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网络教学平台应用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原标题:基于Blackboard的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及发展策略探析
收录日期:2013年10月30日
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是一套专门用于加强网络教学、辅助课堂教学并提供互动、交流的网络教学平台。作为Blackboard推出的专业教学平台产品,在完善教学的功能外,更增加了交流、评价 等关键环节的应用,强大的易用性和丰富的功能模块,使教师可以有效地管理课程、制作内容、创建和布置作业和加强协作,使学生可以轻松学习、快乐交流、热情参与,帮助学校实现网络教学的现实控管和提升,使教与学更富乐趣、更有效果,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全球有将近4,000所大学及其他教育机构在使用“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其中包括国际著名的哈佛大学、牛津大学、剑桥大学、斯坦福大学等,以及国内的知名高校,如清华大学、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以北京师范大学为例,经过四年多的探索和实践,截至2004年11月,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共建立校外学习中心76个,这些中心分布在全国28个省、市、自治区。开设了汉语言文学、教育管理、电子商务、工商管理、小学教育、学前教育、职业教育、现代教育技术等十二个主要专业,已为社会培养了2,136名合格的毕业生,现有在籍学生23,751人。在大力开展学历教育的同时,北京师范大学网络教育也一直在探索利用网络资源和手段开展在职人员的继续教育和各类培训。截至2004年底,有近4,000名中小学教师接受了网络教育组织的各类培训。
一、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的技术优势
1、支持个性化学习,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教学是所有教育、培训机构的核心业务,教与学的质量和成效将直接影响其知名度和认可度。为了提高教与学的效率,提升教与学的质量,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推出了一系列好学易用的功能,从课程的分析设计开始,涉及课程的制作、编辑、、管理,还有针对学生设计的学习单元设定、个人信息管理等功能,使老师不必再为网络课程建设耗费太多的精力,使学生不必在学习课程外还要额外普及使用办法。
2、支持协作学习,加强教与学的交流。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支持异步交流——讨论工具;同步交流——虚拟课堂两种方式,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帮助师生实现随时随地沟通交流、传递资源信息、解惑答疑、分享心得、创造革新。同时,通过增加的协作工具,老师可以把学生分成不同的小组,并为各个小组配备合作工具,确保学习和项目分工可以高效、顺利地进行
3、改进评价策略和方法,促进教与学成果检验。“评价”是教与学成果检验最全面、直接的方式。老师通过创建测验试题和作业工具,配合系统自带的自动评分机制,方便地进行评分、统计等操作,还可增加平台外的成绩、生成成绩报告等。新增的防抄袭工具能有效检测抄袭痕迹,从而有助于预防学生抄袭行为。学生则可以通过自动存放在电子成绩簿中的成绩直接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以便发现不足,后期改进。
二、Blackboard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发展策略
1、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加强校园网络建设,学校各领导要认识到网络基础的重要性。网络教学平台运行起来,教学管理活动日常依赖了这个平台,就对校园网的稳定与畅通提出了高要求。上课的时候网络不通,或者服务器访问不了,这样的问题是致命的。学校要加大资金投入建设校园网,同时要引进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其次,学校要配备相关设备,提供学生更多使用平台的机会。除了购买更多电脑外,可以制定一些制度,合理地管理分配机房使用率,比如可以延长机房开放时间,保证每个学生每门课上机课时等等。同时,保障学生宿舍连通校园网络,方便学生在宿舍学习。
2、强化师生对于网络教学模式的认识。教师和学生习惯了“板书”以及“讲授式”的教学手段和方法,网络教学应用时间不长,师生对新的教学手段和模式的认识有限,接受并熟练应用需要一定时间,而教学管理的思路、方式、标准也要有相应的变化。学校要制定相应的系统平台,要让师生都认识到网络教学是以学生为主体,以课程为中心的全新教学模式。网络教学向学生提供更全面、广泛的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知识,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新能力。同时,网络学习环境提供了学生和教师、学生和学生、甚至学生和专家之间广泛的交流途径。学生作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具有广阔的信息资源空间和思维空间,特别是具有了向教师反馈信息的通畅途径。教师备课将是围绕内容建设的全新的教学设计,教师授课将是跨时空的全新教学方法。
3、做好教师相关技能培训。应用网络教学平台需要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同时还需要对平台各功能模块比较熟悉,而教师教学科研任务繁重,自己摸索效率不高,所以最好的方法是通过培训使教师尽快掌握平台操作能力。针对教师应用能力层次不同,应该分批分次地开展培训,可分为初级应用、高级应用。培训过程中,给每位教师开设权限让他们亲自动手操作,并发放使用手册供教师参考。对于平台上优秀的示范课程,可以组织教师学习交流。当然,还需要安排定期时间为教师答疑和个别辅导。除了给教师培训平台操作能力外,还要培训平台使用的标准规范。
4、重视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网络教学平台是网络教学的技术支撑环境,其作用相当重要,但是没有资源的平台只是一个空壳,没有资源的网络教学也是无源之水。做好教学资源的设计与建设,大力推广网络教学平台才有意义。网络教学资源不是指印刷教学材料的电子版本,不是教材“搬家”和黑板“搬家”,而是在现代教育技术思想指导下,对教学内容、结构、教学方法及教学过程进行精心设计的基础上,按教学资源共享原则开发和制作的教学材料和资源。其主要特点和功能是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性和教学方法的现代化,具有严格的技术规范性、兼容性、交互性、无冲突性和无限共享性等。
5、保证各相关部门的协调配合与支持。推广使用网络教学平台不只是哪一个部门的任务,也不只是依靠教师就能够完成的,而需要各相关部门通力合作,互相配合支持才能做好。分管教学的校领导必须重视与支持网络教学平台的使用,要宣传鼓励教师大胆尝试,对应用效果先进的班级给予奖励,激发师生应用的积极性。教务部门在推广平台过程中担负着重要的作用,教务部门制定网络课程建设要求、评估验收指标等细则,引导师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方向。教育技术中心的技术支持与服务在推广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专业技术人员对平台的宣传、对教师的培训、对系统的维护是推广平台坚实的保障。教师和学生是平台的直接用户,他们是平台推广的最终受益者,所以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应用是推广平台的主要任务。
主要参考文献:
[1]萧时诚.Blackboard网络课程建设研究[J].考试周刊,2008.15.
篇2
【Abstract】With great popularity of online teaching, mere traditional teaching cannot satisfy students' requirement of course information. Combined with digital teaching platform, face-to-face teaching and learning can give full play to its advantages. Based on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of Northeast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teaching practice of network-assisted teaching in the course " soil mechanics" has been performed. The system statistics and feedback from students show that 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really improve the quality of teaching and enhance the learning effect of students.
【Key words】Online teaching platform; Web-interaction; Procedurization assessment; Application effect
0 引言
在网络化时代的今天,人类的各项活动依赖于网络,包络教育教学活动,如继续教育及培训、远程网络课堂、MOOCs大规模开放在线课程[1]。随着高校教育信息化进程的推进,高校数字化校园建设的不断发展,网络教学辅助传统课堂面授教学的这种混合式教学方法逐渐开展。网络教学具有灵活弹性、丰富多彩、资源共享、知识共建等优势。目前,有超过60%的高校已经开始使用网络教学课程管理系统,以支持校内全日制学生的混合式教学,混合学习已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基于高校网络教学平台的混合学习模式应用将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一个新思路[2]。而事实上,网络课程或网络教学并没有真正进入普通高校的课堂,已有的网络教学平台或已开发的数字化教学资源、网络课程、精品课程等并没有得到有效应用。张伟远[3]针对网络教学质量的问题,构建继续教育中网络教学的发展模式,并基于香港大学继续教育中网络教学的经验和发展规划,描述和分析网络教学发展模式的具体实施,以全网络课程“网络课程的设计和开发”为案例,对网络教学模式的??用进行描述和分析,以实例论证信息技术和继续教育融合的成效。高峰[4]通过对北京大学等四所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采纳情况进行调查,探讨了影响高校教师网络教学方式持续使用意向及适用水平的因素。梁林梅等[5]以南京市普通高校中开展网络教学的教师群体为对象,采用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的方法,对当前普通高校教师从事网络教学的总体现状进行了系统调研。根据调研结果,提出了改进大学教师网络教学现状的建议。本文就东北电力大学土木工程专业土力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情况进行介绍和成效分析,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展望,为同类课程的网络教学建设提供参考。
1 课程网络教学平台及应用
1.1 课程网络教学平台介绍
网络教学平台作为面授教学的辅助,具有开放性、灵活性、交互性和资源共享等优点[6],在课程建设中不断地被应用和完善。东北电力大学课程网络教学平台首页包括统计、资料、通知、考试、讨论、管理六个模块,如图1所示,六大模块可以选择性向学生开放。统计模块中对已的任务点、章节访问量、章节测验、讨论数、成绩管理和督学情况进行统计。当采用线上及线下授课的“二分法”教学时,可以事先通过任务,让学生先自学;当学生通过平台阅读资料时,系统会自动进行统计;成绩管理包含13个项目,如表1,教师可根据情况设置考核内容及其权重。资料模块中教师可自己分章节上传文档、书籍、视频等。在通知模块中教师可以发放作业通知、考试通知、任务通知等;考试模块中教师可以指定授课班级发放考试题,试题可以新建也可以从试题库中选取。讨论模块教师和学生均可发起,其他人可以参与讨论。管理模块包括班级管理、教师团队管理、助教管理、课程管理和操作日志。班级管理中可以添加班级、添加学生、导出名单并可单独给学生发通知;教师团队管理可以添加教师,实现团队教师共同维护完善教学资源,保证学生共享。
1.2 平台应用
