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服务业发展工作思路

篇1

一、坚持以人为本

1、发展依靠人。人是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也是企业物业后勤发展中起决定性的重要因素。针对物业后勤工作特点,应把队伍建设作为加快改革发展的基础工作来抓。一方面,要结合行业创“三好”、创建“三型机关”和“满意机关”活动,积极营造以勤奋学习为乐,更新知识为荣,奋发作为争创一流的良好氛围,努力加强知识化、专业化人才队伍建设。同时,要坚持把建设一支与时俱进的基层单位领导班子作为加快发展的关键来抓,弘扬开拓进取、谋政干事、争创一流的精神,充分发挥基层领导班子的模范带头作用和领兵作战能力。

2、服务为了人。站在为“两率先”服务的高度认识服务保障的重要性,不断增强工作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切实把提供优质高效服务、让服务对象满意作为物业后勤改革与发展的最终落脚点,认真分析服务对象和需要,研究切合实际的服务内容。努力改善服务设施,完善服务条件,优化服务环境,改进服务态度,兑现服务承诺,提升服务档次,提高服务质量,在服务中增强两个效益。真正使服务工作能不断适应领导和机关干部职工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3、管理促进人。管理也是项目、效益。严管理总结为三句话:目标定位要科学,规章制度要健全,纪律责任要严肃。从建立健全和完善的各项规章制度抓起,努力规范工作行为,强化工作责任。落实对口管理,抓好基层党支部的管理,按分工重点抓好分部门管理,工会抓好会员管理,共青团抓好团员管理,确保每个干部职工都在管理之中。加强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严格责任追究,不搞特殊化,不搞下不为例。

4、改革激励人。改革的宗旨是激活工作机制,激发人的潜能潜质,不是简单的撤和并,甩包袱转移矛盾。在深化改革中,要以人事和分配制度改革为突破口,全面推行竞争上岗、轮岗等制度,采取任用制与聘用制相结合的方式,不搞一“聘”定终身;用人、用工上,坚持全员聘用合同制、岗位合同制、专业技术职务评聘分开制、工人技术等级考评制。因事设岗,以岗定人;在分配上,全面推行岗效工资制,将工作人员的劳动报酬与岗位责任、技术含量、劳动强度、工作条件和劳动成果紧密联系起来,建立起“岗位靠竞争,报酬靠贡献”的分配激励机制,真正体现按劳分配的原则。对工作能力强,表现突出的同志,不仅要让他们有干事业的舞台,还要给他们政治上的荣誉,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困难,全方位给予激励。对改革中富余的或落聘、落岗的人员进行妥善安置,保证其基本生活的安定,做到落聘不灰心,落岗不断情。

二、抢抓机遇

1、要有强烈的机遇意识。随着改革不断深入,物业后勤改革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关键时期和转型阶段,新形势给后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后勤将面临更重的任务,更大的压力,更多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从宏观背景看,国家已进入了新一轮发展时期,各行各业都在与时俱进,快速发展,后勤工作也融入了时展主旋律,赶上加快发展的好时期;从发展走势看,市场经济体制日益完善,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办事的观念和氛围已比较浓重。深化改革,加快发展正是题中之意;从内部条件看,经过多年的努力,物业后勤工作领导支持,得到认可,上下同心,创业干事,创新作为的劲头很足。这些良好的条件为后勤改革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2、要切实把握机遇。机遇和挑战并存,在此面前人人平等,关键看是否能积极应对,及时把握,抢抓先机。因此,我们要有抢抓机遇的胆识和把握机遇的能力,善于研究和探索改革发展的客观规律,把握市场需求,适应市场,促进发展。强化市场竞争意识,彻底消除守摊子、看院子的陈旧观念,以勇于参与市场竞争的勇气和谋略,大胆走向社会去争抢市场;善于借用别人的优势和条件,为我所用,共谋发展。近几年,根据市场需求,在抓好传统项目的建设管理上,先后增设和扩大一些基础服务设施项目,以一定的投入,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了明显的成效。这样既扩大了服务阵地,又增强了保障实力。事实证明,只要我们解放思想,拓宽思路,正确应对挑战,主动把握良机,开拓市场,就能把挑战变成工作的动力,让机遇变为发展的优势。

三、求真务实

后期工作要坚持以求真务实的指导思想来认识改革,对待改革,推进改革,不断探索管理、服务、经营的思路和方法,从中找出基本规律,遵循客观规律办事。既不能因循守旧,也不能违反规律,更不能盲目从事。各项改革工作都要坚持从自身的实际出发,做到脚踏实地、一步一个脚印地抓落实。

1、突出重点方面,找准切入点。改革的目的是发展物业后勤生产力。我们要认真分析长期以来形成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服务保障形式与市场经济条件下做好后勤服务保障不相适应的问题,找出阻碍和影响发展的热点、难点问题,作为改革的重点和切入点。

2、努力规范运作,稳步有序推进。改革涉及广大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是十分敏感的课题。一要规范操作。从方案的酝酿准备、基本确定到组织实施,无论哪一个环节,都要做到调研深入、论证充分、程序严密、工作过细,努力使方案更实在,内容更详尽,各项措施更到位。二要稳妥操作。各项改革工作的前期准备要充分,估计可能产生的各种矛盾,制定好积极应对措施。实施中要做到精心谋划、精心组织、精心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影响。三要人性化操作。在人员安置上,要切实尊重职工意愿,在政策规定范围内,符合提前退休条件且自愿申请提前退休的,积极给予办理提前退休手续;该发给经济补助的,按政策规定及时协助办理;劳动关系、社会保险关系,要及时给予办理。从个方面确保各项改革措施顺利落实到位,推动物业后勤工作向良性方向发展。

四、以服务为大局

围绕企业的中心工作,为高效有序运转提供有力的后勤服务保障是物业后勤必须履行的首要职能。找准自身职能与全局工作的最佳结合点,把握切入时机,充分发挥职能,体现价值和作用。摆正局部利益与全局利益的位置,努力克服困难,积极创造条件为中心服务,为大局服务。

1、主动参与。要真正确立有“为”才有“位”、有“位”要有“为”的观念,积极主动争取服务,主动上门争取支持,自加压力发挥作用。同时,要对物业后勤现有的资源进行整合或重组,形成资源优势,并积极投身到重大的经济活动、重点工程建设、阶段性创建工作中去。充分发挥后勤会务、餐饮、洗浴等服务保障资源的优势,主动参与到企业各类重大项目建设活动中去,最大限度地利用物业后勤的自身优势,树立创品牌意识,向广大职工开展服务。

篇2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紧紧围绕“一改三业”总体发展思路,立足市北区情,以建设服务业项目为载体,以定向招商为手段,创新工作思路,强化责任目标,用活招商政策,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积极引进部分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税收贡献大、产业带动强的服务业大企业和大项目,全面提升市北区服务业集聚水平和核心竞争力,初步构建业态特色显明、服务功能完善、产业结构合理的现代服务业集聚城区。

二、重点方向

(一)高端服务业。重点以文化创意、科技与信息等为主。主要围绕已建成的产业园、创意园、数码创意园三大创意产业园招商,充分利用扶持政策,吸引科技创新能力强、文化创意水平高的企业入驻,着力打造新型复合式创意产业园区。

(二)优势服务业。重点以旅游、物流、商贸等为主,做好大项目招商。围绕“十七条特色街区”,不断拓展特色街的发展空间和辐射范围,带动产业集聚,产生规模效益,加大招商力度,提升特色街的水平,积极打造各具风格的特色街,真正形成别具特色的旅游城区。

(三)新兴服务业。重点以中介、总部经济等为主。重点围绕正在打造的中央商务区、榉林山外包产业基地等项目,适时引进会计师事务所、专业咨询机构等中介机构,推进服务外包产业项目招商,加大总部经济、研发中心等项目的招商力度,为市北区可持续发展提供智力支持。

(四)公共服务业。重点以医疗卫生、体育、社区和养老服务等为主。围绕健康产业基地、旅游医疗基地等项目建设,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启动学校、医院等公共服务项目建设,为入驻企业职工提供医疗卫生、子女入学便利。

三、招商载体

(一)围绕“基地”定向招商。主要围绕“基地”即小港湾蓝色经济产业基地、广告产业示范基地、影视录播基地、旅游医疗服务基地、榉林山外包产业基地、市担保信息基地、旅游产品集散基地、健康产业基地的建设,实施定向招商工作。

(二)围绕“六大商圈”定向招商。重点围绕“六大商圈”即小港湾商圈、中央商务区、浮山商贸区、辽宁路商圈、台东商贸区和即墨路仿古商贸区的建设,实施定向招商工作。

(三)围绕“十七条特色街”定向招商。对已建成的十七条特色街注重提升质量、档次和品味,进一步优化环境,定向引进优质的服务业项目。进一步扩大特色街的知名度和影响力,促进市北区服务业发展。

三、主要工作措施

篇3

二、创新内容

1、制度创新。依据我局《机关工作考核实施细则》,紧紧围绕全年主要任务,全面审视现有的工作制度和规定,进一步解放思想,放活政策,改进方式,加大力度,重点围绕转变机关职能,提高行政效能,进行体制创新;围绕转变机关作风,改善服务质量,进行机制创新;围绕工作中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工作方式方法创新。

2、学习创新。持之以恒地坚持学习,改革落后的学习制度、学习方法和学习内容,提高学习的能力和实效性。要有目的、有选择、有独创性地学习,重视思考,多向思维。要充分利用上挂下派、集中培训、网络等学习方式,全面补充和提升服务业知识,有针对性的提出个人的工作思路和打算,提交具有针对性的学习报告,真正做到学以致用,落实到工作中。

3、工作创新。针对目标任务和工作要求,积极探索新的工作方法和措施,要善于捕捉新的工作动态,触觉要敏锐,制定切实可行的岗位目标,并进一步量化细化。优势工作要进一步优化,努力将我区服务业发展推向新的台阶;弱势工作要从制度上入手,找准差距,完善方法,迎头赶上。

4、管理创新。严格落实局各项工作和纪律制度,严格各项考核。落实首问负责制、服务承诺制和责任追究制,做到既讲文明又讲效率,实现标准化服务。通过强化激励约束和监督,增强干部职工的积极性,打造一支业务素质高、管理水平高、业绩效能高的优秀团队,确保各项工作任务的完成。

三、争优内容

1、争取服务业发展专项资金、服务业项目和扶持政策上创优。积极选派优秀年轻干部到省服务业办公室进行挂职锻炼,及时掌握省服务业发展动向和信息,千方百计为城最大程度地争取服务业资金、项目和扶持政策。

2、优化环境创优。一切工作要最大程度地服从、服务于全区的发展和环境优化,在优化政策环境、服务环境、执法环境、社会环境等方面创优,践行服务业发展承诺,落到实处,杜绝被外商或企业投诉服务不力的情况发生。

篇4

2013年服务业实现增加值109.5亿元,同比增长15%,占GDP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67亿元,同比增长20%;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60亿元。

三、工作措施:

2013年我市服务业工作将以继续组织实施服务业“五五”工程为重点,赋予服务业“五五”工程新内涵,着力狠抓服务业重点项目、重点领域、重点乡镇、重点市场和重点企业,坚持“围绕一个目标,狠抓两个建设,加大三个力度,着力四个优化”,大力提升服务业运行质态,提高服务业发展水平。

1、“围绕一个目标”就是围绕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比上年提高1个百分点的目标,理清工作思路,明确工作重点,采取切实措施,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考核指标体系,不断调整产业结构,加快发展生产业、现代服务业和新兴服务业,积极发展传统服务业,促进我市服务业再上新台阶。

2、“狠抓两个建设”就是狠抓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和集聚区建设。项目建设一是新建项目抓开工,开工建设戴南金茂大厦、东岳庙景点等项目;二是在建项目抓推进,确保国际大酒店、大润发超市等项目年内竣工,加快天宝花园酒店、金港商业街区、徐马荒项目建设步伐;三是储备项目抓规划,规划好合陈粮食物流园区,做好项目的可行性论证、规划选址等前期工作;四是市场项目抓发展,进一步提升戴南不锈钢市场、戴窑粮食市场等传统特色市场形象,改善外观环境,提升运营质态;进一步提高戴南不锈钢交易城、昭阳水产品批发市场、金富商业街等新建市场的入场经营率;进一步抓好万源商贸城、桃源畜禽屠宰市场、戴南不锈钢集群贸易加工区、张郭立业不锈钢市场等在建市场的竣工开业,完成市场的配套设施建设;进一步推动江浙商业广场、楚水招商城经营大户的培植。

