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音乐课件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2、能够看图为歌曲填上适当的词,并能准确地读拍。
【教学重难点】
1、感受并表现歌曲
2、能够准确的读拍
【教学准备】
多媒体、电子琴、乐器
【教学内容及过程】
一、导入
1、听音乐进教室。
2、发声练习。
3、复习上节课内容。
二、基本部分
1、完整地听录音范唱或教师范唱,教师用动作提示学生拍击节拍,即教师拍三下(拍手、摊手、摊手),学生便会跟上边听边感受节拍的强弱。
2、复听录音范唱。
提示:歌中唱到了什么?帆船指的是什么?你观察过云吗?你知道云有多少种?歌中的云是怎样的?
3、听录音或教师范唱,轻轻地跟唱歌词,教师注意纠正字音,使学生正确地演唱歌曲。
4、分小组听录音,边唱边编创动作。提示:编自己的动作表现云。
5、随着录音伴奏,边唱边表演。
6、编创与活动。
三、结束部分:
小结。
教学过程:
1.导入:通过使用COOLEDITPOOL录音软件,将谜语事先录好,并以音频的形式插入到幻灯片中。猜谜语导入主题——《云》
师:欢迎小朋友们进入愉快的音乐课堂,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猜个谜语,(按一)问:象是烟来没有火,象是雨来又不落,有时能遮半边天,有时只见一朵朵。答:云(奖励小红花)。
2.说云:通过播放Flash动画,以视听相结合的方法,提高学生兴趣和注意力;通过说想像中的云,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A、师:云相信小朋友们都见过,老师找了三种不同类型的云,(按三,之2、3、4)它们分别是夜晚时候的云、白天时候的云、下雨时候的云。(回1)虽然它们出现的时间不同,但它们都像是巨大的船在天上慢慢地飘荡。B、师:下面请小朋友们展开你们的想像力,说说你见到过的云除了像小船,还像什么?(棉花、鸟、马、等)小朋友们可以从云的颜色和形状去想像。(奖励小红花)
3.赏云:运用PPT中“录制旁白”的功能制作简短的“视听小片断”通过形象直观的视听相结合,培养学生对音乐的鉴赏能力
师:小朋友们说的都很好,蓝蓝的天空就好像是位魔术师,千变万化的白云便是魔术师的杰作。好,我们现在就来欣赏欣赏这千变万化的云。在欣赏的过程中,你们想像自己变成了云在天上慢慢地飘荡,小朋友们可以随着优美的音乐跟着老师一起做左右摇摆的动作。(按二)
过渡:师:小朋友们,这些千变万化的云美不美啊?答:美。师:云在天空缓慢地飘荡,不仅看起来美,描写它们的歌曲啊更美。好,现在我们就来学习一首和云有关的歌曲。
4.听云:将事先录制好的伴奏以音频的形式插入到幻灯片中。通过欣赏《云》,使学生初步熟悉歌曲曲调;通过为歌曲打节奏,使学生熟悉歌曲的节拍
A、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欣赏《云》这首歌曲。(按三,之1)。B、师:从刚刚的歌曲当中我发现了一个有趣是事情:这首歌曲好像在一直不停地数着一二三,一二三。如果小朋友们不信的话,老师就再把歌曲放一遍。你们可以小声地跟老师一起数一二三。C、师:好,现在呀我想请小朋友们用手把一二三的节奏给做出来,大家跟老师一起做。D、师:我们现在
试着把一二三的节奏加到歌曲里去,为歌曲打节奏。老师看小朋友们谁做的好,待会儿就让做的好的小朋友来表演打击乐器。
5.朗读歌词:事先用扫描仪,将书上歌谱扫描到幻灯片中。通过让学生有节奏地朗读歌词,使学生进一步熟悉歌曲节拍、掌握歌曲的节奏感,为下一步打击乐器的加入做准备
A、师:小朋友们真聪明,我们现在试着一边打节奏,一边朗读歌词。老师读一句,你们读一句。(按四)。B、师:好,下面我想请一位小朋友跟着老师的伴奏自己把第二段歌词有节奏地朗读出来。我看哪位小朋友最有勇气。C、师:
小朋友们,你们觉得他念的不好?下面我们全班一起把第二段歌词朗读一遍。
篇2
1.根据学生心理特点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适当运用多媒体教学
增强教学效果、创设教学情境可以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氛围,不但可以调动孩子们欣赏音乐的积极性,激发孩子们的学习热忱,教学效果也能有所提高。如上课时让学生伴着音乐走进教室,在一个音乐环境中进入到教学里来。孩子们在感受音乐的过程中,情绪因心境而制约,情绪受到影响。所以,我们在学习音乐的过程中应该营造出孩子们感兴趣、容易接受的学习氛围。学生们对音乐要素的感受通过有趣的画面,动听的声音来对大脑的直接映像所造成。因此,声像图文结合在一起的多媒体教学手段可以调动起学生的主观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连教学效果也会大幅提升。
2.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孩子们的学习主动性
传统的音乐教学欣赏课里,老师放磁带录音或者演奏(唱),学生对这种单一的形式感到单调和枯燥,导致学生注意力不集中,欣赏音乐的过程中也显得比较被动。然而通过富有动感的影像、文字、音乐、图片等信息,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引导学生去主动感受音乐的情绪、力度与速度。在欣赏音乐时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能够充分进行想象,联想,从而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创造欲和表现欲。
3.中小学音乐在教授传统音乐时需要计算机多媒体的辅助技术
传统的音乐教学是“老师教,学生学”。音乐课堂中计算机多媒体的融入,可以激发潜在的学习思维能力,例如欣赏小提琴协奏曲《梁祝》时,以老师的讲解为主,“全曲欣赏”和“分段听”的方式十分枯燥乏味,学生毫无学习兴趣可言。然而使用现代多媒体之后,在音乐课堂上,我先给学生看一些视频让大家选出合适的音乐主题填充,再通过图片文字等引导学生分段聆听,分析音乐要素。在多媒体的现代手段辅助下,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了大大的提高。
4.多媒体准确的把音色和体裁表现出来
音乐称为声音的艺术,所以在音乐课堂上尤为重要。用唱歌来举例,人的声音可以分为男声、女声、童声,从音区划分可以分为女高音、女中音和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和男中音,由于性别,音域的不同无法完全模仿示范。又比如《保卫黄河》、《走向复兴》等轮唱、合唱歌曲,老师是无法表现出轮唱的此起彼伏、合唱当中声部的协和。想要准确地去表现音乐的音色和体裁只有通过多媒体教学,音乐形象才能准确的表现出来。
5.增长孩子们的见识,使视野更加开阔
中学音乐教材里,音乐欣赏的内容涉及广泛。比如说在欣赏《雷鸣电闪波尔卡》等器乐作品时,牵涉到西洋交响乐或者中国的民族管弦乐等。欣赏这些音乐作品的最佳效果就是运用多媒体。只有通过视频,孩子们才能够把这个音乐中的形象,乐队演奏的规模,指挥风格,音色特点,乐器使用及等准确的分析判断。
6.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提升
多媒体的使用可以根据音乐教学需要的内容、环节、目的从各个角度运用多媒体教学设备。让教学内容与多媒体自然的衔接的在一起,加深教学内容的理解和记忆。调动起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大限度的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提高教学的质量与效率。
二、多媒体教学在音乐课堂中所存在的一些问题
1.多媒体课件容易主次颠倒
