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训教学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导师制”项目教学为增强网络安全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教师在科研项目研发过程中,利用卓越工程师的体制,结合校内科研项目和横向科研课题,为学生制定相关的工程项目,由专业教师和校外软件企业工程师担任导师,指导学生开展项目研发。为了适应企业对高技能人才的需求,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我们将传统的课件教学改革为结合科研项目的案例教学。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我们以企业网的安全为主线,将院内科研项目或者企业提供的系统案例分解成相关的模块,融入教学过程。以工作过程的方式将教材的章节内容划分为模块,每节课围绕2~3个实际案例展开。要采用“导师制”的授课方式,教师必须接触校外企业,从中获取经验,提高自身的实践教学技能及专业水平。
“虚拟企业”平台按照网络安全专业的岗位能力要求,我们加强实训过程的企业化,积极推行“虚拟企业”的教学模式。学生进入实训项目后即按照网络安全管理员工的目标进行培养,他们为虚拟网络企业命名,并以成熟的网络安全项目产品为研制目标。实训室为学生搭建企业平台,提供真实的项目案例,在授课过程中推进案例教学法,根据学生的个性,按照企业的模式“分角色”实施教学。表1所示的网络安全项目开发组包括12~15人。学生被划分为项目经理、网络安全管理员、网络安全规划人员、项目调度人员、安全审计工程师、文档编写人员和安全测试人员,展开课程的学习和实践。
一体化场景教学设计我们在课程实训过程中引进企业的项目开发模式,采用项目管理机制,设计出工作场景式教学环境,实现课堂与实习地点一体化,采用榜样式、“教学做”一体化、行为导向项目教学、小组协作教学等方法,为学生示范企业真实项目的开发过程,详细讲解技术细节,使学生通过“学中做”“做中学”熟练工作过程,提高自身的项目设计能力和开发能力,培养其职业素质。
篇2
目前各个高职院校的学生都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学生的学习水平参差不齐,自主学习能力差,自我的控制能力也差”。如果把所有的课程知识都放在教室里,以课堂板书的模式来学习书本上的理论知识,对学生来说是比较枯燥的。而针对于《电工电子》课程的学习显然不能只在教室里进行,需要配合大量的实训内容来达到实践检验理论正确与否的标准。充分的利用实训教学实际上是一个很好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的过程,如果能利适当的运用项目式的实训教学,利用一个个的设计项目把学生引入到学习中来,让每一个学生都力争完成每一个项目,增强他们的动手能力。途中遇到问题的地方也会相应增多,这就让学生求知欲望增强,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兴趣,一旦知道答案是如此简单,必然会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增强他们学习知识的信心。在以后的教学中就会认真学习专业知识,为以后走入社会奠定一定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三、实训能够有效的训练操作技能
就是引导学生运用理论知识生产实践,是生产实习教学的基本任务之一。学生在掌握本工种(专业)所需的技术理论基础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基础上,应用与实践操作时,都必须在实习教师的知道下,通过有计划、有目的地练习,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生到熟,由不准确到准确而逐步获得的,并能够运用知识,独立的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实践问题,也培养了学生理论练习实践的学风,因此,学生的实践实习是技能训练的核心并对培养学生独立操作能力,克服困难的意志和一丝不苟的作风,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习教学是提高培训质量的一个极为有效的手段,也是不断提高学生操作技能的条件。
篇3
1强化自身素质做好实训准备
在实训课教学中,要求教师理论扎实,技术熟练,对于各项操作能够融会贯通并进行有效地整合、分解和传授,能够很好地为学生正确答疑解惑,使学生有信心并能迅速掌握各项操作的要点。在授课中,由授课教师与实验员共同完成。课前,教师与实训准备人员进行良好的沟通,就实训内容、实训器材等应该注意的事项要详尽列出,合理安排,充分做好课前准备工作,才能确保实训教学高质量的完成。
2改进实训教学提高学习能力
2.1开设综合实训。在以前一次理论一次实践的基础形式上,变成了几次理论后阶段性几次综合实训课学习。如在学习“患者的清洁护理”这一章时,过去一次课学习一个操作,如口腔护理、床上洗头、床上擦浴等操作,只是孤立地对护理操作进行单项学习。这样,内容比较单调、分散,学生学习完后不能很好地把各项操作自行联系运用于患者的生活护理。调整后,把前面阶段性学习的操作集成几次综合实训课,把各项操作整合在同一个案例,进行连贯整体地学习。这样能使学生全面系统地掌握患者生活护理的各项内容,树立更好的整体护理概念,更好地应用于临床实践。2.2课程间相互融合。随着社会对护理人才要求的提高,对培养护理人才的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仅仅护理学基础课程知识和技能的学习,是无法满足培养社会护理人才的要求的。因此,在护理实训教学过程中,融合了护士礼仪、人际沟通、法律法规、解剖学基础、生理学基础等多门课程的内容,从而让学生能够更直观有效地学习专业技术,更重要的是养成好习惯,培养护理人文关怀的精神。2.3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护理各项操作非常重要。多年来采用的实训方法教师直接示范,学生模拟练习。学生只看教师的示范,很少学生会独立思考,都是被动地接受知识,时间长了感觉单调枯燥,容易产生厌倦情绪,影响教学效果。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发现分析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实验室条件,我们做了一些改进尝试。增加了情景模拟教学法,这种创设一些临床模拟情景,先由学生讨论分析问题,然后由教师总结示范,再由学生自己操作练习巩固的教学方法。学生表现积极,兴趣浓厚,课堂气氛活跃,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发现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最重要的是让学生发挥了主人翁的精神,真正地参与到课程,使实训教学与临床实践有机结合起来。2.4联系实际。提高对护理实训课的重视程度目前,有些学生认为护理操作都是在医院用于患者,离我们的实际生活比较遥远。针对此情况,在授课中联系生活实际,把一些护理技术融入生活,让学生体会到自己所学并非只能用于护理工作,而是对自己对家人都有实实在在的好处,如高热患者在家可以采取的物理降温技术、扭伤脚后的冷疗方法等就是非常实用的生活经验。这些生动的事例使学生们认识到护理操作技术贴近生活,能够学以致用。
3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改进传统的教学模式
