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质量检验员未来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中图分类号:G712.3
目前,高等职业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些突出问题,一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过于功利化,以就业为目标,忽学生将来的职业发展。二是重视技能训练而忽视职业素养的形成。三是课程内容脱离企业实际,学科化现象严重,与企业生产过程脱节,不适应职业教育的本质规律。提高高职人才培养质量,需要科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及其课程标准。根据高职教育的职业性要求,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必须坚持既有利于就业,又有利于未来职业发展,坚持课程在知识、技能、素质三个维度上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通过职业教育的培养,使学生在专业能力、方法能力、社会能力和个性四个方面协调发展。
显而易见,专业对接的职业岗位应该在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中确定。由于学校教育在时间和空间上的限制,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不可能涵盖现在和未来的所有岗位,故应该区分胜任岗位、适应岗位和发展岗位来分别说明,以提高人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所谓胜任岗位是指高职学生毕业时即能独立完成工作任务的岗位;适应岗位是指学生毕业后在岗位上经过短期的学习和自我调适即能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岗位;发展岗位是指学生经过较长时间的锻炼,通过自我学习后能够完成相应工作任务的岗位。而专业课程对接的职业岗位则应基于岗位工作任务分析,确定职业行动领域,进而将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等科学而细致的工作后才能确定。严格说来,专业课程标准无法真正对接职业岗位,而只能对接职业岗位的核心工作要求。这是因为我们在将职业行动领域向学习领域转化的过程中,不可能将所有职业行动领域全部转化为学习领域,而只能将主要行动领域转化为学习领域。由此,专业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要求对接可以理解为:满足胜任的工作要求、有利于适应的工作要求以及服务于发展的工作要求。
为了更好的提高粮油检验课程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的优良的职业能力与综合水平。我们在教学中对粮油检验课程标准与岗位职业标准进行对接,通过实践,教学效果明显:
1、校企合作开发与岗位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
为了更好的了解企业人才需求的变化,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了解行业企业技术革新动态,适时调整和更新教学内容,我们聘请了在粮油仓储、加工等企业的专家和技术人员与校内专任教师共同组成教学团队,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共同开发与粮油质量检验员岗位职业标准对接的课程标准,确定教学内容,研究教学方法和课程评价体系。
2、课程开发与设计
根据课程培养目标,从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三个方面综合考虑职业岗位典型工作任务,设置课程教学内容和教学情境,在实践教学的过程中融入基本知识点,给学生持续发展的空间。
2.1 教学资源的选择
选用国家粮食局人事司组织编写的粮食行业职业技能培训教程---《粮油质量检验员(第三版)》作为基本教材 ,该教程突出了“以能力为本位,操作技能为核心,提高专业素质、职业技能和相关知识为支撑,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主题,注重职业培训的适用性、时效性和规范性,在内容的筛选上除阐述传统使用的操作技术外,还大量吸取了近年来粮食行业科技发展的新技术、新理论、新观点和新动态,具有较强的实用性和一定的前瞻性。同时在教学中根据相关法规及技术标准及时更新教学内容。
2.2 教学内容的序化
根据不同企业之间粮油质量检验员岗位职责的不同,结合本地区的地域特点,教学内容将(传统的教学内容由粮油样品、粮食油料物理检验、成品粮物理检验、粮食油料化学检验、植物油脂检验、粮油制品理化检验、粮油卫生检验等章节组成)以项目为载体重新进行序化,即由玉米质量检验、小麦米质量检验、稻谷质量检验、大米质量检验、面粉质量检验、大豆质量检验、花生质量检验、植物油质量检验等8个教学项目组成,每个项目包括若干个教学任务,例如玉米质量检验项目,包括了样品的制备、色泽气味的检验、类型及互混检验、杂质检验、不完善粒检验、水分测定、淀粉含量测定、脂肪酸值测定等教学任务。
2.3教学情境的设定
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教学方法,创设“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环境实施教学。以学生为主体,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提高学生的方法能力,完善学生的社会能力。以理实一体化实训室为教学场所,教学场所的环境具有明显的企业特征,通过学习环境与时间场所一体化的情境教学培养学生实上践能力和协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知识拓展迁移能力。以玉米的杂质、不完善粒检验为例,在上课前一周将任务书发放到学生手中,指导学生查询相关资料完成任务书的内容,在具体讲授本次课时,随机选取2~3个小组,每个小组抽取1~2名同学进行提问,记入实验成绩,以提高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同时对所要学习的内容有了一定了解,不会像以前一样鸭子听雷似的,在完成任务书的过程中,每个小组的成员各自分工,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精神。具体实验操作时,以一个长方体的木箱代替汽车车厢,装满玉米,学生使用套管式扦样器模拟仓房散装粮进行扦样,然后用分样器法进行分样得到试验样品,然后进行样品的称取、筛选、杂质的挑选、不完善粒的挑选、杂质的称重、不完善粒的称重等操作过程,检验数据直接填写到检验报告单,不允许先写到草纸上再抄写到检验报告单上;数据书写错误时按规定方法进行修改,更改率的多少记入实验成绩,以培养学生严谨认真、爱岗敬业精神;有效数字的保留、数据处理等按国标要求进行。双实验误差在允许范围内,按规定报告检验结果;双实验误差大于允许差,重新测定,并按相关规定进行数据处理,报告检验结果,不允许编造数据,以培养学生实事求是、科学严谨的职业精神。
2.4教学安排灵活化
依据行业岗位职业能力需要,进行市场和企业调研,完成专业的岗位需求调研报告,经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论证,创建了“旺工淡学,工学交替”的培养方案,该模式以校企深度合作为前提,企业提供师生顶岗实习的平台和必要条件,帮助学校改善师资队伍结构、学生的课程结构。学生在校期g,除必须的基础理论、基本素质、文化知识学习之外,还需分时段接受专业教学部的安排,在对口企业完成规定时间、规定任务的顶岗实践。在该模式下,学生同时接受学校与企业双管齐下的理实结合教育,同时提升理论素质与操作技能,零距离接受企业管理、接触企业文化,促进学生知识学习、技能实训、工作实践的整合,推动教、学、做的统一。通过顶岗实习,使学生将所学专业知识与能力和生产实际相结合,实现在校期间与企业、与岗位的零距离接触,从而强化职业能力,同时可以使学生能够正确认识职业特性,有助于养成良好的职业道德,从根本上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旺工淡学、工学交替模式下的顶岗实习,是学生职业能力形成的关键教学环节,也是深化“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强化学生职业道德和职业素质教育的良好途径。
2.5课程评价过程化
课程评价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是诊断预期课程目标实现程度及课程调整的重要依据。高职教育的成功不是以学生成绩来衡量的,而是以学生在社会中被认可的程度来衡量的,因此,职业资格标准、企业标准才是检验高职教育课程质量的标准。我们改变期末考试一张试卷定成绩的考试模式,将课程评价与职业岗位标准对接,注重学生的平时练习和创新能力,将成绩评定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在课程评价上,采用“校企共评”模式。学生在企业实习期间的成绩由企业按照企业岗位评价标准进行考核评价。课程评价标准的制定充分参考职业资格鉴定标准,从知识、技能和素质多方面进行考核。既关注学生的全面发展,又关注学生职业资格的获得;既关注形成性评价,又进行终结性评价;既关注了学校本身的评价,又关注了企业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评价。考核方式过程化的模式,既能准确地评判学生学习的效果,又能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激发学习的动力和兴趣。
3 教学效果
3.1 职业技能鉴定通过率逐年提高
我们从2014年开始,在粮油储藏与检验、粮食加工专业2013级、2014级的教学中采用了新的课程标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知识掌握程度明显提高,2013级和2014级的学生参加职业技能鉴定,实验操作考核通过率均为100%,理论知识考核通过率分别为90.3%和92.6,比没有采用新的课程标准的前两界学生的通过率提高近10个百分点。
3.2一次就业率明显上升
由于在教学中模拟真实工作情境,在加上认识实习的教学,学生在跟岗实习时很快适应工作环境,在实训基地现场,同学们在企业技术人员的精心指导下,虚心学习、不怕困难,他们认真负责、一丝不苟、谦虚好学、不辞辛苦的工作态度得到了合作企业的指导老师和主管领导的一致好评,实习结束只要学生同意就可签订劳动合同。
篇2
(一)茶叶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员(评茶员)岗位的基本要求
食品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度的核心内容是生产许可证制度。《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明确规定:企业和质检机构承担茶叶感官审评的人员,必须经统一的培训,取得国家特有工种“评茶员”的职业资格后,才能从事相应的检验工作。由此可见,茶叶生产企业除了要配备普通意义上的质量检验员外,还要同时配备“评茶员”。评茶员是茶叶生产企业通过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获得QS认证的必要硬件。具备良好的茶叶感官审评技能是茶叶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员岗位的基本要求。
(二)茶叶生产企业质量检验员(评茶员)岗位的技术标准
茶叶产品的质量安全基础是生产过程必须严格遵照食品安全标准进行。根据《茶叶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的规定要求,茶叶生产企业的评茶员进行茶叶感官审评必须要严格按照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国家标准来进行,该标准是茶叶法定检验的国家标准,更是茶叶生产企业评茶员岗位的技术标准。所以评茶员只有熟练掌握该国家标准,才能按照标准对茶叶样品进行正确的感官审评,成为合格的评茶人员,这也是中职学校《茶叶感官审评》课程的培养目标。