有的老师喜欢过多的运用多媒体,因此,课堂的教学内容被忽略。他们对课件过分渲染,只追求好看,多媒体用全面而动感的形式表现,过多使用音频和视频资源,忽略了课堂教学的根本核心,把真正教学内容掩盖,分散了学生的注意力,宣兵夺主。让这节课只有娱乐性而缺乏实效性。
2.音乐课堂上,师生之间的互动少
在整个音乐教学中,师生之间的相互沟通、互相影响,是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有的老师希望让孩子们尽可能多的接受知识,就在多媒体课件中盲目的扩大知识点和信息量,忽略了学生在课堂上与老师之间的互动、让学生无法积极思考和主动参与。
3.非专业课件制作人员,普遍课件质量不高
在音乐课堂中,用传统的教学手段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有很多不能解决的问题。如果音乐课堂里能用直观的、简单的、实物的方法解决,多媒体教学课件就不需要了。因此,制作多媒体课件得看有没有这个必要性。课件的布局设计和质量都是直接影响多媒体教学的一个重要的因素。现在,很多老师没有接受过专门多媒体课件制作的培训,因此,他们没能把多媒体很好的运用,只是把传统意义上的板书搬到了多媒体课件上来,实质并没有发生改变。
三、制作课件的几个要点
1.引用的资源要适量、恰当
在制作音乐课件中无论是气氛的渲染、用创设情境来导入课题、难点突破、重点突出、内容的延生与拓展、能力与知识的训练、巩固总结等,引用资源都需适量,课题重点突出,资料不能堆积太多。
2.音乐课件制作设计需有趣味性
教学活动原本是很艰难,但使用了多媒体课件便充满了活力。多媒体的感染力和吸引力,使孩子们的求知欲更加的强烈。以此来提高教学的质量达到教学的目的。
3.合理的结构
明确目的、紧扣每个环节、步骤要清楚,课件操作要简单、效果要显著、为求教学效果最佳,需选择与教学内容相适合的媒体。
篇3
一、简约而不简单
(一)教学目标要简约
音乐课程总目标分三个维度展开,一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二是过程与方法,三是知识与技能,这三个维度又分解为十四个目标。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出学生可操作的学习目标,以此作为课时教学目标去开展教学活动。
课例:人音版第六册演唱曲《我是草原小牧民》
教学目标:
1.了解蒙古族的风土人情,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丰富情感体验。
2.从音乐、舞蹈和服饰等方面了解草原民族的音乐形式与特征,并能用演唱的方式表达情感。
2.通过学唱歌曲,能大胆自信地表现,培养学生爱好音乐的情趣,提高学生对音乐的表现与创造能力。
以上教学目标的表述显得笼统和宽泛。笔者认为,教学目标的设计层次要清晰,表述要明确,效果可评价。因此,《我是草原小牧民》中三个教学目标可以这样提炼。
1.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能用歌声、表情和动作表达小牧民放牧时的愉快心情。
2.知识与技能:能用欢快跳跃的声音演唱歌曲,能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
3.过程与方法:能模仿小牧民放牧时的形象,探索用不同音乐形式表现自豪之情。
如此设置的教学目标,清晰明了,简约而不简单。
(二)教学内容要简约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规定的四个课程内容中包含了“音乐与相关文化”这一教学领域。课堂教学内容不仅要渗透音乐与社会生活,还要渗透音乐的姊妹艺术以及艺术之外的其他学科。这些音乐与相关文化领域的加入使“欣赏课”演变成了“综合课”“活动课”,从而失去了音乐性。
课例: 人音版第十二册欣赏曲管弦乐《火把节》
教学过程:
1.师生在《爱我中华》的音乐声中律动。
2.通过课件让学生了解彝族的风土人情,包括彝族的服饰、节日和音乐文化等。
3.通过播放彝族庆祝火把节的视频,聆听歌曲《快乐火把节》,了解彝族火把节的来历(此时离下课还有15分钟)。
4.分析欣赏曲《火把节》的曲式结构和音乐特点。
5.哼唱主题旋律和学跳彝族舞蹈动作。
6.分组用不同的方式表现《火把节》。
细细研读这堂课后发现,在看似热闹的音乐课堂背后却没有多少音乐性。“关注学科综合”的音乐欣赏课不等于各个学科的简单相加,而应在音乐这条主线上通过丰富的教学形式构建起以审美体验为核心的音乐欣赏活动。
二、简约之上凸显丰满
我们的音乐课堂不仅要凸显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的简约,还可以通过旋律与线条、情境与情感、影音与技术的融合凸显简约之上的丰满。
(一)旋律与线条的融合
音乐与美术犹如一对孪生姐妹。音乐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美术又宛若一支妙曼的乐曲,她们相互交融、彼此渗透,共同陶冶着人们的情操,充实着人们的生活。在音乐课的教学中,可以适时运用美术的技法来提升学生的音乐体验。
课例: 人音版第八册演唱曲《柳树姑娘》
教学片段:
在处理歌曲情绪环节,当学生唱到旋律舒展的乐句时,教师在黑板上用连贯的长线条勾画出细嫩的枝条,当唱到合唱部分短促跳跃的乐句时,教师用短线条勾勒出嫩绿的柳芽儿。在教唱第二段时,教师请学生在黑板上继续用线条来表达音乐感受。歌曲唱完,一棵美丽的柳树奇妙地展现在大家面前。
情感可以通过有声的音乐来歌唱,也可以通过有形的美术来描绘。教师在教学中,发挥线条与旋律的通感作用,巧妙地将有形的线条与有声的旋律进行有效整合,达到了审美体验的效果。
(二)情境与情感的融合
情境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而创设的一种学习意境,这种意境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内容相应的场景中,学生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进行音乐学习活动,从而挖掘作品所N含的音乐美,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提高学生的音乐表现力。
课例:人音版第九册演唱曲《白桦林好地方》
教学片段:
上课伊始,课件出示青翠繁茂的白桦林,在教师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描绘下,学生仿佛走进了眼前这一片白桦林。接着教师引导:“当微风吹起,树叶唱起了一首轻柔的歌。”教师引导学生用“lu”哼唱歌曲的第一句旋律。接着教师继续创设情境:“聆听着树叶轻柔的歌,大麋鹿向我们跑来了!”教师引导学生用“beng”模仿大麋鹿奔跑的声音。教师继续通过创设情境,学习了泉水、马的声音,并进行了三种声音的乐器合奏。
此教学片段设计巧妙,一方面,在具体的情境中进行声音的高位训练,使发声练习变得生动有趣。另一方面,在具体情境中学唱歌曲的难点旋律,为学生演唱歌曲时的情感表达起到扎实的铺垫作用。
(三)影音与技术的融合
人音版音乐教材中,影视音乐作品数量占总曲目的20%左右。要提高学生对电影电视音乐作品欣赏与演唱的兴趣,关键是要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下面以欣赏课课例来说明如何通过现代教育技术提高影视音乐作品的教学效果。
课例:人音版第十二册欣赏曲《海德薇格主题》(选自美国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课前准备:
1.学生观看美国影片《哈利・波特与魔法石》。
2.剪辑影片中的音乐片段。
教学过程:
1.集体交流观后感。
2.小组合作交流影片中印象最深的音乐片段。
3.学习《海德薇格主题音乐》。
(1)模唱主题音乐。
(2)对比欣赏后交流:有主题和无主题音乐的电影片段有什么不同?它营造了怎样的气氛?通过哪些音乐要素表现出这种气氛的?