在传统教学的基础上,充分运用网络教学手段,通过与本学科相关的网站,从中获取大量相关的最新资料,使教学能够不拘泥于教材,学生也能获取最新的知识。计算机多媒体技术的应用则大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大量的彩色图片、动图、视频应用于护理实训操作的教学。整个护理操作的动态过程,多媒体模拟动画、教学视频可给予充分的展示,增强了学生的感性认识。由于近年来学科调整,教学损耗与补充困难,加之学生人数的增加,教学器材用物不足的矛盾显现出来,而现代化的网络资源就起到了很好的补充作用,在有限的教学条件下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实训教学质量的提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围绕培养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目标,把握实训教学紧扣实际与临床,逐步提高教学质量。一方面,教师一定不要忽视教学基本功的培养,加强最基本的实际能力锻炼与提高,认识到教师的素质的提高是实训教学质量提高的基础。另一方面,虽然多媒体教学在实验教学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它代替不了学生动手练习。教师的示范与学生主动参与实践练习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教学中充分利用现有资源与条件,提高护理实训教学质量,以适应医学教育的发展,更好地为社会培养合格的护理人才。
作者:王浩东 李洋州 单位:河源市卫生学校
篇4
日语人才培养没有突破传统的知识型、研究型的固有模式,与行业需求严重脱节。简单地说,目前社会最需要的是既能用日语进行交流,又具备一定商务技能的人才。而现在大部分高等院校日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绝大多数在日语语法、读解等技能上具有较强优势,属于研究型人才。这部分学生在口语及商务相关技能操作方面并无太大优势,因此并不能满足企业的实际需要。
(二)从人才的层次结构来看
也不够合理,主要是日语能力两级分化严重,高、低端人才严重匮乏,中端人才太多,特别是这些中端人才既达不到大型公司企业的人才实用条件,又不愿低就,从而导致在日语人才紧缺的同时,半数毕业生不能从事与日语相关的工作。据有关数据统计,国内每年日语专业的毕业生有90万,其中40万人从事与日语无关的职业,出现日语人才找不到合适的工作而企业也找不到合适的人才的矛盾现象。
(三)从人才的综合素质来看
目前多数日语人才的行业知识、社会实践能力、服务意识,综合文化素质,职业道德等普遍偏低,难于适应行业的工作岗位,尤其是人员在职业态度、服务意识、文化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十分薄弱,急需加强。
主要表现为: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目前传统的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已基本上完全不能适应行业的人才需求,日语人才培养的数量,规格,质量已远远满足不了行业的要求,鉴于此,为了为社会的发展提供更多更合适的日语人才,我们认为以就业方向和技能为核心,构建并实施具有我院特点的应用日语人才培养实训课程体系既是十分必要,也是迫在眉睫的大事情。
二、高职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设计原理
经过多年的探索,高等院校也越来越清晰的认识到企业更青睐具有较好的专业知识与技能、具备健全的身心、良好实践能力、较好的文化素养的应用型人才。而应用型人才培养依靠传统的知识型人才培养模式、仅限于理论性的教学体系、与之对应的传统教材、师资队伍是很难实现的。为解决此难题,教育部专门就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健康发展出台2006年第16号文件,对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提出许多宝贵的意见。诠释了高职在未来将走什么路,以及怎么走的问题;更加明确地提出高职以培养高素质的技能性人才为目标,突出实践能力培养,大力推行工学结合,走校企合作之路,加强实训、实习基地建设的光明之途。我院正是在领会教育部文件核心精神,并结合对日贸易行业的特点、行业的需求精确仔细的分析,逐渐认识到只有面向企业需求,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校内构建完整的实训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校外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实训基地,才能使我们培养的人才与企业的人才需求相匹配,才能与工作岗位相接轨,才能开拓学生就业的光明之路。
为此,我院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明确了一种崭新的应用型日语人才培养模式,即以“基于应用能力为本位,走工学结合与校企合作之路”,希望通过生动鲜活的实训课程,让学生由“让我学习”变成“我要学习”,让教师与学生共同认识到知识的运用比知识的拥有更为重要,如今在这一崭新的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中,合格的应用日语人才必备以下四方面的能力:1.娴熟的日语口语沟通能力;2.具有良好的日本文化、企业文化修养;3.较好的商务背景与行业知识;4.具有较强的学习能力与团队合作精神。这一应用型日语人才必将能够适应与满足对日贸易行业的蓬勃发展与行业需求。
三、高职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实施策略
完善的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只有设计原理是不行的,如果缺乏实施策略,再好的设计原理也会变成无根之木,无源之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商务日语教育实训课程实施策略的考虑,也只有知行合一,成功的商务日语人才会指日可待。
(一)考虑实行“一主两翼”的教学目标体系
所谓“一体两翼”,就是考虑建立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主体、职业素质培养和职业资格证书获取为两翼的教学目标体系(如下图)。“一主”就是要求以技术应用能力为中心,并在课时安排、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上围绕此目标进行大力度的改革,实践教学学时占总学时的50%,集中社会实践不少于两次,时间不少于4周,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实践能力培养。“两翼”一是培养商务日语专业学生的职业素质,按职业岗位所需要的能力来设置课程。现代职业岗位所需要的敬业爱岗、一丝不苟、讲究效率和效益、追求卓越、遵纪守法、团结协作等素质都将在这里得到培养,职业态度、服务意识、文化素养和团队合作精神方面将在这里得到训导;另一翼则是职业资格证书获取,即要求毕业生在获得大学专科学历证书的同时,还必须取得相关实用的口语等级、日语等级职业资格证书。为此,学校正在考虑将职业资格证书作为学生毕业资格的必备条件之一。
(二)完善实践教学内容体系
1.顶岗实习
为了加强学生的生产实习和社会实践,我院正逐步探索建立和完善企业接收商务日语学生实习的制度,这个阶段是让学生开始走入社会进行顶岗工作实习的阶段。一方面学生要接受企业的管理和工作要求,另一方面学校也要派实习老师进行管理和教导,帮助学生快速融入与适应社会,明白社会对日语人才的知识需求,能帮助他们更好地改变与完善自身的知识结构与知识运用能力,为缩短从学校到社会的适应期打下良好基础,达到“零距离上岗”的要求。
