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大学生自我思想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自我教育法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传统方法之一,也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环节和重要方法,对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有着重要意义。
一、自我教育法的发展
(一)古代的自我教育法
我国古代的德育思想理论主要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儒家德育思想是我国传统德育思想的主流。而儒家的自我教育思想是儒家德育思想的重要内容。儒家先贤以自己对人性的深刻理解和洞察,对道德自我教育进行了阐发,形成了一整套较为系统的自我教育方法。儒家自我教育思想发端于儒家的心性之学。从孔子开始儒家就主张德性发乎人的内心、基于人的本性。
从孔子到宋明理学,儒家心性之学关注的核心是人自身内心的教化,反映了儒家对主体自我的肯定,体现了儒家对个体内心精神世界的关切。这意味着儒家道德教育的价值取向是强调自我内心的一种“定力”,主张在人的内心中寻找善恶美丑的标准,诉求的首先是人的“自律”而不是“他律”。这就为儒家道德自我教育思想奠定了理论基础。
(二)新时期下的大学生自我教育法
理论要随着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地丰富自身。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的进步、环境的变迁、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的拓展以及新时期大学生的新变化都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法的运用提出了新要求。然而,当今的教育研究只是注意探讨教育如何激发学生的方法,往往不去研究如何使学生掌握自我激发的方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只有在大学生有了自我教育的要求,即有了充分的自觉性时才是有效的。促进大学生自我教育的因素有二:一是外界影响,即是社会和家庭、学校的要求。二是内在要求,是指大学生自身对物质和精神的要求。因此,教师运用这个方法时,要激越大学生的进取心,要提出对其品行的具体要求,要指出大学生的缺点和弱点,使大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自我教育。
美国教育家杜威对自我教育的倡导和研究确立了教育史上又一里程碑,他的“表先个性、培养个性、反对从上而下的灌输“成为合理的自我教育的基本原则。教育和自我教育是传承人类文化的两种途径与手段。在进入知识经济时代的今天,大学生自我教育的重要性愈加凸现,因此对自我教育的研究与剖析将有助于高校对教育的重新思考。
二、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自我教育的内涵
汤秀云认为,“自我教育是人们为了自己的思想进步而进行的自觉的思想转化和行为控制的活动。”。兰刚认为,“自我教育,就是以自我价值判断为标准,在原有观念和价值图式的基础上,对外来信息进行反应所形成的品质的过程。”。
顾名思义,大学生的自我教育法是大学生按照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和要求,主动提高自身思想认识和道德水平以及自觉改正自己错误思想和行为的方法。这种教育方法,是通过大学生自身思想的矛盾运动开展的,也是大学生自觉接受先进思想和正确行为,克服错误思想和不良行为,促使自己的政治倾向和思想品德向良好的方向转化、发展的教育方法。
(二)大学生进行自我教育的可能性
进入大学的青少年年龄基本上在18岁,这个年龄阶段的青少年在身体和心理方面都发生了显著变化,例如身体发育已经成熟,机能基本成人化;随着年龄的增长,逻辑思维发达,越来越富于独立性、批判性;情感丰厚奔放,文饰性与开放性并存;自我意识增强,独立意向显著;富有远大理想,注重面对实际;世界观趋于成熟,可塑性依然存在。大学生的这些身心上的变化,为其进行自我教育提供了可能性。
三、新时期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方法
第一,自我修养。所谓自我修养,就是大学生在其思想、道德、政治以及知识等方面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锻炼,以及由此而达到的一定程度和水平。大学生可以通过反省、反思来提高自我修养水平。
篇2
德育答辩是指应届本科毕业生将自己在大学学习生活中接受政治、思想、品德、法纪、心理等教育的效果,按照规定的格式,以总结报告的文体进行全面系统的总结,形成个人德育状况论文,并以班级为单位,通过答辩会的形式,向班级的同学、答辩委员会成员宣读,同时接受提问,回答问题,由同学和答辩委员会就其德育表现作出评价。
(一)精心组织、严格要求,确保德育答辩教育效果
为了上好德育答辩这堂“课”,理工学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制定了德育答辩实施方案,成立了由院领导、学工部(团委)负责同志、学部书记、辅导员、“两课”教师为成员的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按照学院的总体部署,德育答辩分为撰写论文、审核评阅、现场答辩三个阶段。
撰写论文阶段。学院要求每个毕业生认真回顾自己四年的学习、生活,对成功的经验和失败的教训进行全面总结,寻找并弥补不足,调整发展方向,达到树立正确价值观的目的。
2010届2196名毕业生全部撰写了德育论文。
论文评阅阶段。学院专门安排了德育答辩论文导师,对毕业生德育论文进行指导、审核、评阅,并写出评阅意见。大部分学生结合自身实际,从思想认识、道德品质、人际关系、未来发展等方面做了认真总结,写出了有质量的论文。
现场答辩阶段。在德育答辩会上既有毕业生们的真情告白,也有献给学校建设发展的合理建议。学院毕业生德育答辩委员会成员分组深入各学部,听取学生陈述,进行现场提问,根据德育答辩评分标准评定现场答辩成绩。
(二)根据学生在校思想政治表现,评定德育答辩教育成绩
学生德育答辩的成绩由现实表现、书面总结、现场答辩、毕业离校期间表现四部分成绩组成。其中,现实表现的成绩占50%(辅导员打分)、德育论文的成绩占20%(指导教师打分)、现场答辩的成绩占30%(答辩评委打分)。
德育答辩的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90分以上)、良(75分以上)、合格(60分以上)和待考察(60分以下)。对于成绩评定为待考察的学生,指导教师给予相应的指导和帮助,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及格的,按结业处理。
2010届有2196名毕业生,其中有248名毕业生因工作需要(顶岗实习)不能回校答辩(但均提交了德育论文),在校答辩1948人,占毕业生总数的89%;有81名学生第一次答辩成绩不合格,进行了二次答辩。
(三)发动低年级学生参与,延伸德育答辩教育效果现场答辩阶段,学院鼓励低年级学生旁听。对于毕业生本人来说,这是对自己大学四年的总结和人生的升华,而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这是最好的心灵鸡汤,为他们的大学之路指明了方向。答辩结束之后,德育答辩委员会评选出优秀德育论文,将其集结成册,提供给在校学生阅读,进一步扩大德育答辩的影响力。同时,学院围绕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把优秀毕业生在德育答辩中总结出来的经验和感悟传递给新生,进一步促进了学院优良学风、校风在高低年级间的传承。
二、德育答辩的实际成效
实践证明,德育答辩是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加强德育工作的有效方式,是对大学德育实施效果的全面检验,是对毕业生在高校学习阶段的最后一个综合性、总结性的考核评价环节,是对学生在校期间思想状况的全面考核,是大学毕业生德育状况评价体系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一)德育答辩成为加强毕业生离校教育工作的有力方式
相对于专业答辩,德育答辩形式更加灵活,更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因此更具吸引力。这种新颖的毕业教育方式在毕业生中引起了强烈反响。一位毕业生的感触颇具代表性:“在离校前夕,能有这么一个机会与教育、帮助、关心我们四年的老师进行一次坦诚的沟通,实在是很难得。老师们不仅帮我分析了优缺点,还给了不少中肯的建议,对我走向社会大有益处。”
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全面考核了学生在校期间的思想政治表现,进一步掌握了学生的成长轨迹,全面检验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施效果,进一步提高了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学校德育答辩工作还吸引了其他专业课教师和“两课”教师,德育答辩的过程成为师生真情话别共叙情谊的过程,进一步密切了师生关系、同学关系,增强了教育的感染力和亲和力,及时疏导了离校前学生中存在的各种不良情绪,2010届毕业生成为历年来毕业离校期间表现最好的一届毕业生。
(二)德育答辩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学生提供一个量身定做的教育环境是德育答辩工作的出发点之一。按照教育规律,大学教育是通过教育者和被教育者的相互作用,最终以学生自我教育来实现的。而毕业生德育答辩活动的形式特点是,它从毕业生的思想和行为特点出发,充分反映学生在教育中的主体作用,强调学生的参与和体验。答辩会的时机、内容及形式为毕业生的思想教育提供了一个个性互动的教育环境。学生有机会自我总结、交流、答辩、阐述,使学生在浓郁的人文氛围中自觉地投入。经过学生入脑、入心的理智思考获得的心灵体验、思想升华的效果是任何灌输式、说教式的教育方式所无法比拟的。
同时,学校注重将德育答辩理念加以推广,发动低年级学生现场旁听毕业生德育答辩,以德育答辩成果开展新生入学教育,使德育答辩成为贯穿所有年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纽带,成为学校德育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的载体,成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真正有效途径。
(二)德育答辩成为构建大学生德育工作体系的重要载体
如果说专业答辩是学生完成学业的检验,那么德育答辩就是对学生思想品德的综合考核,是学习期间思想状况的展示和总结。通过德育答辩,学校增加了一道“出口”检验关,改变了以往学生重专业、轻德育的思想。与专业答辩相比,德育答辩更多的是一种思想与实践的总结和展示。通过这种“出关”,更增强了大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更增添了大学生毕业走向社会的信心。
按照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的安排,在2010年毕业生德育答辩的基础上,已组织新生结合入校以来的所感所想,在辅导员和个人成长导师的指导下,撰写德育论文开题报告,认真规划自己的大学生活,为自己4年的大学生活打下基础,也为学习4年后的德育论文答辩积累资料。从入学教育时的“德育论文开题”到毕业教育时的“德育论文答辩”,毕业教育和入学教育首尾相连,同时辅以二、三年级德育论文的阶段答辩,一个完整的本科生德育工作体系正在该校逐步形成。
事实表明,河北科技大学理工学院以德育答辩为载体,以学校德育理论教学和学生德育实践活动为核心,以学校教师评价和学生自我评价为支撑的模式,成为评价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效果的重要平台,“下得去、上手快、用得上、留得住”,成为学院毕业生的普遍特点。学院2010年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到94%,受到社会、同行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广泛肯定。
三、德育答辩的实践启示
科学合理的德育评价对于高校优化育人过程、提高育人效果具有重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然而,目前不少高校的德育评价缺少人性化、动态化和多元化,影响了评价结论的客观性、全面性、合理性和公正性,进而影响了德育的实效性,高校德育评价体系亟待改革。河北科技大学德育答辩工作的实践表明,德育答辩正是实现高校德育评价体系改革的重要平台。
