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服装调查报告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服装调查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服装调查报告

篇1

调查报告针对京沪两地不同产品从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A、商场销售情况:不同商场的销售能力描述;

B、生产企业分析:各种产品生产企业的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以及月度占有率变化;

C、品牌分析:具体描述品牌市场变化情况,每月市场份额占有走势。

篇2

一、XXXX有限责任公司的营销状况。

天津XXXX有限责任公司地处京津黄金走廊,毗邻廊坊的杨村开发区,交通便利,环境优美、整洁,是武清开发区企业的一份子,该公司占地近8万平方米,是集生产、运输、销售、服务为一体的综合性公司。固定资产近980万元,公司拥有先进的技术,引进了日韩的服装特色,面料先进;工艺特色,款式新颖,年产1亿御的服装,现有休闲、运动、秋衣、毛衣、羽绒服等系列产品,分别适用于婴儿、儿童、中年、成年、老年的男女款式,产品畅销于河北、东北、山东、山西、吉林、黑龙江等省市。该公司通过了QS2000质量体系认证,以科学严谨的管理为依据,引领着时尚,不断创新,使公司的产品质量始终居于国内同行业的领先水平。

二、服装产品在市场营销竟争中面临的情况和问题

不可否认XXXX有限公司责任公司虽然在产品的质量和销售渠道策略上取得了一些成效,但在新的市场中还存在一些不容忽视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一)品牌意识淡薄

不可否认,近些年来中间出现了一批服装品牌,但是相对皮尔卡丹、李宁、阿迪达斯等知名品牌,XXXX的品牌可谓是小巫见大巫了,但是相对于国际的品牌来说,我们该公司的品牌还处于初级阶段上,不能被消费者近快接受,消费者很重视宣传,与名牌产品的衣服相比,即使物美价廉,有经济基础的人也不愿意购买,要想获得更大的利益,必须注重品牌的宣传。

(二)由于季节性的影响和待业的竟争影响了消费者的要求变化,产品的个性化越来越强,使产品的更新换代加快,就会发生季节性的库存,这就要求经销商拥有相应的储存能力,衣服怕雨淋、虫咬,不能片面的只重视销售而轻保管,使该公司造成了一定的浪费,影响了公司的质量,同时也就影响了本公司的销售利润。

(三)缺乏现代的管理水平

营销人员的整体素质参差不齐,企业内部缺乏掌握服装与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该公司的营销人员只有十几个人,对于拥有200多名的职工的企业来说;比例是非常低的,营销人员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够,机器设备与国际的设备相比相关甚远,使资源在一些方面浪费严重。

(四)产品的更新问题

产品在市场上存在一定的生命周期,产品的生命周期理论说明,不会有哪一种产品经久不衰,永远获利,该公司的营销人员经常对各类产品的市场状况进行分析,淘汰了过时的产品,加快了新产品的研制,在花色、面料、工艺、款式等方面都得到了明显的改善,使产品得到了畅销,从而延长了成熟期,甚至进入了再次投入期,例如公司在年轻女装方面添加了一些时尚的小饰品,深入年轻女性的喜欢与此同时也繁荣了市场,提高了在国内市场的占有率。

三、针对以上问题远江公司采取以下对策

(一)品牌策略

在现代市场营销观念中品牌是构成产品装饰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一个好的品牌在助于新产品尽快被消费者有利于提高产品的档次,从而获得较高的利润。

一个好的品牌是一个企业能力、形象、产品质量和特色的综合体,该企业大力推进品牌策略,一是树立好企业品牌引领着服装业的时尚。

(二)产品的策略

在市场中款式新颖,独特质量好是促进和扩大销售的重要因素,不仅在中年人的款式方面下功夫还在老年人,婴儿等人群体的款式也要改进。

(三)销售渠道策略

企业为了开拓市场,实现销售目标,要更进一步的选择营销渠道策略。

(1)在离厂区附近的开设直销点,既可降低产品的价格也可节省运输的费用,同时也加快了货款的回收。

(2)要经常进行市场调研,使产品不致于断码,断色,经常注意时尚人群的穿着,及时改进产品。

(3)以产定销,扩大销售渠道,使销售网络与国际接轨。

(四)大力培养服装业营销人才

首先要树立营销人员在于精而不在于多的理念同时也要招聘企业内部能掌握服装与计算机技术的复合型人才,还可以选拔内部有潜质的人员,企业人员还要经常培训,让营销人员充实专业知识。

篇3

二、当前面临的突出问题

近年来,我区服装行业发展迅速,但是许多企业都是在国有企业改革和我区经济短缺的情况下发展起来的,普遍缺乏竞争意识,加入世贸后,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对共青这种传统产业产生巨大冲击,导致我区服装企业固有的问题和缺陷越来越暴露出来。

(一)布局分散,档次不高,难以发挥规模效应。

(二)大多实行家庭式管理,经营者素质较低,难以参与市场竞争。共青服装企业80%以上属于家族式管理模式,当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和规模后,其家庭式管理模式和有限地管理能力明显滞后于企业进一步发展,最终导致企业生产经营陷入困境。管理上的欠科学,实质是管理人才的匮乏。全区78户服装企业,经营老板多为羽绒厂一线工人和销售人员,文化水平不高,懂一些服装技能但缺乏管理知识。经调查,全区服装企业拥有大专以上学历的职员占就业总人数不到5%,中高级职称管理人员廖廖无几。应说鸭鸭集团公司是拥有驰名商标的企业,产品为国家名牌产品,其技术人才、管理人才与应达到国家品牌产品企业的水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问卷调查表明:我区民营企业主要的决策也都是由老板或他的家人做的,拿到正规董事会或股东会上讨论的不到10%。这样的治理结构,管理上容易出漏洞,决策上容易出偏差,不利于企业进一步发展。

(四)相互拆台,恶性竞争在抬头。由于受历史、社会、资历多方面的因素影响,我区服装企业经营者总体素质不高,在政治觉悟、知识水平、管理能力、人格素质、法律意识和道德修养等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和不足。在创业初期靠胆大闯打天下,用的是一股子蛮劲,而当企业发展到一定程度,明显的表现出个人素质上的不适应。一个很明显的事情,也是我区当前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厂家多了,订单来源自然会是个问题,可是共青的某些老板,不顾别人的利益,也不顾整体大局,为了抢人家的订单,竟相降低价格。在调查中反映这么一件事情,我们有一位老板以14元/件的加工费接下了几万件单子,可不到半天,我们的另一位老板得知此事后,晚上找到发单老板住处,竟以9元/件拿走此单,真是笑死了外人,气死了自己人,白白丢掉几十万元。由于自己人的这种不正当竞争,导致了我区服装企业利润甚微,甚至亏损。而致使这一问题产生的另一原因是一部分家庭小作坊,逃避各种税费,低价接单,破坏了正常的市场秩序。调查表明:1-5月份,我区78家服装企业中有60%在明显亏损或潜在亏损。服装行业发展情况调查报告范文由提供!