2.校内外实训
篇5
一、必须把对电算化会计的认识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
目前,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理论教学占主导地位,在专业课课时中安排了各类传统会计课程,电算化会计课程安排的课时不多。随着教育的发展,各个学校都认识到了实训的重要性,在教学计划中逐渐增加了实践时间,但主要集中在纯手工操作上,包括成本会计、审计等,依靠的还是一张桌子一套习题一支笔,信息化元素很少。但是,信息技术的发展已经促使会计核算、管理的方法、理念有了很大改变,认识到会计信息电算化的重要性是提高相关专业学生职业技能的重要前提。
二、我们必须认清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学生的现实情况
在我国目前的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学生的主体是初中毕业生。他(她)们年龄不大,学历不高,社会实践很少,接受会计专业知识的能力还比较弱。这在具体实训过程中应该有所关注和区别。此外,学生们在对待财务核算管理上不会从管理的角度看待问题,容易单纯地将会计电算化理解为会计核算的电算化,这使得无法更好地理解会计电算化的核心——管理电算化。加上课时不足等原因导致授课内容上不得不做一定的限制和修改,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实训的效果。当然我们也应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就业时所面临的工作不会太过于复杂,而且目前能够真正实现管理信息化的企业也不是太多,过分提高实训目标和要求也是不合适的。
三、我们必须认清实训目标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学校如同生产者,学生就是我们的产品。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取决于社会需求。根据最近一份对400家大、中型企业的调查报告显示,调查的企业中,90%的企业开展了会计电算化,但是66%以上没有丢掉手工账或手工账与电脑账并行。企业不敢丢掉手工账的主要原因是怕丢失会计资料、有关人员的计算机运用水平低和管理不规范;同时软件公司售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90%以上的企业主要运用会计软件的总账和报表处理功能,其次是工资和固定资产核算功能,电算化整体状况基本处在替代人工记账、算账、编制会计报表的水平。虽然这不能代表全部,但从某种程度上讲,目前我国大多数企业还处于电算化起步发展阶段,我们对学生的培养不能脱离这个实际。目前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目标应该定位在培养中等电算人员。他们能够借助相应软件平台并运用一些信息化工具,处理会计业务,准确及时提供各类相关信息,解决一些日常维护问题,参与部分企业管理。这在我们的实训教学中应该得到重视和体现。当然,随着社会进步和发展,实训目标和内容都应当做适当调整。
综上所述,在开展电算化实训过程中需要更加合理全面地考虑。第一要合理安排时间和时机。目前不少学校在会计专业课程设置中,会计电算化课程课时所占比例很小。为适应课程需要,老师还要传授部分管理学知识和计算机应用知识,在有限的教学时间内,学生只能学到一些基本原理和简单操作,根本谈不上系统掌握和熟练操作。有的学校虽然安排了实训时间,但却包含在了正常课程教学时间内,并没有增加学习课时。要更好地培养满足社会需要的学生,可以对部分相似课程进行整合,腾出课时满足实训的需要。其次,实训教学内容的丰富和完善十分重要。作为学历教学,系统合理的电算化实践教学内容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会计软件的操作使用(电算化专业学生应掌握至少两种软件的使用);Excel操作和使用,学生应掌握使用Excel动态图表的操作;会计电算化系统的管理(包括单机版和网络版);企业财务信息电算化仿真案例实践,包括电算化审计等,并注意引入企业综合管理的理念。之所以把Excel的操作和使用放到一个比较重要的位置,是因为Excel在我国普及率非常高,用Excel可以较灵活地实现商品化会计软件开发中的编程功能,而且可以直接为学生今后的工作奠定基础,如进行工资、固定资产、应收应付等项目的一般核算等。第三,我们还要注意防止或解决以下几个问题。1.会计电算化是一种思想,而不是一种简单操作。电算化实训教学是授人以渔而不是授人以鱼。很多实训由于时间、理解不同、老师业务水平或其他原因,会演变成为某一个财务核算软件的简单操作练习。其实就是把一套数据按照顺序输入电脑,经过反复练习,但学生到最后也只是知道这个软件的基本操作,那如果参加工作后面临另外一种软件环境呢?重基本会计核算而轻视了核算的目的——监督和管理,这不可取。会计电算化的真正优势不是简单减轻会计人员的工作强度而是更加规范、系统、快捷地参与企业相关监督和管理。如果这种认识或做法不转变,就会出现一个有电算化上岗证的同学到了单位连一张内部生产所需的下料单都不会开的情况;或由于涉及较多计算机和网络的知识,在某些情况下,会出现一个计算机专业教师辅导讲授会计电算化课的情况。当然,把对会计电算化的理解运用到实际中还需要努力和时间。
篇6
笔者教学生识字一般采用以下步骤:
1、观察该字是什么结构?什么部首?
2、是由几笔写成的?
3、某一笔(重、难点)是什么名称?
4、哪个地方最容易写错?
例如学生字“贯”。采用上述方法步骤会促使学生比较容易地感知、了解和掌握字形、笔顺,在此认知过程中,学生能主动地抓住字的难点,这要比被动地接受老师的灌输效果要好得多。
这样引导,学生不仅能敏锐地发现字体的重点难点,加深了印象,强化了识记效果。更重要的是进行了思维训练,因为在此过程中,学生观察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了起来,其眼、脑、手多种感官并用,无论观察、思考还是写画,学生的大脑均处于思维状态,长期下去其思维的敏捷性将被培养起来。
二、变换角度、扩散思维,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
如果说认真观察是学生掌握字形的有效手段的话,那么引导学生变换角度,以加深对生字(词)意思的理解,则是学生掌握字义的必要延伸。尤其是可以抓住此环节来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例如:学习“桌”字。如果仅让学生记住字形和了解其义,那么局限性就太强,也势必降低了识字教学的效果,学生的知识得不到丰富,其思维也就相应地得不到很好的训练。因为“思维是凭借一定的知识而进行的,知识经验愈丰富,思维的领域就愈广阔。”因此,要想在生字教学中启发儿童的思维,首先要考虑开阔儿童的思路。
如上例学习“桌”,就可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组词,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
从用途上:课桌、餐桌、办公桌……
从色彩上:红桌、黄桌、黑桌、白桌……
从形状上:长桌、短桌、方桌、圆桌……
从体积上:大桌、小桌、高桌、低桌……
从质地上:木桌、石桌、铁桌、水泥桌……
还可从劳做方式上:买桌、卖桌、拉桌、擦桌、搬桌……
这样学生充分调用大脑中积累的关于桌的直观知识表象,来参与生字“桌”这个新知的学习,不仅巩固了新知,还通过互相启发都在原有的基础上获得了更丰富的知识。尤其是通过学习该字,学生知道了思考问题时如果变换一下角度将会得到更丰富更完美的答案,这样其思维方向的灵活性就会被逐渐培养起来。
三、系统表达,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条理性)和逻辑性
