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食品营养与健康论文

篇1

[1]刘知新.化学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2]徐家锦.高中化学中研究性学习的初步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3.

[3]石柏兴.研究性学习的研究与实践[D].华中师范大学,2003.

[4]赵冬.中国人群的血脂流行病学研究[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3,31(1):74-78.

[5]张亚琴.血液透析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血脂LDL/HDL-C及ApoB/ApoAl的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肾病杂志,2011,12(12):1103-1104.

健康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1]翟一飞.中学生体育锻炼自我妨碍行为的调查研究[C].第五届全国青年体育科学学术会议、第二届中国体育博士高层论坛论文集,2008.

[2]李珊珊,王海俊,马军,张世伟.全国五城市不同营养状况儿童青少年饮食行为调查分析[C].膳食营养、身体活动与健康——达能营养中心第十一次学术年会会议论文集,2008.

[3]季成叶.中国青少年生长与营养状况变化和改善策略[J].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2002,(05).

[4]刘海刚、王兆芬.如何培养青少年学生的健康饮食习惯[J].中等职业教育,2008(3)

[5]张金菊.怎样培养宝宝良好的饮食习惯[J].跨世纪,2008(11)

健康饮食论文参考文献:

[1]董维杰.大学生教育管理理论与实践[M]M.济南:齐鲁书社,2006

[2]杨金土.我国高职教育形式浅谈[J]J.中国职业教育,2004(5):25-26.

篇2

e 城郊老农自家刚摘的苹果,没打太多农药肥料,大小不均,卖相欠佳,价钱也比第一种稍便宜。

你会选哪种?

对于有消费能力,又注重提升生活质量的人来说,第二种是最常考虑的答案。为什么呢?“有机食品没农药,吃着放心些!”“我都是专门买给孩子吃的,营养价值高一些吧。”“支持环保啊,那些整天打农药化肥的农场,把土地河流都糟蹋了,后代还怎么活!”……

问题是,我们花高价换来的有机食品,真的代表营养、安全和环保吗?或者,在多大程度上能实现这个初衷?就在有机食品每年以大幅度的增长率占据欧美市场时,一些唱反调的研究开始引起关注。2009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公布了一份历时50年、长达162页的研究结果,发现有机食品和常规食品的营养元素并没有什么区别,后者甚至在某种维生素的含量上超过了有机食品;而2012年9月,斯坦福大学的研究者在《内科医学年鉴》上发表的论文也认为,有机食品跟常规食品的营养价值差不多,只是农残含量要低一些,但这跟人体健康的关系并不明确。

这些研究发表后,受到的质疑和讨论非常热烈。可惜至今为止,围绕着有机食品的真实价值,仍无法盖棺定论。但至少,当你把围绕它的争议都梳理一遍后,下次满怀豪情地为“有机”掏腰包时,可以更清楚自己买下的到底是什么。

“跟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几乎相同。”

“这几年,我的病人总是问我有机食品到底有没有好处,应不应该买,这搞得我很困惑。”德纳·布拉瓦塔是斯坦福大学健康政策学院的学者,同时也是一家康护公司的健康主管。为了找到明确的答案,她决定做一次大范围的学术论文筛查,比较一下过去几十年里关于有机食品的研究。这项工作很快引发了斯坦福大学其他同事的兴趣。于是,十几名研究人员搜索了1966-2011年间发表的6000多篇比较有机和常规食品的论文,并挑选出相关度最高的240篇进行分析。

最终他们发表在《内科医学年鉴》上的论文,得出的结论多少让人意外:“我们没有找到明确的证据,证明有机食品比常规食品更有营养。”论文的主要作者史密斯·斯潘格勒介绍,在他们筛选出的调查中,有223篇对比分析了有机和常规食品的主要营养元素,另外17篇则对比了两种食品的食用者的健康状况。

“跟常规蔬果相比,有机蔬果的维生素类、蛋白质、膳食纤维等几乎相同。在检测过的14种营养物质中,有机蔬果里含量明显高于常规蔬果的只有两种:磷和酚类(比如辣椒素)。不过,鉴于比较少人会缺乏磷和酚类,这项发现并没有特别大的意义。”

不过,他们也有一些积极的发现。比如在有机牛奶和有机鸡肉中,Omega-3脂肪酸的含量是比较高的,这对人体的心脏有好处。有机食品也确实含有更多的苯酚,苯酚中的类黄碱素(flavonoid)是一种对人体有益的抗氧化物。只是,这些食物中的十八碳烯酸含量也比较高,这种反式脂肪酸对人体是没有好处的。“另外,这些物质的含量差别并不是特别大,如果要证明这种差别的有效性,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至于对有机食品食用者健康的研究,他们也没有找到太激动人心的发现。“在我们找到的17篇相关论文中,试验时间长则两年,短则两天,样本数也比较有限,因此数据出入比较大,缺乏有说服力的长期研究。”

对于斯坦福大学的这篇论文,反对者举出了例子:加州大学的食物化学家阿里森·米歇尔的团队曾做过长达十年的试验,发现同样品种的番茄,在有机和常规的种植方式下,前者所含的两种抗氧化剂比后者要高出79%和97%。史密斯·斯潘格勒也看过这项研究,但她认为,这项试验的种植条件比较特殊,番茄的生产从头到尾都被严格控制着,如果放到不同的种植气候、土壤中,有机番茄是不是还能有这种表现,是很难说的。“所以,有机和普通种植方式对食品营养的影响,还不如特定的土壤气候环境、种植收割周期等对营养的影响来得大。”

“另外,在许多发达城市,有机食品往往是从远处的农场千里迢迢运过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包装、冷藏、运输和储存时间的变化,可能已经让有机食品的营养价值打了折扣。”

至于德纳·布拉瓦塔,面对病人关于有机食品的询问,她有了明确一些的答案:“单从营养价值上来说,有机食品并没有太特别的地方。但多吃蔬果的健康效果是显而易见的。所以我的建议是,如果你不差钱,吃有机的当然好。但与其省吃俭用每天只买一个有机苹果,你不如用同样的价钱,每天多买几种蔬果吃。”

有机食品同样具有毒性

虽然仅从营养成分上看,有机食品似乎没什么神奇,但它并非没有让人称道之处。就拿斯坦福大学的报告来说,研究人员发现在三千多种有机食品中,只有7%的样本检测到了农药残留,而在十万多种常规食品中,检测出农残的几率是38%。此外,常规食品上发现的细菌,更容易对抗生素产生抗药性。

报告也提到了两项对儿童健康的研究,发现食用有机食品的孩子体内的农药残留确实更低。就在报告发表的下个月,美国儿科学会也对这个问题表了态:在2012年10月的《儿科学》上,儿科学会的专家建议“尽管没有临床证据说明有机食品更有营养价值,但它们确实能降低农药和抗生素的摄入量。鉴于儿童和胎儿的免疫系统并没有成人完善,儿童和孕妇食用有机食品无疑是比较安全的。”

安全!低农残!这对于中国人来说太关键了!那么,我是不是可以买了有机水果在衣服上擦擦就吃,有机蔬菜可以冲一冲就拿去拌沙拉呢?

最好不要上当。

首先,有机食品确实“不能使用人工合成农药”,但不代表它不使用农药,只是它用的是“有机农药”。目前,被美国环境保护署核准使用的有机农药有195种,它们都是从动物、植物或者天然矿物质中提取的,比如硫磺、敌百虫、除虫菊、毒鱼藤等。尽管跟人工合成农药来源不同,但它们同样具有毒性,也并非完全不残留,如果不清洗干净就吃下去,对身体能有好处吗?

其次,有机蔬果不使用化肥,因此在种植时大多使用植物性堆肥或是动物排泄物。这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人畜体内都有病菌和重金属,会随着粪便排出,用这些肥料种植出来的蔬果,沾染上大肠杆菌、沙门氏菌等的几率更高,可能引发食用者的感染甚至死亡。美国哈德逊研究所的全球食品研究主管丹尼斯·艾弗瑞是名激烈的反有机人士,他曾引用美国疾控中心的数据,宣称食用有机食品感染大肠杆菌的危险性是食用普通食品的八倍。

此外也有研究者发现,由于有机农田的虫害比较难控制,有些植物被咬伤后可能分泌对人体有害的毒素,也更容易被霉菌等感染。而意大利帕尔玛大学的学者吉蒂尼·S曾在2005年发表过一项研究,他和同事对比了有机牛奶和普通牛奶后,发现有些有机牛奶样本中的黄曲霉素含量明显高于普通牛奶,可惜他们并没有找出具体的原因。

看不见的资源耗费

对于现代化农业对环境的破坏,触目惊心的例子比比皆是:化肥农药抗生素泛滥、土地板结贫瘠、河流水道被污染……有机食品的培育,其实是人们回归传统,向大自然还债的一种方式。有许多研究和实例证明,有机种植对恢复土壤生命力,调节生态系统有着很大的帮助。因此,我们自然而然就会把它跟环保联系起来。

那么,回到买苹果的例子,如果我买下了来自新疆的有机苹果,是不是就比买城郊老农的苹果要环保呢?这是个有趣的论题。

如果从碳排放的角度看,尽管有机苹果的生产方式对环境友好,但它从遥远的产地包装好,千里迢迢地运到我身边的超市,这个过程所耗费的能源可能已经抵消了它带来的好处,那么,买城郊老农刚摘下来的苹果是不是反而环保一点?