三、今后健康发展的对策

(一)、加大宏观调控力度,实现由分散性向集中型转移,一般型向重点型转移,来料加工型向自产品牌型转移。针对我区企业布局的分散,开发区在城市规划中应统一企业发展格局,特别是在征地、出售土地中,政府合理规划,经营者要明确用地目的,建议今后发展布局为:生产型外贸型批零型三线格局。在经营规模上,要引导企业上台阶、上档次,向重点型转移,对具备一定规模的服装企业,鼓励通过向社会募股、向企业员工转让部分股权以及企业兼并、联合、互相参股等形式,引导向产业化、规模化方向发展,增强市场竞争能力。再是对于一般加工型企业,引导向专业化协作和社会化大生产方向发展,增强生产能力,提高经济效益。对于有一定产品优势和科技优势、实力较强的企业,应该以产品、资本为纽带,开发新产品,打造新品牌,逐步实现由来料加工型向自产品牌型转移,加速我区服装企业的壮大进程。

(二)加大教育培训力度,着力提高经营者素质,引进人才,打破家长制管理,完善公司法人治理结构。

篇4

一、功能性。

我们都很清楚一个专卖店成立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销售商品,从而取得盈利,对专卖店的设计是为了更好的将商品推销出去,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只有最大限度的利用好有限的空间,将商品以最佳的状态的展现给消费者,才能够获得理想的效果,吸引消费者。

进入一个专卖店,不知你是否会有这样的感觉:面对这么多五颜六色的商品,不知应该选择哪一件,不知是该向左走,还是向右走,是向前还是离开?

运用好商品的关联作用是一切活动的开始。它指的是哪种类型的商品可以摆放在一起展示给顾客,如长短袜可以和内衣一起摆放,水壶可以和烤箱摆在一起,水果可以和蔬菜摆在一起,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最大限度的利用货架与通道组成的营业空间引导顾客更加快捷而高效的浏览到商品。通过摆放互相有共同之处的商品,不至于让顾客眼花缭乱,还可能让顾客选中本来没想要买的商品。

1.在商品的摆放上,尽可能的按照一定的形式或规律来摆放,比如同一色系的放在一起,垂直布置或者是对称布置,既显得规整,又

具有形式美感,而且不显得杂乱。如图:

2.其次是通道的设计,要尽可能的宽敞、笔直,尽量少拐角,以免太过狭窄而导 致人流不畅。有很多通道在外观上都设计成不同于其他地面的风格,

采用不同的颜色或者不

同的材料,这样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有序的引导顾客进行游览,但也有一些消费者潜意识里不

喜欢被拘束,而喜欢自由行走自由浏览。所以

我们应该依靠巧妙的设置货柜来吸引顾客自由的穿行。如图:

3.当一个逛了一整天街的消费者,进入一个专卖店时,这时她最需要的就是一张沙发或者一把椅子,能够供她休息。因此,店内的休息设施是不能忽视的,如果将它们按照一定的形式进行组合,也会营造出很有价值的营业空间,既达到了供消费者休息的功用,又取得了一定的设计美感。如图

二、空间氛围的营造。

随着现代生活水平的提高与人们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的提升,人们对专卖店的空间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消费的不仅仅是单一的商品,同时也需要身心上的愉悦。

专卖店从它的橱窗设计到室内的空间设计,其本质都是在营造一种空间氛围,让消费者能够真实的体会到该商品给他带来的美好的感觉。(下面主要以橱窗为例进行分析)

如果把一个专卖店看作一本杂志,那么橱窗就是这本杂志的封面。毫 无疑问,引人注目充满创意的橱窗能够起到促销的作用,精心布置的橱窗不仅能够把消费者引入店内,而且还强化了商品的品牌形象,它既是一种广告手段,又让顾客深入了解店内商品的情况。

1。设计橱窗时,首先应明确所要陈列的商品中蕴含的主题与精神,然后赋予其一种理念,因为只有独特的理念才能让设计中与众不同的东西呈现出来。但最 终橱窗的主题要能够反映或支持店内销售的商品。橱窗的设计可以运用一系列的色彩、形体、肌理、灯光等,在瞬间抓住消费者的注意力,同时又要具备必要的细节与情节,可以让消费者停留更长的时间。橱窗的设计可以创作戏剧,倾诉故事,可以表现的活泼自然,可以营造浪漫温馨的气氛,也可以制造诱惑,激发人们的购买欲望。

篇5

三是生产方式落后。我镇羽绒服装行业虽然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形成了一定的产业规模,但绝大多数企业都是家庭作坊式的生产,厂房、仓库设在家中,几台机器、几个工人就是一个工厂。规模较大的也由于厂房和工人等问题,采取分散设点的方式进行生产,加工点遍及全镇及周边乡镇和县区,安全隐患大,不利于先进工艺的实施和企业的管理,以至于在境内甚至无法找到一家有一定规模、较为正规的羽绒服装厂。

四是扩大生产困难重重。由于我镇羽绒企业家庭作坊式的生产方式,没有可用于进行质押的固定资产,无法获取贷款,企业很难做大。同时由于受场地、职工宿舍硬件设施等制约,也难以扩大生产规模。

五是行业管理松散。我镇羽绒企业户数多、规模小,缺乏统一的行业协调管理,没有技术研发、原料采购、市场营销等行业服务组织,各自为政,相互竞争,抗御市场风险能力差。

六是财政贡献率不高。我镇羽绒行业年产值2亿元以上,但财政贡献率却很低。一方面是由于企业采取分散设点的生产方式,有的加工点在外乡外县,税务部门无法掌握真实的生产销售情况,很难做到应收尽收。另一方面由于沿海等地区在开具增值税发票时给予较大优惠政策,许多产品进超市需增值税发票的企业都在外另设公司,导致大量税源外流。

二、加快发展的有利条件

1、产业链条完整,成本优势明显。我镇有羽绒服装生产企业100余家,绒毛加工、印染、绣花、辅料生产、包装等配套企业30多家,布料、羽绒等主要原材料也有固定的供应商,产业链条完整,生产成本竞争优势明显。

2、销售网络健全,市场空间广阔。我镇羽绒背心遍销全国各地,在各大中城市都有直销点和商,与500余家大型超市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加上每年秋冬季节遍及各地的企业直销短期门店和摊点,市场网络健全,销售方式灵活,若不断推出新产品,适时拓展国际市场,市场前景必将更加广阔。

3、人力资源丰富,发展后劲增强。我镇羽绒服装产业经过长期发展,培养了一大批熟练工人和经营管理销售专业人才,创造了公司+农户的灵活经营模式,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营管理经验和扩大再生产的资本。随着我镇青石行业扶大抑小产业结构调整的推进,必将使大量资本转向羽绒行业,为羽绒服装业的快速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

4、宏观环境优化,发展时机成熟。我镇距羽绒名城共青不足10公里,苏共大桥的建成通车为我镇利用共青的羽绒服装产业资源、承接产业发展、融入共青经济开放区和湖生态经济圈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国家实施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和扩大就业、支持农民工返乡创业的一系列政策,为我镇羽绒服装产业的加快发展提供了宏观政策支持。同时,随着十二五规划编制及新一轮土地利用规划修编的启动,用地等制约发展的问题得到解决,加上3.5万伏变电站、万吨自来水厂等项目的投入使用,羽绒服装产业发展的基础设施逐步完善,加快发展的条件充分,时机较为成熟。

三、加快发展的建议要求

为解决制约我镇羽绒服装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加快发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工业园区化的思路,经过广泛调查论证,建设羽绒工业小区是加快发展的必由之路。我镇拟在境内红星村星共公路边规划建设500亩的羽绒工业小区,第一期征用土地200亩,完成三通一平,将分散于各地的羽绒加工点集中到园区,并通过招商引资吸引知名羽绒企业入园,实现资源共享、信息共用,加快科技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知名度,形成产业聚集效应,扩大产业规模,促进产业升级。目前,我镇已完成羽绒工业小区建设的前期调查摸底、选址规划等工作,为加快建设步伐,特请县政府帮助解决以下问题:

篇6

1、年轻已婚妇女占多数。被调查的外来妇女中,25岁以下的占22.3%,26-35岁的占50.7%,36-45岁的占21.6%;已婚的占74.7%,她们大部分文化程度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的占87%。

2、主要来自省内各地农村。被调查的外来妇女中,75%来源于本省,主要来自阜阳、无为、含山等省内欠发达地区农村。她们大部分是经亲戚朋友介绍来的,在马鞍山工作的时间普遍较短,大部分是在5年以下。

3、家庭生活相对稳定。被调查的外来妇女中,单独租房居住的占71.5%,与他人合租房屋居住的占17.1%;能按时领到工资的占74.1%。已婚妇女基本都是随丈夫一道来马鞍山的,她们与丈夫一起做生意、打零工,也有的在家烧饭带孩子,几乎都在一心一意谋生计。在调查走访中,没有发现有违反规定生育孩子的,有的只有一个女孩的也表示不想再要二孩了。她们家庭相对和睦,99.8%没有遭受过家庭暴力,

4、生活态度积极乐观。被调查的外来妇女中,对目前生活非常满意的占45.2%,比较满意的占36.5%;对未来生活充满信心的占69.3%。她们大多肯定自我,追求向上,感到要改变自己的生存状况,必须有技能,学有专长,且有68%的人希望自己创业发展。

二、外来妇女生存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收入水平偏低,居住条件艰苦。被调查的外来妇女中,个人月收入200-600元的占43.7%,601-800元的占36.2%,801-1000元的占11.8%,1000元以上的仅此占8.7%。她们以居住“城中村”的农民出租房为主,也有在社区车库苟且栖身的。人均居住面积约5平方米,且条件非常简陋,卫生状况恶劣,受生活环境和条件的影响,有83.4%的人感到生活有压力。

2、劳动技能不强,就业层次不高。被调查的外来妇女中,只有18%的人参加过岗前培训。由于缺少劳动技能,有62.1%的人员是以打工为生,主要集中在劳动密集型产业和服务性行业。少数创业者也主要集中在饮食、娱乐、商贸流通等服务性行业,随着竞争的加剧,生意越来越难做,只能勉强维持生计。还有的只能靠卖菜、卖水果、摆地摊、擦皮鞋、收废品等为生。

3、社会保障问题突出,合法权益受到侵害。调查显示,有70.2%的外来务工妇女没有与用工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有75.7%的外来务工妇女没有办理各类社会保险。具体地说,她们一是休息权得不到保障。她们一周工作6天的占18.6%,工作7天的占70.9%;一天工作9小时的占17.5%,工作10小时的占42.5%,工作12小时及以上的占5.6%。且许多企业采用计件工资制,一些外来务工妇女为了多赚点钱,通常自愿加班加点。二是特殊利益得不到维护。她们在孕期、哺乳期,不降工资的只占15.8%,享受应有假期的占31.7%,不上夜班的占8.3%。44.1%的外来务工妇女孕期或哺乳期没有得到应有的照顾,有的甚至被辞退。

4、子女受教育难,难以享受城市优质教育资源。她们对孩子的教育都很重视,普遍认为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培养成才,想给孩子寻求与城市孩子一样的教育环境和条件。在调查走访中,大家认为日常生活中最大的不平等待遇就是子女教育问题。据了解,我市招收外来人口子女入学的只有5所指定小学,没有中学。这5所小学远远满足不了外来人口子女就近入学的愿望。因此,收入尚可的只得用辛苦积攒的钱为孩子交纳数额不菲的借读费;收入差些的只得将孩子放在户籍地上学或送到附近的民办学校,但普遍认为教育质量得不到保证,担心孩子被耽误。

三、改善外来妇女现有状况的几点建议

1、充分认识做好外来妇女工作的重要性。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外来妇女还将继续涌进城市,外来妇女已经成为城市工作和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她们的生活和工作状况关系到城市的繁荣和和谐,与社会稳定密切相关。因此,做好外来妇女工作十分重要。各有关部门应提高认识,加强领导,营造重视、尊重外来妇女,关心支持流动儿童生存和发展的社会氛围。

篇7

(一)“留守妇女”的年龄结构

被调查的“留守妇女”中,年龄最小的24岁,最大的62岁,平均年龄38.7岁;其中,24—35岁的占58.6%,35—50岁的占32%,50—60岁的占8.2%;60岁以上的占1.2%。

(二)“留守妇女”的家庭生活变化

调查发现,丈夫外出务工后,大多数“留守妇女”家庭的收入增加,生活水平有了提高。86%的家庭在收入增加后,新盖了砖瓦房,添置了新的家庭生活用品,如电冰箱、电视机等,改善了生活条件;有14%的家庭因为外出人员年龄大、无技术等各种原因,家庭无明显增收,家庭生活没有明显变化。

(三)“留守妇女”对丈夫外出打工的态度

交谈发现,88%的妇女希望丈夫外出打工,提高家庭收入,这些妇女大多数是青壮年;12%的妇女不希望丈夫外出打工,这些妇女大多年龄偏大。在这些妇女中,既希望丈夫外出打工挣钱,却又有顾虑的妇女占92%。

综上分析,莱西市“留守妇女”群体中50岁以下的占绝大多数,丈夫外出务工对多数家庭的生活起到了改善的作用,她们对丈夫外出务工既报有希望的态度,同时又顾虑重重。

二、存在的问题

调查发现,“留守妇女”坚毅刚强,吃苦耐劳,但她们身上所承受的压力也是有目共睹的。大多数的“留守妇女”虽然承担了家庭的重担,但对生活抱有乐观态度,对未来生活充满了美好的向往,她们是快乐地累着。同时我们还发现,她们在生存与发展、权益保护等方面遇到了一些问题。初步分析,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劳动强度高,身体健康受损

“留守妇女”既要承担繁重的农业生产劳动,又要料理家庭事务,照顾孩子上学,有的还要照顾年迈的老人,劳动强度很大,严重损害身体健康。在走访调查的过程中,反映劳动负担重、身体不太好的占80%左右。由于家中缺少劳动力,所有的粗活、重活、忙活几乎都压在了“留守妇女”肩上。有的妇女农忙季节一个人不分白天黑夜,经常是一天只吃两顿饭,有时累极了,连饭也吃不下,在地头上倒头就睡。下堡村的一名妇女流产的时候,丈夫也没有回来,是邻居帮忙照顾了她三天,自己觉得不好意思了,挣扎着给孩子冼衣做饭,从此落下了手脚疼的病。另一名妇女家中有2个孩子和两位80多岁的老人。家中所有的活都她一人做,可丈夫挣的钱远远不够老人治病、孩子上学的,自己感觉累的都快要趴下了。村里老年人普遍说:“现在农村的女人比过去的女人累多了,苦多了。地要一人种,孩子、老人的饭菜要一人做。女人现在是家里的顶梁柱,没有了女人,就没有了家。”