儿童思维的发展是同语言的发展密切联系的。发展儿童口头语言和书面的表达能力,可以促进儿童思维能力的发展。
笔者常用的“生字教学与词句教学相结合”的两种方式都可培养学生思维的流畅性和逻辑性。
1、表述形近字的区别
在学生学习生字的过程中,常常会遇到这种现象——对两个(或两个以上)形近字的区别口头上表述不清,这一方面说明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差,另一方面也说明该学生的思维是不条理不流畅的,为此我们常这样引导。
例如学习“骏”字,学生首先联想到以前学过的形近字“浚、峻、梭、唆、俊”等,然后引导学生说话:“骏马的骏字是以前学过的崇山峻岭的峻字去掉山字旁换上马字旁变来的。”这样的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是准确的,同时对生字的感知记忆也是清晰的,识记效果是好的。学生一旦再遇到两个形近字,随之而来的就是与视觉同步的思维,继之则是流畅地语言表达,长期下去其思维的流畅性会得到提高。
2、为形近字编小故事
一般地,儿童的逻辑思维能力是通过对其语言的完整性、准确性、逻辑性的训练来培养的。
篇7
1.1课前准备
(1)理论知识准备:了解实训课程的内容,补充讲解相关的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更好为实训服务。
(2)实训现场准备:做好实训场地的安全检查工作,做好相关实训工位、设备、材料、工器具等的检查工作,满足实训的要求。
(3)实训资料准备:提前准备好实训课所需要的操作任务书、工作票(操作票)、安全措施票、图纸、说明书、试验报告等资料。
(4)安全预控准备:做好安全保护工作,按实训操作要求,做好危险点的预控、应急处理的预案等。
1.2实训组织
(1)根据实训设备的总数和学员人数,兼顾项目、培训时间、培训工位等因素。每个工位安排2—4人,以保证学员实训效果。
(2)分析了解学员的知识技能现状、工作经验等情况,现场进行搭配分组,并且选取技能水平较高、工作经验较丰富、责任心强的学员担任小组长,积极调动每个学员的主观能动性,互帮互学,取长补
短。
(3)做好实训现场的协调工作,组织好学员的队形及安全观看位置,根据实训需要做好资料、耗材、测量仪表、使用工器具等分配工作。
(4)检查学员着装等是否符合实训现场安全要求,做好现场的安全措施,说明实训现场和工作现场的不同点,强调实训纪律。
1.3实训操作过程的讲解与演示
(1)讲解实训的目的要求。
(2)讲解项目所需要使用的工器具,演示工器具的操作规范及使用方法,并说明注意事项。
(3)讲解实训项目的方法步骤,演示操作的具体步骤。在讲解演示的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①标准执行要符合相关安全规程的要求,工艺、流程标准要符合规范。②实训演示要做到动作规范、
正确、清晰、合理、详细、具体。对容易出现问题的地方,注意提醒,防止形成不良的操作习惯。③讲解与演示相结合,边示范、边讲解。明确实训操作的顺序及每步的操作目的、实施方法、制作技巧
、工艺质量标准、危险点所在等,强调顺序错误或缺少可能造成的后果和危害,并对关键操作步骤的技能和技巧作重点演示、重复演示。④注意可能出现的个例问题,提出解决办法,做好安全措施。引
导学员在实训中树立一丝不苟的精神和掌握提高实训效率的方法。
1.4做好巡回指导,规范学员操作
这是实训教学的中心环节。安排足够的时间,对学员进行角色分工,轮流扮演各种角色,明确职责,独立操作。在巡回指导过程中帮助学员排除操作中的种种障碍,从以下几方面保证学员掌握正确的操
作方法。
(1)安全指导要全面:检查设备、仪器的使用情况,消除安全隐患。
(2)操作指导要到位:应用关键过程跟踪法、关键点跟踪法等,检查和指导学员的操作姿势、操作过程和操作方法。
(3)质量指导要规范:检查学员完成操作的质量。
(4)应急指导要及时:在实训过程中,培训师应随时检查,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确保实训质量。在巡回指导中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做到心到、眼到、腿到、口到、手到。心到。在培训中,对待学
员要用心、细心,教学指导要耐心,有信心。眼到。在指导中要善于观察,观察学员的操作步骤、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环节的掌控等。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巡视,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保证学员操
作过程的正确、规范。腿到。巡回检查多走动,观察学员的站姿、操作姿势、操作步骤、动作规范等,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口到。针对学员操作中的不足、存在的问题、不理解不明白的地方,要耐心细
致地讲解,使学员明白操作失误的原因,掌握解决处理的方法。手到。巡视指导中,培训老师要勤动手,做示范,手把手地指导演示。保证学员通过反复的示范—模仿—体会—操作—熟练这一过程,掌
握技能操作要领。根据学员在训练时出现问题的普遍性和特殊性,采用个别指导和集体指导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对学员出现普遍性问题,把全班学员集中起来进行讲解或进行技术上的指导。对学员出现
的个性问题,根据情况,进行个别差异指导。
1.5做好实训点评、总结工作
(1)强调培训项目的重点、难点,加深学习印象。
(2)对学员的实训操作过程、工艺、规范进行点评,指出不足,对优秀的项目进行观摩,倡导大家交流实训的体会,总结经验,找出差距,共同提高。
(3)认真填写实训日志,并做好实训总结。
2实训课的教学方法与技巧
不同培训方向、工种、项目的实训教学,根据其技术要求、操作方法、工艺特点也有所不同。在教学培训中,有针对性地采用区别化的教学方法与技巧完成教学任务。
2.1工程工艺类
在架空配电线路导线架设、计量装置安装项目中应用较多。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内容。
(1)演示法。①从实际观察着手:观看实物、图片、教学录像等,加强感性认识。②用操作流程引导:详细讲解工艺流程、操作要领、技术规范等,强化理性实践。③基本技能反复练习:由易到难,循
序渐进地进行,静心多练,不能急于求成。④工艺细节讲窍门:在实训中,通过练习,熟能生巧,总结一套适合自身的、行之有效的方法。⑤应严格执行标准:实训中应严格执行工艺、技术标准要求。
(2)比较法。参照优秀示范案例,通过求异比较查找偏差,进行实训操作点评,及时发现纠正习惯性错误行为。(3)角色扮演法。增强团队协作意识,明确个体在团队中的协同作用,观察别人好的做
法、技巧,学习优秀学员的技能经验,在操作过程中边学、边做、边动脑筋,取长补短,协调互助,共同进步。
2.2运行、操作类在电力负荷控制系统运行过程、多功能电能表抄读等项目培训中多使用此法。通常采用的基本方法与技巧有以下内容。
(1)仿真实训。现场仿真操作,按照操作实训指导书要求进行。操作前要交代安全注意事项、危险点预控等。严格按照操作实训要求完成。观察排查现场预设的各种异常信息,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排
除干扰,准确判断问题、故障所在,对症下药,采取合理、有效的方法,及时正确地处理、解决问题,排除故障。
(2)案例分析。参照实际案例,现场实施仿真训练,对学员进行分组,设计不同实训方案,进行实训。注重现场操作步骤练习,不仅需要结果,更应重视过程的分析处理。强调重点环节,反复讲授,注
重交流研讨,提高培训效果。
2.3设备检修类演示法。熟悉需检修设备装置的特点、型号、安装作业要求等。严格按检修标准化作业指导书进行操作。分析数据、查阅历史资料,进行危险源、危险点的分析预控,明确每一步的工作内
