著的语言,强调的是整个 语篇。下面的句子显然是写作者因此种差异带来的母语迁移而造成的错误。
e. If have no money, you can do nothing. (you have no money)
3. 在语篇层面的表现
从句法和词法的角度看,虽然一些大学生的英语作文似乎无懈可击,但如果从语用的角度便能 发现母语迁移在语篇层面上对英文写作的影响。蔡基刚[6]对英汉议论文进行了对 比分析,得出如下结论:英文议论文明确提出主题思想的比例为90%左右,汉语议论文仅为6 0%左右,中文文章表述主题思想往往是含蓄的,需要读者自己体会,很少用一个主题句直 截了当地表达。
祈寿华[7]认为,汉语议论文的典型篇章组织方式是“启—承—转—合”的形式。在 下面的一封规劝自己的好友戒烟的信中我们可以看出母语的篇章组织形式对于英语写作语篇 层面的影响。
Dear Yunfeng,
(启) How time flies! Two years passed since we entered our university and the sa me room. (承) In the past two years we study together in the same classroom andplay together in our spare time. Through the common life we have become heartt oheart friends. We talk about our interests, our future, and our dreams. We al l believe we'll have a bright future and live a good life.
(转) But, do you know, bright future and good life need a strong, healthy body?Whenever I see you smoke one cigarette after another and then you cough badly, m y heart ached. You should know this is no good to your health. We all know too m uch smoking can even cause lung cancer.
I hope all of us are healthy throughout our life. (合)So, would you quit smokingnot only for the good of yourself but also for us, your friends?
Kaplan[8]曾对英语和东方语言学习者写的英语文章进行对比分析,发现篇章的组织 方式反映了人的思维模式。他认为英语篇章的组织和发展是“直线型”,即直截了当地陈述 主题,进行论述;汉语学生的典型作文方式呈“螺旋型”,即不直接切入主题,而是在主题外围 “兜圈子”或“旁敲侧击”。 Scollon[9]也认为,中国人在陈述主题时常用归纳推 理模式,即话题推迟出现(topicdelayed);而西方人常用演绎推理模式,即话题首先出现(to picfirst)。
二、 消除英语写作中母语负迁移的教学策略
1. 正确的认知态度
对待母语迁移的态度对解决二语学习中的迁移问题具有重大意义。认知心理学认为,学习是 一个主动的认知过程,是对新知识的获得、转换和检验的过程;在原有的生活经验和感知基 础上去认识、理解、描述新事物是人类最基本的认知方法。R.Ellis[10]把迁移看 做是二语学习者为了弥补二语知识的匮乏而采取的一种学习策略。Stern[11]把母 语知识的迁移和干扰看做是外语学习的一种前提,指出学习者在学习外语时是把母语作为参 照物的。虽然迁移策略的运用会使得语言输出中出现“神似而形离”的形式,但是我们应把 其看做是学习者的创造性行为,是在完全掌握目的语之前学习者自己创造的中介语系统的重 要组成部分。
以交际为目标的写作是一种积极的认知活动。对二语写作者而言,母语构成了“解码”过程 中可用信息的绝大部分,而以二语信息存储在写作者大脑中的信息则很少。在学习策略上,我 们首先不应惧怕“Chinglish”的标签,尤其对写作的初学者而言,要学会容忍一定程度上的 “Chinglish”,对于二语写作过程中出现的由母语负迁移带来的各种干扰乃至错误,要采取 开放、宽容的态度。 学习者应在英语写作中放松心态、减轻焦虑、增强信心、激发写作兴 趣;作为英语写作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对目的语不断尝试,不求全责备,帮助学习者逐渐减少对 母语的依赖。
2. 广泛的英语阅读与真实的写作情境
要学会英语写作中如何遣词、造句、谋篇,首先要进行英语语言知识的积累。Krashen[12]认为,写作能力的发展与二语习得的过程相同,即“可理解性输入+低情感过滤器”。 他 还认为写作能力来自于大量的基于兴趣或快乐的自觉主动的阅读。通过阅读二语学习者既习 得了词法和句法,又能体验文章的组织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技巧,同时感知英语语言所处的社会 文化,从而将这些知识应用到自己的英语写作中,使自己的表达远离那些似是而非的语言形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扩大英语的阅读量,进行充分的真实语料输入,是提高英语写 作水平的重要途径。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习者在真实情境下进行学习,可以使他们利用自己原有认知结构中的有 关经验去同化当前学到的新知识,通过“同化”和“顺应”,达到对新知识的意义建构。在进 行二语写作时,真实的写作情境可以使个体的认知在整个写作过程中与相关情境进行交互作 用,为写作者更多地激活大脑中的二语语言知识、抑制母语信息的干扰创设有利条件。
3. 全面的对比分析
最早对迁移进行研究的学者们认为,如果通过对比分析使二语学习者能够充分了解母语和目 的语间的差异,即母语对目的语学习的潜在干扰之处,那么二语学习者就很可能有效地避免 母语负迁移,而后来的研究发现有些差异并未造成二语学习者的学习困难。但是,不能因此而 完全忽视对比分析为消除母语负迁移而发挥的积极作用。
作为一种跨文化交际活动,写作体现的不仅是写作者的英语句法和词汇能力,同时它也反映 了写作者的英语的社会语用能力。因此,对于英语学习者来讲,“学英语,既要在语言之内 来学,也要在语言之外来学”[13]。当涉及到在母语和二语之间进行对比分析时,除 了对汉语和英语进行语音、语法和词汇的对比之外,还应对汉英两种语言所体现的思维方式 和文化进行对比。英语学习者只有了解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才能在写作中的语篇层面 自觉地遵循英语的思维特点整理思路,达到英语写作中词汇、句型、语篇的完美组合。
三、 结语
母语不是一件外衣,学习者在踏进外语教室之前可以将其脱下,弃之门外[14]。在中 国人的英语学习中,由于汉语语言与英语语言、汉语文化与英语文化之间存在着巨大的差异, 母语迁移带来的负面影响难以避免。在大学英语写作中我们可以很清晰地看到在词法、 句法以及语篇三个层面上母语负迁移的存在。因此,探讨在英语写作中如何摆脱汉语思维的 干扰对于英语学习意义重大,而克服母语负迁移的策略仍有待进一步研究。
参考文献
[1]Lado R. Linguistics across cultures[M]. Ann Arbor: Univ ersity of Michigan Press, 1957.
[2]Selinker L. Interlanguage[J]. 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 pplied Linguistics, 1972(10):209-231.
[3]Ringbom H. The role of the first language in foreign lang uage learning[M]. Clevedon, Avon: Multilingual Matters, 1987.
[4]Halliday M A K. The analysis of scientific texts in Engli sh and Chinese[M]. London: The Falmer Press, 1993.
[5]许余龙. 对比语言学概论[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199 2:241.
[6]蔡基刚. 英汉写作对比研究[M].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1: 7.
[7]祈寿华. 高级英语写作指南[M]. 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 001:46.
[8]Kaplan R. Cultural thought patterns in intercultural educ ation[J]. Language Learning, 1966(8):409.
[9]Scollon R. Eight legs and one elbow[C]∥Stance and stru cture in Chinese English compositions.[s.l.]:International Re ading Association, Second North American Conference on Adult and Adolescent Lite racy, 1991:113.
[10]Ellis R. The study of the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4:343.
[11]Stern H. Issues and options in language teaching[M]. Oxfo rd: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2.
篇5
语言迁移是指“由于目的语与先期习得的其他语言之间的相似点或差异而产生的影响”。(Odlin,1989)迁移可以分为两种:正迁移和负迁移。如果先期习得的语言能够促进目的语的学习,这种影响称为正迁移。如果先期习得的语言干扰或阻碍了目的语的学习,这种影响则称为负迁移。
在外语学习中,母语的迁移是不可避免的,对成人英语学习者而言尤其如此。在多年英语教学实践中,笔者发现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的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问题极为突出。他们往往缺乏英汉思维方式差异的基本概念,难以摆脱汉语思维定势的干扰,严重影响了其英语水平的提高和英语学习的积极性。
二、文献回顾
第二语言习得研究表明,母语迁移是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重要因素之一。自20世纪40、50年代以来,国内外的母语迁移研究者们借助于对比分析和实证研究对影响第二语言习得的各种语言和非语言因素及其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研究。李柯平(2005)从思维方式、词汇、句法、语法四个层面对母语负迁移现象进行分析,并提出若干减少母语负迁移对英语写作产生干扰的有效方法。
母语思维对二语学习的影响一直是二语习得研究的一个热点课题,尤其集中在母语思维与二语写作关系的研究上。王文宇、文秋芳(2002)采用有声思维、回顾、访谈等方法,记录了 16名中国大学生在一次英语写作任务中的思维过程,对此过程中的母语思维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王文宇、文秋芳(2002)在论文《母语思维与外语作文分项成绩之间的关系》中计算了写作过程中的母语思维量,对母语思维量与外语作文成绩进行了相关分析。母语思维量与作文总体成绩之间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这两个变量呈负相关。由于外语阅读是复杂的心理过程,直接观察有很大的困难,因此关于母语思维与二语阅读关系的研究很少。
虽然国内有关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问题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大多以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学生为研究对象,对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英语学习者的针对性研究有限。
三、 研究方法
本次研究通过搜集写作文本与口语作业、个人访谈等方法,对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失误进行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试图解决以下问题:1)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现象的出现频率如何? 2)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错误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3)应对母语负迁移现象有哪些对策?
