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翻转课堂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市南区教育指导中心解育红主任在给学校全体教师做的“谈微课在教学中的应用”专题培训中这样说道:“微课是课堂教学的预演、补充、延展、深化,其实现的先学后教,势必会促进教师的教学转向以学定教。”“翻转课堂”让微课与课堂教学形成了一种相辅相成的关系,共同为学生的成长提供支持与帮助。教师在此理念的引领下,经过学科组的多次集备、教研的切磋与碰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共设计微课260余节。设计的微课内容强调学习方法的传递,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导向。
二、“学习任务单”促学习方式之变
市南区教育指导中心李莉老师的专题培训“走近翻转课堂”引发了教师的深入思考,在“每人一堂课”的课堂教学展示中,教师做了大胆尝试,分别从“学习指南、学习任务和困惑与建议”三部分进行了精心设计。有了“学习任务单”,就能帮助教师有效地组织起“翻转课堂”,提高教学质量,变革教学方式。
1.让学习成为学生的自主需要
如数学学科三年级“周期现象”一课,教师通过录制微课让学生回顾以前学习找规律的方法,初步学会联系发现的规律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与微课相配套的自主学习任务单上有所有要预习知识的要点和学习指导建议,学生在自主学习任务单引领下在家自学微课,完成课堂上学习的内容,如果遇到不懂的,还可以反复观看微课,仔细揣摩直到理解,这相当于把教师带回了家。有了预习引导,学生的的预习会更有深度和成效,第二天的数学课也能在基于学生需要的基础上展开,提高实效性。
2.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
翻转课堂是基于问题的课堂,课前的自主学习的结果(包括学生获得的知识和产生的问题)应该运用到课堂教学的组织中。如语文学科六年级《夹竹桃》一课,教师设置了学习任务单发给学生自学,当汇总了学生前置学习情况后发现:生字词的难点在“凄”上,而“结构表格”反映学生对文章脉络把握情况良好;第四段仿写则普遍存在表述不准、不具体的问题。根据这样的学情,教师调整了课堂结构,把着力点放在“双重否定,关注表达”的语言表达训练上。课堂上小组互动讨论、发现、质疑。教师讲在疑难处,点在关键上,“退隐”到学生的身后,让学生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体。翻转课堂的魅力是每节课一定会因人而异、因时而异,它是动态变化的。变,让课堂充满生长力;变,让学充满可能性。
三、“翻转课堂”促课堂教学之变
1.“翻转”让课堂教学更精彩
进入互联网时代,学习资源极其丰富。对于即将学习的内容,学生完全可能掌握了比教师还要多的资源。学生经历了“微课”“学习任务单”后再走进课堂,此时,他们对于文本有了自己的理解与感悟、困惑与思考。这样的学情变化促使教师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学生的学习需求。学校开展的“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教学研究正是应对这一需求的学习方式。经历了一年的探索与实践,从骨干教师“立标课”的引领,到全员参与的“每人一堂课”,直至教学年会展示的“示范课”,经历了研究“翻转”的实践过程,教师的课堂逐渐形成了“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交流环节”的可喜现象,并初步摸索出了翻转课堂五环节教学模式。
(1)以学定教,汇集疑惑。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制定微课教学目标,录制微视。学生观看微课,完成学习任务单。教师查看学习任务单,根据学生的认知情况、自学所疑整理汇总做到心中有数,调整教学设计。
(2)归类梳理,释疑解惑。学生首先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然后进行全班的汇报。由于学生在课前经历了知识传递的过程,所以,课堂学习的主要任务就是知识的内化。教师可以适时地引导与梳理,进行知识建构。
(3)合作探究,引发思辨。学生抛出在课堂上想要探究的问题,教师归纳出几个重点。小组学习根据兴趣选择相应的探究题目进行讨论,激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潜能。
(4)点拨提升,拓展训练。学生经过独立探索、协作学习后,教师发挥主导作用,在交流过程中及时修正学生的偏题现象,并对重点内容进行系统归纳、评点、点拨、提升,进而拓展延伸。教师的点拨要做到“点在关键处,拨在愤悱时,教在提升点,激在兴奋点。”
(5)盘点收获,随堂检测。最后一个环节完成对学生的当堂检测,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知识的补救与提升。
2.“翻转”激活了学生自主学习的潜能
(1)“翻转”让学生自己掌控学习。翻转课堂后,利用微视频,学生能根据自身情况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观看微课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做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班级博客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
(2)“翻转”增加了学习互动。翻转课堂最大的好处就是全面提升了课堂的互动,具体表现在师生之间尤其是生生之间的互动。例如,在教授《夹竹桃》一课时,“深入感受夹竹桃的韧性”是理解的重难点,课堂上教师与学生共同提炼了一个中心问题,先由学生在四人小组中展开充分的交流与讨论。全班汇报时,四个人分工明确,分别完成“主持、朗读、汇报和答疑”的任务。台下倾听的学生需要随时记录台上小组汇报的要点,并围绕他们汇报的内容进行质疑补充。台上台下的学生在汇报、质疑、答疑的过程中,不断思考、碰撞,真正说出了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认识,此时教师的作用是观察和引导,在学生真正遇到困难时提供适宜的帮助和启发。课堂已经成了学生展示的舞台,对文本的理解领悟在互动交流中渐渐升华。
四、“翻转课堂”带来学校欣喜之变
“翻转”理念下教与学方式的变革,给学校的各项工作带来了可喜变化:一年来,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给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展示平台,让学生的组织能力、创造能力、表现能力、探究能力得到了充分锻炼,不仅提升了学科素养,更提高了综合素质。我校学生先后获得青岛市中小学生声乐展演一等奖、青岛市中小学生戏剧展演获一等奖、第八届青岛市小学生英语模仿秀展评活动优秀团体奖、市南区青少年第四届峰会论坛暨第六届中小学社会实践研究性学习展评会活动小学组银奖。教师在翻转理念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提高了自己的专业素养和业务能力,在各级各类教育教学活动中取得了丰硕成果。先后出市级公开课2节,区级公开课5节;在区级教研活动中进行专题发言介绍7次;教师论文频频获奖:各学科教师共有10余篇分别在国家级、市级刊物发表;5位教师获区精品卷评选二等奖。各学科的优质微课课例10余节在校本培训上进行了微课设计展示,参加了市级微课比赛的评选活动,6位教师分别撰写了“微课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教学案例,设计了“微课实践与探索”的视频,参与“市南区数字化教学成果展示”的评选,在青岛市微课比赛中2位教师获一等奖。
篇2
于是,他们创新了教学方式,预先为学生录制在线视频课程,在上课前一天晚上,学生可以通过网络、U盘或者DVD观看教学视频和PPT,可以多次暂停,倒带,做笔记或阅读。第二天在课堂上进行深入的科学实验和讨论。教师鼓励学生自带数字化设备到学校,根据自己的学习步调进行个性化学习。教师在教室巡回,回答问题、监控实验、探讨更深的内容,并为需要帮助的学生提供个性化指导。这跟传统的“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的方式正好相反,所以被媒体称为“翻转课堂”,并迅速流传开来。
经过两年的试验结果进行比较,数据表明,学生在翻转课堂环境中比传统课堂环境中的学习效果更好,学生的考试成绩不断提高,学生和家长的反馈非常肯定。
篇3
②教材上机操作任务虽然是基于真实情境的,但是情境中涉及的操作能力多是参加工作的人才会需要的技能,与学生现阶段的实际需求相差很大。
③学生的信息技术水平参差不齐,整个班级中有非常优秀的学生,也有基础非常薄弱的学生。
④基于学习内容的分析,笔者在教授上机操作内容时,先给出任务,学生操作,教师个别辅导,然后统一讲解重难点以及普遍出现的易错点。在教学实践中发现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单个辅导时教师分身乏术,一节课下来发现辅导的人数有限,基础差的学生不太主动问教师,干脆就放弃了所有的学习,统一讲解时已经会的学生认为教师在浪费时间,而且每位学生完成的进度也不一样,没跟上进度的学生觉得自己还没来得及探索就被教师打断了,因此学习兴趣骤减。
翻转课堂带来的灵感
如火如荼进行着的翻转课堂给了笔者灵感的火花,如果把要讲授的内容用视频录下来,供学生课后学习,上课来给学生答疑,这就解决了上面提到的各种问题。但笔者在实践探索中发现这样的学习方式对一些主动性很强的学生来说的确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可对另外一批学生来说,“在家里对着电脑时,完全就想不到学习了,就算打开了视频,注意力也不集中”,如果看视频时有不懂的地方,也不能及时提问,正如G.B.约翰逊指出的,学生反映在家看视频时很难保持动力,当学生发现没有办法立即向老师问问题时,他们也表现得很失望和沮丧。
传统的课堂,学生学习主要发生在课上,解决问题发生在课堂之外,而与此正好相反的课堂即通过教师上传的视频进行自学,在观看视频的同时记录遇到的问题,在课堂上教师组织学生讨论,解决学生提出的问题,这样的课堂是我们熟知的“翻转课堂”,笔者暂且将其称为180度翻转课堂,那么顺着这样的思维,我们把180度翻转的课堂再一次翻转(即360度翻转),又会出现什么样的变化呢?