而从种植过程所耗费的资源看,有机食品也未必真的更环保。美国罗代尔研究所的专家就曾提出,为了控制虫害,专门生产大量的有机农药本身便提高了社会和生态成本。以最常用的除虫菊为例,为了从除虫中提炼出足够的有效成分,满足每年全球超过两万吨的需求,肯亚和秘鲁开垦了大量的花田,并靠无数人力每天手工采收一亿多朵花。这些花田本身占用了生产农作物的土地,甚至是砍伐森林破坏植被换来的,这对环境到底是好还是坏呢?

篇3

食品的化学污染有可能成为21世纪最严重的食品污染问题,如农药、添加剂、包装材料等都是食品安全的重大隐患.教学过程可以根据相关内容,有针对性地渗透有机物对食品造成的污染,并告诉学生化学污染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比如,在讲烯烃的化学性质———聚合反应时,可以插入包装材料聚丙烯、聚乙烯、聚苯乙烯、聚氯乙烯等内容及其对食品安全的影响.作为包装材料,聚乙烯、聚丙烯比较安全,而聚氯乙烯单体———氯乙烯不仅具有麻醉作用,还具有致癌、致畸作用,以此说明如果食品包装材料选用不当,会造成食品污染,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再比如,有些不法商人为了提高食品的色泽,吸引消费者,在食品中添加苏丹红.可以此例引出偶氮化合物的学习,并介绍一些天然食用色素如辣椒红素等.在有机化学中,类似的例子很多,通过这些贴近生活的教学内容,使学生明白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息息相关,起到活跃课堂气氛、提高学习兴趣、增强学生食品安全意识的效果

.1.2食品污染的危害性

食品安全事件每天都在发生,它所形成的困惑已经将人类包围.然而,人们却忽视它的存在,并且将这种威胁置之度外,这与人们的错误观念和出于经济利益的考虑以及对食品污染危害的认识有关.因此,一定要让学生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危害,只有这样才能增强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防范,从而增加他们的忧患意识,消除食品污染带来的隐患.曾经震惊世界的日本公害事件“水俣病”,原因就是汞在水体中通过食物链逐渐富集,最后危及到人们的健康.把这个事件与乙炔水合反应结合起来,一方面加深学生对乙炔水合反应的学习,另一方面使学生充分认识到食品污染对人类造成的严重危害.例如,2006年9月,上海300多人因食用猪肉、猪内脏,出现肌肉震颤、头晕、呕吐、心悸等中毒症状,后被上海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确认为瘦肉精中毒.如果在胺类化合物的学习中插入瘦肉精事件这一生活实例,讲述食品污染给人类生存带来的危害,更容易增强学生的食品忧患意识和食品安全防范意识.

1.3食品营养卫生知识

在我国,食品安全事件频频爆发,同国民对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重视程度以及国家对国民的食品卫生教育程度不够有很大关系.因此,在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应结合相关内容对学生进行食品营养卫生知识的渗透.比如,苯并芘是一种由5个苯环构成的多环芳烃,是含碳染料及有机物热解的产物,具有强致癌性,在烧烤、燻制食品如烤鸭烤羊肉串中含量较多.对于苯并芘的危害可结合芳香烃的学习,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饮食卫生习惯,以减少致癌物对身体的侵害.在蛋白质一章的学习中,以阜阳空壳奶粉事件为例,让学生明确认识到食品营养与食品安全密不可分,如果食品的营养成分被破坏或营养成分缺乏,即使不受到任何污染,它同样会危及人们的健康,甚至生命安全.通过这些知识的渗透,可以使学生杜绝陋习,改变不良的食用方式,建立合理的饮食结构,以防止学生在食用时或食用前的处理不当造成食品污染.

2进行专题知识讲座

有机化学教学过程中渗透的食品安全知识,是有机化学与食品安全融合、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知识教育的有效途径,但这只是一些零星的、分散的知识,学生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识缺乏一种整体感.为了使学生在学习有机化学的过程中对食品安全的认识由零星、分散走向整体、统一,在课程接近尾声的时候,应对同类食品污染物进行归纳总结,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和学生一起讨论有机化学中的食品安全问题,使学生对该方面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以此来进一步增强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提升食品安全防范能力.

食品的有机污染物很多,通过调研我们得知,有毒重金属是影响食品安全的重要因素之一,且对食品的污染日益严重.由于重金属常以慢性中毒的隐蔽方式危害人类,因此常被消费者忽视.而在有机教学中,重金属往往以各种形式出现在有机反应中,为了引起学生对重金属这一重要食品污染因子的重视,我们以曾昭琼主编的《有机化学》为教材,将涉及到的有毒重金属的有机反应进行总结.以此为平台,对学生进行食品安全专题讲座.相关讲座的主要内容包括:重金属汞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铅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重金属镉的危害及相关有机反应;锰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铬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砷元素的危害及其相关有机反应等.通过专题讲座,学生关于重金属对食品安全的危害有了一整体的认识.由于我们在讲座中结合了大量的案例,学生反应强烈,在进行激烈讨论时认为有机化学就是一把双刃剑,在给人类造福的同时,也给我们的生活———如环境、食品安全等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作为化学专业的学生有责任、有义务发展绿色化学,消除有机反应中的有害因子,改善我们的环境以及食品安全现状.

3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

通过在有机化学教学中进行食品安全知识的渗透以及专题讲座的途径,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但由于教学内容和教学课时的限制,学生对食品安全的重要性以及危害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同时,学生在上述途径中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处于“被动”的地位,如何让学生主动来认知食品安全知识,从更深层次认识到食品安全产生的危害性和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我们认为,课外讨论及小论文撰写作为课堂教学的补充,能够弥补前两种途径的不足,有助于进一步完善食品安全教育与有机化学教学的融合.

课外讨论和小论文的具体实施过程是:根据不同的教学阶段,教师有选择地布置课外讨论作业,可以是具体的题目,也可以是一个范围,让学生根据相关的内容进行课外讨论或撰写小论文.如2011年台湾版的三聚氰胺事件———塑化剂风波,我们将其融入酯类化合物的学习过程,因为塑化剂的化学本质是邻苯二甲酸酯类化合物,其中最常用的是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酯,为了使学生对塑化剂用途、危害有更多了解,我们让学生撰写与塑化剂相关内容的小论文,学生完成得很好.他们不仅通过文献资料对塑化剂的化学本质、种类、在工业上的用途、被用作起云剂的原因、对人类的潜在危害等相关内容进行了详细的总结,而且还提出了自己的想法和问题.有的学生在论文中提出:既然塑化剂是邻苯二甲酸酯,那我们在实验课上所制备的邻苯二甲酸二丁酯是不是也有起云剂的效果?邻苯二甲酸二甲酯是否也可以?有的学生还设计出相关实验来揭秘商家加入塑化剂的目的.更有的学生从塑化剂偶然被发现,感觉到化学专业的学生担负着保障食品安全的重任,因为有机化学中涉及的波谱分析是现在质检中最常用的方法.在学习卤代烃融合塑料的相关内容时,要求学生收集资料,讨论塑料对食品安全影响.结果,同学们制作了精美的多媒体课件,进行了非常激烈的讨论,认为塑料对食品安全造成严重危害的原因之一在于塑料对环境的污染.在焚烧塑料时,易产生世纪之毒“二恶英”,只要吸入一点点,就可以造成各式各样的文明病,如心脏病、糖尿病、过敏、不孕、癌症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分析塑料在800℃高温情况下销毁不会产生二恶英,提出了垃圾分类的重要性.由此可以看出,学生通过课外讨论和小论文撰写,对食品安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激起了学生将来从事食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的热情.因此,通过课题讨论,也间接培养了“专业的食品质量与安全”人才.类似小论文撰写和课外讨论的内容还有苏丹红、三聚氰胺等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和危害,都达到了满意的效果.

4开展食品安全知识宣传

众所周知,我国食品安全状况非常严峻.严峻的食品安全状况和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低下有着很大的关系.因此,改善目前的食品安全状况重要途径之一,就是提高公众对食品安全的认知水平.但是,在我国由于长期缺失食品安全知识的教育与普及,造成了国民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缺乏,食品安全意识比较薄弱,从而导致了我国目前的食品安全现状.提高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的重要途径之一,是对民众宣教食品安全知识.该课题实施的最终目的,是在有机化学教学中通过多种途径对学生渗透食品安全知识,提高学生的食品安全意识,并在此基础上让学生通过一定的平台,将了解和掌握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宣传,让更多的民众来关注食品安全,从而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基于此,我们组织学生在节假日开展了食品安全知识宣讲社会实践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成效.活动的开展,一方面使同学们积极将课堂上了解到的以及自己通过文献资料收集而来的食品安全知识进行整理总结,在宣讲过程中实现学以致用,使有机化学教学与食品安全知识有机融合;另一方面,使更多的民众了解食品安全的重要性,提高了民众对食品安全知识的认知水平,为改善我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做出贡献.

