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物理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物理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大学物理总结

篇1

一、学分制在《大学物理实验》课程中的实施方法

随着我国高校办学规模的日益扩大和高校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2],[3],尤其是“一校两区、一校多区”的办学格局的出现,传统的教学管理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高校教学发展的需要,所以推进学分制是当前教学管理发展的必然趋势。我校《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开设的具体方法:开学初,大学物理实验中心将本学期所有实验课的实验名称、开课时间、地点在校园网上公布,学生在规定时间内,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兴趣、爱好等)在网上选课。并且同一时间段内选同一实验人数不得超过实验室的容量,同一时间段内选某一实验低于规定人数,则本实验在该时间段内不能开出。然后由实验中心派教师指导实验。实验室设有教师信箱和学生班级信箱,便于教师及时收发实验报告,每次实验成绩由指导教师在校园网上登出。

二、学分制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实施的优点

学分制体现了以学生为本的教育理念,使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得以充分发挥,体现了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有利于我国当前社会所需人才的培养。以江苏大学《大学物理实验》为例,在实施学分制的过程中,与传统的教学模式相比,体现了许多优点。

1.对教师来说,可以挂牌上课,增强竞争意识,教学积极性被调动起来。

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学生自主选课,而且每次实验面对的是不同教师,那么必然对不同教师的教学效果作出评价,这样必将促进教师不断采用更为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改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使学分制能够在高等教育中稳步推行。

2.激发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地开发学生智力。

学生在选课的时候,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以及所学专业选择实验。比如“声速测量实验”和“激光全息实验”[4]这些实用性较强或科技含量高的实验,选课的人数就比较多。由于激发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使他们能够做到课前主动预习,课上积极配合老师,并且能提出一些问题和比较有创建的想法,课下认真总结,使学生由原来的“为成绩而学习”转变为现在的“为求知而学习”。

3.学生可以统筹安排自己的学习时间,使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在一起。

在实行学分制之前,实验内容和时间由学校统一安排,不同班级《大学物理》学习进度不一样,很容易出现学“光学内容”,而做“热学实验”的不协调现象。而实行完全学分制以后,不但学生可以充分利用课余时间,而且可以使实验和理论学习的步调相一致,使实验作为理论的必要补充,那么学生就能更深刻地掌握理论知识,使学习效果得到明显改善。

4.提高教学效率。

指导老师在一到两周内,指导同一个实验,对仪器的构造、使用方法和经常出现的故障一清二楚,在实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能及时解决,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5.便于学生成绩管理。

指导教师将每次实验成绩登在校园网上, 每学期结束后,各个学生的总成绩和平均成绩由系统自动算出,避免了一系列的繁琐工作,同时学生也能及时知道自己的实验成绩。

三、学分制在《大学物理实验》中实施的不足之处

目前,我国普通高等学校实行学分制的模式大体上有完全学分制和学年学分制两种,纵观当前高校实行学分制的情况,同时结合学分制在我校《大学物理实验》中实施的情况,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存在以下几点不足。

1.教学计划的完整性和系统性不易得到保证。

学分制为学生自主选课和学习进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但是由于许多大学生自主意识不强,自我约束能力差,加上对学分制的理解片面,会出现“盲目选课”现象。这势必导致学生的学习“趋易避难,避实就虚”的现象,从而降低学习质量,破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和完整性。

2.学分制会给教学秩序带来一定冲击。

由于部分学生对学分制片面地理解为只要取得一定的学分就可毕业,而且对物理实验缺乏实质性的认识,进而会出现迟到、早退和旷课现象,甚至有替代者,教师也不能及时发现,倘若学生自觉性较差,就会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

3.由于学生自主选课,教师每次课都面对的是不同的学生,因此上次实验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老师不能及时给学生指出,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学质量。

四、稳妥地推进学分制的几点建议

1.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学分制的理解。

自199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扩招以来,学生的素质也在相对地下降,有相当的一部分学生想蒙混过关,实行学分制后,他们不是为了知识而学习,而是单单只为了修够学分而学习,这种想法为目前高校教学质量大打折扣。所以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学生学习的自觉性和对学分制的理解,逐渐消除学生错误的想法,提高教学质量。对于学生“盲目选课”的现象,实验室可以根据内容的搭配,把所有实验有机结合成几个模块,学生在选课过程中只能按模块选择,而不能任意选择单个实验,可以有效地避免学生的盲目性。

2.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目前,在普通高校中,是在整个学校内实施教学质量监控,但是往往比较偏重于对理论教学的上课情况进行评价,而对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各种实习等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评价是一个薄弱的环节。因为这部分实践教学对学生来讲是难得的宝贵财富,能进一步丰富枯燥的理论知识,所以应该加强这方面的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3.学分制的教学管理和传统的管理方式需要进行整合。

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即使在信息技术高度发达的当今社会也是无法替代的,甚至在某些情况下优于信息管理系统。例如在学生进行教学意见反馈时,面对面的交流和发言更能体现教师教学中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的要求,更有利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及时、充分地交流,这是网络教学反馈无法获得与衡量的。因此,在实行学分制的过程中,这些传统的教学管理方式应该予以适当的保留并发扬其优势,与信息管理手段相互补充、整合,达到教学管理的最优化。

以上对《大学物理实验》课程推行完全学分制的优缺点做了总结。当然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会逐步积累经验,克服学分制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使《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适应我国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的步伐。当然,推行学分制是一项庞大的系统工程,涉及诸多因素,其中良好的学校内部条件和协调的外部社会条件是实行学分制的基础。学分制条件下的教学管理工作既需要专门工作人员具有对学分制的深刻认识和研究,又需要他们精于管理,对教学工作有较高的造诣,能够熟练地运用现代化的管理手段使纷繁庞杂的日常事物变得井然有序。

参考文献:

[1]周小海,曹树国.学分制教务管理工作思考[J].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6,(4):99-101.

[2]彭云.对学分制条件下教务管理的实践与思考[J].文教资料,2007.1,(中旬刊):15-16.

篇2

本人于XX年x月x日至XX年x月x日期间在xxx单位实习,实习期为x天。在单位实习期间,本人态度端正,学习踏实,工作认真,注重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将大学所学的课堂知识能有效地运用于实际工作中。在岗期间能吃苦耐劳,工作责任心强,尊重上级,团结同事,虚心好学,注重团队合作,接受新事物较快,涉猎面较宽,有自己的思路和设想。

短暂的实习,我主动了解我管理处职能范围、机构设置、人员编制等基本情况,并且严格遵守我单位的各项规章制度。全程参与了管理处筹备”xxxxx苑-xx”验收、交房的工作,在工作中接受能力较强,能独挡一面,在任务繁忙的情况下,不计较工作时间,加时加班进行工作。在服务中心较圆满地完成了业主装修引导、业主问题接待和处理等工作,本人运用掌握的计算机专业知识参与小区的数字化管理,得到领导的肯定。

主动要求到其它小区了解学习,先后去了xxx-xx、xxx-xx等小区。通过学习书面材料和与各小区人员的交流,本人全面地了解各小区的不同特点。并出色的完成上面交给的各项实习任务,这种积极主动的工作态度获得了管理处人员的一致好评。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希望通过学习进一步的提高专业知识,在物业管理领域不断地探索,为物业管理行业做出贡献,做一个优秀的专业管理人员。

篇3

1.要训练并掌握最基本的解题方法——公式法

(1)用公式法解题的分析思路是:求什么物理量,就写什么物理量的计算式(或者公式)缺什么物理量(未知)就再写它的计算式(或者公式)直到计算式(或者公式)中所有物理量都为已知然后按照分析的逆过程写出解题过程。

(2)用方程法解题的分析思路是:用公式法分析物理过程时,可能出现用物理公式表达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或者一元二次方程,或者一元二次函数,代入已知量并化简,解方程。