参加本研究的对象为上海电视大学2009级(秋季)、2010级(秋季)开放专科商务英语专业两个班级的学员以及2009级(秋季)开放本科英语专业的部分学员。学生共计70人,写作文本与口语作业共计130份。口语作业的主题有My College Life,How to Stay Healthy, My Favorite Foods等,作文题目有Shopping,Mass Media等。
首先,将样本中母语负迁移的错误全部挑出,然后进行归类和分析。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英语学习者语言错误较多,集中表现在词汇、词法、句法等方面。其次,对个别学生进行访谈,从而对样本的分析研究进行补充。
四、研究结果分析
(一)词汇层面的负迁移
据笔者的不完全统计,词汇层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总计44处。错误主要表现在词语搭配与词性使用等方面,词语搭配方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更为严重。
每种语言都有自己独特的搭配方式和表达习惯。但是,由于成人学习者英语水平有限,不能养成用英语思维的习惯,因此用英语遣词造句时他们往往采用汉语的思维方式。这造成了词语搭配方面频频出现母语负迁移的错误。如:
I've determined to learn more knowledge.
该句是母语负迁移的典型错误。学习者往往想当然地将“学习知识”翻译成“learn the knowledge”,殊不知英语中与knowledge搭配的动词应该是acquire、obtain、gain等。
词性变化时,由于英语单词需要改变词形而汉语词汇的词形常常不变,因此学习者在词性使用方面经常出现母语负迁移的错误。如:
Cell phones can keep us communicating with each other very convenient.
(二)词法层面的负迁移
据不完全统计,词法层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总计36处。错误主要表现在名词的单复数、动词的时态语态、非谓语动词的使用、介词的使用、形容词和副词的使用、连词的使用等方面。其中,非谓语动词的使用和介词的使用等方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尤为突出。
在时态方面,汉语是通过状语来体现,而英语则是通过谓语动词的变化来体现。由于母语的干扰,学习者常常忽视时态变化或时态使用不当。例如:
He was a soldier for more than three years.
此外,由于汉语句子多用主动语态而英语中多用被动语态,学习者在语态方面也容易出现母语负迁移的错误。例如:
The fridge must put into the kitchen.
非谓语动词在英语中是一项重要的语言表现形式,它与汉语动词的使用习惯大相径庭,因此母语负迁移的现象颇为明显。例如:
I often go to shop with my good friends.
(三) 句法层面的负迁移
英语重形合,汉语重意合。英语结构形式严谨,注重运用各种显形的关联手段达到语法形式的完整。常使用连词将句子衔接起来,并特别强调句子成分之间的平行、从属等关系。而汉语结构形式比较松弛,关联手段是隐性的。由于两种语言的这种差异,句法层面的母语负迁移也极为明显。据不完全统计,句法层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总计67处。错误主要表现在主语的使用、谓语的使用、句子结构、主谓语一致等方面。其中,句子结构方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非常突出。
在汉语中无主句比比皆是,但是在英语里句子一般都需要主语。学习者常常写出或说出英语的“无主句”,正是受到汉语的负面影响。如:
And also spend some time reading books.
句子结构方面母语负迁移的错误极为严重。受汉语影响,学习者经常写出多个谓语并列的句子。如:
We can use it watch some entertainment news.
(四) 随着英语水平的提高,母语负迁移减少
根据个人访谈,英语水平差的学生在学习英语时更频繁地使用汉语思维,并且经常出现错误。显然,母语对第二语言的习得产生了干扰或阻碍,母语负迁移现象更加明显。相比而言,英语基础较好的学生具有更强的英语语感,能够避免常见的母语负迁移的错误。
五、教学对策
(一) 增加语言输入,培养英语语感
根据Krashen的输入假说,“外语学习者所能做的一切就是接触大量的可理解性输入。教师的任务是提供这种输入,降低学生的焦虑,提高他们的自信心。这样,语言就会自然习得。”对英语非母语的中国学生而言,学习英语的环境以汉语为主。除了课堂,应用英语的机会很少,这导致英语输入不足。他们需要经常接触地道的英语原版材料,保证大量的语言输入,从而培养自己的英语语感,形成英语的思维习惯。语料库也有助于学习者增加地道英语的输入。BNC和Brown等英语本族语语料库能使学习者感受到本族语者使用的英语,强化学习者对地道英语的感知和记忆,从而减少负迁移错误的产生。
(二)注重英汉语言对比,减少母语负迁移
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的英语学习者有其自身的特点。他们固然有工学矛盾突出、机械记忆力减退等劣势,但是也具有理解力强的优势。教学中应充分利用这一优势,注重英汉两种语言的对比分析,帮助学习者更明确地认识到英汉两种语言的特点,从而在英语表达中减少母语负迁移的现象。
(三) 提高汉语水平,促进母语正迁移
虽然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问题极为突出,极大地干扰了其英语水平的提高,但是不能就此否认母语的正迁移作用。母语表达能力出众的学习者往往也拥有更好的外语表达能力,这应该归功于母语对英语学习的促进作用。研究表明,母语能力可以迁移到二语写作中。教师和学生都应该认识到母语在英语学习中的积极作用,努力提高汉语水平,从而促进母语的正迁移。
结语
通过搜集写作文本与口语作业、个人访谈等方法,本次研究对母语负迁移造成的失误进行了定量与定性分析。研究发现,开放远程教育模式下,英语学习者母语负迁移的问题较为突出。母语负迁移的现象主要表现在词汇层面、词法层面与句法层面。笔者尝试提出若干对策,旨在帮助学习者减少母语的负迁移,促进母语的正迁移。
【参考文献】
[1]Krasen.S.D.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in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 New York: Pergamon Press Ltd,1982.
[2]Odlin Terence. Language Transfer[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1989.
[3]蒋冰清. 成人英语学习中母语负迁移现象论析[J]. 中国成人教育,2007(8):185-186.
