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训课程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实训课程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实训课程

篇1

反观我们传统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现状是:过度依赖于企业、实训实习期间的教学管理几乎全部委托于企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仅仅依赖于专业教师为数不多的实习巡视和学生实训实习手册的检查。而事实上,相较于医院等实习单位对实训实习环节比较严谨的态度而言,不少企业则对实训实习的学生使用大于教学,整体教学管理不够规范、质量监控不够到位。

鉴于上述专业实训实习的重要性和不尽如人意的教学现状,我们着眼于这一人才培养症结,从2010年9月开始,在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科类课题“专业实训和创业教学基地建设”下开展子课题研究,将重点转移到专业实训课程体系建设和实践导向的项目化教学改革上来,并借鉴专业核心课程的项目化教学改革成果,针对实训实习环节提出建设和改革思路。这一建设改革思路概括来讲主要是两条:实训环节课程化、实训课程项目化。

一是着眼于实训实习环节,推动实训实习环节课程化建设;也就是从根本上树立正确的意识,把实训实习放到与专业核心课程同等重要的位置上来,并与核心课程一样开展课程建设。从“实训环节”到“实训课程”,称谓的转变折射的是认识的飞跃。

二是通过校企合作、项目教学,推进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因为涉及到实训实习,所以更加依赖于一个比较好的校企合作平台,以便于协调沟通共同推进,同时也因为是实训实习,所以更有条件开展项目化教学以适应高职学生的学习诉求,并有利于教学的质量监控。

课题组基于上述思路,依托于校企合作平台,从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双师型教学团队的建设、项目化实训教材的建设以及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四个方面着手,构建起比较完善的实训课程教学体系并实施了有效的教学改革。

1.校企合作,实训课程体系的建设

以实践为导向、以校企合作双赢为考量,系统设计,突出三个环节的内在逻辑关联。从综合见习到综合实训再到企业实习,保证校内外实践教学资源有机整合。第一学期、第二学期综合见习2周,侧重行业背景、企业文化、组织结构等印象感知;第三学期、第四学期综合实训4周,侧重业务单元专项技能的操作训练;第五学期、第六学期实现顶岗实习,从而保证零距离就业顶岗。这样的实训课程体系设计打破课程条块分割的界限,更加强调综合性,且逻辑衔接、梯度递进、时间递延,更加符合学生的认知和学习规律。

在此基础上,依托于校企合作平台,有针对性地加强校内校外两个实训基地的建设。校内实训基地强调真实性、标准化建设,是校外实训基地的微缩,旨在便于课程教学;校外实训基地则强化教学服务功能,做好相互衔接,旨在便于实践教学。

2.校企合作,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

高质量的专业教学,特别是实训课程的教学,其根本在于是否有一支高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实训基地的平台可以复制、可以建设,但是双师型的教学团队却需要时间的打磨和经验的积累。因此教改期间,要求所有专业教师轮流参加企业进修培训,我们称之为教师企业行动计划。

开展专业教师企业行动计划以来,陆续分派课题组主要成员走出课堂,走进企业进行锻炼。教师在合作办学企业进修期间,必须经历所有部门轮岗实践,重点学习与所任课程相应的岗位流程,并注重经营案例的采集和一线管理经验的积累,以有效填补日常教学过程中的不足、解决日常教学过程中的困惑。

经过两年努力,我们逐步建立起一支既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又有扎实的操作技能的“双师型”教师队伍。通过全脱产的进修阶段的学习交流,进一步了提高专业教师的实践操作技能,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管理新的理念、岗位技能及职业标准;了解企业对职校毕业生的专业知识和实践技能的要求,从而在回校后参与实训课程建设、项目化教材开发和教学改革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3.校企合作,项目化实训教材建设

在整个实训课程的体系框架下,加之课题组成员在企业进修过程中的经验积累、技能提升,特别是对行业和企业发展现状的把握,回校后在实训课程的教材开发、教学改革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专业教师进修后带回来的很多意见建议,成为实训课程建设的重要依据,并作为主力军与企业兼职教师合作开发系列项目化自编讲义。以面向零售企业的经营管理实训为例,专门针对企业主管经理层次设计三个部分内容十项技能:角色认知、零售认知、商圈认知、品类管理、陈列管理、目标管理、市场调查、顾客沟通、会议管理、收银作业,大体上涵盖了企业主管在实际运营中的应知应会。并且此类实训教材也被企业借用于内部基层员工的培训,校企之间的合作在相互借力中获得双赢。

