输电检修专业技术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输电检修专业技术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输电检修专业技术总结

篇1

二、工作情况

我在水电厂里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检测发电系统中发生的故障或异常情况,对故障或异常情况进行检修和排除。我知道自己的工作是水电厂里的重要工作,要确保发电系统的正常、稳定、安全运行,因此,我以认真负责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做好每一项继电保护检修工作。这里面,我着重做好三项工作:一是加强设备管理,做好设备巡视、设备缺陷处理、设备检修工作,保证发电系统健康运行水平。二是严格执行制度规定,按照操作要领做好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绝不违章操作。三是加强安全生产管理,认真学习安全生产规则,按照安全生产要求做每一项工作,确保不发生生产和人身伤亡事故。由于自己认真努力,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取得了较好成绩,在确保全厂发电系统健康运行的同时,没有发生安全事故。

三、业务能力

我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多年,认真学习,努力实践,掌握了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必备的基础理论知识,具有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的岗位能力和技能。多年来,我充分发挥自己的业务特长,在各项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中取得优良成绩,所经手的继电保护检修工作基本没有出现差错,获得厂领导的肯定与满意。我在实际工作中,还解决了继电保护检修工作中的许多工作难题,取得了一些技术革新成果。

四、业务学习

我是一个喜欢学习的人,总觉得人的一生是学习的一生,特别在当今发展迅速的时代,学习就更加重要,一个人不学习,就跟不上时代的需要,必定被时代所淘汰。我从事继电保护检修工作,除了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和国家方针政策外,重点是学习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知识和工作业务技能。只有学好了这些内容,掌握了继电保护检修工作知识,才能做好自己的工作。在学习上,我既巩固已有的工作知识,又特别注重学习当今最新的前沿知识,因而在具体实际工作中,我基本能做好自己的继电保护检修工作,没有出现差错,取得较好成绩。

篇2

0 前言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升,电力需求量的增大,进而导致电力设备和线路承受着越来越大的压力,因此电力企业要不断的对变电线路和设备进行检修,而在检修中面临着复杂的环境因素和高难度的技术问题,这就要求企业先对变电检测现场的危险点及关键问题作出精准的分析,并根据分析制定可行的检修方案,为检修人员的后续工作提供重要依据和安全保障,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1 分析变电检测危险点的重要性

变电检测是一项综合性极高的工作,由于在户外工作,使周围环境、天气因素对工作有极大的影响,给工作安全带来了诸多不利的因素,因此在检测之前要做好变电检测危险点的分析,了解其具体情况后在进行检修,从而可以极大程度上保障检测人员的生命安全。首先要通过现场的实地勘察分析出检测中存在的安全隐患,也要充分的考虑意外情况的发生,并结合具体的情况制定详细的检修方案,降低安全事故的发生概率,使检修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工作中。否则,由于现场情况复杂,如果不分析关键问题所在的话,将导致检修人员目的不明确,再加上不利的环境因素可能导致操作失误,从而危及生命。检测人员是整个环节中的主要执行者和负责人,分析变电检测现场的危险点和关键问题可以有助于其开展后续的工作。由此可见,分析危险点还能为检修人员选择最合适的检修技术,对于提高检修效率,缩短工作时间有重要的作用[1]。

2 加强变电检测安全控制分析

(1)加强现场的安全管理。掌握现场的安全秩序对安全管理有着重要的意义,维持现场秩序使检修人员明确自己的责任,避免出现责任划分不清,出现安全事故后相互推诿等情况,其次做好平时的宣教工作,让检修人员了解变电检修现场安全管理的重要性,同时为检修人员提供良好的安全保护措施,在变电加测的现场要设定安全巡视小组,对检测人员的工作情况进行监督,发现错误要及时的指正,在检修工作完成之后要进行复查,检查设备和线路是否处于工作状态,对于检测结果要进行公开,由于工作不到位导致设备问题遗留要追究相关工作人员的责任,并要求其及时返工,确保检修工作的高质量进行。

(2)检修设备和工具。检测工具是整个检测环节的基础,合理的管理检修工具和设备是变电检测安全进行的重要条件,因此企业要加强对检修设备和工具的管理。检修设备要有良好的绝缘性,可以在工作中将电流与工作人员进行分隔,避免发生触电事故,为检修人员提供最基本的安全保障。其次由于变电检测的特殊工作环境,很多高空作业的情况,如果设备保管不当容易造成坠落砸伤事故,因此检修人员要保管好自己的设备和工具,将其放置不易坠落的地方,并严格的按相关规定对自己的设备和工具进行检测,如果发现问题及时的反馈并更换设备,经常检测工具的完整性,使其达到最佳的工作状态,从而保障工作人员的生命安全[2]。

(3)考虑环境因素。在变电检修时,检修人员要充分的考虑现场的实际工作情况,包括空气、环境等因素,检修人员要根据自己变电检测的现场环境采取不同的安全措施,例如工作人员在进行高空作业时,检修人员要轻装上阵,要带上安全帽并系好安全带,防止高空坠落,在空气环境不佳的区域进行变电检测时,检测人员要检测有害气体的浓度,面对高浓度的有害气体时,要佩戴防毒面具,防止^量吸入毒气危及生命。除此之外天气也是影响变电检修现场安全的重要因素,在雷雨天气时,工作难度大大增加,且容易发生雷击事故,因此检修人员要观看天气预报,避免在天气不佳的时候进行工作,最大程度上提升安全系数[3]。

(4)提高工作人员素质。检测人员是变电检测现场安全管理的主体,检测工作能否顺利进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检测人员的个人能力和综合素质。因此,企业要对检修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工作能力,在检修中能够对危险点做出正确、迅速的反应。培训可以分为职业道德、专业技术、安全意识等方面,从而增强检修人员的社会责任感,认真的完成工作任务,并让其充分的意识到安全的重要性,其专业技术上有所提升是为了更好的应对变电检修中存在的问题。

(5)开发新型检测技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各行各业都已经应用了最先进的技术,变电检修也要与时俱进,企业要加大新型技术和设备的资金投入,并且投入一定的人力去研发相关的新型技术,改变传统落后的技术,为检修人员的安全提供更多的保障。例如在检测线路时,可以采用先进的红外测温技术,这种测量结果更准确、更真实,极大程度的确保了检修人员的安全,因此企业要加大对新型技术的研发,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的运行,为企业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4]。

3 总结

综上,电力企业要重视变电检测现场危险点的分析,根据现场的勘察准确发现症结所在,并及时作出整改计划,在变电检测时,要从多角度出发,立足于检测人员本身,首先要提升其安全意识,在此基础上,保障设备和技术的先进性和完整性,控制好检测工作中的各个环节,最大程度上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除此之外,企业要加强对员工培训,提升检测人员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管理策略,为我国电力企业飞速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贤,饶章权,柯春俊等.广东电网输变电设备带电检测技术应用现状及提升策略[J].南方电网技术,2015(03):68-74+86.

篇3

为全面落实《国家电网公司2011-2020年人才发展规划》,贯彻宁夏电力公司关于加强队伍建设的要求和部署,吴忠公司以“四新”为培训工作要求,着力强化“两个素质”提升,积极倡导“全员培训、终身学习”的培训理念,明确培训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的支撑作用,将员工培训作为企业素质和队伍素质提升的系统工程进行规划、建设。

为切实做好员工培训工作,确定培训方向,抓住培训重点,吴忠公司组织人员对技能人员结构、技能水平、岗位分类等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吴忠公司现有长期在职员工1284人,其中生产技能人员809人,占员工总数的63%,是奋战在生产经营一线的重要群体,是企业发展的关键群体。通过技能人员的素质和能力等现状的分析,发现技术资格等级和技能等级偏低,既无职称又无技能等级的“两无人员”达173人。因此,加强技能人员的培训,使其满足岗位需求和个人需求,提升生产技能水平是吴忠公司目前相对重要的培训任务。

吴忠公司从知识、技能、态度三个角度对员工培训需求进行了分析,对培训模式进行了选择,最终确定要以技能培训为主线,并穿插素质培训,将这些技能人员最需要的各类知识以直接、有效的培训方式,实现了送“货”上门,使员工便于学、乐于听、听得进、用得上,实现培训的“互动化”、“大众化”,助力技能人员的素质提升,适时推出了技能人员“大讲堂”这一培训模式。

二、主要做法

为开展好“大讲堂”,有效发挥此项活动对班组培训工作的推动和引领作用,在“大讲堂”活动开展之初,吴忠公司成立了人资部、运维部、营销部、变电检修室等多个部门联合组成的调研小组,深入基层一线班组进行调研、座谈,现场下发需求调查表,收集一线班组人员的想法,了解基层班组的人员结构、人员素质、培训需求、发展规划等方面的具体情况,反复探讨,深层分析,并汇总整合各层面的分析结果,制定出明确合理、灵活易行的培训方案,方案包括培训师资安排、培训课程设置、培训方式选择、参培人员范围及培训效果考评方式等多项内容。

(一)培训师资

综合考虑培训工作实施过程,确保培训效果,建立优秀专业的培训师资队伍。首先,聘请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博士等相关专业技术领域专家。其次,聘请专业培训机构高级讲师。第三,利用内部培训资源,选聘吴忠公司技术骨干、兼职培训师、优秀专家人才。

(二)培训内容

为满足广大技能人员培训需求,提升其专业知识、生产技能、综合素质,促进员工全方位发展,“大讲堂”活动共开设了专业技能知识、安全知识、企业文化、管理经验及思路、素质提升及培养等10多个方面的课程。

(三)参培人员

吴忠公司技能人员利用工余时间参与学习,包括变电检修、高压试验、输电线路、继电保护、电力通信、95598客服、配电线路、抄表核算等10个专业600多人次。

(四)实施典型案例

第一堂课:由输配电运检室优秀青工和专业负责人组成的讲师团以《我的成长之路》《关注工作细节》《不打无准备之仗》为题,以备战输电线路竞赛为切口,为180多名技能人员推广成功经验,传授工作方法。

第二堂课:邀请清华大学电机工程系教授张贵新、博士胡波两名专家举行智能电网技术交流学习讲座,为150多人讲解了智能电网建设过程中的基础设备电子式互感器的应用、解决输变电设备覆冰问题,并讲解了配网自动化、输电线路状态检测等方面的内容。

巡回授课:组织吴忠公司级优秀专家人才深入基层,为一线技能人员进行有针对性的理论授课和实操示范,分别就安全知识、输电线路、变压器检修、电力通信、配电线路等基础知识和技能为变电检修室、输配电运检室、青铜峡供电公司、红寺堡供电公司、同心供电公司等单位生产技能人员270人进行了授课和技术示范。