篇6
“内容基本完整,中心思想明确,用词恰当,语意连贯。”这是?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对非英语专业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阶段书面表达能力方面的一般要求。然而,笔者在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写作中用词不恰当和语意表达不连贯是很常见的错误。尤其在语意表达上,受汉语思维模式影响,英语句子结构多为汉语式结构。美国语言学家塞林格提出的中介语理论认为中介语是一种介于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之间的过渡性语言。学生英语写作中使用的非规范语言实际就是中介语的一种体现。不同于英语专业学生,非英语专业学生的大学英语课程中没有独立的写作课程,写作知识的讲授渗透在平时的读写教程讲授和作文的点评中。针对这种情况,笔者在中介语理论研究的基础上,探讨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英汉对比分析,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英汉两种不同的思维模式,发现英语写作的规律,旨在帮助学生顺利完成中介语到规范英语写作的过渡。
二.对比分析和中介语理论研究
对比分析兴起于上世纪四十年代的美国,盛行于五、六十年代。它以行为主?义心理学和结构主义语言学为基础,认为通过对比学习者母语和目的语的异同之处可以帮助预测学习者在外语学习中所受到的来自于母语的干扰和可能遇到的困难,并将此在教学中加以重点突出,从而达到避免或减少学习者外语错误的目的。但后来人们发现外语学习中的错误并非都能通过对比分析来进行准确的预测和分析。 对比分析理论虽有缺陷,但它通过母语和目的语的对比,可以帮助学习者预测和解释学习外语过程中的一些难点和错误,在教学中依然有很大的实用性。中介语是学习者在目的语输入的基础上所形成的一种既不同于其第一语言也不同于目的语的过渡性动态语言系统,可以更全面地分析学习者在外语习得过程中产生错误的原因。两种理论并不矛盾,如能在教学中结合应用,必会相辅相成。
三.基于中介语理论的英汉对比写作教学模式
1.词汇积累方面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推荐学生掌握的词汇量约4795个单词和700个词组(含中学应掌握的词汇),其中约有2000个单词要求学生在口头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能熟练运用。在我国,大部分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至少学习了六年的英语,加上非英语专业学生两年的大学英语学习,熟记2000个左右的常用词语对多数学生而言并非难事,但很多学生在写作中总是习惯运用汉语的思维模式,直接把脑中想到的词汇对译成英语词汇,而不会从英语角度考虑该英语词汇自身的属性,往往出现书写出来的单词本身正确,却并不适用于该词所在的句子的现象。根据中介语理论分析,这是受到了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针对上述问题,教师在授课过程中,尤其在讲解新词汇的时候,应加强对词汇的构成方式和属性的讲解。对于容易产生负迁移的词汇,应多提供给学生相关英语例句,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词汇适用的语境,并适当给出语境相当的汉语句子,引导学生进行差异比较。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教师应有意训练学生对词汇的“英─英”理解方式,即用简单的已掌握的英语词汇解释新学英语词汇的方式。"
2.句子结构方面
语言迁移是中介语产生的一个重要因素。对比分析理论认为语言迁移主要包括正迁移和负迁移。很多时候,英语和汉语两种语言在句子结构表达上差异很大,如果学生没能很好地了解这些差异,就会受到汉语句子结构表达的负迁移影响。比如在用英语表达“对我来说,每天早起是很困难的。”很多学生容易受汉语习惯影响,译成“For me, everyday get up early is difficult.” 学生在英语句子表达上最容易忽略英语句子中强调的“形合”问题,这也是英语句子表达和汉语最大的差异所在。如:英语动词要求有人称、时态和语态的变化,非谓语动词需要分词、不定式和动名词三种不同的表达形式,这些在汉语句子中却并不需要,因而学生很容易在英语句子表达中出现汉语负迁移现象。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通过英汉句式对比分析,让学生逐渐了解英汉句子结构表达上的差异。并根据学生在平时作文中出现的问题,课下布置学生做一些典型例句的对译练习作业。教师对学生作业中出现的问题,要及时反馈给学生,让学生正确认识和对待中介语。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学会自我检查和纠错,不断强化正确英语句式的模式记忆和使用,弱化汉语句子负迁移的影响。
3.语篇分析方面
好的语篇结构应该是一个有条理的、上下连贯、前后一致的有机语言整体。语意不连贯,句子结构不严谨,句与句之间缺乏逻辑上的衔接是学生写作中普遍存在的语篇问题。由于中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都不尽相同,语篇结构的设立也会大不相同。汉语的语篇结构特点以文章最后的归纳、总结为主,之前的内容多为最后观点的铺垫。但英语的语篇结构特点为开门见山式,往往在开头直述主题,之后内容围绕开头论点铺叙展开。
篇7
1引言
母语的迁移与干扰现象存在语言系统各个层面,但对于初接触外语的学习者来说,语音层面上的影响尤为明显。英语属于印欧语系,汉语属于汉藏语系,在汉语内部又存在众多方言,在语音语调系统和发音规律上都存在差异,语音学习的负迁移必然存在(史清泉2002)。众所周知,掌握发音是学习一门外语的第一步以及基础,发音对听力的提高、口语的加强、词汇的记忆、和语法的掌握有很大的帮助。然而,正如很多语言学家和老师注意到的,大学生的英语发音并没有得到重视(罗立胜&张莱湘,2002.p。23)。Itisbelievedthatnativelanguageinfluenceisanimportantfactorintheacquisitionoftargetlanguagephoneticsandphonology(Odlin,2001,p.127).学习外语的主要目的是能够正确运用该语言和学习了解不同的文化。由于在外语学习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出现是难以避免的,它对目的语的干扰也不可避免地存在。如果这种干扰不能得到及时的纠正,那么学到的语言不仅不地道,甚至有可能在交际的过程中出现障碍,引起误会甚至造成更严重的错误。因此,毫无疑问的是中国的语言和音韵对学生的英语学习有强大的影响。汉语和英语的发音有些听起来似乎是一样的,但是事实上有很多不同的特点,其中包括听觉的特征和音节的特征以及一种语言有而另外一种语言所没有的发音。汉语和英语的差别导致了学习的困难和言语行为的错误。这就是产生干扰的主要原因。这种干扰也称作从母语到目标语的负迁移。笔者现结合自己的经验和体会,就这一问题进行研究。
2产生问题的原因
(一)元音的负迁移
汉语有35个韵母,英语有24个元音,但是两种语言中没有任何元音拥有相同的发音(高翔,2002,p.46)。一些英语元音在汉语中不存在,比如/ae/,/∧/,/っ/。当要读这些元音时,有些学生就借用汉语相近的元音,如,
bus[b∧s]——[bas]
clock[klっk]——[klok]
bag[baeɡ]——[beɡ]
一些元音与汉语音节看起来相似,却有不同的发音也会容易让学生出错。例如,音标[i:]听起来似乎与汉语的i很像,其实并不然。英语音标[i:]是靠舌头的前端贴近而不碰到硬腭发出的,而汉语的i是舌头前端碰到硬腭而发出的。
英语的双元音是由两个单元音组成。由第一个元音开始,以第二个元音结束。读第一个元音时,重音放在第一个元音上,要比第二个元音长和清晰。同时注意两个元音之间会产生交叉滑音。Diphthongsvarywidelyintheirtotalduration,andfunctionally,theycountaslongvowels(Clark&Yallop2000,p.35).但是汉语的韵母中不存在滑音。因此错误会再次出现,例如:old[uld]会被误读为“oud”;both[beuθ]成为“bous.”
(二)辅音的负迁移
就如同元音一样,有些元音英语中有而汉语没有,如[∫]、[з]、[б]、[θ]、[v]。学生在学习时常常会感到困惑,他们会选择相近的汉语辅音来替代英语辅音,侉如:
[∫]——[x]nation—neixing,washingroom—woxingroom
[з]——[r]treasure—trearure,uGual—urual
[б]——[z]this—zis,those—zose,clothe—cloze
[θ]——[s]thIng—sing,faith—face,birth—birse
[v]——[w]very—wery,have—hawvase—waxe
我们已经注意到了区分这些辅音的困难,每个人对发音的灵敏度不相同。只有少数对语音有高敏感才能克服辅音负迁移的阻碍。
当读C这个字母时,我们会听到学生会把它当做“xi”,这也是汉语对英语的负迁移的一个方面。在英语中没有“xi”这个发音,这是学生忽略了[s]到[i:]的交叉滑音。