在我们的教学中,平台的六大模块对学生端是开放的,同时允许学生自助从题库中选择题目进行测试。成绩管理中设置了作业、课程视频、访问数、讨论、考试和实验7项,权重分别为10%、3%、5%、2%、60%和20%。作业每章至少1次,可在试题库中抽选,计算题每道满分10分,有标准答案和评分标准,里面的试题库是以前的试题导入,同时可以继续添加完善;课程视频是课程组老师录制的部分章节授课视频;本课程共16次课,平均每一次课访问课程平台3次,课程结束共访问48次为满分;发表或回复与课程内容相关的讨论可得满分;考试成绩以期末考试为主;试验包含5次常规试验,对试验预习报告、试验过程及数据处理三个环节按照严格的评分标准进行评分。建立了“课程公共资源”、“电子课件”、“相关资料视频”“教材教参”四个文件夹,将课程大纲、课程幻灯片、讲课视频、地质灾害视频、电子书及常见问题答疑笔记放入其中。
表1 成绩管理的内容
课程网络平台的应用在教学过程中发挥一定的作用,拟补传统教学的不足,具体表现在如下方面:
(1)学习方式灵活。面授教学课堂时间有限,且目前学生存在电子产品诱惑、听课注意力分散的严重问题,课堂吸收率较低,当学生想继续深入学习时,课后很难找到学习资料。而课程网络平台提供了授课PPT和授课视频,学生可以在课后进行查缺补漏;另外,对于有更高需求的同学,通过网络平台,学生可以进行模拟测试及查看更多与课程有关的资料,保证学生学习时间的自由性及灵活性。
(2)平时考核公正。通过网络平台的统计模块能统计学生的平时学习状态,便于教师掌握学生学习情况,适当时机进行督学;课程作业学生通过网络完成,教师通过网络判分,让每一个环节都有记录,教师在批改作业时,也可以对存在的问题给予留言指导。此外,通过平台相对较容易进行的章节测试,在教学过程中掌握学生学习效果。上述几个方面的应用,可以客观地评价学生的学习过程,保证过程化考评教改的进程。
(3)教学互动方便。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学生可以给教师进行留言讨论,学生之间也可以进行交流讨论,教师可以进行网络答疑、布置任务,并可以在面授课堂时间以外检查学生完成任务的情况,实现教学互动灵活方便。
2 效果分析
篇3
当前虽然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分别实现教师教学过程中涉及的各项活动,但如果没有系统的平台来实现教学媒体资源、教学材料、师生互动等内容的统一管理,会使得各项教学材料的准备及资源的整合需要教师经历反复多次的加工与整理,直接影响教师工作的效率,同时也不能够为学生提供开放型的学习环境,师生的交流互动相对欠缺。尽管精品课程、教学资源库等网络化资源为学生提供了一定的开放式学习资源,但其内容的更新往往存在滞后性,很难与老师课堂教学内容保持一致,其建设和维护需要教师额外投入时间和精力。
一、建立网络化教学平台的意义
多媒体教学中教师借助大量的图片、立体模型、动画等多媒体资源来实现教学内容的展示,学生完成的作业也可通过电子格式完成或利用手机拍照形式转化为电子图片形式。建立一套系统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利用平台将老师教学工作中的课件制作、课堂演示、出题组卷、素材管理等工作内容与学生查看课件、课外自学、考试测验、交流讨论等学习活动内容进行一体化管理,这样不但能够减少教师重复性的资料整理工作,而且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了方便。在课堂上学生可以用手机查看教师网络化的教学课件,课外学生可以利用网络化平台进行复习或自学,使整个教学活动更加开放且不受时空限制,能够对教学效果改善和教学质量提高发挥积极作用。通过将各种资源网络化有利于资源共享和多媒体教学资源的系统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办公无纸化的推进和资源的节约。
二、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立
完善的网络条件是实现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基础[1],随着无线通讯技术的快速发展,特别是3G、4G网络的运行,高校校园实现网络全覆盖问题已基本解决,教师办公室、教室、学生宿舍等教学场所的有线网络、无线WiFi等网络条件也基本普及,因此高校运行网络化教学平台的网络环境相对成熟。当然,网络化教学平台的运行也离不开计算机、手机等网络访问硬件条件。目前,计算机已成为了高校教师日常工作的基本工具,高校学生中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或智能手机者也在九成以上。因此,当前高校网络化教学平台建立的网络环境和硬件条件已经具备。
图1:网络化教学平台软件功能结构图
work teaching platform software function structure
完善的网络化教学平台软件功能结构如图1所示,整个平台主要包括六个功能系统。管理设置系统完成平台基本信息的管理与设置,如课程信息管理、教师及权限管理、学生信息管理等;授课演示系统完成教师课堂课件演示、时间控制及页面标记等,同时控制学生端演示内容的同步性;教学设计系统主要用于教师备课环节的教学过程设计和内容管理,并同时实现的多媒体资源管理;自主学习系统主要提供学生课外自学浏览,添加笔记,提交作业,自行测验等功能;交流互动系统提供类似BBS讨论区功能[2],同时完成问题点的搜救与分类管理;试题考试系统完成试题的管理、选题组卷及考试管理等功能,并将试题添加集成到内容管理模块中,同时可以对考试结果进行评判。
网络化教学平台实现模式主要有客户/服务器(Client/Server,简称C/S)型和浏览器/服务器(Browser/Server,简称B/S)型两种模式[3]。C/S型需要客户端程序才能保证系统的运行,而客户端程序需要根据客户硬件平台来开发不同的客户端,这使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建立和应用变得复杂。B/S型可以独立于硬件平台,用户只需采用浏览器即可使用网络化教学平台所提供的各种功能,且目前电脑、手机等所有能访问Web服务器的设备均已配备有相应的浏览器软件,因此采用B/S模式是网络化教学平台的较佳选择。在B/S模式下建立网络化教学平台时服务器程序可通过PHP、ASP、ASPX、JSP等动态网络语言结合ACCESS、SQL SERVER、MYSQL、ORACLE等Web数据库来实现,客户端可以利用超文本语言结合JS、CSS、Flash及ActiveX插件等技术实现课程内容的展现及操作。
三、网络化教学平台的应用
应用网络化教学平台开展教学活动时教师应具备以下条件:(1)教师对课程内容较为熟悉,能进行课程整体内容及课程单元的规划与设计。(2)教师应具备一定的多媒体信息处理能力。在B/S模式下建立的网络化教学平台对于各种资源格式及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和限制,只有教师会利用各种软件工具进行资源的制作和加工处理才能保证课程资源内容的丰富。(3)教师要具有一定的教学经验。对于课堂教学而言,教师对每次课教学过程的设计至关重要,利用网络化平台虽然可以很方便进行教学中每个环节的设计管理,但质量和效果完全依赖于教师教学经验和水平。(4)教师在平台的应用中要注重积累。平台对于资源的搜集和整理完全依赖于使用教师管理和维护,教师只有在应用过程中细致完成平台所需各项信息并保证其完整性和规范性,学生才能获得相应完整的学习素材。
图2:网络化教学平台应用流程图
Figure2. The application flow chart of network teaching platform
应用网络化教学平台开展教学工作流程如图2所示,基本步骤包括:(1)课程初始化。在平台系统中完成课程的创建及课程标准的制定,创建教师、学生等用户信息。(2)创建课程单元。按照课程标准及内容特点完成课程单元的创建,课程单元结构可采用树形结构分级创建,也可将课堂教学的一次课为一个教学单元。(3)教学单元设计。对创建的课程单元进行细化设计,内容包括教学目标规划,教学环节设置和教学方法选择,时间安排等。(4)添加课程内容。该步骤依据教学单元所设计的每个教学环节来完成相应内容的添加,将文本、图片、视频、音频或动画等多媒体资源作为课件或讲义内容添加到教学环节内容中,同时将图片、音视频、附件文档等资源进行描述标记和管理,添加相应测试题到试题库中。(5)开展教学活动。在完成前述步骤基础上,教师可利用课程平台开展课堂讲解演示、进行组卷测验、批改网上作业、进行网上答疑和成绩评定等教学活动;学生可利用课程平台进行内容浏览、笔记整理、交流互动及作业提交等学习活动。(6)汇总教学资料。在完成课程教学活动后教师可利用平台进行课程标准、教学设计、题库资料、学生成绩等各项教学资料的汇总导出以备检查和备案存档。
四、结束语
建立和应用网络化教学平台是对传统教学方式的发展和改进,不但能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加系统化,提高教师教学工作效率,而且能便于学生获得教学资源,提高学习质量,交流互动功能方便了师生之间的交流,增进了师生感情。总之,建立和应用网络化教学平台对于当前教育教学工作能够起到积极推进作用,也是教学活动的必然趋势。
[参考文献]
篇4
2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应用中存在的问题
2.1学习内容与进度上的不均衡网络学习平台为学习者提供了丰富的学习资源。就新理念平台来说,既有与相关教材相配套的课程学习资源,如课文跟读、单词讲解、课后练习、单元测试等,还配有海量的如“听听”、“说说”、“读读、“看看”、四/六级模拟题等课外资源。课外资源的每一项内容都充分考虑到了不同水平和层次的学生的需要,分为初级、初中级、中高级三个层次,非常具有人性化。但实际调查结果显示,平台上课外资源的利用率非常低,高达84%的艺体类学生只学习与教材相关的课程学习资源,对于课外资源少有问津。同样,在每一单元内部测试题各部分上也存在着应用不均的情况。难度较低的、不需要付出较大认知努力的试题部分如听力小对话、歌曲/视频欣赏等更受学生欢迎。在学习进度上,“突击”情况较为严重,一些学生直到学期结束的前的一两个月才开始使用平台,其效果可想而知。
2.2平台功能使用上的不均衡网络教学平台发展到今天其功能往往不止提供课内外学习资源这么简单,大多数平台还提供了新闻公告、作业布置、教师答疑、师生面对面、学习讨论、教师资料上传、语料检索等互动功能。这些互动功能对提高学习者的网络自主学习热情和学习效果是必不可少的。但相关文献显示,“教师参与平台的积极性并不高,多功能按钮成为摆设”(罗浩,2013)。据笔者的平时观察以及与同行的课后交流发现,在平台互动功能中教师唯一使用得较多的是“资料上传”功能,一般多为PPT或WORD格式,鲜有动画、视频类资源。也有教师使用了教师答疑和学习讨论功能,但这个比例非常小。对于网络答疑,教师由于工作繁忙以及受校园网局限,往往存在着回复过于简单、回复不及时甚至不回复的问题,这样严重影响了学习者的学习效率与热情。
2.3监控意识缺位网络平台是大学英语自主学习最主要的一个构成模块。要保证网络平台自主学习效果需要学生具备较强的自我意识、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能力,而这一点正是当前我们的学生所缺乏的。网络自主学习中的各种乱象,如频繁挂机、挂机抄袭、期末突击式挂机、代人挂机等屡见不鲜,俨然已成为部分学生生活学习的“新常态”。笔者实施的在线调查统计显示,艺术类学生中“总是”或“经常”挂机的学生比例竟高达59%。在被问到挂机的原因(多选题)时,29%的学生选择了“本身比较懒惰,又缺乏有效的监督”;37%的学生是因为“觉得平台对成绩提高帮助不大;还有9%的是“看到别人都在挂,所以自己也挂”。由此可见,学生疏于平台学习,其中一个很大的原因是自控力不强,缺乏自主学习、自我监控和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4技术支持不到位外语教学平台中技术支持缺位现象也较为普遍。其中既有平台自身的问题,也有校方支持不足的问题。平台自身问题方面,以笔者班上使用的“新理念外语教学平台”为例,该平台光是安装“新理念学厅”一项就已经难倒了不少学生。因自身的电脑系统的版本问题、下载工具冲突、连不上服务器等各种原因导致安装失败的情况并不少见。在一遍遍的重复安装过程中,一些学生还没开始学习就已经产生了畏难、失望等负面情绪。在问卷调查的最后一题“关于平台的意见和建议”中,有学生表示“没什么意见,平台不出故障就好”,还有同学希望“安装方式不要太繁琐,强烈建议使用外网”等。其次,学厅安装成功以后也会出现一些故障,其中学生们投诉最多的就是学生自己的电脑上所显示的课程学习时间与教师平台上的不一致。学生关心上机时间本身并无可厚非,因为作为一种监管措施,目前大多数高校都将平台学习时间纳入了平时成绩考核的范围,甚至与学分挂钩。校方技术支持方面的问题主要体现在:(1)平台技术人员配备不足,部分网络故障不能及时排除,致使后继学习受到影响;(2)校园网网速较慢、服务器不稳定,下载音视频等学习资料往往耗时较长,学习效率低下;(3)网络使用受限,目前大部分平台的使用需要通过校园网,这对那些自身有电脑但又没法使用校园网的学生来说是一个较大的资源浪费。
3大学英语网络教学平台应用对策
网络自主学习平台引入外语课程体系为大学英语教学增添了新的活力,为丰富学习资源、提高学生学习自主性提供了良好的契机,如何应对平台使用中出现的诸多问题,使教学平台发挥出最大的效益,笔者认为可以尝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努力。