有需求才会有学习和成长,针对180度的翻转课堂存在的问题,笔者调整了一下教学顺序,先给学生一定的操作任务,学生课堂上完成,在完成的过程中,他们可以问老师,也可以看书和问同伴,教师将教学内容录制成视频,在第二次上课时发给学生,学生根据上节课自己出现的问题有选择地观看视频,开展自主学习,有问题在课堂上及时向老师提问,所有问题解决后利用课堂余下的时间完成新的任务,如此循环往复,教师给自己减轻了负担,而且如果教师教多个平行班级,学生利用视频自主学习的方式可让教师从重复性的劳动中解救出来,将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对学生的研究和课程的设计与开发中,当学生的学习效率得到提高时,学生兴趣增加,学习情绪乐观,形成了学与教的良性循环。这样的教学方式,基础差的学生可以跟着视频一步步操作,基础好的学生可以继续新的学习,这样的课堂真正实现了个性化教学,实践证明学生的学习效率和课堂教学效率都得到了提高,原定教学计划也提前高效完成了。
360度翻转之后的思索
360度旋转的课堂看似回到了起点,其实不然,就像是一个人在起点原地不动,而另外一个人看遍世间美景再回到起点,同样是在起点,但是心境肯定是不一样的。自从2011年翻转课堂理念传入中国以来,这个词迅速成了当前的热点,不过在热潮中,有的人跟着潮流“凡课堂必翻转”,有的人不屑一顾,认为只是形式的改变,并不能起实质作用,“热”了之后必“冷”下去;也有的人不置可否。但是不管怎样,热潮的涌动说明了我们都在努力寻找最优质的教育,说明我们正在探索着更高效的教育。但是对于翻转课堂,我们需要做一些理性的思考:是不是所有的课堂都需要翻转?我们是不是应该冷静思考,把握课堂翻转的“度”呢?教育的最终目的是促进学生的成长,让学习对象通过教育者的努力,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使自己在学习内容的作用下产生积极的变化,笔者认为目前信息技术教学可根据学生和学习内容的特点来进行不同“度”的翻转课堂。
“0”度翻转,顾名思义,是不需要翻转的课堂,笔者认为需要教师和学生有深度交互的课堂、重在培养学生社会交往能力的课堂以及学生需要实地和现场操作的课堂,这些都是不需要翻转的,如在教计算机的软硬件组成时,如果能够让学生对计算机的硬件看一看,摸一摸,动手装一装,那就尽量不要用视频代替,毕竟在人类知识获取的过程中,通过教师讲授的间接知识是不能完全取代通过实践获取的直接知识,更何况是通过视频获取的更加间接的知识呢?还有信息技术三维教学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的实现,有时需教师在课堂中大量及时的情感渲染和同学之间的交往互动,不翻转的课堂能更好地发挥它的作用。
180度翻转,学生在课后通过视频学习,课堂上在教师的组织下进行提问,小组学习,这样的课堂适合自学能力强的学生学习,学生自学能力的高低和其认知发展的水平有关,有的教师曾试图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实施180度翻转课堂,发现效果并不理想,尤其是信息技术学科,其周课时少,而且大部分学校认为没有必要大费周章地让学生课后再对信息技术学科进行学习,鉴于这些现实原因的存在,180度翻转课堂实施起来确实有其困难之处,因此信息技术教师特别需要尝试具有其学科特色的翻转课堂。
360度翻转,经过二度翻转后,回到传统的课堂,而又不同于传统课堂,此类课堂中有视频教学,学生可以利用视频自学,也可以进行问题探讨,实现课堂的深度理解。以IGCSE的信息技术教学为例,笔者认为具有以下特征的课堂可采用360度翻转课堂:
①学习内容难度大。太容易的内容适合学生自学,甚至不需要放在课堂上学习,而对学习难度大的内容,学生需要时间思考,思考的同时又需要教师的一对一有针对性地指导以及与同伴的探讨与交流,因此在教授这类学习内容时可以实行360度翻转课堂。
②学习对象自主性强。以学生为中心的翻转课堂,需要学生的个性化学习,学生必须具备利用视频进行自学的能力,因此翻转课堂适合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的高年级学生。
③教学环境硬件设备全。360度翻转课堂要求课堂中具备一定数量供学生自主观看视频的音频和视频等多媒体硬件设备,信息技术课堂一般都是在机房里进行,因此这为信息技术课开展360度翻转课堂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
④教学内容操作性强。信息技术很多内容涉及操作性很强的程序性知识,传统课堂中,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操作时往往心有余力不足,课堂时间有限,而被指导的学生只有几个,其他等待教师指导的学生由于本身自主学习能力相对缺乏,时间都花费在等待指导中。而且指导过程中有很多重复性内容,有教师尝试过各种方法,如学生进行小组学习,互帮互助,教师写帮助文档让学生自己查阅,但是有什么比录制视频更方便快捷呢?视频的利用,尤其是微视频的利用,课堂的翻转让学生自主学习,学生不用等待指导,教师减少重复性劳动,如此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和管理效率。
篇4
翻转课堂的优点是不言而喻的。
1、学生成为课堂真正的主人
传统课堂上,教师们需要花大量的时间讲解公式、定理定义,并向学生解释它的推导过程和应用方法,课堂的主人是教师。而在翻转课堂上,我们可以让学生在课前自行观看微视频,掌握相关的知识,然后在课堂上提出理解方面的疑问,再由老师进行解答或者学生之间进行讨论得出结果。这时,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而教师只是答疑解惑者。
2、学习成为主动吸收的过程
传统课堂上,学生是抱着学习新东西的心态来的,因为他们对新知识一无所知,完全等着教师的讲授或者说是对知识的“灌输”,这是一种被动接受的过程。而翻转课堂意味着学生在教师上课前要去观看视频或学习资料,这时学生对所需要学习的新知识已经有了大致的了解,而且教师们如果在课前布置了学习任务单,让学生根据学习任务单完成相应的学习任务,这会使得他们对新课内容有更深地了解,同时再让他们思考并提出疑问,则会让他们在教师解答时听得更为认真仔细。这时,学生的学习就变成了一个主动吸收的过程。
3、培养学生自学能力
当上课不再是教师的满堂灌,而是主要靠学生的预习、思考和讨论的时候,从另一方面来说,上课就变成了某种意义上的自学。这种自学虽然某些时候需要依赖于教师给予的教学微视频、学习任务单和疑难解答,但是更多的还是学生对教学视频的学习、任务单的完成和疑难的思考,学习的主体还是学生本人,教师只是引导者。
4、时间地点不受限制
传统的课堂我们必须把教师和学生规定好在某个时间某个地点授某些知识,有时会因为一些客观因素导致学生未到场或者状态不对,从而导致课堂效率低下。而翻转课堂的推行,使得学生可以在任何时候任何地点,只要有电脑和网络便可以点击任何一个知识点进行学习,完全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
虽然翻转课堂有如此多的优点,又富有一定的创新意味,但也并非没有问题。
4.1、教师需要具备更高的专业素养。传统的课堂上,教师只需要在课前简单地备课,然后会讲课、会解题就行。而翻转课堂,则需要教师们在课前进行大量的工作,如制作教学微视频、制定学习任务单。微视频看似时间短,但是制作一则微视频所需要耗费的精力却是不容小觑的,选择哪个知识点讲解,什么是重点什么是难点都需要事先进行考虑,而且有时并不是一次便可以录制成功,而是需要经过反复的录制。当然,这些还需要教师们具备灵活运用电脑软件的能力。每一次的翻转课堂希望达到什么目的,课前需要学生做哪些准备工作,也是教师在制定学习任务单时需要考虑的。这就使得教师们还需要耗费更大量的备课时间。
