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材料管理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拜耳(A.Bayer)首先发现苯酚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时能迅速结成红褐色硬块或粘稠物,但因它们无法用经典方法纯化而停止实验。20世纪以后,苯酚已经能从煤焦油中大量获得,甲醛也作为防腐剂大量生产,因此二者的反应产物更加引人关注,希望开发出有用的产品,尽管先后有许多人为之花费了巨大劳动,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结果。1904年,贝克兰和他的助手也开展这项研究,最初目的只是希望能制成代替天然树脂的绝缘漆,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07年的夏天,不仅制出了绝缘漆,而且还制出了真正的合成可塑性材料——Bakelite,它就是人们熟知的“电木”、“胶木”或酚醛树脂。
Bakelite一经问世,很快厂商发现,它不但可以制造多种电绝缘品,而且还能制日用品,爱迪生(T.Edison)用于制造唱片,不久又在广告中宣称:已经用Bakelite制出上千种产品,于是一时间把贝克兰的发明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
以煤焦油为原粒的酚醛树脂,在1940年以前一直居各种合成树脂产量之首,每年达20多万吨,但此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合型的合成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以及聚苯乙烯的产量也不断扩大,随着众多年产这类产品10万吨以上大型厂的建立,它们已成当今产量最多的四类合成树脂。合成树脂再加上添加剂,通过各种成型方法即得到塑料制品,到今天塑料的品种有几十种,世界年产量在1.2亿吨左右,我国也在500万吨以上,它们已经成为生产、生活及国防建设的基础材料。
二、从天然纤维到合成纤维
人类使用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但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对纺织品质量的更高要求,从19世纪起,人们就为寻求新的纺织品原料而努力。
1846年制成硝化纤维;1857年制成铜氨纤维;1865年制成醋酸纤维;1891年制成粘胶纤维。由于粘胶纤维的原料是来源丰富的木材浆粕、棉短绒及棉纱下脚料等,再加上制成的纤维性能好,以至它的产量到20世纪50年代已经超过羊毛。
尽管上述几种称为“纤维素纤维”或“人造纤维”的出现是继纺织机械发明之后的又一次纺织革命,但它仍意味着人只是用化学方法,对天然植物纤维的再加工,而通过化学方法,制取全合成的、性能更为优异的纺织纤维阶段,才迎来了第三次纺织革命。
1928年32岁的美国化学家卡罗塞斯(W.H.Carothers)博士从大学岗位上应聘到杜邦公司,负责对不久前才兴起的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研究,他们研究了多种脂肪族二元酸与二醇或二元胺的缩合反应,由于保证了反应物料的严格配比,从而获得分子量很高的缩聚物,但大多数产物的熔点偏低、不耐水,虽然有的可以抽丝,但不适于用做纺织纤维。反复不断地失败使卡罗塞斯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以至身上经常携带着一小瓶准备自杀的氰化钾。一直到工作6年后的1934年,终于在合成的数百种产品中,找到有希望成为优良纺织纤维的聚酰胺-66,尼龙(Nylon)是它在投产时公司使用的商品名。
杜邦公司为了使它工业化,动员了230多名各方面专家,花费2200万美元,到1939年始正式投产。这一成功不仅是合成纤维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也是高分子科学的重要进展。
尼龙投产后,杜邦公司马上宣布他们生产了比蜘蛛丝还细,比钢还结实的全新有机纤维。尽管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仍然引起各方面关注。用它织成的女丝袜,销售第一天就卖出400万双,报纸上还报道了当时许多销售店曾引起“尼龙骚动”的场面,可惜的是卡罗塞斯本人却没有看到这种情况。41岁的他,虽然知道尼龙的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却总感到心力交瘁地被失败所缠绕,终于在1937年服毒自杀,留下深深的遗憾。
1938年德国研制出聚酰胺-6,即聚己内酰胺;1941年英国制出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商品名Dacron、“的确凉”、或涤纶;1939年德国人又研制出聚丙烯腈纤维,但到1949年才在美国投产,商品名Orlon,我国称腈纶,此又出现多种新型合成纤维,满足了多种需要,但从应用范围和技术成熟等方面看,仍以上述几种为主,其产量约占总量的90%。
三、从天然橡胶到合成橡胶
自然界中虽然含有橡胶的植物很多,但能大量采胶的主要是生长在热带雨区的巴西橡胶树。从树中流出的胶乳,经过凝胶等工艺制成的生橡胶,最初只用于制造一些防水织物、手套、水壶等,但它受温度的影响很大,热时变粘,冷时变硬、变脆,因而用途很少。
1839年美国一家小型橡胶厂的厂主古德易(Goodyear)经过反复摸索,发现生橡胶与硫黄混合加热后能成为一种弹性好、不发粘的弹性体,这一发现推进了橡胶工业迅速发展。在这之前,橡胶的年产量只有388吨,但到1937年已增加到100万吨,即100年间增加了2000倍,这在天然物质利用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尤其是1920年以后,由于汽车工业兴起,进一步扩大需求,以致世界各国开始把天然橡胶作为军用战略物资加以控制,这就迫使美、德等汽车大国,但却是天然橡胶的穷国开展合成橡胶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制造与天然橡胶相同物质为目的开始的,因为人们已知它是由多个异戊二烯分子通过顺式加成形成的聚合体。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由于受到海上封锁,开展了强制性的合成橡胶研制和生产,终于实现了以电石为原料合成甲基橡胶的工作,到终战的1918年,共生产出2350吨。
