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正高医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2治疗情况
轻度妊高症者,口服降压药物如复方降压片,利尿药物如双氢克尿噻,另外用镇静剂如安定;中重度妊高症,给以解痉药物为25%硫酸镁l0m1溶于25%葡萄糖10ml中缓慢静脉注入,继以25%硫酸镁60m1溶于5%葡萄糖液5O0ml静脉滴注,速尿常用量为20~40mg静脉推注,必要时可用更大剂量。安定10mg静脉推注,重症者可用利血平1~2mg肌注。
2麻醉方法
2.1麻醉方式
经过我们多年在临床上运用,证实硬膜外麻醉法,安全又可靠。因为持续硬膜外腔阻滞具有肌肉松弛好,扩张周围血管,对胎儿影响小等优点。麻醉后腹腔内压下降,宫内压降低,同时血管扩张增加子宫胎盘血流量,改善肾功能,减轻心脏负荷,对重度妊娠高血压综合征患者非常有利。该麻醉法止痛效果理想,麻醉平面和血压也较易控制。麻醉中血压可适当下降。恰为妊娠高血症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2.2麻药选择
局麻药物多选用作用可靠、毒副作用小的药物,如2%利多卡因或1%罗哌卡因。0.75%布比卡因因其影响心脏,所以在使用时应小心谨慎;本组68例采用连续硬膜外麻醉,局麻药为2%利多卡因(均不加肾上腺素);L1~2穿刺头向置管,2%利多卡因3ml作试验剂量,无异常后继续追加1%的利多卡因和0.375%布比卡因混合液5~10ml。
2.3麻醉后,术中观察
术中根据情况选择输入6%羟乙基淀粉、浓缩红细胞、全血或新鲜冰冻血浆、冷沉淀﹨浓缩血小板等,对重度妊高症术中血压控制在14O~150/90mmHg。术中应调整酸碱平衡,纠正电解质紊乱,及时处理并发症。根据BP的动态变化调整输液量及输液速度,输液以平衡液为主。本组患者经对症处理,均在5~6天左右恢复正常,无一例出现并发症。
2.4结果68例病例麻醉和手术过程顺利,均痊愈出院。
3讨论
妊高症是妊娠期常见的并发症,其病理变化为全身小动脉痉挛,高血压、蛋白尿和水肿为其三大特征。妊高征的治疗包括解痉、扩容、降压。首先,解痉治疗是重度妊高症治疗的重要环节,因此,硫酸镁是首选药;其次,扩容,能够升高血容量和血液的黏稠度,避免肺水肿和心力衰竭;最后,降压,将舒张压控制在90~100mmHg,收缩压控制在140~160mmHg,平均动脉压控制在125mmHg;但要避免血压骤降至130/80mmHg以下,否则可能因为子宫胎盘灌注不足而导致胎儿宫内窘迫。剖宫产及时终止妊娠,是减少产妇死亡的有效手段。大部分患者经术前处理情况稳定后可选择连续硬膜外麻醉,因为硬膜外麻醉可阻断疼痛传导,并能降低血压,降低外周阻力和心脏后负荷,改善心功能,而且对全身代谢扰乱小,能使阻滞区域以下的血管扩张,回心血量减少,减轻心脏负荷,对妊高征患者非常有利。同时对肝肾等重要器官无明显抑制作用。而且阻滞较完善,提供有效止痛,消除疼痛引起的血压进一步升高;同时与硫酸镁不发生协同作用,不会加重对呼吸抑制,并可改善胎儿供血量;并且不影响子宫的收缩。但严格控制麻醉平面对保证母婴安全是至关重要的。
篇2
2.坚持以人为本,推动教育发展
这些不仅仅是新课改的教学要求,同时也是在政治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本质要求,以人为本的理念是高中政治教育发展的根本动力,因此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不仅可以激发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也可以推动我国政治教育事业的发展,早日实现我国素质教育的根本目标。
二、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理念的方法
如何在高中政治教学实践中坚持以人为本就应将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由理念转变为事实,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要想将理念应用于实践,就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使教学模式得以创新,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实现以人为本,改变教育观念
由于我国新课改以及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传统的教学思想与教学模式已经不适应当前的教育形式了,而要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坚持以人为本,教师就必须也要转变自己传统的教学思想,改变教学模式,在教学问题上要以前瞻性的眼光看问题,善于发现与解决新问题,坚持批判主义的精神,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使人文关怀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来,改变教学观,重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用发展的眼光去对待学生的成长,相信学生,爱护学生,将学生作为认识与发展的主体,因材施教,使学生一直处于不断的进步中,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教师在高中政治教学中要切实将以人为本的理念应用到教学实践,不仅包括教学计划与课堂教学,还包括课堂外的素质教育,都要将以人为本坚持下去,从根本上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
2.实现以人为本,改变教育模式
篇3
第一,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文学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不应当是一板一眼的,同样能够富有激情。例如在讲解哲学原理的主客体统一这一问题中,就能够引用坡琴诗来说明在演奏优美音乐的过程当中,不仅仅需要琴这一客体,同时需要人这一主体的动作,只有两者实现相辅相成,才可以演奏出优美动听的音乐。通过加入文学元素,同泛泛而谈比较而言,一方面能够激发学生兴趣,另一方面也可以拓展思政课理论的意境以及学生想象力。不过需要指出的是,强调教学语言的文学色彩需要适可而止,主要目的是提高教学语言美学意味并营造教学氛围。
第二,高校思政课的教学语言艺术需要多一点人情味色彩。高校思政课的教学往往给学生以枯燥空泛以及说教的感觉,因此对于思政课的教师而言,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要走进学生心里而让学生高度认同并加以接受。在高校思政课的教师形象环节,思政课的教师要避免沦为僵化道德标本,其身上需要体现出人性的丰富内涵,兼具厚重的德性以及丰富的人性,这样的思政课教师才更加具有魅力以及说服力。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需要尽量将宏观东西微观化,并将空洞东西生活化,从而让思政课教学回归生活。最后是在教学语言方面,高校思政课的对象是人格意识较为独立的大学生,因此教师在表述的过程当中需要提高教学语言的人情味色彩,要展现出平等包容的心态以及人性关怀态度。
篇4
1.2教育对象的特殊性
高职医学生既具有高等院校学生的一般特征,同时又因高职医学教育特点而具有特殊性,这必然导致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一般思想政治教育存在差异。
(1)高职医学生对高职医学教育认识存在偏差,心理压力较大。
当前,高职医学院校的录取分数线低于普通本科院校,高职医学生往往以一个失败者的心态进入学校,普遍存有自我否定心态,认为自己学历低、能力差、就业难。再加上社会普遍对高职医学教育认同度不高,使得高职医学生具有较强的自卑心理。高职医学生入校后,一旦学习成绩不理想,就感到无法面对家长,心理压力较大。
(2)高职医学生价值取向呈多元化。
价值取向是价值主体在指向价值目标的活动过程中反映出的价值观念变化的总体趋势和发展方向,是一个动态的变化过程,如就业价值取向。据调查,高职医学生存在职业定位理想化程度较高、择业标准现实化、职业选择功利化倾向明显等特征。高职医学生价值取向呈现多元化,无形中就增加了思想政治教育的难度。
1.3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重视程度不够