4.2、难以互动。虽然在传统的课堂上,主要以教师讲、学生听为主,但是还有着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和教师出题、学生解题的互动环节。但在翻转课堂上,我们把讲授的时间放在课前的微视频上,课堂完全交给学生提问似乎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因为对大多数学生来说,他们理解了教学微视频中的知识点以后就不存在问题,因此也没有问题需要教师来解答。此时课堂上就没有了师生之间的互动,课堂就会陷入僵局。而观看教学微视频时因为是教师在视频上讲解,学生无法即时提出问题更无法得到教师及时的解答,所以更不存在师生互动。
篇5
一、翻转课堂的发展历程
翻转课堂英文名Flipped Classroom,Inverted Classroom,中文名翻转课堂、反转课堂、颠倒课堂。这是一种随着多媒体技术的普遍运用而出现的新的教学模式。
翻转课堂发端于“技术”:录制工具的普及,教学片段的录制和上传的便捷,YouTube视频盛行,大学公开课唾手可得,中小学的课程也能在网上触手可及,网络形成了巨大的“学校”,这是翻转课堂产生的前提。
翻转课堂翻转了“模式”:教师课前将教学内容上传到网络,学生在家进行相关课程的网络学习(预习),到课堂上,学生提出网络学习中的疑难点,教师针对网络上的学习内容进行传道、授业、解惑。
2007年春天,翻转课堂从技术层面进一步跃升到了教学模式,诞生地在美国科罗拉多州落基山的“林地公园高中”。学校的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为解决学生的上学困难问题:用软件录制讲课声音和演示文稿,并把录制好的教学视频传到网络,也为学有困难的学生提供课后回顾和指导。这一教学模式后来在美国国内广泛推广,有效提高了升学率,降低了辍学率。
二、翻转课堂翻转了教学流程
翻转课堂在教学流程上反转了“教”和“学”的顺序,由先教后学到先学后教,节约课堂的时间,知识的学习在课堂教学之前进行,学生可以发现问题,带着“问题”到课堂讨论与交流。从课堂形式来看,翻转课堂个性十足,学习的过程贯穿始终,学生在课外的学习时间远远超过课堂的学习时间。通过教学视频显现的引导性材料,学生课外的学习如一条长长的彗星尾巴,时时、处处燃烧、向外扩散能量。课内的学习运用的是美国教育家奥苏贝尔“先行组织者策略”中的有意义学习和发现学习。及时反馈,显性的学习效果可以直接发现,教师可以及时指导,同时,学生的学习又有潜在的效果,隐性的影响巨大。
从知识内化和学习过程的角度,翻转课堂的流程变化也可以用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加以说明。加涅认为学生的学习阶段与学生的内部活动与教学的外部事件紧密相连,每一种教学活动都有开端和结尾,信息加工学习理论把学生的学习分为八种依次交替的阶段:
在“翻转课堂”的学习阶段中, 以一节课的设计为例,翻转课堂的流程课分解为四个任务:课程研发(视频制作)、在线学习(视频观摩)、课堂学习、课程反馈。 加涅信息加工学习模型中的顺序彻底翻转了:处于最后阶段的“反馈”反转到了课前,正常的学习阶段本来是动机、领会、习得,翻转课堂从习得阶段发生了“翻转”,学习的动机在各个阶段都有效维持,因为自主的个性化的学习需要用动机支配整个学习过程。学生课前就已经习得、领会了知识,也完成了作业,到课堂上是保持、回忆、概括,课堂是一个反馈的过程。外部的教学时间也从指导注意部分发生了改变,教学的过程是多开端的,在开始教学之前的阶段就融入了反馈,是全方位的立体翻转。翻转课堂的流程完全具备加涅信息加工学习理论的各个阶段,只是各个阶段的顺序进行了颠覆,因此翻转课堂里时空倒置,场景立体互换,交叉循环,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翻转课堂模式的特点
翻转课堂具有技术和模式的双重特点,具体体现在:
1. 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一个都不能少”。翻转课堂大尺度触网,而且将线上学习与线下教学结合起来,如果缺少技术,就不能形成模式,如果不是运用这种模式,技术也只是屠龙之技。整个模式中,线上学习貌似没有边界,但是要为线下的教学和教学内容服务,线下的教学又要以线上学习为基础。如果没有线上的学习,翻转课堂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如果没有线下的教学,线上的学习就没有针对性和指向性,更不会有教学的生成性。
在整个的教学环节或者说教学链中,如果把线上学习的教学视频比作一种产品,产品有生产有销售,相应地,教学也有研发与产出。翻转课堂模式的左端是研发――生产:教师的教,右端是产出――销售:学生的学。那么,翻转课堂模式的教与学只是先与后的问题,而不是哪一个更为重要,因为在整个的“生产”中,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是在创造,师生同等重要,在互动、交流,在生成,在共享。同时,又可以避免学生在上学路上或课堂上的“追、赶、跑、跳、碰”,让学生赢得八小时之外的学习自由,也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打下基础。教师可以快速、便捷地利用网络对学生的学生进行超越时空的指导,对学生的学习结果进行反馈,具有线上、线下,“一个都不能少”的特点。
2. 教的变革与学的变革:“将翻转进行到底”。翻转课堂重新建构了学习的流程,建构主义学习活动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在真实的情境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养成批判性的思维。
翻转课堂是建构中的翻转,是教的变革也是学的变革。学生可以利用教学的视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事制宜,自主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习时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在线求助,可以与同学沟通,更可以询问家长,做到凡有学习处,皆有吾师。教师在专业技能方面的要求更高了,教学视频的制作,教学的预设与生成,都翻转了。教师的角色演变成学习资源的提供者,在学习的过程中进行指导,对学习的效果进行检验。在建构学习的情境中,翻转课堂教学既有课堂的真实情境,又有网络情境。学生在线上学习中建构知识,进行内化。积极主动地学习,学习的过程自然而然形成了团队,课堂上的答疑解惑,交流讨论,有利于形成学生的批判思维,因此,是全过程的,长时间的教学变革,无时无刻不在建构中翻转,也在翻转中建构,可谓“将翻转进行到底”。
3. 教学资源的整合与学科课程的融合:“现代启示录”。翻转课堂将分散学生学习注意力的无关要素都排除,是高度净化和浓缩的课堂。在有限的时间内,围绕着教学目标,翻转课堂的容量参照了教育心理学中的各个年龄阶段“注意力的指向与集中”时间帧点。教学视频短小、精悍,教学信息清晰、明确,教师制作教学视频需要长时间的准备,同时设置了“学习任务单”教师在课前对学习内容有了系统设计,整合了自主学习的目标、内容,提供了学习的方法和相关的学习资源,以文件包的形式传送与分享,因此能够将教学资源有效整合。
在学科课程方面,线上学习可以让学生自主选择教学内容,时间和地点都有灵活性,学科之间的教学可以相互渗透。翻转课堂目前主要运用于数学、科学等科目的学习,但是对于相关学科的课程内容整合、课程资源的融合有所帮助,在相同的时间段和地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所要学习的科目进行学习,不分主次,打破了学科之间的壁垒和边界。在学习的过程中,可以对视频资料进行暂停、回看,学科之间交叉的知识可以互相渗透,甚至可以在不同的时间点对另一个学科的学习形成启发。在整合与融合中,翻转课堂可谓是一部教科书式的“现代启示录”。
四、翻转课堂翻转了传统课堂
电子书的出现让人们担心纸质书被取代,更担忧传统的出版业走向没落,“全国国民阅读调查”报告称:“超9成国人看完电子书不买纸质书”。在刚刚过去的4.23世界读书日里,大家讨论了数字化时代的阅读,翻转课堂一翻转激起千重浪,当传统课堂遇到翻转课堂,孰优孰劣?