篇4

【关键词】食品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内涵

【本页关键词】核心期刊快速发表 双刊号CN期刊

【正文】

食品科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丰富的内涵,它深深植根于人们的日常饮食生活中。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品,它是人类与环境进行物质联系并赖以生存的基础,是人类维持生命活动的重要物质。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因饮食不当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已逐渐减少。

1.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的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它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腐乳、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包括臭豆腐,这些都是颇具魅力而长期为人们喜爱的食品。发酵食品经发酵后使一些不能被人体利用的物质(如乳糖、棉子糖等)转变成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并使一些食物中有害的氰基化合物经发酵转变成安全无毒的物质,改善了风味和结构;对于酸奶发酵生成乙醛、双乙酰、3-羟基丁酮等,使其产生愉快的口感,具有柔软结构,而且发酵食品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增加保质期。发酵能提供种类繁多的组分、风味和结构的食品。

2.方便食品。多指工业化大规模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或稍加烹调即可食用的食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兴起,省时省力的方便食品已是食品市场的“宠儿”,并逐渐成为市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现在最普遍最常见的方便面、各种饮料、以及方便米粉、芝麻粥、果蔬罐头、肉类罐头、速冻水饺、速冻面条等,种类繁多、风味各异,趋于大众化,是利于人们生活性很强的食品,它将成为食品中消费量最多的食品。

3.冷藏食品。是抑制化学反应和酶反应,阻止微生物生长的手段,使其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冷藏食品是消费者喜欢并青睐的食品。人们把新买来的食品放入冰柜中冷藏,几天后还可以保持其新鲜度。在一些超市可以看到有些食品通过包装改变气体并与低温相结合,使食品有更好的保藏效果。食品的冷藏技术在我国已得到了高效快速的发展。

【文章来源】/article/47/178.Html

【本站说明】中国期刊投稿热线:专业致力于期刊论文写作和发表服务。提供毕业论文、学术论文的写作发表服务;省级、国家级、核心期刊以及写作辅导。 “以信誉求生存 以效率求发展”。愿本站真诚、快捷、优质的服务,为您的学习、工作提供便利条件!自05年建立以来已经为上千客户提供了、论文写作方面的服务,同时建立了自己的网络信誉体系,我们将会继续把信誉、效率、发展放在首位,为您提供更完善的服务。

联系电话: 13081601539

客服编辑QQ:860280178

论文投稿电子邮件: 1630158@163.com

投稿邮件标题格式:投稿刊物名 论文题目

如:《现代商业》 论我国金融改革及其未来发展

声明:

本站期刊绝对正规合法

篇5

因为超重及肥胖会造成巨大的经济和社会损失(Bhattacharya and Sood, 2011; WHO, 2010),所以这两种疾病患病率急剧上升的现象在很多国家越来越受关注。而中国则因其快速的经济和营养转型以及庞大的人口数量,已成为该方面研究的理想案例。尽管中国的超重及肥胖患病率比西方很多国家都低(例如美国和欧洲国家),但中国超重及肥胖人口数目已位居世界首位――截止到2013年,中国已有大约2.77亿成年人体重超重(体质指数 (BMI) ≥ 25) 。此外,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的超重率和肥胖率一直在迅速上升。根据《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CHNS),年龄在20到60之间的成年人中,超重(BMI ≥ 25)患病率从1989年的8.7%上升到2011年的34.1%;肥胖(BMI ≥ 30)患病率从1989年的0.4%上升到2011年的5.4%(见图1)。尽管城市患病率比农村略高,但两地患病率均呈持续快速增长态势。

同时,如果我们能采取有效措施改善能量摄入和消耗之间的平衡,其实肥胖是可以预防的。尽管有众多的策略可以预防和缓解肥胖,但本论文探究的中心是食品价格政策在改善人们的饮食量和饮食质量方面的潜力。通过运用食品价格弹性指数(Andreyeva et al., 2010; Gallet, 2010),食品价格对食品需求的影响以及中国的食品需求价格弹性和食品交叉价格弹性均得到了深入广泛的研究(Chen et al., 2014; Ortega et al., 2009; Zhuang and Abbott, 2007; Fang and Beghin, 2002; Zhang et al., 2001; Shono et al., 2000)。例如,Chen et al.(2014)就做了67份评估中国家禽的食物需求价格弹性的研究,其弹性估值范围在-2.051 和0.930之间,平均值为-0.667,标准差为0.451。但是之前的这些研究多以预测一般人口食物需求为重心,极少调查肥胖人群以及研究如何提高他们的饮食质量。

通过使用2004和2006年中国健康和营养调查个人层面的面板数据,本论文主要研究食品价格如何影响营养摄入和饮食质量,以及食品价格在拥有不同体质指数和初始膳食知识的人群层级中发挥的影响各是如何。至于结果变量,我们选取了能量摄入和饮食质量,而不是某一类别食物的消耗。这是因为很难下定论说某一特定的食物种类就是造成肥胖的关键原因。而且通过获取不同食物类别中的替代品,营养摄入和饮食质量可以衡量食品价格变化所带来的综合影响。具体来说,我们针对如下两个问题进行了调查:①食品价格弹性在健康人群和肥胖人群之间是否有差别;②食品价格弹性的不同是否取决于人们在健康膳食方面的初始知识储量的高低。

本论文的剩余部分结构是这样的。第二部分综述了中国食品价格和食品消费趋势;第三部分展示了我们用于实证分析和描述分析的数据;第四部分描述了我们的估算策略;第五部分报告了估计结果;第六部分通过讨论食品价格政策作为抗击肥胖措施的潜力来总结。

五、评估结果

(一)对营养摄入的影响

表2~4显示了通过指定方程(1)和(3)所得的价格和收入弹性的估值。我们首先给出了一个完整的样本结果(如表2所示),第二步,我们根据体重指数将样本分成两个次级样本――健康体重(18.5体重指数

由表2可知,对于谷物、蔬菜和鸡蛋来说,其价格弹性与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呈显著负相关;而对于豆类和油来说,其价格弹性与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呈显著正相关。谷物、豆类和蔬菜的价格对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的影响归因于它们对人们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相比之下,鸡蛋和食用油价格对人们卡路里摄入总量的影响归因于它们对人们脂肪和蛋白质摄入量的影响。在食物群中,谷物价格对人们卡路里、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摄入总量的影响最大;而鸡蛋价格对脂肪摄入量的影响最大。例如,谷物价格增加1%,人们摄入的总热量就下降0.11%,而鸡蛋价格增加1%,人们脂肪摄入量就下降0.09%。

由表3可知,超重的人对于除了蔬菜以外的食品价格以及收入的变化更为敏感。例如,谷物价格增加1%,超重人群的总热量摄入总量就下降0.17%,而健康体重人群则下降0.09%。同样地,鸡蛋价格增加1%,超重人群脂肪摄入量减少0.12%,而健康体重人群则下降0.08%。相比之下,蔬菜价格增加1%,健康体重人群总热量摄入总量减少0.03%,对于超重人群来说,则无明显影响。此外,收入弹性与营养摄入量是呈正相关的,并且超重人群比健康体重人群受到的影响更大。例如,人均收入增加1%,超重人群卡路里摄入总量增加0.04%,而健康体重人群则增加0.01%。

由表4可知,具有高膳食知识(高DKI)的人群对豆类以外的食品价格变化十分敏感,而对收入变化的敏感度则较弱。例如,谷物价格增加1%,高膳食知识人群总热量摄入下降0.15%,而低膳食知识人群则下降0.07%。同样地,鸡蛋价格增加1%,高膳食知识人群脂肪摄入量下降0.11%,而低膳食知识人群则下降0.07%。相比之下,豆类价格增加1%,低膳食知识人群总热量摄入增加0.06%,而高膳食知识人群则只增加0.03%。此外,收入弹性与所有营养的摄入是呈正相关的,并且低膳食知识人群比高膳食知识人群受到的影响更大。例如,人均收入增加1%,低膳食知识人群总热量摄入增加0.030%,而高膳食知识人群则增加0.017%。

(二)对饮食质量的影响

表5显示了通过指定方程(3)所得的价格和收入弹性的估值,此处Δln(Nihvt)被替换成Δln(HEIit)。总体上来说,我们发现,猪肉和食用油价增加会导致饮食质量下降,而其他食物群的价格增加则会提高饮食质量。在食物群中,猪肉价格所造成的影响最大(-0.041),而其他食物群造成的影响则相似,影响值固定在同一区间内(从0.016到0.026)。例如,猪肉价格增加1%,健康饮食指数(HEI-ch)下降0.041%;然而鸡肉价格增加1%,健康饮食指数(HEI-ch)则上升0.026%。

因为这些信号明显违反常理,所以我们进一步调查了猪肉和食用油的需求价格弹性为负以及蔬菜的需求价格弹性为正的原因。我们本以为猪肉和食用油价格的上涨会导致其消费的下降,从而提升饮食质量(需求价格弹性为正);相应的,蔬菜价格的上涨会减少蔬菜消费,从而导致饮食质量的下降(需求价格弹性为负)。我们发现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不同寻常的需求价格弹性能用对水果消费的负交叉价格影响来解释。更准确一点说就是尽管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上涨,人们也不会改变对它们的消费,而超出的这部分支出可以从减少水果消费中得来。所以,猪肉和食用油价格与水果消费指数(健康饮食指数中的一个要素)呈显著的负相关。猪肉价格上涨1%,水果消费分数就下降0.56个点;食用油价格上涨1%,水果消费分数就下降0.70个点。从另一方面来说,蔬菜的需求价格弹性的正相关可以由食用油消费的负面交叉需求价格影响来解释。我们发现蔬菜价格每增长1%,整体食用油摄入(克/每千卡)就会下降0.79克。这可能是因为中国菜中蔬菜经常需要用很多油来烹饪,因而蔬菜消费减少后,食用油消费也会相应减少。

我们也发现,超重人群与健康体重人群相比,其饮食质量更受食物价格变化的影响。例如,猪肉价格每增长1%,超重人群健康饮食指数就下降0.077%,而健康体重人群该指数仅下降0.031%。类似的,鸡肉价格每增长1%,超重人群健康饮食指数就增加0.068%,然而健康体重人群所受影响并不显著。这些发现表明食物价格政策在提升超重人群饮食质量上比健康体重人群更有效。