(一)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人性化
重视人的差异性,突出人的主体性,这是人性化评价理念的基本要求。德育答辩认可了个体的差异性,注重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德育论文的开题报告、中期答辩、毕业答辩组成一个完整的道德评价过程。这个过程立足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通过评价前、评价中、评价后的全过程跟踪管理,激起学生的主体参与积极性,提高他们自我检查、自我分析、自我教育的能力,促使学生由对德育的外在要求转化为内在的动力,促使评价活动成为学生自我教育、自我调节的有效载体,最大限度地发挥德育评价的导向功能、调节功能、启动功能和激励功能,实现德育评价育人育才的真正意义。
(二)德育答辩能够实现德育评价的动态化
长期以来,高校德育评价注重静态取向,重视的是评价的判断和鉴定功能,并进一步异化为片面强调评价的甄别与选拔作用,以终结性评价结论来区分学生道德素质的高低,而忽视了大学生的心理与生理还处于成长的动态过程中。因此,教育者必须以发展的目光、前进的观念来看待每位学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与行为表现,对学生的评价不能只看最终结果,而应关注其成长过程中取得的每一点成绩,指引他们看到自己发展过程中的成功方向。通过对学生阶段的、单元的和局部的道德发展水平评价,不仅能够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全面发展,也能对德育工作进行不断调整,改进德育体系及其手段方法,甚至重新构建。这样,在学生自我发展和学校德育评价的互动中,学生不断取得进步,德育工作目标也能够最终实现。
篇3
大学生的自我教育、自我管理与自我服务能力简称“三自能力”。首先,加强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是高等教育现状所决定的。大学生在学习上有大量的自我支配时间,这就要求大学生有较强的自制力和自律性。而当前大学生心理发展程度、学习行为能力和生活行为能力等方面存在缺陷的学生明显增多,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的能力与现实要求存在很大差距。其次,加强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是学生成长的需要。现代学生从小生活环境较好,很多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缺少成长所必需的独立空间与条件,心理承受能力、调节能力和抗挫折能力比较差。第三,加强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是高校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一个优秀的学生应该具备很好的自我管理能力,在此基础上进行自我服务、自我教育。大部分学生毕业时都要直接工作,三自能力的高低,决定了学生踏上社会的适应性和竞争力。
二、解析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的现状
1.大学生社团活动促进大学生“三自能力”的提高。当今大学生都具有比较强烈的主体意识,他们渴望展示自我,发挥主体作用。在社团活动中每个成员都是组织的主人,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主动性,这样的机制十分有利于大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培养,也为大学生培养组织管理能力提供了广阔的舞台。通过对上海大学部分学生的调查显示,近70%的学生认为参与社团对自身“三自能力”的提高有一定的作用,这其中认为有比较大的作用的占24.5%。而关于社团活动对学生的具体能力的提高则感受偏颇,有的学生表示通过参加社团活动能够提高自身表达能力(32.6%),有的认为通过活动能更好的认识自己(25.6%),有的则认为能提高组织策划(20.9%),甚至是专业文化水平(11.6%)。
2.大学生参与社团活动注重娱乐交友,能力发展相对不均衡。高校学生社团一般都是因为大学生共同的观念、兴趣、爱好、习惯,追求目标的一致性而自发形成的。因而学生在选择参与的社团活动时,往往以自身的兴趣爱好为导向,以娱乐交友为主。在受调查学生中我们发现,参与社团文艺类学生最多,达39.5%,其他依次为体育类25.6%,实践类25.6,学术类9.3%。
3.学生对待社团活动态度随意,自我教育意识相对薄弱。通过自我教育、总结反思可以让大学生看到自己哪里需要改进,哪里需要发扬。调查发现大多数的学生以随意的态度参加社团,活动后很少有自我总结。在调研中发现,只有14%的学生表示会进行自我总结。这说明在参加社团活动的过程中,大家自我教育的意识不强,需要引导广大学生对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调研结果显示参加学术类和实践类社团的学生在“三自能力”的培养上尤其是提高同学的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方面做得更好。
三、提升高校学生社团对大学生“三自能力”培养途径的探讨
1.加强社团指导,促进社团蓬勃发展。社团活动在大学生能力培养上的影响力,没有管理队伍和指导教师的支持是无法扩大深度和广度的。可根据社团的不同类型选配优秀的社团指导教师,将从事思想政治工作的一部分辅导员调剂到社团,专门负责社团建设,聘请专门的指导教师或研究生进行专业方面的指导,对学生社团的理念和发展方向进行引导,对活动的开展进行指导,避免学生凭借兴趣和一时热情盲目开展活动,以便学生从管理和活动中获得更大的收益。
2.完善社团制度建设,提升社团培养人的能力。大学生的社团组织是自己管理自己的非正式组织,具有结构松散、随意性等特点。因此加强管理,建章立制,使学生社团规范有序地健康发展,就显得格外重要。一方面要抓建设,鼓励各种学生社团的成立,注重思想、科技、文化、体育、服务等各类学生社团的协调发展;另一力面,要抓管理,抓引导,防止学生由于阅历和经验的不足而出现的目标定向上的狭隘和片面,从而使学生社团的活动沿着正确的轨道发展。
3.加强社团文化建设,提升大学生“三自能力”。校园社团活动以学生的兴趣为诉求点,但不应当仅仅是学生的自娱自乐,要发挥社团促进大学生“三自能力”的提升,必须重视社团文化的培育。营造积极的校园文化氛围,提高学生主动参与意识,通过学生社团组织和开展的各类活动,让学生人人获得锻炼能力的机会,引导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服务和自我教育素质。教育是一种发展人、完善人的教育,要加强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学生对三自能力重要性认识思想的转变。
参考文献:
篇4
大学生自我管理是指大学生依靠主观能动性对自己的目标、思想、心理和行为等表现进行自我评估完善与管理的过程。目前高校对大学生最好的教育就是培养其自我教育能力,最好的管理就是造就其自我管理能力,这是人才素质培养的必经之路,是实现人生理想的前提条件。加强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就是要求大学生依照法律法规和各项规章制度,在学习生活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适应社会人才需要。另一方面,也要求高校管理者从学生角度出发,给予大学生更多时间与空间,提供各种机会,积极促进大学生自我管理,激发潜能,培养出适应国家发展进步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二、PDCA循环在大学生自我管理中运用的可行性
PDCA循环是由美国质量统计控制之父休哈特博士首先提出的PDS(Plan Do See)演化而来,经过戴明改进成为PDCA模式,因此也称为“戴明环”。P(plan)计划,包括方针和目标的确定以及活动计划的制定。D(do)执行,具体运作,实现计划中的内容。C(check)检查,总结执行计划的结果,分清哪些对了,哪些错了,明确效果,找出问题。A(action) 处理,对检查的结果进行处理,对成功的经验加以肯定,并予以标准化;对于失败的教训也要总结,引起重现。对于没有解决的问题,应提交给下一个PDCA循环中去解决。可见,这是一个质量持续改进模型,具有周而复始、大环套小环、呈阶梯式上升的特征。根据大学生自我管理的特点,我认为将PDCA循环运用于此是十分适合且可行的。
三、基于PDCA探索大学生自我管理模式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知道重视并提升当代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是符合高校培养综合型人才的发展目标的,同时也是适应我国繁荣复兴,增强国际竞争力,由大国向强国转变的发展战略。PDCA循环是企业管理过程中最常用的一个模式,相信将此模式运用于大学生自我管理中能够产生出意想不到的效果。
1、P(plan)计划强调大学生的自我认知与自我计划
目标是行动的导航,是未来的现实,有了目标便有了人生奋斗的方向。而现实中迷茫、紧张、焦虑等负面情绪是当代大学生面临的主要问题,社会日益复杂多变,繁重的课业负担与沉重的就业压力常常导致大学生迷失了自己,缺乏目标。自我认知要求大学生进行自我探索,了解自己的性格特征和学习生活现状,知道自己擅长什么喜欢什么,将自己的自我认识、自我体验与自我控制三方面整合一致进而形成完整的自我认知。只有真正充分地认识自我才能够明确可行的目标,为实现目标制定相应计划。
因此,大学生要首先从内在客观地认识自己,分析现状,结合外部特点找出问题,准确的现状把握,发现与分析问题的意识和能力对于当代大学生而言不可或缺。其次应设定目标,分析问题产生原因,找出事物发展的外因、内因。随后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多种决解路径,这里也就要求我们具备区分主次因素的能力。最后就是制定相应的计划和对策,注重细节,避免好高骛远,每一步都需要慎重考虑。这里我们可以发现仅仅在计划制定的过程中也可以运用PDCA循环,通过大循环里套小循环,注重每一个环节,一步步完善制定出最优化的关于大学生自我管理计划方案。
2、D(do)执行要求大学生具备较强的执行力
在管理领域,执行的一种意义为对规划的实施,其前提是已经有了规划。现实中由于缺乏自我约束与激励,导致很多大学生想法很多,可是真的付出行动的却很少,可见执行力是大学生自我管理过程中面临的重大问题。较强的执行力是基于个人态度与能力二者之上的,端正的态度要求大学生具有强烈的责任心与积极的进取精神,认识到自我管理对于自身成长的关键性,并且通过学习与社会实践提升自身综合素质与能力,进而提升其执行力。
执行力是个人目标完成的重要环节,具体要求大学生在制定了自我计划后勇敢地迈出第一步,针对计划中的每一步,结合当前形势,实施对策,执行措施,并且一直坚持下去,不半途而废,积极乐观,严谨踏实地按完成任务。
3、C(check)检查提醒大学生学会自我检查找出不足
在计划实施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盲目地追求速度,而应该停下来对先前任务的完成情况进行检查。就像考试时,我们做完一份试卷,并非立即上交,而是还要从头到尾检查一遍,确定无误。大学生在自我管理中,也应该时常反省,找出自己的问题与不足。具体是要对自己之前完成任务的情况进行效果检查,验证和评估,发现目前是否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只有通过自身不断地反省才能深刻地认识自我,认识事物本质,尽量少走弯路,不做无用功。
4、A(action)处理促使大学生加强总结并不断完善自我
想要提升大学生自我管理能力当然不能仅止于此,自我检查是为了发现问题,而发现问题则是为了解决问题,不断优化自我。通过对以前行为的总结,应了解到自己的优势与不足,对于自身的优势,即已被证明是有效果的一些行为,我们应该继续保持并且在以后的发展中好好利用,使其成为我们的核心竞争力。而对于我们的不足,则应该好好分析总结,认识到是我们哪方面做得不够好,可以通过怎样的努力弥补改正,通过总结经验教训,将未达到的目标再次进入下一个PDCA循环,通过一次次循环,从而达到自我管理能力不断螺旋上升的目的。
我们相信将管理学中的PDCA循环运用于大学生自我管理中是具有现实价值的,大学生依靠自己的责任心与进取心,不断学习和加强社会实践提升能力,将内心的蓝图付诸于行动,通过自我反思与总结,不断地完善自我,最终定会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复合型高级人才。
参考文献:
篇5