翻转课堂并不是对传统课堂的全盘颠覆,线下的学习基本上是传统课堂,教师的作用仍然不能忽略,教学的目标达成的外延更加广阔。所不同的是,翻转课堂的线上学习和学习的过程。相比较传统课堂,翻转课堂是新事物。马克思说:新事物脱胎于旧事物,避免了旧事物的种种缺陷。翻转传统课堂从技术层面避免了传统课堂的缺陷,但是否“完美无缺” ?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首先从内部矛盾入手,翻转课堂进行内部分析,其次抓外部矛盾,将翻转课堂和传统课堂作外部比较。
运用美国管理学教授海因茨・韦力克的SWOT矩阵图,借鉴相关研究,对翻转课堂的优劣进行分析:
S (strengths)优势 W(weaknesses)劣势 : 内部因素
将内部因素归结为教育中的主观因素,即人为因素: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翻转课堂的优势在于:翻转课堂用情境、协作和会话的方式设计教学活动,让学生学习有自主性和灵活性,教学增加了师生的互动和个性化沟通。教师可以将直接指导和建议学习混合。
劣势在于:容易过度依赖教学视频,荒废了实时的言传与身教。因为作息时间没有规定,内容可以永久保存,会对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有一定影响,部分学生习惯不良,形成惰性。因为耗费大量的课外时间,如果时间不充裕,学生匆匆看完教学视频,不作思考,会导致思维退化。电子产品的使用也有限度,学生视力下降与此相关,70%的视力下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
O(opportunities)机会 T(threats)威胁 : 外部因素
外部因素是客观因素,即物质因素:教育影响。
翻转课堂中机会众多:更加自主的学习环境,更加丰富的学习资源,提供的是个性化教育的机会,让学生广泛参与学习,内容永久保存,可以有查阅和订正的机会,更让形成性评价和诊断性评价结合,是过程和结果评价具有适应性。
翻转课堂的威胁也不少:韩涛认为“翻转课堂需要将信息技术与课程进行整合,不能忽略学生需求”,也就是说,如果学校的硬件设施不够完善,翻转无异于空中楼阁。同时,教师的技术水平是翻转课堂实施的决定力量,实施翻转课堂有技术上的难度。更重要的是在观念上进行调试:考虑学生需求的差异化学习不等于盲目个性化,要在社会需求中体现个性,因此教育的普适性也不能忽略。在监控力度方面,学生参与学习过程中容易在遨游网络的过程中缺乏监控。在学习的深度上,视频仅仅提供了学习的材料,思维的过程需要预设和生成的共同作用,视频学习缺少师生间思想的碰撞、情感的交流、人格的感召,知情意行需要长期潜移默化。如果翻转课堂带来的新鲜感失去了,学生就不能进行深入学习。在学科的适用广度方面,翻转课堂的“翻转”程度还有待于进一步论证。
通过SWOT分析,翻转课堂与传统课堂的区别也浮出水面:
具体运用层面,上海师大教育技术学院黎加厚教授给出了16条建议,结合翻转课堂内部分析以及与传统课堂的比较,有几条建议颇有启发:(1)时刻谨记教学对象:学生;(2)一个微课程一个知识点;(3)时间控制在10分钟以内;(4)不轻易跳过教学步骤,即使很简单、很容易的内容;(5)给学生提示信息,比如颜色线标识、符号图标标记、屏幕侧边列关键词;(6)与其他教学活动配合;(7)恰当提问,提问要恰当安排:基本问题、单元问题、内容问题,灵活使用多样化的提问;(8)结束时有一个简单的总结(概括要点、梳理思路、重难点)等……
总而言之,翻转课堂是一种教学模式,模式建立在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本文引入了图表和模型进行介绍。不过,任何一种模式都不能走向“模式化”,目前中国有一些学校已经运用翻转课堂取得了初步实效,这是可喜的变化。
参考文献:
篇6
二、翻转课堂的核心、实质
翻转课堂是一种全新的学习模式,它的核心是基于互联网技术下的教学视频。所谓翻转课堂就是教师创建视频,学生在家中或课外观看视频中教师的讲解,回到课堂上师生再面对面交流和完成作业的一种教学形式。
三、关于翻转课堂的一些认识误区
1.面对面的互动必不可少
有了教学视频,那学生是不是就可以天天在家看视频学习就行了?不用到学校和老师同学交流了?当然不是,除了观看教学视频外,还必须有面对面互动的时间。
2.翻转课堂并不是在线课程
严格意义上来讲,翻转课堂是采用教学视频但并不是在线课程。并不是统一时间让每个学生在线观看视频,而是让学生能根据自己情况来安排和控制自己的学习。学生可以在课外或回家看教师的视频讲解,完全可以在轻松的氛围中进行,不必像在线课程那样必须在规定的时间段统一学习,也不必像在课堂上教师集体教学那样紧绷神经,担心遗漏什么,或因为分心而跟不上教学节奏。学生观看视频的节奏快慢全在自己掌握,懂了的快进跳过,没懂的倒退反复观看,也可停下来仔细思考或笔记,甚至还可以通过聊天软件向老师和同伴寻求帮助,直到完全明白为止。就算是学生因为某些原因不能及时学习,还可以在其他时间重新学习而不必担心跟不上进度。
四、实现翻转课堂的必备条件
1.教学观念的转变
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教师、家长、学生肯定都会产生许多疑虑,应当是先采取试点摸索出一套经验后再逐步展开。作为教师应当首先转变多年来固有的教学思维和教学模式,结合新课程改革要求下对现代教师的要求,先从思想上改变,当然还有教学模式的改变可以在以后的教学实践中逐步摸索和积累经验。对于学生而言学习观念也需要改变,毕竟这种学习模式的主动性完全掌握在自己手上,需要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投入到学习中去。还有就是学生家长观念的转变,多年以来,家长对学生的关心最多的是孩子在课堂上的表现。在翻转课堂后,学生学习更多的是在课外和家里,家长和教师的交流将变得更多更深入。
2.技术上的支持
现阶段我国除了少数偏远地区外,互联网已经走进了普通家庭,主要的问题是优秀教学视频资源的来源。教学视频时基于计算机屏幕捕捉软件加上教师的讲解而来,这就需要我们各个科目优秀的一线教师掌握必要的计算机知识根据一定的教学目标精心准备教学视频,这就涉及信息技术与其他科目课程整合方面的问题。
五、翻转课堂的发展前景
翻转课堂从出现到风靡全球,是有其自身的魅力和科学性的。当然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在我国大部分条件成熟的地区要实现这种模式理论上讲是可以实现的,但也要综合考虑社会、教师、家长、学生多方面的因素。还是应该先以试点为主,摸索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经验后再逐步展开。
篇7
room),是将传统“课堂学习新知识,回家做作业”的步骤颠倒过来而形成的“在家学习新知识,来到课堂上消化巩固”的新教学模式,是近几年来全球教育界关注的新教育理念。翻转课堂的重点不在“翻”字上面,不仅仅是指传统的教学模式,它所强调的是“转”字,实现教师、学生和教学内容三要素在课堂教学中的全方位转变。转换课堂主角、转变教学方式、转移学习场所,树立新的教师观、教学观、学生观、课堂观,从而在根本上实现真正“翻转”的高效课堂。但由于“翻转课堂”是“舶来品”,目前在国内的发展并不成熟,本文将从发展瓶颈和解决方法两个方面对其进行简要探讨。
一、发展瓶颈
1.文科课堂教学如何实现翻转
由于翻转课堂本身具有开放性、自主性、专业性等特点,同时,视频时长一般控制在10分钟左右,目前,国内外开展的翻转课堂实践多数都集中在理科。理科知识点明确,逻辑性强,只要将概念、公式,推导讲清即可。然而,诸如语文课等理论性强的文科课程,一般不能通过简短的视频,系统地推理和论证进行讲解,它需要师生课堂互动,借助眼神和情感的交流,产生共鸣,达成共情。那么,如何将翻转课堂有效应用到语文等文科领域,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2.学生的学习观念如何转变
如果学生的学习观念没有转变,学生还以为是老师讲授,自己被动接受。学生自主性学习能力差,课前不看教师准备的教学视频,容易造成课堂交流跟不上,学习成绩下降等问题。课上,教师不会再像传统课堂一样,向学生系统地重复课前学习的内容和应掌握的基本理论知识,只是根据学生课前学习中遇到的困难予以解答、拓展或者布置新的教学任务。这就会使一些没有看视频的学生脱离教学情境,从而导致学习成绩跟不上。
3.对教师的综合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
学生课下学习的教学知识视频,由任课教师提供。视频内容方面,教师要设计得亲切、生动、有趣,吸引学生关注,同时要具备一定的交互功能,和学生很好地实现互动。视频长度上,不应过长,最好以一个知识点为单位的微课形式呈现,这些都对已经适应传统教学方式的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二、解决方法
1.文科课程视频教学内容安排方面,应注意整体感知
以语文课程为例,由于语文课程本身具有的主体性、言语性、思维性、知识性的特征,这些决定了运用传统语文课堂的教学模式,将更有利于提升学生的语文素质和人文修养。建议在实施翻转课堂教学的过程中,语文教师给学生发的视频内容可以是一些启发式的学习片段,或者是课文中涉及的人物背景故事,还可以是影视作品中的视频片段、名家朗读等,教学内容注重学生的整体感知,这样可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好奇心,达到更好的课堂教学效果。
2.把握教学内容难易程度,不应简单以为把学生的课内学习内容移到课外就是翻转课堂
在教学视频内容设计的过程中,应该对学生课下学习的内容进行合理的建构、适当的取舍。过简不能有效地实现教学目标,提高学习能力;过难容易打击学生自学积极性,造成学生产生厌学心理。只有知识难易程度得当,教师与家长多多合作交流,才更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实现真正的翻转课堂。
3.加强师师互动,交流合作过程中促进翻转课堂实施
一方面,每个教师个人精力有限,从备课准备到知识讲授再到视频录制剪辑等,会花费大量时间。另一方面,如果教师讲授水平有限,也会影响教学质量,从而达不到教学效果。提倡同一门学科的教师进行交流与合作,每个教师讲授自己最擅长部分的知识,这样可以节省个人时间,也弥补了教师水平欠缺的问题。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颠覆了传统教学模式,顺应了信息时代的发展,能满足个性化的学习需求。但是“翻转课堂”的有效实施还面临诸多问题,需要广大教师结合具体的国情、校情、学情,才能将翻转的理念、翻转的教学模式、翻转的教学方法融入我国的教育改革,为教育的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参考文献:
篇8
文章编号:1671-489X(2014)18-0056-03
A Research Review of Flipped Classroom//PANG Zhongrong
Abstract There have been a lot of research results since flipped classroom appeared. The research results focus on teaching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applied research of flipped classroom and related research of flipped classroom. The research results of flipped classroom have a certain value, and some disadvantages exist. We should deepen the theoretical study of flipped classroom, strengthen applied research of flipped classroom in Basic education, and do the necessary empirical research of flipped classroom.
