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教育质量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教育质量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教育质量论文

篇1

二、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

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必须有一支高素质的师资队伍。我们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创造条件让教师参加各种学术会议、省市级优质课评选等,鼓励教师、著书立说,不断提高教师的学术水平。近二年来,我校举办课件制作培训班,提高了教师的机和课件制作水平;多次组织了校内公开课,教师讲课全部采用自制课件或电视教学,采用先进的教法,如创新教学法、分层次教学法、案例教学法、讨论法等,进一步推动了我校现代教学手段和先进教法的应用,促进了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

2000年我们实行了教师量化考核,把每学期教师的学习、进修、上课、论文、著作、活动、技能等纳入了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评优树先的主要依据,调动了广大教师工作的积极性。教师积极钻研业务、改进教法,运用现代先进的教学手段和教学,已蔚然成风,争创“双师型”教师成了教师的自觉行动。我们要求教师要具备相应的专业技能,技能水平要超过学生1~2个等级,支持教师参加社会技能培训和鉴定。我校“双师型”教师已占专业教师的72%,教师技能水平的提高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技能水平。

三、深化教学改革,优化课程结构

传统的教学模式、培养目标已不能适应当今社会的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明确职业学校的培养目标和教学的基本要求,新的形势下我们要培养同“21世纪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相适应的具备综合职业能力和全面素质的,直接在生产、服务、技术和管理第一线工作的应用型人才”,教学改革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进行。

为适应社会需求,跟上发展的步伐,我们及时修订各专业的教学计划、优化课程结构,注意吸收国内外生产中的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和新方法,更新教学内容,拓宽专业适应面,增强职业的适应型,培养一专多能的复合型人才。

针对不同的专业,我们经常性进行专业社会调查,优化课程结构,如计算机应用与维修专业我们舍弃了BASIC语言程序设计、WPS、DBASE数据库等课程,以FOXBASE(或VFP、FOXPRO)数据库、INTERNET、网页设计、多媒体技术等新颖课程取代,使学生学习最前沿、实用的计算机技术;电算财务专业随国家财政制度的变革而及时更新补充教材内容,电算会计本着实用的原则除讲授电算外,还讲授两个财务软件的应用,一个是财政厅规定的培训软件,使学生毕业前通过省财政厅的电算化考试,另一个是社会使用率较高的商品化会计软件,如用友、国强、金蝶、AC990等软件,使学生触类旁通,工作后即能独立开展会计电算化工作;部分专业增设了INTERNET、商务、开设WTO讲座等,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学生毕业后也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好评。

四、实行“双证”毕业制度,强化学生的实践技能

在全实行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并重的制度是我国劳动力资源开发的重要举措,今后国家不是要削落职业,而是要大力加强,并逐步建立起完善的终身职业教育培训系统,以促进我国劳动准入制度和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实施。制度的实施,中职学校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去年5月我们制定了《关于实施国家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意见》,规定学生在毕业前针对所学专业至少考取一个工种的职业资格证书(中级),以适应社会、着眼未来,增强学生就业和创业的能力。

篇2

二、服务质量测评模型的建立

篇3

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非凡性

评价可以被简单地定义为决定某一事物的价值,是一种价值判定的活动,是对客体满足主体需要程度的判定。教育评价就是对教育活动满足社会和个体需要的程度作出判定的活动,是对教育活动现实的或潜在的价值作出判定,以期达到教育增值的过程。教育质量评价就是根据教育质量目标的要求,运用评价标准对教育过程进行评判,判定教育目标实现的程度,以期促进教育质量提高的活动。要进行教育评价,应首先了解教育的价值和教育质量的价值。一方面,评价有助于改进教育活动,能大大提高学校教育的质量;另一方面,不同的学者对高职教育质量的价值具有不同的理解,因此,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引起了教育工作者的广泛关注,并在实践中不断地进行了评价体系的探索和开发。

和普通高等教育相比,高职教育具有明显的非凡性,主要体现在培养目标(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和培养方式(怎样培养)两个方面。

首先,根据教育部《有关加强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的精神,高职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是摘要:培养适应社会发展和市场需要,具备高级技能的应用型专门人才。它具有明确的职业性,和普通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有很大不同。高职教育的知识结构主要是根据职业岗位的要求确定的,要求学生不仅把握足够的理论基础知识,而且要把握和职业岗位相关的知识和技能,能在职业岗位上充分发挥个人潜能,为个人的终身职业发展奠定基础。其次,在培养方式方面,高职教育强调应用性和实践性,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和实践能力是教学的主要部分,要求学生能灵活地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践和具体职业岗位中,满足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要求。因此,高职教育应该具有不同于普通高等教育的评价体系,其质量评价应关注高职院校培养人才的特色。满足社会发展对高级技能人才的需要,满足学生终身职业学习的需要,满足人的潜能发展的需要,是高职教育价值的主要体现。

因此,应当重新审阅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目前状况,考察其在体现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特色、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满足学生终身学习的需求、满足人的潜能发展需求等方面存在的不足和需要进一步改进的地方。

我国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目前状况

按照不同的评价分类标准,高职教育质量的评价也相应地具有不同的内容。按照评价目的的不同,可以分为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按照评价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专业和课程评价、教育教学管理评价、教育资源评价等。为了便于分析和归纳,笔者根据实施评价主体的不同,将高职教育的评价主要分成三类,即学校评价、学生评价和社会评价,并从这三个方面分别对我国高职教育的质量评价目前状况加以探索。

学校评价学校内部的评价包括专业和课程评价、教师教学评价、学生学业评价以及教育教学管理评价等各个方面。为了便于探索和突出其重要性,笔者将学生评价专门提出,而在学校评价中则着重阐述专业课程评价和教师评价两个方面。首先,高职院校要针对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某职业岗位或岗位群培养应用型人才,因此,其专业设置和课程设置应以特定职业岗位的具体能力要求为依据,正确反映学校教学工作和职业岗位要求的匹配程度以及学生所具备的专业能力对职业岗位的胜任程度,保证高职教育所培养的人才满足职业岗位的需要。但是,许多高职院校的课程评价和高职教育培养一线高级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不相吻合,只进行常规性的教学评价工作,缺乏系统的评价组织和科学地分析、处理信息的手段。对实践课程和学生动手能力、独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评价缺乏相应的考核办法,评价仍以传统笔试为主,较少采用口试、操作、演示等评价形式。这样的考核限制了学生主动性的发挥,也不能有效地、多角度地检测学生的学习收获。其次,对教师的评价往往忽视教师的主体地位,导致教师积极性不高,不能充分发挥监控和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学校对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的评价反映的多是教学常规的一般性新问题,缺乏针对专业职业岗位非凡要求的有针对性的质量评价指标体系,对实践性教学也缺乏严格的质量要求。在这种背景下,教师缺乏改进教学的热情,对许多应用性较强课程的教学往往只注重知识点的讲解、分析,而不重视知识应用和操作技能的教学。