战后,由于暂时性天然橡胶过剩,使合成橡胶的生产也告中止,但其研究工作仍在进行。先后研制成聚硫橡胶(1931年投产)、氯丁橡胶(1932年)、丁苯橡胶(1934年)、丁腈橡胶(1937年)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占领东南亚后,美国开始扩大合成橡胶生产,并纳入国防计划,1942年产量达84.5万吨,其中丁苯橡胶为70.5万吨。1950年以后,由于出现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出三种新型的定向聚合橡胶,其中的顺丁橡胶,由于它的优异性能,到20世纪80年代产量已上升到仅次于丁苯橡胶的第二位。此后又有热塑性橡胶、粉末橡胶和液体橡胶等问世,进一步满足了尖端科技发展的需要。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新世纪里新技术将更加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技术革命物质基础的,以合成高分子为代表的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也将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
篇2
3、项目部安装负责人应积极主动地配合材料员及库管员控制电气材料的使用及消耗、损耗,并核实预算量和实际用量差是否合理,对不合理的使用、消耗应及时处理不得拖延和隐瞒。
4、灯管、灯泡、灯具等每层安装完毕后,同材料员或库管员核对其领料数量和实际安装数量,对其不合理的超量与损耗,给予原物价25%—100%的处罚。
5、对隐蔽材料如:电线、电缆、线管、管件等,在安装隐蔽前进行核对、核查,并详细记录检查情况。
6、对一次安装不到位造成二次返工用料的当事人处原物价120%的处罚。
7、认真检查、核实,积极现场督查,使现场材料管理程序化,从而降低损耗,提高效益。
二、水暖卫材料管理:
1、卫生洁具应按不同品种、规格、等级、厂家分别存放,不得混杂。堆垛高度不得超过5件。
2、如在露天存放,应放在地基平坦、坚实、不积水处。垛底应以稻草等软物垫实,垛顶应覆盖好,以防日晒、雨淋。冬季严寒时需防止雨雪侵入,以免结冰冻裂。
3、水暖材料大多是金属材料,易生锈,而且规格、品种很多,因此,要根据材料种类、品种、规格、厂家的不同而分类保管,有防潮、防锈要求的材料,堆放在货架上,防潮纸包装袋不要任意启封,以免生锈。
4、管材管件在堆放时要注意防雨、防潮,堆垛底子要垫起,高于地面20cm。
5、水暖卫材料、洁具等装卸、搬运看管等费用均在其承包合同价内不再另增加零工和计费。
6、现场管理办法依照《电气材料管理细则》第3、4、5、6、7条执行。
三、密目网的管理:
1、密目网在进入新工地以前材料科长负责将已破损的密目网安排专人编织完好后运入新工地,否则工地有权拒收。
2、现场所挂密目网由门卫看护,每天上午、下午各检查一次,如一旦发现损坏、破损处等,当日立即写出书面材料、注明破损处的方位、层数、轴线位置、破损的长度和面积一式三份交于项目经理、材料员、材料科长处理。
3、由项目经理负责追查损坏的个人及施工班组并加以处罚,处罚单一式三份。
4、项目部负责在密目网拆除时将密目网在架子上全部清洗干净后拆除,材料员负责将已破损的密目网安排专人编织、包装完好后调入其它新工地或料场,否则有权拒收。
5、密目网每损坏10平方厘米或10厘米处罚50元。
6、密目网装卸车、清洗、清理、晒干、打包等费用均在承包班组承包单价内,不再开零工和计取其它费用。
7、安全网的管理与密目网相同。
8、项目经理负责落实:在主体施工、外粉施工时,将密目网的看管保护、现场移交给其施工组负责看管保护。
四、周转材料管理:
1、项目部材料员,应加大对扣件、U环、架管的管理力度;对进入项目的扣件、U环、应配合库管点清数量、质量。对进入项目的钢架管,必须做到:等尺钢管根根点数、不等尺钢管根根见尺。
2、明确责任,凡在调运中,工作不负责、出现数量、质量问题,由材料员承担全部责任;凡调入总库中出现数量,质量问题,由库管负全责;凡出总库发现质量、数量问题,由总库管员负全责;推行谁发放、谁负责;谁押运、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谁回收、谁负责的层层把关制。确保公司材料数量准确、质量完好。
3、公司各项目部,应首先考虑公司周转材料的使用,不得舍内租外。公司钢化租费以项目部所在地的市场价为准,并给予租赁金额10%的优惠。
4、密目网以成本价50%予以折旧摊销,对损坏的按其损坏程度,扣其修补金,丢失按成本价扣款。
5、竹胶板按每块每天0.45元计算租费。回收时按1m2以上回收计算面积,凡不够1m2的按报废处理,扣回成本价。斜角面积不予计算(以上面积均属净面积)。
6、方木按每米每天0.015元计费,对丢失或不足两米的方木,按原物价100%予以扣款,并收回余料。
7、临建材料,各项目部应合理计划、使用、不得盲目拉运。对多余材料,在临设搭建完毕后。应及时调入料库,不得积压或转入其它用途。
8、对临建所用石棉瓦、门窗按成本价50%予以折旧摊销,丢失、损坏按成本价扣款。
9、对临建所用的钢管、主体用砼垫块、外架用铁件不予计费,但对其使用后丢失、损坏部分,按原物价予以扣款。
10、各项目部对剩余的临建材料应及时退入料库,不得积压或转入其它用途。
11、除以上材料,其余材料只收原物不予计费。
12、各项目部(除土方外)每向外拉一车建筑垃圾、应扣罚其施工班组材料损失费每车50—100元,此项由工地材料员负责执行。
篇3
早在1872年德国化学家拜耳(A.Bayer)首先发现苯酚与甲醛在酸性条件下加热时能迅速结成红褐色硬块或粘稠物,但因它们无法用经典方法纯化而停止实验。20世纪以后,苯酚已经能从煤焦油中大量获得,甲醛也作为防腐剂大量生产,因此二者的反应产物更加引人关注,希望开发出有用的产品,尽管先后有许多人为之花费了巨大劳动,但都没有达到预期结果。1904年,贝克兰和他的助手也开展这项研究,最初目的只是希望能制成代替天然树脂的绝缘漆,经过三年的艰苦努力,终于在1907年的夏天,不仅制出了绝缘漆,而且还制出了真正的合成可塑性材料——Bakelite,它就是人们熟知的“电木”、“胶木”或酚醛树脂。
Bakelite一经问世,很快厂商发现,它不但可以制造多种电绝缘品,而且还能制日用品,爱迪生(T.Edison)用于制造唱片,不久又在广告中宣称:已经用Bakelite制出上千种产品,于是一时间把贝克兰的发明誉为20世纪的“炼金术”。