Key words flipped classroom; teaching mode; video
多媒体、互联网、计算机等信息技术的发展为教育提供了更多的选择,翻转课堂在教育技术发展的潮流中向阳而生、蓬勃发展。教育技术的发展为实现翻转课堂所需的在线视频资源提供了技术支持,云计算、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技术、设备使得大量的在线视频得以广泛传播,很多人有机会随时随地利用在线视频资源体验翻转课堂教学。本文对已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进行分析、反思,找出不足,展望未来,以期更好地实践翻转课堂,促进教学发展。
1 翻转课堂概述
翻转课堂涵义 翻转课堂(flipped classroom或inverted classroom),也译作颠倒课堂,是教师或专业制作者创建视频,学生课外观看视频中的讲解、学习新知识,回到课堂上师生共同交流、探讨、合作,从而解决具体问题、完成学习任务的教学模式。它把“老师白天在教室上课,学生晚上回家做作业”[1]的教学结构翻转过来,改变传统课堂中教师和学生的角色,也改变传统课堂中的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模式下,学生在课堂外通过互联网自主完成知识的学习,而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交流互动,共同探讨、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问题。
翻转课堂发展 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乔纳森・伯格曼(Jonathan Bergmann)和亚伦・萨姆斯(Aaron Sams)使用屏幕捕捉软件录制结合实时讲解的PPT演示的视频,并上传到网络以帮助课堂缺席的学生补习课程,由此创造出了翻转课堂的雏形。然而使翻转课堂真正引起人们广泛注意的是萨尔曼・可汗(Khan)以及他所创办的可汗学院(The Khan Academy)。2011年,萨尔曼・可汗创办的在线免费视频课程网站为学习者提供了包括数理化、经济学等众多学科的大量教学视频,让学习者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可汗学院“教学视频”受到无数人的喜爱,“翻转课堂”逐渐流行起来,为众多教育者所熟知。
翻转课堂传入国内,引起了教育者们的关注,特别是信息技术领域研究者的极大关注,2012年中国知网学术期刊网上开始出现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文献,翻转课堂成为近期教育技术和远程教育关注的一个热点。
翻转课堂实质 翻转课堂作为近两年兴起并被广泛关注的教学模式,其背后的理论思想并不是全新的,它来源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和布鲁姆的“掌握学习”理论,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思想和“掌握学习”理论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翻转课堂是教师和学生结合大量在线视频资源进行个性化自主学习和深度学习的一种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中,教师、学生和在线视频资源并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有机统合在一起的。翻转课堂不能看作是纯技术的大量在线视频资源,大量优质的在线视频资源只是翻转课堂顺利进行的基础。翻转课堂要取得好的教学效果,仅仅有在线视频资源是不够的,它需要教师的指导和促进,需要学生自觉、自主地学习,并与老师、同学交流、探讨、解决学习遇到的问题,把外在的知识内化为自身的知识。
2 翻转课堂的研究重点
翻转课堂从产生到现在,已取得不少研究成果,了解和分析已有研究成果可以更好地认识翻转课堂,可以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找到切入点进行创新,从而丰富理论,指导实践。翻转课堂理论研究、翻转课堂应用研究和翻转课堂相关研究是已有研究成果的研究重点。
翻转课堂理论研究 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人们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首先包括翻转课堂的起源介绍、翻转课堂的涵义及其特征、翻转课堂的教学案例等。在已有的研究成果中,研究者对翻转课堂有着不同的界定,去除语言表达的差异,已有的定义都有着同样的一层意思,即翻转课堂是学生在课外通过在线视频学习新知识、新内容,产生困惑、发现问题,回到课堂上与老师、同学一起探讨、学习新内容新知识时产生的问题,从而解决困惑与问题的教学模式。关于翻转课堂的特征,研究者提出不同的观点,其中比较突出的是翻转课堂实现了教师和学生的角色转变,教师从传统的知识传授者变成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从被动的听课者转变成为课堂的中心和主体,进而重新分配了课堂时间,让学生有更多的自主学习时间用于与同学、老师之间的讨论、交流等学习活动[2]。
翻转课堂的典型教学案例,在国外主要有美国的艾尔蒙湖(Lake Elmo)小学、克林顿戴尔(Clintondale)高中、河畔联合(Riverside Unified)学区、林地公园高中、可汗学院(The Khan Academy)等;在国内的典型案例有重庆江津聚奎中学的“三四五六”模式,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的翻转教学等。
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模式,教学设计研究是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中的重点,因此也是研究者关注的重点。有研究者指出:“翻转课堂教学活动的实施主要是知识内化的过程,在课堂内进行高质量的学习活动,对于未理解或有疑问的知识进行探讨、提问,教师提供个别化的指导,让学生在具体环境下运用其所学知识,形成新的认知结构。”[3]翻转课堂要想取得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有一个好的教学设计。有研究者介绍了杰姬・格斯丁(Gerstein,2011)构建的环形的翻转课堂四阶段模型和罗伯特・陶伯特(Talbert,2011)提出的翻转课堂的系统结构,并提出有中国传统文化底蕴的太极环式翻转课堂模型[4]。有研究者在分析翻转课堂深刻内涵的基础上,结合教育信息化的发展要求,总结出翻转课堂教学所要遵循的教学设计原则,指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内容主要包含课前知识获取和课堂知识内化两部分,并提出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的七个步骤[5]。
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从艾尔蒙湖小学、克林顿戴尔高中、林地公园高中、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等典型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中可以看出,翻转课堂作为一种新兴的教学组织形式,适合于中小学的课堂教学。从已有的研究成果来看,翻转课堂也适用于高校教学实践,翻转课堂在高校中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翻转课堂在某一课程中的应用。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运用于高校的可行性进行了分析。有多位研究者结合高校某一门具体的课程对翻转课堂进行了研究,他们指出,翻转课堂能提高学生对课程的参与程度,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成绩。除了翻转课堂应用于某一教育阶段的研究之外,还有一类研究是关于某种教育教学理念或某种学习方式在翻转课堂中的应用的研究,如张金磊等人的《游戏化学习理念在翻转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研究》、袁村的《移动学习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中的应用及启示》等。
翻转课堂之所以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是因为翻转课堂弥补了传统课堂中的一些不足。翻转课堂使师生角色发生转化,教师成为学习的促进者和指导者,学生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翻转课堂改变了教师与学生相处的时间,增加了课堂互动程度;翻转课堂承认学生的差异,真正实现了因材施教,学生可以按照自己的进度进行个性化学习;等等。翻转课堂在教学实践中弥补了传统教育的一些不足,彰显了其闪光之处。但翻转课堂的闪光之处要得到良好应用,需要教育技术的支持,需要大量高质量的教学视频资源,需要高技术素养的教师和学生,更深层次地需要人们思维方式的转变。
翻转课堂相关研究 微课程、导学案、翻转课堂等都是近期产生的对教学有较大影响的新生事物,它们的出现都引起了人们尤其是教育者的极大关注。由于它们之间具有一些共同之处,有研究者对翻转课堂与导学案、翻转课堂与微课进行了相关研究。有研究者在研究导学案与翻转课堂时指出,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都在试图跨越课堂教学低效的障碍,都倡导先学后教的自主学习方式,都试图改变传统独白式的交往方式[6]。另外,还有一些研究者在实践中进行着翻转课堂与微课的探索与研究,并在教育博客上与众多的教育者分享其实践与研究的成果,形成一个关于翻转课堂的学习研究共同体。如上海师范大学教授黎加厚的博客、江苏电教馆馆长金陵的金陵叙事教育博客上就有一系列关于翻转课堂与微课的研究成果。江苏电教馆馆长金陵还在实践中开设了《翻转课堂与微课程教学法》的系列讲座。
3 翻转课堂研究的反思与展望
反思过去是为了展望未来,翻转课堂发展到现在已经取得不少研究成果,借鉴已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的价值,找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可以指导未来的研究,从而促进翻转课堂的理论发展与实践应用。
