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审汇报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内审汇报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内审汇报材料

篇1

二、管理评审会由总经理主持。

三、参加人员:副总经理、各部门领导等。

四、会议议程:

总经理宣布管理评审会议开始,提出本次管理评审的目的:

a)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自运行以来的运行状况和适宜性、充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

b)对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方针的适宜性和环境管理体系目标的实现情况进行评价;

c)公司所需资源及改进建议。

1.公司高层领导、各部门负责人和特邀人员参加会议。

2.企管办负责签到及记录;

二、向管理评审汇报工作:

1.管理者代表汇报内审报告和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报告;

2.企管办汇报文件管理情况报告、环境管理体系纠正和预防措施完成情况报告、环境运行情况报告;

3.生技部汇报生产情况报告、生产过程中环境污染预防情况报告;

4.设备部汇报设备运行过程中环境污染预防情况报告;

5.化验室汇报产品质量情况报告和产品纠正和预防措施完成情况报告;

6.采购部汇报原材料采购供方情况报告、外包供方情况报告;

7.一、二车间汇报了车间现场整改及目标指标管理方案的完成情况;

8.其它信息:职工合理化建议、各部门环境管理体系运行情况、企业资源状况等。

根据汇报,各部门均认为公司环境管理体系方针是适宜的,在公司产品、活动、服务中,做到了坚持污染预防,开发新工艺、新技术,实施清洁生产;逐步降低水、电、煤的消耗,降低主要原材料消耗,并逐步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提高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遵守相关环保法律、法规和要求,污染物达标排放;实现持续改进,不断提高环境绩效。

评审会议指出:从总体情况看,公司环境方针符合公司特点与实际;体系内审能抓住问题的实质;体系具备适用性、充分性和有效性;基本实现了环境目标、指标、管理方案内容要求;对变化的条件和信息环境管理体系仍旧适用;相关方关注的问题有能力予以解决。

下年度环境管理体系改进方向。

1、企管办组织编制、下发20__年度培训计划,以加强员工的环境保护意识,各有关单位要认真组织实施。

2、重点抓好叔丁胺、硫酸等原料新泵的有效运行,同时对所有生产现场的重要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力争环保设施运转率、废水达标率、废气达标率有进一步提高。

3、积极组织各有关单位对各项技改项目实施及运行过程中的环境因素进行识别、评价,及时更新环境因素,对新增的环境因素进行有效控制。

记录:

篇2

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文件,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我们要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转型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为适应这一变革,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认清形势,自觉地成为审计工作转型的实践者.二是更新审计内容,在年度工作中增加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项目,使同志们能逐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后的工作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内审工作

在新的形势面前,审计工作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必须要转型和创新.本年度中对我校的基建工程项目:综合教学楼,实验楼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中介机构;与中介机构签订了委托合同;对内审人员进行了项目分工.在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中,我们加大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力度,参与了合同的咨询;主要材料的比价采购审计;工程进度款的审核;隐蔽工程的验收;已完工程量的签证验收;工程变更的确认等重要环节.通过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由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做到了关口前移,同时为工程决算积累了原始资料,以便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参与招投标项目,物资采购验收项目,维修工程验收签证项目160余项;监督签订经济合同

篇3

育系统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促进我省教育事业又好又快发展的文件,通过学习使我们认识到:教育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是教育改革和发展形势的需要.我们要积极探索内部审计转型的途径和方法,实现由传统审计向管理+效益审计转变.为适应这一变革,做了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大宣传力度,使大家认清形势,自觉地成为审计工作转型的实践者.二是更新审计内容,在年度工作中增加管理审计,效益审计的项目,使同志们能逐步适应内部审计工作全面转型后的工作要求.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内审工作

在新的形势面前,审计工作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必须要转型和创新.本年度中对我校的基建工程项目:综合教学楼,实验楼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中介机构;与中介机构签订了委托合同;对内审人员进行了项目分工.在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中,我们加大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力度,参与了合同的咨询;主要材料的比价采购审计;工程进度款的审核;隐蔽工程的验收;已完工程量的签证验收;工程变更的确认等重要环节.通过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由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做到了关口前移,同时为工程决算积累了原始资料,以便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三,审计工作开展情况

篇4

二、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内审工作

在新的形势面前,审计工作要适应科学发展观的要求,也必须要转型和创新。本年度中对我校的基建工程项目:综合教学楼,实验楼进行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用招投标的方式确定了中介机构;与中介机构签订了委托合同;对内审人员进行了项目分工。

在施工阶段的跟踪审计中,我们加大了全过程跟踪审计的力度,参与了合同的咨询;主要材料的比价采购审计;工程进度款的审核;隐蔽工程的验收;已完工程量的签证验收;工程变更的确认等重要环节。通过基建工程跟踪审计,将工程项目造价控制由事后向事中,事前延伸,做到了关口前移,同时为工程决算积累了原始资料,以便取得更佳的经济效益。

篇5

(一)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含义

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是指将某一时间段审计成果按照设定的属性分类进行横向和纵向等多角度的整合,通过综合归纳、去粗取精、由此及彼、由表及里提炼出动态的对企业宏观管理有普遍意义的综合性成果,并将其运用在专业管理、风险防控及辅助决策、审计质量自我评估等方面的过程。

(二)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特征

“宏观着眼,微观着手”是其核心特征;“属性分类,综合分析”是其基本特征;“专业管理,趋势评估”是其重要特征;“风险预警,辅助决策”是其突出特征。

(三)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原则

第一,审计成果运用定期反馈原则;第二,审计成果定期综合分析原则;第三,审计成果督促报告原则;第四,推行审计谈话制度原则。

三、达州供电公司审计成果综合运用中目前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一)内审机构独立性不强

独立性不强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市供电公司虽设立了独立的审计部门,但在组织结构中与其他部门处于同一层次上,缺乏专门的体现内审独特地位的制度与举措,其独立发挥审计监督的作用受到一定的影响。二是内部审计的价值未被充分认识,虽然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内审工作,但基层部分管理者不重视审计报告,发现的问题难以引起基层管理者的关注并得到解决,其审计报告独立发挥作用、审计成果的综合运用受到一定的影响。

(二)内审人力资源机制不完善

1.内审人力资源结构不合理。内审活动是否可以顺利实施,其功能能否正常发挥,需要以必要的内审人力资源作为保障。达州供电公司内审现状是内审人力资源相当有限,审计任务繁重、审计工作的专业性要求超出审计人员的胜任能力。2.对内审人员职业素质培养不到位。受知识结构和业务水平的限制,内审人员综合素质离国网公司、省公司对“依法治企”零容忍的要求还存在差距,与此同时,内审技术方法相对比较落后,这两者共同决定了内审人员的审计能力不足,影响了公司内审质量的提高和内审治理和增值功能的发挥。与此同时,尽管内审人员对审计成果“点对点”的运用能力较强,但是对其综合分析、归纳总结,“由点及面”的综合能力尚有欠缺,不能充分发挥审计成果功能,影响了审计成果综合运用的效率。

