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统计与信息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统计与信息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统计与信息论文

篇1

(1)建立信息通信系统状态检修体系,基于现有信息通信设备状态检修工作开展的前提下实现软件、软件与硬件构成的系统的状态检修体系的建立。(2)建立IMS、一体化安全运维系统的数据接口,实现软件的监测数据接入。(3)构建软件、系统的评价指标体系,结合软件和系统特点实现评价指标抽取、评价指标分类及评价方法的制定。(4)建立系统评价模型,从业务系统评价、支撑系统评价和综合系统评价三个层面形成系统层面的评价体系。(5)形成系统风险评估机制,根据状态评价结果及风险评估参数对设备和系统两个层面进行风险评估,并计算出相应的资产损失、系统性能下降风险和数据丢失等安全风险。(6)基于设备和软件的在线监测预警数据,结合项目对系统各组成设备和软件的关联关系,智能分析系统故障原因,软硬结合实现系统故障诊断并给出辅助处理建议。

3项目研究路线

一是进行项目范围定义及相关关键概念的归纳总结,形成系统的典型构成、信息通信系统概念、信息通信系统状态检修工作等内容界定。二是全面调研现有信息通信设备、软件和系统现状,实现对其关联关系、组成结构的分析,建立相应模型分类。三是研究探索软件及系统评价模型和方法,建立相应指标体系、评价流程以及设备/软件和系统的评价影响模型。四是研究软件与系统风险评估模型。五是研究软件及系统的故障诊断方法,结合设备和软件的监测数据和故障情况,为系统故障和异常的预警分析提供细化处置建议。六是严格项目管理,制定可行的项目管控措施。

篇2

用户级别不同(语音呼叫,包括:组呼、群呼、增强多优先级与强拆)。功能寻址(调度)。基于位置的寻址(机车呼叫前方车站、后方车站)。高速列车运行情况下的移动通信。大量特殊的数据业务需求(列控、车次号等)。

(二)武广高速铁路GSM-R无线网络采用单层交织冗余覆盖

在列控系统中,无线闭塞中心(RBC)与车载设备无线连接中断,主要是由于GSM-R的无线网络连接失效,即车载ATP(列控车载系统)与BTS(基站)的连接中断,可能是ATP或BTS发生了故障,其中BTS故障的影响可能性大,因为它的故障会造成整个BTS无线网络覆盖区域内的无线连接中断,导致ATP无线连接超时由CTCS-3级转入CTCS-2级控车,影响该区段内的所有列车运行。武广高铁对无线连接失效采取的技术方案是采用单层交织冗余覆盖,铁路沿线由一层无线网络进行覆盖,但在系统设计时加密基站,使得两相邻基站的场强相互覆盖到对方站址,这样可保证在非连续基站故障的情况下,GSM-R网络仍能够正常工作。而且采用不同路由的奇偶数基站保护“环型”结构,在这种无线网络结构下,基站单点故障时不会出现无线网络覆盖盲区,只有连续基站故障或BSC(基站控制器)故障时才会影响无线覆盖,因而系统可靠性很高;同时由于基站加密,覆盖电平较高,抗干扰能力也较强。保证了动车350km/h运行速度车-地之间双向数据传输安全。

(三)CTCS-3级高速运行情况下的移动通信

使CRH3(中国铁路高速)型动车组在武广高速铁路上以350km/h的速度安全运行。基于承载CTCS-3业务的GSM-R系统确保行车安全。今天武广高铁采用GSM-R通信网络创造了CRH3型动车运行时速394公里的世界记录。

二、在武广高铁GSM-R通信网络的功能及其应用

我国GSM-R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由:网络交换子系统(NSS)、基站子系统(BSS)、运行和维护操作支持子系统(OSS)三个子系统构成。GPRS(通用分组无线业务)高效、低成本、资源配置灵活,特别适用于间断、突发性、频繁、数据量小的数据传输,也适用于偶尔的大数据量传输。将GPRS分组交换模式引入到GSM-R网络中,GSM-R在数据传输上产生了由电路交换到分组交换的质的飞跃,数据传输速率从原来的9.6kb/s提高到最大传输速率171.2kb/s(理论上)。GPRS方式的数据传输链路,可以为铁路运输行车指挥提供数据通信业务,包括列车控制系统信息传输、机车同步控制信息传输、调度命令传输、调车无线机车信号和监控信息传输、无线车次号传输、进站停稳信息及接车进路信息的传输等数据通信业务。在高铁CTCS-3级模式下,车载设备通过GSM-R无线通信GPRS子系统向RBC发送司机选择输入和确认的数据(如车次号),列车固有性质数据(列车类型、列车最大允许速度、牵引类型等),车载设备在RBC的注册、注销信息,定期向RBC报告列车位置、列车速度、列车状态(正常时)和车载设备故障类型(非正常时)信息,列车限制性信息以及文本信息等。

篇3

1.2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定位应用。地理信息技术遍布于全球的卫星是获取信息的保障,而这些卫星能够提供全球任何一个地区的所有地理信息数据,所以,简单的经度与纬度的定位,对于地理信息技术而言是比较容易操作的,而且定位数据十分精准。将这项技术与通信网络相互融合,人们就能够对自己的位置进行快速定位,在此基础上汽车导航和路线检索也就可以顺利实现了。

1.3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定量分析应用。利用地理信息技术的模拟预测的作用和专题数字地图与相关的参数数据进行结合,可以对网络的整体进行定量的总体分析,了解掌握网络基本的情况。

1.4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智能诊断应用。结合对移动通信网络的检测数据和地理信息技术的定量化分析的作用,可以了解网络本身的情况和它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从而对网络进行规划和优化。

2基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规划和优化

对于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的规划和优化,主要考虑的是移动通信网络的质量和容量问题,因为这个两个问题直接对运行效率和效益产生巨大的影响。由于网络环境的复杂性和多变性等特点,网络的规划和优化工作对网络运营商而言,是重要的工作内容之一。网络规划主要是根据网络发展的趋势和在未来怎么发展做出预测,为以后建设网络打下坚实的基础;网络优化主要是提高网络整体的运营效率效益,满足不同用户之间的需求。

2.1人机交互接口-地图调用。地图调用在传统的基础上加以发展运用,形成了智能化的专题数字地图的查询显示。我们不仅可以查询地理位置的地形、道路、分布特低等,还可以快捷的查出地表覆盖率、海拔的高度、地理的经纬度等,可根据自己的需求显示出结果。这样就使我们更加详细的了解地理环境特点。

2.2网络的规划。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在移动通信网络中的综合运用,得出综合结果,经过精确的计算,可以计算出周围环境网络信号的强弱程度,用来对整个进行科学合理的规划,不仅如此还可以帮助工作人员调整基站,为科学的选择基站提供决策依据。

篇4

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在实际建设的过程中,应注意通信系统的可行性、拓展性以及先进性,同时也需要结合实际情况,采取一些较为灵活的手段来进行建设,保证它的功效性。具体可有如下几点:

2.1整体规划、循序渐进。对整个配电网自动化通信系统做出整体规划,按照地区、电压等级等逐步推进,最终实现全面覆盖,实施过程中注意与远期工程的衔接、及采购设备时做到不同厂家间设备的兼容性。

2.2重点突出、经济建设。根据实际情况及重要程度,选取已有设备条件及通信网络现状比较好区域,按照“遥信、遥测、遥控”三遥功能建设。依此类推,把整个配电网自动化系统建设成为一个真正实用,避免重复建设的功能性系统。