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网络媒体得到广泛应用,QQ、博客和微博等均被运用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初步构筑起各具特色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2011年1月,腾讯公司推出基于移动互联网的新即时通讯工具—微信。由于微信集语音、图片、消息和朋友圈分享等众多优势于一身,用户迅速激增,成为目前最活跃的网络新媒体,大学生群体成为最重要的用户之一。总书记指出:“青年学生在哪里,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就要做到哪里,工作重点就要放在哪里。”作为新一代大学生(95后大学生),他们多在微信上,那么教师也应该多通过微信与学生交流沟通。因此,利用微信公众平台的优势,积极主动的构建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面临的新的挑战和机遇。
一、“教之初湖湘学前”微信公众平台建立及其现状
2015年湖南省教育工委《关于实施第三周期湖南省大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提升工程的意见》,明确指出“针对当前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按照‘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有创造性’的要求,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平台载体创新、方法手段创新上进行积极探索,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治理体系治理能力现代化”。今年学院对学生工作进行模块化改革,在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要求各系部积极构建网上学生思想管理和教育平台,主动做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根据以上文件精神和新的形势,为了拓展网络新媒体条件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学前教育系建立了以微信公众平台“教之初湖湘学前”为核心,微博和QQ群为辅助,构建起三位一体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
“教之初湖湘学前”取名体现了学院学前教育特色,立足于幼师教育,立志于做湖湘幼教事业领头羊。今年3月26日“教之初湖湘学前”微信公众平台正式认证上线。经过几个月的发展,订阅用户已达4750余人,涵盖了系在校生的90%以上,消息回复超过1200余条,评论超过500余条,网络投票参加人数累计超过14000余人,形成了一批以思想政治教育为特色的栏目,建立了一支专门为平台内容服务的学生团队。目前推送内容常效机制已经初步建立,做到了每天定时推送,给学生提供了一个自我参与、自我提高、自我展示的平台,成为学院最具影响的微信公众号之一,平台逐渐成为学前教育系乃至长沙师范学院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校园文化繁荣的窗口、标志。
二、微信公众平台内容建设
(一)坚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形成专题报道
微信公众平台的构建立足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推送内容围绕这一主题展开。平台建立之初,推送内容几乎全部依赖于转发,没有形成平台特色。在学习其他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础上,结合学院实际,建立学生团队,开展专题报道,逐渐形成了平台特色。以学院各项评奖评优为契机,对获奖学生进行宣传报道,树立典型,发挥榜样的力量,在学生中间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还组织学生团队深度挖掘学前教育系励志典型人物,进行跟踪报道,比如“妈妈大学生”贺清平同学的求学事迹,就是通过平台发掘报道,在校内产生很大的影响。
(二)平台栏目固定化,形成一批特色栏目
微信公众平台栏目固定化,以思想政治教育为出发点,形成了《学前微党课》、《学前梦》、《学前榜样》和《时间去哪了》四个栏目;以学前教育专业知识为出发点,形成了《实用手册》栏目,分享和传播了专业知识;以幼儿文学原创为出发点,为爱好文学的学生提供各自专栏,激发了创作的积极性,涌现了很多优秀的原创文学作品;可以说,“教之初湖湘学前”微信公众平台栏目的固定化,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参与、提高和展示的舞台,增强了平台活跃度,形成了一批特色栏目,在轻松与自由的氛围中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三)和学院、系部活动开展互动
学院、系部每学期都会开展丰富多彩的学生活动,微信公众平台及时与这些学生开展互动,前期宣传,后期专题报道,挖掘活动期间出彩人物,宣扬正能量。主动承担学生活动网络投票任务,目前参与网络投票人数超过14000人,增加了订阅用户,提高了订阅用户粘性。
(四)建立推送内容常效机制,增强平台报道时效性
微信公众平台目前已建立推送内容常效机制,每周一至周五固定时间推送,增强了新闻报道时效性,内容方面完全实现了“自给自足”。由于“教之初湖湘学前”微信公众平台内容更新快、关注人数持续增多、活跃度高、原创文章数量多等原因,接到了微信官方开通评论功能的邀请,进一步增进了平台活跃度,让学生可以直接对公众号内容进行讨论、反馈、达到交流与互动的效果。
三、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带来新的思考
(一)立足于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
以微信公众平台“教之初湖湘学前”为核心,微博和QQ群为辅助,以思政辅导员为指导,大学生为主体实践者,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微信公众平台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发挥微信公众平台开放性、多元性、灵活性、交互性、虚拟性和平等性等特点,运用到大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当中去。由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个人精力、知识结构和网络技术有限等原因,如果仅以个人的力量将很难维护平台的运营,存在一些很现实的困难。因此,立足于构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让学生成为平台主体,打造一个学生展示的舞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负责思想引领。这样,平台内容就能最大程度上契合新形势下大学生的需求,促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形成真正的网上网下合力。
(二)立足于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教育理念没有得到根本性转变,很大程度上仍然是教师处在主导地位,通过书本和课堂开展教育,学生只能“灌输式”的接受。师生的不平等地位,导致了师生间缺乏平等对话交流的机会,影响了学生的自主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不利于学生自我教育能力的提升。將网络新媒体技术用于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有利于解决这一问题。
微信公众平台具有开放性、虚拟性和平等性等特点,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供新的途径,师生可以通过平台实现对等交流。建立一支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络平台服务的专职学生队伍——新芽编辑部。编辑部目前有29名成员,下设主编、副主编、文字编辑组、策划组、网络组和记者组,职能分工明确,以网络新媒体为报道载体,以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为主题,形成多方位的专题报道,受到师生的喜爱;新芽编辑部的建设一方面致力于平台内容维护和创新,一方面则立足于大学自我教育能力提升的引领。“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和积极性,打造优秀学生团队,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能力,使大学生们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主角。
(三)立足于科学研究,总结工作理论及方法
将网络新媒体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立足于科学研究,总结提升一套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的工作理论和方法。作为平台指导老师,要提升自己与时俱进能力,提升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认清微信等网络多媒体的普及已经深刻影响到大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从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的角度出发,开展符合时代潮流和大学生心理需求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给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带来新的挑战。
立足于科学研究,在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体制机制、平台载体、方法手段上进行积极探索,及时进行理论和方法总结,更好的指导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
四、结语
面对新的形势、新的情况,网络新媒体和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将带来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将面临新的挑战和机遇。基于网络新媒体环境下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已逐渐成为学术界和理论界研究的新热点。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网络新媒体技术的发展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影响与挑战,对于如何将网络新媒体运用到新一代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去谈的较少,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稍显不足,一般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原则与思路的研究。
本文以长沙师范学院学前教育系微信公众号“教之初湖湘学前”为考察对象,旨在形成一套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构建的工作理论及方法,指导实践工作。通过搭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平台,并且结合高校实际和专业发展,逐步形成特色。将网络新媒体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结合,探索新形势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现代方式,使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更好的开展和落实,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发挥网络新媒体在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的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刘峥峥.对高校思想政治效益的几点思考[J].胡兰师专学报,2001年第2期.