篇5

重点开展“14520工程”围绕一个核心:以不断完善招商引资工作体制和机制为核心侧重四个重点:一是围绕重点载体抓招商。以园区作为招商引资重点承载平台,充分利用好已整合的土地资源,科学布局,大力吸引项目进园入区,发挥集聚优势,做大经济总量。二是围绕重点产业抓招商。以城市工业、现代农业、汽车配套、建材家居和现代服务业等作招商引资主攻方面和重点领域,筛选优势资本和项目,组织论证,科学建立2014年招商项目库,积极对接招商,延伸产业链条,加大资源整合,调优产业结构,调高产品档次,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三是围绕重点客商抓招商。立足我区优势产业、项目,进一步瞄准国际、国内500强和大财团、知名品牌,盯住做好服务、协调,促进项目尽快落户。开展小分队招商,集中力量攻关,促成一批战略型、产业型项目进驻。四是围绕重点地域抓招商。调整思路,以中介机构、驻外招商机构为平台,以长三角、珠三角、台港澳为重点区域,抓住东南沿海产业梯度转移和资本输出的难得机遇,主动出击,积极跟进,不断拓展招商引资新渠道。开展520专题招商活动:一是做好展会招商活动。分别参加3月香港经济贸易洽谈会、5.18廊坊商务节和9.8厦门投资贸易洽谈会,以及在珠三角和长三角区域组织举办2次专题招商活动。二是扎实推进小团组招商活动。由区级领导带队,各镇、街道及区直部门配合,分赴经济发达地区开展小团组招商不少于20次。小团组招商要做到“三定三明确”,即定任务、定人员、定项目;明确出访区域,明确洽谈对象,明确分工和责任。每个团组要采用召开小型座谈会、推荐会、恳谈会、登门拜访、实地考察等方式推介我区重点项目,宣传桥西投资环境和特色产业优势。

(三)商务工作方面

1、以推动现代服务业发展为中心,进一步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大力现代新兴服务业。一是以新型业态改造传统商贸业,大力发展连锁店、专卖店,培育消费热点;二是要培育建设专业市场和特色商业街区;三是大力推进夜经济发展,发挥提升示范带动作用,活跃夜间消费市场。

篇6

以重大工程为抓手,推动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以“三个千亿”工程为抓手,衔接“十一五”重大建设项目规划及重大工业、高技术产业等专项年度计划,省发改委扎实推进一批有利于改善投资结构、促进经济转型升级的重大项目。

今后半年里,宁杭客运专线浙江段、杭甬客运专线、杭州铁路东站扩建工程、嘉兴至绍兴跨江通道……一批重大项目都会在省发改委“快马加鞭”的办事效率下尽快开工,进一步落实责任制,发挥重点建设推进机制的作用,会同省级有关部门和各地政府做好重大项目的政策处理协调与服务,形成上下联动、部门联手的工作格局。

一系列千方百计增加投入的举措正不断加强:继续加大对社会民生、高技术产业、临港工业、装备制造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项目的扶持力度,加快培育新的投资增长点;加大对廉租住房、经济适用住房、农民工公寓建设的支持,改善低收入人群居住条件;推进水利、农村公路、乡村整治、下山脱贫、农民饮用水安全等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新农村建设;以铁路“三线一枢纽”项目建设为重中之重,推进轨道交通、高速公路、国省道改造、城市立体交通枢纽、港口、集疏运网络等基础设施建设;立足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推进医疗卫生、义务教育等公共投资;推进自主创新、科技平台、技术改造、高新技术产业、石化、新材料、生产业等产业项目;推进节能减排、生态建设、防护林、湿地、生态功能区建设、水源保护、太湖水环境综合治理、河道清淤等环境改造工程。

加快建设一批重大项目。加强协调督查,加快推进,确保甬台温铁路、温福铁路、舟山大陆连岛工程、台缙高速东延段、诸永高速公路南段、国华宁海电厂二期、北仑电厂三期等工程尽快建成投产,发挥效益;加快推进杭州地铁1、2号线、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二期、铁路钱江新桥、合溪水库、镇海炼化项目等工程的实施。

努力提高要素资源供给保障水平。在用地方面,进一步加强项目建设和土地指标的衔接工作,提高土地使用效率,加强重大建设项目的用地保障;在资金方面,继续强化项目建设和金融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努力争取国家资金、信贷资金支持;在环境容量方面,努力完善节能减排的体制机制,严格控制新的高耗能项目,全面禁止新的高污染项目,加快淘汰落后生产能力。

积极谋划明年重点建设计划编制。适当扩大20**年重点建设总量,安排一批重点建设预安排项目,加大固定资产投资对经济的拉动作用。12月初完成20**年新增省重点建设项目名单的初审工作,并尽快上报省政府审定。

推进综合配套改革试点,促进经济结构调整

一批工业转型升级与生产业联动发展的典型,一批具有创新性、示范性的现代服务企业,一批现代服务业的重大项目,一批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一批服务业品牌,一批服务业试点——省发改委认真抓好“六个一批”,加快推进载体建设,为服务业发展提供良好平台。

进一步完善政策配套。年底前牵头完成浙江《省级部门服务业工作考核试行办法》、《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小服务企业贷款风险补偿实施办法》等文件的起草上报工作,编制完成20**年服务业重大项目计划,着手制定现代服务业集聚区总体布局规划和《服务业品牌建设实施意见》。

突出重点,分段实施,加强对五个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城市的指导力度。省发改委深入基层,到试点城市调研,帮助协调解决试点推进中的难题,并且,研究制定试点工作推进机制,适时召开省级综合配套改革试点推进会。指导所有试点城市制订形成“两年改革行动计划”;争取在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两分两换”改革、工业用地出让年限分阶段改革、围涂海域土地使用证转换改革等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取得实质性突破。

此外,省发改委加快了五项重点改革。制订形成扩权强县改革方案;研究制订开展非行政许可审批事项清理和规范的意见;制订全省中介机构涉企收费专项治理工作方案;积极推进林木、油菜、奶牛新增险种试点工作,提出开展政策性林木、油菜、奶牛保险新增险种的意见;协同组织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系列活动,编纂《浙江改革开放30年重要政策和改革案例》;代拟《关于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开放,再创体制机制新优势的若干意见》。

早监测早预警,提高预警准确性时效性

早监测、早预警,稳定农民养殖预期和收益,加强对事关民生的经济活动的监测分析也是省发改委在学习实践活动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加强对粮食、食用植物油、猪肉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监测,健全大宗农产品、初级产品供求和价格变动的监测预警制度,针对当前农村养殖业收益迅速下滑的情况,探索建立养殖成本收益预警机制。

篇7

对服务业发展,国家和省里一直都高度重视。国务院在2007年专门下发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家“十二五”规划也把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点任务予以突出强调和谋划。省里去年召开了服务业发展大会,明确提出“十二五”期间,全省服务业增速要明显高于GDP增速,增加值占比每年提高2个百分点左右,到2015年达到45%以上。近年来,我市坚持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转方式调结构的重大战略任务,摆在突出位置,紧紧抓在手上,相继落实政策扶持、项目带动、改革促进、优化环境等一系列得力举措,服务业发展取得明显成效,去年全市服务业增加值完成8659亿元,是2005年的22倍;服务业投资5982亿元,占规模以上投资的比重达到424%。但总体来看,服务业仍是我市经济发展的短板,在规模、结构、水平等方面都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比重偏低。有数据显示,经济发达国家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平均为72%,世界平均为68%,而我国目前仅为43%,我市则为341%,比全国平均水平还低89个百分点。二是档次不高。去年全市交通运输、仓储邮政、批发零售和住宿餐饮等传统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457%,占据服务业的“半壁江山”,而金融业增加值比重仅为68%、房地产业比重为65%。由此不难看出,我市传统服务业仍然占主导地位,新兴服务业发展明显滞后。三是投入较少。去年我市服务业完成投资比潍坊低650亿元,比临沂低近70亿元。而且服务业投资中的非盈利性项目较多,金融、科技、信息、商务等现代服务业投资较少。信贷资金对服务业的投放也相对偏低,去年全市服务业贷款余额2699亿元,其中新增服务业贷款仅为323亿元,占全部新增贷款的136%。四是人才短缺。目前我市服务业从业人员的素质远不能适应现代服务业发展的需要,人才特别是中高级人才匮乏已成为服务业发展的突出瓶颈,现代物流、文化旅游、服务外包等领域的高端人才引不来、留不住。另外,服务业管理不规范、开放度不够、市场化程度较低等问题也普遍存在。之所以出现这些问题,根本症结还在思想认识上。我们的一些地方和部门尤其是领导干部对发展服务业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认识不到位,机遇意识、创新意识不强,视野和思路没有打开,工作缺乏一抓到底的韧劲。对此务必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尽快加以解决。

服务业是一个地区乃至国家现代化程度的重要标志和综合实力的集中体现。在推进转方式调结构、谋求“十二五”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加快发展服务业更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首先,抓经济转型必须抓服务业。加速我市作为一座典型资源型城市的转型发展步伐,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并且付诸行动,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从去年全市煤电行业实现增加值、销售收入、利税分别占全市工业的383%、346%和537%等数据来看,我市产业结构偏重、能源消耗较高的情况尚未发生根本变化。而服务业本身就是产业结构最前沿的领域,是推动产业升级的重要方向,不仅自身产出大部分是“绿色”的,而且可以带动相关产业提高节能环保效率,从根本上解决能耗高、污染重的问题,有利于形成资源消耗低、污染排放少、产出效益高的的产业体系。世界上也有许多由传统工业城市或资源型城市靠加快发展新兴服务业实现转型升级的成功经验可资借鉴,如英国的曼彻斯特、美国的匹兹堡、德国的鲁尔就是其中的突出代表。还要看到,目前工业价值链中,生产环节创造的价值比重在减少,研发设计、仓储物流、销售服务等所谓“微笑曲线”两端创造的价值在增加,如果服务业发展长期滞后,二三产业不协调,就难以推动工业向高端攀升,难以提升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力,难以实现真正的经济转型。我们要突破过去一二三产线性发展模式的束缚,在全球化大格局和分工体系的大背景下科学把握工业与服务业发展的关系,增强加快发展服务业、扩大消费需求、实现经济可持续增长的自觉性和主动性,真正把服务业作为产业升级、城市转型的重要抓手和战略支点,促其更好更快发展。其次,抓财税增收必须抓服务业。现阶段,二三产业提供的税收仍是我市地方财政收入稳定增长的支柱。分税制改革和所得税分享改革后,第二产业中的增值税只有25%、企业所得税只有32%留在地方,而按照现行的财税体制,服务业中多数行业缴纳营业税,其中80%留在地方。大家一定要算投入产出帐、算经济利益帐、算财政贡献帐,真正把服务业发展作为培植地方税源的关键措施,切实抓紧抓好。第三,抓改善民生必须抓服务业。随着经济的发展,城乡居民的消费需求不断升级,对教育、文化、旅游等产品和服务的要求在持续增加与提升,而这些都是服务业的重点领域。更为重要的是,服务业具有门类广、行业多、就业门槛低、发展空间大等特点,可以吸纳大量不同层次的劳动力就业。有资料显示,单位服务业产值创造的就业岗位是工业的5倍,每增加100万元服务业投资,就可新增1000个就业岗位。去年,全市服务业从业人员已接近200万人,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由2005年的305%提高到397%,已经成为我市吸纳城乡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全市各级各部门一定要充分认识发展服务业的重大意义,充分认识当前新型工业化加速推进、城市开发力度加大、消费层次逐步提升、开放领域进一步拓展及京沪高铁开通等对服务业发展带来的难得机遇,充分认识我市拥有的优越区位、便利交通、独特的资源禀赋和良好的产业基础等不可多得的优势条件,既要增强责任感、紧迫感和压力感,又要坚定后发快进、跨越赶超的信心与决心,齐心协力推进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二、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突出重点、集中突破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市服务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以打造区域业中心城市为目标,坚持市场化、产业化、社会化、国际化发展取向,着眼扩总量、优结构、拓领域、提档次,突出重点产业,强化载体建设,创新体制机制,全面提升服务业发展规模水平,尽快建立起特色突出、布局合理、龙头带动、统筹协调的服务业产业体系,推动全市服务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今后五年,全市服务业增速要明显高于GDP增速,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年均保持25%以上,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7%以上,占GDP比重年均提高2个百分点以上,到2015年力争达到45%,实现税收占地方税收的比重达到60%以上。