二、中职学校《茶感官审评》课程教学实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一)当前中职学校教育中存在的一些共性问题
目前,我区中职学校普遍采用“2+1”的培养模式。由于前半段集中在校学习的时间过长,生产实习滞后,加之中职学生文化基础比较差,普遍存在畏难情绪,因此学生出现学习目的不明确,动机不强,自觉性较差,学习兴趣不高等问题的比率比较大。同时中职学校教师一般比较少有到企业一线实践锻炼的机会,对生产企业的岗位技术标准了解不透,容易造成教、学、做严重脱节,无法实现在做中学、学中做, 结果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较差。
(二)《茶感官审评》课程操作能力要求与学生实际情况之间的矛盾
1. 《茶感官审评》课程对学生的基本要求
茶叶感官审评是一门专业性很强的技能,根据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要求,评茶人员应能通过对茶叶品质的外形、香气、滋味、汤色和叶底等因子的评定来判定茶叶样品的优次,并根据各项因子的优次给出相应的评语和评分。从茶叶感官审评的特点看,茶叶审评结果正确与否,关键在于人的因素,茶叶品质的色、香、味、形是依靠人的各种感觉器官(视觉、触觉、嗅觉、味觉)正常的敏感性将接收到的“信息”(品质实况)传递给大脑,然后由大脑经过综合分析做出判断。这就要求评茶人员除了具备正常的感觉器官机能外,还必须积累相当丰富的茶叶生产及茶叶品质的经验,才能具有专业评茶人员特有的对于茶叶各项因子优次感应的敏感性。
2. 中职学生在学习《茶感官审评》课程中面临的实际困难
中职学生由于年纪、生活阅历及兴趣爱好等原因,90%以上的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基本没有接触过茶叶,对于茶叶的各项品质因子的优次体验基本是零体验,更不用说对茶叶品质优次与茶叶生产的关系有所认知。而评茶人员需要依靠自身的感觉器官的正确感知来评定茶叶样品的各项因子的优次,这本身就需要评茶人员自身有一定量的实践经验积累。比如在茶叶香气因子的审评中,绿茶香气中的熟板栗香属于绿茶香气中比较优质的香气,但是有不少的学生在生活中没有吃过熟板栗,根本没有熟板栗香气的体验。再比如在茶叶滋味的审评中,茶叶滋味的醇厚和平淡,苦涩的程度,回甜的速度等这些体验,不可能由教师讲授学生就可以理解,只能是通过学生在实践过程中的自我体验,在教师的帮助提示下慢慢地建立自己正确的感觉体验,最后才可能具备相应的茶叶因子优次审评的能力。
由此可见,《茶感官审评》课程的基本要求与中职学生的实际情况存在巨大的差距。
《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设置与中职学校教学计划的矛盾。在目前国内可以选用的教材中,没有专门为中职学校编写的教材。例如我校选用的中国农业出版社出版的《茶感官审评与检验》教材由于是用于高等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培养的,所以理论部分所占比例比较多且编写比较细致,实训内容也同样是容量很大,需要的课时数至少120课时。而我校实际教学过程中可以分配给这门课程的课时最多只有50个课时,加上中职学校培养学生的目标是培养在生产服务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所以有必要根据中职学校的实际情况对现有的《茶感官审评》教材内容进行选择,以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为目标实施针对性的教学。
三、中职学校《茶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的选择、设置及反思
(一)课程内容选择设置的指导性标准、实施的主要途径及教学基本目标
1. 以茶叶生产企业评茶员的岗位技术标准作为课程内容选择设置的基础
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是茶叶生产企业评茶员的岗位技术标准,是所有茶叶感官审评工作的基准。茶叶感官审评操作过程是否正确,茶叶样茶各项因子优次审评打分是否准确,对茶叶样品各项因子出具的评语是否精准,都要建立在审评过程是否严格遵守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基础上。熟练理解、掌握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内容,是学生学习《茶感官审评》课程的首要目标与基本要求。对于初次接触《茶感官审评》课程的学生来说,首要任务是学习、掌握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内容,树立正确的茶叶感官审评理念,为茶叶感官审评实训操作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
2. 把强化教学实训作为课程内容实施的主要途径
《茶感官审评》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茶叶感官审评要求评茶人员自身有一定量的实践经验积累,才能依靠自身感觉器官的正确感知来评定茶叶样品的各项因子的优次。茶叶感官审评的这个特点与中职学生对于茶叶的各项品质因子的优次体验基本是零体验的实际情况互相矛盾,这就决定了中职学校在《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以开展教学实训为主,在有限的时间内让学生通过不断实训达到积累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优次的感觉体验,让学生能尽快具备单独地、正确地进行茶叶感官审评操作的技能。
3. 确定《茶感官审评》课程教学设计思路及教学基本目标
在《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教学设计过程中,理论部分以国家标准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为重点,理论课授课课时占总课时的32%;以实训为教学的主要形式,实训课时数占到总课时的56%;课程考核也是以学生对3种绿茶进行审评的实际操作过程与结果为依据,对学生进行考核评分。这种理论课与实训课课时数接近1∶2比例的教学过程设计,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潜能,最快的让学生融入茶叶感官审评的工作情境中,迅速地积累茶叶感官审评的经验,初步成为具备一定茶叶感官审评能力的评茶人员,实现《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教学基本目标。
(二)以绿茶感官审评内容为核心,充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夯实学生茶叶感官审评操作的基本技能
1. 把绿茶感官审评确定为《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核心教学单元
目前,广西绿茶产量和销售量都占全区茶叶总量的70%以上,其中名优绿茶产量占到总产量的20%以上。根据广西茶叶生产的现状,以及针对中职学校《茶感官审评》课程课时安排少,学生零基础的特点,把绿茶感官审评选择确定为《茶感官审评》课程的核心教学单元,并把绿茶感官审评内容作为学生必须掌握并进行操作考核的核心内容。以一种方法――茶叶品质顺序排列(五项因子)审评法为突破点,化繁为简,可以让学生消除畏难情绪,让学生在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的指导下,直接参与绿茶样品感官审评的实训,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更快地积累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优次的感官体验,促进学生对绿茶审评各因子优次鉴别能力的提高。与此同时,通过反复的绿茶感官审评实训,让学生在绿茶感官审评的操作步骤、结果判定、评定分数、合理运用评茶术语的反复实践、总结过程中,更进一步地理解茶叶感官审评的理论知识,从而扎实地掌握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技能。
2. 《茶感官审评》课程核心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与设置
(1)理论教学内容:GB/T 23776-2009《茶叶感官审评方法》(绿茶审评为例),课时数6节。
(2)实训内容:绿茶精制茶审评(4次)(普通绿茶),课时数12节。
(3)实训总结讲评内容:针对每个学生在每次实训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结果判定及评茶术语运用的合理性进行总结讲评,课时数4节。
(4)考核内容:三种绿茶样茶的感官审评,课时数4节。
(三)以花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等茶叶的感官审评为补充,举一反三,不断促进学生对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优次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1. 在学生初步掌握绿茶感官审评基本技能的基础上,把花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的感官审评内容作为辅助学习单元,要求学生选择其中的3种种类的茶进行茶叶感官审评的实训,引导学生拓展学习内容,渐进式的比较学习八项因子、对样评审方法等内容,可以到达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进一步促进学生对茶叶感官审评各项因子品质优次的感知能力的提高。
2. 《茶感官审评》课程辅助教学单元的教学内容选择与设置。
(1)理论教学内容:八项因子审评方法,茶叶对样审评方法,花茶、红茶、乌龙茶、黑茶的感官审评。课时数10节。
(2)实训内容:茉莉花茶、红茶、铁观音、普洱茶、六堡茶的感官审评,课时数12节(学生选择参加其中3种茶叶的感官审评实训)。
四、总结与反思
根据茶叶生产企业岗位技术标准重新选择设置《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有利于解决我校授课课时有限,中职学生对于茶叶各项因子品质优次感知体验零基础等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较快的掌握茶叶感官审评的基本操作技能。但是在实践中还存在如何针对学生茶叶感官审评操作技能的全面性加强培养的问题,这将是未来我校《茶感官审评》课程内容怎样进一步整合、优化及选择的思考实践目标和方向。
【参考文献】
篇3
随着现代经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提高,在农村农业经济工作当中,小型农田水利工程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它是保证农业灌溉以及农村人畜饮水的基础设施。从整体上加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管理,对于我国建设新农村以及社会经济发展有着良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就从当前农村经济发展的实际出发,具体分析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在施工管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做深入分析及建议。
1 农田水利灌区管理的现状及问题分析