2.3因地制宜、灵活选择各种通信手段。下面介绍几种通信方式。

2.3.1无线通信,需要租用网络运营商的无线网络,将站端采集到的数据传至网络运营商的后台系统,再通过专线和配网自动化系统进行互联,实现业务接入。这种通信方式具有投资少、见效快等优点,但是无线通信往往受天气、地形等的影响,信号不稳定、安全性差,所以适用于“遥信、遥测”功能的使用。

2.3.2电力线载波通信是在站端将原始信息调制为高频信号,并通过耦合器耦合至输电线路,利用输电线路作为传输媒介传送到接收端,接收端通过耦合器将载波从强电电流中分离出来,然后解调出原始信息并传送到接收端。该通信方式带宽有限,基本上可以满足“遥信、遥测”、或者仅是“遥信”功能的使用。

2.3.3光纤通信是以光波作为信息载体,以光导纤维作为传输介质的通信方式。它具有传输速度快、可靠性高、组网方式灵活等优点,但是成本较高。该通信方式可以满足“遥信、遥测、遥控”功能。在通信系统的建设过程中,应当根据当地的具体环境选择不同的通信方式相结合的手段。应首选光纤通信,如在主干通道、主站间、主站与配电终端间,无法铺设光纤的地方及配电终端之间可以灵活选择电力线载波和无线通信方式。

3、配网自动化通信系统的规划

通信系统在整个电力系统的运行过程中占据着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主站系统与配网终端设备联接的纽带,主站与终端设备间的信息交互都是通过通信系统完成,因此必须有稳定可靠的通信系统,才能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功能。由于整个电网的一次设备多数已经建成,因此在通信系统规划过程中,应该通过重点建设配网终端设备的通信功能。配网终端设备主要功能有以下几点:①配网馈线运行状态监测;②馈线开关远方控制操作;③馈线过负荷时系统切换并重新优化配置(网络重构);④监测并进行故障识别、隔离、恢复供电。为实现配网终端设备的功能,它们与主站及彼此之间的通信必不可少。最终它们需要将采集到的各种信息,通过通信网络实时传至主站端,为调度运行工作人员正确做出各项指令提供可靠依据。由此可见,配网终端设备的通信功能是实现配网自动化的基础,在实际的工作过程中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重点建设终端设备的通信功能是明智的。

篇5

(2)操练与练习。操练与练习的过程中并不向学生教授新的内容,而是由计算机向学生逐个呈示问题,学生在机上作答,计算机给予适当的即时反馈。应当注意,练习与操作存在概念上的区别:练习的目的是为了帮助学生巩固知识和技能,因此大多采用短答题和构答题之类的形式;而操作是设计联想和记忆,多采用选择题和配伍题之类的形式。

(3)教学游戏。作为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学游戏与计算机密不可分。作为信息技术的一种,教学游戏从本质上而言是一种模拟程序,但是为了使学生有兴趣学,有乐趣玩,在其中加入了竞争性、趣味性和参与性因素,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例如,可以让学生扮演企业家,在游戏的市场竞争中求发展,从而让学生在游戏的过程中实现学习的目的。

(4)情境化学习。情景化学习属于建构主义学习,是目前重点研究的教学方法之一。在该教学模式中,通过信息化手段模拟实际情景,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直观、生动的想象,从而唤醒记忆中关于知识、经验的积累,使学习者在回顾以往知识的基础上,更好地去吸收、掌握、同化当前学习的新知识,并且赋予新知识某种意义。情境学习模式的主要方法有认知学习、抛锚式学习等。

(5)探究性学习。探究性学习(InquiryLearning)本质上是将信息检索技术应用到教学中。在该教学模式下,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数据库系统和情报检索技术,根据需要从学科数据库中检索有用的信息。例如在历史、地理等大数据量学科的学习中,学生可以利用信息检索服务功能,通过收集合理的信息,经过严密地推导,得到对教师所提问题的正确解答。

(6)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Computer-SupportedCooperativeLearning或Computer-SupportedCollaborativeLearning;CSCL)是一种与传统的个别化CAI截然不同的概念。在个别化CAI中,教学过程往往注重于人机交互活动对学习的影响。而CSCL则重点强调在计算机的支持下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活动。在计算机网络等现代信息技术的帮助下,学生可以突破在时间和地点上的限制,随时随地进行彼此之间的交流,促进互帮互助等合作性教学的展开。

(7)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是对不同信息化教学模式系统的综合。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促进了计算机网络、多媒体技术、人工智能以及人际交互技术的发展。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将不同的信息资源、学习情境、教学工具综合在一个系统当中。这样,该系统就融专家系统、数据库、辅助练习于一体,使教师能够灵活地组织教学,使学生能够方便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

2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中的应用

如何将信息化教学模式融入到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教学过程中,实现做中学、学中做,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和学习的效率,已经成为现代教育技术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以下将从3个方面,结合上述信息化教学模式进行阐述。

2.1基于“微课”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微课”是按照教学标准和实践环节的要求,利用视频拍摄技术,记录教师在课堂内绕某个知识点或者教学环节展开的精彩教学活动过程。“微课”拍摄的教学活动包括课堂讲授环节和课外实践环节。在视频设计中,应该包含与教学主题相关的教学设计、素材选择、练习布置,同时还应包括学生反馈、教师点评等辅教学资源,通过将它们以一定形式进行组合,可以营造出一种半结构化、主题式的资源单元应用“小环境”。由于“微课”教学主要集中在课后时间,并且包含大量练习,因此可以实现“个别授导”和“操作与练习”的目的。教师在采用“微课”进行教学时,既要充分考虑课件的趣味性,又不能忽略通信技术专业英语课程的特殊性。首先,要严格控制微课时间。通常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文章会较长,这使得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感到枯燥乏味。在“微课”制作过程中,通过将学习内容分成若干个小的片段,可以让学生轻松学习。其次,要注意结合多媒体。“微课”制作切忌简单播放已有的PPT文档,要做到声、像结合,最好能插入互动情境,这样学生才能有兴趣主动学习。最后,要考虑分层次教学。由于“微课”教学是课后学生有选择的自主学习,因此可以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制作不同的课件和习题,让不同层次学生都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内容。

2.2基于“情境教学”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在“情境教学法”中,教师通过创造或引用一些以形象为主体的教学场景,使学生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从而帮助学生体验教材,理解教学内容,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更加生动、深刻。“情境教学法”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情感,通过对社会和生活的进一步凝练,“情境教学法”才能影响学生。由于“情境教学”需要学生熟悉环境、了解环境、融入环境,因此可以实现“教学游戏”“情境化学习”和“探究性学习”3种信息化教学模式。在通信技术专业英语的“情境教学”过程中,任课教师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学生自主学习。首先,教师在课前可以根据下次课程的情境布置预习作业,让学生通过网络检索相关知识,熟悉下次课程的教学情境,从而对课程做到预习。其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导入工作环境,让学生能够知道为什么学习这部分专业英语知识,同时明白如何将这部分知识应用到工作当中。最后,教师根据教学情境,可以适当设计教学游戏,让学生充分参与,寓教于乐,达到在游戏过程中学习的目的,提高教学效率。