4.校企合作,实训教学项目化探索

以校企合作自编的项目化教材为基础,一书两用。学生校内实训期间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形成学习小组,利用校内实训基地完成相关实训项目,并进而由教师总结延伸、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同样是这本教材,学生在校外实训基地的实习期间,在兼职教师的指导下,各实习小组针对上述实训项目作进一步的深化学习,虽然是相同的项目,但是在真实环境中的学习更具有适应性和指导性。这样强化中有提高的实训教学,明显地提升了实习效果,实习期间的教学质量得到有效保证。能力的提升使得毕业生在实习后半期即可有充裕的时间在校内专职教师和企业实习带教老师的合作指导下开展毕业设计。

5.思考与总结

高职院校在重视专业课程建设的同时,应高度重视实训实习环节,确保实训实习环节的教学质量,把好技术人才“产品”出口前的最后一道关。传统的实训教学往往依赖于企业、委托于企业,实训教学的质量监控手段有限。相对于医院等对于实训实习教学的严谨态度而言,企业对于实训实习的教学管理和质量考核则重视不够。由此,实训实习如此重要的一个环节反而成为了整个人才培养过程中的一个薄弱环节。将实训实习环节纳入专业教学建设与改革的视域,并积极开展系统的探索与实践,应当引起我们的重视。

高职院校实训实习的教学,应把握高职教育特点,以实践为导向,构建起比较完整的实训教学系统。首先是构建有机合理的实训课程体系,参照专业核心课程的教改思路,将实训实习内容阶段化、项目化、课程化;其次是做好实训平台建设和师资建设,根据功能定位差异打造校内校外两类实训基地,并通过专业教师企业行动计划和高校进修计划打造双师型的教学团队;第三是依托师资校企合作开发项目化的自编讲义,为项目化教学的实施提供教材支撑;第四是以教材为基础,以基地为平台,开展双师指导、学生主导的实训课程项目化教学。四个环节环环相扣,这样才能形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实训教学系统。

高职院校提高实训实习课程的教学质量,应推进实质性校企合作模式,以有力保证实训课程建设与改革的顺利实施并取得明显成效。合力培养技术人才,企业直接参与人才规格的确定、参与课程计划的设置和实施、参与教学质量的监控和评价,有利于极大地节省了人工培训成本;教师也在企业生产经营管理环境中得到了实实在在的锻炼,极大地积累了教学资源、提升了教学能力。

实践表明,强化实训课程建设,校企合作、将项目化教学应用于超市零售人才培养,学生兴趣更加浓厚、学习更加自觉、职业生涯规划更加明晰,自我管理和教育能力、思考和创新能力、就业和创业能力都有了明显提升;而在这一过程中,校企合作更加紧密、更加富有深度,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符合学校的发展要求,也满足了企业参与合作的价值预期,最终实现的是学生、学校、企业的多赢。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厅高校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专业实训和创业教学基地建设研究”阶段性成果(课题编号:2010SJD880022)。

参考文献:

篇2

一物流人员岗位及岗位技能分析

为了使学校培养的物流专业学生更加贴近用工实际要求,本文对天津市物流业人才需求状况分析,透过智联招聘中物流行业涉及与物流、仓储有关的职位进行统计,截至到2016年1月28日的近一个月内,有754个相关的职位。其中,要求入职员工的学历为中高职学生的为489个职位,占到总需求的64.9%,而无学历限制的占到18.3%。对企业要求是中职或高中学历的物流岗位统计出84个有效信息,其中的岗位分布如图1所示。从企业对于中职生的入职岗位图可以看出,排在前四位的是仓管员、调度员、理货员和快递员。说明在天津市范围内,对于仓储与配送方面的人才需求较多,其中,以仓储人员需求为主(仓管员、调度员和理货员),约占到总需求的54%。对上述这些岗位入职要求进行整理,得出中职物流专业的学生应具备的能力要求如表1。从表中可以明显的得到各岗位对应的技能要求。从表中可以看出,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面比较广泛,而各种岗位所需的能力要求也表现出点多、面广、技能要求水平低的特点。针对这一特点,我校物流专业以示范校建设为契机,经过大量调研分析出物流行业的核心岗位和核心技能,并有针对性的开设了物流实训课程,重在使学生熟悉物流业务,熟练完成业务操作。