(二)夫妻感情缺失,家庭出现危机

因丈夫长年外出打工,“留守妇女”中一些人遭遇了婚姻“红灯”。这些遭遇婚姻危机的妇女面临着相似的状况:一是夫妻间缺乏联系和日常的交流;二是“留守妇女”不知丈夫的打工收入;三是“留守妇女”为了让丈夫外出打工挣钱养家,自己忙于田间劳作、养老、教子,精神空虚;四是丈夫不再承担“养家”义务;五是丈夫有外遇。近年来,“打工婚姻”离婚案呈不断上升趋势,据某乡镇法庭统计:每年审理涉及打工青年离婚的民事案件达20多件,占离婚案件的48.3%。如某村一青年田某,常年在外与人合作搞建筑施工,便与打工女王某长期同居,并生有一子。留守在家的妻子被迫与丈夫离婚。同时,我们在调查中也发现,有一些长期分居的留守妇女,由于文化程度很低,自我控制力不强,易受不良现象和不法分子的诱惑,出现婚外情和婚外,有的出现家庭破裂。据市法院等有关部门的统计,在农村离婚人群中,因为夫妻一方外出务工导致离婚的比例高达四成以上。

(三)精神负担重,缺乏安全感

调查显示,由于丈夫长期不在身边,“留守妇女”们忍着身体和心理的双重负担。调查发现,89%的“留守妇女”觉得丈夫的忠诚成了她们最大的心理负担—她们害怕城里是个花花世界,担心老公在外干活经不起诱惑,抛妻弃子,因此成天提心吊胆;73%的妇女担心外面的世界太复杂,丈夫在外面受人欺负。“留守妇女”们普遍反映农村治安状况不好,没有安全感。由于男人不在家,白天不敢和村里的男人多说话,怕遭人闲话;晚上又害怕歹徒入室行凶抢劫。一名被调查者说:“村里的一些光棍或无赖经常没事找事到我家,死皮赖脸地坐着不走,我越害怕他们越猖狂。想想我就害怕。”据有关部门统计:农村害案件中,62%的受害者是“留守妇女”,37%的“留守妇女”家庭受过盗窃等不法行为的侵害。

(四)能力精力不及,子女教育出现偏颇

调查显示,大部分的“留守妇女”由于承受着农业生产、家务劳动双重负担,教育子女的时间相对减少;有的妇女文化偏低,对子女教育力不从心,往往是物质上的满足大于知识的教育,出现了“重养轻教”现象。调查中我们发现,大部分妇女表现出对子女教育的担忧:63%的妇女担心自己精力或文化有限,影响孩子的学习提高;37%的妇女担心丈夫与子女缺乏交流,致使儿女形成“恋母情结”或“亲情饥渴”,而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正常性格的形成。

三、解决农村“留守妇女”问题的建议

(一)高度关注“留守妇女”问题

农村“留守妇女”已经成为农村一个新的特殊群体,不解决好这一群体的各种问题,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将产生不利影响。建议各级党委政府及有关部门重视并关注农村“留守妇女”问题,把它放到影响全局的高度来认识,妥善解决这一特殊群体的特殊问题。

(二)积极为“留守妇女”提供帮助

“留守妇女”劳动强度大、心理压力大等问题,在短期内很难彻底解决。这就需要各有关部门积极为她们提供帮助,关心她们的生活,帮助她们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各种实际困难。成立家庭咨询(服务)站点,设立专、兼职心理辅导教师,帮助“留守妇女”解决心理问题。条件较好的村庄可创办儿童托管中心和老人服务中心等,减轻“留守妇女”的劳动强度。有关企业要因地制宜改善打工者居住生活条件,通过建“夫妻楼”、减少租房费用等措施,帮助一部分夫妻愿意带着孩子共同打工的家庭团聚。

(三)加大妇女权益保护力度

针对目前农村“留守妇女”遇到的各种问题,社会各界应积极保护她们的合法权益,加大《妇女权益保护法》、《婚姻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和执行力度,通过法律知识宣传、培训等方式,教育妇女提高自我维权意识。加大社会治安管理力度,在村庄建立“治安巡逻队”,保障社会治安,减轻“留守妇女”安全方面的心理压力。加大对外出务工人员的教育培训和管理力度,把劳动技能与相关法律法规及家庭教育知识结合起来,教育和引导他们自觉履行家庭责任和义务,遵守和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维护家庭稳定。

(四)提高“留守妇女”自我发展能力

篇8

本次调查涉及全市100户384人,2004年总纯收入1770600元,人均纯收入4611元,95%为非低保户;5%为低保户,低保户中有80%是因疾病损伤致贫,20%是因家中劳动力少致贫。

二、农村医疗服务状况

1、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卫生组织是村卫生室,10%的人选择是私人诊所,9%的人选择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的人选择是乡镇卫生院,1%选择县级以上医院;家到最近的卫生组织的距离60%的人选择不足1公里,39%的人选择在1-2公里,1%的人选择在2-5公里。

2、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3、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4、19%的人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71%的人基本满意,8%的人不满意,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报销医药费少,报销手续烦,定点医院收费高,定点医院看病手续烦,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等。

5、47%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例基本合适,11%的人认为过高,10%的人认为过低,3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6、在现有合作医疗基础上,44%的人愿意再增加医疗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员患病,经常就诊的医疗单位44%是村卫生室,44%是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是私人诊所,5%是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上述单位的主要原因56%是离家近,13%是质量好,11%是定点医疗单位,8%是有熟人,7%是价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调查前半年,22%的农户没有家人患病,59%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农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农户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后及时就诊,共花费医药费121743元,按照规定能报销或减免43509.4元,实际报销或减免20712.3元。没有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有病轻,自己治疗,经济困难,能拖则拖,医药费不能报销等。

9、43%的人认为现在看病难,51%的人认为不难,6%的人选择说不清楚。认为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困难,医院缺少名医,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手续太烦等。

10、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5%的人认为不贵,9%的选择说不清楚。认为贵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农户因家人得病在2004年向医生送过红包。

三、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调查显示,实际报销或减免仅占全部医药费的17%,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小,不划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的农民不太愿意参加。调查显示在2004年仅17%的农户得到补偿,表明绝大部分农户近期并没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得到实惠。部分农户在问卷上写上了他们的困惑:“为什么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报销?”。

2、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4、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所调查的100户中,有51%的农户患病选择经常就诊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在这些医疗单位中,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5、医务人员的素质差。调查显示患大病的农户有超过50%的人给医生送过红包,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欠佳也是农民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1、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要求,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和资金支持的责任。没有政府出面组织,合作医疗就会失去组织基础,政府的适当(根据财政支付能力)资金支持能够对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产生很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2、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4、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在全市依据一定标准确定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并根据成熟一家扩大一家的原则,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参保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5、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合理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改进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加快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6、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特别是要加强市、乡、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乡、村就诊医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能保证村民及时就医,努力做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7、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从调查看,医疗支出已经成为农村居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全部调查农户中,医疗支出占人均纯收入的7%。尽管经过几次医改,药价几度下调,但高昂的医药费用仍是农民进医院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因此,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平抑农村药价,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使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以医德医风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让困难群众也能看得起病。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更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

篇9

一、研究背景

劳动和社会保障部2010全国十大城市岗位需求和求职排行的统计显示,上海市餐厅服务人员、厨工岗位空缺与求职人数的比率高达7:1,成为岗位空缺大于求职人数缺口最大的职业。了解服务人员的生存现状对促进农民工就业、提高生活水平、推动整个社会的进步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认识和解决第三产业发展中的盲区和问题,促进国民经济发展,甚至可能成为解决就业的一个创新点。

二、临朐县中小饭店服务人员生存现状及问题

(一)服务人员生存现状的社会表现

1.服务人员工作时间长、强度大、基本劳动权利无法保障。调查显示,96.67%的服务人员每日工作时间超过8小时,其中80%的劳动者工作时间超过10小时。劳动者并不享有基本的节假日,且无一人享受过节假日工资翻倍的劳动福利。基本劳动权利得不到保障,直接影响服务人员的从业热情。

