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十三五扶贫教育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十三五扶贫教育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十三五扶贫教育

篇1

[6]陈晓燕.民航服务质量问题及对策[J].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5):102.

[7]民航资源网.新常态下安徽民航科学发展路径[EB/OL].网址:,2015-05-13.

[8]Checkland,P.B.Soft Systems Methodology:A 30-year retrospective[M].John Wiley & Sons,1999:13-114.

篇2

[9]住房城乡建设部.5月1日起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得超12%[DB/OL].http:∥/xinwen/201604/15/content_5064489.htm,20161112.

[10]韩克庆.名义账户制: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倒退[J].探索与争鸣,2015,(5) .

[11]鲁全.养老金制度模式选择论――兼论名义账户改革在中国的不可行性[J].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5,(3).

[12]杨俊.全面认识养老保险改革中的名义账户制度[N].人民日报,20150302.

篇3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同时,提出“实施脱贫攻坚工程,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分类扶持贫困家庭,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总体来看,十八届五中全会部署了“十三五”期间扶贫开发的基本方略和重要举措,具体包括如下三个方面。

全面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基本方略,即要求针对不同贫困地区环境、不同贫困人群状况,按照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的“六个精准”要求,确保各项政策好处落到扶贫对象身上。自2011年实施新一轮扶贫开发以来,我省已完成对全省范围内农民人均纯收入低于4000元(或高于省定标准的地方标准)的农户建档立卡,并结合低收入农户的致贫原因,在全国首创开发式扶贫和救助式扶贫(农村低保)“两项制度”有效衔接的精准帮扶措施。“十三五”期间,我省应进一步完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措施。一是进一步提高贫困标准,对低收入农户的精准识别逐步从绝对贫困向相对贫困转变,严格执行相对贫困农户的精准识别和精准退出的动态管理。二是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让其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的同时,要完善政策性农业保险,完善农村信贷市场,探索农村小额扶贫保险制度,制定出台农村支出型贫困社会救助办法,努力提高脱贫农户应对收入波动的能力,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三是建立收入、健康、教育、就业和保障“五位一体”的扶贫机制,扎实推进“五个一批”扶贫开发措施,提升农村低收入人口的发展能力。

坚持精准扶贫和区域发展相结合的原则。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指出要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问题,这要求“十三五”时期必须将扶贫开发与区域发展有效结合。贫困地区基本处在地理位置偏僻、地形地貌复杂、自然资源贫乏、基础设施薄弱的地区,而一村一户的发展往往与一个区域的整体发展状况连在一起,只有解决经济薄弱片区一些重大的根本促进发展的共性约束,如重大基础设施建设,经济圈带的发展,产业格局的战略性调整等等,才能使低收入农户的脱贫和贫困县的摘帽具备更扎实的基础,才能有效保障精准扶贫的速度和质量。因此,“十三五”期间我省应继续实施促进苏北加快发展的政策举措,加大经济薄弱地区的资源综合投入力度,下大力气破解集中连片经济薄弱地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民生事业等方面的重点问题,增强贫困地区“造血能力”,切实解决经济薄弱地区的整体区域性贫困问题。

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探索对贫困人口实行资产收益扶持制度”,这是中央层面首次提出的扶贫新举措。资产收益扶持制度,核心是将财政专项扶贫资金、部分支农资金和企业扶贫资金,以投资招标方式形成资产,进一步将其股份化并给予贫困户,以增加贫困人口的财产性收入。在不断深化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赋予农民更多财产权利的大背景下,资产收益扶持制度将与土地确权、集体产权重构等农村产权制度改革互相促进,有效推动资产收益扶贫。“十三五”期间,我省应积极探索针对低收入农户的资产收益扶持制度,一方面应将增量产业扶贫资金采取直接量化的方式,作为低收入农户在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股份;另一方面,对于经过多年扶贫开发投入所形成的未明确到户的集体收益型资产,应探索构建倾斜于低收入农户(尤其是自主增收能力受限制的低收入农户)并量化到户的资产收益扶持制度。

(作者单位:江苏省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

篇4

《规划》明确提出,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罩饕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紧密围绕这个总目标和总方向,从约束性和预期性两个方面提出了10项具体指标。其中,约束性指标包括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易地扶贫搬迁人口、贫困户存量危房改造率5项。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5630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现脱贫,12.8万个建档立卡贫困村有序退出,832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预期性指标包括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农村集中供水率、义务教育巩固率、贫困户因病致(返)贫户数、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5项,并明确指出,到2020年,贫困地区农村集中供水率达83%以上,贫困县义务教育巩固率达93%以上,建档立卡贫困村村集体经济年收入达5万元以上。这些指标的设置,既强化了“十三五”脱贫攻坚工作的底线要求,又体现了《规划》的预期引导作用。

有哪些具体路径

农村贫困人口致贫因素复杂多样。从大的方面看,一类是与生存环境和资源禀赋等自然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另一类是因病、因学、因无劳动能力、因综合素质等与个体条件密切相关的致贫因素。

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按照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要求,因地制宜,分类施策,从8个方面实化细化了相关路径和措施:一是产业发展脱贫,主要包括农林产业扶贫、旅游扶贫、电商扶贫、科技扶贫等方面,提出了13项产业扶贫工程或具体措施;二是转移就业脱贫,主要从组织开展职业培训和促进转移就业等方面,提出了6项就业扶贫行动;三是易地搬迁脱贫,对“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地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实施易地扶贫搬迁,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四是教育扶贫,主要从基础教育、职业教育和降低贫困家庭就学负担等方面,提出了一系列行动计划和措施,不断提升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就业技能,逐步消除因学致贫问题,阻断贫困代际传递;五是健康扶贫,主要从医疗卫生服务、医疗保障、疾病防控和公共卫生等方面,提出了6大健康扶贫工程,加快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有效缓解因病致贫返贫问题;六是生态保护扶贫,主要从生态保护修复、生态保护补偿机制2个方面,提出了11项重大生态扶贫工程和4项生态保护补偿方式,使贫困群众通过参与生态保护实现脱贫;七是兜底保障,主要从社会救助、基本养老保障、农村“三留守”人员和残疾人等方面,提出了社会保障兜底措施,通过筑牢社会保障安全网,解决好特殊困难群体和弱势群体的脱贫问题;八是社会扶贫,主要从东西部扶贫协作、定点帮扶、企业帮扶、军队帮扶、社会组织和志愿者帮扶,以及国际交流合作等方面,提出了相关措施和要求。