社会评价即由相对于各个院校较为公平的第三方所进行的评价,目前高职教育的社会评价主要由用人单位、政府教育主管部门以及社会中介机构组成。引入社会评价不仅可以对高职院校的教育质量进行客观评定,而且所获得的评价反馈信息也是考察学校办学特色和存在的新问题、提出切实有效的教学改革方案的重要依据,使得高职院校之间的评价相对具有可比性。随着高职教育的进一步发展和和市场密切接轨,社会评价在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中所占的比重将越来越大。虽然用人单位的反馈意见已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但在对待用人单位的评价和反馈信息方面还存在不少新问题,或是重视不足,或是没有正确理解所获得的信息,或是不能制定出有针对性的解决方案。目前,高职院校办学多以就业为导向,但是,评价体系在这方面没有明确的量化指标,无法达到评价目的。对于政府教育主管部门而言,主要是缺乏必要的、多元的监督和评价机制,对高职院校的评价在许多方面滞后于现代科技、信息技术的发展水平。比如在对高职院校的评估中,往往将基础理论课统考和计算机、英语考试成绩排名作为评价学校教育质量的基本依据,而学生的职业技能水平、岗位适应能力等内容却不作为考核的重点。教育主管部门对教师的评价标准和程序大多照搬普通高校的模式,以学历作为教师准入、职称评定、晋升和评优评奖的硬指标,而忽视对教师职业技能的考察。

学生评价学生作为高职教育活动的主体,在整个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着积极的功能。学生通过自我审阅、自我反思和自我评价,可以对自己学习的主动性、独立性、探索精神、学习喜好、学习特征和学习方法、学习效果等有一个深入的了解,有助于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应作为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然而,忽视学生在评价中的主体地位,是许多高职院校都存在的一个新问题。不仅在校学生的自我评价没有得到很好的落实,而且毕业生作为学校和用人单位联系的桥梁,其为学校教育质量评价提供反馈的功能也没有得到很好的发挥,毕业生的就业满足率、可持续发展能力、职业发展自信度等指标都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

对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思索

树立科学的、先进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理念有什么样的人才培养目标,就有什么样的质量评价理念,高职教育要为社会经济发展服务,为社会培养各类高技能专业人才,一个有特色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体系忽视了学生发展、社会发展和学校发展的任何一方面都是不完善的。高职教育质量评价应善于吸收现代教育理念中符合自身发展的、科学的内涵,在先进教育理念的指引下,不断优化和完善教育质量评价体系。

注重高职教育质量评价主体的多元性我国高职院校的质量评价主要是学校和政府主管部门的评价,学校的内部评价是核心,通过校内各职能部门进行,政府评价是指导,以调研和评价组的方式进行,只是在评价过程中都增加了就业率的相关指标。这表明,一方面企业的评价并没有真正纳入高职院校的评价体系中,另一方面应进一步提高学生自我评价在评价体系中的比重,应对学生、学校、政府部门、企业用人单位等各方面的评价信息进行综合汇总、分析。评价的主体不仅包括学校、学生、教师、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估和用人单位的评价,还可以包括合作单位评价和相关高职院校的互评,甚至可以通过专门的社会中介机构进行评价。

实施以职业技能为基础的全面素质考核高职教育质量评价的特征在于其突出的职业性、实用性和技术性。评价的内容既包括基础理论知识的把握,也包括专业技能的把握;既要评价专业能力水平,又要评价关键能力水平,还要评价包括思想品德素质、身心素质、职业素质等在内的综合素质;既要对学生学习效果进行考核,也要对专业教育过程进行综合考核。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应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评价,要求所培养的学生具备相应职业岗位群的技术技能,能够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发挥潜能,满足工作要求,并且具备有效地解决不同新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强调评价方法的多样化高职教育的特征是以就业为导向,其评价方法也应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为原则,打破单一的考试评价方式。不仅应采取笔试、口试和实际操作测试相结合的方法,突出技能考核,将学生和教师的目光集中到综合职业技能的形成上,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的提高,全面考核教育目标实现的状况和效果,还应重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体验,采用设计方案和分阶段考核等方式,遵循学习的累积性和过程性规律,使学生有体验成功和进步的机会,将重点放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上,并且应及时把握教育教学过程的质量反馈信息。

参考文献摘要:

[1施良方.课程理论——课程的基础、原理和新问题[M.北京摘要: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

[2陈玉琨.教育评价学[M.北京摘要: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3唐智彬,王键,等.论高等职业教育的评价观[J.高教发展和评估,2006,(1)摘要:68-70.

[4田永力,赵其真.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监控和评价体系的探究[J.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2)摘要:104-106.

篇4

(二)调查问卷设计根据调查目标,在前期对部分用人单位人力资源部门负责人进行深度访谈的基础上,笔者编写了相应的调查问卷。内容上,问卷从五个方面设计了9个封闭式问题。在整个设计过程中,还征求了有关专家的意见,并作了多次调整和修改。

1.用人单位招聘决策所需的教育质量信息类型:设计“专业素养”、“学习成绩”、“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协作能力”、“责任感”及“其他”等7个选项,让用人单位自由选择(可以单选,也可以多选,下同),根据回收有效问卷的选择频率,了解用人单位需求的信息类型及其重要性程度。

2.用人单位当前教育质量信息的主要来源:设计“笔试”、“面试”、“求职材料”、“向校方了解”、“实习考察”、“试用期考察”和“其他”等7个选项,让用人单位自由选择,根据回收有效问卷的选择频率,了解被调查对象当前信息的主要来源及其重要性程度。

3.用人单位的教育质量信息需求障碍:设计“信息渠道少”、“信息隐藏”、“信息失真”、“信息获取成本高”、“招聘人员能力限制”、“单位精力有限”和“其他”等7个选项,让被调查对象自由选择,以了解考生家庭的信息需求障碍及其严重程度。

4.用人单位认为当前高校供给教育质量信息的主要类型:设计“课程成绩”、“学习绩点排名”、“评优评奖”、“综合素质考评”、“专业素养”、“实习成绩”、“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责任心”、“协作能力”等10个选项,让被调查对象自由选择,以了解在用人单位看来,当前高校供给信息的主要类型及其相对程度。

5.用人单位对当前高校教育质量信息供给的评价:从“需求针对性”、“信息可理解性”、“校际可比性”、“决策助益性”和“供给意识”5个方面分别设置5个子问题,并设计了相应的选项,供用人单位自由选择,以了解其对当前高校供给信息状况的总体评价,发现高校信息供给存在的不足。