2.服务人员不具备基本社会保险,生活单一。对服务人员生存现状的调查结果显示,有40%的劳动者不具备任何保险,另有60%的劳动者仅有医疗保险,均为所在社区或村庄提供。服务人员中基本不参加任何文娱活动的占96.67%,生活较为单一,休闲娱乐活动少。

3.服务人员寻找工作渠道狭窄,自身限制多。有近一半的服务人员通过家人或朋友介绍寻找工作,原因是更安心可靠,不会发生拖欠工资的情况,他们中没有一人尝试在网上投递简历。问及选择该职业的原因,大多数人表示因自身条件差、限制多,36.67%表示因年龄限制,但将来会转行,50%表示因学历限制,不得不接受较差的待遇和条件。

4.服务人员呈现妇女化和老龄化趋势。目前中小饭店服务人员甚至部分大型酒店服务人员呈现出妇女化和老龄化趋势。过去至少占总数量一半的男人员所从事的传菜、扛酒等体力劳动由现在超过六成的女人员承担。从事服务工作的女性由原来的年轻未婚女性甚至是未成年女性为主变为了当前的已婚妇女、育龄妇女、老年妇女为主。由于老年妇女和已婚妇女的文化水平及工作热情不高,限制了中小饭店的进一步发展,但苦于找不到合适的劳动者,雇主也只能聘用她们。

(二)服务人员生存现状的个体表现

1.服务人员年龄小、家庭条件较差、获政治资源少。有40%的劳动者年龄低于20周岁,16.77%的劳动者年龄低于16周岁。他们中没有一名党员,再加上外出打工,实际上本应拥有的选举权等相关权利成为虚名。他们中有43.33%为家中最小的孩子,获得资源较少,通过访谈也了解到,大多数家庭条件差,家庭大部分务农或从事体力服务劳动,部分家庭属于离异家庭,或家庭不和睦。

2.服务人员收入低、对家庭责任感差且没有合理理财观念。有70%的服务人员月收入低于1500,有6.67%的人员月收入超过2000。大多数未婚者并不会向家庭交纳任何财物,虽然每月的基本生存花费低于所得收入的一半,但仍有46.67%的人员没有积蓄的习惯。值得关注的是,在服务人员日常生活消费中,电子产品达10%,其他支出,如婚恋等也达23%。

3.服务人员素质偏低,且大多数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小学及以下文化水平服务人员占26.67%,大专及以上文化仅占3.33%,2/3的服务人员文化水平为初中。有93.33%的劳动者未参加过任何培训。偏低的文化水平,直接影响劳动力接受各种培训及学习的能力,制约着劳动力素质的提高,不利于综合开发劳动力市场。此外,有10%的服务人员患有慢性病,36.67%的服务人员没有《健康证》,为饮食安全带来隐患。

4.服务人员职业代际传承程度高、垂直流动机会不完全。服务人员的祖辈和父母职业中,近50%为农民,且父母的受教育程度均有80%低于初中水平,与服务人员本身整体的文化素质水平相持平,职业代际传承程度高。此外,服务人员在垂直流动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流动路径单一、流动不畅,流动过程中的世袭性等。他们中的绝大多数仍未跳脱出父母工作的局限性,仍处于社会中的较低地位。高考,作为社会流动最重要的路径之一,与服务人员这个低文化水平群体看似并无关系,失去了它本身调节社会流动的作用。

5.服务人员对未来预期不乐观、有较开放的婚恋观,对外出打工热情不高。超过85%的服务人员接受婚前和婚前同居,但仅有23.33%的服务人员愿意外出打工,有56.67%的服务人员虽然同意外出务工但不会实践,他们表示虽然外出务工获得的工资高,但消费也高且风险大。愿意外出打工的服务人员表示更多是为了开阔眼界而非挣钱。对目前生活持满意态度的服务人员只占13.33%,超过80%的服务人员表示生活的最大愿望就是挣更多的钱。

三、临朐县中小饭店服务人员生存现状的原因探究

第一,中小饭店服务人员社会保障与社会服务发展不够完善。第二,临朐经济总量和质量有待提高,结构性矛盾依旧存在。第三,户籍制度和教育制度的缺陷。第四,受获得资源影响,服务人员代际传承可能性更大。第五,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的影响

四、改善中小饭店服务人员生存现状的建议措施

(一)宏观措施

第一,健全社会保障和社会服务制度。第二,建立完善的就业市场。第三,积极推进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经济增长方式;推进新型工业化进程;加大科学投入,优化投资结构;用足用活服务业发展政策;加强环境建设,进一步增强吸引力。第四,调整资源分配方式,健全与完善社会流动管理体制。

(二)微观措施

首先,提高服务人员自身素质。加强教育和培训,提高服务人员自身素质和文化水平,减小服务人员代际间的职业流动程度。针对市场需求坚持以短训为主、长短结合的培训模式,积极做到实际、实用、实效三位一体,尽量做到学有所用、因地制宜。其次,发挥街道办或社区、村落、社工的能动性,通过培训或督导改变服务人员自身观点,使其认识到改变生活的可能性。再次,改善服务人员务工环境。建立服务人员工资保障金制度;提高服务人员的社会地位,引导社会舆论,真正做到“劳动最光荣”。

参考文献

[1] 临朐县统计局.临朐县2007年经济运行情况综述.[EB/OL].2008-2-28/2011-05-20.

[2] Jencks, Christopher, Marshall Smith, Henry Acland, Mary Jo Bane, David Cohen. (1972). Inequality : A Reassessment of the Effect of Family and Schooling in America. //(美)格伦斯基编,王俊,等.社会分层(第二版)[M].北京:华夏出版社,2005.12:336.

篇10

穗家政服务平台免费找保姆

事实上,为了方便市民找保姆,去年起,广州市妇联便联合省人力资源研究会、广州市家协,对广州市家庭服务业现状进行了摸查研究,同时充分利用市人力资源市场妇联分市场和市妇女儿童社会服务中心两个阵地打造了家政服务综合服务平台,集家政培训、技能鉴定、就业推荐、O2O平台等多功能于一体,该公共平台自今年三八期间开通至今两个月,已有近百家广州大中型会员企业进驻,注册进入人数达30万人,免费为550多位市民寻找到合适的保姆,下一步将拓宽平台的普及使用,建立广州市家政服务业的信息化管理系统、诚信管理系统,提升服务质量,更好地服务市民,服务企业。

关注焦点

昨天的新闻会上,对于市民找保姆的问题,广州市妇联主席苏佩回答了记者提问。

建诚信系统,好差评都记录在案

羊城晚报:不少市民反映在雇佣家政服务人员的时候,往往对他们的个人情况、健康情况不清楚,家政服务行业能否建立网上的规范档案,有便于雇主查询?

苏佩:雇主找保姆,最首要的条件就是可靠,建立网上档案,即诚信系统,是非常重要。我们设立了一个三方互认、互评的系统,雇主、企业、从业人员三方互相评价,雇主请了保姆可以进行评价,企业可以对这个保姆进行评价,从业人员也可以对企业和雇主进行评价,综合评价之后,会建立一套星级的系统,最终形成规范的档案,只要打开之后就可以知道,这个保姆的一些什么记录。他是好的记录,还是差评。

岗位缺口大,需求得不到满足

羊城晚报:广州目前家政服务业发展中存在的现状如何?存在哪些主要问题?