围绕实现上述目标任务,必须在培植壮大重点产业上下功夫、求突破。一是突出发展文化旅游业。我市文化旅游资源富集,做大做强文化旅游业的优势条件得天独厚。就加快文化旅游业发展问题,市委、市政府在5月中旬分别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部署,明确了今后一个时期的工作思路、重点任务、主攻方向和办法举措,希望大家按照各自职责定位抓好贯彻落实。当务之急是要抓住高铁时代到来的重大历史机遇,认真研究,科学谋划,加大投入,强化保障,做大文化旅游业规模、做优文化旅游业结构、做强文化旅游业特色。要强化创新发展理念,加大改革力度,立足健全旅游产业体系,尽快在资源整合、区域联动、体制完善、品质提升四个方面取得新突破。要强化融合发展理念,突出旅游与文化的融合、与城乡建设的融合、与区域发展的融合、与产业间的融合,促使文化旅游产业拓展空间、丰富内涵、放大关联带动效应。要强化特色发展理念,依托特色旅游资源,实施特色化发展战略,构造一批精品文化旅游主题板块,创建一批叫得响、美誉度高的文化旅游品牌,特别要加快尼山风景区、兴隆文化园、文博园、水泊梁山景区、微山湖旅游整体开发及宝相寺三期、羊山古镇、万紫千红园等一批大项目的运作推进速度,靠体量大、品位高、吸引力强的旅游产品来健全产业体系、延伸产业链条、提升综合带动效益。还要大力发展创意设计、新兴媒体、广播影视、新闻出版、演艺娱乐等产业,加快文化产业园区的开发建设,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特色化水平。二是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交通体系完备,高铁、港航、公路、空港立体交通架构基本形成,特别是京杭大运河通达长江、直抵苏杭,航道总里程1100多公里,区内港口、作业区、泊位达到300多个,从业人员20多万,年吞吐能力4500万吨。加之船舶运输载重大、成本低,一艘千吨船舶的运输量相当于50辆20吨载重卡车,一列拖队的载运量相当于4列火车,水运能耗仅为公路的十分之一、铁路的二分之一,水运成本比铁路低二分之一,是公路的二十分之一。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特别是“运河物流”是我市推动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着力点,必须发挥优势,强化扶持,加紧建设区域性物流集散中心。要加快物流园区建设。依托京杭运河“黄金水道”,深化与森达美集团的战略合作,加快推进豪德商贸城、美恒国际汽配城等重点项目,建设集港航运输、仓储加工、商贸批发于一体的临港物流中心,形成临港经济集聚区。要完善物流支撑体系。加快构建以运河港口为枢纽、以立体交通为依托、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现代物流运输大通道;把应用信息技术作为物流基础设施建设的关键,加快构建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提高物流集疏运能力和机械化、自动化水平。要培育壮大物流企业。推动传统运输、仓储、流通等企业加快资产重组,重点支持交运集团等大型物流企业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型。要积极发展第三方物流。鼓励有条件企业借助第三方服务企业,加快三产业务的转移,特别对适于优化企业内部物流系统的工业企业,要鼓励支持其广泛运用现代物流管理技术实现晋档升级。三是优化提升金融服务业。依靠方方面面的不懈努力,我市金融业保持了平稳健康发展的良好势头,尤其在引进知名商业银行、完善金融体系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突破,兴业、恒丰、浦发、招商四家股份制商业银行先后入驻我市,截至去年底,全市共有各类金融机构132家,存款余额22563亿元、贷款余额13664亿元,为支持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优化提升金融服务业,最紧要的是继续抓好金融机构的引进,支持现有银行和各类保险公司延伸服务网络,推进农村信用社经营改革,壮大各类金融中介组织,加快担保和再担保体系建设,鼓励发展各类创业和股权投资企业。引导金融机构开发针对“三农”、中小企业和科技创新的金融产品与服务,探索发展券商直投、信托租赁等新兴业务领域。抓好金融生态环境建设,建立健全信用安全体系,培育区域金融市场,创建“全国金融生态示范区”,全面提高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服务业发展水平。四是探索发展服务外包业。服务外包是以现代网络技术和高层次人才为支撑的新兴产业,是现代服务业中最具活力和成长性的新兴业态。大力发展服务外包,对于转方式调结构、提高开放型经济发展水平,具有重要意义。要着力打造服务外包基地。依托中心城区和高新区,以软件开发、动漫创意、医药研发、工业设计、金融后台服务为重点,按照国际化、规模化的发展模式,扶持发展产业特色明显、聚集程度高、带动作用大、平台服务完善的服务外包园区,提高服务外包产业集中度。要加快培育服务外包骨干企业。抓住国际服务业转移和服务外包加快发展的机遇,吸引境内外大型服务外包企业在我市设立分公司或接包中心,集聚更多规模较大、影响和示范带动作用明显的服务外包龙头企业。要抓好重点业务培植。在软件外包上,重点发展应用软件和嵌入式软件开发、信息服务、数据处理等业务;在流程外包上,努力向技术研发、设计、核心数据处理等方向拓展。积极促进服务外包由低中端向高端环节延伸,提高知识、技术密集型服务外包的比重。鼓励有条件的企业“走出去”,到境外设立研发、营销及服务机构,更加贴近发包市场,争取更多客户资源。五是积极发展科技信息服务业。按照建设创新型城市的要求,积极发展自主研发、产品设计、技术交易及评估咨询、知识产权管理、质量技术监督等领域的科技服务。以“数字”建设为抓手,积极推广应用传感网络、物联网技术,加快社会公众“一卡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电子政务公共信息服务平台、企业公共信息服务平台、农业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公共信用信息服务平台等五大支撑平台建设,培育一批专业、规范、高效的科技服务机构。在集中突破以上五大重点产业的同时,还要坚持不懈地抓好房地产、批零餐饮、商务服务、社区服务等传统服务业,整体提升我市服务业质量水平和规模效益。尤其要注重营造公开公平的竞争环境,提高市场开放度,放手吸纳外来资本和企业,促使我市房地产业健康有序发展。

载体建设是推进服务业跨越发展的重要抓手。“十二五”期间,要集中力量抓好20个重点城区、30个重点园区、50个大型服务业企业和100个服务业大项目建设。服务业重点城区建设,要依据城市规划定位,优化服务业空间布局,合理配置服务业资源,尽快提升产业规模、层次和比重。要突出抓好中心城区和济兖邹曲嘉组群结构城市服务业核心区建设,形成各有侧重、各具特色、优势互补、错位发展的新格局。中心城区要结合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大力推进万达广场等城市综合体建设,建立业态丰富、功能完善、布局合理、结构优化的服务经济示范区。各县市都要按照“统筹协调、分类指导,因地制宜、规划先行,集团带动、项目支撑,强化领导、政策配套”的要求,坚持县域城市和小城镇齐头并进,力促服务业重点城区扩张规模、提升效益。服务业重点园区建设,要在继续抓好已确定的7个省级、15个市级重点园区的基础上,突出抓好高新区软件园、科技创业园、现代物流园、商贸流通园、商务服务区、会展博览园和文化旅游休闲度假区等七类重点服务业园区。对已确定的重点园区,要明确功能定位,明晰发展思路,强化要素保障,集约集群发展,形成一批带动能力强、辐射范围广的服务业新增长极。服务业大型企业建设,要以加快培育一批具有自主品牌,市场竞争力强的重点服务业企业和企业集团为目标,在政策、土地、资金、项目等方面倾斜扶持,促其做大做强,发挥骨干领军作用。重点服务业企业要按照突出主业、突出特色、突出优势的发展思路,大力推进企业机制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不断扩大经营领域、提高技术水平、增强核心竞争力。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要一手抓引进、一手抓落地,解决具体问题,创造良好环境,保证项目顺利建设,为服务业发展增添后劲。

三、加快发展服务业必须出实招、求实效

促进服务业加快发展,既要解放思想、创新理念,真正放开视野、打开思路;更要出实招、出硬招,在重点领域、关键环节落实务实管用的办法举措。各级要加强改进对服务业发展的组织领导,领导同志要用心研究、准确把握服务业发展的客观规律,努力成为推动服务业发展的行家里手。要组织力量精心修订完善,抓紧拿出高质量的全市服务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充分发挥其指导引领作用。要在规划文本框架内,细化分解任务目标,制定具体政策措施,保证规划顺利实施,特别要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要拓展开放领域。按照“非禁即入”的原则,切实放宽服务业企业登记注册条件和经营范围限制,凡国家法律法规未明令禁入的服务业领域,各类投资者均可以独资、合资、合作等方式进入。对内外资及外地企业提供与市内企业同等待遇,特别要鼓励和支持我市大型工业企业进军服务业、实现多元化发展。要把招商引资与招才引智扭在一起抓,大力引导外来资本和先进技术投入我市服务业发展的重点领域,注重引进国内外先进服务理念和管理技术、优秀人才和团队及知名品牌,吸引战略性、导向性的优质企业和高端项目。服务业开放领域的拓展离不开发展软环境的改善。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效能,对涉及服务业企业的立项、登记、备案以及用地审批、证照颁发等,按照“程序最简、时限最短、收费最低”的要求,尽量简化程序、减少环节,最大限度地提供便利,同时还要严肃查处“三乱”行为,切实规范市场秩序,保障服务业企业的合法权益。

二要创新体制机制。抓住国家、省开展服务业综合改革试点工作的契机,健全完善服务业发展统筹管理协调推进机制,明确部门责任和目标任务,强化协调配合与监督检查,不断增强工作合力。要下决心破除部门利益束缚,打破条块分割掣肘,理顺完善包括文化旅游业在内的服务业管理体制,加快形成有利于资源整合、区域联动、产业体系健全、服务质量提升的制度架构,充分激发内生动力。要创新文化旅游资源开发模式,按照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规范有序地实施市场化运作,促进优质资源与外部资本要素的高效对接,培育成长性好、核心竞争力强的市场主体、骨干企业。要加快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改革步伐,能够企业化运营的事业单位要坚决推向市场,已改企转制的要与原主管部门脱钩,实现由政府包办服务事业向社会创办服务产业的转变。按照积极稳妥、逐步推进的原则,督促引导工业企业加快剥离非核心业务,推进企业内置服务专业化、市场化、社会化。鼓励支持优势企业通过改制重组、多元经营加速向集团化方向发展。

三要兑现扶持政策。今年市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服务业跨越发展的若干政策》,对放宽市场准入、实施财税优惠、培育市场主体、强化金融扶持、保障土地供应等方面作了明确规定,各级各部门尤其是财税、住建、工商、国土等部门,都要不折不扣地抓好落实,决不允许以各种借口“棚架”、梗阻。对服务业重点项目,要实行“一事一议”,给予限时限量的特殊政策,集中资源要素,进行重点扶持。要根据政策落实中的新情况、新问题,与时俱进抓好政策的调整完善,大胆学习借鉴外地成功经验,推动政策整合创新,充分发挥其导向作用和激励效应。

四要拓宽融资渠道。用活用好市级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和其他服务业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领域和薄弱环节,发挥好财政资金的“酵母”和引导作用。积极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和途径,吸引更多社会资金投入服务业项目。进一步完善银政、银企合作机制,组织好项目推介和对接洽谈,持续增加金融机构对服务业企业的信贷投放。当前特别要积极鼓励符合条件的服务业企业进入资本市场直接融资,通过上市、资产重组、股权置换等方式筹措资金。

篇8

河北省服务业发展现状

从整体来看,2005年河北省批发零售等传统产业发展态势良好,信息服务、旅游、住房消费等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比重上升,升级类消费增势强劲。具体表现为:

交通运输业支撑有力。2005年,河北省新增高速公路430公里,高速公路通车总里程达到2135公里。全省完成货运总量9.15亿吨,货物周转量4939.6亿吨公里,分别增长5.0%和34.4%。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不仅带动了物流业规模的扩大和水平的提高,同时也促进了以通讯器材、家用汽车等消费品为标志的升级消费需求的增加。

消费品市场繁荣活跃。2005年河北省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2952.9亿元,比上年增长14.6%。从流通渠道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通过提高管理水平,加强促销力度,继续发挥主渠道作用。贸易业零售额实现2541.3亿元,增长14.1%,住宿餐饮业零售额实现349.6亿元,增长19.0%。

出口规模实现突破。2005年河北省进出口总值160.7亿美元,增长18.8%。其中,出口总值突破100亿美元,达109.3亿美元,增长17%。出口商品结构也进一步调整和优化。工业制品出口增速快于初级产品出口,工业制品出口89.9亿美元,初级产品出口19.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20.1%和4.4%;机电及高技术产品出口连续两年呈现快速增长。