容及注意事项,明确各部件的安装标准及验收规范,明确工作结束后的清场要求与手续办理,要严格规范关键工艺的指导,并进行全过程质量控制。
2.4排除故障类
(1)排除法。观察故障现象,比对正常状态,发现信息变化,参照显示屏的报警、运行信号的异常、后台信号与运行信号的联络等情况,进行分析比较。注意观察其他的相关现象,以便缩小造成故障原
因的排查范围,观察应准确全面。
(2)分析法。分析故障原因,对故障发生的可能性要心中有数。依据:设备、装置说明书,逻辑框图、二次回路图(展开图、安装接线图)、一次系统图、配电网络图、管理系统图等,梳理分析故障。
篇8
及时掌握未出勤学生的原因,让学生明确老师点名的意图,避免学生旷课。对于初次实训的学生要进行实训动员,此时学生的心态是十分复杂和矛盾的,一方面是对实训有着美好的憧憬与期待,另一方面实训课程对今后所从事职业的岗位要求、工作环境比较模糊。实训动员中要介绍专业的特点,宣讲专业在工作中的作用,让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既是选定了专业,职业便有了一定的稳定性,所要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也具备了一定的稳定性,学生就会保持良好的职业道德,使之形成自身习惯。
(2)对学生进行安全文明生产和纪律教育,保证实训教学顺利进行。
(3)检查学生的着装是否符合要求
做到让学生“上学如上班,上课如上岗”,与企业生产实现“零距离”接轨。使学生在思想上、物质上,都做好实训的准备,从而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2讲授新课环节
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为实践操作奠定基础讲授的过程中,教师要做到精神饱满,教态自然,语言亲切,拉近与学生的距离。讲解中应多给学生以实例,达到身临其境的感觉。尤其是合理的工艺方案及工艺过程,合理的操作方式、方法和如何防止操作中易出现的问题等要向学生讲清讲透;同时,还要向学生强调安全文明生产,突出讲解的针对性、逻辑性和指示性。通过老师的讲解,以饱满的工作热情来激发学生的学生积极性,从而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3示范操作环节
通过老师的表率作用感染学生,培养良好职业道德教师的一言一行,都是学生模仿的对象,所以该环节教师要以规范的动作、正确的操作演示给学生,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加深对学习内容的印象,把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联系起来。教师在演示过程中一定要把各个环节容易出现的问题给学生解决透彻,同时要强调解决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规范的操作,逐步提高良好职业道德的养成。
4巡回指导环节
创设真实的职业环境,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行为巡回指导是实训教学的中心环节,是学生形成技能技巧的重要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道德的重要环节,在该环节教师应多给予经验传授,多提示、多启发、循循善诱,让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分析、多结语,灵活掌握操作方法或进行操作技术革新,使学生在有限时间内技能得到最大限度的提高。指导过程中老师多鼓励多表扬,树立学生的学习信心。在巡回过程中,从设备、技术、管理水准以及质量安全等方面创设职业环境,让学生按照专业岗位对基本技能的要求,提高自身的实际操作能力,有意识地从实训的每一个环节培养学生的职业行为。加强该阶段的指导既是职业院校专业训练的需要,也是职业道德养成过程必不可少的关键环节。
篇9
针对学生理解基础较差的实际情况,在课堂上对基础知识“温故而知新”,回顾理论基础知识或补充知识点,让学生在实训中懂得基本原理,做到“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例如在电工技能实训中,很多同学都能完成线路连接并通电试验成功,但对于什么是相线、中线、接地保护线不甚了解,甚至对电压、电流、电感等概念模糊。因为学校没有开设电工基础课程,电工技能课程对基本概念的介绍也比较简单,同学们理解起来比较困难。因此,本人在技能实训课程中,在电路或项目训练指导时,结合实训项目,用适当的时间,简明扼要,深入浅出地讲解一些电工基础或电拖知识,让学生领会其中的道理。例如,在单相照明实训时,讲解单相电是什么意思,相线,零线,保护接地线是什么回事,简单介绍发电机原理,引出三相四线制以及单相三线制概念,讲解什么是线电压,什么相电压,为什么单相是220v,两相之间是380v等,再如在讲日光灯电路时,讲解镇流器的作用,引出电感和感抗的概念,使学生更容易理解其镇流作用。在讲解电度表电路时,介绍功率、电压、电流等物理量。这其实也是对学生初中学习过的物理知识复习,使学生明白用理论指导实训,除了去做,更应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明白理论基础的重要性,教育学生在以后的理论课堂中要认真听课。此外,在电力拖动、机床电气等实训课堂也十分注意给学生补基础课,尽可能把实训项目中用到的基础知识给学生讲解清楚。当然,这一做法要在课堂中把握好尺度,不能本末倒置,要分配好时间,有针对性地开展。实训课仍然是以操作为主,理论基础的拓展与补充不能占用太多的时间,要针对开展的实训项目做到有的放矢。例如在电动机正反转控制电路实训中,对非电类专业的学生,可补充电动机的规格、型号、以及铭牌参数和和电动机接法的知识,而对机电、机电一体化等机电类专业的学生,则可巩固交流电、直流电概念,什么是相位、相序等知识。在进行三相配电实训时,则补充讲解互感原理,电流互感器,电压互感器的作用,有功功率、无功功率、功率因数等电工基础知识。而在电力拖动实训中,因为有相关的理论课程,则只须简单的复习,回顾所学的内容,重点应放在看电路图接线及工艺要求上。通过这种做法,同学们在实训课堂中除了学到技能,也能巩固基础知识,从而激发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实训课堂拓展学生的基础知识,是理论与实践的相结合,并非简单意义上的一体化教学。一体化教学侧重知识的连贯性、系统性,是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加强对理论认识的一种讲授与操作结合的教学方法。在实训课程教学中对知识的拓展与补充,目的是让学生对实训项目内容加深理解,真正学懂实训内容,从而激发兴趣,提高实训教学质量,因而在教学过程中可根据不同班级、年级、专业、不同项目以及实训时间的长短适当运用。
3教学方法必须灵活而有针对性
在实训课堂中,教师必须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和手段。可采用演示法、现场教学法、情景教学、个别辅导、项目设计等方法。做到教学现场气氛活跃、师生互动、学生兴趣浓厚、学习热情高涨才是根本目的。也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完成实习项目任务。例如,在电力拖动实训中采用演示法,通过老师的演示,示范接线方法。如何做到横平竖直,如何避免交叉。让学生通过观察,学习老师的方法,领会应该怎么做才能达到要求。再如在导线连接的教学中,演示法十分必要。教师必须动手接线演示,并把要领和技巧传授给学生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而在机床电气实训中,本人则采用现场教学法。实训时不是在模拟电路板上完成电气图的连接与检测,而是带领学生到真实的机床上去实践。让同学们到两个实习工厂车间去见习。实地观察平面磨床、工具磨床、摇臂钻床、万能铣床、线切割机床等电气装置。现场讲解各元器件的布置、名称、作用,如何进行电气操作等知识,并在C6140A、C6132A、Z3050等机床上设置故障让学生分组维修。同学们兴趣十分浓厚,跃跃欲试,都想尽快利用所学的知识把机床电气修理好。这种教学方法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所以,在实训中应用何种方法,必须根据项目内容灵活而有针对性,才能发挥最好的作用。