篇6
大多数教育者相信,大学生群体思想较单纯,在校生活学习较规律,发生异常行为的可能性不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90后”乃至“95后”、“96后”的新一代大学生已经逐渐成为校园生活中的主体。比起往届学生,现在的学生接触的新鲜事物更多、思想越发有个性和独立,但他们的人生观和心理素质还尚待健全,在人际关系相处中缺乏技巧,容易受到自身不良情绪和外界因素干扰。如果不能及时发现并进行疏导,则容易导致某些学生产生人格障碍,进而发展为病态心理,最终做出偏离和违背社会规范的行为。所以,当今高校大学生异常行为的发生现状不容忽视。
面对现状,针对新一代大学生的实际心理状况进行系统分析和研究,总结归纳出与其相适应的心理教育方式已成为当务之急。当下应结合高校工作,深入分析大学生心理疾患产生的背景和原因,结合学校德育工作开展尝试性的心理疏导和道德教育,力图探寻出一套行之有效的应对和调试方法,并努力从源头上总结出有效的健康情绪培养方式。
在帮助大学生健全心理素质的同时,德育教育也是有助于构建和谐校园,乃至和谐社会的有效手段。作为高校的最主要组成部分,和谐校园的构建始终离不开对于学生的培养,学生的道德体系教育是否完善,学生在校园中的生活和学习是否积极向上,学生相互之间的相处、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教辅关系是否融洽等方面,都关系到学生在校的行为素养和学习能力的培养是否成功,也是评价和谐校园构建成功与否的一个重要标准。同时,在未来大学生进入社会工作后,在我国强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文化创作大发展、大繁荣的背景下,加强艺术类院校学生的德育教育,提高他们的道德修养,是当下艺术类院校的一项长期而重要的任务。学生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道德修养,才能在平时的学习和创作中融合自己的艺术才能和创造力,并在作品创作中弘扬社会道德及基本价值观。
二、德育工作介入大学生异常行为干预的意义和作用
1.引导大学生正确认知自我。现在的大学校园里多为“90后”甚至“95后”的学生,这些学生由于缺乏对环境的适应能力,自身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不是很明确,加上需要经常靠自己处理复杂事务和人际关系,遇到挫折后往往只看到自己在学习生活及与同学交往中的不足之处,甚至夸大自己的缺点,因此容易出现自我封闭、厌学情绪、自卑感、社交障碍、情绪不稳定等无法正确认知自我的情况,如果不及时从源头上进行德育方面的教育和干预,则极有可能让原有的小矛盾演变成大问题。
针对学生自我认识不足,可以通过德育引导学生寻找自己的优点和特长,从成功的喜悦中获得自信,同时正确对待可能会迎来的挫折。具体可以通过让学生对自己的每一阶段学习成果进行及时总结,发现自己所擅长的方面、在某些不足之处取得的进步、还有哪些方面需要加强,并记录在案,以便在下一阶段学习结束后进行横向比较。尤其对于部分自我封闭、自卑感情绪较明显的学生,应当鼓励其多看到自己的闪光点,在专业课和文化课的学习上都要经常给予关注,同时可以通过让其参加学生会、学校社团、学校勤工助学岗位等方式,创造这些学生与外界沟通的机会,逐渐让他们摆脱心理阴影,重新投入正能量的大学生活中。
2.帮助大学生积极融入集体和社会。大学校园集体生活比起中学时期相对单调的生活来说更具有社会性、丰富性等特点,大学生自来到大学校园后,就不能像以前一样将自己圈在一个相对独立的自我空间里,久而久之就会逐渐疏远与周围同学的关系,个人行为也不能及时得到别人的帮助和鼓励。相反大学集体生活中可以亲自感受到周围同学所带来的集体力量的强大,在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群体中,大家互相帮助,讨论各种棘手的问题,从中也可以体验到集体活动的乐趣。同时在集体中可以得到更多个体表现自我、认识自我的机会,指导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参与集体活动时,锻炼和培养他们一些将来社会活动中所必需的基本素养,造就他们良好的个性素质,也可以鼓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及其他方面特长,为学校所组织的各类文体类、公益类活动出谋划策、添砖加瓦。这样不仅增强了这些学生的自信和能力,而且无形中造就了他们的集体荣誉感和团队意识,有利于学生之间关系的全面和谐发展,为日后他们能够在就业后更好更快地融入工作团体打下坚实基础。
篇7
新世纪,作为受教育者的在校大学生也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他们崇尚自我,标榜独立,却又缺乏责任心和使命感;他们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强调个人与社会的融合,但又表现 出较强的功利性倾向;他们不驯服简单的教化,具有对传统 的叛逆精神,却又往往在现实社会中迷失自我。可以说,从他们身上,我们既看到了大学生进取向上的群体态势,也感受到他们身上体现出的种种矛盾和反差。大学生群体态势的变化给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因此,改变思想政治工作模式是思想政治工作与时俱进的必然要求。认识大学生群体的变化。首先,要认识到他们文化接受的变更。这一代大学生虽然接受过系统的传统文化教育,但在文化认同上,却表现出对传统文化的叛逆,对新兴文化形式,如网络文化、快餐文化等,情有独钟,满足于大信息量的填充、感官的刺激和简单化的文化追求,而怠于思考和理性的反思。由此,在正统思想教育与大学生的文化接受、心理认同方面已呈现屏障,在教育者的思想灌输和受教育者的文化接受间构建一个思想交流的平台,不再用教育者的“一厢情愿”、而是更多地站在大学生的视野中了解他们的认识和思想现状,来研究大学生群体的变化;其次,要认识到他们价值观念的变化。思想政治工作说到底是要引导学生的价值取向,使其树立健全的人格,做一个有理想、有目标的人。其三、要认识到他们群体中由于经济状况、思想意识、性格差异、外部环境等因素产生的自然分流。既关注整体,也着眼于学生中自然形成的小群体。真正深入到大学生中去、了解他们的思想实际、掌握群体变化和差异、开展有的放矢的工作,才能取得实效。
第二,开发利用大学生中的存在的丰富教育资源是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首先,要善于发现,并精心培养先进典型。思想政治工作者应及时发现学生中的典型苗子,并注意悉心培养,使这些苗子逐渐成为学生中的典型。其次,在各种形式的评优过程中,可以通过广泛宣传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展现普通学生的优秀人格品质,教育广大学生学先进,形成争做先进、积极进取的竞争氛围。再次,在宣扬典型时要注意总结发挥其成长经历所具有的独特的启示作用。在思想政治工作中,也可以以高年级学生为参照,通过让高年级学生现身说法、与她们进行座谈交流等形式,对低年级学生进行教育。特别要注意总结高年级学生入学后实现“两个转变”(从高中的生活方式、学习方式向大学生活方式、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经验、使其成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又一种资源。
第三,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进公寓、进网络,扩大覆盖面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当务之急。
思想政治工作走进大学生生活领域,要与学生管理与服务相结合,即辅导员进公寓,建立学生公寓表现测评体系,全面掌 握学生思想品质;学生女生部进公寓,建立政治思想跟踪体系,把握和引导学生政治思想脉搏;学生自律部进公寓,引导学生的自律意识、自主意识和自我意识;安全保卫工作进公寓,建 立安全保障体系,提供给学生一个自己的、可信赖的“家”。在管理、服务中突出思想教育主题,从而在公寓这一大学生生活、学习重要场所开辟出思想政治工作的崭新领域。新时期网络在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观念和行为方式。大学生钟情网络,不仅仅是为了获取信息和消遣娱乐,也表现了他们新的生活方式与生活态度。但由于互联网上充斥着黄、赌、毒,以及错误思想言论,对于缺乏辨析力和抵御力的大学生们来说,很容易在互联网上迷失信念、误入歧途。“因此正确引导大学生合理利用网络工具也成为思想政治工作迫在眉睫的问题。实现思想政治工作进网络,就是要在网络上开辟思想政工作专栏,通过宣 传、对话、咨询,解决大学生思想问题,引导大学生提高辨析能力,树立坚定的信念。
第四,注重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部分。
把心理学知识引入思想政治工作中,可以及时、有效的发现和避免学生在心理上出现的问题。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注重心理健康教育,首先要关注大学生的“个体差异”。掌握其性格差异,进行个别施教,注意其能力差异,进行因材施教。其次要研究大学生中的特殊心理活动,预防和消除逆反心理。对教育者来说,就是要关注大学生的特殊心理活动,善于引导其好奇心、恢复其自信心、强化其意志力、提高其分辨力。再次,结合心理咨询与调适方法,根据助人自助”原则,针对大学生思想矛盾与心理障碍,帮助大学生树立健康人格,进行耐心细致地疏导,引导其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
思想政治工作是高校工作的“生命线”。动态掌握大学生思想变化,寻求与之思想交流的平台,塑造大学生健全的人格,努力培养其成为于社会、国家有用的人等都是当前进行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内容。
篇8
多年来,我国的教育部门一直在倡导素质教育,但现实中应试教育仍在大行其道。尽管中、小学教育一直在向着素质教育的方向进行改革,但从改革的实际效果来看,学生成绩仍是各中、小学校教育的重心之所在,所以有人说:中、小学是应试教育,大学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1]但是,如果仔细地思考一下,我们的大学教育又是否令人满意呢?