旅游市场保持活跃。2005年,河北省以建设旅游强省为目标,加快旅游资源开发和项目建设,大力开拓国内国际两个市场,确保旅游市场的健康发展。全年旅游收入400亿元,同比增长13.4%。

房地产业回落中趋稳。2005年,国家采取积极调控措施,调控项目立项和土地供应,房地产开发用地总量得到控制,房地产投资逐季回落,促进了房地产业的健康发展。全年城镇房地产投资完成390.5亿元,比上年增长23.6%,投资增幅在二季度大幅回落之后,逐步趋于稳定。

河北省服务业存在问题及原因

(一)所占比重低

2005年,河北全省生产总值突破一万亿元,达到10116.6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服务业增加值仅占33%,低于全国40.3%的平均水平,增幅与全省生产总值持平,比第二产业低2.2个百分点,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不强。同时服务业对税收增长贡献不大,服务业税收在全部税收收入的比重不足30%。由于服务业提供的是地方税收,因此服务业发展滞后也影响了地方经济发展。

(二)整体利润率偏低

根据河北省第一次经济普查的主要数据公报显示,河北省服务业利润率明显偏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两大传统服务业作为河北省主要服务产业,其2004年主营业务收入分别为417.13亿元和2462.45亿元,而利润总额却分别只有72.23亿元和41.15亿元。可见利润率明显偏低。

(三)内部结构不尽合理

从发达国家来看,以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信息服务、房地产和商务服务为主的现代服务业和知识密集型的新兴服务业增加值比重逐步提高。但河北省服务业内部结构中,传统服务业占据主体地位,现代和新兴服务业比重较低。交通运输仓储及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贸易及餐饮业两大传统服务业比重分别为26.2%和24.9%,而金融保险业、房地产业仅分别占8.4%和5.6%。造成这些问题的原因是:

从产业结构看,河北省是传统的农业和工业大省。我国正处于工业化中期阶段,由消费结构升级(以住房、汽车为主要标志)引发的新一轮经济增长有明显的重化工业特征,即机械工业、钢铁工业和化工工业成为支撑经济增长的三大高增长产业群。河北省产业结构以钢铁、装备制造、石化、医药、建筑建材等“十大主导产业”为核心的体系带有明显的重化工特征。客观上适应了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导致工业化进程明显加快,经济增长对第二产业(特别是制造业)增长的依赖性变强,结构调整侧重于第二产业内部优化升级,而三次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从体制环境看,服务业涉及范围广,行业间差距大,存在的问题和工作重点各不相同,在缺乏有效协调机制的情况下,容易导致政策不统一,难以形成合力。

消费需求不足的制约, 有效需求不足抑制了服务业规模扩张。目前河北省居民主流消费还处于升级前的准备阶段,特别是面临日益突出的就业压力和居高不下的教育、医疗、交通等服务项目支出,消费意愿更加谨慎,食品、衣着、居住和一些强制性消费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上升,而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娱乐教育文化服务支出比重下降。

服务业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程度低。除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程度较高外,其他服务业的市场化、产业化程度普遍较低。许多领域长期倚重政府投入,多元化投资机制尚未形成。机关后勤服务社会化水平不足30%。

河北省服务业对外开放时间晚,开放程度相对较低。改革开放以来,全省服务业累计直接利用外资不足20亿美元,在东部沿海省份中位居下游。2004年,全省服务业外商直接投资额2亿美元,比上年仅增长0.7%,分别比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增速低18.2和55.5个百分点,占全省外商直接投资额的比重仅为12.4%。

对策建议

(一)转变思想,加快改革

以《河北省服务业振兴计划》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为基础,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突出发展重点,明确责任目标,细化政策措施,切实推进计划落实;同时要正确认识服务业与制造业相互依存、相互推动的关系,坚持二、三产业发展并举,加快解决服务业发展的“短腿”现象;要强化政府的规划与调控职能,提高服务业发展的市场化、产业化和社会化水平;逐步放宽市场准入,打破行政垄断和行政干预,建立健全服务价格的市场决定机制,鼓励竞争,提高服务产品的供给效率;进一步细化社会分工,推进后勤服务社会化,确立服务企业的市场主体地位,提高产业化水平;发挥行业协会和中介组织的作用,规范行业管理,充分开发省内省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加强交流与合作,提升服务业区域整体竞争力和对外开放水平。

(二)发挥优势,增强自我发展能力

按照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的思路,在全面抓好振兴计划确定的十二个重点行业发展的基础上,围绕现代物流、文化、旅游和商贸流通等带动作用大、市场前景好的领域尽快实现突破。利用内环京津、外环渤海的区位条件,发挥劳动力优势和京津市场优势,扩大劳动密集型服务产品的供给与输出,缓解就业压力;开发丰富的旅游资源,大力发展绿色环保旅游业,带动住宿餐饮等相关产业的发展。要充分利用大中城市交通枢纽的作用和沿海城市港口的便利条件,发挥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加快发展现代物流业,培育壮大一批大型物流项目。

(三)突出重点,优化结构

要充分利用业已形成的较为完整的服务业体系,加快结构优化调整,改变河北省服务业发展不完善、不规范、不协调的现状,以满足社会对服务产品多样化的需要。

目前,在河北省的服务业中,传统的商贸、餐饮、修配等服务业发展基础较好。但是现代化,特别是新兴的服务业如信息服务业、现代物流业、旅游服务业、中介服务业、社区服务业,以及文化教育医疗等发展相对薄弱,服务业内部的产业结构呈现明显的失衡现象。所以要结合当前服务业发展形势,将服务业振兴计划细化、具体化,加快推进服务业开放步伐拓展服务业发展空间。要加大投资力度,吸引更多的外资、民间资本进入服务业,扩大项目规模,加强薄弱环节,提高集约化水平和科技含量。落实科教兴冀战略,加大培养和吸引人才的力度,依托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理念,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为服务业发展提供持续的发展活力。要增强基础业保障能力,用新技术改造通信、信息咨询、金融等传统服务领域,为中介咨询、网络传媒、信息服务、远程教育等新兴服务业发展创造条件。以满足居民家庭需求为目标,拓展和完善社区服务业,推进社区服务的专业化。

(四)加快城镇建设,拓宽发展空间

人口聚集是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人口的聚集为服务业发展创造需求基础。服务业发展的规模和结构,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城市化水平和城市规模结构,而农村人口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对其的需求较小,因此服务业发展水平呈现出城市、县镇和乡村梯度分布的特征。

篇9

力争到2014年,完成科技示范工程5-8个,建成现代服务技术平台10-15个,建成现代服务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45家以上,培育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140家以上;全市服务业增加值达4500亿元以上,年均增速13%以上,生产业、新兴服务业和科技服务业增加值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超过43%;服务业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基本建成全国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区、国际国内高端服务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和辐射西部、面向全国、世界一流的西部现代服务业发展高地。

(二)工作思路。围绕加快建设城乡一体化、全面现代化、充分国际化的世界生态田园城市,以国家现代服务业产业化基地为基础,以服务业态和服务模式创新为核心,以技术集成创新和推广应用为关键,以环境营造和体制机制创新为保障,完善现代服务业技术支撑体系、科技创新体系和产业支撑体系,改造提升生产业,培育发展新兴服务业,推动发展科技服务业,加速建设全球知名的研发设计基地,推动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进程,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和三次产业追赶型跨越式发展。

(三)基本原则。

1.科技引领,创新发展。以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为基础,把商业模式创新、服务流程创新与科技创新有机结合,推动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应用,变区域科技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

2.高端带动,聚集发展。选择重点产业实施现代服务业示范工程,建设高端服务聚集区和特色园区,引导生产业企业和创新型服务业企业聚集发展。

3.市场牵引,开放促进。利用现代服务业国际转移的机会,主动承接较高层次国际外包业务,积极参与高端服务业分工,积累自主创新能力,寻求现代服务业的技术和产业突破,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服务业企业。

4.集成资源,协同推进。推动“官、产、学、研、用”结合、科技与产业部门协同,加强部、省、市和区(市)县联动,集中政策、人才、技术和资金资源,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环境。

二、试点内容

(一)重点领域。

1.生产业。

(1)软件及信息服务业。支持信息技术咨询、数据处理和运营、设计与开发服务等高端信息服务,鼓励信息安全、数字新媒体、物联网、云计算、电子商务等特色产业技术创新;抢抓新一代信息技术发展机遇,积极推动下一代互联网技术的应用,探索新技术条件下的服务和运营模式创新;加快推进天府软件园、科技园、天府新谷、西部智谷、都江堰软件产业园、东区音乐公园、物联网产业园等软件服务业产业园区建设,强化产业载体和公共技术配套;加强软件服务化应用技术研究,构建开发系统服务外包平台,提高服务外包的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区域互联网数据中心、数据存储与灾备中心、高性能计算中心、云计算中心等信息服务基础设施建设。

(2)服务外包业。加强软件服务化应用技术研究,构建开发系统服务外包平台,提高服务外包的技术支撑能力;加强天府软件园等专业园区的国际化软件业务承接能力建设,重点发展软件开发、通信研发、游戏动漫、数据中心等;支持服务外包骨干企业建设共享服务中心、研发中心,提升服务外包企业的支付能力和水平;加大政府和企业业务外包管理支撑系统软件研发与应用力度,促进能源、交通等领域实时数据库、智能管理信息系统软件研发和业务服务外包。

(3)总部经济服务业。扶持新型服务方式、新兴业态和先进商业模式,构建完善企业知识型服务产业链;促进企业总部与区域金融保险等服务资源的融合共享,创新贸易和金融服务配套发展模式;加强工程总包和系统成套技术的研发,促进企业向综合化转型;加强产品服务生命周期关键技术研发,搭建重点产业零配件协同服务平台,完善企业服务价值链及零配件协同体系。

2.新兴服务业。

(1)推动科技与文化创新融合。依托东村,建立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引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科技企业。实施文化科技创新计划,支持一批科技与文化融合发展的重大创新项目,建设一批科技支撑文化发展的公共服务平台,建立一批文化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产学研战略联盟和技术研发平台。

(2)创新社会化公共服务模式。加强城乡社区协同医疗服务平台建设,创新第三方医疗与健康服务模式,建立健全个人健康保健一体化社会查询系统;构建开放式教育、就业服务、社保以及公交、气象等日常信息查询公共服务平台。

(3)支持新兴服务业创新发展。支持物联网、云计算等智慧城市相关技术创新和示范应用;支持节能环保技术研究和应用,加强网络身份识别技术研究,大力发展基于新技术的新兴服务业态。

3.科技服务业。

(1)研发设计服务业。支持工业设计产业发展,鼓励研发服务外包、合同研发组织等新业态发展;面向重点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开展共享技术研发服务;培育一批综合性检测服务机构,推动检测服务市场化;支持基础软件、嵌入式软件、行业应用软件等软件设计与开发。

(2)科技金融服务业。完善科技保险补助资金管理办法,开展知识产权责任、技术交易、小额贷款保证保险等险种的补助试点,引导保险机构做大融资性保险业务规模;加强科技金融风险评估,防范和化解科技金融风险,探索完善有利于科技银行业务发展的考核激励制度和风险管控机制。

(3)成果转移转化服务业。以技术转移(集团)公司为载体,完善技术转移服务功能;加强知识产权评估交易体系建设,活跃技术、知识产权等要素市场;培育投资主体多元化、运行机制多样化、服务领域专业化的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孵化服务体系。

(二)重点任务。

1.面向现代服务业共性需求,建设一批基础共享平台。

(1)云计算平台。支持建设商业化云计算平台,为政务应用和商业化运营提供按需分配、动态扩展、按量计费的计算服务,建成国内领先、中西部地区最大的云计算基地。以通信运营商和第三方互联网数据中心为依托,建设数据灾备、信息安全、电话呼叫基地和通信交换、信息处理核心枢纽,推进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三网融合为代表的前沿信息技术在现代服务业领域的应用。

(2)专业数据信息服务平台。运用第三代搜索引擎技术,对互联网中各种繁杂的信息和资讯进行检索、挖掘、整合和处理,并最终形成有价值的信息产品,为专业领域提供更有价值、更精简、更智能的数据和信息服务。

(3)服务外包行业在线培训公共平台。通过实时展现服务外包产业国际国内信息资讯,为从业人员提供在线产业资讯、就业方向引导、国际及名校开放课程等服务;通过实名注册及基于诚信档案基础的问卷调研、学习过程管理和评估,为政府决策提供数据信息。