2.要训练准确读题,快速标记关键的物理表述,并快速在草稿纸上列出所有与解题有关的物理量和筛选相关信息的能力

篇4

(二)阶段成果固定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可以使得其阶段性成果得到巩固。大学物理实验不应该只是按知识分类简单串联起来构成的一系列的实验,而是一个有着确定的培养目标和培养计划的能力培养过程,在此过程中,学生通过参与物理实验来感知物理知识的应用并亲身操作和体验,此后,学生需要将自己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得到解决的问题都得以记录和反思。这就是一个阶段成果固定的过程。在此阶段,学生可以将物理知识在实践中的反映以论文的形式总结并巩固,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为学生今后的个性发展创造条件。

(三)阶段性修正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也是一种阶段性修正。在物理实验中,为了实验结果的客观和准确,往往会尽可能地排除外界的许多干扰或是影响因素,突出其中的主要因素,其目的是使得物理知识的获取既要源于实践又要高于实践,可以说,它是一种发现物理学理论而又检验物理学理论的标准且具有唯一性。然而,在物理实验中,学生会发现自身在学习中的一些问题,即是对于物理知识本身的理解或是对于实验中各种结果的分析等,这些都可以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中得到修正。

二、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形式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形式因其研究内容、研究方法等不同而有所不同,下面就其中的方法性论文、反思性论文以及结论性论文进行介绍,希望对于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有所帮助。

(一)方法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方法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大学物理实验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控制实验研究对象来发现与确认客观事物间的因果联系的一种科研方法,因此,在此过程中必须通过某些方法来加以实验和研究,从而撰写出最后的阶段性论文。通过方法性论文,可以将大学物理实验中的观察和调查应用其中,以干预研究对象的前提下去重新认识和检验对于研究对象所形成的理论知识。由于物理实验会在实际操纵中受到实验条件等限制,或是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等,都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差异性,所以,一定要使得物理实验符合科学认识的需要,这就需要科学的方法观和方法论,将论文撰写之前的基础———科学实验按照要求和研究需要来操作和实践,借助各种可行性的方法技术来减少或消除各种可能影响科学性的无关因素的干扰,展开实验和对比,从而完成最后的论文撰写。

(二)反思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反思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的。如前所述,由于物理实验会在实际操纵中受到实验条件等限制,或是人为地改变研究对象的存在方式、变化过程等,都会使得实验结果产生差异性,这就需要在论文撰写中得到体现,从而有了反思性。在大学物理实验课中,学生可以将物理理论知识得以验证和检验,使得很多平时难于理解或是不好理解的物理理论知识直观化和形象化,可以说,物理实验是物理学的基础,许多理论就是多次实验而得出的结论。因此,在我们进行大学物理实验操作之后,必须要进行反思和深度思考,并将其展现在论文撰写之中,从而达到物理理论与实验实践相结合,在撰写中体现反思,凸显出实验者的主动性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进行物理实验误差分析时,论文中需要将其中的各种条件所限进行反思,例如,“为何每一次的测量值与真值间会存在一定的差异?”学生在论文撰写中就会提出诸如此类的问题,并在之后的论文撰写过程中进行诸如实验方案、测量技术以及实验条件等方面进行不断的反思和探索。

(三)结论性论文

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是以结论性论文的形式进行撰写。大学物理实验通过总结性的方法对于物理实践活动中的具体情况进行归纳与分析,使之系统化、理论化,从而上升为更深层次的理解并将其撰写为结论性论文。需要做到:第一,通过物理实验的操作和分析可以进行探讨性研究,然后进行讨论内容的最后归纳、总结,从而形成新的发现或是新的认识或是新的观点;第二,结论性论文中的对于研究对象的本质和规律性的知识和理论可以进行具有科学性和高度性的总结和概括;第三,总结性论文中还需要指出本研究的理论意义和今后的应用意义;第四,在总结性的论文中还需要指出今后的研究方向和可以深化的课题等。总之,结论性论文是以“讨论”为前提的,是对包括在整个讨论中所有研究内容的总结,具有确定性和概括性,给出最终的结论。

三、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内驱引领作用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内驱引领作用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会起到发现性引领、启发性引领和阶段成果驱动性引领作用。对大学生来说,论文是一个阶段的学结,也是学习成果的重要体现,也是同行进行学术交流的媒介。这种内驱动性引领,可以推动学生的专业知识、技术技能应用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快速的成长。具体到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的撰写来说,它可以起到帮助大学生将物理理论知识进行内省化,从而实现其内驱引领作用。

(一)发现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发现性引领作用,这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通过对于大学物理理论以及知识在实验中的重现和检验,对于这种物理知识和理论由客观事物到人的主观认识的“意化”并到最后的书面表达的“物化”。在这个过程中,一些新的发现或是新的认识或是新的观点会随之出现,这就是发现性引领作用的体现。在大学物理实验中,通常某一物理现象被作为基本的探究内容并最终以撰写论文的形式进行完善,使得学生在此过程中可以充分自由表达、质疑、探究和讨论,完成对于新发现或是新认识或是新观点的发现,从而最终使得学生得到了分析和处理问题的能力,实现了学生的学习方式由被动接受式学习向主动探究性学习的根本转变。可以说,当物理实验中有新的发现、出现新的结果时,学生在撰写论文时就会得到新的灵感和动力,以此来促进其对自然规律的探索向广深推进。

(二)启发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启发性引领作用,这是指在论文的撰写过程中通过实验性的操作,很多物理理论和知识会重新给予论文撰写者一些具有启发性的认识,启发他们进行研究和探讨。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科学的世界观,这是科学实验能力的基础和最终目标。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可以不断地促进学生对于以往所学的物理知识和理论进行崭新的认识和思考,学生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得到不断的启发并进行探究,从而实现其启发性引领作用。

(三)阶段成果驱动性引领

大学物理实验中阶段性论文撰写具有阶段性成果驱动性质的引领作用。通过每一次的物理实验,物理知识可以在有效的实践内得到检验和巩固,并使得其中的那些较为抽象或是晦涩的内容给以具体化和形象化,使得学生在此阶段的学习中尽快形成自己的学习观点并取得一些成果性收获。大学物理实验中的阶段性论文可以有助于学生在接受物理理论和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物理科学的研究工作,从而促进其物理学知识面和知识结构的扩充和增加,从而在某一阶段中形成具有成果性的研究论文,并将其中的物理学具有崭新的某些思想方法和研究成就得到体现和归纳总结。

篇5

大学物理是理工科专业的基础必修课程,学好大学物理对理工科学生的专业课学习及未来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但是,随着大学课程的改革,很多院校都大幅度地压缩或删减了大学物理的教学课时。

在大学物理课时减少的情况下,为不影响学生专业课的学习,很多院校的物理教学部门都采取了模块化分层教学[1,2],即针对不同专业的不同的大学物理知识侧重点,分别制定教学大纲进行教学。与以往的追求大学物理知识体系的完美不同,模块化分层教学针对一些不必要的或与专业课学习关联很少的章节,进行了大幅度的删减,在学时减少的情况下,将学时用在专业学习必需的知识内容讲授上。

笔者所在单位也采用了分层教学模式,但经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我们发现教学的效果在逐渐减弱。笔者曾对所带的5届约10个批次的学生的大学物理学习情况进行了统计和分析,结果表明:1.大学物理繁杂的公式和较多的内容,使大部分学生对大学物理存在畏难情绪。2.大学物理是非专业课,学生重视不够。3.在手机功能日益广泛的情况下,学生上课的注意力逐渐转移到玩手机上,这就导致课堂风气越来越差。笔者还调研了省内多所高校学生的大学物理的教学情况,发现几所高校学生的大学物理学习情况类似。

这就引发了笔者的思考:教师在最大可能地约束学生听课的情况下,其教学方式还能进行怎样的调整和改革,以适应目前学生的听课状态,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呢?