4.课堂总结。
篇4
一、教学媒体不是越先进越好,而是要根据教学和自身实际,选择最能提高教学效率和效果的媒体。
随着教学技术的进步,多媒体教学逐渐步入音乐课堂。提到媒体,很多人就会想到电脑和投影仪。那生动逼真的音响效果,色彩鲜明的动态视觉,灵活便捷的交互手段让孩子们学得开心,老师们教的轻松。那么,是不是媒体越先进,教学效果越好呢?答案是否定的。教学媒体都是“辅助”处于“主导”地位的教师,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和效益。没有万能的媒体,只有最适合的媒体,只有我们使用起来比较顺手,并且能最大程度地配合课堂教学的媒体,才是最好的教学媒体。比如,在音乐欣赏教学中,用电脑播放音乐的效果就不比用录音机播放的效果好。在操作电脑播放的过程中,会增大学生的好奇心,导致学生在欣赏音乐的时候容易分心,不能很好地感受音乐的旋律与美感,从而影响教学效果。又如,在学生试唱的时候,教师用乐器伴奏的效果也要远比使用电脑伴奏的效果好。教师用乐器伴奏,增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同时也可通过展现自身的魅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二、课前应结合课程内容,站在学生的角度,组织教学资源,模拟教学过程。
我们通过分析,学习活动的主体是学生,可以得知学生的现有能力、主要学习动机和学习风格,从而确定教学难度和教学的速度,定制教学的目标;有针对性地激励学生更加积极的学习,促进教学的进程;定制个性化的学习方案,利于学生学习、理解和掌握新知识也利于教师教学的进行。
在学生特征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当前课程内容,我们就可以有目的地选择黑板、电脑、投影仪、手风琴等教学媒体,选择符号、图片、音乐、影视、课件等媒体素材,通过有效的组织与设计,形成初步的教学思路,再通过不断的修改完善,形成完整的教学过程。比如,歌曲《中国少年先锋队队歌》的教学中,通过分析,学生都已参加过“六一”儿童节,都听过这首歌,部分学生已经成为少先队员,其他学生也渴望加入少先队,总体积极性非常高。教学重点是准确演唱和感受、体验歌曲富有朝气、雄壮有力的进行曲风格,难点是背唱歌曲和感受歌曲中表现的少先队员喜悦、自豪、勇敢、坚定等不同的情绪,并用歌声和舞蹈进行情感表达。教师可根据需要采用播放视频、手风琴伴奏、少先队员领唱等方式来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三、教学过程中,不断运用和提高教学技能,加强师生互动,达到教学相长的效果。
篇5
一、课件制作的前期准备
首先,在导入音乐新课时,经常需要一些合适的音效素材,如各种鸟鸣虫啼、动物人声、小桥流水、乐器音色、自然界的各种声响等,还需要各种图片素材,如自然风光、地理图文、民族特色、民俗风貌、动画城堡、卡通人物等,还可以准备一些有意思的故事视频,用来激发孩子们的学习兴趣。然后,在新课教学及律动教学时,教师可适时插入一些知识性的题材,如音乐歌舞片段、风土人情简介以及音乐主题的展示与欣赏等,以促进学生学习动力。在创新教学环节时,需要利用各种图片进行引导,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与创作欲望。在拓展教学时,可加入名曲欣赏等内容拓宽学生视野……。其间,需要根据课堂各设计环节的需求,对收集的各种素材进行归纳整理,分类存放。当教师需要使用时,可及时地根据教学环节设计的需要,从相应的环节素材资源库中找到合适的内容,用来编辑和制作音乐课件,并做到随时可用、手到擒来。
二、 阶梯式教学方法
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发展过程及认知规律,《小学音乐课程标准》将音乐学习划分为低、中、高段,以逐步提升W生的音乐能力和素养。
1.低段教学,直观展示
低年级学生的思维方式主要以形象思维为主,他们活泼好动,模仿能力强,对一切事物充满了好奇。俄国教育学家乌申斯基指出:儿童是用形式、声音、色彩和感觉思维的。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应充分利用多媒体直观形象、生动活泼,不受时间、空间限制等特点,积极调动学生的感觉器官去获取知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在执教《小青蛙找家》一课时,在我制作的音乐课件中,首先插入小青蛙找家的故事视频,生动再现了小青蛙找妈妈的过程,让学生了解小青蛙从蝌蚪变成青蛙的成长过程,同时,又让他们充分感受到小青蛙找家的迫切心情。之后,利用电子白板的功能,设置出当学生读出一种节奏,就能让一只小青蛙回到家的场景界面,引导学生进入节奏教学情境,告诉他们“如果你们能读出这些节奏,就能帮小青蛙们找到自己的家了”。为之后的歌曲教学打好铺垫,使学生们能够轻松学会演唱此歌。最后,抛砖引玉,以一段学生表演小青蛙跳舞的舞蹈,激发他们的表演欲望,让他们自由、自主地用自己的肢体语言表达对《小青蛙找家》这首歌曲的喜爱,且歌且舞,器乐伴奏,将课堂教学推向高峰。
2.中高段教学,简化难度
高段的学生已经初步形成抽象逻辑思维方式,他们喜欢自主探索、理解记忆、主动掌握、获取信息。因此,针对中、高段学生的学习特点,在制作课件时,需考虑到学生的需求,循序渐进地将学习资料一一展示,以拓展学生的视野,并帮助他们区分重、难点,逐一攻克,理清学习脉络,促进学生创造能力的发挥。在《老爷爷赶鹅》一课中,我在课件中再现了老爷爷赶鹅进城的动画场景,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再利用录音软件将歌曲中X X X X Ⅹ│0 X X X 0│的节奏,配上模仿大白鹅的叫声,让同学们攻克节奏难点,让学生模仿大白鹅摇摆走路的样子,充分感受大白鹅的可爱形象,这样再学习这首歌就可以做到化难为简了。
三、内容分类式方法
1.内容分类要明确,界面设计要清晰
课件设计时,应将教学内容素材按不同的情景、特性和属性分门别类,在界面中清晰展示出来。在教学《小红帽》一课时,我将课件界面设计成一个游戏路线图,包括起点(小红帽的家)、途中点1(大灰狼的拦截)、途中点2(猎人的帮忙环节)和终点(外婆家), 分别用线性图标和导航图示标示出来,并在各点处设计出相应的树状菜单,将内容分成若干类,然后依照类别逐一使用。如在“起点”处的菜单中设计了动画故事导入,范唱引入情境;途中点1的菜单中设计了几种节奏训练(歌曲学习中极易出错的几种节奏型),并以大灰狼的各个谎言作为关卡,让学生一个个予以攻克,并在攻克后给予鲜花与掌声的鼓励;途中点2的菜单中亦包括学唱歌曲环节,情感处理,创编舞蹈进行拓展;终点处的菜单中编辑有救出外婆,惩罚大灰狼的激动场景。
2.教学思路要清晰,课件流向要合理
每一堂课的教学内容、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设计都是不同的。作为课件设计者,应对课程内容和教学过程安排十分熟悉和领会透彻,根据教学需要,理清教学思路。在把握教学目标和大纲要求的基础上,精心设计教学环节,合理安排各教学环节之间的衔接,然后有机地从内容类别中调取不同的素材,展开多媒体教学,从而达到提升教学效果,打造高效课堂的目的。