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和管理是一个长期的过程,需要有关部门特别是农业水利部门的充分关注和重视。从各地区所上报的相关数据上看,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和管理绝大部分是比较好的,所能发现的也只是一些很小的问题。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就没有影响其发展性问题。我们经过大量调查发现,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的目前的状况不是很令人满意,一些比较严重问题。从某中意义上讲,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和管理还是很让人担忧的。下面我们就对目前的形势和问题进行探讨分析
1.1 没有及时有效与农民沟通
随着现代农村农业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施工工艺的大力推广,政府部门对小型农工程建设也给予了足够的重视,但是,广大农民深受传统农业耕作模式的影响,一下子让他们去利用新技术还有点不太适应,很多农民也不了解政府部门建设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用意,在心理上就产生了一种排斥感,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中也不积极进行配合,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工程施工管理。因此,在小型农田水利工程施工过程中,一定要与广大农民进行有效沟通,让他们认识到小型水利工程建设的重要性和有利性,从根本上争取农民的通力合作。[1]
1.2 管理权责不够确定。
很多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的管理机构实行的粗放式管理,没有设立专门的负责工程的养护维修及安全运行的监查部门,因此工程在建设以后常常出现未达到使用年限就老化失修、机电井停机报废或者是在带病运行、水量漏失、供水管道被锈蚀等一系列不良问题。虽然在有的地方可能有村民参与管理过程,但是由于没有健全的管理体制,再加上村民对水利工程管理重要性的认识不够,再或者是村民认为其与自己没有太多直接的关系,不能给自己带来直接的经济利益,所以参与的积极性不高,对于水利工程相关的管理决策也不会或是很少参与,组织机构的领导及成员也多半是由组织来安排或是由其自愿,没有做到民主选举,导致管理监督的力度大大减弱。
1.3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财政不足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多数为公益性的民生工程,具有收益低、投资大的特点,故政府在农村水利工程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加大投入力度。公共工程本身的目的并不以盈利为主,且在政府宏观调控影响下,表现出相应的垄断性。我国法律就此方面的规定非常明确,即河流湖泊归国家所有和集体所有。灌溉所用水资源,属国家或集体所有,属于公共资源的范畴。正视其公共资源本质,对于水资源,所有公民的使用权具有平等性,公有性的公用水源决定了农田水利工程设施不应由私人垄断。当前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主要资金来源于政府财政,由于地方财政也比较吃紧,因此严重制约着我国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虽然中央财政部门为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设立了专门的补助资金,并鼓励采用民办公助的方法来支持各地区广泛开展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目前取得了些许成效,但很多地区尤其是农村欠发达地区,很难筹集足够的资金进行农田水利工程配套建设,以至于导致一些水利工程难以如期开工,即便开工也难以按照工程进度施工,这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工程建设的管理难度。同时,还存在着一些地方政府部门因水利投入的直接效益较小,而缺乏对水利工程尤其是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的投资动力。[2]
2 加强我国小型农田水利灌区建设管理措施
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与管理存在着很多问题,这些问题如果得不到有效解决,将会严重阻碍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发展。我们结合调查数据,并与相关专家学者积极沟通,对农田水利灌区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探讨,努力寻找解决方法。下面,我们就从加强对问题设施的改建、增加政府投入、强化后期管理和维护的等三个方面,针对上述问题提出对策。
2.1 创新管理模式,用水服务组织制度
对于田间渠道灌溉工程,应以水文边界为单位,建立以用水户广泛参与的用水组织,工程管理权与使用权无偿转让给社团组织,其人员经费及工程运行费用由用水户通过协商自筹解决,工程建设管理中的事权与财权归属用水组织。目前灌区用水服务组织制度虽然推行多年,但是大多流于形式,未能有效实施。对于同时担负防汛排涝任务的田间工程,需要除险加固、维修、改造和续建的,必须征得区水利部门的批准,同时必须服从防洪调度。逐步向用水户直接参与灌溉管理工作靠近,以若干个斗渠为单位成立用水小组,用水小组的运行费用由用水户分滩,负责本小组水田面积的供水、收费、工程管理、养护。明确末级渠系是全体用水户所有的集体资产,充分调动农民的积极性。要建立起小型农村水利设施建设管理的长效机制,一要在工程建设的同时明晰产权、明确责任,规范管理,只有这样才能使已建工程发挥长期效益;二要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拓宽工程建设与管理的投资渠道,特别是要保证运行管理费的投入;三要制定完善的水管政策法规,依法加强建设与管理。但必须看到,小型农村水利工程建设与管理长效机制的建立需要一个过程,是不能一蹴而就的。[3]
2.2制定完善监督管理体系
制度是管理的基本,要做到‘有章可循、有法可依’,只有好的制度才会有好的管理。完善和健全农田水利工程质量检查和监督的各项制度,可以确保工程整体质量,并且能够积极的推动农田水利建设事业健康、稳定的发展。有了制度的保障我们要认真贯彻执行,水利工程的相关领导必须给予水利工程足够的重视,强化对其建设的引导与支持。充分运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明确水利工程管理的各级基层政府和主管部门的责任分工,施工现场要设立专职的、有高素质的质量检验员,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要求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在质量的管理上要有认真仔细、严格审查、按标检测、坚持原则的质量管理意识。强化质量管理,明确管理目标,制定完整、科学的管理措施及监督管理机制,从而使质量检查、监督逐渐系统化、规范化、职业化。
施工现场要设立专职的、有高素质的质量检验员,严格执行质量检验制度,要求检验员在施工现场在质量的管理上要有认真仔细、严格审查、按标检测、坚持原则的质量管理意识。
2.3严格执行资质审查制度和招投标制度
首先,必须严格执行资质审查制度,聘请具有从业资质的设计单位进行工程设计。杜绝所有不具备设计资质的单位加入水利工程设计中,防止因设计失误给水利工程带来不必要的损失。其次,必须严格执行招投标制度,利用竞争机制择优选用实力较强的施工企业,提高工程的建设水平。
3 我国农田水利灌区建设和管理未来发展
要在广泛搜集历史及现状资料的基础上,坚持综合治理、全面规划的原则,制定并完善农田水利建设总体规划。规划要统筹兼顾、突出重点、讲求实效,要做到远近结合、通盘考虑、分期实施。我国目前在这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但是我们有信心解决好各种矛盾。未来我国农田水利灌区的建设和管理依然以国家为主导。另外,农民自己的投入的比重也会有所提高,出现以国家为主,以农民为辅的发展状况。这也是一种比较健康持久的发展模式。
4 结束语:
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对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农民生活状况、农村生态环境和确保粮食稳定增产都有重大意义。认真解决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加快推进小型农田水利工程管理体制改革是充分发挥小型农田水利工程作用的关键
参考文献:
篇4
食品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是维持人类生命和身体健康不可缺少的能量源和营养源。我国《食品安全法》对食品的定义:食品,是指各种供人食用或者饮用的成品和原料以及按照传统既是食品又是药品的物品,但是不包括以治疗为目的的物品。食品的质量直接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国家的健康发展,关系社会的和谐稳定。“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企业要生产合格的食品以及不断提高食品产品的质量,就要对食品进行检验。通过检验确定食品的品质、营养成分含量、是否存在有毒、有害物质,不断提高食品的营养均衡性、安全性和可接受性。食品检验就是依据相关标准,通过检验技术方法对食品的感官特性、理化性能及卫生状态进行分析测定,并将结果与规定的要求进行比较,以确定每项特性合格情况的活动。食品检验是保证食品质量安全重要的技术手段和不可缺少的验证环节。
标准与标准在食品检验中的应用
GB/T 20000.1-2002《标准化工作指南 第1部分:标准化和相关活动的通用词汇》对标准的定义是:“为了在一定范围内获得最佳秩序,经协商一致制定并由公认机构批准,共同使用的和重复使用的一种规范性文件。”
标准的种类繁多,不同的目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以不同的方法分类。按标准化的对象分类,标准可以分为技术标准、管理标准和工作标准。技术标准是对标准化领域中需要协调统一的技术事项所制定的标准,是从事生产、建设及商品流通的一种共同遵守的技术依据。产品标准、方法标准都属于技术标准。食品生产企业必须依据产品标准组织生产。食品检验工作者在对食品进行检验时,应依据产品标准中规定的方法标准开展食品检验。因此,标准是检验工作者开展产品检验的技术指导文件,只有正确地采用标准开展检验,才能有效提高检验结果准确性,保障食品安全。
中职食品检验专业培养目标及岗位定位
中职食品检验专业旨在培养具有法律意识、具有良好的职业素养和创新能力,熟练掌握食品行业检验、分析技术,具有较强实际操作能力的技能应用型专门人才。
本专业毕业生的实际工作岗位多是食品生产企业和食品流通企业的食品检验员、质量与安全管理员,或者是质量监督管理部门、食品卫生检验部门及有关科研、管理部门的管理人员、技术人员和检验人员;实际工作任务主要是食品感官检验、食品理化检验、食品微生物检验;实际工作过程包括样品采集、样品制备、样品保存、样品预处理、分析检测、分析数据处理、分析结果报告、报告送达。食品检验工作各环节必须使用食品标准中规定的检验方法,并及时更新,确保其现行有效性。
食品生产企业食品检验的现状
我国食品生产许可制度规定,食品企业生产的食品必须经企业里持证的检验人员检验合格方能出厂销售,这是企业必须履行的法律义务。食品检验是食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食品生产经营者将各自的食品投放消费市场的最重要也是目前最通行的把关环节。这一环节的成效,检验员的职业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目前的检验现状是,县一级的食品检验机构检验设备和检验能力还比较落后,存在“检不出,检不快,检不准”的问题,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的检验现状就更加严峻。经过对约200家食品企业的调研,我们发现目前食品企业检验员的技术水平普遍比较低,有的检验员只是接受了短期培训就勉强上岗,专业技能较差,难以胜任;有的即使经过了学校的专业学习,但所学由于与职业岗位要求脱节,上岗后也难以胜任。