篇10
三位一体的实训方式可以保证每一位学生都参与实训,但要保证实训质量和效果就仍需在主训、助训和自训中的有效组织、监督和指导。我们采取了演示、讨论、点评、反馈,多元合一的实训教学方法。
1.演示。演示分为主训演示、助训演示、自训演示。主训演示由主训教师进行,经常采用三种形式:一是成案演示,即根据实训要求,选取对应能力要点的代表案例,通过讲述、声像播放演示,使助训教师及学生在成功的案例演示中,领悟、确认能力实训目标,在参照与仿照中建立能力样式,并形成样式努力;二是教师预设性演示,即根据实训要求,教师预先设定相应情境,提出情境性能力实训课题,现场进行演示以及精要性讲解说明,使助训教师及学生受到启发与指导,从而参照或仿照进行;三是学生在自训过程中进行的预设性演示,即学生根据主训教师预留课题,利用声像摄录系统录制的自训课件,由主训教师在主训课上演示,引导学生从自身出发接受实训。助训演示,由助训教师进行。助训演示分为预设性演示与学生现场演示。预设性演示以学生自训的成果为主进行加工制作,由助训老师按课题需要及主训要求进行演示讲解,选择性在其中,代表性也在其中。现场演示,即提出课题,组织学生在课堂上演示。自训演示,由学生根据主助训教师所留课题,在自训过程中进行,学生间互相演示,互相纠正,自训教师予以组织和必要指导。
2.讨论。讨论是实训教学的重要方式。教师组织学生就实训课题进行讨论,就如何演示导论,就演示情况讨论,对点评及反馈情况进行讨论,要发言,要写提纲,讨论中有分析、有说明、有论证、有技巧等,并要求学生以演示助讨论。这样的讨论本身就是能力的综合实训与展示。
3.点评。点评,即对演示及讨论做出评论,点评由师生共同参与,教师评学生、学生评教师,学生间互评。点评的一个基本要求,即必须按照实训课题主题进行点评。
篇11
2.实训条件保障
为保证实训课程的顺利开展,高职院校积极与其他院校、用人单位合作,开展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训教学。一方面大力进行酒店专业实训室建设,另一方面积极与相关行业协会,如:旅游行业协会,与酒店、宾馆等建立合作关系,为学生开辟更多的实训基地,加强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技能水平。同时,通过更多在酒店行业的实习机会让学生深刻感受到各个岗位对员工职业能力的需求,让学生在真实的职业环境中感知自己的不足之处,并积极向身边的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胜任工作。3.实训师资保障。高职院校一方面要挖掘外教资源,安排更多的指导实训工作,另一方面要重视本校教师的教育,注重双师型教师培养,积极引进技能型师资人才,合理安排教师到国外、酒店等进修,提高自身的职业素养,了解最新的行业前沿信息,为学生带来更好的实训教学。与此同时,学校还要重视后备教师人才的培养,为实训教学提供师资保障。
篇12
(二)学历层次结构与知识结构差异大。
虽然学历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反映其知识水平的高低,加之教育文化部门对教师学历层次的要求提高,小学英语教师对取得较高学历的要求强烈,小学教师大部分都具有较高的学历,其中本科以上学历的教师占绝大多数;但其学历的取得途径绝大多数为自学考试、函授、电大等,而由于工作环境的限制,全日制脱产学习获得较高层次学历者寥寥无几。尽管教师取得了高学历,但却未接受系统专业的语言教学、语言实践训练、英语知识教育培训,造成教师队伍依然存在知识陈旧、理论与实际脱节的现象。
(三)教学技能落后,缺乏有效的教学策略。
由于教学条件的限制,以及教师本人对教学的认识局限性,多数教师在课堂上依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采取教师领读重点单词与句子的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沉闷。虽然少数青年教师有意改变这一状况,但却又不知如何科学高效地去设计活泼直观生动的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仅仅是制作一些简单的卡片或实物。对如何运用视听法、功能法、分身反应法、情景法及互动的游戏设计、多媒体课件的制作等教学辅助产物知之甚少,更谈不上灵活运用。加之传统观念的影响,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就是单向的灌输传授,使学生处于低效的学习状态,从而影响学生养成用所获得的知识去分析、思考问题并能在新的情境中灵活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
(四)教师培训机制有待于进一步强化。
目前河南省县及县以下学校经费短缺,加之观念问题,不少学校对教师培训重视不够,仅仅对上级教育主管部门下达的指令性的培训计划重视,却很少主动组织教师进行高质量的继续教育培训学习,更谈不上外出参观学习观摩。更有极少数学校对上级要求参加的培训,不是积极选拔高素质的骨干教师培训,而是以教学量大为借口,选派部分学校行政、工勤人员参加在外地举办的培训班,把参加培训变成个别人外出散心、认识人交朋友的途径。而教育主管部门及培训单位多强调人员数量,对参训人员结构无原则性规定,并无操作性强的约束机制。以上几种因素影响到教师的知识结构状况、教学方法提升,越来越难以适应英语新课程的要求。
二、小学英语教师培训存在的问题
(一)培训教师观念转变难。
教师个体的教学理论是教师理解和探索教学、突显自我发展的关键,教师的教学观念能否在新的培训环境中改变是有条件的。首先是教师主观改变意愿的需求程度。其次是培训内容和形式是否符合教师的现实需求。如果通过培训教师的教学观念没有实质的转变,则意味着教师回到原教学岗位时,就没有改进教学方法的内在动力,培训也因此失去了应有的作用。
(二)参训需求与培训方式之间的矛盾。
虽然目前小学英语专任教师都参加过岗位培训,但受到学校及外部环境限制,主要参加的是县教师进修学校承担的培训,就是2010年实施的“国培计划”也仅仅是部分教师有机会到高等院校接受三个月的集中培训。多数教师参加的培训层次低,理论灌输多,专业化程度不高。而培训时却要求具备科学规范的英语专业知识和语言能力,还要求掌握几种英语教学方法和技能。过高估计了受训教师英语基础水平与接受能力,使部分基础差的学员出现厌学和逃课现象。而培训单位课堂教学的模式,也未考虑到受训者成人属性和职业背景对培训效果的影响,“分级教学”“合作学习”模块化学习比重不高,影响了培训效果,对在职教师实际教学能力提升作用不大。
(三)培训内容针对性不强,培训方法陈旧。
一方面,由于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经验主要来自于教育水平较高的发达地区和城市学校,而在培训中,承担培训任务的教师也来自于高校和高校所在地的城区、重点学院的教学名师,他们的成功经验不具有复制性。其先进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手法与多数教师的实际教学环境存在很大差异,受训学员认为返回工作岗位后,这些先进的理念知识和教学辅助手法受制于所在学校条件而无法有效推动本校的小学英语教学质量的提升。另一方面,由于培训机构本身的教师水平不高,名义上是先进教法的培训,实际上却是老的方法授课,把学员当成接收知识的对象。统一的教学内容、统一的教学进度,没有顾及到受训者个体的特殊要求,难以做到“因材施教”,让多数带着不同问题来的参训者接受同一内容培训,加之培训教师与参训者互动不足及培训教师自身水平能力限制等主客观原因,让许多受训者感觉培训意义不大、质量不高。