(三)问卷发放与回收问卷确定之后,在合理控制用人单位的类型和区域分布基础上,发邮件样本给用人单位的人力资源部门。结果回收问卷328份,除去无效问卷和部分重复问卷,有效问卷共计315份。从区域分布看,来自东部省区有效问卷(即有效调查单位)203份,占全部有效问卷数的64.4%,中部省区的有效问卷75份,占23.8%,西部省区有效问卷37份,占11.8%,因而,样本单位具有良好的区域广泛性、代表性。同时,从类型上看,样本用人单位中,企业有281家,其中大型企业31家,中等规模企业118家,小型企业102家,事业单位54家,政府机关12家,医院、学校等其他事业单位42家,这说明样本具有良好的类型分布性质。

二、调查问卷数据分析

(一)用人单位招聘决策的信息需求特征

1.用人单位招聘决策所需的信息类型。调查结果显示,用人单位招聘决策时关注度最高的教育质量信息有三项,按选择频率高低依次是“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和“专业素养”,其选择频率分别达到88.3%、85.4%、82.5%,都超过了80%,而“责任感”、“协作能力”的选择频率也达到了75.2%和71.1%,“学习成绩”以及“其他”信息的选择频率分别只有46.3%和32.4%。这说明,被调查的用人单位招聘时更看重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和“专业素养”等信息,而不太看重学生“学习成绩”。

2.用人单位当前所获教育质量信息的来源。从调查数据看,当前用人单位的教育质量信息主要有四个来源,分别是“面试”、“试用期考察”、“笔试”和“实习考察”(选择频率分别为99.4%、99%、87%和81.6%)。说明这四项是当前用人单位获得大学生教育质量信息的主要渠道。值得注意的是,只有62.6%的用人单位认为“求职材料”是其招聘决策所需信息的来源,而“向校方了解”则只为少数用人单位(16.8%)所运用。

3.用人单位的教育质量信息需求障碍。从调查结果看,信息隐藏、信息失真、信息渠道少和信息获取成本高四个因素的选择频率分别为86.6%、85.7%、83.5%和81.3%,都超过了80%。这说明,用人单位招聘决策时的信息需求存在三种主要障碍,一是源于应聘方或人才培养方的信息隐藏或失真障碍,二是主要源自人才培养方的信息渠道障碍,三是源自招聘方的信息成本障碍。同时,“单位精力有限”的选择频率达到了76.2%,说明精力限制也是用人单位信息获取时所面对的不可忽视的阻碍因素。而“招聘人员能力限制”和“其他”并不构成需求障碍(选择率仅32.4%和18.7%)。

(二)用人单位对当前高校质量信息供给的评价

1.用人单位认为的当前高校供给信息类型。调查数据显示,“课程成绩”、“学习绩点排名”、“评优评奖”、“综合素质考评”、“实习成绩”五项的选择率分别为98.4%、98.1%、97.8%、94.6%和93.7%,都超过了90%,这说明,在被调查的用人单位看来,当前高校供给的教育质量信息主要集中在与成绩相关的“硬实力”方面。而用人单位较关注的“专业素养”、“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责任心”,“协作能力”等选项的频率均很低,平均选择率只有28.8%,这说明当前高校对成绩之外的大学生个体“软实力”信息供给严重不足。

2.用人单位对当前高校质量信息供给的评价。从调查结果看,当前高校教育质量信息供给存在明显不足:有92%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高校质量信息供给的需求针对性“差”,有83.2%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高校质量信息供给的意识“薄弱”,有82.5%的单位认为当前供给信息对招聘决策的助益性“差”,有80.6%的单位认为当前供给信息的校际可比性“差”。同时,有超过半数(63.2%)的用人单位认为,当前供给信息的可理解性程度是“弱”的。

三、结论与建议

综上,本文调查分析的主要结论是:

(1)被调查用人单位招聘更看重大学生的“敬业精神”、“抗挫折能力”和“专业素养”等教育质量信息,而不太看重“学习成绩”。

(2)“面试”、“试用期考察”、“笔试”和“实习考察”是当前用人单位获得大学生教育质量信息的主要渠道。

(3)用人单位招聘决策的信息需求存在信息隐藏或失真障碍、信息渠道障碍和信息成本障碍等三种主要障碍。

篇5

钟主任:我们讲的整合就是以信息技术为先导,以系统论和教育技术理论为指导,根据学科教学规律而进行的学科教学改革。其宗旨是通过在各学科教学中有效地使用信息技术,促进如下几种方式的变革:一是信息技术与教学内容呈现方式的变革。这方面包括:1.信息技术不仅可提供多媒体的手段,而且多媒体教学软件可以呈现教科书以外的丰富的教学内容,教师根据学科教学的特点,将这些教学内容集成在计算机中随时供课堂教学选用。2.信息技术可提供超文本特性,实现对教学内容最有效的组织与管理。3.在教材建设方面,可开发多媒体电子教材、教学资料。4.信息技术还可提供网络传递方式,实现教学内容的实时或超时空开放。二是信息技术与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运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和理念引导师生运用信息技术,其一,可以有效促进分层教学和个别化学习的真正实现;其二,作为学生自主学习的重要工具,不仅可以提高普通学科课程的学习效率,而且有助于完成研究性学习任务;其三,利用网络特性,帮助学生实现协作式学习。三是信息技术与教师教学方式的变革。这方面不仅包括信息技术应成为21世纪教师教学的重要工具,而且教师要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创设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进入自主学习状态,同时还要利用信息技术提高呈现教学内容的质量和效率,丰富教师间的学习与交流方式。四是信息技术与师生互动方式的变革。其内涵是指借助信息技术信息传递快速、灵活等特点,丰富师生互动方式,开展更广泛、更民主、更有针对性和不受时空、不受人数限制的互动交流。整合的思想是以整体的、联系的、发展的、变化的观点,去分析、研究、解决学科教学中现存的问题,实现教学目标的综合化、教学过程的民主化、教学方法的多样化和教学技术的信息化,为解决过去在学科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师生互动等问题创造新的途径。

整合的现状

记者:多媒体教学、网络教学已经进入了学校,有些学校还形成了一定的气候。但从面上进展来看,信息技术用于教学的现状远不如人意。究竟问题在哪儿?