食品检验专业教学改革的思考
以往的专业课程基本都是按照教材开展教学。虽然中职学校的教材编写已经注重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了培养学生的专业技能培养,但在与行业性和地方性、技术技能性、市场导向性等方面的融合与对接,还存在一定的距离。
食品检验专业教学要培养出适应社会和市场需求的食品质检人才,就要做到随着食品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动”,跟着食品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走”,围绕食品企业人才需要“转”。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食品检验专业教学与食品质检岗位对接、专业课程内容与检验方法标准对接。全面跟踪产品标准、检验方法标准,以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要求构建教学内容,把标准全面渗透到食品检验专业教学中。
(一)教材要渗透标准化思想
教材是课程内容和学科、专业信息的载体,是专业和课程设置的具体体现,是教师授课和学生学习的依据,是教师和学生交流的工具。因此,可以说教材引领着教学内容。在职业教育中,教学内容是否体现先进性、时代性,能否把握行业性、技术性,是否达到实效性、发展性,教材编写起着重要作用,应引起足够的重视。
现有的食品质量检验教材,有的只是在难易程度上做了调整,降低理论难度,增加技能训练,但没有体现行业特点;有的把各类产品检验项目检验方法全部罗列,始终未能贯穿标准化的思想,学生在整个学习过程中未能接受标准化思想的熏陶,不知道标准为何物。也许有人会认为教材也是按照标准编写的,但是标准是会被修订的,而教材总是滞后的,更何况如果教材未渗透标准化思想,学生难以产生标准化的意识,在将来的工作中自然也缺失依据标准开展检验的职业能力。
技术的继承性必须依靠规范而系统的标准化活动才能完成。教材没有渗透标准化思想,如果在学习培训的环节又未能接受标准化知识的熏陶,负面结果就是在岗检验人员不会采用标准开展检验,检验结果的准确性、食品安全无法得到保障。
笔者针对目前存在的问题,结合自身数十载职业教育经验与现实的从业需求,编写出版了《食品质量检验》(中国质检出版社,2013)教材。该书全面渗透了标准化思想,改变了传统的编排模式,也回避了把各类产品检验项目全部罗列的做法,而是将食品检验知识与现行国家标准紧密连接,选取常规项目的技术标准文本融入教材中,创设相应职业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使读者对技术标准的解读、应用能力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为食品质量检验从业人员学习专业知识和业务知识提供便捷条件,让他们既能胜任岗位,又能适应未来行业发展的变化。
(二)教师要谙熟标准化知识
当前,教师都在树立“以学生为本”的全新的教育教学理念,努力转变角色,使自己在教学过程中成为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地位和角色的转变,并不意味着教师的角色不重要了,而是意味着教师起作用的方式和方法已不同于传统教学中的教师。教师仍然是影响教学质量诸多因素中最积极、最活跃、最能左右其他因素的决定性因素。既然教师是引导者、组织者和促进者,教师就要创造性地组织教学,用自己的专业判断对教材进行加工组合,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适当调整,对教学情境作出恰当处理的决策。
在职业教育中,都在倡导既有教师资格,又有某一专业方面的职业资格的“双师型”教师。但在实际中,大多数教师还是习惯于依照教材,缺乏上述能力,不敢越雷池一步。这主要还是“双师型”教师缺乏,或者形式上达到了“双师型”教师,但在能力上还缺乏对本专业实际工作岗位的工作任务的了解。在食品检验教学中,由于大部分教师没有深刻理解国家对食品检验的具体任务与要求,未受过系统的标准化教育,标准化意识比较淡漠,不了解食品检验标准最新发展动态,再加上教材未渗透标准化思想,因此,也就谈不上结合标准化要求讲述食品检验课程内容和开展课程开发与研究了。
教师要成为既具备食品检验专业知识,又掌握标准化原理的复合型教师,才能顺应社会发展,培养出满足社会与企业需求的食品检验人才。因此,教师应积极补充并谙熟标准化知识,主动地通过各种途径,关注行业的发展动态,及时了解地方经济、行业发展的调整变化,了解企业相关岗位需求变化,了解新标准、新方法、新技术。
(三)教学内容要渗透标准化要求
教学内容要渗透标准化要求,最直接的做法是把标准融合进教学中。设计的学习情境要与标准对接,创设相应职业工作任务的真实情境。设计的学习情境应是来自于生产第一线的,是当前企业检验员正在从事,也是职业学校毕业生可能要从事的检验任务。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实践,都在学习情境中展开,在学习情境中与标准对接。最后,学生通过这种与标准对接的学习活动,不仅具有了标准化的意识,对技术标准的解读、应用能力也达到职业岗位的要求,职业能力也在与标准对接的实践过程中得到增长。
1.单个任务学习情境与标准对接的设计。
在食品检验教学中,可以将检验任务作为某一产品的某一个项目,即单个任务,设计学习情境与标准对接,如表1所示。
2.专项任务学习情境与标准对接的设计。
在食品检验中,标准溶液的配制及标定是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的浓度准确与否直接关系到分析结果的准确性。因此,在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时所用的实验室用水、方法、仪器设备、量具、试剂、基准物质、溶剂和环境条件等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要求执行,如表2所示。
食品标签是指食品包装上的文字、图形、符号及一切说明物。食品生产者通过食品标签向消费者显示或说明食品的特征及性能,以引导消费。食品标签的标注内容应该规范、正确,既发挥商品标签的功能,又保护消费者的健康、利益及生产者的合法权益。食品标签的检验也是食品检验的一项内容。
食品添加剂用于食品行业,其安全性至关重要。随着现代食品工业的崛起,食品添加剂的地位日益突出。尽管部分食品安全事件的确与食品添加剂有关,但应正确区分“食品添加剂”与“非食用物质”。凡经卫生部批准的食品添加剂,都经过了安全性评价和危险性评估,只要按照规定的使用范围、使用量添加到食品中,对消费者的健康是没有影响的,是安全的。
3.综合任务学习情境与标准对接的设计。
产品的检验根据检验目的主要有发证检验、监督检验和出厂检验。本文主要针对食品企业探讨出厂检验。检验任务为某一产品的所有出厂检验项目,即综合任务。
在设计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时,要与国家对食品行业、企业的要求对接,熟悉职业岗位的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按照职业工作任务的程序设计教学和实训环节。不同类别的食品,其出厂检验项目是有区别的。如何确定某种食品的出厂检验项目呢?首先,根据产品品种查看相应的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根据审查细则确定出厂检验项目。例如豆浆,豆浆属于饮料产品中的蛋白饮料类,查看《蛋白饮料类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可知,植物蛋白饮料产品的出厂检验项目是:感官、净含量、蛋白质、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其次,根据产品标准补充完整出厂检验项目。有的产品标准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跟审查细则一致,有的与审查细则有少许不同,这时就需要增加产品标准多出的检验项目。总之,某种食品的出厂检验项目,应该综合满足生产许可证审查细则和产品标准的要求。例如,米粉的审查细则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是:感官、水分、酸度、菌落总数、大肠菌群。如果是广西的米粉生产企业,执行的产品标准是DB 45/319—2007《鲜湿米粉质量安全要求》,DB 45/319—2007规定的出厂检验项目比审查细则增加了一项短条率。因此,米粉企业还应该增加测短条率这个项目。综上,确定某种食品出厂检验项目的过程如图1所示。
这样确定的产品出厂检验项目,才能与国家对食品行业、企业的要求对接。下面以瓶(桶)装饮用纯净水为例,说明如何设计与标准对接的综合任务学习情境。
首先根据综合任务,以产品标准与审查细则为依据,确定出厂检验项目,形成单个任务。然后从产品标准入手,查找出单个任务的检验方法标准,在实训中与标准对接学习,如表3所示。
与标准对接还要注意以下问题:(1)确认标准是否为现行的、有效的。无论是产品标准,还是检验方法标准,都会进行标准复审。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的复审周期一般为5年,企业标准一般为3年。不适应科技发展和经济发展的标准要修订或废止。因此,在与标准对接的教学过程中,涉及产品标准或检验方法标准,要注意确认其标准的有效性,使用现行有效的标准。(2)结合标准修改通知单或公告。在使用标准时,除了确认标准的现行有效外,还要结合标准修改通知单或部门公告使用。例如,根据《卫生部关于规范食品中大肠菌群指标的检测工作的公告》的规定,瓶(桶)装饮用纯净水出厂检验项目大肠菌群,就要按照GB/T 4789.3-2003《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测定》执行,而不是GB 4789.3-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微生物学检验 大肠菌群计数》。
从职业技术教育与标准化的发展历史来看,标准化提供技术、管理、服务的要求和活动规则并保证活动的有序性,而职业技术教育为这些过程的实现提供高素质的人力资源。有了标准化,职业技术教育就有章可循;有了职业技术教育,标准化成果就得以迅速推广和广泛应用而产生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所以,标准化与职业技术教育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缺一不可。而目前大部分职业学校的学生对标准化知识还不够了解,对标准化如何与所学专业结合,以增强实践应用能力和实际工作能力的认识还有待提高。这就需要在职业技术教育的全过程中引入标准化。
标准在中职食品检验专业教学中的全面渗透,构建了与社会和市场需求相一致的、有效的课堂教学内容,非常有利于学生职业能力的增长,实现学生上岗工作能力与岗位要求的“零距离”对接。
参考文献:
[1]李汉凤.标准化与职业教育[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5,(7).
篇5
棉检师的权利得不到有效保障,具体表现为:一是对职工进行棉检师考前培训、学习不支持,不提供学习时间,不支付培训费用。二是考取棉检师后不提供继续教育培训机会,导致相当一部分棉检师没有连续注册。目前山西考取的棉检师没有再次注册的人数近1/3。三是不给棉检师提供相应的棉检岗位,即使提供岗位,权利和待遇也得不到保障。从岗位设置看,与普通棉检人员一样,没有将棉检师放在主检岗位,对检验结果无签发、署名权;从工资待遇看,有些执业棉检师甚至比普通检验员低。四是棉检师不能真正独立开展工作,有的领导直接或间接干预检验工作,出现问题后反而完全归过于棉检师。
2.棉检师自身没有认真履行义务。棉检师受法律保护,享有权利和待遇的同时应认真履行义务,在法律规定的范围内开展工作。一是必须认真执行有关棉花质量法律法规、国家标准及棉花生产、收购、经营、使用、质量监督的规章制度和检验规程;二是必须遵守职业道德,保持客观公正、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对出具的检验证书或报告负责,并主动接受监督;三是只能执业于一个机构,不能跨机构兼职执业;四是棉检师执业资格证不是终身制,注册有效期为三年,再次注册须有接受继续教育和业务培训的合格证明。因为棉检师执业资格证书是在规定时间和知识范围内对劳动者综合能力的证明。证书有效期满后,必须继续接受教育,更新知识满足棉花检验不断改革的新要求,方可再次注册。