2.3基于“管理信息系统”的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教学模式

随着校园网的发展,信息管理成为校园网上的焦点。网络在学生和教师之间搭建了一条数字化桥梁,通过信息的传递,学生和教师之间可以更高效、更准确、更及时地建立联系。在校园网建立“管理信息系统”则更有利于充分利用学校的信息资源,促进教师尽快回应学生的动态学习需求,达到高效管理、教学的目标。由于“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充分利用计算机网络,实现对学生学习的管理和指导,因此可以实现“计算机支持合作学习”和“集成信息化教育系统”2种信息化教学模式。教师在利用“管理信息系统”指导学生学习通信技术专业英语时,既可以及时反馈学生的问题,又可以将学生的网络答题成绩进行分类统计,掌握学生学习的薄弱环节,有针对性地进行强化指导。

篇6

2.1充分保障用户IP地址

由于黑客对用户网络通信的侵入与攻击大都是以获取用户IP地址为目的的,因此,充分保障用户的IP地址安全是保护用户网络通信安全的重要途径。用户在使用互联网时也要特别注意对自身IP地址的保护,通过对网络交换机的严格控制,切断用户IP地址通过交换机信息树状网络结构传递被透露的路径;通过对路由器进行有效的隔离控制,经常关注路由器中的访问地址,对非法访问进行有效切断。

2.2完善信息传递与储存的秘密性

信息传递与信息储存的两个过程是当前给网络通信信息安全造成隐患的两个主要途径,在网络信息的存储与传递过程中,黑客可能会对信息进行监听、盗用、恶意篡改、拦截等活动以达到其不可告人目的的需求。这就要求用户在使用网络通信技术时要对网络信息的传递与储存环节尽量进行加密处理,保证密码的多元化与复杂性能够有效甚至从根本上解决信息在传递与储存环节被黑客攻击利用的威胁。当前在网络通信过程中用户可以选择自身合适的加密方式对自身的信息进行加密处理,而网络维护工作者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加强对信息的加密设置。

2.3完善用户身份验证

对用户的身份进行有效的验证是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另一条重要途径。在进行网络通信之前对用户身份进行严格验证,确保是本人操作从而对用户的私人信息进行充分有效的保护。当前,用户的身份验证主要是通过用户名与密码的“一对一”配对实现的,只有二者配对成功才能获得通信权限,这种传统的验证方法能够满意一般的通信安全需求,但是在网络通信技术发展速度不断加快的背景下,传统的身份验证方法需要新的变化,诸如借助安全令牌、指纹检测、视网膜检测等具有较高安全性的方法进一步提升网络通信信息安全水平。此外,在保障网络通信信息安全的过程中还可以通过完善防火墙设置,增强对数据源及访问地址恶意更改的监测与控制,从源头上屏蔽来自外部网络对用户个人信息的窃取以及对计算机的攻击。加强对杀毒软件的学习与使用,定期对电脑进行安全监测,从而确保用户自身的信息安全。

篇7

2.系统开发可行性分析

对任何一个组织、单位或企业,其人力、物力、财力等资源都是有限的。为了使这些资源能够得到合理利用,使其为组织发展提供最大支持,就必须在项目投资决策之前,对项目进行调查研究、详细分析、论证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可行性分析主要包括:技术可行性分析、经济可行性分析、组织可行性分析、人员可行性分析等四个方面。运输公司已配备了电脑,如果建立一个内部管理系统管理其日常事务和工作,只需辅之以必要的软件即可。由于运输公司可以依靠公司的人力资源进行软件开发。除此之外,此项目得到了公司领导的支持,可以节约很大一部分费用。因此,从硬件配置和软件配置的角度综合考虑,该系统花费少,具有良好的经济可行性。运输公司采用典型的直线组织结构,组织结构简单,责权清晰,适应建立管理信息系统的基本要求,因此建立管理信息系统不需要对组织结构进行调整而且公司领导对该项目极为重视和支持,所以该系统的开发具有良好的组织可行性。运输公司的管理人员已经基本掌握了有关电脑操作的基本技能,再加之,该软件从设计之初就定位为操作简便明了。因此,该系统实施后,不会存在因人机配合不当造成的错误。所以,该系统在人员分析方面也具有良好的可行性。

二、系统总体方案设计

1.代码设计

系统代码设计主要是根据系统的信息模型,利用文件与数据库设计技术,信息分类编码技术等,确定信息系统的编码原则,定义数据项,设计数据库结构和某些临时文件。对信息实行分类编码要达到标准化。这样可以统一协调各项信息的收集工作,使之既符合系统整体的要求,又满足部门需要,减少对信息进行重复采集、加工、存储的情况,最大程度的消除因对信息的命名、分类、描述和编码不一致所造成的误会和分歧。做到使事物称和术语含义统一化、规范化,并确立代码与事物概念之间的关系。此外,对信息进行编码后,就可以利用已有的编码组合成复合码,用于作为将多对多关系分解成一对多关系的依据,这样利于关系模式达到规范化的要求。

2.数据库结构设计

依据系统中各部分功能的不同,为该系统建立三个数据库。(1)基本信息库:用于存储整个系统人员、车辆等原始信息及其配置情况。主要包括以下数据:驾驶员登记表、车辆登记表、驾车登记表。驾驶员登记表,车辆登记表,驾车登记表之间的关系。(2)出车库:用于存储出车记录。主要包括出车登记表,其中存储了每次出车的信息。(3)工资核算库:用于存储按月核算的人员的各项工资汇总信息。主要包括驾驶员效益工资核算表、驾驶员工资核算表、管理员总工资核算表、财务处回执表等。

3.系统软件结构设计

系统软件结构的优化准则:(1)建立高内聚性低耦合度的模块集合。(2)避免模块具有高的扇出、扇入系数。(3)系统具有适当的深度和宽度。(4)模块内条件判断的作用范围保持在模块的控制范围内。(5)尽量使模块具有单入口和单出口。(6)控制需要优化处理或修改的模块的个数。软件结构设计:系统软件结构设计的依据,是系统的功能模型和信息模型。在系统分析阶段建立功能模型时使用的IDEFO图,是严格按照自顶向下的功能分解方法描述系统逻辑功能的。并且对系统每一功能的输入、输出、结束、机制都进行了全面的描述。同时,各功能之间的逻辑关系也是十分清晰的。因此,可以由IDEFO图直接导出系统的初始软件结构。

4.输入输出及界面设计

本系统采用的是形界面,其界面友好。而且在设计过程中考虑到了为管理人员提供最大方便。举例来说,在整个系统中大量采用了系统默认生成和组合框技术,以提高输入数据的速度和规范化。例如:整个系统中,输入时间,由系统默认当前年份、月份和日期。输入均采用组合框,可以任意选择输入条件。在常用的出车登记单中,当输入车号时自动查找驾驶员姓名由系统自动填写。当需要改动时,可通过驾驶员姓名组合框进行选择输入;用车部门也是组合框选择输入。这些都极大的方便了管理人员进行数据输入和系统管理,具有良好的人机接口。

5.处理流程设计

处理过程是指模块的处理流程或算法流程。为保证在系统实施阶段能编写出结构良好、层次分明、思路清晰的程序,在模块内部设计时,必须采用结构化的程序设计方法,才能设计出结构合理、清晰流畅的算法流程。