3.内容取用要简易,界面操作要人性化
任何一个多媒体课件在使用时,都是一次人机交互应用的过程,因此在设计课件时,要充分考虑使用者的内心感受,讲求界面操作的人性化,使资料调取简单快速。通常情况下,我们可将内容的不同类别以按钮的形式设置于课件的主界面上,然后根据教学需要,再将教学各环节做成相应的按钮,链接相应的内容类别,操作者可以通过任意点击按钮,随机进入各主题进行使用,并设置返回按钮,随时返回主界面。此外,我们还可根据教学需求,设置相应的菜单、导航、跳过、提示等便捷操作方式,使课件运用更加人性化,操作更简单易行。
4.注重课件美化,提高教学质量
为了使课件更加引人入胜,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们还可以根据需要对不同类别的内容进行适当的美化加工。如在设计《对鲜花》一课时,我们运用PPT美化大师软件,先以歌词内容为载体,设计出风格统一的、以各种鲜花为背景主题的界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再由不同的鲜花图文引出不同的乐段,让他们通过欣赏歌曲加深对鲜花的印象,接着在歌表演中让学生设计各种动作展现花的美丽,使他们身临其境,陶醉于鲜花美景之中。
四、录播同用方法
在音乐多媒体课件制作中插入一个录播同用的环节,让学生参与其中,可以大大激发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创新能力。录播同用,即将学生的声音、形态、个性表演等通过MIDI、数码相机、摄像机、扫描仪等设备采集音源、D像,然后通过多媒体设备展现出来。学生可以亲自参与到制作过程中,并即刻欣赏到自己创作的成品,同时及时发现不足并加以改进,使他们在满足创作欲望的同时,享受创新成功的成就感。例如在欣赏《森林水车》之后,我再次以森林早晨为主题进行拓展教学,引导学生想象森林的早晨有哪些声音出现,让学生大胆模仿,展现自己所熟知的声音,并利用录播软件进行录制,与此同时,将大家表演时的形体、动作、姿态通过摄像机一起录制完成,最后配上学生自行选择的适合主题的图片作为背景效果图,利用绘声绘影软件合成作品。随后即刻播放,学生不仅可以欣赏到自己创作的森林的早晨,还能及时发现哪些地方需要改进。录播同用时,一方面,教师也可以根据教学需求,将学生自己创编乐段,利用MIDI软件或合成器将音乐简单制作出来,让学生听听效果,激发学生的创作激情。另一方面,还可以让学生用手机将班级律动或情境表演拍摄下来,利用多媒体平台再现实景,激发学生的创作原动力。
参考文献
[1]李静.多媒体在小学音乐课中的“适度”应用[J].音乐时空,2015,(11):184-186.
篇6
在新课改背景下,强调人性化的特点,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个性,结合音乐学科的特点,宽容地对待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错误。小学音乐教育的根本目标在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这就要求小学音乐教育要面向全体,以普及音乐文化,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为主要内容。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起到引领作用,把应用能力培养贯穿于整个教学中。不管是在教学内容上,还是教学方法上,力求生动、形象,把音乐知识和技能的传授以及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课中评价和课后反思结合起来,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评价方法的改革,有利于学生全面发展,学生可以身心愉悦地遨游在知识的海洋中,在综合素质评价过程中,充分挖掘了学生的权利,他们的个性有了张扬的空间。在学习过程中,学生的主体作用被发挥出来,他们看到了自己的优势,激起了要不断学习的欲望。他们大胆探索,不断超越,感受到创造的乐趣。在课堂上感受着学生的活泼生气,从而看到了科学评价对音乐教学所起到的积极作用。
二、创设充满音乐美感的课堂教学气氛
教育要面向全体,教师要为学生创造实践的机会,充分发挥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进而感受到音乐学科的美感。从教育的本质上看,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更要注重音乐实践的过程,增强学生的学习体验,享受到音乐带来的美。
1.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各N媒体进入我们的课堂,要想合理运用多媒体技术,发挥其辅助作用,教师要学习学习相关技能和方法,掌握一些音乐软件的使用和课件制作的常识。在运用科技手段的时候,教师要精心选择,细心操作,把最美的画面和优质的声音结合起来,给学生以美得享受,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音乐知识。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多媒体教学的方式给了老师们一个优化课堂的途径,可以用这种轻松的方式去活跃课堂,通过图片以及短片给学生们一种感官认知,将复杂的问题简单化。所以,在遵循客观的教学规律的前提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优化教学方式对提高学生们的成绩以都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2.把音乐学习和活动相结合。在实际教学中,把枯燥的音乐知识趣味化,和学生的实际生活、已有知识联系起来,把其它学科知识融入进去,相互配合,从而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小学生对游戏比较感兴趣,他们常在游戏中以最纯真的方式展现自我,发挥想象力。他们在做游戏时,会运用到口诀法。比如,学生在跳皮筋的时候,他们一边跳一边念口诀,这种口诀短小精悍,节奏性强,便于记忆,深的孩子们的欢迎。在音乐教学中,我们可以把游戏和教学结合起来,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合作学习,提高课堂的参与率。新课程强调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音乐教学中,要重新定位自己的角色,以学生为课堂学习的主体,促进学生的自主、探究学习。音乐学科有着很强的艺术性,我们可以组织多种活动,把学生分成小组,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音乐教学效果。比如举办歌唱比赛、小组表演等活动,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让每个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