(4)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平台。推进微功耗低成本安全电子标签、传感器专用安全芯片、MEMS(微机电系统)安全技术、无线及光纤传感网络安全技术、数据智能处理安全技术和安全中间件等产品研发,形成全国物联网信息安全产品生产中心。开展物联网信息安全需求分析、安全策略制定、安全技术架构设计,提供安全咨询、产品和系统安全测评、数据恢复、安全加固、应急响应、人员培训以及信息安全运行管理服务。

(5)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鼓励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向社会开放科技资源,完善资源供需双向补贴机制,提高科技资源使用效率。加强与国家级和发达地区科技资源平台衔接,把科技应用创新服务平台建成国家科技条件平台体系的重要支撑点。

2.面向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建设一批产业技术平台。

(1)第三方服务平台。支持制造业服务、金融后台服务、电子商务服务企业建立区域运营中心、结算中心、呼叫中心及研发中心,鼓励关联行业第三方服务平合重组,开展资源共享和产业链协同,逐步实现从“信息服务”到“资源服务”,再到“业务协作”的跨越发展,打造一批国内外知名的第三方服务平台及产业集群。

(2)新一代通信技术及增值服务共性平台。依托高速移动通信研究、试验与示范应用基地,支撑3G企业移动通信技术研究与产品开发,为企业提供EDA(电子设计自动化)开发工具、试验验证、安全测评、游戏开发等公共服务。

(3)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共性平台。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集成共性技术及医疗卫生服务关键技术,支撑各医疗机构共享信息资源,协同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医院管理、临床应用科研,创新医疗服务流程,构建新型现代医疗协作服务模式和医疗信息服务产业。

(4)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平台。培育创意设计、材料工艺、模具设计制造产业,搭建快速设计验证、逆向工程、用户体验等实验室,为工业设计全过程提供资源保障,为“制造”向“创造”跃升提供技术支撑。

(5)数字游戏动漫开发公共技术服务平台。构建游戏动漫引擎、游戏测试、游戏动漫开发制作、影视工具资源库等关键技术公共服务平台;整合行业资源,建设数字游戏产品运营平台,拓宽中小企业产品推广运营渠道;完善数字动漫产业链,促进产业分工,优化产业结构。

3.组织实施关键共性技术攻关,打造现代服务业科技产品链。开展产业链协同与现代物流、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以及工程总包、设备成套、零配件配套、产品应用服务、制造资源协作等生产技术研究,加大无线移动、射频识别、智能终端等技术研发,解决现代服务业技术改造和经营模式更新中的共性问题。大力突破供应链管理、现代物流过程优化与监控、裸眼3D显示、虚拟现实、RFID(无线射频识别)芯片设计及组网技术等关键技术,大力发展协同医疗、健康和文化等民生服务技术。

4.建设现代服务业功能区,推进现代服务业聚集发展。

(1)高技术及信息服务业聚集区。以高新区、武侯区为重点,建设以总部经济、软件及信息服务、会展产业等为核心的高端服务业聚集区。

(2)科技服务聚集区。以高新区(西区)、金牛区、青羊区为重点,建设航空、轨道交通、生物医药、科技中介等为核心的科技服务聚集区。

(3)数字出版服务聚集区。以锦江区为重点,建设数字发行、电子报刊、数字游戏等为核心的数字出版高端产业集聚区。

(4)金融服务聚集区。以高新区、锦江区为重点,建设以金融后台服务、金融中介服务、科技金融服务等为核心的金融高端服务聚集区。

(5)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以东村为重点,依托高新区、锦江区、成华区、龙泉驿区和双流县,建设以传播、创意设计、游戏动漫、数字音乐、演艺娱乐为核心的文化创意产业集聚区。

(三)示范工程。结合产业功能区和天府新区建设,启动一批现代服务业特色科技示范工程,构建现代产业支撑体系,打造现代服务业产业链和增长点,形成特色鲜明、优势互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格局。

1.文化创意服务工程。

(1)战略区域。东部新城文化创意产业综合功能区。

(2)技术领域。文化创意、信息服务。

(3)示范性质。构建文化创意服务产业链,创新文化创意服务新模式。

(4)示范内容。建立文化科技企业孵化器,以数字出版、数字媒体、影视数字特效等为重点,引进培育一批特色鲜明、创新能力强、在国内外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文化科技企业,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2.总部经济服务支持工程。

(1)战略区域。金融总部商务区、高新区。

(2)技术领域。总部经济、金融保险、现代物流、现代商贸、电子商务等。

(3)示范性质。支撑集团企业开展工程总包、系统集成、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推进制造业服务化。

(4)示范内容。围绕总部经济的发展需求,针对国际贸易和金融服务以及工程总包、设备成套、零配件配套、产品应用服务、制造资源协作、移动电子商务等,研发协同服务平台,为企业总部开展服务提供支撑。

3.现代物流服务工程。

(1)战略区域。国际航空枢纽综合功能区、现代物流功能区。

(2)技术领域。现代物流、仓储业、配送业、快递业等。

(3)示范性质。多式联运、城市物流集中配送、物流公共信息平台等。

(4)示范内容。以国际航空客货运枢纽、铁路物流枢纽、公路物流枢纽、口岸服务、城市物流集中配送为重点,围绕第三方物流企业、物流园区的实际需求,通过现代物流信息整合及过程优化技术的综合应用,探索新型物流运作与管理模式,广泛采用GIS(地理信息系统)、RFID、移动终端等先进物流技术与装备,形成现代区域物流、公共信息集成与应用服务新体系。

4.产业聚集区域协同服务示范工程。

(1)战略区域。汽车产业综合功能区。

(2)技术领域。电子商务、现代物流、服务外包、信息服务。

(3)示范性质。现代服务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重组产业价值链。

(4)示范内容。围绕现代产业体系目标,面向重点产业聚集区域,针对产业链协同需求,研发业务流程融合、信息互联互通的产业链协同服务平台,实施集成应用工程。

5.旅游与休闲服务工程。

(1)战略区域。“198”生态及现代服务业综合功能区,龙门山、龙泉山生态旅游综合功能区。

(2)技术领域。电子商务、服务外包、信息服务、科技服务、会展旅游等。

(3)示范性质。创新休闲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

(4)示范内容。通过数字化建设将旅游景区和休闲娱乐的各类信息可视化、智能化、网络化,实现旅游景区和休闲娱乐目的地信息的共建共享,完成数据到信息、信息到知识、知识到决策的流程,从而推动旅游景区和休闲娱乐目的地的建设和营销,提升管理水平和服务水平。

6.区域协同健康服务工程。

(1)战略区域。经开区医疗服务业发展区。

(2)技术领域。信息服务、科技服务、健康服务。

(3)示范性质。集成资源,创新健康服务新模式和新业态。

(4)示范内容。以医疗卫生机构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和网络通信技术为手段,集成共性技术及医疗卫生服务关键技术,支撑各个医疗机构共享信息、共享知识、共享资源,协同开展医疗卫生服务、人才培养、医院管理、临床应用科研,创新院前、院中、院间服务模式与流程,逐步形成分级、协作的医疗卫生服务模式,形成医疗卫生信息服务产业。

三、进度安排

(一)启动部署(年10月至12月)。制定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试点工作总体目标、工作思路和主要领域,出台基础共享平台、产业技术平台、现代服务业聚集区、示范工程建设和关键共性技术攻关具体措施,细化工作任务分工,建立试点工作评价指标体系、统计指标体系和督查考核制度。

(二)组织实施(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

1.面向现代服务业共性需求,建设云计算、专业数据信息服务、服务外包行业在线培训、物联网信息安全中心、科技应用创新服务等五大基础共享平台,为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提供基础支撑。

2.建设第三方服务、新一代通信技术及增值服务、区域协同医疗服务、工业设计共性技术服务、数字游戏动漫开发公共技术服务等五大产业技术平台,为相关产业发展提供专业化、开放式服务。

3.以市级战略功能区为主体,在新一代信息技术、物联网与云计算、现代金融服务、创意设计等重点领域,开展产业(技术)研究院建设试点,探索研究院运行方式,激发研究院内生动力,培育和聚集研发机构,提升技术成果转移能力。

4.组建技术转移(集团)公司,构建涵盖技术成果转化“发现、筛选、撮合、投入”的专业化服务体系,促进具备产业化前景的在研项目在我市实现技术转移和技术合作,并通过参(控)股、服务委托等方式与产业(技术)研究院、社会科技中介机构和高校、科研院所技术转移中心等形成技术转移服务网络。

5.推广高新区大孵化模式。在市级产业功能区、重点产业园区,构建以政府建设孵化器为示范、社会力量建设孵化器为主体、政府公共服务和社会中介服务有机结合的孵化网络体系。

6.在服务业重点领域开展理论研究和技术攻关,突破一批关键技术,形成一批现代服务业的标准和规范,开发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现代服务科技产品,为我市现代服务业科技示范工程提品支撑,打造现代服务科技产品链。

7.以五城区和高新区为重点,以产业基地(园区)建设为核心,打造数字出版服务等五大技术先进、优势突出、特色鲜明的现代服务业发展聚集区。

8.实施文化创意服务等六大特色科技示范工程,着力打造现代服务业新的增长极。

9.开展试点工作监测评估、督促检查和考核评议。

(三)总结提升(2014年1月至6月)。

1.对照试点工作实施方案,全面梳理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及时查漏补缺,集中力量加强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工作。

2.全面考评和总结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工作组织实施情况,做好迎接检查验收各项准备。

3.明确进一步深化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的新思路、新目标,探索建立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建设长效机制。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成立由市政府分管领导任组长的市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示范城市试点工作协调小组,研究制定政策措施,建立专家咨询机制,营造有利于现代服务业创新发展的环境。协调小组办公室设在市科技局。

(二)落实优惠政策。集成国家、省、市科技和产业计划,支持现代服务业关键技术攻关与应用示范;落实国家、省、市扶持现代服务业、现代物流、科技服务、软件及信息产业发展的税收优惠政策,兑现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服务业高新技术企业的奖励政策。

(三)建立多元投入和风险投资机制。以政府资金为引导,带动社会资金、金融资金和风险资本参与,搭建面向现代服务业的投融资支持服务平台,为企业提供风险投资、科技保险、融资担保等服务,提升企业研发能力,促进企业研发成果转化。

(四)健全指标统计体系。针对现代服务业产业融合、技术进步和模式创新不断加快的新形势,建立健全科学规范的行业统计指标体系,完善服务业统计调查方法,为现代服务业发展的研究、咨询、政策制定和投资决策提供数据支持。

篇10

服务业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一个显著特征,是衡量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繁荣程度的重要标志,是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市场化、国际化深入推进的必然结果。当前,从我市经济社会发展阶段出发进行综合分析,我们认为我市的经济社会发展已经到了把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的时候了,必须推动二、三产业互动发展。只有这样,才是科学发展、协调发展,才能实现更好更快发展。

(一)从发展背景看:国务院在去年出台的《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20*〕7号)中,已经提出要把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把加快发展服务业作为一项重大而长期的战略任务来抓,作为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必由之路来对待。最近,国务院办公厅又了《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若干政策措施的实施意见》(〔20*〕11号),作为国发〔20*〕7号文件的配套意见,在土地、税收、市场准入等方面给服务业发展带来了更多具体实在的“利好”条件,尤其是决定把服务业企业注册资本限额降低到3万元,同时继节能减排工作以后把服务业发展也纳入到对地方政府的考核之中。国家提出把服务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主导产业来培育,是基于人均GDP已经超过2500美元这样的背景。我们*地处沿海发达地区,20*年按48.37万户籍人口计算人均GDP已达6802美元,按64.8万常住人口计算人均GDP也已达5152美元,更应该把服务业作为主导产业来培育。

(二)从发展规律看:国际经验表明,区域经济的增长,在相对贫困阶段,主要靠农业和工业推动;在总体小康阶段,主要靠工业和服务业推动;进入工业化的中期和成熟期,发展结构由工业推动为主向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转变。根据国际上较为通行的工业化进程评价体系,第一、第二和第三产业GDP在分别低于14%、高于50.9%、低于35.1%的阶段属于工业化的中期和成熟期。我市20*年三次产业GDP比重为5.6∶65.8∶28.6,已处于工业化的中期和成熟期。这一发展阶段,完全靠制造业驱动不行,如果再不重视服务业的发展,就是不科学的发展、不合理的发展、不协调的发展。工业化并不仅仅指制造业的发展,新型工业化道路是指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工业化道路,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发展向三次产业联动发展转变本身就是新型工业化的方向。当前,我市制造业发展过程中碰到的一个制约问题就是生产业严重不足,产业集群发展的生态环境不是很好。因此,必须坚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优先发展,从而实现三次产业的融合互动。