二中职物流专业学生特点

学生是学校服务的主要对象,对中职学生,特别是物流专业学生的认识研究将有利于学校教学工作的开展。在接触的学生中,普遍存在如下特点:(一)双差学生,但大部分思想单纯、思维敏捷。随着全国教育政策倾斜,高中学校扩招比例增加,大量基础差、素质差的“双差”生涌入了中职学校[4]。基础差主要是指文化课底子薄,上课状态差;素质差则反映在日常行为习惯、组织参与活动以及沟通交流能力上。然而,长时间的接触会发现中职学生对于某些他们感兴趣的方面反应敏捷,考虑问题方式比较简单,情感表达上也显得较为直接。但对于长时间去做同一件事,尤其是单纯听课,能够独立完成、坚持完成的比较少(二)自控能力弱,自重心理强。[5]处于中学阶段的青少年是非判断能力不强是这个年龄段性格的显著特点,需要家长、学校以及社会的正确引导。然而,对于中职物流专业学生,外界的引导力远不及环境对他们的影响。这个群体更偏向于有事做,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发现自我价值和认可。在学习过程中,他们遇到障碍会轻易选择放弃,随波逐流,追求进步的思想也渐渐埋没。(三)感情脆弱,观察能力强。通过与学生家长交谈得知,中职学生的家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缺陷,例如单亲、异地。这导致了学生对外界情感中表现出被忽略、歧视时情绪反应十分敏感。同样,由于这一特性,他们对于外界给与的关爱也会格外的珍惜。在课堂内外,不经意的聊天或者关心,会使得他们对教师所教授的课程都比较上心。表现出对教师认可,对专业认可的现象。中职学生在前期教育中已经形成他们的上述特点,是在他们进入中职,完成职业教育阶段无法扭转的,但如果能有侧重的对他们引导教育,有针对的在教学过程中考虑到他们这些特有的个性,将是对这一群体有一定程度的修正和完善。

三物流专业实训课程思考

学校为企业输送用工人员,力求实现毕业生的无障碍过渡,根据上述综合分析的结论,结合我校物流专业学生特点,对物流实训课程提出以下几点思考:1.将企业要求的物流技能分块融入到物流实训课程中,要依照学生的认知程度进行分层教学。例如:针对仓储模块的实训课程,可以分成必修和选修部分,必修部分的主要目的是使得学生进入工作场所后能够熟悉相关的业务,因此必修部分依照一名员工进入仓库的认知顺序展开,首先是各种单据的识别,然后可以依照单据所发挥的作用进行相应的操作,最后是围绕仓库的整体运作流程展开,使学生对仓储的整体认识与操作的全过程;选修部分是对必修部分的深入和补充,每一选修部分为一独立的模块,使得学生对仓库的操作从纵横两个方面认识更加深入。2、在实训课程设计上,课程内容内涵设计和评价方式要有所改变。要在活动中安排“障碍”,培养学生服从和吃苦耐劳的精神。例如,在练习利用分拣单进行分拣作业时,可以逐步加大订单中货物的数量,也可增加订单的发送频率,让学生在练习中培养吃苦耐劳的精神。再如在学习单据填制的过程中,让学生利用excel表格先学制单后学填单,即掌握了办公软件的使用,有能从中加深认识。同时,相应的评价方式也要有所调整,建议对于实训课程,可以打破年级制的教学模式,尝试模块制教学方式——即对于所学的每一模块内容划定考核评价的标准,在完成相应的要求后,方可拿到这一模块的成绩并进入下一模块学习,否则继续留在此学习班学习。3、对于物流专业毕业生就业岗位所需的技能要。求水平低、物流岗位人员入职水平参差不齐的现象,学校教育必须体现出鲜明的特色。相比于数控、会计等专业技术水平要求高的专业,物流专业服务性的特点是比较突出,因此,物流专业学生的教育更应当侧重于培养学生在技能操作上效率化、规范化,在完成日常工作时能够与人良好的配合、按照工作程序灵活处理问题的能力。实操技能与人际沟通分能力是保证学生从业稳定性的关键,因此,在实训课程的教学中要潜移默化的将这两因素融汇其中。

作者:冯静 单位:天津市经济贸易学校

参考文献

[1]周楚卿.国内物流专业毕业生紧俏[OL].(2011-09-22)[2017-03-14]..