很多英语单词会以辅音结尾,同样辅音的负迁移,导致了当有[p],[b],[t],[d],[k]和[m]时,学生通常都会自己在单词的末尾添加汉语元音“e”“o”“i”或者“u”。例如,good—goode,what—whate,map—mapo,name—neimu,bus—busi。
两个相似的读音对比起来经常可以帮助解决学生在语音方面的困惑。对比的读音可以让学生注意细节,特别是发现两个之间的微妙的不同。发现了不同之处就可以来对应的纠正。Itidentifiessoundsthatarefrequentlyconfusedbyvariousnationalities(Harmer,2003,p.189)。
(三)方言的负迁移
讨论方言对英语重音学习的负迁移有一定必要。大学生中方言对掌握英语来说是个具有代表性的负迁移。很多例子可以阐明这一点。例如,来自湖北的武汉,四川和江西的学生不能清楚的分辨前鼻音[n]和后鼻音[η]。他们常常会因为sing和sin,kin和king的分别而感到疑惑。另外还有[n]和[l],就比如night[nait]通常会误读成[lait]。
另外一项研究指出,有些地方方言会混淆[l]和[r],通常是广东,福建和浙江的学生较为典型。他们很难分辨lake,rake和nake;friedrice往往会错读成fliedlice。
(四)超音段层次的负迁移
1.重音
重音的节奏对发音有这至关重要的作用。它影响音节和组成音节的部分。英语中一个单词的名词形式和动词形式的发音就不相同。如,Record和record,重音在不同的位置,就会是不同的意思。因为汉语中单音词居多,因此一句话中大部分的词语都有重音。导致了学生把英语单词的首音节都加上了重音。这些错误有时导致听者对句子的意思产生误解。
2.声调和语调
语音类型学差别中包含了声调和语调。汉语是声调语言,总共有四个声调,不同的声调会形成不同的意思。普通话中ma这个读音,用第一声时意思是“妈妈”,到了第三声时就是“马”的意思。
另一方面,英语是语调语。英语中的音调不会像汉语中的语音信号一样区分,但是语调可以反映说话者的态度和情感。语调的信号可以表示开始或者结束一段对话。
篇8
写作是英语学习中必不可少的环节,是学生英语综合素质的反映。但在中专学生学习英语过程中,母语的干扰是造成错误的主要原因。学生常把母语的语言规则套用到英语学习过程中,因此产生母语干扰现象。学生受汉语思维方式的影响,在写作时不自觉地在选词、造句和布局谋篇上直接套用汉语思维模式,出现许多错误。本文从学生英语作文在语篇上受母语干扰的表现方面进行分析,探讨减少母语干扰对英语学习的影响的措施,从而提高学生的英语写作能力。
一、汉语对中专学生英语学习负迁移的表现
迁移,是指已经获得的知识、技能甚至方法和态度对学习新知识、新技能的影响,有正迁移和负迁移两种形式。在英语学习中,正迁移是指学习者的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起到的促进作用,而负迁移是指母语知识对外语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汉语对中专学生英语学习的负迁移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1.语言表述的角度问题。英美人通常客观地去看待一切事物,崇尚“物我分立”,语言客观、公正、严密,在他们看来,客观事实和现象对人的作用和影响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在作文中,英语多用被动句,如“It is necessary that?”“,It can be argued that?”等地道的句型结构。而“天人合一”思想是中国古代哲学研究的核心,他们崇尚主观性思维,以人为中心来思索一切事物。在写作中多以“人”作主语,因此,用“I/We think/believe?”,“I estimate?”等主观性较强的句子。在两种文化的影响下,我们的学生常常写出“英语形式+汉语思维模式”的文章。
2.语言表达层次的习惯问题。英语语篇强调段落必须是一个完整的统一体,而缺乏主题句通常是汉语文章的特点,段落的思想内容无固定格式。相比之下,英语文章多采用“直线型”思维方式,往往开头就提出文章的中心句,之后一一阐明。然而,三段论是标准的英语文章对段落的要求,段前就提出观点,最后再进行强调,这样的结构清晰明了。
3.语意的逻辑关系问题。在语意连接方面,英语重形合,语篇主要是通过一些过渡词(如并列连词、关系代词和关系副词等)来保持句子之间的连贯和衔接的。因此,英语的句子相对而言较长也较复杂。汉语重意合,主要通过语义的手段取得语篇的连贯和衔接,很少使用连接词。因此,受汉语逻辑思维的影响,学生在英语写作中过多注重语法,忽视过渡词的使用,常常写出许多简单的短句,缺乏句子之间的连贯和衔接。
二、中专英语写作的改进办法
语篇是一个相对完整的言语表义单位,是相互衔接的连贯语句,并且能够传递特定的信息。因此,培养学生的语篇意识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笔者从以下几方面做出了一些尝试。
1.培养学生养成用英语思维进行写作的习惯,引导学生注意中西方文化差异造成的不同的表达方式。在课堂上讲解归纳典型的汉式英语的纠正和避免方法。
2.对学生进行语篇分析训练。在英语写作中,五种基本句式结构的应用和训练是写作的基础,然而,只用孤立的句子来表达完整的思想是不够的,我们必须把众多的句子围绕某一主题组合起来形成篇章。其中篇章的布局、层次的安排、如何遣词造句等都需要考虑。因此,英汉语篇思维模式的差异是学生要了解的首要内容,帮助学生用英语的思维特点去构思文章。
3.进行段落主题句的写作训练。英语段落主题句大都置于句首,主要问题在段首提出。主题句是概括段落主要内容的关键句子,它不仅确定段落的主题思想,而且限定了该段落的主要内容。接下来整个段落要围绕这一主题,通过举例、描写细节、说明理由、类比对比等论证方式来展开。段落主题句的写作要注意:(1)句子结构完整;(2)句子逻辑严密;(3)观点鲜明;(4)作文观点要前后一致。教师要根据以上四点要求来训练学生。
4.经常指导学生背诵地道的英语句型和段落。英语经典句型的翻译和套用练习也是帮助学生写作中摆脱母语干扰的好方法。中专生英语基础较弱,有一定的语言知识积累后,让学生去模仿地写,久而久之,就会摆脱母语的影响,写出地道的英语文章。
综上所述,对于英语基础较弱的中专生来说,要避免母语负迁移对写作的影响需要做出很多努力,学生应在老师的帮助下,在词汇、句法、语篇、语用等方面进行有效训练,而且贵在坚持,只有这样,才能减少母语对英语写作的影响,提高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
参考文献:
[1]陆红菊.大学生英语写作常见语言错误分析[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1:111-122.
[2]胡文仲.超越文化的屏障[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4.
篇9
语言迁移(language transfer)是指在第二语言学习中,学习者在使用第二语言时,借助于母语的发音、词义、结构规则或习惯来表达思想这样一种现象。任何有意义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基础上进行的,有意义的学习中一定有迁移。中国学生学习英语,不能不受来自汉语的影响。因为汉语作为原有的经验,是新的语言学习的一种认知上的准备,不可避免地参与到新的语言学习中。无论语间迁移,还是语内迁移,都存在着正负两种同化性迁移。而汉语向英语各个层面上的正负迁移更是为人们所熟知。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是指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和外语是一致的,那么母语的规则迁移会对目标语有积极的影响,也叫助长性迁移 ,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促进作用。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则是指如果母语的语言规则不符合外语的习惯,对外语学习产生消极影响,也叫抑制性迁移,即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产生阻碍作用。如掌握了汉语语法,在学英语语法时,总是出现用汉语语法去套英语语法,如,“他每天都学习英语”说成英语“He every day study English.”再如,汉语中“好好学习,天天向上”英语经常说成“Good good study, day day up.”等都属负迁移。
外语学习者在学习外语的时候会习惯性的把母语语言习惯强加于外语上,于是母语的负迁移现象便层出不穷。这些负迁移现象通常表现在文化因素、语音、词汇和语法等方面。汉语作为母语,对于中国学生学习英语的干扰是多方面的,涉及语音、语义、句法结构等各个层面,在语法方面的表现尤为突出。受母语负迁移影响,学生在英语学习中较多侧重于词法和句法的学习和使用,而缺少对语法整体结构的认识和理解。
在英语教学中,笔者发现,学生掌握不了句子的主要意思和分句本身所存在的逻辑关系,导致其主次不分;汉语中很少使用被动语态,且被动句中通常含有被动标志词如“被”“由”等,而英语中被动语态的使用十分普遍,且被动意义有时是单纯的通过句子的形式所表现出来的;英语中用“it ”做形式主语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句型,而汉语中则缺少这一现象。这些语法错误都是因为汉语的影响即汉语的负迁移所导致的。