棉检师没有履行义务,依法开展工作表现在:一是不能恪守职业道德,没能坚持原则、标准和规程等开展工作,提供的数据不科学、准确,甚至个别棉检师在工作中吃、拿、卡、要。二是工作敷衍了事,对政策把握不准,检验尺度不稳,只满足于感官检验、马克隆值测试等传统项目,不注重知识更新。三是少量棉检师同时就职于两个以上单位,只领取报酬,不参与检验。四是继续教育培训费用完全依赖于企业。棉检师是对个人职业能力的要求,棉检师的再次注册培训费用由棉检师个人承担无可厚非,但相当一部分棉检师因企业不提供继续教育费用,自动放弃再次注册机会。
以上问题的存在,造成棉检师习惯于依赖领导,工作积极性差,混同于普通检验人员,知识更新缓慢,棉检师技术优势没有充分发挥,不能完全满足不断改革的棉花检验综合要求,同时还影响了社会对棉检师的认知度。另一方面,单位在聘请人才时认为棉检师知识面窄,对单位贡献不大,不值得高薪聘请。反过来由于企事业单位对棉检师需求少、待遇低,报考棉检师的人数降低。而已考取的棉检师认为无用武之地,不再继续注册。这样的非良性循环严重影响了企业正常的棉花收购、加工。
对策:增加数量,发挥作用
1.必须重新深刻理解实行棉检师执业资格制度的意义。一是实行棉检师执业制度是对棉检人员职称制度的重大改革。国家在棉花检验领域实行棉检师职业资格制度就是要与国际通行的技术人员就业管理制度接轨,充分体现棉花质量检验关键岗位的准入水准,是对棉检人员学识、技术、能力的基本要求,是未来棉花检验领域唯一的合法合格人员。二是提高了棉检队伍整体素质和能力。棉检师须通过严格的理论和实践考核,使从业人员具备必要的知识和能力,经过再教育培训,知识得到更新,加强了队伍建设,提高了从业人员素质。三是因为棉检师具有较高素质和必要能力,保证了执业公正,检验科学准确。
2.加强制度建设,保证棉检师合法权益和待遇受到保护。山西棉检师数量少、棉花质量无法保证,与棉检师合法权益和待遇无法保证有关。只有制定相应的棉检师执业监督管理制度,才能确保棉检师执业资格制度的有效实施,使棉检师的工作得到有效监督,棉检师的合法权益受到保护,应有地位和待遇得到落实。提高有志于献身棉检事业的人员考取执业棉检师的积极性,将高素质的人才吸收到棉检队伍,保证棉检岗位配备足够的棉检师,认真履行棉花检验任务。
篇6
在产业化、标准化、现代化三大主题词推动下,农业领域的职业分工与要求正在发生着变化,新兴职业层出不穷。
专业化和社会化催生新职业不断涌现。例如根据相关规划,在全国所有乡镇均要建立农业技术推广、农产品质量监管和动植物疫病防控三支队伍,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员、动物疫病防治员等新职业应运而生,需求量猛增。在农资供应、农产品营销环节,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农产品经纪人、农资营销员已经成为炙手可热的新职业。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品质的要求越来越高,高效农业、绿色农业、特色农业正在从概念变为现实,水产养殖质量管理员、畜禽产品检验员、肥料配方师、蔬菜园艺工等成为职业家族的新成员。同时,在农业功能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休闲农业、生态农业方面的职业不断发展,乡村旅游导游、乡村旅游经理、沼气生产工等新兴职业受到广泛关注。
此外,在农村社会化服务领域的新职业机会也不容忽视,如农村土地评估员、村级物业管理员、农村住房建筑设计员、村级金融保险员、农村环保员等等,需求量也在不断增大。
据向主任介绍,近年来,农业领域产生了17个新职业,开展了9个新职业的技能鉴定工作,参加技能鉴定的人数不断攀升。而在一些传统职业领域,也正在发生着职业的“升级换代”。农业产业标准的不断提高带来了职业标准的多次修订,特别是绿色、环保等概念提出后,对农产品生产方面的从业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最有发展潜力的五大领域
在《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中确立了“现代农业人才支撑计划”,根据该计划,农业科研、农业技术推广、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管理、专业合作组织管理和农村经纪方面的优秀人才将得到重点扶持。向主任介绍说,今年已经在十个省开展了该计划中农村经纪人培养的试点工作,湖北等省也根据本地区发展需求制定了相应的人才培养计划。
在农业部有关部门2009年进行的一项调查中,对未来十年有较大发展潜力的农业专业领域和职业进行了预测。生物工程、农业信息技术、农业环境保护、农产品质量安全、公共服务等领域的人才需求将持续走高。而对“田秀才”“土专家”的需求也将快速增长,最具有发展潜力的16个职业主要集中在技术支持与服务方面,并多有绿色与环保方面的较高要求,包括:农业技术指导员、作物病虫害防治员、作物种子繁育员、肥料配方师、农产品经纪人及营销员、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员、畜禽养殖员、畜禽繁殖员、饲料检验化验员、村级动物防疫员、水生动物养殖员、水生动物病害防治员、农机驾驶操作工、农机修理工、沼气生产工和沼气物管员等。根据产业发展规模及速度,预计到2020年,上述职业急需紧缺人才425 .3万人。
专业化、复合型人才尽占先机
尽管农业行业新机会众多,但就业吸引力仍然低于其他行业。“主要还是受传统观念的影响,此外工作地点远离城市、收入偏低,也是重要原因。”但向主任认为,随着产业升级,未来在农业产业就业,机遇将大于挑战,特别是畜牧兽医及相关的饲料研发、检验和疫病防控、农产品经纪以及休闲农业方面对人才的需求已悄然出现。
无论从事什么职业,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都是必不可少的,在农业领域更是如此,“此外,‘专业化’、‘复合型’将是在农业就业和发展的关键。”向主任强调,拥有较强的动手能力和一技之长的人才会在这个行业走得更好更远。
――相关链接――
九大紧缺农业技能人才预测
1 肥料配方师
紧缺度
指从事肥料配方、肥料应用及效果评价等工作的人员。目前,取得相关职业资格的肥料配方师可谓是凤毛麟角,到2020年,农业领域共需要2.8万名这样的专业人才。
2 农业技术指导员
紧缺度
指从事农业技术指导、技术咨询、技术培训、技术开发和信息服务的人员,他们既是田间的知识分子,也是实际的劳作人员。对这类人才的需求将呈现几何倍数的攀升,到2020年人才需求将达到8.4万人。
3 动物防疫员
紧缺度
预防、控制和扑灭动物疫病,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聘用,经兽医主管部门培训考核通过的主要负责动物强制免疫等工作的兽医人员。目前,各地一般有动物防疫员和村级防疫员两级。我国现有村级防疫员10.2万人,预计到2020年人才需求将达到60万人。
4 农产品经纪人
紧缺度
从事农产品收购、储运、销售以及销售、信息传递、服务等中介活动而获取佣金或利润的经纪组织和个人。我国现有农产品经纪人及营销员11.3万人,预计到2020年人才需求将达到45.5万人。
5.农产品质量检验检测员
紧缺度
随着人们对农产品质量的要求日益提高,对这方面检验检测人才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预计到2020年人才需求将达到32万人。
6 农机驾驶和维修能手
紧缺度
农业机械的新技术、新组件被广泛运用到农业中,技术难度越来越大、技能要求越来越高,农机驾驶和维修人才的缺口日益扩大。预计到2020年,我国还需要农机驾驶能手55.8万人、维修能手28.4万人。
7 饲料检验化验员
紧缺度
是指从事饲料的原料、中间产品及最终产品检验、化验分析的人员。畜牧业、养殖业的发展催热了与之密切相关的饲料专业,饲料检验化验人员紧缺,到2020年人才需求将是现有人才总量的5倍之多。
8 沼气物管员
紧缺度
在沼气这一生物质能源蓬勃发展的大背景下,沼气物管员这一新职业应运而生,从业者主要从事沼气建设以及日常维护方面的技术服务工作。未来十年,农业领域还急需30万沼气物管技能人才。
篇7
某装饰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设计师助理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江苏常州艺术学院最高学历:中专毕业-2013-07-01所学专业一:室内设计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20zz年XXX培训学院 英语培训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优秀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一般 性格特征开朗、谦虚、自律、自信。 自我介绍我相信,爱一行才能干好一行。我对室内设计一直很感兴趣,专业理论学习和工作实践,使我掌握了较好功底,敏锐的观察能力。我做事条理性强,乐于与人合作,平时喜爱读书、音乐等。
请给我一个机会,我将还您以夺目的光彩! 电子简历范例二:姓名:国籍:中国无照片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东身材:168 cm48 kg婚姻状况:未婚年龄:23 岁电话:邮箱: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轻工类 食品检测 行政专员/助理 文员工作年限:1职称:无职称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月薪要求:面议希望工作地区:广州个人工作经历: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 房地产物业顾问有限公司 商务助理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最高学历:大专毕业-2012-07-01所学专业一:绿色食品加工与管理所学专业二:物业管理受教育培训经历:证书如下:
1、检测工高级证
2、全国计算机二级
3计算机绘图员
4、英语A级
5、会计证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良好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精通 自我评价在未来的职场生活中,我愿意从低做起,踏踏实实地做,力求尽善尽美,不求最好,只求比较好。熟悉一般纳税人辅导期的报税流程,懂得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及电子申报系统。对一般纳税人的账务有一定的了解。上班地点:天河区、黄埔区、罗岗区。 电子简历范例三:姓名:国籍:中国目前所在地:广州民族:汉族户口所在地:广州身材:155 cm44 kg婚姻状况:已婚年龄:25 岁电话:邮箱: 求职意向及工作经历人才类型:普通求职应聘职位:质量检验员/测试员:化验员 认证体系工程师/审核员工作年限:1职称:中级求职类型:全职可到职-随时月薪要求:2000--3500希望工作地区:广东省个人工作经历:2012/05--2013/06 广州食品有限公司品控部 理化检验员
熟练操作各种实验室仪器,能熟练检验各种理化项目,如酸价,过氧化值,盐度,氨基酸,总酸,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水分,脂肪,总糖,蛋白质等等.
并且参与质量管理体系的修订.对ISO体系系列及HACCP体系有较深的了解.
教育背景毕业院校:华南热带农业大学最高学历:本科毕业-2012所学专业一:食品科学与工程所学专业二:受教育培训经历:通过全国计算机三级数据库笔试考试.获得食品检验工中级职称,06年通过食品检验工高级考试.
语言能力外语:英语 优秀国语水平:优秀粤语水平:优秀 工作能力及其他专长在食品加工和分析各领域,有扎实的理论基础和实践经验,有较强的实践和研究分析能力。
篇8
1.棉花颜色级感官检验的特点
1.1感官检验可过滤干扰因素
棉花试样的色泽测量基于试样的复合表面,换句话说,色泽测量值代表了试样色泽构成中的纤维色泽、含杂数量色泽种类、表面粗糙度或光滑度的平均值。也就是说这些因素都会影响检验结果。但执行感官检验的主体是人,他们可根据自己的检测经验灵活掌握,可以过滤掉一些因素的干扰,例如叶屑多、形态粗糙等,而仪器的测试系统是固定不变的,任何影响因素的微小变化都会影响其测试值。这里必须强调的是,感官检验可以过滤掉一些干扰因素是针对经验丰富、技术水平高的检验员来说的,对于一些水平不高的检验员反而受干扰因素的影响更大,检验偏差更容易扩大。