篇3

2.优化教师结构,增加“双师”素质

教师比例教师是学生学习的领路人“,双师”素质的教师才能够培养出懂理论、高技能和高素质的学生。鉴于目前教师队伍的整体情况,我们有三种思路来解决这个问题,一是让青年教师“走出去”,学校给教师完整的时间或者教师利用假期到企业中进行真实的生产活动操作,来锻炼教师的动手能力。二是聘请企业的技术能手到学校担任兼职实训指导教师,指导学生的实训活动。但是,在聘请企业能手到学校兼职的时候,需要和企业协调好兼职教师的上课时间,不能够影响企业的正常生产活动。三是,学校要出台一系列相关政策,鼓励和引导教师参加技能大赛,通过大赛的锻炼提高教师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教师也能够利用比赛的平台和大赛的组织或者赞助企业进行交流,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专业视野,加强沟通,对平时的教学起到促进作用。

3.完善校内外实训条件

针对目前实训条件建设所面临的两个尴尬局面,在实训基地建设方面可以进行“校中企”模式改革,学校提供场地,建设厂房和车间,引进资金雄厚企业的设备、项目和技术,企业利用实习学生进行生产活动,学生在实践中锻炼了技能。学校利用有限的资源解决了学生实训的大问题,企业也利用了学校的资源扩大了生产规模,双方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双赢”。那物流专业来说,学校可以建设仓库,利用区位优势吸引快递物流企业入驻,也可以作为工科类校办企业的仓储中心。

4.开启校企共育人才模式

开展“校中企”实训模式,在与企业共建实习实训基地的基础上,引入企业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制定课程标准、共同实施培养计划、共同评价人才质量,实现专业共建,人才共育的目标。从而使实训课程真正基于工作过程,工作任务来自于企业工作实际,形成典型的工作任务。另外,这种培养模式下培养的学生毕业后到相应企业工作真正实现零转换,受到用人单位的欢迎。大大提高企业对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

篇4

(一)教师的准备

实训课程的指导教师应在实训前做好计算机的安全检查准备、安全教育提示、实训课程设备安全运行等各项保障工作,管理制度提前审核挂在墙上。上课前应向学生讲明本实训课程设备的安全操作规程和注意事项,对学生提出具体的要求,并根据实训内容做好设备的安全演示和调试。

(二)学生的准备

学生实训课程前认真预习课程内容,明确实训目的,进入实训机房前带上预习报告,严格按照实训课程内容实习,不做与实训课程无关的事情,严格遵守组织纪律,尊重实习指导教师,服从安排。实训课程前检查清理好所需的用具,如有缺损,应立即向教师报告。严禁吸烟、吃东西、随地吐痰、乱扔脏物等不文明行为,保持安静整洁的实训环境。

二、实训课程实验室规则

(一)进入实验室,必须严格遵守实验室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实训场所内,禁止食物进入,水放在板凳旁边的地下,或者自己的包里。衣衫不整,背心、拖鞋等不符合实训课程穿着的同学,禁止进入实验室。

(三)明确实训目的,不做与实训课程无关的事情。

(四)实训室公用物品用完之后放回原处,不得擅自带到其它实验室,参照实训室5S管理规范。

(五)实训期间,爱护计算机,严格按操作规程执行,不得使用与实训无关的软件和设备。计算机发生故障、损坏等特别情况,应立即向实训教师报告。严禁擅自拆卸、搬弄计算机,因个人原因造成的设备损坏,应做出书面检查,等候处理。

(六)实训中要注意安全,如仪器设备出现异常气昧、打火、冒烟、发热、响声、振动等现象,应立即向教师报告。个人需要使用非计算机用电源时,必须经过教师的同意方可使用。使用电器设备时,严防触电,远离开关电闸,有需要告诉老师,如设备或仪器发生故障或意外事故,应立即停机,并及时报告实验室负责人,以便采取必要的处理措施。