为引导贫困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规划》将激发群众内生动力活力作为重要原则之一,明确提出,要充分调动贫困地区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发扬自强自立精神,依靠自身努力改变贫困落后面貌,实现光荣脱贫。要创新贫困人口参与机制,不断提高贫困人口组织化水平,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加强贫困群众责任意识、法治意识和市场意识培养,推动扶贫开发模式由“输血”向“造血”转变,推动贫困群众观念从“要我脱贫”向“我要脱贫”转变。

创新体制机制

新时期脱贫攻坚时间紧迫、任务艰巨,构建一个强有力的体制机制,是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有力保障。国家发改委地区司有关负责人介绍,《规划》主要从5个方面提出了与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相适应的体制机制。

一是精准扶贫脱贫机制。《规划》对建档立卡、精准识别、动态调整、定期核查、程序退出等作出了明确要求,同时规定,在贫困人口、贫困村、贫困县退出后,国家原有扶贫政策在一定时期内保持不变,确保实现稳定脱贫。

二是扶贫资源动员机制。要发挥政府投入主导作用,广泛动员社会资源,围绕脱贫攻坚目标任务,推进部门之间、政府与社会之间的信息共享、资源统筹和规划衔接,构建政府、市场、社会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

三是贫困人口参与机制。要充分发挥贫困村党员干部的引领作用和致富带头人的示范作用,建立健全贫困人口参与脱贫攻坚的组织保障机制和利益与需求表达机制,提高贫困人口参与市场竞争的自觉意识和能力,激发贫困人口脱贫奔小康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

篇5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发展规划司

二、申请单位

大专院校、科研院所、大型企业、行业协会、国际组织,以及其他经审查符合条件的机构或组织。

三、课题内容

重点围绕关系“十三五”时期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包括国际环境影响、国内发展条件变化、各领域发展的基本思路、关系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热点难点问题等。申请单位选题时,可参考国家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刊载的《“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也可围绕《目录》确定的重点领域和方向,自行确定研究题目。

四、具体要求

1.课题申请单位要根据自身研究优势,精心筹建课题组,并对课题组成员的政治素质和业务素质负责。鼓励组成跨领域、跨学科的专家团队联合申请。

2.课题组负责人须有较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具有较高的理论素养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具有高级(或相当于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不具备此条件的,须有两名同领域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人员的书面推荐。

3.课题组负责人必须是该项目实施全过程的真正组织者和指导者,并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挂名或不担负实质性研究工作的,不得作为课题组负责人。

五、申请、评审事宜

1.申请单位可登录网站:http://,从《“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专栏》中下载《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申请书》及相关材料。

2.申请单位根据自身研究优势选择课题,如实填写《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研究课题申请书》,并于2014年5月5日之前通过邮寄或电子邮件方式送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以邮戳时间或邮件发送时间为准),电子邮箱地址为,请在邮件主题处注明“‘十三五’课题(申请单位名称)”字样。

3.国家发展改革委组织课题评审小组,从研究的创新性、深入性、可操作性等方面,对申请单位的申请书进行评估,重点评估课题研究方向是否可以为“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提供参考,择优遴选课题承担单位,并于2014年5月20日前通知承担单位联系人。

六、课题进度要求

1.承担单位接到遴选结果通知后,于2014年5月26日前与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签订项目协议书。

2.承担单位应于2014年5月30日前完成课题研究大纲,提交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审查。

3.承担单位根据审查结果,对研究大纲进行修改完善,于2014年6月底前向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提交中期研究报告,并根据要求做好中期成果汇报的准备。

4.承担单位根据中期评审反馈意见深化研究成果,于2014年8月底前提交最终研究报告。

5.国家发展改革委将按照重大课题验收相关管理办法,对最终研究报告进行评审,评审通过后正式向承担单位印发结题报告书。

七、课题研究经费

根据课题研究具体情况,国家发展改革委给予适当的经费补助(一般在10万元左右)。

八、联系方式

通信地址:北京市西城区月坛南街38号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展规划司(邮编:100824)

联系人:俞晓波、王莉

联系电话:(010)68502572、68502575

传真:(010)68501657

“十三五”规划前期研究重大课题目录

1.“十三五”国际环境变化及对我国发展的影响

2.“十三五”经济转型升级动力机制和制度环境研究

3.“十三五”创新驱动的战略重点与创新型国家建设研究

4.“十三五”推进教育现代化与人才强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研究

5.“十三五”经济结构调整的主攻方向和战略举措研究

6.“十三五”扩大消费需求长效机制研究

7.“十三五”工业结构升级与布局优化研究

8.“十三五”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与粮食安全战略研究

9.“十三五”信息经济发展研究

10.“十三五”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研究

11.“十三五”服务业发展重点和机制研究

12.“十三五”住房保障体系与房地产健康发展研究

13.“十三五”我国区域发展重点和区域协调发展机制研究

14.“十三五”生态文明建设及制度研究

15.“十三五”环境治理重点及模式创新研究

16.“十三五”应对全球气候变化及绿色低碳发展研究

17..“十三五”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研究

18.“十三五”人口发展战略和政策研究

19.“十三五”健康保障发展问题研究

20.“十三五”完善扶贫脱贫机制研究

21.“十三五”国有企业改革和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研究

22.“十三五”公共服务重点和财政保障机制研究

篇6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实施后,特别是党的十以来,教育信息化步伐明显加快,工作力度空前加大,呈现出教育系统全力推进、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良好局面,初步探索出了一条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有机融合、具有中国特色的教育信息化发展路子。

“十二五”以来,贵州借助国家西部大开发的机遇,近几年来经济增长在全国一直名列全矛,教育信息化取得巨大的成就。贵州“十三五”规划提出“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为贵州实现后发赶超,与全国同步实现小康指明前进的方向。特别是随着大数据技术的应用,为教育信息化指明一条更高效、简明的技术路径,这是贵州教育信息化所面临的巨大发展机遇和挑战。贵州教育如何抓住省里的两大战略发展机遇迎接挑战,成为贵州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必须正视的问题。认真总结贵州省“十二五”以来教育信息化工作成绩和经验,谋划“十三五”教育信息化工作,巩固成果、砥砺前进,以教育信息化推动教育现代化,促进教育事业后发赶超,是非常必要的。因此,下面将对此进行一定的探讨。