三、应用效果

通过“大讲堂”培训工作的实施,在全公司范围内形成了比技能、比技术、比学习的良好氛围,员工队伍整体技能水平、业务素质稳步提高,带来了一系列良好效果。

第一,优秀技术技能人才有了展示自己的平台、锻炼成长的渠道。

第二,盘活了吴忠公司各类优秀人才特别是优秀技能人才的学习交流主动性。

第三,使一批优秀技能人才锻炼成长为受大家欢迎的内训师,对吴忠公司人才的培养和拓展起到了重要促进作用。

第四,使一些优秀技能人才成为全公司员工学习的榜样和目标,起到榜样激励效应,激励更多的人自我加压、自我超越。

第五,推动全公司各单位在原有培训方式的基础上积极创新,探索有效的、适宜的培训及学习方式,各类新颖灵活、充满创意的培训方式纷纷涌现出来,如输配电运检室的“五环进取”培训体系、变电检修室生产技能趣味竞赛、青铜峡供电公司用电信息采集系统系列讲座等。

第六,促使吴忠公司各层面的学习气氛更加浓厚,从而在各级竞赛中成绩非常突出。

四、改进方向

随着培训工作在企业发展过程中起着越来起重要的战略作用,吴忠公司总结分析“大讲堂”这一培训模式实施过程,将其嵌入到目前培训工作的战略中,分析其科学性、合理性、有效性,认为此模式可以继续采取,但应对其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有明确的认识,积极改进,使“大讲堂”活动更贴近技能人员学习需求。

第一,加大现场实际操作技能的示范交流力度,促进技能人员实际操作能力的提升。

第二,加大相关联专业之间的学习交流力度,使员工掌握更多专业知识、专业技能,使其发展不局限于单一方向。

第三,加大管理、素质拓展等项目的学习交流,让员工全面发展和综合提升。

篇4

一、2016年1-6月份主要培训工作

(一)精心组织、群策群力,全力以赴备战公司2016年普考、竞赛和调考工作。

1、为迎接公司2016 年普考、竞赛和调考活动,进一步提升我局相关专业人员的技术业务水平,培养造就一支素质优良、业务精湛、适应现代电网运营发展需要的高素质人才队伍。局领导高度重视,成立了2016年普考、竞赛和调考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和书记亲自挂帅,分管局领导为主要成员,下设办公室负责普考、竞赛和调考的日常工作。普考、竞赛工作在公司层面和局层面分别组织实施,两个层面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协同配合,普考、竞赛和调考培训工作涉及专业全员覆盖,重点突出。

普考竞赛专业分别为:输电线路高压带电检修、配电带电检修、高压试验、油务化验、继电保护、业扩报装、电能计量现场校验、调度运行、调度自动化和通信传输十个专业。根据普考竞赛要求和专业情况制定了我局详细的培训方案。先后数次召开会议具体布置落实参考单位培训方案,确定参考人员名单。征集了各参考单位的培训需求与建议。普考工作首次将四个分局涉及专业的人员一并纳入考试范围,给普考工作增加了难度。培训中心总体管理控制,对各专业普考人员分别进行了一摸、二摸阶段性培训测试,通过测试成绩比较分析,提出下一阶段培训的目标与方向。十一个参考单位自主协调组织集训,充分调动了各参考单位的积极性、主动性。目前,各参考单位普考集训工作全面展开。期间各参考单位有计划的安排各专业教练进行讲解和指导。培训中心及时督导,对各参考单位集训过程中出现的困难(包括集训地点的选定、费用标准的确定、结算的流程等等)逐一解决。分管领导、部门负责人与公司人资部多次沟通,请教普考各专业细节问题,给各专业参考人员明确方向,与此同时,对各专业外派工作逐步推开。培训中心统管,各专工分别定向联系,做好普考结束后下一阶段抽考竞赛的衔接工作,把我局普考工作的重视程度渗透到每一位参考员工的思想中。使此项工作实现了主线明晰,阶段管控,分层组织、协调,克服了工作主线长,容易懈怠的弊端。

2、积极准备,多措并举,计量专业、输电带电专业竞赛成绩显著。

接到输电线路高压带电检修、电能计量现场校验专业竞赛通知后,局领导、培训中心、计量中心、输电处相关人员全身心的投入到公司技能竞赛中,选拔参加自治区技能竞赛选手,精心组织,专业处室密切配合,按照自治区专业竞赛的内容和规则要求组织训练工作。在短短一个月训练时间里,各级领导、工作人员倾注了大量的智慧和心血,在两个专业的比赛中,计量专业取得了个人第三名、第四名、十五名,团体第二名的好成绩,输电带电专业取得了团体第三名的好成绩。

(二) 注重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培养高技能人才。

1、 加大外派人员的培训力度,强化生产经营人员、管理人员的业务技能。

局领导高度重视提升我局职工专业技能水平,上半年加大了外派各专业人员的培训力度。根据目前生产目标需求,结合春查工作情况及今年公司普考专业,分别送出电能计量、继电保护、高压试验专业50人到国网冀南石家庄基地进行实操演练培训;送出输电带电专业10人到冀北带电培训基地理论实操训练。派出企业管理培训班32人三批次到区外学习培训,派出配电带电专业人员11人到北京学习培训。

安排参加了公司在电力培训中心组织的为期一年农电人员30人的培训;安排变电运行、高压试验、用电检查专业人员20人进行为期三个月培训;安排营业抄核收专业6人进行为期六个月的培训;安排调度自动化、继电保护专业5人进行为期十天以内的培训。

为加强我局管理人员管理水平,3月份送出一批中层干部50人到浙江大学进行为期一周的培训,以提升中层干部自身的综合能力和管理水平。局领导亲自监督管理,受训人员认真学习,态度端正,培训效果显著。

针对外派培训人员存在管理中的不足,对每期外派学员在学习期末考核学习效果。局培训中心对承接培训的单位提出具体要求,对培训授课内容、课件、老师、课时等进行把关审定,分管副总对重要的外培班要进行把关,培训过程中加强了对培训纪律效果的跟踪监督,培训人员的效果结论,作为培训费用报销的考核依据。大大提升了外派培训工作的实效。

2、 加强班站长综合素质培养;开展班组建设管理知识讲座。

上半年我局举办了一期班组建设和管理培训班。这是结合新形势下电力系统的工作特点,抓培训,增素质,强合力,着力培养造就一支品德好、作风硬、能力强、业务精、善创新的职工队伍,全面提升班组管理和服务水平。此次培训,得到了局领导的高度重视,特邀请成永亮教授为我们授课。培养班组长现场管理能力,积累丰富的管理经验。全局200多人聆听了讲座。

3、结合传统培训模式,充分发挥“师带徒”培训功效。

进一步深入推进开展基层单位“师带徒”活动的。根据各单位人员情况,严格审查新签师徒合同,批准签订各基层单位106对师徒,实现新参加工作人员、转岗人员、初级岗位职工全覆盖。对2015年师带徒培训合同进行整理,加大对“师带徒”培训工作考核力度,并按管理办法实施,考核结对的师徒。此项工作的开展,为我局近年来新入局人员选择合适的师傅进行培训,使之尽快适应本岗工作的要求,尽快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业务技能搭建了平台。

4、加大对新入职员工的培训力度,避免专业技术人员断档现象。

今年我局陆续对新分配入局人员45人,从企业文化与职业道德修养、企业安全规程、变电基础知识、职业心理素质、电力法规政策方面进行了为期10天的培训。培养新员工遵法守规、爱岗敬业的道德情操,让新员工尽快走向岗位接受专业实操的训练,避免专业技术人员水平断档现象。

(三)其他培训方面完成的工作。

1、送出变电运行专业人员41人参加了电力培训中心举办的220KV、110KV仿真证取证复证培训。解决变电运行职工上岗取证问题。

2、 上半年安排我局各基层单位共164人参加了电工证取证培训工作。解决一线职工取证上岗问题。

3、完善培训制度工作。按照局标准化管理制度要求,对现有中心岗位内容修订、规范整理,制定出新的培训岗位管理标准。对职工教育培训教育制度汇编中的文件进行整理,加强对现有政策的执行和管理,修订了外派培训考核管理办法,对基层单位日常培训、现场培训加大考核力度,加强对培训人员工作业绩的考核力度。为及时配合培训工作的变化提供了制度保障。

4、 电教室维修改造项目签报填写审批完成。并列入局技改项目审批报告已转交局生技处。为提升培训环境创造有利条件。

5、学历教育方面。按时安排华北电力大学函授站的课程和讲课老师的吃、住、行,及2016年本科毕业生33人进行了毕业答辩、毕业生登记表、评语填写等后续收尾工作,圆满完成函授站教学任务。

(四)存在的问题

1、公司普考、竞赛工作贯穿全年三个季度,尤其今年布置的专业较多,上半年举办的青工培训班也比较多,和春查预试、大修、技改工作有冲突,工学矛盾突出,造成职工有不良情绪。

二、2016年下半年工作安排

1、按照集团公司普考、调考活动的部署,以及公司技能竞赛要求和规则,精心组织,周密安排,根据我局各专业比赛实际情况合理有效安排培训。针对普考、竞赛专业,制定合理的外派培训计划,安排好抽考人员、竞赛人员的外派培训工作。借以提高专业人员业务水平和技术能力,在公司竞赛中取得好成绩。

篇5

我国社会经济处于快速的发展阶段,各个行业的崛起,产业的扩张,需要使用大量高功率的机械设备,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电力需求量不断提高。在该社会形势下,电力事业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各项电力技术也有了较大的提升。随之而来的问题是供电设备的负荷越来越大,稍有疏忽就会出现各种故障或者异常情况,严重影响了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使得供电质量不佳。因此对供电设备的管理及检修是十分重要的。一般在检修供电设备时需要停电,给企业带来巨大损失,也给居民生活造成了许多不便,而现代检修技术的提升,状态检修已经成为了十分有效的检修手段,其不仅可以分为离线检修及在线检修两个类型,且检修的效率及准确性均较高。但是由于许多管理人员水平有限,也限制了该项技术的优势的发挥,因此需要对其进行科学的管理,达到理想的检修效果,保障供电质量。

1.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措施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电力设备的监测设备逐步转变为自动化、智能化,该变化趋势为供电设备的状态检修提供了技术基础及设备保障,而现代供电形势的变化,还需要管理人员进一步进行研究出科学合理,效益良好且适应广泛的状态检修模式,具体措施有以下几种:

1.1科学选择检修时间

科学选择检修的时间,将需要检修的各类项目明确的列出来,明确工作目标,使检修工作具有较强的针对性,效率更高,效果更明显。再根据供电设备所在地区的具体情况,以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供电企业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等为原则,全面分析各项影响因素,综合把握,在该过程中既不能完全按照原定计划及状态检修的概念开展工作,也不能过分随意,没有计划步骤,而需要在根据计划的大致原则及方向,在实践中结合出现的问题及难点,及时调整计划,开展各项检修工作。认真分析总结其他单位的经验,吸取不良事故的教训,广泛吸收有效的技术、管理模式等,投入于实践,实时进行状态检修,并将供电设备的规划、设计、型号选择等工作,均作为未来状态检修安全运行的构成部分,使主设备监造及运输等整体上实现智能化管理,保障设备处于良好的初始状态,且运行效率达到理想值[1]。

我公司负责中国海油在广东湛江南油基地的二十多个单位的办公、生产场所和六个生活区家属楼的供电任务,年供电负荷4400KW。主要供电设备设施有110KV-16000KVA主变1台,10KV输电干线14条,315KVA、500KVA、630KVA、800KVA、1000KVA、1250KVA、1600KVA等变压器共84台,配电间60间,高低压配电柜360面。

我公司通过实施状态检修摸索出一整套科学检修的时间安排,因我公司处于雷雨多发的雷州半岛,避免变压器等供电设备遭受雷击,结合房屋、厂房等避雷设施检测,每年春季雷雨季节前安排变压器、配电间检测,确保供电设备安全。同时,安排变压器等状态检修,确保供电设备完好、性能稳定,确保供电质量,使用户满意。对于主变压器及站内设施,由于只配备了一套高压系统,又不能影响生产、生活用电,我公司安排在供电负荷相对较小的冬季12月进行,并启用公司备用发电机用10KV输电线路供电,确保了公司生产、生活的用电。

1.2合理选择监测设备及监测点

供电设备是否能够安全运行对于电力系统是否能够安全运行有着直接的影响,需要保障其运行正常,首先需要杜绝各类材质出现故障的安全隐患,出现故障后,一般会对设备造成稳定性的破坏。对其实施状态检修时,就需要对设备的状态全面的分析,并准确的诊断,包括故障的位置、性质、类型、原因等,且每个类型设备的性质均有所区别,要做到这一点需要依靠大量的设备运行、维修及长时间监测的数据,因此需要结合供电设备的性质、特点、运行情况等因素,合理选择监测设备,并经过多方论证后找到合适的监测点,对供电设备进行全面的监测[2]。

我公司110KV变电站从2003年通过技术改造后,采用较为先进的DF3000后台监测设备,该监测设备既可以实现对110KV变压器监测及变压器负荷变化进行有载调节电压,确保供电质量,同时也实现实时监测110KV配套设备,如110KV坡南线路、110KV调南线路、110KV断路器、隔离开关、电压互感器、电流互感器、中控系统、直流系统等的运行状态。当110KV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能实时反映其故障所在,通过保护装置设定的参数与设备故障的严重程度数据对比,能及时启动保护装置,切断故障源,有效达到设备本质安全的目的。如2013年7月23日110KV1#主变压器的压力释放阀故障动作,致使该变压器主体保护装置动作,及时切断变压器电源,避免故障扩大,达到通过监控设备的有效监控保护主要设备的目的。监测设备可靠与否对变电站的安全运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是安全运行的重要保证。

1.3供电设备的严密监测

进行状态检修时,需要参考供电设备的各项信息及数据,才能准确的判断设备的故障点、表现,并根据现象推断出故障的性质及原因,或者评价设备的运行水平及安全性。该类信息需要利用电设备状态监测工作获得,如果没有该项前提条件,状态检修工作不仅达不到理想的效果,还会大量浪费检修资源。科技不断进步,现代应用较为广泛的红外线测温,其原理是电气设备的在运行时,会产生一定的热量,而出现故障的部位其温度会出现变化,利用该技术能够获得设备运行的各项信息,检测的信息具有准确性高、实时性强、较为全面且属于动态监测,能够及时发现供电设备中的安全隐患及潜在的故障,并对后期的设备状态进行科学诊断及评估提供了全面的数据参考[3]。

为了确保供电设备的安全运行,有效控制供电设备故障发生在萌芽状态,公司制定严格的设备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参照行业规范,安排专业技术人员组成的供电设备电检班专职负责定期对运行中的供电设备进行在线动态监测和日常巡回检查,监测和检查的项目有:变压器油位检查、变压器外观检查、负荷开关检查、接地及接点检查、断路器检查、防雷装置与接线接线检查等,根据运行负荷情况测量变压器本体温度,按DL/T664-2008《带电设备红外诊断应用规范》规定:用红外热像仪测量变压器等供电设备的接头、套管进行热成像检测,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检修,多年来,坚持对供电设备的严密检测,供电设备始终处于安全良好的状态下运行。

1.4科学化管理

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性质较为特殊,其管理模式、方法、所需条件等均与一般的企业管理有着较大的差异。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管理的效率及效果与检修人员的水平、责任心、工作状态等有着紧密的联系因此电力企业需要强化状态检修的科学化管理,积极培养检修人才,进行技术学习,组织培训等,提高其技术水平及综合素质,保障检修效果及管理水平。

2012年初,公司为了进一步的提高公司的设备管理水平,在公司范围内推广设备点检可视化工作,制定供电设备点检巡视线路图、变压器电检牌、高、低压设备点检牌等和与之相对应的设备点检记录本、将需要进行操作的设备部位和监控部位进行明显标识,使操作检修人员能一目了然地了解操作方法,清楚知道监控仪器仪表的正常运行位置和危险位置,通过人的五感(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能够感知现场的正常与异常状态的方法,可视化管理是用眼睛观察的管理,更体现了人主动性和有意识性,可视化管理这些作业标准,不仅是用来提醒作业员工所作的正确做法,而且更重要的是,使管理人员得以判定工作是否依据标准在进行,保障供电运行设备和监控设备的正常运行。

2.供电设备状态检修的发展方向

现代社会的用电形势十分严峻,各个供电设备均有加大的负荷,而停电检修会造成较大的损失,状态检修则是新型的检修技术,其能够有效减少供电系统的事故,因此受到了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社会形势的变化,电力企业之间的竞争逐渐激烈,也促进了其在不断的与时俱进,进行各项创新,如引进高新技术、新型材料,使用自动化、智能化、可靠性良好的监测设备对于供电设备进行监测,提高电网的供电能力、效率及供电质量;积极开展状态检修,不断减少设备维护的投入,提升企业的经济效益;根据市场需求探索出创新的服务,值得用户能够得到优质的服务,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提升社会效益[4]。

3.总结

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供电设备的检修技术的不断更新,但是现代供电形势较为严峻,供电设备的负荷较大,状态检修技术也还需要先进行一定的实践检验,再根据实际的效果不断的更新其理论及技术。可以先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试点运行,将出现的各类问题进行详细的记录、整理并对比分析,在该过程中总结经验,逐步的提高技术,达到检修自动化、智能化,科学化管理,与时俱进的对新型变压器、断路器等供电设备实现状态检修,并将技术大面积推广应用。本文仅从一般的角度分析了状态检修的各项措施,实践中还是需要管理人员对实际情况尽心分析,选择合理的措施保障供电设备运行的安全性及稳定性,提升供电质量,保障社会生产的正常运转及人们的生活水平。

参考文献

[1]乔利华.供电设备状态检修实施对策探析[J].科技与企业,2012(05):98-99.

篇6

1 我国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的问题与现状

1.1 我国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的现状

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就是利用直升机的机动性优势,配以先进的光电检测设备,由专业技术人员开展对架空输电线路的正常巡视和检修工作。我国的直升机电力巡检技术发展现还处于起步阶段,与国际的先进技术水平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自从直升机高压输电线路巡视和带电检修技术在我国开展以来,很多地方都进行了试飞,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但也暴露出许多技术上的局限性和缺陷。近年来,我国不断吸收国外先进的直升机电力作业技术经验,狠抓人才培养,加大与国外先进航空作业公司的合作力度,促进了我国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发展的步伐。

1.2 我国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的问题

我国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中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首先,员工出于对直升机本身的危险性以及自身安全的考虑不愿涉足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领域,作者认为这也正是我国直升机专业技术人员短缺的直接原因所在。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如果机组成员和航检员经过专业的培训,严格落实安全措施,编制周祥的作业方案,杜绝违规操作,完全可以把直升机作业的风险降到最低。所以,在选择执飞行任务的通航公司时一定要选择资质好、实力强的公司去执行任务。

其次,相比人工巡检作业,直升机巡检是系统性更高的作业项目,还受到天气和空管的影响,所涉及的部门与人员复杂,加上直升机本身的特殊性,开展该项目的成本也较高。但如果我们本着求真务实的态度,合理安排飞行计划,大面积开展直升机巡检,不断积累经验,从而降低飞行成本,发挥直升机应有的优势,也能使直升机真正为电网服务。

2 我国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发展的方向

2.1 不断完善直升机电力作业技术,适应未来电网发展的需要

近些年来,我国的直升机电力作业发展迎来了一个相当好的时机,全国联网和超高压、特高压远距离输电技术在我国电网设备中的广泛运用,使得我国的输电线路从设计到施工,从运行到检修,从应急处置到带电作业,都需要采用先进的技术才能提高整体的效率,以保证主供电网的安全运行。这就要求我们不断完善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的技术,以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在输电线路设计、施工和维护方面,通过直升机三维激光空间扫描技术,精准地对通道走廊内的空间图像进行三维测绘建模,提供线路的最新电子数据,确定通道内导线和树木的最小距离,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人为责任事故。

在超高压、特高压线路的巡检维护上,直升机带电水冲洗技术是国外线路维护的通常项目,对于这项技术的使用,能对污秽绝缘子进行及时的冲洗,保持绝缘子的良好性能。由于超高压、特高压线路在巡检维护上的特殊性,所以,该技术是传统巡检维护作业所无法超越的。

在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上,采用直升机红外热相扫描技术,对线路可能发生的异常温升进行检测;采用直升机紫外电晕扫描技术,探查线路中出现的非正常电晕现象,帮助判断绝缘体老化、场强异变等情况。这些都是通过直升机进行故障检测的有效手段和体现直升机作业的优势所在。

直升机在带电作业方面,可以通过吊篮和平台法,直接悬停或接近导线,对线路进行及时的检修,例如,导地线补强,档内缺陷的处理和金具更换和压接。直升机进入等电位只要求组合间隙满足电气绝缘要求,不需绝缘支撑,能在小雨天气下进行带电作业。这些都是直升机作业的优势所在,它能解决常规作业所难以胜任的工作,而且能避免停电带来的巨大经济损失。