(1)对高职医学教育目标的认识存在偏差。
当前,高职医学教育往往突出医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培养,而忽视其思想政治素质,导致学校对思想政治教育不够重视,如把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渠道、主阵地的思想政治理论课课时不断压缩、课程不断删减,以至于教育内容深度、广度达不到要求。再加上相关制度不健全,缺乏长期规划,使得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地位和作用不够突出。
(2)医学专业课有关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明显缺失。
高职医学院校对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医学专业课几乎不涉及思想政治教育内容,结合医学专业特点、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明显不足。另外,重说教轻实践的教育模式也导致一些医学生言行不一,知行脱节,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不强。
2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对策
实效性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要完成社会发展变化对其提出的新任务和新要求,就要积极探索提升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的策略。
2.1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标是帮助高职医学生建构科学世界观、人生观与主流精神世界,塑造完美人格。
(1)树立德育为先的教育理念。
医学教育,医德为先。医德教育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是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具体化和职业化的重要部分。大量事实表明,树立良好医德风尚,对于促进优质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起到重要作用,同时也对促进人民生命健康具有重要影响。所以,高职医学院校对医学生开展医学专业知识和技能教育的同时,要切实加强医德教育。
(2)树立育人为本的教育理念。
思想政治教育说到底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作为直接以人为研究对象的学科,医学比其他学科更强调思想政治教育。树立育人为本理念,就是努力使高职医学生各方面能力都能得到全面、协调的发展,只有这样才是完整的医学教育。所以说,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树立德育为先、育人为本理念,致力于促进高职医学生全面发展,才能摆脱“重技轻人”的弊端,符合现代医学教育的目标定位。
2.2充实和更新思想政治教育内容
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是对教育目标的诠释,教育内容的选择直接影响教育理念的推广和教育目标的实现。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结合医学特点,不断充实、更新教育内容。
(1)重视医学职业观教育。
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要帮助高职医学生树立以病人为本的职业观,深化医学职业认知、培养医学职业情感、树立医学职业理想、培育医学职业荣誉感。
(2)重视敬畏生命教育。
可以说,人类医学知识的增长过程是人类理解敬畏生命深刻内涵的过程,医学发展的历史是敬畏生命的人类情感逐渐形成的历史。思想政治教育一定要使高职医学生体悟生命的本质、价值和生存的意义,不断培养其敬畏生命的伦理思想。
(3)重视医学人文精神培育。
医学充满着利他性和人文性。思想政治教育要使高职医学生具有优秀哲学家的一切品质:利他主义、热心、谦虚、冷静的判断、沉着、果断、不迷信,努力使其担当医疗工作者的社会责任和人类责任,实现自己的人生理想与人生价值。
(4)重视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在将来从事的医务活动中,对病人的服务不仅是治病,还要更多地关注病人的心理需求。所以,心理健康教育能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增加新的内容、拓宽研究领域。
(5)重视医学史教育。
医学史是通过社会、经济和科学文化的关系来研究医学发展过程及其规律的一门学科。医学史作为人类文化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高职医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可以发挥其强大的渗透功能。
2.3推进与医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
目前,高职医学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主要是通过思想政治理论课来完成,虽取得明显成效,但由于医学具有实践性强的特点,所以要大力推进、创新与医学实践活动相结合的思想政治教育。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还可以社会调查、社区医疗、志愿者服务等与医学相关的社会实践形式展开,以增强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培养奉献精神。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根据医学生实际需求,打破以教师、课堂、书本为中心的传统教育方式,建立理论与实践相互促进的新型教育方式,充分体现教书与育人相结合、课堂与社会相结合、书本与实际相结合的理念,使思想政治教育取得实效。此外,要加强医学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建设。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基础,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不仅能引导医学生学会做人,而且能促使其成长成才。校园文化建设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为导向,弘扬主旋律,创新校园文化活动内容,拓展校园文化活动领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最终使医学生在体验和实践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
2.4健全保障机制,强化科学管理
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要结合高职医学院校实际情况及高职医学生的特殊性,统筹兼顾,科学管理,健全思想政治教育保障机制,不断提升教育教学水平。
(1)健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领导机制。
高职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必须在学校党委统一领导下制定有关方案,努力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各级领导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统筹考虑思想政治教育与医学专业教育的关系。
篇5