(三)内审范围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目前达州供电公司内审依然以财务收支、工程审计为主,还进行部分的内部控制审计以及少量其他类型的审计活动,却很少涉及经营管理和发展战略等领域。内审范围局限主要表现在内审类型单一和内审层次不高两个方面。面对国网公司“依法治企”以及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内审需要向更高层次更广范围的方向发展。

(四)审计成果转化运用机制不够健全

1.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意识不强。受传统组织、管理模式的影响,部分单位和部门对内审的认识不足,还停留在传统的“查错防弊”职能上,同时对审计成果的运用和转化对提高公司经营效益的认识也不到位。直接表现为相关单位和人员存在重审计决定的落实,轻审计建议的采纳;重查处问题,轻帮助被审计单位建章立制;重审中监督,轻审后督查整改,导致了审计年年搞,问题依然存在的情况。2.审计成果转化运用的保障制度执行不力。健全的规章制度是审计成果转化的保障,没有一套完整的制度加以约束,奖罚不明,审计部门提出的审计意见及整改措施不被相关部门和单位重视,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不能完全得到贯彻落实。尽管达州供电公司对审计成果转化、后续审计有具体规定,但是其制度的执行力度不十分到位,最终导致部分内审工作流于形式,使得审计成果利用和执行起来很难达到预期效果。

四、达州供电公司提高审计成果运用可采取的措施

(一)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方式

1.多举措并施,加大整改落实力度。采取建立整改问题跟踪监督台账,责任追究制度,内审成果通报制度,积极开展后续审计等方式,加大整改落实力度,促进内审成果运用。2.大力开展综合分析工作,重视审计成果资源的整合,增加内审工作的前瞻性和主动性。面对众多的审计信息资源,要提高利用效率,决不能囫囵吞枣,要按问题的类型、按涉及范围、按风险影响程度进行梳理分析,对各类审计信息进行必要、有效的整合。3.因地制宜,重视反馈方式的选择。计信息合适的反馈方式选择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功效。4.突出审计重点,不断创新审计方式方法,重视审计成果转化运用途径。一方面,以内控建设为主线,突出内控监督重点;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的审计方式,适时开展管理审计、工作人员履行职责审计、目标责任审计,尝试开展非现场审计,注重审计时效。5.加强信息沟通,扩大审计成果共享。及时向其他管理部门、监督部门通报审计成果,从源头进行治理,提高审计质量和审计成果转化率。

(二)审计成果综合运用流程

1.审计项目结束后,根据上级部门、总经理办公会决定,下发审计报告以及审计意见书,拟定审计谈话内容,明确被审单位责任以及整改事项、整改要求。2.进行审计谈话,审计谈话主要包括以下内容:应负的经济责任,存在问题的性质,整改建议和措施,其他需要解释、交流、共同研究的问题以及审计谈话对象对审计所反映问题的认识、初步整改情况。3.谈话结束后,以审计分析报告或《达州供电公司审计成果运用情况跟踪表》的形式,向相关单位反馈,提示风险。4.根据谈话内容以及审计意见,被审计单位及时采取具体措施,完善制度,健全机制,及时整改,提升其经营管理水平。被审单位接到正式审计意见书的一个月内将审计意见的整改落实情况以公文形式向审计部反馈。5.开展后续审计,加强考核,实现审计整改的闭环管理。监察、财务、审计等职能部门注重强化对审计整改工作的领导并结合日常工作对各单位、各部门的整改工作进行抽查,对存在的审而不改、查而不纠、屡查屡犯、屡禁不止的现象,进行必要的经济责任考核,并形成审计整改报告报公司领导。6.定期汇报整改情况,加强审计整改分析。定期向上级部门汇报整改情况,在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认真整改的基础上,深入剖析原因,总结吸取教训,补充完善规章制度、工作流程和内控体系,切实增强执行力,从“制度、流程、内控、责任”等方面,积极构建依法治企长效机制,从根本上、源头上杜绝问题的再次发生。

五、结语

(一)增强审计部门独立地位及成果转化意识,加强审计整改工作标准化体系建设

供电公司可以通过制定审计整改流程和管理办法,固化审计整改工作标准,明确审计结果应用的程序、内容、范围、分工和考核,对已下达审计决定和审计意见的项目,按照“四不放过”的原则要求被审计单位在规定时间内落实整改措施,并将整改情况及有关书面材料报公司审计部,审计部建立各单位整改情况档案。

(二)正确认识审计成果的价值,重视审计成果的运用

一是对审计发现问题,结合业务部门职责分工,梳理分析,将整改任务进行分解,下发整改要求,明确责任部门的整改措施、完成时间。二是对复杂且难以整改的问题组织相关部门讨论,制定整改措施,督促整改实施进度,形成专项整改报告。三是对审计发现问题持续跟踪,避免同类问题再次发生。

(三)全面提升审计成果质量,促进审计成果的转化与增值

一是逐步建立科学、统一、有效的内审成果运用指导意见或相关办法,从运用范围、运用方式、监督检查、责任追究等方面进行指导规范,是内审成果运用做到有理有据,有章可循。二是建立审计成果及其运用的跟踪问效机制,包括审计回访制度、审计公示制度、审计成果追踪落实制度等。三是审计成果纳入部门绩效考核,直接推动审计成果的转化,克服“审而不用、审而不改、审而不究”的问题。

(四)扩大审计成果的影响和透明度,建立披露机制,落实责任追究制度

企业可以在完成审计工作后,组织被审计单位召开审计结果见面会,在一定范围内对审计情况进行通报,通报企业经济活动中的薄弱环节和管理漏洞,使错误观念和违规违纪行为得到纠正,切实提高各级管理人员依法办事、依法管理、依法决策的意识和能力,对审计成果运用的相关要求加以明确,对违反规定和要求应承担的责任也要最具体规定。

(五)充分发挥审计信息的作用,扩大审计成果运用

篇6

二、领导作用

中、小企业的领导对质量和贯标工作的观念、态度直接左右贯标工作的进程,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企业质量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后盾。经验证明很多企业审核认证半途而废或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是与领导的不够重视分不开的。贯标工作伊始,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十分重视,把贯标工作作为全年工作计划的头等大事,投入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对质量体系文件加深理解,以身作则,同时也制订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在整个企业内营造了积极的贯标氛围。这也是企业能一次性通过认证注册的重要原因。取得证书后,很多企业最高管理者往往对贯标工作的关注日趋减弱,主要源于贯标初期的重视是对拿到证书的认识,而非对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常宏公司“管理者推动方式”与“收益者”(主要是顾客)双重推动的模式是通过认证后最高管理者重视贯标工作的一个明显标志。最高管理者在认证后制订了贯标工作的长远规划,确定持续改进的目标、基本方向与途径,在整个企业内倡导改进的做法,培养持续改进的意识和价值观,防止认证后各级管理人员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误思想。