以煤焦油为原粒的酚醛树脂,在1940年以前一直居各种合成树脂产量之首,每年达20多万吨,但此后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聚合型的合成树脂如:聚乙烯、聚丙烯、聚氯乙烯以及聚苯乙烯的产量也不断扩大,随着众多年产这类产品10万吨以上大型厂的建立,它们已成当今产量最多的四类合成树脂。合成树脂再加上添加剂,通过各种成型方法即得到塑料制品,到今天塑料的品种有几十种,世界年产量在1.2亿吨左右,我国也在500万吨以上,它们已经成为生产、生活及国防建设的基础材料。
二、从天然纤维到合成纤维
人类使用棉、毛、丝、麻等天然纤维的历史已经有几千年,但由于全球人口的不断增加和对纺织品质量的更高要求,从19世纪起,人们就为寻求新的纺织品原料而努力。
1846年制成硝化纤维;1857年制成铜氨纤维;1865年制成醋酸纤维;1891年制成粘胶纤维。由于粘胶纤维的原料是来源丰富的木材浆粕、棉短绒及棉纱下脚料等,再加上制成的纤维性能好,以至它的产量到20世纪50年代已经超过羊毛。
尽管上述几种称为“纤维素纤维”或“人造纤维”的出现是继纺织机械发明之后的又一次纺织革命,但它仍意味着人只是用化学方法,对天然植物纤维的再加工,而通过化学方法,制取全合成的、性能更为优异的纺织纤维阶段,才迎来了第三次纺织革命。
1928年32岁的美国化学家卡罗塞斯(W.H.Carothers)博士从大学岗位上应聘到杜邦公司,负责对不久前才兴起的高分子化学的基础研究,他们研究了多种脂肪族二元酸与二醇或二元胺的缩合反应,由于保证了反应物料的严格配比,从而获得分子量很高的缩聚物,但大多数产物的熔点偏低、不耐水,虽然有的可以抽丝,但不适于用做纺织纤维。反复不断地失败使卡罗塞斯在精神上受到很大打击,以至身上经常携带着一小瓶准备自杀的氰化钾。一直到工作6年后的1934年,终于在合成的数百种产品中,找到有希望成为优良纺织纤维的聚酰胺-66,尼龙(Nylon)是它在投产时公司使用的商品名。
杜邦公司为了使它工业化,动员了230多名各方面专家,花费2200万美元,到1939年始正式投产。这一成功不仅是合成纤维的第一次重大突破,也是高分子科学的重要进展。
尼龙投产后,杜邦公司马上宣布他们生产了比蜘蛛丝还细,比钢还结实的全新有机纤维。尽管当时第二次世界大战已经开始,仍然引起各方面关注。用它织成的女丝袜,销售第一天就卖出400万双,报纸上还报道了当时许多销售店曾引起“尼龙骚动”的场面,可惜的是卡罗塞斯本人却没有看到这种情况。41岁的他,虽然知道尼龙的研究已经取得突破性进展,但却总感到心力交瘁地被失败所缠绕,终于在1937年服毒自杀,留下深深的遗憾。
1938年德国研制出聚酰胺-6,即聚己内酰胺;1941年英国制出了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纤维,商品名Dacron、“的确凉”、或涤纶;1939年德国人又研制出聚丙烯腈纤维,但到1949年才在美国投产,商品名Orlon,我国称腈纶,此又出现多种新型合成纤维,满足了多种需要,但从应用范围和技术成熟等方面看,仍以上述几种为主,其产量约占总量的90%。
三、从天然橡胶到合成橡胶
自然界中虽然含有橡胶的植物很多,但能大量采胶的主要是生长在热带雨区的巴西橡胶树。从树中流出的胶乳,经过凝胶等工艺制成的生橡胶,最初只用于制造一些防水织物、手套、水壶等,但它受温度的影响很大,热时变粘,冷时变硬、变脆,因而用途很少。
1839年美国一家小型橡胶厂的厂主古德易(Goodyear)经过反复摸索,发现生橡胶与硫黄混合加热后能成为一种弹性好、不发粘的弹性体,这一发现推进了橡胶工业迅速发展。在这之前,橡胶的年产量只有388吨,但到1937年已增加到100万吨,即100年间增加了2000倍,这在天然物质利用史上是十分罕见的,尤其是1920年以后,由于汽车工业兴起,进一步扩大需求,以致世界各国开始把天然橡胶作为军用战略物资加以控制,这就迫使美、德等汽车大国,但却是天然橡胶的穷国开展合成橡胶的研究,这种研究是以制造与天然橡胶相同物质为目的开始的,因为人们已知它是由多个异戊二烯分子通过顺式加成形成的聚合体。
1914年爆发第一次世界大战,德国由于受到海上封锁,开展了强制性的合成橡胶研制和生产,终于实现了以电石为原料合成甲基橡胶的工作,到终战的1918年,共生产出2350吨。
战后,由于暂时性天然橡胶过剩,使合成橡胶的生产也告中止,但其研究工作仍在进行。先后研制成聚硫橡胶(1931年投产)、氯丁橡胶(1932年)、丁苯橡胶(1934年)、丁腈橡胶(1937年)等。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尤其是日本偷袭珍珠港、占领东南亚后,美国开始扩大合成橡胶生产,并纳入国防计划,1942年产量达84.5万吨,其中丁苯橡胶为70.5万吨。1950年以后,由于出现了齐格勒纳塔催化剂,在这种催化剂的作用下,生产出三种新型的定向聚合橡胶,其中的顺丁橡胶,由于它的优异性能,到20世纪80年代产量已上升到仅次于丁苯橡胶的第二位。此后又有热塑性橡胶、粉末橡胶和液体橡胶等问世,进一步满足了尖端科技发展的需要。
回顾过去,展望未来,在新世纪里新技术将更加迅猛发展,与此同时,作为技术革命物质基础的,以合成高分子为代表的新材料的研制和开发,也将越来越起着重要作用。
篇4
在水利工程施工前,施工单位需要收集水利工程的招投标文件,包括水利工程施工的合同、水利工程的文件与水利工程的设计图纸等,为水利工程项目顺利通过审核提供依据。施工单位需要对水利工程项目的地面进行测量,并对测量的结果采取复核措施,而测量与复核的结果都需要进行记录,收集水利工程量的报审资料。水利工程中施工单位进场时,需要向监理单位或机构提交施工组织计划、施工进度计划、施工措施计划和开工申请等材料文件,经过监理单位或者机构的核查、审核或者审批后,确认施工单位满足开工条件,并由总监理工程师签发开工令才能开始施工。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施工单位需要搜集砼和砂浆试块的抗压强度检验报告、原材料的出厂合格证检验报告、隐蔽工程验收记录、水电工程文件材料、桩基工程文件材料和钢结构工程文件材料、施工日志与安全资料、监理单位与建设单位下发的文件资料、施工过程中的影像资料等。在水利工程竣工后,施工单位需要收集工程竣工验收的会议纪要、基础验收证书、主体验收证书、工程验收报告和工程竣工验收备案表等材料,为水利工程顺利通过验收奠定坚实的基础。
3水利工程施工材料的整理工作
在水利工程建设施工的过程中,施工材料的整理工作与归档工作需要同时进行,管理人员一边对施工材料进行归类和整理,并以文字、表格、图纸和图片等不同的形式存档,以保证施工资料的完整性和齐备性,一边对施工资料进行记录、标签和归档,以利于工程各方的查阅。施工单位需要按照监理单位与档案管理部门的要求与规定进行整理和归档工作,如施工技术管理资料,包括开工报审表、施工组织计划、施工机械报审表、安全技术交底和施工技术交底等;质量控制资料,包括各种材料的进场报验和实验报告等;施工质量验收材料,包括单位工程验收记录表,质量控制资料核查记录表和工程观感质量评定表等,有利于监理单位的审核和档案部门的分类管理。