目前,我国的大学主要采用按专业制定学生培养方案,然后按照培养方案安排教学活动的学生培养模式。但现实反映出的更多情况是,这种模式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社会的需要,高校并没有很好地实现培养高素质人才的目标。例如,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就业难问题就是这样的一种情况。就业难问题不只是毕业生人数与就业岗位数量之间的矛盾的突出体现,其中也包含着毕业生的能力和素质不能很好地满足用人单位的要求等因素。究其根源,是因为在这种培养模式中,学校只对学生是否完成了培养方案中规定的学习任务进行监督和检查,并往往以考试成绩作为对学生进行评价的主要依据,至于学生除此之外还在做些什么并没有真正的给予重视。其实,重新审视这种培养模式,我们不难发现在它的身上或多或少的还保留着应试教育的痕迹。另外,不同的学生有着不同的特点,单一的培养方案也很难适合每一个学生。
要想培养出真正的素质高、能力强的大学生需要我们对现有的培养模式重新思考。其实,通过总结一些成功的大学生的大学生活,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能否成才其关键还是在于学生是否有强烈的成才的愿望,心中是否为自己的未来制定了目标,并且有计划有步骤地向着这个目标进行努力,即进行自我培养。
曾经有个会计系的学生在大学期间根据自己的兴趣自学了大量的计算机知识和技术,毕业时找到了自己喜欢的工作,成了某企业的软件工程师。我认为他是成功的,因为他将自己培养成了计算机方面的人才,并且受到了社会的肯定(找到了工作)。这样的例子在高校中并不罕见,这说明大学生的自我培养模式可以为我们实现大学的人才培养指明一条道路。
有一点需要说明的是,大学生的自我培养模式并不是对高校现有学生培养模式的替代,也不可能脱离现有模式而孤立进行。现有模式为学生的基础理论学习提供了一个坚实的平台,而自我培养模式则使学生的发展更具个性化,更能符合每个学生的特点。它是现有培养模式的重要补充、延伸、深化和扩展[2],但这种补充、延伸、深化和扩展对于高校的学生培养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我国高校大学生的培养模式应该向着现有模式与学生自我培养模式相结合的新模式进行转变。
2 教师对大学生的自我培养进行引导的必要性
大学生的自我培养强调学生的主动性,但只依靠学生的单打独斗却是很难实现的,原因如下:
2.1 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的形成有难度
大学生进行自我培养的前提条件是学生要有自我培养的意识。思想决定行动,如果学生对自我培养并不认可或者没有意识到,那么自我培养的行动也就无从谈起。但是让学生自觉地形成这种意识却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
其一,一些学生在经历了高中“魔鬼般”的学习生活后,面对自由而宽松的大学生活便放松了对自己的要求,并逐渐形成了惰性,变得得过且过,随遇而安,从不主动对自己的未来做任何规划。[1]要使这部分学生自觉地形成自我培养意识简直是不可能的。
其二,还有一些学生在思想上认同自我培养,但由于长期处于被动式教育,已经形成了为成绩而学的习惯。教师教什么,他们就学什么,努力地学习就为了在班中取得一个好的名次,其他的不多想。要想彻底地改变这部分学生的学习习惯,来自外界的帮助是必不可少的。
高校里的大部分学生属于上述两种情况。能够做到主动地意识到自我培养的重要性,并将其成功地用于指导自己的大学生活的学生还是少数。所以大学生自我培养意识的形成需要有教师的引导。
2.2 大学生进行自我培养的过程有难度
只有意识还不能保证自我培养的顺利进行,因为将意识落实到具体的行动上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对于习惯于由教师安排好一切的学生来说就更是如此。其实很多拥有自我培养意识的学生,虽然在自我培养的道路上进行了不断的探索,但仍感无从下手,以至于大学毕业时还是感到前途茫茫。
“大一《彷徨》,大二《呐喊》,大三《伤逝》,大四《朝花夕拾》”,这句高校流行语正是对学生的这种艰难探索的过程真实而又生动的写照,因此教师还需要在学生进行自我培养的过程中给予他们一定的指导和帮助。
3 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培养
3.1 自我培养意识的引导
自我培养意识的引导是指让学生了解什么是自我培养,开展自我培养的必要性,以及形成利用自我培养模式来规划整个大学生活的理念。
篇9
基于此,我们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引入“自主”模式。“自主”模式的宗旨是强化学生的教育主体地位,唤醒大学生的主体意识,变被动受教为主动受教,从而使大学生逐步做到思想自强、学习自律、情感自控、行为自律,使思想政治教育由管理型向内化型转变。
所谓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模式,是指在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在充分发挥学校的导向作用的前提下,大学生能够自觉地运用正确的观点和方法,对自己进行思想转化,自我教育,做到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活动、自主创造,从而实现自主发展。
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自主”模式的提出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提出,是基于一定的理论依据和现实依据的,体现了一种教育思想,也是一种教育方法和教育目标,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的创新举措。
1.基于对人的社会化理论和人的主体性理论的思考提出。
认为人是社会的人,社会是人的社会;社会影响、制约、决定着人,人适应、利用、改造着社会。主体性是人作为对象性活动的主体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而自主性是主体性的集中表现之一,是人成为主体的前提和基础。人在社会化进程中,要从一个自然人转化为一个掌握一定社会文化、参与社会生活、履行某种社会义务的社会人,首先就要学会按社会规范自主。当今大学生对社会对他人的思考较少。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也应该从“社会”这个切入点入手,培养其“自主”意识,有针对性地进行基本文明素养、基本德育教育,让大学生树立“社会人”的观念,教育学生对不同文化和多元社会的认识、理解,帮助他们形成深思熟虑的价值体系和对社会的认同感,培养他们学会“关心”――“关心社会和国家利益,关心全球生态,关心父母、家庭、朋友,关心自然和其他物种,关心真理、知识、学习,关心自己和自己的健康”。这样既能使思想政治教育更加可亲、可信、可行,也有助于培养大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自我批判和自我发展能力、科学感受力和文化领悟力。只有让学生学会了自我理性判断的“自主”,才有利于其参与社会实践和创造。
2.基于对思想政治教育的需要提出。
思想政治教育强调的是思想政治的教育实践,即用一定的政治思想导向有意识的政治教育活动,以维护和巩固现有的社会秩序。在政治逻辑中,思想政治是行动的力量,是政治思想付诸于政治实践的过程。既然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那么,政治就不再是少数社会成员的政治,而是大多数社会成员的政治,大众的政治。同时,前苏联教育家巴拉诺夫早就指出:当受教育者的个性、智力、和社会自我意识发展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他便开始不仅认识他的外界目标,而且认识自身教育的目标,开始把自己当作对象看待,这样他自己便成为自身教育的对象。所以,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我们必须强化受教育者的自主意识,弘扬受教育者的主体精神。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以培养大学生的进取精神为着眼点,以培养健全的人格为基本取向,可以在吸取快乐教育、成功教育、和谐教育、主体性教育等素质教育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和个性发展,尊重大学生的基本权利,强化大学生的“自我意识”,注重并引导其情感需求,倡导其对主导价值观的认同,以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文化对其实施熏陶,多让其在各方面有自主展示的机会,挖掘学生的潜能,培养自信,保护自尊,激发他们实现其阶段学习目标,使其树立更加远大的理想,追求更加高尚的生活。
3.基于对大学生的发展需要提出。
同志在《矛盾论》中指出:外因是变化的条件,内因是变化的根据,外因通过内因而起作用。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归根到底是自己刻苦努力的结果,外部的影响只起促进作用,而不起决定作用。大学阶段是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重要时期,是学生心理、生理更加成熟的重要阶段。他们不再单纯地听从父母、老师的安排,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希望通过自己的活动,积极地、主动地获取各方面的知识,以期获得更大可能的自主发展和自主创造的机会。当然,我们也应看到:今天的大学生基本上是80年代“抱大的一代”,大多数人穿着讲究、生活轻松、追求“异类”,很多人都认为一切都“无所谓”且轻而易举。针对这种现象高校必须有针对性地教育他们学会承担责任,提倡自立自强的奋斗精神。只有使学生学会独立处理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使其增强自我管理、自省教育、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让学生拥有责任意识、责任情感、责任能力、责任行为,且勇于承担责任。