现有研究的价值 从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教师的尝试产生翻转课堂的雏形,到可汗学院大量的在线视频使翻转课堂为更多的人知晓、接受并广为流传,国内有关人士也逐渐关注翻转课堂,有的学校也在实际教学中实践着翻转课堂,如重庆聚奎中学、深圳南山实验学校。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成为一个研究热点,并取得一些研究成果。从对翻转课堂的介绍研究,到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研究,再到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翻转课堂的相关研究等,对翻转课堂的研究逐渐深入、细致。已有的研究成果具有以下价值:
1)翻转课堂研究是教学模式研究的一个重要方面,它丰富了已有的关于教学模式的研究;
2)已有的关于翻转课堂的研究为后期的深入研究提供了基础和借鉴;
3)已有的研究成果具有现实指导意义,可以为实践翻转课堂提供理论指导,使翻转课堂得到更好的应用。
现有研究的不足 现有研究虽然取得不少研究成就,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翻转课堂的研究尚处于探索阶段,很多研究成果停留在经验总结阶段,主要是处于前沿研究状态,还没有达到较高水平的系统化阶段。一般而言,对一个事物的研究最开始是以报纸、期刊论文的形式体现其研究成果;随着研究的深入,逐渐体现为学位论文、书籍等形式。现有翻转课堂研究成果以论文为主,有少量报纸、少量学位论文,没有专业书籍,因此其理论化和系统化水平还需提升。
2)翻转课堂的应用研究在基础教育阶段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由于受我国教育大环境的影响、高校教育实施翻转课堂的优势,现有应用研究成果主要反映翻转课堂在高校的应用情况,而翻转课堂在基础教育阶段应用的研究成果则比较少,因此需要更多基础教育阶段教师对翻转课堂的研究成果。
3)研究方法比较单一,现有研究成果以思辨研究方法为主,实证研究比较少。检索发现,现有研究主要采用思辨的研究方法,这将会阻碍研究水平的进一步提高和削弱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因此需要加强必要的实证研究。
未来展望 为了促进翻转课堂研究进一步系统化、理论化,促使理论研究能有效指导实践,未来这方面的研究与实践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深化翻转课堂的理论研究。进一步探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翻转课堂教学设计研究,深化翻转课堂应用研究。
2)丰富现有研究方法,加强实证研究。在未来的研究中应尽可能采用多元研究方法,尤其是实证研究(如观察、访谈、问卷、案例分析等)来丰富研究方法,使研究成果既有理论研究的深度,也有实证研究的证实。
3)加强对基础教育阶段翻转课堂教学实践的应用研究。中小学教师要在翻转课堂实践中发现问题,不断反思,不断总结,不断提高自身的理论素养。同时,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的理论研究者要深入实践,加强对中小学教师的理论指导,与中小学教师共同探讨在翻转课堂应用中遇到的问题。
参考文献
[1]周春红,梁静.新媒体传播环境下高校教学方式的变革[J].中国电化教育,2013(8):91-94,109.
[2]张金磊,王颖,张宝辉.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远程教育杂志,2012(8):46-51.
[3]黄燕青.翻转课堂中微课程教学设计模式研究[J].软件导刊,2013(6):157-159.
篇9
文章编号:1671-489X(2016)05-0082-02
1 前言
翻转课堂是一种新的教学模式,起源于美国的一个叫林地公园的高级中学。该学校有两位化学老师,分别是乔纳森・伯尔曼和亚伦・萨姆斯,他俩在讲课时使用了录屏软件,把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录制成视频格式并上传到网上,通过此办法来帮助缺课学生回家进行补课。后来,这两位老师就让学生在上课前先在家看完视频,课堂上一起来完成作业,并把大家学习中遇到的问题进行讲解,这种授课方式受到了广大学生的欢迎,并迅速在美国推广开来。2012年,林地公园高中举办了翻转课堂开放日,让更多的教育工作者进行参观和学习,促使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得到了进一步的推广[1]。近年来由外国原装进口,这种教学模式由知名专家引入我国后,国内学者们纷纷响应,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本文指出这种教学模式的名称翻译上的缺陷,并对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校课堂教学中应用问题进行探讨。
2 翻转课堂名称的翻译存在有待商榷的问题
第一次听到翻转课堂时,觉得这种教学模式的名称有点别扭,也不知道翻转课堂究竟是什么意思,后来才逐步了解到这种教学模式的含义。相信其他人在初次接触翻转课堂时与我有类似的感觉,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这是由于这种教学模式的名称与其所刻画的教学模式不一致的原因造成的。经仔细分析发现翻转课堂中文翻译上确实存在有待商榷的问题,主要问题分析如下。
要弄清楚这个问题,还得从“翻转”与“课堂”的词义说起。“翻转”是“翻滚转动;变换方向或位置”;“课堂”就是“进行教学活动的教室;泛指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2]。现在我们将这两个词联系起来,翻转课堂就是将“进行教学活动的场所”进行“翻滚转动、变换方向或位置”,由于“进行各种教学活动的场所”不能进行“翻滚转动、变换方向或位置”,因此,从词义上讲,翻转课堂是存在逻辑缺陷的。
翻转课堂翻译方法与原文所刻画教学模式不一致 我们回头看看翻转课堂所刻画的教学模式:“把PowerPoint演示文稿的播放和讲课声音录制成视频格式并上传到网上,通过此办法来帮助缺课学生回家进行补课”,可见,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将课程上传到网上,其实就是“网络课程”或网络学习,因此,从词义上讲,这种翻译方法无法刻画原文的教学方法。所以,翻转课堂的中文翻译方法是不够准确的。
3 翻转课堂在中小学校课程教学中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
翻转课堂引进后,国内兴起了一股翻转课堂热潮,中小学校也纷纷启动试点工作。经对多篇介绍翻转课堂的论文进行仔细阅读与分析发现,专家们在介绍这种教学模式时,普遍存在一个问题,就是缺少对美国学校实际情况与我国学校具体情况进行对比分析的关键环节,因为如果学校课程标准不一样,学校的基础设施差异较大,学生的学习基础千差万别,在这种情况下引用源于美国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进行课堂教学,有一定盲目性。国内也有学者对翻转课堂的作用提出质疑[3],笔者认为,翻转课堂在中小学校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主要有如下原因。
学习设备问题 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是以网络为基础的,因此,学生要进行网上学习,网络及学习终端是首先要解决的问题。目前情况来看,纵然是在经济发达地区的学校,要求全体学生都具备这样的网上学习设备还有一定难度。
在校住宿学生网上学习的管理问题 目前高中学校相当一部分是寄宿学生,学生学习与生活都在学校,学生在学校进行翻转课堂学习首先要具备网络学习条件,同时还有学生网上学习的纪律管理问题。如果允许学生带笔记本电脑到学校进行个性化网上学习,学校应有足够的场所供学生使用。这些问题,都是在实施翻转课堂之前要妥善解决好的问题,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中小学校解决好这些问题难度是很大的。
学习时间问题 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下,原来在课堂中讲授知识的过程,变成在线上由学生在家进行。按照目前我国中小学校作息时间,白天课程基本上在6节课或以上,学生白天在校学习的时间明显多于在家学习可供支配的时间,因此,如果要求学生按照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实施教学,必将大幅度增加学生在家学习的课业负担,有悖目前中小学校要减轻学生课业负担的要求,不符合我国中小学校的实际情况。
4 翻转课堂其实就是“网络课程”
根据以上的分析,翻转课堂其实就是“网络课程”。如果翻转课堂出现之前国内“网络课程”是一片空白,则现行轰轰烈烈推广这种教学模式的做法是无可非议的,但国内“网络课程”的起步早于这种教学模式,在翻转课堂出现之前,在国内已有多位专家、学者对“网络课程”进行过相关的论述[4-5],我国在2007年即建立了“国家精品课程资源网”,因此,翻转课堂所描绘的教学模式并不是实质性创新的教学模式。有一种奇怪的现象是,一些专家对“网络课程”这种在国内存在已久的教学模式研究和探索,但将这种教学模式贴上外国人的标签成为翻转课堂之后,便被热炒成为“热点”和流行模式,有些更有夸大作用之嫌。
5 结语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中文的翻译名称存在有待商榷的问题,这种教学模式其实就是“网络课程”,这并非外国人的专利,在国内早有先例。这种教学模式在中小学校课堂教学中大面积推广与应用有一定的局限性,但建立完善的中小学校课程体系“网络课程”资源库,供学生进行课外学习、辅导与补课,是具有一定现实意义的。这种教学模式在各类培训中有广阔的应用前景,例如,目前国内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相当一部分地区都利用“网络课程”进行培训。毋庸置疑,“网络课程”是一种充满活力和时代气息的教学模式,我们期待,具有中国特色的“网络课程”能为未来教育的发展开创一个新的局面。
参考文献
[1]张云峰,胡庆.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J].时代教育,2014(5):105-106.