最后,我们发现食物价格对饮食质量的影响随着最初的膳食知识层次的不同而有所区分。鸡肉、蔬菜和鸡蛋价格对饮食质量的显著影响只对高膳食知识人群有效。另外,猪肉、豆类、食用油价格对饮食质量的显著影响只在低膳食知识人群中体现。例如,猪肉价格每上涨1%,低膳食知识人群的健康饮食指数就下降0.042%,而高膳食知识人群几乎不受显著影响。相比较而言,鸡肉价格每增长1%,高膳食知识人群的健康饮食指数就上升0.056%,而对低膳食知识人群影响较小。特别值得一提的是,猪肉和食用油价格只对低膳食知识人群产生的显著负面影响,可能暗示这些人更可能在上面所说两种产品价格上涨时,减少水果消费。

六、结论

本文结果显示,食品价格与收入的变化对超重人群的影响大于健康体重人群,且食品价格上涨对高膳食知识人群的饮食质量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小于低膳食知识人群。特别需要强调的是,猪肉与食用油价格上涨对超重人群以及低膳食知识人群的饮食水平所造成的负面影响要更大。相比之下,鸡肉、蔬菜与蛋类价格上涨对高膳食知识人群的积极影响则更大。还有一点值得注意的是,低膳食知识人群的营养摄取对其收入变化更为敏感。

根据发现,食品政策对超重人群的作用比健康体重人群要更大。此项结果也表明,在评价食品价格政策对饮食质量的影响时,要注重考虑食品群间的相互替代。例如,当猪肉价格上涨猪肉消费成本增加时,此时人们不仅会减少猪肉消费,还可能减少其他食物群(如水果、蔬菜)的消费,另外,若想将猪肉消费的下降控制在最小,猪肉价格的上涨就可能更多地导致水果消费的减少而非猪肉消费的减少,而这又将导致饮食水平的进一步下降。此外,结果也暗示了饮食教育能够减弱猪肉和食用油价格增长、收入等因素对营养摄取和饮食水平产生的不良影响。

最后要说明的是,虽然我们尽全力控制内生性因素对预估的影响,但如果给定数据,上述结论中还是存在内生性问题。除此之外,我们的发现还是有建设性的(并非结论性的),因为它阐明了中国食品价格政策用于预防与控制肥胖现象的可能性。同时,由于不同国家和文化环境中的人对特定食物种类(如猪肉)的偏好并不相同,因而我们的结果不能照搬于其他国家。

参考文献:

[1]世界卫生组织,2010:《健康体育运动全球建议》。

[2]中国国家统计局,1992-2013:《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统计出版社。

[3]Andreyeva, T., M.W. Long, and K.D. Brownell. 2010, “The Impact of Food Prices on Consumption: A Systematic Review of Research on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Demand for Food”, American Journal of Public Health, 100 (2): pp.216-222.

[4]Bhattacharya, J., Sood, N., 2011, “Who Pays for Obesity?”, Journal fo Economic Perspectives, 25, pp.139-158.

[5]Chen D, Alber D, Zhou D, Yu X, and Thompson W., 2014, A Meta-Analysis of Food Demand Elasticities for China, Working Paper.

[6]CHNS (China Health and Nutrition Survey), 2009, The National Institute of Nutrition and Food Safety, China Center for Disease Control and Prevention, Carolina Population Center, the University of North Carolina at Chapel Hill.

[7]Fang, C., and J.C. Beghin, 2002, “Urban Demand for Edible Oils and Fats in China: Evidence from Household Survey Data”,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30(4):pp.732-753.

[8]Gallet, C.A. 2010, “Meat Meets Meta: A Quantitative Review of the Price Elasticity of Meat”,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 92 (1): pp.258-272.

[9]Guenther, P.M., Reedy, J., Krebs-Smith, S.M., Reeve, B.B., Basiotis, P.P., 2007, Development and evaluation of the Healthy Eating Index-2005, Center for Nutrition Policy and Promotion, U.S., Department of Agriculture.

[10]Ortega, D.L., H.H. Wang, and J.S. Eales. 2009, Meat Demand in China, China Agricultural Economic Review, 1(4):pp.410-419.

[11]Shimokawa, S. 2013, “When Does Dietary Knowledge Matter to Obesity and Overweight Prevention?”, Food Policy, 38(1): pp.35-46.

[12]Shono, C., N. Suzuki, and H.M. Kaiser. 2000, “Will China's Diet Follow Western Diets?”, Agribusiness, 16(3): pp.271-279.

[13]Zhang, X., T.D. Mount, and R.N. Boisvert. 2001, “The Demand for Food Grain in China: New Insights into a Controversy”, Agricultural and Resource Economics Review, 30(1): 1-9.

[14]Zhuang, R., and P. Abbott. 2007, “Price Elasticities of Key Agricultural Commodities in China”, China Economic Review, 18(2):pp.155-169.

Roles of Food Price and Dietary Knowledge

in Improving Diet Quality in China

Satoru Shimokawa

篇6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以西安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习惯为研究对象,共调查在校大学生600人。

2、调查方法

(1)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共发放调查问卷600份,回收600份,有效卷586份,男284人,女302人,回收率为100%,有效率为92%,符合社会调查研究需求。

(2)文献资料法。查阅有关我国各个地区城市大学生饮食行为与习惯的相关论文及饮食行为习惯与健康的关系等论文。

(3)数理统计法。对调查问卷中获得的数据用SPSS 15.0进行常规统计处理。对有效问卷进行数据统计和综合分析,最后给出结论。

二、调查结果与分析

1、西安市大学生对合理膳食知识的认识

对于合理膳食知识的了解,有11.9%的大学生是通过知识讲座获得的,32.5%的同学通过网络媒体获得,听家人或同学说的占41.9%,13.4%的同学是自己看报刊书籍相关介绍。

2、西安市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与习惯

(1)早餐情况。参与调查的学生中90%曾出现不食用早餐的情况,近半数甚至经常忽略早餐。对被调查对象的每天早餐进食情况进行分析,被调查大学生中每天吃早餐的百分比为31.7%,视情况而定的占41.6%,从不吃的占26.7%。经过分析,没有时间,没有吃早餐的习惯为大学生不吃早餐的主要原因。

(2)夜宵习惯。被调查的人中有经常吃宵夜的占23.5%,其中男生占13.3%,女生占10.2%;偶尔吃的占62.2%;从不吃的人数占14.3%。从调查结果来看,经常吃宵夜的人是偏多的,在访谈中了解到部分学生吃宵夜是因为朋友、同学的人际交往,因为白天忙于学习和其他的事,只有晚上大家才能聚在一起,所以吃宵夜的人数在上升。

(3)为减肥而刻意节食。据问卷调查,我们调查的大学生中为了减肥而节食的占39.8%,其中女生占30.1%;不会刻意节食的占60.2%,其中女生占19.9%,男生占40.3%;不同性别的大学生节食调查情况见表2。女生中为保持体重而节食的比例显著高于男生(P

(4)膨化食品及油炸食品食用情况。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大学生的生活费也有一定的提高,大家不再局限于吃一日三餐,很多学生开始有经常吃零食的习惯,尤其是女生很喜欢吃一些膨化食品、麻辣串、烧烤等街边小食品,我们调查统计结果显示:男生中经常边吃边喝的占15.3%,偶尔的占27.6%,从不的占6.1%;女生中经常边吃边喝的占18.9%,偶尔的占29.1%,从不的占3%。男生中经常食用膨化食品的占2.5%,偶尔的占35.7%,从不的占7.6%;女生中经常食用膨化食品的占3.1%,偶尔的占48.0%,从不的占3.1%。男生中经常食用油炸类食品的占3.1%,偶尔的占30.6%,从不的占11.7%;女生中经常食用油炸类食品的占3.6%,偶尔的占42.3%,从不的占8.7%。膨化食品与油炸食品对人体都是有害的,但食品卫生专家认为,烧烤类食品位居垃圾食品之首,其危害超过了膨化食品、油炸食品和腌制食品。

3、影响大学生饮食行为习惯的主要因素

(1)学校教育。对于刚刚开始独立生活的大学生,学校教育对学生有重要的约束和指导作用,现在大多数学校把重点放在学生的学习教育上而对于他们的饮食行为习惯并没有做过多的关注,加上相关方面师资力量的缺乏是导致大学生不良饮食行为习惯的重要因素之一。

(2)生活费水平。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增强,我国居民的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每个家庭的收入水平也不断上升,当然家长给予孩子的生活费用也就不断提高,使得很多学生不再是停留在单纯的解决温饱问题上,有了更多的选择饮食的机会,生活质量就有所提高,但也会带来不利的一面,部分学生开始经常的饮用碳酸饮料与经常吃西式快餐,这就不利于大学生身体的生长发育。

(3)家庭与地域的影响。家庭的环境和长期积累的饮食行为习惯也很大程度的影响大学生的饮食行为与习惯。在我们的调查中,来自不同地方的学生饮食行为与习惯有一定的差别。调查统计中,来自城市的饮食有规律的占8.7%,来自城镇的占5.6%,来自乡村的占28.1%; 有挑食习惯的来自城市的占23.5%,来自城镇的占11.7%,来自乡村的占6.6%。

(4)大学生自身的因素。主观上的忽视,刚刚踏入社会,大学生往往把精力主要投入学习、学生活动、社团之中,无暇顾及自身的健康;缺乏营养知识和营养指导,膳食结构的不合理是营养失衡的主要原因。

