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师教育网观课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二、基本工作任务
(一)名师名校长工程
1、认真落实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名”工程。做好优秀教师、优秀校长培训工作。继续举办优秀教师、优秀校长高级研修班。计划20*年4月开班。优秀校长研修班约30人,初中语、数、外优秀教师班60人。以上两个班的培训内容为教育理论、学科教学理论与实践、教育科学研究、教育技术能力等内容。主要培养方式:实行研修导师制,组建专家指导团,为培养对象进行专门指导;送出去、请进来,组织专项理论学习,听取国内高层教育专家举办的学术讲座;开展网络研修提高理论素养;组织培养对象去高校或教改前沿地区研修学习;组织培养对象到境外短期培训,拓宽视野;进行教育科研课题研究;教育科研与教学实践密切结合,以多种形式组织培养对象进行课堂教学实践与教学成果的示范和展示活动,举办名师“网络沙龙”、学术论坛,进行案例分析,组织名师讲师团等。
2、打造骨干教师队伍。举办小学语文、数学骨干教师及初中语、数、外骨干教师培训班各一期,每期50人。
3、搞好校干培训工作。强化校长培训,做好新任校干的岗位培训。举办校干提高培训及高级研修班,选送一批青年骨干校长到苏南学校挂职锻炼。继续选送优秀校长到国外培训和学术交流。培养一批省市县名校长。
20*年全县校干培训主要活动安排
序号
班别
开班时间
学习时间
1
中小学骨干校长培训班
4月
3年
2
中小学校干任职资格培训班
已开班
1年
3
幼儿园园长培训班
9月
半年
4
学校管理专题讲座
4月、11月
两天
(二)专家引领
1、20*年5月,聘请海安县教育局副局长柳夕浪作《课堂教学临床指导》专题讲座;聘请山东省潍坊市教育局局长李希贵作《校园文化建设》报告;聘请海门东洲中学校长张炳华作《名校创建》报告。
2、20*年10月,聘请《人民教育》编辑部管理室主任任小艾做《班主任管理艺术》讲座;聘请南京市行知小学校长、江苏省名校长杨瑞清作《赏识教育》讲座。与江苏省教师培训中心联系,聘请国家或省级名教师开设专题讲座或上示范课。
(三)骨干示范
1、发挥名特优教师的骨干示范与辐射作用。以《*县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人才资源库》为依托,充分发挥骨干教师在教师全员培训中的示范与引领作用。凡列入人才资源库的我县市级以上(含市级)骨干教师每人须准备一个专题讲座和二节示范课,县级骨干教师每人须准备一个专题讲座和一节示范课,在20*年4月15日前把准备的讲座、示范课题目报培训部备案,以备全县各单位根据需要选聘。
2、借鉴省教育厅、省教师培训中心送培到市(县)的成功做法,创造条件,组织开展“送培到镇”活动。(1)活动形式:主要有名师讲座、成长故事和经验分享、优质课观摩、评课与分组对话、学术报告等。(2)活动安排:每次活动之前由培训部和当地中心校联系,共同确定开设讲座与示范课的人员、内容、地点、使用班级、参加人员等具体事项,制定详细的“送培到镇”活动方案。具体日程安排如下(各镇中学另行安排):
时间
单位
时间
单位
时间
单位
4月
张庄中心校
5月
城镇中心校
10月
河口中心校
4月
龙固中心校
6月
张寨中心校
10月
安国中心校
4月
五段中心校
6月
杨屯中心校
11月
栖山中心校
5月
大屯中心校
9月
敬安中心校
11月
鹿楼中心校
5月
胡寨中心校
9月
魏庙中心校
12月
朱寨中心校
(四)读书活动
在借鉴20*年读书活动经验的基础上,20*年每位中小学教师和校干至少精读两本教育教学书籍,一本为必读,一本为选读。教师必读书目为《课堂教学临床指导》,要结合教学实践写出心得和教学反思,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将开展优秀论文评选,并选出较好的在《*县教育》发表或推荐到省市以上刊物上发表。各镇中心校、镇中学、县直学校可组织读书报告会,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将在此基础上组织读书报告会,并进行评比、奖励。8月份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统一命题,各镇(中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县直学校组织知识竞赛;教师选读书目:由教研室提供各学段、各学科教师读书书目(见附表),教师结合本学科教学需要自己选择。教师所选书目由各单位联络员汇总后报培训部备案。校干必读书目:《中国著名校长的管理奇迹》,8月份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组织校干集中统一电脑比赛。校干选读书目:由校干本人结合自身成长和学校发展需求选读,报培训部备案。教师和校干读书要有计划,各单位对教师和校干读书要多采取激励措施,并及时进行阶段性检查,使读书活动不再流于形式,使读书成为教师的一种精神享受。
(五)班主任培训
依托教育部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联盟、江苏省教师教育网、徐州教育网等班主任培训平台,加大班主任培训力度,主要在暑假期间开展在岗班主任全员培训和“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等专题培训,使我县中小学班主任做到全员培训、持证上岗。
(六)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
全面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计划”。组织中小学教师参加县教师进修学校正在进行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20*年力争我县中小学教师通过教育部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考试认证(初级)的达60%以上,其中校干认证率要达100%,培训部12月份对校干和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认证过关情况进行全员检查。
(七)校本培训
校本培训要突出一个“实”字,真正做到研训一体,把教师培训与教学工作、教研工作结合起来,把教师培训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
1、信息技术培训。对全县男55岁、女50岁以下的中小学教师进行教育技术应用能力培训,使他们学会文字编辑处理,上网查找、下载教学资料,接收、发送电子邮件,制作课件等基本操作。5月底由各镇(中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组织考试,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进行巡视,并组织开展课件制作等竞赛活动。
2、认真开展中小学教师观课、议课、优质课评选活动,促进教师教学能力提高。在中心小学、初中开展集体备课、观课、议课活动(磨课),高中开展“磨题”活动,磨课程序是:活动策划分解落实任务第一次上课第一次磨课教者反思改进教学第二次上课(置换上课)第二次磨课教研组集体愉悦活动交流磨课心得活动总结、撰文投稿。活动流程及每学期活动次数可结合本单位实际灵活把握,做好活动资料的整理工作。
在磨课的基础上,各镇中心校(中学)在10月底前至少开展一次教师全员优质课评选活动,评出等第向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推荐;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将在11月份组织全县优质课评比活动,并把获奖优质课教案挂在*县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网站上,供全县中小学教师学习。
3、深入广泛开展教材教法全员、全面培训。通过教材教法集中辅导、集体备课、看录像、案例分析、循环说—观—议课、教学经验交流、网上学习等方式,力争使每位教师掌握课标,吃透教材,灵活运用教法,提高教师教学设计和实施能力,全面提高学科教学水平,提高教学质量。
4、网络培训。充分利用好“全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http//)“江苏教师教育网”(http//)“徐州教育服务平台”()“*县中小学教师学习资源中心网”()等中小学教师培训专业网站的免费资源开展培训。
加强我县教育网络建设,充分发挥我县省、市、县各级名优教师和各学段、学科中心备课组的示范引领作用,把他们整理出的专题讲座、优秀教案挂在我县的网站上,供我县中小学教师根据教学需要选用。
加强对网上培训的管理,县教师与学习资源中心电教部负责对网上培训的设备、技术支持监督管理考核工作。
(八)加强检查与指导,规范校本培训活动