钟主任:为了摸清问题的现状,从今年2月至9月,我们对北京市中小学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基本情况进行了调研。总体情况是我市中小学计算机配备数量逐年增加,尤其是随着今年各区县信息传播中心的建立和办学标准的提高,信息技术硬件环境有了显著的变化,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但从管理和使用的现状来看不容乐观,其主要的问题是:计算机分布不均,校际间差异较大;管用矛盾突出,校园网的利用率不高;软件总量不足,适用对路的更少;网络的超文本特性没有很好开发利用,制约了学生的创新;师资培训缺乏"整合"思路,教师的信息素养亟待提高;管理工作表面化,缺乏科学的评价管理机制支撑。由于这些问题的存在,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优势远未发挥出来。如从中小学教师应用计算机教学统计情况看,平均有83%的教师不用计算机进行教学,能经常用的仅占8%左右。只有9.29%的教师利用计算机开展交互式学习。学生利用信息技术进行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研究性学习所占比例仅占14%(注:调查报道详见本月5日5版《教师:能否跨越"数字鸿沟"》)。因此,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这是我们在基教课改中必须着力抓的一个重要问题。

篇6

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篇7

幼儿园教师一直都是幼儿园教育工作的核心力量,是直接执行者也是经验积累着,但是在当前各地区幼儿园工作中,却明显的存在着师资力量不足、教师教学水平进步慢等一系列问题,为幼儿园工作造成了严重阻力。本文针对幼儿教师教育质量管理进行探讨,以期为日后教学工作的发展做出启示,寻找到解决困境的方式,推进幼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

二、当前幼儿教师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

1.社会对幼儿教师定位的模糊。不同职业在社会中都会有一个定位,但是幼儿教师在社会中的定位往往存在着一定的偏差。首先,同样是作为教师,明显的幼儿教师与其它中小学等教师还是有着区别的,不仅晋升空间小、福利待遇弱,在各个环节的发展中都有着明显的区别。尤其是随着民营幼儿园的增加,各地准入标准的不同,幼儿教师的选择空间也相对较大,这些都无形中增加了社会对幼儿教师的误解。在许多家长以及社会舆论下,幼儿教师可能会被片面的理解为“看孩子的”,明显的整体尊重程度不足,这些都在潜移默化中增加了幼儿教师自身的压力。社会定位的模糊,使很多作为幼儿教师的人对自身的职业也产生了一定的怀疑,不能很好地正视自己的职业,缺乏职业信心等。2.幼儿教师的晋升空间小。作为幼儿教师,还存在着一个现实的困境问题就是福利待遇小,晋升空间小。与中小学教师相比,虽然都是教师,但是在工作中,幼儿园教师的晋升空间十分有限,甚至一些民营幼儿园连基本的福利都不能保障。这对于很多年轻幼儿教师而言,是不愿意继续下去的,缺乏动力。不同地区、不同性质的幼儿园之间,这种差距也比较明显,因此师资流动比较大,不能很好地成长。而且还明显的存在着幼儿教师在入职之后的培训力不足,很难继续实现发展,这些都会导致教师在成长过程中也会遇到困惑。3.幼儿教师性别比例不协调。在当前幼儿教师发展中,还存在教师男女比例不协调的问题。由于女性一直被认为比较心细,会照顾孩子等,在幼儿教师中以女性居多,而男性少之又少。在当前教学过程中,这种性别比例的失调,对于孩子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也许在短期内看不出来,但是女孩儿越来越汉子,男孩儿反而会有阴柔的成分,于此也有一定关系。笔者曾经见到过一个比较尴尬的场面,就是在一个本科院校的学前教育班级中,只有一名男生,开学一个月左右,这名男生因为受不了那种氛围而选择退学复读,这一问题的存在,是需要整个幼儿教育工作进行反思的。

三、提高幼儿教师教育质量的管理策略

1.尊重幼儿教师。现在要重申尊重幼儿教师这一话题,其目的就在于提醒大家对幼儿教师群体的认知的重建。无论是任何职业,在入职之后,就意味着已经进入到一定的社会角色中,要努力工作,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然而这种价值的实现也是需要外界的鼓励与肯定的。作为幼儿教师,需要得到外界的肯定。而且随着教育教学工作的发展,幼儿教育工作已经逐渐受到重视,成为儿童成长过程中一个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了,在这种情况下,幼儿教师需要得到足够的尊重,需要得到与其它教师一样的社会地位。由教育部门牵头,宣传幼儿教育工作的重要意义,由教育部门牵头,共同推进幼儿教育工作的进一步发展,这些都是当前教育部门需要完成的[1]。2.加强幼儿教师入职后培训。任何一个职业,都存在着不断的发展与完善的过程。现阶段,幼儿教育工作面临着时代提出的新的挑战,需要不断加强自身教育工作的发展,作为教师,要适应这种发展,逐渐完善自己的教学目标。在当前幼儿教师教学工作中,要加强培训,作为幼儿园要积极为教师寻找培训渠道,帮助教师不断取得进步。适当的考核制度的建设,推进教师自主的发展与完善,积极寻找途径拓宽自身的发展路径。在当前幼儿教育工作中,教师不仅要吸收新的教育理念、方法,也要学习心理学、管理学等相关内容,不断进行提高[2]。3.人文与制度并存的管理。想要提高幼儿教师在教育中的积极性,就要注重管理过程中的人文性与制度性并存。首先需要有明确的制度建设,帮助幼儿教师成长,促使幼儿教师成长,能够快速提高幼儿教师的发展,为学生的成长奠定基础,其次,是要在对幼儿教师的管理中坚持以人为本,关注到幼儿教师的成长,关注到幼儿教师的需求,体现管理中的人文性,才能使幼儿教师在舒适的环境下发展与工作[3]。

幼儿教师是教学工作的承担着,是教学实践的第一梯队。在当前幼儿教育事业不断发展的今天,需要加强对幼儿教师的管理工作,提高教学质量,实现教学的突破发展。在教学管理过程中,实现以人为本,才能更好地推进教师的成长。

作者:赵敏 单位:云南省曲靖市第二幼儿园

参考文献:

篇8

篇9

(一)研究目的

采用科学方法检测、跟踪学校创业教育质量水平,发现问题、找到症结、提出合理化建议,最终改进并提高学校创业教育质量。

(二)创业教育质量检测与跟踪系统

1.构成要素。系统主要包括培养目标、组织机构、师资队伍、信息反馈、条件保障五个要素。培养目标主要聚焦学校重视程度,以及人才培养标准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是否吻合等;组织机构指是否建立了有效的管理机构,以负责部署和执行创业教育质量检测跟踪措施;师资队伍是高校从事创业教育、教学任务的教师和管理人员的工作能力是否能满足学生实际需要,师资队伍的培养和考评机制是否健全;信息反馈主要考察创业教育的实际效果在不同群体中的反应、信息渠道是否畅通、反馈信息的真实性和时效性;条件保障主要考量学校创业教育相关制度、软硬条件等,包括制度的制定机制、教育教学保障机制、激励机制等,应考察措施是否有力,效果是否突出等。2.方法与机制。检测跟踪方法包括文献研究法、现场调研法、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文献研究法主要针对学校相关部门出台的关于创业教育方面的政策文件、规章制度、培养方案等;现场调研法主要用于对学校创业教育实践场地及实施效果的评价;问卷调查法的研究对象是学校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及受教育者,借助信效度水平较高的问卷收集相关反馈信息;访谈法主要用于有针对性地了解学校创业教育管理者、教师以及学生群体中的典型案例。检测跟踪机制包括科学组织、质量监控、定期反馈、档案管理等。