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有效实现形式及途径的探讨
1.强化自主意识,营造“自主教育”的大环境。
“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和环境育人”是当代教育的要求。大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自主意识,但就思想政治内容而言,强化自主教育是十分必要的。我们应该在“四育人”的各个环节营造“自主教育”的大环境。即:通过最优的课程设置、有效的授业解惑和良好的为师形象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进行自主思考;用“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管理他们,让他们参与管理,最终实现自主管理;以良好的后勤服务和教学服务感化他们,让他们明白接受他人服务时应进行自我服务,培养他们自主生活的能力;创造较好的校园环境,让他们参与校园文化环境、卫生环境的建设,培养他们的自主活动、自主创造和积极参与的能力。
2.完善各项制度,形成“自主教育”的管理机制。
“自主教育”的目标是使学生在教育中自主发展、自我塑造和持续发展。如何使这种教育模式更具有操作性呢?关键是制度,核心是机制,比如让学生自主自立建立健全学生行为规范、学生社团活动规范、奖惩条例,建立健全学生自主教育自我素质测评机制、学生自主教育绩效评价机制、学生自主教育改进与激励机制、毕业生自主教育反馈机制等,从而创造一个健康的“自主教育”的法制环境。以使学生走向社会以后都会用已经获取的“学习能力”、社会知识和规范、法律法规的要求进行自主管理、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活动、自主创造和自主发展,从而进行终身自主教育。
3.将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活动生动具体、丰富多彩地展示在大学生面前。
(1)开展各种健康有益的思想政治教育活动,在活动中实现自主教育。调查发现,学生喜欢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为一体的集体活动,如:假期社会实践、主题辩论会、主题演讲赛、知识竞赛、大学生风采展、卡拉OK赛等。这些活动,学生愿意自主组织、自主参与,更加能够达到自主教育的目标。
(2)运用多媒体、网络等现代教育手段,培养学生自主教育的能力。多媒体技术和网络技术的高速发展,给全世界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已经成为了人们生活的一部分。如何在网络环境中使学生保持清醒的头脑?一方面可以通过技术的发展加以实现,另一方面需要我们进行自主教育,获取有益身心健康的知识。我们的目标是:让学生于潜移默化中振奋精神,在美的享受中愉悦身心、健康成长。
(3)我们必须认识到:所谓“自主教育”,并非“放任自流”、“听之任之”。相反,在教育过程中要特别警惕和杜绝“自我意识”的膨胀。我们要帮助大学生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社会的关系,帮助大学生做到“心中有他人、心中有集体、心中有国家”,使大学生对自然、对他人、对社会有认同和理解,使其在不断的学习和实践中获得新的人生体验。
先生曾说过:“欲知明日之社会,先知今日之校园。”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实践过程是一个不断提高认识、定期检测、修订方案、全面评估、总结提高的系统工程。同时,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自主”模式的实践过程还是一个社会工程,需要全社会的支持,以在不断完善的过程中,有计划地、扎扎实实地、深入持久地开展下去,从而通过不断总结反馈,摸索出一套切实可行的操作方案。
参考文献:
[1]赵芳.论大学生自主意识的培养和引导[J].学校党建和思想教育,2008,(S1).
篇10
一、主题的选择与确定
开展一次成功有益的主题班会,班会的主题选择显得尤为重要。本次班会的主题定为“形象教育”,在我国经济社会大发展的时代背景下,高等教育向普及型大众化转变。当今社会生活节奏加快,各种信息夹杂传播迅速,广大高校学生也深受多远文化价值的冲击,对于学生的个人发展产生了较为深刻的负面影响。公众所期待的当代大学生形象与现实中所体现的存在了一定差异。因此在高职一年级新生中开展形象教育,有助于大学生的形象的塑造,对其今后的发展有着深远的意义。
此次班会围绕着“形象教育”这一主题,从学生的自身实际出发,以“我是90后大学生”为题,希望充分调动学生的自主参与意识,让学生能从自己的日常事身边事入手,分析提升自身形象。
目前,在校的大学生以90后学生为主,这些学生的最大特点是喜欢追求的是新潮,追求特立独行,标新立异。从社会大背景来看,90后生长于我国经济政治发展相对平稳的阶段;多为家中的独生子女,除父母外,亲情观念相对淡薄,在这样的生长环境里,有一小部分人比前几代人来说,更显得有些孤僻。此外90后相对年轻,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在审美观和价值观方面也与此前的大学生有很大不同。正是因为90后学生有着这样特殊的成长背景,当前高职院校传统的管理模式和方法已经不能适应现阶段的学生特点。作为学生管理者也应该适应这种社会的变革采取更加灵活、学生更易接受的方法去面对各种变化。
二、主题班会的活动目标
1.情感目标——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情趣,树立良好的当代大学生形象。
当今社会,作为大学生,他们不仅仅是生活在象牙塔中的天之骄子,来自社会各个方面的各种影响同样冲击着这一批90后大学生。如何帮助他们在大学阶段培养高尚的审美情趣,树立积极健康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已成为高职院校学生管理工作者面临的首要问题。
2.能力目标——鼓励学生学习自我完善,健全健康人格。
90后大学生有着强烈的自我意识,对于自己的很多行为有着自己的独到的见解,可是由于毕竟年龄较轻、经历有限,他们在很多方面仍然需要学校、教师和家长的帮助和指导。作为在校期间与学生接触最多的基层学生管理者——辅导员,所能提供给学生的不能仅仅是单纯的说教,更多应是多方面多角度的分析,与学生在共同探讨中,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完成育人的目的。
3.终极目标——实现教育的根本目标
我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荀子曾指出:“人无礼则不立,事无礼则不成,国无礼则不宁。”
18—23岁的青年学生正是个体生命史上特有的“灵魂发育”阶段,此时对他们进行良好的思想教育以避免其在今后的成长道路上“精神缺失”。所以教育的最高目标是使学生理解人生的目的和意义,找到正确的生活方式,塑造高尚的情操,培养完善的人格,使学生富有自我实现、自我创造、自我发展的能力。
三、主题班会的活动流程
1.前期准备过程
在确定班会主题之后,经过(1)全班范围内征集意见;(2)班委会讨论班会的具体形式;(3)布置任务,分组准备、排练;(4)确定班会召开时间、地点等几方面为班会的顺利召开做好各项准备。
2.活动具体
(1)引入”形象“案例,进行”形象“宣传,导出班会主题:“我是90后大学生”
案例:山西90后大学生自创卡通形象宣传环保
以自己为原型,创作“牙刷系列”卡通人物,起名“牙刷妹”;在巴掌大的卡片上绘制环保小贴士……90后应届毕业生喻安纳,用彩笔绘制着自己别样的大学时光。她想用这种方式,纪念自己的青春,传播公益爱心。
在太原师范学院的4年大学时光里,安纳创作的“牙刷系列”人物已达上百张,分别记录了食堂吃饭、阅览室上网、外出逛街、寝室刷牙等多幅生活场景。安纳不仅用画笔记录着自己的大学时光,还将自己的环保理念融入巴掌大小的纸片上。“少乘车1公里,就减少0.22千克的碳排放量。”卡片上的“牙刷妹”身穿妈妈织的玫红毛衫,手提编织购物篮,在马路上骄傲地走着。同样在“牙刷妹”哼着小曲浇花的卡片上,也有“省1度电,就减少0.194千克的碳排放量”的温馨提示。在安纳小小的创作本上,“少吹电风扇,少开电灯泡”等环保小场景生动有趣。
通过此案例使得学生对于当代90后大学生的形象有了全新的认识,进而自然引出本次班会的主题内容——我是90后大学生。
(2)话剧小品表演——家有90后
班级同学通过自导自演的方式,有幽默的手段还原了90后大学生的家庭生活。小品的素材均来源学生自己的日常生活,通过演员的形象化演出,使台下的学生在捧腹大笑的同时,对于如何树立良好的大学生形象有了自己的独到见解。
(3)诗歌朗诵——那些年我们一起吟诵过的诗
学生选取了5首各个时代具有代表性的诗歌,《偶然》(徐志摩)、《雨巷》(戴望舒)、《乡愁》(余光中)、《祖国,或以梦为马》(海子)、《致橡树》(舒婷),这些诗歌从不同角度反映了伴随着时展,不同时代青年人的人生理想和价值取向。在学生声情并茂的朗诵中,提升学生对于优秀文化的理解能力,帮助他们更好找准自我人生努力的方向。
(4)我们的风采——幻灯展示
在此环节中,学生将入校以来本班同学积极参与各项活动的照片集结成幻灯片,照片中展示的均是本班同学在参与学院“阳光体育”、“敬老爱老献爱心”、“文明传递员”、“宿舍才艺大赛”等活动和在各项竞赛中获奖情况的图片资料。通过照片的展示,使学生能为自己所取得的优异成绩而感到自豪,也更加坚定了他们树立科学健康的社会形象的决心。
(5)辅导员总结
在观摩完所有内容之后,由辅导员对此次班会做出相应总结。在总结中辅导员要肯定学生现已取得的各项成绩,对于他们身上所体现的90后大学生所特有的优秀品质予以表扬。同时也要对一年级新生提出相应的完善要求和措施,从而使学生能够明确今后努力的方向,为安全平稳的度过大学时光提供精神保障。
参考文献:
[1] 王传中,朱伟. 辅导员工作指南 [M] . 武汉: 武汉大学出版社, 2009.
[2] 杨兵. 魅力班会是怎样炼成的 [M] . 北京: 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10.