比如,教师为学生举办小型音乐会,让每个小组选择自己最拿手的一首歌曲,并自主设计表演形式,并选择与之搭配的乐器、舞蹈等。鼓励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带动哪些自卑、内心的学生参与进来,锻炼能力,增强自信。
4.平等待学生,和学生做朋友。老师是值得尊敬的,但并不意味着老师可以体罚学生,用有色眼镜去看学生,这样一来,既不有利于学生知识的获得,也不利于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现今,网络上充斥着某某学校老师体罚学生、打骂学生,对学生的身体和身心造成了永久性伤害,好在老师得到了应有的惩罚。可见,这种行为不仅对老师不利,对学生也不利,更伤害了相应的家庭。老师应该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学生,做到亦师亦友,改变自己在课堂的地位,从主角变为助手,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使学生快乐的学习。
5.与学生实际生活相结合。教师要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与实际生活相结合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比如,在学习《唱着歌儿去劳动》这首歌曲的时候,教师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操场上和学生一起劳动,一边劳动一边唱这首歌,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音乐。音乐的教学过程除了让学生欣赏美妙的乐曲,还要引导学生对艺术产生敬佩之情。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好感,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聆听、欣赏、想象、感悟,从而感受到音乐的魅力,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
三、激起了家长参与的热情,形成了家庭学校教育的合力
学生喜欢上音乐课,音乐教师教学热情感染学生的同时,也会感染学生的家长。从此以后,家长会积极配合教师,并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中,和学生一起分享音乐学习的快乐。比如,才艺展示活动,家长牺牲个人时间,为孩子化妆,准备各种道具、服装等等。音乐教学别要善于利用评价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学生产生高质量的思维。我们要用开放的眼光去看世界,为学生搭建展示自我的平台。基于这些理论,我们要从不同的层面去看待学生,能力挖掘每个学生的各自优势,并运用评价促进学生自身优势向其他智能领域迁移,我们要把评价作为教学的一部分,采取多种评价方式,体现以人为本教学理念,把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作为终极目标。
总而言之,在新课改背景下,小学音乐教师要摆脱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束缚,采取灵活轻松的教学方式,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中心,关注全体,促进每个学生潜能的发挥,给他们以美得享受,让学生的音乐天赋从小就能显露出来,从而真正达到培养人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史一丰.应用型高校音乐专业教学改革探索――从黄山市中小学音乐教育的现状谈起[J].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12(4):148-150.
[2]孟宇.预见方能遇见――“互联网+”时代下小学音乐课堂教学探索[J].新教育:海南,2016(4):20-21.
篇7
一堂好的优质课给人的回味是无穷的!但是,面对越来越多的优质课,许多教师觉得"高不可攀"。例如:那些如表演般的优质课,那些过多的展示个人才艺的、那些精美如电影一般的课件、那些眼花缭乱的教具等等;有许多的优质课过多地运用多媒体课件,喧宾夺主削弱了音乐的艺术功能、有些课堂过于注重了情感方面的启发和"煽动",而忽略了音乐要素的构成等等。这些都是我们音乐优质课近几年来一直存在的现象,都是比较注重音乐以外的东西,而对音乐本体的课堂教学过程展示不够。这些教学形式和现象都离老师们平日里实际的常规教学相差太远。
优质课,是给大家提供一个课堂教学教研的范例,传达先进教学理念、探讨科学教学方法的阵地。对于展示教师个人的教学艺术、教学风格,教师之间的相互交流学习都是很必要的。但是课堂教学是一个千变万化的、复杂的动态过程,受教师、学生、教学内容、教学环境以及家庭教育等多种可变因素的制约和影响,我们在实施新课改的过程中,却一直无法准确把握"度"。在一次全区音乐教师培训中,大家在讨论一个话题"什么样的课才是优质课?"。老师们的对优质课的看法可谓是五花八门,但都不约而同的提出:表演型的优质课,不上也罢。每位专职音乐教师一周大约14到20节音乐课,有多少时间可以做精美的课件?有多少精力可以准备这么多教学道具?又有多少同行能作为"智囊团"进行集体打磨?
优质课不是表演课,讲课不是演出,教师更不是演员。当前,接到比赛任务的优质课一般都是这样进行的:首先是任课教师个人先备课、制作多媒体课件、教具、学具,然后选个班级作为公开课来试讲,学校有关领导、教研团队的教研员、教师们一一到场听课,课后大家讨论,修改出一个认为比较合理的教学设计之后,还要不断地更换班级试讲,体验各种可能的突发问题。如此几番,连一个微笑、一个眼神都要经过细细的斟酌,把这堂优质课上得烂熟于心。真正到了比赛的时候,只管按"剧本"进行,在课堂上做表演即可。现场看起来十分活跃的课堂气氛,其实都是"昨日再现",学生成了老师表演的陪衬,把"互动"当作是任务。因为,有见解的观点、问题,赛前老师和同学们见面交流时,都提前给各位同学了。
2.关注音乐,做真实的优质课
篇8
唱歌教学是中小学音乐教学的重要内容,它不仅是培养学生音乐感受力和唱歌基本能力的有效手段,而且对学生浸润美的熏陶、提高艺术修养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现实情况却是:学生喜欢音乐、却不喜欢上音乐课,学生喜欢唱流行歌曲、却不愿意唱校园歌曲、教材歌曲,并且这种现象有逐渐从高年级段向低年级段蔓延的趋势。要想改变如此现状,作为一线的音乐教师应该怎样办?