三、实证分析

较高比例的学生有过创业的想法和冲动,这与国家和地方出台的鼓励大学生创业政策、措施以及学校的教育帮扶有较大关系。结合前一项对学生创业想法的调查结果,学生对创业政策和条件的了解程度较低,这与学生落实创业想法的比例偏低有关系。学生接受创业培训的比例略偏低,不能完全满足其创业需求。创业主题讲座和报告相对创业指导课程和课外实践性质的创业大赛更受学生青睐,原因可能是学生缺乏接受系统创业教育的意识以及讲座和报告所提供的创业知识和信息相对更加直接和鲜活,这也给创业指导课程的授课内容和方式提供了参考。学生较缺乏明确的创业计划和项目,这与缺乏系统的创业教育与培训不无关系,多数学生的创业活动仅停留在想法和冲动阶段;大部分学生缺乏创业资金,这与实际情况相吻合;单独创业的风险与难度相对更大,因此多数学生倾向于合伙创业;学生更倾向于在中小城市创业而非大城市,可归因于平衡创业机会与风险的理念及其生源地属性;对创业时间的选择反映出学生相对成熟的创业观。良好创业意识和精神是学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之一,包括良好的吃苦精神和适应能力、优秀的心理素质、较强的创新能力和学习能力、显著的合作意识和敏锐的市场意识等,我校学生的创业意识和精神得到了用人单位的普遍认可。创业成功学生具有良好的榜样示范作用,可作为典型事迹进行宣传以营造学校创新创业氛围;创业成功学生虽然质量较高,但数量偏少。

四、结论与建议

(一)结论

1.学校创业教育的培养目标“点、面结合”,符合学校实际,满足社会需求。2.校内外创新创业资源有待进一步整合利用。3.创业教育师资队伍偏年轻化,专业性不强,相对缺乏有效的考评与激励机制。4.创业教育活动的信息反馈机制较为健全,但不够全面、深入。5.创业教育活动的软硬条件兼备,实际效果有待提高。

篇10

一、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的内在要求

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就是为达到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在成人培养过程中建立各种规则、制度。采取一系列科学有效的方法手段,对开放教育的全部环节进行监控,使教育质量达到规定标准以及不断提高,并形成一套对质量进行全面及全过程的监督系统。因此,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整体、一个系统,既是静态的。又是动态的:既包括目标要求,又包括过程控制。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是一个复杂的、系统的、动态和静态结合的整体,要满足系统性、整体性、全面性、渐进性等多方面的特征

1、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发展质量观的要求

人才培养质量是开放教育生存的根本。质量的标准和要求是随着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变化而不断发展的。大众化及市场经济条件下,开放教育需要一种新型的质量观。这种质量观必须满足社会和个体的需求。只有社会需求的满意度和个体需求的满意度有机统一,整合协调。才是高质量的开放教育。只要培养出来的人才能够适应社会和个体的一定需求,就应该说达到了开放教育质量标准。因此,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发展的质量观的要求。要正确认识发展与质量的关系。不同的历史时期,对成人高等教育质量有不同的要求和标准。并且这种要求和标准是随着发展不断完善和提高的。

2、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多样性质量观的要求

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伴随着新技术的发展。客观上促进了人类拥有超大量的信息,知识更新频率明显加快。新行业、新岗位不断出现,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也比以往任何一个时期都来的强烈,社会和经济的发展呼唤和迫切需要各种层次的人才。人们也日趋将吸纳新知识、学习新技能作为自身生存、发展的重要手段。这一格局的出现,必然促使成人及社会对开放教育的主客观需求日趋丰富多样。并因此对现有开放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多样性提出新的要求。从而促使开放教育质量多样性。因此,开放教育的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方法、管理制度等都应体现多样性的要求。而这些环节同时又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

3、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适应性质量观的要求

开放教育人才培养的显著特点就是适用性,能否适应社会和经济发展的需要,能否适应人的全面发展对教育的需求,是衡量开放教育质量的一个重要方面。随着学习型社会及终身教育体系的逐步建立。开放教育必须通过教育过程来实现社会的要求和人的愿望,必须通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环节等,来实现社会发展和经济建设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来满足个人对开放教育提供优质服务的要求。而开放教育质量保证体系正是开放教育达到上述目标的重要手段。

4、质量保证体系应体现特色性质量观的要求

打造品牌,创造特色,是体现成人高等教育质量的重要方式。也是成人高等教育更好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激烈的竞争中,成人高等教育不仅要以质量取胜,而且要以特色领先,没有品牌,没有自身的特色和优势,生存必然出现危机,甚至逐步被淘汰。随着开放教育生源竞争的进一步加剧。开放教育办学单位必须充分发挥开放教育本身的特点和优势,尤其是充分发挥各自领域内得天独厚的硬件条件和自身优势,形成自己的办学特色,在专业设置、目标培养、师资建设、教学安排、组织管理等方面创造独特,创立自己的品牌优势和特色。上述目标的实现必须以质量保证体系做保障,同时又是质量保证体系的重要内容和要求。

二、开放教育三维质量保证体系的构建

全面的质量保证体系应包括三个体系。即开放教育的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开放教育的管理质量保证体系、开放教育的质量监控保证体系。

1、教学质量保证体系

开放教育教学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开放教育教学直接实施者及其教学实施的全过程。而教学过程的实施是由教学的各种条件和要求来具体实现的。因此,教学质量保证体系主要由下列几个子项构成:专业设置(专业规划、专业特色、专业优势等)、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课程设置等)、师资队伍(学历结构、职称结构、学术水平等)、教材建设(教材选用、教材编写、自学指导书等)、课程教学(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手段等)及实践环节(课程实习、毕业设计、论文答辩等)等,各子项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提高,同时每个子项又包含各自的内容、指标及要求,它们共同构成了教学质量保证体系。并在体系中发挥着不同的作用,任何一个环节的失控,都会对教学质量产生消极影响,进而影响整个体系的有效发挥作用。

2、管理质量保证体系

开放教育管理质量保证体系是指开放教育管理部门,包括开放教育管理职能部门(教务处、教学处、教育学院)、各学科学院、各教学基层单位及开放教育教学指导小组(包括论文指导小组、答辩委员会等),根据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要,依照国家教育政策和规定,结合开放教育自身发展的要求和开放教育的实际情况,而采取的一系列的管理措施,包括在何种管理观念指导下的管理机制、制定的各种管理规章制度、配备的管理人员及素质、使用的管理手段、提供的物质条件等,从而更好地推动开放教育各环节的顺利实施,积极发挥管理职能作用,保证开放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