3.1着力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网络学习的关键因素在“人”。对于学习者来说,无论外部的网络学习环境有多好,若其自身的元认知水平较低、自主意识缺乏,网络学习就难以发挥作用。自小学至高中,很多学生长期以来习惯了教师的集体授课的形式,养成了“亦步亦趋、按部就班”的学习弊病。一旦进入大学,面对突如其来的需要自己安排管理学习内容和进度、自我控制和自我管理的学习方式自然感到无所适从。从这个角度来说,树立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才是整个网络学习的当务之急。自主学习的最根本动因在于动机,而动机与态度密不可分。上文中提到的网络平台学习的种种乱象,从根本上来说还是学生自身认识的问题。不少学生学习外语全凭着一颗功利心,又浅尝辄止,刚付出了一丁点的努力就想见到好的成效,殊不知外语学习是一个长期努力和积淀的过程。因而,建议教师在课堂上除了“教好课”之外,还要做好学生的思想引导工作,激发学生的内在学习动机,引导其认识外语学习的规律,端正学习态度。长此以往,网络自学学习才能落到实处。
篇5
选取2015年即将参加护理职业鉴定考试的170名护生为研究对象,均为女性。年龄20~25岁,均为自愿参加培训与调查。试验组84人,对照组86人,将护生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对象性别、年龄等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培训方式对照组实施常规培训。由专科临床带教教师当场组织培训,内容与试验组相同,理论按着课表讲授,实验课用“示教-练习-指导”的教学方式。在操作中老师当场指导同学操作,同学也能利用业余时间在我们护理实验教学中心进行操作练习。1.2.2试验组培训方式网络教学平台是由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研制的THOEL6.0版本的,平台具有功能丰富,实用性强的特点。我院主要承担的是护理专业学生专业课的授课工作,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完成课件共享,作业布置等相关操作。我们针对护理技能鉴定考试项目,专门组织了专科临床带教教师作为指导,除了在课堂上指导以外,我们还利用网络教学平台将考试内容相关视频放置到网络教学平台便于学生查看,利用平台学生与老师间交流,对学生的疑问安排专人及时答疑。还利用网络平台将历年技能鉴定理论考试原题和易错题放于网络教学平台中,便于学生查看。
1.3评价标准
1个月后对两组护生进行统一理论、操作考核。采用百分制评分法。观察两组培训后理论及操作考核评分差异,来分析利用在线培训对学生的培训效果。
2结果结果显示
两个组的理论成绩经过u检验,P<0.05,说明两个组的成绩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表2的统计数据表明,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中学习,向教师提出的问题老师能给予反馈,且反馈对学生有一定都很有帮助,说明网络辅助平台起到了课堂辅助教学的作用,将课堂答疑延续到平台中,老师按时完成了作业的批改或者论坛的答复。
3讨论
3.1护理在线培训平台的优势
表1显示,试验组理论、操作考核情况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表3显示,学习者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学生对利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学习的效果比较满意,教师利用网络引导,辅助学习者进行学习。护生在网络学习的过程中,教师利用视频让学生熟悉护理操作流程,给予学生主动引导,使学习更有目的性。这种新型学习方式打破了沉闷的学习气氛,改变了枯燥单一的学习方式,可根据自己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方式去学习,以提高学习效率,能使护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并主动及时地获取信息。
3.2构建学习型培训体系
护理人才的成才过程就是不断接受培训的过程,只有通过不断地努力学习才能掌握更多专业知识,学会更多的护理技能。护理辅助平台构建了一个学习型的培训体系,通过护生的自主学习,从而获得知识。
篇6
教育学作为培养未来师资的核心课程之一,其使命是培养热爱教育事业、具备现代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会讲、会教、会操作的符合时代需求的高素质教师。但在现实中教育学尽管为教师的职前教育做出了贡献,但人们还是从多方面对其进行批判与嘲讽。面对质疑与挑战,教育学授课者们在不断探寻改革之路,通过网络来搭建学生学习的虚拟空间,不仅能够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环境,而且还能给教师提供在传统课堂中无法利用的各种资源。利用网络平台辅助教学,是教育学课程改革的最佳选择。
1 传统教育学课程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 教学内容以教材为中心,脱离实际
教材是教师教和学生学的载体,但并不是唯一载体。况且目前出版发行的教育学教材虽然名目繁多,但大都体系陈旧,很少有新理论和新思想的注入,这种“几十年如一日”的教育学教材,无法反映教育发展的最新成果,无法适应社会发展的新需求,也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然而传统教育学的授课过程中,由于受到教学时数、班级人数和教师人数等限制,大部分授课者仍然以教材为中心,围绕教材中的章节按部就班地进行教学设计与撰写课堂讲义。这种无视社会生活实际、无视学生学习兴趣与需求的做法必然会受到人们的批判与嘲讽。
1.2 教学方式机械刻板,学生课堂参与度低
教学是一种双边的互动过程,既包括教师的教也包括学生的学,而目前传统教育学教学存在“教师讲得多,学生讨论少;结论下得多,学生思考少”的现象。①课堂教学仍然停留在教的阶段,学生也只能停留在“听课”而非“学习”状态。面对众人的批判与质疑,很多教育学授课者试图通过案例教学法来弥补教育学课堂中无互动与思考的局面,但还是会出现案例一经呈现,学生无人讨论的尴尬局面。所以我们应该清醒认识到,教学的改革不仅是教学方法的改革,重要的是学生学习方法的改革。
1.3 过于重理论讲授,学生实践能力弱
教育学是一门研究教育现象、解决教育问题,揭示教育规律的科学,但教育学并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它是对教育实践的高度概括和总结,能够有效地指导教育实践。然而在传统的教育学课程中,理论讲授往往比较重视教学规律和教学原则的文本解析,却没有告诉学生在实践中要如何去使用这些规律与原则。这种只“授人以鱼,却不授人以渔”的方法,只能导致学生枯燥乏味地去背诵一条条的规律与原则以应对最终的结课考核。最终也只能导致学生“理论知识强”,实践能力弱的现实,而这种理论知识的“强”恐怕也只能以其短时记忆的有效时间来衡量。
1.4 评价方式单一,过程评价随意
作为一名教育者,我们清楚地知道没有哪一种方式能绝对公正客观地评价一个学生,甚至在讲授教学评价这一问题时,我们会以当前中小学只以分数来衡量一个学生的方式为反例而对其进行无情的批判。但可悲的是,在批判与嘲讽过后,教育学这门课程仍然是以一张试卷来为自己画上句号。这样的评价方式,教师无法正确地判断出学生知识掌握的程度,因为学生只需靠考试前一两天的“突击”便可轻松地拿到一个高分。
2 网络教学平台在教育学课程中的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是以课程为中心,通过网络优化和集成教学资源并实施教学活动的综合性管理系统 ,是继多媒体技术引入课堂教学之后,又一现代化信息技术手段在教学领域的应用。②以我校所采用的有清华大学教育技术研究所开发的网络教学综合平台为例,它支持课程的长期滚动建设以及教学资源的积累与共享、支持教学过程跟踪统计,教学过程与评价展示相结合,不但为教师提供了强大的在线备课工具和施教环境,而且还具备充分的师生互动功能,极大地扩宽了课程的教学的空间。
教师的网络课程建设和教学主要在“课程教学”模块中来进行。“课程教学”模块中包含六大网络教学栏目:课程基本信息、教学资料编辑、师生交流互动、作业与考试、课程管理、研究性教学。在教育学课程中运用网络教学平台来辅助教学,会大大提高授课的效率与质量,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2.1 整合教学资源,重组教学内容
传统教育学课程由于受到时间、空间和资源的种种限制,课堂教学往往以教材为中心,按照教材中的章节“合理”分配学时,不敢轻易删减或增加内容。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通过多种途径搜集教学资源,实现对教学内容的重组。
第一,教师可以把自己对课程的整体设想和安排上传到课程基本信息模块,让学生了解哪些是重点内容,哪些是删减自学内容,哪些是新增课外内容以及各部分内容所占的学时比例,从而对本学期的教学内容有整体的把握。
第二,教师可对于教材中观点陈旧、简单易懂的内容进行适当删减,但要对其进行删减说明和自学指导,并把相关自学资料上传到教学资料模块,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教学时数,又培养了学生的自学能力。
第三,以往授课教师想要增加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观点来做教学的补充,可这补充的资料如果一一复印发给每个学生,费时又费力,如果只是教师口头讲授,学生没有相关阅读背景又听得一知半解,此时又会埋怨老师讲得不明白,所以很多教师认为这是费力不讨好的做法,便又会“照本宣科”。但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以把补充资料上传到教学资料中让学生提前阅读,学生有了一定的基础,教师讲起来会很轻松,学生听起来也会很容易。
2.2 改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课堂参与度
为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提高课堂参与度,案例教学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但在教学实践中,却变成了教师自点自评的举例法,远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理想的案例教学法应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做准备,然后进行小组内部讨论,再进行小组集中讨论,最后在进行讨论总结。然而很多教育者在使用这一方法时,迫于教学时间的限制,只能在授课过程中用PPT呈现案例,然后直接让学生发表意见,没有给学生充分的准备时间,一时间学生很难参与其中。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可以化解这一矛盾。教师可提前一周或两周将案例材料和相关思考题上传到平台上,让学生能够阅读材料,搜集资料,积极地思考。然后把学生分成几个讨论小组,每个小组形成一个论坛,记录他们的讨论过程,观察是否每个小组成员都参与讨论。接下来小组集中讨论的环节在课上来完成,每组派一代表来发表本小组对于案例的分析和处理意见,发言结束后,该小组要接受其他小组的询问并做出解释。最后的总结环节可以在网络平台上来进行,教师给出对各个小组的评价,同时各个小组之间也可以开展自评和互评。这样不仅节省了课堂的有效教学时间,也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达到了案例教学的目的。
除此之外,师生之间还可以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对教育热点问题进行实时讨论,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能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体性。
2.3 理论与实践并重,搭建实践平台
教师学是理论性与应用性并重的学科,这决定了教育学课程的教学必须双管齐下,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要兼顾,教育理论知识和教育教学技能双修,这样才能为教师教育作出贡献。③
以微格教学为例,它是锻炼学生教学技能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但在传统教学中,由于教师数量与学生数量的比例悬殊,往往就是把学生分成几个大组,每个大组在一个微格教室中练习试讲,教师分身乏术,无法对每个学生对进行指导。最后每个学生上交一段教学视频作为这部分的成绩,大部分学生都无法从中得到真正的锻炼。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可上传一些优秀教师的教学录像让学生观看学习;再让学生把自己的授课教案上传到平台,先由学生互改,然后教师再给出修改意见;每次学生微格练讲结束后,把视频传到平台上,并在每个视频后给出教师的评语,其他的同学也可对视频做出评论;最后一次的结课讲课视频也要传到平台上,学生不仅可以看到自己的分数,同时也可看到自己从第一次练讲到最后一次讲课取得了哪些进步,还有哪些不足等等。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全程记录学生试讲的过程,不仅有利于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因材施教,而且有利于学生教学技能的形成。