(四)受训教师参与性不足,实践环节比重小。
培训的最终目的是提高受训教师自主学习、自我评价、自主解决问题的能力。而目前河南省的培训多以讲话的形式,重视理论灌输,缺乏合作互动。受训教师在长期教学实践中已形成了自己的先入为主的教学观念,无论是否合理,却根深蒂固。让教师了解教学理论并将这些理论化为自己的理论体系来指导改进实践教学,不断改善自己的教学技能,培训者需要充分调动学员的学习积极性。另外,对于实践环节,培训机构多从小组合作、参加观摩课的方式来让受训教师参与其中,而参加观摩课多是听、看、参观的方式,虽然观摩课先进的理念、现代化的教学手段让受训教师大开眼界,但由于参训人员数量、时间限制,无法提供让受训教师与观摩课主讲教师相互交流解决全面难题的机会,不能在参与进程中体验到这些先进教学辅助手段带来的魅力。
三、小学英语教师培训的应对策略与模式构建
(一)更新理念,确立精准培训目标,完善培训机制。
目前河南省的小学英语教师培训,主要由高等院校、教师进修学校承担,培训仍是以职前岗位培养为主,培训目标不明确。因此,培训机构应在充分调研学员培训模式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优化课程设置,着重加大专业知识如语音、口语、精读和听力以及教育理论如教育心理学、教学法等课程,使培训目的指向性更加清晰,使受训教师能够高质量地完成课程教学的任务。另一方面,各级教育部门要逐步完善科学高效的教师培训体系,将参加培训作为教师考核、职称晋升中的一项内容,使教师认识到培训的重要性,并积极参加到培训中来接受教育,提升自己的综合素质,让其在培训后切身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从根本上调动教师参加培训的积极性。
(二)小学英语教师培训要突破语音关。
如果小学英语教师发音清晰、准确,语调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和亲和力,学生就会“模仿”教师,从而学到“地道”的英语。而许多小学英语教师不同程度上存在语音语调不准确和听说能力不强的问题。我们经常听到高年级学生抱怨他们现在语音语调不好,就是受到启蒙教师的影响,教师发音不准导致他们的语音基础薄弱。因此,要从正确朗读26个字母及44个国际音标入手,再根据音标拼读规则去正确拼读单词;要充分利用语音室、多媒体教室等教学设施,让受训学员跟读音视频,培养语感;要以英语互助学习小组的形式,让教师基本掌握上课、问候、提问、课后评价等环节的英语教学用语,在互助小组的模拟课堂环境中去感受语音、语调与节奏在课堂中的重要性,增强教师用英语组织教学的勇气与能力,改变以母语进行课堂教学的状况,创造更多让学生接触标准纯正英语的机会,适应新课程改革对英语教师提出的要求。
(三)强化课堂教学技能培养。
教学技能培养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现代教育技能方面。因为小学英语教师教学对象的生理、心理特性和认识规律的特殊性,所以要求教师能用简练明确的体态语言和丰富的互动游戏来配合语言表达。为参训教师更快更好地提升教学水平,应考虑多开设专项教学技能训练课程,如“小学英语课堂游戏的设计与操作”、“小学英语课程歌谣教学设计”、“简笔画教程”等。二是教学实践技能的提高方面。评价教师的核心技能就是教学实践技能及教学技能的实际运用能力。可通过观摩公开课、分析研讨、“实战演练模式”等方式来提高。其中,因为“实战演练模式”符合广大一线教师的习惯,也为不同学历背景的教师所接受,所以成为最富有成效的培训方式之一。
篇13
一、中国法学教育的现状
在法学教学改革中,出现了许多新的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积累了不少成功经验,但目前仍有一些问题并未从根本上得到解决,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在某种程度上存在的以“教材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并未根本改变。这种教学模式对教师和学生都是很大的束缚。
在国家司法考试和国家公务员考试的语境下,应试教育依然是我国法学教育的主流。法学教育与法律职业的分离,导致我国在法学教育模式的选择上游移不定。传统的法学教育虽然是为法律职业服务的,但成为法学理论的教育且偏重于知识的灌输,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处于被动地位,缺少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距离法律职业的要求差距较大,导致学生所学的理论与实践往往不能较好地实现对接。
由于受我国传统教育的文史哲主导模式的影响[1],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定位为一种精英教育,侧重理论型人才的培养,过分强调法学教育的理论基础,很少考虑实践能力的培养。传统的法学教育以课堂讲授为主导模式,基本上停留在理论传授、法律诠释的层面,很少去探寻法律的精神。实践教学主要局限于被动式的案例讨论、无声的审判观摩(法庭旁听)、程式化的模拟法庭和断裂式的毕业实习等四种形式。案例讨论教学虽然也能锻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但这种被动式的互动教学具有单向性和局限性,教师处于控制地位,基本模式是苏格拉底式的问答模式——教师问、学生答,“弥漫着无声的紧张”的课堂气氛使学生难以专心吸收信息[2]。教师在进行问答的过程中,往往只强调抽象的法律原则,而忽略了政治、经济与社会因素,从而将完整的法律割裂成一个个碎块。这种教学法也仅仅能使学生对法律知识有感性上的认识,只停留在纸上谈兵的阶段,缺乏切实的可操作性,难以训练学生分析、推理和辩论的能力,根本达不到培养学生分析、应用、综合等认知能力的目标。审判观摩的方式虽然可以让学生亲临真实案件,但所观摩的案件本身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学生缺乏积极主动性;观摩后缺乏教师针对性的法律阐释,导致学生所看到的庭审过程容易被遗忘。模拟法庭教学注重法学理论知识与法律实践的紧密结合,培养学生法学专业综合能力素质,加强职业技能训练,对学生审判程序的训练具有重要作用。但是,案例往往都是事先准备好,缺乏真实感,很难引起学生积极主动的思考。毕业实习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弥补上述几种教学方式的不足,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但是,毕业实习是一种断裂式的实习,一般安排在即将毕业的最后一个学年进行,且实习期限太短,学生不能亲临一个案件的全部审理过程,很难达到实习的目的[3]。
法学教育的基本职能和根本目的是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法律人才。我国的法学教育存在着巨大的改善空间,我们迫切需要建立一种新型的、集学历教育和职业教育为一体的法学教育模式。在现行的教育体制下,直接采用国外法学教育模式,仍然存在制度,因此,我们借鉴国外科学的法学教育经验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模式进行改造。
二、两种值得借鉴的法学教育模式
(一)德国的Seminar模式
“Seminar”是源于德国大学社会科学类学科的一种在课程结构、教学方法、考试方法和分数的评定等方面具有规范性、内在规定性,把科学研究放在教学目标的第一位,旨在培养具有科学精神的法律人才的教学模式,已成为大陆法系国家最具代表性的法律教学模式[4]。