(七)熟悉安全器械的所在及使用方法(紧急喷淋,灭火器等),讲解安全疏散的地点和方法。

(八)每次实训课程结束,学生应负责将设备整理还原,桌面、凳子收拾整齐,按要求整理好实训仪器设备及工具,关闭电源和窗门,将个人物品和废纸杂物带离实训室,并由实训指导教师安排同学留下打扫实验室卫生,经教师检查确认后方可离开,给下一个班级留下良好的实习环境。

三、实训课程的安全教育

安全教育要贯穿于实训的全过程,实训前集中动员教育,实训过程中注意事项提示,实训结束后进行安全问题总结。每一个班级实训课程前安排安全教育谈话,由实训课程的实习指导教师利用上课前十分钟,讲解计算机实训课程相关的安全知识。对学生实训安全管理贯彻“教育为先、明确责任、管防并举、确保安全”的方针,努力把事故消除在萌芽状态,并妥善处理好实习实训过程中发生的安全事故。

(一)实训过程中注意事项的提示

在按实训操作规程、实习计划进行安全教育的基础上,实训指导教师结合每一次实训课程的具体要求,制定出相应的安全要点,利用课间或课余时间,宣传教育到每位学生,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和防范能力。

(二)下课前五分钟谈安全总结

由实训课程的实习指导教师进行总结,表扬和提出整改的意见,为下一次实训课程做指导。

四、实训过程中发生的事故,采取如下应急处理措施

(一)当发生学生人身伤害时,在场指导教师应立即联系实训部门的负责人和医疗机构进行紧急救治,并及时报告学院及有关部门。

(二)当发生一般财产损害时,在场指导教师与学生应保护好现场,立即报告实训部门并视情况报告学院及有关部门,请求调查处理。

(三)当发生火灾事故时,在场指导教师与学生首先要报告消防机关,请求救援;同时视事故发展动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组织必要救灾。

(四)当发生重大事故时,系部应第一时间向学院领导报告,并会同实习单位和相关部门做好事后处理工作。

(五)学生在实习实训过程中,由于不可避免的原因或自然灾害而发生的事故,其责任鉴定及处理程序,按教育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相关规定执行。因违反实训纪律和安全规定而造成自身伤害者,责任由学生本人自负;造成他人财产或人身伤害的,由学生本人承担经济和法律责任。

参考文献:

篇5

(二)学习理论

学习理论将实训设计看作是为了促进学习者能力培养而进行的设计。学习理论提供了能力形成的条件和一般过程、特点,提供了学习动机形成条件和发展过程及特点。这些对实训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教学设计理论和实训设计理论均是建立在学习理论之上的。

(三)科学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实训手段已发生巨大的变化,特别是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更是为实训系统设计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突出了学生为中心的思想,以“练”为中心设计,主要围绕学生的“练”而展开,其核心内容包括实训环境的设计和自主训练策略的设计,而以信息和网络技术为基础的现代教学媒体为实训环境的构建提供了极为丰富的支持。

二、经贸类专业技术课实训设计内容及预期目标

经贸类专业技术课是指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务操作的课程。该课程的实训按实训功能分为对课程的全面综合实训和训练单一技能的单项实训。单项实训较简单,实训设计只要能满足掌握特定技能即可。综合实训主要训练学生综合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标准化规范化的业务操作能力及业务的熟练程度,使之走上工作岗位后能在较短时间内胜任工作、成为一名训练有素的专业人才。本课题主要研究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综合实训。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综合实训设计内容主要包括:1.实训与实验、实践、实习及见习在培养、训练学生能力上的区别;2.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实训的特征及与理工类专业技术课在实训设计上的区别;3.如何确立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实训的实训目标;4.如何根据实训目标确定具体的能力目标及选择能达到上述能力训练目标的实训项目;5.如何评价实训效果;6.专业实训整体规划与课程实训设计间相互关系;7.实训设计所要求的物质条件、空间、经济成本的可行性。课题研究的预期目标是:建立充分发挥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功能的实训项目类型,设计能达到实训目的、科学、操作简便的实训程序,选择与实训项目类型及实训程序相匹配、学校具备实训条件、成本较低的实训载体及根据实训目标设计适宜的实训组织形式。