(三)从发展瓶颈看:改革开放30年来,*的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发展,主要是得益于解放思想、扩大开放、深化改革,尤其是全市上下致力于加快工业经济的发展,根据当时的阶段性特征,把第二产业作为一个主导产业来培育,使第二产业增加值从*年的0.34亿元、占GDP比重21.2%,发展到20*年的158.*亿元、占GDP比重65.8%,工业化快速发展推进了城镇化、信息化、市场化、国际化进程,使经济社会发展经过30年历程大大跃上了一个新台阶。但在这个发展阶段中我们也付出了不小的成本和代价,花了4.22万亩工业用地,集聚了30万名外来人员,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超过了170亿元,现在每年要花22亿度工业用电,万元工业增加值综合能耗0.89吨标准煤、主要污染物排放量79.19千克,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亩均工业增加值只有64.67万元、亩均应交税金7.82万元。20*年全市万元GDP能耗0.7544吨标准煤、二氧化硫排放量4186.84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4352.88吨,按照“十一五”期间万元GDP能耗下降20%和二氧化硫排放量、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分别削减17%的目标要求,形势非常严峻。下一步发展要更好更快,“十一五”期间主要经济指标要翻一番,不可能再新增4.22万亩工业用地、再集聚30万名外来人员,每年再新增22亿度工业用电,必须转变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转变发展方式,提升产业、盘活存量、优化结构、提高亩产。我们不是说不要发展工业,相反现阶段仍要把工业经济发展作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但我们现在要走的是新型工业化道路,发展的是先进制造业,要做到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两个优先发展。现代服务业具有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高效益等特点,大多属于节约型、清洁型产业。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符合破解发展瓶颈、转变发展方式的要求。

(四)从发展机遇看:当前服务业全球化正在蓬勃兴起,成为国际产业转移的新热点。今后一个时期国际服务业转移将进一步加快,转移的重点是中国、印度等发展中国家。而服务业领域越来越高的开放度及我市越来越凸显的区位优势,为我们承接服务业转移带来了有利条件,特别是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将进一步推动服务业领域的开放,杭州湾跨海大桥全线通车将使我市许多潜在的优势进一步显性化。

为此,我们必须因势利导,顺势而为,加快推进服务业发展。

二、我市服务业发展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进程,必须看到差距,找准问题

相对于先进地区和先进制造业发展、城市功能提升的要求,我市服务业发展还显滞后,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服务业在经济总量中的比重还比较低。分析我市的经济结构,可以清晰地看到民营经济和服务业是发展中的两条短腿。民营经济短,间接体现在农民收入构成,去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10*2元,其中工资性收入7240元、占71.4%,占比为嘉兴各县(市、区)最高,而家庭经营性收入只有2399元、占23.8%,占比为嘉兴各县(市、区)最低;直接体现在工商户数,去年我市每万常住人口工商户数515户、列嘉兴各县(市、区)第四位,与区域面积、人口数量不相称,前三位的嘉善、桐乡、海宁分别有614户、599户、543户。服务业短,主要体现在两个比重低: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低。20*年,我市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28.6%,但仍低于嘉兴市5.3个百分点、全省11.8个百分点、全国10.5个百分点、全世界39.1个百分点。地方财政收入占财政总收入的比重低。去年,这一比重虽然艰难上升了0.15个百分点、达到47.3%,但仍为嘉兴最低。同时,服务业税收占全部税收比重仅为26.3%,远远低于全省41.3%的水平。

二是服务业发展的领域还不够宽。现代服务业是指那些不生产商品和货物的产业,包括信息、金融、物流、会计、咨询、法律服务、文化、创意等行业。从我市目前服务业的内部结构看,大部分业态还处于“小、低、散”的状况,涵盖的领域也还不够宽。去年68.7亿元服务业增加值当中,总体上还是以房地产、住宿餐饮、批发零售等传统的服务业态为主,真正谈得上现代服务业的还相当少。

三是服务业发展滞后已经制约了先进制造业发展。按照国际经验,每1元现代制造业增加值,相应有1元以上生产业为其提供配套服务。我市去年的工业增加值为149.1亿元,而全部服务业增加值也仅为68.7亿元,相差1倍多。这表明我市生产业的支撑体系还没有完全建立,许多先进制造业发展所需要的服务要到市外寻求配套,成本相应提高,已经制约了先进制造业的发展,长此以往制造业将要失去竞争力。

四是服务业发展滞后已经制约了城市功能提升。一个地区的区域竞争力主要是由其城市竞争力决定,城市竞争力的强弱又取决于城市功能,服务业则是城市功能强弱的关键决定因素。当前,我市服务业的发展还满足不了城市功能提升的要求,尤其是满足不了市民生活品质改善的要求。按照联合国粮农组织的标准,恩格尔系数降到40%以下时,可以认为居民生活进入富裕阶段。这一阶段,人民生活开始向宽裕型小康迈进,城乡居民消费能力不断增强,消费方式从生存型向享受型、体验型转变。我市去年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分别为39.9%和38.8%,但生活业尤其是文化、休闲、娱乐、健身等产业发展满足不了市民需求,市民就医、就学等方面的一些高档消费也往周边大城市去,生活业要素流出多于流入。

五是服务业工作思路不够拓展。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在思想认识上,我们很大程度上还是把服务业定位在“社会消费品零售”这样的层面上,对于服务业这个包括生产性、生活性、精神体验性需求的内涵丰富的产业还没有足够认识。在职能转变上,政府包括各部门的职能还没有完全转变过来,政事不分、政企不分的现象还有所存在,一些应该由市场来做的事情还是牢牢抓在手中不肯放。在很多事情上,政府的工作应该主要是管规划、市场准入和依法依规监管,不是什么事都大包大揽。在开放程度上,开放的领域还不广。实际上,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等一些公益性、公共性的事业,只有在把它作为一项事业发展的同时,又作为一个产业来培育、来经营,充分依靠社会力量、外来资本的力量,才能做大做强,才能为社会提供更丰富的公共产品。

对于上述问题,我们一定要深入分析,准确把握,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加以解决。

三、我市服务业工作的目标任务已经明确,必须采取措施,狠抓落实

当前,我市服务业发展正处于寻求新突破的关键时期。下一步,要围绕目标任务,采取有力措施,狠抓工作落实,全力推动服务业更好更快发展。

(一)要解放思想。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过程,首先是个解放思想的过程。改革开放30年,*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得益于发展先进制造业,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思想解放,在于思想解放所带来的经济体制改革深入推进。服务业的发展,同样需要思想解放。思想解放是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在服务业发展问题上更是如此,尤其要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的市场准入,该放开的放开,该放活的放活,该放手的放手,凡是其他地区能干的我们也能干,凡是国家没有明令禁止的我们就可以干,凡是过去规定不能干但现在已不合时宜的我们也应当试着干。

(二)要增强合力。对于民营经济和服务业两条短腿,市委、市政府已经在认真研究、着力拉长。在民营经济发展上,市委、市政府今年提出了创业富民、创新强市“十大工程”,在政策支持、要素保障、氛围营造、环境优化、工作考核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去推进。在服务业发展上,市里已经成立了服务业发展局,把服务业发展局作为全市服务业发展的“抓总”部门和党委、政府的参谋部门。但一个产业的发展,尤其是我们要把服务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光靠一个部门来抓是远远不够的,也是抓不好的,必须合力去抓。各个部门都要在服务业发展中找到自己应有的位置,主动参与、积极支持、密切配合,在服务业发展中有所作为。各镇、街道也要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情况,把服务业发展与新市镇、新农村、新社区建设结合起来,因地制宜加以推进。同时,要支持组建服务业行业协会,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市场秩序维护、行业自律、信息沟通和加强合作中的积极作用。

篇11

1、批发零售商贸业增长放缓。我县批发和零售业受经济不景气影响较大、消费疲软,今年1-6月份,全县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9.9亿元,同比增长9.4%,增幅比去年同期减少10个百分点;住宿与餐饮业发展结束了近几年快速增长势头,表现为平稳增长,1-6月份增长9.9%。

消费需求增长逐步放慢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收入增长明显放慢,未来一段时间内消费增长有可能持续减速。二是随着经济增长进一步放缓,今年就业将更加困难,居民即期收入和预期收入更加不乐观,致使居民消费信心挫伤,购买力受到遏制,1-6月份,我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5793元,同比回落2%,其中居民在医疗保健方面的消费支出大幅下降,降幅达33.5%。

2、旅游业平稳发展。旅游总体上保持平稳发展,上半年旅游接待人次和旅游总收入稳中有升,1-6月份,景区接待游客371万人次,同比增长10.1%;门票收入2368万元,同比增长7%;旅游经济总收入10.8亿元,同比增长11.7%。

3、交通运输、仓储业增长趋缓。交通运输、仓储受经济形势影响,客运、货运增幅较去年同期均有所下降。1-6月份,全县完成客运量510万人次,同比增长2.5%,客运周转量402720万人公里,增长2.1%;完成货运量290万吨,同比增长3.5%,货运周转量为35185万吨公里,增长3.0%。

4、房地产业发展势头良好。由于去年投入开发的房地产企业家数增加,达到12家,房地产业今年上半年总体上呈较快的发展势头,房地产销售面积及销售额创历史新高。1-6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25418万元,房地产销售面积17.7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4.6%;商品房销售额8.73亿元,同比增长79.9%。

5、金融业快速增长。国家从去年上半年开始实施的货币从紧政策在去年年底调整为适当宽松的货币政策,采取积极的财政政策,出台扩大内需“十项措施”等一系列促进经济发展的政策,促进金融业快速增长。至6月底,全县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91亿元,增长35.2%,存款余额117亿元,增长32.3%。

6、商贸物流重点企业逐步壮大。以天天新、天音公司、天啸物流等企业为代表的本土重点商贸物流企业,通过不断加大更新改造的投入力度,为我县的商贸流通发展奠定了坚实的物质基础。其中:天天新现有连锁网点覆盖全县十一个乡镇三个街道,总门店数达16家,建有配送中心一个。天啸物流新建物流中心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物流配送能力将上一个新台阶。

二、服务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县服务业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服务业占GDP比重已与二产不相上下,但产业层次低,特别是现代服务业、生产业发展不足,主要问题有:

一是服务业总量小,基础弱,联动效应差。我县服务业虽然有了较大发展,在我县GDP中所占比例逐年增大,但全县服务业增加值仅32亿元,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仅为5%左右,总量较小,这与我县发展服务业的优势相比,还没有突出出来。从联动效应看,主导产业带动乏力,产业联动不强。我县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优势十分明显,但旅游业没有发挥行业龙头作用,对住宿、餐饮、购物等带动效应不明显。

二是产业层次结构不合理,主体低小散,新兴服务业还比较薄弱。我县服务业主要集中于传统行业上,服务业整体层次较低,批发零售、住宿餐饮、交通运输等行业的增加值占整个服务业的比重将近四成,而现代物流、金融服务、信息服务、商务服务、科技服务等新兴产业处于发育阶段,普遍规模小,占比低。新兴行业比较薄弱。普遍存在着“低、小、散”现象,“低”表现在商业发展层次偏低,基本上处于夫妻店、个体户等较低层次;“小”表现在商铺的营业面积普遍偏小;“散”表现在商业网点的布局较凌乱。全县缺乏较大规模的企业集团和专业市场,各类市场规模小、辐射面不广、专业化程度不高,一家一户的个体经营居多,缺少上规模的服务企业、专业市场、大商场、大卖场等。

三、下阶段的工作思路

深入实施“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着力抓好服务业重点项目建设,积极探索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建立、完善服务业发展机制,优化发展环境,推进服务业发展转型升级。

1、着力推进旅游业发展。旅游产业是我县服务业支柱产业,也是我县极具发展潜力,发展优势的产业,继续深化实施“旅游产业推进年”活动,着力推进山旅游品牌建设。同时,大力发展“农家乐”休闲旅游业。“农家乐”是我县近几年来迅速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结合了旅游业和餐饮服务业,发展势头良好。2011年,全县农家乐经营户达122户,从业人员总数达887人,接待游客136.6万人次,营业额达3308.9万元。“农家乐”成为我县农村经济新的增长点。要进一步加强宣传和促销,将农家乐宣传触角伸向上海、杭州、温州等周边大中城市,吸引更多的游客来我县体验农家乐。