1、指导各单位扎实开展校本培训活动。20*年各单位校本培训要以“备好课、上好课、评好课、命好题、育好人”为总体目标,以提高教师新课程教学能力为重点,以提高培训质量为主线,全员培训,分层设计,按需施训,贴近课改,贴近课堂,贴近教师,切实提高中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教学能力和自主发展水平。(1)培训要增强针对性:根据教师专业成长的实际需要,围绕着本单位教师在新课程实施过程中普遍存在的疑难问题;特别是薄弱学科、薄弱年级教师的现实需求,科学设置培训目标和内容,精选及开发符合本单位实际的培训内容,增强针对性,提高培训质量。(2)培训要突出实践性:围绕教师课堂教学,通过专题学习、校本及网络的交互活动、优质资源服务共享,并以专家或骨干教师引领、培训者助学、同伴互助等手段解决教师的现实问题,把学、练、评、改、赛、考等形式有机结合,扎实提高教师专业水平。(3)培训要体现创新性:根据单位现有条件,合理运用现代远程教育平台,发挥远程教育资源的作用,以前瞻性、实效性、发展性和降低培训成本为目标,不断创新培训形式。(4)培训要强化实效性:实行培训计划申报备案、培训准入、评估考核制度,强化培训过程的管理,根据本单位教师的学科、学段特点,分类分层,进行有效的培训和指导。严格培训考核,把“考”与“学”“练”“评”“改”“赛”等形式有机结合,“以赛督考”,“以考促训”“以训导练”“以练引学”。考核有计算机或书面考试技能测试、成果考评、成长记录等多种形式。
篇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4―0463(2017)
06―0035―01
目前,我校教师队伍主要由普校选调与特教专业毕业教师组成,且年经教师居多,教育教学及教科研能力较弱,因此,教师研训实践势在必行。针对我校目前教师现状,我校以实施“融合教育、师徒结对、人人有所提高”为目标,运用“普特融合”研训理念,以提高特校教师研训实效。
一、推进“三位一体”研训机制,践行“普特融合”研训理念
1. 学科团队形式。普特组团是在具体的领域研究,带动教师成长。在肃州区教育局的领导下,成立了酒泉特殊教育学校康复教研团队,首席教师1名,成员7名。每位成员负责一个小团队,分别是个别化教育、职业教育、艺术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生活技能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和康复教育。参与教师占到一半以上,小组带动,大幅度提高了教师的教科研能力。
2. 教研组形式。学校建立了以教务处为龙头,各教研组为基本单位,教师人人参加的教研体系,实行分科教研,合作交流。教务处每周确定一个教研课题,教研组定期进行教研讨论交流,开展适合各教研组实际情况的教研活动,如,语文组开发的《生字描红本》和即将开发的《拼音教学设计》等。
3. 课题研究形式。由学校整体规划,通过课题研究助推青年教师专业成长。同时,教研组内落实人人一个小课题,由教务处指导,教研组长督促落实。从细小的具体研究入手,培养青年教师综合能力。要求每位教师结合教改实际确立一个教研课题,制订出研究方案,积极开展研究。学校定期进行课题研究情况汇报、评价,学年进行一次优秀课题研究评选,为优秀者审报上一级课题研究任务。通过课题研究,为教师搭建学习研究的平台,努力造就一支易接受新鲜事物的教师队伍。
二、探索拓展校本研训途径, 丰富“普特融合”研训方式
1. 专业引领。邀请省市特教专家、教研员到校作专题报告、指导教学;学校购买“新课改教学理念讲座和教学纪实”光盘,组织教师观看学习;安排领导、骨干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回校后汇报学习收获,对教师进行培训。通过专业引领,更新教师的观念,提升他们的教育教学能力。
2. 同伴互助。为了构建大的“校本教研”体系,加强与外界的交流,我们与各普校及省内各特殊教育学校兄弟单位建立手拉手关系单位,定期组织教师观摩课堂教学,与其教师进行座谈,在交流中达到智慧共生、资源共享。
3. 从交互式电子白板到交互式触摸一体机应用能力与课堂教学整合。随着科技的发展,交互式触摸一体机以其更快捷更方便的优势逐步替代交互式电子白板,我校将与时俱进,努力实现交互式触摸一体机“班班通”,使教师通过自学、小组学与集体培训形式尝试应用,尝到乐趣,提升能力。
4. 康复设备应用与个别化教学整合。请专业技师培训教师操作泰亿格启音启智启聪及其他各类康复设备。通过开展康复训练公开课,提高教师康复设溆τ糜敫霰鸹教学整合能力。
三、立足课堂抓教学基本功,提高“普特融合”研训实效
1. 学校层面的师徒结对活动虽然结束,但个人层面的师徒感情一直在延续,为此,应保持联系,继续成长。
2. 每月一项基本功达标过关活动,促进教师自主学习。
3. 与时俱进,随省级比赛模式变换而变换,参考省级优质课大赛模式,组织仿真的优质课比赛,落实人人一节公开课。借班上课,依据班级学情,短时间内了解学生,既考查了教师对教材准确处理的水平,又考查了教师对课堂的灵活掌控能力。
4. 从平时的常态课入手,自我反思,转变理念,促进个人成长。教研组内教师轮流开展公开课,集体备课磨课,课后综合评价,体现集体凝聚力的伟大力量。边开课边学习,不断成长。
5. 教学诊断。依据新课改精神和肃州区教育局关于教学管理的文件精神,制订《课堂教学评价量化表》,实行教学管理领导小组成员跟踪听课、评课,每学期、每位教师上一节公开课,学校领导按照评价量化表打分,将此成绩纳入年度考核,进而促进每位教师认真上好每一节课。
篇3
总体评估我县教师教育工作,虽然有一些方面处在全市前列,但是有的方面也居于中游甚至落后水平,存在的突出问题主要有:服务基层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和方法措施不够问题;教师培训投入不足,不能很好地为教师提供服务;开拓创新不够,凭老办法、老经验做事问题;单位中有些党员干部的思想作风和素质能力与“三提升”活动的要求还有较大差距,还不能很好地适应科学发展的需要。
二、争创目标
在对工作现状合理评估的基础上,与张家口一流进校水平对标定位,查找不足,明确努力方向,提出打造具有县特色的一项“教师教育工作品牌”目标。年内,全县教师教育工作创出的好经验、好做法至少得到县市局领导肯定性项目1个
1、推进两个平台建设工作保持全市一流水平:强化教师教育报和教师教育网两个平台,展示师教工作的教育教学风采。
2、五项常规工作达到全市中游水平:教师的职务培训、小学校长培训、骨干教师及班主任培训、学历培训、入职培训工作达到全市领先水平。
3、认真搞好干部作风建设年和科学发展活动的后续推进工作,扎实开展三提升活动:三个活动结合教学工作职能,把我校建设成为“学习型、廉洁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学校。
三、推进措施
一、结合校本培训基地建设和校本培训经验做好我县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校建设的工作。力争今年在全县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2所。提升我县“教师专业发展型学校”建设标准,按照合格校、标准校、示范校的条件,严格考核,实行动态管理,滚动发展。
二、采用送教下乡的形式,搞以“新课改”为基本内容的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
三、分层次开展中小学幼儿教师全员岗位提高培训。协助市继续教育中心利用河北师生网培训资源,为增强学员学习的自主性,开展高中教师继续教育网上培训和考核;以校本培训为主要形式,组织初中和小学教师、幼儿教师的省、市统考课程的培训与考核工作;做好初中和小学教师省、市统考课程的培训教材征订工作;完成年度教师继续教育证书的审验工作。
四、组织“高等教育自学考试义务教育专业”专科、本科报名培训、学习、考试工作。力争到2015年全省实现初中教师本科化,到2020年,全省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
五、借鉴高中教师的网络培训学习模式,逐步推进初中和小学教师的网络继续教育培训。
六、根据张家口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中心《关于张家口市中小学教师入职教育培训工作安排的通知》对我县分配的新教师进行入职教育实践课培训的基础上,组织好理论课培训。组织好我县新参加工作教师的入职教育培训。
七、完成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和选送工作。组织好市级中小学骨干班主任评选推荐工作。建立特级教师和县级以上骨干教师资源库,争取组建县骨干教师讲学团,按需进行不定期流动讲学,支持薄弱学校和农村偏远学校提高教学水平,切实发挥好骨干教师的引领和辐射作用,促进农村教师帮扶工作的开展。
八、继续办好《教师教育报》,完善“教师教育网”,提高全县教师的教科研水平。
九、科研处着手继续推进对每位特岗教师进行为期2年的跟踪培训,现在教师教育报上已刊登了20多名特岗教师近三个月的教育教学感受文章,供特岗教师们参考和交流,力争通过2年跟踪培训,促进特岗教师尽快“入门、入格、入规”,帮助和引领他们早日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中坚和骨干。
十、为提升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主要针对小学正、副校长、教导主任开展提高培训。组织部分优秀小学校长参加由县外名校举办的专家型中小学校长高级研修班。
十一、建设设“学习型、廉洁型、创新型、效能型、服务型”学校
1、认真开展服务窗口亮起来工程
建立教师培训服务办事窗口,公开教师培训服务内容、服务标准、采取主动培训服务阳光操作、设置党员先锋岗等多种方式,提高工作效率,提升服务质量,真正让服务窗口亮起来。
2、建立健全干部作风建设长效机制
篇4
一、嘉兴教育信息化的昨天――抓资源库(购入)建设和应用操作培训
10年前的2004年我市中小学累计教育装备经费5.56亿元,生均占有教育装备金额1111.5元。装备计算机43400台,全市中小学生计算机每台使用人数为11.5人,多媒体设备2048套。全市中小学累计藏书总量960.34万册,生均图书19.2册。