二、新情况下的教学方法探索

基于以上问题的思考,结合平时的科研方法和课堂教学后的总结,笔者在教学课堂上,首先帮助学生对大学物理的整个体系进行了梳理,对大知识板块及各个知识板块中的每个章节都进一步地进行了细分,划分为更详细的知识模块,结合专题讲解,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现对做法归纳如下:

1.根据每个知识板块的特点,打乱知识点细分成几个不同的二级模块。例如:力学部分可以分为运动的描述、平动和刚体的定轴转动三个部分。这样的划分,使学生能在一个较高的高度把握力学部分的知识体系。

对二级模块的细分主要依据核心定律进行。例如:简谐振动及机械波部分,虽为两个章节,但其核心只有一个,即简谐振动方程x=Acos(ωt+?准),只要掌握了这个方程,就能完全掌握简谐振动及机械波的内容。因此,此部分的内容就可以打乱重新排列:(1)方程中的各物理量的理解。(2)各物理量的求法。(3)两种振动的合成及能量。(4)波函数及求法。

2.课程讲解要紧扣重点,并不断进行总结,展示出知识脉络。在对各个知识点讲解的过程中,应该紧扣重点核心公式。所谓知识脉络即在讲解一个小知识点之后,就把此部分联系到二级知识这个整体上,不脱离主题,不断总结让学生清楚地知道所学知识点在脉络中的位置。例如:笔者在讲解简谐振动及机械波部分时,就反复给学生灌输x=Acos(ωt+φ)是本部分重点,所有的知识点都是围绕这个公式展开的观念。这样学生就能很清晰地把握教师讲课的思路,自己课后复习也会很轻松。

3.对重点或难点知识进行专题讲解。在大学物理教学中运用专题讲解,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大学物理的理论推导较高中更繁复,专题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公式的内涵,理解公式中每个物理量的含义及运用的范围。例如:简谐振动方程的求解,其重点和难点归根到底只有一处,即质点振动的初相的求解,而对旋转矢量对质点振动的过程进行分析,并结合具体的问题运用,则可以帮助学生很好地掌握振动和波动。

在专题讲解的时候,教师应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计算,自己总结,培养他们的成就感,提高学习兴趣。笔者调查发现,畏惧物理学习或者对物理学习失去兴趣的学生,在开始的几节课时都还能集中注意力,但是随着教师的公式及定律的推导,这部分学生在课上就只关注推导的过程了,至于教师所讲解的公式或定律该如何运用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了。针对这种普遍存在的情况,教师在课堂上要摒弃传统的“一言堂”的讲课方式,让学生发挥主动性参与到学习中,调动他们的积极性。

专题讲解不能局限于例题的讲解,教师还应该结合生活中的实际及高科技的应用,这不仅能让学生非常牢固地记住所学内容,还让学生认识到所学知识并不空洞,从而体会到物理是活生生的,是精彩的,是非常有趣的一门学科,可以使他们产生更加浓厚的学习兴趣。

三、新形势下对大学物理教师的要求

要做到以上几点,教师需做到以下几点。

1.认真备课。只有详细分析各章节的内容、章节间的联系,才能对知识块有一个更清晰的脉络认识,进而进行多次划分。

2.广泛的知识面。不仅要阅读相关的参考书,还要紧紧跟踪热点前沿,并将其与相关的物理知识点进行联系,丰富教学内容。

3.勇于创新。物理知识的体系已经很完美了,但是,在分层教学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业不同的知识需求,教师要在自己详细研究的基础上,勇于打破原有的知识点的分布顺序,将其重新排列,以学生更容易接受的顺序讲解,而不是墨守成规。

随着大学教学改革的推进和新情况的出现,大学物理教师应该与时俱进,在研究教学内容的同时,更要研究学生的特点,才能因地制宜地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方法。

篇6

从教材的种类来看:中学物理教材种类少,只有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二种版式;而大学物理教材种类多,据我们调查,现在各高校比较流行的大学物理教材版式有十多种。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中学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但都是五大部份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不是非常紧密,物理中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已在数学课上学过,所以难度较小;而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也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而且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大学物理中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有许多内容学生在高等数学课还没学过,所以难度增加了。

从教材的编写体系和书写风格来看:中学物理教材一般由演示实验、生产实际、生活经验等引入相关知识,配有较多的插图,所以比较形象生动;每节内容后都配置有关本节主要内容的练习题,这除了使学生掌握本节主要内容外,还有二个重要作用:一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复习所学内容,二是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因为每节内容后给出的练习题都是本节公式、原理的直接应用,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求解,而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能正确求解习题时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会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会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中学物理实验编排在教材之中)。大学物理教材很少从演示实验,生产实际,生活经验等引入相关知识,它注重理论上的分析、推理、论证;插图较少,所以比较抽象;每章后才配有思考题和习题,对学生及时巩固、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大学物理实验不编排在教材中)。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区别。

中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多,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老师有时间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对学生进行提问,并通过课堂演练题目的形式边讲解、边讨论、边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每一章节或每一部分内容结束后,安排课堂练习或习题课,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大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介绍各种类型的习题,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要使学生当堂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有很大的困难,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总结和归纳。中学物理教学,以物理知识点的传授为主,将知识点讲深讲透;大学物理教学,以物理思想和知识整体结构讲解为主,主要是物理思想、方法的运用。中学物理中的许多物理现象都可通过实验进行演示,大学物理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不使用课堂演示实验的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信息反馈方法的区别。

中学物理老师和中学生平时接触时间多,学生会随时随地向老师反馈有关信息,大学物理老师和大学生除上课外,平时接触时间比较少,学生平时很少向老师反馈有关信息,并且平时很少进行单元测验,课堂练习等,只能通过作业得到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由于部分学生有抄作业的现象,所以这样的反馈信息有一部分是不真实的。

4.学习方法上的区别。

中学生一般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做课堂笔记,课后很少仔细阅读教材,课余时间用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就是求解大量的题目,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大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上抓住重点、难点,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做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比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

5.学习目的和目标上的区别。

虽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学习中学物理的目的,但现实中大多数的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大多数中学生学习比较刻苦、自觉。同样,虽然大学物理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学学物理的目的,但现实情形是,刚考入大学的许多新生(因为大学物理一般在大一开设)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标不确定;一些学生学学物理的目标是在期末考试中能够及格,拿到学分即可;作业只是应付了事;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于个别学生随意旷课。

6.学习心理上的区别。

在中学,接二连三的小考、大考、联考、模拟考,迫使学生紧张地并超负荷地学习。考入大学后,部分新生存在“休整”心理,所以思想上产生了一种惰性;部分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在中学里,学校的老师,家长对他们是保姆式的管理,在大学里,主要是自我管理,生活、学习、工作等事情主要都得靠自己来安排,使他们产生了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部分新生由于中学物理没有学好,对大学物理产生畏惧心理。

二、如何做好衔接教学

1.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大学物理的第一堂课,应将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区别,学学物理的目的,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告知学生,同时介绍一些好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有许多的不同。

2.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使学生逐渐适应后再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由原来已习惯了的教学方法过渡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己习惯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慢节奏,少容量,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若一开始就进行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要使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最后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3.研究中学教材内容,由中学物理知识顺利过渡到大学物理知识的学习。

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大学物理的部分知识是在中学物理基础上的提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首先简要复习中学物理知识,随后指出中学物理知识的局限性或特殊性,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课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了解和研究中学物理教材内容,这部分内容较多,如圆周运动,中学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但当速率变化时,圆周运动的规律如何?中学学过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相对速度问题,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相对速度如何求解?恒力冲量的定义式和恒力做功公式中学里都学过,变力冲量和变力做功如何计算?但在教学中有一点要注意,复习中学的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目的是要由此引入大学物理新内容,重点是讲解大学物理知识。

4.精心选择例题和习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方法。

大学物理教学和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例题和习题的数量大大减少,但这并不是大学物理教学中不需要例题和习题,而是要精选例题和习题.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和补置作业,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但由于大学物理教材中习题配置的一个共同性问题,用中学物理知识能完全求解的习题过多。所以,我们精选习题补置作业的原则是:完全用中学物理知识求解的习题一律不补置,凡是补置的习题要么规定必须用大学物理的新方法去求解,要么含有大学物理的新知识,以达到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的目的。