但是从课堂知识的结构来看,脉络应当是非常清晰的,教师通过提问,可以提纲挈领,让学生更明确本课时知识的逻辑结构,教师还可以通过设问的层次性表达,让学生在理解上由浅入深,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上的一个个“热点”和“”。当前,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已经普遍使用了问题式教学,但不同教师所取得的教学效果却大相径庭。其根本原因,就在于教师对提问把握的时机、内容、方式等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大量听课评课所得的经验,笔者认为如果要提高提问的有效性,需要处理好以下两对关系。(一)“小”与“大”的关系教师的提问设置,有“小”有“大”。
只要问题设置得当,无论“大”、“小”,都可以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小”是指教师问题的切入点一定要小,否则,问题设置过于宽泛,学生可能找不到回答问题的抓手。例如,一位教师在讲“廉”的含义时,先在黑板上写了一个“广”,然后提了一个问题:“表意的广像什么?是什么意思?”学生可能不知道从何说起,一片默然。教师设置这个问题的初衷可能是要学生联想,“广”字像我们所住房子的侧面。但绝大多数学生根本不具备这样的生活常识,无法明白教师发问的意图,自然也不知该如何回答。再如,一位教师在讲人大代表的职责时提问:“人大代表提出的议案是怎么出来的?”这个问题设置得太大了,远离普通百姓的生活常识,极少学生知道人大代表的工作程序和工作内容,当然很难准确回答教师的问题。所以,教师提问的角度一定要小,所提的问题需要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身心实际,并与学生的知识水平相契合。“大”是指教师所设置问题的内涵要大,能够引导学生进行多角度观察和思考。一位教师在讲《意识的能动性》时给出了“2009年全球廉洁指数分布图”,让学生仔细观察,然后提问:“你能从这张图得到哪些信息?”通过观察,学生不仅直观了解到了世界各国廉洁度的差异,而且通过分析还能够发现廉洁程度与经济发展水平的相关度。这个问题设置可以充分证明人的意识具有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能动性,达到了设置这个问题的效果。(二)“易”和“难”的问题“易”就是指教师的问题设置应当有明确的指向性,使学生比较容易理解教师意图并能做出较为接近的回答。
“难”是指教师设置的问题能够触发学生的发散思维或者更深层次的理解。如果设置的问题太容易,往往会失去所设问题的价值。例如,一位教师对20世纪70年代和90年代的香港民主化程度在数据方面进行比较,并问学生:“你选择生活在什么年代的香港?”其实,教师提供的数据已经非常明确地告诉了学生,90年代香港的民主化程度远高过70年代。显然,教师的设问过于简单,丝毫没有起到让学生“心动”(即激发思考)的效果,也就没有什么价值可言。相反,如果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实际能力,设问太难,学生如同原地跳跃而摘不到果子,就会失去学习的动力与兴趣。因此,教师对有难度的问题不妨通过设置数个存在逻辑关系的简单问题来实现。例如“我国公民为什么必须依法诚信纳税?”
这个问题层次较多,可以通过抓关键词将其演变为四个小问题:
(1)为什么要纳税? (学生很容易想到纳税的重要性)
(2)我国公民为什么要纳税? (因为我国公民与税收之间独特的关系:人民群众是税收的最终受益者,我国税收取之于民,用之于民。)
(3)为什么要依法纳税? (任何国家征税都有法律依据,这是公民的法定义务。对我国来说,还是公民对国家社会的责任与贡献,是十分光荣的行为。)
(4)为什么要诚信纳税? (诚信纳税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非常重要。)陆伯鸿老师曾经说过:教师精讲的标志就是进行启发式的教学。通过层层有效提问,由浅入深,深入浅出,将“复杂问题简单化”。既能由知识的外围触及知识的核心和实质,实现对知识的透彻性讲解;又给学生提供逐级而上的梯子,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实现思维的层次性跨越。《学习的革命》中有一句值得我们教师深思的话:“唯一愚蠢的问题是你不会问问题。”在一堂40分钟的课上,要使学生理解相关知识点,掌握思考问题的方法,那么教师设置问题的方法与把握提问的时机是关键。
二、让问题意识成为点燃学生探究欲望的火种“君子之学必好问,问与学,相辅而行者也。
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当然,好的、有效的课堂从来就不只是教师依靠自己的知识、技巧让学生较为顺利地理解和掌握知识,还应该以激发学生探究兴趣、培养学生质疑能力为目标。所以,课堂提问,不仅要以学生为对象,更要以学生为主体。鼓励学生有疑问,培养学生提问,让学生在提问的过程中剖析知识,整理结构,实施方法,体验过程,树立观念,从而更好地向课堂教学目标靠拢。(一)让学生善于接受,还要让学生学会质疑———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有创造力的民族才是有希望的。
创造力从何而来?笔者以为,应来源于人的问题意识。在教学中,真正困扰教师的也许不是学生知识和能力的欠缺,而是学生不知道自己欠缺在哪里,更不知自己为何有此欠缺?我所教班级的一位男生,对于数学科目平时自我感觉良好,但是每逢考试,分数总不理想。我问他原因?他也不明所以,老师讲的都能听懂,笔记也都认真记了,就是一到做题就不会了。相反,一位同事的孩子被保送北京大学,谈起经验,他说,自己的孩子特别懒,老师讲的方法,他认为还太复杂,他会想方设法去找更为简单的方法。对于公式,他不愿死记硬背,而是设法弄懂公式的原理。两个孩子的差异在哪里?前者只知接受,不愿思考;后者穷根究底,追根溯源。在学习生活中,质疑的兴趣、能力对学习的推动作用往往更大。因此,有效教学不仅是教会学生接受,更要教会学生有穷追不舍的质疑精神,着力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在高一年级,笔者曾做过一个对比实验。每节课都会留十分钟的时间给学生进行经济活动主体的拓展。在A班,会联系最近经济生活中的一个热点问题进行分析,学生极有兴趣,听得非常认真;在B班,我安排学生按照学号一个不落地收集资料、做成PPT课件,自己演讲,我只提供参考意见。一开始,B班学生发言质量不尽人意。但半个学期过后,情况开始转变了。A班上课秩序依然良好,但B班学生发言的积极性、对社会热点的关注程度、对上课发言的期待程度,以及对社会现象的分析深度都要高过A班。此外,还发现原来成绩并不太好的几位男生, 其实理解能力相当强,对政治课的学习参与度明显增加。在高三的教学中,笔者更注重对学生问题意识的培养。不仅将知识点的复习问题化,各种类型的题目审题、解题问题化,而且还要求学生在自学预习过程中不断提出问题。通过这些训练,学生的问题意识逐步增强。比如,前不久,就有学生对练习中的一道题目进行质疑:“经济适用房属于社会保障中什么内容?”标准答案为“社会互助”。但学生认为经济适用房具有社会福利性质,同时适用对象是低收入住房困难群体,应该属于社会救济或者社会福利。虽然,查遍现有资料,还不能确定答案。但学生这种勇于提问、敢于质疑、独立思考的良好倾向,已开始显露出来。爱因斯坦说:“有时候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我想,这应该是有效课堂追求的吧。(二)授人以渔———培养学生提问的能力要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仅有问题意识还不够。
篇6