6.系统测试

系统测试是保证系统开发成功的重要一环。设计上完美无缺的系统是不存在的。开发人员与用户只间交流存在的问题,由于程序员的疏忽或时间太紧造成的各种错误等,这些错误必须在用户对系统验收测试以前纠正过来人。在系统交付使用以前,还要对系统的响应速度,事务处理吞吐量,载荷情况,失效的恢复以及系统的实用性等等进行测试。测试的真正目的是发现系统中存在的问题,而不是为了证明系统是有效和正确的。

篇8

1.2网络的开放性带来的威胁

任何人登录到网络上后,理论上都可以实现对网络上共享信息的阅读与使用,比如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或个人的信息内容。其中往往有许多部分具有保密性质,如果这些信息被人随意扩散或非法利用,极有可能造成严重后果。

1.3网络的复杂性带来的威胁

计算机网络技术是一门非常复杂的高端综合性学科。大体上包含网络硬件设备和控制软件两个方面,组成极其复杂,其中任何一个部分发生问题都有可能威胁到网络安全。

1.4网络边界及传输的不确定性带来的威胁

可扩展性是当前计算机网络的一个重要性质。由于可以不断扩展,使得网络的边界和信息传递路径相对模糊而不确定。而这种不确定性给网络安全隐患的形成提供了基础,网络安全保障工作难度加大。

1.5海量信息带来的威胁

信息资源是网络承载的主要内容,在为使用者提供服务的同时,庞大的信息量也给网络稳定造成影响,过于巨大的信息传输量极可能导致网络阻塞。

2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系统

2.1系统物理环境的安全措施

计算机机房是安置计算机网络与信息系统主体硬件设备的专用设施。国家对机房的设计与实施都有明确的标准,信息和数据安全是其基本前提。防火防潮是机房必备的基本特性。

(1)在选址方面

计算机网络机房要与危险建筑保持安全距离,如果机房位于楼房,则需选择方便整个组织机构网络建设的位置。

(2)在安全保卫方面

由于机房是保存信息的重要设施,安全保卫措施必须加强。

通常都要设置现代化的环境调节、监控和门禁等设施,以维持机房环境适宜条件,监视机房设备运行情况,防范外部非法侵入等。

(3)在消防安全方面

机房一直都是防火重地。如今的计算机机房都配有自动灭火装置,一旦发生火灾即可自动启动实施灭火。

2.2系统运行环境的安全措施

加强制度管理,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计算机网络管理与使用制度,落实安全保障措施,从组织角度、管理角度和技术角度来保障网络系统数据传输的安全性、完整性与使用性。

(1)加强计算机网络硬件设施及场所的标示管理。

在机房入口处张贴警示标语和门牌。在交换机、路由器以及中心服务器等重要设施上张贴标示,提高辨识度,方便管理与维护。

(2)做好设备备份工作。

为防止因为突发性机器故障导致的网络事故,重要网络设备、设施都要做好备份,一旦发生事故立即切换,保障网络正常使用。

(3)加强信息传输通道的安全防护。

一般采用在传输的信息中加入冗余信息,从而便于及时发现信息传输过程中变化与改动。

2.3系统的软件及数据环境的安全措施

(1)及时完善操作系统。

任何系统、软件都有漏洞。系统开发商会经常系统补丁,计算机用户要及时下载安装,弥补系统不足。

(2)划分用户权限。

根据用户使用需求设定用户权限,不同权限的用户使用系统资源,访问网络的情况也不一样,从而可以有效避免威胁系统安全的情况发生。

(3)物理隔离。

网络资源共享的前提是网络硬件连接。关键部门使用独立的局域网,与万维网硬件上不连通,彻底消除来自外部网络的入侵的可能性。

(4)做好数据备份。

安全系统的防护能力并非绝对有效。为减少系统安全事故带来的损失,对于重要数据可定期备份,备份介质单独存放。

3计算机网络与信息安全关键技术

3.1防病毒软件和防火墙

针对计算机病毒开发的防病毒软件是最常用的网络安全防护技术。根据使用环境不同分为单机版和网络版。无论哪种,都具有较强的局限性。由于防病毒软件是根据具体病毒而开发的,而病毒更新速度很快,使得防病毒软件的实效性大打折扣。要较好地保障网络安全,还需要其他技术、措施的配套支持。如系统数据定期备份,关键业务信息采用加密技术等。防火墙是抵御网络攻击的重要措施。其原理是通过预先设置对访问行为进行选择性限制,从而维护内部网络环境的相对安全。

3.2入侵检测技术

入侵检测是针对非法入侵行为实施的防护机制,通过及时察觉非法入侵行为并展开相应的防护措施来实现。其技术的关键部分就是要建立一套准确的判断规则,任何不符合该规则的行为都将被视为入侵行为。对于入侵行为判断的精准程度直接关系到防护机制的运行质量。粗犷的判断标准使得系统误报率非常高。

3.3密码技术

加密技术主要应用于信息网络传递方面。通过将信息按照某种算法进行编译再传输的方式减少数据被他人非法获取后造成的信息泄露,从而起到网络信息安全保障的作用。

3.4访问控制技术

访问控制限制了计算机对外部网络的访问行为。根据危险程度不同,对外部网络环境的不同区域进行了划分。再按照预先设置的规则,对计算机的访问行为进行选择性限制,允许其访问安全区域,禁止访问危险区域。对危险网络的远离,使得计算机遭受攻击的概率大幅下降,从而提高了网络的安全性。访问控制策略的制定分为入网访问控制环节、网络权限划分环节和客户端防护策略制定三个部分。系统根据预先设置的详细规则,允许被授权的设备及用户访问网络,所访问的网络范围受到严格控制。使用防火墙的数据包过滤和功能、VLAN技术的区域划分功能控制访问行为。使用交换机802.1X协议实现对用户访问行为的授权。

篇9

随着国内金融市场改革的不断深入,使得银行之间的竞争愈加激烈,在银行压低价格、放宽条件进行贷款扩张、抢占份额的同时,落后的风险监控技术将加大银行经营风险,目前国内银行业已经加大了风险控管的力度。为对贷款投放中产生的信贷风险进行有效防范,银行在加大信贷资金管理的同时,必须对信贷资产质量进行有效提升。信贷审批系统的完善,可以对信贷风险进行有效降低。根据商业银行需求进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应遵循“以客户为中心,以电子化管理为手段,以风险防范为目的”的设计原则,进行信贷审批系统设计,主要分为两层结构形式,为核心层与分支层。在设计中主要包括系统硬件、系统数据流、系统功能、系统权限控制与数据库、待审批贷款查询数据、审批查询数据库、贷款审批修改数据库、审批详情数据库、贷款权限分配维护数据库、贷款权限修改等多个方面。本文主要对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分析。

(一)系统硬件框架选用浏览器与服务器的方式作为银行信贷审批系统硬件系统的主要方式,也就是常说的B/S结构,这种系统方式对集中管理数据及系统维护十分有利,并能对系统成本进行有效降低,为客户应用提供便利,利用浏览器可以有效实现客户端操作。

(二)系统权限控制与数据库设计在信贷审批系统权限控制设计中,应分用户与角色进行权限管理,并在交易中设置权限管理,实现同时前后台共同控制。严格维护功能授权,一键完成数据维护,可实现一个交易所有业务同时全部完成移交。在采集数据的过程中,应对报文所需数据进行采集,数据采集的方式主要包括以下三种:界面录入、介质导入及其他系统抽取。首先,在验证数据自动获取中,必须严格按照个人诚信系统及企业征信系统的报文数据要求进行,确保数据格式、内容与报文要求相符合。其次,生成报文过程中,当数据采集完成后,应遵循报文需求进行各种报文的生成,并进行上报。最后,错误处理过程中,应按照返回的具体信息,对发生错误的报文进行错误的自动检测,并形成正确的报文,检验合格后进行上报。

