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校德育工作思路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弘扬爱国主义主旋律,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育人氛围,突出特殊学校的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加强聋哑学生心理健康指导,培养举止文明、品德优良、心理健康、富有创新精神的一代新人,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德育工作实效,加强心理健康教育的研究与实践,培养聋哑儿童的个性特长,促进他们的身心健康,进一步树立育人为本的德育观念,努力开创学校德育工作的新局面。
二、主要工作目标:
1、牢固树立德育意识,做到管理育人、教书育人、服务育人。
2、加强学校德育工作的管理和德育队伍的建设,提高德育队伍素质。完善德育评估体系,调动全体师师的育人积极性,争创德育工作先进学校。
3、加强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为将来成为新型合格的社会人而打下良好的基础。
4、继续突出德育和少先队的特色工作。
三、工作内容
1、积极配合学校做好各项工作。
在学校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需要学校各部门、各位教职员工积极配合做好工作,德育组将以积极、热情、认真的态度接受各项工作,并尽德育组的最大能力,完成工作任务。
2、继续做好学校的常规管理
继续不断完善学校的寝室、教室、包干区的评分制度,使其更加的合理化,科学化、规范化、透明化,真正体现评比制定表扬先进,鞭策后者的目的,通过各项工作的评比来促使形成全校班级之间进行互相的竞争,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局面,同时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
3、根据我校的特殊性,德育组将始终把学生安全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
德育组将配合学校认真做好全校学生的安全教育工作,把学校的安全教育工作放在德育工作的首位,时刻强调学生安全意识,做到安全工作时时讲,时时做的原则。积极检查学校存在的安全隐患,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德育组将会把安全工作视为所有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4、认真组织并开展好每一次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得到充分的认识、成长和锻炼。
(1)、在校园内继续大力开展“行军礼”活动。切实提高师生之间乃至于与外界交往中的文明礼貌的习惯。
(2)、继续开展“一枝笔”随身带的活动。充分发挥学生写的功能,当在校园内遇到陌生人的时候,学生可以拿出笔来礼貌的询问来者:请问您找谁?……这样既可以锻炼学生的写话能力,也可以感动来者,使来客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3)、继续教育学生养成“轻敲门”的好习惯。学生因为听力损伤,敲门时往往不能顾及到常人是有听力的这一客观事实,敲门声音会很大,不但影响其他办公室的工作,还给门带来一定的损坏,再说“轻敲门”也是一种礼貌,即使有急事也使自己不乱于方寸之中,学生如此,教工更应如此。大家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共同塑造自己的人格魅力,塑造我们学校的人文环境。
(4)、让“尊师长”的好风尚在我们校园内蔚然成风。
(5)、继续开展“爱同学”的活动。让大同学帮助小同学的好习惯届届相传。
(6)、庆祝教师节。以黑板报的形式,这样可提供学生自由发挥自己的绘画、美化教室能力的机会。
篇2
3、关于班级管理及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级管理目标:管理科学规范,工作省时高效,班级齐头并进(不变)。继续通过多种途径,提高班主任的综合能力、提高班级管理的有效性。
4、家校合力 以《教育手拉手》(家长版)为载体,创新形式,促进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接轨,形成合力,向全方位育人迈出一步。(本学期,只是一个粗浅的尝试)
5、创“平安校园” 这也属于我们重中之重的工作,平安无事故是最低要求,最高标准,继续做好流感的防控、做好学生管理、做好疏散演练,做好各种隐患的排查,保障校园的平安稳定,保障师生的生命安全。
以上是粗线条式的思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不言自明。但要落到实处、取得成效需要我们全体的共同努力,需要我们树立全员育人的意识,在此,提三点要求:
1、明确德育的低起点 德育是高尚的,但德育同时又是琐碎的,因为德育涉及的是学生成长过程中一些鸡毛蒜皮的事。尤其受家庭环境、周边环境的影响,我们的学生中仍然存在乱吐乱画、乱扔乱抛,不懂礼仪、语言不文明,打架等不良习惯……需要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沉下心来、不厌其烦,从最“低”的点滴要求起,共同担负起教育和引导的重任,使每一名学生都能感受到:“我在校园里,我的一言一行被每一位老师关注着”。
篇3
虽然对于学校德育的首要问题大家少有争议,很多职业学校在谈到培养目标、指导思想时,对德育的首要问题也强调有加,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智育一手硬,德育一手软”的现象,德育工作在学校的主导地位很难真正体现。
2.德育工作缺乏整体性
对道德的认识,我们往往理解为它是与其他教育有界限的,是一种专门的教育;同时有专门的政教处、共青团、德育干部、班主任等成员。如班主任与非班主任的职责分得清清楚楚,思想品德课与数学课的教育内容分得明明白白,规定时间内学生发生一些“失德行为”是应当追究教育的,而课外时间发生此类现象则轻描淡写,大事化了。
3.德育内容泛政治化,脱离生活
现行的道德教育等同于政治教育,在政治教学中传统理论的分量过重,如哲学、政治经济学等经典理论所占比重过大,缺少新思想、新理论、新案例,造成教师没有激情教,学生缺乏热情学,教学效果很难达到我们的预期目标。
4.德育教育效果的尴尬
随着经济的发展,互联网日益普及,各种各样的思潮无时不在影响着学生,也对学校教育构成了巨大挑战;开放的社会环境对学校德育工作渗入了大量的可变因素,并对教育的成功与否起着举足轻重的制约作用。相比之下,局促一隅的学校教育,其效果正变得有限,人们所期待的近似于大众传播效果理论中“枪弹论”的神话已不复存在,甚至出现“5+2等于零”的说法。客观上从平静和煦的校园到波澜起伏的社会,德育所必然经历的曲折过程导致了德育效果的不稳定。
二、职业学校德育工作的新思路
1.把德育工作真正放在首位
学校教育的终极目标是把学生培养成身心健康、发展全面、人格完满的人,而道德则是学生成人的根基,但丁说过:“道德常能弥补智育的缺陷,然而,智育却永远填补不了道德的空白。”德育,因其在育人过程中的特殊作用从古至今为国家、社会教育界乃至家庭所关注,成为历久弥新的话题,故有“万事德为先,育人先育德”和“学校教育德育为首”的说法。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生革命性突破以及各种思想文化的相互激荡,青少年道德教育出现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和新矛盾。在多元化教学面前,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立足本民族的价值规范体系,并将之融入世界优秀文化之中。特别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既要有历史感,又要有时代感。
2.德育过程应整体实施
要加强职业学校的德育工作,首先要解决思想认识上的障碍,既要解决领导的问题,又要提高全校教职工的参与意识,树立“人人是教育工作者,人人是德育实施者”的观念,人人教育学生,教育学生人人,无处不可教育学生,无时不可教育学生,教师的示范、纪律的制订、教学的开展、活动的组织、环境的创设、管理的过程、评价的结果都要体现“育人”这一核心价值。
3.职业学校德育工作应体现“生活化”
生活化德育是构建适应新世纪育人需要的一种全新的德育模式。它遵循职业学校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把德育与学生生活有机地结合起来,让学生在丰富多彩和充满个性的活动中去实践、去体验、去内化、去感悟、去发现,产生心灵火花;在心灵震撼中,在被激发的内心冲突中自觉地调整道德认识,积淀情感体验,不断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存,学会创造,学会关心,学会合作,不断弘扬人的主体性;在品味成功的愉快中,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4.加强对话意识,体现“人间情怀”
职业学校的学生,年龄大多在16~18周岁之间,在身体不断发育、心理逐渐成熟的过程中,强烈的自主意识与天真幼稚并存,勃发的满腔热情与偏激草率同在。如果德育工作者只重视学生思想觉悟、知识水平的提高,而忽略其心理素质的发展,甚至将心理问题归结为品德问题,把心理疾病同思想认识混为一谈,这就严重制约了德育工作的正常开展。
学校的德育工作从根本意义上讲是建在对话基础上并为学生服务的。如学校德育环境文化建设中要努力形成积极的、充满人情味的师生关系、师师关系和生生关系,尤其要提高对这种亲和力的价值认识。德育活动中还可以运用心理咨询、开设知心热线和利用网络聊天等形式,及时洞察学生的心理动态,及早调整德育方式,指导学生减轻内心矛盾和冲突,增强挫折的耐受力,挖掘学生的潜能,促进其心理健康成熟,使其更好地适应社会。只有这样,职业学校的学生个性才能得到充分的张扬,德育工作才能充分体现“人间情怀”。
参考文献:
[1]袁振国.素质教育――跨世纪的教育理想[M].教育新理念.2006.3:95~123.