一 提高教师自身修养,以个人魅力影响学生
音乐教师是音乐教学活动中的主导因素,其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一举手一投足都会引起学生的注意。人常说,“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这就要求教师“打铁先要自身硬”,除了加强师德修养、真心关爱学生外,还要在专业技能上不断提高,使学生真正从心里佩服老师,接纳老师。比如范唱,教师范唱的质量直接影响学生是否喜欢所学的歌曲,因此,教师要求学生唱好的歌,自己必须首先唱好。激发学生学习歌曲的强烈愿望。
二 采取有效手段激发学生对作品的喜爱
兴趣是学习的内在动力,所以教师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要采用多种手段引导学生喜爱作品。
1.从有趣的导入上激发学生喜爱作品
导入是一节课的开端,它的效果直接决定着整节课的成败。好动、好玩是儿童的天性,求知欲、好奇心强是他们的特点。根据这些,我在教学中常常运用游戏导入法、谜语导入法、故事导入法、多媒体课件导入法、创设情境导入法等。
如教唱《火车开啦》一歌时,笔者当司机,让几名学生当乘客,随着歌曲《火车开啦》的录音,玩起了“开火车”的游戏。这样就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为整节课奠定了基础。
2.从聆听、欣赏中引导学生喜爱作品
很多歌曲都有一定的意境,教师在教这些歌曲时,要根据歌曲内容创设一定的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歌曲的意境、欣赏歌曲的美,从而喜欢歌曲,为学好歌曲做准备。
三 用形象化、直观化的教学方法使基本技能不再枯燥
唱好歌曲首先掌握歌曲的音高、节奏、力度、速度等要素。在教学中教师切记不要把它上成专业课,使课堂枯燥无味。教师可在教学中以“深入浅出”为指导思想,以形象化、生动化教学语言为教学工具。如在教学生唱音高时,我用高低起伏的手势把抽象的音高转化为看得见、摸得者的形象;又在教附点音符时,我让学生做双脚次序落地的动作,他们一下子就明白了过来。
四 采用多种形式保持学生的唱歌热情
歌曲的演唱形式有对唱、轮唱、领唱与齐唱、合唱等。通过齐唱、对唱、轮唱、合唱既可以进一步使歌曲演唱形式多样化,又可以强化并延展学生音乐学习的兴趣,并且让每一位学生都有一个表现机会。教师要在教学中根据作品内容,适当地对歌曲的演唱形式加以选择。
五 采用恰当的课堂评价方式
篇9
音乐教学中绝大多数音乐老师都能够按照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去发展学生的听觉,通过欣赏活动让学生在听中去培养自身感受音乐的能力,但是欣赏教学不仅仅只停留在听音乐的界面上,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听中去感受音乐深藏的内涵,在感受中获悉无声的情感体验,在感受中体会真善美与假恶丑,在提高辨别能力的同时也对学生进行了很好的品德教育。如在教学《三个和尚》时,我这样教学:师:我们已经学习了歌曲《三个和尚》,今天再来复习一下,在复习前先请同学欣赏下动画片《三个和尚》,好不好?生:听到动画片,学生一个个精神抖擞。师:播放《三个和尚》的动画片,放到“庙着火”时就摁了暂停,然后让学生去猜测故事的结局。生:有的说庙里因为没有水,庙全部被烧掉了;有的说有村民帮助扑灭了大火;也有的学生看过这个动画片,说出了动画片中的真正结局。师:其实这个故事起源于我国的一句民间谚语,听说过这句谚语吗?知道这句谚语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吗?生:一个和尚……两个和尚……三个和尚……生:人与人之间要互相帮助,要勤劳等等。师:如果你是编剧,你会给这个动画片设计怎样的结局呢?生:大胆创编,师及时肯定。师:现在让我们一起完整地欣赏一下《三个和尚》的原乐曲,细细体会三个和尚的节奏类型和旋律的不同。师:用课件出示描述三个和尚的旋律节奏卡片,学生选择。小和尚的节奏稍快,旋律比较活泼,瘦和尚的节奏适中,胖和尚的要稍慢些,旋律略显笨拙。师:在学生正确选择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创编自由表演。师:最后让学生用一句话说说自己学习《三个和尚》歌曲后的收获。在教学中学生不难理解劳动换来美好生活的道理。
篇10
1 把握教学目标,提高音乐素养
中小学音乐教学必须改变只重视乐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倾向,要确立以审美为核心,注意从提高音乐情感与价值观、体验审美过程与方法、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三方面的整合来设计教学目标。要让学生通过聆听、体验、表现、创造等音乐活动,充分体验音乐所蕴涵的丰富情感,增强对音乐的情感共鸣,培养音乐兴趣,获得美的感受。
教学目标的具体设计要注意针对不同学生、不同内容和不同资源进行整体优化。要遵循音乐学习心理的一般规律,既关注学生发展的均衡性,又要关注学生发展的层次性;既注重音乐本体的基础要求,又要注重课程的人文价值;要体现对课堂教学目标的最优化设计,着力提高学生音乐文化品位与综合素养。对音乐欣赏与训练为主的教学,要特别关注对学生音乐兴趣和音乐理解与表现等能力的培养;对器乐演奏实践为主的教学,要特别关注对学生音乐基本技能方法和合作意识等培养。
2 科学处理内容,允许选择学习
中小学音乐必须体现普及性,体现面向全体学生,选择教学内容注意民族性和多元化,注重学生音乐素养的全面培养,丰富音乐学习经历。教学的内容必须突出音乐本体的重点基础,然后可考虑有机渗透一些舞蹈、戏曲、戏剧与文学、历史等相关艺术内容,拓宽学生艺术文化视野。为帮助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音乐学习,要为学生提供必需的学习资源和尽可能丰富的音乐素材。
必须关注学生对音乐学习客观存在的个性差异,尊重不同学生对音乐不同的感受与体验,以及在音乐演绎和创造上的不同体现。因此,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音乐个性与意愿,准予学生对音乐学习一定的选择性,要允许学生在歌唱、奏乐、舞蹈等方面有一定的基础差异和兴趣差异。要根据不同学段的学生实际,提供不同层次要求的音乐学习资源,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空,使每个学生的音乐潜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充分发展。
3 听觉、动觉互动,创新教学模式
必须根据音乐体验由感知客观音响到作出主观反应的学习规律,切实改变音乐学习只听不动的教学模式,使抽象的音乐语言通过学生的肢体语言和动作,来表达他们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实现音乐听觉与动觉的互补,使音乐课堂教学趋向生动活泼,并有效地发展学生对音乐的学习兴趣。要注意不同年级学生动觉幅度及对音乐演绎的层次差异,根据学生对音乐理解程度的提高,以及在心理上的年龄特征,对教学过程进行科学设计和必要调整。教学中,教学设计、教学方法、教学具的使用等,均应以学生实际需求为出发点,充分研究和了解学生,要知心知情,提倡教师与学生同学、同乐、同创,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人性化教学环境中,实现情感沟通和教学相长。
4 改革学习方式,提高学习效益
要充分重视音乐学习过程中个体的内心感觉和自我体验的客观性,改变传统单一和机械的接受性学习方式,强调学生的主动参与,倡导体验、模仿、探究、合作等多种学习方式的结合,根据音乐学习的特点,实施科学的教学策略,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 .