三、全员意识

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贯标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质量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质量体系将形同虚设。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贯标伊始,公司领导全面负责,把握大局,正确引导,为认证工作掌舵领航,公司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一丝不苟,团结一致,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尤其在不合格项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上,一改过去沿袭几年的老思想,老方法,老传统,采用符合ISO9001质量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使运作程序规范、合理、可操作,为认证付出了辛勤汗水。

四、重在贯彻落实

很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都会有同样的感触-----文件好编执行难。我们一开始就重视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对程序文件可操作性进行了两次修订,并且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时候,上上下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制订目标时,公司管理层经过多次研究,征求多方面建议,使质量方针简洁、易记;质量目标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为日后质量体系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保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符合标准前提下,突出实用性,尽量达到执行起来顺畅,没有被套住、别扭的感觉;对可执行性文件(企业内控标准、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计划、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外来文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界定,对企业内控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删除繁琐的条款,并将成熟的操作经验以简明的叙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时易于执行,对质量记录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在设计表格时,突出重点,做到不漏项,无多余项,保证了在记录过程中便于操作。以上几个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简捷、易行。带动了执行人员的积极性,没有把记录填写和执行质量体系做为一项包袱来看待。

我们还在质量体系培训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公司的各级人员严格按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执行,对有令不行或违反操作规程的给予惩罚,从另一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五、认证后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1.分工明确

通过认证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不但解决了各岗位的职、责、权,而且构成了相互关联的网络,为“追求完美,为用户提供期望的工程和服务”构建了质量保证机制,任何工作和责任及相互关系皆用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其标准化程度是过去从未达到过的,改变了以前好事有人争,错事互相推诿;质量保证变成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规范与操作的一致。产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起到有效的追溯,一件不合格品(产品、材料、服务)很容易追溯到责任人,查明不合格的原因。

2.拓宽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信誉及资源配置)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立品牌战略。ISO9001正是在积累和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国际TC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向顾客和第三方提供足够的保证和信任。常宏公司取得认证后,公司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在装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常宏公司拓宽了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六、企业通过认证后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认证只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而保证质量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才是企业认证的根本。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呢?下面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1.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体系审核

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只能表明这个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和满足GB/T19000-ISO9000族标准中某一质量保证模式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就会出现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逐渐使质量体系运行困难,就会出现企业管理滑坡。最终导致质量体系名存实亡。因此,为防止认证后出现管理滑坡,公司明确了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文件化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完善不断改进的机制。持续有效的开展内审,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内审员是机制改进的保障。如何开展审核,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监督落实纠正措施使其有效。

1)设置专职内审员,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并充分肯定内审员的工作成果,激励内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管理者代表亲自过问质量审核工作,审批质量审核计划、协调审核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纠正措施的落实,强调审核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3)反对“报告满天飞,不能实际解决问题”

的作法,内审员要主动处理问题,日常事务要自己解决,不能任何问题都向领导汇报。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由领导解决时方向其及时汇报。对于潜在的问题要有敏锐的预见性,将引发不良后果的原因、过程、解决方案等及时向领导层报告,以便决策。只有这样,内审员的重要性和作用才能体现。

4)反对“能力”不强或管理知识困乏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人的管理及能力的评价不要以做了多少事,而应是做成了多少事为评价原则。以免使下属员工产生抵触心理。

在质量体系检查的方法上采取“三结合”,定期审核与日常监督审核相结合、专题审核与专业审核相结合、要素审核与部门审核相结合。上述方法的结合使质量体系检查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有代表性,真正能够做到审核横到边、纵到底。

质量问题不能够在措施上得到落实,久而久之评审就会走过场,贯标成果就难以巩固,企业管理就会滑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也会消弱。我们采取的较为有效的措施是:

1)审核的结果与公司经济责任挂钩,奖惩兑现。我们把质量体系审核(日常监督审核、专题审核、管理评审等)、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分别纳入考核,占一定的考核分。对不合格或纠正措施的实施整改情况,由公司品管部负责跟踪到底,问题得不到落实、得不到改良决不罢手,并向管理者代表直接汇报问题的整改情况。

2)将审核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分解,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重点跟踪闭合,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教育。

3)注意内审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内审员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名内审员对专业知识不刻苦钻研,不及时掌握内审的好方法,不了解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审核任务。为此,派出内审员参观培训或聘请专家来公司讲学指导。同时,公司组织内审员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为了掌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企业组织对内审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跟踪考核。

2.注重内部沟通

篇7

二、领导作用

中、小企业的领导对质量和贯标工作的观念、态度直接左右贯标工作的进程,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企业质量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后盾。经验证明很多企业审核认证半途而废或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是与领导的不够重视分不开的。贯标工作伊始,公司的最高管理者十分重视,把贯标工作作为全年工作计划的头等大事,投入了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对质量体系文件加深理解,以身作则,同时也制订了严格的奖惩制度,在整个企业内营造了积极的贯标氛围。这也是企业能一次性通过认证注册的重要原因。取得证书后,很多企业最高管理者往往对贯标工作的关注日趋减弱,主要源于贯标初期的重视是对拿到证书的认识,而非对建立质量体系的重要性的认识。常宏公司“管理者推动方式”与“收益者”(主要是顾客)双重推动的模式是通过认证后最高管理者重视贯标工作的一个明显标志。最高管理者在认证后制订了贯标工作的长远规划,确定持续改进的目标、基本方向与途径,在整个企业内倡导改进的做法,培养持续改进的意识和价值观,防止认证后各级管理人员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误思想。

三、全员意识

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贯标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质量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质量体系将形同虚设。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贯标伊始,公司领导全面负责,把握大局,正确引导,为认证工作掌舵领航,公司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一丝不苟,团结一致,努力做好各项工作,尤其在不合格项控制和纠正预防措施控制上,一改过去沿袭几年的老思想,老方法,老传统,采用符合ISO9001质量标准要求的管理程序,使运作程序规范、合理、可操作,为认证付出了辛勤汗水。