2.4 实现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辅助教学,可以改变以往由笔试和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首先,评价内容由单一变为多元,网络教学平台上开展的每一次讨论、在线测试、研究性学习都可作为评价的内容与依据,从而改变只注重教育理论知识考查的评价方式。其次,评价主体由单一变为多元,网络平台上布置的作业、学生自己自己撰写的教案以及微格教学时上传的视频都会进行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点评三个环节,改变了以往只以教师评价为主的方式。最后,评价结果更加客观与公正,网络平台上的每一次评价学生都参与其中,并且会留下记录,如果以此作为学生平时成绩给定的依据,学生会很信服。
网络教学平台是教育学课程改革过程中一种重要的辅助工具,通过网络辅助教学,可以改变教师的授课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是开展实践教学的重要平台。目前大部分高校都开设了网络教学平台来辅助教学,但教师对网络平台的利用程度,以及如何开发和设计更适合教育学课程的平台,是在实践中需要不断进行探索的。
注释
篇7
一、引言
泛在学习的实现与普及需要从学习者的层面,考虑如何为泛在学习环境下的学习者提供容易接受和使用的学习工具或平台,了解影响学生使用技术的因素,能够真正在合适的时间、合适的地点以合适的方式呈现给学习者合适的工具或平台,从而保证学习者实现真正无缝的个性化学习[1][2]。
Sakai是一项致力于为高等教育机构设计、构建和开展新型协作与学习环境(CLE)的合作型开源软件开发项目,其目标是开发一个开放性资源的合作与学习环境平台,适合于各级学校使用的基于网络的基础性系统架构,与各高校已有的各种工具模块和组件整合为一体,形成一套适用于泛在学习环境下高校教学的新一代网上课程教学、管理平台[3]。Sakai协作和学习环境是一个支持教学、学习和学术协作的灵活的、企业级的应用,它支持全部和部分在线学习。目前,世界上有 350 多个教育机构采用Sakai作为在线教学平台,其中包括耶鲁大学等世界知名大学;Sakai服务的用户数量超过20万,并且其应用范围和参与的人数还在不断扩大[4]。Sakai项目近年来在我国迅速推广,国内学者研究将Sakai作为智能协作平台[5]、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系统[6]、混合学习模式下学习平台[7]、制作网络课程的平台[8]等,华中师范大学、北京邮电大学、华东师范大学、香港科技大学等高校进行了功能模块研发及应用实验,其中华中师范大学研发的针对平板电脑和手机界面的Sakai移动学习模块加快了Sakai在泛在学习环境下的推广及应用。
技术接受模型为研究泛在学习环境下Sakai的推广应用提供了新的视角,课题组在广泛研究技术接受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文献研究、理论反思、问卷调查、数据统计分析等方法对Sakai的推广应用进行了深入分析和思考,构建影响学生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各因素模型,尝试总结出使用网络教学平台的行为规律。
二、理论背景和实验假设
(一)技术接受模型
技术接受模型(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TAM)的研究始于Davis(1989)等,信息技术的高速发展使得技术障碍逐渐消失,探索影响人们使用信息技术的决定因素成为新的研究热点[9]。Davis 在 1986 年和 1989 年对理理论进行了改进,提出了专门用于解释信息系统个人接受的理论模型——技术接受模型(TAM),主要目的是为探寻外部因素对内部信念、态度和行为意向的影响提供一个基础,该模型已经成为信息系统研究领域少数被广泛接受的经典理论之一。[10]
TAM已跨越各种领域、人群和技术,被大量用于预测用户对各种信息技术的接受和使用情况,其中许多研究是在教育领域进行的,获得了大量研究成果。 Jones、McCarthy和Halawi分析学生接受电子档案袋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用户群体数量对于技术的应用至关重要[11]。Ong和Lai预测学生使用互联网的影响因素,论证了有用性感知、性别和收入水平对于学生使用互联网有显著影响[12]。综上所述,TAM用于解释或预测用户对于技术的接受意愿是有效的,尤其针对学生群体[13]。基于技术接受模型分析影响学生使用Sakai的研究有坚实的理论和实践基础。
(二)研究假设
TAM模型使用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两个因素作为探究技术接受行为的主要衡量指标,这已经在大量实验中得到验证[14]。基于这种观点,我们首先在实验模型中提出三个假设:
H1:学生对于Sakai的易用性感知对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H2:学生对于Sakai的易用性感知对使用Sakai的态度有显著影响。
H3:学生对于Sakai的有用性感知对使用Sakai的态度有显著影响。
易用性感知与有用性感知通常被用作个人技术采用的主要因素,然而这两个变量并不能完全体现学生的学习动机。在泛在学习环境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内容、目的、过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15],项目组对于TAM模型的关联路径及外部变量进行了拓展。参考Tomas等[16]的研究成果,我们做出另外六个假设:
H4: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兼容性感知与Sakai的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H5:对学生学习方式的兼容性感知与Sakai的易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H6:教师的有用性感知对学生的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H7:教师的有用性感知对学生使用Sakai的态度有显著影响。
H8:培训对Sakai的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H9:培训对Sakai的易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
三、研究方法
(一)实验数据的获得
项目组在承担的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村镇教育资源配置远程服务关键技术”研究中,基于Sakai开发了“村镇教育资源配置与远程服务平台”(http://218.199.203.70/resChannel/),并对平台用户进行问卷调查。通过问卷前测,检验量表的效度和信度,对量表进行调整,最终得到了调查所用的问卷。正式问卷包括被调查者个人的基本信息和由 6个潜变量、23个观测变量构成的主问卷。该问卷以李克特 5点量表的形式来测量,本次问卷调查发放问卷139份,收回128份,问卷回收率为92.1% ;收回有效问卷118份,问卷有效率为92.2%。根据本特勒等推荐的最小的样本数应为问项数的5倍的准则,问卷回收满足要求。
(二)实验数据处理
为检验量表的建构效度,对量表题项进行因子分析。首先对于问卷的观察变量调查数据进行信度分析,表1给出了二级指标的因子载荷数,均高于0.505的阀值(Falk & Miller, 1992),显示二级指标具有较好的结构信度。
注:问卷中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和使用意图调查项目参考Davis(1989)的研究成果,学生学习方式兼容性部分借助Dasgupta (1999)研究, 培训部分的问卷内容设计依据Carr (2010)的实验量表,教师的有用性感知的问卷内容来自Tomas(2011)的研究。
表2列出潜变量综合信度(CR)和平均变异量抽取值(AVE),用以分析变量的聚合效度(Convergent Validity)和辨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实验采用内部一致性测试来分析潜变量的信度,选用Cronbach alpha指数作为信度测量的指标。[17]在社会科学研究领域,如果是一般的态度或心理知觉量表,其总量表的信度系数应在0.80以上;如果是分量表,其信度系数应在0.70以上。本研究的信度的阀值设为0.70。
辨别效度(Discriminant validity)通过对比变量的相关系数绝对值与AVE平方根获得,先计算易用性感知、有用性感知、培训、使用意愿等6个一级指标间的相关系数,然后将AVE平方根值置于相关系数矩阵表的对角线上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所有变量的AVE平方根均大于其所在行与列相关系数的绝对值(表3),说明所有量表均通过判别效度检验。
课题组采用Lisrel 8.7建立Sakai使用影响因素的高阶因子分析模型(图2),选用极大似然法得到模型的标准化路径系数。
四、实验数据分析
Davis(1989)认为易用性感知对于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但根据本研究中的结构方程模型法得出的结论,假设1不成立,即易用性感知对有用性感知没有显著影响。这个结果反映了学生已经具备数字学习的基本技能,例如已能熟悉使用社会性软件的技能很容易迁移到以社会建构主义为理论基础的Sakai平台里。Taylor Todd (1995)发现那些没有相关技术能力的用户首先关注使用的易用性,随着使用经验的增加,注意力会集中在有用性感知,而有技术能力基础的群体则一开始就不关注易用性感知。所以当面对技术背景不同的群体时,软件的易用性或有用性对于潜在用户的意愿影响力不同。如果Sakai推广的对象为信息技术基础较深厚的大学生,开发用户需要的功能模块、满足学习者的使用需求尤为重要。
实验结果证明Sakai的易用性感知对使用意愿有显著影响(H2,p
系统对于学生学习方式兼容性的支持与易用性感知之间存在显著联系(H5,p
实验证明教师的有用性感知对于学生的有用性感知和使用意愿都有显著的影响(H6,p
H8和H9表示训练与有用性感知和易用性感知的关系。调查发现培训对于学生的有用性感知有显著影响(H8,p
五、研究结论及讨论
第一,影响学生使用Sakai网络教学平台的因素较多,但显著程度不尽相同。
通过对调查问卷6个潜变量和23个观测变量的数据分析,我们可以定量化、结构化地分析影响学生使用新技术的各个因素,这些数据客观地反映了各因素的权重,对于我们抓住新技术应用推广中的主要问题并分清主次地解决各个问题提供了依据。本文的实验研究为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研究中,以定量的结构性的分析作为研究的系统结构线索,以质的研究提供意义理解和丰富情境的细节, 建立数量结构与意义理解的联系的方法提供了参考。
第二,教师对于学生是否愿意使用基于网络的学习平台占据主导地位。
二次开发的Sakai平台支持多种教学和学习模式,包括自主探究式、伙伴协作式、教师指导下的混合学习等。但实验结果表明,无论开展哪种模式的教学,教师态度都直接影响学生对平台的选择。究其原因,在于学生已经习惯于传统课堂中教师主导的学习模式,习惯于服从教师的绝对权威。教师应首先提升自身信息素养,熟练运用技术平台,做到与教学有效融合,提高有用性感知,为学生做出示范。
第三,在学习者使用新的学习工具之前开展相关技术培训有助于工具的有效应用。
在学习工具的推广应用中,教师往往让学生在自主学习或同伴协作中摸索学习工具的使用,没有安排单独的培训。但随着认知科学、学习理论的发展,培训专家越来越倾向于将非结构化的在职培训或岗位上培训转变为正式的结构化培训。项目的调查显示,学习者对于培训的内容的组织、培训教师的经验态度高度关注,认为培训对于是否能够熟练使用学习平台至关重要。这就要求我们在推广、应用新技术时应更加注重用前培训。
第四,学习平台的二次开发应根据学习者特点开发适合的功能。
Sakai平台提供了40多种工具,一些工具如“投递箱”、“术语表”等在实际学习中较少使用,为了减少学习这些工具带来的认知负荷,在二次开发中进行了删减。“花名册”等工具由于不符合学生的使用习惯,我们进行了改造。通过实验结果可以看到,是否符合学习者的学习习惯、是否和学习者日常使用软件的操作方式一致对于学习者积极使用学习平台有显著影响,这印证了我们在二次开放中依据学习者特点动态调整Sakai工具箱能够获得学习者认同的经验。
六、小结
本文针对学生使用Sakai网络教学平台的影响因素开展实证研究,通过问卷调查对学生使用过程中的影响因素进行数据收集,分析了6个预设因素对学生使用Sakai的影响程度。