10年前嘉兴教育网初步形成了市教育网络和信息资源中心,建设教育网教育教学资源库,整体购入中央电教馆资源库、省电教馆新课标资源库和K12教育资源库共计600个G,为新课改提供了一定的资源,开展全市中小学教师各类资源库操作应用培训,以县(市、区)为单位举办市级学科带头人(包括教研员)网页制作技术培训班。教育条件装备和实验教学方面开展“十室四系统”建设、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抓好《浙江省中小学图书馆建设标准》的达标工作,提高图书馆装备水平。
二、嘉兴教育信息化的今天――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改革创新教育装备建设管理工作
1.构建良好的数字化环境,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打下扎实的基础
近10年来,我市中小学累计教育装备经费12.41亿元,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6倍,净增7.68亿元;生均占有教育装备金额3237元,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3.3倍,生均净增2268元;全市计算机装备总金额3.88亿元,已装备计算机100995台,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9倍,净增了65628台;计算机生机比为3.9∶1,与10年前相比提高了3.5倍。全市公办中小学多媒体教学设备的班套比达到100%。全市中小学图书室(馆)纸质图书藏书总量1470万册,生均图书37.3册,与10年前相比增长了2.1倍,生均净增19.2册。
目前,全市乡镇中心以上中小学全面实现了“校校通”、“师师通”和“班班通”,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278所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已基本完成千兆网的接入工作,千兆网的接通率达到98.92%。至此,以省厅为中心的省、市、县、校高速互联的教育计算机千兆网在我市建成。
计算机网的建设,既为“宽带网络校校通”的建设奠定了基础,也为“优质资源班班通、学习空间人人通”提供了基础网络环境。
2.以嘉兴教育网建设为核心,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
嘉兴教育门户网站建设不仅是教育信息和实施电子政务的重要载体,也是推进教育均衡发展、提升教育品质、促进教育与社会和谐沟通、推动教育信息化进程的重要途径。目前嘉兴教育网已确立为市教育局政策法规、政务动态、教育信息、对内对外宣传的窗口,确立为市教育网络和信息资源的中心。在教育网上大力开展名师、名校、名校长宣传活动,形成我市优质教育交流园地。加强高中学科基地网站建设,更好地发挥学科基地的辐射和引领作用。与嘉兴市协同建设教育OA办公系统,与浙江省公开服务平台建设项目同步,建设好配套的“学生学籍管理与素质评价”和“教育信息基础数据库”应用系统。桐乡市教育局升级本市教育公文平台,在全省率先建成3G移动公文平台。
嘉兴教育网多次在各级各类网站评比活动中获奖,2009年1月,嘉兴教育网荣获2008年度浙江省优秀教育城域网一等奖;2月,在“中国嘉兴”门户网站2008年度57个市政府部门(单位)和县市区的信息化(电子政务)建设综合考评中,嘉兴教育网排名第一;4月,《嘉兴教育网》组室被嘉兴市总工会命名为嘉兴市“工人先锋号”。2013年,在参加全国比赛中嘉兴教育网荣获“全国地市级教育门户五十优网站”称号。
3.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在我市全面展开
(1)数字校园建设助推嘉兴教育信息化发展。以工作实践与理论研究为基础,开展嘉兴市“数字校园”的研讨与建设,探索“数字校园”在教育教学应用中实现的方式与途径。制订“嘉兴市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标准和评估细则”,印发“嘉兴市教育局关于推进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的意见”。组织开展全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申报评估工作和省数字校园示范建设申报工作。确定嘉兴一中等四所学校为首批嘉兴市中小学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成为全国100所数字校园示范校建设项目学校。中小学数字校园建设有效促进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2)积极开展“电子书包”和“电子白板交互教学”试点工作。电子书包试点项目,让学生人手一台触摸式平板电脑,依托管理平台,可以实现课本、作业、考试的数字信息功能,教师在课堂上可以与学生进入密切的互动交流,包括讲课、作业批改、错误分析点评等,学生可以根据教师发送的信息,将家庭作业、考试等全部在平板电脑上完成。成功开设了多堂长三角范围的电子书包应用的网络公开课。
(3)“电子白板交互教学”试点项目,到2013年底,全市交互式电子白板的配备已有2000余套。全市组织了以“白板在教学中的基本应用”为主题的浙江省信息化工程多媒体教育项目培训。各县市区定期举办电子白板与短焦投影设备教学应用培训、交互式电子白板教学展示活动。电子白板让课件“活”起来,让教师“解放”出来,让学生“动”起来,有效提升了课堂教学质量,推进新媒体新技术对教育发展的变革作用。
(4)以网络为平台,开展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近年来我市有37所省和国家级实验学校开展了异地远程互动、同课异构、送教下乡等多种形式的结对交流活动。尤其是网络异地远程互动,实现了我市中小学能利用自身技术、由一位教师执教两地或三地学生的课堂教学新模式。
4.加强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培养提高师生创新能力
(1)积极组织各级各类比赛,成绩喜人。多方位开展多媒体计算机辅助教学研究和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开展省基础教育微课征集活动和长三角优质教育资源网优秀微视频评选,通过一系列比赛,有力地推动了信息技术在教育教学中的广泛应用,进一步增强了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深化了教育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推动了全市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进程,创新了教学模式。
(2)以课题为抓手,带动实验学校工作向纵深发展。以课题带动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的全面展开,形成了“课题立项―开题培训―中期交流―结题培训―结题报告―成果评审―经验交流”模式,进行课题的精细化管理,10年来共申报立项了嘉兴市现代教育技术专项课题共400多个。
(3)作为一项新兴的教育科技活动项目,机器人活动已在我市蓬勃开展,四所中小学被“中国教育学会信息技术专业委员会”命名为全国中小学机器人教学实验学校,组织开展全市智能机器人比赛活动。
5.不断推进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建设和实验教学研究工作
积极开展市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创建工作,截止到2013年底,全市已有101所中小学校实验室被评定为“嘉兴市中小学标准化实验室”。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积极稳妥地实施中考加试实验操作考查,在实践探索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完善初中实验操作考查办法。规范有序地进行教育装备的采购工作,严格按照政府招标法和采购法,指导、协调完成各类教学器材和图书的采购工作。
6.以书香校园工程为引领,扎实推进中小学图书装备建设和管理
以省厅图书供应为主渠道,优化馆藏结构。完成省书香校园和省中小学工具书配备项目以及地方财政经费列支的图书征订采购工作。为每个中小学师生建立个人数字书房。组织开展省、市示范图书馆复查整改工作。加强图书管理人员的业务培训和专业发展,开展全市中小学图书馆工作人员全员培训活动。开展二次文献的开发利用,组织丰富多彩的读书征文活动。开展阅读指导课教学案例评选,进一步推动了阅读指导课的有效开设,丰富了书香校园工作,从而将书香校园工程引向纵深发展。
三、嘉兴教育信息化的明天――云计算技术将引领我市教育信息化发展的新潮流
(1)当前我市的教育信息化有了长足的发展,但县市区和学校之间存在信息资源的孤岛现象,因此我们要建设统一的区域教育资源共享云平台,在云平台上可以提供诸如教师空间、流媒体系统、教师教育平台、学生自主学习平台和网上虚拟实验室、教学质量分析系统等等,逐步使个人、班级、学校、县市区通过教育资源共享云平台,实现随时随地资源共享、教学互动、知识传播、网络教研、家校互动,以及教育行政部门根据各自需求和权限调用所需资源和信息。
篇5