篇11

一、高等职业教育质,管理体系认证的必要性

随着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迅速发展,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现有的资金投人、基本设施条件、教学管理方式等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学生需要,教育质量问题已经非常突出,按照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要求建立适合高职教育特色的质量管理体系成为高职教育管理的重要途径。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国际标准,它的基本原则强调领导作用和全员参与,强调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采取过程方法,持续改进。这种全面、全员、全程的管理,用过程控制、保证产品质量,能确保质量目标、质量方针的实现,体现了质量管理的基本规律。

1.高等职业教育引入IS09001标准,有利于引进先进的质量管理观念。

“以顾客为关注焦点”对学校而言,就是必须强化服务观念,将学生、家长、社会的需求作为学校开展工作、谋求发展的重心与焦点,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突出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过程方法”指学校所有教育服务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只有保证过程的有效控制,才能有效地保证教育结果的质量。教育工作者要从根本上保证教育教学质量.必须树立全过程管理的观念。它的“全员参与”的原则促使学校的每位教职工都明确自己的职责,都能参与到质量管理的全过程中,并体会到自己的每一项工作都关系到学校整体教育质量,大大增强了员工的主人翁意识。它的“持续改进”的原则,促使学校的每项工作不断发现问题,不断得到改进,确保学校的工作始终充满活力和朝气。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是一种科学、规范的管理体系,它有客观实际的操作程序,使教学活动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职责分明,从而确保了每个教育环节的质量和效益。

2,高等职业教育引入IS09001标准,有利于规范教育服务管理,提高教育质量。

管理是学校永恒的主题,教育服务管理规范才能保证教学秩序稳定和教学活动的正常进行,才能提高教学质量。而IS09001标准正是一个动态的质量管理标准,形成了从计划、实验到检验、改进的闭环管理模式。IS0900I标准又是一种利用内外信息促进自我完善、持续改进、超越现在、达到卓越绩效的管理机制。因此,引人IS09001标准的目标,正是要建立永恒改进的质量管理机制,帮助管理者取得卓越绩效,实现永恒发展的目标。根据IS09001标准要求,结合高职教学实际拟定学校质量方针、质量目标,这将使学校办学方向得到进一步明确。教学管理工作程序文件化,按过程进行控制,明确职责,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教学管理中的随意性、随机性,保障了学校管理工作的计划性、有效性。按IS09001标准编制的《质量手册》、《程序文件》、《管理制度》等一整套文件,使学校日常工作按照文件要求认真执行,并留下可追溯的记录。通过质量方针、质量目标、审核结果、数据分析、纠正和预防措施及管理评审等,使学校整体工作得到持续改进。学校管理逐步纳入法制化、规范化、科学化的轨道,内部管理和教学质量可得到质的提高。

3.高等职业教育引入IS09001标准,有利于规范学校教育质蚤管理评价。

目前高等职业学校的教育评价部门主要是上级行政机关,对学校的教育教学的检查与评价的依据主要停留在教学大纲、教学计划等静态的文本上,其评价主要是以上级主管部门的评价为主,所进行的评价也主要代表专家的意见,学校质量管理工作的考核,主要也不是来自服务的对象。而IS0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是由国家承认的认证机关.以客观的第三者身份.依据IS09001标准的相关条款,对教育质量管理的各项T作进行规范和评价,确认其质量管理体系是否具有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能力,是否有充分依据值得社会和消费者信赖。这里的规范和评价十分强调“所有教育服务工作都是通过过程来完成的”,要求学校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把IS0900标准的相关条款有机而合理地体现于学校的各项工作过程之中,确定各个过程的合理接口和职责权限,建立一套文件化的质量管理体系。因此,将IS09001标准应用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实行教育质量管理ISO认证,符合我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评价要求。

4.高等职业教育引入IS09001标准,有利于教育与国际接轨,提高市场竟争力。

21世纪是一个“教育国际化”的世纪,加人WTO更加促进了中国教育与国际接轨。中国加人WTO后,最直接的影响是我方在初等、中等、高等、成人教育及其他教育服务项目上做出承诺,许可外方为我提供教育服务。在教育服务提供方式上,允许商业存在,即允许中外合作办学;对自然人流动,承诺具有一定资格的境外个人教育服务提供者应中国学校或教育机构聘用或邀请,可以来中国提供教育服务。这些新情况告诉我们,中国高等职业教育的竟争对手不仅有本国同行,还有国外强大的竞争对手。高等职业学校尤其是那些民办高等职业学校提供的教育服务,面临着如何使国内外顾客承认、接受和信赖,争取到更多生存空间的问题。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应是具有国际开放意识,能够进人世界经济、文化和技术大循环的高等职业教育,中国应该有一批在国际上具有鲜明品牌形象的高等职业技术学院。高等职业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需要一套各国认可的质量管理保证标准。IS09001标准是发达国家多年来质量管理理论和实践的结晶,具有国际性和先进性。用于高等职业教育可规范学校管理工作,实施系统、透明、文件化、程序化、科学化的管理方式,适应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因此,在我国实施高等职业教育质量国际认证,将促使高等职业学校树立市场竞争意识,提高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能力,从而向国内外社会和受教育者提供充分的信任,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国际竟争力。

二、高等职业教育质.管理体系认证的可行性

1.TS09001标准的管理原则与方法适合高等职业教育质1管理。

IS09001标准的管理原则主要体现在“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以顾客为关注焦点、领导作用、全员参与、过程方法、管理的系统方法、持续改进、基于事实的决策方法、与供方互利的关系。IS09001标准的管理方法主要体现在“过程方法’,和“PDCA’’循环上。“过程方法”就是识别质量管理体系所需的过程及其在组织中的应用;确定这些过程的顺序和相互作用;确定保证过程有效运行和控制所需的准则和方法;确保可以获得必要的资源和信息,以支持这些过程的运行和对这些过程的监视;监视、测量和分析这些过程;实施必要的措施,以实现对这些过程策划的结果和对这些过程的持续改进。"PDCA”循环中P(策划):根据顾客要求和组织的方针,为提供结果建立必要的目标和过程;D(实施):实施过程;C(检查):根据方针、目标和产品要求,对过程和产品进行监视和测量。并报告结果;A(处置):采取措施,以持续改进过程业绩。我们可以十分清楚地认识到,这些管理原则和方法不仅适用于企业质量管理,同样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质量管理。由教育部颁布的《教学管理要点》指出的教学计划、教学实施、教学检查和反馈处理的关系正是PDCA循环的体现。因此,IS09001标准的管理理念完全适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管理。

2.IS09001标准应用范围包含了教育领城。

篇12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发展要求,教育部决定自1999年起开始扩大高校招生规模。据《人民日报》报道,到2005年底,我国高校在校生超过2300万人,毛人学率达到21%,标志着我国的高等教育已经进人大众化教育阶段。另有统计数据表明,2003年北京和上海的高等教育毛人学率分别达到52%和53%,进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2005年,天津市高等教育毛人学率超过55%,成为继卜海、北京之后第三个进人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城市这表明中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不断深化的同时,发达省市走向高等教育普及化已成为必然。