四、重在贯彻落实

很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都会有同样的感触-----文件好编执行难。我们一开始就重视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对程序文件可操作性进行了两次修订,并且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时候,上上下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在制订目标时,公司管理层经过多次研究,征求多方面建议,使质量方针简洁、易记;质量目标尽可能量化,使其具有可操作性,为日后质量体系的贯彻落实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在保证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在符合标准前提下,突出实用性,尽量达到执行起来顺畅,没有被套住、别扭的感觉;对可执行性文件(企业内控标准、工艺技术操作规程、管理制度和计划、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等外来文件)进行了较为客观的界定,对企业内控标准和工艺操作规程进行了重新修订,删除繁琐的条款,并将成熟的操作经验以简明的叙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时易于执行,对质量记录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在设计表格时,突出重点,做到不漏项,无多余项,保证了在记录过程中便于操作。以上几个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简捷、易行。带动了执行人员的积极性,没有把记录填写和执行质量体系做为一项包袱来看待。

我们还在质量体系培训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公司的各级人员严格按ISO9001质量管理标准执行,对有令不行或违反操作规程的给予惩罚,从另一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五、认证后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1.分工明确

通过认证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不但解决了各岗位的职、责、权,而且构成了相互关联的网络,为“追求完美,为用户提供期望的工程和服务”构建了质量保证机制,任何工作和责任及相互关系皆用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其标准化程度是过去从未达到过的,改变了以前好事有人争,错事互相推诿;质量保证变成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规范与操作的一致。产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起到有效的追溯,一件不合格品(产品、材料、服务)很容易追溯到责任人,查明不合格的原因。

2.拓宽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信誉及资源配置)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立品牌战略。ISO9001正是在积累和总结世界发达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国际TC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它有利于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和产品(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向顾客和第三方提供足够的保证和信任。常宏公司取得认证后,公司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在装饰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常宏公司拓宽了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六、企业通过认证后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认证只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ISO9001国际质量标准,而保证质量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才是企业认证的根本。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呢?下面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1.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体系审核

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只能表明这个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和满足GB/T19000-ISO9000族标准中某一质量保证模式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如果没有一个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并不断改善和不断改进的机制,就会出现各种影响质量体系运行的问题,逐渐使质量体系运行困难,就会出现企业管理滑坡。最终导致质量体系名存实亡。因此,为防止认证后出现管理滑坡,公司明确了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文件化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完善不断改进的机制。持续有效的开展内审,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内审员是机制改进的保障。如何开展审核,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监督落实纠正措施使其有效。

1)设置专职内审员,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并充分肯定内审员的工作成果,激励内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管理者代表亲自过问质量审核工作,审批质量审核计划、协调审核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纠正措施的落实,强调审核的重要性和实效性。

3)反对“报告满天飞,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作法,内审员要主动处理问题,日常事务要自己解决,不能任何问题都向领导汇报。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由领导解决时方向其及时汇报。对于潜在的问题要有敏锐的预见性,将引发不良后果的原因、过程、解决方案等及时向领导层报告,以便决策。只有这样,内审员的重要性和作用才能体现。

4)反对“能力”不强或管理知识困乏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人的管理及能力的评价不要以做了多少事,而应是做成了多少事为评价原则。以免使下属员工产生抵触心理。

在质量体系检查的方法上采取“三结合”,定期审核与日常监督审核相结合、专题审核与专业审核相结合、要素审核与部门审核相结合。上述方法的结合使质量体系检查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有代表性,真正能够做到审核横到边、纵到底。

质量问题不能够在措施上得到落实,久而久之评审就会走过场,贯标成果就难以巩固,企业管理就会滑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也会消弱。我们采取的较为有效的措施是:

1)审核的结果与公司经济责任挂钩,奖惩兑现。我们把质量体系审核(日常监督审核、专题审核、管理评审等)、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分别纳入考核,占一定的考核分。对不合格或纠正措施的实施整改情况,由公司品管部负责跟踪到底,问题得不到落实、得不到改良决不罢手,并向管理者代表直接汇报问题的整改情况。

2)将审核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分解,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重点跟踪闭合,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教育。

3)注意内审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内审员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如果一名内审员对专业知识不刻苦钻研,不及时掌握内审的好方法,不了解质量管理的新要求,就不可能很好的完成审核任务。为此,派出内审员参观培训或聘请专家来公司讲学指导。同时,公司组织内审员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为了掌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企业组织对内审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跟踪考核。

2.注重内部沟通

篇8

审核认证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不是想当然的,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和经济实力为基础。有的企业为了拿到认证证书而参与贯标认证,到头来功亏一篑,不但没有拿到证书,反而造成人力与物力的损失;也有的企业以拿到证书为目的,通过了认证,但并没有规范管理,从而大大增加了企业内耗,使领导和广大员工对质量体系产生抵触情绪,证书也就形成了一张废纸。

二、 领导作用

中、小企业的领导对质量和贯标工作的观念、态度直接左右贯标工作的进程,可以说领导的重视是一个企业质量体系创建、保持并规范运行的基石和后盾。经验证明很多企业审核认证半途而废或认证后质量管理滑坡都是与领导的不够重视分不开的。最高管理者在认证后应制订贯标工作的长远规划,确定持续改进的目标、基本方向与途径,培养持续改进的意识和价值观,防止认证后各级管理人员产生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的错误思想。

三、 全员意识

有了管理层的重视只是贯标工作的基础,必须依靠全体员工的参与和支持,如果质量体系只有领导的重视,没有基层人员的认真执行,那么质量体系将形同虚设。如何提高全体员工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合作性是体系是否有效运行的关键。贯标伊始,公司领导全面负责,把握大局,正确引导,为认证工作掌舵领航,公司各部门及各级人员一丝不苟,团结一致,努力做好各项工作。

四、 重在贯彻落实

很多通过认证的企业都会有同样的感触 ---文件好编执行难。我们一开始就重视程序文件的可操作性,对程序文件可操作性进行了两次修订,并且在编制质量手册和程序文件的时候,上上下下进行反复的论证和修改,方方面面进行有效的沟通。并将成熟的操作经验以简明的叙述融入其中,使其操作时易于执行,对质量记录尽量采用表格的方式。以上几个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在贯彻落实中的简捷、易行。带动了执行人员的积极性,没有把记录填写和执行质量体系做为一项包袱来看待。

我们还在质量体系培训的基础上加大管理力度,要求公司的各级人员严格按ISO 9001质量管理标准执行,对有令不行或违反操作规程的给予惩罚,从另一方面保证了质量体系和各项规章制度的贯彻落实。

五、认证后对企业的促进作用

1.分工明确

通过认证对企业的促进作用最明显的一个特征,不但解决了各岗位的职、责、 权,而且构成了相互关联的网络,为“追求完美,为用户提供期望的工程和服务”构建了质量保证机制,任何工作和责任及相互关系皆用文件形式确定下来,其标准化程度是过去从未达到过的,改变了以前好事有人争,错事互相推诿;质量保证变成了有章可循、有法可依,真正体现了理论与实际的统一,规范与操作的一致。产品(包括产品和服务)质量能够起到有效的追溯,一件不合格品(产品、材料、服务)很容易 追溯到责任人,查明不合格的原因。