4水利工程施工材料管理需要注意的问题
施工单位在施工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中需要注意以下几方面的问题:安排专人负责施工材料的收集、整理和管理工作;提高施工材料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尤其是对原始施工资料的复制保护工作,需要细化到个人;施工单位需要采取制度化的管理措施,及时将收集的施工材料进行归档整理,以提高收集和整理工作的效率,以及材料的完整性和齐备性;施工单位需要采用计算机技术,将施工材料电子化,便于施工材料再复制,以有效避免施工材料遗失。
篇5
质量是一个企业、一个单位能够生存下来的首要条件,是企业立足于市场的一个基石。对此,对于施工现场,就必须要制定一个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加强思想道德教育,强化工程质量意识,铭记工程质量的责任重大。并且,还要实行责任明确化,将具体质量责任落实到人,执行奖惩制度。对于不同阶段工程的特点,应当有针对性的加强管理力度,并且随时对工程的质量进行检验和抽查,一旦发现问题,立即采取应对措施,并查明原因,以免后期出现类似问题。
3制定严格的现场管理制度
施工现场不同与普通的工程场地,具有很大的危险性,为了保证工程的顺利进行以及场地内人员的人身安全,一定要严格执行施工现场管理办法。一是要建立安全保障制度,任何人员进入现场都必须佩带佛好安全护具,所有施工作业一定要按照相关的施工规范进行操作,切不可因为加工加点进行违规操作,对于需要加班的情况则需要提前通知。此外,在施工现场一定要认真对待,严禁在施工场地嬉戏打闹,并且进入施工现场人员一定要服从管理人员的指挥,遵守施工现场内的警告标志,不可随意在施工现场走动。二是设立项目经理负责制,由项目经理全面负责施工现场管理,落实好工程责任。目经理作为负责人,必须具有一定的管理经验,熟悉工程管理工作,并且在施工技术上也要有一定的专业性,确保项目在施工期间的安全与质量。与此同时,企业也要担负起项目经理的培养教育工作,选择合适的人员担任项目经理一职,并对其进行不断的教育和深化工作,丰富其管理水平和专业技能。
4提升现场综合管理水平
施工现场管理水平,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体现出一个企业的管理水平。一个企业要想在市场上争取更大的份额,除了要狠抓市场,施工现场的工作也不容忽视。市场是企业生存的环境,而现场管理则是一个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基础。只有优化现场管理水平,才能在更大的程度上赢得市场,而其中不仅需要对施工技术进行优化,同时还应对建筑材料、施工质量、以及人员分配重点管理,以规范为基础,科学合理地开展管理工作。通过对施工现场管理工作的提升,彻底消除工程中存在的浪费现象,提高施工作业效率。此外,还要不断提高施工人员的思想意识和责任意识,使现场施工规范化、科学化地展开,以在创造安全文明的施工环境的同时,保证工程的顺利实施,以实现企业利益的最大化。
篇6
(1)没能经由审慎的预算,或虽经由预算,但没能拟定可用的购进规划。有的单位制备了关联的规划,却随便去实施。
(2)没能签订明晰的购货合同;签订合同依循的流程不合规,凸显了偏多的暗箱操作。
(3)没能审慎把握材料关口。
1.2.2领用流程的漏洞
(1)没能预定消耗数额,随便去分发采购进来的材料,缺失内部范畴的管控途径。
(2)对周转时段内的各类材料、价值偏低的耗费物品,经由出账以后很难再去查验。
(3)领料以后,关联人员常常变卖这样的原料,或损毁并耗费偏多的原料。
(4)串通态势下的发票虚开;没能经由报销许可,就擅自去出账。开具出来的发票,没能含有实质特性的任何内涵。这就添加了耗费掉的原料成本。
1.2原料存留中的漏洞
(1)没能审慎管控,缺失防盗防火特有的关联知识。
(2)堆放着的原料凸显出混乱的态势,没能给出明晰的标识卡片,也缺失可辨别的这种标识。
(3)材料平日以内的收发流程、接续的领取及退换,缺失制备出来的台账;季度时段内的收支,也没能折射在动态特性的台账以内。
(4)仓管人员互通原料购进关联的人员,虚开这一范畴的单据,存在潜藏着的串通作弊。仓管人员预设采购流程以内的各类难题,企图刁难关联着的原料方,索要各类费用。
1.3管控中的其他弊病
材料管控中的各类漏洞,除了如上的漏洞之外,还可以分出这些层级:部门之间没能审慎予以分工,缺失内部互通及调和;材料管控关涉的环节,没能互通与协调,管控人员常常去推诿责任,凸显出彼此扯皮的倾向。国有特性的施工企业,依循自身特有的声誉去接纳工程。这样的企业,通常设定单独态势下的项目部;材料管控这样的部门以内,只安排单一的管控主体。这样的态势下,材料管控凸显出没能兼容的岗位,也由选出来的单独职员去承担。平日以内的材料收发、退货及存留这样的流程,都经由单一的职员去经手。这就潜藏着舞弊的时机。
2现场范畴内的有序管控
2.1公路工程施工准备工作
在公路工程施工之前,应该尽可能的在工程项目的靠近地点设置堆料场,这样能够有效地避免重复搬运,从而降低成本。要严格按施工组织平面布置图进行现场堆料,不得乱堆乱放。另外,堆料场应该具备宽裕的所容量,能够满足各种材料的实际堆放需求,堆料场还应该具备便利的交通条件,这样便于装卸,还应该有一定的防火防雨和防潮措施,并且与材料管理安全要求相符合。保证材料质量。材料质量的好坏是决定工程质量好坏的关键,应认真把好材料质量关,确保工程质量优良。材料运到工地后,施工企业(项目经理部)应认真组织人员层层把关验收。验收人员认真清点、核对材料数量、规格型号,并索取相关材质证书,检验材质是否符合合同规定的要求标准,对残、次、劣货决不入库。材料进场验证不齐或对其质量有怀疑时,要单独堆放该部分材料,待资料齐全和复验合格后,方可使用。一些特殊材料,例如电焊条和水泥等,虽然也具备一定的合格证明,实际上外观异常甚至已经过了使用期限,应该进行重新检验,只有检验合格,才能进行验收。对于周转材料,应该根据租用合同包含的计量方法和具体内容进行认真验收。根据规格和型号对构件实施单位体积的具体计量验收,这样能够确保,进场材料具有准确的数量。
2.2公路工程施工过程的材料管理