2.2 直升机巡检工作未来的发展

在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未来的发展过程中,租机合作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了发展的主流,在合作模式中,通航公司负责为电网运维部门提供巡检所需的直升机和飞行员。由于大型的直升机购置价格昂贵,所以从经济效益的方面考虑,租机合作也是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中最好的发展模式。由于直升机电力作业中,巡线是最基本的工作,只要求直升机保持相对平稳即可。所以,在直升机电力巡检未来的发展中,要注意根据作业性质、机型种类选择进行巡检作业的直升机,以便达到最高的工作效率。

3 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未来发展的几点建议

3.1 要执行我国的运营策略

在我国直升机电力作业发展的初期,对于超高压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和管理都有相对稳定的机构和组织,在技术还不成熟的时候,不宜打破现有的稳定情况。

在这种情况下采用直升机巡检作业势必会增加维护成本,但是这也是初级阶段发展所必须经历的。建议采用的直升机电力作业运营策略主要有以下几点:首先,直升机电力作业公司在运营的过程中,一定要注意突出开展常规维护方法所无法轻易胜任的作业,以凸显直升机机动性强,反应迅速的特点,例如:长距离、恶劣地形的应急抢修和巡视;直升机绝缘子带电水冲洗;直升机等电位导地线作业;小雨天气应急的等电位带电作业;高压线路红外线、紫外线扫描;GPS定位三维激光雷达扫描。其次,在进行长距离的超高压输电线路作业时,应该采用新线路新办法,以直升机维护为主,常规维护为辅的方法进行管理。这样不仅可以减少对常规维护方法的冲击,又可以使直升机电力作业得到发展,并且还可以获得更高的经济效益。建议对新建的特高压线路采用直升机巡检为主的运行维护方式。

3.2 培育有实力的通航直升机电力作业公司

我国在通航直升机电力作业公司的培养方面,要看到我国国土面积大的事实。从顶层设计而言,应该加大政策的扶持力度,大力培养几家直升机电力作业资质的通航公司,以保持企业发展所必要的市场竞争,不断地完善和发展直升机电力作业技术。在企业方面,要加大对人才培训和对国外先进技术学习的力度,不断充实自身的实力。通过不断的竞争与淘汰,使得我国的直升机电力作业技术不断的进步,逐渐赶超国际先进的技术水平。

3.3 直升机电力作业的发展需要一定的空间

我国的电网企业和相关机构,在运营管理方面还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存在的问题严重制约着我国直升机电力作业的发展。国家需要加大政策上的扶持,为直升机电力作业的发展提供一个稳定宽松的环境,开发直升机电力作业的新技术,挖掘直升机电力作业的新市场。希望电力企业的决策人和专家们能够不断研究新情况,发现新问题,总结新经验,提出新方法,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让通航公司和电力企业健康发展,给直升机电力作业的创造良好的空间,只有这样,我国的直升机电力巡检事业才能稳步高效的推进。

4 结束语

我国直升机电力作业迎来的发展的大好时机,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的发展方向也是一片光明。应该不断地培养国内相关的人才,引进外国先进技术,研发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机载巡检系统和自动化数据库。相信在不远的将来,我国的直升机电力作业一定能够全面地发展起来,直升机电力巡检作业也将朝着高科技、高水平、高效率的方向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篇7

0 引言

随着电力企业的不断发展,在电力企业内部设立电网大检修体系,变得越来越重要。电网大检修能够保障整个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但在新阶段的一些电力企业的电网大检修体系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例如检修专业技术力量不足,检修任务繁重,检修机制不成熟等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可以把状态检修技术应用到电网大检修体系中。通过对电网、电力设备进行状态检修,及时的发现故障征兆,分析故障可能造成的损坏程度,从而科学有效的制定检修万案,确保电网安全、稳定的运行。本文主要分析研究了状态检修技术在电网大检修体系中的实践。

1 电网大检修体系中存在的问题

1.1 由检修体制不畅带来的深层次问题

系统检修专业领域层级多、链条长、设备资产主体多元、责权界面不清晰,主多交叉经营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电网设备检修质效,电网检修质效不高与电网超常规发展对检修维护能力与效率的较高要求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1.2 由检修机制不科学带来的具体问题

纵向管理链条过长,横向分工过细,条块分割,壁垒重重,资源难以共享;公司检修队伍整体规模大,但地市级专业检修力量难以满足生产需要,且工艺不精,效率不高;电网设备检修的季节性和周期性特征使得规模效应难以充分实现,人力资源效率指标欠佳;电网维护单位多,停电改造检修步调不一致;设备检修维护专业分支多,专业性强,各专业技术骨干难有闲暇接受技能培训;应急队伍与应急抢修装置分散,难以充分发挥整体优势。由于大型机具、设备使用率不高及占用资金量较大等因素,各检修单位往往配置不齐全,给应急抢修带来隐患,备品备件管理同样存在类似问题;检修技术标准、管理标准不统一,衔接困难,重复无效工作较多;社会资源利用不充分,专业检修队伍资源没有最大程度实现价值。

2 状态检修的优势

状态检修具有以下几个方而的优点:(1)减少电力系统定期检修的盲目性和损害性,降低供电成本;(2)及时发现电力系统故障隐患,提高供电可靠性;(3)准确反映设备的使用寿命程度、安全指标,保证系统始终处于可控状态。因此,状态检修正逐步成为输变电设备检修的主流模式。

2.1 技术支撑力量建设

状态检修是一项创新工程,是对原有生产管理方式的重大变革,是精益化生产的核心内容。在理念方面,“五大”体系下的技术监督更应该是监督管理而不是试验验证。虽然试验验证是技术监督工作的重要内容,但在具体实践中,试验验证往往是技术监督的核心内容甚至是全部内容,实际上降低了技术监督的权威性,不可能把技术监督做成龙头业务带动整个技术支撑工作全面开展,以贯彻资产全寿命周期管理理念的全过程、全方位技术监督工作实际上很难实现。因此,在“三集五大”体系下,技术监督应摆脱具体的试验验证工作,至少不应该把大部分精力放在试验验证方面,而应该放在加强设备全寿命周期管理、保障技术标准统一和落实、提高设备投产质量和运行质量等方面。

在工作内容方面,技术监督应该实现全过程、全方位,充分发挥技术监督预防为主、超前防范的作用。所谓全过程,主要包括以下内容:一是作为技术标准管理手段,重点抓规划设计、选型采购、运输安装、运维检修等各环节的标准统一;二是加强并规范各阶段技术标准和反措落实情况的监督工作,确保在设备全过程的各环节、各层级严格落实到位;三是强化设计审查、设备选型、制造安装、交接验收等投运前期的质量监督,从源头上消除设备隐患,严格入网管理;四是深度参与供应商、工程监理的评价,将生产环节的要求反馈到物资采购、竣工验收等环节;五是加强设备家族性缺陷管理,消除因设计、材料、工艺等共性问题造成的隐患。

3 状态检修技术在电网大检修体系中的应用

3.1 建立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档案

在对电力设备、电网进行状态检修的时候,需要对电力设备的运行环境、技术参数、设备性能等充分的了解,因此,在对电网、电力设备开展状态检修工作之前,要先建立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档案,从而为具体的状态检修工作提供相关的数据、资料依据,保证故障判断的准确性,确保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3.2 制定科学、合理的状态监测方案

建立电力设备状态检修技术档案之后,需要制定一套适合电力设备状态运行的监测方案根据电力设备状态运行监测方案,利用现金的技术对在电网中运行的电力设备进行相关的监测和测试,保证运行中的电力设备运行状态参数的可靠性,为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提供更好的保障此外,对于投入工作时间较长,运行环境较差的电气设备要适当的增加电力设备的状态监测频率。

3.3 制定适合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设备故障考核体制

设备故障考核体制对于明确设备事故的责任具有重要的影响,因此要制定适合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的设备故障考核体制在电力设备事故发生之后,要首先检查该设备是否按照规定的周期进行了检修,然后严格按照电力设备状态检修相关规程执行设备事故处理工作,明确事故的职责,确保电力设备状态检修工作的顺利开展。

提高设备评价质量,最根本的是提升人员专业素质和职业道德。状态检修工作对技术人员的专业素质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状态评价不是一个专业人员的事情,而是几个专业协调合作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一批具有高水平综合分析判断能力的专家性人才。

大力加强技术培训是目前比较现实可行的方法,培训的目的一是让专业人员深刻领会状态检修与状态评价的理念与意义,把评价工作从被动变为主动;二是对涉及电网安全的重大隐患进行针对性宣传和分析,使状态评价工作有的放矢;三是通过吸收别人的经验教训增加专业人员责任心,提升专业人员的职业道德。提升设备评价质量,还要加强与状态评价各环节相关的技术方法与技术手段的研究与管理。应探讨如何提高带电检测设备与在线监测设备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研究新的带电检测方法,不断丰富技术手段。积极面对实际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总结经验。不断完善技术标准,加深对标准的理解。新开展的交接试验报告审核工作,不仅将交接试验时的数据和交接试验标准进行比较,还要和出厂值进行比较以找出差异,并分析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发现问题及时消除隐患。状态检修实质是通过人的智力劳动替代体力检修。因此,评价质量的高低,检修策略制定的是否合适直接关系到设备的安全隐患能否及时发现与处理,关系到电网的安全运行能否得到保证。

4 结论

变电设备状态检修作为一种新的维修策略,大大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安全经济性。但状态检修的实施有赖于状态监测与故障诊断技术的发展,积极积累设备运行资料,利用带电测试、预防性试验、运行巡视、停电检查等传统手段实行过渡性状态检修工作。

参考文献

篇8

1、思想认识方面

突出表现在:一是重变电轻线路的思想没有改变,导致线路专业长年未得到发展,管理水平低下,方法、手段陈旧;二是重线路检修轻线路运行、重线路施工安全轻运行维护质量的情况严重,导致线路运行基础管理薄弱;三是不重视线路人员的培训、培养和储备,线路专业人员配置不合理,一线人员偏少,技术人员短缺,导致个别单位线路运行维护力量不足;四是总认为线路运行受外部环境影响大,客观因素多,跳闸不可避免,因而对线路跳闸听之任之,没有从主观上分析查找原因并采取有力措施;五是跳闸后听之任之,未采取强有力的措施及时刹住管理下滑的态势,任其作自然落体运动。

