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门诊护理专业小组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方法
1.1 实习单元周数的确定与归类 本院将25个科室中的23个作为带教科室,其中护理专业14个作为带教科室,助产专业13个作为带教科室,采用科室配对组合法,将轮转科室按护理、助产专业相关科室分别归为10个大组。护理专业:一、内一科组(4周),二、内二科组(4周),三、外一科组(4周),四、外二科组(4周),五、儿科组(4周),六、产科病房组(4周),七、手术室、ICU组(2周、2周),八、急诊、门诊组(2周、2周)九、社区、五官科组(2周、2周),十、供应室、药房组(2周、2周); 助产专业:一、内科组(4周),二、外科组(4周),三、儿科组(4周),四、手术室、ICU组(2周、2周),五、产房一组(4周),六、产房二组(4周),七、妇科组(4周),八、妇门、妇特需病房组(2周、2周),九、计生、产科门诊组(2周、2周),十、产科病房、婴儿室组(2周、2周)。
1.2 各大组内部轮转安排 每个带教科室的实习时间以2周的倍数进行统筹,其中护理专业:6个科室为4周,8个科室为2周;助产专业:1个科室为4×2周,5个科室为4周,8个科室为2周;每个大组为4周。护理专业:护生在内一科、内二科组中,2个病房分成2个组合,每组合内2个病房对换,每个病房内实习时间为4周。外一科、外二科组;儿科、产科病房组同内一科、内二科。手术室、ICU组2组对轮,急诊、门诊组;社区、五官科组;供应室、药房组同手术室、ICU组2组对轮。助产专业参照护理专业方转。10个大组实习的总时间为40周。实习期大于40周的学校护生,40周后则作为统筹中不足周数的补充。
1.3 学生的分组及各组轮转顺序 将所有的护生按专业分成护理、助产专业,每个专业按学历、学校分成10个大组,每个大组又再分为2个小组,每大组和每小组的人数尽量接近。10组学生与10大时间段、10大组科室相对应。每4周完成1个大组的实习,在不同的专业组别内,可根据科室数将2个大组或2个小组、2个专业合并安排在一个单元内实习。如在内一、内二科组中,可同时有护理、助产专业的护生合并安排在一起实习;如在产房实习中,可同时有2大组的护生合并安排在一起实习。
2 应用Excel表格,编制护生实习轮转
见表1。
3 助产专业 参照护理专业安排
3.1 按年月周日顺序横排所有实习时间,工作表第l行为周次,每个单元格内标注的范围为2周,如1周~2周,第2行为日期与上一行单元格周次对应时间的如7月14日至7月27日。以第l批护生的进院日期和最后1批离院护生的日期为起止期。
3.2 将所实习的科室竖排
3.3 表格下方列出护生信息 实习人员按专业分为护理和助产两大类,在表格的第l列为大组及小组,以一、二、三……十及①②显示,第2列为学历、第3列为学号和姓名,第4列为学校,第5列为人数,第6列为实习起止时间及周数。组长在姓名前用“”标明并体现联系电话。
3.4 实习组别的输入 在表的主体部分输入各科室在不同时间点的实习组别。先在内一、内二科组中将10组学生按顺序排列,按周次对轮(2周级、4周级),表格的每个单元格内注明具体的实习组别。其余实组的轮转顺序依次交错排列,然后用复制-粘贴的电脑操作方法输入电子表格。在最初约8周的时段里,按各校大纲的要求作为见习或统筹时不足周数的补充。
3 讨论
3.1 实习的统筹安排和轮转表编制过程体现了运筹学的理念 运筹学是专门研究物资条件已定的情况下,为了达到一定目的,统筹兼顾整个活动所有环节之间的关系,最经济、最有效地使用人、材、物,以取得最好的效果[1]。通过对实习单元的统筹规划既保证完成实习任务又体现分层次多元化特点,可以科学估计本单位的带教能力,使轮转同步有序,方便各级人员查看。
3.2 分别将护理、助产专业轮转的相关科室进行统筹,将护生分别分为10个大组、实习期分为10个时间段、实习科室分为10个大组,采用配对组合科室、整分合护生人数、大循环套小循环轮转的方法使各院校多层次多专业护生轮转安排有序、合理,避免护生在某一科室重叠或轮空的现象。
3.3 组长联系电话的体现及在姓名前用“”标明,便于信息的传达和沟通。
3.4 学号的标注,便于成绩的管理 学生的成绩管理是医院教学管理的一项重要工作,为动态了解实习生在各科室轮转的表现、理论、操作考试成绩及便于对学生实习结束时进行综合评价,护理部每月3日对以上成绩进行登记。由于学生多,以往在查找学生姓名要浪费较多的时间,有了学号可以快速、准确地查到学生相应的位置进行成绩录入,便于实习学生成绩的管理。
3.5 对学生的分组考虑院校归组有利于临床科室带教计划的有序实施 多层次实习生同在科室轮转,教学目标、教学任务、实习要求、工作能力以及实习评价各不相同,若临床教学安排滞后,对实习护生的积极性和学习主动性会带来不良影响,教学目标难以细化并实现。分层次制定教学目标和计划是保证临床护理实习质量的重要环节[2]。
3.6 轮转表可反复使用,提高了工作效率[3] 下一年实习生来院时,只需将第一次编排的轮转表输入新的时间及更换姓名、学校等即可重新使用,节省了人力、物力。对于人数的增减可在每大组中均匀增减。如有实习科室的调整和变化也只需在每个大组中进行微调即可。
参考文献
篇2
开展专科会诊
护理部制定护理会诊工作制度、会诊人员准入条件等,并评定专科能力强的专科护士作为会诊专家。会诊的工作流程为:专科护士接到会诊单或会诊电话后,原则上在24h内到被邀请的科室进行会诊。专科护士先听取责任护士介绍患者的病情,之后到床边查看患者,进行查体,再根据患者的病情对患者或责任护士进行针对性的专科指导,专科护士还要跟踪会诊患者的个案进展状况。
开设专科护理门诊
目前,我院10个专科中有3个专科开设了专科门诊,即糖尿病、造口、PICC专科门诊,另每天还开设护理咨询门诊。如造口专科门诊的工作内容为:为慢性伤口的患者换药,指导患者及家属更换造口袋,对慢性伤口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等;糖尿病专科则对患者进行糖尿病饮食、运动、药物知识及自我监测等方面的专业指导,对注射胰岛素的患者给予技术操作方面指导和糖尿病足的预防指导等。
承担专科知识培训
各专科护士承担着大量的教学培训工作,各专科组定期对本科室护士进行专科知识培训,部分专科如糖尿病、造口及骨科等专科护士还要不定期地对全院护士进行培训。
制定专科指引及规范专科操作流程
各专科护士在工作中均不断规范及完善各专科的各种操作流程,制定临床实用性强的专科指引。如骨科护士制定脊髓损伤患者肠道康复护理和膀胱康复护理指引、髋关节置换术防假体脱位护理计划等;手术室专科护士规范手术患者术前安全核对流程、防止术中、术后低体温的指引等;糖尿病专科规范了微量血糖监测的操作流程;老年专科规范了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吞咽功能测试及锻炼的操作流程等。
结果
专科护士赴港接受10个月的专科护士培训,完成300多课时理论学习和临床专科实践,她们的临床思维、工作模式与方法等都有了较大的变化,工作热情高涨,在各自的专科中开展一系列的专科护理工作。见表1。2011年手术室专科护理培训小组对毕业5年以内的36名护士进行培训前考核及培训后的考核进行了比较,考核内容为日常手术护理工作中必须掌握的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培训前考核合格率明显低于培训后考核合格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讨论
1护理部的支援直接影响着专科护士工作的效果
专科护士(clinicalnursespecialist,CNS)是指在某临床护理领域具有丰富的经验,具有先进的专业知识和较高的临床能力,能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服务的护士。由于历史和社会的原因,我国护理大学本科教育停滞了近30年,使我国护理事业的发展受到了严重阻碍。专科护士的成长和成熟需要时间和得到支持,经过严格筛选后护士赴港接受10个月的专科培训,完成300多课时理论学习和临床专科实践后,专业能力有了质的变化,经过专科护士不断的努力与实践,完成了大量的专科护理工作。专科护士专长的形成需要大量的临床实践和专业教育。我院护理部高度关注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管理,在与院领导、科主任、进行广泛沟通和协调基础上,立足临床一线,为专科护士搭桥铺路,护理部在配置专科护士所在的科室护士人员编制中,在遵循功能需要、合理结构、动态管理、相对固定原则的基础上放宽编制数要求,让专科护士有时间和空间开展专科护理工作。护理部并与专科护士一起制定专科护士的工作职责和内容,建立工作目标。10名专科护士在临床各专科护理工作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在各自的专科中开展一系列的专科护理工作,开展个案护理432例,专科护理查房409次,护理会诊及术前访示554次、教学培训276次,护理技术改良45项,全院接受专科知识培训的护士人数累计达5000多人次,专科护士共制定专科工作指引及护理流程达200多项,有效规范专科操作,使不同的患者得到相同的护理,有力推动我院专科护理工作的发展。
2护理管理者要重视专科护士管理制度的建立
专科护士在我国是一种新的职业,目前还未出台对专科护士使用及规范管理的相关政策和制度。不同的医院有各自的做法,对专科护士的管理存在较大差异。作为管理者首先要明确专科护士在医院的定位,其职能应该是利用专科护士在某一领域的知识、专长和技术为患者和社会人群提供护理服务,并为患者提供相应的教育,促进康复和提高自我护理的能力;同时对同业护理人员提供专科领域的信息和建议,指导和帮助其他护理人员提高对患者的护理质量;在开展本专科领域的护理研究中,积极参加相应的管理委员会,参与护理质量、护理效果的考核评价和成本效益的测算工作等。医院应该根据自身的特点及专科发展需要,培养应用型的专科护士,并建立专科护士的准入、选聘、培养、绩效激励等管理制度及规范,建立长效机制,让专科护士看到职业前景,促进护理向专业化发展。
3专科护士可提升医院专科护理水平
篇3
采用便利抽样的方法,选取2010级、2011级全日制口腔护理专业大专学生共计56名。研究对象全部为女性,年龄为(21.61±0.57)岁。
1.2方法
1.2.1教学方法