2.贵州教育信息化现状

2.1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社会各界共同关注。

三年来,全省上下各部门紧密配合、统筹协调,成立领导机构,创新工作机制,协同推进教育信息化各项工作。省委省政府在《贵州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将教育信息化作为一个章节予以单列。2013年初,省委省政府又制定出实施教育“9+3”计划决定(即巩固提高9年义务教育和实行3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并下发《省教育厅省财政厅关于加快推进全省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的意见》(黔教电发〔2013〕85号)等文件,将加快推进全省义务教育阶段教育信息化作为重点工作,积极探索“政府政策支持、企业参与建设、学校持续使用”机制,采取“政府引导、社会参与、市场运作、教企结合”的模式,调动社会力量参与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破解建设经费政府不足和专业人才短缺的难题,推进了全省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为后续工作开展积累了宝贵的经验。

2.2教育信息化基础条件明显改善。

坚持“硬件与软件并举”、“投入与管理并重”的原则,“三通两平台”建设不断取得成绩,为有质量的教育均衡提供技术保障。截至2015年末,“宽带网络校校通”取得重大进展,实现乡(镇)以上中小学校“宽带网络校校通”,全省中小学互联网接入率达到90%。学校网络教学环境大幅改善,信息化应用基础条件进一步夯实。二是“优质资源班班通”取得明显成效。全省中小学有117300个、中职学校有4411个班级建立网络多媒体教室,实现了80%多媒体终端“班班通”建设。

2.3“两平台”建设顺利实施,教育大数据初见成效。

贵州省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于2014年12月开通试运行。资源平台着力解决教学资源分布不均衡的问题,面向学前、基础及高中阶段教师和学生提供数字化优质教育教学资源。2014年中职学生管理等三个系统上线运行,2015年数据核查等六个系统上线运行,标志着教育管理模式进入网络化、数字化和信息化,服务能力服务水平有了质的飞跃。

3.教育信息化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3.1机遇。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构建利用信息化手段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的有效机制。十八届五中全会进一步明确推进教育信息化的要求。强调,中国要坚持不懈推进教育信息化,通过教育信息化大力促进教育公平。总理要求,要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让贫困地区和农村的孩子共享优质教育资源。贵州省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明确在“十三五”时期,将围绕“守底线、走新路、奔小康”总要求,突出实施大扶贫、大数据两大战略行动,确保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省委书记评价大数据是弯道取直、后发赶超的大战略、大引擎和大机遇。实施大数据战略行动,不仅要把大数据作为产业创新、寻找“蓝海”的战略选择,而且重要的是要把大数据作为“十三五”时期贵州发展全局的战略引擎,更好地用大数据引领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广大民生、提高政府治理能力。

3.2挑战。

目前,贵州省已经上线运行了全国首个省级政府企业数据统筹交换共享平台――“云上贵州”,获准创建国家级贵阳贵安大数据集聚发展示范区。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看到,无论是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与我国教育水平较高的省份相比,贵州的差距非常明显,突出体现在:一是思想认识尚需深化,等靠要的思想依然存在,推进教育信息化的积极性有待提高;二是信息化建设进度不一致、应用和创新程度不够充分、发展不平衡;三是网络安全意识和防护能力尚需增强,等等。诸如此类的问题如果不及时解决,就会失去发展的机遇。

4.贵州教育信息化发展策略

4.1完善平台建设,推进教育信息化工作。

篇7

两不愁三保障是指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2011—2020年)》提出,到2020年我国扶贫开发针对扶贫对象的总体目标是:“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简称“两不愁、三保障”。2015年11月召开的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强调,“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

(来源:文章屋网 )

篇8

二、城镇居民增收

实施居民增收提升行动。认真落实市、区政府关于持续增加城镇居民收入的工作要点和实施方案,继续加大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力度,拓宽增收渠道,夯实增收基础,挖掘增收潜力,促进居民增收。

“十三五”期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8.5%。2016年我区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487元,2019年底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258元,增长率9.7%。

“十三五”期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9.6%。2016年我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700.8元,2019年底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209元,增长率10.3%。

三、社会保障

实施社保惠民提升行动。深入推进全民参保计划,引导和鼓励中小微企业从业人员、灵活就业人员、新业态从业人员、农民工等群体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推动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扶贫车间、返乡创业企业优先参加工伤保险,加快高危行业和各类工程建设项目工作人员参加工伤保险。截至2019年底,全区城镇职工五项社会保险参保人数达39628人,缴费收入达57209.22万元。

“十三五”期间,我区不断完善各项社会保险制度,推进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制度改革,落实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省级统筹制度,推进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基金实现省级统收统支。截至2019年底,我区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征收36549.4万元,支出51006.92万元;机关事业单位养老保险征收16011万亿元;支出25935万元。

“十三五”期间,我局根据省市部署,及时调整企业和机关事业单位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积极贯彻落实城乡居保“两个机制”实施办法。贯彻落实全市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实施意见。截至2019年底,我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40.5万人,人均缴费水平达483.9元,比全市平均缴费水平的383元高出100.9元,征收保费1.34亿元,基金累计结余7.11亿元,月发放养老金人数达12.78万人,月养老金发放金额达1500万元,养老金发放率达100%。

四、人事人才

“十三五”期间,我局积极推进人才强区战略,开展全区拔尖人才等重点人才项目推荐选拔工作,积极做好省战略性领军人才、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等省级人才项目申报评选工作。持续深化职称制度改革,不断壮大专业技术人才队伍。深入贯彻落实专业技术人员知识更新工程。“十三五”期间,累计新增评聘初级1168人;中级823人;高级443人。

“十三五”期间,我局积极配合做好事业单位机构优化整合工作。积极落实事业单位工资制度,进一步推进公立医院薪酬制度改革,推进国有企业工资决定机制改革,做好全区义务教育教师工资收入保障工作。加强人事考试工作,稳慎实施各项人事考试。2016年,招聘区直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30名,招募24名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三支一扶”工作。2017年,公开招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141名,完成区内选调22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完成18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工作。2018年,招聘45名幼儿教师,公开招聘223名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完成24名“三支一扶”高校毕业生招募工作。2019年,完成12名基层特岗和25名“三支一扶”人员招募。面向社会公开招聘幼师31名,中小学教师74名,选调幼儿园和中小学教师193名。

五、劳动关系

篇9

通过多年的扶贫开发推进项目的实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从现阶段我乡扶贫开发形势来看,仍然面临着许多困难和问题,制约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主要表现在:

一是贫困人口比重大,贫困程度深。全乡现有农业人口7167人,占总人口的95.2%。其中:低保户156户268人,占农业人口3.74%;五保户17户20人,占农业人口的0.28%。