5.通过指定参考书等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体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应开列出参考书目录,要求学生借二本不同类型的参考书,一本是教材型的参考书,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随时去查阅书中有关内容;一本是复习型或习题解答型的参考书,让学生在学完一章内容后通过查阅该参考书,自己总结、归纳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要定理、习题类型、解题方法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是不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和次序进行教学,如有的内容教材中介绍得比较简单或没有介绍,而在课堂上讲得比较详细,这样就迫使学生找参考资料去查阅该内容;二是将教材中部分内容定为自学内容,列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课后自学。

6.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

为了克服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基本上没有课堂演示实验,因于学生觉得大学物理比较抽象,深奥的问题,应利用多媒体进行大学物理教学,充分利用多媒体教学的优点,用计算机上的模拟实验来代替演示实验,利用多媒体特有的声光效果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结束语

做好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的衔接,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物理教学的质量,增强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而且有利于大学后继课程的教学,有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这方面所作的探索只是初步的。我们将继续认真分析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教学脱节的各种情况和主客观因素,努力探索做好教学衔接的具体方法和措施,使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参考文献:

[1]张三慧.大学物理学[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0.

[2]马文蔚.物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3.

篇7

1.教材的区别。

从教材的种类来看:中学物理教材种类少,只有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二种版式;而大学物理教材种类多,据我们调查,现在各高校比较流行的大学物理教材版式有十多种。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中学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但都是五大部份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不是非常紧密,物理中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已在数学课上学过,所以难度较小;而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也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份,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而且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大学物理中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有许多内容学生在高等数学课还没学过,所以难度增加了。

从教材的编写体系和书写风格来看:中学物理教材一般由演示实验、生产实际、生活经验等引入相关知识,配有较多的插图,所以比较形象生动;每节内容后都配置有关本节主要内容的练习题,这除了使学生掌握本节主要内容外,还有二个重要作用:一是帮助学生及时巩固、复习所学内容,二是增强学生学好物理的自信心,因为每节内容后给出的练习题都是本节公式、原理的直接应用,所以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正确求解,而教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能正确求解习题时会有一种成功的感觉,这种感觉不仅会提高学习物理的兴趣,而且会增强学好物理的自信心(中学物理实验编排在教材之中)。大学物理教材很少从演示实验,生产实际,生活经验等引入相关知识,它注重理论上的分析、推理、论证;插图较少,所以比较抽象;每章后才配有思考题和习题,对学生及时巩固、复习带来一定的困难(大学物理实验不编排在教材中)。

2.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区别。

中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多,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老师有时间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对学生进行提问,并通过课堂演练题目的形式边讲解、边讨论、边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每一章节或每一部分内容结束后,安排课堂练习或习题课,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大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介绍各种类型的习题,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要使学生当堂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有很大的困难,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总结和归纳。中学物理教学,以物理知识点的传授为主,将知识点讲深讲透;大学物理教学,以物理思想和知识整体结构讲解为主,主要是物理思想、方法的运用。中学物理中的许多物理现象都可通过实验进行演示,大学物理教学中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不使用课堂演示实验的手段进行教学。

3.教学信息反馈方法的区别。

中学物理老师和中学生平时接触时间多,学生会随时随地向老师反馈有关信息,大学物理老师和大学生除上课外,平时接触时间比较少,学生平时很少向老师反馈有关信息,并且平时很少进行单元测验,课堂练习等,只能通过作业得到学生平时的学习情况,由于部分学生有抄作业的现象,所以这样的反馈信息有一部分是不真实的。

4.学习方法上的区别。

中学生一般课前不预习,上课不做课堂笔记,课后很少仔细阅读教材,课余时间用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外,就是求解大量的题目,学习的主体意识不强,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大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上抓住重点、难点,做好课堂笔记,课后及时复习,总结,做的题目不在多,而在精;要有比较强的学习主体意识。

5.学习目的和目标上的区别。

虽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学习中学物理的目的,但现实中大多数的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大多数中学生学习比较刻苦、自觉。同样,虽然大学物理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学学物理的目的,但现实情形是,刚考入大学的许多新生(因为大学物理一般在大一开设)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标不确定;一些学生学学物理的目标是在期末考试中能够及格,拿到学分即可;作业只是应付了事;上课不认真听讲,甚至于个别学生随意旷课。

6.学习心理上的区别。

在中学,接二连三的小考、大考、联考、模拟考,迫使学生紧张地并超负荷地学习。考入大学后,部分新生存在“休整”心理,所以思想上产生了一种惰性;部分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在中学里,学校的老师,家长对他们是保姆式的管理,在大学里,主要是自我管理,生活、学习、工作等事情主要都得靠自己来安排,使他们产生了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部分新生由于中学物理没有学好,对大学物理产生畏惧心理。

二、如何做好衔接教学

1.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大学物理的第一堂课,应将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区别,学学物理的目的,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告知学生,同时介绍一些好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有许多的不同。

2.适当放慢起始教学进度,使学生逐渐适应后再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由原来已习惯了的教学方法过渡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己习惯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慢节奏,少容量,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若一开始就进行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学生一下子不能适应,这不仅影响了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同时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要使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最后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3.研究中学教材内容,由中学物理知识顺利过渡到大学物理知识的学习。

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大学物理的部分知识是在中学物理基础上的提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首先简要复习中学物理知识,随后指出中学物理知识的局限性或特殊性,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课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了解和研究中学物理教材内容,这部分内容较多,如圆周运动,中学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但当速率变化时,圆周运动的规律如何?中学学过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相对速度问题,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相对速度如何求解?恒力冲量的定义式和恒力做功公式中学里都学过,变力冲量和变力做功如何计算?但在教学中有一点要注意,复习中学的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目的是要由此引入大学物理新内容,重点是讲解大学物理知识。

4.精心选择例题和习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方法。

大学物理教学和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例题和习题的数量大大减少,但这并不是大学物理教学中不需要例题和习题,而是要精选例题和习题.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和补置作业,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但由于大学物理教材中习题配置的一个共同性问题,用中学物理知识能完全求解的习题过多。所以,我们精选习题补置作业的原则是:完全用中学物理知识求解的习题一律不补置,凡是补置的习题要么规定必须用大学物理的新方法去求解,要么含有大学物理的新知识,以达到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的目的。

5.通过指定参考书等方法,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学习的主体意识。

为了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增强学习的主体意识,应开列出参考书目录,要求学生借二本不同类型的参考书,一本是教材型的参考书,让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随时去查阅书中有关内容;一本是复习型或习题解答型的参考书,让学生在学完一章内容后通过查阅该参考书,自己总结、归纳本章节的主要内容、重要定理、习题类型、解题方法等。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一是不完全按照教材内容和次序进行教学,如有的内容教材中介绍得比较简单或没有介绍,而在课堂上讲得比较详细,这样就迫使学生找参考资料去查阅该内容;二是将教材中部分内容定为自学内容,列出自学提纲要求学生课后自学。

6.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

篇8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现状分析

1、在现在的大学物理实验课上学生们只是形势的去进行实验,在实验之前大多数的学生都以知道所要进行实验的实验结果。因此,学生们在做实验是只是根据老师的做法去机械的完成就可以。这样就失去了实验课本身的意义,很难激发出学生们的创新意识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2、在大学物理的实验课中还是传承了传统的教学模式,老师在上边讲学生在下边听。在讲课的过程中老师有时会把实验过程亲自演示一遍,这样的话学生们早就知道了实验结果对动手操作失去了兴趣。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后学生们只能机械的进行实验操作,有的时候学生们根本不清楚实验的原理和实验目的。