我院于2009年建立南开大学医学院口腔医学系,并与天津医学高等专科学校联合创立口腔护理专业方向大专班,作为口腔专业教学医院,同时接收口腔医学专业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进行口腔医学、口腔护理专业课程见习及临床实习。本研究将原有医护分离的教学模式进行整合,创新开展医护一体化教学,具体教学模式为:①教学内容整合:立足口腔护理岗位工作任务,选择需用四手操作配合的相关实训课程共计73学时,将口腔医学生与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实训教学内容进行整合,调整两个专业原有教学进度,口腔医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同步实训教学。②教师整合:由具有丰富口腔门诊工作经验和教学经验,熟练掌握四手操作技能的医生和护士按照口腔专业分工组成各专业医疗-护理一体化教师团队,进行集体备课,学思路,明确教学过程分工;为保障实训教学质量,每组学生均有医护教师指导小组负责,每个指导小组由一名医生与一名护士组成,负责整个实训过程中从旁指导。③教学标准整合:医护教师共同讨论制订教学目标及标准四手操作流程:在实训课程中同步讲解医生、护士的操作要点,并将治疗步骤分步边讲解边进行操作示教。④实践整合:由口腔医学生、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组成一对一小组在实训室头模上进行四手操作实践练习,口腔医学生头模实训室配备口腔头模实训机、口腔技工桌、多媒体内窥镜探头及影像分配器,见图1,可以满足四手操作教学的需求。⑤考核整合:实训后由医护教师按照统一的评分标准对学生掌握情况共同进行考核评价。
1.2.2评价指标
①综合考核成绩:采用以病例为导向的仿真综合考核,由医护教师共同组成考核小组,由1名口腔医学生和1名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结为一组,通过抽签的形式,确定考核病例,评分项目包括理论运用(对治疗流程的掌握、结合实际灵活运用)、操作技能(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材料调拌达标)、配合熟练程度(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医护沟通(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合作态度与认知(医护协作意识强、积极主动配合治疗)5个方面11个条目,5个方面分别占权重20%、30%、20%、20%、10%。即合作态度与认知的2个条目总分为5分,其作9个条目总分为10分。得分越高效果越好。②学生问卷评价:采用问卷调查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问卷在查阅文献及咨询专家的基础上自行设计,内容包括提高学习兴趣、培养医护配合意识、增强医护沟通能力、模拟临床工作情境、增加临床工作信心、对教学效果满意、赞同该教学方法7项,采用Likert5级评分,0分为非常低,4分为非常高,总分为28分。满意率为项目得分与项目所占总分之比。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软件SPSS17.0对资料进行分析,综合考核成绩及学生问卷评价结果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描述,实训前及实训后综合考核成绩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
2结果
2.1综合考核结果
对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综合考核评分结果,实训后对治疗流程的掌握、器械摆放合理传递及时、仪器使用正确、及时提供治疗用物并吸唾、配合熟练顺畅、及时准确与医生交流、沟通效果医生满意、积极主动配合治疗8个条目得分及总分均高于实训前(P<0.05),见表1。
2.2学生评价结果
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对教学效果的评价,在提高学习兴趣、增加临床工作信心方面的满意率较高,分别为95.54%、95.98%,见表2。
3讨论
3.1口腔专业教育及四手操作教学现状
目前国内口腔护理专业教育还处于发展阶段。有研究对某省78所综合性医院及6所口腔专科医院321名口腔科护士调查结果显示,目前我国口腔护士专业教育主要是以普通护理教育为主,接受过口腔医学专业教育的护士比例仅占10.6%,有四手操作技术培训需求的占60.1%[10]。普通护理专业学生在校期间没有经过系统的口腔专科护理学习与实习,仅靠进入工作岗位后短期的岗前培训,对口腔治疗特点和要求只是现学现用、一知半解[1],不能很好地配合医生诊疗。国内已有学校在护理专业教育中加入口腔护理教学模块,但课程设置仍以理论授课为主,实践课时仅有26学时,占到专业课程的24.5%[11]。基于口腔临床诊疗工作的特点,口腔护士承担着配合医生治疗的重要职责,良好的医护配合有赖于护士对口腔治疗过程的熟悉。由于护士专业知识的欠缺使得其在工作中对技能操作难以运用自如[12]。有研究指出,四手操作可以明显提高口腔治疗的效率和质量[13],降低口腔诊疗中的医院感染[14]。另外,传统的治疗模式患者治疗过程中需要反复起身漱口,给治疗带来很多不便,导致患者就医时间过长,容易产生疲劳感。四手操作模式可以大大改善患者的就医感受,马晓萍[15]的研究表明四手操作组患者满意度较独立操作组提高17.9%。四手操作使护士在口腔治疗过程中能最大程度发挥辅助作用,缩短患者就诊时间,提高医生的工作效率和医疗质量[8],增加患者的满意度[16],因此将成为未来口腔治疗发展的必然趋势[5]。此外,患者就医期望值提高,对高标准、高效率、人性化的口腔治疗需求日益增加,医疗服务质量、患者就医感受已成为医院的核心竞争力,因此,培养掌握扎实口腔理论知识及熟练四手配合技能的护理人才势在必行。
3.2医护一体化教学有助于提高学生四手操作配合技能
四手操作的开展有赖于医护间的密切合作,而教学是改善医护合作的关键[17]。现有医疗、护理分离的教学模式是分别从医、护角度训练医学生和护理专业学生的操作技能,不能模拟四手操作时的医护配合过程,医护间的协作训练欠缺,而且同一教学内容需要反复教学,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本研究将医护双方作为整体同步进行实训,即节省了教学资源,又能模拟临床配合情境,使得学生能够最大程度地进行四手操作技术的训练[7]。已有研究报道在护理综合技能实训[18]、护理临床实习[19-20]中开展医护合作教学,并取得了较好的成效。本研究将医护一体化教育理念应用于口腔护理专业教育,通过医护教师团队对标准四手操作流程的分步讲解和示教,使学生明确治疗的每个步骤、要点和医护职责分工,在头脑中形成对治疗流程的清晰认识,并运用于实训操作练习中。每组医护学生的实训全程均有医护教师指导小组负责,能够根据每组学生遇到的具体问题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从而能够掌握不同治疗阶段所需用物、器械、仪器,做到积极主动配合治疗。从实训前后考核结果来看,该方法切实提高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的四手操作配合能力。同时,医护学生组成团队相互学习、合作,在协作中锻炼了医护沟通能力和护士工作积极主动性等临床综合素质,而这些正是以往教学中所欠缺的,本教学方法增强了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协同配合能力的培养,体现了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并重的教学目标,真正实现了教学与岗位工作需求的密切结合。
3.3学生对教学效果的满意度较高
医护一体化教学方法打破专业内教学界限,模拟临床四手操作真实情景,与传统的讲授方式相比更为形象生动,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满意率达95.54%)。以往研究表明医护协同的模式可以提高医护的满意度[21]。传统教学方法学生进入实习后直接配合临床医生四手操作,快速的临床治疗节奏、患者对实习教学的不配合以及临床医生对配合技能的高要求都导致临床实践机会明显减少,容易造成学生的实习压力和紧张心理,在仿真头模上与医学生配合使口腔护理专业学生处在一种友好的学习氛围中,更容易树立学习的信心,也更容易掌握知识和操作技能[7]。
篇4
一、资料与方法
(一)一般资料
将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2016级护理专业学生纳入到本组研究中,均为女生,共計128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4人。对于观察组学生,以遗传病为主线进行教学改革,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护理教学模式,两组采用同样的教材,由同一老师授课,学生基础成绩、课时等一般资料上,无显著差异(P>0.05),不会对教学质量产生影响。
(二)教学方法
对照组学生,采用常用的理论+实践的授课模式。对于观察组,以遗传病为主线对教学内容进行改革。
1.成立研究小组
成立《医学遗传学》研究小组,制作出玻片标本,以小组为单位开展染色体核型分析,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组织学生针对医学遗传问题进行社会调查,指导学生搜集自己家乡的遗传病调查资料,编制论文集,并将相关知识力所能及的传递给亲人、朋友等。并普及《医学遗传学》的相关知识,在校内开展义诊活动与知识竞赛活动,结合教学目标来改革教学评估方式。
2.重构教学内容
在教学活动中,将遗传病作为教学大纲,从遗传病原理、分子基础、遗传病细胞、遗传病临床表现、传递方式、疾病诊断、治疗和预防进行教学。并结合《医学遗传学》的内容来制作多媒体课件,课件满足高职《医学遗传学基础》教材规划,介绍学科的发展动态,将抽象的知识形象化、具体化,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记忆。课件中有大量的遗传病资料图片,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在与主动性。同时,设置网络虚拟课堂,建立微信群,为学生提供关于遗传病理论、实验教学、教学课件、遗传病视频的相关知识,内容包括习题、教学视频、参考资料、课件和教学大纲等,学生可以随时下载、复习。此外,以遗传病为主线,编写实验教学大纲,优化实验教学内容,构建遗传咨询门诊,成立诊断见习基地,在成绩评价上,不仅关注学生的理论成绩,也增加了实验与社会实践内容,提高考核的全面性。