2、管理手段方面

认识的偏差必然导致管理的不到位,线路运行维护工作中粗放式管理较为突出,重结果、轻过程情况严重,管理手段简单、粗暴,对线路管理中的薄弱问题未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对输电线路未管到位,也未理清楚。规章制度在基层贯彻执行中脱节情况严重,一线工作人员对规章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谈不上掌握,线路巡视基本仍靠感官认识,缺少理性的稻莘治觯从而导致一些缺陷和隐患能准确定性和处置未及时发现和消缺,规章制度的执行力层层衰减情况严重,衰减到一线人员也就基本“消化完毕”。

3、专业技术方面

输电线路专业技术管理非常薄弱,主要反映在:一是最基本的定期巡视、监督巡视、夜间巡视、特殊巡视、登杆塔巡视工作开展不力,特别是定期巡视工作开展非常不理想,部分单位由于受人员缺员影响,线路定期巡视工作未得到保障,在加上未出台相应的延长周期控制措施,部分线路长年未得到有效的巡视检查。二是防雷工作开展仍不理想,特别是220kV及以上输电线路防雷电绕击工作开展非常不理想。三是防污闪工作出现下滑情况,对线路下方的局部点污源的认识仍然不到位,点污源导致的跳闸呈上升趋势,特别是一些相对清洁地区的输电线路受点污源影响较为突出。四是防鸟害工作未有效开展,对鸟类活动情况掌握不准,防鸟措施未及时开展。五是防外力破坏工作开展不理想,对外力破坏听之任之情况仍然存在。六是不重视线路运行分析工作,系统性分析和解决问题不够,对运行中出现的问题未及时进行有效的分析,也未采取果断的应对措施。七是基础资料管理不够,班组基础资料凌乱、缺失等情况仍然十分突出。

二、改善输电线路运行的管理措施

1、明确责任,加强重点单位管理工作

逐级签订“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量化指标,提出工作要求。明确输电线路管理规范及要求,落实相关人员责任,加大考核力度。遵循“尊重实际,逐年降低”的工作目标,下达年度输电线路跳闸率指标,对跳闸率指标较差的单位要大幅下调其跳闸率控制指标。

2、加大输电线路管理奖惩力度

在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奖励方面,加大对输电线路的奖励力度,凡是跳闸率指标靠后单位,取消一切与输电线路运维相关的安全生产单位评先资格。对输电线路管理水平较差,跳闸率长期居高不下的单位,除加大曝光率外,还将对企业领导和相关人员进一步进行考核。按月、季、年度对输电线路跳闸率指标进行同业对标。同时,加大输电线路非计划停运指标的权重。在输电线路故障方面,加大说清楚制度的执行力度。在输电线路故障方面,通过分层、分级开展说清楚工作,通过加大“说清楚”制度的执行力度,促进各单位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工作开展,切实降低线路跳闸率。

3、实行输电线路运行维护管理到岗到位制度

严格实行领导干部、管理人员到岗到位制度。到岗到位的情况以照片为依据,同时季度要形成书面总结,在每季度最后一月的月未上部,适时通报考核。

4、认真开展输电线路交叉检查工作

按季度开展输电线路运行维护交叉检查工作,检查内容主要包括各单位输电线路运行分析工作开展、执行情况,输电线路设备现场运行维护情况,输电线路专项整治工作情况,输电线路巡视维护到位情况,各级管理人员到岗到位情况,重要线路的运行维护情况,设备缺陷消除情况等。

三、改善输电线路运行的技术措施

1、着重做好重要输电线路运行维护工作

在日常运行维护中将重要输电线路的运行维护作为重点来抓,通过抓重要线路管理,促进输电线路整体管理水平的提升。

2、加大重要输电线路综合整治力度

以“线”为单元,系统性对输电线路进行综合整治,系统思考、综合整治并制订每条线路详细的技术改造方案,彻底解决输电线路设备存在的薄弱环节,提高设备健康水平和装备水平。

3、深入开展输电线路专项整治工作

一是进一步强化输电线路的综合防雷工作

输电线路防雷综合整治仍是当前的工作重点,尤其是防绕击和接地网整治,严格按照输电线路防雷综合整治原则开展相应的防雷工作。强化雷击跳闸原因分析。对可疑雷击跳闸、有人员责任的雷击跳闸,加大责任追究,严格落实说清楚制度,并加大相关考核力度。

二是深入开展输电线路防污闪工作

近年来,输电线路污闪跳闸呈上升趋势,特别是点污源威胁加大,要高度重视,特别是地处清洁区的重污秽企业的相邻线路,在防治点污闪方面,可采用更换绝缘子、涂刷RTV涂料等方式。要根据污区图以及新增污源情况,及时开展输电线路外绝缘配置的校核工作,对不满足的线路要及时安排进行外绝缘调爬。

三是加强输电线路预防冰雪灾害工作

要加大输电线路预防冰雪灾害工作,一是开展线路冰雪灾害天气前的检修、检查、维护工作;二是加快易发生冰雪灾害地区电网网架的完善,提升电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三是加强冰雪灾害发生后的应急抢险工作。

四是加强输电线路防鸟害工作

进一步摸清鸟害发生的种类和规律,根据掌握情况安排开展防鸟害工作。在防鸟害的措施方面,采取切实可行措施,包括在鸟害易发生杆塔上安装防鸟刺、驱鸟器等防鸟设施;在鸟害易发生区段杆塔采用复合绝缘子等防污性能优良的绝缘子,加装大盘径绝缘子,增设自动变频驱鸟装置或在导线与线夹间加装防鸟闪绝缘包带等措施。

五是开展复合绝缘子专项整治工作

针对早期运行的复合绝缘子其结构性缺陷,开展复合绝缘子专项整治工作:一是对2002年及以前投入运行的在运复合绝缘子进行更换;二是对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在运耐张用复合绝缘子进行更换;三是开展复合绝缘子抽检工作。

4、切实强化通道管理工作

篇9

一、具体做法

基于岗位适应能力的生产技能人员培训模式,是一个标准化的闭环式的培训模式,也是一个动态的培养过程,包括需求调查、制定计划、组织实施、效果确认四个环节。

(一)需求调查

这是该培训模式的首要环节。就是“确定谁最需要培训”、“最需要培训什么”,即明确培训对象和培训内容。吴忠公司根据企业需求、电网发展需要,组织实施了生产一线技能人员结构、培训情况、岗位适应能力摸底调查,形成了《国网吴忠供电公司检修公司培训调查人员分析报告》。

(二)制定计划

这是该培训模式的核心。经过分析生产技能人员现状,根据《国家电网公司生产技能人员职业能力培训规范》Ⅰ级、Ⅱ级、Ⅲ级行为要求,依据“知识够用、技能必备”培训原则,采取合理、有效、可操作的方法,推动生产技能人员培训向“重技能、重效果”发展。开展生产技能人员岗位基本技能达标活动,共制定生产技能人员培训项目48项,内容涉及有载分接开关操作、10KV配电线路绝缘手套充气实验、导线断股修复实训等专业基本技能;编制下达年度培训计划49项,其中生产技能培训项目29项,占全年计划59.1%,通过这些可操作性强、针对性强的培训项目,为提高全体生产技能人员业务素质和技能水平设计出标准统一、分类明确、模块化的培训内容。

(三)组织实施

2014年吴忠公司坚持全面提升生产技能人员岗位适应能力,以年度培训项目为主线,以“急需项目”为补充,通过以下五种方法对生产技能人员实行全面的培训和培养。

(1)培训。针对工作任务和人员素质情况,利用工闲时间开展集中脱产培训,在工程现场手把手开展现场培训,在班组会议或利用手机短信、微信等方式进行技术问答,利用国网公司网络大学等信息平台进行网络在线学习,利用候桥实训基地、兼职培训师、专家人才等软硬培训资源开展技能实训,一是解决了工学矛盾。二是减少了刻板的授课,提高了员工的学习兴趣。三是锻炼了专业骨干并发挥了其引领作用。

(2)竞赛。以年度竞赛调考计划为前提,编制下发《国网吴忠供电公司2014年竞赛调考工作方案》,建立常态学习训练机制。2014年组织员工参加各级技能竞赛4期,吴忠公司举办技能竞赛2期,检验和提高了员工技能水平,涌现出一批技术过硬、专业能力强的专业技能人才。

(3)普考。树立“培训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观念,以考促学,组织专业普考,检验督促生产技能人员努力学习技能,涌现出变电检修室全员基本技能普考、输配电运检室带电作业岗位技能达标项目通关考试等有特色、有效果的考试活动。

(4)师带徒。生产技能人员的素质和能力提升的最好途径就是工作现场由师傅手把手地“锤炼”,吴忠公司一贯重视生产技能骨干人才的“传、帮、带”作用,根据《国网吴忠供电公司师带徒管理办法》要求,选择工作经验丰富、有专业技能特长的骨干人才与生产技能一线岗位的年轻员工结成师徒对子,签订师徒培训责任书,明确培训培养实施计划,加强考核制度,对师徒双方进行半年度、年度考核,评选年度优秀师徒。

(5)学历教育。针对生产技能人员中学历层次较低的部分员工,吴忠公司积极与相关继续教育学院协调联系,鼓励员工利用业余自学的形式进行供用电专业知识学习,提高业务技能水平,提升人才当量密度指标。

(四)效果确认

该环节是培训模式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对所有培训活动实施成效的评价和总结。因此,吴忠公司从培训项目实施、师带徒、专家人才选拔、竞赛、各级培训情况等多个方面,结合同业对标中教育培训管理规范性、竞赛及调考成绩两个指标内容,对培训模式的实施效果进行确认,使该培训模式的实施在吴忠公司生产技能人员岗位适应能力培训中发挥的作用和最终得到的价值效果得以正确的明显的体现。

二、特色亮点

(一)重视培训方法,推进全员学习

吴忠公司针对生产技能人员学历、专业技术资格、技能等级、岗位能力等方面现状,选择五种方法,为人员岗位适应能力提升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平台,生产技能人员可通过适合自己的形式实现职业发展。同时通过该模式的实施,带动了其他员工的学习积极性及主动性,在全公司营造了一种全员学习、全员培训、全员提升、全员成长的良好氛围。

(二)培训资源丰富,服务技能培训

吴忠公司培训资源丰富,培训基地有候桥实训基地、金积实训基地、检修实训室,其中候桥实训基地是集实操、理论教学、封闭管理于一体的输电、配电线路专业模拟训练基地;拥有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内部师资队伍,其中国网公司生产技能专家2人,宁夏公司级专家3名、兼职培训师33名,吴忠公司级专家15名、兼职培训师32名。吴忠公司充分利用上述培训资源,为生产技能人员岗位适应能力的提升提供了优质的服务。