汉语对英语语法学习负迁移主要包括:名词、主谓一致、代词、介词、时态、被动语态等几个方面。为了进一步了解大学生因汉语负迁移所产生的语法错误的具体表现及出错原因,笔者又对每一种语法错误进行了分析,下面是分类后的一些典型的语法错误及可能的原因分析:
汉语中对代词的使用很简单,主格和宾格一样,所属格在词尾直接加一个“的”就可以实现,名词性物主代词和形容词性物主代词一样,反身代词也是通过在词尾加“自己”就可以实现;而英语中每一种格对应着不同的形式。
在形容词和副词比较级的使用方面,汉语和英语之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汉语是通过在某个形容词前面加个“更”字来实现,而英语则是通过对形容词本身变形来实现,而且形容词变比较级也有几种不同形式。
至于主谓一致,英语和汉语之间存在着很大的差异,汉语可以说,我是一个学生,你是一个学生,他也是,但英语必须用不同的be动词形式。换句话说,汉语中主谓一致并不影响语言的表达形式,而英语中主语的变化则会导致谓语形式的变化。
动词时态方面,汉语对时态的表现形式并无严格的格式限制,如:昨天当他到达车站的时候,火车已经开走了。但在英语中对时态的表示有严格的格式要求,此句从句须用一般现在时,主句用过去完成时。
二、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现状
随着大学英语改革的不断深入,各类高校英语教材在内容上也随之发生了变化,由原来以体现语言知识为编写宗旨转向了现在以提高学生听说技能为主。在英语课堂上教师越来越多的使用交际教学法和听说教学法激发学生开口说英语的兴趣,这就阻碍了以语法知识为中心的语法翻译教学法的实施,很大程度上削弱了语法教学。交际法和听说法的使用大大提高了学生口语表达能力,但是在进行语言交流的过程中很多学生却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是因为大学英语对学生的词汇量和信息量有很高的要求,只注重听说训练,忽视语言点(词汇、语法)的教学不能很好地牢固学生英语基础。
并且据不完全统计:大约80%的大学生坦言其英语考试成绩不理想,主要是由于句法结构的概念模糊再加上词汇量少,到考试时一遇到阅读、词汇、语法、翻译或写作时就会方寸大乱。在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的今天,我们强调的提高学生的英语运用能力便只能是空中楼阁。因此“还语法教学本来面目”“让语法教学重返课堂”的呼声在英语教学上越来越强烈。
三、避免汉语语法负迁移,加强英语语法学习的主要策略
(一)中英文语法对比法
由于中英文的语法结构在某些地方的相似和不同之处比较多,教师应时常对中英文的语法表达进行对比以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即促进汉语语法正迁移, 减少负迁移。教师讲解语法不一定非得把一个问题的所有方面都讲全讲细,相反要尽可能用简洁清楚的语言,使学生容易理解、消化、记忆和运用。语法讲解应该用学习者的母语,有些人反对英语教学中使用汉语,笔者却认为用汉语给学生讲授语法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语法与词汇揉和法
把语法与词汇揉和在一起,学习语法以动词为纲。张道真(1995)说:“有人把语法比作树干,词汇可说是枝叶。根深叶茂才能长成大树。” 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深深感到语法和词汇密不可分。可以说几乎每个词汇中都有语法问题,语法体现在整个词汇之中。因此不要把语法作为一种孤立的知识来传授,孤立学习语法不可能真正掌握语法。干巴巴的讲语法不会激起学生学习兴趣,语法要在活生生的语言中体现才能富于时代气息,语法和词汇是血肉关系。
(三)创造情境教学,提高语篇情景意识
教师在英语语法教学中应坚持“优化而不是淡化语法教学”的原则。目前较为广泛应用的两类语法课堂教学模式是演绎语法教学模式和归纳法语法模式。除此之外,还应创设趣味性强、贴近学生生活、适合目标语的语境,让学生在语境中探索语法规律,运用语法规则,内化语法知识,真正提高语言运用能力。情景教学法还意味着教师应为学生学习语法创造语篇情景。教师应当在语篇层面进行语法教学,帮助学生树立单句是语篇有机组成部分的观念,培养学生把单句放入语篇中来选用适合语境的语法形式的意识,并引导学生关注语境如何决定语言形式的选择。
四、对今后大学英语语法教学的思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本研究中出现的语法错误大多是汉语负迁移导致,这种错误如果不经过教师的指引和一些教学策略的帮助,学生很难通过自己改正这些错误。本研究使笔者得到以下启示:在大学英语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首先让学生认识到存在于英语语法和汉语语法之间的不同点,意识到汉语对英语学习所存在的干扰,并努力找出解决办法来消除和避免因汉语负迁移所导致的英语语法错误。
参考文献
[1]甘利. 母语负迁移问题与英语语法教学[J]. 山东外语教学,2004(4):28-30.
[2]王蔷. 英语教学法教程,A Course in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3]邓炎昌,刘润清. 语言与文化 [M ]. 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1989.
篇10
汉语属于汉藏语系,与属于印欧语系的英语在发音、字型和语法上均有许多差异,尤其是汉语民族在思维方式上有较大差别。汉语是分析型语言,其典型特征是没有曲折变化,汉语词语组合成句依靠词序和虚词。英语是分析型和综合型语言。综合型语言的特征是因为它有丰富的曲折变化。汉语的语法呈隐含;英语的语法呈外显性。①因此,分别以汉语和英语为母语的人在学习对方的语言时存在较大的难度。换句话说,他们的母语对外语有较多的负迁移。本文拟从词汇、语法及惯用表达的角度探讨母语负迁移对英译汉的影响。
一、英译汉过程中的母语负迁移
(一)英译汉过程中的词汇负迁移
英汉词汇差异主要表现在词汇空缺、词汇内涵意义以及搭配方式的不同。Leech认为词义分为七种,概念意义只是其中重要的一种分类。除此之外,还有内涵意义、社会意义、搭配意义等。受不同文化背景的影响,不是每个英语单词和汉语的意义都能一一对应,这样就使目的语词汇在在表达上不清晰,甚至失去了词汇本身的意思。汉语中的称谓就比英语的称谓具体得多,如英语中的“aunt”可指汉语中“伯母;阿姨;姑妈;婶婶;舅母;姨母等”,“marry”具有“嫁、娶”之意。翻译时只能根据上下文选择正确的意义。这是词语的语义范围不同所造成的负迁移。词汇是语言大厦中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掌握一个词必须了解它的句法功能、搭配意义和感彩等,否则就会出现用词错误。如,Adam’sapple直译成亚当的苹果显然不准确,这也是一种母语迁移。受母语迁移的影响,有学生将“He wore dark glasses and thick jewelry”译为“他戴着墨镜和厚毛衣”,英语中wear的搭配能力很广,可以用于穿衣服、戴眼镜、戴帽子等,但汉语则要根据宾语的不同搭配不同的的动词,如“穿衣服、戴眼镜、戴帽子、打领带”等。又如“My husband and I led a cat and dog life.”不少学生把它译成“我和丈夫过着猫狗般的生活。”正确翻译应为“我和我丈夫过着争争吵吵的日子。”汉语中争吵常用“鸡犬不宁”来形容,而英语将争吵比作“cat-and-dog life”。因此,学生在英汉翻译时,为了使译文语言规范,必须注意这种词语搭配能力的差异,让译文中词语的搭配必须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和行文规范。
(二)英译汉过程中的语法负迁移
1.时态翻译上的迁移。在时间意义的表达上,英语是反映在动词形式的变化上,也就是动词的时态;而汉语主要是依靠表示时间的副词,如“曾经”、“将要”、“正在”、“已经”作状语或利用虚词“着”、“了”、“过”作补语这一语法手段来实现,动词本身则没有任何变化。但在很多情况下,这样的翻译却并不能达到贴近原文的效果。如英语一般现在时通常表示目前的特征或状态、现在经常性或习惯性的动作、客观存在及普遍真理等。译成汉语时常常用“现在、常常、往往、
每每、总、总是、一向、始终都”等词表达。然而一般现在时也可表示将发生的或最近打算进行的事。如“Wearegoing tohaveameeting.”被学生不能译为“我们正在开会。”显然,学生忽略了该时态的特殊用法。又如学生经常混淆“Hehasbeen to America.”跟“He has gone to America.”,前者应译为“他(曾经)去过美国。”,后者为“他去美国了。”这些错误都是由母语负迁移引起的。
2、否定翻译上的迁移。英语有两种否定句|,一是句子否定,指否定主谓之间的肯定关系;二是部分否定,指否定句子某一成分而不影响主谓之间的肯定关系。在前一种情况,英汉否定词的位置是一样的,均放在谓语动词之前,但在后一种情况中,英汉否定词的位置却有差异,因为英语中有否定转移现象:语义上否定某个从属成分的否定词可以提上来,形式上否定较高层次的位于动词,译成汉语时就要根据汉语的习惯加以调整。这一差异易造成英译汉过程中的负迁移。如:在英语中常常用前置否定来表达“我想我并不认识你”,即“I don’t think he is right”英语初学者常错译为“I think I know don’t you.”可见母语与目的语在句式结构上的不对应会带来很大的干扰。谈到否定句的翻译,还得关注反义疑问句及其回答的翻译。英语中如果答句是否定则用“no”,相反则用“yes”,前后要保持一致;而汉语中在对否疑问句或反意问句作肯定与否定回答时,往往取决于问句与答句是否一致。如:“You are a student,aren’t you?”回答时有两种情况:“Yes,I am.”或“No,I am not.”由于受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学生容易将回答分别译为:“是,我是。”及“不,我不是。”正确的译法为:“是的,我不是。”或“不,我是。”才与英文原句意义相符。