三、结论与建议

1、结论

(1)大多数学生对早餐不重视,当成是可有可无的东西,有时间就吃没时间就不吃。而又有很多大学生有经常吃夜宵的习惯,部分女生因为减肥经常节食。

(2)城市学生偏食、挑食的现象严重,而且就餐时间也没有规律。街边小吃却成了他们的最爱。

(3)大学生存在一些不良的饮食行为与习惯,虽然有一些学生饮食很规律但对合理科学膳食这个概念认识不清楚,对营养知识缺乏了解。

2、建议

篇7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观念经历了从吃得饱到吃得好再到吃的健康的转变。居民意识的转变同样对酒店、餐饮从业人员提出了新的要求,需要从业者有更高和更深入的认识。因此《食品营养与卫生》这门课程在中职酒店管理专业教学中就显得越来越重要。但是,本课程在实际教学过程中仍存在诸多问题,如教学理论不完善,教学方式单一等。因此,需要不断优化《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育教学方式,提升教学水平。

1 存在问题

1.1 教材内容的选择

目前针对中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教材版本较少,且大部分教学内容在选择上大同小异,普遍存在一些问题。首先,课程内容设置与现阶段实际情况不匹配,内容陈旧。例如,我国居民膳食指南已更新至2016版,而多数教材还停留在2007版甚至更早的版本,与时展严重脱节。其次,中职学校重理论,但更重视技能的培养,虽然《食品营养与卫生》属于专业理论课,但应在内容中涵盖部分实践操作技能,如酒店管理专业对于宴会配菜与菜单设计有较高的要求,而现阶段只涉及到食品的营养价值等理论知识,而没有实际的膳食搭配案例可供学习,知识实用性较低。

1.2 教学方法与手段

《食品营养与卫生》应该成为一门既传播食物营养方面的知识、又能解决日常膳食科学化的一门实用型课程。但目前大部分教师还是采取单一的传统教学方式,整个过程以教师讲授为主,学生参与性较差,缺少发散性思维,技能培养更是开展艰难,最后影响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1.3 考核体系

《食品营养与卫生》通常采用只针对理论知识的闭卷考试考核方法,考试成绩也只代表了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学习水平,难以衡量学生对于该门课程的实践应用能力,更无法体现学生的综合素质。因此,这种考核体系已经难以满足中职学校对于培养技术型和应用型人才的要求。

2 教学改革初探

2.1 优化教学内容

中职学生理论知识基础相对薄弱,对于食物营养的相关知识了解较少,而《食品营养与卫生》的理论专业性较强,学生难以迅速掌握并加以运用,因此这对教师与教材提出了新的要求。教师需要优化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选择更加有趣、生动、与实践紧密结合的内容进行教学。

在食品营养学方面,除将大量理论性知识简化讲授外,还可以补充非书本上的相关内容,内容尽量顺应社会生活发展需要,以服务生活实际为原则,不断更新、与时俱进。例如在讲授蛋白质互补作用这一概念时,可以举多个饮食搭配实例验证这一理论,如八宝粥、炖烩菜等。又如在讲谷类食品过度加工后对营养素的不良影响时,可以举例市场上常见面粉种类中营养素含量加以论证等。通过这种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能够迅速的增强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活学活用的教学方法,也能迅速提升学生的实践能力。

在食品卫生学方面,例如几年前的“瘦肉精”事件、“地沟油”事件等都可以引用到课堂,并和学生一起讨论这些食品安全事件产生的原因以及解决方法。多讲解成为社会热点的食品卫生问题,可以使学生能够有效的理解理论知识,特别是枯燥的卫生条例法规等知识,做到理论与实际相结合。

2.2 优化教学方法

针对《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特点,为更好的进行教学改革,初步尝试运用专题式教学法与课题研究式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相结合,更好的使学生掌握学科知识。

2.2.1专题式教学法

专题式教学法需要教师将流行的行业热点和课本知识结合进行专题性讲解。这种教学法能够将相关知识集中体现,具有深刻性;二是针对一个主题进行U展,信息量大,对学生感染力强;三是改变了填鸭式教学,促进了教学研究,有利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比如关注度较高的热点专题有“能量过剩怎么办?”“人体血糖是如何调节与代谢的?”“怎么吃更健康?”等,这些专题让学生感到既不是空洞的说教,也不是无聊的知识堆积,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2.2.2 课题研究教学法

课题项目研究法是一种开放性的教学方法。该教学方法要求学生组成课题研究小组,拟定课题,并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课题研究。内容包括收集整理资料及撰写论文等。比如,对特定人群的膳食营养调查、给自己的家庭设计一份一周的营养配餐等相关内容的课程研究,最终以提交论文并进行内容阐述作收尾。这对学生掌握及更好的应用本门课程会有非常大的促进作用,极大的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2.3 完善考核制度

教学方式改变的同时,考核制度也需要做相应的调整,更加全面的反映学生的综合素质。例如,可以使用学生上课基本情况与课题研究和期末考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考核。学生的出勤、课堂发言占总成绩的20%,考察学生上课的基本情况;课题研究占总成绩的30%,考察学生运用理论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的50%,考察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掌握情况,而且题型中要涉及一部分开放型题目,也可考察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

3 教学成果

教学内容选择上突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方法多样化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体现更多教与学的互动;考核侧重综合素质。通过优化教学内容、教学方式及考核方法等,学生会对本课程的学习有长足进步,最终使学生的学习过程也得到优化。

参考文献:

[1] 余秀菊.高职酒店管理专业《食品营养与卫生》课程教学改革的实践与思考[J].科协论坛,2009(2).

篇8

黄金大米是新一代的转基因产品。以前的转基因主要目标是在抗虫、抗病、抗除草剂等协助种植的方面,而黄金大米则是为了提升产品的营养价值。在许多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维生素A缺乏很普遍。维生素A的缺乏会导致多种后果,尤其是影响视力,严重的会导致“夜盲症”甚至失明。我国调查发现,一些地区缺乏维生素A的儿童多达10%以上。维生素A主要存在于动物性食品中,植物中的胡萝卜和南瓜都含胡萝卜素,在体内可以转化为维生素A。传统大米中不含维生素A或者胡萝卜素,黄金大米通过转入一些基因,在大米中产生胡萝卜素。儿童每天吃一碗黄金大米米饭,可以满足大部分的维生素A需求。

黄金大米的开发在几年前就已经完成,但是推广一直受到重重阻力。实际上,许多第一代的转基因产品引发争议的问题它都不存在。比如说,它的目的是增加胡萝卜素的含量,并不能增加植物的生存优势,所以那些基因即使“漂流”到野外也不会产生“超级野草”;黄金大米所涉及的所有专利都已经被拥有者有条件放弃,在低收入地区,农民只需付普通种子的价格就可以购买黄金水稻种子,而且可以自己留种;黄金大米是金黄色的,跟普通大米明显不同,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完全可以得到保障。

在一定程度上,黄金大米可以算是一个“公益项目”。对于解决维生素A缺乏,它提供了一个选择。固然,多吃肉食、多吃富含胡萝卜素的蔬菜、直接服用维生素A补充剂,都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案。与它们相比,黄金大米是否有优势,只能通过实践来检验。更多人担忧的,是这种“转基因食品”是否安全。世界上没有一种食品是“绝对安全”的,对于转基因食品以及其他各种新的食品,科学上评判安全的标准是“是否比传统食品有更高的风险”。如果没有,就认为其安全性跟传统产品“实质等同”,从而认为它是“安全”的。

黄金大米实验是

营养研究的必要,与道德无关

黄金大米的开发安全性的检验已经完成,结论是其“健康风险不比传统大米高”。为了验证从这种大米中摄取的胡萝卜素是否能够高效转化为维生素A,就需要进行临床试验。此前,已经对成人进行过这样的实验,结果符合预期。但要知道它在儿童身上是否有同样的转化率,就只能在儿童身上进行。不仅仅是黄金大米,其他针对儿童的药品和食品的“功效”实验,都只能在儿童身上进行。这跟道德无关,而是研究的必要。在制定实验方案的时候,会对“可能风险”有更严格的控制。换句话说,实验成功,证明的是“产品有预期的功效”;实验失败,说明“效果不好”,但并不会对孩子造成伤害。

篇9

一、今天的食品

社会发展到今天,人类对食品有了更全面更深层的认识。

论文百事通人们开始从健康、卫生、营养、科学的角度注重饮食生活。因饮食不当等种种原因造成的心脏病、糖尿病等各种慢性疾病已逐渐减少。

1.发酵食品。是人类巧妙的利用有益微生物加工制造的一类食品,具有独特的风味,它丰富了我们的饮食生活。如酸奶、干酪、酒酿、泡菜、酱油、食醋、豆豉、腐乳、黄酒、啤酒、葡萄酒,甚至还包括臭豆腐,这些都是颇具魅力而长期为人们喜爱的食品。发酵食品经发酵后使一些不能被人体利用的物质(如乳糖、棉子糖等)转变成能被人体吸收利用的物质,并使一些食物中有害的氰基化合物经发酵转变成安全无毒的物质,改善了风味和结构;对于酸奶发酵生成乙醛、双乙酰、3-羟基丁酮等,使其产生愉快的口感,具有柔软结构,而且发酵食品有一个最大的优点,就是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增加保质期。发酵能提供种类繁多的组分、风味和结构的食品。