三、经贸类专业技术课实训设计方法

(一)实训设计

1.确立实训目标

美国心理学家奈特(Knight)和瑞莫斯(Remmers)曾做过一个实验。通过实验得知,如果参与实验者能够认清学习目标,就会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若学生学习目标不明确,则学习动机和兴趣都处于较低水平。职业教育实训目标应具体、明确、便于理解,最好能使学习者理解实训的价值和意义,这样学习目标的诱因性将大大增强。影响课程实训目标选择的因素有:(1)专业实训项目整体规划。职业教育与学科教育不同,学科教育可以以一门课程科目来进行实训的规划设计,职业教育的特征决定其必须以专业为单位进行实训项目整体规划及建立实训基地(中心)。课程实训目标必须与专业实训目标相协调,成为其有机组成部分。(2)职业岗位约束。职业教育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和某一所职业院校的一个专业面向的职业岗位不一定完全一致。学校要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特点、市场需求、自身的师资和设备等条件,选定其中几个职业岗位作为人才培养岗位。如一个地区国际贸易货物出口运输主要通过海运,那么在国际货运实务海洋运输、航空运输、陆路运输、国际多式联运四项主要业务中,应选择海运业务能力培养作为实训目标。(3)人才培养能力目标。职业教育实训始终要以能力培养为本位,因此在确立课程实训目标前,先要确立该课程人才培养的通用能力目标和专业能力目标。

2.选择实训项目

课程实训项目是根据专业服务的职业岗位、能力领域、单项能力及技能推演出来的,但并不是推演出来的所有技能训练、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岗位实训项目都成为实际教学计划中的实训项目,因此,要根据实训目标,进一步研究确定哪些实训项目最终被列为教学计划中的实训项目或任务。

3.分析实训对象

研究确定实训对象的认知能力、年龄结构、知识水平及组织形式。

4.设计实训系统

根据实训目标要求、实训任务需要、实训对象特征,研究确定实训类型、实训程序、实训载体、实训组织及实训设备及场所。(1)实训类型。研究确定实训类型中的技能实训、任务实训、项目实训、岗位实训,哪种组合是最适合经济管理类专业技术课综合实训的实训方法,以取得最佳实训效果。影响实训类型选择的主要因素有:①实训方法是否符合实训内容;②所选择的实训方法是否能够满足实训课程预期达到的实训目标或要完成的实训任务;③实训方法是否符合学习理论原则;④实训方法是否适合实训对象(学习对象的认知、年龄、知识水平及组织可能性);⑤实训条件和实训时间是否能满足所选择的实训方法;⑥实训方法是否符合教师。(2)实训程序。设计适合实训方法的实训程序。(3)实训载体。分析研究该课程的实训目标、实训内容、实训对象、实训条件及实训成本,选择实训载体。(4)实训组织。遵循能力形成不同阶段的特点,设计实训组织形式。比如模仿阶段和熟练阶段要求不同的实训组织形式。(5)实训设备及场所。分析研究实训设备及场所的设计、布置原则及方法,完成上述实训任务的物质条件、空间、经济成本的可行性。

5.评价实训效果

明确评价目的,建立评价指标,获得评价信息,做出价值判断,以完善实训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二)实证研究

按照上述实训设计方法,设计《国际货运实务》课程实训,确立其实训目标,选择实训业务,分析实训对象,设计实训系统,评价实训效果,选择2011级国贸专业200名学生、2012级报关与国际货运专业100名学生作为实验样本,进行2个学期实验。主要研究结论:

1.学生理解实训的价值和意义,学习目标的诱因性大大增强。

将货代企业实际业务资料和教师编撰的模拟业务资料分别让学生进行实训操作,学生对前者的学习积极性高于后者,成绩“差”的学生学习积极性高于成绩“好”的学生。

2.职业教育实训目标不能太高,实训项目选择应具体、明确,便于学生理解。

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是为企业培养一线操作型技术人才,目前我国高职生源主要来自高考第四批和中职生,绝大多数学生基础知识积累较少、理解能力较弱,实训目标不能定得过高,实训项目不能太复杂,完成实训项目不能过多依赖分析判断,否则很难达到实训设计目标,实训效果较差。同时实训项目选择应具体明确,主要便于训练学生业务操作能力。