二是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全乡6个行政村虽然都通了水泥路,但大部分村的通组通户公路都没有实现硬化,人们生产生活仍然不便;水利配套设施落后,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弱,遇到干旱时期,人畜饮水困难,抗旱任务艰巨。

三是受教育水平相对落后,发展后劲不足。农村劳动者素质较低,乡村劳动力以小学和初中受教育程度居多,高中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员不多。

四是缺乏支柱产业,带动能力不强。我乡自古以来是一个以传统农业为主的农业乡,农业产业化水平低,农产品生产加工产业链条没有形成,社会化服务体系不完善,缺乏龙头企业支撑,买难卖难的问题突出。

五是资金投入力度不够,制约经济发展。虽然财政逐步增加了对扶贫开发的投入,但离扶贫建设所需要的资金缺口差距很大。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投入资金的比例严重偏小,大部分项目投资远远跟不上发展需求。在发展生产上,对农民补助的金额过小,严重制约了种养业的发展。

二、“十三五”扶贫攻坚总体要求

2016---2020年扶贫工作要继续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规划到村、扶贫到户、服务到人”的原则,全乡要立足区域优势,因地制宜,锁定贫困村、瞄准贫困户、强化扶贫举措,大力发展优质烟叶、高产油茶、绿色蔬菜、精品果业、特色中药材及其它致富产业,形成特色优势,增加农民收入,实现贫困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幅高于全乡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以上,遏制收入差距扩大趋势;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主要指标达到全乡平均水平,扭转发展差距扩大趋势;稳定实现建档立卡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即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

三、“十三五”扶贫攻坚重点项目

(一)生态旅游开发方面:XX具有山清水秀、交通便利、生态和谐的特点,依托我乡盘龙江小岛开发,大屋仔绿色蔬菜基地的建立,我乡以大屋仔中心村为中心,依靠政策资金投入,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人文优势、自然优势,从农家乐、水生态入手,发展旅游休闲产业和餐饮产业,整体带动交通、通讯、商业、文化等多种产业的发展。XX生态旅游争取三年起步,五年形成规模。围绕生态旅游这一主旋律,在以下几方面进行配套改进:一是油仁公路完成升级改造,美化绿化路面交通。二是开发盘龙江小岛工程,打造一个休闲娱乐场所。三是加强对林木资源的保护,将XX林木全部划为生态林,实行封山育林、植树造林。

(二)基础设施建设方面:一是修建长塘、招信、厘下、塘下的通组公路,以彻底解决交通问题。二是建设乡村文化广场,丰富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实现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三是修建XX中心幼儿园及XX村小教学楼。四是新建乡卫计综合服务楼,彻底提高人民群众对卫计服务的要求。五是全面完成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实现自来水村村通。六是进行村庄整治,合理有序推进农村危房改造工作,突出地方建筑特色。

(三)产业结构调整方面:一是种植黄栀子、杜仲、金银花等药材,面积超过1000亩,形成以XX村为主的药材生产带。二是引进反季节蔬菜和辣椒,形成以大屋仔、XX村为主的反季节蔬菜和辣椒生产带,总面积超过600亩。三是发展翠冠梨、井冈蜜柚等水果1000亩,形成以XX村为主的水果生产带。四是倡导发展肉牛养殖,形成以XX村为主养殖生产带。五是大力扩大优质烟叶生产规模。六是大力发展生态养鱼。

篇10

(二)统筹兼顾,突出重点。既要全面统筹经济社会发展、城乡发展、区域发展、对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又要立足县情实际确定重点发展的方向和领域,做到全面发展、重点突破。

(三)以人为本,协调发展。高度重视经济与社会的全面发展、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在经济发展的基础上,把努力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重要位置,把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发展放在重要位置,使全县人民共享经济发展成果。

(四)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在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公开性和透明度,扩大规划编制过程的社会参与度,广泛听取社会各方面的意见,集思广益,汇聚民智,充分体现规划编制的科学性、民主性与合理性。

各类规划要围绕国家宏观政策和产业导向,按照经济生态融合发展南北均衡互补发展的思路,突出项目引领,谋划论证一批大项目、好项目,以项目支撑各类规划,确保规划具有可操作性和前瞻性。

农业及农村基础设施围绕全县果品、蔬菜、畜牧养殖等富民产业,在现代农业设施、粮食丰产科技工程、重大病虫害监测能力建设、畜牧养殖、畜禽养殖污染防治、农村清洁能源、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食品安全检测室(站)建设、种养业良种工程、新品种引进示范场、重要农产品集散地、农业公益体系、专业合作组织培育、农村信息基础设施、扶贫开发、中小河流治理、病险水库除险加固、农村道路、环境整治和农村危房改造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新型工业化发展围绕循环经济示范县创建、工业转型升级改造、技术创新、战略性新兴产业、节能环保、企业污染治理、园区基础设施建设、食品加工、果品、蔬菜冷藏冷链设施、专业市场体系建设、粮油仓储物流设施建设、服务业发展、信息网络技术运用、节能减排、工业污水、垃圾处理设施、污水管网、重点流域水污染治理、企业“三废”治理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新型城镇化建设围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城市街道改造提升、绿色照明、排洪排污、城市绿化、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住房配套基础设施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交通设施建设重点围绕等级公路改造升级、县乡公路改造、建制村通沥青(水泥)路建设、通达通畅工程、连通工程、农村公路、乡镇客运站网建设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文化 旅游产业围绕全省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布局,重点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文化“三馆”建设、文物保护开发、红色旅游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社会事业重点围绕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中等职业教育基础设施能力建设、中小学校舍安全、农村学前教育推进工程、偏远农村学校教师周转用房建设、健康服务体系建设、重大疾病公共安全卫生防控体系、中医药发展、食品药品安全、社会救助体系建设、福利中心、社区服务中心、残疾人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围绕全国生态文明示范县建设,重点在农村生态建设、国家第二轮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然林保护、环境保护综合整治、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巩固退耕还林成果、林下经济、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村垃圾、污水处理、土壤环境治理、乡村清洁工程、生态文明示范村镇创建等方面论证储备项目。

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分四个阶段进行:

(一)规划前期调研阶段(2014年8月至2015年2月)。制定全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安排意见,部署安排全县“十