苏佩:广州家庭服务业还处于初级阶段,比较突出的几个问题是缺乏统筹、协调、配合,多个部门可能都管一点,但整个行业怎么管理,还得协调。此外,广州市的家庭服务企业小、弱、散,整个行业的规范化管理水平并很高,大多数的家政服务停在比较简单的劳动、家务的模式,也有一些对高素质家政服务的要求,但能满足这方面需求的不多,整个行业竞争不足,导致了竞争市场疲软,岗位的缺口比较大,很多个性化的需求得不到满足。

从雇主来看,自身需求得不到满足,会对整个行业产生不满,保姆某一件事做得不好就会怪罪到整个家政企业或者是整个行业。而且不少人对家政企业乱收费的问题不满。

篇11

1、73**的人选择距离家最近的卫生组织是村卫生室,10**的人选择是私人诊所,9**的人选择是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的人选择是乡镇卫生院,1**选择县级以上医院;家到最近的卫生组织的距离60**的人选择不足1公里,39**的人选择在1-2公里,1**的人选择在2-5公里。

2、99**的农户参加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在被调查的100户中,只有1户没有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参保率达99**。

3、66**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应以保大病或保住院为重点,33**的人认为门诊、住院都保,1**的人认为应以保门诊或保小病为重点。

4、19**的人对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感到满意,71**的人基本满意,8**的人不满意,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不满意的地方主要有报销医药费少,报销手续烦,定点医院收费高,定点医院看病手续烦,定点医院少,就医不方便,定点医院医疗水平低等。

5、47**的人认为农村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个人所承担的比例基本合适,11**的人认为过高,10**的人认为过低,32**的人选择说不清楚

6、在现有合作医疗基础上,**的人愿意再增加医疗保障支出,56**的人不愿意增加。

7、如果有家庭成员患病,经常就诊的医疗单位**是村卫生室,**是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是私人诊所,5**是县级或以上医院。选择上述单位的主要原因56**是离家近,13**是质量好,11**是定点医疗单位,8**是有熟人,7**是价格低,5**是其他原因。

8、调查前半年,22**的农户没有家人患病,59**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小病,10**的农户有家人有慢性病,7**的农户有家人患了大病、重病,2**的农户有家人得了其它病。89**的人患病后及时就诊,共花费医药费121743元,按照规定能报销或减免***元,实际报销或减免**元。没有及时就诊的主要原因有病轻,自己治疗,经济困难,能拖则拖,医药费不能报销等。

9、43**的人认为现在看病难,51**的人认为不难,6**的人选择说不清楚。认为看病难的主要原因有经济困难,医院缺少名医,医务人员服务态度不好,手续太烦等。

10、86**的人认为现在看病贵,5**的人认为不贵,9**的选择说不清楚。认为贵的原因主要有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医疗机构乱收费,个人支付比例高等。

11、9**的农户因家人得病在**年向医生送过红包。

三、农村居民医疗服务中存在的问题

1、报销范围窄、比例低,报销的医药费少。调查显示,实际报销或减免仅占全部医药费的17**,农民挣钱不易,他们希望每一分钱的投入都要得到回报。而目前我市推行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以大病统筹为主,对小病、门诊补偿的比例很低。而一般来说,农民患上需住院治疗的大病相对较少,而头痛、感冒等小病时有发生,但不需住院治疗。因此,农民在缴纳费用后,往往全年得不到任何的医疗补偿,导致农民认为付出多,回报小,不划算。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农民的积极性,身体健康、没有患过大病的农民不太愿意参加。调查显示在**年仅17**的农户得到补偿,表明绝大部分农户近期并没有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中得到实惠。部分农户在问卷上写上了他们的困惑:“为什么只有非要得大病才能报销?”。

2、部分定点医院不规范经营,乱收费,农民利益受损。调查显示药品太贵、检查太多及乱收费是目前看病贵的主要原因,而现在的医疗机构都是按市场经济规律经营,追求利润最大化是目标之一。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定点机构有在合作医疗制度中受益的期望。而定点医院是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实施第一线的部位,它的服务好坏和收费高低至关农民切身利益。定点医院收费普遍较高,与新型农村合作医疗所能获得的补偿相比微不足道。许多农户反映,同样一个感冒或其它小病,在私人医生那里只花二十多元,而到定点医院却要花费几百元。一些比较常见的小病,医生却要病人作各种检查,什么心电图、B超和各种化验,小病大看现象时有发生。为了能报销,有病往定点医院跑,路费、餐宿费、误工费再加上虚高收费等,化了许多冤枉钱,就算得到了一定补偿,仔细算算反而不划算。

3、定点医院少,看病手续烦。调查显示,农民就医大多数选择乡镇卫生所、村合作医疗站以及个体医生。因为他们觉得这些医疗单位离家近,就医方便,药价便宜,收费低,服务态度好。定点医院少,给农民看病带来不方便。

4、村卫生室及私人诊所的医疗服务水平低。所调查的100户中,有51**的农户患病选择经常就诊村卫生室或私人诊所。在这些医疗单位中,规模小、设备简陋、药品种类少。医生的文化素质低,难以满足农民就医需要。在80年代以前从业的人员中,很多都是集体经济时期的赤脚医生,他们的医疗技术水平普遍较低。

5、医务人员的素质差。调查显示患大病的农户有超过50**的人给医生送过红包,部分定点医院的医生服务态度欠佳也是农民看病难的主要原因之一。

四、我们建议采取以下措施加以改进

1、加大政府的投入程度,充分体现政府为民办实事的诚心。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是一项涉及千家万户、维系全市农民的民心工程,能否真正受到人民群众欢迎,能否具有较强的生命力,关键是我们的工作能否得到群众的认可和信任。从调查情况看,政府要加大对农村医疗卫生的投入,各级人民政府应按照中央有关文件要求,逐步加大对农村卫生医疗的投入力度,加强基础医疗,这是解决农民“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一项重要措施。政府要切实承担起组织和资金支持的责任。没有政府出面组织,合作医疗就会失去组织基础,政府的适当(根据财政支付能力)资金支持能够对农民参加合作医疗产生很大的引导和激励作用。

2、及时调整补偿标准,扩大报销范围。以收定支、量入为出、逐步调整、保障适度是新型农村合作医疗补偿标准确定的基本原则。从调查资料分析,报销比例低是农民对新型农村合作医疗不满意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在已掌握一定信息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分析研究,及时调整补偿标准,使基金既不沉淀过多,也不出现透支,提高农民受益程度。

4、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在全市依据一定标准确定一批定点医疗机构,并根据成熟一家扩大一家的原则,逐步扩大定点医疗机构覆盖面,参保农民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自主选择定点医疗机构,方便参保农民就医。

5、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服务模式改革。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动员和鼓励社会力量参与兴办农村医疗卫生事业。多渠道筹集资金,重点加强乡、村两级医疗机构建设,逐步配套必要的医疗卫生设备,合理调整优化农村卫生资源,加快改进乡村卫生机构服务模式,加快开展农村社区卫生服务。

6、加强对医务人员的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提高服务质量和技术水平。鼓励优秀的医学院校毕业生到卫生院工作,提高现有医务人员的业务技能,特别是要加强市、乡、村卫生机构纵向业务合作,不断提高乡、村卫生机构的医疗服务能力和水平,让更多村民能在乡、村就诊医治,既降低了医疗成本,又能保证村民及时就医,努力做到让农民“小病不出村,大病不出乡,疑难重病不出县”,从而减少农民群众医疗费用负担。