3.建立遗传咨询门诊
遗传咨询即根据咨询对象的遗传病发生情况、诊断、防治问题进行商谈与讨论,让患者对自己家族的遗传病有系统地了解,选择合理的方式。在欧美发达国家中,遗传咨询门诊已经非常普遍,是遗传病治疗的重要内容,负责为患者提供生殖保健、优生优育、遗传病防治知识的宣传。建立遗传咨询门诊,学生可以感受医生、患者的双重身份,从而知道怎样有的放矢地学习知识,锻炼自己的综合能力。
4.举行社会实践活动
在节假期,组织学生上社区、街道、特殊学校、社会福利院等,举办义诊活动,宣传优生优育的相关知识。在寒暑假,为学生发放调查表,为学生介绍调查方法、调查内容与注意事项,让学生利用假期来进行调查,写出报告汇编。通过调查,有的学生拍摄了珍贵的照片,最后由教师负责汇总。在一个个的实例中,学生感受到了消除传统封建陋俗、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增强了学生的责任意识。
(三)观察内容
对比两组学生的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满分均为100分,60分及格。
(四)统计学方法
本次实验数据采用SPSS1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来表示,组间对比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对比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二、结果
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核成绩还是实践考核成绩上,观察组成绩都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具体数据详见表1。
表1两组学生理论与实践考核成绩对比示意表
组别例数理论考核成绩实践考核成绩
观察组6486.4±7.688.4±6.1
对照组6473.9±8.275.9±7.8
三、讨论
医学遗传学是高职护理教学的一门重要内容,涉及的内容复杂,包括医学遗传学、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等多个知识,内容复杂、抽象度高,对学生的创新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科研能力都有更高的要求。传统教学模式方法陈旧、学生学习兴趣不高,主动性与积极性均受到了影响,不符合新时期高职院校的育人需求。为了提高教学质量,需要创新教学模式,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
遗传学课程既包括基础知识,也包括与遗传病防治相关的内容。为了解决传统教学模式的问题,我院以遗传病为主线,改革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构了教学内容,包括成立研究小组、重构教学内容、建立遗传咨询门诊、举行社会实践活动四个方面,不仅包括理论教学内容,也对实验、实践教学活动进行了改革。以“遗传病”为主线引导学生学习相关的理论知识,再将其付诸于自己的实践中,利用节假日、寒暑假的时间,走出课堂,深入社会,进行调研,这种“理论+实践”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理论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十分有益。本组研究结果显示,无论是理论考核成绩,还是实践考核成绩上,观察组成绩都优于对照组,上述数据组间比较差异显著(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以遗传病为主线的高职医学遗传学课程教学模式,有效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将临床实践与理论真正结合起来,借助于各类新型教学模式,创新教学内容,完善教学体系,对于应用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非常有益。
作者:赵忠桂
参考文献:
[1]曹博,程志,曹德品,等.PBL教学模式在医学教学改革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7).
[2]张咸宁,俞萍,祁鸣,等.医学遗传学课程建设浅析[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7(1).
[3]冯浩,沙保勇,景晓红.浅析高等医科院校医学细胞生物学教学面临的挑战和对策[J].陕西教育(高教),2015(12).
[4]米亚静,张妮,刘洁,等.青年教师在医学遗传学教学中的体会与思考[J].现代医药卫生,2014(17).
篇5
2 运用多种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果
2.1参观教学法
参观教学法是一种根据教学目的,带领学习者参观某一实际场所,使学习者获得感性认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讲解《卫生服务体系》这一部分内容时,学生觉得既熟悉又陌生。在日常的生活经历中,大都曾以患者的身份去过医院,但是对于医院业务部门的具体工作了解不够深入。为了更好的帮助同学们掌握这部分内容,我带学生去学院附属医院见习参观,每十个同学为一组,分别进入到门诊部、急诊和病房。这样了解了医院业务科室的设置和布局,同时也更深刻的理解了医院的任务,使这一章节的难点知识简单化,变抽象为具体,同学们兴趣浓厚,教学效果显著。
2.2小组讨论法
小组讨论法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习者以小组或团体的方式,围绕某一个中心问题,各抒己见,通过讨论或辩论活动,获得知识的一种教学方法。如在讲授《护理学基本理论》过程中,在教师先采取集中授课之后,依据所学习的理论,提供多个临床相关病例,让学生据自己感兴趣的理论(如Orem的自理模式、Roy的适应模式、Newman的系统模式)自愿组成小组,对照相应的临床病例进行分组讨论,每个小组由6~8人组成,小组长负责讨论工作。教师深入小组进行讨论,各组在讨论结束后推选1名学生作为本组代表在全班课堂讨论上发言,课后将书面总结报告上交教师,作为平时成绩的评定依据。 教师在指导小组讨论过程中,不仅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问题,还要鼓励学生积极表达自己观点。同时在和学生的交流过程中,教师有更多的机会了解学生的个性,能力和动机等,做到因人施教[1]。
2.3角色扮演法
角色扮演法就是提供给学生某个情境,让学生扮演各个角色并进行表演,其余学生观看,并注意与培养目标有关的行为。如在学习《护士与病人》《护士作中的人际沟通》等内容时,据临床工作经验,创设场景:王先生,48岁,因胸闷咳嗽咯血,左胸闷痛而入院,医生怀疑是肺癌,拟做进一步详细检查以确定诊断,患者非常担心、恐惧。作为他的责任护士,你该如何与她建立良好的护患关系?怎样正确运用语言的和非语言的技巧与其沟通并收集资料?学生先用10~15 min自由分组讨论角色扮演的要领,然后由3名学生分别扮演责任护士、王先生及王先生的妻子,其余学生观看并给出意见。角色扮演期间让学生自由发挥,教师不要给予过多干预。角色扮演结束后,教师、表演者、参与者进行讨论,使之在体验,观察、分析讨论中理解知识和受到教育。可以设置不同的场景,让表演者运用所学的知识,发挥自己主观能动性完成整个表演,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角。
2.4案例分析法
案例分析法就是根据所学内容,把临床典型的案例客观的展示在学生面前,引导学生通过所学知识,分析案例,共同探讨,找到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在讲解《护理程序》这一章时,在导课时就引用了一个临床案例:患者,男,50岁,以高血压病入院,主诉头晕、头痛,血压210?M130mmHg,该患者有高血压病史2年,由于担心长期服药会引起耐药性而未按医嘱坚持服药,住院前曾晕倒3次。要求学生根据案例制定相应的护理计划。学生们认真讨论分析案例,提出计划,最后,我运用这个案例给学生讲解了护理程序的5个步骤,详细讲解护理评估、护理诊断、护理计划、护理实施、护理评价的过程,这样将枯燥的理论知识与临床实践相结合,学生兴趣浓厚,加深学生对护理程序的理解。
2.5 PBL教学法
篇6
《基础护理技术》是护理专业的核心课程,同时也是护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课程说课是指授课教师在备课的基础上,向专家、评委或同行系统而概括地口头表述自己对某一门课程的理解、教学设计方案的思路及其理论依据,然后由同行、专家进行评议,共同研讨教育教学理论,达到相互交流、共同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教学研究形式[1]。 我校在“高等职业院校人才培养工作评估”中进行《基础护理技术》课程说课,并受到专家的好评。
1 课程定位
1.1 课程的性质与作用
本课程是护理专业核心课程,是护士执业资格考试的必考内容,也是学生从事临床护理工作的基础;该课程涵盖了临床护理工作中的常用基本技术,对学生职业能力培养起到主要支撑作用。
本课程为跨学期课程,分三学期讲授。在第一学期开课,使学生从专业学习的起始阶段便开始体验护士角色,熟悉护理工作流程,使其早期明确职业定位;同时为后续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1.2 课程目标
知识目标:掌握各项基础护理技术的目的、操作要点及注意事项,按照护理程序完成病人的基础护理工作,并对患者及家属进行针对性的健康教育。
技能目标:在临床护理过程中熟练运用注射、输液、吸氧等操作,正确处理医疗文件,规范书写护理文件,培养学生团队协作及操作动手能力。