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组织开展“十三五”规划重大课题调研,形成全县“十三五”规划纲要和行业规划的基本思路,完成重大课题调研报告。对确定的37个重大课题研究报告,各部门务于2月28日前送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以正式文件报送县发改局。(二)规划纲要框架起草阶段(2015年3月至5月)。县发改局根据省、市“十三五”总体规划基本思路,结合县情实际,起草完成全县“十三五”总体规划纲要框架。各类专项规划于2015年5月20日前完成,各部门分别送县委、县政府分管领导审定后,以正式文件报送县发改局,经县政府同意后实施。

(三)规划纲要草案起草阶段(2015年6月至8月)。按照“十三五”规划纲要基本框架,起草完成全县“十三五”规划纲要草案(征求意见稿)。

(四)规划纲要草案审定阶段(2015年9月至12月)。广泛征求乡镇、部门意见,召开专家评审会,形成正式规划草案,报县委、县政府审定后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

(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长任组长,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分管领导任副组长,县直相关部门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领导小组,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问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县发改局,负责“十三五”规划编制统筹协调工作。

(二)规范编制程序。规范规划编制程序,建立健全规划的衔接、论证、和评估制度,保证“十三五”规划编制工作的有序推进。要建立专家咨询制度,组建由不同层面、不同行业、不同领域专家构成的全县“十三五”规划专家评议咨询委员会,负责“十三五”规划的前期研究成果、基本思路框架、规划纲要(草案)以及相关专项规划的咨询、论证和评估等工作。

篇11

(一)关于扶贫开发的重要指示

6月18日,在贵州召开部分省区市党委主要负责同志座谈会,听取对“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和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强调指出,“十三五”时期是确定的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时间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在农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握时间节点,努力补齐短板,科学谋划好“十三五”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确保贫困人口到2020年如期脱贫。就加大力度推进扶贫开发工作提出“四个切实”的具体要求,即:切实落实领导责任、切实做到精准扶贫、切实强化社会合力、切实加强基层组织。其别强调要做到“六个精准”,即: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第一书记)精准、脱贫成效精准;要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即:通过扶持生产和就业发展一批,通过移民搬迁安置一批,通过低保政策兜底一批,通过医疗救助扶持一批,实现贫困人口精准脱贫。

(二)全国扶贫办主任座谈会

6月25日,国务院扶贫办召开扶贫办主任座谈会,会议传达学习了关于扶贫开发重要指示,并就全面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战略提出了在建档立卡、分类施策、谋划长远等方面下功夫,最后还就切实抓好扶贫系统作风能力建设方面提出了要求。

(三)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

6月9日,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在吉安县召开,这是一次高规格、大规模的会议,省直有关部门,各设区市、县(市、区)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省委书记强卫、省长鹿心社作重要讲话,省委副书记、常务副省长莫建成主持。各设区市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同志列席。会议明确,加快实现精准扶贫攻坚工作目标,要求减贫任务提前完成,力争到2018年全省基本消除绝对贫困现象,贫困县脱贫摘帽取得突破性进展;2019―2020年,进一步巩固发展精准扶贫攻坚成果,贫困县全部退出,确保贫困地区和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会议要求全省精准扶贫攻坚要按“找准原因、精准施策、建立机制、形成合力”的要求,聚焦三个着力点,打好产业扶贫、保障扶贫、安居扶贫三场攻坚战,并明确全面加强精准扶贫攻坚的六大工作机制。强卫书记在讲话中指出,省委、省政府研究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全省扶贫攻坚的目标、思路、举措都已非常明确,现在关键是要齐心协力、真抓实干、狠抓落实,努力推动全省扶贫攻坚取得更大成效,确保老区人民与全国人民一起进入全面小康社会。省长鹿心社在讲话中强调,打好扶贫攻坚战,核心是精准,关键在落实。

二、全面落实精准扶贫攻坚战略部署,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的执行力和创造力

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会召开后,各地各部门积极行动,结合本地区本部门实际采取了很多切实的措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更加有力推进精准扶贫攻坚,今年下半年及今后一个时期,要着力加强以下方面的工作。

一是着力统筹精准扶贫攻坚政策措施。扶贫攻坚是一项涉及诸多领域、需要配套政策相互支撑的系统工程。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全力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的决定》,是指导全省精准扶贫的纲领性文件。为把《决定》的各项要求落到实处,特别强调要求各地各部门要认真抓好《决定》的贯彻落实,把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作为一项严肃的政治任务;要制定本地区本部门落实精准扶贫攻坚的实施方案,在规定的时间内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审批执行。近一个月来,省办不断督促各地、各部门上报实施方案或实施意见。目前省直有关部门材料已全部报齐,正拟以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文件批转各地各部门执行。全省11个设区市和25个贫困县《实施意见》也已上报,省办正在对各地各部门上报的材料进行梳理汇总、统筹研究,并将有关情况报省委、省政府。同时,省办拟将省委省政府《决定》、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批转的省直有关部门《实施方案》文件,以及各设区市和25个贫困县的《实施意见》汇编成册,印发各地、各部门学习参考。在此,要求各设区市、各县(市、区)参照省办做法,将本地有关文件汇编成册,以形成全省完整的系统性文件。

二是着力构建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推进,大量细致的工作需要完善的组织体系来保障和支撑。应该说有的县(市、区)在结合实际,加大扶贫攻坚力度,特别是构建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上,下了很大力气,采取了很多措施,也总结了很好的经验。最近吉安县委、县政府出台《关于全面加强精准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建设的决定》,构建了完整的县、乡、村、户“四级联动”扶贫攻坚组织架构,这对推进扶贫攻坚起着重要的作用。省办对此给予充分肯定,并提请省扶贫开发小组转发了吉安县的文件。新阶段扶贫开发实行的是“中央统筹、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的管理体制,也就是说中央要做好政策制定、项目规划、资金筹备、考核评价、总体运筹等工作,省级要做好目标确定、项目下达、资金投放、组织动员、检查指导等工作,市县要做好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要做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没有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体系是难以奏效的。特别是县、乡、村、户四级组织保障工作做得如何,至关重要。这次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转发的文件,就是特别要求县级要组建扶贫攻坚领导小组,并下设产业扶贫、设施扶贫、搬迁扶贫、智力扶贫、劳务扶贫、保障扶贫、结对扶贫等七个工作组;乡镇要组建扶贫工作站,由乡镇党委分管领导兼任站长,并做到有固定机构编制、固定工作人员、固定办公场所、固定工作经费“四个固定”;对村级基层组织、驻村工作队和干部结对帮扶也有明确要求。这项工作,原则上要求25个贫困县依照执行,其他非贫困县参照执行,并于今年8月底前完成组建工作,有关文件报送省扶贫和移民办。省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将适时开展督查,督查情况予以通报,请各地予以高度重视。