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实验尚有一定的局限:模型建构中没有考虑社会影响因素,学生使用Sakai是在课程计划的要求下进行,在远程自学无监管的状态下能否得到相同的结论,尚待验证;实验采用学生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类型较单一,他们的信息素养相对较强,对易用性感知比其他群体更强;实验的数据来源主要以使用者的自我报告为依据,缺少实际验证其效果,这也是下一步研究待解决的问题。
[参考文献]
[1] 杨孝堂. 泛在学习:理论、模式与资源[J]. 中国远程教育,2011,(06):69-73.
[2][15] 余胜泉,杨现民,程罡. 泛在学习环境中的学习资源设计与共享——“学习元”的理念与结构[J]. 开放教育研究,2009,(01):47-53.
[3] 江丽君,谢新就,腾艳杨. 开源Sakai的特色及应用分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1,(10):10-13.
[4] Sakai Project .[DB/OL]. http:// .
[5] 张丹,王建华. 基于Sakai的智能协作教学平台的研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1,(04):75-76.
[6] 张屹,许哲,张帆等. 基于Sakai平台的村镇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应用模式初探[J]. 中国电化教育,2010,(05):51-55.
[7] 苟超群,刁永锋,周茂丽. Sakai平台在混合式教学中的应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10,(08):73-76.
[8] 梁明,赵蔚,刘红霞. Sakai平台上基于知识管理的网络课程创建探析[J]. 现代教育技术,2010,(04):95-98.
[9] 高芙蓉,高雪莲. 国外信息技术接受模型研究述评[J]. 研究与发展管理,2011,(02):95-105.
[10] 陶宗琮. 用户满意对网络教育系统接受行为的影响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2007.
[11]C.M. Jones, R.V. McCarthy, L. Halawi. Utilizing the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o assess the employee adoption of information systems security measures. International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ssociation, Inc., 2010,19(2):43-56.
[12] Chorng-Shyong Ong , Jung-Yu Lai. Gender differences in perceptions and relationships among dominants of e-learning acceptance. Computers in Human Behavior, 2006,22(5): 816-829.
[13] Mouakket A A. The influence of technology acceptance model (TAM) factors on students’ e-satisfaction and e-retention within the context of UAE e-learning[J]. Education, Business and Society: Contemporary Middle Eastern. 2010,4(3): 299-314.
[14] 粟婕. 基于TAM与IDT模型的消费者网络购物意向影响因素研究[D]. 电子科技大学,2008.
[16] Tomas Escobar-Rodriguez, Pedro Monge-Lozano, The acceptance of Moodle technology by business administration students, Computers & Education, 2012,58(4):1085-1093.
篇8
网络平台;中医外科学;互动式教学;信息化技术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多媒体及网络技术普及到各级学校,它具有形象、直观、高效的参与交互功能,促使教学方式向满足新信息时代的需要方向发展。多媒体及网络技术逐步引导教学模式转变,克服了传统教学模式的资源共享差、信息量小、师生互动差、功能单一等缺点,引发了教学环境的信息化,是对传统教育的巨大变革,具有传统教育所不可比拟的优点[1]。中医外科学是中医临床学科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类疾病具有较为直观的临床表象,丰富的局部征象,治疗上强调内治法与外治法相结合,中医药治疗效果显著。众所周知,传统的中医课堂教学方式影响了学生临床应用能力的发展,一般通过文字的表述和简单的示例进行表述,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互动形式多停留在简单问答的层次上,并不能充分体现中医外科学直观的特色,对学生的激励作用不大。通过引入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与应用,期望促进学科教学模式的有益转变。
一、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的理论依据
互动式教学是以现代教育心理学、教育行为学和教学方法论等理论为基础,以“教为主导、学为主体”为指导的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体现了师生之间交往和沟通以及教与学之间的交互影响和交互活动,摒弃了传统教学中以教师为主体的单一现象,实现了教改中以学生发展为根本的核心理念。互动式教学法充分发挥了教师和学生双方的主观能动性,让彼此在相互平等、相互尊重的基础上,相互对话、相互讨论、相互观摩、相互交流和相互促进。它适应当前教育的发展特点与要求,更利于发挥中医外科学的直观特色,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2-3]。如何在网络信息时代的今天达到这一目的呢?BlendingLearning(混合式学习)是要把传统学习方式的优势和E-Learning(即数字化或网络化学习)的优势结合起来;也就是说,既要发挥教师引导、启发、监控教学过程的主导作用,又要充分体现学生作为学习过程主体的主动性、积极性与创造性。真正做到让学生由被动、静态学习到主动、动态学习,参与教学,评价教学,促进了学生理论水平能力和实际技能的和谐发展,达到了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自21世纪以来被受到广泛关注并在全球范围日益流行,多媒体和网络教学具有交互性、共享性、探究性、协作性和自主性的优势,可以通过信息化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促进教学模式的探索和教学质量的提高[4-5]。
二、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目标和内容
在互动式教学模式的指导下,研究中医外科学课堂教学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整合,变革传统教学结构,充分发挥信息化网络的优势,创建新型的教学结构,即“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以期实现信息技术与课程的整合[6]。
(一)教学资源库的制作。
根据中医外科学课程目标,确立和优化相关课程内容,结合学生学习需要选取与课程相关的趣味性、实用性、前沿性教学素材,通过多媒体网络以不同的形式展现给学生,以便学生获得所需的学习资源。
(二)电子版立体化教材的建设。
通过课程中心教学平台将课程教学内容通过数字化转化为电子版立体化教材,既便于教学内容的定期更新,又利于实现的教学资源的共享。
(三)教学质量评估系统的建立。
尝试构建数字化教学质量评估系统,探索建立学生电子档案,通过网络虚拟互动考核评估学生。
三、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设计与应用
在学校、学院两级领导支持下,从2011年开始,基于校园课程中心的临床医学院学科教学网络平台的建设,先后尝试在中医皮肤乃至中医外科全学科进行教学网络平台的构建。网页制作及数据库维护在课程中心系统基础上建设及完成。在相关课程中心教学网络平台系统的支持下,网络平台设计结合本课程实际加以调整共有课程简介、教学大纲、教师简介、教学日历、教学录像、教学资料、互动栏目等7个功能模块,包含电子教案、教学视频、教学课件、知识点介绍、交流讨论、在线作业、在线测试等小的板块,教师在上课前向学生公布相关课程进度、课程预习要求、课堂教学内容及课前测试,学生可根据自己的时间安排,通过校园网登录网络教学平台,观看相关课件,掌握基本知识点,完成课前测试。学生通过对重点基础知识部分的阅读和练习,能够迅速掌握的基本知识点,为课堂的案例分析及疾病串讲奠定基础。课后则在互动栏目中进行深入探讨及答疑,并引导学生进行拓展阅读及总结。课堂教学过程则有所变化,把学生分成若干组,每6-10人一组,在分组时,尽量考虑学生的成绩、性别、个性特征、兴趣爱好、才能倾向等诸多方面的差异,达到“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理想状态,也就是小组间水平接近,小组内各成员保持合理的差异。如是重点疾病,预先告知学生下堂课将要讨论的病例(根据教学要点及重点、难点内容给出病例),组织案例式讨论;如是非重点疾病,则要求学生做好课前的预习、资料收集、授课课件准备,组织课堂学生试讲。各小组的组长组织,派出1名代表(非组长)进行观点的阐述,各组间可进行提问、辩论。最后由老师由病例人手,总结本章节的重点和难点,特别是刚刚课堂上讨论激烈的问题,并回答学生的问题;教师根据课程要求和各小组展示成果的情况,总结学习的效果、闪光点、有待完善之处以及启示等,由此形成网络平台应用及课堂教学的有效结合。
四、互动式教学模式下的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建设的意义
(一)有利于实现教学结构的转变。
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实质与落脚点是要变革传统的教学结构,即实现“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主导—主体相结合”的教学结构的转变。利用多媒体网络,构建中医外科学教学平台,开展网络拓展教学,借助现代教育技术的支持,实现了信息的多渠道、多方式、大容量传输,实现了教学资源的共享,从而为逐步建立起比较完善的信息化教学支撑环境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
基于网络平台丰富多彩、生动直观的大量信息资源,教师可以充分发挥主导作用,选取素材,实现资源共享,充分发挥中医外科学形象化、直观化等优点,通过真实病例资料、图片、影像资料引入,引导学生从临床实际角度进行课程内容学习。有助于学生产生强烈的学习欲望,激发学习兴趣,在病例实践中形成实践智慧,提高学习质量。
(三)有助于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基于网络平台的优势,可以为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空间,学生可以随时上网进入中医外科学教学网络平台,带着兴趣和问题根据教学内容有选择性地点击相关链接进行反复观看学习,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通过课堂及网络资料互补学习,使学生的学习由被动变为主动,成为学习的主体,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四)有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
中医外科学是一门临床学科,学习课程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深入掌握并有效运用学得的知识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通过网络和课堂教学的结合,基础知识、技能和临床实际案例的逐步深入,老师教授和自我学习的良性促动,强化学生对正确诊断及处理相关病例的能力的锻炼,为进入临床实践打好坚实基础。在互动的交流讨论区,学生可以各抒己见,发表看法,师生交流,解疑释惑,教学相长,有利于教学互动,体现临床课程教学的开放性和多维性。中医外科学作为中医类专业的临床必修重点课程,与学生后期临床实习有着密切的关系,教学中如何更好地结合自身的教学实践与学科特点,结合学校实际,充分运用信息化网络资源,创造出能有效支撑“教为主导、学为主体”的互动式教学方法,是我们今后进行课程改革和建设的努力方向。
作者:宋瑜 陈红风 李咏梅 潘一滨 李晓睿 单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参考文献]
[1]胡启平,马军,袁志刚,等.多功能型医学遗传学动态网络教学平台的研究与实现[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08(1):110.112.