7、进一步完善药品采购制度,切实降低农村药品价格。从调查看,医疗支出已经成为农村居民一项沉重的经济负担。在全部调查农户中,医疗支出占人均纯收入的7%。尽管经过几次医改,药价几度下调,但高昂的医药费用仍是农民进医院道路上的首要障碍。因此,加强农村药品监管,平抑农村药价,是当前农村卫生工作中迫在眉睫需要解决的问题。必须加强监督、检查,纠正医药购销中的不正之风,使各级定点医疗机构以医德医风取信于民,服务于民,切实维护参合农民利益,最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让困难群众也能看得起病。最大限度降低药价,更大限度地让利于农民。

篇12

(一)人才国际化的总体水平偏低

在国际格局大转换的世纪之交,就象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一样,人才的国际化程度越来越高,世界级的顶尖人才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同财富。从世界范围来看,现代化的国际大都市都是人才开放度很大、国际化程度很高的城市。如在纽约的1400万人口中,常驻的外国人有280万人,占20%;在新加坡的900万人口中,常驻的外国人约有60万人,占15%;在香港的650万人口中,常驻的外国人有50万人,占8%。而目前在**的1300多万户籍人口中,常驻的外国人仅5万人,占**总人口不到1%。国际大都市一般应达到15-20%,即使考虑中国的特殊国情及更加重视本土人才国际化,与国际通行标准比较,比例仍相差甚远。从吸引留学人员的情况来看,目前来沪工作及创业的留学人员有近3万人,约占全国的1/5,仍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

(二)人才资源结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的适应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年,**围绕本市社会经济发展“**”规划和**年度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提出的发展目标,以增强城市综合竞争力为中心,重点开发信息、金融、商贸、汽车、成套设备、房地产六大支柱产业;继续优化发展具有市场竞争力的石化、钢铁两大基础产业;积极培育生物医药、新材料、环境保护和现代物流四大新兴产业以及重点建设和发展地区。

据有关资料显示,**高级人才与人口的比例为0.51%,远低于美国的1.64%,日本的4.97%,新加坡的1.56%,法国的2.47%。从**人才资源的专业结构分布来看,前六位依次为:工程技术、教学、经济、卫生技术、会计、政工等传统专业人才,占专业技术人员总量的90%;而伴随加入世贸组织所急需的涉外法律、公证、翻译、都市农业、科研开发等专业技术人员所占比例偏低,只占总量的3%。从行业分布来看,制造、批零、房地产、科研等领域的人才数量,同比出现不同程度的降幅。例如**年本市房地产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了17.8%,但房地产业的人才数量却比上年减少了,这说明人才结构的调整与经济结构调整出现不对称性。由此看来,本市人才资源结构有待进一步调整,以适应经济结构调整的需要。

(三)本土人才国际化程度需要进一步提升

加大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的培养力度是提升本土人才国际化程度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面对入世,政府转变职能和公务员素质的全面提升已成为当务之急。近年来,在本市开展的紧缺人才培训项目中,本市参加外语口译培训的共有49500人次,合格的有5440人,通过率为十分之一。其中,全市通过高级口译考试的仅2611人,具有日语口译资格证书的只有236人;在**WTO事务咨询中心举办的WTO事务专业人才培训中,目前仅有147人获得初级证书。所以说,我们应进一步加大本土人才国际化素质的培养力度,以进一步提升本土人才的国际化程度。

二、**人才资源开发的战略对策

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特别是在入世的前提下,我们的人事人才工作必须以全新的人才理念、全新的开发视角、全新的管理模式,围绕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加快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的实施,来应对全球性人才的激烈竞争。

(一)加紧实施人才国际化集聚战略

进入21世纪,国际经济发展将呈现三个新的变量:一是经济全球化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二是知识经济发展进程加快;三是跨国公司的影响日益扩大。知识经济的发展,促使人力资源取代物质资源,成为新经济时代的第一资源,国际社会对高科技人才、复合型人才等高层次的人才的竞争将空前激烈。经济发达国家纷纷推出吸引国际人才的新举措。例如制定完善吸引国外人才的立法、加大科研投入、为高级专家提供高额报酬等措施。面对挑战,**要达到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到**年基本建成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中心之一的目标,**要积极参与国际人才竞争,加紧实施人才集聚国际化战略,构筑国际人才高地。

1、扩大国际合作,加快汇集国际智力

在引进国外人才,扩大国际合作方面,要按照党的**大提出的“国与国之间应超越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差异,要寻求共同利益的汇合点,扩大互利合作,共同对付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面临的挑战”的精神,大力发展与科技先进国家的合作研究,引进国外人才与引进国外智力相结合。有些高科技项目可以引进国际高级专家来沪开发,有些项目可以到国外去开发,包括到国外去建立研究机构、产品开发中心、技术研究中心,直接利用当地的智力资源。这需要我们进一步冲破计划体制下的条条框框,解放思想,落实规划。

选择张江高科技园区、南汇国际深水港、嘉定国际汽车城和金山漕泾化工区等**将形成世界级的园区和产业,通过产业引进、课题引进、管理引进等模式,引进一大批金融保险、现代物流、中介咨询、软件集成电路、城市规划建设等领域的高层次、复合型的国际人才。

2、积极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

目前,来沪工作及创业的留学人员有近3万人。**可采取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把智力引进特别是吸引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回国服务,作为**跨世纪发展的一项重要战略。在明确目标、突出重点的基础上,加强政策引导,落实具体措施。具体来说,一是积极鼓励归国人员兴办实业,包括创办留学生创业园区,扶助留学生企业发展等;二是建立广泛的引智网络和海外人才库;三是加强对外宣传的力度,积极开展招聘、引智活动;四是建立人才公平竞争的机制,加快建立和推进国际人才市场化配置的机制;五是制订相应的配套政策,进一步理顺体制,在生活条件、经济待遇、子女教育、工作条件等方面制订和完善实用的配套措施等。以“柔性流动”为契机,创造一种更为宽松的氛围,让国际化人才在**进进出出成为寻常事。从机制上、体制上营造起有利于引进海外高层次留学人员的良好人才环境。

(二)积极开展本土人才国际化培养战略

**要建立国际人才高地,其中很重要的一条就是实现本土人才的国际化,即人才培养的国际化。**为适应“一个龙头、四个中心”建设的要求,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实施了“三个一”人才培养工程,建立了十大紧缺人才培训中心,“九五”期间,共培养各类研究生、本科生和成人高校生31万多人,博士后1800多人;参加党校、行政学院、干部管理学院及其他培训机构的人数达60万人次;派遣出国(境)团组407个,培训各类人才近3万人次。通过培训,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在职人力资本的层次,围绕提升人才国际竞争力,我们要进一步加大教育培训的外向度和本土人才国际化的培养力度。

一是加大教育培训的外向度。向境外培训机构和企业适度开放本市培训市场,运用“合力式”、“引进式”、“混合式”等境内外合作办学模式,根据**紧缺人才培养的需要,逐步有序地吸引境外机构来沪以合资、合作形式注册培训机构和举办紧缺人才培训项目,为**培养国际人才服务。

二是支持境外知名大学、企业及有项目、有品牌、有实力的专业培训机构来沪举办培训项目的洽谈、展示、推介活动,引进国外先进的理念、技术、现代管理和国际通用的职业资格制度,建立国际互认的职业资格制度。