所谓施工过程中现场材料管理,就是从材料进场一直到具体使用材料的过程,这也是材料管理工作的中心环节。整个施工过程,就是转化材料物质价值的过程。所以为了降低工程成本,增强经济效益,需要对材料使用进行严格控制,对材料进行有效地利用。工程人员需要按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图纸,对材料进行合理的使用,对于使用过程中的材料信息要进行及时的反馈,对定额消耗情况,进行认真的考核,减少浪费,对于废料进行及时回收。避免出现二次搬运的情况,降低使用材料费用。具体应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做好领料手续。在工程施工中,进行施工材料领用的时候,相关的领料人员应该根据单件、分项工程的负责人和技术部门签发的文件,按照施工计划计算材料实际消耗数量,然后到仓库管理部门进行领料手续的办理。
(2)领料数量控制。对于耗用材料的实际数量,应该以计算期内的材料实际用量为主,绝对不能以领代用,相关负责人应该对超额领料进行审核签认,对于超出原因要进行详细注明,对于已经领了但是没有使用的工程材料,需要及时地进行退库手续办理,避免材料浪费。对实际使用的材料和领用的材料进行抽检核对,严禁以次充好,偷工减料。
(3)对角、废、边、残料进行及时的回收处理对于一些用处不大的残料,应该及时回收处理,以降低材料成本。同时,对于劳保用品、低值易耗品和周转材料,不仅要办理领用正规手续,仓库的管理人员还应该设立专门的台账,并且进行及时的回收和摊销,对于丢失和损失的材料,要做到具体责任具体负责。
2.3施工竣工阶段的材料管理
在公路工程的施工收尾阶段,也就是即将完成建设任务的阶段,并且即将开始新的施工任务,也是现场施工材料管理的后期阶段。在这个阶段内,也需要做好材料的现场管理,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对公路工程的现场存料进行认真检查,对没有结束的工程用料进行全面估算,在保证平衡的情况下,对原材料的实际用料计划进行适当地调整,补充不足、削减多余。
(2)对于一些已经不使用的工程临时设施,应该组织进行及时的拆除,并且有效地利用拆除后的工程材料,避免出现二次搬运的情况,尽量减少装卸费用和运输费用。
篇7
1.2取样试验
由于建筑材料数量庞大,种类繁多,所以不可能对每一个材料都进行检测,只能对于同一类材料进行取样试验,为了保证材料数量方面的问题,应该使用科学的措施来进行材料取样,并且按照严格标准进行试验。在试验的过程中,为了对试验的整体准确性不造成影响,在取样时必须选择最好的样品,而对于同一种类型的材料,需要随机选择不同的部位,并且按照规定抽取一定数量的材料样品,取样的方法、数量以及部位一定要依照严格的标准进行,同时,在进行材料的取样试验时,其数量、方法以及部位都不能出现任何程度的偏差。
1.3环境的影响
许多因素都能够对建筑材料的性质功能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例如不同的温度和湿度。所以为了让试验的结果能够更加科学和准确,建筑材料测试的环境问题和养护条件都有着明确规定,相关人员应该严格遵守这些规章制度。例如,在进行防水材料的试验时,拉伸试验的室内温度必须控制在23℃上下,避免环境温度对其性能的过度影响,对于同一母体内的弹性体改性的防水卷材选取样品,然后制作成几组作为抗拉力试验的样本,从结果上就能够发现,这个试验从一定程度上能够清晰的反映出不同的温度湿度对于取样试验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影响。
1.4试验误差
在工程的检测试验时,人为原因经常会造成检测结果存在误差的现象发生,这和检测人员的工作态度以及检测经验都存在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为了防止试验结果产生误差或者与相关规定不相符合这种情况的发生,在进行试验的时候必须严格遵守相关规定,从而最大程度的避免误差,这种情况基本上都发生在钢筋试验中,试验中需要把钢筋拉到断裂的时候,才能够获得准确的结果,但是有些试验人员只是把钢筋拉长到劲缩的状态后就停止了试验,这样就与准确的结果产生了极大的偏差。
1.5数据处理
在对建筑材料进行质量检测的时候,对于不同类型的材料,在其试验结果的数据取舍方面也不同,为了有效的避免材料在检测结果中出现较大程度的离散性,并且直接导致检测结果和相关标准存在巨大的差异,相关人员在试验中需要集中注意力,试验结果的数值经常会高于或者低于期望的结果,相同材料的实验数据也会出现相差悬殊的情况,不同材料样品的取舍方式都有着一定的标准,所以一定不能把简单相加得到的结果作为数据的最终结果,需要认真对待整个试验的各个环节,查明真实原因,最大程度的降低误差。
2建筑材料质量的控制措施
2.1进场前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建筑所需的相关材料进场前,一定要做好严格的质量控制,相关工作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标准严格把关,仔细阅读和理解与工程相关的设计图纸、施工文件以及工程材料文件,了解工程所需材料的不同型号、强度等级以及规格要求,这样在购买材料的时候,才能保证及时供货以及材料质量。在进场前控制好材料的质量,不仅能够使工程的质量得到有效提高,还能更好的控制住项目的成本。
2.2进场材料的质量控制
在与施工相关的材料进场的时候,有关人员一定要认真的做好检查工作。不仅要确认好材料的品种、型号以及规格等各种信息,还要将其与施工材料做详细的对比,判断二者是否符合。对于已经进入施工现场的所有材料、配件以及构件等应该查看好编号、日期以及质量证书等,一定要有质量合格证,如果发现材料的标注不够清晰,需要进行重新检测或者直接要求相关厂商退货。
2.3进场后材料的质量控制
材料在进入工程现场前,已经做好了提前的测试工作,检测合格才能进入施工现场。为了使工作人员更加方便快捷的使用和质量追踪,需要相关人员对施工现场放置的所有材料进行专门管理,不同的材料在放置时一定不要混在一起,应该按照不同类别进行不同的堆放,工程材料的型号、品种、以及规格编号等必须与工程的要求保持一致,不能将与工程无关的物品存放在施工现场。
篇8
2.材料使用和损耗
从材料领取到材料使用都要做好记录,落实限额领料制度,进行批次发放,避免建筑材料的丢失和不必要的浪费,发配员要严守发放程序,做好详细、明确的发放记录。在建筑材料使用过程中还要严控材料的损耗。参照建筑材料实际用量、计划用量、实际加工过程损耗率、实际运输损耗率等资料,跟踪建筑材料的使用和损耗情况,如果过于超出计划上限,则要考虑建筑材料的过度浪费,查明原因,从运输、发料、领料、加工等环节一一查找并做出相应的调整,严控消耗定额。
3.建筑后期材料的存放管理