与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相比,我国的高等教育尚处于发展阶段。从毛人学率看,北京、海和天津等地区的高等教育已进人普及化阶段,也有省市提出到2020年本地区的高等教育进人普及化阶段,但这些地区的高等教育仍存在函待解决的问题。

1.中国高等教育难以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目前,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层次还比较低。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布的《国际教育分类标准》,我国高等教育目前主要集中在专科(高职)层次,而发达国家则主要集中在本科层次。这样的高等教育发展层次使我国难以培养大量适应经济全球化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

据有关部门的调查,由于招生规模的扩大及传统管理的局限性,部分毕业生素质呈下降趋势,不能满足社会发展和市场的需要。有数据显示,61.15%的毕业生认为所学的专业知识的使用率不到1/3,甚至基本上没有使用。此外,目前我国的高等教育注重的是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忽视了对学生综合素质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使得学生变成了被灌输者、被强制者、被驯服者,培养出的学生思想僵化、创新能力差、动手能力差、交往能力差。而社会和用人单位更看重的恰恰是高校毕业生的综合素质特别是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由此可见,教育质量管理的有效性值得反思,高等教育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

2.高校学生的国际化程度低学生国际化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主要方面,而衡量学生国际化的一个主要指标是留学生人数。我国高校要吸引留学生,除了依靠中国传统文化外,高等教育的质量也必须得到普遍认可,即中国的高等教育达到国际标准。因此对我国的高等教育进行IS09000认证非常必要。但目前我国此项一作尚处于起步阶段,更多的是在进行理论探讨,教育部还尚对全闰高校教学水平进行评估。教育部关于教学水平的评估标准与IS09000体系中的教育标准还存在差距,对全国高校,特别是应用型高校的教育教学缺乏指导作用。

3.办学效率和效益相对较差。我国相当一部分高校的管理效率低下,集中表现在机构臃肿,缺乏竞争机制,教师流失严重。我国对高校教师的学历要求高,教师的收人低,工作负担重。这导致高校缺乏吸引力,大批优秀人才从高校流失。相比之下,韩国社会对教师就极为尊重,教师的工作稳定、收人多,各行各业的优秀人才愿意投身教育事业,并能够在教育岗位上尽忠职守。以韩国最大的港口城市釜山为例,其人均收人约相当于上海人均收人的4倍到6倍,但高校教师的正常工资收人是上海高校教师正常工资收人的10倍以上,而且学校对教师的课时量和工作量没有硬性规定。韩国鼓励教师在外兼职或者自己开公司,积累更多的实际操作经验,不但给学生带来更多与产业相关的信息,还能让他们更早地进人实践环节。学校的教育不至于与产业脱钩,也有利于学生就职。

鉴于上述问题,对学生进行创新性教育和建立旨在考查学生思维能力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迫在眉睫,特别是高等教育进人普及阶段的地区,教育主管部门应率先在国内探究有我国特色的质量管理标准模型。

二、国外高等教育现状及启示

高等教育发达的国家和地区非常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和质量认证。在美国,教育质量奖正式纳人美国国家质量奖的评奖范围。1999年教育质量奖正式启动,美国的任何一个学区或一所中小学、高等院校或其所属机构,都有权利申请这一最高教育质量奖。美国国家质量奖质量管理模型遵循如下核心价值和理念:愿景领导;以学习为中心的教育;组织和个人的学习;重视教师、员工和合作伙伴;快速反应的能力;强调未来;管理革新;事实管理;社会责任;强调结果和创造价值;系统观。欧洲也设置了教育质量奖,即欧洲质量奖卓越质量管理模型。欧洲质量奖质量管理模型遵循如下核心价值和理念:结果导向;以顾客为中心;领导和坚定的目标;过程和事实管理;人员开发和参与;不断学习、创新和改进;发展伙伴关系;公共责任。

在德国、日本和英国,政府十分重视高等教育的质量管理。如德国制定了质量认证发展战略;日本正在探索加强社会第三部门对大学的评估和监督,平衡政府与大学之间的关系;英国政府面向全国统一制定高等教育质量保证的基本框架。

1992年,美国借鉴企业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并予以实践的高校已达到220所。英国、加拿大已有许多教育和培训机构成功地采用了国际标准化组织制订的IS09001质量管理标准。他们认为质量形成于生产全过程,影响质量的全部因素必须在生产的全过程始终处于受控状态,通过“过程管理”来保证产品质量。

三、ISO质量管理原则在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关于ISO质量管理原则在高校教育质量管理中应用的研究已经很普遍。IS09000系列标准是一套被国际上各认证评审机构认可的唯一的质量保证体系。IS09001标准的引言中明确指出:“标准是通用的,不是专门为某一工业行业或经济部门而制定的。"IS09000系列标准覆盖了房地产等39个行业,教育为第37类。IS09000系列标准的思想主要体现在“质量管理的八项原则”、“过程”方法和PDCA循环。IS09000标准的最大特点在于全面性、全员性、全程性以及预防性和持续改进性等,它融合了当前最先进的质量管理理论,并在实践中获得了成功。

在理论上,将IS09000引人教育领域有利于丰富和完善学校质量管理理论,同时也符合现代管理理论的发展趋势;在实践上,IS09000教育质量管理体系认证有利于我国教育与国际接轨,增强其国际竞争力;有利于规范我国学校质量管理;有利于提高学校教育质量,维护消费者的利益;有利于获得学生、家长和社会的信任和支持以及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改进。

综上所述,对我国已经和即将进入高等教育普及化阶段的地区采用IS09000体系进行教育质量管理,可以体现全员参与、全程监控和全面管理的质量管理思想,使这些地区高等教育培养的学生成为符合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的国际化人才。

四、提高普及高等教育地区的教学质量的建议

高等教育质量保障已经成为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重要议题,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研究的国际化趋势日益凸显。当前,教育跨境服务面临的最大挑战在于跨境教育的质量。

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不仅要加强理论研究,更重要的是借鉴发达国家高等教育质量管理的经验,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高等教育质量管理体系以及国家教育质量奖的模型。在这一点上,我国已普及高等教育的地区应为其他地区起到表率作用。

首先,高校结合办学定位和行业需求建立IS09000质量认证体系。教育管理ISO认证是中国高等教育走向国际并与国际接轨的“金钥匙”。全球化的趋势必然要求教育更加开放,更加国际化,更具前瞻性。随着教育国际化兴起,高等教育国际化已成为当代高等教育发展的潮流。高等教育国际合作与交流,需要一套各国认可的质量保证系列标准。

虽然教育管理国际认证发展较快,但我国对此一直态度谨慎,至今尚未建立自己的认证机构,全国仅有十多所学校通过了ISO质量认证。对此,很多人呼吁组建教育管理国际认证机构,开展教育管理国际认证。目前,我国已着手组建教育管理国际认证机构,并准备从民办教育人手开展教育管理ISO认证。