3.语序翻译上的迁移。语序是值得我们关注的一个语法现象。英语由于有形态的变化,语序相对灵活一些。而汉语由于缺乏形态变化,语序相对比较固定。③英汉语复合句主句和从句之间的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不完全一样,因此,它们的先后位置也不完全一样。汉语中则是按照时间和逻辑顺序的先后叙述;而英语中表示时间和逻辑关系的从句可以在主句之前,也可以在主句之后。忽略这点,也会造成句子的负迁移。例如:“I like to travel by bus when visiting London.”应译为“我游览伦敦时喜欢坐公共汽车”。如果忽略时间的先后顺序直译成,“我喜欢坐公共汽车,游览伦敦时。”就会造成语序的负迁移。此外,汉语在表达时间、地理位置、介绍人物身份等时,常常先整体后局部,以从大到小顺序排列;而英语则是相反的排列。如:“He was born in Guiyang City,Guizhou Province.”有学生将之译为:“他出生于贵阳市贵州省。”而正确的译文应该是:“他出生在贵州省贵阳市。”在翻译时,必须注意英汉思维顺序的差异,不能照词(字)直译。只有掌握其中规律才能使译文准确无地误诠释原文的表意。
二、定语翻译上的迁移
英汉两种语言的差别之一就是句中定语的位置。英语中,除了一个形容词、名词或代词作定语一般要放在被修饰的词前面外,短语定语和定语从句均后置,包含限定性定语从句和非限定性定语从句;而汉语的定语一般前置,无论这个定语是词还是短语,而且定语往往不是很长。[4]这一差异易造成英译汉过程中母语负迁移的发生。例如:“sheistheonlyactress suitable for the main character.”这句中,形容词短语“suitable for the main character”后置作定语修饰“actress”,按照汉语的习惯,定语通常前置,调整语序后译为“她是唯一适合演主角的女演员。”不能生硬地译为“她是唯一女演员适合女演员”。
英语中不少定语从句,特别是非限定性定语从句,在形式上虽用着定语,在意义上与主句的关系确实状语关系,说明时间、原因或目的等。这就要求译者善于从原文的字里行间找出其中的逻辑关系,然后翻译成相应的汉语,从而减少母语负迁移的影响。⑤如:“Heinsistedonbuyinganothercoat,which he had no use for.”很明显,此句中的定语从句与主句之间存在让步关系,所以译为汉语的转折复句“他坚持要买意见上衣,虽然并无此需要。”
三、英语特定表达的负迁移
1.方位翻译上的迁移。尽管汉语和英语单都有表示方位的词:汉语的东、南、西、北对应英语的east、south、west、north,但表达上并不完全相同。如将两个方位词合在一起,汉语的习惯是先讲“东西”,后讲“南北”;而英语恰好相反,先讲“南北”,后讲“东西”。⑥在英译汉过程中,英语的这种思维习惯必然会产生负迁移,从而影响到对汉语方位的准确表达。例如:“Taiwan liesin thesoutheast of China..”这句话应译为“台湾位于中国的东南部。”而不是直译为“台湾位于中国的南东部。”否则就不符合汉语的表达习惯。
2.数字翻译上的迁移。不同的文化处理数字的不同方式往往是基于语言上的方便。汉语中数字的进制词是,个,十,百,千,万,十万,百万,千万,亿等,而英语中的进制词只有hundred,thousand,million,billion.可见汉英语言中的数字词很多的是对照空缺的,即无对应词的现象。这在翻中就容易产生翻译错误。所以,我们在翻译的时候一定要注意这种负迁移现象对我们翻译过程的影响。如英语数字“thirty-two thousand and five hundred”,因为英语里没有“万”的进制,所以只能用“ten thousand”来表示。若直译为“三十二千五百”就会让人费解,应译为“三万二千五”。
另外,英语及汉语的部分词义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出现分化、引申。其中,一些数字词语的产生,发展与社会文化的发展紧密相联。如:“He had one over the eight and fell down the stepsyesterday.”这句话翻译成汉语的难度在于“haveoneover the eight”的理解,“Eight”在这里不单纯的表示数字八,实际指八品脱酒,通常一个人只能喝八品脱酒。所以该句的翻译为:“他昨天多喝了一杯,从台阶上跌了下来。”又如:“Idohope tostrike twelveeverytime.”这句话,初学者往往因为负迁移将其翻译为“我真希望每次敲到十二”,实际上,“strike twelve”表示达到最高目标。因此,这句话的真正含义是“我真得希望回回都获得辉煌的成就。”⑦
四、小结
母语的负迁移对翻译有很大的影响,英汉翻译中母语负迁移的主要表现在词汇,语法及某些固定表达上。为了实现翻译的准确无误,要求学习者解相关的文化背景,尽量控制母语的负迁移,提高英语翻译的质量。而教师在英语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翻译的作用,注意传授英汉翻译基础知识、基本方法与技巧,以及一些西方社会文化的背景知识,以提高学生的翻译能力从而促进英语综合能力的提高。
参考文献:
①陈宏薇.汉语翻译基础[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5: 29-36.
②孙致礼.新编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 2007.
③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6.
篇11
1 背景
在中学时代,我们常常觉得英语过去式ed的发音非常模糊,无法掌握。这直接影响了我们口语发音,甚至在今后的口语交际中造成不必要的麻烦。在这里,我先谈谈“英语规则动词过去式词尾ed”的发音规则。
英语中规则动词过去式词尾ed的读音常常有三种:清辅音/t/、浊辅音/d/和/id/。
①ed在清辅音/p/,/tʃ/,/k/,/ʃ/,/s/等后发清辅音/t/,如:
helped/helpt/;stopped/stɔpt/;watched/wɔtʃt/;reached/ri:tʃt/;cooked/kukt/;worked/wə:kt/;washed/wɔʃt/;finished/finiʃt/;passed/pa:st/;fixed/fikst/;
②ed在浊辅音/g/,/v/,/z/,/l/,/m/,/n/等后发浊辅音/d/,如:
begged/begd/;legged/legd/;moved/mu:vd/;lived/li:vd/;pleased/pli:zd/;closed/kləuzd/;
called/kɔ:ld/;smiled/smaild/;seemed/si:md/;screamed/skri:md/;cleaned/kli:nd/;
happened/hapənd/;
③ed在原音后发浊辅音/d/,如:played/pleid/; prepared/priˈpɛəd/; employed/imˈplɔid/;
④ed在/t/,/d/后常发/id/,如:painted/peintid/; started/stɑ:tid/; decided/diˈsaidid/; visited/visitid/。
因此,我们可以把上述四点归纳为“清对清,浊对浊,元音后面还是浊”的方法来方便记忆。
2研究方法
2.1研究对象
随机挑选30名初中学生(15名男生、15名女生)。
2.2数据收集
数据收集分为三个阶段:①随机挑选30名初中生(5名男生、5名女生);②运用praat软件录制语料;③进行标注。
2.3数据分析
数据分析分为两个阶段:①分别从标注好的每一个学生的语料中提取29个以ed结尾的规则动词;②统计每个学生所提取单词的ed的发音正确率。其结果如下图:
3结果
在标注过程中发现:①清辅音/t/和浊辅音/d/的发音状况不是很理想,/id/的发音情况良好(因此,在下文不多做解释);②在实验中,清辅音/t/常常被错发为/d/,/tə/,/tr/等;③在实验中,浊辅音/d/常常被错发为/t/,/də/,/dr/等;④音素/t/和/d/的发音中,同一个音素在两次发音中结果起伏较大,稳定性不高;⑤在实验中,有些同学的过去式发音虽然正确,但不到位。
4原因分析
4.1母语负迁移(negative transfer)的影响
英语与我们的汉语不同, 属于表音(phonetic)文字, 而我们的汉语属于象形(pictographic)文字(其发音和书写没有关系),导致两种语言的发音各有特点,这给学生的语音学习造成了很大的困难。“Lado(1957)提出了比较分析假说,认为第二语言如果和母语相近,学习第二语言会很容易,但如果差异很大,学起来会很困难。母语对二语学习的影响在语言习得中被称为一语迁移(L1 transfer)。一语迁移分为正迁移(positive transfer)和负迁移( negative transfer)。Richards (1971)进一步提出,一语迁移在语音层面最为突出”[9]。笔者认为初中生过去式ed发音不正确很大程度上受到母语负迁移的影响。
4.1.1加音现象