(三)贷款权限分配维护数据库设计在贷款权限分配维护数据库设计中,主要包括贷款流程编号、贷款种类、贷款期限、担保方式等多方面内容,如表所示。

三、商业银行信贷审批管理的探究

经济效益是商业银行存在的基础,通过银行信贷的方面最大限度地实现经济效益。由此可见,商业银行经济效益是否良好,与信贷管理水平的高低具有关键性的作用。作为银行运用信贷杠杆对日常经济活动中的资金信贷关系进行组织、疏导、调节及控制的活动,信贷审批管理体系的建立与完善,对商业银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一)加强学习,提升政策执行力一是信贷审批管理学习机制的建立与完善。定期开展各种专题业务研讨等学习活动,对国家政策方针、制度等进行及时、系统地学习与交流,确保信贷审批工作人员能够对上级行信贷管理战略进行及时领会,并对政策和规章制度的精神实质进行准确掌握,将政策精神在本省经济发展与本行经营管理中充分体现,规范审批流程、明确信贷管理方向,在银行业务办理及信贷风险防范中充分发挥政策的指导作用。二是强化政策传导作用。通过多种途径如审批座谈会议、营销联动、业务培训等方式,完善基层银行信贷审批系统及风险防范管理体系,在申报项目方面积极引导基层银行向总行政策靠拢,帮助基层银行对风险条线及经营条线利益一致性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加大信贷风险控制力度,实现信贷审批与市场营销的充分结合。

(二)坚持精细化审批,把好质量关口2014年前三个季度,建行河南分行账面利润、公司类贷款新增、个人存贷款新增、中间业务收入等主要业务指标继续占据同业第一的位置,一些指标在建行分行以至全行系统都居于前列,同时,不良贷款率控制在2.62%,资产质量保持在同业领先的水平。随着2015年的到来,商业银行竞争愈加激烈及总行大力推进结构调整的政策要求,在信贷审批管理中,必须对各项政策进行全面了解与掌握,促使信贷审批管理符合本省经济需求、各行经营实际,在合理调整信贷结构的同时,有效提高整体资产质量。1.积极推动信贷经营转型。将信贷审批资源配置及营销导向作用充分发挥出来,在审批过程中,促使信贷资源向非严控行业、优质客户、重要项目及供应链融资、贸易融资产品上倾斜,在区域主导产业链中应起到深层次拓展的作用,进而实现“多产品覆盖、向两头延伸、表格化管理”。2.加大防范风险控制力度。在审批中积极督促申报行努力挖掘和增加抵、质押方式的业务占比,或采取由信用等级更高、经营实力更强的担保单位提供担保,严格控制互保、交叉保及设备抵押项目,对集团客户、关联客户以及虚拟集团客户严格按照有关要求,认真研究总体资产负债情况、银行在企业金融需求中的控制地位以及风险控制策略,努力提高授信方案质量。

篇10

统计面向公众是统计工作的性质所决定的。统计用数字描述、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任何事物都有其数量特征。统计数字覆盖经济和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对统计数字的需求自然也来自社会的方方面面,而绝不仅限于政府部门或有关领导。如果无视或轻视更为庞大的社会需求群体,统计工作就是不全面、也是不完整的。

篇11

2新型玻璃熔化炉的基本构成及原理

2.1玻璃熔化炉烟气深度系统回收设计的基本构成玻璃熔化炉烟气余热深度回收系统主要由主循环系统和控制系统组成,如图4所示。混合器是指在设计中将直接回收的烟气以及从燃烧器过来的烟气混合后再向炉子输送高温气体的机构,如图6所示。燃烧器是指从换热器吹进来的气体在此进行富氧燃烧后再将高温气体送进混合器,如图7所示。换热器是指将排出的部分烟气的余热通过热转换使新鼓风进来的空气升温,实现尽量回收每一份余热的目标。控制系统基于电子计算机和单片机所形成的控制平台。控制系统主要以智能控制为主,人工控制为辅的原则,在每个关键位置安装温度传感器等传感器,利用传感器发回的信息自动调节流速、压差以及进排气量,从而实现由电子系统最优化控制而达到的节能减排的效果。

2.2玻璃熔化炉烟气余热循环回收设计的原理本方案根据流体力学及热力学的原理,设计玻璃熔化炉烟气余热回收的循环系统,并验证其可行性。在循环系统中,燃烧物质不断改变,以主体变化为基准验证化学变化所产生的一系列转变,计算损耗,最后计算得到节能效率。在换热器处有进排气两个管(如图5所示),其中进气管接鼓风机,由鼓风机为整个系统提供动能[1]。空气进入燃烧器后进行富氧燃烧产生高温烟气,高温烟气通过管道进入混合器与回流烟气混合进入炉内,而高温烟气的温度不仅要保证玻璃熔化炉工作温度同时要补充热损耗。烟气进入炉内后一部分回流另一部分经管道进入换热器与进气管鼓风进来的空气进行热交换后排出,而回流气体原理[2]如图8所示。图8循从燃烧器通向混合器的管道出口处的压力可以分为水平方向的静压分力和竖直方向的动压分力,而混合器回流管道处压力也可以分为动压分力和静压分力,那么当混合器回流管道的动压分力小于燃烧器通向混合器的管道出口处的静压分力,那么通过流体力学的相关知识可知,在混合器回流管道的气体可以顺利的进入混合器主腔,并与从燃烧器通向混合器的管道喷出的气体混合。而且从燃烧器通向混合器的管道喷出的气体温度是在保证工作温度的同时还要提供热损耗,所以管道喷出气体温度要大于回流气体温度,气温越高气压越低,那么气体将由回流管道的低温高压向主腔内高温低压流动,也可以保证此处的循环问题。通过燃油组分与氧气燃烧的热量[9]来确定各个环节所需的温度,根据燃油主要燃烧方程式可知:C+O2=CO212kg/mol32kg/mol44kg/mol0.84kg2.24kg3.08kg(1kg的燃油约有0.84kg的C)2H2+O2=2H2O4kg/mol32kg/mol36kg/mol0.16kg0.02kg0.0178kg(1kg的燃油约有0.16kg的H2)燃烧1kg的燃油需要的2.26kg的O2及需要11.3kg空气,燃烧生成12.14kg的烟气。因为燃烧1kg的燃油约产生41900KJ的热量,能把烟气的温度提升为Δt,如下方程式:m•c•Δt=ΔQ(1)则可以推算出Δt,即Δt=ΔQ/(m•c)(2)其中ΔQ为41900KJ,m为12.14kg,比热容c为1.5KJ/(kg*℃);带入数据可以得出提升温度Δt=2300℃。所以可得到结论:此处热量在考虑一定的热损失的情况便可以满足方程中2000℃的需要,即:可以保证玻璃熔化炉的能量需求。