一、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教学情境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对政治知识的获取,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个人的学习兴趣,而教师主要是发挥教学引导作用,所以教师在政治课堂上的作用不应当是统治性的,高中政治教师要积极创设趣味化的问题教学情境,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问题意识,让学生在课堂上可以带着问题开展学习活动,这样可以有效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主反思、自主学习的习惯,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例如,在“神奇的货币”的教学中,每个高中生都在应用人民币,但是对于货币“一般等价物”的本质、货币的基本职能等理论知识的学习却比较抽象,对此政治教师就可以引入“你知道货币是怎么产生的吗?”“为什么马克思说金银天然不是货币,但货币天然是金银”等问题情境,然后再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将课堂问题进行趣味化的讲解,进而充分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促进学生知识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充分发挥高中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培养高中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时,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结合高中生的心理特征,利用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让学生在发现中感受高中政治课程的学习魅力,在发现中收获更多的成功体验和情感体验,进而培养学生政治学习的积极情感,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的养成。例如,在“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的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上引入:单个网眼为什么捕不到麻雀而整张网能捕到,“田忌赛马”运用的是什么样的思维方法等问题,这样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兴趣,让学生充分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让学生感受到哲学知识的魅力和应用价值,促进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与发展。
三、丰富高中政治问题教学途径
在高中政治课堂上,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是政治课堂的主人,而教师的教学主导作用同样不容忽视。作为一名合格的高中政治教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育素质,丰富高中政治问题教学的途径,在政治课堂上留给学生充足的独立空间和自主学习时间,丰富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渠道,让每个学生在政治课堂上都可以积极思考和展示自己,更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对此,高中政治教师要善于使用现代多媒体教育技术,将抽象化的政治知识形象化、具体化,成为高中政治问题教学和学生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的有效辅助手段,同时高中政治教师要引导学生多合作、多交流,如将学生划分为若干学习小组,设置有针对性的问题任务,让小组内的学生集思广益,多加强合作与交流,在集体的学习环境下实现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例如,在“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的教学中,高中政治教师可以先将学生合理分组,然后通过多媒体教学手段展示一些与哲学矛盾相关的Flas、寓言故事情境等,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反思各种矛盾的两面性以及转化策略等,这样可以有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的培养。
四、营造探究性的政治教学氛围
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这表明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而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所以在高中政治教学中,同样应将政治理论教学与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进行有效的结合。陶行知曾经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由此可以看出,学生的问题意识往往是创新和进步的起点,所以高中政治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要重视教学氛围的营造,这样才能保持好学生的问题探究热情,敢于在课堂上进行发问和质疑,提升学生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例如,在教学评价环节中,很多政治问题的解决可能会有多种途径,这时教师要鼓励学生敢于对教师公布的“答案”进行质疑和完善,不要总是开展“标准化”的问题教学,这样更能保持好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发现热情,促进学生问题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
高中政治教学中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背景下加强政治教学改革的必然要求,所以高中政治教师需要树立以生为本的教育理念,通过有效的教学引导措施,充分激发学生在政治课堂上的主观能动性,进而有效促进学生问题意识与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篇7
学生教材是经过专家不断推敲、论证,最终形成的最适合某一阶段学生的最佳书籍。但是毕竟教科书中的知识是有限的,每一堂课的时间也很短暂,怎样使学生增大学习兴趣、学到更多的知识呢?这又是新课改提出的另一新要求,要求教师不再像以前照搬照讲课本,而是要按着预习、思考、上课、作业、复习、反思的进程学习,在上课之前学生是带着疑问在听,这样更能使学生集中精力,同时在课堂上发言、讨论,活跃课堂气氛,通过自己复习反思后再做作业。教师要明白教材只是一种辅助工具,不是真正的“知识”。真正的“知识”在书外、在实践中、生活中。
3.教师备课与动态生成问题。
在每一堂课之前,教师都会进行认真备课,所以在上课过程中,教师希望按照自己备课的顺序来进行,不希望有偏差,以此来完成教学任务,这也是传统教学模式课堂评价的标准。但是讲课过程中,每一节课内容不同、学生不同、学生的反应不同,出现不可预见的情况是很正常的,即动态生成问题,教师在这方面要灵活应对,妥善处理出现的意外情况,这样更能增加课堂气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教师要正确对待新课改的要求。
新课改中教材知识传授不再那么重要了,教师要更加注重的是学生的表现、发挥、意见。这让教师们一时难以接受。怎样对待这个问题?新课改要求教师要快速改变观念,尽量用最短的时间去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
5.教师要采用正确的教学手段。
篇8
一、切忌只重工作目的性而不考虑方式方法,始终坚持平等对话原则
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具有强烈的目的性。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理论非常注重目标的达成度,甚至忽视了手段和方法的适宜性,以致于出现了事与愿违的后果,并未实现预期的目的,“劳而无功”却在社会、学校“背”上骂名,最终呈现出学生不满意、党委政府不满意的状态。如何有效地避免这种情况的出现呢?一方面,讲究工作方式方法,注重教育情境创设。方式方法上要讲求“外虚内实”。表象层面上不能显得目的性太强,“昭然若揭”,“有意”惹起学生的反感,从内心产生抵触情绪,失去了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骨子里面确实有工作的想法和目的,绝不是简单、单纯的交流聊天,承载着应有的责任和使命。要将两者有机地统一起来,其核心就在于教育情境的创设,教育活动的精心策划。经过精心设计的情景是雅致的,经过精心策划的活动是巧妙的。既能实现教育目的,又不引起学生的警觉和反感,取得教育者的水平和艺术。另一方面,尝试师生交往对话,营造平等和谐氛围。对话是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方式,对话的前提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人格上保持平等。要坚决革除传统模式下教育者“高高在上”,开展工作“居高临下”“盛气凌人”,受教育者被“虎视眈眈”“众目葵葵”,大有“接受也得接受,不接受也得接受”的架势,营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交往对话的基础。因此,双方要以平等的姿态、朋友的身份进行交往,忘却传统意义上的师生尊卑,彻底抛弃“不愿谈”“不敢谈”“不能谈”的心理障碍基础,从心底里把对方当作自己的朋友、自己的亲人,真正朝着师生间无所不谈的方向发展,最终实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的状态和境界。