[2]李行健.现代汉语规范词典[M].3版.北京: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4.
篇10
在课程的进行中,不时地可以看到有的小组举起“笑脸”牌,有的小组举起“囧脸”牌,“笑脸”是告诉老师“都懂了”,“囧脸”是提示老师“有问题”,谢老师根据牌子的类型提示,或者单独讲解,或者随机抽查,在每个环节的结束对各小组表现点评并打出团体分数,欢呼声这时就会在课堂上响起。记者注意到,45分钟的课堂,谢老师“一言堂”的讲解时间不超过五分钟,而学生在设定议题下的自主讨论和演练时间超过了40分钟。
谢老师告诉记者,这一节数学课完成的教学内容是传统课堂的两倍。在上课前几天,他已经把课堂内容做成微视频发到网上共享,要求学生在上课前完成相关内容的自学。谢老师说自己的课堂角色已经从“教师”变成了“教练”,过去是填鸭式的讲解,现在是针对性的点拨。
重庆聚奎中学:8门学科一起翻
在研究筹备了一段时间后,聚奎中学的翻转课堂实验就紧锣密鼓地行动起来了。我们首先搭建了视频和学习管理平台,为每位学生发放了平板电脑作为学习终端。其次在高2014级中随机选取了两个实验班级,在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政治、历史、地理8学科中主要“翻转”了以下几个方面:
1.少讲多学,合作共赢
传统课堂40分钟的讲解浓缩为15分钟,教师少讲、精讲,节约群体授课平均化教学的时间,学生就有了大量的自主学习时间。学生课前已经完成了对知识的学习,在课堂上先独立做作业,对于难题则通过小组协作的方式来完成,组内不能解决的通过全班来解决,全班学生都不能解决的由教师来解决。在学生独立或互助学习时,教师巡视课堂,给学生以必要的个别指导。翻转课堂让所有学生都有事可做,让所有学生都“动”起来、“忙”起来,增加了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和个性化的接触时间。
2.课余学习与课堂练习
实验教师提前一周录制好教学视频并上传至学校服务器,学生在自习课或课外使用平板电脑从服务器上下载并观看教学视频,回到课堂上与教师和同学面对面交流、讨论和完成练习。
3.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
学生观看教学视频时,看不懂的反复看,并且可以随时暂停教师的“讲课”,有更充裕的时间做笔记和理解,减少教师的重复讲解。
4.让优等生可以加速学习
翻转课堂实验的理论设计是教师提前一学期录制好教学视频,而第一阶段我们只能做到提前一周。学生的学习有很大的学科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很难让学生得到个性化教育服务。在优势学科中,学生可以加快学习进度,做该科的“先遣部队”,而不必像传统课堂一样跟随大部队,从而更好地发展这一优势学科。
5.即时掌握学生的学业情况
教师在备课时已经将一部分练习(目前主要是选择、填空和判断三种题型)上传至服务器,学生在课前根据预先录制好的教学视频自学完后,马上在线完成相关练习,学习平台会立即反馈正误。学生根据作业反馈决定是否再次学习本课内容,错误的记忆和理解得到及时纠正。通过一套统计软件,教师登录教学平台后立即知道这名学生对本课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全班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进而帮助教师调整教学进度、难度,制定个别辅导计划。
南京行知中学:好风凭借力
美国实施“翻转课堂”的学校都必须满足两个条件:教师自己制作的学习课件(视频)、以及教师开展的学习讨论会。即使在互联网较为发达的美国,要实现第一个条件也略有难度,对教师有很大的要求。如果引进中国,又改如何解决课件问题呢?
南京行知实验中学的校长吴虹也想到了这一个难题,为了能让翻转课堂真正做到有效,她首先想到的专业合作伙伴,便是全国最大的互联网教育平台沪江网。
最早,吴虹校长的儿子是沪江网的学员,通过一个月的沪江学习,居然顺利通过了零基础的日语N2。这对一个中考前的孩子来说很不容易,也让吴虹校长看到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抱着尝试的心理,她动员了学生们都来使用沪江开心词场来背单词,这种像愤怒的小鸟一样闯关模式的背词工具立刻风靡了行知全校,而老师和家长也能通过背单词的后台来掌握每个学生的进度,老师们省心、家长们放心、学生们也开心。
篇11
稍事休息过后,又对课文进行了精读训练,这样有效检查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做到了学以致用,通过质疑释疑,培养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的探索精神。
最后引导学生进行了有效总结,使学生从感性材料上升到了理论知识,使学生得到了意义的构建,并且学会了总结,在知识的获得上突破了难点,在知识的形成上形成了共鸣,延展了知识体系的构建,从而体会到了探索的快乐。
篇12
一、课前微课助学
1.课前预习
在课程刚刚制定还没有正式上课前,可以先建一个QQ群,教师先将制订的教学进度制作成微课放入群内,学生可以在空闲的时候随时下载观看。课程中一些基础的知识可以让学生在课前就进入自主学习,这样在上课时就能对相关的知识进行讨论与应用分析。比如学生在学习“桥梁模型”的设计课程中,桥梁结构分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下部结构又分桥台、桥墩、盖梁、系梁、基础等,设计复杂,专业性强,教师可以先通过微课将桥梁模型的设计过程以视频的方式放入QQ群中,学生在课前就能先下载观看,事先对结构有个初步的认识。
2.课前准备
课前的准备工作对于学生的学习也很重要,教师可以在课前利用微课为学生安排相关的学习任务。比如在“塔的模型制作课”学习前,教师先将一些古今中外优秀的塔的图片通过微课放入学校的网站中,让学生自行去网站中观察并选出自己喜欢的作品,
提前了解制作材料的特性、构思设计准备、色彩搭配和工具材料的准备,为上课做准备,这样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与劳动技术课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微课助学
1.微课讲解教学难点
劳动技术课培养的是学生的动手与动脑能力,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是其中的学习重点。比如“建筑模型课程”就是动手操作性非常强的一门课程。在学习过程中,一些简单的操作教师可以通过实物投影仪来教会学生操作要点,但是有些操作难点可能需要演示很长的时间,同时还有一些容易出错的技能也不好在课堂上进行演示,这个时候教师就能利用微课助学。比如学习“印章的设计制作”中,教学重难点是设计印稿的基本要点,朱文、白文的区别和刻制工艺要求。教师可以通过微课播放制作流程和讲解重难点。这样学生通过丰富的视频图像资料,使设计印稿直观感性、生动有趣;讲解与启发提问结合,给学生自主探索的空间,把握设计印稿的基本要点。剪辑后的视频因为时间不长,学生在学习的时候就能将注意力始终集中起来。同时,教师也可以将课程中的难点通过微课视频发送给学生,学生在操作中如果遇到问题也可以随时观看视频。
2.微课提升教学效率
在教学过程中,一些学生难以掌握的操作要点与重点内容,教师往往需要为学生重复讲解、操作多遍,并且最终得到的效果仍然不太好。在这样的情况下,教师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在为学生讲解之后让学生自己先操作一遍,然后让学生总结操作中遇到的问题,再为学生播放相关的操作视频。比如在“标志印的设计制作”课程中,教师先为学生播放制作录像,让学生根据其中的制作步骤操作一遍,并让学生进行互动,对自己遇到的问题进行探究,学生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可以向老师询问,教师再为学生进行针对性的讲解,这样就能强化课堂的活跃性,同时也能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借助微课达到翻转课堂的效果。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微课是一种新型的教学手段,与现代的信息技术密不可分,劳动技术课也需要借助先进的信息技术才能加深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强化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借助微课教学,大大缩短了现场操作演示的时间,有效提升了劳动技术课的教学效率。教师可以将繁杂的教学内容进行微型处理,将课程中的重点与难点利用微课制作出来,让学生能随时观察加深理解。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课余时间多进行互动,利用老师提供的微课进行学习,在遇到问题时可以多与同学以及老师进行交流,这是一种全新的交流信息渠道和平台。运用、巧用微课,定会使我们的劳技课更生态。