2、积极探索二、三产分离工作。鼓励工业企业发展生产业,促使制造业由加工制造环节向研发设计和品牌营销两端拓展延伸,促进先进制造业与生产业有机融合、互动发展。研究制定具有可操作性的鼓励制造企业二、三产分离的政策措施,支持鼓励生产制造企业将售后服务、后勤物业、餐饮和教育培训等内部服务功能剥离,整合组建专门的服务企业,其配套的服务企业享受原工业企业相关优惠政策。重点选择几家企业做好二、三产分离试点工作。

篇12

一、充分认识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的意义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坚持走有中国特色的工业化道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促进经济增长实现“三个转变”,努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省九次党代会要求,要把繁荣发展服务业作为经济结构调整的重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为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和省九次党代精神,去年,省委、省政府召开了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作出了繁荣发展服务业的决策部署,提出了做大做强服务业三大载体的工作要求。各级各部门认真贯彻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精神,在培育城区服务业载体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总体上看,这项工作的进展还很不平衡,有不少同志思想认识不到位,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地位和作用理解不深,有的工作力度不大,有的缺乏扎实有效的配套措施,这些都不同程度地影响了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我们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理念,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和实现工作指导转变的高度,深刻认识推动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要意义。

(一)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是服务业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城区基础设施完备,工业化进程快,居民收入高,具有对内对外开放的优良环境条件,对推动服务业的集聚发展,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关键作用。从国际经济发展的趋势看,在全球产业结构由工业经济为主向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型过程中,服务资源向大中城市集中,空间布局向重点城区集聚的趋势十分明显。这一趋势和特点是决定城市能级、增强综合竞争力、提升辐射带动力的强大动力与活力源泉。城市服务业的发达程度是衡量城市现代化水平的重要标志。欧美、日本、韩国等国家城区服务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已达到70%--80%以上。从国内先进省市情况看,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服务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如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已经形成了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作为城区主导产业的地位非常突出。北京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70%,四个中心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其GDP的比重达到95%以上,服务业就业人口比重达到87%;上海市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50%,中心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中心城区GDP的比重、占全市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均达75%左右,到2010年,将达到80%以上。广东省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也超过了40%。从我省发展的实际情况看,50个重点城区经济发展比较快。这些城市基础设施完善,要素市场齐全,科技研发能力强,对外开放程度高,服务业也代表着全省的发展水平。*年,全省50个重点城区实现的GDP和服务业增加值,分别占到全省的71.2%和77.6%。其中:17个市区实现服务业增加值达到3622.2亿元,占到全省的42.1%。因此,抓住重点城区就抓住了全省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我们必须主动顺应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服务化发展的大趋势,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来把握服务业发展态势,抓住重点城区这个关键,引领全省服务业快速健康发展。

(二)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对促进三大载体建设具有关键作用。服务业三大载体彼此联系,紧密相关,相互影响。重点城区始终居于主导地位、具有关键作用。(1)重点城区能够为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园区和企业的生存与发展离不开城区这个大平台、大环境。我省在前一轮经济发展中,主要是依靠工业化的支撑和带动,多数城市注重处理工业化与城市化的关系。工业规模扩张和园区化布局与城市的建设发展相互依托、相互促进,使经济与社会的发展水平不断提升。但实事求是地说,许多地方对城市的服务功能、空间布局、品牌形象、产业定位和发展方向关注不够,研究不深,直接影响了城市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提高。现阶段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的发展,仍有很大的扩张余地,但是,未来城市经济发展将主要依靠服务业来带动,服务业、服务经济将逐步成为城市经济的主体。加快服务业发展,提升重点城区服务功能,有利于加快形成强大的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这些恰恰是服务业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发展和壮大的最为有利的条件。(2)重点城区能够为重点园区和重点企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重点城区集中了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优质资源。据统计,全省50个服务业重点园区中有46个在重点城区,全省100户重点服务企业中有97户在重点城区。从城区产业发展来看,随着土地约束作用增大、资源环境压力加大、劳动力成本增加、商务成本提升,传统工业在城区发展空间将越来越小,城区“退二进三”的步伐将进一步加快,城区服务业将获得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扩张空间,这将为服务业园区、服务企业快速发展带来新的机遇,而服务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又将进一步提升城区功能与发展水平。

(三)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举措。目前,我省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3500美元,经济社会已经进入工业化转型、城市化加速、市场化完善和国际化提升的新阶段,经济与社会正在经历一个重要的转型期,城区服务业对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对构建现代产业体系,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1)发展城区服务业可以促进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城区是现代服务业和高端服务业的主要集中之地,通过发展城区服务业,特别是发展与制造业关联度较高的现代服务业,包括金融保险、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物流配送、人员培训、财务管理、法律咨询、售后服务、商务会展等,可以大大优化和提升制造业的生产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增强核心竞争力,为制造业转变发展方式提供支撑。(2)发展城区服务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和大力改善民生的重要途径。提高城乡居民的物质和文化水平,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根本出发点。城区服务业与人民群众的生活息息相关,通过发展城区服务业,可以更好地满足城市居民的教育、文化、旅游、医疗、居住和出行需求,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和质量。另外,发展城区服务业对解决城市就业,承接农村劳动力转移,也具有难以替代的作用。城区服务业已经成为财政特别是地方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和关键增长点。(3)城区服务业有条件率先实现又好又快发展。我省目前正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重点城区的物质技术基础和人才等资源条件都有了较大改善,随着居民收入水平提高、产业分工细化、改革开放扩大、城市化进程加速,城区体制、机制、人才、投入、区位、环境等优势,还将进一步显现出来,城区服务业面临着十分广阔的发展空间。我们要认清形势,抓住机遇,引领全局,努力推动城区服务业发展,更好地适应新型工业化需要,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步伐。

二、明确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任务目标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若干意见》(国发〔*〕7号文)提出:到2020年,全国基本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的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超过50%。最近下发的〔2008〕11号文再次提出:经济较发达的地区可以适当提高发展目标,有条件的大中城市要加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省政府鲁政发〔*〕66号文中提出:到2010年,全省服务业增加值占生产总值的比重每年提高一个百分点,达到37%以上;济南、青岛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其他市服务业增加值年均增长速度要达到20%以上。到2020年,全省要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超过50%。

在今后10多年时间里,我省要基本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必须提高近17个百分点,平均每年提高1.4个百分点,时间十分紧迫,任务相当艰巨。实现上述任务目标,重点城区起着关键作用,必须率先发展,走在全省前列。在工作指导上,要坚持统筹协调、规划先行,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集团带动、项目支撑,强化领导、政策配套;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使有条件的重点城区在全省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带动全省经济结构的调整、优化和升级。初步考虑,今后3至5年,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目标是:

——济南和青岛。济南要充分发挥在省会城市群经济圈中的核心作用,青岛要充分发挥在半岛城市群中的龙头作用,建设服务*、面向全国的服务经济中心,两大市区服务业增加值占驻地城区GDP的比重要分别达到75%和55%以上。

——其他15个市驻地城区。要依据工业化、城市化的实际进程,依托市驻地和周边城区,加快发展面向生产、生活的服务业;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要有10个以上的市区达到50%以上;其他市区力争达到40%以上。

——其余33个重点市县城区。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全力抓好城区服务业的发展。特别是30个强县,要统筹发展现代农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使之有机结合起来,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要有20个以上的重点县(市)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达到50%以上。

——全省50个重点城区。到2010年,50个重点城区服务业增加值占全省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要由*年的77%提高到83%以上。

要通过引领有条件的重点城区率先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促进全省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为经济社会实现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率先发展作出更大贡献,为到2020年全面实现经济结构向以服务经济为主转变奠定坚实的基础。

三、紧紧把握城区服务业的发展重点

在全省服务业发展工作会议上,姜大明省长对加快发展金融保险业、现代物流业、科技与信息服务业、文化旅游业、房地产业和商务服务等六大产业,提出了明确的工作要求。“六大产业”是全省服务业发展的重中之重,也是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各重点城区要紧密结合当地实际,进一步理清工作思路,科学确定服务业发展的重点,尤其要着力体现好以下几个方面:

突出发展特色与优势产业。从全省情况看,*城区服务业结构层次较低,缺乏特色与优势。今后必须在搞好城市功能定位的基础上,精心研究自身的发展基础、资源条件、区位特点等,突出特色,发挥优势,把现代服务业特别是生产业的发展放到全局与战略的位置。同时还要规划好工业设计、服务外包、创意产业、软件业等新兴产业的发展。确定特色与优势产业的结构和布局,要体现城市定位,符合城市的特点,遵循城市功能区划。比如加快发展金融业,并不是要求每个市区都要统一规划建设金融街区,但济南、青岛等有条件的中心城市,应根据金融保险企业集聚发展的要求,科学规划建设金融集聚区,研究制定吸引金融企业的政策措施,通过改善硬软环境,为金融企业的发展创造条件。再比如发展现代物流业,不单纯是建设几个物流中心。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必须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对区域经济发展进行全面分析,特别要对制造业的原材料供应、产成品销售等进行定性与定量分析,搞好信息平台建设,使物流园区真正成为物流配送中心、价格形成中心、信息汇聚中心,做成促进和带动地方经济发展的品牌。发展文化旅游业也是如此。重点城区是支撑区域旅游经济发展的枢纽,不仅要打造一流的景区,而且要完善与旅游相配套的休闲娱乐、住宿餐饮、购物等配套设施,为游客消费创造良好的环境。重点城区是全省服务业发展的主体,各个市区只有把特色与优势找准,真正做大、做强,才能把省政府确定的发展重点落到实处,实现全省服务业发展目标才有保证。

大力改造和提升传统服务业。目前,传统服务业是城区服务业的主体,总量规模大,结构层次低,涉及领域多,空间布局散,市场竞争力不强,必须系统改造提升布局结构、组织结构和技术结构。要引导好重点传统行业的资源整合,充分利用好现有服务业资源,通过引入龙头和名牌企业,推进优化与重组,推进兼并与联合;要通过深化改革与开放,搞活发展机制,推进资金、技术、管理、人才的引进;关键要搞好先进技术、信息技术的嫁接改造,提升产业发展现代化水平,提高产业市场竞争力。

积极发展城市公共服务业。城市公共服务业是城市综合发展水平的重要体现。在新一轮城市发展中,要根据城市的功能定位和功能区划,科学合理地安排空间布局。要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增加政府投入。同时,充分利用和引入市场机制,扩大融资规模,实施多元化投入,加强城市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增强公共服务能力。目前要特别重视改善市区交通,切实解决市区行车难、停车难的问题,改变市区交通落后于市外交通发展的现状。同时,要统筹规划建设城市教育培训、文化艺术、体育健身、卫生保健、休闲娱乐,以及图书馆、博物馆等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最大限度地扩大服务供给,努力提高公共服务的覆盖面和社会满意度。

高度重视发展社区服务业。重点城区要以方便居民生活为目标,按照便民利民、综合配套的要求,加快社区服务网点建设。特别是新建居民区,必须配套建设相应的各类服务网点,逐步实现社区服务网络化布局。要引导社区服务组织不断拓展服务领域,加快构建以社区康体健身、医疗卫生、养老托幼、安全保卫、保洁环卫等为主要内容的社区服务体系,不断创新服务形式,完善服务功能,提高服务质量,努力实现社区居民困有所助、难有所帮、需有所应,促进和谐社区建设。

努力为农村服务业发展提供支撑条件。城乡统筹、发展现代农业是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离不开服务业的发展。重点城区是城乡服务业、农业服务业的结合部与支撑点。重点城区,特别是33个重点县,要适应城乡统筹发展的需要,在重点抓好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同时,以县城为基地、以重点乡镇为节点,努力为农村服务业合理布局和网络化发展创造条件。要围绕农业生产的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抓好关键设施、基础条件和龙头企业发展,带动生产销售服务、科技服务、信息服务和金融服务等农村社会化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完善。要充分考虑提高农民生活质量的需要,规划好农村文化、医疗卫生、社会保障、计划生育、广播影视等事业发展,推动农村居民生活服务社区化,促进农村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四、培育重点服务业城区需要把握好的几个问题

培育重点服务业城区是一项全新的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关联度大、配套性强。能否以城区为单位组织安排好服务业的发展,需要在实践中不断进行探索前进。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工作指导中认真把握。