3新型熔化炉节能减排原理

玻璃熔化炉在工作过程中所需的总热能[6]:Q=熔化原料热+烟气升温热+散热+排放烟气热[4],其中熔化原料和散热的热能是很难节省的,所以本方案节能针对的是降低烟气升温温差(Δt)以及降低排烟温度。根据设计,设喷入混合器烟气的质量为mx,回流至混合器主腔的烟气质量为my,总的参与熔化玻璃的烟气的质量是mx+my,所以从理论上来讲,现有技术是把mx+my从室温加热到炉窑所需要的工作温度(约为1600℃),并且排出的烟气质量也是mx+my,那么可以知道升温所需热能公式[5]为Q升温=(mx+my)Δt×Cp(3)其中温差Δt约为1570℃,烟气比热Cp约为1.18KJ/(kgC),估算的升温所需热能为Q升温=1600(mx+my)×Cp(4)根据提出的设计方案:部分烟气回流my的温度设为1500℃,而喷入混合器烟气mx的温度设为2000℃,那么Q升温=mxΔt×Cp+myΔt×Cp(5)代入数值得:Q升温=2000mx×Cp+1500my×Cp(6)由式(4)和式(5),可得:2000mx×Cp+1500my×Cp=1600(mx+my)×Cp(7)带入数值得:2000Cmx+1500Cmy=1600C(mx+my)(8)由式(3)~式(6)可以看出,节省的热能为1500my,而mx主要提供热损耗,那么在所需烟气总质量mx+my为一定值时,很显然提高my是无法降低mx值的,因为mx与my之间的关系不是线性关系,所以需要构建模型测量数据去找到两者之间的关系,从而可以得到最优化的数值。这种方法不仅节能1500my而且也减少my的排放,相对于传统工艺单纯利用换热器进行进排气热交换,本方案减少了烟气排放量。除了通过降低烟气升温温差节能以外,还可以采用换热原理[5],提高鼓入空气的温度,降低排烟温度进行节能。由=KAΔtm得,排气管单位管长对换热介质的换热量[12]1=K1A1(t1-t2)(9)其中,t1为排气的温度,t2为换热器介质的常温,A1为排气管外径的周长,K1传热系数。K1=11h1*d2d1+d22λ1lnd2d1+1h2(10)其中,h1为排气管道内表面的换热系数,h2为排气管道外表面的换热系数,d1为排气管道的内径,d2为排气管道的外径,λ1为管壁的传热系数。而换热介质对进气管道的单位管长的换热量:2=K2A2(t2-t3)(11)其中,t2为换热器介质被加热后的温度,t3为进气管道内空气的常温,A2为进气管外径的周长,K2为传热系数。K2=11h4*d3d4+d32λ2lnd3d4+1h3(12)其中,h4为排气管道内表面的换热系数,h3为排气管道外表面的换热系数,d3为排气管道的内径,d4为排气管道的外径,λ2为管壁的传热系数。综合上述推导过程可以得到结论,通过热交换后,鼓入的空气的温度升高,而排出的烟气的温度降低,在对鼓入的空气进行加热时,所需燃料减少,从而实现了节能减排的目的。

篇12

1.国内外体育新闻专业开展的现状

目前,美国、英国、日本、澳大利亚等国的一些院校相继开设了体育新闻传播专业。美国4000余所大学有20所左右设置了体育新闻、体育传播、体育信息专业或专业方向,并且成为美国职业体育、高校竞技体育相关岗位人才的重要培养基地[2]。比如美国俄亥俄大学新闻传播学院就开设了贯穿一个学期的体育写作(sports writing)、体育传播(sports casting)课程;美国密歇根大学体育与媒体方向则开设了体育评论(sports commend)课程[3]。其他一些国家虽然很少有体育新闻专业,但在新闻传播专业开设体育新闻传播类课程已经成为一种潮流。

我国体育新闻专业创办于20世纪末期。1986年上海体育学院最早设立体育新闻专业。2000年以后北京体育大学、成都体育学院、武汉体育学院、广州体育学院陆续设立了该专业。截止到2010年,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开设体育新闻专业的体育与非体育院校合计约30所,在校的体育新闻专业本科生约有2.8万人[4]。

目前,我国现有的针对体育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模式是“1+1=2”即“体育+新闻=体育新闻”的粗放式模式[5]。体育新闻专业学生,既要学习体育学的相关课程,又要学习新闻学的相关课程。教授体育课程的老师是研究体育的,而教授新闻课程的老师是研究新闻学的,他们以各自“井水不犯河水的”[6]方式教导学生。在这种课程设置的双重压力下,体育新闻专业学生疲于应付,他们既要忙于学习采写编评等新闻专业等课程,又要忙于学习体育知识。这样经过大学四年长时间学习,许多体育新闻专业的学生只是对名目繁多的体育项目略知皮毛,远不能达到报道体育新闻时全面了解某项体育运动的程度。而另一种后果是许多学生应用新闻理论技术能力的欠缺,这就好比身为一名战士却不会使用武器。我国新闻教育界一贯主张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两极平衡”理论在具体的操作实施中并未真正完全得到体现[7]。

2.系统论视阈下的体育新闻专业的人才培养

系统理论是“一种观察世界和思维的方法”,亦是“研究一切系统的模式、原理和规律的科学”。在拉兹洛看来,“系统理论提供了一个新的概念框架”[8]。

所谓系统,就是诸元素及其与外界环境间相互动协调作用所构成的一定有组织的整体[9]。自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L.V. Bertalanfy)于1947年发表《一般系统论》后,系统理论在拉兹洛(E. Laszlo)等学者的推进下迅速崛起,虽然哲学界的评价褒贬不一,但该理论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许多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却是不争的事实[10]。

结构、功能、元素、环境、涨落是系统理论的重要概念。结构是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联系形式,是元素的组织形式,是从系统内部反映系统的整体性;而功能主要是系统与环境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反映出的能力,是从系统外部反映系统的整体。元素和环境建立于信息观点基础上,是系统两个基本的制约方面,亦是具体研究系统的两极。“系统观区别于整体论,就在于它不是用整体论的观点来研究整体,而是用环境和元素的相互作用来说明系统整体性质的形成和发展。只有了解系统的元素和环境的范畴,才能更科学地说明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范畴”[11]。邦格(M. Bunge)认为,系统的元素为自主地进入系统关系的部分的集合,而且是直接构成系统的功能部分。涨落是指系统的动态差异,可分为内涨落和外涨落,前者由系统内部因素引起,后者则由系统外部因素导致[12]。

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计划研究所主任的库姆斯(P. H.Coombs)曾利用系统分析的理论,研究世界各国的教育发展。他认为,教育改革必须注意投入与产出的关系,而这种关系必然涉及社会系统[13]。从社会系统角度视之,大陆新闻教育系统只不过是一个子系统而已,它与外部环境存在着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关系,具有开放系统的特征。因此,探讨体育新闻教育改革的性质、进程和发展趋势,除了检视体育新闻教育内部的演变状况外,也要研究外部环境与体育新闻教育互动的方方面面。

体育新闻专业学生与体育新闻专业教育是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的。事实上,体育新闻教育近二十五年来呈现出来的变革,主要是体育新闻专业学生整体结构与个体功能转化所反映出来的现象。当然,体育新闻专业学生整体结构出现了扩展,必然加强了个体功能的发挥。

从宏观角度考察,体育新闻专业学生的培养是社会大体系中一个不可或缺的子系统,其改革既涉及子系统内部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与更新,又涉及整个社会大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的调节与更新。针对体育新闻专业学生培养的调查,探索其目前面临的问题和未来发展的趋势,系统论提供了一个很有用的剖析角度。