接近建筑尾声阶段,建筑材料的管理更要细致到位。先是核查整个建筑过程中建筑材料的实际使用量和储备量之和是否与计划量相符,并对材料使用记录单做最后的汇总;剩余建筑材料的回收工作也是建筑后期的关键,不但关系到建筑材料的消耗,更关系到工地的安全管理,及时入库登记,及时清理建筑现场。“工完、料净、场地清”这本是在建筑施工企业多年的一句形象话。但是现实中有些工地说是说、做是做,工完料不净,场地杂乱无章,导致不必要的浪费和安全隐患的出现。还有就是废料的管理也是建筑材料管理的一部分,不能简单的做垃圾处理,要进行分类处理和登记存放,挽回不必要的损失。
二、关于建筑施工过程中建筑材料管理措施的建议
1.认真落实建筑施工材料管理的法律法规
建筑施工方要详细了解国家有关建筑材料的法律法规,比如《建筑工程质量管理条例》中对建筑材料采购和使用方面的明文规定和《建筑工程材料验收使用中和台账》中对于进场物资流程方面的规范要求。控制材料采购的价格和质量,采用合理的采购模式。
2.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
在建筑成本中建筑材料的损耗占了很大的一部分,约占总成本的40%,因此控制好建筑材料的损耗,对建筑材料的使用进行预算,对降低工程总价大有裨益。采用科学的管理方法和手段是现代建筑材料管理的趋势,比如运用统计资料来监督建筑材料管理对于全面了解材料损耗情况、节约建筑成本、降低材料流失等就有很好的作用和效果。关注市场,时刻掌握建材市场材料价格动向,可以确保保质保量地完成低价购买建筑材料的任务。在建筑材料运输、调度、存放环节采取集中、专门、分类存放方式,建立建筑材料发放制度和责任赔偿制度,用科学的管理和预案的制定来加强材料管理的力度。
3.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
建立专门的建筑材料管理部门,对建筑材料的采购、存放、使用等进行全面接管,负责建筑材料的验收、仓库管理、材料损耗量核算等,保证建筑材料的品种、质量、数量等满足施工的需求,符合施工的进程,减少浪费,防止积压。提高建筑材料管理人员的专业素质。目前我国建筑材料管理部门和人员,缺乏这方面的科学知识,业务素质较差,材料管理中随意、盲目,缺乏科学的管理,谈不上有计划的使用,成本的浪费不可避免。因此打造一支专业的建筑材料管理队伍是保证建筑材料管理措施执行的前提。
篇9
二、企业材料采购成本居高不下的原因
一是企业的经营观念尚未彻底转变。长期以来一些企业领导一味地抓生产、抓产值。认为无论什么原因都不能影响生产,生产是第一位的,是压倒一切的,自然而然地就忽视了对材料价格的管理,更没有把它提到企业的议事日程上来加以研究和部署,使材料采购管理出现了“真空”。
二是对材料市场缺乏研究,未能把握市场动态。在目前买方市场条件下,部分材料的价格仍然一路走高。其原因不外乎没有建立企业自己的价格信息系统,对市场了解不够。不了解国际市场对国内市场和行业市场、国内市场对区域市场和小市场的影响,以及这些市场对企业所需材料价格的影响。对市场的了解肤浅,造成企业的供应商单一,制约了企业的材料供应。三是材料采购的内部控制制度不健全。目前大部分企业都设置了物资管理部门,承担着企业材料的计划、采购、存储保管工作。技术检查部门负责材料采购入库前的检验,审计部门负责材料采购的监督,财务部门负责材料采购的结算。这样的机构设置从表面上看很合理,但是在一些环节上还存在诸多弊端。如物资管理部门既管计划又管采购还管价格,造成计划、采购、价格决策没有相互独立,由一个部门说了算的局面。而审计部门的监督在不能系统了解市场价格的情况下也只能进行事后审计甚至抽查,起不到真正的监督作用。
二、强化材料采购成本管理的措施
第一,做好市场调查。影响材料价格的因素较多,价格波动较大,所以采购人员应经常了解并掌握材料的市场价格与价格信息以及行业政策的变化,在物价上涨之前以低价位购入适量材料,减少涨价带来的成本上升损失。另外,在目前高度市场化的条件下,存货耗用量与销售量均衡几乎是不可能的,企业必须考虑季节性供求问题。如羽绒服厂是季节性生产厂家,销售旺季为冬季,为了保证羽绒服厂家商战时的货源充足,同时也为了降低羽绒服的生产成本,企业对生产羽绒服所需的面料等材料的采购应与之相应,错过季节要么无货可购,要么价格较高,甚至倍增。因此,为了保证充足的货源和实现采购成本目标,必须及时了解和掌握供求变动的规律,避免高价位采购。
篇10
近年来,玻璃幕墙建筑在我国迅速崛起,玻璃幕墙具有整体性强、结构轻、弹性连接、抗震性好、便于施工及维护方便等优点。当前,我国的玻璃幕墙主要有明框、半隐框、隐框及全玻璃幕墙等。所谓隐框铝合金玻璃幕墙,是指幕墙的铝合金隐藏于玻璃之后,外观全是玻璃,因其独特的整体镜面效果,受到建筑师的青睐,被大面积运用于多、高层建筑物上。
2材料的选用
隐框铝合金玻璃幕墙所用的主要材料有铝合金型材、玻璃及密封胶3部分,选材要根据当地的气候情况、兼顾美观、实用、耐久等因素,现分述如下。
2.1铝合金型材
铝合金型材主要保证幕墙的力学性能,即强度(承载力)、刚度和稳定性要求,同时又要满足美观及耐久性的要求。目前,国内可供选择的铝合金型材,采用定型幕墙系列,有120~210号等系列型材供选择,分为竖料、横料、固定件、启闭件、辅助件等几种。
2.1.1铝合金型材的强度要求根据《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铝合金型材强度设计值采用。
2.1.2铝合金型材的刚度和稳定性要求铝合金型材的刚度和稳定性,指的是铝合金型材形成隐框幕墙工程后,在风荷载作用下,板块组件、启闭件呈现脱落的状态,组件结构胶出现撕裂现象,固定件、辅助件发生拔脱或折断破坏等。这就要求幕墙及其连接件应有足够的承载力、刚度和相对于主体结构的位移能力,避免在荷载、地震和温度作用下产生破坏、或过大变形和妨碍使用。高层建筑结构中,在风荷载和地震作用下,楼层层间位移ν与层高h之比和结构顶点位移ν与总高度H之比不宜超过的限值。
2.1.3铝合金型材的耐久性要求
这主要考虑铝合金型材阳极氧化膜不仅起装饰作用,而且更重要是防止自然界有害因素对铝合金的腐蚀作用,氧化膜厚度不宜太薄,也不能太厚,太厚一方面增加铝合金阳极氧化成本,另一方有可能发生氧化膜与铝合金粘结力降低,使氧化膜层发生空鼓、开裂甚至脱落现象。根据《铝合金建筑型材》(GB/T5237-93)检验标准,氧化膜级别厚度应符合规定。
2.2玻璃玻璃的选用,要根据所受的风荷载,室内外冬夏温差变化、立面分格大小及抗震因素,并考虑玻璃的自身性能及功能来选用。
2.2.1玻璃的强度
幕墙玻璃种类很多,生产方法也不一样,但是无论采用何种玻璃,其设计强度都应根据《玻璃幕墙工程技术规范》(JGJ102-96)采用。
2.2.2玻璃的应力
玻璃是一种脆性材料,在外力和温差作用下容易破碎产生事故。所以,选用玻璃时,应进行以下几方面的应力计算:(1)自重下的应力;(2)风载下的应力;(3)地震作用下的应力;(4)温度作用下的应力等。