2.拓宽市场,增强市场竞争力

增强企业的整体实力,(包括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管理体系、公司信誉及资源配 置)才能够提高企业的知名度,创立品牌战略。ISO 9001正是在积累和总结世界发达 国家先进管理经验的基础上,由国际TC技术委员会制定的统一国际标准。公司取得认证后,公司的管理水平、产品质量、服务意识和专业技能等综合实力明显加强。在行业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公司拓宽了市场,增强了市场竞争力。

六、企业通过认证后应注意的问题

通过认证只证明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ISO 9001 国际质量标准,而保证质量体系是否能够持续有效的运行才是企业认证的根本。如何保证企业的质量体系持续有效的运行呢?下面就从三个方面予以简述:

1.持续有效的开展质量体系审核

企业通过质量体系认证只能表明这个企业的质量体系符合和满足GB/T19000- ISO9000族标准中某一质量保证模式的基本要求。实践证明,即使企业通过了质量体系认证,质量体系在实际运行中,总是还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因此,为防止认证后出现管理滑坡,公司明确了内部质量审核和管理评审等文件化体系。持续有效地开展质量审核,对质量体系运行做出正确诊断,对发现的不合格或潜在的不合格,实施纠正/预防措施,使质量体系步入良性循环,完善不断改进的机制。持续有效的开展内审,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参与是基础,内审员是机制改进的保障。如何开展审核,不断地发现问题和监督落实纠正措施使其有效。1) 设置专职内审员,赋予内审员相当的权限,并充分肯定内审员的工作成果,激励内审员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2) 管理者代表亲自过问质量审核工作,审批质量审核计划、协调审核中遇到的重大问题,督促纠正措施的落实,强调审核的重要性和实效性。3) 反对“报告满天飞,不能实际解决问题”的作法,内审员要主动处理问题,日常事务要自己解决,不能任何问题都向领导汇报。对于自身无法解决的问题必须由领导解决时方向其及时汇报。4)反对“能力”不强或管理知识困乏的人担任领导职务,对人的管理及能力的评价不要以做了多少事,而应是做成了多少事为评价原则。以免使下属员工产生抵触心理。

在质量体系检查的方法上采取“三结合”,定期审核与日常监督审核相结合、专题审核与专业审核相结合、要素审核与部门审核相结合。上述方法的结合使质量体系 检查的内容和范围更全面更有代表性,真正能够做到审核横到边、纵到底。

质量问题不能够在措施上得到落实,久而久之评审就会走过场,贯标成果就难以巩固,企业管理就会滑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也得不到提高,自我完善、自我改进的机制也会消弱。我们采取的较为有效的措施是:

1) 审核的结果与公司经济责任挂钩,奖惩兑现。我们把质量体系审核(日常监督审核、专题审核、管理评审等)、产品质量审核、过程质量审核分别纳入考核,占一定的考核分。对不合格或纠正措施的实施整改情况,由公司品管部负责跟踪到底,问题得不到落实、得不到改良决不罢手,并向管理者代表直接汇报问题的整改情况。

2) 将审核出的问题进行量化分解,对重复出现的不合格项进行重点跟踪闭合,对责任人进行处罚和教育。 3) 注意内审员业务能力的培训和考核。要求内审员注重自身业务能力的培养。为此,派出内审员参观培训或聘请专家来公司讲学指导。同时,公司组织内审员一起交流经验互相学习。为了掌握内审员的业务能力,企业组织对内审员的业务能力进行跟踪考核。

2.注重内部沟通

篇9

二、增值型内部审计发挥实效的基础条件

(一)集团领导高度重视,合理设置内审机构、建立健全内部审计制度,保障内审实施力度

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价值链中是一项间接、辅助活动。要发挥审计监督和风险防范的作用,必须得到集团高层领导的重视和支持。将内部审计机构独立设置,不隶属于任何业务管理部门,由集团副总裁主管,审计结果直接向总裁汇报。树立审计监督的权威,创造良好的内部审计工作环境。这样才能得到集团所属各地产及物业公司各级领导和同事的积极配合,有利于内审工作的深入开展,调查取证的畅行无阻,达到加大内审力度,挖掘管理问题的目的。

建立健全完善的内部审计制度,明确内部审计职能和权限、审计人员岗位职责、职业道德、专业水平的要求,规范审计工作流程,制定审计成果报告、反馈、整改、跟踪落实的机制。便于内审工作高效、统一的开展工作。

(二)突破惯性思想和习惯做法的束缚,摆脱畏难情绪的影响,勇于鲜明地提出内审观点,在实践中验证其正确性

中国社会素有看重“人情面子”的传统,人的本能又是趋利避害的。企业中的各级管理人员在遇到他人利用内部管控的薄弱环节投机取巧、营私舞弊时,大多采用明哲保身的做法,认为 “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免得惹麻烦。久而久之,这些没有被反映出来的管理控制漏洞,侵蚀了企业的巨额资产,还被当作“受欢迎”的惯例保留下来,并以讹传讹地成为后续工作的参照样本。长此以往,企业的价值必然在侵占和漠视中消减。作为企业经营管理、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的监督者、服务者,内部审计机构和人员要打破陈腐观念的束缚,不畏艰难,勇于直言。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法规和集团公司规章制度为准绳,旗帜鲜明地提出经营管控中存在的问题、产生的根源、涉及的责任单位及人员和整改处罚建议。将内审结论向集团主管领导汇报并取得支持,与集团本部各业务管理中心及所属被审计的分子公司管理层进行沟通交流、反馈、讨论,推动集团各业务管理中心完善相关管理制度与业务流程的设计与执行,清查、处理违规违纪事件和责任人,达到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目标。

(三)内部审计人员要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专业胜任能力

要实现增值型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加价值的目标,关键的因素在人。内审机构要建立一支职业道德良好、专业胜任能力强的内审专业团队。内审人员要不媚上欺下、不受金钱利益的诱惑、不徇私情,以客观、公正的态度,保持应有的职业谨慎进行内部审计工作。内审人员更要掌握丰富的专业知识,熟悉国家法律法规、集团公司颁布的各项规章制度、业务管控流程、预算控制指标等控制文件的要求,明确房地产行业取得土地、规证办理、工程建设、结算付款、营销策划、销售回款、财务管理、行政管理等各环节的关键管控节点、管控方式、经济利益流向及容易产生管理漏洞和舞弊的事项和方式,总结实践经验并培养审计对存在问题的敏感性,不遗漏重大管控问题。