对识谱教学,注意让学生从模仿切入,从听辨中找出旋律重复与发展的规律,进行自主学唱;对唱歌教学,注意让学生用自己的生活经验去理解歌曲情绪;对欣赏教学,注意让学生用自己最善于表达的方式演绎作品。同时,各项学习活动的展开和学习方式的选择,要从学生特长和发展需求出发,鼓励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究中主动学习音乐。要重视音乐的人文性,强调在浓郁的音乐艺术氛围中让学生来分享和获得对艺术美的体验。教学中要注意提倡合作学习、情感互动,以激发学生表现欲望,使他们动情歌唱,热情演奏,激情舞蹈,角色化表演,使学生能体验美、理解美、表现美和创造美,促进心智发展和身心愉悦。
音乐课堂教学要体现信息技术与音乐课程的整合,并影响学生的学习方式。信息技术应用于音乐学习,要紧扣音乐学习的主题,不能流于形式。小学低年级阶段可借助音画结合的多媒体课件,感知、体验音乐;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可在教师的指导下,运用网络开展对音乐的探究性学习。通过整合信息技术,改革音乐学习内容的呈现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的教学方式。要把运用信息技术作为学生获得终身音乐学习能力、培养其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手段,成为开阔学生音乐学习视野、拓展自主学习的时空平台。
5 改革学习训练,培养创新思维
音乐的实践与创造活动是音乐学习的主要形式,也是学生进行音乐学习训练的基本方式。只有在参与音乐实践和创造的活动过程中,学生对音乐的各种体验才能获得,潜能才能得以挖掘与发展。注意让全体学生通过鉴赏感知、表现、创造等学习环节,投身于"听、动、演、赏、创"等音乐综合实践中。
设计音乐的学习训练要根据学生实际注意有所调整。如:小学低年级,可让学生在音乐游戏中感知音的长短、强弱、快慢、高低;能用唱名唱准基本音高;体验音乐作品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学习用打击乐器奏乐和用音乐基本语汇表演歌舞;较能流畅的背唱若干喜爱的歌曲。中高年级和初中阶段,可练习有音高的课堂常用乐器(口琴、口风琴、竖笛等);乐谱学习由听唱到逐步掌握视唱,学习多声部节奏和多声部合唱。
课堂教学中的音乐创造活动,主要在于培养学生求异思维和创造能力,它应贯穿于音乐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学生在即兴创造时所表现出的不同"火花"和"亮点",切忌用"标准答案"来统一共识,要让学生自主的、有选择的参与音乐实践活动,为他们自主、自信的表现音乐创造条件,搭设平台。
学生的创作训练要注意同专业音乐创作的区别。教师要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收集音乐创作必需的信息和积累创作的有关经验,教师指导要兼顾不约束学生的创造,鼓励学生主动探究,交流获得的创作效果。要引导学生乐于创造、激励学生敢于创造、帮助学生学会创造,以此来达到丰富学生的艺术想象能力、拓展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开发学生的多元智能,促进全脑的开发。
6 关注学习过程,实施多元评价
音乐教学的评价要改变停留于只检查学生音乐知识和技能技巧掌握情况的偏向,要更关注学生掌握知识与能力的过程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形成。因此,音乐教学评价要注重形成性评价,强调发展性评价,提倡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评价应以音乐课程为依据,提倡民主、开放和多元,包括学生自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力求全面客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
为了全面了解学生学习音乐的情况,要努力建立学生音乐学习的档案袋。把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参与同伴合作的态度,不同方式演唱、演奏、舞蹈和律动表演能力,即兴创造、有目的创作的成果等都记录在案。档案袋主要由学生自己记录、也可以包括同伴的评价、家长的评价信息、教师的观察和音乐成果的展现记录等等。同时,还可列入学生的音乐特长、特色,鼓励学生个性的发展。
篇11
音乐是情感的产物,小学音乐教育作为素质教育实施的重要阵地,教师要带领学生尽情徜徉在音乐的殿堂,感受音乐的魅力。而音乐之美在于能与人类的情感产生共鸣,而人类的世界又是丰富的,所以音乐之美也是多样的。
一、唤醒审美情趣,获得审美体验
音乐的可赏之处在于它有美的地方,因此,若想让学生学会赏曲,则需让他们学会发现美,这就需要教师将学生的审美情趣唤醒。在音乐的教学中,教师要培养学生发现美的意识,让学生知道怎样去寻找音乐之美。教师可以通过一些优美的文字和图片对学生进行引导,以便让学生领悟美。
以《花儿与少年》为例,单单是曲子的名字,就使人感到一袭明媚的阳光正照在自己身上。美丽的花儿,活泼纯洁的少年少女,趁着阳春之际,唱着欢快的歌儿,蹦蹦跳跳来赏花。教师在教学生这首歌时,先让学生对歌词理解通透,这是因为歌词是感情的牵引,可以让学生寻找到歌曲的美点。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对于歌曲词中的一些隐喻无法理解,所以,教师在教歌曲的时候,应当向学生讲述歌词的隐喻。如《花儿与少年》这首歌曲中的词“人间英俊的是少年,少年是人间的春天……阿妹是红牡丹,阿哥是人间的春天”。教师在讲述这首歌时,应当向学生解释词的隐喻,解释花儿和春天是希望和美好的象征,而这首歌将少年和少女比喻为春天与红牡丹,象征少年少女是人间的希望和美好。运用这种方式授课,可以唤醒学生美的情趣,并获得审美体验。
二、运用审美规律,获得音乐情感
想象和联想可以有效引领学生,让他们领会乐曲中的情感和意境。所以,教师在音乐鉴赏教学中,应当让学生运用自己的想象来感受曲中的意境,从而将人类本该拥有的灵性催生出来,进而使学生的艺术审美情感得到升华。
《月光下的凤尾竹》是傣族名歌,这首歌曲将傣族的淳朴自然及本民族的格调展露无遗。教师在教这首歌曲时,可以用不含有歌词的曲子。为了让学生发挥想象,教师可以使用PPT给学生播放一些傣族美丽的图片,并附带音乐。这首曲子听的时候,就像一个清灵可爱的傣族姑娘沐浴在月光之下,吹着动听的葫芦丝。姑娘所吹的曲子中含着些许青涩的情意,带着一丝若隐若现的幸福。姑娘是在思念某个少年,那少年英俊爽朗,而此时,少年则站在不远处偷偷地听姑娘吹葫芦丝。这个画面优美,青涩,灵动。教师可以让学生闭目,听者曲子,想象曲子的画面,最后再将PPT播放给学生感受,让他们的想象更加深刻。
三、运用视频影像,感悟音乐内涵
有美感,才有可欣赏的地方,教师在进行音乐鉴赏指导时,应当充分运用审美知觉的规律,让学生的全身感官都参与到对美的欣赏中,并感受音乐各方面的美,从而让学生将一整首歌曲理解通透。只有运用这种方式,才能让学生把握好音乐的整体情绪,才能更理解音乐的风格和内涵,从而对音乐的整体有所知觉。