教师要肩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最根本的途径就是提高自己的基本素质。基本素质提高了,什么理念都能辨识和理解,什么方法都易学会并使用。这样才能在教学中踌躇满志,恢恢乎其于游刃必有余地矣。特别是那些刚走上工作岗位不久的青年教师,要想在教育岗位上立足,只能靠由使命感和责任感引发的内动力,不断加强学习,超越自己。要改变学生时期的散漫惰性和浮躁狂妄,要虚心地向名师学习,通过自己的实践和反思积累教学经验。同时,要把因时而化、与时俱进的日新精神融入自己的血液中去。不断搜集教育信息,更新教育理论,增长专业知识,真正做到教无止境、学无止境、研无止境。
二、网络培训使教师理解了教育教学既是一门科学又是一门艺术的含义
篇6
下面根据“五结合”培训模式,具体谈一谈:
1.新理念培训与研读相结合——奠定教师自我发展的基础
为使新理念培训,能抓实、抓深、抓活、抓新。学校将引导教师踊跃参与“读名著,做名师”读书活动。采取必读书目(山东省五本统编教材、实施教育精细化书目)与自读书目(“教师流动书库1-3”)相结合的方式,大力倡导教师结合实际工作有针对性的读—思—行。并以“读书沙龙”为媒介,有主题有侧重的进行交流对话。
例如,近日学校将开展《教师读书十问》的专题交流,读书十问即:
1、您有优势吗?2、您会积累吗?3、您有方向吗?
4、您会选择吗?5、您有毅力吗?6、您会运筹吗?
7、您会整合吗?8、您会创新吗?9、-您会合作吗?
10、您能宽容吗?
引导教师回顾自身读书的经历,促使教师来反思,是否真正做到科学有效的读书。通过“读书沙龙”等形式使老师们产生思想碰撞,逐步达成共识,促使新理念在研读中提升。
2.新课程培训与案例培训相结合——指明教师自我前进的方向
新课程培训关键在于日常教育教学案例的研究与反思。因此,学校将以新课改实施过程中教师面对急切解决的问题为突破口,以提高教师实施新课程和教育创新能力为目的,紧密围绕“案例培训”这一突破口,着力开展三个层面的案例培训,(即:文字性案例培训、视频性案例培训、实践性案例培训)真正实现“以案例展示理念,让理念回归课堂”的真谛。
(1)文字性案例培训
定期提供文字性案例,其或是在教师中生成的,或是文献中呈现的,其共同点就是具有典型性。我们要求教师阅读后,联系已有经验、自身教学、学校实际,用科学的教育教学理念来省察、反思和评议。
例如,开学以来,学校发现一年级的老师感触颇多,日常交流中很自然的流露出来,这就是教师中生成的实实在在案例。学校立即向他们约稿,撰写典型案例,全体教师阅读、分析、评议,不断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逐步提升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
(2)视频性案例培训
根据新一轮全员培训内容,依托区第四轮培训菜单,结合学校实情,合理点击菜单,力邀请专业人员到校与教师们面对面,实施零距离培训,从而为教师提供优质服务。
其次,还将依托区教师教育网、教师心理网、市北教育网《精品百课》库及校园网等网络平台,为教师提供具有一定价值的视频案例,开展反思实践活动。促使教师对自我教学过程中的现象、经验,甚至教训进行正确的诊断与评价、研究与分析,从而使困惑与问题能得到及时解决。
(3)实践性案例培训
以提升教师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为目标,学校将认真执行“校本培训日”制度。积极开展“五课一条龙”活动,大力发挥团队合作精神。“五课一条龙”即说课、上课、听课、评课、跟课为一体的实践性案例培训。本学期,学校将继续通过“百家一课”、“移植创新循环课”、“干部与课改同行”等活动实施培训。本学期,学校将启动干部指导学科,骨干教师带动青年教师,师傅帮助徒弟的“接力工程”,实行分层责任制,充分调动全体干部教师的参训积极性。合理发挥骨干教师作用,上好“引领课”。师傅帮带新教师上好“过关”课。青年教师上好“练兵”课。学校将十一月份举“接力工程,共展风采”研讨会,届时将进行优质的引路课、练兵课、过关课大展示,切实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实践技能。
3.新技术培训与课题研究相结合——创造教师互助交流的平台
学校将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研修班学员的骨干作用,聘请我校刘昆老师为首席培训师,切实加强信息技术培训。开学初下发表格征集教师急需培训的内容,每月集中进行一次专题培训,带领教师开展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这一课题的研究。并充分利用网络进行互动交流,使教师人人会用博客交流,倡导有能力的教师建立自己的网页,使网上互动交流成为校本研究的新形式。学期末,学校将评选优秀博客。
4.师德培训与主题活动相结合——搭建教师通向成功的舞台
师德培训将与“争做人民满意的教师”活动相结合,根据师德教育月的主题,深入开展一系列师德教育主题活动。并以“用心工作、爱心育人、真心服务”为宗旨,精心打造“爱在陵县,情满校园”的服务品牌。
通过开展“师德信用承诺”宣誓,“牵手连心,情暖童心”结对活动,“感动你我”十件好事评选,“飞鸽送关爱,鸿雁传真情”等活动,促使教师自觉加强师德修养,牢固树立起“以德立身,以身立教”的良好教师形象。
5.班主任培训与班级管理相结合——铺就师生沟通的桥梁
加强班主任培训是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手段。我校将从班主任精细化管理入手,引导教师进行第二阶段培训——反思交流。以“我的班主任经历”、“我的班主任秘诀”、“我的班主任困惑”等为研讨主题,再结合每月各班月量化情况,定期召开班主任会,畅谈感悟与体会。学校还将邀请区班主任讲师团成员到校作报告,以此,切实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与实效。期末学校将评选特色班主任,进行表彰。
措施保障:
实施以校为本的校本培训工作,我校将首先借助“外托”、“内依”、“横联”、“上靠”等途径,为教师的专业成长搭建平台,进一步落实我区“三三制”培训目标,实现新教师“入格”、青年教师“升格”、骨干教师“风格”的培养。
1.“外托”——组织教师们走出去听课、听讲座、参加培训等,为教师们吸纳新观念、新思想,提高业务水平创造条件。
2.“内依”——一依本校骨干教师,通过他们,开设专题讲座、师徒结对等形式进行学习、交流;二依校内正常、规范的教研活动,为教师们进行岗位练兵提供机会,具体形式有集体备课、说课、制作课件、上课、评课等。
篇7
二、任务驱动,团队研磨
活动案例二、2008年4月5日—4月18日龙湾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在杭州市胜利小学等杭城名校挂职锻炼,其中我们安排了一个环节是骨干班学员上汇报课,而上课做为这次实践活动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总共25名学员,如果每人上一节课,时间绝对是不许可的,为此,我将她们分成五组,每组代表上一节课,首先确定在一至五年级段各选一个班,然后各小组长抓阄确定年级、小组中抓阄确定上课教师,然后集体备课、课后小组反思、最后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互动点评,小组总体表现为该组课堂实践的考核成绩,可想而知,这次活动任务非常明确,也取得了预期的效果。
我们5人又重新进行商讨,分析原因,我们认为主要原因为观念上的冲击,认识的不到位,与教材设计意图又有了偏差,不知如何进行实践操作。于是我们翻阅了大量相关理论、案例、课例,查阅了网络上的几十个教学设计和课例,又重新讨论、修改教案,我们研究组认为学生对“自主探究,测量的必要性及建立统一的长度单位体验不够”,活动还不充分,做数学的味道还不足。于是再次审视教材,深入分析朱乐平老师讲的“空间观念”需有个体验、经历的过程。我们5位成员再三讨论环节,一致达成共识:一、通过情景活动,让学生在对具体物体长短进行比较后,增加对教室内某一实物估计的活动(如课桌有多长?讲台有多长?),通过学生的估计,既能加强学生估计的意识,同时,也使学生体会到具体测量的必要性。二、在学生用不同的工具测量后,安排一个用同一个工具进行测量的活动(如用铅笔进行测量,但铅笔的长短是不同的),进一步让学生体验到即使同样用铅笔进行测量,其结果也是不同的,学生就产生了统一测量工具和长度单位的需要,进而认识到统一单位的必要性。在此基础上,教师再让学生通过各种操作活动进一步认识厘米,最后又让学生到生活中去测量各种物体的长度,使学生产生学习的内在动力。……”
在此次实践活动的过程中,学员们向我反映,为了这节课,我们大家每天“折腾”到12点以后才睡觉(因白天没时间研磨,要参与各项实践活动),她们颇有感触地说:“人啊要在不断的折腾中成长”。此次活动后,有五位学员撰写的记一次教研经历叙事案例获市一、二、三等奖。由于该次活动给我的启示,为此,我们对全区教研活动再一次进行全方位改进。
三、精心策划,建立范式
在活动案例二的基础上,我们进行了精心策划,完善教研模式,具体活动策划如下:
2008年9月17日,龙湾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研修班阶段学习成果课堂教学展示活动。
1、活动目的:一是给骨干教师搭建一个展示的舞台,促进骨干教师成长;二是为学校提供一个校本研训活动的范例,引领学校开展有效的校本研训活动。
2、活动筹备:(1)理念先行。教师研修班学员,聆听了浙江省小学数学教研员斯苗儿老师关于《课堂进程中“收”“放”策略例谈——从若干课例谈起》、《教材解读》两个专题报告。又邀请了特级教师朱乐平老师对全区小学数学骨干教师50余人进行一次《如何研磨一节数学课》的专题培训。(2)任务驱动。我们布置的作业是骨干班各组研磨一节展示课,开学第二周展示。任务分工(小组每人专项任务),在集体研磨的基础上,一人上课、一人反思、一人点评(亮点、问题、困惑)、一人拍摄录像撰写课堂实录(供后续分析)、一人撰写成教学案例、集体研磨形成新的教学设计、在学校区域内再实践。(3)激励促进。告知学员,每组的表现有群众评委打分(课后通知各骨干班学员、参会的数学教师代表,共50人打分),成绩纳入平时作业考核成绩。