2.方便食品。多指工业化大规模加工制成的,可直接食用或稍加烹调即可食用的食品。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和旅游业的兴起,省时省力的方便食品已是食品市场的“宠儿”,并逐渐成为市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像现在最普遍最常见的方便面、各种饮料、以及方便米粉、芝麻粥、果蔬罐头、肉类罐头、速冻水饺、速冻面条等,种类繁多、风味各异,趋于大众化,是利于人们生活性很强的食品,它将成为食品中消费量最多的食品。

3.冷藏食品。是抑制化学反应和酶反应,阻止微生物生长的手段,使其保持原有的色、香、味。冷藏食品是消费者喜欢并青睐的食品。人们把新买来的食品放入冰柜中冷藏,几天后还可以保持其新鲜度。在一些超市可以看到有些食品通过包装改变气体并与低温相结合,使食品有更好的保藏效果。食品的冷藏技术在我国已得到了高效快速的发展。

4.水产食品。现在食品开发方向已由陆地发展到海洋、江河中。海洋中蕴藏着大量的鱼类、海带、浮游生物、海藻等海生动、植物,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天然宝库,这些食品资源将被大量利用,为人类生存和生活服务。

5.辐照食品。是利用电离辐射(主要指60lor射线加速器产生的电子束或X射线)与物质的相互作用所产生的物理、化学和生物效应,对物质或食品进行加工处理的新型保藏技术。食品辐照是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已被证明是一种有效提高食品安全性和延长食品货架期的食品加工方法,和其它食品加工方法相比,辐照处理具有操作方便、无二次污染、安全可靠以及经济适用等优点。该食品主要应用领域是香辛料和脱水蔬菜辐照杀菌,谷物豆类辐照杀虫,作为一种处理方法,有着很好的应用前景。

6.低热卡值食品。主要是由高甜度甜味剂、低热脂等代替原来食品中所用的糖、油脂所生产的食品,这类食品热含量少,pH稳定,从而抑制了肥胖症、糖尿病、高血脂症等一些疾病的产生。

7.热处理食品。进入新世纪,远红外、微波热处理的开发被广泛用于食品的调和、融冻、干燥、加热、焙烤、杀菌等方面,表现出了良好的效果。

8.人造食品。通过非农业途径生产的单细胞蛋白质,,俗称“人造肉”,是一种微生物食品。目前美国生产的人造鸡蛋、人造鱼子、人造火腿、人造虾已畅销美国各个地方成为家常菜肴。日本生产的“人造海蛰皮”香脆可口,已畅销国内外。人造食品的前景广阔它将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

论文百事通

9.绿色食品。是全球人类呼吁并重视的食品。指经专门机构认定,许可使用绿色食品标志的无污染的安全优质、营养食品。它将是人类食品中最重要的食品。

10.生态食品。指在没有污染的自然生态条件下生产的原料加工成的食品。如野蘑菇、野木耳、野山参、野水果、山野菜等,它们只依靠大自然所给予的条件生长起来。

11.有机食品。指由不使用化肥和农药或少量施用化肥和农药生产的原料加工的食品。这类食品是人类注重生态环境的产物,其价格比一般食品高50%-200%,其中水果和蔬菜类有机食品占有机食品市场的62%。

二、未来的食品

随着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未来的食品将会发生一系列意想不到的变化。并且还会有许多食品不断的走上人们的餐桌。

1.昆虫食品。现代药理研究证明,昆虫具有抗凝血,溶解血栓,增加血流量,改善微循环等作用。同时科学家已证明2000多种昆虫含蛋白质高达60%,并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微量元素且纤维少易为人体所吸收,昆虫食品将是人类重要的蛋白质来源。从现在的蚂蚁食品、蚕蛹食品、蚯蚓食品、蜜蜂食品、天蛾食品等功能来看,它已成为一座微型的营养宝库,具有抗风湿、抗癌、护肝、平喘、解痉、补肾、健脾、活血化瘀、祛风散寒等多种药理功效,在西方国家昆虫食品已成为贵宾席上的美味佳肴,中国在不久的将来也将会涌现出一些品种各异的昆虫食品。

篇10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陕西省部分高校不同年级的在校大学生。

1.2研究方法

1.2.1问卷调查法:在部分高校分别发放问卷共计1000份,其中男生500份,女士500份。回收问卷男生495份,女生498份。有效问卷男生488份,女生491份。

1.2.2数理统计法:对所回收问卷的各项数据进行分类统计处理,用百分比对统计数据进行一般性描述。

1.2.3文献资料法:查阅了与本课题相关的专著和论文。

2结果与分析

1对大学生体育锻炼和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的调查

选择项不了解 了解一点 了解 懂 得

男n(%)75(15.3)300(61.5) 64(13.2)49(10)

女n(%)36(7.3)247(50.3)142(29) 66(13.4)

2对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营养注重程度的调查

选择项不注重 偶尔注意 注意非常注意

男n(%)84(17.2) 199(40.7)106(21.8) 99(10.3)

女n(%)40(8.3)100(20.3) 203(41.3) 148(30.1)

3对大学生了解锻炼与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的调查

选择项媒 体家 庭体育课 同 学

男n(%)98(20.1) 173(35.4)132(27.1) 85(17.4)

女n(%)124(25.3) 159(32.4)109(22.4) 99(20.1)

4大学生对体育锻炼与营养知识的需求程度调查

选择项不需要 需 要非常需要

男n(%)55(11.3) 295(60.4)138(28.3)

女n(%)30(6.2)199(40.3) 262(53.5)

对大学生的问卷调查结果可以看出,大学生对营养知识的了解程度不够,了解一点和不了解的人占到76.8%(男)和57.6%(女),这充分说明了目前大学生对健康知识非常缺乏,。论文参考网。我国现实生活中营养科学的普及还很不够。而在表2中的统计结果中可以发现,不注意和有时注意占了57.9%(男)和28.3%(女)这说明大学生对体育锻炼和营养的注重程度偏低,健康观念淡薄。论文参考网。其中男生明显高于女生,男生普遍认为自己身体好,在饮食上没有控制,女同学由于对身材追求比较多,所以较之男生更为关注一些。而且在调查中笔者发现,大学生对早餐不够重视,基本每天吃的65.9%,偶尔吃的13%,很少和不吃的11.1%。另据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挑食、偏食和有嗜好者较多,且依嗜好来饮食的有49.4%。实际上肥胖病、糖尿病、心血管病等都与不科学的饮食有关。表3可以看出大学生了解体育锻炼和营养知识的主要途径,体育课只占到了27.1%(男)和22.4%(女),说明体育课对学生需求了解不够,体育课老师只是简单的让学生学习运动技能,没有把运动和营养的方法常识传授给学生,高校体育课急需充实教学内容。表4的调查中可以发现88.3%(男)和93.5%(女)的同学需要和非常需要得到科学的锻炼和营养指导,还有11.3%和6.2%学生的健康观念需要正确的引导。

3结论与建议

3.1大学生在健康观念上缺乏科学引导。建议在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中加强生活方式教育,加强健康的行动能力及其行为改变的技巧与方法的教育,以丰富体育与健康教育,使高校体育与健康教育成为一种完整性教育,从而使体育与健康教育更具现实意义。

3.2大学生缺乏体育锻炼与饮食科学的相关知识。大学生仍处在生长发育阶段,同时面临着紧张的学习和生活,锻炼与营养是否合理,将对他们成长和学习带来一定的影响;另外大学生离开了中学时代父母对膳食的安排,独立选择食物,逐渐养成了具有个性的膳食习惯。在这一习惯的形成过程中适时的给予指导,必将使他们受益终生。建议高校在体育课中,每学期拿出4个学时对学生进行体育锻炼和饮食科学教育,有效利用校园文化对大学生进行宣传。

3.3增加健康指导员,推广营养餐。健康指导员主要是根据不同学生的生理需要,安排合理的锻炼和食谱。目前高校的食堂仍采取的是用餐人自选,由于缺乏营养科学知识,学生很难保证自选的每一餐都作到科学合理,改变这一状况的最好办法就是推广营养餐。由学校健康指导员根据学生来源、饮食习惯、生理需要,因地制宜进行每餐和每天的配膳,使膳食中的营养不仅种类齐全量充足,而且比例适当,这样就可以和体育锻炼很好的结合起来,起到促进健康的作用。

3.4加大体育基础设施建设、加强对食堂的监管力度。论文参考网。目前绝大部分的高校体育基础设施跟不上校园人数的增加,各方面条件不能够满足学生的锻炼需求;另外,高校领导对食堂应加强监管,对食堂原有的厨师队伍不断调整,引进高学历和高技术水平的厨师,严格控制无健康证的人员从事食堂工作,要求食堂配备营养师,推广营养餐。

参考文献

[1]赵长录.试析大学生体质与营养和运动的关系[J].体育学刊,1999.2

篇11

1.1学生主观学习的意愿不强,专业课学习效果不理想自治区从2006年开始对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进行了改革,专科毕业生不再计划分配,2007年开始除部队生源外,本科及本科以上毕业生也不再计划分配,均实行供需见面,双向选择、自主择业。但这种改变并没有促使学生积极学习专业知识,增强就业本领。2012年自治区通过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并使籍应届高校毕业生实现全部就业。这种政策一直持续至今。自治区区内毕业生就业基本上都寄希望于每年的高校毕业生公开考录公务员及事业单位人员,学生毕业后进企业或其他单位就业的意愿较低。由于公务员考试的内容与专业相关不大,导致一部分学生对专业的学习不够重视,专业课程学习较差。

1.2实训实习教学条件与应用型人才培养的需要有差距为了较好地培养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在给学生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还需要锻炼学生的应用能力,这就需要实训场地、实习基地。目前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的实验室建设投入不足,加上学校所处的林芝地区食品加工企业较少,这些都直接导致了学生无法获得严格和广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类训练和技能的应用[2]。