三、增值型内部审计的具体应用方法

(一)内审计划阶段

(1)在编制审计方案时,要突出内审工作的增值目标,发挥内部审计的监督与服务职能。内部审计工作要跟上企业前进的步伐,把企业经营中的热点、难点问题确定为审计重点领域。因此,审计方案中的审计范围、审计内容应主要确定为内部控制审计、效益审计及为特定经营管理目标服务的专项审计内容,体现内部审计为企业增值的战略目标。由于内部审计在集团公司内部,对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管控流程和业务标准比较熟悉,被审计对象和经营业务相对比较固定,审计方案要借助内审工作开展贴近企业的优势,及时、准确地判断出企业内的高风险领域和重要事项,有针对性地组织审计工作,以发现企业管理上的漏洞,提出改进建议和整改措施,为改善经营管理、实现组织目标作好审计监督和咨询服务。

(2)在确定审计对象时,要抓住经营管理关键点,发挥内部审计的防范职能。增值型内部审计要围绕企业经营中心、融入经营管理才能充分发挥其作用。房地产行业的关键业务包括:工程建设、营销策划、销售回款、资金管理等,涉及的主要风险包括:越权审批、虚假合同、成本失控、虚报冒领、破底价销售、拖欠回款、截留、挪用资金等。内审工作要综合考虑企业的关键业务和主要经营风险,以关键管控节点为审计对象,确定各项业务是否达到相互监督、相互制约的效果,是否实现业务操作过程的公开透明。[3]

(3)合理进行审计分工,充分发挥内审人员积极性,提高审计工作的效率与效果。内部审计工作要求在较短的时间对一个企业多年度的经营管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全面审查。“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要保证审计质量,发现、证实并解决问题,就要依靠内部审计团队分工协作的力量。在审计分工中,着重考虑每个内审人员擅长的业务领域和希望参与的审计调查,结合其知识、技能和意愿程度,使内审人员在工作中一展所长,充分发挥内审人员积极性。以工程建设、销售回款、营销策划、资金管理等各业务管理板块及其管控要点划分各内审人员的审计范围和审计内容,实施审计工作责任到人,促使审计人员对所审查领域的相关问题进行主动深入地分析、思考和充分详细地沟通、验证,获取对企业管理有价值的信息和成果。

(二)内审实施阶段

(1)重视访谈、举报等沟通交流手段的应用,充分获取审计参考信息,打开审计取证渠道。在审计过程中,内审人员应对被审计单位各职能部门的管理者和基层人员就本部门的业务状况、管控模式、日常操作、遇到的困难和问题进行充分的访谈。通过面对面的沟通交流,审计人员能够获得访谈对象的即时反馈,是快速获得第一手材料、迅速打开审计工作思路、确定审计关注重点的便捷手段。访谈的形式和内容灵活多样,不局限于规章制度、管控流程、文件资料,更延伸为大到地方政策、区域经济对本企业经营的影响,小到人际关系、个人意图对具体事务产生的结果,外延到施工单位、供应商的合作情况、客户对企业产品和服务的评价与反馈。对一个企业经营管理的全方位了解,有助于多角度看问题,将不同渠道获得的信息进行对比分析,找到差异和问题关键点,进行验证,形成结论。举报是企业人员和知情人士反映企业管理问题的一种形式,可以使内部审计人员迅速找到工作的突破口,查出重大违法违纪事件。所以,一定要保持举报渠道畅通。要向被审计单位全体员工公布举报接收人的各种联系方式,包括:手机、QQ、电子邮箱等。更重要的是,内审人员在实施审计过程中,要一贯表现出客观、公正,刚直不阿的良好品质和对违规违纪事项一查到底的决心。使被审计单位人员看在眼里,取得他们的信任,建立他们反映问题的信心,才能获得关键有用的审计资料。

(2)重视实地察看对访谈信息及文件资料的验证作用,获取真实的经营管理现状,从中发现管控问题。以往传统审计方法注重对审批、合同、发票、财务账册、会计报表的查阅和分析,把审计人员的工作思路局限在办公室里,往往被一些假造的资料蒙蔽,看不到企业运营的真实状况。只有走出办公室,到生产经营场所进行实地察看,才能发现那些没有记载在文件资料上的管控漏洞和企业刻意隐瞒,企图浑水摸鱼的管控问题和舞弊线索。生产经营现场反映的是最真实的企业运营状况和无可辩驳的事实,内审人员要提高审计质量,获取对改善企业管理、提升企业价值最有用的信息,就必须到现场去调查取证,分析问题。

(3)充分利用各类信息系统,及时、准确地获得企业经营及管控的信息与数据,对集团所属各分子公司经营情况进行持续监控,起到防范经营风险的作用。随着企业办公信息化、网络化、移动化的发展,集团公司对网络版、移动版的OA审批系统、财务软件系统、明源售楼系统和工程成本系统逐步升级完善,使得内部审计人员可以在国内任何地点接入互联网,调阅集团公司所属分子公司的所有账务资料、OA审批文件、可售资产、销售及回款的时间和金额数据、营销及工程成本预算、合同、结算、付款等相关资料,极大地方便了内部审计对企业经营管理信息的实时取得。内审人员应该经常性地调取相关的管控、业务及财务资料,经常性地为企业经营管理做“体检”,扫描经营管理中可能出现的风险,防患于未然。

(4)丰富和发展内部审计的调查取证方法,利用先进技术,及时取得鲜活的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以往传统审计局限于取得文件资料复印件、企业管理层声明、情况说明等纸质审计证据。随着审计技术和科技的发展,以及审计工作更贴近真实情况的要求,内审人员应掌握更加灵活多样的取证方法,发展出对访谈和电话回访的录音取证,对实地察看情况的现场照片取证、对具体物资和作业的测量取证等取证方法和工作成果。内审人员取得有证明力的审计证据来说明存在的问题,才能增强企业管理者对事实的认可,对问题的重视,从而改善企业经营管理,为企业增加价值。

(三)审计报告阶段

内审人员要以充分验证的审计证据为依据,客观、公正地撰写审计报告。审计报告内容要重点突出、详略得当,使用规范语言,建立审计权威。应着重于深入阐述所发现问题的事实、性质、原因、风险及影响程度、涉及责任人员以及改进建议。不仅要以书面形式提出报告上交管理层,更重要的是向集团公司最高管理层当面口头汇报内审工作成果,与管理层进行经营管理方面的思想交流,让审计理念和管理建议深入到最高管理层的管理意识中去,转化到对企业价值提升有益的行动中来。

内部审计要实现为企业增值的目标,必须得到集团公司领导的支持,切实推动审计成果的落实。对于发现的问题,要求被审计单位提出反馈意见和整改措施,要求集团本部各职能管理中心对应提出完善相关管理制度、追究相关人员责任的方案并进行落实。这样才能提升管理、堵塞漏洞、震慑人心、杜绝舞弊事件的产生,挽回或预防经济损失,增加企业价值。