篇4
1引言
德育工作一直是小学阶段教育的重点,也是培养学生心理素质和思想品质的关键环节。随着现代社会不断发展,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重要性也在不断提高当中。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的德育工作开展受到的外界因素影响更加严重,其德育工作的开展需要更加注重实效性,并且要结合农村地区小学教育的具体特点。在小学阶段,学生的德育教育工作的有效推进和落实,是保障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基础前提。农村地区由于本身的经济条件相对较差,并且师资力量有限,整体小学教育工作的开展效果不尽如人意。
2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性
小学阶段是学生成长的重要阶段,作为我们国家的接班人,学生本身需要具有文化知识和道德品格修养。学生必须要对自身的责任有着清晰明确的认识,并且具有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学生成长之路的重要一环,也是保证学生正确成长方向的指路灯。小学阶段的学生处于人格、素质、道德品质快速成长的关键时期,并且逐渐系统地开始参与到知识的学习。从学生的整个学习历程来看,小学阶段的德育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基础,如果忽视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就难以为学生的日后成长打下良好的铺垫,并且更高层次的教育效果也不能得到有效的保障。另外,德育工作的良好开展,也有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优秀的意志品质。小学阶段的学生就好像一张白纸,学生本身具有较强的成长性与可塑性,合理地开展德育工作对于学生一生的成长都是非常重要的。
3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现状
当前我国农村地区的小学德育工作开展还存在着整体条件制约严重,留守儿童较多、家庭教育失败、家庭教育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严重脱节等问题。随着我国整体经济的不断发展,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开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并且德育工作的投入和教育水平都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相对于经济发展较好的城市地区,农村地区本身的德育工作开展的效果则不尽如人意,整体教学层次和水平较低,与城市的差距较大。从客观角度讲,农村地区的小学整体办学能力较差,师资力量不足,很多基础教学设施不够完善,难以满足教学工作的基本需求。甚至于一些较为偏远的地区,其基本教学的需求都不能得到满足,德育的工作开展就更加举步维艰。现代经济多元化发展,农村地区外出务工的人员数量不断增加,这种就业形势的发展,导致了农村地区的留守儿童群体的数量不断增加。留守儿童受到的家庭教育程度十分有限,很多儿童的父母都选择了外出打工,大多数的儿童都是由爷爷奶奶来监护。受限于思想意识和素质观念的影响,很多家庭对于儿童的教育则只关注于基础的生活物质保障和安全方面,对于学生的学习和思想意识的成长则缺乏足够的关注。家庭教育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放养特点。学校的教育工作开展中,其对于留守儿童的问题缺乏深入系统的研究,没有形成一个完善的应对留守儿童教育需求的整体措施和对策。在德育工作开展的过程中,儿童的身心教育没能得到合理的引导。留守儿童的监护人思想意识较为落后,其不能与学校进行有效的配合,进而导致了德育教育工作出现了衔接方面的问题,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合力作用难以得到有效的突显,进而德育工作的开展也就缺乏了一个良好的执行环境。
4农村小学德育工作的开展思路
第一,学校教育方面。农村地区的小学要在学校内部营造良好的文化氛围,给予学生良好的指引。虽然农村地区的学校受限于经济水平,其整体教学设施不够完善。但是文化氛围的建设则与硬件环境的关系不大,学校内部要对现有资源进行充分的利用,并且对德育知识进行深入的宣传,鼓励和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德育的学习。学校内部也要对学生的行为准则与规范制度进行完善和制定,对于学生的自身思想行为进行合理的约束。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开展,学校要对于自身的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并且以提高学生的兴趣为主要的课堂教学设计原则。在教学过程中,积极融入相应的实践内容,组织各项实践活动,让学生去对道德文化进行感知,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意志品质。
第二,家庭教育方面。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父母本身要密切关注学生的成长,并且重视家庭教育对于学生成长的重要意义。农村地区由于其环境较为特殊,留守儿童的现象较为普遍。父母要在条件允许情况下,尽可能的多与孩子进行联系沟通,并且经常询问教师儿童的学习和生活状况,引导学生勤奋、努力、认真地接受学校的教育,并且互帮互助、不骄傲、不攀比,提高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自主性。家长的行为对于孩子也会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家长要做好自身的模范作用。家长要注意在日常的生活中,提高自身言行的自律性,不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影响。家长自身要多对孩子进行引导,并且对孩子的错误行为进行及时的纠正,消除孩子的不良习惯。对于孩子存在的问题,家长要多疏通和引导,与孩子讲道理,引导孩子慢慢地接受和认识到自身的错误并改正。
第三,社会教育方面。现代社会舆论环境对于儿童的成长产生了很大的影响,社会教育已经成为了小学德育工作中所不可忽视的一部分内容。在农村地区小学德育教育开展的过程中,社会力量要予以全力的支持配合。针对于基础设施不完善的情况,社会力量可以组织相应的捐助,提高整体教学硬件设施水平。社会教育也要与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进行有效的联合,配合学校与家庭的德育工作,为其提供良好的德育活动实践平台,扩展学生的眼界,关注学生道德素养的提高。
5结束语
总而言之,小学阶段德育工作的有效开展,是保证广大儿童健康成长的关键。针对于农村地区小学德育工作开展的现状,我们要提高学校教育、家庭教育以及社会教育的整体水平,加强联合,打造三位一体化的德育体系,真正的提高农村地区的小学德育开展水平,为农村地区儿童的健康成长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5
(一)高职学生有别于一般高校生,富有热情却更需专业的指导。随着高校的扩招,高等教育的学生综合素质也在明显地下降,高职的很多学生只是刚刚过了提档线,这个成绩段的学生无论是在高中还是中专,其主要精力都没有放在学习上。但相对而言,这些学生思想比较活跃,参与活动的积极性较好。
(二)制定对策,改变方法。学生会指导教师的工作应从实际出发,积极制定对策,帮助高职学生逐步改正自身不足,大力培养优秀学生干部,实现学生会“育人”与“桥梁纽带”的作用。个人认为,高职院校学生会的指导教师应学会“扮演”好以下几个重要“角色”: 学会扮演“领导”从宏观出发,把握适度,有条理地对学生布置各项工作任务;学会扮演辅导员对学生做细致入微的思想工作与心理辅导;还要学会像朋友一样和他们推心置腹;当然,更重要的还是做好教师的角色——要在各项管理工作给予学生专业的指导并在此过程中不断提升学生的各种能力,“授之以渔”。
二、 结合工作实践,归纳剖析具体对策
(一)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高学生干部素质
1、帮助学生会干部树立正确目标。学生干部树立正确的目标,在工作中摆正自己的位置,是学生会各项工作得以有效开展的首要前提。为此,对学生会的干部,我首先从思想上入手,确立了我校学生会“全心全意的服务意识;一丝不苟的责任意识;贯穿始终的平等意识;时刻更替的创新意识”的工作宗旨,为学生会制订了严格的章程并定期组织学生会全体成员学习,使他们明确学生会在学校管理工作中的应担负的责任和态度,同时应珍惜宝贵的机会,在参与学校各项管理工作中锻炼和培养自己的管理水平和能力,以便将来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需求。
2、注重培养学生会干部的责任心。责任心的培养对职业院校的学生会干部来说至关重要。对此,我积极运用榜样学习、专题培训、新老干部座谈交流等方法对干部们进行思想教育,使他们在思想上树立起高度的责任感。另一方面,利用一切工作时机,言传身教,身体力行做好他们的表率。