三是着力推进驻村帮扶工作。驻村帮扶对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起着重要的“管道”作用,也是扶贫攻坚组织保障体系中村级组织的重要力量。要立足“十三五”2900个贫困村,按照中央、全省新一轮定点扶贫安排部署,统筹谋划、分层推进驻村帮扶工作。新一轮省派单位定点帮扶贫困村已全面启动,省委各部门和省直各单位及副厅级直属单位、中央驻赣单位、大专院校、驻赣部队、省属企业和驻赣央企、金融机构等共291个单位帮扶301贫困村名单已确定,正在签发文件。各设区市、各县(市、区)也要迅速将市直和县直定点帮扶单位落实到贫困村,并将定点帮扶贫困村单位名单报省办,省办将汇编省、市、县三级定点帮扶单位工作手册。由于省、市、县三级共将派出5000多个单位帮扶2900个贫困村,因此1个贫困村可能出现2个甚至2个以上定点帮扶单位,对此要协调处理好几个驻村单位的关系,以形成最大的扶贫攻坚合力。省、市、县扶贫部门要与组织部门合作,督促驻村帮扶单位选派2至3名有较强工作能力、熟悉农村工作的干部组成驻村工作队,明确一人担任队长,驻村工作队队长原则上任帮扶贫困村的党支部“第一书记”,确保每个贫困村都有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省、市、县要对驻村工作干部搞好培训,并加强督查工作。

四是着力抓好干部结对帮扶。干部结对帮扶,是起着把扶贫资金和具体帮扶措施精准“滴灌”到贫困对象身上最直接的“管道探头”作用。要求各级干部与贫困户结对,实现干部结对帮扶全覆盖,确保每户贫困户都有干部结对帮扶。要建立信息服务平台,实行动态管理、无缝对接,做到帮扶单位、驻村工作队、帮扶干部、贫困户信息互联互通。结对帮扶要一包到底,不脱贫不脱钩。要精准施策打好结对帮扶组合拳,实行“五定”(即:定对象、定政策、定措施、定责任、定目标),一户一策或多措并举,要开拓思路、创造特色,尤其要结合各自职能、发挥各自优势,综合施策,组合帮扶,做到一类一套帮扶方式、一户一套帮扶办法,要重点做好帮扶发展产业、帮扶就业创业、帮扶完善保障、帮扶改善条件和帮扶提升后劲等。近期到一些地方调研,发现了很多好的做法,比如在贫困户的大门墙壁上订贴贫困户和帮扶干部的信息卡,一目了然,也便于监督。这些好的做法,各地可学习借鉴。

五是着力谋划“十三五”扶贫和移民规划。今年是“十二五”规划收官之年,同时也是谋划“十三五”扶贫和移民规划之年。谋划好“十三五”扶贫和移民规划,对做好全省下阶段扶贫和移民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现在“十三五”规划扶持的2900个贫困村已经确定,各地要以省委省政府《决定》为指针,切实抓好2900个贫困村的调查摸底和建档立卡工作,并围绕2900个贫困村和建档立卡贫困户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要求,认真做好“十三五”规划编制和年度项目计划制订工作。规划要分三个层面进行。第一,要抓好四大专项规划。①关于搬迁移民扶贫规划。各县(市、区)要根据搬迁移民扶贫条件和范围等政策要求,首先结合对“十三五”贫困村调查摸底,摸清需要搬迁移民村组或居住点数量,以及搬迁户数和人口数,并摸清其中建档立卡户数和人口数。同时摸清非贫困村需要搬迁移民村组或居住点等相关数据。按照贫困村优先搬迁,并确保到2018年完成贫困村搬迁任务的要求,进行全面规划。也就是说,“十三五”期间,前三年搬迁移民重点是贫困村,后两年则侧重非贫困村搬迁。在这里特别要强调的是,凡是列入搬迁规划的村庄,不再安排村庄整治等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项目建设,也不允许新建房屋。关于搬迁移民所需财政和金融支持方面,据悉国家将采取重大措施,加大建档立卡贫困户支持力度,包括财政直补和金融贷款两个方面,国家有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出台有关政策。至于整体搬迁中涉及非贫困户搬迁支持问题,国扶办的意见是仍按各省原有政策支持,所以在规划中要把上述等有关因素考虑其中。②关于贫困村村庄整治建设规划。对未列入搬迁移民扶贫的贫困村,结合贫困村调查,按照“全面摸底、分类推进”的思路,将2900个贫困村中的村组分为三类:第一类为不通水泥路、土坯房和危旧房多、基础设施条件差、没有实施新农村建设、贫困人口占比较高的“满目疮痍”村,作为重度贫困村民小组;第二类为已通水泥路、土坯房和危旧房较少、基础设施条件一般的,作为中度贫困村民小组;第三类为基础设施相对较好、新房占比较高、已实施新农村建设、贫困人口占比较低的,作为轻度贫困村民小组。在村庄整治规划中,要按照优先整治重度贫困村民小组,并确保到2018年底全面完成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的要求做好规划,即“十三五”时期前三年,重点整治重度贫困村民小组,后两年则侧重整治中度贫困村民小组。对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尽可能利用省里为每个贫困村专项安排1个村民小组的整治项目和资金,并整合新农村建设资金等给予解决。25个贫困县如在常规安排的村庄整治项目计划内三年不能完成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任务的,可利用“十三五”贫困村数量较“十二五”贫困村数量调减了20%,但资金仍保持不变这一条件,扩大安排重度贫困村民小组整治数量。如采取此措施仍不能完成任务的,则由县(市、区)筹措资金予以解决。同样,非贫困县如在省里安排的项目和资金计划内,仍不能完成贫困村村庄整治任务的,由各县(市、区)筹措资金予以解决。目前“十三五”确定了2900个贫困村,如在此之外,还有那种“满目疮痍”的村没有包括在内,请各地将其列入市、县级贫困村,进行扶持,其村庄整治建设资金筹措由市、县安排和落实,并如期完成整治任务。③关于产业扶贫规划。国家对产业扶贫基本思路是,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点支持其通过直接发展产业来增加收入,改变贫困状况。结合我省实际,具体组织实施方法有三种:一是针对贫困村,通过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将贫困户和非贫困户组织起来发展产业;二是针对非贫困村,通过在乡镇级层面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将非贫困村中贫困户组织起来发展产业。考虑到在乡镇级层面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涉及农户较多,因而在实际操作中,可允许在一个合作社中,发展3-4个产业,以满足贫困户产业发展多样化实际需求。三是鉴于推广“四位一体”产业发展模式,需要一定的条件和时间,因而对于一时推广不了“四位一体”模式的地方,可推行“五定”的产业发展模式。对于没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即低保户特别是纯低保户,可在为其提供低保补助的基础上,探索通过资产性投入获益的发展模式来实现增加其收入。现在我省有的是通过分户或集体发展光伏产业获益,有的是通过投资农商行等金融产业获益,有的是通过投资建标准厂房和批发市场获益,也有的是投资种、养、加产业获益,但总的要求是尽可能选择投资回报率在10%以上,且比较稳定、可持续的产业。困此,各地要按照上述要求,编制好“十三五”产业扶贫发展规划。④关于“雨露计划”培训规划。要在全面摸底的基础上,做好学历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年度计划。其次,要抓好整体规划,在做好专项规划之后,要抓好“十三五”扶贫开发总体规划和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总体规划。制定规划要紧紧围绕提前两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目标,落实好“十三五”期间重点是前三年的精准扶贫投入,统筹集中各方面政策、资金和资源实施精准扶贫攻坚。再次,要抓好相关规划的衔接。各级要将“十三五”精准扶贫攻坚规划及各专项扶贫规划、行业规划与当地“十三五”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相衔接;要把精准扶贫攻坚规划与全省区域发展规划、赣南等原中央苏区振兴发展规划、罗霄山连片特困地区扶贫攻坚规划统筹起来。水库移民规划与扶贫规划同样操作。