以《七子之歌――澳门》为例,在教这首歌时,教师可以先介绍这首歌的来历和历史背景,让学生学会理性的感受歌曲中的内容和情绪。《七子之歌――澳门》是《澳门岁月》的主题曲,为了让学生感受到那种爱国情怀,教师可以为学生播放《澳门岁月》这部纪录片,并让学生明白曲中的情感。让学生了解歌曲中的“母亲”指的是中国,澳门就像中国的孩子,它曾是被他国掠夺的中国国土,经三百年后回到中国母亲的怀抱中。每个地方的民俗、民风及民族灵魂是不相同的,尽管澳门被夺,但掠夺者无法将那种民族的灵魂改变,澳门流淌着中国的血液,拥有中国的灵魂,因此,它一直期盼着能回到原本的位置上。这是歌词“但是他们掳去的是我的肉体,你依然保管我内心的灵魂”最本质的意思。运用这种方式,可以将学生的全部情感调动,让学生获得音乐情感。
四、舞蹈表演结合,加深音乐理解
肢体动作可以将乐曲中的美感表现出来,舞者或编舞者在编排舞蹈时,必然会对曲子中的风格、情感有所了解。活泼好动是小学生的天性,因此,为了让学生通过肢体动作体会到曲中的意思,也让学生的天性释放出来,运用舞蹈教学是个不错的选择。
以《铃儿响叮当》为例,这首歌很欢快,经常被认作是圣诞歌曲。这首歌欢快、和乐,其舞蹈动作的跳跃次数很多。教师在教生舞蹈时,应当尽量让学生以动作表现出曲中的欢乐,并为学生渲染一下气氛,让学生将圣诞节想象成中国的新年,从而清晰学生的感觉。
总而言之,教师在教学生鉴赏歌曲时,首先要将学生的审美情感唤醒、运用审美规律让学生获得音乐情感、运用视频和影像让学生感悟音乐的内涵、并能结合舞蹈动作,不断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构建高效课堂。
篇12
小学音乐课堂应该是一个简单轻松的课堂,我们并不能以传授多少音乐知识作为衡量课堂高效与否的标准,而应将净化学生的心灵,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作为自己的目标,用自己的个人魅力去引导学生,让音乐课堂更加贴近学生的日常生活,从而让学生真正爱上音乐课堂。
(一)综合运用多种教学工具,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只有对音乐产生了兴趣才会积极配合教师的教学,从而使课堂变得高效。在科学技术高速发展的今天,小学音乐教师应当积极学习新技术,运用多种多样的教学工具,来培养学生对于音乐的兴趣。例如,教师可以通过网络向学生展示不同乐器的不同演奏风格;可以下载一场演唱会或者音乐会的视频,让学生真正感受现场音乐的魅力;可以将真实的乐器带到课堂上,让学生零距离接触那些日常生活中不常见到的新鲜事物。不管是哪种方式,都能在一定程度上激发起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使其在视觉、听觉上都受到吸引,从而使课堂彻底摆脱枯燥无味的现状,成为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新形式的音乐课堂。
篇13
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正处在一个对新鲜事物比较好奇的阶段,对新接触的音乐会十分的感兴趣。目前,小学音乐课程教学通常忽略了他们的这个特点,多数教师仍采用老旧的教学方法,比如通过几点简单的内容介绍、几处需要注意的音乐技巧教学、学生跟唱,课程教学就结束了。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很难让学生融入音乐学习中去,教学效率也会很低,这种陈旧的教学模式已然不适应小学生及社会的发展需要。
(二)教学理念不深入
当前,很多音乐老师未曾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制定适合的教学内容,一般情况都是老师领唱一句,学生跟唱一句,缺乏对学生探讨音乐意义的引导,如歌曲反映了怎样的社会形态、作者给乐曲灌输了怎样的思想灵魂等,教学理念不深入,这对音乐教育应有的系统性及趣味性造成了严重阻碍,严重与教育改革初衷相悖,这种教学理念局限了学生的音乐思维发展。
(三)教师素质有待提升
音乐课程应该是轻松的、陶冶情操的一门艺术课程。但是当前由于音乐老师个人的专业素质有待提升,造成音乐课堂的氛围过于紧张、师生的关系比较尴尬,导致学生失去学习音乐的兴趣,课堂教学效率的低下。因此教师需要不断提升自身素养,为学生做好榜样。教师要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生对教师敬重,也会对某所教学科感兴趣。
二、搭建小学音乐高效课堂的策略
(一)激发学生对音乐的学习热情以及兴趣
小学阶段的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有着浓重的好奇心,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创新音乐欣赏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热情,带动他们音乐学习的兴趣。以《春风》一课教学为例,在进行本课教学之前,为成功激发起学生的学习意愿,首先引导学生以春为线索,尝试让学生通过欣赏歌曲,体会歌声中所表达的盎然春意,最后,请同学尝试使用不同的情绪对本课学习的歌曲进行演唱,以便得到更多的感悟。当学生对学习音乐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之后,才会自主地思考和学习音乐知识,由此才能促使初中音乐欣赏高效课堂的快速和稳固构建。在音乐欣赏课堂中音乐教师可以利用巧妙的课堂导语,对学生进行问题提问,让学生进行讨论,并在此过程中用启发式的语言激发学生的想象力,提高他们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当中,首先,我们教师要有创新音乐教学的思维,在小学音乐教学活动当中融入现代教育观念和素质教育要求,创新教学理念,丰富教学内容。比如听赏《牧歌》,可以通过音频或者图片来引导学生感受草原的宽广与美丽,并了解内蒙古民族的风土人情,为学生营造出愉快、轻松的良好课堂学习氛围,让学生更好地学会音乐唱歌的方式方法,可以使学生发觉音乐学习当中的趣味性,促进他们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等。同时丰富课堂内容,有效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同时还可以有效地确保小学音乐教学课堂顺利进行。比如《绿色的呼唤》,让学生能够从童话的角度来理解绿色,之后再让学生欣赏歌曲。在学生学唱之后,教师需要做适当的教学引申,看见小鸟就想起绿色的森林等,这样才能理解歌曲中所包含的情感内涵以及意境,从而更好地让学生了解掌握好这些歌曲。
(三)创设宽松、自由的课堂学习情境
音乐课程教学实践过程中,若想要快速激发学生课堂学习积极性,集中学生学习注意力,那么老师就必须创设良好的情境,只有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愉快和轻松,那么他们才会乐意参与课堂活动,进而激发自身的音乐学习潜能。比如在小学音乐教学中,教师让学生进行歌曲学唱时,创设舞蹈情境,能让学生快速进入到学习状态,通过舞蹈动作来加深对音乐的理解,完成歌曲的学唱。把舞蹈和歌曲结合起来,能够有效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运用优美的舞蹈动作展示自己对歌曲的理解,使学习活动充分展示学生的艺术才华,打造高效的学习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