3、完善组织机构和评价体系。“集体并不等于一群人,而是一个有目的的组织起来进行活动的机构,是一个有活动能力的机构”。尽管高职院校学生相对较少,但也必须保证其规范性。学生会下属学生会主席团、秘书部、学习部、宣传部、文体部、生管部以及社团部等七个机构,各个机构的学生干部从纳新开始,都会秉着择优录取、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精聘学生会干部;每个机构设部长一名,部员若干名,部长要定期直接向主席团进行工作汇报;并制订了学生会章程和各部门工作制度,每学期结束还会对每一位学生会干部进行学期考核,评出优秀、称职、不称职等档次,为学生会组织机构高效地开展工作提供了激励和保障机制。每届纳新后还将举办新干部素质拓展活动,新学生会成员通过拓展游戏、表演节目等方式加强了相互的沟通和了解,增加了各成员之间的友谊,为学生会各项工作的开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努力做好常规工作,注重培养学生会干部的创新工作能力。作为新时期的大学生,具有创新工作能力才能在竞争的社会当中有一席之地。要培养学生干部的创新工作能力,首先就必须为他们提供展现创新能力的舞台,为此我积极鼓励学生创办校报,名为《启程》鼓励他们要在创作中多发挥智慧和才艺,从版面的设计到内容的编辑以及美术构思等都让学生自己创作实施,对学生给以充分的发挥空间,老师只是把握内容方向,让学生在自主创新中前进成长。经过同学们多番辛勤努力,《启程》报日渐成熟,受到师生们的赞赏,也得到了校领导的高度评价。同时,我还指导学生会干部利用学校广播站,进行创编播音节目,组织竞选播音主持人,创编了 “时事回顾”、“与你邀约”、“流金岁月”、“心灵之约” 等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主题节目。此外我还有意让学生干部们在学校的“春华杯”辩论赛、趣味运动会、Sing Show达人卡拉ok大赛、“城市之光”篮球比赛、“谁羽争锋”羽毛球比赛、校际联谊等大型活动中参与组织和策划,在这些过程中培养干部们的创新思维和能力。事实证明:只要指导教师多为学生干部营造创新的氛围和各种创新的机会,配合以适度有效的专业指导,让他们去努力展现和实践,在实践中必能培养和锻炼出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反思与不足
学生会这几年的工作虽取得了很大成绩,但工作中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有待进一步加强。例如:首先,制度建设有待加强。有些制度不够规范,有些制度还不够完善,对工作的有序性和规范性造成一定影响。其次,学生会各个部门之间某些情况下缺乏充分的交流和沟通,致使学生会在一些重大的活动中,组织工作不能完全到位,缺乏整体性和连续性等等,这些不足还有待今后逐步改善。
四、结语
高职学生会是高职院校对学生实施“整体高素养”教育的重要媒介,也是联系学校与学生的纽带,具有重要的职责,不容忽视;高职院校学生会指导工作是一份“光荣且严肃”的工作,需要付出大量的爱心、耐心、时间和精力,当然更多的就是专业性。我担任高职学生会指导教师的五年中,积累了一些宝贵的经验与各位同行以及前辈分享,还望各位的指正;同时,我也会再不断自我总结,提升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更大的热情与专业能力服务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篇6
一、大学生生态德育需要提高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念与行为规则意识
据相关研究指出,当前高校一部分学生存在生态道德教育缺失及生态道德意识不高的情况,归纳起来集中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对自然缺乏敬畏和爱心,缺乏对自然应有的敬畏和尊重,对生物缺乏应有的爱心和同情。2、奢侈浪费现象严重,水浪费、电浪费、食物浪费、纸张浪费、一次性物品浪费、塑料浪费、电池浪费、用笔浪费等等。3、缺乏良好的生活习惯,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或口香糖残渣,乱扔废旧物品、有害物品,随地乱丢塑料袋或垃圾污染环境等等。①从以上情况来看,当前我国许多大学生的生态环保意识确实亟待提高,许多大学生仍然没有树立良好的生态环保意识和道德规范,对于高校来说,将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并积极纳入其思想政治教育体系势在必行。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需要挖掘大学生的道德资源,当前生态环境的退化虽然有种种缘由,但究其最根本的原因,仍然是生态价值认知、日常规则意识不合理而导致的生态道德缺失所致。
如何让大学生更加文明地对待自然,认真保护和积极建设好生态环境,首先需要提高其生态价值观念。当前大学生在注重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获取的同时,更要不断地接受德育培养,在接受德育教育的同时更应该将人与人之间的道德规范意识扩展到人与自然之间的生态价值观念中,不断地挖掘自身的道德资源,积极扩大高校德育功能。另外,从高校思政教育实践层面来看,生态价值观念的培养要求大学生善待自然环境,合理利用身边的物质条件,积极树立生态价值平等意识,在遵守生态规律的前提下,合理开发自然资源、善待生物,不断增强爱护环境、保护环境、合理消费的价值观念。与具体知识的完善不同,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念的提高及完善,需要调动大学生心灵深处的道德信念与约束机制,并使之形成由内而发的日常行为规范。从大学生日常生活的具体行为去看,诸如对于各种浪费、随地丢弃垃圾等行为,许多大学生对此并非没有正确的道德认知和价值判断,但是究其以上种种不良行为的产生,其原因很大程度上在于大学生缺乏正确的日常规则意识。许多大学生不乏完备的生态科学知识储备,只是无法使生态知识与自身思维方式、行为模式和生活方式统一协调,达成指导及规范自身活动的正确的日常规则意识。当前高校生态道德教育需要结合大学生生态知识储备,除了加强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念、社会公德观念的宣传指导以外,还需要进行大学生“养成教育”,对大学生良好的日常生活习惯和行为作风进行指导教育。
生态价值观念与日常规则意识的教育应该作为高校生态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从思政教育工作的实践出发,高校应结合当前我国科学发展观的相应理论,使学生认识到环境问题的严重性和普遍性,将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发展作为培养大学生成长成才的重要条件,将大学生生态价值观念与日常规则意识的提高作为大学生的成长性需求。
二、高校大学生生态德育的教学构思
早在上个世纪九十年代初,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提出了 《21 世纪议程》,其中指出教育是促进可持续发展和提高人们解决环境与发展问题的能力关键。教育对于改变人们的态度是不可缺少的,对于培养环境意识和道德意识,对于培养符合可持续发展的和公众有效参与决策的价值观与态度、技术和行为也是必不可少的。可以说,加强大学生生态道德的教育培养是我们进行大学教育的应有之义,但是同一般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同的是,“生态道德教育不是一般的公德教育,而是公民德性人格养成的教育,是实现可持续发展,迈向生态文明,构建和谐社会的灵魂教育。”②大学生生态道德教育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避免在高校公德教育中被边缘化,并且保证在大学思政教育中实现常态化的推进,在教育发展过程中高校需要为此提供一系列的教学管理保障。
1、生态德育的课程教学
大学的根本任务在于教书育人,进行理论的教学是实现这一任务的必要方式,对大学生进行生态道德教育,需要通过理论教学不断加强大学生自然生态理论知识,以树立学生良好的自然观和生态观。作为高校德育工作的一部分,生态德育还需要结合大学生的自然生态知识,进行生态伦理、生态法律法规等理论教学。高校德育理论教学需要不断地完善自然知识及思想政治教学体系,当前急需解决的就是不断完善教学课程设置。目前我国许多理工科院校都设有环境工程专业,其中有大气污染控制、环境规划与管理、环境经济学、环境生态学等课程,此类学校可以利用学科优势向本校学习不同专业及学科的大学生进行生态知识的普及,对于其他文科类的院校则可以开设类似以上的选修课程或是开设环保教学课程,并结合自然观、科学发展观等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内容的教学,不断完善高校德育理论的教学。
2、生态德育的舆论教学
生态德育环境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完善的理论教学作为重要基础,完善的理论教学可以为高校德育环境的改善和大学生生态观念的提高提供必要的成长条件。除此之外,良好的社会舆论也可为高校从事生态德育环境的建设和发展提供便利条件。高校生态德育需要社会舆论的支持,需要通过整个社会的宣传将生态价值观念及生态道德观念延伸为社会的整体知觉和道德意志,利用良好的环保舆论教学不断地影响大学生生态环保意识及其具体行为,为高校的生态德育建设提供重要的社会指导。在教学方法上,生态德育的舆论教学可以结合当前社会科学发展观、唯物史观等的宣传及教育,及时了解动态化的社会环保宣传信息,将一些重大环保事件作为个案进行分析,把大学生生态德育教育与现实社会的环境发展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3、生态德育的教学延伸