篇8
二、构建心理健康教育网络
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出发点和最终目标都是为了学生的健康成长,在开设心理辅导课的同时,学校还要建立心理辅导室,将对学生的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结合起来,定期开展心理辅导与咨询,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一种有效手段。心理活动课是学生进行自我探索的过程,强调学生自身的体验与感悟,让心理活动课与他们一起分担成长过程中的烦恼,不仅给他们带来了欢乐,更让他们学会了如何去正确处理生活、学习中所遇到的困惑与疑问。除了校内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心理咨询室的开设,还要联合家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以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相结合的心理教育网络,多方面共同推进,确保学生心理健康发展。
三、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主要内容
1. 保护自尊。自尊心是人们要求社会和集体对自己人格尊重的一种情感,是自我意识的一种表现。每个人都有自尊心,所以作为班主任,要尊重每个学生的人格。尤其是那些调皮、内向或学习后进的学生,更需要老师的尊重和呵护,帮助他们克服消极因素,消除不良习惯,重新扬起学习的风帆。
2. 树立自信。作为班主任,要时刻让学生相信“我能行”。因为老师的肯定、认可,是学生建立自信的金钥匙。心理学研究指出,人类生存的根本欲望来自于社会的肯定,因此让他们觉得自己是个有用的人,是一个值得喜欢的人十分关键。班主任要让每个孩子都能发现自己身上的优点,让他们增强自信,勇敢挑战困难,克服自卑的心理障碍,重新塑造自我。
3. 磨炼意志。现在的学生大多数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他们的心理承受能力和适应能力都很差,经受不了挫折和失败他们怕吃苦、怕困难、怕失败,往往会因为一点小小的失败,而一蹶不振,对生活、学习失去信心,确实令人担忧,所以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势在必行。
四、多方面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
篇9
一、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教学优势
当前是信息时代,网络及信息技术一直在不断发展,其和现代教育技术都在成人高等教育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促进了其教学手段现代化发展。在教育中使用网络教师,可以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将传统教学模式作为教学辅导,在教学中以引导学生及帮助学生学习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这种新型网络教学方法具有很好的应用效果,实用性较强。其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都是以学生为中心进行的,可以发挥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观能动性及创造性,该教学方式具有很多的优势。比如,因为其是通过网络载体进行远程式教学,学生在学习时可以打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这对成人高等教育的学生来说很重要,对于很多学生来说,他们没有足够的时间花费在课堂学习中,但是网络教学刚好可以弥补这一不足,因此,也很受学生欢迎。学生可以自己在网络上获取知识,通过自主学习掌握知识,对于不同的内容也可以在这个平台上向其他学生或者是教师请教。学生和教师可以在这一网络平台中实现有效交流及沟通,相互交流信息。教师也可以在网络上通过间接或者直接的方式去引导学生学习,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提高学生学习效果。这一教学方式为那些工作时间、地点经常变动和有家务劳动拖累的学生提供了便利条件,可以让无法到校进行学习的学生也接受正规教育。教学实践也证明了这一教学模式的优势和效果,在成人高等教育中进行应用,可以有效节省教学时间,同时可以提升教学质量,其教学生动形象,可以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实现真正的开放式教学。
二、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教学质量的影响因素
1.教学平台及资源建设不足。要实现网络教学,就需要建设教学平台及资源,但是在实际工作开展中存在问题,除了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及财力之外,还需要具备先进的技术及理念,这些在短时间内解决存在较大难度。2.学生学习主动性欠缺。成人高等教育中,学生需要兼顾工作和学习,他们的主要精力及时间还是放在工作上,因此有的学生会没有或者有很少的时间学习,有的学生还缺乏主动性,这就使得他们的学习效果及网络教学质量都会受到影响。3.教师水平问题。教师需要将教学资源和课程内容上传到网络平台上,有的教师计算机应用水平有限,这就会让他们在制作课件等电子教学资源时,会无法充分展现出要讲授的内容,限制了教学质量发展。
三、成人高等教育网络教育教学质量提升对策
1.注重多媒体教学信息库的建设和开发。成人高等教育需要建设及开发多媒体教学信息库,开发教学内容及课件。课件的内容以及形式对教学质量都具有重要影响,因此需要加大人力及资金投入,建立多层次、全面的课程体系,制作出一批网络多媒体课件,课件要保证质量,形式要灵活生动、内容要新鲜、界面要做到友好。成人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不同,其课件技术性更强,课件需要让所有学生都可以看得懂、容易推广,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课件时要根据成人特点,课件中要体现针对性及实用性。在网络中需要建立丰富的功能及模块,如多媒体的实验室、教室、阅览室以及实验实习基地等,还需要具备仿真技术,建立虚拟情景,让学生在学习到知识后,可以在情景中进行练习,让学生学有所用。提供给学生的教学资源应该是方便办学主体控制、组织与管理的,资源要具备互动性及可扩展性,让学生可以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及特点,有针对性地选择学习内容,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让所有学生都可以获得提升。
2.在线测试。在网络上进行在线测试也是对传统测试形式的打破和创新,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及需要选择测试地点及时间,成绩报告结果可以及时地找出学生存在的不足,这样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而有针对性地进行提升,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及效果。另外,在线测试还有全球化、标准化特点。
3.建立网络教学模式下的教学评价机制。教学评价是教学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找出教学中的不足,对教学质量提升具有重要作用,在网络教学模式下,也应该相应地发展其教学评价机制。网络教学可以体现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但是其也有不足,其具有过程离散、不确定性强等特点,这些也为教学质量的提升增加了困难。因此,要保证网络教学的教学质量,在管理方面就需要做到灵活,富有弹性,可以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要,但是也需要加强管理,对学生学习过程进行严格管理,设置质量评估环节,在教学的各个环节中都要设置相应的教学质量评估及监控,如教学计划的实施、考试、具体课程的操作等,确保学生在学习的每个环节中质量都能得到有效保证,进而保证网络教育教学质量,让学生都可以获得发展和提升,最终促进成人高等教育发展。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成人高等教育采用网络教学是一种必然趋势,在使用这一教学模式中,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对各学习环节质量进行管理,确保教学质量的提升。
作者:潘莉 单位:桂林航天工业学院
参考文献:
[1]纪望平.成人函授教育与现代远程教育整合的研究与探析[J].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3).