二、切忌只顾把控话语权而不契合学生实际,始终坚持互动交流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涉及到话语权的把控。正确的一方把握了话语权,就让正确的思想得到不断的传播,延伸思想政治工作的积极效果;相反,如果错误的一方把握了话语权,就让谬误的观念象疾病一样流传,扩大思想政治工作的消极效应。但是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话语权的把控不应凭借教育者的优越地位,而是靠要讲究艺术和技术的。一方面,要用以知识为基础的人格魅力去“征服”学生。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越来越难做,一味只采用传统的灌输方式,效果不理想,极易引起学生的反感,因此既要发挥传统方式的积极作用,又要与时俱进不断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还对教育者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人格魅力对人的影响是最直接、也是最深刻和持久的。因此,教育者自身既要有渊博的知识,尤其是熟练地掌握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在开展工作过程中能够信手拈来,运用自如,得到学生的信任和佩服,做一名合格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而且要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要首先模范地做到,自觉地把自身塑造成为学生学习的标杆和示范,起到言传身教的效果。另一方面,要坚持以学生的实际为工作出发点来“取悦”学生。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更多地强调教育者要做什么,达到什么目的,很少兼顾到受教育者的实际和需要,工作开展起来不能契合学生的内心想法,得不到学生的有效支持,教育者和受教育者“各行其道”,成了两条“平行线”,不能产生“交集”,更无从去谈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不能做“无源之水”,“无本之木”,不能脱离学生实际,必须坚持以学生为本,一切从学生的实际出发,把学生的实际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逻辑起点,想学生之所想,急学生之所以急,把思想政治工作真正做到学生的“心坎”上,自然得到学生的支持和欢迎,思想政治工作的效果必然“水到渠成”。
三、切忌只重单方面主导而不调动学生参与,始终坚持合作教育原则
在网络信息时代,高校学生接受信息改变了传统的单一形式,来源渠道更加丰富和多元化,加剧了其个性的形成和独立的意识,对人生、对社会有了他们自身的认识和看法,而且轻易不受成年人的左右。但毕竟学生的认识和看法不会完全成熟和正确,教育者要因势利导,帮助学生成熟和成长。一方面,要变“单主导”为“双参与”。“互动”才可能“和谐”。社会学上的“互动”是指人与人之间、群体与群众之间通过语言或其他手段传播信息而发生的相互依赖的过程。这种相互作用既有积极的过程和结果,也有消极的过程和结果。当然,消极的过程和结果不是人们所要追求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也是一样,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只有双向互动,并产生积极的结果,才是工作追求的根本目的。所以,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必须抛弃传统的“教育者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的单向性模式,转而谋求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双方参与,调动两个积极性,共同致力于育人和成长的目标,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愉快地实现工作目的。另一方面,要变学生“被动”为“主动”。传统模式下学生始终处于被动接受的地位,不能有效地发挥其主观能动性,久而久之,学生就渐渐失去兴趣,教育过程就完全演变成了教育者个人在唱“独角戏”,“台下”的观众都“心不在焉”,无论多么“精彩”都不会获得“观众”的掌声。而主体间性教育模式下,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学生)都处于主动地位,只有双方共同主导才能完成整个教育过程,期待出现预期的效果。所以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就是要把学生摆在主体的地位,让学生认识到自身的主人翁地位,发挥主人翁的作用,把教育的目标变成自身成长的需要,由过去的被动接受转变为现在的主动参与,由“要我做”变为“我要做”,从而把教师的职能从过去的强行灌输转变为指导引导、营造环境,由过去的“绞尽脑汁”要学生接受转变为现在的“心情舒畅”地保驾护航,学生自主地吮吸成长需要的“乳汁”。
四、切忌只顾一意孤行而不考虑学生感受,始终坚持沟通理解原则
思想政治工作就是做人的工作,就是触摸(及)人的灵魂的工作。要改变学生的思想、净化学生的灵魂,必然要顾及学生的感受,切不可仍然效仿传统思想政治工作中的“我行我素”,只有求得师生之间的价值或者观念的共识,开展起工作来才会得心应手。一方面,要善于倾听学生意见,避免“独断专行”。传统的思想政治工作模式讲求教育者要怎么样就怎么样,而不是学生想怎么样就怎么样。而现代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则更加注重以人为本,主张一切从学生实际出发。只有摸清学生实际情况,了解学生真实需求,开展工作才是科学的、具有针对性的。高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对象是学生,摸清学生情况是开展工作的前提和基础,“接触学生,了解学生”是摸清情况的有效路径和最佳选择。教育者只有深入实际,深入学生一线,和学生打成一遍,做学生朋友,与学生交心谈心,在轻松愉快的交流中掌握开展工作的第一手资料,做到工作决策有依据,工作措施很科学,实施起来具有针对性,学生接受起来很容易,呈现出来的效果令人满意。另一方面,要善于换位思考问题,考虑学生感受。传统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是站在教育者角度思考问题,而现代思想政治教育则主张站在学生角度考虑问题,即人们常说的“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既然学生成为考虑一切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必须站在学生角度思考问题,考虑学生的真实感受,了解学生的真实需求,开展工作的措施必须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主动争取学生的参与,主动邀请学生的配合,主动赢得学生的支持,师生齐心协力,并肩战斗,轻松愉快地“走完全程”,顺理成章地到达“幸福彼岸”。
参考文献
[1] 周先进.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何以成为必然[J].前沿, 2010(07).