良好的家庭环保氛围也会为大学生环保意识的养成产生积极的影响,家庭成员节水节电、绿色消费等具体环保细节可以为大学生环保行为提供具体的操作示范。然而,当前许多家庭,尤其是独生子女家庭,过分宠溺孩子,往往造成孩子吃苦能力欠缺,生活上铺张浪费严重,奢侈思想严重,长此以往不利于孩子生态道德意识的培养。针对这样的大学生,学校需要在生态德育教学中进行必要的延伸,除了积极进行家庭生态道德的理论教学以外,还要积极寻求必要的教学载体,诸如以校园寝室、团学组织为依托,通过创建校园文明寝室、党员文明寝室、生态文明寝室,组织社团等活动进行生态德育宣传与教学,通过“社会家庭”的“正能量”影响及规范大学生的环保意识及具体行为。此外,通过组织群体性的校内外社会实习实践、社会调研、社会服务等活动扩展大学生生态德育的教学范围及内容。
三、提高大学生生态德育的实效性
生态德育作为德育教育的一个内容,是否需要解决或如何解决所谓的“德育实效性问题”,诸如某些教育学者所认为的那样:“一个让人困惑的现实是,青少年在调查和问卷中所表现出的较高水平的道德意识与觉悟和现实中的道德价值模糊乃至行为失范的强烈反差和冲突,以至到了高等教育阶段,我们还不得不进行基础性的道德知识教育和基本的道德行为训练。”③就生态德育的状况来看,高校显然应该重视德育工作的实效性,既让大学生建立起科学的生态忧患意识、生命体关怀意识等生态价值观念,又需要他们切实保证其科学的生态观念用于指导自身的日常生活,这其中自然离不开“基础性的道德知识教育”,但如何避免说教式的、呆板的、机械的知识灌输,乃至让科学生态观念真正成为且服务于大学生的成长性需求,这不仅仅是德育认识问题,同时还是德育工作的具体操作问题。
众所周知,当前我国在积极提倡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社会的重要系统,高校其生态环境的改善与生态道德文明的建设无疑是构建我国和谐社会一个必不可少的部分,可以说大学生生态德育的质量与社会生态的发展息息相关。从当前的实际来看,诸多高校往往专注于专才教育与通才教育的同时,虽然也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教学内容来抓,但是涉及大学生的生态德育状况却差强人意,其中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在于大学不重视自身生态环境的保护及建设,具体表现为校园生态的人为破坏、教师人员的不良示范、教学楼及图书馆等校园场所水电浪费严重、奢侈风尚盛行等等。更为遗憾的是,当前众多大学在积极寻求建立“绿色校园”的同时,以上种种问题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善。所以说,提高大学生生态德育的实效性,仅仅通过生态知识的教授、生态道德意识的宣传还远远不够,还需要通过高校生态道德意识的行为示范,须知高校师生共同的生态道德践履是维护良好校园生态环境的主要因素,生态道德实践是生态意识培养的最有效途径。
生态道德实践要求高校师生遵守生态法则和社会公德,不随便吐痰、不乱丢垃圾、不浪费水电等资源,杜绝奢侈之风,同时,作为高校教师,应该更需要加强生态道德修养,在理论教学及生活实践中,努力争做生态德育的道德楷模,通过身体力行、言传身教,不断地激发学生心灵深处的道德资源,以提高大学生生态德育的实效性。除此之外,高校还需要建立一系列生态德育考评及奖惩制度,将教工生态道德考评与绩效工资相挂钩,将学生生态道德考评纳入学分管理,以制度化的规范保证大学生生态德育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篇7
学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一)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积极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大力宣扬优秀教师先进事迹,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努力打造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
(二)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适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布置每月的工作重点和主题教育活动,及时反馈、处理班级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月查,加强班主任工作的过程化管理,并把班主任工作的实绩作为晋升、评优、发津贴的重要依据。
(三)加强家校联系、构建同步教育网络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社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政教简报》,每月出版一期,及时传达学校工作,各项主要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家教工作等等。为广大学生、家长提供了一个交流的平台,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默契配合。
网络
(四)加强三困生帮扶工作本学期,各班都能结合本班实际,做好三困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政教室做了大量的工作,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本校的三困生进行排队摸底,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同时利用10.19救助捐款、彩票基金和国家财政资金救助学生达三百多名,救助金额达三十万多元。
二、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本学期的行为规范教育继续加强。
(一)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诚信从身边做起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进行训练和教育。
(二)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
本学期,对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进一步细化无缝管理,重新制定一日常规的评分内容和标准,重新设计较合理、较规范的评比版面。对清洁卫生、自习、就寝违纪情况的检查评比落实到位。采取定岗定人定点检查的方式,对班级文化建设和班级布置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
(三)充分发挥值班人员、督查人员、学生会、班级干部的值日监督作用。一学期来,各部门认真负责,检查公平公正,值周工作到位。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文明礼仪、劳动卫生习惯等。通过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形成班级竞争,促进了全校的行为规范。
三、细化德育活动,切实转变校风
(一)安全第一,加强教育,防患于未然
本学期先后进行了安全知识讲座,法律知识讲座,安全疏散演练,消防安全演习等一系列活动,加强了安全教育,提高了师生的安全防范意识。
(二)家长会
本学期,成功召开了全校学生家长会,家长出席率达90%。在家长会上,校以具体事例宣传了家庭教育的方法;每位班主任认真准备、精心布置教室,主题鲜明突出。每月印发了家教联系卡及时通报学生情况,拉近了家庭与学校的距离,沟通了家长与老师的情感。
(三)系列主题教育活动
本学期,根据上级的要求以及学校的工作安排,政教室开展了一系列的主题德育活动:“首义精神耀千秋”系列活动,“永远跟党走”建党91周年庆祝活动,“我身边的榜样”演讲比赛,“中华经典诵读活动”,“爱心·亲情·感恩”主题月等活动。这些活动的大大推进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开展,帮助学生逐步树立起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爱国、爱党、爱父母、爱自己。
总之,本学期学校德育工作做了不少工作,也取得了不少成绩,但与上级要求还有较大差距,一些问题有待解决。
(一)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尽人意。如上下楼梯不按要求去做,成在安全隐患;学生抽烟现象也屡见不鲜;一些学生卫生习惯较差,随意丢弃脏物,这也是造成学校卫生状况保持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篇8
二、“二”即坚持“两条腿走路”