[2]杜娟.浅谈“互动式教学”[J].学周刊•理论与实践,2009,33(3):66.
[3]李敏,王平均.师生互动型合作学习理论对教学的启示[J].科技创新导报,2008(7).198-199.
[4]何克抗.从BlendingLearning看教育技术理论的新发展[J].电化教育研究,2004(4):21-31.
[5]UijtdehaageSH.DennisSE,CandlerC.AWeb-baseddatabaseforsharingeducationalmultimediawithandamongmedicalschools[J].AcadMed,2001,76(5):543-544.
篇9
1 引言
网络教学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已经越来越成熟,随着各高校教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对网络教学的要求也逐渐走上正轨。本文以我院进行网络教学平台的建设为例,探讨网络教学平台的应用和管理。
2 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
2.1 网络教学平台配置方案
我院网络教学平台基于宽带的校园局域网,编程语言为ASP,数据库采用SQL Server2000作为后台数据库,服务器操作系统是Win2000 Server,平台的前台是网页界面。
网络教学平台结构图如下:
学院教师通过网络教学平台,向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广泛的学习内容,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吸收新的知识,使学生随时随地都可以学习,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提高。
2.2 网络教学平台应用
网络教学平台的功能模块有:教师备课、网上答疑、学生作业、网络考试、电子邮件、学生管理等。网络教学平台支持课程循环,学期结束后,教师更新课程部分内容,导入新生的数据,就可以直接在新学期使用,节省了备课时间。
教师登录后,在课程管理中,可以个性化设置自己的课程,比如课程模块、课程分类、是否允许课程申请和等。教师可以开设多门课程,也可申请浏览学习其他教师的课。教师可教学资源,布置及批改教学任务,并通过平台的论坛模块与学生进行网上答疑互动。
网络教学平台提供学生的学习访问统计报告,教师利用这些数据,可以进一步改进课程的质量。
学生登录后,在教师的课程中可以浏览或下载教学资源,根据课程首页的教学任务通知来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测试或者考试。在论坛中回复师生的提问或者发起新的讨论,也可利用站内邮件系统做师生间进一步的沟通。
2.3 教学平台中的交流互动
交流是教学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师生之间缺乏交流,往往是教学中最大的缺陷。在传统教学中教师课上讲授的时间占去了很大一部分,师生之间的交流比较少,这种现象在某种程度上会影响教学质量。
网络教学平台中有讨论、博客、聊天、答疑等互动模块。教师和学生都能在讨论区或答疑区发起讨论和答疑。答疑平台可真正把教师和学生联系起来,使学生能够及时解决自主学习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同时,博客、聊天等模块也给师生提供了一个情感交流和展示个性风采的平台。
2.4 平台中的教学任务
师生登录后,在课程的首页,可以看到教学任务通知,比如作业、测试或考试等。
考试是检验学生学习成效的重要的形式,在网络教学中作业和考试也是不可缺少的一部分。平时教师留的作业,学生都要认真作答,作业成绩要记载到作业成绩库中,并且教师可以在学期结束时对学生进行网上考试。
网络教学平台有布置作业、考试的向导提示。考试的题型有主观题和客观题等七种题型,教师可以设定时间期限,作业或考试。平台可根据教师设定的答案自动评判客观题,同时平台的批改系统可使教师方便、高效地批改主观题或作业。
3 网络教学平台管理及推广
3.1 政策支持
学院领导十分重视建设高质量、丰富的网络教学资源,并给予了相应的政策支持。学院鼓励教师勤于钻研, 积极参加现代教育培训工作,以提高教师们熟练掌握和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专业水平和质量。
学院督促各院系教师制作精品课程,各院系举办课件制作竞赛, 获奖者颁发证书, 给予一定的物质奖励。
学院由教务处向各院系下文,要求各院系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辅助教学,并督促检查相关的教学资源上网情况及师生交流互动效果。
网络教学平台首先在现代教育技术中心试用,待测试稳定后,向全院师生推广使用。
3.2 网络管理
网络教学要得以顺利和高效的实施,离不开高效的管理。对于网络教学平台来讲,管理员起着对平台系统进行全面管理和维护的作用,主要任务包括赋予教师和学生的权限、公告管理、网络课程库管理、教学管理、系统管理等。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以 “支持和发展教学, 且重在发展教学”为主要任务,以“优质服务”作为管理目标, 全力保障现代教育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应用。
4 结束语
网络教学平台充分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现代化教学思想,改变了在传统教学中以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探索和协同工作能力,有利于推进“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化进程,有利于学校培养现代社会需求的新型人才。
网络教学平台拓展和补充了教学资源,可加强对学生学习行为的分析,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优秀教师还能够“以一当十”,跟踪学生学习情况并及时指导,以弥补教材单一、封闭型学习的缺陷。对于全日制的学生而言,网上资源也可延伸到课堂,更好地反馈课堂学习效果。
学院的许多老师已经意识到网络教学平台的优越性,并在实践教学中加以使用,学院也建立了相应的评价机制以督促网络教学的建设,针对网络教学质量的评价,笔者认为:首先,不应把上网资源的数量作为评价网络课程质量高低的唯一标准;其次,教师使用网络教学平台,要看学生是否主动参与,师生交流互动是否顺利,学生的思维和技能是否得到提高;最后,就是看学生的学习效果,保证了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质量,才能保证网络教学的质量,这也是衡量网络教学质量最重要的标准。
参考文献:
[1] 冷玉霞.关于多媒体网络教学的几点思考[J].沈阳教育学院学报,2006(2).
[2] 陈海林.李海霞,王庆柱.高校老师要注重网络资源建设[J].实践探索,2006(5).