篇10
2.思想政治教育者网络素质不高
在当前高校中,能够熟练地将网络与思想政治教育紧密结合并合理运用的专家非常少。要想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思想政治教育者必须具有较高的网络水平,同时能积极利用自己的专业素质和职业技能,努力提高网上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才能使网络的优势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充分发挥。
3.思想政治教育者时于罔络的参与不足
由于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要占用教师大量的课余时间,而鉴于当前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工作量日益增大,使得很多教师没有充分的时间去学习和加深网络知识。再加上一些领导对专职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教育中的作用认识不足,宣传力度不够,造成很多教师对利用网络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不高,热情不够。这就导致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课堂教育产生脱节,使网络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应有的作用和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发挥。
4.传统的教育观念不能适应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要求
“两课”的教学、报告会、座谈会及社会实践等是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式。在网络环境下,传统的教育方式存在着许多的局限性,它不能适应网络环境下大学生的个性化和创新化要求。当前,不少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只是单纯地运用网络的形式,将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堂照搬上网络,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传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填鸭式灌输”的模式。这种照搬的模式没有充分利用网络的功能,没有新鲜感也就不可能吸引学生更多的关注。
5.高校对大学生的网络行为缺乏必要的引导和规范
现代的大学生个性张扬、思维跳跃,在网络发达的条件下,很多大学生喜欢在网络上发表自己对人或事的见解。然而由于网络信息缺乏必要的监管,一些大学生又缺乏较强的信息选择与价值判断能力,再加上他们的思想和行为容易被感情和网络的言论所左右,所以在受到一些负面信息的影响和缺少必要的网络伦理道德宣传的情况下,大学生往往会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权威产生质疑。
二、提高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有效性的途径
1.丰富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网络条件下,当代大学生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思维方式、接受信息的形式等方面都发生着重大的变化。根据这些变化,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应该充分发挥网络娱乐性及交互性特点,创造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网上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相结合,并与学生的学习和课余文化生活相交融,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热情,感染和影响学生,从而达到寓教于乐的效果。
2.培养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复合型人才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师资队伍、教育主体的适应程度将直接影响思想政治教育的水平和实效。这就要求高校走专业化道路,培养一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专业性人才,不断提高思想政治教育师资队伍的整体素质和知识水平,使他们成为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通才”。
3.建立网络思想政治工作的奖惩机制
高校分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领导要有超前的意识,能够积极主动接受新技术、新思想。重视网络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作用,鼓励思想政治教育者学习网络知识。对于能够充分利用网络开展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并取得较好效果的教师给予一定奖励,同时,对于在学校网站出现的非法行为,或者以网络教育的名义进行非法行动导致发生恶性事故的,要加大惩处力度。
4.转变思想政治教育的观念和模式
由于网络教育在师生交往、情感交流和营造校园文化方面存在的距离问题,原有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与模式都需要进行改革与创新。同时,要想方设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的吸引力,在宣传教育的手段上应多样化并努力遵循学生的网络心理进行教育。迎合学生心理,探究一条切实有效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科学方法,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思想政治教育。
5.高校要加强对大学生网络行为的正确引导和规范
篇11
一 何谓网络课程
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现代远程教育技术标准体系和11项试用标准(简介)VI.0版》指出,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表现的某门学科的教学内容及实施的教学活动的总和,它包括两个组成部分:按一定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教学内容和网络教学支撑环境,其中网络教学环境特指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工具、教学资源以及在教学平台上实施的教学活动。网络课程是以互联网作为媒介,互联网海量的资源则成为网络课程得以快速更新的泉源。网络课程是学生在网络环境中进行学习的一种重要资源,它基于计算机网络环境,以非线性结构来组织教材内容,以多媒体方式来呈现信息,以与学生在线交互为最大特点。
网络课程首先要体现课程的属性,它应该包含课程的一切特征,如: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活动、教学评估等等。其次,它一定要体现“网络”的属性。网络课程是以互联网或局域网为载体,借助现代信息技术的传播手段扩大课堂教学影响的时空界限与范围。网络课程比一般单一的多媒体课件更具有教学资源的大容量性、直观性、生动性、开放性、共享性、知识和信息传输的及时性、灵活性、教学过程中的多元交互性等优势。如果这些优势不能得到较好体现,其应有的功能没有得到正常发挥,这样的课程就不是完全意义的网络课程。
二 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
网络课程需要丰富的课程资源和完整的教学平台环境来提供教学内容和开展活动,这也形成了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
课程资源是指能在互联网课程管理平台上呈现的各种与特定课程目标相关的网络信息资源。课程资源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课程资源与网络教育资源同义,是指在Internet中可以用来帮助个人有效学习和操作的任何东西,它主要包括有网络人力资源、网络信息资源和网络环境资源。其中网络人力资源是指网络教育机构中的人员,包括了学科教师、教学辅助人员,以及能通过Internet联系到的各个领域的专家、学者等;网络环境资源包括了网络物理空间的各种硬件设备、设施,以及各类计算机系统软件、应用软件、网络教学平台等;网络信息资源指网上蕴藏着的各种各样的知识、消息等,包括电子书籍、电子期刊、Web课件、网络课程、网络新闻组等等。而狭义的网络学习资源主要是指网络环境中的信息资源。网络课程仅仅是狭义的Web学习资源的一个组成部分。本课题的课程资源是指狭义的课程资源。
不同的课程需要的课程资源不尽相同。一般而言,狭义的课程资源具体包括:
1 文本类:包括专业教学实施方案、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课程实施方案(授课计划)、教学设计、电子教案、操作任务书、主题活动设计、教学案例、说课稿、教学评价、教学专题研究报告、相关行业调查报告、教师教学心得及教学建议、学生作品文稿、常见问题解答、试题、资源目录索引及其他相关文献资料,等等。
2 图像类:包括照片、图片、录音、录像、课件、动画素材、视频素材等
3 动态类:包括讨论区、虚拟课堂、聊天室、发送电子邮件和数字收发箱等。