3、在实验结束后老师往往是根据学生的实验报告来给学生成绩,而一些学生为得到高分去窃取他人的实验结果,而这样的评分标准并不能反映一个学生的操作能力和探索能力。

4、在试验的过程中有的学生做不出实验结果其原因并不是实验步骤进行错误而是实验仪器损坏。在我国大多数的大学实验室中的仪器都过于陈旧另外一些学生对仪器不加爱护致使仪器的精确度下降,加上学校的经费有限不能及时的对仪器进行换新。学生们在有限的仪器下只能进行简单的操作,严重的影响到了学生们的创新精神。

二、如何发挥物理实验教学在培养学生实验探究能力中的作用

大学物理教师要充分发挥物理实验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发挥的作用,积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践动手能力。大学物理实验根据其教学方式和目的可以将大学物理实验分为:教师演示和学生分组实验,课内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的形式。

1、演示实验具有生动、直观的优点,能够充分的激发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的学习兴趣和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老师在进行实验演示的过程中要使演示具有启发性,在演示中让学生能够进行问题的思考,将抽象的理论知识转变为直观形象的操作。

2、学生分组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中一重要组成部分,其在为培养学生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和探索意识方法发挥着积极的作用,让学生在分组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方面具有特殊作用。在物理实验教学中,教师要采取多种教学手段将学生参与到分组实验中,教师可以先对学生进行实验演示,在演示完之后针对每个小组提出不同的实验要求和任务让其自主进行实验操作。

3、在课堂理论教学中可以适当的插入课内小实验是一极佳选择。进行课内小实验之后,将抽象的物理理论知识变的更为具体,加深了学生对其的理解,也营造了一个和谐互动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与实验的课堂中增加了其对大学物理的学习兴趣。

4、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能够将学生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物理知识灵活的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对物理理论知识具有巩固作用。课外小实验和家庭实验的实验材料主要来源于生活中的各种物品,通过一些身边的材料进行物理实验,让学生在心理上具有一种亲切感,提高了实验成功率。

三、对教师重视物理实验教学的重要性和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的建议

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多应用一些探究式的教学方式来对学生进行实验教学,在教师的启发和引导下学生能够自己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应用这种教学模式教师要针对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来进行不同的探究式教学模式,以此来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其主要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以及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来提高学生物理实验能力。

1、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物理是一个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过程,所以观察是发现问题的基础,是一切物理问题的关键所在。因此,教师将探究式教学引入到大学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要努力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善于观察和发现。在物理实验结束之后,教师要针对实验中学生出现的问题及时的进行解决,对实验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和易错点要加倍注意。通过探究式的教学方式,学生能够在进行实验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思考问题并自主的解决问题,长期坚持下去学生会逐渐养成一个独立思考、认真谨慎的学习习惯,为学生奠定终身学习的观念打下坚实的基础。

2、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大学物理实验的根本教学目标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操作能力。因此,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过程中要让每个学生积极参与到实验的操作中。在实验操作前通过教师的讲解让学生对实验器材的操作和实验原理有充分的认识,在实验的操作过程中教师要及时解决学生在实验操作中出现的问题并对学生出现的不规范操作进行纠正,在实验之后教师要总结在实验中出现的问题。通过物理实验教学在提高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将物理知识联系实际生活方面具有极大的作用。

3、归纳能力是整个物理实验结束之后的一种总结认识能力。物理实验就是通过一系列的实验操作来对某个实验现象进行总结讨论。因此,在大学物理实验操作的过程中,无论最终的实验现象是什么都要对其进行分析和探讨,从而讨论出实验结论,培养学生的实验归纳能力。在物理实验实际操作过程中,因为学生缺少实验经验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规范的操作,出现这种情况教师要及时的向学生分析错误操作的原因以及纠正错误的方法,通过在物理实验前、实验过程中以及实验结束后全过程的实验操作,才能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归纳总结的能力。

除此之外,还要进行家庭物理实验,拓展了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范围。对于开展家庭物理实验活动的具体操作步骤为:明确家庭物理实验的实验目标,对实验过程中得到的实验数据和现象进行统计,最后分析实验数据和实现现象得出实验结论。教师要定期对学生的家庭物理实验记录进行检查和评价,对于一些优秀的实验记录要给与充分的表扬和认可,对那些不足的实验记录要给予一定的纠正措施和鼓励。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在日常生活中,针对一些常见的现象来进行相关的实验操作,真正的让物理实验来源于生活最终走向生活中,也为培养学生的探索意识和创新能力发挥积极作用。

四、结语

总而言之,大学物理实验是大学物理教学的一重要组成部分,在大学物理教学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其为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以及探索意识有积极意义。在大学物理实验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明确其重要性所在,将探究式教学融入到实验教学中,不断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参考文献:

[1]汤志伟,王意.浅谈多媒体技术在大学物理实验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年第21期.

篇9

对于很多理工科类的大学生而言,在大学学习之前基本都接受过中学阶段的物理课程学习,学生具备了一定的理论基础,这对于大学物理的教学工作有一定的好处,但是也有可能对其造成不利影响,学生学习时会出现思维定势的现象。而中学物理和大学物理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方法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异,因此,要想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取得很好的教学效果,就必须要对大学物理与中学物理在教学层面上的衔接问题充分重视。我们必须要深入系统的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性,以及两者衔接问题的关键所在,并及时采取相关措施促进两者之间的自然衔接。

比如,在课程内容方面,大学物理的教学内容是在中学物理内容的基础之上进行理论深度的提升,因此,在大学物理的教学过程中应当重视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设计,注重从中学物理逐渐向大学物理内容的过渡,使学生更容易理解接受。比如我们可以在每一章节的开头对中学物理涉及到的相关内容加以简要回顾,然后总结中学物理课内容的特殊性与局限性,进而自然地引出大学物理对应部分的学习目的和主要学习内容。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时要对中学物理的教学内容加以充分的了解与研究。如果在大学物理教学内容上加以这样的引导性内容的设计,那么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更加自然的过渡到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来。

二、注意数学工具在大学物理教学中的作用

不难发现,物理学是由一些基本定律构成的,而这些规律是以数学作为语言工具,然后赋以物理概念总结归纳推导形成的。所以要想学好物理学,高等数学是前提。主要涉及到的数学知识有以下两方面:

一是微积分思想。大学物理不同于高中物理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广泛运用微分、积分的知识,高中物理研究的是一些简单特殊的现象,很多规律都是通过实验给学生总结出规律或直接给定学生规律,然后应用,而大学物理中所描述的物理现象比较复杂,上升了一个理论高度,很多问题的解决必须用到微积分思想,所以必须学会用微积分思想去思考问题。

二是矢量运算。中学物理中矢量是把它当作标量来运算的,所以学生对矢量的方向性概念不深刻。而大学物理中矢量的方向性是不得不考虑的问题,很多物理规律的表示也经常采用矢量式去描述,方向大小就可以用一个式子简单地表达出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初次接触矢量运算常犯一些错误:书写时不能正确表示矢量式,任意删加矢量箭头;将矢量运算混同于一般代数运算,随意书写运算符号,“叉乘”随便颠倒先后位置,点乘不写中间的“点”等等。并且矢量的叉乘、点乘和矢量积分运算,刚开始学生在接受上会存在一定的困难,所以老师要引起注意,应该精讲,并多加练习。