六是着力完善建档立卡工作。建档立卡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瞄准器”和“衡量器”,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各地就建档立卡要抓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要抓好建档立卡核查和纠错。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对扶贫开发信息系统数据核查要求,我省已经部署开展建档立卡数据专项核查清理工作。数据质量是分析问题和研究政策的基础。各地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如果由于数据质量导致数据分析工作无法进行,或者数据分析结论严重背离客观实际,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就缺乏支撑。请各地扶贫部门主要负责同志高度重视数据填报和核查工作。第二,要做好“十三五”2900个贫困村的建档立卡工作,这次调整的贫困村有相当数量是新纳入,各地要认真细致地对贫困村做好建档立卡工作,确保数据的真实可靠。第三,要做好贫困人口脱贫退出建档立卡的识别和标识工作。国家正在部署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的退出标准、程序和后续扶持政策。省办也正在研究,大致按照“鼓励贫困人口脱贫退出、保障扶贫政策不变”的思路,制定贫困人口退出的相关文件。由于建档立卡是一项细致的工作,各地要充分发挥驻村工作队和“第一书记”的作用。

七是着力强化资金项目管理。扶贫和移民资金项目是我们工作中的“高压线”,必须严格规范运用和管理,加大监管力度,以稽查审计为手段,省级对各地扶贫和移民项目及资金管理进行重点抽查和专项稽查审计;设区市对各县(市、区),县级对各乡镇,以3年为周期,实现稽查审计全覆盖。要强化动态管理,分别依托国扶办、水利部移民局的信息系统,开发资金项目管理模块,对各地扶贫和移民资金、项目进行实时动态管理;要完善制度,规范各地项目与资金的管理,并推行引入第三方参与项目的管理,做到项目设计、决算、验收等方面科学规范。这里要强调一点,现在资金项目审批权大部分都已下放到县,可以说是审批在县、执行在村,有权必有责,县级责任重大,省办正在起草加强资金项目监管的具体办法,要求县级务必要加强监督管理。

八是着力动员社会参与扶贫。广泛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精准扶贫攻坚战,是打好这一攻坚战的重要力量。要鼓励企业采取多种方式,推进集体经济发展和贫困群众增收;鼓励社会组织和个人通过多种方式参与扶贫开发。建立江西社会扶贫网,广泛、深入、高效、准确地动员、组织和配置社会扶贫资源,实现社会扶贫和精准扶贫有效结合。要组织开展好今年“10.17”扶贫日活动,全面推进社会扶贫体制机制创新,构建参与平台,创新活动载体,激发社会大量潜在扶贫资源向贫困村和贫困群众有效直接供给,切实强化社会合力,提升社会扶贫攻坚精准度。各地各部门要参照全省方案,结合各自特点,开展特色鲜明、丰富多彩的活动。省级层面与地方层面的活动要相互补充、相互配合,形成上下联动、同频共振的工作合力和舆论氛围。

九是着力做好水库移民管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工作,主要是移民的搬迁、移民村庄整治建设、移民产业发展扶持和移民培训,已经和四大专项扶贫实现了有效整合。当然其他一些特殊属性工作,比如推进三峡后续年度项目实施,加强水库移民安置管理,需要我们做好细致的工作。水库移民安置工作是一项政策性、技术性、程序性很强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我们各级移民管理机构要准确把握和执行有关政策。

十是着力加强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引导好舆论宣传、政策宣传,为精准扶贫攻坚创造良好的舆论氛围,是当前极为重要的一项工作。要加强对省委省政府扶贫开发决策部署,以及全省扶贫攻坚成果的宣传,进一步总结推广好成就、好典型、好经验,弘扬主旋律,打好主动仗。这也要求我们既要干得出色,也要说得出彩。今年上半年,我省已经取得了一定的宣传成果,在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人民日报、新华社、经济日报头版头条等中央主要媒体都有反映我省扶贫攻坚经验和成果的宣传报道。今后我们要继续加强宣传工作,省办已经草拟了《全省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管理考核暂行办法》,这次会议印发了征求意见稿,正式印发后要认真执行,以促进我省扶贫和移民宣传工作走在全国的前列。

三、按照“三严三实”要求,抓好扶贫和移民系统作风和干部能力建设

从今年上半年的发展形势来看,我省已开启了小康提速的新征程,“五年决战同步全面小康”开局告捷。省委号召,要牢牢把握可以大有作为的战略机遇期,保持定力,实现同步小康。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的重中之重,精准扶贫也进入了大有可为的攻坚期,这就需要我们按照“三严三实”的要求,切实抓好扶贫和移民系统作风和能力建设。