2.2.3玻璃的外观
玻璃的品种、规格与色彩应与设计相符。整幅幕墙玻璃的色泽应均匀,不应有析碱、发霉和镀膜脱落等现象。玻璃载割后必须倒棱、倒角,否则隐框幕墙的4个玻璃边缘显露在外表面,将会影响幕墙的美观整齐。
2.3建筑密封材料
玻璃胶的选取和使用极为关键,应选用有较好的耐候性、抗紫外线和粘结性的产品,尤其是胶的抗变形性能,要能长久地承受拉力与压力交替出现的循环应力。
结构硅酮密封胶是一种建筑结构弹性胶密封材料,是重要的功能性工程材料。其分为单组份型和双组份型2种。鉴于这种结构胶在工程上的作用和地位十分重要,这种产品以前主要依靠国外进口,目前国产胶已逐步开发应用。无论进口还是国产,都应按(建筑用硅酮结构密封胶)(GB16776-1997)进行各项性能检验,检验合格后才能用于隐框幕墙工程中。
篇11
二、分段播放法
将原资料分成几段逐段播放。这种方法灵活多变,能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显示教师驾驭课堂、运用电教媒体的能力。播放目的更明确,具有针对性,可起到巩固知识,解决重点、突破难点,使课堂节奏清晰明快,气氛轻松作用;同时,对学生的吸引力更强,使其注意力更集中。如《钱塘江潮》一课,在讲解大潮到来前的内容时,播出观潮的人们熙熙攘攘、翘首以待,以及江面平静如常的电视画面,使学生了解和体会到大潮到来前的情形。在讲大潮来时的内容时,播放水天相接处出现一道白线,横贯江面,闷雷滚动之声,由远及近,白线越来越粗,声音越来越大,直至大潮来到近前,白浪滔天,惊天动地的壮观场景,使学生非常自然地理解了课文这部分内容和描写潮来时的关键词语。再如《黄山奇石》一课,根据课文内容和顺序,逐段播出仙桃石、猴子观海、仙人指路、金鸡叫天都等奇石电视录像,使学生得以逐个观赏、引发联想,之后再播映仙女弹琴等奇石录像时,学生竟然为这些奇石起出各种形象的名字而拍手叫绝了。
三、重点重播法
对于课文中最关键的内容,为了让学生加深印象,彻底理解消化知识,可采取对这些重点内容进行重播的方法。如钱塘江大潮来到近前的场景,虽已播放过了,但专门对大潮如何冲击江岸,激起冲天巨浪,发出惊天动地之声的壮观景像再播一次,学生不但不厌烦,而且更加全神贯注地去观赏倾听,对这一天下奇观惊叹不已。再如《赵州桥》一课,关于赵州桥的建筑特点,虽然学生已经观看了一次,但由于原带节奏较快,有的没有看清,有的记忆不全,有的印象不深。再重播一次,甚至多次,学生也愿带着问题去观看。重点内容重播是非常必要的,《资料库》中多数内容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
四、静音静像播放法
《资料库》中的电视画面和原声信息,是极为珍贵的教学资料,在教学中为了让学生听得清楚,观察得更精确,使这些丰富的教学资料更具感染力,可采取重点画面静像播放法,但要求所使用的放像机必须有此功能。如豹突泉的泉眼、赵州桥全景、长城的垛口、黄山的各种奇石;挺拔高大的白杨,大榕树的支持根,爬山虎的须蔓、树枝上的雾凇、蒲公英的种子等。对于重要的声音信息,可采取静音播放法,即遮住电视屏幕,让学生专门注意听声音,在无视觉干扰的情况下,专心致志去倾听钱塘江大潮声、庐山瀑布声,虫鸣鸟叫声,风声、雨声、雷声等,我们认为更能引人入境,领略大自然的美,理解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
五、配音配像播放法
篇12
作为工程质量监督的一部分,目前质量监督机构对施工现场的工程材料进行监督抽查是一种点状管理,且以抽查工程资料为主,收集的信息量少,难以对市(现)场的质量状况进行评估,难以制定有效的措施有针对性的实施监督管理。随着《江苏省房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工程质量监督管理办法》2013年7月1日起施行,其中第二十二条规定,对影响建筑主体结构质量安全和使用功能的主要工程材料,工程材料供应单位应当按照规定到所在地住房和城乡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办理登记手续。笔者根据工程材料质量监督管理工作的特点,结合本市在材料监管信息化方面的一些成效,提出了材料监督管理信息化建设的新思路。为此,扬州市建设工程质量监督检查站随即组织调研,开发了工程材料质量监督登记管理系统(以下简称系统)。
2.1材料供应商登记与产品登记相结合
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通过录入企业基本信息及产品信息建立内部数据库。一方面,在系统中进行企业登记时按照法律法规要求对材料供应商登记设置一定的准入门槛,如企业登记时供应商需提供企业资质等级证书、材料生产单位颁发的地区销售授权书等信息,对未进行企业登记或不符合资质等级要求的供应商,其提供的工程材料严禁进入施工现场,同时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可依据江苏省人民政府第89号令第二十八条要求进行处罚;另一方面,在系统中进行产品登记时审核产品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范等相关要求,如电线电缆、保护电器等产品需提供中国强制性产品认证(3C)证书、新型墙体材料、节能保温材料需提供由市级墙体材料改革与建筑节能管理办公室下发的认定备案证书等,同时,材料供应商必须提品有效期内的型式检验报告。
2.2对工程材料购销合同实行登记管理
加强对建设工程材料合同的监督管理,是建立完善的建筑市场体系的重要保证。工程材料在进入施工现场前,施工(建设)单位应与材料供应商及时签订购销合同,监理在系统中进行登记后方可进行工程材料进场登记。材料供应商可通过系统查询本单位的合同登记状况,保证合同的真实有效。如果工程材料供应商未进行企业登记或产品登记,系统中将无法显示材料供应商信息,无法进行合同登记,施工现场也无法对该供应商提供的工程材料进行进场登记。
2.3材料进场验收信息登记上报
工程材料质量低劣造成的工程质量事故和损失往往是非常严重和难以修复及弥补的,因此,把好材料进场验收这道关卡尤为重要。工程质量监督机构要求对已经进行过合同登记的工程材料,每次材料进场报验时,监理单位需实时将该批次材料的名称数量、质保信息、委托检测信息等上报至系统中,并在检测报告出具后及时将复检报告的结果录入到系统内,并注明该批次材料的使用部位、使用时间等,如出现复检不合格的情况,还需将不合格材料的处理情况及影像资料及时进行上传。进场验收的整套信息一旦形成,系统自动将其锁定,无法进行修改;材料供应商也可登陆到系统中,查看自己所供材料的质量状况。
3工程材料质量监督登记系统成效