[3] 王莉媛. 关于“90后”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思考[ J ] .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 2009, ( 1 ) .
篇11
高校辅导员心理思想辅导教育的核心在素质教育,在以吸取以往教育经验、教育理念的前提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在培养和发展大学生社会核心观念体系,构建大学生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践中的作用逐渐被体现出来。高校辅导员作为学生政治思想辅导工作的最佳人选,1952年国家提出高校设立,从那时起发展至今,辅导员已经逐渐成为高校德育建设、心理思想教育工作的指导者和领路人。
因此,在日益发展的社会下建设一支高素质高效率的辅导员队伍,是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党的素质教育、推动大学生思想政治发展观教育、培养思想健康的高素质人才的重要途径。
高层次思维的概念源自本杰明·布鲁姆(Bloom,1956)及罗伯特·加涅(Gagne,1985)等人的学习理论。如今,高层次思维可以说是西方研究的一大热点,根据布鲁姆认知过程领域目标分类,高阶思维能力主要体现在学生的分析、综合、和评价能力上,而根据我国学者钟志贤教授的总结,高阶思维能力的主要的表现形式则是问题解决能力、创新创造能力等。这正是高素质人才的特点。它体现在学生能力的表现上,而是否具有高阶思维能力则是学生能力培养的效果的重要准则。
高阶思维能力的主要培养原则来自于高阶学习的原则,其具体体现形式为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不断的积极主动,不断的反思与协作交流,这正是很多大学生所缺少的。这就需要高校辅导员在日常心理教育中不断的为学生提供环境来引导学生主动交流。
1 当代大学生心理思想目前的存在问题
大学生具有较高的自我表现力,只是缺乏应有的对事物的分析能力,往往对事情分析不到位,考虑不周全,因此导致大学生行为过失,产生各种系列问题。
根据秦月红等人推算的《大学生问题行为量表》测量数据,结果显示,目前大学生存在的问题分为两个方面,一个是心理问题,一个是思想问题,具体表现在学业问题、情绪问题和交际问题上,学生的高阶思维能力的体现不明显。
1.1学业问题
大学是一个自我发展和探知最好的地方,很多学生初入大学后,普遍存在各种问题,比如对学习上的认真和细致逐渐减少,使自身处于一种焦躁不安的状况。
与此同时,由于学生的就业压力的逐年增加,使学生对自身理论专业能力的掌握和实际操作方面产生忧心,从而造成压力过重、学习环境紧张、学习负担加大等问题。
学生在进入大学后,由于缺乏对自己的人生规划、缺乏对学习目标的明确认识等问题,使得学生在学习上产生一种逃避心理,从而在行为上不断的削弱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导致学生学习上进心下降。而少部分的学生由于最初的择校是受到父母的影响,引起学生潜意识的逆反心理,不能考虑到学习对大学生的重要性,因此在学习过程中缺乏动力。
集体的大学生活是塑造学生独立能力的最好的地方,也是进入社会的准备阶段,有些学生自我分辨能力差,导致思想受到社会不良影响而误入歧途。
大学生活是自我创造,自我控制能力的培训基地,在一瞬间缺少家长的监督的环境下,少部分自我约束能力的学生会因为社会上形形的娱乐而将学习的任务转移到其它方面,如上课不专心听讲、看手机小说、玩各种电子产品,课余时间用来到网吧上网等问题,导致的直接后果就是,学习效率下降、精神无法集中。
1.2情绪问题
大学生的心理暂时正处在发展之中,在这个多变的新型社会下,大学生对自身产生的各种负面情绪不能有效的控制,从而会产生紧张、自卑、内向,抑郁等问题。
导致学生产生情绪的原因,诸如:感情问题、学业问题、人际关系问题以及毕业生的就业问题等,这种焦躁的情绪如果得不到有效的抒发和排解,长时间的集聚在学生内心中,会使得大学生的意志逐渐消沉、产生对社会的悲观失望,这样的负面情绪会直接影响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由于学生对各项专业技能掌握程度有所不同,因人而异,也会出现学习成绩上的差异。
许多学生会因为家境、外貌、人品等不必要的差异而产生比较心理,使部分学生自信心受到打击,只要有比学生自身优秀的,就不敢充分表达和展现自己,逐渐让性格变得孤僻、冷漠;对于有些学生,则会出现对周围事物漠不关心,对集体组织的各项活动不热心,甚至不愿与班级同学,校友同学进行情感交流,无同情心、无爱心等问题。
1.3交际问题
人际交往时,人在行为上,思想上,会存在相互表达、相互沟通的一种行为。在进入新的大学环境中,面对来自不同地区的不同类型的大学生,有些学生会潜意识害怕与生人交流,阻碍了相互之间的沟通与交往。对于独生子女,习惯了父母的呵护,以自我为中心的思想也会导致不愿意主动与其他人沟通。
对于当代的大学生,或多或少的都存在沟通技巧不足,表现欲较强,不懂得倾听别人的问题,因此导致了人际交往的各种问题。
2 以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来指导心理思想辅导工作
辅导员主要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无论是当代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还是学生的各种思想的教育扶植,两项工作在内容上相互渗透,相互统一,在教育方法上也可以相互借鉴,让辅导员主抓心理辅导的工作,是当代高校思想教育环节的职责所在。为了辅导员更好的辅导,对辅导员的教育建设提出了几点要求:
2.1充分了解和掌握辅导的技巧和方法主动学习心理学的各项理论,培养心理辅导的基本技能,掌握心理辅导的基本技巧。辅导员作为与学生接触最多的教学人员,为了能够有效的掌握学生的基本思想,辅导员应该从自身的技能入手,除了教育学、心理学等知识外,应学习更多方面的心理的知识,充分了解和掌握辅导的技巧和方法。
对辅导员进行定期的专业的培训,会对辅导员了解心理辅导产生较高的正面影响。在专业技术培训过程中,所使用的案例分析,模拟角色对换,分析专家的示范,现场模拟,音频交换等多种方法,都可以加强辅导员心理辅导的培训。通过多项培训,辅导员会逐渐掌握基本的预防方法、干预方法、沟通方法等心理辅导技能。
2.2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
以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为基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要求高校辅导员必须理解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的重要性及其培养原则。深刻理解其理念中关于学生学习的是主动的、自主建构的,并且是合作交流的,不能让学生脱离于集体之外,在为学生营造良好的环境的情况下做好学生的思想辅导工作与自我学习的引导。
2.3参与到学校心理咨询,做学生的心理治疗师
作为学生心理健康信息的第一接触者和获得者,从学生入学时就已经掌握学生的信息档案,和学生的日常接触频繁使辅导员能够及时识别学生的心理状态和心理变化,因此辅导员具备建立学生心理档案的优势。
通过参与学校组织的心理咨询工作中,辅导员可针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将心理咨询过程中学到的个别案例相比较,然后及时的反馈问题,建立有针对性的辅导方案,动态的更新学生心理健康信息。
通过参与学生的心理辅导工作,用实际的治疗过程,总结出心理问题的经验,有针对性的找出缘由,归纳出各类问题的症状和表现形势,一对一的进行沟通,阻止心理问题的持续蔓延和扩散。同时,通过参与问题学生心理问题的工作,使辅导员对于常见心理问题的有迅速的解决能力,对于危机个案能够做好及时反馈工作,并能监护、向其他老师进行信息交流等工作。
3 总结当代高校学生的心理思想上普遍存在的问题
本文对高校辅导员的心理思想教育工作提出了要求:
(1)辅导员应多学习心理学的各项基本概念,了解心理辅导的各项方法,使自身在日常生活中处理好与学生的交接工作。
(2)辅导员应转换自己在学生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使得与学生更融为一体,让学生放心的与辅导员交流,达到解决问题的目的。
(3)辅导员应固定的参加学校的心理咨询的各项工作,从学生的基本生活入手,对产生问题的根源较好的掌控,对个别的问题给出相应的解决方法。
培养学生能力已经成为教育工作者的首要目标。以完善的理论,先进的思想,及优化的学习策略指导学生学习已经是教育发展的必须。学生高阶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的指导,高校心理辅导员作为学生的思想指导者更要明确自身的位置与目标,为培养学生的能力做出自己的贡献。
参考文献:
[1]高政.高阶思维能力培养视角下的初中英语数字化学习资源应用研究[D].吉林:东北师范大学
篇12
一、优化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教育模式的重要性
1.构建大学生的主体性思想教育模式符合党对高等教育思想政治工作的要求。新时期教育事业进入了新一轮的改革阶段,高等教育作为我国培养专业人才的关键性事业,必须要在党和国家的指导下,全面贯彻人才培养机制,制订切实可行的高素质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就大学生而言,优化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应立足于学生个体的教育需求,为其搭建广阔的思想政治学习平台。
2.构建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也顺应社会发展的要求。在目前激烈竞争的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应与社会相结合,把现实生活中的思想观念及行为意识引入思想政治教育。需要强调的是,创新是时展的主要趋势,坚持创新改革是高校思想政治个性化教学的必要条件。
3.构建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学生发展的需求。大学生作为当代社会发展的主力军,对我国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行业发展均有推动作用,掌握大学生思想政治意识的特殊性,对其实施个性化教育方案具有指导作用。高校积极构建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符合大学生个人思想意识的发展需求。只有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才能深入性地挖掘大学生个人潜能,使其在专业课程学习中积累更多的知识。同时借助思想政治教育,积极实现个人在社会发展中的主体价值,不断地提升个人思想内涵。
4.构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符合大学生个体特点。当前大学生大多是“90后”,他们的身心发展状态应该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研究的基础和参考,他们的身心发展状态主要表现为:一是想要独立却又很依赖。学生进入大学后,摆脱了家长的管制和约束,但他们在处理学习及生活事务方面出现了明显的缺陷,到了大学面对各种难题时缺少可依赖的对象,自信心容易受到打击。二是不少大学生由于缺乏社会经验,在追求梦想的过程中,想走捷径,却造成了更多的失败。三是当前我国正处在社会的改革期与转型期,大学生对社会问题缺乏正确的思考,又很容易受到各种思潮的影响,从而产生心理困惑。四是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强,思想活跃,善于创新却缺少足够的社会实践经验。这导致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与社会相互脱节,一些先进的思想理念无法正常贯穿于学习与生活中。若不及时进行思想方面的疏导,大学生未来的个人发展将面临更大的阻碍。