3.实训项目与实习项目具有不可替代性。

实训系统设计中容易犯的错误是将实训与实习不加区分,实验证明,实训系统设计要将实训与实习区分开来。实习项目与实训项目一般不能相互替代。目前盛行的花巨资将实训中心设计成仿真职场环境,甚至是企业环境的微缩版,实际上属于实习项目,实训效用很低。如国际货运实务课程要训练学生多项国际物流业务操作能力及一些特殊情况下货运业务的处理能力,学生在半年实习期内不可能在各种类型的物流公司实习,也不可能接触到特殊业务,但教师可以搜集到相关业务资料、案例,列入实训项目,反复进行训练直到掌握。

篇6

一、高校会计实训各课程教学内容现状

(一)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实践课程教学内容特点

会计专业是学院的重点专业,2012年会计专业被评为山东省省级特色专业,会计专业教学团队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开设的课程由基础会计等简单的课程到中级财务会计等内容复杂的课程,内容由浅入深,逐步培养学生的多方面的能力,同时理论和实践进行结合,建立了现代化的会计实训中心,拥有20个校内仿真实验室,包括现代商务实战中心、会计综合实训室、ERP实验室等,安装了用友ERP软件、金蝶K3财务软件、厦门网中网会计实训平台等,每门专业骨干课程都安排一定比例的集中实训,聘请企业会计专家到校指导学生实训,会计系累计为社会输送毕业生约8000余人,许多毕业生已成为我省各级国家机关、企事业单位、银行、审计、财政、税务和其他经济管理部门的业务骨干。从对历届毕业生跟踪调查反馈情况来看,会计系多数毕业生谦虚好学、踏实肯干、专业基础功扎实、动手能力强、综合素质较高,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

(二)山东商务职业学院实践教学内容的缺陷

1.在实训条件有较大改善的条件下,实践性教学的组织与创新有许多需要研究与探索的课题,在此与示范性院校有较大差距。

不管是科研项目、课题还是教材和学术论文的数量和质量,与示范性院校相比还是有差距,因此要加大学校的支持力度,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投身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

2.实践性教学的师资力量薄弱,教学队伍的力量需要充实。

会计实践教学质量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指导教师的整体素质。作为会计专业的教师,不仅应具有丰富的会计理论知识,还应具备较强的会计实践能力,包括账务手工操作能力、运用电算化软件的能力。然而,目前的会计专业教师绝大部分是从高校毕业后就直接从事会计教学工作,理论知识比较丰富,但会计实践能力匮乏;一部分老教师对手工操作虽然很熟练,但对计算机的操作特别是网络在会计领域的应用却相当陌生,离会计信息化的要求相差甚远。实践教学师资队伍的这种现状,使学生的校内模拟实训得不到规范的指导,实践技能根本无法提高,因此实践性教学的效果也会大打折扣。

3.实践教学课程建设的质量有待改善,还存在一些不完全能够适应市场需求的情况。

随着会计专业人才培养的调整,实践教学课程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手段等方面需要随着方案的变化进行进一步的改进。目前很多人认为教学资源的建设就是将原有的资料如课件、习题、教案等传到网上去,并不注重资源开发的质量,以致于资源建设后要实现对学生什么样的培养目标,对学生的学习有没有促进,有没有对教师产生什么样的教学效果等问题存在很模糊的概念,导致建设完后,基本是为了完成任务,并不注重它的使用效率,使用效果与预期脱节。

另外,会计实践教学的主要形式是校内模拟实习,实训中一般会将账务处理作为实践的重点,主要培养学生对一般经济业务的核算能力,能够根据原始凭证做出记账凭证并编制报表,但仍然存在不足之处。如在教学过程中,很多实训的内容是事先给定的,实训步骤也是固定的,学生在实训过程中按部就班就可以得到最终结果,学生做完实训经常是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当外部条件变化时,学生就不能随机应变给出解决方案。同时在实践教学中总体教学目标不够明确,岗位职责也划分不清,学生即使很好地完成了模拟实习,也仍然不知道具体的人员负责什么,人员的职责混淆不清,老师讲什么就听什么,没有形成独立思考的意识和能力,其实际能力远远没有达到具体工作岗位的要求,更没有达到会计实践教学所设定的目标。