3.1强化工程材料源头管理,督促供应商健全质保体系
企业登记与产品登记的结合能够使材料供应商行为更加规范化,一是有效防止材料供应商超越企业经营范围或资质等级向施工单位(建设单位)提供工程材料,牢牢抓住工程材料的源头;二是一旦相关的证书及型式检验报告过期,系统会自动屏蔽该企业的产品信息,施工现场不得使用该供应商提供的材料,促使材料供应商严格依照相关规定及时延续证书和按标准要求及时进行工程材料质量检测工作,建立健全质保体系,抓好自身所供材料的质量控制;三是工程质量监督机构通过对材料供应商的分类统计,掌握本地市场工程材料的供应商名录、生产单位数量、工程材料种类等信息,了解本地当前的工程材料市场状况。
3.2规范建设各方合同行为,明确建设各方责任
工程材料合同登记管理的实行,能够防止工程材料买卖双方出现口头契约或先供货后签约的现象,明确施工单位(建设单位)与材料供应商的责任与义务,加强合同双方的自律性,有利于合同双方友好合作,照章办事,保障工程的顺利进行,同时也便于工程质量监督机构对工程质量责任主体的质量行为监管;合同登记完成后,买卖双方均可通过系统查询自己现有的合同状况,可有效防止一些企业或个人假冒其他材料供应商向施工现场供应假冒伪劣材料。规范工程材料买卖双方的交易行为,最终能起到减少合同纠纷、维护建筑市场秩序的作用。随着工程材料合同管理的逐步完善,建筑市场必然会得到健康有序的发展。
篇13
1和谐医院开展人力资源管理的意义
现代医院管理是以人力资源为核心的管理。人力资源管理就是在医院管理中要坚持和贯彻“以人为本”,使“人”与“工作”和谐地融合起来,实现医院和员工“双赢”,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把传统的人事管理转到现代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上来,已成为深化人事制度改革、推动卫生事业单位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相对于医院的资金、医疗设施、技术、医药等物的资源来说,人是主动的、具有创造性的资源。所以,人力资源是一个医院最重要、最有竞争力的资本,高效的人力资源管理对一个医院的生存与发展意义重大。
2医院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2.1人力资源管理体制落后
当前,许多医院还未真正成为医疗市场的主体,尚无规范化、科学化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其运行仍然由行政部门干预,导致各部门之间的合作不顺畅,病人投诉现象时有发生。其次,部门职能没有清晰地界定,导致出现职责的真空地带,辅助科室不能为业务部门提供强有力的工作支持。改革宜让行政部门简政放权,扩大医院的用人自。
2.2人才流动机制不完善
尽管目前已经有相当规模与数量的人才交流中心、人力资源中介公司,专业的卫生人才交流中心与中介公司也有很多,但人才真正流动起来还是非常困难。有些人才想流动,原单位却不同意,招聘单位有条件的可重新建档,无条件的只能临时聘用,对于档案调不进来的人,户口转移、子女上学又成了大问题,还有社会保险等对于想流动的人才都是一种担心,如果人才的流动机制不完善,必然制约整个人力资源管理。
3构建和谐医院,加强人力资源管理的对策机制
3.1明确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目的
要加强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首先明确为何而管的问题,才能解决如何管理的问题。作为新时期医院的人力资源管理,必须对社会改革有清醒的认识,要树立正确的人事管理宗旨,即人事管理就是为了增强医院的竞争力,使医院在现阶段或将来的市场竞争中占有一席之地,进而能在某一领域独占鳌头。
3.2强化“以人为本”的管理意识
构建和谐医院必须始终把“人”作为管理的核心,强调“以人为本”,强化“人本管理”意识,建立医院与社会之间、领导之间、上下级之间、机关与科室之间、后勤与临床一线之间、医务人员与患者之间,以及人与环境之间的和谐关系,不断完善科学有效的用人机制、育人机制和励人机制,从政策上促进、从制度上保证医院的创造活力,大力营造医务人员干事业、成事业的氛围。
3.3建立科学合理的用人机制
选人用人是搞好医院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是构建和谐医院的重要基础和根本保证。只有建立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选人用人机制,并进行有效的实施,选拔和使用与所需岗位相匹配的优秀人才,才能为诸如薪酬待遇、培训开发等其他人力资源管理工作奠定良好的基础,也才能有效地缓解紧张的医患关系。公开就是对所需要的人才,既要善于内部的公开选拔任用,又要敢于面向社会公开招聘,选择医德作风过硬的医生到医院工作,竞争和择优就是要允许一个岗位有多人应聘,通过优胜劣汰来选拔与岗位要求匹配的最佳人选。
3.4完善培养计划,健全激励机制,构建合理的人才队伍
一方面通过进一步完善医师考核方法,发掘一批立志临床工作、潜心医术的青年医师,在部分科室中挑选几位杰出的科主任,作为院优秀的临床导师,制订明确的培养计划,2~3年后医院组织专家进行考核(理论和手术),通过考核者对导师和培养对象予以重奖,未通过者根据实际情况对导师和培养者给予一定的处罚,为医疗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另一方面,加强对轮转医师考核,严格执行淘汰制度。
人力资源的合理配置与适当流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范畴,而作为整个健康产业链中最重要因素之一的医务人才,一直是医疗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随着医疗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以及整个社会市场化程度的日益提高,人才、资金的频繁流动已经成为价值规律的重要外在表现。医疗人才的合理流动不仅能够成为医院正常运作的剂,而且也是保持医疗机构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之一。
[参考文献]
[1]俞美峻,史维新,章洁.战略型人才资源管理对卫生人才资源管理的影响[J].中国医院杂志,2001,21:2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