素质目标:认识到护理工作必须以“病人”为中心,遵守职业道德,形成慎独意识和严谨细心的工作作风,培养学生沟通能力、敏锐的观察及应变能力、自主学习等综合职业能力。
2 课程内容选取与设计
按照病人就诊顺序(“门诊―入院―住院―出院”)对应的基础护理工作,将课程内容序化为10个学习情境,26项学习性工作任务。10个学习情境分别为:“门诊、急诊患者护理、护送患者入病区、迎接新患者、测量生命体征及建病历、满足患者舒适需求、实施治疗护理等,最后是出院患者护理”。总学时164,实践学时98,理论学时66,实践:理论=1.5:1,突出了实践教学。
3 教学方法手段
根据基护课程特点和护理职业岗位需求,以职业情境中的行动能力为目标,将教学方法由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讲授法和演示法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的基于工作过程的“以行动为导向的教学模式”,其主要特点如下:一是强调把学习融入专业行动,强化了学生学习的职业性和实践性; 二是强调学生动机形成,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三是强调师生、同学间互动交流、共同探讨。
本门课程授课中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教学及角色扮演多种教学方法。例如在讲到“清洁卫生护理”时选择了这样一个临床案例:一名男性患者,入院前身患多疾,入院后生活不能自理且无家人陪伴。询问学生护士为该病人在清洁卫生方面做哪些护理工作?引导学生后总结出五项工作任务,而这五项是清洁卫生护理全部的学习内容。并且插入了自己护理该病人的照片逐项进行讲解,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职业情感。
4 课程考核评价
本课程考核采用多元评价方法,即由学生评价、专任教师及兼职教师评价组成。注重学生综合职业能力考核,将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有机结合,前者占60%,后者占40%。具体实施过程如下:
4.1 过程性评价。通过三学期体现,分别占20%。
4.2 终结性评价:在第三学期考核,由理论和技能综合考评组成,各占总成绩的20%。理论综合考核:在课程学习完毕考核全部内容,模拟护士执业资格考试形式完成;技能综合考评:为任务工单引领式考核,所有实训项目学习接受完成,小组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一个完整的工作任务,并展示工作成果,考核过程邀请医院护理专家参与评价。
5 课程教学特色
5.1 构建了基于护理工作过程的任务驱动、项目导向式教学模式。以“患者从入院到出院的护理工作需求为主线”选择和序化了课程内容。涵盖了患者从门诊到出院基础护理的整个过程。
5.2 形成了基础护理技术学案。学案是教师依据学生的认知水平为指导学生主动学习而编制的学习方案,学生课前完成。学案特色如下:①设计过程以学生为主体。②学习内容重点突出,可操作性强。③新知识、新方法充分体现在学案内容中,突出实用性、前瞻性。
篇7
一、教学方法
1.《护理学导论》为主导
《护理学导论》是以护理发展概况、护理理论、护理人文等作为基本框架,围绕人类基本需要加以编排,并突出培养目标,以期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它是引导学生进入护理领域的一门启蒙课程,是护理专业学生的主干必修课程。
为学生进入护理专业课程学习打下基础,对提高护理职业道德修养,促进护理专业自身发展有着重要意义,对于护理学生的专业学习具有深远的教育意义[4].采用的教学方法多以学导式、学讨式,即教师提出思考题,提供适用的参考书,让学生以发现者、探索者、研究者的自我感觉面对问题,认真阅读参考书,查找资料,从中学会自己归纳、整理学习内容,再分组进行讨论,拟出最佳方案,以小组代表发言的形式进行总结,最后教师讲评,各小组写出实验报告。这种教学方式可贯穿护理专业课的始终。这样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助于更好地理解教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科学的思维能力和创造能力。近几年的实践教学中,我们采用这种方法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2、《护理学基础》为主线
(1)引入竞争机制[5]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作为教师,应把培养学生对这门课程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作为首要任务。应用学生的竞争心理,实验操作引入竞争机制。各班自行小组抽签,班内层层选拔,获得前3名的同学可以在期末操作考试中加分,并将比赛结果记录的实验室设立的“护理操作竞赛结果栏”内。以后我们每学期还会安排2—3次护理操作技能竞赛。此举强化了学生的参与和竞争意识,促使学生课堂认真练习,课后自觉练习,营造了互帮互练的良好学习气氛,更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2) 引入情景教学[6] 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景教学是以临床问题为中心,采用角色扮演和讨论的方式进行学习的一种教学手段,它在提高教学效果及培养学生应变能力方面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在上出入院护理这一章节时,教师课前布置作业,学生自行设计,应用双语进行角色扮演。要求学生演示病人入院或出院的整个护理过程,角色有病人、病人家属、导诊护士、门诊医生、住院部护士、病房责任护士、护士长等。
学生以宿舍为单位,形成一个学习小组,就所设情景排演相应的护理工作,各人明白自己的角色后进行准备。病人及家属角色扮演者提出的许多问题,激发了其它角色扮演者的学习积极性。她们利用课余时间查阅资料,进行排练。在正式教学的时候,按小组进行表演。表演者落落大方,有条有理;观看者目不转睛,认真记录。同学们都被这新颖有趣的表演所吸引。表演结束后实验教师进行评分,获得前3名的同学可以在期末操作考试中加分,并将比赛结果记录的实验室设立的“护理操作竞选赛结果栏”内。
(3) 开放练习实验室,注重培养学生实际操作能力
技能学习的速度一般较慢,需要大量的练习才会达到熟能生巧的程度。课后练习,不受课时的限制,形成的动作思维容易回忆。全天开放护理实验室,为学生自觉主动的操作训练创造了条件。
(4)改革实验考核标准,注重体现学生的综合能力
考试是一条指挥棒,教师会遵循考试的标准去教,学生会遵循这样的标准去学,因此,确立新的评价教与学的质量标准是当前实施素质教育的首要问题[7].让学生针对具体情况思考应该做什么以及操作中应注意哪些问题,以此考核学生技能知识、技能操作、个性品德、态度及交往技能。这样,既能对学生的护理操作技能的熟练程度进行检验,又能使学生学会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这样的考核充分体现了学生的综合能力。 医学教育网 收集整理
二、结果
1、学生对教学活动的态度表现
以2000级教学班57人为例,从实验报告中的学生感想得出: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同其它学科相比,比较感兴趣(F=0.68>0.5);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学生对有竞赛的项目比较感兴趣(F=0.67>0.5);学生对学习的兴趣表现在上课比较认真、课后练习较多(F=0.57>0.5),对所学内容大部分能掌握(F=0.66>0.5)。学生对本课程学习感兴趣的主要原因是教师引入了竞争机制、情景教学、角色扮演等较新颖的教学方法,以及实验室的全天开放。
2、实验教学质量效果分析
护理学实验室近五年来在实验课教学中,实验目的明确,实验室实行全天开放。 100%的学生动手练习,考核以单人操作进行。实验课成绩占本课程期未考试总成绩的30%.以我系自编教材《中西医护理技术操作评分标准》为衡量标准,对近五年来已毕业的两届大专学生及毕业的两届本科生实验操作考试分析,四届学生均未出现不合格现象,合格率达100%.由此证明我系的实验课教学效果达到良好以上。
三、讨论
实践证明,以《护理学导论》为主导,以《护理学基础》为主线,以外语及计算机教学为辅助的护理实验教学体系是可行的。它对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无疑起到推动作用。现代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的普及,要求学生掌握整体护理工作模式,教师必须将系统化整体护理贯穿于实验教学中,注重学生自学能力、科学思维能力的培养,强调学生与操作对象的沟通和交流,注意对学生观察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与创造性,让学生参与到教学活动中。这将对学生的成长和适应护理工作的需要起到了决定性作用。
(河北省衡水卫生学校)
参考文献
1. 李继平 护理人际关系与沟通教程[M]. 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 .1:3
2. 甄兰素 医学生能力培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中国卫生人才 2003, 58(2):43-44
3. 潘孟昭 护理学导论[M]. 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 2002.1:1
4. 谢 虹 徐淑秀等 《护理学导论》的学科地位和教材改革探讨[J] 护士进修杂志 2004,19(4):351-352
篇8