这些课程资源的实现渗透在网络课程的设计、创作、开发、建设的全过程中,需要工作团队积极而有效的配合。
不同课程应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有选择性地组建成能满足不同课程教学活动要求的课程资源。
网络课件是网络课程资源的核心。网络课件是指某门课程基于Web的教学软件,有的学者又称之为Web课件。网络课件不是网络课程内容和教学形式的全部。网络课件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课件是关于一门课程的完整而系统的基于Web的教学软件。在这一层面上,网络课件常常等同于网络课程。狭义的网络课件是对一门课程中的一个或几个知识点实施相对完整的教学的基于Web的教学软件。在这一层面上,网络课件只是网络课程的一个子集,网络课程是一系列网络课件的集合。本课题的网络课件是指狭义的网络课件。
网络课程的内容,不是在Web上表现的电子化了的系统而完整的学科知识内容,更不是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网上搬家”,而是一种电子化了的、非线性的、动态性的学习活动的过程与表现,其中包括学科知识、学习活动和学习者的参与。综合性、动态性、实用性、开放性是网络课程内容设计应考虑的关键因素。
网络教学平台,又称网络教学支持平台,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既包括支持网络教学的硬件设施、设备,又包括了支持网络教学的软件系统。也就是说,广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有两大部分:硬件教学平台和软件教学平台。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是指建立在Internet基础之上,为网络教学提供全面支持服务的软件系统。本课题关注的是狭义的网络教学平台。
目前,在国内外开发的网络教学平台基本都包括网上教学系统、网上教务管理系统、网络课程开发系统。其中网上教学系统包括音频会议子系统、视频会议子系统、异步通讯子系统、学生活动跟踪子系统、测试与答疑子系统等;网上教务管理系统包括学生注册子系统、师生档案管理子系统、课程编排子系统等;网络课程开发系统为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开发网络课程提供了一个操作简单的开发平台,教师不需要涉及到任何代码的编写就可完成课程申请、课程模块的选择、内容的添加以及课件的上传。同时,教师还可以对课程讨论区和邮箱进行管理,增加与学生之间的交互。这样,不仅在很大程度上解决了非计算机专业教师开发网络课程难的问题,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质量,也解决了网络课程建设的时效性问题。此外,有些网络教学平台还包括了网上教学资源管理系统,该系统通常包括试题库、案例库、网络课件库、文献资料库等。
三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网络课程架构感观
上海市教委依据《上海市中等职业学校课程教材改革2003-2007行动计划》要求,为了探索中等职业学校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从2007学年开始,开发并推出20门网络课程,共25个版本供全市中等学校学生进行实验性选修。出于课题研究的需要,笔者对这25个版本网络课程进行了粗略地浏览。
1 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的基本架构
(1)课程管理平台架构
课程管理平台为网络课程教与学活动提供全面有效的技术支持,是网络课程建设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课程管理平台支持功能的大小,直接影响到网络课程教与学活动的质量。上海市中职教育网络课程管理平台的基本架构如下图:
(2)网络学习平台架构
网络学习平台是集多种功能在内的综合教学服务支持系统,它能为学生提供实时和非实时的教学辅导服务,并帮助系统管理者与老师掌控各种教学活动与记录学生们的学习情况及进度。上海市中职教育网络学习平台的基本架构如下图:
2上海市中等职业教育网络课程系统的感观
(1)优点
a“课程”与“网络”属性得到比较好的体现。以往开发的不少网络课程,总给人一种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网上搬家”的感觉,“课程”属性表现有余,“网络”属性表现不足。这次上海市开发的这批网络课程,在“网络”属性上取得了重大突破,绝大多数课程都根据中职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学习特点,充分利用了网络课程直观、生动、开放、共享、即时、灵活性和互动性强的优势,有的还开设“必学模块”和“选学模块”,对学生产生了比较大的吸引力。
b教学平台比较完整和合理。本次开发的教学平台采取按照不同的身份,分级管理的办法,学生有学生的学习平台,教师有教师的教学平台,课程管理员有也有不同层级的管理平台,并且能基本满足各的需求,从而为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提供了较好的技术支持。
c课程呈现方式多样化,技术手段运用比较充分。主要体现在课程内容导航比较清晰和规范,学习路径有标准化的图标引领,不少课程内容采用游戏式的呈现方式,学生参与度比较高,虚拟课堂学习环境与气氛得到较好的营造,课程即学即考,非常符合中职学生的口味。
d内容比较精炼,素材比较丰富。作为全市性公共选修课,几乎所有课程的内容都显得非常精炼,定位比较准确,有动画、影视、案例、在线测试等各种素材,课程结构设计比较巧妙,使课程显得丰富多彩,较好地满足了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c教学管理系统比较完善,尤其是在学习过程追踪方面技术上有比较大的突破,从而较好保证了学习考核的公正性和客观性。
(2)不足
a 不同课程的“网络”属性差异性较大,有的课程在内容安排,结构和呈现方式明显受到上传统课堂思维定势的影响,“网上搬家”的痕迹仍然比较明显,链接、超文本运用奇少,交互性不强,参与度不高,虚拟课堂氛围不浓。
b 教学平台不够“友好”,人性化做得还不够,有些环节设计得不够合理,有些重要信息没有在相应的栏目中得到体现,尤其是缺乏在线网络课程开发功能,从而严重制约了课程内容的更新。
c 多数课程内容均局限于课件,内容上显得很单一,结构安排不够合理和规范,课程资源比较贫乏,有的课程甚至没有课程资源的概念,难以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
参考文献
篇12
健全管理体制――为有源头活水来
学校管理体制无疑是教育管理体制的组成部分,它是一种确立学校内部管理结构与过程的组织制度,反映着内部管理机构与人员的地位、权责范围及相互关系。在学校管理实践过程中,它是学校内部各种组织机构与相关规范相结合的产物。确立以科学教育作为学校特色发展的方向,关键是领导思路清,方向明。因此,该校立足于二十一世纪人才培养的要求,着重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健全学校科学教育领导小组机构 为了强化对学校科学教育的领导和规划,该校成立了校长、分管领导、科学辅导员组成的学校科学教育领导小组。在科学领导小组的带领下,同时发动全体教职工支持科学教师组织学生开展各类科技活动。
明确职责 学校根据科技教育活动开展的需要,明确了相关领导和教师的职责,并尽量使各自的职责明确化,使相关的领导和教师都能根据自己的职责履行责任,保证科技教育活动的开展。
建立科学教育活动会议制度 学校在开学初举行科技工作研讨会,制定出一学期科技活动计划,布置工作、研究对策。在学校的大型科技活动开展前,学校都要召集有关人员开会研究,以确保各项活动的正常开展。
设立科学教育活动奖励制度 为了对科技教师的工作能够作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同时也为了进一步激励科技教师工作的积极性,学校建立了科技教育活动奖励制度,使科技工作有了制度的保证和比较完善的运行机制。
探索理论研究――碧空万里帆远航
坚持科学教育与学科渗透相结合 紧抓科学教育的目的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所以不光是抓好每周的科学课、科技活动课和兴趣课,还将科学教育与学科教育有机结合。要求教师以传授知识为主线,以发展智力、开发创造力为重点,注重教学过程的多样性、教学环节的变通性、教学内容的新颖性。如语文学科教师根据教材本身的科学因素,选择好含有科技内容的常识性课文,进行科学常识的普及、发散性思维的培养。如数学老师教圆周率时,介绍中国古代数学家祖冲之,使学生从科学家的身上汲取爱科学、学科学的力量,从小树立崇高的理想。学校的语文、数学、英语、思品等学科教师把科技教育与自已的学科教学渗透实践,撰写了经验文章获得省、市级奖项。
积极探索科普教育新途径 该校在推行科学教育的过程中,十分注重青少年的科普教育,积极动员学生征订《科学大众・小诺贝尔》《未来科学家》,开发编制了《科学好玩》校本教材,在构建小学科技教育的新体系、新模式等问题上进行了认真的探索。坚持科技教育德育化、课程化、科学化、特色化的原则,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连续四年被授予“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荣誉称号,全校学生的创新意识、动手能力普遍增强,科学素养得到切实提高。2015年12月荣获宿迁市第四届网络科普知识大赛优秀组织单位奖。
加强硬件建设――满园春色绽芬芳
保障科学教育经费的投入 学校的科学教育活动经费逐年增加,做到不向学生收取任何费用,由学校承担。在学校功能教室紧张的情况下,该校在少年宫中仍配备了1个科学仪器准备室、2个科学实验专用教室、2个电脑网络教室等,使得该校科技活动室总面积达到近400平方米,并添加大量科学实验仪器,给同学们提供了良好的科技活动环境。