三、注意知识结构的系统性

每一门学科都是严密的科学体系,都是前人经过漫长的科学研究不断探索而形成的理论体系。大学物理是由多种学科的基础部分构成,每一部分都自成体系。在教学中我们要注意这些知识的系统性和连贯性,把握体系的整体框架,承前启后,不断打下伏笔,引导学生思考。以电磁学部分为例,电磁学是研究电磁场规律的学科。不外乎就是研究电场和磁场的规律,那么什么是电场?任何电荷周围都激发电场,该电场有什么特征?对处于电场中的电荷施以电场力的作用,据此特征在电场中引入检验电荷,提出了描述电场强弱的物理量电场强度,讨论了静电场中对于闭合曲面的积分即电通量、对闭合曲线的积分即环流,也就是电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那么有电介质存在的时候电通量和环流又有什么特征呢?磁场是不是也可以照此思维去讨论?描述磁场强弱的物理量磁感应强度的特征如何?对于闭合曲面的积分即磁通量、对于闭合曲线的积分即安培环路定理与电场的高斯定理和环路定理有什么不同?有磁介质存在的时候又怎么样呢?最后引导学生得出完整而精美的麦克斯韦方程组,使得电磁运动规律在学生脑海中形成一个整体的理论体系。照这样的思路去启发学生,引导学生思考,不仅便于学生从学科整体框架结构上有一个宏观的把握,而且能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四、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心理倾向。在这种心理倾向支配下,学生会对所学内容产生强烈的探其究竟的心理,从而增进观察力的敏锐度。同时会使学生的学习具有定向的倾向性,意志品质得到增强,能在困难和挫折面前不折不挠,使学习物理的活动坚持下去。因此,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并由兴趣激发出学习的动力,是学好物理的根本。

那么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我们可以从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下功夫。

1.可以适时引入物理学史的介绍,给学生讲述科学家们为了追求真理孜孜不倦的奉献精神,也可以经常科普性地介绍一些物理前沿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思维得到放松调节,又能教育学生热爱科学、培养学生科学思维和创新能力。

2.在物理教学过程中加入一些实验,通过操作实验,可以使学生对书本上的知识有一定的感性认知,加深学生对物理概念、定理等方面的理解,增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抽象物理问题的理解,借助物理实验可使抽象的物理知识变的形象化、具体化,比较直观地说明了问题,并且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学生更好的理解和掌握课本中的理论知识,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在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可以把传统板书教学和多媒体教学相结合。板书教学是大学物理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板书教学有利于知识的表达和传授,有利于数学推导过程的演绎。如果能结合多媒体教学,比如涉及到的图形、简单的实验制作成动画效果以多媒体的形式展现出来,丰富课堂形式,有利于活跃课堂气氛。

4.在教学的过程中也可以让学生参与到教学过程中,进行一些题目的计算、做一些图像和设计一些小实验,调动学生参与思考,形成师生互动的教学模式。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勤动脑筋,不断总结,认真备好每一堂课,生动详实地上好每一堂课,这是我们每个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参考文献:

篇10

【Key words】Safety engineering;College physics;Education reform

0 前言

物理学是研究物质的基本结构、运动形式及物质间相互作用的自然科学,它是其他自然科学和工程技术的基础[1]。以物理学基础为内容的大学物理课程,是所有理工科专业学生必修的一门基础课程,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不仅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增强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发学生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还为学生日后专业课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但是对于不同专业,所需的物理知识侧重点是不同的[2-5],例如电子类专业侧重于电磁学,化工类专业侧重于热学,机械类专业侧重于力学等。然而目前我国大部分大学物理教材及教学内容并无专业差别,教学内容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容易造成理论和实践及专业的脱节,导致学生无法体会大学物理课程与自身专业的密切联系,使得教学效果大打折扣。要充分发挥大学物理课程的作用,就应该根据各专业的特点,有针对性的合理安排教学内容,这样才能高效的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本文以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专业为例,对该专业的大学物理课程进行针对性的改革探索。

1 安全工程专业课程与大学物理相关性分析

1.1 大学物理教学内容

根据《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1],将大学物理教学内容分为11个教学模块。

1.2 与大学物理相关的安全工程专业课程

将表1中11个教学模块与安全工程专业各门课程教学大纲中教学比对,便可以总结出与大学物理有关联的相关课程。

1.3 大学物理各模块与安全工程专业的紧密程度

将11个教学模块中的125个知识点与各课程教学大纲中的知识点比较分析,可以进一步分析大学物理各个知识点与安全工程专业课程的相关性及紧密程度,现将这种紧密程度由高到低分为A、B、C、D4个等级分别代表强、较强、弱、很弱4中关系。

2 课程改革

2.1 教学内容的改革

鉴于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安全工程专业大学物理只有80个理论学时,远达不到《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建议的最低126学时。因此有必要对教学内容做有效调整。结合安全工程专业培养要求,以学生应掌握的最基本的物理基础知识为纲,该简化的内容简化,该深入的内容深入。具体作如下调整:

一是,删除部分课堂讲授内容改为学生自学。将表3中等级为D的几块内容(狭义相对论、量子物理、天体物理及高新技术)略去不在课堂讲授。

二是,缩减部分内容学时。和高中物理相比,大学物理需要应用高等数学基础,物理量也由简单的恒量间的关系转变为变量间的函数关系,突出变量间的瞬时性和矢量性,能够解决更为复杂普适的问题。尽管如此,大学物理的很多知识点都是学生熟悉的,例如质点力学中质量、速度、加速度、牛顿定律等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基础,着重针对加深学生对概念的理解。对于这些内容可以适当缩减学时。另外还有部分内容和其他课程重复(比如热学中热力学第一、第二定律和普通化学、工程热力学与传热学重复),可与其他任课教师协调后精简。

三是,加强和专业紧密程度高的内容教学。例如对于力学中的刚体转动,一方面学生对这部分内容陌生,一方面它是工程力学、机械原理课程等后续课程的重要基础。

2.2 教学模式设置

为了能够让物理知识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引起学生兴趣,在教学中引入“物理与安全”环节,图1中以知识点“静电场中的导体”为例,展示“物理与安全”环节的教学过程,在物理知识环节,涉及静电平衡、电荷分布规律、尖端放电、导体接地后的电荷分布、静电屏蔽等内容,通过对尖端放电的理解,便可以导入电气安全、静电安全、雷电安全等安全知识,同时又可以结合物理知识讲解如何比防止相关安全事故的发生。通过这个环节的设置,会让学生体会到物理知识与安全知识之间的相互关联。

3 总结

大学物理作为安全工程专业的一门基础课,一方面可以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另一方面也能够增强学生们的学习能力,为后续的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研究基于安全工程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改革,既能够使该课程的教学更好的为专业课服务,体现理论与实践的相互结合,又能够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有效的提高大学物理课程的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非物理类理工学科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基本要求[J].物理与工程,2006,16(5).

[2]白浪.材料类专业的大学物理教学探索[J].读与写杂志, 2016,11(7).

篇11

2013年9月,“嫦娥三号”卫星和“玉兔号”探测车共同完成了中国航天人首次对月面接触式探测任务,这是以1976年37年来人类第一个软着陆月球的探测器。航天事业的飞速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精密仪器、电子设备、文化产品等行业的蓬勃发展。物理科技的前沿应用,为整个社会生活的变革发展注入了强大的动力。由此看来,从初中阶段开启的物理课程,一直发展到大学阶段,都是物理科技发展的奠基石教育。

一、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现状

(一)教师全身心投入

在对待物理实验课的教学上,大学物理教师都具有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前期设备采购上会同学校一再协商和争取,中期实验仪器调试、实验内容准备,后期教学总结,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教师对科学严谨认真的教学态度。在大学物理教师看来,他们所传递的物理规律性的基础知识,对于培养物理领域高端的技术性人才,推动中国前沿科技的发展进步,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但在教学方法上,依然采取“灌输”“示范”教学的理念和方式,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最终形成一片沉寂的教学课堂氛围。

(二)学生投入较少

高考结束以后步入大学,学生像脱缰的野马,对学业的投入力度远不及高中时期的多。很多大学生在大学课堂上睡觉、游戏、玩耍,对课程内容的讲解基本不会仔细去聆听。物理实验课程的开展,对多数学生而言,经常会流于形式,实验报告的互相抄袭也成为教师面临的教学难题。

二、自主探究式教学方法

(一)学生自主探究

大学生在人格意识上基本完成了蜕变,能够独立于他人而发表自己的观点,也能清楚认知行为上的对错。因此,让大学生自主参与到物理实验教学中来,将班级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抽取一个物理实验进行课下准备,并在正式课堂上演示讲解给其他学生听。这种学生自主实验的方法,一方面,给行为上自由散漫的学生一定的教学压力,推动其完成必要的教学任务;另一方面,促进其在实验准备、完成和总结过程中学习和了解到实验的知识内容框架,完善物理教学知识系统,推动物理实验教学进程。