1.3学科基础比较薄弱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面向全国招生仅10余年的时间,专业教师也仅有11人,学科的基础还比较薄弱。学院学科带头人建设薄弱,虽然学校下文任命了学科带头人,但至今还没有出现在和全国都有重要影响力的食品科学与工程研究领域的带头人,所有这些都影响着学科建设和发展,直接影响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的教育和发展。

2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在教学改革过程中紧密结合的种养殖与加工结构,以最大程度服务于地区经济为目的,以创新教育与个性化教育为特色,对食品专业教学课程体系进行调整[3]。通过这次课程体系调整,力争使课程更贴近于学生,更符合食品工业发展对人才培养的要求。

2.1以应用型人才培养构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本专业的特点,结合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努力探索“厚基础、宽口径、强能力、高素质、广适应”的新型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培养拥护党的领导,德、智、体、美和劳等各方面全面发展,适应食品行业发展需要,具备食品科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系统掌握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农产品加工技术和农产品质量检验与品质控制等方面的基本知识及技能[4]。能在质监、工商、出入境检验检疫、海关、卫生防疫机构、科研院所等部门及相关企业工作。从事产品研发、生产和管理等工作的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通过制定教学计划,分析理论教学相关课程,优化教学内容,合理分配理论课程学时数[5]。使学生毕业时具备食品研发、食品加工、食品保藏和食品生产技术管理等方面的能力。具有科学研究和成果推广的基本能力。具有在食品企业、食品质量管理部门、卫生监督机构及国家机关中从事食品研发、生产、管理、分析检验与质量控制的能力。通过专业技能训练,获得相关专业技能证书。

2.2确立主干课程原来的教学计划中专业课程较多,没有明确的方向,也没有归纳出专业的核心内容,培养的学生在专业上没有明显的特色与优势[6]。针对这一问题,教学计划调整的核心就是确立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质,经教研室全体教师的多次调研与探讨,确定了食品生物化学、食品化学、食品微生物学、食品理化分析、食品营养学、食品卫生学、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畜产品加工工艺学、果蔬加工工艺学、粮油加工工艺学、食品工厂设计和食品包装学13门课程为食品科学与工程高等教育的主干课程。

2.3调整教学课程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毕业后,大部分会成为事业单位工作人员或者基层公务员。其中部分人员会到各地区工商、质监、药监、农牧和粮食等系统从事与食品专业相关的工作,少数学生会到食品企业就职。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学生毕业后授予农学学士学位。根据学生毕业后的去向和专业培养要求,在座谈征求意见及全体专业教师专题讨论的基础上,对专业课教育做了相应的调整。一是削减了部分工科学时,如食品工程原理、食品保藏原理均由以前的80学时降到了64学时。二是优化了部分课程设置,如将农产品原料学和畜产品原料学两门课程合并成了食品原料学,课时由以前的共96学时降低到了现在的64学时。食品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门课程合并成了食品卫生与营养学,课时也由以前的112学时降低到了现在的64学时。三是减少了人才培养学时总量。食品科学与工程人才培养计划总学时由2012级的2727学时降低到了2013级的2567学时。人才培养方案得到了进一步优化。

3教学方式改革和探索

3.1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应用多媒体教学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有利于突破教学难点,降低教学难度;有利于增加教学信息量,提高教学效率;有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与提高[7]。大学农牧学院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从两年前仅有《食品生物化学》等极少数课程利用多媒体上课到目前80%以上的课程均由多媒体教学,多媒体教学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得到了充分的显现,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

3.2实行双线管理,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学院实行“学院行政-教研室-教师线”和“学院党总支-辅导员-班主任线”双线管理,第1条线主要向学生传授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是实现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第2条线配合学校“两课”教育,加强学生人文素养和健康心理培养,使学生具有强烈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具有坚定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深厚的国家感情及民族感情。努力培养“靠得住、用得上、留得下”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两年来,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形式,学院积极引导学生参与课外学术活动,到目前为止学院共有两队选手获自治区“成才杯”三等奖,1对选手获国家“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大赛二等奖。为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应用能力及创新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在应用型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积极成效。

3.3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比例增大2012年至今,学院争取到了中央与地方共建实验室1个,新到位实验室设备价值200余万元,实验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实验开设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在实验开设过程中减少了验证性实验,增加了综合型和设计型实验。如在畜产品加工学课程中就开设了畜产品加工综合实验、乳制品加工综合实验以及蛋制品加工综合实验。在食品工厂设计中开设了工厂设计实验、工厂制图实验。在食品营养学课程中开设了特殊人群食谱设计、个人食谱设计、不同阶段人群食谱设计、营养学调查等综合性和设计性实验。

3.4毕业实习改革为了提高学生毕业论文的质量,食品科学与工程教研室采取了大学生创新实验与毕业论文相结合,近两年通过国家级、自治区级和校级大学生创新实验完成毕业论文的学生占毕业学生总数的50%左右。对于没有参加国家大学生创新实验的学生,教研室采取了关口前移,提前安排部署,在第7学期开始的时候便给学生指定了毕业论文指导教师,便于学生提前开展毕业论文工作。避免第8学期毕业论文实验与毕业就业实习冲突。

4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

在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过程中,“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作用非常重要。“双师型”教师不但应具有扎实的专业知识和较强的实践能力,而且还应具备将两者融合于教学过程的能力[8]。为了切实将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落实到各门课程和教学环节中去,克服运作逻辑上存在的脱节现象,必须培养和造就一支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需要的懂教育、通实践的教师队伍[9]。在过去两年中,教研室充分利用自治区实训项目,积极提高教师的实践能力和实践水平。到目前为止,已经有7名教师取得了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国家注册审核员资格,11名教师深入到林芝地区乳品企业进行了实践实训,提高了专业教师尤其是年轻教师的业务水平。教研室老师基本上都成为了“懂教育、通实践”的双师型教师。

5加强校外实习基地建设

校外实习基地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场所,是学生了解社会和企业、接触生产实践的桥梁[10]。实习基地建设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质量。由于大学农牧学院现有的校内实习基地已不能满足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学生实习的需要,学生实习更多地依赖校外实习基地。加强实习基地建设,对于培养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食品专业人才,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两年来,学院先后与林芝地区贡布乳业有限公司、中国质量认证中心分中心等多家单位达成了校外教学实习基地建设的协议。特别是林芝地区贡布乳业有限公司已经成为学院学生校外实习和教师实践实训的重要基地。为学院食品专业人才培养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篇12

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预防医学专业的一门主干课程,包括营养学和食品卫生学两大学科内容,主要研究饮食与健康的相互作用及其规律、作用机制以及据此提出预防疾病、保护和促进健康的措施、政策和法规等,是一门具有很强专业性、社会性和实践性的学科[1]。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肥胖、高血脂、高血压和糖尿病等营养相关疾病的发病率快速增长以及三聚氰胺、地沟油、苏丹红等食品安全事件的频繁发生,引起了人们对营养与食品安全问题的高度关注,同时也对新时期医学人才的培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了适应新的社会发展需求,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医学人才,我们对该课程的内容和教学方法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现总结如下。

1密切联系实际,更新教学内容

在教学过程中,合理的课程设置对于优秀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近年来,随着相关学科的快速发展,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的知识和内涵也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体现课程的社会性和实践性,有必要及时更新授课内容。课程内容的设置要根据学科和社会的发展,密切联系我国当前营养和食品卫生的现状,与时俱进,舍弃陈旧过时的内容,增加学科发展前沿的新知识。随着医学的发展和疾病谱的转变,人们对于健康的观念从临床治疗逐渐转为疾病预防,作为与人的饮食健康密切相关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在医疗和预防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因而,课程内容的设置也必须与此相适应,如增加了饮食与肥胖、心血管疾病、癌症等疾病预防的相关内容,补充了食品营养标签内容的解析等。此外,由于课本知识相对于学科的研究现状存在一定的滞后性,因而学员仅从课本获取理论知识远远不够。在课程教学中,教员可以大量浏览相关学科的研究论文,将最新的研究成果融入教学中,以开阔学员视野,满足学员的求知欲望,并为学员以后开展研究奠定基础。

2改革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2.1案例式教学法

案例式教学法最早起源于美国哈佛大学,是指在教师指导下,根据教学目的的需要,采用具体典型案例来组织学生进行学习、研究,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一种教学方法[2]。案例式教学重在对学生分析能力和决策能力的培养,其本质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互动式教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是一门科学性、社会性、综合性很强的学科,其中的许多内容具有很强的实践性,涉及较多实际案例,在讲授相应内容时,采用案例式教学法,让学员在具体的情景中体验事件过程,深入分析案例,探寻问题产生的原因,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真正实现所学与所用相结合的目的,显著提升教学效果。例如在讲解“食品添加剂”这一章节时,教员会给出影响广泛的瘦肉精事件、红心鸭蛋事件、饮料塑化剂事件等案例,将学员按每组4~5人进行分组,学员需要查阅资料以全面了解案例,小组讨论分析案例中存在的问题,归纳总结出解决方案,并准备好PPT。针对案例,学员不仅要查阅有关食品添加剂的概念、种类、在食品工业中的意义和作用,还要了解目前有关食品添加剂存在的各类安全问题、可能引起的食源性疾病问题以及食品添加剂的管理方法,最后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出预防措施。学员讨论汇报结束后,教员对学员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并对其中涉及的疑难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和讲解。在案例教学过程中,教员只是启发和引导,学员始终处于主导地位,从被动接受知识转为主动学习,大大提高了学员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提升了学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也有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和综合素质。