三是课程内容力求国际同一性。目前先在技术标准、规范财税制度、经贸国际惯例、先进的管理方法等领域实现教育与国际接轨。发证力求国际通用或互认。

四是加大人才国际活动的参与度。为人才提供国际经济活动的参与机会。可以通过加快企业国际化进程,实现国际贸易和国际投资组合,实行跨国经营,每年派更多的经营管理人员到海外企业任职;积极吸取外国企业人才开发的经验和做法,鼓励**经营管理人员在外资企业和国有企业之间合理流动,让更多的人才有机会接受外国先进的管理思想和经验。

(三)加强人才开发宏观调控

今年是入世的第一年。入世,首先面临挑战的是政府,是政府的行政理念、行政体制、行政制度和行政方式面临挑战。政府人事部门要以入世为契机,积极转变政府职能,加强人才开发宏观调控。

1、建立符合时代要求的人才宏观调控机制

一是适应人才分布多元化、动态化和人才流动国际化、柔性化的趋势,修订现有的人才统计指标,全面、动态地了解掌握全市的人才资源状况。

二是根据推进人才国际化战略和吸引、培养高层次紧缺急需人才的需要,通过年度人才开发目录等形式,提出人才开发的专业导向、地区导向和产业导向。

三是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海内外人才以柔性流动方式来沪创业和发展,逐步在**建立国际人才高地。

2、建立开放、竞争、有序、规范的人才市场体系

一是突出信息化。重点发展无形市场,以**人才资源数据库为基础,以多级联网的国家人才市场现代信息系统为支撑,建立国内最大的人才信息网络,为**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

篇13

一、问卷调查说明

(一)调查目的

大学生群体因其自身的特殊优势,成为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我国志愿服务活动起步较晚、经验不足等因素的影响,大学生在开展志愿服务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问题,而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制约着我国志愿服务活动的有序开展。这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驻保高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发展状况,准确把握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志愿服务机制的完善提供研究依据。

(二)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调查对象涉及了保定市六所本专科高等院校的大学生。调查对象中,男性大学生占34.73%,女性大学生占65.27%;43.92%为文科、11.07%为理科和42.29%为工科大学生;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占33.15%,二年级的占36.43%,三年级的占27.87%,四年级的占2.55%。

(三)调查方式及内容

此次调查采取问卷调查和个案深度访谈的研究方法,其中个案访谈大学生志愿者20名,发放问卷800份,回收有效问卷765份,有效率为95.6%。并且,问卷内容涉及大学生个人基本情况、大学生志愿服务的动机、大学生志愿服务的类型及意义等多方面板块的具体信息。

二、调查结果分析

(一)志愿服务的宣传与开展情况

志愿服务的宣传与开展情况主要包括大学生是否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否参加过志愿服务活动、目前大学生中志愿精神的普及程度和志愿服务信息获取渠道等。调查结果显示,46.5%的大学生表示“比较关注”或“非常关注”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将近六成的大学生表示参加过(包括“偶尔参加”和“经常参加”)志愿服务活动;从志愿精神普及度来看,仅有2.2%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志愿精神有很高的普及度,17.4%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志愿精神的普及度较高;超过七成的大学生从学校团委、学校志愿服务社团等处获得志愿服务信息,五成的大学生从朋友、同学处获得志愿服务信息,仅有14.1%的大学生从社会志愿服务机构获得志愿服务信息。具体见表1。

(二)志愿服务的组织与管理现状

调查发现,分别有45.7%、49.7%、63.9%的大学生认为当前志愿服务活动过程中出现了宣传太少、活动单一、形式主义严重问题;认为当前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中管理机制、监督评估机制、科学组织与培训机制、保障机制不完善的大学生分别占37.2%、27.0%、42.81%、27.0%;此外,将近四成的大学生认为志愿者队伍缺乏稳定性和持续性。

(三)志愿服务的需求和评估

调查发现,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初衷比较分散,主要是帮助他人、奉献社会、提高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实现人生价值,有18.6%的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的初衷是单纯地对志愿服务感兴趣。从大学生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后的感受来看,超过六成的大学生认为参加志愿服务有助于他们实现人生价值和充实人生,57.1%的大学生认为提高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仅有2.0%的大学生认为没有任何收获。

(四)推动志愿服务改善的主体

明确推动志愿服务改善的主体对志愿服务的发展和进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调查发现,分别有48.7%、77.5%、42.9%的大学生认为学校、政府和非政府组织是推动志愿服务活动改善的主体。

三、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建构思路

大学生志愿服务活动是改进和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它不仅有利于大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而且还在全社会弘扬了志愿精神,促进了社会的和谐和文明进步。但综合以上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大学生志愿服务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之处:其一,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不健全;其二,志愿服务的规范性和深入性不够;其三,志愿服务激励和保障措施不够完善。高校的志愿服务工作是推动全社会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先锋力量,因此建立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对实现高校育人目标、完善志愿服务体系及促进社会文明进步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1]。基于以上认知,本研究提出以下建议。

第一,建立健全科学高效的志愿服务宣传机制。高校在志愿精神志愿服务事业的发展中起着重要的基础作用,在宣传中应把弘扬志愿精神、普及志愿服务理念放在十分重要的位置,帮助大学生树立“志愿者既是奉献者又是受益者”等的观念,同时在宣传中要注重志愿精神教育中的“体验”功能,将志愿教育寓于丰富多彩的志愿者活动中[2]。如设置志愿服务专门课程,将其纳入教学计划并实行学分制管理,以公选课、社会实践课程甚至必修课等形式对大学生授课,加深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了解,提高大学生对志愿服务的认识;开展志愿服务专题讲座,宣传志愿服务先进典型,进行志愿服务创意征文、文艺演出等比赛,积极传播志愿服务理念,提高大学生的参与热情。

第二,建立健全持续稳定的志愿服务组织管理机制。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的规范化、深入化发展是一个长期渐进的过程,因此要加强组织管理机制建设来为志愿服务的发展提供助力。其一,要完善志愿者的招募注册制度,对志愿者进行专业化的岗前培训,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专业技能水平;其二,建立志愿服务监督评估机制,通过服务对象的反馈和随机抽查等形式进行监督,运用科学的评估方法对志愿者的成绩进行评估;其三,建立公正合理的奖惩机制,根据评估结果,进行相应的奖励和惩罚;其四,建立完善的志愿者退出机制,志愿者在退出前,应与其他志愿者做好手头交接工作,确保志愿服务活动的可持续进行。

第三,建立健全公正合理的志愿服务激励保障机制。高校可以通过统计大学生的服务时间、提供正式的志愿服务参与证明等,在大学生进行思想道德素质测评、奖学金申请等时,给予适当的加分,可以提高大学生参与志愿服务的热情和积极性。此外,还要加强对志愿服务的立法,将经费、权益、制度、组织、教育和培训等纳入法律中去,保障志愿者及相关主体的合法权利及利益。

第四,实行社工专业与大学生志愿服务的有机联合。社会工作是专业社会工作者和专业机构以利他主义和助人自助为基本理念,以科学的知识为基础,以专门的方法和技巧为手段,调动和运用社会资源、帮助案主解决困难、提供及增进其福利为追求,以实现社会公平与正义及社会和谐发展为目标的助人活动[3]。社会工作的理念、知识和手法有助于促进志愿服务领域内社会资源的整合和利用,有助于解决志愿者在志愿服务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更有助于建构大学生志愿服务长效机制以促进志愿服务的长期稳定发展。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