参考文献:
篇13
以班级授课为主的学校教育,常常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具体需求。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翻转课堂借助无处不在的移动互联网技术,让学习变得可以“大规模定制”,使学习的个性化、差异化有了更进一步发展的可能。那么,翻转课堂之于传统课堂的差异点在哪里?是否真正产生学习的变革?笔者试图基于教育的三个基本要素探析翻转课堂的实质。
一、翻转课堂的源起及发展
2007年,美国林地公园高中,两位化学教师大胆尝试翻转课堂,把结合讲解和PPT演示的视频上传到网络,以此帮助缺课学生补课。可汗学院免费提供优质视频降低了教师采用翻转课堂模式进行教学的门槛,推动了翻转课堂的进一步普及。2011年,J・韦斯利・贝克提出翻转课堂的模型:教师使用网络工具和课程管理系统以在线形式呈现教学内容并以此作为分配给学生的家庭作业。在课堂上,教师有时间更多地深入参与到学生的学习活动中。重庆市聚奎中学引入翻转课堂理念并对其进行了本土化改造。目前,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学校将翻转课堂运用到教学实践中,并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翻转课堂之于传统课堂的教育基本要素比较
1. 教师角色定位
在翻转课堂中,学生通过教师录制的视频在课前掌握知识。教师借助一定的学习控制系统了解全班学生的学习进度,对于速度慢的学生实时督促,鼓励其完成任务,避免有学生掉队。在传统课堂中,学生则借助教辅资料进行预习。在传统课堂中,教师可随时根据学生在听课时的状态,调整讲解内容、速度等,学生也可以随时对自己疑惑的地方提问。在传统课堂,教师即使勤于巡视,也很难关注所有自学有困难的学生,只能对个别学生给予辅导。在班容量大的情况下,两者其实都存在教师无法掌握每位学生具体学习状况的现象。
2. 学习主体定位
学习者的学习兴趣、能力和风格不同,在学习中所遇的问题和困难也不同,从而需要得到不同帮助。从理论上来讲,利用网络在线学习便于学情反馈和统计,分层教学可以真正实现,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受益。普通学生可能在基本知识上需要额外帮助和实践,可以让视频暂停以便做笔记和有机会思考;较好的学生花较少时间就可以完成一个阶段的学习任务。翻转课堂可以实现按照学生不同的要求和才能给每一个学生布置学习计划。学生有一定的时间按照个人进度进行学习。这比传统课堂要高效,对学生的帮助也更大。当然,课前不观看视频的学生将有可能在这种学习模式中迷失。无论什么课堂,学生都需要有出色的自我管控能力。教师都要让学生认识到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需求者、发起者和参与者,要有求知渴望,在接受教育的过程应该从自发走向自觉,自觉发挥自己的主动性、积极性,学思结合,行知结合,生动活泼地学习和发展自己。
3. 教育评价措施
传统课堂大量作业放在课外,主要是采用总结性评价。翻转课堂借鉴游戏的评价方式,学生每一个细小的进步都有可能被记录下来,并获得相应的积分奖励。因此,主要采用总结性和过程式评价。学生拥有强大的自主学习控制权,能够通过教学指导和技术工具进行自我组织的探究性学习。传统课程在自主学习这一方面稍显不足。
综上所述,翻转课堂在教师讲授和管理,学生自主学习,以及教育措施上有了很多的改进。从理论上来讲,翻转课堂确实有很多优于传统课堂的地方。比如,更加注重学习过程的吸收内化以及输出阶段的有效性,同时高质量的精讲视频也保证了知识输入的高效;能在班级管理背景下实现个性化学习,为分层教育、因材施教提供实施的可能;教师利用云计算掌握每位学生的学习动态等。
三、翻转课堂的实质
如此看来,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是否发生本质变化?笔者认为翻转课堂是指学生在教学视频的帮助下自学需要学习的内容,通过一定的随机测试,进而完成某一阶段的学习,进入下一阶段的学习。按形式来讲,翻转课堂采用新媒介,课下进行输入性学习,课上进行输出性学习。但传统上教师的传道授业解惑的功能并没有改变;学生通过学习内化建构知识体系的实质没有改变;有利于发展学生深层次认知能力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的实质没有改变。
不论在什么课堂,教师都是课堂的设计者和组织者,是学生学习的咨询者和教练。在理论上讲,学生将知识点的学习用在课下,如有不懂即可通过互联网求助教师或同学。有人认为这提高了学习效率。但一方面教师课下随时在网上答疑解惑,这显然不够现实;另一方面在课堂上,如果是一对一地解决学生的作业问题,也需要占用大量的时间,即使利用一定的软件,教学效率其实并未提高。以中等教育的自然班为例,平均50个学生左右。如果每堂课批改的作业以每个学生2分钟计算,单作业反馈一项,教师就得花去100分钟,远超过一节课的用时45分钟。而事实上,任何作业不可能只用2分能够批完,还会有必要的面批。因此,只要在班容量大的情况下,教师是难以做到对每一位学生具体学习情况的详细掌握。
同时,也不能把简单把翻转课堂理解为将接受式学习和建构式学习的优点有机整合起来的混合式学习。在传统课堂中,接受式教学的过程中也存在着学生在原有知识体系下进行自我知识的建构,即接受式教学可以是建构式的学习,建构式(上接第96页)的学习也可以是发现学习。学生课前通过各种媒介掌握知识而在课堂上主要解决学生的疑难问题,比如魏书生六步教学法(定向、 自学、 讨论、 答题、 自测、日结),把重点转移到学生自己学习或通过教师较短时间的讲解,使学生把课外作业搬到课内来,全体学生在教师的督促帮助下,保质保量地迅速完成;江苏省南京市东庐中学将讲学稿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课前自学部分,一部分是课上探究部分。要求学生在课前自学完基础知识,课上先检测学生自学部分,然后师生共同探究难点部分。以杜郎口中学为代表的完全翻转课堂模式则是在课前让学生学习课本,课上主要是讨论交流、展示。根据皮亚杰的思想,学习是学习者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形成、丰富和调整自己的认知结构的过程。知识的同化和顺应是存在于学习的任何阶段,并不是人为划分,并不意味着只有经过练习或者教师的检测才能完成内化。传统课堂也可以是接受式学习和建构性学习的结合。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教师之主导作用,盖在善于引启迪,俾使学生自奋其力,自致其知;导者,多方设法,使学生能渐渐自求得之,卒底于不待教师教授之谓也。翻转课堂只是采用的教学手段异于传统课堂,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活动等实质性的东西并没有改变。
参考文献:
[1] 杨 刚,杨文正,陈立.十大“翻转课堂”精彩案例[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2(3).
[2] 张 D,蒙泽察.“导学案教学”与“翻转课堂”的价值、限度与共生[J].全球教育展望,2013(7).
[3]重庆市聚奎中学校著.学习的革命 翻转课堂 聚奎中学的探索与实践[M].重庆: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15.
[4] 张金磊.“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关键因素探析[J].中国远程教育,201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