[2] 熊宝金.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生活化实践路径探究[J].大庆社会科学,2010(10).
[3] 陈倩.主体间性思想政治教育的实现途径探究[J].科教导刊,2010(03).
[4] 李小红.主体间性教育模式在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3(09).
篇9
1 大型仪器设备论证的意义
1.1 明确购置目的,完善采购决策
采购大型仪器设备首先应明确购置目的,根据购置目的判断所选设备是否满足教学科研使用需求,是否符合学科和专业建设以及学校长远发展的需要,进而决定是否购置该大型仪器设备。做好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即是完成这一任务的重要环节,它可以起到明确购置目的、完善采购决策的作用。这要求购置设备申请者在召开论证会前对所需仪器设备从技术指标、具体用途、使用特点以及水平档次等方面进行充分调研,全面掌握仪器设备的先进性、适用性以及在研究领域中起到的作用,全面论述该仪器设备购置的必要性。在论证过程中,专家组要充分分析该仪器设备是否能够实现申请者的购置目的,并给予客观的建议和论证意见。决策者应参考申请者的需求、专家组的论证意见,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做出决定。
1.2 提高使用效益,减少资源浪费
使用效益是大型仪器设备购置时需要考虑的一项重要内容,购置论证在提高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减少资源浪费方面起到重要的作用[1]。购置论证中要对大型仪器设备所承担的科研教学任务、使用时机有明确规划,以有效避免在购置后出现仪器设备承担工作量少、使用率不高等问题。同时在购置大型仪器设备时,也需注意重复购置的现象,明确校内是否已有同类设备及其使用现状。凡是重复购置的,必须充分说明情况,谨慎购置,鼓励已有仪器开放共享,从源头上减少资源浪费。
1.3 做好资金规划,降低购置成本
大型仪器设备的资金投入占高校投资的比重越来越大,如何降低购置成本,合理利用好大型仪器设备资金也是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而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工作可以起到做好资金规划,降低购置成本的作用[2]。申请者通过购置论证对所购置设备进行初步的价格调研,对不同厂商的同类产品进行价格比较,从中选优进行重点调研,并根据学校的具体情况进行选择,从而降低购置成本。决策者则需要对学科以及实验室发展进行明确定位,优先购置急需发展的学科或实验室的大型仪器设备,合理安排资金,分层次、有选择地购置。
2 大型仪器设备论证的主要内容
2.1 仪器概况
主要包括名称、数量、预算金额、资金来源、产品的国别、厂家和型号、用途、主要技术指标(包括仪器设备的组成、精度、使用范围以及分辨率等)以及安装使用环境和设施条件等情况。另外还特别要对该仪器设备的附件、零配件、软件的配套经费及购置后的运行、维修费用的落实情况等进行全面关注。尤其注意的是有些大型仪器对使用环境有明确的要求,例如核磁共振谱仪、电子显微镜等大型设备需要相对独立的房间,在购置之前必须明确安装地点,避免购置之后无法顺利安装使用。还有一些电子类大型仪器设备对电源有严格要求,因而在购置该类大型仪器设备之前一定要明确购置相应的稳压电源等配套设备,保证仪器设备可以安全使用。
2.2 申购理由
在申购理由中,申请者对使用效益的分析应该以教学大纲或科研项目作为有效支撑,结合学科发展方向,论述该仪器设备在本学术领域的适用性及其用途特点,并重点强调发挥的作用以及预期效益。例如该仪器设备的购置可以弥补新领域实验研究的空白;可以进行高水平实验,发表高水平学术论文;可以为承担高水平项目研究提供实验条件;可以为培养优秀毕业生提供实践机会等,从而突出购置该仪器设备的必要性。
2.3 选型理由
在设备选型中,申请者要对所选仪器设备的品牌、档次、规格、性能、价格及技术指标的先进性和合理性进行充分考虑,同时调研其他厂商同档次仪器设备的型号、价格,说明未被选用的理由。申请者要结合自身需求,选定适合的仪器设备,并充分了解本地区该仪器设备的配备和使用情况,特别是了解厂商的售后服务,避免出现后期维修和维护困难,使仪器设备具备长期正常运行保障。对于同类产品也要进行认真对比,避免由于信息的不对称造成选型片面。
2.4 使用效益分析
对仪器设备的购置以及使用情况进行论述,需预测年工作量。年使用机时是衡量大型仪器设备使用年工作量的常用方法,它可以客观地反映该设备的使用情况,只有年使用机时达到相关要求的仪器设备,学校才鼓励购置。对于重复购置的仪器设备,更要注意核查原有仪器设备的使用情况,原有仪器设备使用处于饱和或仪器本身限定不能开放共享的,才进行重复购置,以避免重复购置导致的资源浪费[3]。
2.5 学校具体条件
主要包括学校硬件条件和软件条件两方面,硬件条件主要指安装场地、使用环境、环境保护及各项辅助设施的落实配套情况及安装完备程度等方面;而软件条件主要是指技术人员和规章制度。对硬件条件的论证务必实事求是,确保仪器设备具备安装运行条件。软件条件需要申请者进行详细规划,确定仪器设备负责人,明确操作和维护人员,按照要求制订详细的培训计划和维护准则,建立开放共享制度,制订详细的开放计划,明确针对教学、科研以及社会服务预计开放机时,并利用网络共享平台、制度制约以及业务培训等措施保障开放共享机制的顺利实施,使得仪器设备得到充分使用。
2.6 专家组论证意见
专家组成员要结合书面论述材料,认真听取申请者的汇报,详细了解申请者对仪器设备的掌握程度和使用规划,仔细审核购置理由是否充分,选型和使用安排是否合理,特别要关注学科和专业中的哪些研究和教学领域需要所购仪器设备,有没有充足的科研和教学经费保障仪器设备的使用等。要求申请者对各种问题作出明确的回答,并提出质疑和建议。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形成客观明确的论证意见。
3 大型仪器设备论证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申请者要充分做好论证准备
在论证工作中,申请者最大的问题在于对该项工作的态度。实际工作中常常会发现申请者对论证工作的意义重视不够、态度不严肃,调研工作走过场、不充分或仅片面考虑自身使用需要[5],造成大型仪器设备的功能不能完全得到使用或者忽视仪器的功能开发利用,使得许多大型仪器设备只是单一进行某一种或几种实验,使用不合理[6]。
3.2 专家组的组成人员要科学合理
论证工作专家组人员也需要慎重选择。若专家组成员对论证设备不熟悉,在论证过程中会出现给出的论证意见不合理,最终导致购置失误。在专家组人员选择方面,尽量选择既有高职称又了解该领域仪器设备的专家,同时可以考虑邀请从事采购工作的专家进入论证专家组,提高仪器设备实施的可行性。