篇10
[中图分类号]TP393;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0194(2015)18-0-02
随着高职院校课堂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学方式逐渐转向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实现互动性学习。在知识经济时代,运用教学资源平台,搜索相关信息,将其转化为知识并加以应用,是推动学校教育发展的重要途径。当前,尽管高职院校运用网络教学资源综合平台提高了教学水平,但从调研情况来看,部分学校网络教学资源综合平台在实际中并没有得到良好运行,因此,强化网络教学资源综合平台的应用,具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
1 高职网络教学资源综合平台应用现状
1.1 高职网络教学资源综合平台应用意义
1.1.1 有利于发挥高职院校校园网作用,提高办学质量与效益
随着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部分高职院校为实现教育信息化、网络化、多媒体化而不惜财力建设“高大全”式的校园网络系统,但网络只是信息传播的载体,信息资源的汲取和共享才是人们使用网络的目的所在,因此,必须有丰富的教学信息资源支持。先进的硬件设施若缺少软件支持,硬件就成了简单的摆设,不可能发挥出其对教学的强大支持作用。因此,如何全面、方便、快捷和准确地开发收集利用与高职教学有关的各种教育资源,将之放于计算机网络上,切实解决“路上有车,车上有货”的问题,是当前高职院校面临的重要研究项目。
1.1.2 有利于推进高职教育现代化和信息化
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提出,“学校要加强对现代化教育技术、手段的研究和应用,加快计算机辅助教学软件的研究开发和推广使用,要做好现代远程教育的试点工作,加速实现教学技术和手段的现代化,使之在提高整体教学水平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见,高职院校必须加强与教育技术和教育信息化有关的网络教学资源综合平台建设。
1.1.3 有利于广泛形成有效的资源建设和应用行动策略
历经多年的发展,高职院校已积累较多的教育资源,如视频信息和教师自我研发的资源(如课件、电子教案、试题、案例、个人教学主页、课程教学网站、世界大学城教师空间、百度文库、微课以及慕课等)、互联网上的各种可以利用的资源信息以及卫星电视的教学节目等,如果不加以有效利用,必然会造成教学资源的浪费,同时也使投资巨大的校园网络高速公路失去应用价值。为此,研究开发建设适合高职院校广大师生的校园网络教学信息资源库,以及推动建设和应用网络教育资源的良性行动策略,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1.2 高职网络教学资源综合平台的应用问题
随着高职院校的发展,目前,各高职院校内部教学资源综合平台的应用仍存在诸多问题。
1.2.1 资源整合问题
高校内部对平台的应用仍处于初级阶段,尽管院校重视课程资源教学,教师经验也较为丰富,但因平台教学多为“孤岛”知识模块,内容也多为课本知识,既使浏览资源库,教师或学生得到的信息也仅是课本内的固有内容。此外,高职院校内教学资源平台信息管理能力较为薄弱,因信息资源整合不足,不同的知识模块割裂情况较为严重。而知识“孤岛”将影响资源平台的构建与资源的整合,从而制约平台的运作效能。
1.2.2 学生问题
传统的高职院校教学主要是通过课堂传授和讲座报告等形式进行,然而平台内教学内容乏味、教学方式单一,教学氛围沉闷,学生获取教学内容仅限于网页浏览,主动性难免受到影响。另外,网络信息时代繁杂的信息、多元的价值观念,使学生思想观念日益变化,因此高校要充分协调教学内容、教学观念及教育方式等,以应对更为严峻的挑战。
1.2.3 教师问题
基于平台的应用,运用信息技术,提升网络教学水平,对网络平台的监督管理与平台的应用有重要意义。目前,部分高职院校教师对平台教学管理不力,只是简单地将课本内容应用到教学平台内,其规划性和设计能力较弱。此外,教师与学生沟通较少,缺乏教学引导,对学生应用平台的情况缺乏科学评价。因此,难以确保平台运行的有效性。
2 高职网络教学资源综合平台应用的完善与发展
2.1 整合现有教学资源,加强平台管理
学习资源的建设和应用是高职院校网络教学资源管理的基础,而学习资源的有效利用及其转化为知识的程度,取决于知识管理的应用程度。在高职院校的课堂教学中,汇集了大量数据、资料、程序以及教学软件等资源,形成了一个高度集成开放的、共享的资源库,所有学生均可根据使用的资料,发表自己的意见与建议,也可将自己的资料加入资源库供他人使用。
通过整合、处理资源库里的信息,使学生直接获取有用知识。在信息向知识的转化处理上,可运用数据库、数据挖掘和人工智能技术来获取信息中的隐含知识;在知识的存储与传播上,可运用检索技术、智能搜索引擎以及网络技术等手段实现。此外,对于互联网资源,可通过整理将链接作为网上信息整合的一部分。高职院校平台的设计制作可充分整合国内优秀的教学资源,汇集不同领域中的优秀专家学者,为学生提供一流的、权威的教学内容,传递最新的教学成果,还可运用网络技术优势,将已制作的教学内容模块化,内容知识可及时、持续更新,为学生提供强大的学习资源支持。
构建网络教学资源平台,对接校内与校外的网络,基于知识管理新技术的运用,建立校外网络平台,促进知识的传播与共享。在信息的搜集和整理方面,运用新技术将更为便捷,手机短信、微信、微博及网上论坛等传播方式将成为与校外维持沟通的重要载体,增强教育工作的效能,成为推动高校教育工作的新动力。通过运用知识管理的新技术,高职院校师生可直接了解国内外时政,发表自己的观点,真正参与到教学讨论中,并与社会接轨,提高教学质量。
2.2 运用信息技术,增强学习主动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大学生接受信息的能力日益增强。数字化校园的建设与发展,为学生提供了宽广的学习渠道。学生可运用基于知识管理的新技术,了解更多资讯,并接受其综合影响。因此,运用计算机技术,创新教学模式,能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构建新的知识体系。
运用计算机技术,辅之以教学内容,正确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有效服务于未来的高校教育,将对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强化学生对教学平台的应用,构建适合学生学习的网络平台,能有效开拓学生思维,拓宽其交流方式和渠道,从而增强其学习的主动性。
2.3 完善教学管理,强化平台教学
2.3.1 树立平台管理意识
树立平台管理意识,形成知识体系。作为高校教师,必须树立平台应用意识,鉴于现有的教学模式,可按照内容分析,了解教材的结构,重点与难点,掌握知识的逻辑,增强学生对教学内容的理解能力。教师还可根据学生对知识管理的熟悉程度,结合教材内容构建知识体系。目前,教材内容的衔接较少,知识孤岛状况较多,知识在持续地被认知和建构。将知识管理引入高校课堂教学中,结合个体知识架构,支持协作知识建构,为学生提供使用、评价知识的平台。此外,要重视隐性知识的挖掘,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隐性知识比显性知识更有创造力,是市场竞争的关键。教师可结合高校课堂的特征,运用互联网技术,强化学生自身的知识能力管理,使其高效理解信息,将隐性知识转化为显性知识。
2.3.2 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
高校教师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可借助笔记本或计算机软件等。当前,计算机发展较快,运用互联网技术,可增强信息管理的效能。基于知识管理理论的高校课程,结合管理理论、方法和工具,运用至高校课堂教学,如运用知识编码、教育共享、教程内容转化以及教学内容创新等观点指导课程设计,为学生提供网络学习的平台,使学生借助于管理工具学习学科的专业知识,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
3 结 语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技术逐渐应用于教育领域,网络教学应运而生,为教师在网上实施教学提供了支持和辅助,并日益成为师生之间交流的平台。网络教学不但能将教学资料到网上,还能加强师生间的沟通与交流。因此,网络教学平台必将越来越多地应用于高职院校辅助课堂教学。
主要参考文献
篇11
一、引言
网络教学平台是远程开放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国家开放大学的重要基础,只有充分利用信息技术不断改进、优化平台功能,提供更多形式的学习支持服务,才能满足各种学习者的需求,不断提高网络开放学习的效果。
伴随移动通信设备的普及使用、短信技术的广泛应用,以及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网络技术、移动技术环境下,网页中嵌入短信操作已经作为一项普通功能融入网络教学平台,师生之间能够在网络教学平台中通过收发短信随时随地进行教学交互,为此只有联系实际教学不断探索Web短信技术在网络教学平台中的应用模式,才能促进开放教育网络教学模式的发展。
二、应用模式
现有网络教学平台中,由于实际教学模式不同,因此短信技术的应用方式各异。传统应用是不提供短信收发功能的普通的网络教学系统,Web短信应用是在网页中嵌入短信功能,提供移动通信设备与服务器之间短信收发、短信管理功能的网络应用系统。
(一)现有模式
根据Web短信与网络教学系统的结合程度,目前网络教学平台广泛存在以下两种应用模式:
⒈ 传统应用与短信应用相对独立
传统应用与短信应用独立创建,两者之间没有任何功能关联,仅共享用户、专业、课程等后台管理信息,在网络教学系统中短信应用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功能模块,仅仅是针对网络教学的需要共同使用。例如,上海蓝卓教育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推出的“蓝卓移动校园”能够在网页中使用短信为师生提供日常教学信息广播、课程通知等学习支持服务,此系统能够作为独立模块加入到缺乏短信应用的任何网络教学平台中。
此模式的基本设计思想是教师在网页中收发学生的短信,并能够浏览与删除短信;学生使用手机接收网站短信,并能够浏览本人与教师交互的短信。
此模式的优势是易于构建,缺陷是传统应用与短信应用之间没有联系,不能相互交换信息。
⒉ 传统应用与短信应用完全融合
传统应用与短信应用之间可以通过多种方式共享交换信息;短信应用不作为独立模块出现,将短信收发作为系统业务流程的组成部分,缺少短信交互无法实现系统功能;此外系统功能也可以仅通过短信交互实现,短信应用已经完全融入传统应用中。
此模式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师生可以接收从网站发送的短信,还可以回复或向指定号码发送短信,网站能够接收回复的或发送到指定号码的短信;教师能够在后台进行与讲授课程相关的短信的浏览、删除等管理操作。此外某些系统还可以将与某个学生相关的信息在网页与手机两种界面中同时显示,学生能够选择方便的设备浏览、修改信息。
例如,华南师范大学网络学院曾经使用的“基于Web短信的课程答疑系统”属于此模式。学生可以在线提问,或通过移动终端将问题短信发送到系统并显示在问题页面中;教师在线浏览问题页面、回复学生的问题,并直接发送到学生的手机,对没必要回答的问题教师可以直接删除;若学生发送问题后两天教师未回答学生问题,系统自动将问题转发到答疑教师的手机,提示教师及时登陆答疑系统回复学生问题。此系统中学生问题短信、教师回复短信是整个答疑流程的必要组成部分,并且学生在提问时短信方式与在线方式效果相同。
此模式的优势是传统应用与短信应用之间完全共享、交换信息,缺陷是需要重新开发网络教学系统,同时用户需要适应全新的基于短信平台的教学交互方式。
(二)改进模式
目前广播电视大学网络教学平台中,网上实时教学活动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登陆在线平台,不在线的学生无法进行讨论与答疑;同时平台内部课程资源、学习通知、作业成绩等重要信息不能立即通知学生,学生也无法及时反馈对教学通知、课程资源的评价。为此必须将Web短信作为辅助、补充功能融入在线教学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中,教师在任意页面都可以根据需要向学生群发相关信息,并通过接收学生回复的短信在网页中查看反馈信息。基于以上需求,优化现有的两种Web短信应用模式,笔者提出一种“传统应用为主,短信应用为辅”的改进模式。
短信应用不作为独立模块出现,Web短信作为可选功能融入传统应用,短信应用是传统应用的一种扩展或补充。将短信发送与浏览嵌入在前台应用页面,后台应用提供短信的基本管理功能,但是短信收发不是系统业务流程的必要组成部分,不使用短信交互同样能够实现系统主要业务功能。