(三)引入外培资源,拓宽员工眼界

与国内知名高校、设备厂商开展交流合作,采取“请进来、送出去”的形式。一是聘请优秀讲师、技术专家为生产技能人员开展专业培训、现场讲课、技术讲座。二是组织生产技能人员赴设备厂家、专业培训机构观摩学习,使员工了解掌握前沿理论、最新技术,设备知识,快速提升人员素质。

三、结束语

篇10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人才资源规划有待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党和政府的重视,供电企业越来越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和客户对电网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需要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生产人员。然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上原有电力行业本身的垄断地位、市场化程度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性供需失衡、人才资源规划不足。

2.一线生产人员储备培养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凸显

近年来,供电企业新进员工数量较少且多为高校毕业生,实习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流向管理层,同时由于女性员工不能登高作业、年龄超过45岁的员工不能爬杆作业等电力行业生产特性及用工特点,导致生产岗位断层明显,人员结构老龄化,缺乏懂技术、有经验的青年员工,部分岗位结构性缺员较为严重。

3.人才队伍没有形成规模,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1)培训实效性不强。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供电企业投入不少培训资金,主要通过技能鉴定、专业培训、后续学历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但是部分职工更多地关注理论灌输及考试结果,业务水平却没有提高,造成培训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2)复合型人才缺  第一论文 网乏。供电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员流动较少,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员工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缺少综合素质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降低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员配置效率,也阻碍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4.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观念

一些企业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开发人才资源的意识,人为地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具体举措与实施过程

怀柔供电公司隶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成立于1958年,公司现有职工263人,其中全民员工233人,集体员工30人,劳务派遣员工395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1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8人,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181人。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为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关注一线员工职业发展,搭建员工岗位成长平台,引导员工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技术成才、岗位成才,提出了以强化职工学习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开拓创新思维为主旨,围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的工作思路,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树发展理念,强自身素质”主题教育活动,使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

1.培养目标

基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结构及特征,以专业培训为基础,构建职工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理论能力,为职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职工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创新引导为方向,构建职工创造事物、改造事物及对新思想、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精神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的行为举止。通过对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最终达到职工队伍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实施内容与过程

(1)创新培训工作模式,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学习型”人才是指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环境、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变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才。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不断加大内部培训的密度和力度,积极探索培训创新模式,结合基层实际,围绕如何在员工队伍中培养造就人才、实现人才综合开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提出了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的“四式”培训法,即:集中式、班组式、交叉式、互助式。集中式:按照各专业课题、项目,集中统一组织专业培训班;班组式:以班组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时、实地进行培训;交叉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部门人员进行岗位交叉培训;互助式:成立学习小组,通过“交流、研讨、互学”模式,组织员工进行互助学习。

除了以班组形式开展的自主培训外,公司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组织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开展站队级干部管理学系列培训课程;开展新员工野外体验式拓展训练;举办优质服务、企业文化、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内容丰富的培训班;同时不断拓展外培渠道,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在职本科班、研究生班,鼓励员工后续学历教  第一论文 网育,为强化员工学习意识、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加强岗位技术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培育“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准确、熟练地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岗位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工作的结合。为全面促进公司一线员工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公司先后对实操培训基地 、多功能教室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改造,并组织了为期半个月的技能比武大练兵活动。训练内容包括12m电杆安装抱担、配电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变压器停送电操作、装表接电等项目。来自公司输变电、配电、营销、供电所等相关专业的213名一线职工参与其中,和本专业技术骨干同场竞技比武,有效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党政工团培育青年的途径,积极拓宽青年人才培养的渠道,针对青年员工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公司采取“压担子,促成长”的培养方式,借助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技术岗位对青年员工进行了实践锻炼,给他们压担子、交重任,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3)基层创新,促进职工创新思维,精心培育“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及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公司乃至社会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怀柔供电公司采用经验交流、合理化建议等方式积极开展互动式、开放式的技术改造,结合QC创新创效活动、技术攻关和“五小”发明创造等活动加强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职工用创新思维的方式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地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创新能力、促进技术革新及科技创新项目成型的目的。

2011年,怀柔供电公司成立了以输变电技术专家——陈保华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集合了公司生产一线包括输变电工区、配电工区、调度所、计量中心、电费结算中心等部门的多名技术骨干,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一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偶然萌发的小革新、小发明、小建议都可以通过创新工作小组对其进行实践验证、修正完善,并最终形成创新成果。

三、实施成效

1.储备了持续发展的人才力量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地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培养各类人才,以达到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目前怀柔供电公司共有294人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证书,76人获得了中级工职业证书,以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保持公司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2.促进了员工职业素质提升

公司已先后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达420余人,15%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晋升,33%的基层员工实现了技术技能晋  第一论文 网级,50%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培训晋级,基层员工职业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员工在北京市及上级单位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和专业调考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3.开拓了职工集体创新思路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为广大基层职工提供了建设思路,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点和班组建设情况,在共同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不断总结、归纳,提升了创新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群体效应。据统计,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生产、安全、经营、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共完成了科技论文9篇、科技项目1个、群众创新成果2项,在为职工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缓解了公司结构性缺员问题

随着生产设备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网建设任务的加重,输变电工区出现了输电专业和变电检修专业在岗人数比定员人数少的结构性缺员问题。通过结合生产现场作业进行的检修带运行实地教学,使运行人员逐步掌握了检修技能,检修人员对设备运行也更为熟悉,改变了以往运行和检修分开的管理模式。以往变电设备一旦出现缺陷,就会出现运行人员不会处理而检修人员在各变电站之间疲于奔波的局面。

四、结束语

队伍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员工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是怀柔供电公司在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过程中的有益探索。通过“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梯级开发和培育最大程度地培养了职工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益和服务质量,推动了企业朝着更加长远的战略目标发展。

篇11

一、供电企业加强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一是加快推进“两个转变”的迫切需要。在当前国家电网公司提出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的新形势下,管理和建设“一强三优”现代供电企业,不仅需要“高、精、尖”的各类专门人才,更需要具有双重任职经历、双重资格证书、双重技职能力等复合型技能人才。为此,供电企业必须审时度势,积极拓展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的新途径。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努力通过人才的轮岗交流、双师培养和拓展打造等,逐步建立培训、考核、聘用、待遇一体化的激励机制,实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方略,以适应和满足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迫切需要。

二是优化技能人才结构的迫切需求。当前,供电企业改革发展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和繁重。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供电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已由单一型向复合型转化,即从业型人才向创造型人才转化,这就要求我们的供电员工应具有多种专业知识、多项业务技能、多方应变能力,才能适应当今职业和技术的迅猛发展,才能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因此,我们必须在供电企业现有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的基础上,深入挖掘技能人才结构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异质性,建立健全衡量技能人才“复合”程度的考核评估体系,努力在培和育上下功夫。着力打造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成长绿色通道,培养造就大批能力宽泛,“学”、“术”合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二、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培养存在的主要问题

在供电企业人才队伍建设和发展中,由于在技能人才使用培养方面缺乏长远观念,育人和用人互动性不强,致使复合型技能人才数量和质量相对不足,主要表现为以下三点。

1.“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较低

一些技能人员不能适应岗位高素质要求,技能单一化,知识面较窄,动手能力较弱。有些人通过努力,虽然取得了学历文凭等证书,但由于没有真正地扩展自己“一岗多能”的业务技能,往往只是增加了企业人才数量比例,却未能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程度,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效益难以真正地显现出来。

2.技能人才开发形式单一

近年来,供电企业通过后续学历学习、技能鉴定、专业培训等形式,投入了大量的培训资金,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了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缓解了部分用工的紧张程度。但仍有部分职工虽然经过培训取得了高级工、技师证书等,但业务技能水平却没有实质性提高,很大原因在于技能人才开发机制缺乏创新性,致使员工参加培训为的就是取证,只注重考试结果,而不是培训过程,过多关注理论灌输,而不是业务技能水平的有效提高。

3.任用机制不够灵活

由于供电企业一般都是垄断的国有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员工的岗位流动性较少,一般技能人员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其应变能力和“一岗多能”比较弱。加之一些企业在技能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一岗多能”的技能人才相对短缺,大大降低了供电企业发展中人员的配置效率。

三、培养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

复合型技能人才不是简单地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性质不同的管理经历、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专业技术资格证、拿到高校毕业证和技能上岗证的拼盘式组合,而是需要供电企业将技能人才再加工、再磨砺、再培训、再教育,进行高端复合。在实际工作中,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和途径,使不同的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有机地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衔接,从而达到有效的融合和共用。

1.对相近工种班组复合重组,搭建造就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平台

随着电力生产过程的优化和劳动组织扁平化,按专业工种对应设置生产作业班组的固定思维模式被逐步打破,这在客观上为供电企业相近专业工种班组的兼容复合重组提供了条件。因此,供电企业可通过兼容复合重组,对部分班组设置两个或两个以上相关工种,按照优化后的流程确定重组后班组的职责范围。如将修试中心开关班和变压器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变电检修班;将输电中心线路运行班、线路检修班的工作职责合并,整合成输电运检班。重组后班组工作范围和内容的扩张丰富,使一线技能人员在本班组工作范围内就有机会学习另一门专业技能,自觉地不断对新技能、新工艺进行交叉互补性学习,在工作实践中增长相关专业知识,促进自身业务技能复合及专业拓展,达到精一、懂二、会三的复合效果。

2.开展职称和技能等级双取证,促进复合型技能人才良性发展

结合工作实际,一方面积极鼓励、扶持一线生产岗位的工程师、高级工程师凭借自身优势积极参加技师、高级技师技能等级的考试、考评,并在其取得资格后及时聘任,发放津贴。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通过校企联办、个人自学和选派半脱产等形式,培养、帮助生产岗位的技师、高级技师参加学历教育学习,并制定相应的奖励办法,视学业成绩进行分级奖励,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学历层次和专业理论知识水平。在达到申报资格的前提下,优先安排他们参加工程师、高级工程师的专业技术资格评审,并及时落实相关待遇政策。通过交叉性和异质性的培训、考核、聘用、待遇等一体化激励,不断培育和扩建双证人才队伍,提升“一岗多能”的复合率,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的良性发展。