一是要大气谋事。扶贫开发事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实现,因此要站在落实中央“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高度,着眼实施我省“十六字”发展方针,围绕促进全省“五年决战同步小康”战略部署,瞄准确保贫困群众共奔小康不掉队的工作目标,切实担当起让老区人民一起共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果的历史责任。这就需要不断加强调研,积极谋划扶贫攻坚新措施。在这方面,有很多市、县,做到了对扶贫攻坚的大谋划、大举措,以大会战的决心谋划和推进扶贫开发。

二是要精细做事。扶贫开发是一项艰巨复杂的任务,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从扶持对象、项目安排、资金使用、措施到户、因村派人、脱贫成效的六个“精准”,到因人因地、因贫困原因,因贫困类型三种“施策”,再到研究实施“四个一批”扶贫攻坚行动计划,一系列针对性强的“滴灌式”举措,都需要细而又细的工作作风和态度。

三是要高效成事。扶贫开发已经进入了倒计时攻坚阶段,距离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只有5年时间,而我省提出的是力争提前两年到2018年实现精准扶贫攻坚的工作目标。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时不我待,必须以更加明确的目标、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有效的行动,打好精准扶贫攻坚战。更加有效的行动,就需要扶贫和移民干部提高执行力,抓一件事成一件事。要敢于作为,敢于担当,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提高办事效率。

篇12

二、充分调动广大团员青年积极性,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目标和任务而努力奋斗

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建设现代化大农业做贡献。按照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团组织要以青年增收成才行动为主线,着眼于生产发展、生活宽裕,积极培养青年能人,引导青年大力领办推广农业科技项目,大力拓展绿特色产品市场,加快农村青年转移就业。着眼于乡风文明、村容整洁,大力加强青年文化建设,大力倡导生态文明,积极开展青年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弘扬文明新风。着眼于管理民主,引导青年按照法律规定积极有序参与垦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提高青年参政议政能力。

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全面繁荣民族文化作贡献。大力弘扬爱国主义和民族精神,赋予传统文化新的时代内涵,着力培育企业文化、群众文化、专业文化相融合的先进文化体系是繁荣我国文化的重要内容。各级团组织要着眼于青年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以“青春献给祖国---共建和谐社会”为主题,深入实施青年文化行动,广泛动员青年参与社区文化、校园文化、企业文化、群众文化、专业文化、家庭文化和网络文化建设。积极推广青年精品文化,用健康先进的文化陶冶青少年,引领青少年追求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不断加强青少年文化阵地建设,为青少年广泛开展健康文化活动提供保障。

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贡献。节约利用资源,保护生态环境,加快生态社会建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长远大计。要引导青年尊重自然规律发展经济,逐步形成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的增长方式和消费模式。全面深化实施保护母亲河行动,树立尊重自然、善待自然的观念,使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成为青少年遵循的价值观和全社会的共识。动员青少年广泛开展“节约一滴水、一度电、一粒米、一张纸”和植树造林等活动,引导青少年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爱护生态环境的习惯,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意识的增强。

团结带领团员青年为加强和谐社会建设作贡献。坚持以人为本,高度重视和切实解决涉及民生的重大问题,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垦区的长期奋斗目标。团组织要切实履行协助党政管理青年事务的职责,在参与加强我国社会建设和完善社会管理体系的进程中,切实实现好、发展好、维护好广大青年的根本利益。以“为了明天---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工程”为统揽,努力净化青少年成长环境,不断提高青少年的自护意识和能力,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大力实施青年志愿者行动,在全社会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时代新风,大力实施“希望工程”和“共青团牵手扶贫帮困工程”,切实为弱势青少年群体解决实际困难。

三、发挥共青团实践育人优势,为实现“十三五”时期的目标和任务提供人才支持

篇13

那么,未来几年怎么干?

紫阳2015年底召开的全县脱贫攻坚会议已经给出了答案:下大力气在“脱贫工程”上寻求突破,确保全县5.72万贫困人口通过移民搬迁脱贫,5.64万人通过产业、就业、生态补偿脱贫,1.24万人通过医疗救助脱贫,1.51万人通过教育扶贫脱贫,5.06万人通过低保兜底,彻底拔掉穷根。

在改善人居环境上下功夫。“ 十三五”期间,全县还有5.72万贫困群众需要易地搬迁,计划于2016年年底前全面完成“地灾户、洪灾户”搬迁任务,2019年年底前全面完成贫困户搬迁安置任务。同时,采取企业带动、产业支撑、景区辐射、技能提升、资金互助等有效模式,落实好“一区一策、一户一法”增收办法,不断加大搬迁群众后续发展扶持力度,努力使搬迁群众就业有岗位、创业有门路、增收有渠道,真正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目标。

在促进增收上下功夫。实施产业提升工程,加快推进紫阳现代农业产业精准扶贫试点县、电商扶贫试点县建设,实施“一村一品、一户一业”产业推进行动,采取龙头企业带动、合作组织互动、景区园区牵动、能人大户联动、综合帮扶驱动的办法,重点壮大茶叶、魔芋、中药材、特色林果、富硒蔬菜五大特色种植业和黑猪、黄牛、白山羊、乌骨鸡、富硒鱼五大特色养殖业,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乡村旅游、特色种养、传统手工和农产品加工业,加快农村小型加工业、富硒美食、民歌茶艺、电子商务等二三产业发展。

在促进就业创业上下功夫。实施技能培训工程,全县统筹使用各类培训资源,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实行定点培训、订单培训、定向培训,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建立和完善劳务输出对接机制,实现培训一人、转移一人,就业一人、脱贫一户。建立创业对接贫困村机制,优化劳动力、资本、土地、技术、管理等要素配置,设立创业基金,鼓励引导群众回乡创业就业,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帮助更多贫困户实现就近就地就业和增收。

在生态补偿上下功夫。实施生态建设工程,县里大力支持和鼓励贫困村、贫困户发展山林经济、乡村旅游,把一批山林经济园区打造成为种植、加工、旅游一二三产融合的循环产业体系。充分利用生态效益补偿资金和天然林管护专项资金,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就地转成生态保护人员。调整农村护林员、保洁员等政府出资岗位,优先安排贫困户上岗,就地解决收入问题。

在斩断穷根上下功夫。实施教育扶贫工程,对全县贫困家庭学生从一年级到高中阶段教育学费实行全免;对贫困家庭的中高职在校生,除国家职业教育资助政策帮扶外,再给予3000元扶贫助学补助;对贫困家庭在校大学生实行政府资助、助学贷款、助学金帮扶全覆盖。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合理布局农村中小学校,改善基本办学条件。加强教育管理,提高教学质量,确保全县义务教育完成率达98%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