(二)教师协助辅导

大学生不同于中小学生,在协助指导上不具备“完全听从教师安排任务”的能力,因此对大学生的物理实验自主探究,不能照搬照抄中小学教学方式。既要适当放手让学生去自我准备、自我试验和自我研究,但也不能完全自由地放纵学生去学习。针对大学生行为散漫、自我约束能力较差的特点,教师要限定时间,限定任务量,并将实验效果作为成绩评判的依据,用这些条件来约束学生进行自我学习,同时最大限度地协助学生完成理论上的讲解任务。教师在实验过程中扮演着“引导者”和“协助者”的角色,切忌替代学生去讲解理论知识,替代学生去解决实操问题,替代学生去完成教学内容,学生独立探究的关键在于发挥他们自己的思维能力,教师可以进行提示指导,但绝非完全意义的“帮助”和“替代”。

(三)课后分享总结

每一堂学生自主探究课程都离不开全面完整的分享和总结环节,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同样如此。学生对于实验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完成推理阶段存在的思维问题和操作障碍,都需要进行科学有效的总结。同时,学生也可以自由谈论关于自我教学的所思所想,以及对大学物理教学的另一种认识。已经成年的学生,对课堂教学形式的变化自然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教师对这些理解和想法进行归纳总结,以便在今后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进行合理运用。学生需要对自我学习效果进行评判、总结和升华,教师对学生思维创意的总结对于物理科研和学术方面也将会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大学物理知识的空间交互性特点要求实验教学不拘泥于单一的“示范演练”教学法。教师应充分发挥大学生独立的主观能动性,发挥他们在实验过程中的创造性思维和发散思维,既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上“当家做主、思想解放”,让他们自我主导自己的学习进程,也可以为教师进行学术研究提供宝贵的教学经验,为大学物理实验课程增添不一样的学术风采。

参考文献:

篇12

一、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主要区别

1.教学方法和手段的区别。

中学物理教学内容少,课时多,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老师有时间对内容进行详细讲解、分析,对学生提问,并通过课堂演练题目的形式边讲解、边讨论、边练习,加深学生的理解和记忆,在每一章节或每一部分内容结束后,安排课堂练习或习题课,帮助学生总结归纳本章节的主要内容。大学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教学的信息量大,很少有时间进行课堂练习、介绍各种类型的习题,课堂上以老师讲解为主,学生当堂理解和掌握课堂内容有很大的困难,要求学生课后自己总结和归纳。中学物理教学以物理知识点的传授为主,将知识点讲深讲透;大学物理教学以物理思想和知识整体结构讲解为主,主要是物理思想、方法的运用。中学物理中的许多物理现象都可通过实验进行演示;大学物理教学由于种种原因,基本不进行课堂演示实验。

2.教材的区别。

从教材的种类来看:中学物理教材种类少,只有必修教材和选修教材两种版式;而大学物理教材种类多,据我们调查,现在各高校比较流行的大学物理教材版式有十多种。

从教材的内容来看:中学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分,但都是五大部分的一些基本知识,而且与数学知识的结合不是非常紧密,物理中要用到的数学知识,学生已在数学课上学过,所以难度较小;而大学物理教材的内容虽然也是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和原子物理五大部分,但在深度和广度上都有加深和拓展,而且与高等数学知识的结合比较紧密,大学物理中要用到的高等数学知识,有许多内容学生在高等数学课还没学过,所以难度增加了。

3.学习目的和目标上的区别。

虽然中学物理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学习中学物理的目的,但大多数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目的是为了在高考中取得好成绩,考入理想的大学,因为目标明确,所以学习比较刻苦、自觉。虽然大学物理教学大纲已经明确规定了学学物理的目的,但现实情形是,刚考入大学的许多新生(因为大学物理一般在大一开设)学习目的不明确,学习目标不确定;一些学生学学物理的目标是在期末考试中能够及格,拿到学分即可;作业只是应付了事;上课不认真听讲,个别学生甚至随意旷课。

4.学习方法上的区别。

学习方法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非常重要的,掌握得好,事半功倍;掌握得不好,事倍功半。在大学物理的学习中要注重物理概念的理解和物理问题的分析。物理理论是高度概念化和定律化的知识体系,中学物理由于数学上的局限,很多物理概念无法用数学公式形式表示出来,只能解决一些简单的问题,稍复杂一点的问题就要设法化为用初等数学可以解决的形式,学习的难点在数学技巧上,所以要多做计算练习,熟能生巧。而大学物理由于微积分的引入,各类物理问题大都可用相应的公式形式表示出来。

5.学习心理上的区别。

在中学,接二连三的小考、大考、联考、模拟考,迫使学生紧张地并超负荷地学习。考入大学后,部分新生存在“休整”心理,所以思想上产生了一种惰性;部分学生自制能力较差,在中学里,学校的老师,家长对他们是保姆式管理,在大学里,基本是自我管理,生活、学习、工作等事情主要都得靠自己来安排,使他们产生了茫然不知所措的心理;部分新生由于中学物理没有学好,对大学物理产生畏惧心理。

二、如何做好教学的衔接

1.适当放慢教学进度,使学生逐渐适应、过渡。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学生由原来已习惯了的教学方法过渡到一种新的教学方法,需要一定的时间。学生已习惯于中学物理课堂教学慢节奏、少容量、讲练结合的教学方法,若一开始就进行快节奏、大容量的教学,往往不能适应,不仅影响大学物理的教学效果,而且会挫伤学生学习物理的积极性。所以,要使学生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最后过渡到正常的教学进度。

2.重视绪论课的教学。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大学物理的第一堂课,应将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的区别,学学物理的目的,本学期的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成绩考核、评定方法告知学生,同时介绍一些好学习的方法和经验,使学生一开始就明白大学物理和中学物理有许多的不同。

3.研究中学教材内容,由中学物理知识过渡到大学物理知识的学习。

物理知识具有系统性和连贯性,大学物理的部分知识是在中学物理基础上的提高,在进行这部分内容教学时,首先简要复习中学物理知识,随后指出中学物理知识的局限性或特殊性,从而比较自然地引入课题。要做到这一点,首先必须了解和研究中学物理教材内容,这部分内容较多,如圆周运动,中学研究的是匀速圆周运动的规律,但当速率变化时,圆周运动的规律如何?中学学过速度方向在一条直线上的相对速度问题,速度方向不在一条直线上的相对速度如何求解?恒力冲量的定义式和恒力做功公式中学里都学过,变力冲量和变力做功如何计算?但在教学中有一点要注意,复习中学的内容要重点突出,简明扼要,目的是要由此引入大学物理新内容,重点是讲解大学物理知识。

4.精心选择例题和习题,巩固所学的新知识和新方法。

大学物理教学和中学物理教学的一个重要区别是例题和习题的数量大大减少,但这并不是说在大学物理教学中不需要例题和习题,而是要精选例题和习题。通过典型例题讲解和布置作业,达到巩固新知识的目的。但由于大学物理教材中习题配置的一个共同性问题,用中学物理知识能完全求解的习题过多。所以,我们精选习题布置作业的原则是:完全用中学物理知识求解的习题一律不布置,凡是布置的习题要么规定必须用大学物理的新方法去求解,要么含有大学物理的新知识,以达到通过做作业来巩固所学的新知识、新方法的目的。