3.实施轮岗实习导师带徒培养制度,加快复合型技能人才的健康成长

近年来,大批高校毕业生不断地充实到供电企业生产一线,为使他们尽快成为理论和实际均达标、“学”和“术”兼备的复合型技能人才,在其一年的见习期里,有计划地安排其到所在单位的每个班组进行定点跟班实习,并采用“一对一”的导师带徒的方式,选拔具有过硬操作技能和良好工作业绩的各类技师作为导师,签订师徒合同。在轮岗实习和导师带徒过程中,以现场实际为教案,以工作项目为课题,实行计划推进,其所在班组和单位进行分级督导、督查,定期考评,并根据考核结果兑现不同标准的实习补贴和带徒津贴。以此不断磨合新进高校生所学的知识技能,把握各个班组岗位的专业特点和业务技能,丰富其实践经验,促其加快向复合型技能人才转变。

4.开展复合工种技能竞赛,培育优秀复合型技能人才

复合工种技能竞赛是对专有工种技能竞赛内容的扩充,要求参赛选手必须同时参加两个专业工种的技能竞赛,选手以本专业工种为主,自选第二工种为辅。其分值权重比例按6比4形成综合总成绩。竞赛主要依据“供电企业岗位技能培训考核标准”,分类对供电企业各岗位技能人员应掌握的安全和业务知识技能进行考核,重点侧重于现场操作技能的竞赛。参赛选手通过主、辅两个工种的理论特别是技能的比拼,在每个主专业工种中,综合总成绩第一名的员工为本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并给予一定的月度奖励补贴。通过每年度各主专业复合工种最佳操作手常态竞赛评选,不断在技能员工中实施以赛促学、以学促培的技能评价复合机制,以此鼓励和引导供电企业员工跨专业学习钻研业务技能,培养和发现优秀的复合型技能人才。

5.加强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

在努力拓展内部人才市场,实行竞争上岗,促进供电企业复合型技能人才脱颖而出的同时,建立常态的岗位交流和轮岗制度。一方面将能力强、潜力大的机关专职管理人员释放到生产一线,创造条件使其学专业、钻技术、增长才干,以其丰富的岗位综合能力服务一线。另一方面,将一线岗位懂技术、会管理的技能人才充实到核心业务管理岗位,结合实际压担子、训练能力,不断加强他们的专业管理、组织协调和开拓创新能力。通过岗位交流和轮岗锻炼,有效地实现育人和用人的互动、专业和技能的复合、业务与管理的衔接,丰富其实践经验,扩展其工作视野,提高其复合效率,不断增强“一岗多能”的实效性,促使他们尽快成为懂生产、会管理、精业务的高效能复合型技能人才。

6.强化业绩考核管理,发挥业绩考核对复合型技能人才的激励作用

篇12

中图分类号:F27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0079(2012)30-0105-02

近两年来,电力建设的快速发展,有效的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增长。然而各种原因造成工程造价上涨,这反而影响着电力建设健康的发展。作为建设基础工程发展的基础能源产业之一的电力行业,是经济快速发展的保证,因此电网企业应该加大电网建设投资力度。由于近年来,输电线路的单位造价和总体造价随着原材料价格上涨、建设规模增大、电力设施规划征地价格提高而提高,同时单位在造价管理上存在着缺陷,也影响着输电线路的造价,严重制约着输电线路工程的发展。为了保证输电线路工程稳定有序的发展,我们应该加强输电线路造价的管理,通过从设计单位、建设单位、勘察单位、监理单位、施工单位以及其他相关单位,合理控制输电线路工程造价,不仅有利于提高供电单位的竞争力,而且对建设资源节约型社会有重要意义。

一、输电线路造价管理

1.输电线路造价工程管理的涵义

输电线路工程造价管理是通过统筹计划、组织指挥、协调控制等活动对该工程的投资决策、物资招标、施工建设、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管理,利用有限的人力、物力、财力、时间和空间,解决该工程项目具有技术难度大、投资多、工期长等自身特点,达到在保证输电线路工程质量的同时实现以最低的消耗获取做大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过程。

2.输电线路工程造价的特点

作为建筑工程范畴之一的输电线路工程,除了具有一般建筑工程的普遍特征,因为其行业的特殊性,还具有自己独特的特征,即资金大额性、不可预测性、周期长、专业性强等。

首先,资金大额性。第一,电建企业投入了大量的工程建设资金,保证电网的安全和增强输电能力。作为国计民生和国家能源安全的基础性产业之一的供电行业,其顺利安全的运行是十分必要的。第二,输电线路工程造价的额度因为电力行业技术密集,对设备安全性、可靠性要求高而增大。理论上讲,建设一座500KW的输电线路的基本工程造价不低于1个亿。由此可以看出输电线路的工程造价往往比较高。同时高额的造价其节约的空间就比较大。所以进行输电线路造价管理工作是十分必要的。

其次,不可预测性强。由于输电线路建设的影响因素不可确定,造成输电线路工程造价不可预测性很强。在我国的电网管理系统中,发电企业仅仅管理电源端,而输电线路到变电设备再到城市乡村的配电设施的管理者是电建公司。通常一条输电线路有上百米乃至上千米长,其经过的地理环境复杂,即需要跨过江河、穿越山岭、绕过泥泞湖泊等,同时会遇到多种气象环境。由这次不可预测因素造成的运输费用、劳务费用、额外建设费等都将增加工程总体造价的不可预测。同时建设输电线路工程需要涉及到建设征地,与此相关的拆迁补偿费、工程建设期间的补偿费以及民事赔偿问题等是一项很大的开支,如果处理不好补偿问题,还有可能造成工期滞后,这也会对输电线路工程造价具有很大的影响。

再次,周期长。输电线路工程造价管理周期由输电线路的建设周期决定,由于其建设周期长,导致其管理周期长。输电线路项目工程的建设周期包括决策论证、可研分析,项目立项、工程开工,工程建设、竣工投产,其周期远长于一般建筑工程的工期。例如,建设一条从华中地区的电源点到华东地区的受电端的直流500kV输电线路,其周期大多需要3年到5年左右;就连建设一座110kV的输电线路,也需要耗时大概2年。

最后,专业性强。通常一座输电线路工程由很多个单项工程、分部分项工程、配套工程组成。输电线路工程造价具有多层次性,这是由建设一座输电线路,不仅需要进行多条线路的断开或者接入等相应的配套工程,还需要相应的土建工程、设备安装、试验调试等工程决定的。同时参加上述工程工作的人员有线路、变电检修、配电人员,通信、自动化、继电保护、计量、电源等专业人员。

二、对输电线路工程进行造价管理的对策

1.设计阶段的造价管理

施工图纸和施工方案是工程施工的主要依据。在进行施工图纸设计之前,建设单位应该详细认真的勘察施工现场,为设计提供真实的依据。在进行施工前,各个相关单位应该进行图纸会审。通过分析,输电线路工程静态投资主要构成由本体工程费、辅助设施工程费、其他费用、基本预备费、编制年价差五方面构成。其中本体工程费用占54%,编制年价差占6%,基本预备费占3%,其他费用占37%,辅助设计工程费基本为零。

根据实践经验,发现在技术经济指标中差别最大的是杆塔、基础及其他费用。首先,基础部分。基础应该根据杆塔提升、转角塔增加而做相应的配置,基础通常用于工程沿线地质条件不好的状况,尤其是灌注桩基础主要是大范围应用在河网地带。其次,杆塔部分。输电线路的路径是各地方政府及规划部门批复的,在很多发达地区,路径曲折系数均超过限额指标,使得转角塔增多,杆塔档距减小,每公里杆塔数量超限额设计较多,由于杆塔要绕过沿线障碍物,需要提升杆塔高度,因此导致杆塔材料耗用量上升加剧。第三,其他费用。一是房屋拆迁费用的增加。由于经济快速发展,生活水平提高以及房价上涨,房屋拆迁时往往涉及宅基地的补偿,存在购置商品房安置等情况,均造成房屋拆迁费用的急剧提高。二是工厂拆迁费用的增加。伴随着工厂拆迁,出现劳动力安置、停产损失、设备搬迁后的破损或停产后设备报废及新址土地赔偿、厂房评估等导致费用上涨。三是青苗、经济作物等赔偿费用的增加。农村经济的发展已使由原来以种植单一作物改变为种植多种经济作物并存,线路走廊沿途要经过大量的诸如果园、苗圃、大棚等,赔偿价格越来越高。

2.工程建设阶段的造价管理

(1)加强合同管理。根据我国的实践经验,在合同管理中存在诸多问题,例如:第一,人们法律意识淡薄,合同的不规范签订。实践中,参建各方施工合同管理的经验不足,订立的合同约束条款不全、内容不明确、职责混乱等现象经常发生。第二,合同管理机构不健全。我国缺乏健全的合同归口管理、分级管理和授权管理机制。管理程序不明确,在执行制度是不按标准执行。履行手续不彻底。审查和评估步骤不完善,合同管理的有效监督和控制不完善。第三,缺乏专业人才。合同管理工作人员应该具有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法律知识和造价管理知识,这是由建设合同涉及内容多,专业广的自身特点决定的。由于目前的单位中,管理合同的技术人员不够专业,没有进行合同管理人员的培训,因此造成合同管理的疏漏。我们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好控制工作:合同管理精细化,根据工程的特点,选择合适的发包方式和价款调整条件;加强管理人员专业化,单位应该对合同管理人员进行专门的培训,提高合同管理人员的素质;重视合同后评估,即总结合同的执行完成情况,总结经验教训;实行合同会签制度、合同评议制度,合同交底认真,明确义务和责任。

(2)加强工程建设现场管理。

一是积极推行项目经济责任制,不断完善项目内部的岗位责任制,树立全员经济意识,建立起一套责权利相结合的项目成本管理制度,对于加强成本、降低造价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项目经理,要把工程成本控制与项目经理的经济利益直接挂钩,充分调动项目经理的责任心和积极性,在抓好工程质量的同时控制好工程成本,并协调好项目内部管理人员;对于施工人员,则应搞好生产进度,严格按图及规范施工,严格质量关,尽量减少因质量问题而造成的返工或返修所带来的经济损失。同时,应把好质量、数量验收关,不使不合格或不符合质量要求的材料进入现场,而且还应做好限额领料,杜绝各个环节的材料浪费;对于预算人员,应深入现场,掌握实际施工情况,包括施工进度及工程款拨付情况、材料的购置等,还应配合项目经理落实现场签证,并根据施工进度及有关定额计算好下一阶段的材料、人工、机械设备需用量,为材料的购置、人工、机械设备的安排提供依据。

二是编制合理的施工组织设计并组织实施。施工组织设计是用以指导施工准备乃至施工全过程的技术经济文件,其内容视工程的性质、规模、结构、施工复杂程度、工期要求和建设地区的自然经济条件不同而不同。一份好的施工组织设计能指导项目部合理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最低投入满足合同要求。