1.2感官检验灵敏度高于仪器检验,但水平需参照物
多年来分级人员的眼睛被认为是测量颜色的首要工具。即使在今天,这仍是应用广泛的判断棉花颜色的主要方式。然而人的主观判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当人的眼睛对微小的颜色差别都很敏感时,并不适合判定颜色的绝对水平。就像一个人已经出门了,并打算买一些与家里墙壁相同颜色的涂料,但是却没有带上一点样品或想要颜色的样照,买到的东西与可能与自己的需求有较大差别。但是在一个好的标准指导下,分级人员能够很好地判别颜色差异。
2.棉花颜色级检验中眼睛与仪器准确度比较
品级检验没有任何仪器可以得出测试值,其检验依据靠的是文字标准的描述和每年权威部门制作的实物标准,没有一个可量化的指标来衡量检验正确与否,日常训练主要依靠和师傅眼光比对。颜色检验从根本上改变了这种感官检验无法衡量的情况,有仪器的测试数值来衡量人眼检验正确与否,那么自然就会形成以仪器测试值为准来校对眼睛的做法,但事实上单纯的这样去校对有时会产生偏差,影响训练效果。人与仪器谁判定的更准?需要充分理解眼睛与仪器的之间的相互关系。
分级人员的眼睛被认为是测量色泽的首要工具。即使在今天,这仍然是应用广泛的判断棉花色泽的主要方式,它对色泽的敏感程度高于仪器的检测,然而人的主观判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人长时间感官就会产生视觉疲劳,造成人为误差。
仪器只能看到一个事件,它只看到放在试样窗口的试样表面的平均色泽。任何仪器都不能区分它所测得的色泽是点的结果还是含杂数量或色泽的结果或者是背景色。所有类型的组合都可以得到同一个平均色泽。分级工人可以立刻知道正确的色泽分类。事实上,合理使用仪器可以帮助更多的分级人员获得与在评价棉花色差方面很专业的少数人才能得到的同样准确的结果。
通过以上比较可以看出,眼睛对棉花色泽比仪器更敏感,观察皮棉表面形态更全面,更能适应棉花多样性的特点,但绝对水平需要仪器来调整,或标样来比较。在特定的条件下更要相信眼睛,除非试样经过反复多次测量。但在日常检验中出错的常常是眼睛,这主要是因为眼光训练水平不够,受到干扰多。作为我们现在推广颜色检验初期,眼睛对色泽的判断还缺乏训练,一般情况下仍要以仪器为准,多找感官上的误差,但也要辩证的看待仪器测试值,不要盲目否定自己的眼睛,要多方面分析原因。
3.提升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的对策和建议
3.1准确理解颜色级感官检验的前提
《棉花颜色级检验技术规范》明确规定:棉花颜色级是依据棉花反射率(Rd)和黄色深度(+b)划分的类型和级别。棉花按颜色分为白棉、淡点污棉、淡黄染棉、黄染棉4种类型。根据4种类型棉花颜色的明亮或灰暗程度,白棉分为5个级、淡点污棉分为3个级、淡黄染棉分为3个级、黄染棉分为2个级,共13个级。
由此可见棉花颜色级划分得很细,这为感官检验颜色级指明了方向,也提出了要求。在实际工作中,必须准确地理解棉花颜色级文字条件,严格按照棉花颜色级文字条件来判定棉花颜色的类型和级别。要做好这一点并非易事。例如,棉花颜色级文字条件中锯齿棉白棉一级和白棉二级对颜色特征均是这样描述:洁白或乳白。对亮度的描述是;一级是特别明亮、二级是明亮,而对“特别明亮”到什么程度,“明亮”到什么程度,没有一个具体的量化,也没有数字表述。每个检验员的理解程度不一样,对一个样品判定结果也不一样,白棉一级和二级的判定比较难掌握,这在感官检验中是比较典型的。
3.2结合实物标准定级是感官检验的核心
棉花颜色级实物标准是根据颜色级文字描述和颜色分级图制定的。依据颜色级条件对照颜色级实物标准评定颜色级的类型和级别,是感官检验颜色级的根本方法。颜色级实物标准制作非常精细,每级都有4个样块,每一级的样块均代表本级区域内棉花的典型的色泽特征,但要灵活运用准确把握是有难度的。在仪器化公检中,因此,当检验中感到颜色级条件和实物标准难以很好地结合。文字条件只是抽象的定性描述,而实物标准将一个级分了4个样块,4个样块的颜色程度只有细微的差异。因此,每一级的最后一个样块和下一级的第一个样块色泽特征非常接近,有时一个棉样对照实物标准觉得既可以定这一级也可以定相邻一级;或一个样品这一面是这一级,另一方面是相邻一级或跨级。例如,一个样品色呆白有点灰、无光泽、不亮,按文字条件可定白棉四级,对照实物标准既可对上白棉四级也可对上白棉五级,最后多看几面反复对比综合定为白棉五级,上机检验后却是白棉三级。在后期检验中,棉花质量复杂,一致性差,在颜色级类型判定上也常出现差异。例如,感官检验是淡点污类型的样品,检验时觉得该样品有轻霜,颜色已变异,表面浅黄,稍有光泽且有明显阴黄点,按颜色级条件描述无疑是淡点污一级,对照实物标准也可定淡点污一级,可有时抽检反馈结果却是白棉类型。有时感官检验是淡黄染类型的,机检却是淡点污类型。在此情况下,检验过程中就觉得把握不准的样品,往往以机检结果为准。
3.3有效提升和训练颜色级感官检验技术的措施
总体训练目标是形成对棉花颜色的感觉。研究棉花颜色,涉及色彩物理学、色彩化学、光学以及美学、心理学方面的知识。同时还研究视觉、思想和精神现象的相互关系。好像只能意会,不能言传。长久以来,人类对时间和长度的定义已经达到了相当精确的地步,但颜色还一直是一种相对的和主观的概念。这是因为颜色是人类头脑中的一种感觉。因此,颜色就成了最难准确定义的概念。我们在学习棉花颜色分级时,一定要培养出对棉花颜色的感觉,才能准确判断颜色的微小变化。通过颜色,感觉它的形成过程及使用价值,这种感觉是靠长期实践积累出来的。建议应加强以下几点:一是需要长时间,不间断训练。二是多动脑,反复琢磨存在的差异。三是多与仪器检验结果比对。四是多找些各产地、各级别的棉花。五是要总结出自己的对各等级棉花特征的文字描述,实际检验时反复验证。六是文字描述要挂在嘴边。七是有条件的,要多争论,要能从理论上讲棉花特征。
4.总结
感官检验是检验员用视觉、触觉等感知能力对棉花质量进行判定分级的一种重要的基础工作方法,感官检验棉花颜色级也是当前以及未来一定时期内棉花检验的最重要手段之一。检验人员自身素质与技术将是确保感官检验对棉花颜色级准确定级的关键。为此,作为感官检验人员应加强自身学习和素质,提升感官检验技术才能跟上棉花质检体制改革的发展速度。
参考文献:
篇9
在行业的“黄埔军校”历练成长
申屠献忠生于吴越名地——浙江东阳,这是一个崇尚坚韧、勤耕、奉献的地方,东阳人肯吃苦、会吃苦,东阳人肯读书、会读书,有着“博士菜”文化、“钻、闯、拼”文化、“精雕细作”文化,是著名的“教授之乡”。
家乡淳朴坚强的民风和浓厚的文化氛围,在申屠献忠身上镌刻下深深的烙印。在20世纪90年代国际第三方检测认证行业进入中国之初,申屠献忠就以优异的成绩通过面试,成为SGS在中国最早的员工之一,就此展开了他从基层检验员到SGS中国大陆第一位本土掌门人的精彩职业生涯。
事实上,在刚刚进入SGS不久,申屠献忠就亲身感受到了第三方检测认证这一行业的价值。在早期担任检验员的时候,在一次客户委托的对一艘装有发电机锅炉设备的出口货船的检验中,他通过自己细致认证的工作为客户避免巨大的经济损失。
“正是通过这件事情,使我感受到检测行业的不凡价值,坚定了在这行继续发展的信心。从事检测认证,不但能够促进贸易、提升品质,还能推动企业甚至整个社会往可持续的方向发展,无论在健康、环保、节能,还是在社会责任方面,检测行业都是非常有贡献,这正是整个世界发展的大趋势,可以说,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朝阳产业。”申屠献忠由衷地说。
“能在SGS这个行业的‘黄埔军校’锻炼成长为中国第三方检测认证人才,我感到很自豪。”回顾历程,他无不感慨地说。
创新是锐意进取的法宝
申屠献忠深耕于检测认证行业的20年,也是SGS在中国开枝散叶、日渐根深叶茂的20年。如今,全球贸易形势日新月异,一方面,新型材料不断被研发、产品种类和型号更新换代频繁,另一方面,各国质量和安全法令法规和消费者保护条例不断出台,产品和体系标准的不断发展。面对新的形势,申屠献忠掌舵的团队将创新作为制胜的法宝,探索出了一条锐意进取的道路。
在SGS这里,研发能力的创新始终是排兵布阵的桥头堡。申屠献忠介绍说,SGS成立了专业研发中心,不断追踪全球最新法令和标准的更新,并就此迅速研发针对新产品和新标准的检测方法。同时,SGS注重全球技术研发网络的资源支持,加强研发中心与各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合作,在专利和著作权的申请和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不遗余力。
紧贴中国市场的脉搏是SGS在中国风生水起的重要原因,如今的中国市场也正面临这新的形势,中国人口红利消失、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内迁、出口增速放缓、原材料能源价格上升等新的形势,也驱动着申屠献忠和他的团队不断探寻创新之路。
“开创新的运营模式是我们应对新形势的首选。”申屠献忠对记者说,“我们进行了运营能力和资源配置的区域化整合,不仅注重中西部内陆地区的能力建设,着力培育国内市场的GB服务,而且加强与政府和同行的机构合作,共同开拓市场。”毫无疑问,SGS运营体系的精益化改造,更加着眼于产能和效率的提高。
根据新市场、新热点和新需求,申屠献忠将创新之道紧盯在新的增长点,在产品碳足迹、产品生命周期、企业社会责任、网商网购服务、供应链上下游整合等方面不断开拓出新的服务能力。
据申屠献忠介绍,在节能量检测、节能改造及能源审计方面,SGS是联合国指定CDM第三方核证机构,并在上海世博会中担任了联合国联合馆和伦敦零碳馆碳排放审核,在产品碳足迹检测方面可谓首屈一指,在专业领域内口碑极佳。
为电子商务保驾护航是SGS模式创新的另一法宝。这方面,SGS动作不断,诸如与中国制造网合作,率先推出了认证供应商服务。这一服务是SGS专为中国供应商量身定做的,SGS负责提供独立审核报告,让国外买家更好更快地找到合适的国内供应商,加速贸易流程。另外,SGS还为淘宝网建构了“淘拍档”项目,为淘宝商城的纺织服装产品商家提品质检服务,从而提升买卖双方的市场信心。
将服务延伸至上游产业是SGS锐意创新的不二法宝。在食品检测方面,SGS拥有从农田到餐桌的全供应链服务能力;在矿产、石化产品检测方面,积极向上游勘探采矿端发展;在消费品领域,开始由成品阶段检测向研发阶段、生产过程及供应链方向发展。
“创新,始终是SGS持续发展的永动机。”申屠献忠说,“为客户提供无可替代的服务价值,是SGS创新的最终归宿。”
篇10
刘旭琼:委员会2013年工作的主要着力点在于引导企业加快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做强步伐,努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上。
首先,我们不断完善相关的标准、规范,为行业的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基础。其次,我们始终坚持鼓励和引导企业重视技术和管理创新,重视产品质量的提升,重视品牌建设,并根据不同企业的需求,开展对应的引导和服务工作,积极营造健康的行业氛围,引导行业持续、健康发展。
记者:委员会主要编制、完善了哪些标准、规范?
刘旭琼:我们根据建标【2013】5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13年归口工业产品行业标准制定修订计划的通知》的要求,启动了行业标准《建筑门窗五金件―合页(铰链)》编制工作,并召开了一次编制工作会。
另外,关于国家标准《建筑门窗五金件通用要求》委员会还组织召开了二次编制工作会,目前标准进入征求意见阶段。
还有《建筑门窗配套件应用技术导则》已经完成了征求意见稿,在整理了反馈的征求意见后,对反馈意见相对较多的部分又组织召开了编制会讨论,目前正在形成送审稿的过程。《技术导则》的编制工作从2010年7月开始,历时3年多的时间,共涉及到建筑门窗配套件的七个方面:门窗五金、门控五金、密封胶条、密封毛条、密封胶、隔热条、通风器。这将是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的第一本工程类标准,对于更好地规范建筑门窗配套件的合理选用、正确安装与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记者:这个覆盖面还是很广的。
刘旭琼:对。不过我们的标准体系还需要进一步修订和完善。比如行业对锁具类、通用要求类以及系统产品的标准都有需求。
记者:您刚刚提到委员会在鼓励和引导企业重视创新、提升品质和品牌建设方面都做了些工作,能详细为我们介绍下吗?