当今世界文化多元、迅速发展,国际护理人才短缺。而确立英语作为世界通用语,为我国高校双语教学的开展和培养具有跨文化交际能力的护理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1]。如何与国际接轨,成为高等护理教育的当务之急,我国大多数高校的护理专业开展了不同程度的双语教学活动[2,3],但传统高校护理的双语教学仅靠开设一门英语课程,大部分学生只能掌握有限的英语,难以到达到专业精通的程度。双语教学是对英语教学规律进行深入探索而得出的一种培养并掌握英语能力的新教学方法,它顺应了近年来“英语教学与学科内容相结合”的趋势(Content-Based Instruction),满足了我国护理对双语人才的需求[3]。为此,在高校的护理专业教学中开展跨文化教育,是高等护理教育和时代进步自身的要求。
1.健康评估课程“三位一体”双语教学的教学目标及教学模块建设
高校护理专业的双语教学包括护理专业英语和(现代)医学英语的内容,而医学专业基础英语是其语言基础,护理专业英语又是基于现代医学英语基础之上的。因此这一课程是连接普通英语(大学英语)与双语教学及最终达到用英语进行有效专业交流彼岸的桥梁。而在高校的双语教学中,英语水平的提升、专业知识的传授以及专业技能的培养三者如何相互契合是高校护理专业双语教学课堂亟待解决的关键问题。为了真实再现高校跨文化教学现状,摸清高校跨文化教学中的根源以及存在的具体问题,以便有针对性地采取措施、分析研究、改革高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教学,培养护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本文综合双语教学、跨文化交流以及语言沟通文化应用等研究成果,以遵义医学院护理专业的健康评估课程双语教学改革为切入点,从技能培养、专业教学、教学素材、教学手段、师资培训、考核评价等方面入手,构建“英语+跨文化+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双语教学模式,这一模式包括:英语(基础英语+专业应用英语)、跨文化交际学知识应用和护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教学模块。
1.1英语(基础英语+专业应用英语)
专业医学英语基础:健康评估课程注重医学英语语言的应用和理解,尤其注意基础英语中一些语法、词汇以及时态在医学英语中的出现和变化的特点。合理的选择各种类型的医学专业英语文章,以培养阅读能力为主,同时配以听说、翻译、临床同步练习等,有利于学生从基础英语转向专业护理医学英语的学习。主要包括以下课程教学板块:
专业医学英语基础I:24学时(本科/研究生)
1)专业护理学术语学2)护理专业经典SCI文章3)临床专业医学英语听说
1.2专业医学英语应用:健康评估课程注重将医学英语的教学与护理研究及临床护理评估相结合。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不同情况与需求,设计以下两个教学模块,包括:医学英语应用I:20学时(本科/研究生)
1)护理文献检索2)英文护理文献的快速阅读及理解 3)英文护理文献写作及翻译
1.3护理专业英语: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主要以阐述评估护理对象对生命过程及健康问题反应的基本方法,是护理学的方法论的课程,以约定俗成的护理专业英语术语为基础,循序渐进地向学生介绍整体护理程序,保证护理程序的顺利进行。使学生掌握护理评估过程的英语翻译与表达。在双语教学实施过程中,同时注重跨文化交际学知识的传播,使学生在了解中西医学文化差异的基础之上采用恰当的翻译策略与方法传播护理学、进行国际护理学学术交流。教学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
护理专业英语:24学时(本科/研究生)(其中临床实践训练8学时)
1)护理学国际会议文献翻译 2)护理学英语临床实践 3)模拟护理学国际会议交流能力
健康评估:8学时(双语教学):1)社会评估2)心理评估3)家庭评估4)文化休克
2.三位一体双语教学模式的构建
2.1改变传统高校护理专业健康评估课程的教学模式
该模式除了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课堂讲解内容与安排学生自学内容相结合,扩充性课堂讲义内容与课本教材实际内容相结合,与学生互动翻译等练习和组织学生一起评判、讨论并加以分析相结合,组织学生反复练习临床护理相关口语与课程教学光盘的演示相结合。广泛利用多媒体教学和信息网络资源,使用MEDLINE、Web of Science、Google Scholar等英文医学文献搜索和阅读,并在学校的网络中心进行护理专业英语文章检索与阅读教学、网络医学专业新闻听力训练。注重学生的应用与实践,撰写护理论文常用语段,注重时态和语法的应用;要求通过全国大学生英语六级测试的学生面向全护理学系作护理专业健康评估的双语教学片段或用英语作护理科技报告。
2.2引入护理研究课题导向(Nursing Project-based Learning,nPBL)的教学方法
英语护理查房的基本技能培训及对患者进行英语护理程序评估的师生模拟的情景教学比例较高;通过与护理专业双语教师的良好合作,在护理专业学生中分组开展模拟英语护理教学查房,通过分病例、分科室及模拟英文问诊的护理查房训练等,使学生在护理评估的实践环境中熟练运用各个临床科室常用护理专业英语用语,同时从与患者单一的形式交流进一步扩大为:护理问题汇报、门诊评估对话、护理英语查房以及护理病例讨论等在内的多种语言形式交流训练。同时,设计了护理英语专题的临床实践活动,开展在教师指导下的小型护理英语临床实践活动。此法旨在深化课堂双语教学,促使学生将课堂的理论知识,运用到实际的临床环境中,解决实际的临床护理问题。
最后,采用定量与定性研究相结合的方法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阐述了跨文化能力、沟通言语与护理专业技能三位一体的关系,深入剖析跨文化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明确指出高校《健康评估》教学应是以培养学生跨文化沟通交流能力为目标的跨文化教学。
3.实践
3.1 科研与临床实践
(1)借助学生的临床见习和假期的大学生实践活动,通过教师设计,师生共同参与临床见习。有针对的训练学生,例如:在不同文化背景下的英语查房、英语护理交班、双语角色扮演、英语护理病历分析等等。
(2)问卷调查:教师设计信效度较高的调查问卷,师生共同参与问卷的发放和回收,数据分析,了解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和统计学中的多因素分析的方法进行影响双语教学质量的因素分析以及相关分析。
(3)师生访谈:教师设计访谈提纲,从情感、认知和行为等方面进行访谈、德尔菲法剖析跨文化双语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成因。
3.2 课程准备与双语教学
(1)课程准备:首先进行《健康评估》课程的试讲,经护理学院专家组评选确定讲课教师。由于现阶段我国尚缺乏《健康评估》双语教材,我们参考了国外一些先进的《健康评估》教材,结合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健康评估》教材,教师自行编写双语讲义,发给学生使用。
(2)双语教学:《健康评估》一共82个学时,其中,理论学时56个,实验学时26个。使用全英文PPT,跨文化交流的“三位一体”双语讲授方式。即:课堂上较难的专业词汇翻译解释用汉语,课程中的难点、重点用汉语和汉语两种语言交替讲解。实践教学环节一共26个学时,采用英文病例或是英文SCI文章导入,采用情景教学法,由教师首先演示临床沟通用语和常见操作,学生角色扮演分小组进行英文沟通交流和评估。
(3)教学评价:采用教师设计的问卷调查表对《健康评估》课程教学效果评价,一共发放问卷140份,有效回收140份。回收率100%。
4.结果
4.1 学生对《健康评估》双语教学的总评:调查学生对整体教师的授课方式和授课水平的评价和改进意见。
4.2学生对双语教学的认知:本次问卷调查结果发现,80%的学生对该模式教学活动持肯定态度,10%的学生不赞成此种教学模式。
5.讨论
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发展,以及我校所处的地理位置比邻香港、澳门,涉外医院的建立,外资医院在横琴的不断引入,跨文化交际和双语技能是满足今后护理工作中的护理评估与基本交际的需要,因此这样的复合型国际护理人才越来越成为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必须[3]。本次研究有80%的学生认为此教学模式对提高英语尤其是临床专业以及科研英语有极大的提高,同时大部分学生认为通过本次课程的学习有益于掌握护理前沿学科知识,开拓国际视野。同时亦说明了该模式教学较适合于现阶段学生的专业水平;但一部分学生对本次教学内容的整体理解度较低。对此,教师需要增强个体英语表达和翻译、沟通能力;对于学生应努力提高基础和专业英语水平。调查还发现15%的学生认为教师的双语水平不能驾驭双语教学的要求。因此,除了学生,我们的教师也应加强英语专业、基础以及口语训练,提高教学满意度。
对于学生,理想的双语授课比例应该是各占一半,最好是中英文对照的教学模式,因为学生目前的英语水平不是很理想,尤其是专业和口语水平。在双语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应循序渐进、逐步增加英文的比重。同时在本次的问卷调查中,学生在课堂上使用英文回答问题的频率较低,20%的学生表示没有使用英语回答老师提出的问题,这些都说明学生在双语教学的主动学习有待提高。
《健康评估》双语教学不但是让学生以英语为工具获取护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意义是引进国外先进的教学模式和理念。双语教学通过英语学习护理专业知识为目的,促进学生对中国和英美两种不同文化的沟通与交际,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双语教学可使学生产生两种不同的思维方式,创造良好的双语学习环境,国家应在教育体制和政策上加大对双语教学的扶植力度,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国情的高校护理学《健康评估》双语教学模式之路[4]。
参考文献:
[1]衡艳林.《外科护理学》实验课双语教学的实践探讨[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19):99-100.