3.培养“通才”与“专才”的实践与探索

目前在体育新闻人才的培养模式上,各高校在探索中初步形成了两类人才培养模式的发展思路。一类强调体育新闻人才的通用性,认为体育新闻应淡化专业特性,以适应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实行通才培养模式。另一类则强调以特色立专业,突出体育新闻的专业特性,重视“专才”与“通才”的结合[14]。在美国,体育新闻专业课程体系的主要部分就是通才教育课程。以美国威斯康星大学新闻学院为例,其课程体系中,四分之三的课程是人文和社科知识如经济学、政治学、法律、历史和语言等[15]。

通才教育也叫通识教育、普通教育,其含义与素质教育的涵义大体相当[18]。通识教育与专业教育是相对的教育思想。通识教育的思想在美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有深厚的传统,直至今天其影响依然存在。其基本要义是做人的教育、人的全面发展的教育。目的在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引导学生尽可能多涉猎各个领域的知识,拓宽学科、学术视野,了解和熟悉不同学科认识世界和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这与体育新闻业界对体育新闻人才基本知识结构要求不谋而合。例如,制作体育类节目,就必须懂得体育学知识。

但是,在目前我国现有的体育新闻学专业的课程设置中,虽然通识教育课程在课程体系中所占比例有高有低,然而普遍设置通识教育课程是不争之实。通识教育课程不是要不要的问题,而是多与少的问题。但在新闻教育中只强调通识教育也会出现一些问题,比如由于缺乏对学生的职业技能的足够的培养,导致学生就业后不得不通过相当一段时间的职业培训才能胜任工作。对于体育新闻教育而言,无论在东方还是在西方,媒体越来越需要具备较强应用知识技术能力的人才,因此专业教育的重要性也越来越成为共识,体育新闻教育需要越来越强调学生应用知识和技术的能力的培养,甚至这很可能成为代表未来体育新闻教学改革的方向。

4.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的创新

体育新闻专业是要培养学生具备新闻学和体育学的理论知识与专业技能,具备宽广的文化与科学知识,熟悉我国新闻、宣传政策法规及体育新闻报道纪律,能在新闻、出版、宣传、体育部门从事记者、编辑、节目制作与管理工作的体育新闻高级专门人才。针对目前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中所存在的问题,我们有必要对体育新闻人才培养的模式进行创新。首先,明确市场需求是体育新闻人才培养的“指挥棒”。体育新闻人才培养切忌闭门造车,体育新闻毕业生只有首先适应媒体发展的需要,才能在媒体中发展。[16]其次,从系统论的角度出发,明确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体育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不能只有理论的学习,还要将实践提到一个重要的层面。新闻实践教学是整个体育新闻专业人才培养系统中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全部教学环节的一个链条。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在充分考虑城市区位、媒介环境、赛事资源、师资条件、生源质量制定体育专业学生专业实习实践的方案。最后,体育新闻专业人才的培养需要制定科学的制度,进行有效的管理。在管理过程中,做到激励、监督、惩戒“三位一体”,不可偏废。

参考文献:

[1]李志方,谢毓祯,朱晓平.我国体育新闻传播学研究生培养研究[J].体育文化导刊,2009,(7).

[2]Huang,E.,Rademakers,L.,Fayemiwo,M.A.,&Dunlap,L.Converged Journalism and Quality:A Case Study of TheTampa Tribune News Stories.Convergence.,2004.

[3]University of Michigan.省略.

[4]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编,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和专业介绍[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5]张德胜.体育媒介通论[M].广东人民出版社,2006.

[6]周凯,张琦.高校新闻类专业泛滥(一)[N].中国青年报,2007-8-1,(6).

[7]周凯,张琦.高校新闻类专业泛滥(一)[N].中国青年报,2007-8-1,(6).

[8]Weinberg,G.M.: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systems thinking.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75.

[9][美]布莱恩.S.布鲁克斯,周婵译.媒介转型时期新闻教育再思考[J].国际新闻界,2006,(12).

[10]Laszlo,E.System,Structure and Experience.New York: Gordon and Breach Science Publishers,1987.

[11]Weinberg,G.M.:An introduction to general systems thinking. New York: John Wiley & Sons.1975.

[12]罗自文.试论数字化技术在新闻教育中的运用[J].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06,(2).

[13]United Nation Educational Scientific and Culture Organization Annual Meeting.

篇13

由于数字化信息处理和集成电路的不断进步,各种语音合成芯片应用也不断扩大。其中有大部分都是采用PC机或微控制器的方法,这种方法的控制手段不但需要硬件的支持,同时也需要对软件系统和各种指令进行严肃处理。伴随着目前社会技术的不断发展,语音信息采集与处理措施要求不断增加,在处理之中,是通过将模拟语音信号通过相应软件和系统转变形成数字信号,再由单片机控制储存在存储器中,形成一套系统的工作流程。

一、信号发生器概述

1.1 信号发生器的发展

信号发生器广泛应用于各科学实验领域。它是一种常用的信号源,是现今各种电子电路实验设计应用中必不可少的仪器设备之一。六十年代以来,信号发生器有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函数发生器、扫频信号发生器、合成信号发生器、程控信号发生器等新种类。各类信号发生器的主要性能指标也都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同时在简化机械结构、小型化、多功能等各方面也有了显著的进展。

1.2单片机原理

单片机是一种集成在电路芯片,具有数据处理能力的中央处理器CPU 随机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多种I/O 口和中断系统、定时器/计时器等功能集成到一块硅片上构成的一个小而完善的计算机系统。单片机具有集成度高、系统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实现模块化等特点,应用于仪器仪表、家用电器、医用设备等领域。

二、硬件电路设计与分析

2.1 工作原理

当按键按下时,通过程序判断哪个键按下,选好按键后,利用D/A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成模拟信号,再经过滤波放大,由示波器显示出所需的波形,此时LED显示器也会显示其各自的类型以及频率。复位电路则是用于单片机的复位,使单片机接口初始化。

2.2 实现功能

(1)所使用的8位LED显示器,采用共阴极接法,输入段选码低电平有效,显示输出信号的类型和频率。

(2)通过P1.0和P1.1口控制信号的输入类型。当P1.0=0,P1.1=0输出正弦波;当P1.0=0,P1.1=1 输出三角波;当P1.0=1,P1.1=0输出锯齿波。

(3)输出信号幅度:0~5V。

(4)信号频率范围要求:1—1KHZ。

2.3.硬件电路设计与分析

好的硬件电路既能简化繁琐的程序,又能提高实验的成功率,是设计实验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必须高度重视。

2.3.1主控电路

本电路主要采用AT89C52型单片机,它具有如下特点:(1)有可供用户使用的大量I/O口线。(2)内部存储器容量有限。(3)应用系统开发具有特殊性。用89C52单片机构成最小应用系统时,只要将单片机接上时钟电路和复位电路即可。其中,在设计时钟电路时,采用12MHZ和晶振分别接引脚XTAL1 和XTAL2,电容C1,C2 均选择为30pF。由于频率较大时,三角波、正弦波、方波等波中每一点延时时间为几微秒,故延时时间还要加上指令时间即可得到指定频率的波形。在设计复位电路时,复位引脚RST通过一个斯密特触发器与复位电路相连,作用是用来抑制噪声。在每个机器周期的S5P2,其输出电平由复位电路采用一次,然后才能得到内部复位操作所需要的信号。