唯物辩证法告诉我们事物之间和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存在着矛盾――对立统一关系。我们要学会用唯物辩证法来指导我们的工作,避免掉进形而上学的泥淖。“两条腿走路”是德育工作坚持辩证法的时代产物,它包含既对立又统一的两个方面:一方面学校常规制度管严管实,另一方面校园氛围搞好搞活。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学校常规制度管严管实,才能保证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秩序和稳定性,才能把学校常规制度中包含的传统与现代的优良道德成分和法律法规的意识观念有效地融合在学生的日常习惯和人际关系协调之中,为其成为“合格公民”打下良好的铺垫。校园氛围搞好搞活,主要是学校文化氛围的建设和具体实施。比如,开展校园文化艺术节,举办各种文化活动和竞赛,组建校园文化团体和协会,有总体规划地搞好搞活校园氛围,让学生拥有一个更为宽松有序、文化浸润人、文化培养人、文化规范人的校园文化环境。偏离常规制度管严管实,德育工作会柔而无序;偏离校园文化搞好搞活,德育工作则会刚而无道。而刚柔相济,则将开辟一片校园德育工作的美好春天。
三、“三”即“注重三个结合”
首先,德育工作与课堂教学相结合。要收到德育工作的效果,离不开其实施的渠道。课堂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一线和阵地,如何有效地在课堂教学中实施德育工作至关重要。“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课堂教学要传授知识和以德育人并重。德育离不开课堂教学这一平台,课堂教学若能把德育贯彻好,则“道不远矣”。其次,学校、家庭、社会教育相结合。育人是一项长远而综合的工程,学校、家庭、社会都是学生学习和生活的重要环境,仅凭学校一已之力,很难完成。俗话讲:学校里有老师,家长是最好的老师,社会是人生的大熔炉。只有把学校家庭社会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德育工作方能成效显著。最后,常规工作与重点工作相结合。常规工作贯彻于日常,常抓不懈,体现了德育工作的普遍性。重点工作指向于教育教学生活的特殊阶段,体现了德育工作的重点性。倘若常规工作中抓不住重点,特殊阶段特殊情况缺乏特殊对策措施,则德育工作必然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常规中有重点,重点为常规服务。
四、“四”即“培养四种能力”
即引导学生学会做人,学会生活,学会求知,学会创造的能力。陶行知先生说过:千教万教,教人求真;千学万学,学做真人。从某种意义上讲,做人是第一位的,只有先学会做“人”,才有可能成为“人才”。有“人”有“才”称为德才兼备,凸显现代教育的理念。学会生活,至关重要。人是社会中的人,必然要学会协调好人际关系和各种社会关系。学会宽容,学会理解,学会关注,学会忍让,学会感恩,学会付出,学会坚强,是现代“人”的重要素质。学会求知,主要指掌握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的方法与技能,主要是培育提高学生的学法和学习效率问题。科技之光,文化之光,必将折射出人之光。学会创造,从某种角度讲,是决定一个人、一个社会发展空间的重要因素,一个人前途有多大,能力有多高,一个社会前景有多好,发展可以有多远,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其创新力影响的。由此看来,学会做人、生活、求知和创造的能力,于人于国,意义重大。
篇9
Key words: university students with disabilities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reformdevelopment
作者简介:陈静(1977―),女,湖南怀化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政工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一、前言
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对于社会稳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又是其中的重中之重。大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如何,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关系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目标的实现。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把大学生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对于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确保我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始终立于不败之地,确保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确保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兴旺发达、后继有人,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战略意义[1]。为了开展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各个部门和各个高校都进行了多角度多途径的实践探索,也取得了较多的成果。
二、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重要意义
然而,在普通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受到广泛关注的同时,一个特殊群体却面临着被遗忘的危险,他们就是各个高校中的残疾学生。近年来,随着高等教育的扩招和国家高考招生政策的放宽,以前与大学基本无缘的残疾学生群体开始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进入大学接受高等教育。虽然对于大部分残疾学生而言,他们的知识学习并不比正常学生逊色,但在很多事情上仍然面临着很多的困难,而这些困难给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很多的挑战,它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必须能够承担更多的压力。
开展好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于高校整体而言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是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对于残疾学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其实很多教育者并不持赞同的态度,这种想法虽然很不合理,但也不得不承认残疾学生进入高校的确会带来很多新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就必须要迎难而上而不能回避问题。如果能够将这部分学生教育好,显然更有利于高校的稳定发展;二是有利于教育公平与均衡化的推进。目前,教育公平与教育均衡化已经成为高等教育发展的热点,国家教育行政部门也多次在各种文件中有所提及。对于教育公平和教育均衡化,一直是我国教育发展的目标。残疾学生能够进入高校接受高等教育,这从某种程度上而言已经就是教育的公平和均衡化的表现。但是,这显然也还不是全部。因为如果高校的教育者在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面开展不够完善,显然不利于这部分学生教育机会的获得和教育资源的获取,那么也在无形之中表明了教育公平的均衡化的失败;三是有利于残疾学生的健康成长。虽然残疾学生在身体的某个部分可能存在不完善的地方,但这并不代表他们就真的与正常学生存在差距[2]。实际上,很多残疾学生在学校的表现要好于普通学生,只不过因为残疾这个事实在一定程度转移了大众的目光而已。如果高校能够扎实有效地开展好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使得这部分学生能够感受到学校的关怀和温暖,那么不仅会使他们的健康成长,也将会对他们今后离开大学之后多年的工作生活产生良好的影响。
三、高校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困境
目前,普通高校的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存在着诸多的困境,这些困境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残疾学生的正常学习、工作与生活。主要表现在以下几点:
第一、缺少相应的专职工作人员。虽然目前高校都有专门的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但他们的工作更多是针对普通大学生,基本上很少考虑到残疾学生的需求。这主要是因为目前高校残疾学生数量与正常学生相比仍然不多,设置专职人员从事相关工作对于高校而言,无论是人力还是财力都需要承担更多的压力。另外,也与我国高校对残疾学生大量开放的时间较短有一定的关系,这使得专职的针对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还很少。但值得指出的是,由于残疾学生与正常学生的情况有差别,因此设置专职的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人员还是有必要的。
第二、对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关注较少。高校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关注较少,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有针对性的活动开展较少。对于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每个学期都会有大量的相应的社会活动,但却几乎不针对残疾学生,这导致残疾学生受到越来越少的关注,甚至很多学校已经到了完全忽视的地步;二是目前关于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研究也很少。从中国学术期刊网中搜索相关的文章,目前仅仅只能搜索到5篇相关的学术论文[3-7],而在这些论文中,基本上都是关于青少年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这说明目前我国对于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相关研究是一项空白。很显然,如果研究很少,就说明大众对这一问题的关注度不够,而这又会进一步导致研究该问题的人减少,从而形成一种类似于恶性循环的现状;三是媒体宣传很少。通常情况下,网络媒体和纸质媒体对某一事件的曝光频率基本上代表了该事件的被关注度。然而,在这些主流媒体的报道中,我们也几乎很少发现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报道,这说明这一问题目前的确还未引起大家的注意。
第三、残疾学生问题较多,心理问题尤为严重。残疾的学生,他们大多学习比较自觉,也比较刻苦,但是他们也有顾虑,面对升学和就业,他们也有不小的心理压力[8]。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加强,党和政府对残疾人工作的重视以及全社会文明素养的提高,虽然残疾人读大学和就业的机会已经大大增加,但在与正常学生一起接受高等教育的过程中,各种问题就随之而来,其中心理问题是所有问题的最后聚焦点,也是最容易出问题的地方。因此,在这种情况下相关教师要因势利导,加强对残疾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打消他们的种种不必要的顾虑,增强他们的自信心,让他们把主要精力投入到学习当中去。
四、 高校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在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面临这么多困难的时候,作为教育者必须要具备强烈的责任意识,将残疾学生的问题始终摆在思想政治教育的最前沿,积极研究、探索与残疾学生教育的相关问题,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改革与发展的新思路。
第一、为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开展提供制度保障。所谓制度,是指在特定的社会活动领域中,围绕着一定的目标形成的只有普遍意义的、比较稳定和正式的社会规范体系。从广泛的意义上说,制度是一种社会博弈规则,是人们创造的用以限制人们相互交往行为的框架,表现为具有管束、支配、调节作用的行为规则和程序。制度既是规范人们行为的“标尺”,也是促进公平正义理念形成的“助推器”,更是社会公正进步结果的“凝结”。而制度保障则是保证这些制度得以正常执行的规范体系。为了促进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走向正规化,提供必要的制度保障是必须的。
针对高校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的制度保障可以从两点考虑:一是学校出台相应的规章条例。比如,各个高校可以根据国家针对残疾人的相关法律规章制度出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条例》、《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管理条例》等文件,至少在文字层面来规范残疾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为其工作的开展提供合法化的土壤,让工作有法可依,有法必依。二是学校可以出台相关的认识保障。对于专门从事残疾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教师,学校应对他们的工作有一定的保障。这主要是因为在工作的过程中,残疾学生的特殊性使得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充满了太多的不确定性,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尽可能的支持,解决他们工作的后顾之忧,从而全心全意的投入到工作中去。
第二、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残疾学生其实是一个非常敏感的群体,尤其是对于已经完全懂事的大学生来说,他们非常在意周围的人对他们的看法,也非常注意周围发生的一些细小的变化。所以,为残疾大学生的成长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和环境是非常之有必要的。良好的教育氛围的营造,最重要的还在于他们周围的同学。因为无论老师与残疾学生的基础有多么频繁,肯定没有周围同学与他们接触的频率多。为了发挥普通学生对营造良好的教育氛围的作用,可以将学生干部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让他们进一步帮助普通学生做工作,然后大家一起来营造一个良好的氛围。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老师必须要对学生有一个方向性的引导,从而使得学生少走弯路,尽量将精力花在帮助残疾学生身上。
第三、成立专门的小组。没有专职的针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人员是目前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不太顺利的原因之一,但就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设置专职人员的可能性还是比较小。在这种情况下,学校可以将全校的相关负责老师组织起来,成立一个针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工作组。在工作组内部,所有成员都需要为解决问题出谋划策,大家共同努力来解决所遇到的所有问题。通过这个工作小组,也可以将全校所有的残疾学生集合在一起,由于他们处于相同的境地,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这有利于他们的日常生活,同时也有利于该项工作的统一开展和统筹规划。
第四、以课题的形式开展相关研究。对于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研究,各个学校不仅要有相关的计划,同时要将工作的开展提升到科学化的水平。对于科学化的工作,必须要以严谨的研究结果为基础。因此,各个教育行政部门和高校可以设置一些与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相关的研究课题,然后通过申报的形式进行研究。另外,对于有着非常重大意义的课题,也可以以委托的形式邀请专家进行研究。通过对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开展各种有针对性的研究,不仅能够进一步提升和繁荣我国高校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而且还能够为实践层面的推进提供准确、科学有效的依据。
总之,目前高校残疾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一个教育者值得关注的领域,它对这部分学生的成长将会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所以,积极寻找存在的问题和今后改革与发展的新途径,是推进高校残疾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之处。
参考文献:
[1] 何祥林,谢守成,刘宏达著.大学生群体思想政治教育新论[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
[2] 肖碧林.让残疾学生得到有尊严的发展[J].小学时代(教师版),2009(10).