(一)科学规划,分类指导。从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情况看,缺乏统一、科学、合理的规划是目前存在的普遍问题,严重制约了城区服务业的健康发展和水平提升。规划是发展的第一资源,规划节约是最大的节约,规划浪费是最大的浪费。走有中国特色的新型工业化道路、构筑现代产业体系的新目标,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各重点城区要加强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服务业规划的编制工作。(1)各重点城区必须统一编制、统筹协调城区服务业发展规划。城区经济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各重点城区要在对城市经济准确定位的基础上,科学合理地确定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目标任务、结构布局。要认真分析城区服务业发展的特色、潜力与优势,结合城市化进程和工业化水平,科学划分城区的功能分区,认真确定发展的重点。必须把城区作为一个统一的整体,规划编制的主导权不能下放到下一级,规划的内容决不是条条或块块的简单迭加。特别是对城市公共基础设施、重大项目和重点产业发展的结构布局,必须做到统一规划和统筹安排。要有效整合城区服务业资源,突出城区发展特色,使城区服务业的空间布局尽快走向集聚化、网络化发展的轨道。老城区要加快退二进三和城中村改造的步伐,为服务业发展腾出空间;新城区建设必须具有前瞻性,预留出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的发展空间,避免造成低水平的重复建设,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2)重点城区必须正确处理工业化、城市化和经济服务化之间的关系。必须看到,许多重点城区的制造业,特别是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仍有很大的发展潜力。但同时也要看到,这些城区也都具备了加快服务业发展的条件。先进制造业、装备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的大发展,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和城市功能的提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重点城区发展必须树立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双轮驱动、互动发展、融合发展的理念,树立优先发展服务业的观念,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步伐,一手抓先进制造业,一手抓现代服务业。要加快推进二三产业分离,推进专业化分工与合作,发挥各个产业的协同作用,增强产业发展关联度,形成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互动发展的格局,培育经济发展新的增长点,在全省探索走出一条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新路子。(3)重点城区规划的编制与实施必须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基础和条件差异较大。各级政府在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上,既要统一规划、统筹指导,又要区别对待、搞好分类指导。对目前已经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重点城区,要进一步扩大服务业总量与规模,提高发展水平和质量,优化发展结构和布局,充分发挥其示范带动作用;对目前服务经济基础较好、优势明显、特色鲜明的重点城区,要坚持扩张规模、优化结构、提升素质并举,使其尽快形成以服务经济为主的产业结构;对目前服务经济有一定基础和发展潜力的重点城区,要发挥其潜在优势,挖掘发展潜力,搞好发展定位,加大培育措施,培植发展特色,促其加快发展。

(二)搞活发展机制,扩大融资渠道。加快发展重点城区服务业,必须深化各项改革,完善体制机制,关键要引入市场机制。要进一步放宽服务领域市场准入,加快推进国有服务企业改革,加快推进生产经营性事业单位转企改制,充分调动和发挥其人力资源丰富的优势;加快推进政府机关和事业单位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使服务企业真正成为市场主体。要鼓励社会资金投向服务业,形成多元化的投融资格局。当前,投资仍是拉动我省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全省固定资产投资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增长速度,服务业投资一定要保持较高的增速。今年服务业投资要力争高于全社会投资5个百分点;重点城区的服务业投资至少高于全社会投资10个百分点。如何破解融资难的问题?从潍坊等地的经验看,思路完全可以放得更宽一些。(1)努力搞好项目策划。土地是城市最大的资源,发展城区服务业必须高度重视并充分用好土地资源。重点城区是吸引服务业投资的最佳地方,只要科学规划布局,提高项目策划水平,高水准策划项目,就会引来投资者。因此,重点城区必须把服务业重点项目的规划、论证、筛选、确定,作为扎实推进服务业发展的关键来抓,确保建设一批、储备一批、规划论证一批。(2)充分运用市场机制。城区服务业规划起点高、项目规模大,占用资金多,必须坚持市场化融资。潍坊市将世纪泰华城的规划与开发权交给世纪泰华集团,前两期工程投资4.5亿元,政府没有拿一分钱。东营市引进银座开发了占地400多亩的商务中心,政府没有投入资金,不仅银座项目开发建设顺利,而且还给市里建起了老年活动中心。政府进行整体规划,搞好项目策划,然后请有实力、有品牌的企业运作,大大拓宽了重点城区融资渠道。(3)积极优化建设环境。环境改善对项目建设、投资者进入具有重大作用。临沂市通过沂河改造,为城市居民拓展了休闲场所,吸引了众多的房地产商在两岸投资,城市环境改善了,政府税收增加了,可谓一举多得。潍坊市白浪河综合治理开发工程,规划建设视野宽、标准高,工程完工后,将成为集旅游休闲、商业服务、历史文化遗迹于一体的黄金水道,从而为两岸土地创造了较大的升值空间,实现了整治投入与政府收益的平衡。这些都具有普遍借鉴和推广的意义。(4)有效经营城区资源。济南、青岛等大中城市,甚至包括一部分市县,都可以通过出让街区、道路、桥梁冠名权等符合市场要求的办法,获取建设资金,实现政府、企业、居民多赢。城市服务设施建设需要政府投资,但更需要市场融资。

(三)加快人才培养,优化发展环境。新兴服务业和现代服务业,特别是高端服务业,是知识密集性行业,对人才的需求十分迫切。加快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不仅需要大量服务业专业技术人才,而且需要精通管理的行政管理人才。(1)要抓好人才培养。省里已经研究提出了“十一五”后三年服务业人才的培训计划,重点培训公务员和部分企业管理人员,分批组织各县市区分管服务业的领导到境外进行学习培训。各重点城区要高度重视服务业人力资本的投入,摸清人才底数与需求,建立多层次的服务业人才培训体系,确定培训重点,分步组织实施,强化对服务业人才的培养。同时,各重点城区要建立人才、智力和项目相结合的引进机制,采取项目、智力、专利、管理入股等多种方式,创新生产要素参与收入分配的办法。要实行一流人才、一流待遇,留住人才、用好人才,把重点城区打造成优秀人才集聚的高地。(2)落实好各项扶持政策。近两年,省委、省政府连续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措施,省直有关部门和各地也相应出台了一些配套政策,各重点城区要把这些政策运用好。省市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政策落到实处、发挥效用。对涉及用电、用水、用汽价格等关键政策,要明确要求,限定到位时间。(3)要积极创新发展政策。一些城区结合当地实际,采取了许可规划开发、土地转让、财政返还、出让经营权等方式,有效地促进了服务业的快速发展,创造了很多成功的经验,各地要相互学习借鉴。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注意总结先进经验,指导全省发展。条件成熟后,省里要抓紧出台扶持三大载体发展的优惠政策。

(四)创建服务名牌,提高城区服务业的竞争力。要从根本上改变城区服务业发展布局散、企业小、发展载体不强的状况,必须高度重视服务品牌建设,提升城区服务业的竞争力。(1)大力培育服务品牌。品牌是企业综合竞争力的体现。要借鉴创建工业名牌产品的经验,引导服务企业大力开展自主品牌建设,鼓励企业注册和使用自主商标,争创*省服务名牌;鼓励服务业规模化、网络化、品牌化经营,促进形成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知名品牌、具有较强竞争力的服务业龙头企业;鼓励服务企业与生产企业合作,实现服务品牌带动产品品牌推广,产品品牌带动服务品牌提升的良性互动,提高服务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对获得*省服务名牌的服务企业,要适当给予表彰奖励。要在全社会营造创服务名牌、争服务名牌的浓厚氛围。经过3到5年的努力,要培养一批在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省服务名牌。(2)充分发挥重点城区综合引领作用。重点城区是制造业与服务业发展的依托,园区和企业是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骨干力量。重点城区更具有综合性,具有引领作用。要充分发挥这种综合与引领作用,带动和促进重点服务业园区和企业的发展,通过发展服务业集聚区、重点功能区和特色街区,促进城区服务业集聚发展,完善城区服务业的功能,提高城市的辐射带动能力。(3)积极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建设。卖产品、卖服务、卖标准是企业竞争三个层级。服务企业最高层级的竞争是标准化的竞争,谁掌控了行业的标准,谁就把握了竞争的主动权。要加快推进服务业标准化工作,逐步建立健全服务业地方标准化体系,扩大服务标准覆盖范围;对暂不能实行标准化服务的行业,要倡导企业推广服务承诺、服务公约、服务规范等制度,营造有利于消费的社会氛围。

五、创新重点城区服务业工作体制和机制

重点服务业城区发展,事关我省服务业发展的全局,也关系到构建现代产业体系的全局。各级各部门一定要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要求,提升统筹、规划、指导和驾驭城区服务业发展的能力,创新工作思路,努力实现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新突破。

(一)切实加强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领导。重点城区服务业产业门类多、行业跨度大,统筹协调好城区服务业发展的任务重、难度大。把市区服务业作为一个整体来统筹研究,对很多市来说是一项新工作和新要求。各重点城区政府必须提到重要议事日程,摆到事关全局的战略位置,切实加强领导。要建立与城区服务业发展相适应的组织领导体制和工作协调机构,保证领导到位、机构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对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问题,重点城区政府要统筹研究和协调解决,政府各有关部门要加强协作和配合,重大服务业活动共同组织实施,重大服务业课题共同调查研究,重大服务业项目共同策划推进。省服务业发展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要按照职责,抓紧研究提出贯彻〔2008〕11号文件的具体意见,特别是对重点城区服务业的发展,既要在规划与管理上加强指导,又要在资金和项目建设上给予支持。对目前建设中遇到的土地供应、信贷支持、税收优惠、价格管理等关键性政策问题,各有关部门必须根据国务院的新要求,主动协调,维护大局,确保及时到位与兑现,共同推进重点城区服务业发展。

篇13

在科学发展、加快发展方面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要处理好增长和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尤其不能只顾增长和运行,更不能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当成以GDP增长为中心。要在坚持“好”字优先,努力提高质量效益的基础上,能发展多快就发展多快。具体来说,就是在发展布局及其思路方面,采取“六个并重”的原则:一是城市发展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并重;二是加快沿海地区开放开发与各个区域协调发展并重;三是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与加快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并重;四是加快经济发展与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并重;五是搞好经济建设与控制人口、加强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并重;六是深化改革和加快发展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并重。

(二)围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大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属后发展地区,且仍处于工业化的初级阶段,经济总量不大,质量效益不高,这些决定了*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应坚持扩大内需的方针及继续保持必要的投资规模与不断增强消费出口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相结合;坚持以工业化城镇化为主导,走适合*区情的新型工业化城镇化道路与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和现代服务业,促进一、二、三产业协调发展相结合;坚持以创新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发展与努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相结合的原则。

(三)围绕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切实加强农业基础地位、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一要鼓励和实施“本土创业”和全民创业工程,创造条件加快县城、小城镇和集镇建设,实现小区域内的人口集约、产业集约和资金集约,让大量农村富余劳动力“离土不离乡”而实现就地就业和增加收入。二要在不动摇现行农村基本制度的前提下,在有条件的农村试行“新型农村合作化道路”,增强农村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防灾抗灾能力。三要积极培育农业龙头企业,大力发展从资源优势、市场优势和劳动力素质等特点出发的特色农业和特色产品,提高农产品商品率以及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同时注重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做强做大优势农产品和优势农业龙头企业。

(四)围绕扩大开放合作及提高开放水平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开放合作,既要有谋求合作的意图和诚意,又要具备合作的基础和条件;既要有合作的办法和策略,又要有合作的实力及实现共赢的机制和目标;既要积极改善经济区的基础设施条件,又要认真研究和实施引导经济区的产业聚集、资金聚集和人才聚集等。一是把*北部湾经济区与全*捆绑起来一并研究其规划、建设和发展;二是把开展金融合作和产业合作,作为*北部湾经济区扩大开放合作的重点;三是在创新开放合作的政策、机制和载体等方面大做文章,出实招、办实事;四是在全社会营造更加宽容的开放合作环境。

(五)围绕深化改革及进一步完善体制机制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深化改革起统领作用的重大举措是政府职能改革,而转变政府职能的核心和重点则是行政管理体制改革。倾力打造服务型政府,不仅要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而且还要实现政府从配置资源的角色退出、从各种竞争性行业退出、从各类利益共同体组织中退出、从一切经营性领域退出,积极营造规范的政务环境、严谨的税务环境、顺畅的通关环境、优质的服务环境,以实现“强化”政府的宏观调控职能、“弱化”政府的微观操作职能、“转化”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的目标。

(六)围绕切实打好节能减排攻坚战及加快生态文明建设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