2.3.2键盘接口电路

本设计采用一般的键盘接口,键盘输出信号。具体为:P1.0、P1.1波形选择,其中当P1.0=0,P1.1=0 输出正弦波,当P1.0=0,P1.1=1 输出三角波,当P1.0=1,P1.1=0输出锯齿波;当P1.0=1,P1.1=1 输出方波。P1.2、P1.3、P1.4 频率由个位,十位,百位调节;P1.5频率加减控制;P1.6跳出循环。

2.3.3 DAC0832芯片与单片机硬件接口设计

由于用示波器显示波形,所以需要一个数/模转换器,将单片机输出的数字量转换成模拟量。此设计采用DAC0832转换器。由于此芯片是电流输出,为了变成电压输出,我们在其后加上一个运算放大器OP07。

2.3.4 LED显示电路

设计采用LED共阴极数码管显示电路。当某个驱动电路输出端为低电平时,相应的那位点亮,从而显示出波形的种类和信号的频率,在按键时显示出相关信息。添加74LHC573锁存器是为了增加显示的准确性。

三、语音信息系统主要芯片介绍

单片机作为一种集成电路芯片,是通过采用各种超大规模的集成电路技术将具有各种数据处理和函数计算能力的中央处理器、随机处理器以及定时器等终端系统和功能集成到一个完整的硅片之中形成一个完善而又系统化的微型计算机系统措施,这种电路芯片在目前被广泛的应用在各种工业生产和控制领域之中。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单片机呈现出其顽强的生命力,以高速发展的优势迅速的应用在各个信息处理之中。

3.1 ISD4OO4芯片介绍

ISD4OO4语音芯片采用C14OS技术,通过在内部装置韩警惕的振荡器和防混叠过滤器等方式来扩大存储器容量,增加计算效率和准确度,因此只需要很少的器件就可以在其中构成一套完整的声音录入系统和回放体系,这在系统设计中不但能够节约设计消耗时间,同时能够避免设计中其他元件的增多。

在目前ISD公司的单片机构成中主要是通过信号输入系统、信号输出部分、存储系统、采样时钟部分和SPI部分六部分构成。其在构成中信号输入部分—音频信号放大器和五极点抗混叠滤波器:而信号输出部分在控制的过程中是通过平滑过滤器和自动静噪处理器来实现的。存储部—非易失性多电平模拟存储阵列;采样时钟部分一内部时钟振荡器和调节器:SPI—录、放、快进等操作的SPI接口;电源接口部分。

3.2 AT89C52芯片介绍

AT89C52是一个低电压,高性能CMOS 8位单片机,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和256 bytes的随机存取数据存储器(RAM),器件采用ATMEL公司的高密度、非易失性存储技术生产,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片内置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Flash存储单元,AT89C52单片机在电子行业中有着广泛的应用。芯片内含有8KB快闪可编程/擦除只读存储器的8位CMOS微控制器,使用高密度、非易失存储技术制造,并且与8OC31引脚和指令系统完全兼容。芯片上的FPEROM允许在线编程或采用通用的非易失存储编程器对程序存储器重复编程。

四、语音信息系统设计方案

ISD器件在录音存储操作之前,要对信号作调整。首先将输入信号放大到存储电路动态范围要求的最佳电平,这主要由内部放大器来完成。放大后的信号进入五级抗混叠滤波器进行调整。模拟信号的存储采用采样技术,利用抗混叠滤波器可以去掉采样频率I/2以上的输入频率分量,使所有采样数据都满足奈奎斯特定理,滤波器是一个连接时间五极点的低通滤波器。录音时,输入信号通过模拟收发器写入模拟多电平存储阵列中。将采样信号经过电平移位生成非易失性写入过程所需要的电压。采样时钟同时用于存储阵列的地址译码,以便将采样信号顺序地写入存储阵列中。放音时,录入的模拟电压在同一采样时钟的控制下顺序地从存储阵列中读出,重构原来的采样波形,输出通路上的平滑滤波器去掉采样频率分量,并恢复原始波形,ISD器件的采样频率通过内部温度补偿的基准振荡器来控制,这个振荡器不需要外接元件,采样频率取自内部振荡电路之后的一组分频器。平滑滤波后的信号经过自动静噪处理传送入放大器作为输出音频功放的输入信号,推动扬声器。

4.1语音输出电路

LW386是一种集成音频功放,同时其中具有着自身功能消耗低,电压的增长稳定,对电源电压的控制范围较为合理,单片机在应用的时候失真效率和要求较低。尽管LM386的应用非常简单,但稍不注意,特别是器件上电、断电瞬间,甚至工作稳定后,一些操作(如插拔音频插头、旋音量调节钮)都会带来的瞬态冲击,在输出喇叭上会产生噪声。

4.2录音电路

ISD器件采用录音时间为8分钟的ISD4OO4-8器件,以单片机AT89C52为微控制器,外接语音段录放控制键盘和LED显示器,外部存储器24CO2用于保存各语音段首地址及总语音段数,为了改善语音量,要提高输入端信噪比,因此在ISD语音输入端采用放大电路单端输入。

4.3放音电路

此系统分为三部分:单片机的控制部分、放音部分和显示部分。本文的控制部分主要由单片机89C52构成,包含必要的按键电路、复位电路和看门狗电路等电路,放音部分主要由ISD4OO4构成。

4.4程序工作顺序

程序工作思想电路上电后,程序首先完成程序的初始化,随后查询按键状态,进入系统待机状态。如果有按键按下,则转去执行按键指向的工作程序。按键包括放音键,程序将首先判断是去还是回,并点亮相应的指示灯。自动读出第一段的放音内容。如果不是首次按下,程序则首先判断当前位置,并以该位置为依据获得存放该站放音内容的首地址。调用放音子程序,读入前面获得的本次放音内容首地址,开始放音。

五、结束语

本文信号发生器只是一种可能实现的方法。此法的频率控制和幅度控制分辨率高,且硬件集成度高,整机自动化程度高,性能优良,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在传统的语音录放过程中,语音信号要经过设备豹接受后再转化为模拟电信号,遥过前置放大器把语音信号放大,通过带通滤波之后。去掉多余的干扰,再经过A/D转换为数字信号,控制器对其进行处理和存储。之后再由D/A转换为模拟信号,达到放音的目的。使用这种方法既复杂又容易使声音失真。所以,本文介绍了一种单片语音处理芯片ISD4OO4。通过对ISD4OO4语音芯片的简单介绍,熟悉了ISD4OO4的基本应用。通过对基于单片机控制系统的设计实现了语音的录入和播放。并阐述了系统工作各部件的性能特性,基于微处理系统的设计实现了录音和放音。此系统设计灵活,成本低,语音器件抗干扰性强,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张友德,赵志英.单片微型机原理、应用与实验[J].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3.

[2]常新等.高频信号发生器原理,维修与鉴定[M].北京:电子工业出版社,1996.

[3]陈泽宗等.单片精密函数发生器应用[J].电子技术报,1997,20(7):3~4.

[4]张根选,吴子怀.基于AT89S52单片机的信号发生器设计[M].湖南工程学院学报,2010.

[5]王为青,程国刚.单片机Keil Cx51 应用开发技术[J].北京:人民邮电大学出版社,2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