篇9
2香港骨科护理专业发展的方向
面对医疗科学的急速发展,香港骨科医疗服务也紧随其后,乃至于服务文化也面对着不少的挑战。
2.1应付日益增加的服务需求随着社会趋向人口老龄化,慢性疾病的患者逐渐增多,医疗从医院走到社区,翻开了骨科医疗和护理的新篇章。
2.2确保医护服务素质及安全医疗科技日益发展,治疗趋多元化,迈向高新医疗技术的发展。国民教育水平不断提升,患者对医疗护理服务有更高要求和期望,为骨科护理迎来新的挑战,骨科护理人员在患者住院时配合新科技医疗的临床护理需要,更须深入了解骨科相关专科的治疗和预防,为患者作出适当的护理和防预措施,以满足患者和家属的合理需要。而这也推动了骨科护理需要向更高层次发展。
2.3欠缺具骨科专业培训的护理人员随着教育制度的健全发展,不单选择的学科增多,在医疗护理行业内,各专科医护人员需求日渐加大,护士在专科的选择多了,造成了行业内外的竞争。要留住有足够骨科专科知识的护士,骨科专科培训与专科护士的职能发展是挽留人才的两个重要措施。
3骨科专科护理需要发展的因素
3.1患者服务方面骨科患者服务是需要由多个医护专业及专职人员(如理疗师、职业治疗师、社工人员等)组成的医疗团队分工合作,每日在临床照顾患者的骨科护士具有骨科专科知识和经验,顺理成章地成为患者的和团队工作的统筹者。骨科专科护士必须具有分析力、决断力、良好的沟通技巧与管理能力,以平衡医疗团队的工作,为患者实施合理的优质护理服务。加入骨科专科护理元素,加强患者和家属对治疗和护理流程的信心,和谐护患关系,强化治疗效益,减少纠纷。
3.2护理发展方面专科护理发展为骨科护士指明了新的发展方向,让他们更有目标地追求自我发展,提升护士在骨科护理专业上的素养,与骨科医疗能同步发展,以保障患者由治疗至康复的过程。
3.3骨科专业护理发展的目标发展骨科护理很重要,确立发展目标更是首要:①完善患者骨科专科护理服务;②促进骨科护理专业培训,作为专科护理成长发展的基石;③激励护士增长自我价值;④为护士职业发展做好长远的计划配合临床需要;⑤以有意义的专科发展挽留人才;⑥利用专科与管理知识,加强临床护理领导能力,充分发挥专科护理绩效。
4帮助骨科专科护理发展的主要因素利用现代学术和管理支持发展
4.1信息科技发展平台利用临床服务的信息科技的设置,为一线医护人员提供数据平台以更有效支持诊断、处方药物、影像、病案和护理文件处理等,与私营医疗机构设置共享信息平台,更有利于患者的医事服务和治疗。
4.2推动循证医疗以科学数据及临床科研成果为基础,从而确定治疗护理成效和患者安全为目标,制定指引规范护理行为,让专科护理能清淅、有效地按临床需要提供服务,保障患者护理效果。引入临床审计更确保执行效果,并可藉结果寻求改善。
4.3设立临床素质保证建立患者安全的护理文化,使护士都清楚以循证医学和护理、实证为本作为患者的治理方案,统一临床常规指引,依据医疗机构订立服务评审标准,建立风险评估和管理机制,使骨科护理服务向与国际接轨方向迈进,确立处理医疗投诉及医患关系机制,减少护患矛盾,增加患者对专科护理的信心。
5以骨科护理专科培训加强人力资源发展
人才是医院的重要资产,通过高阶和各副专科的骨科专科护理培训,巩固专业服务意识,以多渠道与员工沟通,使员工紧跟医院的专科发展方向,确立医院文化,可促使人才留任。由一个权威和具声誉的机构如专科学院、医管局等承办专科护理培训和考核,令社会和专业人士接受这统一和具水平的培训课程。
6香港骨科专科护理培训现状
6.1骨科专科护理培训的目标与专业发展是相互配合的:①提供更深更广的骨科专科护理知识和技术的培训,以配合日新月异的临床医疗和患者治理的需求。②除科技外,培训更需加入人文、管理、社会等知识辅助临床需要。③培养具内涵的骨科护士:有成熟心智、阳光心灵、视病犹亲的关爱、积极求知、以良好沟通维持医护团队精神,从宏观多角度分析并接纳不同的治理方案。④让学员明白自己的定位、价值,令他们接受培训后随着知识与技术的增长,在临床工作更自信、有安全感,令人信服。
6.2骨科专科护理培训的内容我们以分阶课程提供不同程度的护士培训。见图2。
6.2.1初级骨科护理课程初进入骨科专业的护士,无论注册或登记护士都可学习初级骨科护理课程。内容为骨科的骨干知识和技术,让学员有基本学术知识支持临床工作。课程授课20小时,内容包括了基础的骨科护理知识和技巧。
6.2.2高级骨科护理课程这是让有志于骨科专科护理发展的护士参加,要求学员在骨科部门最少有三年工作经验,完成初级骨科护理课程、评核范围要求,学习前需已接受核心专科培训,且经部门经理推荐。理论课程课时超过88小时,课程结束后便进入6个星期临床培训,在认可的培训中心导师指导下完成。最后经考试,个案研究报告评核等合格才可以获得证书。课程包括较深入的一般骨科护理和手、足外科,脊椎、关节置换、创伤科,运动创伤和复健科等专科护理。让护士能吸纳多元性的骨科专科和安全的护理。
6.2.3其他深入及辅助的课程一些有关人文、社会、管理等都是重要的辅助学科。而骨科亚专科护理课程会是伴随骨科专业发展的重要培训方向。
7推动骨科专科护理发展新阶段——香港骨科护理学院
为持续倡导骨科护理专科进阶发展,香港骨科护理学院于2012年成立,目的是倡导骨科专科护理和临床实践进阶,制定专科标准、道德伦理,加强骨科护理专业诚信,为民众提供优质骨科护理照顾。与港内外医护人员保持沟通合作,专业交流,搭建信息平台,促进骨科护理科研和现代化发展。致力于骨科护士的持续专业培训,提高骨科专科护理的社会认可度。
8骨科专科培训与临床护理职能的发展
骨科专科培训与临床护理职能是相辅相成的。骨科专科培训为临床患者提供了更专业到位的护理知识。同样的,骨科专科护士的职称,使同事与患者可清晰地辩别护士所持的专业知识,患者更乐意接受骨科专科护士为他们服务。香港医管局自20世纪90年代开始设立骨科专科护士、资深护师职位和2011年开始推行的顾问护师职位。更确立并完善了专科护理团队的架构,让护士在自选的专科内可选择在管理或临床学术护理方面的发展,也深化和推动了护理事业的发展。
8.1骨科专科护士香港普通注册护士完成高级骨科护理培训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有基础管理培训,年终工作考核良好,经部门运作经理推荐便可在医管局中央护理部登记成为骨科专科护士。临床上他会为患者提供骨科专业护理,以临床路径模式执行个案护理,参与科研和实证为本的护理。
8.2骨科资深护师(护士长)属晋升职位,有5年或以上临床护理经验且最少具3年骨科临床护理经验,持护理或有关学科本科文凭,具骨科专科护士资历及管理学文凭,若有相关硕士文凭尤佳。骨科资深护师是骨科病房内护理小组的管理者和督导者,除了负责复杂的临床护理,同时也负责向下属护士提供专业护理意见和监督执行。资深的骨科护师也是骨科病房的主管,协助病房经理计划、执行并监察病房管理的工作战略,参与骨科护理标准、规章和临床路径的建立。在学术上其是临床护理科研的领导和施行者,是骨科专科培训课程的骨干导师。职能是骨科专业护理元素占70%,管理元素占30%。
8.3骨科病房经理骨科资深护师若有二年或以上的管理经验,即有资格申请晋升骨科病房经理空缺,这属于护理管理发展职位。主要职务是带领病房内各级人员结合骨科和其他协助的医疗团队合作,为所属患者提供安全的优质护理。负责为下属护士及员工进行骨科专科和各项在职培训、相关的考核和督导,制定病房年度工作目标,倡导并支持临床科研。负责病房内外的沟通事务,协助骨科部门运作经理计划和执行部门发展事务,也须协助骨科顾问护师做好有关骨科临床护理的执行与发展。在职能方面,骨科专业护理元素占30%,管理元素占70%。
8.4骨科部门运作经理骨科资深护师持护理或有关学科硕士文凭,有管理学文凭,具10年或以上骨科临床护理经验并有最少5年临床管理经验,可申请医管局内各医院的骨科部门运作经理职位。这也是护理管理发展职位,统管骨科部门内各单位的护理管理工作,与院方中央护理部一起负责骨科部门护理和相关人手的招聘、专科培训、考核等人事事务。协助骨科主管部门的发展策略与战略,联系部门内外支持专科及部门,落实及督导监察效果,目标是为骨科患者提供安全优质服务。与骨科顾问护师沟通合作以增进骨科专科教育和发展。
9骨科专科护理职能新发展
近年来,随着患者服务的拓展,骨科护理专业除了在管理上发展外,骨科护理的专科发展更是急切。
9.1骨科顾问护师骨科顾问护师一职也于2011年开始推行。这是骨科资深护师晋升职位,骨科资深护师具护理硕士文凭及10年或以上骨科临床经验,并有管理文凭者可申请。业界期望骨科顾问护师可以为复杂的骨科患者提供跨专业的护理服务和意见,令患者无论身处任何专科都可得到系统性、整体性的护理(由入院至康复,含出院后的家居护理)。从而缩短住院周期。骨科患者护理从住院延伸至门诊,甚至社区的照顾。延伸护理可预防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降低再入院率。于学术方面,骨科顾问护师负责领导骨科护理科研和临床应用发展,为骨科专业内各专科护理的培训划出框架。骨科顾问护师职位的确立使骨科临床护理架构更完整,护理团队内除了部门运作经理管理一部分外,骨科顾问护师分担了专科护理学术顾问、培训和发展。两者合作,各司其职,强化骨科护理和患者服务,令患者和医护团队更有信心。
9.2骨科护士门诊患者从住院至出院回家,不同的康复阶段按患者需要而有不同的护理。过去专科护理只限于住院,骨科护士门诊补充了患者出院后专科家居护理的空白,从身、心、社、灵多角度得到适时及适当的专科护理照顾。由骨科顾问护师带领骨科资深护师负责骨科护士门诊,除使患者得到整体护理外,适当的患者服务分工可降低医护团队的工作压力,更提升了护士的士气,加强他们对骨科专科护理发展的信心,直接留住人才。
篇10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护理模式由以疾病为中心转向以人为中心,强调整体护理。高职护理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素养,并具有较强的职业综合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能在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从事临床护理、社区护理和健康保健的高素质技能型护理人才。而目前护理专业教学一般都采取以教师讲授为主或以案例教学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不利于学生职业综合能力(如人际沟通能力)的培养。相比较于传统的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学的教学模式,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更符合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为此,本文对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护理专业中的应用进行了初步探索,现介绍如下。