[3] 谭宏安.浅谈残疾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新途径的探索[J].科技创新导报,2008(31).
[4] 谭宏安.浅谈网络化对残疾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工作的挑战及对策[J].新课程(教育学术版),2008(10).
[5] 谭宏安.新形势下残疾青少年学生思想教育的存在问题及其对策[J].科技资讯,2008(28).
篇10
二、工作目标:
1、强化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提高学生自我管理能力。
2、通过各种教育活动,使学生学做真人。
三、工作安排:
三月 借“学习雷锋月活动”之机开展一次“学雷峰送温暖”活动。
1、举行一次文艺演出。
2、给孤寡老人打扫打扫环境卫生。
3、为老人读报纸。
四月 安全工作计划教育:交通安全工作计划是知识抽测竞赛。
五月、对少先队员进行一次“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史教育。
六月、庆祝“六一”国际儿童节。
七月、安全教育:教师对学生进行假期安全教育。
八月 开展“情系奥运,文明礼仪伴我行”主题宣传教育实践活动,
九月、《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和《小学生守则》理论抽测竞赛。
十月、利用观看爱国主义教育影片,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
十一月、开展 “思想品德教育”活动,教育学生“守法、守纪、守规”在学校形成良好的校风。
篇11
当前,农村小学德育工作者普遍缺乏心理学知识,不了解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更不了解心理健康教育对德育工作的促进作用,德育手段简单、粗暴,导致德育失效。德育是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当前素质教育所倡导的主要方向,特别是小学阶段的德育工作,对个人一生性格和习惯的形成具有重要的影响作用。本文结合笔者从事德育教学工作的实践,从农村孩子所处的环境特点与当前农村小学生在思想品德方面的不良表现,谈谈如何做好农村学校德育工作。
一、细规化,明责任,启动德育工作
学校无小事,处处是教育。德育工作不能空洞无物,要于细微之处见精神。因此,我们必须统筹规划,有明确的工作思路,使德育工作有的放矢。我们的整体工作思路是:牢牢把握时代脉搏,领导教师齐抓共管。具体操作规程中遵循牢牢把握创新一条主线,教育教学兼顾二者统一,学校、社会、家庭三位一体,体验、感悟培养四有新人,创新开拓实施五育并举。只有明确细致的工作规划,各部门才能密切配合,协同作战,形成一个有效的德育网络,实实在在地开展德育工作。
每学期初,我们都认真学习德育工作要点,明确新学期德育工作的目标,同时,结合本校实际,制定出本校切实可行的德育工作计划。班主任按照学校德育工作的整体要求,根据本班学生的思想实际,制定出本班的德育计划,科任教师根据自己所任学科,联系实际制定出教育教学中的育人计划。只有目标明确了,德育工作才能实实在在地开展起来。
二、重管理,求实效,落实德育工作
1. 真抓实干,求本溯源,融“六个一”于常规工作中。高境界的教育应该是无痕的,是渗透的,是润物细无声的,能让学生在不经意间得到熏陶,有所感悟,产生心灵的震动,从而由内及外自然而然地发生变化,得到升华。这是德育工作的“本”和“源”。我们在培养学生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方面,按照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提出不同层次的要求,具体划分为一、二年为低年龄段,三、四年为中年龄段,五、六年为高年龄段。按照不同年龄段儿童的心理、生理特点、认知规律分层次培养。我们的原则是:目标分解,周周达标,体验成功,习惯养成。具体做法是:不同年龄段按照本班学生的文明行为习惯的养成情况确立本周的小目标。目标要具体明确,要让学生经过努力都能达标,从而体验成功的快乐。
2. 提高教师整体素质,抓好领导、教师“六个一”。新时期的德育工作面临着许多挑战,因此,提高德育工作者的整体素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十分严峻的课题,首先,我们在提高德育领导的自身素质上下功夫,按照德育领导“六个一”工程的要求,认真组织学习有关德育工作理论,研究新时期德育工作的特点和方法,对村小辅导员和中心校全体教师进行每月一次的专题辅导,村小大队辅导员,再对本校教师做二级传导,使全体教师提高了对德育工作的认识,工作起来有了明确的方向。
篇12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的德育工作队伍。新学年新学期,校领导及时添加了德育工作力量,进一步完善了学校德育工作网络。认真抓好师德建设,组织全校教师在暑假进行班主任技巧、班级建设等德育专题培训,政教处,教科室、教务处、办公室等相关负责人都做了专题讲座,广大教师撰写心得体会。在学期当中,在教师例会中开展政治理论学习,专业知识学习、开展“三爱”教育、积极开展师德讨论,举办师德演讲等,努力提高教师的政治素质、专业知识和师德修养,不断提高教师的整体素质。
二、 抓好班主任队伍建设
校德育领导小组认真组织好每学期的德育工作会议,与班主任、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期中以后,政教处对班主任的德育工作进行了小结,通过问卷调查、学生座谈会、学生成长记录册等形式了解班主任的德育工作情况,针对检查中发现的德育薄弱环节进行了重新安排。
三、构建社会、家庭、学校同步教育网络
德育工作离不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为向家长反馈学校德育工作情况,传授德育信息,指导家长开展家庭教育。本学期,德育处组织了七、九年级两期家长学校培训活动,通过培训,让家长了解子女在校的学习和行为习惯,同时加强了教师与家长在德育工作上的配合。为进一步提高德育工作针对性,加强学校与家庭的联系,增进教师与家长的沟通,强化了德育效果。
四、 开发校本课程、举行德育主题教育观摩会
针对学生不同特点,我校在初一年级开展了养成教育、初二年级开展诚信教育,初三年级开展法制教育校本课程开发和研究。为提高全校教师的德育工作能力,相互交流德育工作的方法,展示各年级段的德育工作的特色,本学期分别组织各年段开展德育主题系列主题班会。本次德育主题班会教育观摩活动准备较为充分,教育主题较好:文明礼貌教育;《中学生守则》、《中学生行为规范》;安全教育;讲文明话,做文明人;勤俭节约;呼唤诚信。主题的选择符合学生的年龄特征,并体现了阶梯性。充分展示我校德育工作的教育实效性。教育内容丰富:教育选取的角度小,从学生身边小事出发,如两个学生闹矛盾了怎么办,马路上踢球安不安全等,教育有针对性,所以教育效果也相当明显。有的班级由学生来组织,学生们发言积极,气氛较好,全校班主任教师分别观看了本年级的班会课,同时也受到了很大的启发。