2.2现场教学法

现场教学法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教学方法之一,教员根据教学内容,带领学员到相关场所开展教学活动,脱离教室和纯理论的学习环境,将实际事物直接作为教材,学员面对真实事物学习,将所学知识直接运用于实际[3],有助于加深学员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从而提高学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例如在讲述“食品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管理”这一内容时,我们采用现场教学的方法,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由于该内容涉及一些法律法规和标准规定等内容,相对单调枯燥,不易记忆。在授课之前,教员首先联系了在食品安全管理方面口碑较好的上海某食品有限公司,并提前进行现场调查以熟悉环境,结合教学大纲,制订授课内容。授课当天,教员带领学员进行现场参观和实地了解,并观看了瓶装饮料生产的全过程,在参观过程中讲授“危害分析与关键控制点”等内容,学员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现场提问非常积极,并总是能提出自己的见解。现场教学具有课堂教学无法比拟的优点,即现场性和直观性,学员身临其境去感受和理解这种本来枯燥乏味的标准和规范,加深了理解和记忆。

2.3辩论式教学法

辩论式教学法是以学员为主的教学方式,在某一教学内容中以问题为导向,根据问题展开广泛的讨论、分析及辩论,从而获得学习专业知识的方法[4]。与传统的课堂教学相比,辩论式教学更注重学员学习的过程与方法,在课堂上引入辩论赛,营造竞争与合作的气氛,更能培养学员团结协作的能力。在营养与食品卫生学教学中,对于一些有争议的内容,我们采用辩论式教学方法,如食品新技术中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问题。教师提前把辩论的题目和相关的规则告知学员,设计好辩论的程序和环节。学员通过翻阅大量的图书和资料,整理归纳,选取支持自己观点的材料,通过小组讨论制订策略,在课堂上进行辩论,不仅要努力表达自己的观点,还要随机应变反驳对方的观点。在整个教学中,教师只是组织者和协助者,起导向作用,只对辩论内容和效果进行点评和总结;学员是主角,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课堂上的热烈辩论充分唤起了学员学习的热情,大大增强了他们的自信心,同时也培养了学员积极向上、竞争与合作的精神。辩论式教学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深化,有利于学员对疑点、难点知识的理解,有利于活跃教学气氛、增强教学活力、提高教学效果。

3加强实践教学,提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理论是实践的基础,实践是理论最好的体现,实践教学能培养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和研究创新的能力。为了加深和巩固学员所学的理论知识,必须进一步加强实践教学。而以往的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多为验证性、模仿性实验,学员只需根据实验讲义的步骤操作就可以完成,限制了学员自主学习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创新思维能力的发展。为了提高该课程的实验教学质量,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实验教学进行了改革与探索,采用研究型实验教学模式,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实验前教员根据教学内容,结合本教研室的研究方向和科研成果,设计实验课题和研究内容;学员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课题并进行分组,通过查阅文献资料设计实验方案,汇报并讨论实验方案可行后再实施,实验结束后整理数据,用PPT汇报结果,并撰写论文。研究型实验教学不局限于一堂课,有可能贯穿于整个学期,让学员有充分的时间查阅资料、设计和修改实验方案,提高其实验操作技能并让更多的学员广泛参与实验过程,充分发挥学员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创新意识和科研精神,提高其综合能力,同时也实现了教学、科研的相互促进和融合。

4积极开展第二课堂,提升学员综合素质

在科学技术和知识文化迅猛发展的今天,大学生要在激烈竞争的社会环境中不被淘汰,仅仅依靠课堂所学远远不够。为了丰富学员的课外知识,提升专业知识水平,强化实践应用能力,我们积极开展第二课堂。第二课堂由感兴趣的学员自由报名参加,由两名教员全程指导,时间为一学期,活动内容实践性较强,如食堂食品卫生的监督调查、某个班学员的营养调查等,一般分为3个阶段:方案制订、具体实施和整理总结。第二课堂的学习内容与实际生活密切相关,也可能是学员未来工作中所要掌握的技能,学员普遍表现出了极大的兴趣和热情,整个活动过程积极性非常高,在遇到困难时,也总能齐心协力想出解决办法。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补充,通过第二课堂的学习,有利于提升学员的动手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因而受到学员的广泛好评。

5结语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营养与食品卫生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大问题,培养专业知识过硬、实践技能过强、综合素质过高的新时期医学人才,是国之所需、民之所求。为此,我们对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课程教学进行了改革,更新了教学内容,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并强化实践技能,收到了较好的教学效果。今后,我们还将不断探索、完善和改进教学方法,以更好地培养符合社会需要的高素质医学人才。

参考文献:

[1]孙长颢.营养与食品卫生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

[2]周喜,高雪萍,李海燕,等.案例式教学法在食品专业有机化学中的应用[J].山东化工,2015,44(13):130-131.

篇13

民以食为天,食物是人类生存的必要条件。随着我国经济、科技等多方面的不断发展,我国人民食品营养水平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从改革开放前的人民食不果腹,到改革开放后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再到21世纪全面进入小康社会,都反映了我国人民营养与健康状况的巨大改善。但是由于我国经济、社会、自然发展的不平衡以及食品生产安全等一系列问题,我国人民的食品营养领域仍然存在很大的问题,人民营养状况的不足令人担忧。合理的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可以使人民摄入均衡的营养素,对改善人民的营养状况起着关键作用。

1我国人民营养现状中存在的问题

1.1尽管我国人民营养水平得到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我国偏远地区、少数民族地区由于经济发展的不足,仍然存在温饱没有解决的问题以及营养摄入不足等状况。资料分析,我国偏远地区儿童营养不良检出率约为40%。

1.2大城市与经济发达地区中由于快餐、垃圾食品的过度食用造成营养摄取不均衡,再加上居民体力活动、运动时间的不足使肥胖群体迅速增加,调查显示,我国肥胖人数达到4亿人次。

1.3由于我国居民普遍存在的偏口味、偏颜色、偏食等情况导致我国大部分人民处于营养不协调、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

2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必要性

食品营养强化剂是指为增加营养成份而加入食品中的天然的或人工合成的属于天然营养素范围的食品添加剂。由于天然食物中基本上没有一种食物能够含有人体需要的全部营养素以及我国普遍存在的上述多种营养不足等状况,食品营养素的使用日益显得重要。食品营养素可以弥补天然食物的缺陷、维持因各种原因导致的某些损失的营养素。食品营养素的添加不仅可以补充食品中所缺乏的人体必需的营养素,还可以完善食品中营养成分的结构,使人类在摄入食品时可以得到体内所必需的全部营养素;并且可以简化膳食处理,通过简单的食物加工就能满足不同人群对特殊营养素的需要,保证人们能够在任何情况下获得全面的协调的营养。因此,食品强化剂的使用可以极大的改善人民对营养素的摄入,增强人体体质,保持人体健康。

3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现状

我国从上世纪80年代左右开始生产和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但是由于在该领域刚刚起步,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存在着滥用等严重问题。随着食品营养研究的不断进步,1986年颁布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之后,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开始规范化;食品营养强化剂的种类也越来越丰富,到2001年我国许可使用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达到了110多种。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与生产技术的不断成熟,国家在小麦面粉中实施营养素强化等工作取得了巨大的成功,除此之外,我国加碘盐的强制推广对缺碘引起的疾病有着很好的防治效果。食品营养剂的使用改善人群营养不良的作用使得食品营养强化剂在全世界数十个国家中得到认可。

实践证明,我国食品营养强化剂的使用在对人群营养的改善以及疾病的预防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是由于标准体系不完善、生产技术的不成熟、社会监督力量不强等原因,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合理使用仍然存在不少问题。

4合理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的措施

4.1对于数量众多的食品营养强化剂,要根据不同营养情况合理的选择食品营养强化剂,合理选择食品营养强化原则。在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补充某种营养时必须注意对该食品中存在其他营养素的影响,要保持各种营养素之间的平衡;尽量选择容易被人体吸收的营养强化剂,并且保证该营养强化剂与食品之间不会发生不良反应。

4.2对于食品营养强化技术要坚持一定的原则。在强化流程中不能改变食物原有的性状,不能发生原有的营养素的缺失;对于不同的食物种类应采取不同的强化方法;强化技术必需成本低廉,保证强化后食品能够在市场广泛畅销,价格必需在群众可接受范围内。

4.3食品营养强化剂使用卫生标准必需不断完善以适用生产、使用的需要。

4.4食品安全监管部门要加大监管力度,完善监管制度,保证食品营养强化剂的安全,进一步发展食品营养强化事业。

5对食品营养强化事业的展望

食品营养强化事业关系到民众的身体健康,对提升人民身体素质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实践证明,食品营养强化可以改善人类营养和健康状况,食品营养强化事业是一项能够为人类谋福祉的事业。国家应该不断的发展科学研究工作以推动发展食品营养强化事业,不断完善食品法规体系保证食品安全。我们相信,不久的将来,我们人人都能通过合理的膳食保持一个健康的体魄。

参考文献

[1]殷泰安.食品营养强化是提高膳食营养水平的重要措施[J].粮食与饲料工业,1999,9(5):44-45

[2]仇冬.合理使用食品营养强化剂,提高国民膳食营养水平[J].中国食物与营养,2006,12(5):98-99

[3]刘志皋.合发展食品营养强化促进社会经济发展[J].学术交流论文,2010,8(28):256-2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