3.3 决策者要高度重视论证工作
论证工作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决策者要高度重视大型仪器设备论证工作,充分尊重专家论证意见,同时还要全面掌握论证准备、过程和专家的论证建议,从学校整体学科和专业建设、科研和教学的实际需求出发,全方位掌握仪器设备所发挥的作用情况,做好决策。
4 讨论
4.1 建立论证责任制
对大型仪器设备申请者要建立论证责任制[7],并要求审计部门参与到大型仪器设备论证工作中。使设备从申请开始就强化责任管理,要求申请部门负责人担任责任人,组织人员对申请购置的仪器设备进行质量、价格、性能、售后服务、维修等多方面的调查研究,并形成书面材料。审计部门要全程参与论证工作,其书面材料由审计部门通过后方可上报。如果购置的仪器设备在实际使用中出现适用性不强,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等情况,则应对有关责任者采取相应的惩罚措施。
4.2 进行分级论证制度[8]
大型仪器设备论证应由院系、学校、上级主管部门逐级进行,并按照价格的不同进行分级论证。所有10万元以上的设备均先在院系进行初级论证,写出可行性分析报告交校级主管部门。校级主管部门进行二级论证,组建大型仪器设备论证领导小组,对需购置的设备召开专题会议进行认真研究,并组织专家与用户进行讨论,从应用和性能等方面论证购置大型设备的可行性、必要性、科学性和实用性。校级论证通过后,正式填写大型仪器设备论证书,经主管校长批准后,上报上级主管部门,重点对一定额度以上的大型仪器设备专门组织相关专家进行论证,并根据论证结果下达审批意见,学校按审批意见执行。
4.3 完善专家库制度,并引入新思路和新技术
对论证专家不能只看职称,而要重视专业能力,深入了解各位专家的特长,建立好专家库。大型仪器设备论证需要引入新思路和新技术,使论证工作更科学、更可信。可以召集用户单位各方代表、相关仪器设备技术专家、潜在的仪器设备供货厂商技术人员和学校纪检审计部门代表对设备需求单位根据所需仪器设备功能草拟的技术参数进行平等磋商,利用路演法对仪器论证进行有益尝试[10]。在论证过程中,可以将原有同类大型仪器设备计算智能化使用效益评价的意见,作为购置的重要依据[11];也可以通过组建大型仪器设备共享网络化平台,公开征求论证意见。
5 结束语
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工作是大型仪器设备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环节,对大型仪器设备的使用提供了技术性依据,并可以有效保障大型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笔者希望通过对大型仪器设备购置论证工作相关问题的探讨,从制度、方法、程序上进行有益的思考,逐步完善论证工作,使大型仪器设备发挥最大的效益,为高校的发展奠定良好的物质基础。
参考文献
[1]苟在康.提高大型贵重仪器设备使用效益的有效措施[J].实验科学与技术,2007(3):135-144.
[2]宋玉厚,朱榜芹,乔威.基于ERP管理思想,构建大型仪器设备开放共享体系[J].现代教育技术,2011(3):149-251.
[3]高红秀,金萍.大型仪器设备现存的问题及提高仪器使用率的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8(2):46-47.
[4]许溯伦,卢青兰,施岱松.大型精密贵重仪器设备管理工作探索[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0(5):170-179.
[5]沈铭,黄平.高校仪器设备论证、招标与验收工作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08(10):6-7.
[6]高建丽,高建华.我国高校大型仪器设备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J].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11(10):25-26.
[7]逄冬梅,张勇,陈晓兰.加强贵重仪器设备购前论证 充分发挥投资效益[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10):130-133.
[8]李海燕.建立大型仪器设备论证申请责任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5(1):97-98.
篇10
1 革新发展模式的迫切性与必要性。
近年来,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逐步深入,单纯的扩大规模及追求医院等级现象频现,影响了医疗卫生体系平衡,对医疗卫生资源造成较大的浪费,不利于医院长期健康稳定的发展。做为一家县级医院,一家“三级乙等”综合医院,我们不得不思索自己今后的发展之路到底该怎么走,怎样改变,怎样规划、怎样发展,是当前医院最该考虑的问题。
伴随我院完成由“二级甲等”向“三级乙等”综合医院的等级提升,医院将重点加强医院内涵建设,提高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确保医疗安全,不断提升医院综合实力作为新的发展动力。医院提出新的发展思路:以“医师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为指导思想,走出一条持续发展之路,从医师、科室、医院三个层面入手,逐步把医院打造成一所学者化、学科化、学院化,具有较强综合实力和自身特色的现代化三级医院,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
2 以个人能力提升为推手,逐步实现医师学者化。
2.1何谓医师学者化。
医师作为医院最基本的构成部分,是医院运作的支柱。医师管理也是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工作的重中之重。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人才兴院发展战略,就是要不断加强和完善人才队伍建设,尤其是加强医师的管理工作。“学者”不只是简单的“学”与“术”,也是社会化与个人品格修养的体现,概括而论就是“德艺双馨”。医师学者化,是对其观念的转变和提升,超越了“医匠”的概念,激发其对个人学术和能力追求的动力与创新激情,逐步实现个人的全面发展,满足个人更高层次的需求。
2.2医师学者化的基础。