刘旭琼:首先,为了更好地引领行业企业重视技术研发创新,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经江阴海达橡塑股份有限公司和杭州之江有机硅化工有限公司的申报及协会的批准,命名这两家公司为“中国建筑门窗配套件科技产业化基地”。进行这项命名,也是协会和委员会希望通过典型企业的带动,行业企业能够重视技术创新研发投入和形成良好的行业竞争环境。
另外,2013年共有16家企业申报的40个产品被评选为推荐产品。目前,委员会的推荐产品工作每年分两次进行企业抽样考察和检测,虽然从委员会工作的角度上增加了环节、增大了工作量,但却更好地满足了不同企业的需求,我们认为还是值得的。由于推荐产品工作制定了一套完整的抽样、考察和检验程序,可以更加客观和真实地为企业和用户反映产品的真实情况,所以越来越得到企业和用户的认可,每年都有新企业参与到推荐产品工作的队伍中来,参与的产品类型也得以不断扩充。
通过2013年的推荐产品工作可以看到:行业处于稳步发展阶段,新产品、新材料创新不多,企业投入更多精力在产品局部和细节改进、加强和完善产品工艺、提高产品质量水平和对产品应用的人性化设计上,行业产品的整体质量在不断提高。但过程中我们也发现个别企业、个别产品的质量稳定性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
在企业考察抽样过程中,委员会通过与企业进行交流、座谈,根据部分企业发展的实际需要,提供了管理体系培训和咨询等工作,力争切实为小企业提供对口服务。
同时,为帮助各建筑门窗、幕墙用密封胶条生产企业提升质量管理水平,提高内部产品质量检验能力,保证门窗、幕墙产品质量达到国家规定的要求,也为帮助企业培养和吸纳更多持有《职业资格证书》的高技能专业人才,提高企业的技术力量,委员会联同国家建材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站、国家化学建筑材料测试中心联合开展了《建材物理检验工(密封胶条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技能鉴定工作。第一期共有来自全国13家密封胶条生产企业的16名检验员获得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核发的《建材物理检验工(密封胶条检验员)》国家职业资格鉴定书。其中4人获得了高级技能证书、12人获得了中级技能证书。
记者:可以看出委员会为企业的发展的确做了不少工作。那么委员会这边,听说在2013年也进行了换届?
刘旭琼:是的。2013年的委员会工作会议在中山举办,会议进行了委员会换届工作,产生了建筑门窗配套件委员会第四届组织机构。会后,委员会还组织与会的副主任委员、委员、行业专家和感兴趣的会员企业负责人参观了中山亚萨合莱安防科技有限公司,并对上一年的行业情况以及下一年度的工作重点等进行了沟通。通过会议沟通、组织参观,加强交流和学习,达到了引导企业重视创新研发、企业管理和品牌建设的目的。
记者: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技术交流会应该已经举办了十一届了,2013年的交流会有什么新的亮点吗?
刘旭琼:如你所说,这个交流会已经连续举办了十一届了,有很多忠实参与者。但是随着行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原有的技术交流会已经不能够满足企业的需求,大家希望技术交流会不仅是技术和推广的权威平台,更要变成一个可以引领行业健康发展的、与上下游紧密联系的、促进整个产业信息交流的权威平台。
基于上面所说的几点,委员会在行业骨干企业江阴海达、广东坚朗、杭州之江、广东合和、宁波新安东、山东国强等企业的积极倡导下,在得到了协会和江浙沪等省市协会的支持和众多行业企业的积极响应后,2013年9月16日在上海举办了“2013年转型发展高峰论坛”,吸引了江浙沪及周边的建筑设计、房地产、门窗幕墙及配套材料企业等负责人近300人参加。
论坛围绕“建筑节能的黑洞与门窗配套件”这一主题,将配套件作为门窗核心部件对建筑节能、安全的重要作用,通过多角度和不同的表达方式与建筑设计、房地产和门窗幕墙公司代表进行深入、有效地沟通。同时论坛着眼行业发展的高度,将配套件与建筑节能、安全,与建筑业发展,与社会经济发展联系起来,不以企业宣传等短期收益为目的,意在促进行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
在论坛的筹备过程中我们得到了行业企业、省市协会的大力支持,让我们十分感动和感谢。今后,论坛将继续秉持当初的定位、紧密依靠和联系会员企业、省市协会,最大限度地发挥论坛的影响和作用。
记者:2014年委员会的工作重心会有所转移吗?
刘旭琼:2014年的工作是一个延伸性的工作。我们将继续呼吁和引导企业在提高企业的创新能力、提高行业自律、提高产业链合作方面加大工作的投入和力度,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的同时,号召全行业共同营造积极向上、和谐健康的发展环境,共同应对国际、国内的环境变化。
我们会通过组织论文大赛、产业基地命名、优秀企业走访、推荐产品等工作形式,继续坚持倡导和鼓励技术创新,在行业内形成重视创新、鼓励创新、参与创新的氛围,让更多的企业真正重视和参与到这项工作中来。
我们还将通过组织参观走访、座谈、日常交流等方式,引导企业做好管理升级工作。继续在行业内大力倡导加强生产工艺管理,并把此项要求贯彻到定点企业、推荐产品等各项工作中。
另外,我们还将通过座谈、优秀企业成果展示等加强学习和交流,继续引导企业文化建设和品牌建设,增强企业凝聚力和在市场上的竞争力,不断提高产品的附加值。
同时,刚才提过的建筑门窗配套件行业第一本技术导则即将编制完成,委员会将根据行业发展需要,适时开展导则宣贯和技术培训工作。在行业内普及培训配套件安装使用、维护保养等方面的要求,尽可能减少由于错误安装使用等产生的问题。
篇11
1、对种子的处理:
l .1 种子的贮藏:种子活力或质量越差,说明该种批的贮藏潜力可能越低,因此应尽可能减少贮藏时间,马上播种;而活力较高的种子,可以贮藏一段时间。
l .2 对于损伤的种子处理:如在检验过程中发现种子在加工时受到严重损伤,应尽快播种。
l .3 对于休眠的种子:如果是因为种子具有深休眠而发芽率低,则需进行较长时间的层积处理。
2、对于质量及检验技术应该按照标准化进行
2.l 提供正确测定种子样品品质的方法
2.2 使不同检验室、不同检验人员的检验结果具有可比性
2.3 尽可能使检验室的结果与播种价值联系起来
2.4 尽可能缩短检验工作的时间
2.5 使检验工作能按最优化的方式进行
3、一般情况下,实验室的检验结果总是高于场圃发芽率
因为实验室的环境条件是最适宜的,而在条件在条件较为恶劣; 通常情况下,发芽迅速的优质种子,场圃发芽率更接近实验室发芽率,种子品质越差,二者之间的差异越大; 有时场圃发芽率超过实验室发芽率,说明实验室的测定方法需要改进。
4、根据检验结果确定播种量
最常用的公式:
A*d
单位面积苗床需种量 W= ------------ (0.76千克)
N*P*g*t
A:苗床面积 (37平方米)
d:最终苗木密度(215株/平方米)
N:每公斤种子粒数(17640粒)
P:净度(96 %)
G:发芽率(88 % )
t:预计成苗率(70 %)
5、对规程中未列入的种子应采取的措施
对硬粒种子(特别是豆科),可切割或擦伤种皮,以利吸水
对怀疑有休眠的种子,进行配对发芽测定:对照和5-10℃下冷藏30-60天
试用30/20℃的变温处理或25/15℃变温处理。
如果低温层积不能诱导休眠,可试用一段较高温度(20-30℃)的层积,继而进行低温层积 。
《国际种子检验规程》内容:国际种子检验规程的文本由规程、附件和附录三大部分构成。
规程----规定了每项测定项目的目的、总则和定义,概括地规定了所用的程序和方法;
附件----对定义加以引申,详述规程中所规定的程序和方法;
附录----是规程的一些暂行规定。
6、抽样部分
抽样是从大量的种子中,随机取得一个重量适当、有代表性的供检样品。
样品应由从种批不同部位随机扦取若干次的小部分种子合并而成,然后把这个样品经对分递减或随机抽取法分取规定重量的样品。不管哪一步骤都要有代表性。
7、检测部分
7.1.净度分析
净度分析是测定送检样品不同成分的重量百分率和样品混合物特性,并据此推测种批的组成。
分析时将试验样品分成三种成分:纯净种子、其它植物种子和夹杂物,并测定各成分的重量百分率。样品中的有植物种子和各种夹杂物,尽可能加以鉴定。
7.2.发芽试验
发芽试验是测定种批的最大发芽潜力,据此比较不同种批的质量,也可估计田间播种价值。
发芽试验须用净度分析后的净种子,在适宜水分和规定的发芽技术条件下进行试验,到幼苗适宜评价阶段后,按结果报告要求检查每个重复,并计数不同类型的幼苗。经过预处理的,应在质量证书上注明。
7.3. 生活力的生化、物理染色测定
在短期内急需了解种子发芽率或当某些样品具有休眠特性,可应用生活力的生化、物理测定法快速估测种子生活力。
生化染色测定使用的是四唑,染上红色的活种子;物理染色测定使用的是靛蓝,未染上兰色的是活种子。
四唑(2,3,5-三苯基氯化四氮唑,简称四唑,TTC)是一种白色或淡黄色指示剂(溶液为无色),被种子活组织吸收后,接受活细胞脱氢酶中的氢,被还原成一种红色的、稳定的、不会扩散的和不溶于水的三苯基甲月替 。可依据胚和胚乳组织的染色反应来区别有生活力和无生活力的种子。
除完全染色的有生活力种子和完全不染色的无生活力种子外,部分染色的种子有无生活力,依据胚和胚乳坏死组织的部位和面积大小来决定,染色颜色深浅可判别组织是健壮的、衰弱的或死亡的。
靛蓝(indigo carmine)为兰色粉末,能透过死细胞组织使其染上颜色。因此,可依据胚和胚乳组织的染色部位和比例来区别有生活力和无生活力的种子。
与四唑染色一样,除完全不染色的有生活力种子和完全染色的无生活力种子外,部分染色的种子有无生活力,依据胚和胚乳坏死组织的部位和面积大小来决定,染色颜色深浅可判别组织是健壮的、衰弱的或死亡的。
8、重量测定
8.1 测定送检样品每1000粒种子的重量。
从纯净种子中数取一定数量的种子,称其重量,计算1000粒种子的重量。
8.2 种子健康状况测定
通过种子样品的健康测定,可推知种批的健康状况,从而比较不同种批的使用价值,同时可采取措施,弥补发芽试验的不足。