其次,建立专门的社会评价机构,对高校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进行监控、评估、咨询。目前,国内高校的教育督导室几乎都是学校内部教学管理机构,难以发挥社会监督和评价作用。

第三,学校组建专门职能部门,对教学质量进行管理,对校长、教师、学生以及参与教育教学的“供方”进行评估、监管。加强绩效考核,改革工资分配制度,大幅度提高教师的收入,鼓励教师公开参加社会兼职工作、社会实践和职业技能培训。

第四,启动“人才一工程”“大师工程”“育苗工程”。缺少大师的学校和课堂,很难培养出类拔萃的人才。

第五,明确办学特色,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高校的领导和决策层应组织对IS09000标准的学习,掌握其内容和实质,结合自身教育质量管理的现状和特点,根据自身定位、办学规模和条件、专业特色、培养模式、师资力量和校园文化等方面的情况,建构自己的质量管理体系,营造独特的校园文化。超级秘书网

第六,改善学生和社会对教师教学的评价标准,改善教师和社会对学生的评价标准。把教育标准和企业标准能统一起来,加强创新能力培养和思维方法训练,使学生成为“会做人、会做事、会思考、会动手、会研发”的“五会”人才。

第七,加强课程建设,特别是精品课程建设和综合实践(训练)性课程建设。以提高课程教学质量来提高高等教育质量。课程教学是决定人才培养质量的最基本要素,也是提高教学效率的基本要素之一。因此,高校要利用质量管理评价标准来评价课程和学生,根据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反馈信息加强课程建设。

篇13

l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体系

通过建立完善的课堂教学质量监控制度,包括实施方案、教研室基本职责、教学秘书管理条例、主讲教师遴选制度、课堂教学主讲制实施条例、教案讲稿基本要求、课堂质量监控方案等一系列课堂质量监控的制度和文件,保证教学质量监控制度的有效实施。

在制订制度的基础上,配合教研室和教学秘书的具体工作,每年定期进行主讲教师遴选,实行主讲教师聘任制。对主讲教师实行自愿报名、院内试讲,由经验丰富的特聘专家评估、符合要求者方能成为下一年的主讲教师;遴选结束后,完善主讲教师培训制度,通过组织主讲教师岗前培训,学习教学管理文件和规定,聘请教育专家讲授最新的教学动态和教学方法,使主讲教师了解自身存在的不足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拓宽了教师的知识面。

成立学院教学质量监控专家组,由经验丰富的特聘专家组成,根据每学期的课程安排,履行对主讲教师课堂教学质量的阶段性指导和随机评估,对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综合素质和教案讲稿进行评议,结合学生评议、同行评估以及自评,采用统一的评分标准,汇总后及时将评估专家和评估学生的意见和建议反馈到教研室以及教师本人,客观而真实地评价教师的实际教学水平,引导和促进教师自觉地进行教学改革,促进总体教学质量的提高。

另外,定期召开评估专家座谈会,听取评估专家对我院教学中存在问题的意见和建议并及时反馈到教研室以及教师本人;配合学校的教学督导,定期组织教学观摩、进行讲课比赛等等教学活动,增强教师的教学意识、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使每位教师在互学互评中互相促进,共同提高。同时建立教师教学激励制度,通过主讲教师教学质量评估结果与上课课酬挂钩,激励教师的教学积极性,增强教师的教学主动意识。

2加强临床教学管理和质量监控

本着“早临床、多临床、反复临床”的教学理念,建立“初期接触病人——中期临床见习——后期临床实习”不间断、循序渐进的临床实践模式,在长期的临床教学管理中总结出临床教学质量监控的方案:

2.1建立网络式管理体系,完善科学的临床管理机构

其网络是上有主管院长、医教科长、教学办主任,中有各科临床教研室主任、科总住院医师以及每一个带教教师,下有实组成管理网络。

2.2形成规范的临床管理文件,促进临床管理规范化

通过制定《临床带教工作管理规定》、《临床带教质量管理办法》,遴选和聘任临床教学主讲教师;提出临床科室研究生带教基本要求、临床专业研究生培养指导原则等等临床教学管理文件和制度,使临床教学管理逐渐规范化。

2.3教师层面的管理和质量监控,提高临床带教水平

一方面学院定期组织经验丰富的专家对带教教师进行培训;另一方面在带教教师中实施临床教师主讲制,对临床主讲教师实施聘任制,规定临床主讲教师的任职条件、任职职责等。在实习过程中,实行临床教学质量评估制度,一是实习生对带教教师实行“背对背”评估,评估成绩将作为评选优秀科室、优秀带教教师的主要指标之一;二是实行临床带教抽查制度,规范科室临床带教行为,实施对包括教学管理文件、实习生考勤登记、实习安排表、实习生登记册、出科考试试卷、临床小课登记表、临床小课讲稿、教学查房登记表、典型病例讨论登记册、实习生临床操作登记表等等教学内容的抽查,同时对临床科室的临床教学活动进行评估,并将抽查情况和评估成绩与相应的课酬、科室绩效和教研室绩效挂钩,从而加强临床科室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督促临床科室按时按量完成临床教学活动。

2.4学生层面的管理和质量监控,加强实习生管理力度

每年根据不同年级组织《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方剂学》、《中医内科学》、《诊断学基础》等五门课程基础知识考试,考试成绩将作为能否进入临床实习的决定条件,以强化学生对医学基础知识学习,为进入临床打下基础;在学生进入临床实习前专门开设医德医风教育讲座,加强学生医德医风教育;学生进人病房实习后,明文规定,必须每周完成手写住院教学大病历两份,带教教师批改后按时上交,其书写质量将纳入病历质控范围,以此加强学生基本功训练;在各临床科室定期安排临床小课和示范操作的基础上,利用模拟实验室这一有力的资源,分组分批组织本科生以及研究生进行临床轮训前的准人考试和临床轮训后的临床技能强化训练,保障学生在临床轮训中的动手能力,提高学生临床技能水平。

2.5加强与教学基地交流,创造良好的基地教学环境

一方面定期组织教学管理人员到教学医院就实习管理问题进行磋商,共同探讨临床教学实习管理的原则和规律,并协助各教学医院整理教学资料、完善教学制度、强化教学意识、改善教学条件、加强教学管理;一方面定期到教学基地进行临床教学活动,包括教学查房、临床小课、示范操作等,组织有丰富临床教学经验的专家教授参加,通过院内院外的互相观摩、评估、学习,达到坚持正确的导向指导、帮助评估对象发现问题、改进工作、促使其建立质量意识和健康发展运行机制的目的;一方面每年为教学基地医务人员提供免费进修学习机会,提高基地教师的业务和带教水平。

3构建和优化教学管理质量监控体制

3.1教研室规范化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