一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发展
1941年德国教师科翰在英国威尔士建立户外学校,开创了体验式教学的先河,20世纪80年代初,美国教授大卫・科尔布提出了体验式学习理论,为体验式教学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之后,美国教育界在理论和实践中对它进行了深入研究,并迅速在世界范围内发展。在我国,古代就有不少教育家、思想家(如荀子、王阳明等)提出了蕴涵参与体验式教学思想的教学观。1999年,国家少工委在全国第四次少代会工作报告第六部分鲜明地提出“在实践中体验”的教育思想,此后,我国教育界对此教学模式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但主要侧重于中小学语文、外语、体育等教学过程中。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护理专业教学的相关研究相对较少,目前研究多针对于此教学模式中个别教学方法的研究,如情景模拟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相信,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该法的研究及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
二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特点
参与体验式教学是在教学过程中,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教师在一定理论的指导下,以课堂与社会实践为舞台、以任何可用感官接触的媒质为道具,为学生创建合理模拟情境,引导其积极参与,指导个人行为实践,从而使学生的综合能力不断提升。该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以学生参与、自我感悟为主
参与体验式教学强调学习者积极主动地参与,使其真正成为课堂的主角。所谓感悟就是学生对自然与社会中的人、事、物、景的内蕴产生的一种顿悟性认识;而感悟能力是学生的一种基本素质,近似于通常所说的“心有灵犀一点通”。护理专业教师在指导学生实践的过程中,要注重对学生感悟能力的启发和培训。
2.以回归临床的课堂活动与社会实践为基础
在授课过程中要用无痕的活动来代替有形的说教,积极引导学生去感受、体验、提升,去实现包括情感、态度、价值观与知识、能力等在内的、多维的、综合的护理专业学习目标。
3.以个人行为体验为载体
学生通过身心的加入达到情感的体验,运用情感的辐射、驱动、渗透、引领,将护理学的理论转化为自身的认知结构。
4.以真实而及时的行为知识建构为提升点
参与体验式教学倡导王阳明先生与陶行知先生“知行合一”的思想,特别重视学生的行为实践,因此评价中也以学生的学习表现、实践活动为载体做出态度与成绩的评价。
三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常用方法及在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应用
1.情境模拟法
本方法是教师为护生提供一个真实或模拟的医院环境,借助真实的病历资料,让学生大胆试探,选择不同的护理方法并最终找出最佳方案为病人服务的过程。情景模拟教学法的实施,有助于学生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的提高;同时,在教学实施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的沟通交流能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增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如:心肺复苏的学习,就可以通过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病历,急救环境,模拟病人,促进学生在心肺复苏过程中护理专业综合素质的提高。
2.分组讨论法
选择部分内容进行小组讨论,借此让学生拥有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去思考,相互交流,各抒己见,共同合作,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增强团队合作意识,并不断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与完善。如:我们在护理心理学教学中挫折与心理防御机制部分就采用了此方法,为学生提供部分素材,学生分组讨论事件发生的原因,挫折感因何产生,应对方式有哪些,学生对此普遍反映学习效果优于普通课堂教学。
3.角色扮演法(RPT)
1960年美国精神病学家莫雷诺创建的角色扮演法是一种将人暂时置于他人社会位置,并按这一位置的角色要求行事的方法。在此过程中,要增进对他人社会角色及自身角色的理解,从而学会更加有效地履行自身角色。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学生分组扮演病人、医生、护士,针对病人的现状给予相应的护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把科学性、知识性、趣味性巧妙地融入教学过程中,有助于护生对专业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促进了护生自我学习能力的提高,加强了护生的职业道德素养。如:静脉输液技能训练。静脉输液实训操作课,学生可分组模拟医生、护士、病人及家属。在实训过程中,学生充分发挥角色特点,共同配合,在锻炼技能的同时,可以培养学生的爱伤观念、团队合作能力及沟通能力。
4.实践活动法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不走入临床,不进行实践,可能永远无法真正体会实际护理工作的进程。因此,要鼓励学生在实习期以前就通过各种渠道进入医疗卫生一线,在见习相关工作、巩固理论的同时,加强对护理工作的认识。如:利用周末、节假日,前往社区门诊、养老机构、各级医院见习,体验课堂所学,促进学生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学生评判性思维能力的建立,为日后实习乃至于未来的临床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四 参与体验式教学模式在高职护理专业教学中的实施要素
1.“双师型”教师队伍的建立
参与体验式教学法要求教师应具有较好的指导能力以及丰富的临场指导经验。作为护理专业教师,有专业资格,最好具备在相关医疗卫生单位任职的经验,如此才能及时了解当前护理专业发展的最新动态,帮助学生解决专业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问题。
2.高水平实训环境的创设
高水平应包括对教学环境科学性、创新性、实用性、可行性等多方面的要求。参与体验式教学中不管是角色扮演还是情景模拟等,都要求建立一个高水平的实训环境,对于实训环境的选择及设置的要求相对较高,尤其是相关硬件条件的真实性必须符合实训大纲的要求,符合护理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
3.高标准评价体系的建设
改变以往“以分数论英雄”的评价体系,对护士的评价应重视综合能力(包括护理专业技能与人文素养)的培养。充分认识参与体验在学生学习中的重要性;提高参与体验在评价中的地位;建立教师外在评价与学生内在评价相结合的评价体系。
篇11
2整合教材,以工作岗位需要优化教学内容
计算机传统教学就是教师按课本编排结构将内容按部就班传授给学生,学生按图索骥地记住基本理论就算完成了任务。往往是课上完了,学生也忘完了,更谈不上运用计算机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问题。因此,围绕教学目标,笔者对教材内容进行了重新整合,将护理专业计算机基础教学分为计算机文化基础、技术基础两个层次;基础知识教学、操作系统教学、应用软件教学、计算机网络教学四个模块。每个模块都对护理专业学生量体裁衣,一些与操作关系不大的知识可以略讲,留给学生自己阅读。如对操作系统作用和功能可简略讲解;对二进制等可以少讲;而对计算机的各种具体操作应重点学习。
在学习操作基础上,创设护理工作情境,引导学生举一反三,掌握一般规律。如学习WORD文档编辑时笔者和护理专业课程整合,《内科护理学》教师在布置课外作业“制定高血压患者护理计划”,要求使用WORD进行编辑排版并打印,学生在完成专业课程作业的基础上,学会WORD文档编辑,这样既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又使学生融会贯通知识,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并学以致用。此外适时补充一些教材上没有的与医学有关的内容,如讲授网络知识时,可给学生介绍医学信息的搜索引擎和网址,并鼓励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上网浏览医学发展的新动态和医院的用人标准等信息,激发其进取心和学习的主动性。当学生了解并经历了计算机带给她们的便利后,学生学起来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
3加强计算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动手能力
实践是计算机教学中的重要环节,通过实践教学可帮助学生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应用,增强对技能的掌握程度,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
3.1精心设计实践训练项目