5.采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兴趣。

篇13

新标准;大学物理;教学模式;教学内容

一、引言

物理学是整个自然科学的基础,物理学的思想方法和研究方法几乎应用于自然科学的每一个领域,同时物理学也是近代高新技术的重要源泉。大学物理课程是理工科学生的必修课,在强调素质教育的今天,其功能不仅仅是一门为后续课程服务的基础课,也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思维能力、创新能力的主要途径。2007年,全国高中物理全面实施了新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与旧教材相比,高中物理新教材更强调科学探究方法及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的培养。学生基础知识的改变,对当前《大学物理》的教学产生了较大的影响,也给教师带来了新的压力和挑战。如何加快推进《大学物理》教学改革,在做好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顺利衔接的同时,仍然保持其生机与活力,从而达到提高教学质量的目的?笔者经过几年的教学探索,发现当前《大学物理》教学中存在若干问题,并提出了解决的思路。

二、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知识衔接中所面临的问题

(一)知识点重复性较大

新课标下的高中物理教材体系依然按照经典物理学的五大分支,即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为主线,大学物理同样也是以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为主要框架。相对高中物理,大学物理只是在深度和广度上有了新的发展,分析工具由初等数学变为高等数学,但物理概念及规律没有太大变化。对于刚刚领到大学物理教材的大学低年级学生而言,从整体上感觉大学物理只是高中物理知识的重复,而没有显示出大学物理的独立性和实用性,难以激发学生学学物理的热情和兴趣,从而无法实现大学物理的教育功能。

(二)教师授课方式不同

高中物理新课标指出,中学生学习物理的目标为:学习终身发展必备的物理基础知识和技能,了解这些知识与技能在生活、生产中的应用,关注科学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学习科学探究方法,发展自主学习能力,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能运用物理知识和科学探究方法解决一些问题;了解科学与技术、经济和社会的互动作用,认识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有可持续发展意识和全球观念。在此目标指导下的高中物理教材图片丰富,实用例子甚多,且每章都有精彩的导入。高中物理由于教学内容少,课时多,所以教学进程相对较慢,任课教师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启发学生思考,营造课堂的学习气氛,对于引入的每一个概念,都能通过演示实验、讲解小故事或者生活现象等方式进行形象解读,促进学生的理解和接受。长期下来,学生已经适应并习惯了高中教师的这种上课方式。而大学物理更加偏重于对物理理论的整体把握和更加严格的数学推导,在教学内容多、课时少、课堂教学信息量大的情况下,教师会通过复习上节内容来导入新课题,或者直接导入新课题进行讲解,很少有时间进行趣味性的导入。所以部分学生在进行大学物理学习时,会不适应大学教师的讲课方式,不知该如何进行大学物理的学习,显得很被动,比较迷茫。

(三)学生基础差异大

由于高中进行课程改革后.实行模块选修制,《物理(选修3-1)》和《物理(选修3-2)》是必选的,有些地区《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要求只需选修两本,但是很多学校为了挤出更多时间,甚至只选其中一本,这样学生间高中物理知识基础差别就很大,大学教师在课堂上很难把握一个合适的进度,以符合所有学生的接受能力。例如:在讲解力学部分的动量守恒定律,在高中属于《物理(选修3-5)》,有些省份没有作为考试内容,所以部分学生根本没有动量的概念,而在大学物理教材是假定学生完全掌握动量一系列的知识的,直接通过牛顿第二定律的微分形式引入动量定理,无论教材例题还是课后作业,都很少有对概念的直接考查,相关题目难度较大。所以对于初学者来说,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因而在解决具体问题时不知从何处下手,结果导致慢慢失去物理学习的兴趣。

三、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对策

(一)上好绪论课

为了消除学生“大学物理只是在重复中学内容”的心理,教师在绪论课中除介绍该课程的发展史、地位、学习方法以外,一定要从内容、思维方式以及数学工具三方面强调高中物理和大学物理的不同。高中物理中,运动学部分的研究对象只局限于没有大小的物体,即质点的平动;动力学部分,只局限于恒力;电磁学部分只限于匀强场(包括电场和磁场)中的有关问题,而且重点还是在于对于力及研究对象运动状态的分析。而大学物理中的研究对象没有这些限制,任何运动、任何物体都可以,变力做功,电磁场更偏重于场性质的分析。大学物理不仅要讲“是这样”,更加要讲“为什么是这样”。例如:高中物理是直接给出质能方程E=mc2,通过一系列的例子说明质量和能量之间的相互转化,而在大学物理中则由物体质量和速度的关系,再通过动能定理引发新的动能概念,爱因斯坦对最后结果赋予物理意义,由此得出质能方程。在大学中,应用更多的是微积分知识,教师需要让学生理解微积分的物理含义,理解求导就是求一个变化率,而积分是求导的逆运算,是无限分割再求和的思想。还要引入矢量的概念,矢量的运算和标量有很大的不同,这也是学生容易出错的地方,进而自然引入矢量代数部分。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教师在讲解矢积和标积时,可以让学生思考所学过的物理量中哪些属于矢积结果,哪些属于标积结果。良好的开端等于成功的一半,在绪论课上,明确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区别和联系,克服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轻视或者畏难两种极端情绪,对能否引起学生对该课程的兴趣和重视显得至关重要。

(二)教学方式的多样化

课堂活动是学生学习的重要途径,经过新课标教育的学生,主动思考能力有所提高,大学物理教学可以根据这一特点,脱离“填鸭式”的教学过程,转变为强调学习的过程,注重促进学生自主学习,提倡教学方式多样化。实践证明:采用启发式、互动式的教学方式已经成为现阶段吸引学生注意、提高大学物理教学质量的最为核心的策略。例如:在大学物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往往对重要物理概念理解不透,在解决问题时还是采用中学的思维方式考虑问题,往往不得解而进入死胡同。因此,大学物理教师在引入知识点时,可采用高中物理的局限性作为切入点,这样既能复习原来的概念,又可以引发学生的思考,吸引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效率。以讲解功的概念为例:可以先回顾高中所学功的定义及可加性,告诉学生这就是功的定义和性质。进而提出如果F是个变力,而且物体的运动是任何轨迹时,那么这时功的表达形式又是什么样的?这时可以给学生几分钟的思考和讨论时间。有了前面关于冲量的讲解,大部分学生都能给出功的积分形式。而对于高中反复强调的知识点,像牛顿运动定律和带电粒子在电场和磁场中的运动等章节内容,教师无需再详细分析,完全可以提前一周安排学生到图书馆查找资料、做课件,让学生用一节课的时间在讲台上讲给全班同学,其他同学可以进行补充,之后教师再给予总结,使学生都能清楚了解所学内容。运用这些方式,教师既可以更好地掌握学生的学习情况,又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概念的理解,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意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自学能力和表达能力等。

(三)积极探索个体化教学

高中物理与大学物理是先行课与后续课的关系,大学物理教师应深入了解高中物理新课标的要求,在开课前对班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针对了解到的实际情况,对教学组织作相应的调整。通过物理分层次教学活动,发现学生的潜能差异,通过多种途径的物理教学,激发个性学生的特长,达到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目的。虽然变换教学组织形式,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次教学,可以解决因选修内容不同而造成的学生对知识把握情况不一样的问题。但在按专业、班级进行大班授课的情况下,分层次教学目前在笔者所在学校还在探索中。例如:针对大学物理某一部分内容,像热学,组织基础较差的学生在开课之前,在指定的时间内集中对其进行一定的学习指导,使学生在正式上课之前能够有一个补习的机会,以便顺利步入正轨。经过几年的探索,这种方式被证明是最简单易行的,并且能达到开课的目的。

四、总结

大学物理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科学素质、科学思维方法和科学研究能力的重要基础课。大学物理教学工作者应当充分了解高中物理的实际情况,做好大学物理与高中物理的衔接;改变传统的教学习惯和模式,适应新的教学实际;调整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转变学生的思维方式,使大学物理教学更加生动、有趣、实用,从而提高大学物理的教学质量,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作者:吴杰 单位:郑州轻工业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

参考文献:

[1]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研制工作组.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7.

[2]马文蔚主编.物理学(第五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3]吴百诗.大学物理基础[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

[4]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1)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5]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2)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6.

[6]物理课程教材研究开发中心.物理(必修3-3)第2版[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柱,2006.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