此模式的基本设计思想是学生能够通过手机收发短信,教师能够在带有短信发送设置的网页中单发或群发短信,师生都能在发生短信应用的栏目中浏览短信交互内容;教师还可以在后台管理页面进行短信的浏览、删除与统计等管理工作。
改进模式的优势是能够充分利用现有网络资源,系统升级扩展成本较低,用户能够针对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交互方式,易于推广使用。
三、应用案例
下面以电大在线平台中课程论坛的改进为例,详细阐述“传统应用为主,短信应用为辅”的改进模式的解决方案。
(一)设计特色
第一,学生既可以登陆课程论坛在线发新帖,也可以通过发送短信向课程论坛发新帖。
第二,教师在课程论坛可以在线发帖,也可以同时将帖子主题以短信形式发送到学生手机。
第三,学生接收到教师发送的短信后,可以通过回复此短信向课程论坛回帖。
(二)功能模块
⒈ 学生子系统
学生登陆后可以在线浏览所学课程的帖子,还可以发新帖或回帖,但不能删除帖子。学生接收到教师从论坛发送的帖子主题短信后,可以回复一个带有帖子编号的短信,并将回复内容作为教师发帖的回帖添加到课程论坛中;学生还可以通过向特定号码发送带有课程号的问题短信到课程论坛,问题短信能够以学生新发帖的形式显示在课程论坛中。总之,学生能以两种方式进行发帖,即:学生登陆论坛所发帖子是论坛帖,学生通过手机短信添加到论坛中的帖子是短信帖。
⒉ 教师子系统
教师登陆后可以通过设置专业、课程、发帖类型(论坛帖、短信帖)等属性浏览发帖情况,并对学生发帖进行回帖,通过发新帖组织专题讨论。在发新帖或回帖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确定是否将帖子主题以短信方式发送给学生,可以发给部分学生以提示他们及时进行在线学习,也可以将网上教学的要点内容发给所有选修本课程的学生。教师还能对本人负责课程的帖子进行删除、修改、修饰等管理操作。
⒊ 管理员子系统
管理员登陆后可以对整个系统的各种信息、访问权限进行管理。用户管理提供学生、教师、管理员三类用户基本信息的注册、修改、删除、查询等管理功能,用户信息中必含手机号。课程管理、专业管理提供相关属性的基本管理功能,设置教师与课程之间的任课关系,学生与专业之间的归属关系。权限管理能够设置、修改、删除用户权限,使用户根据本人身份所赋予的权限访问课程论坛;学生能够在所学课程的论坛中浏览、发帖,或使用手机短信向所学课程的论坛发帖;教师能够管理本人负责课程的论坛。短信管理提供短信的收发统计及短信的存储、浏览、删除功能。
(三)工作流程
首先,管理员登陆论坛,先注册用户基本信息,然后注册专业信息、课程信息,接着设置学生与专业、教师与课程的联系,最后设置学生、教师的访问权限,教师拥有对所负责课程的论坛的所有权限,学生在所学课程的论坛中只有浏览、发帖的权限。
其次,教师登陆论坛,在所负责课程论坛中浏览两种类型(论坛帖、短信贴)的帖子,对不良帖子进行删除,发帖组织专题讨论,回帖进行答疑,并对发帖进行必要的修饰(置顶帖、精华帖等)。在发帖或回帖时还可以通过选择短信通知将帖子主题以短信形式发送给相关学生。
最后,学生登陆论坛,可以在所修课程的论坛中浏览信息、在线发帖参与讨论或提出问题。学生在收到教师发送的短信后可以进行回复,系统自动将回复内容作为教师发帖的回帖。
(四)系统结构
设计案例总体采用B/S架构,物理结构采用“客户端/ Web服务器/数据库服务器”三层结构,逻辑结构采用“表示层/业务逻辑层/数据层”三层结构,如图所示。
设计案例采用“+IIS+SQL Server”的技术组合方案。数据库服务器安装SQL Server 数据库管理系统,部署数据层的程序与数据。Web服务器安装短信收发硬件设备、IIS与.NET框架,部署系统业务逻辑层程序。客户机Web浏览器显示用户接口页面、反馈系统信息页面,同时页面中具有简单的验证逻辑以及数据保存逻辑。移动设备用于接收、显示从Web服务器发送的短信,并通过此设备向Web服务器回复短信。
(五)短信收发技术
设计案例使用最常用的短信猫作为短信接入方式。短信猫是专门针对短信应用设计的内含工业级短信发送模块的无线终端设备,其核心模块与手机相同,一般是 SIEMENS或WAVECOM产品,插入SIM卡后短信猫可以接入到移动通信网,支持与手机之间收发短信,计费方式与手机相同。
短信猫采用计算机串口通讯,使用AT指令可以直接控制收发短信,属于最底层的开发模式。此外正规的短信猫制造商还提供基于AT指令的多种语言开发的SDK,使用其提供的操作函数收发短信更为方便、可靠。例如,北京人大金仓信息技术有限公司提供的短信猫设备及其SDK能够实现收发短信功能,SDK开发包将短信猫初始化、发送短信、接收短信等函数封装在动态链接库dllforvc.dll文件中,在C#中可以使用命名空间System.Runtime.InteropServices的方法DllImport()调用动态链接库中的函数,包括:初始化函数GSMModemInitNew(),此函数设置短信猫工作状态,并在计算机与短信猫之间建立通信连接;发送短信函数GSMModemSMSsend(),此函数通过短信猫中的SIM卡将短信发送到接收号码终端;接收短信函数GSMModemSMSReadAll(),此函数返回接收短信的字符串。
(六)应用效果
应用案例开发完成后,在网上教学活动中试用一个学期,效果良好。其中,在《Photoshop图像处理》课程的网上教学讨论中,教师设计多次短信群发,主要包括实时专题讨论题目、学习重难点提示、重要事件提醒等内容,引导学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学生能够按照基本要求向课程论坛回复短信进行简单地学习交互。
篇12
当前,随着全球教育数字化、网络化的历史性变革,教育模式也自然成为变革中的重要环节。中职的教学要改革,传统的“三中心”教学模式必须退居二线。“授之以鱼”,要变成“授之以渔”。教师的“解惑”应变成“启惑”。教学组织的着眼点要从解决教师的教而转向学生的学。面向学生的学习,解决“学什么、怎么学”的问题。学习完全要成为学生可自主的行为。因此,搭建网络学习平台,能使现代教育技术的优势得到充分地发挥,营造出一种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环境,建构能充分发挥学生自主能力,能把学习知识和发展智能与素质培养统一起来的、对学生学习方法和认知方法的培养形成有帮助的能使学生学会通过信息获取与加工处理问题探究和意义建构的途径获取知识的新型中职教学模式。
二、网络学习平台的特点与优势
网络学习平台是基于web的集学生管理、课程管理、在线交互、测试与考试等为一体的网络教学系统,包含了管理、资源、交流、答疑、评价等方面的内容。它实现了现代信息技术与教学实践有机融合,更从观念、过程、方法以及师生角度多层面赋予教学以新的含义,呈现出以下几个优势:
1.信息量大。网络教学平台利用校园网进行,与计算中心的网站紧密结合在一起。中心网站已具有丰富的教学资源,如多媒体素材、教学参考书、教学参考资料、教师的工作总结、学生的优秀习作等等,这些教学资源与本网络教学平台相溶合,构成完整的资源体系,教师与学生都能够共享和利用这些资源,使得平台的建立信息量大。
2.教学效率高。传统教学中的信息、课件、作业处理等,通过网上进行,极大地提高教学效率。网络教学充分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使学生的学习方式从传统的单一接受性学习到研究行学习,实现自主、探索、个性化的学习。
3.合作性强。打破传统学习过程的个体性和封闭性,实现教师、师生、学生之间的合作。实现教师经验、科研成果的共享,师生建立同学或共学关系,同学之间通过交流商议、集体参与等实现合作共学,通过贡献智慧、分享成果,进而学会合作。
具体应用
(一)教学资源的建设
在运用网络学习平台的过程中,教学过程中产生的全部教学数据,包括课件、答疑、讨论、作业,甚至老师和学生的所有教学行为都将记录下来,这些教学数据就形成了宝贵的教学资源。根据这些数据,教师可以对教学效果做出客观的评价,对这些数据进行保存、统计分析、数据挖掘,为教学活动和教学决策提供有用的信息。作为打造网络学习平台的基础,教学资源的建设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充足的教学资源提供了丰富的网上学习资料,让学习有了更广阔的时间和空间,通畅、方便的交流途径。
(二)教学关系的改变
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网络学习平台教学的主要目标之一。在网络学习平台教学中教师的功能主要有两个:一是设计、组织多媒体课程材料和课堂,二是在学生学习时通过各种双向通信机制实现师生交互作用,为学生提供学习支持服务。运用网络学习平台,改变了以教师为本位的教学关系,建立“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关系。
网络互动要求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利用网络学习平台教学强调学生自主学习,但是自主学习不是自由学习,教师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要积极引导,主动提供支持服务,使学生时时感受到网络教学的现实性,消除疏离感。学生一方面自丰学习某门课程的内容,同时通过网络向教师提出解决学习中遇到的困难。学生通过自身的意义建构完成学习任务,同时,通过与教师及其他同学的交互实现对课程内容的全面理解。通过交互,教师给予学生心理支持和技术支持,从而建立一种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创设出良好的网上教学环境,增强学生参加网络学习的信心、激发学习的积极性。
(三)教学过程的优化
网络学习平台能有效地协助教师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参与网络交互学习活动,顺利完成课程设置,实现教学过程的优化。
1.备课。教师备课内容成为课程教程资料,在网络学习平台上更有利于学生查阅,免除了课堂记录的烦恼,学生可以更加专心听课。
2.课堂学习。在传统教学中,由于心理作用以及时间、空间的限制,师生间的答疑、交流有局限性,但网络学习平台教学可以容易地克服心理障碍,克服时间和空间限制,以各种方式进行交流,如资料收集、协作讨论、问题探究等。它打破了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固定模式,提供图文声像并茂的多种感官综合刺激,有利于师生的分层导学、交流合作、协作学习,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兴趣,引导学生向预定教学目标前进,为教师组织多种教学形式提供了方便。另一方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实现了各方面的素养的提高,包括信息素养、问题解决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和同伴的合作能力等。
3.课后复习。课后通过网络教学平台,教师和学生可以在课后继续开展互动教学与自主学习。学生在网上完成作业后,师生在聊天室讨论课堂上未能学懂的知识点,还可以参与各章节的小型测验,巩固学习要点,方便教师掌握学生学习进度,同时,教师和学生还可以约定时间网络答疑。
总之,网络学习平台运用的运用,优化了学习资源和学习环境,创新教学结构和教师的教学方法,进一步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面。
【参考文献】
[1]李克东,数字化学习——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核心(上、下)[J].电化教育研究,2001,(8—9).
篇13
[4] 教育部《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0-2020年)》[EB/OL].http:///html/info/10plan/ghfb.shtml.
[5] 柯蒂斯・J・邦克,焦健利 主译. 世界是开放的―网络技术如何变革教育[M]. 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6]刘兰娟,陈岗. Blackboard教师操作手册[M]. 上海:上海财经大学出版社,2008:1-10.
[7]秦艳姣. 基于Blackboard的网络教学平台应用研究[J]. 中国教育信息化,2008:67-69.
[8] 孙炜平. 网络如何辅助教学一Blackboard教学平台[R]. 北京:北京赛尔毕博信息技术有限公司,2005.
[9] 权. 高校网络教学平台教学中的管理研究[D]. 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08:36、40-42.
[10] 乔培. 运用绩效技术理论和方法改善多媒体教学应用效果[D].陕西:西北大学,2010:15-30.
[11] 刘海苑. 基于 Blackboard 平台的网络辅助课程应用研究[J]. 广州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27-31.
[12] 朱书慧. 促进网络教学平台在高校中有效应用的策略研究[D].河南:河南大学,2011:17-40.
[13] 刘伟. 基于Blackboard平台提高网络教学质量的策略研究[D]. 辽宁:辽宁师范大学,2008: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