二、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的本质
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种概述性的研究,教育人员从大范围角度为学生提供思想政治学习平台,并且统一性地安排学生参与教育活动。这种模式往往导致大学生接触到的知识点相对局限,一些与社会密切相关的政治内容无法掌握,不利于大学生思想与社会发展相互接轨,约束了大学生自由权利的灵活运用。随着高等教育体制的深化改革,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应注重其本质内涵的表现,具体包括:
1.坚定目标。在高校范围内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必须要有具体的目标为指导,才能发挥出思政教育的价值作用。结合当前的实际情况,大学生主体性思政教育目标可以推动大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激发大学生内在潜能,寻求更好的发展道路。
2.实现价值。人生价值观提出,每个人都应该积极实现个人的价值,这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根本。思政教育工作中,需引导大学生努力实现自己的社会价值、发展价值、行为价值。走上工作岗位是专业生实现价值的重要途径,我国尚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各个行业正处于改革发展时期,这为大学生实现个人价值提供了许多平台。
3.整合策略。根据大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灵活地运用各种思想政治教育策略,促进大学生思想价值观念的形成。如教师定期与大学生展开交流活动,掌握学生个人思想的变化动态,通过采取针对性地教育指导其行为举止;鼓励大学生在校期间参与社会实践活动,提高遇到各种难题时的应对能力。
三、大学生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模式的实现途径
1.改变观念,树立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的指导思想。长期以来,学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一直是以教师为主体,让学生围着教师转。但是,实践证明这种观念和做法已经过时。主体性教育思想应该是发展学生作为自主的、能动的、独立的个体,通过启发、引导其内在的思想政治需求,培育他们的主体性――主体意识、自主能力、创造才能,以促进他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为目标的思想政治教育。要改变过去那种强按牛头硬灌输的做法,要根据实际制造情景,让学生自我思索、自我判断、自我总结。要善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总结他们创造的经验。这要求高校教育工作者改变观念,转变思想和工作方式,以新的面貌投入到思想政治工作中去。
2.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而不是将学生作为教育工作的参与者。要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自身价值和思想感情,肯定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活动中的主体作用,核心是要让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提高。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还要为学生发挥潜能创造条件和提供舞台。要通过学生的积极参与、主动思考、主动探索和主动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其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和实践能力。
3.主要实行说服教育、示范引导教育和提供服务教育。教师要根据学生主体发展的思想要求和现实需要,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学生进行双向认知,要民主平等地进行交流,通过环境的感染以及切实解决实际困难等方法,唤醒、激活与弘扬大学生个体潜能中积极的、建设性的因素,使他们成为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对自己对社会富有责任感的社会主体。
4.利用社会活动帮助学生正确认识社会,培养学生独立生活的能力。大学生社会实践是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或自身特长在课余时间有组织地深入社会、了解社会和服务社会,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宣传和社会服务的教育活动。社会实践具有立体、生动、形象等特点,是新形势下培养大学生主体性的有效途径之一。在社会实践中,学校要从提高主体参与意识、建立健全配套机制和提高社会资源整合力度三方面共同努力,为学生提供一定的机会、舞台和方向,突出学生在社会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增强其时效性。
5.强化学生科技才能的培养。注重科学技术水平的培养是激发大学生创造意识的途径,也是实施素质教育的好的平台。从制度上建立创新激励机制,健全制度保障体系。教师要建立学生为主体的活动形式,指导教师要带动学生创新科技队伍,重视调动指导教师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参与活动的积极性。教师通过科技活动,有效提高学生运用理论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并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心理承受能力,全面带动大学生个人政治意识的提升。
时展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学习平台,也为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机会,应借助多方面的有利条件开展思政教育工作,努力实现大学生个人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许敖敖.我们怎样培养面向二十世纪的人才[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7.
篇13
随着全球信息化进程逐渐加快,网络已经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密不可分,并从方方面面影响着这个时代年轻人的思想和行动,高校学生自然也不例外。本文对当下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和突出问题进行了认真描述和归纳,提出一些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和对策。
1、大学生思想状况的主要特点
1.1 人生观、价值观取向呈现多样化的倾向
我国社会转型过程中形成的多元价值取向在大学生的思想结构中有深刻反映。在人生观上,大学生大都高度认同奉献精神和社会责任感;在具体价值取向上,大学生更加注重自我发展、自我价值的实现,多数人希望通过个人能力和自我奋斗获得成功。
1.2 关心国家大事和社会现实问题
大学生对反腐倡廉、就业问题、两岸统一等国家大事表现出很高的关切,其中以反腐倡廉最为热门。通过网络,大学生一方面能够第一时间了解到全国各地出现的腐败问题及处理情况,另一方面能够畅所欲言,发表自身对腐败问题的看法和建议,这从侧面反映出他们希望国家富强,社会和谐的强烈意愿。
1.3 从网络中获得认同感和成就感
网络是一个虚拟世界,任何人都能在网上就自己关心的问题发表意见,展开辩论;很多现实中无法完成的事也能在网络中达成心愿。当代大学生正是通过网络的方式尽情展现自己的才华和能力,以期获得他人的认同,从而产生成就感。
2、高校学生思想状况的突出问题
2.1 以自我为中心、缺乏社会责任意识
由于网络具有随意性和缺乏约束的特点,导致当代青年大学生过于以自我为中心,过分张扬自我个性,相对比较缺乏合作意识和团队忠诚感。另外,以自我为中心导致自我实现和个人价值观等意识不断增强,社会责任感却逐渐弱化,部分大学生崇尚于“自我设计、自我选择、自我奋斗、自我实现”,没有把自身发展与社会发展紧密地联系起来,丧失了乐于奉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2.2 自制力不稳、践行能力弱
当代大学生在认知、情感上崇尚开拓进取,成就学业、造福社会等积极的人生价值观,但自制能力较差,往往说到做不到,行动上的践行能力比较薄弱,艰苦奋斗精神比较欠缺。另外,大学生往往认同社会公德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作用,认同社会生活中基本的道德规范,但在实际行动中则缺乏内省精神,难以做到“慎独”、“笃行”,个人修养相对于其智力水平出现滞后。
2.3 辨别能力弱、易产生偏激情绪
网络信息包罗万象,对与错、正与邪往往就在一念之间。大学生年轻气盛、接受能力强的特点容易使其丧失准确的判断,产生偏激情绪,更有可能成为网络“愤青”,最终导致少数大学生思想上的困惑与迷茫,行动上的盲目和摇摆。
3、造成上述问题的主要原因
3.1 思想文化和社会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引起了大学生思想观念、价值取向方面的疑惑与偏离
中国正处在经济转轨、社会转型的关键时期,中西方价值观念的冲击、社会贫富差距的加大,西方文化的入侵等多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对学生的政治思想观念产生着重要影响。另外,思想文化交流、意识形态渗透的渠道越来越多,西方正把自身的强势文化作为普遍的价值标准,力图“西化”、“同化”中国当代大学生。西方的文化攻势使中华民族的许多传统美德在学生心中正逐渐“过时”,进而在思想中产生偏差。
3.2 社会不公平现象的涌现,从侧面导致了大学生思想政治出现问题
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社会现阶段出现了一些唯利是图、金钱至上、功利主义等腐朽丑恶的现象,使得部分大学生放松了对崇高精神的追求。这种社会负面现象动摇了大学生对社会主义光明前途的信心,产生了很多偏激思想,甚至认为西方资本主义道路才是人类发展的必经之路。
3.3 沉迷虚拟世界导致正常的人际交往出现问题
网络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存在着重大差距,很多大学生沉迷其中会导致其与人沟通出现障碍,进而逐渐陷入以自我为中心的境地,失去团队精神和与人合作的能力,这将严重影响到学生毕业后的发展空间。
4、加强和改进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措施与对策
4.1 确立科学的教育观,发挥全体教师的德育作用
学生对道德的掌握需要在师生之间相互交往中,通过对教师思想的理解、认同和内化中实现。科学的教育观要求教师既教书又育人,德育、智育并重,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思想政治教育是学校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作为一名教师,需要在日常工作中起到表率和榜样作用,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状况,引导学生树立良好的道德准则、掌握正确的思想路线。
4.2 理论联系实际,用事实说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