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教师素质是科学教育工作得以落实的关键所在。该校根据教师的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充分挖掘科技辅导教师个性特长,搭建展示平台。例如,相玉石老师,做事很细心,脑子灵活,安排制作科技小发明、学生创新方案设计;李刚宜老师,动手能力很强,安排辅导“科学实验与制作小组”;胡慕军老师在指导学生科幻画方面有很好的经验……就这样学校先后挖掘了6位有一定特长的教师作为校级科技辅导员,并利用科技节启动仪式为教师颁发聘书,以此激发教师工作潜质。同时,为进一步提高科技辅导教师的素质,学校积极支持青年教师参加市、县的各类培训,为更进一步落实科技教育工作搭建学习和发展平台。
成立科技兴趣小组 学校把落实上好科学课、科技活动课、信息技术课等课程作为重点。学校每学期组建了近10个兴趣小组,其中纯科技小组的比例逐年增大,科技制作、手工制作、标本制作、三模小组等一些操作性的小组,吸引了不少学生参加。学校注意普及和提高相结合,对重点项目,需要时外请高水平辅导员进行辅导,成果显著。泗洪县金锁镇中心小学的科技小组对培养学生特长起了很好的作用。在这里,学生个性得到了更充分的张扬。
科学实践活动――硕果累累尽飘香
科技周活动异彩纷呈 为了增强师生科技意识,每学期除学校领导作动员报告外,学校还要请校内外科技老师在全校范围作科普报告,如“小发明、小制作、小论文报告”等等。每学期国旗下讲话有“科技”内容,每年5-6月开展的科技节活动丰富多彩,如:科普知识竞赛、科普挂图展、科普征文、讲科幻故事比赛、科技小制作比赛、小发明小创造比赛、科幻画比赛、科技金点子等。
科技创新大赛捷报频传 近年来,该校科技制作小组在省市科技创新大赛中成绩显著:“组合式电辅太阳能热水器”荣获2013年度宿迁市青少年创新大赛三等奖,“防震床”与“环保烟囱”分别荣获2014年度宿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第25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三等奖,“自动授水花架”分别荣获2015年度宿迁市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一等奖、第26届江苏省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二等奖。
篇13
我国于“十五”期间开始了教师教育信息化的研究和建设,并逐步成为教育技术领域的重点之一。继2004年10月举行的“面向信息化教师专业发展国际研讨会”之后,在2005年10月、2006年10月举行的两届“国际教师教育论坛”上,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问题的研究占到了很大比重。2006年5月,在首届“教师教育信息化国际论坛”上,教育部师范教育司副司长宋永刚出席论坛并作了报告,国内外专家围绕“面向未来的教师教育――信息化与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题作了发言并展开研讨。
我国的教师教育信息化虽然在基础设施建设、理论研究和实践发展方面已经起步并取得初步成效,但是在理论、模式研究与实施等方面还有很多工作要做。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大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加强数字化学习资源的共享,这是当前我国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的关键所在。
教师教育技术能力与教师信息素养
在信息社会中,教师信息素养通常包含技术和人文两个层面的内容:在技术层面上,信息素养反映的是教师搜索、鉴别、筛选、利用信息的能力,以及有效地在教学过程中使用信息技术的技能;从人文层面上看,信息素养则反映了教师对于信息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它建立在技术层面的基础之上,涉及协同工作、独立学习、个人和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在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教育技术理论和实践的学习、研究和应用,将在教师的信息素养的培养提升中发挥举足轻重的作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水平。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发展包括职前和职后教育两个方面。
从职后教育来看,在我国各级各类学校的教师队伍中,因种种主、客观原因造成的信息素养普遍低下的现状已不能适应现代教育的需求,解决该问题的主要途径是切实抓好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培养和提升。教育部于2005年启动了“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这是一个直接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教师专业化发展项目,对于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提升教师信息素养有着积极的意义。参加首批试点的9个省已经启动了相关的培训工作。但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各省的教师信息化专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使国家统一组织的能力水平考试面临诸多困难。该项工作的推进和完善尚待在总结试点地区经验的基础上共同探索和努力。
就职前教育而言,作为我国教师职前教育的主体――高等师范院校应当积极改革、主动适应新的形势,有效地提高师范毕业生的教育技术能力。现代教育技术课程作为教师教育课程体系中的公共基础课,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的职前培养中无疑具有核心的地位。2004年,浙江师范大学的现代教育技术课程被教育部列入国家精品课程。为了更好地发挥该课程的作用,基于几年来对该课程进行改革与实践的探索,我们有以下认识。
(1)在教材建设方面,现代教育技术教材内容建构的基本原则应该是:理论以够用为原则,叙述简明扼要、点到为止;突出应用特色,以提高信息化环境中教师的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为目标,力求将能力培养与学生将要从事的具体学科教学进行有机整合;以信息化环境下的教学设计、教学评价为主线,旨在利用教育技术优化教与学。同时,该课程无论在内容上还是在教学要求上,都应当与国家颁布的《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衔接。
(2)在教学策略与教学方式方面,应当根据师范生所在学科的特点,通过文、理科学生分类教学;课内、外学习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达到因材施教、分类培养的目的。要重视案例教学,使学生在真实环境中提高教育技术的应用能力。
(3)在课程评价上要注重过程性考核,通过实验、开发过程来检验和巩固学习成果。
(4)单靠一门现代教育技术课程是难以完成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养之大任的,高师院校应当在教师教育类的其他课程、专业主干课程的教学中,努力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进行整合。
当然,上述做法在教育技术应用能力方面,也对高师院校的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
教师教育网联与学习资源共享
就教师教育信息化建设而言,网上教与学资源的开发与利用是一个新的方向和增长点,对于全面推进教师教育创新发展、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教育体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教育部于2003年启动的“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简称教师网联计划)是以现代远程教育为突破口,在政府的支持和推动下,整合各级各类教师教育高校的优质资源,构建以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机构为主体,区域性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服务支撑,学校学习型组织为基础,多种教育形式结合,学历与非学历教育相通,覆盖全国城乡、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的网络体系的一个宏大的工作计划。根据教育部的部署,教师网联的发展将包括以下三个阶段。
(1)以远程教育试点师范大学和中央电大等首批成员单位为主体,建立相关的规范、标准和服务平台。配合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重点面向农村共享优质教育资源、开展教师学历教育和非学历培训。
(2)扩大到具备条件的省属师范院校和其他举办教师教育的高等学校,并整合其他的教师教育资源,形成以区域教师学习与资源中心为支撑的公共服务体系。
(3)实现各种教育形式衔接与沟通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
就教师网联成员来看,可以大致将教师网联体系划分为四个层面:国家层面、省级层面(即区域性网联体系)、县级教师资源与学习中心、学校层面(即校本研修和教师学习型组织)。目前,国家层面的教师网联已经初步建成。2005年以来,四川、河南、江西、甘肃、福建等省相继也已组建了形式不一的区域性教师网联,旨在整合本省的教师教育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