我院高度重视医师管理工作,近年来引进高级技术人才、硕士研究生以及紧缺专业本科生130余人。医院现有的医师配置基本能满足临床工作需要。截止目前,全院开放床位700余张,在岗医师330余人,正高级人员10人,副高级人员80人,中级人员130余人,硕士研究生52人,大学本科200余人。2012年8月捷报传来,我院正式成为四川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基地,我院内科、外科按计划可对一定名额的医师进行规范化培训。同时,我院注重提高医师专业技术、学术水平,鼓励大家积极撰写医学论文,每两年举办一届学术论文交流会,近三年,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医学论文220余篇。可以说,我院在医师数量、职称构架、学历构架、培训基地、学术氛围等方面初步奠定了医师学者化的基础。
2.3“五步走”推进医师学者化。
万丈高楼平地起。在推进医师学者化的道路上,医院制定有完善的规划和方案:(1)坚持量变引起质变,在现有数量的基础上,着重医师质的提升,实现向学者化的实质性转变。(2)继续加强人才引进工作,特别是加强高级技术人员、高学历高素质人才的引进工作,预计引进副高级以上人员十五人,引进博士生数名;重视人才队伍建设,制定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并严格执行,保证“人才进的来,能成长,留得住”。(3)以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为抓手,充分发挥规培基地的作用,拓宽知识面、增进知识的深度,使医师综合素质再上一层楼。(4)发挥先进的模范带头作用,以医院现有的数名县级优秀学科带头人为基础,以点为中心向周围扩散,逐步带动更多的医师同步学者化。(5)切实践行科教兴院战略,紧抓科研工作不放松,制定更适宜的方针政策,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进一步增强学术氛围,强化医学论文的撰写、增进学术交流,鼓励医师继续再教育。
3 以重点学科建设为龙头,逐步实现科室学科化。
3.1重点学科建设的重要性。
科室是医院医疗业务、教学科研和人才培养的基本单位,是医院组织结构中的主体;学科是按科学性质划分的门类,是按需求导向专业细分的结果。“科室学科化”就是以追求技术的精度、学问的深度、科学的广度为最高境界,是医院发展的工作主线和主体途径。学科建设是医院建设工作的核心内容,是医院开展医疗、教学、科研活动的基础。近年来,医学重点学科建设在医院的建设和发展中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开展以重点学科为核心,以重点带动一般的“科教兴院”战略是优化医院内部医疗资源配置,增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实现医院跨越式发展的必由之路。
3.2以重点学科建设带动医院学科化。
目前,我院骨外科、泌尿外科为市重点学科。骨外科、泌尿外科的诊疗技术水平、从业人员素质、设施设备等方面在同级医院中都属于前列,在地区范围内有较强的影响力,这对医院的发展提供了有效的动力。但是,一两个学科的优秀不等于医院的优秀,医院的发展也不能只依靠个别学科。我们今后的发展目标是以两个重点学科为典范,推进各学科的全面发展,力争再成功申报三个重点学科。医院将逐步加大各学科在规划布局、人员配置、学科带头人建设、设施设备、科研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保证各学科均衡发展,重点突出。
4 与高等院校强强联合,逐步实现医院学院化。
4.1医院学院化发展的迫切性。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21世纪,仅仅依靠自身的努力已远远不能跟上时展的步伐,合作与联合已逐步成为主流发展模式。作为一家县级“三级乙等”综合医院,要想在强者如林的行业竞争中脱颖而出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自身的努力是有限的,难以独自完成这一艰巨的任务。出路在哪里?答:医院学院化。坚持走出去发展战略,加强与各大高等院校的合作,通过强强联合,依靠学院在学术氛围、学术水平、科研能力、创新成果、技术实力等方面的优势,转化为医院发展的动力,学以致用、教学相长,进而提升医院内涵建设,增强医院综合实力,实现医院持续发展。
4.2 医院学院化的坚实基础。
我院自1984年作为院校教学基地已有28年的历史了,现已成为川北医学院、泸州医学院、成都医学院、四川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攀枝花学院等9所医学院校临床教学实习基地,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网络医院、四川省人民医院集团医院。师资条件雄厚;全院有带教老师191人,带教老师由主治医师及以上职称5年以上工龄且带教评价较高的医师担任。教学设施齐全,有大型学术厅和规范化教学示教室;医院现有图书5000余册供学生借阅;医院有投影仪、摄像机、录像机、多媒体教学工具和模拟人教具,用于常规教学;开放了电子阅览室,安装开通了维普网,图书室和各科室电脑均可上网检索阅读医学信息,供老师和学生远程学习和考试训练,为考执业医师证提供了较好的教学指导和训练方式。后勤保障完善;有一幢专为学生住宿的实习生公寓,有公共食堂、洗浴室等。
4.3 强强联合,构建高等院校教学附属医院。
医院与各大院校的联合教学实习是双赢的,有利于院校的发展,也极大地推动了医院的发展。医院作为各大院校的教学实习基地,取得了显著成效成效。近三年来,我院共接收大中专实习生和乡村医师培训实习学员1500余人,临床执业医师带教师资队伍240余人,平均带教实习生人数300余人。医院长期致力于深化与各大院校领导、师生之间的友谊,保持了良好的互动,双方在教学、科研、人力资源等方面密切合作,携手发展,成绩喜人。医院有与外单位开展科研协作的经验与基础,现已与省内多家“三甲”医院进行科研合作,在数个科研领域取得重大成果。医院今后的发展方向就是继续加强与各大院校的紧密联系,尤其是注重开展联合医学课题研究,我们期望争取与其中一家院校达成联合协议,将我院构建成为其教学附属医院。
5 实现“点线面想结合、三化一体化”,助推医院新发展
一个个医师犹如一个个圆点,串联成了一条线——科室;一个个科室犹如一条条直线,相互平行交错汇成面——医院。医师与科室,科室与医院,点线面相结合;逐步实现医师学者化、科室学科化、医院学院化,三化一体化。我们相信,经过我们的努力,在不久的将来,医院医师数量增多、素质提升,科室规范化、技术水平显著提升,医师、科室、医院同步发展,有机结合,将医院发展从规模扩张转向质量效益,从粗放型管理转向精细化管理,极大地提升医院内涵建设,使医院在同级医院之中拥有强大的综合实力,保证医院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1] 曹大文,赵志强.用科学发展观指导医院发展的思考[J].知识经济,200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