“Seminar”教学模式将教学上的单向传导模式改变为双向互动模式,调动了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与主动性。在传统的法学教育中,教师所讲授的是一般方法、一般原理课,有较强的理论性。“Seminar”帮助学生在一般原理的启示下理解具体的事物。“Seminar”是理论与实际相结合的一种方式,是对课堂讲授内容的消化、理解和运用。“Seminar”的核心是研究问题,它是以学生为主的师生共同讨论问题的一种研究方式,其目的在于培养学生主动探索和研究的精神,培养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Seminar”是师生进行学术交流与创新、发展真理的载体,也是培养学生学术精神和学术能力的一种课程模式。它的功能和特征主要在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研究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研究的能力。Seminar的目标主要定位于科学研究型人才的培养[5]。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科技大学等国内重点大学已在其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中采用了Seminar教学范式[6]。Seminar模式强调发挥学生主体性、积极性和参与性的精神,对改变常模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分析、综合、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具有重要作用。
(二)美国的“法律诊所”模式
“法律诊所教育”,又叫临床法学教育,发端于美国哈佛大学法学院,它把医学院学生临床实习中的诊所式教育模式引入法学教育,让学生在一个真实或虚拟的“法律诊所”中,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真实案件,为委托人提供法律咨询,“诊断”法律问题,开出“处方”,他们提供法律服务。诊所式法律教育以学生为主角,采用多边教学互动的方式,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法律实践能力、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能够很好地实现理论和实践的对接[3]。
法律诊所教育仍然是法学教育,学生办理真实的案件只是将案件作为教学内容的载体而不是目标。法律诊所教育的教学目标是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习和运用法律。如著名教育家迈耶(Mayer)先生说,“我们应该教授学生如何思考,而不是教授他们思考什么。”
2000年初,美国福特基金会在中国选择了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七所大学,资助其进行诊所式法学教育的试验。2002年7月,中国诊所式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成立。截至2007年底,己有64所高校引进了诊所式法律教育并成为诊所法律教育专业委员会的单位委员[7]。实践证明,诊所式法学教育的价值、功能基本上被法律教育界所认可。但由于种种原因,各学校的法律诊所的运行存在各种问题,如法律诊所尚未普及且运行状况不佳、法律诊所的建设资源匮乏、学生投入诊所教育的时间与精力不足、案件来源有限等。
三、中国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造设想
(一)构建法学教育分流制度
长期以来,我国将法学教育定位于“精英”教育,这种定位必然体现为应试教育,既阻碍了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也产生了社会不公平现象。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能够较好地解决这一难题。
新加坡的教育制度的最大特点在于精英与大众兼顾,本着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育分流,通过不断优化的教育模式,力求把每一个人都培养成为社会的有用之才。教育分流制度的理论基础是精英与大众兼顾的教育思想,在承认个人差异基础上,为每个人提供了适合个人发展的教育计划,从而使每个人都能获得最大程度的发展[8]。
我国法学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法律人才,包括学术研究型人才和法律实务型人才。因此,我们可以借鉴新加坡的教育分流制度构建我国的法学教育分流制度。
(二)中西合璧——法学教育模式的嫁接
由于引进国外先进的法学教育模式对我国的法学教育模式进行融合性改造,不同于法律的孤立性移植,笔者借用生命科学中的嫁接概念对我国法学教育模式进行尝试性改造,将国外科学的法学教育模式作为“接穗”嫁接到我国法学教育模式这一“砧木”上,保持“Seminar”模式或法律诊所模式的科学性状,利用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有利特性,形成一种稳定的、科学的、适应学术研究型和法律职业型人才需要的法学教育模式。
在上述构建法学教育分流制度的基础上,笔者有两种设想:其一,构建招生分流制度。在招生时分流,招生简章上招生类型直接分为学术研究类和法律实务(职业)类,学生入学后直接采取相应的教学模式进行培养。其二,在现有的招生政策下,实行中途分流。可以从大二开始,让学生自主选择流向,选择学术研究或者法律实务进行学习。
德国的Seminar模式与美国法律诊所模式各有特点和优势,结合教育分流后的教育培养目标,采取不同的法学教育模式。针对不同类型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育模式进行培养。针对分流后的学术研究型学生,德国的“Seminar”模式与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模式(主要是理论传授)亲缘关系较近,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嫁接容易成功。嫁接后的教育模式,重点突出德国的“Seminar”模式的优点,消除我国传统法学教育的弊端。针对分流后的法律职业型学生,美国的诊所式法学教育模式与我国的案例教学法具有较高的亲和力,嫁接成功率也高。
四、结语
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改造是否成功,取决于我国的教育体制和社会价值观念。德国的“Seminar”模式和美国的“法律诊所”模式被嫁接到我国的法学教育模式上,会在一定时期内出现不适应的样态,需要不定期地进行监测、评估和校正。应当改变教育观念,逐步实现我国法学教育模式的转型,建构一种真正适合我国的法学教育模式。
参考文献:
[1]苏力.当代中国法学教育的挑战与机遇[J].法学,2006(2):3-21.
[2]车雷.美国法学教育中的课堂教学目标及教学法体系[J].新课程研究,2010(11):129-131.
[3]项婷婷.“法律诊所式教育”本土化的思考[J].淮南师范学院学报,2009(6):126-127.
[4]饶艾,易明.“Seminar”抑或“法律诊所”——我国法律硕士教学模式选择[J].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4):100-104.
[5]马启民.“seminar”教学范式的结构、功能、特征及其对中国大学文科教学的启示[J].比较教育研究,2003(2):2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