根据不同的工程选择合理的方案编制工程造价,选择最优的方案,降低费用,取得利益的最大化。

三是抓好机械与材料管理。加强材料管理,寻求合理的货源,根据工程的实际情况进行采购原材料,建立合理的材料价格信息中心和材料价格监管机制,增强采购人员的自身素质和业务能力。

四是加强过程控制,抓好工程质量。施工的目的是保证施工质量,在施工过程中保证其质量,降低返修返工造成的损失。同时做好质量控制可以降低不必要的材料费用、避免浪费材料,以及不必要的人工费。

五是环境因素的影响。输电线路进行施工时,应该充分考虑周围环境对其的影响;充分利用当地资源,原材料采购,同时根据场地情况做好准备工作。考虑冬季、雨季对施工造成的影响,综合各种因素合理安排工期进度,编制施工方案,避免或者降低损失。

六是做好现场的签证工作。在实际施工中,容易出现工程量、地质、进度的变化,需要修改合同,针对修改的部分,应该做好沟通,并且记录应该采取书面形式且记录完整。

3.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

施工企业所承包的工程按照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所规定的施工内容全部完工交付使用后,向发包单位办理工程竣工后工程价款结算的文件称之为建设工程竣工结算。施工承包合同补充协议,开、竣工报告书;设计施工图及竣工图;设计变更;现场签证记录;甲、乙方供料手续或有关规定;有关的工程定额、专用定额与工期相应的市场材料价格以及有关预结算文件等是编制竣工结算阶段造价管理的主要依据。

三、小结

综上所述,通过对投资决策、物资招标、施工建设、交付使用的全过程进行造价管理,在保证其质量的基础上,控制成本,保证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同时保证我国电力事业持续稳定的发展。

篇13

中图分类号:G7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02-0032-02

随着电力体制改革不断深化,国家电网公司提出了加快推进“两个转变”、建设统一坚强智能电网、实施人财物集约化管理和信息化建设、实行主多分开等一系列重大战略举措,改革与发展的任务十分艰巨而繁重,迫切需要一大批“政治上靠得住、工作上有本事、职工群众信得过”的复合型管理人才和“理论精、操作行”的技能人才作为支撑。然而,由于历史遗留问题,供电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还需要继续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加强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的研究与开发,为供电行业新的腾飞提供坚实的保障。

一、供电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人力资源结构性失衡,人才资源规划有待进一步提高

伴随着社会的进步、和谐社会的构建、党和政府的重视,供电企业越来越被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社会和客户对电网企业服务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这势必需要一些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一线服务生产人员。然而,长期受计划经济的影响,加上原有电力行业本身的垄断地位、市场化程度低、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等因素的制约导致人力资源整体结构性供需失衡、人才资源规划不足。

2.一线生产人员储备培养不足,结构性缺员问题凸显

近年来,供电企业新进员工数量较少且多为高校毕业生,实习一段时间后大部分流向管理层,同时由于女性员工不能登高作业、年龄超过45岁的员工不能爬杆作业等电力行业生产特性及用工特点,导致生产岗位断层明显,人员结构老龄化,缺乏懂技术、有经验的青年员工,部分岗位结构性缺员较为严重。

3.人才队伍没有形成规模,人才培养机制还不完善

(1)培训实效性不强。为了提高职工素质,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近几年供电企业投入不少培训资金,主要通过技能鉴定、专业培训、后续学历学习等形式来提高广大职工的理论素养和操作技能,但是部分职工更多地关注理论灌输及考试结果,业务水平却没有提高,造成培训效果往往达不到预期目标。

(2)复合型人才缺乏。供电企业内部市场化程度较低,人员流动较少,缺少多样化实践锻炼的机会,员工的应变能力和适应能力不强,缺少综合素质强、专业知识和实践能力过硬的复合型人才,这不仅降低了企业发展过程中的人员配置效率,也阻碍了员工的职业生涯发展。

4.在人才培养方面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观念

一些企业在人才的使用和培养上普遍存在着重使用、轻培养的倾向,缺乏总体规划和长远开发人才资源的意识,人为地造成了人才资源的浪费。

二、具体举措与实施过程

怀柔供电公司隶属于北京市电力公司,成立于1958年,公司现有职工263人,其中全民员工233人,集体员工30人,劳务派遣员工395人;中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职工197人,专业技术人员128人,获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的职工181人。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为不断加强员工队伍建设,关注一线员工职业发展,搭建员工岗位成长平台,引导员工在职业发展中实现技术成才、岗位成才,提出了以强化职工学习意识、提高应用能力、开拓创新思维为主旨,围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全面实施“人才培育工程”的工作思路,在职工队伍中广泛开展“树发展理念,强自身素质”主题教育活动,使人才培养工作具有总结经验、创新思路、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

1.培养目标

基于不同类型人才的结构及特征,以专业培训为基础,构建职工广泛的知识储备和综合理论能力,为职工的职业发展奠定基础;以能力培养为重点,构建职工应用知识和技术解决生产、服务、管理等方面问题的实践能力;以创新引导为方向,构建职工创造事物、改造事物及对新思想、新设备、新技术的研究与发明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以职业素质提升为关键,培养良好的思想道德素质、高尚的精神追求、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文明的行为举止。通过对学习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的全面培养最终达到职工队伍职业素质的全面提升。

2.实施内容与过程

(1)创新培训工作模式,营造自主学习氛围,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学习型”人才是指面对工作中出现的新环境、新设备、新工艺的不断变化,能够与时俱进地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以适应工作需要的人才。

近年来,怀柔供电公司不断加大内部培训的密度和力度,积极探索培训创新模式,结合基层实际,围绕如何在员工队伍中培养造就人才、实现人才综合开发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调研工作,提出了立足本职岗位、以实际工作需求为导向的“四式”培训法,即:集中式、班组式、交叉式、互助式。集中式:按照各专业课题、项目,集中统一组织专业培训班;班组式:以班组为单位,根据实际工作需要实时、实地进行培训;交叉式:有针对性地组织生产部门人员进行岗位交叉培训;互助式:成立学习小组,通过“交流、研讨、互学”模式,组织员工进行互助学习。

除了以班组形式开展的自主培训外,公司以实际需求为导向,组织了大量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如:开展站队级干部管理学系列培训课程;开展新员工野外体验式拓展训练;举办优质服务、企业文化、心理健康、法律知识等内容丰富的培训班;同时不断拓展外培渠道,与华北电力大学联合举办了在职本科班、研究生班,鼓励员工后续学历教育,为强化员工学习意识、全面培育“学习型”人才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2)加强岗位技术应用,提高实际操作能力,重点培育“应用型”人才。“应用型”人才是指能够准确、熟练地将已经掌握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应用于所从事的日常工作中、主要从事一线生产的技术或专业岗位人才。

应用型人才的培养更强调与一线生产实际工作的结合。为全面促进公司一线员工对专业技术技能的实际应用,公司先后对实操培训基地、多功能教室进行了重新装修和改造,并组织了为期半个月的技能比武大练兵活动。训练内容包括12m电杆安装抱担、配电变压器绝缘电阻测量、变压器停送电操作、装表接电等项目。来自公司输变电、配电、营销、供电所等相关专业的213名一线职工参与其中,和本专业技术骨干同场竞技比武,有效提高了员工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

充分利用党政工团培育青年的途径,积极拓宽青年人才培养的渠道,针对青年员工理论知识丰富但缺乏实际操作经验的问题,公司采取“压担子,促成长”的培养方式,借助重大工程项目和重要技术岗位对青年员工进行了实践锻炼,给他们压担子、交重任,面向基层和生产第一线,注重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的培养,使青年员工快速成长、成才。

(3)基层创新,促进职工创新思维,精心培育“创新型”人才。“创新型”人才是指基础理论扎实、专业知识丰富及具有较强的创新意识、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对公司乃至社会发展有创造性贡献的人才。

怀柔供电公司采用经验交流、合理化建议等方式积极开展互动式、开放式的技术改造,结合QC创新创效活动、技术攻关和“五小”发明创造等活动加强理论创新、管理创新和技术创新,培养职工用创新思维的方式相互启发、相互促进地开展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从而达到提高员工创新能力、促进技术革新及科技创新项目成型的目的。

2011年,怀柔供电公司成立了以输变电技术专家——陈保华命名的创新工作室,集合了公司生产一线包括输变电工区、配电工区、调度所、计量中心、电费结算中心等部门的多名技术骨干,积极开展技术攻关。一线职工在日常工作中偶然萌发的小革新、小发明、小建议都可以通过创新工作小组对其进行实践验证、修正完善,并最终形成创新成果。

三、实施成效

1.储备了持续发展的人才力量

通过有计划、有目标、分层次地在生产实践中不断培养各类人才,以达到各类人才队伍的协调发展。目前怀柔供电公司共有294人获得了高级工职业证书,76人获得了中级工职业证书,以高级技术人员为代表的人才队伍已成为保持公司发展的一支重要骨干力量,为增强企业竞争力注入了强大动力。

2.促进了员工职业素质提升

公司已先后培训各类管理和技术人才达420余人,15%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晋升,33%的基层员工实现了技术技能晋级,50%的基层员工实现了职业培训晋级,基层员工职业素质得到了大幅提升。员工在北京市及上级单位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和专业调考中多次获得优异成绩。

3.开拓了职工集体创新思路

创新工作室自成立以来为广大基层职工提供了建设思路,因地制宜,结合专业特点和班组建设情况,在共同解决生产难题的同时不断总结、归纳,提升了创新能力,产生了巨大的群体效应。据统计,创新工作室围绕企业生产、安全、经营、管理上的重点和难点,共完成了科技论文9篇、科技项目1个、群众创新成果2项,在为职工解决了工作中的难题的同时,也为企业发展创造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4.缓解了公司结构性缺员问题

随着生产设备综合水平的不断提高和电网建设任务的加重,输变电工区出现了输电专业和变电检修专业在岗人数比定员人数少的结构性缺员问题。通过结合生产现场作业进行的检修带运行实地教学,使运行人员逐步掌握了检修技能,检修人员对设备运行也更为熟悉,改变了以往运行和检修分开的管理模式。以往变电设备一旦出现缺陷,就会出现运行人员不会处理而检修人员在各变电站之间疲于奔波的局面。

四、结束语

队伍建设是供电企业发展的关键所在,员工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培养体系结构建设是怀柔供电公司在实施“人才培育工程”过程中的有益探索。通过“学习型”、“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梯级开发和培育最大程度地培养了职工自主学习能力、实际操作技能和技术创新才能,提升了职工队伍的综合素质,增强了员工对企业的认同感和凝聚力,提高了公司的生产效益和服务质量,推动了企业朝着更加长远的战略目标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