本次德育主题班会观摩活动是学校德育组探索学校德育工作新途径、新方法的一次积极尝试,开出的观摩课以年段为主,各班主任群策群力,互相合作,既减轻工作压力,又提升教育质量,教育面广。观摩活动的成功举行,为学校今后如何开展德育活动提供了经验。
五、以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为平台,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
在以往工作的基础上,“积累经验,总结得失,不断提高,与时俱进”,是自管会领导小组遵循的宗旨,本学期,政教处加大对自管会学生干部的培训指导,将学生能做的都教给学生去做,将对各班级,对学生、包括对班主任的考核的一些事宜都交给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的学生干部去执行,让学生在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调整中得到自我提升。一学期下来,自管会学生的工作得到了学生]、家长、社会、广大教师、班主任的好评。丹阳教育电视台对此做了专门报道,江苏省现代化合格学校的专家领导评估验收小组的专家对我校自主管理委员会在德育建设进程中取得的成绩给予了高度的评价。
在活动中教育,这是德育教育的特色,也是德育工作的基本方法。在德育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学生干部在本学期通过举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德育教育活动,有力地促进了校园文化建设,巩固了学校德育效果。
1、
成功举办我校第七届国庆艺术节及国庆文艺汇演
9月底,自管会组织举办校国庆艺术节,展示了一系列学生文学作品,美术作品,举办国庆文艺汇演。本次艺术节,从节目组织、活动安排、到节目演出的过程,全部由我校自管会学生承但。借此机会,校德育处既展示了大型活动的较好组织能力,又通过小主持人培训、活动组织、舞台监督、演出监控等过程,展示了我校学生的自主管理特色。精彩的演出博得了在场师生的阵阵掌声。
2、加强班级黑板报评比活动
学生的黑板报刊出能力培养,这是我校学生自主管理委员会工作的一个有效载体。本学期,德育组共组织了四次班级黑板报刊出评比活动,每次黑板报评比有主题,在班主任的指导下,学生自定内容,自已排版,自已抄写,自己美工,黑板报质量有了较大的提高。黑板报工作已成为我校德育传统活动之一,通过黑板报评比,学生的书写、绘画等能力得到了锻炼,审美能力进一步提高。
3、作好共青团员主题意识教育活动
根据团市委的统一安排,我校团委积极开展了团员意识教育活动,在教育中,我校有200多名团员受到了教育,团员的集体意识和荣誉意识进一步加强。学生们纷纷表示要为团旗争光添彩。
4、举行全校广播体操比赛、举行初一年级学生拔河比赛、初二年级学生篮球比赛等,以籍此培养学生的进取精神、集体精神。热闹感学生在活动中得以不断进步和成长。
篇13
我校坚持德育为首的工作思路,积极研究德育工作内容,针对新时期德育新问题,提出学校德育工作新思路,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努力提高德育工作的效率。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
搞好学校的德育工作,离不开一支经验丰富、方法独到的德育工作者队伍。学校组织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等,使教师具有高尚的职业道德和良好的师表风范。本学期邀请了苏州市名教师明德小学全柳芳校长来校作讲座——且行且思且成长,全校长用真实动人的实例说服了大家,也深深打动了在座的每一位,老师们觉得受益匪浅。王校长提倡我们老师要爱生乐教,勤奋工作,勇于创新,乐于奉献。全面关心、爱护暂时落后的学生,杜绝体罚与变相体罚现象。构建平等、民主的师生关系。
2.抓好班主任队伍管理
适时召开班主任工作会议,与班主任老师一起探讨学校德育工作的方法,布置每月的工作重点和主题教育活动,及时反馈、处理班级中发现的问题。并不断完善班主任岗位职责,工作条例、考核、奖励制度,做好班主任工作的月考核工作。
3.加强社会、家庭、学校配合
德育工作离不开社会、家庭的配合,为此学校积极构建家庭、学校德育工作网络。本学期召开了一至六各年级家长会,并充分利用家校通平台向家长及时汇报学生在校情况,及时传达学校中心工作,各项主要活动,教育教学成果,指导家教工作等等。努力使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能默契配合。
4.加强后进生管理
继续开展德育导师工作,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本学期,各位导师结合学生实际,做好品德差生的帮教转化工作,建立帮教档案,并制定了具体的帮教措施,记载好帮教情况,努力做到用爱心去关怀他们,用耐心去感化他们,尽量把一些苗头性问题消灭于萌芽状态之中。对重点的问题学生“一对一”个别谈心,对本校的后进生、落实结对帮教教师和措施,增强教育转化的责任感。
二、强化行为规范训练,改变学生精神面貌
1.加强行为规范养成教育,开展诚信从身边做起活动。对学生的学习习惯、遵章守纪习惯、文明礼仪习惯、劳动卫生习惯进行训练和教育。
2.强化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量化措施。
本学期,对行为规范的检查、评比措施进一步完善与落实。重新制定评分内容和标准,重新设计较合理、较规范的评比版面。对卫生、课桌椅、眼保健操、广播操、午餐情况、违纪情况的检查评比落实到位。对卫生、课桌椅、眼保健操采取天天检查的方式,对佩戴情况采取突击检查的方式,对班级板报、班级布置采取定期检查的方式。
3.充分发挥值日生、班级干部、校内少先队的值日监督作用。一学期来,各值日生认真负责,检查公平公正,值日工作到位。 通过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让他们养成文明礼仪、劳动卫生习惯等。通过对行为规范教育的检查、评比,期末还评选表彰了二十位文明礼仪小标兵。形成全校和班级竞争,促进了全校的行为规范。
四、加强法制教育工作
学校把五月份定为法制宣传月,在五月中旬学校还组织全体学生观看法制宣传视频,接受法制教育。学校还向全体学生做了《做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少年》法制报告会。收到了良好的教育效果。
五、存在问题
1.班级之间存在不平衡,班风、学风参差不齐,某些班级在管理上还存在一些问题。
2.学生日常行为习惯不尽人意。如课间上下楼梯、走廊行走不按要求去做、一些学生卫生习惯较差,随意丢弃脏物,还有少数学生有在校园内吃零食的不良习惯,这也是造成学校偶尔卫生状况不佳的主要原因之一。
3.课间学生在校追逐吵闹的现象也时有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