四、增值型内部审计对集团公司经营管理的增值成果

(一)查处违规舞弊行为,挽回经济损失,防范经营风险

内审人员通过系统化、专业化的工作,为企业查出高价采购、指定分包、垄断供应、虚报冒领、超标准发放奖金、福利等违规舞弊行为,对相关责任人员提出处罚建议,帮助制止了侵占企业资产的行为,挽回经济损失,防范经营风险。

(二)起到威慑作用,提高经营管理者对管理制度建设和遵守方面的管控意识,提高工作绩效

内部审计作为集团最高管理层授权的独立监督部门,客观上会对企业经营管理者和其他职能部门产生现实和潜在的威慑作用,促使他们维持良好的控制系统和工作秩序,并努力改善管理、提升工作绩效。

(三)为集团公司管理制度体系建设当好参谋,发挥提升管理、防范风险的服务职能

内部审计工作经常深入集团所属各分子公司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对各项业务管控流程的合理性、有效性进行评价。可以在总结企业共性问题和管理需求的基础上,对完善企业管理制度方面提出管理建议,做好咨询服务,提高集团公司的管理效率与效果。

篇10

1.1对内审成果运用重要性认识不足。

审计成果的运用是现场审计价值的提升,是一种能够更好地服务于管理决策和提高内审自身效能的手段,但是,目前普遍存在对审计成果运用重要性认识不足的问题,审计工作按程序进行,现场检查结束后,完成《内审结论和处理决定》、《内审意见书》等审计结论性资料,最后总结一下经验,写几篇调研文章或汇报材料就完成了,没有真正做到为中央银行金融服务和内部管理服务。

1.2“同级监督”内审成果运用机制不健全,制度保障不力。

一是同级监督审计成果利用不足,由于内审的独立性和超脱性不强,内审在实施同级监督时,无法突破同级监督同级“揭丑”的内部审计怪圈,造成内部审计成果“夭折”,审计作用无法正常发挥;二是内审成果利用的保障机制不健全,人民银行从上到下尚未建立统一的审计成果利用机制,对内审成果利用缺乏系统性、规范性,削弱了内审成果利用的力度,难以真正发挥审计成果的作用。

1.3内审成果的管理运用处于无序状态。

一是内审成果管理简单地视同档案管理,每个内审项目完成后,按照内审项目档案管理的程序,归档管理,把内审成果简单地有形化,从而忽略了大量的无形审计成果,如审计方式的创新、审计技术的革新、内审人员的经验;二是没有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各级内审部门的内审成果的管理、应用方面各行其道各种成果资料散乱,综合利用率低,成果管理运用没有成为一项常规性的工作;三是没有形成有效的成果转化机制,由审计成果向管理成果转化的渠道不畅通。

1.4内审综合分析的深度、广度不够,使内审成果运用难以深入。

目前,基层行内审工作仍停留在查实问题,提出建议,督促整改,对某一时期某一类审计项目所反映问题的共性认识不够,难于从大量数据资料归纳出问题的核心和本质,找出问题的根源和症结,以达到标本兼治,从根本上解决基层央行内部管理和控制中存在的问题和隐患,使审计成果向更深一层迈进。

1.5因信息资源共享度不高,导致审计成果不能在各职能部门合理运用。

一是由于审计出的问题具有“秘密性”,因而反映审计成果的载体——审计报告和审计结论或意见往往只能在审计部门、主要领导和被审计单位之间传递,很少延伸到其他相关职能部门,导致审计信息和成果的闲置和浪费;二是内审部门对其他职能部门的信息不对称,没有形成监督合力,内审成果没有得到合理运用,由于人民银行在内部检查方面没有建立内部协调机制,出现了多头监管、重复检查的现象。

2.加强内审成果运用的几点建议

2.1建立审计成果运用机制,为审计成果运用提供有力保障。

一是领导要高度重视内审成果的运用,把审计成果作为推动工作不断向制度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一面镜子,促进审计成果的充分转化;二是建立审计成果的垂直管理制度,加大审计成果信息反馈力度,将审计中发现的一些普遍性、倾向性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及时反馈到上级行和各相关部门,这些信息通过以文件或简报的形式处置,引起各级行的重视,促进问题和解决和落实,提高审计成果的利用率;三是建立同级人事、内审、纪检监察审计成果运用协调机制,审计项目结束后,内审部门要向人事、纪检监察等相关部门通报审计成果,建立成果利用协调机制,人事部门把审计情况纳入干部管理、使用、监督的全过程,把审计成果作为对领导干部的任免、调动的重要参考依据,纪检监察部门把审计成果与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有机结合起来,加强对审计中发现的违纪违规问题的查处,并将查处结果作为考核领导干部廉政建设情况的重要内容。

2.2内审工作要树立“审有所用,审有所为”的意识形态。

首先要发挥内审的鉴证、评价职能作用,内部审计长期在单位内部工作,对单位的各项制度、改革变化比较熟悉,再加之历年的专项审计、全面审计,内审在进行监督、鉴证和评价时,应帮助、指导各部门、单位严格按规定和规章制度执行,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堵塞管理漏洞。其次是要体现审计的监督性、管理性。通过监督,纠正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利上出现偏差,有效防止权利失控、决策失误和行为失范,把一些领导干部在行使权利中所犯的错误揭示出来作为警戒,可以起到教育和警示作用。

2.3提高内部审计质量,促进成果利用。

篇11

2、督促本部门人员经常与供应商保持联络及时了解所采购原材料的市场行情。

3、经常在网上了解相关原材料的行情,同时和多个供应商联系,使供应商之间有竞争,我们就有多的选择渠道,在同等质量下选择了价格最低的原材料供应商,与去年同期相比玻璃价格下降8%,每月为公司节约6万多元。

4、及时与生产部门人员沟通,了解原材料的需求情况,合理控制库存,使资金最有效的利用。

5、督促本部门人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在供应商眼里、心里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6、做好购货合同的跟踪制度,其中包括何时汇款、何时到货、何时到票,做到心中有数。

7、四月至五月公司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审核管理工作,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了内审员资格证书,并按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管理,使得质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有效运行。