某些汉语发音与英语相似,学生容易将汉语发音与英语发音混淆,经常误用某些汉语发音来代替英语发音。笔者在数据收集过程中发现:学生倾向于在/p/,/b/,/k/,/g/,/t/,/d/后加上元音/ə/,如把helped错读成/helptə/,moved错读成/mu:vdə/,他们想当然的把“相似的发音”认为是“相同的发音”。
笔者认为这是母语负迁移的作用。汉语是辅音加元音的音节结构,而英语则会出现多个辅音在一起,形成辅音丛的现象,学生受母语汉语影响,当英语中出现辅音串时会时常在辅音后加上/ə/,变成熟悉的辅音加元音的汉语音节结构。
4.2.2省音现象
在英语中,发清辅音时,声带不振动;发浊辅音时,声带振动,而汉语只有送气与不送气之分,无清浊分,这导致我国学生发浊辅音/d/时,声带振动不够,或干脆不振动,这样,发出的音就不到位。很多学生容易忽视这些词尾的塞音,读单词时往往不把这些音读出来,产生吞音现象,如helped直接读成/help/,而省去了尾音/t/。科技论文,浊辅音/d/。
4.2语音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够
4.2.1学生的语音素质不高
学生的语音知识匮乏。当遇到以ed结尾的规则动词时,清辅音时常被误读成浊辅音而浊辅音被误读成清辅音。不少学生懒于查词典或请教他人,仅凭单词的表面将不该发音的辅音字母读出来,更不用说掌握过去式ed的发音规则。有的学生甚至根本不知道有发音规则,结果一直不知道自己读音存在发音错误,也就无法对动词的过去式正确发音。
4.2.2语音教学的长期性认识不够
学校一味追求高分政策和高升学率,忽视了语音教学具有长期性的特点;教师不能及时发现学生语音问题或经常采取忽视态度,认为学生只要在考试时能拿高分,发音不影响成绩就可以了。科技论文,浊辅音/d/。这种只强调语法和阅读忽略语音的做法,导致学生的语音知识匮乏,语音基础薄弱。而语音的知识匮乏,使学生不能掌握英语语言的基本特性,如规则动词词尾发音规则,最终导致自信心不足失去学习英语的兴趣。
4.3客观条件不足
大班上课,学生单独练习机会少。由于我国人口密集的国情,中小学的班级人数往往在40人左右。如果师资力量不足,还需进行合班教学,那么每班人数可达60人甚至更多,有的学校甚至没有专门的语音课。而学生学习语音还存在个体差异的情况,因此大班授课使单独辅导成为很难实现的目标,我国的语音教学水平有待提高。
5语音教学的一些思考
5.1模仿与对比相结合
学生在学习发音时,要注重模仿。教师在讲解发音要领时,要突出最重要的特征。对比是学习发音的重要方法,在掌握要领的基础上,配合模仿,往往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科技论文,浊辅音/d/。例如,教师可以一些容易混淆的音素放在一起,让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最小音素的强化辨音训练。科技论文,浊辅音/d/。有了辨别音素的能力,学才可能通过模仿来发音。科技论文,浊辅音/d/。不过,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由于母语负迁移现象语音层面很突出,教师需考虑地方方音的特点,加强针对性。科技论文,浊辅音/d/。
5.2多媒体教学手段与语音教学相结合
语音教学往往是枯燥乏味的,将多媒体教学手段运用到语音教学中去,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语音的积极性。在课堂上,教师可利用教科书,或结合课外材料,如让学生学唱英文歌、朗诵经典英美短诗,寓教于乐。教师可在此过程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潜移默化中锻炼学生语音语调,从而达到培养学生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目的。在课外,可以让学生录下自己的发音,同学间相互纠错。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还能让学生了解自己的进步以及还存在的不足,增强信心,明确下一步目标。
5.3提高语音教学的重视程度
语音教学受到的重视程度不应低于词汇和语法。学习语言的最终目的是为了交流,忽视语音教学将导致丧失学习语言的最终目标,后果是非常严重的。Chela-Flores(2001)认为,从学习语言的初始阶段开始,语音教学就是课堂教学的重心,它应该和课堂教学如词汇教学、语法教学紧密结合在一起。呈献给学生的语音练习材料不能是语音片断或者个别单词,而应该是有意义的语段。
6结束语
目前,初中生学习英语的最大问题就是语音薄弱,同时它也反应出我国基础英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虽然我国实行新课程改革,大力提倡“以人为本”,希望通过课程改革来提高教学水平,但是作为教学中的两大主体——教师和学生,只有他们在思想上真正重视语音,教师和学生在实际教学过程中相互配合,语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才能得到真正解决,学生的口语水平才能得到提高。
参考文献:
[1]Chela-Flores,B.Pronunciationandlanguagelearning:anintegrativeapproach[J].IRAL,2001(39)
[2]Lado,R.LinguisticsacrossCultures[M].AnnArbor:UniversityofMichiganPress,1957
[3]Richards,J.Erroranalysisandsecondlanguagestrategies[J].EnglishLanguageTeaching,1971(25)
[4]Jones,Daniel.AnOutlineofEnglishPhonetics[M].CambridgeUniversityPress,1962
[5]刘润清.中国英语教育研究[M].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00
[6]桂灿昆.汉英两个语音系统的主要特点比较[J].现代外语,1978
[7]邓炎昌,刘润清.语言文化与英汉语言文化对比[M].北京:外语教育与研究出版社,1994
[8]葆青.实用英语语音[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9]骆涵,张文芝.学生英语语音错误分析[J].中国大学教学,2006(7)
篇12
在外语学习中,学习者母语知识的影响是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已引起了学术界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和重视。这种现象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母语迁移”(L1 Transfer)现象。根据“母语迁移”理论,在第二语言的习得过程中,学习者的第一语言即母语的使用习惯会直接影响第二语言的习得并对其起到积极促进或消极干扰的作用。根据教育心理学的原理,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似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有益的、积极的影响叫做正迁移,它能促进学习者对外语的掌握与运用;反之,母语由于其与外语的相异成分而对外语习得产生的不利的、消极的影响叫做负迁移,是学习者掌握和运用外语的障碍。在习得过程中,正、负迁移同时存在并共同作用于外语习得。近年语言学界研究的热点问题大多在语言的负迁移方面,对母语的积极作用、正面影响关注不多。因此本文着重讨论母语正迁移对第二语言习得的作用,发挥其促进大学外语教学的功能。
二、母语的正迁移
母语的积极作用首先表现在认知层面上,表现在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过程中。学习语言,理解是一个重要环节。完全不能理解的语言信息好比乱码,于习得毫无意义,只有(大部分)能被解码的信息才可获得大脑的进一步加工,理解因此也是语言生成和产出的前提。而外语理解的基础正是来自于母语的知识、智力、能力和经验。特别是成年学习者,他们的智力发展已趋完善,在外语课堂上学的大多是单词、表达方式、语法和文化背景知识等,而不再是概念,概念的获得已基本上通过母语完成(专业知识除外)。不论概念和语言是以什么样的模式储存在人的大脑中,是合二为一成一套系统,还是分头行事为两个独立部门,母语都是已有概念的第一性载体。理解,即是赋予被感知的信息及意义,是个快速联想、默想的过程。对学习者来说,只有能说清楚或是想清楚的,才是真正明白了的,而所谓的说清楚想清楚,尤其是在语言困难较多的基础阶段或是拥有的外语知识不足以解决问题的时候,是发生在母语的基础上的。因此可以说,不论课堂上是使用单语还是双语教学,我们看不见的学习者的理解过程在很长一段时间内是双语的。桂诗春(1985)的看法很有道理:二语习得和外语学习不是零起步,而是以母语为起点。母语知识是外语学习的有利因素:从一方面看,母语提供了一个必要的前提正因为有它垫底,学习者对目的语的理解能力才会有神速的发展。如果没有来自母语的知识和智力提供的帮助,在如此短的时间内达到这个水平是不可思议的,这也是成年人学外语比儿童进度快的主要原因;从另一方面讲,学习者已有的语言知识和习得经验也造成差别。母语水平与外语成绩之间是否有必然的联系,这还需要通过研究来证实,但是外语教师确实常能观察到,母语表达能力出众、语言反应敏捷的学习者往往也拥有更好的外语表达能力。这些应归功于母语的正迁移。
三、母语正迁移在外语教学中的体现
1.语音正迁移