8.3 优良度测定
应用解剖法,根据种子外观和内部状况尽快鉴定种子质量,适用于种子收购时的检验。
8.4 含水量测定
测定送检样品的种子水分,为种子安全贮藏、运输提供依据。
种子水分测定必须使种子水分中的自由水和束缚水全部除去,同时要尽最大可能减少氧化、分解或其它挥发性物质的损失。
9、容许误差
容许误差是指同一测定项目检验结果之间所容许的最大差距,超过此限度则足以引起对结果准确性产生怀疑或认为所测定的条件存在着真正的差异。包括以下4种情况:
1.同一实验室同一送检样品重复间的差距
2.从同一种批扦取的同一或不同送检样品,经同一或另一检验机构检验,比较两次结果是否一致
3.从同一种批扦取的同一或不同送检样品,经同一或另一检验机构检验,所得结果较第一次差,如净度低、发芽率低、含水量高
4.抽检、统检、仲裁、定期检查等与种子质量标准、合同、标签等规定值比较
篇12
一.目前的建筑施工过程质量控制点
监理工程师实施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监控应分清主次,抓住重点,依靠完善的质量体系和质量检测系统。
首先,建立了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计划,施工过程质量控制计划清理工序质量控制和质量检测系统。
其次,建立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点的控制活动。控制点设置的原则,主要取决于质量特性的影响大小,危害程度和质量保证难度取决于大小。施工过程是生产和测试,材料,部件和组件,各有分工,具体项目阶段。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是最常见的,大量的质量管理活动,是企业实现质量目标的基本保证。
二.施工质量控制
施工过程中的主要特点是施工周期短,项目涉及的范围很广,项目多,杂,这些工程管理和工程质量控制带来一定的困难。然而,一个建设项目是保证工程质量,为企业创造效益的最根本的保证,但我们也可以为广大用户提供优质的建筑工程业务服务的先决条件,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直接制约着企业自身业务发展。所有这些从事建设工程项目施工管理和工程技术人员提出的问题,我们如何负责工程的建设质量和企业的命运联系在一起,如何提高建筑工程质量,是我们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实践证明,有效控制工程质量,是确保工程质量最有效的方法。
(1)质量控制和投资控制,进度控制的关系
质量控制,投资控制,进度控制是施工项目管理的三个重要的控制指标,这三个管理目标是相互依存和相互制约关系。我们推行项目管理的最终目标是:投资少,在预定的时间,完成了施工过程质量指标的建设项目。然而,高质量的要求将增加投资和时间延长;相反,质量要求也太低,会导致更多的事故,严重的还会拖延工期,投资成本增加所造成的,并为整个项目的输出质量造成严重后果,这就要求我们继续从实际情况出发,针对建设项目类别和建设规模,确定符合实际需要的质量标准。
(2)影响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主要因素
影响建筑工程质量的因素较多,我们常说的五个主要方面:人力,机器,材料,方法和环境。参与建筑工程施工项目人员主要从建设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建筑材料也很多,各种,有时由特殊环境制约甚至使用非标准的材料和设备;建筑机械设备的性能和操作者的熟练程度;建设工程施工过程中参与者的管理思想,设计,施工组织和方法。建设工程,它不同于其他行业建设项目是不同的,例如:大型建筑工程建设项目涉及的地区,有时甚至非常复杂;施工设备大多采用特殊材料在建筑行业使用;大多数也属于专用工具。
三.加强建筑工程施工工序的质量控制措施
根据施工过程质量控制困难,我认为,控制应达到:全面,有效,实时。为了实现控制目标,必须在控制的实现过程的推进,在这件事,后全过程的有效监测,控制过程中采用的管理,组织,技术和其他方面的措施。为了减少建筑工程产品的质量偏差带来的损失,必须以事前控制的工作重点。下面笔者根据施工过程的质量控制对策:
(一)做建筑工程过程之前进行的质量控制工作
1.熟悉操作过程中,通过过程分析的关键。作为砂浆饱满度,砌体灰缝厚度,程度和水平拉杆装置。至于混凝土浇筑振捣插点和振动时间。因此,监督人员在今后的行动的监测有一个明确的标准和关键目标,控制工作将更多的方向和目标。
2.建立质量管理体系,注重是否各就其位,责任明确到人。一定要执行的质量和收货员的候选人,因为在实践中承包商节省了管理费用,往往会有馆员素质建设,材料的成员和接收职员代替。但这2种责任往往是矛盾的地方,不利于实施质量控制。
3.体系的建立,即样品材料体系和奖惩制度。建设工程质量控制程序在人力和物质因素的控制是非常重要的控制困难,这些问题,面广量大,不从制度上加以规范很难达到预期的控制效果。为实施奖惩制度,使操作人员违规行为处罚。检查和治疗的责任在于督察,督察相当质量否决权和控制。因此,监理工程师通过控制奖惩制度的落实,质量控制问题的人的因素得到有效控制。
(2)加强施工过程进行质量控制过程中的工作
1.样板制度的落实。在施工过程中,往往无法通过建立控制点推进质量控制过程,实践表明,该样板系统是非常有效的措施。在大面积的活动过程,通过样板的质量检验,分析有以下四点:第一,通过分析可确定在未来的运作中可能出现的问题,手术后的集中控制;其次,运营商的质量检验,不合格的返回处理后,降低质量控制的负担;第三,使操作工与检验员在今后的工作与清晰,直观的物理标准,做到人人有标准;四,避免常见的操作问题,过程和大面积引起大范围的返工。监理工程师在工程建设过程开始之前要做的工作必须有一个过程产品检验和验收工作,以杜绝大规模修改必要的工作;同时也对经营者的过程质量及有效控制。
2.现场检查,努力掌握第一手资料,力求做到及时控制,对发生的问题必须做到早发现,早纠正积重难返,避免,避免大的损失。
3.承包商建设工程过程活动的质量管理系统,本系统,实施奖惩系统状态监测。作者发现,承包商往往有完善的质量控制体系和配套的质量管理体系,但如没有进行,然后小甚至不起作用,这将带来严重影响的工艺性能。监理工程师的工作,承包商的质量控制系统在执行监测和控制,提高制度的执行力度,以保证工程项目过程活动在正常情况下,杜绝质量失控情况的发生。
4.工程师在质量控制中应注意工作方法。事实上,监理工程师工作,如缺乏合作是难以达到预期的效果,所以质量控制过程必须实事求是,秉公处理,并监督和帮助,在坚持以理服人,让事实说话,所以有一个良好的合作氛围,结果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加强建筑工程、过程、成品质量监测工作
篇13
时候我才明白,自己学习的东西很笼统,自己能从图纸看出来的东西很少。看到了零件的图样,但在脑海中却不能构建出它的样子。让我认识到实践与理论的差别。接下来我利用晚上的时间学习图纸,把不懂得地方记下来,第二天找到与之相关的设备对照着学习,再有不懂得就找班组的师傅们学习,直到弄懂为止。在工作余闲之时就到车间各个班组观察实际产品,更直观地了解产品的结构部件。请教班组师傅容器的一些工作原理和零部件的组装及组装方式。学习容器的基本结构,封头形式、筒体及筒体夹套的组装、裙座的组装、接管的方位、法兰的连接、人孔,以及容器内部部件:管板的结构形式、折流板的位置、拉杆的排放、换热管的排列的等。在车间学到了很多东西,每个经过自己加工的零部件都能够明白其结构和功用,而且对照着实物学习更直观、更容易让人理解,记忆深刻。 虽然在车间学习很累,但磨练了自己的毅力,坚定了学习的决心。
质检学习。我感觉在这里学习让我所学的知识系统化了。不再是是对单一部件的了解,而是对容器整体的认识有所改变。学习了钢制压力容器标准,了解了标准规定的压力容器的各个部件标准,选材,计算,力学性能测试,设计计算公式等。学习了法兰标准(法兰类型、密封面型式、标准的查阅等),封头标准(封头类型、各个参数、断面画法等)。学习实践对封头、筒体等下料尺寸的检验,管口方位放线检验,容器外观质量检验,焊缝外观检验,容器打压气密性检验等。在检验的同时也加深了对零部件的认识。在实践中学习是最快的,同样也是印象最深刻的!加深了对容器的结构形式以及一些工作原理的
认识。伴随着学习而来的是自己对压力容器认识的进一步加深,不再是以前对压力容器一无所知的样子。自我感觉踏入压力容器的门槛,但是仍然要学习!学无止境,古人诚不欺我也。
蒙公司信任,在ASME取证期间担任材料检验员,锻炼了我的工作能力,学到了很多知识,同时开阔了自己在学习方面的视野。学会了认识板材的标识,材质单上所表示的内容含义,以及封头、法兰的尺寸检验方法,加深了对封头和法兰标准的认识。通过对ASME标准的学习,学到了很多材料方面的知识以及更多的检验方法,同时认识到了自己知识的匮乏,坚定了学习的决心。紧张忙碌的工作是最充实的,参与取证使我得到的就是我所学到的知识和经验。ASME取证成功!这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公司的产品可以销往国外,听起来很是让人自豪。同时也在督促着让自己学习。我看到了公司的未来美好的发展前景,我现在能做的就是学好知识为公司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不会辜负公司对我的信任!
在焊接钢瓶DOT取证预审期间做瓶阀和爆破片的进厂检验以及压扁实验和爆破实验。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学习实验的操做步骤,对焊接钢瓶的整体性能有了比较感性的认识,对其实验压力,爆破压力都有所掌握,并且对焊接钢瓶的零部件的结构作用有所了解。在其尺寸检验(壁厚、公称直径的测量等)的过程中巩固了对精密测量工具(千分尺、游标卡尺)的正确使用方法。了解学习了焊接钢瓶工艺流程:瓶体下料、上下瓶体成型、瓶体切口、上瓶体开孔及爆破片座成形、下瓶体缩口、瓶体清洗、爆破片与上瓶体凸焊、上瓶体与阀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