二、公司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现有生产场地极大的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在这个关键的转折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公司领导果断的决定,在徐州经济开发区购买90余亩土地,筹建新厂区。作为公司的一位老员工被抽 调负责新厂区的建设,心理有一种责任感,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深知基建的重要性。本人对基建工程是一窍不通,真是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现将基建工作、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1、开工之前的准备,基本上天天和办公室高主任奔走于开发区管委会的各部门和市建设局各部门办理各种手续,规划定点、选址、图纸的设计和图纸的审查以及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待各种手续基本准备的同时,又根据领导的指示,与高主任、谢工和开发区建管处袁处等人考察施工队伍,在选拔施工队伍的时候,因本人对基建工程还是不太了解,对这一行还是比较陌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小心的过,多方面听取袁处和谢工的意见,但本人的原则是公开、公平、透明的去处理招标,防止暗箱操作,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报名的施工队伍有十家,当时正是农忙之际,我们工期要求紧,听取袁处的建议,考虑南方的队伍,麦收工人不回家,选择三家南方队伍,汉中集团、南通六建、中淮集团。当时中淮集团承建市重点工程,九里区龟山汉墓展览厅,实力当时比较而言,还是比较强。考察之后,经过研究确定此队伍,然后向董事长汇报,确定了中淮集团,签订了土建承包合同。

3、在五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工进场,破土动工,开始了厂房的施工,从施工开始本人坚守岗位,因为自己对施工方面专业知识欠缺,本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施工知识,在现场观察、查看,虚心向专业人员学习。

篇12

2、督促本部门人员经常与供应商保持联络及时了解所采购原材料的市场行情。

3、经常在网上了解相关原材料的行情,同时和多个供应商联系,使供应商之间有竞争,我们就有多的选择渠道,在同等质量下选择了价格最低的原材料供应商,与去年同期相比玻璃价格下降8%,每月为公司节约6万多元。

4、及时与生产部门人员沟通,了解原材料的需求情况,合理控制库存,使资金最有效的利用。

5、督促本部门人员时刻保持清醒头脑,廉洁奉公、不谋私利,在供应商眼里、心里树立良好的公司形象。

6、做好购货合同的跟踪制度,其中包括何时汇款、何时到货、何时到票,做到心中有数。

7、四月至五月公司进行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具体负责本部门的审核管理工作,通过努力学习,取得了内审员资格证书,并按管理体系要求进行管理,使得质量管理体系在本部门有效运行。

二、公司快速发展壮大的同时,现有生产场地极大的制约了公司的发展,在这个关键的转折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公司领导果断的决定,在徐州经济开发区购买90余亩土地,筹建新厂区。作为公司的一位老员工被抽调负责新厂区的建设,心理有一种责任感,也有一种无形的压力,因为深知基建的重要性。本人对基建工程是一窍不通,真是硬着头皮接受了任务,现将基建工作、管理情况汇报如下:

1、开工之前的准备,基本上天天和办公室高主任奔走于开发区管委会的各部门和市建设局各部门办理各种手续,规划定点、选址、图纸的设计和图纸的审查以及开工前的各项准备工作。

2、待各种手续基本准备的同时,又根据领导的指示,与高主任、谢工和开发区建管处袁处等人考察施工队伍,在选拔施工队伍的时候,因本人对基建工程还是不太了解,对这一行还是比较陌生,是摸着石头过河,一步一步小心的过,多方面听取袁处和谢工的意见,但本人的原则是公开、公平、透明的去处理招标,防止暗箱操作,及时向领导汇报情况,报名的施工队伍有十家,当时正是农忙之际,我们工期要求紧,听取袁处的建议,考虑南方的队伍,麦收工人不回家,选择三家南方队伍,汉中集团、南通六建、中淮集团。当时中淮集团承建市重点工程,九里区龟山汉墓展览厅,实力当时比较而言,还是比较强。考察之后,经过研究确定此队伍,然后向董事长汇报,确定了中淮集团,签订了土建承包合同。

3、在五月二十八日正式开工进场,破土动工,开始了厂房的施工,从施工开始本人坚守岗位,因为自己对施工方面专业知识欠缺,本人在完成本职工作的同时,努力学习施工知识,在现场观察、查看,虚心向专业人员学习。

4、在开工以后,坚持原则,抓安全质量,经常与施工单位和监理部门沟通,预防各种不可遇见的事情发生。警钟时刻在脑海中敲响。

篇13

4. 建立相应的组织程序,培训人员,制定计划,实施质量管理体系。

5. 协助总经理确保质量管理体系的实施和持续改进过程得到必要的支持。

6. 定期向总经理汇报质量管理体系的业绩,包括改进的需求,以事实为依据,确保企业产品质量的持续改进,使之与客户要求相适应。

二、内部审核

1 制定并审核企业年度内审计划和审核实施计划以供总经理批准.

2 拟定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3 协助总经理定期召开管理评审会议.

4 全面负责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工作.

5 担任审核组长并选定审核员,并制定年度内审计划、每次的审核实施计划和内部质量管理体系审核报告.

6 指导编写《年度内审计划》并负责组织实施.

7 组织、协调内审活动的开展.

三、实现质量计划目标

1.审查各有关部门编制的质量计划.

2.负责对各部门质量策划的实施情况进行监督检查.

3.协助各部门负责人制定相关的质量策划及编制、实施相应的质量计划。

四、处理好与顾客有关的质量问题

4. 协助营销部,识别顾客的需求与期望,组织有关部门对产品需求进行评审,并负责与顾客进行质量方面的沟通.

5. 评审对新产品质量要求的检测能力.

6. 协助技术部评审新产品的设计开发能力.

7. 协助生产部评审产品的生产能力及交货期.

8. 协助采购部负责评审所需物料采购的能力.

9. 审查特殊合同的产品要求评审表.

五、质量标准制定和实施

3. 在质量要求方面协助技术部在设计、开发产品的组织、协调、实施工作,设计和(或)开发的策划、确定设计、开发的组织和技术的接口、输入、输出、验证、评审、设计和(或)开发的更改和确认等符合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协助审核试产报告。

4. 为总经理批准项目建议书、试产报告、提供质量方面的参考意见。

5. 协助采购部做好所需物料的采购的质量检查工作。

6. 协助营销部进行质量方法的调研或分析,市场信息及新产品动向,审阅顾客的《客户满意度调查报告》。

7. 负责新产品或新原辅材料的检验和试验。

8. 协助生产部负责新产品的加工试制和生产。

9. 收集行业质量技术,制定适宜的内控质量标准。

六、生产和服务动作的质量监控

1.在质量控制方面指导生产部进行生产和过程控制,生产设施的维护保养,编制必要的质量作业指导书,负责产品的防护。

2.协助技术部编制相关的完善质量管理的工艺规程。

3.在质量方面协助生产部对《生产计划》的审批,负责设施采购的质量审批。

4.协助行政部对实现产品质量所需的工作环境进行控制。

5.负责进行产品质量验证和标识及可追溯性控制。

6.协助营销部在质量方面的售后服务工作。

七、测量和监控装置管理

1.负责对测量、监控设备的校准;根据需要编制内部校准规程。

2.负责对偏离校准状态的测量、监控设备的追踪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