好的训练项目能有效地使学生掌握所学知识和操作技能。笔者围绕学生所学知识精心设计训练项目,给出学生训练要达到的最后目标,由学生自主或合作完成。如表格处理,先展示给学生一个某医院住院部住院病人情况表,稍作加工,其中包含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点。这种实践教学方式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教与学的有效性。
3.2运用探究教学方法
笔者在每个模块教学中都给学生一个主题,要求学生完成一个作品,作品内容自己设计,可充分利用网络和各种媒体获取素材,笔者为学生提供相应的学习环境和学习资源[2]。如在“PPT制作”教学中,笔者结合基护教学内容设计了让学生制作一个以“标本检验”为主题的演示文稿。首先教师在学生中建立若干学习小组,并要求每组选派一名同学为代表进行讲解。在学生制作过程中教师对学生提供相应的帮助辅导,这种帮助主要是提供问题的解决线索,而不是越俎代庖,例如制作过程中适时的将声音图像的插入、超链接、动画设置等关键操作为学生做有针对性的讲解,以帮助陷于僵局或迷失方向的学生及早“脱困”。最后是评价促进。评价是教师促进学生学习的重要手段,在学习交流活动中有“点睛”的作用。在“标本检验”演示文稿制作中,笔者制定了评分标准,并请来了护理专业教师和我们一起对学生的计算机制作水平及制作内容做精辟点评。通过这些环节,学生感觉收获很大,一是学习的内容得到了强化,二是自学能力提高了,一些护理课上没讲到的内容通过查资料、上网也得到了解决,认识到了计算机对本专业的帮助作用,增强了学习兴趣。
篇12
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重点抓病案质量(包括现住院病案、归档病案)合理使用抗生素、防患医疗过失和事故等。
分项检查现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②每3个月抽查归档病历质量并做出评比。1病案质量:严格按《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2003年修订版)对住院病历、病程记录及其相关资料的书写提出进一步的规范化要求。①每月不定期组织督察小组下临床。
2合理使用抗生素:依据石狮市医院2004年9月编写的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方法》试行)督察临床医生是否合理使用抗生素。参照该书第三节“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的评价”检查①使用的适应症、禁忌证。②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原则。3抗菌药物治疗的疗程。4抗菌药物的治疗剂量和给药途径。5联合用药与配伍禁忌。
为了真实、及时记载病人的病情变化,3防患医疗差错、事故及纠纷:①从既往的病历检查中发现电脑打印病历的许多漏洞与隐患。规定入院记录、首次病程及手术记录等记录可由电脑打印,病程记录必需用钢笔书写。②强调真实、准确做好《死亡病例检查登记》重危疑难病例讨论登记》抢救危重病人登记》及医师交班本等项目记录。3科内组织诊疗规范及相关法律法规的学习。
(二)门诊部
做好感染性疾病预检分诊。1进一步完善各科门诊功能。
公布各位专家的专业特长与出诊时间,2设置、安排门诊部专家栏。方便病人就诊。
3组织质控督察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细则及奖惩制度。定期(13个月)组织督察组依照《福建省病历书写规范》2003年修订版)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方法》试行)查评门诊病历及处方。范文大全
(三)医技辅助科室
组织医疗质量督察小组讨论制定检查评比内容、方法及奖惩制定。
具体待定。
二、科、教方面
(一)科研工作
并为此发明条件而努力。1有计划、有针对性组织12个科研课题。
开发科技含量高的项目。2与上级医院联系。
不时寻找新增长点的专业、项目,3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如:各科尚未开设的专业,高压氧仓的设置、体检中心等。
(二)教学工作
1院内人员继续教育管理
建立个人和科室医疗质量技术档案,为了配合我院人事管理。为今后岗位竞聘、评聘分离、评职称、选先进等提供有力依据,实现量化管理,依据卫生部、人事部卫科教[2000]477号文件中《继续医学教育规定》试行)及福建省卫生厅、人事厅闽卫科教[2002]290号文件中《福建省继续医学教育学分管理实施细则》负责真实、准确地登记全院除护理专业以外的专业技术人员学分,杜绝弄虚作假。
注意技术人员梯队的培养。规定申请外出进修学习、培训的人员,a督促各医疗部门有计划做好外出进修布置。需经医务科同意,医院方可出具介绍信联系。外出进修学习、培训的人员回院后须及时汇报学习效果及介绍上级医院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等,方可重新上岗。
与继续教育学分及技术档案相结合。上报科技效果鉴定、科技效果奖的需经医务科同意后,b强调院内外学术活动的重要性。才干加盖院章。
2院外进修、实习生人员管理
a进一步加强组织纪律性的管理。
b强调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技能的训练。
3其它
篇13
课程定位:《母婴护理》主要研究生理状态与病理状态的孕妇、产妇、胎儿、新生儿的特点及护理。是基于医学基础课程、护理学基础、健康评估的临床专业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主干课程。
课程目标:培养高职护生为孕妇、产妇、新生儿提供护理所必需具备的专科护理理论知识、专科护理技术以及较强的能力及职业素养。
本节内容的地位及作用:本节《妊娠期妇女的监测与护理管理》是《母婴护理》第2章《正常妊娠期妇女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对妊娠期妇女进行监测及护理,是产科护士必须掌握的基本功。包括了孕妇健康史的问诊、孕妇的全身检查及产科检查。
教学目标:①知识目标:掌握围生期概念、产前检查时间安排;掌握妊娠期妇女护理评估的要点、孕期监护健康指导内容。②技能目标:学会为孕妇进行腹部四步触诊、听胎心音、骨盆外测量;学会对孕妇进行孕期监护健康指导。③情感目标:关注健康、热爱护理专业的道德情感;良好的人际沟通能力;良好的团队合作精神;关爱与尊重护理对象的服务理念。
教学重点:围生期、围生期Ⅰ概念;推算预产期;产前检查的内容及方法。
教学难点:腹部四步触诊法;骨盆外测量。
教 法
教学思路: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实践训练为主线。
教学方法:①教学方法之一:启发式:对理论性较强的内容,以病例和问题为先导,教师进行启发式讲解。提出问题(提供病例)-教师启发讲解(教师主导)-学生分析讨论(学生主体)-得出结论(解决问题)。②教学方法之二:图片教学法:对腹部四步触诊法、胎心听诊部位、骨盆外测量,充分利用图片辅助教学,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③教学方法之三:直观演示:对操作性较强的教学内容,利用视频、多媒体、模型等再现或演示教学内容。④教学方法之四:角色扮演:在骨盆外测量练习中让学生分别扮演护士和孕妇,使学生在学到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同时也体验到患者的感受,培养学生关爱患者的职业道德素养。
教学资源的利用与建设:《母婴护理》教材、多媒体教学课件、图片、教学录像片、模型;护理专业临床课程实验指导用书(我院自编);护理专业试题精选;《母婴护理》试卷库;借助于校园局域网拓展学生知识;充分利用学院的实训基地。护理专业临床课程实验指导用书(我院组织资深教师自编),护生在上实验课之前可以通过实验指导先预习相应实训课内容,熟知实训操作流程及考核要点。
学 法
教学对象分析:我院护生以高中毕业生为起点进入学院,在大2阶段学习本节内容,大部分学生存在医学基础知识薄弱,甚至知识遗忘;综合运用知识能力差,临床思维未形成;对角色扮演、具体实践感兴趣,学习主观能动性尚可。
学法指导:创造“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情境。①主动学习:引导学生课前主动预习教材,主动复习旧知识。课堂上积极思考及讨论,主动参与整个学习过程。课后及时复习并按时完成作业。课余看参考书多做习题巩固知识、上网查资料了解最新信息,拓展知识面。②探究学习:对学习充满兴趣,围绕问题积极思考探寻解决方法,最终得出结论。③合作学习:理论教学课堂上展开讨论,交流看法;实践练习中以小组为单位,积极开展互评和自评,共同探讨骨盆外测量操作技巧,纠正正确。
教学设计
本节内容课时分配:总课时6课时:理论3课时,实践3课时(1课时40分钟)。
教学程序设计:⑴理论教学(3课时):①设置病例提出问题引入新课(2分钟)。以病例为载体,以常见的临床场景引出课题,设置病例:患者,女,28岁,因“孕28周,常规产检”来产科门诊。既往月经规则,28~30天行经1次,经期5~6天。末次月经2003年5月2日。生育史0-0-0-0。请思考:如何为该孕妇推算预产期。该如何对该孕妇进行妊娠期的监测及护理。②讲授新课(多媒体课件、图片、板书设计,100分钟)。③课堂讨论病例(10分钟):新课讲授完毕,返回授课初的病例,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讨论结束,教师提问。④评述总结(6分钟):教师对学生的回答进行评述总结。⑤布置作业(2分钟):根据课堂目标设计作业,采用名词解释和单项选择两种题型,进一步巩固对重点知识的掌握。⑵实践课安排(3课时):①观看录像片(15分钟);模型示教听胎心音、腹部四步触诊,学生练习(25分钟);②骨盆外测量分组示教、学生练习、教师指导(1课时):将学生以10~12人为1组分组后,教师示教骨盆外测量。然后让学生2人为1组进行练习,采用角色扮演法进行测量。测量完毕角色互换。③骨盆外测量考核(1课时):在练习课后马上安排1节课进行考核。学生在练习时就知道下节课就要考核,因此练习时绝大多数学生都能态度认真抓紧时间练习,不懂就问,提高了效率。因此考核课绝大多数学生都已掌握了测量技巧,获得较理想成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