一部分英语音标与汉语拼音有相近特征,对这部分的发音,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容易。例如英语的/p/、/b/、/t/、/d/、/k/、/g/和/f/在汉语中可以相应为p、b、t、d、k、g和f。元音音素/i/、/u/和/a/也同样能对应找到汉语中的i、u和a。因此在英语学习中可以通过比较读音的异同,掌握正确的读音。
2.词汇正迁移
虽然英汉两种语言的符号形式分属不同系统。英语属拼音符号,汉语属文字符号,但从词类划分类型,反映思维的形式上看,汉语中词类、词意与英语中词类、词意有着许多对应关系。英语和汉语中还存在着大量的共性词汇,如:friend-朋友、television-电视、love-爱、bus station-车站,等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借助母语使学生加深对这些词汇的理解。
3.语法正迁移
学生对汉语的句型句式掌握良好也会使其在英语基本句型的学习上变得较为容易。从语法结构上分析,英汉两种语言都具有五种基本结构,即:
(1)主-动(SV)结构:John laughed.约翰笑了。
(2)主-动-宾(SVO)结构:John likes football.约翰喜欢足球。
(3)主-动-补(SVP)结构:John is a writer.约翰是个作家。
(4)主-动-宾-宾(SVOO)结构:John gives me a book.约翰给了我一本书。
(5)主-动-宾-补(SVOC)结构:John asked him to arrive on time.约翰让他准时到。
四、母语正迁移对大学外语教学的启示
1.利用母语概念,促进外语理解
母语是我们从小就习得了的语言,已形成了比较完备的知识体系。人脑语料库中母语语料的库存量要比外语语料库的库存量大得多。外语学习不是从零开始,而是以母语为起点的。“借用”可以说是一种有效的交际策略。母语中的概念可以帮助学习者对获得的外语信息进行解码、加工,进而达到正确理解。
2.针对差异,强化外语思维
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对两种语言进行对比,对那些母语中没有而外语中有的语言现象,可通过实例讲解和练习促使学生用外语直接思维。这样做不仅可以克服母语负迁移,而且还能扩充学习者大脑记忆系统中的外语语料库。
3.利用母语扩大知识面,促进外语学习
母语阅读速度大大高于外语阅读速度,因此,外语学习者可以通过阅读母语书籍扩大知识面以促进相关英语知识的学习。根据认知心理学原理,人们可以借助于已有的语言更好地认识具有一定关联的新事物。大学生能在短时间内学会用英语讨论很复杂的社会问题,写出内容丰富、意义深刻的英语文章,主要是得益于母语。母语是外语学习的有利资源,我们应充分利用它。
五、结论
二语习得是一个复杂而又艰巨的过程。学习者不仅要学习语言知识,还需要了解共有知识和背景知识。而母语与语言中的知识存在有一定的共同特征,如果学习者在学习之前就已利用母语接触了解这些知识,则会促进正迁移作用的发挥。两种语言在背景知识和语言知识的差异虽易导致负迁移,但若能做好两语言的对比,不仅能减少负迁移,还能最大限度地发挥母语的正迁移。总之,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不应以消极的态度看待母语排斥外语,而应当正确地看待母语的正迁移作用,减少负迁移,以便能真正、迅速地掌握所学外语。
参考文献
[1]Ellis R.The Study of Second Language Acquisition[M].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4.
[2]Selinker L.Interlanguage[J].International Review of Applied Linguistics,1972:209-230.
[3]桂诗春.心理语言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85.
[4]何自然.语用学与英语学习[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9.
[5]苏留华.母语迁移对第二语言学习的影响[J].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2000(4):
篇13
早在我国古代,人们就注意到了迁移现象。春秋时期的教育家、思想家孔子就曾提出“举一反三”,“温故而知新”等教学思想,他还要求学生“由此及彼”。 被称为“语言学之父”的Fries指出,第二语言与第一语言的学习任务不尽相同,语言的第一习得对第二语言的学习上会造成特定的语言迁移。Marton指出,在课堂或者外语环境中,母语的干预总是存在,因为学习者老是使用他们的母语,这就强化了对目的语的前摄抑制作用。他们认为,应该对比分析两种语言系统,找出它们之间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就能够预见和描写引起和不会引起学习困难的模式。教师也就可以根据学生将会遇到的困难及错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并通过大量的反复的练习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习惯,减少母语引起的错误的机会。
著名语言学家俞理明提出,母语思维的负迁移对第二外语学习者来说很容易按照母语思维进行外语的学习。按照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原有的习惯会影响新习惯的养成,因此,对于外语学习者来说新的语言系统必然受到母语思维的迁移。故此,我们便说母语思维对外语学习产生的负迁移更具明显,尤其产生在语音学习方面,而在方言区域的学习者更是感同身受,由于初级教育对听说的中重视程度不够,往往学习者很容易把方言音域中的发音习惯带到外语学习中,产生负迁移作用。下面从几方面探讨河北省方言对英语学习者的负迁移。
二、河北方言的音韵特征对英语语音的迁移
(一)正迁移作用
对中国人语言学习方面,我们熟知的汉语拼音对学习者起到一定作用。例如英语的辅音和部分单元音和双元音对学习过汉语拼音的学习中来说很容易。这便是语言迁移的正迁移,体现在母语思维对新进思维的相似性上面,固容易掌握新进理论。
(二)负迁移作用
1、ai在[]、[el以及[ai]中的迁移。河北省的很多地区比如秦皇岛、唐山、保定等地区在发[]、[e]音时候控制不好口型的大小,很容易受到母语思维的负迁移作用发成英语音标ai,导致出现flag与bread音、shall与shell音一样的错误。纠正方法为:舌尖触碰下齿龈,舌前端略微向上,发音位置比[i:]低。唇形中开,口型开得比[i:]要宽,发音空间为齿间可容纳一个食指;发大口[]时,舌尖需抵下齿龈,口型两侧平伸,扁平形,唇齿间可容纳食指和中指。此外存在一些学生无法对比汉语拼音ai与英语语言[ai]之间的异同,容易把[ai]发成另一个语音[]或[e],此时易于把I[ai]读成、把like[laik]读成[1k]或[1ek]的发音。此种发音的纠正方式为需要注意英语音标[ai]的发音舌尖抵下齿龈,舌尖部稍微抬起,唇形扁平,从英语音标[a]逐渐向[i]的位置滑动。
2、z、c、s在[d]、[t∫]、[∫]中的迁移。保定的部分县城,石家庄周边的县城,衡水市桃城区、邯郸和秦皇岛部分地区的方言中把所有的zh组字都读成z组字,这便说明在这些区域二语学习者只存在z、c、s却没有zh、ch、sh的发音。而受到母语的负迁移便很容易把汉语拼音中的zh、 ch、sh同英语音标[d]、[t∫]、[∫]一起发成[z]、[c]、[s],所以就有类型jeep读成zoo、peach读成peats、shock读成sock的现象。此时的发音误区在硬腭龈音错发为齿龈音。因此在发这样音的时候应该掌握其发音特点,齿龈音需要舌尖部接近上齿龈,留有空隙,上下齿成关闭状,但不要关闭,气流从舌根部与上齿龈之间的空隙出来,形成摩擦音。硬腭龈音需要嘴型成方形,上下齿稍微张开,往外出气便可,此时舌尖在口腔中部成腾空状。
3、zh、ch、sh在[d]、[t∫]、[∫]中的负迁移。在秦皇岛、唐山、邢台、邯郸的部分市县城市中把汉语中带z的发音都发成zh的发音,因此在这些地区的学习者也只有zh、ch、sh而无z、c、s音,因此英语音标的[dz]、[ts]、[s]错误发成[d]、[t∫]、[∫],如beads [bi:dz]读成[bi:t∫]、beats [bi:ts]读成[bi:t∫]、supper[sΛp ]读成[∫Λp ]。解决此种发音便是,软颚轻抬起,舌尖部靠近上齿龈,发音阻隔形成摩擦音。
4、a在[a:]与[]中的迁移。秦皇岛抚宁、昌黎、卢龙地区,尤其是这些区域的农村更是如此。汉语韵母a音及一系列带a的复合韵母发音太靠后,而体现在英语音标的[a:]和[]出现偏差。正确的发音:舌尖不触下齿,口张大,舌身平放后缩。
三、加强对方言正迁移的促进作用,避免母语负迁移
(一)在教学策略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熟悉各地区汉语方言区的语音障碍,了解各区域发音特点,教学过程中逐一解决,针对因材施教,做到有的放矢,使学生能掌握标准地道的英语发音,把母语思维对英语语音的负迁移降为最低。
(二)鼓励学生多听地道的英语发音,模仿语音语料,不仅能帮助学习者提高阅读理解能力,还能提高学习者更好的了解英美风俗,提高语言文化的交融。
(三)建立良好的语言习得环境,培养习得者英语表达的感知度。由于方言区域习得者语音基础差,对语言输出存在恐惧心理,因此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应该鼓励学生张嘴说话,并培养习得者语音学习兴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