4.会计实践教材不够全面。

实训教材主要集中在基础会计、财务会计和成本会计等核心课程上,而涉及财务管理、纳税实务、审计等相关课程的实践教材很少,而且,不同科目的实践教材之间各自独立,相互衔接较少,内容整体上缺乏联系性,使得学生对单项基本技能掌握得较好,而对会计的综合运用技能无法全面训练,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改M措施

1、充分调动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和研究人员投身课程建设与改革的积极性,为课程建设创造良好环境。

积极申请、承揽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和学术交流。积极申请、承揽和参加各级各类科研项目,努力争取省部级和国家级课题。加大教师撰写著作、教材和学术论文的支持力度。资助教师经常参加有影响的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及时“充电”,并争取宣读论文,提高知名度。

2.提高师资质量、继续提升教师业务水平。一支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搞好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培养现代人才的关键。因此,学校加大财力支持,统筹安排教师进修、接受短期培训,支持现有教师攻读在职博士、对外交流,努力提高现有教师的学历层次,尤其是计算机操作和软件应用的学习,支持教师参加注册会计师等执业资格考试和各种业务学习,全面提高综合素质;同时,也可以将那些实践经验丰富的会计师等聘请到学校担任兼职教师,这样既保证了实践指导的效果,又可以对青年教师进行培训。

3.树立新的实践教学理念,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会计是一门动手很强的学科,为了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必须对传统的教学模式加以改革,在思想上高度重视实践教学,特别是在会计信息化环境下,凭证、账簿、报表的登记和手工账已经发生了很大变化,这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的动手操作为中心,更加着重于实践能力的培养;同时,要注重对学生职业判断意识的培养,锻炼他们能运用会计知识来处理各种经济业务,更要注重学生协作能力的培养,培养他们的团队协作精神。

4.加强实践教材体系建设

随着国家经济政策的调整,相关会计法规、会计制度等也随之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因此,会计实践教材要跟随政策的规定不断进行修订,及时调整实践教学内容,已成为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同时教材的编写过程中,应邀请实践经验丰富的实务工作者参与编写,认真倾听他们的意见,避免教材的滞后性。不同科目的实践教材之间要整体上进行相互衔 接,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技能。

本文系山东商务职业学院院级教改课题“会计专业实训课程优化与整合-基于会计信息化过程”编号2015JY11阶段性成果

篇7

随着连锁超市、便利店及电子商务的普及,仓储配送人才的需求量越来越庞大,而目前这个行业的就业人群充斥着大量的初中毕业生或农民工,整体素质不容乐观,严重地制约了此行业的发展。作为培养物流行业基层操作人员的中职学校,我们有责任为社会输送优质的、高素质的仓储配送人才。

在此背景下,北京市商务科技学校投资近千万元兴建了现代物流培训基地,总占地面积39亩,投资近千万元,拥有现代化的物流设施设备、高仿真的物流模拟软件、可视化的业务运作流程、涵盖现代物流的各个环节。本基地拥有1000平方米的仓储配送中心、2500余平方米的物流机械设备、货物装卸实训区、700余平方米的物流运输、国际物流、物流信息技术、生产物流等专项实训室,如何开展科学有效的实训教学是摆在我们一线教师面前的重要课题,下面我以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开发为重点,谈谈我们的设计。

1 实训目标及指导思想:贯彻先进的企业管理理念,培养学生的职业意识

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拥有自动化立体仓库系统、输送与分拣系统、电子标签系统、RF系统、AGV小车、搬运车、叉车等多种现代化仓储配送设施设备,如何使学生在一个月的实训期内掌握如此大量的、复杂的设施、设备的相关操作,确实需要教师的精心设计。 经过深入思考,我们认为实训课程开发的指导思想是以工作过程为导向,把学生作为企业的员工进行管理,培养学生良好的工作习惯,掌握物流岗位技能,提高学生综合职业能力和就业竞争力,促进学生完成从学校到企业的“过渡期”。

为此我们将塑造一个物流企业的运营环境,用5S现场管理法严格要求学生,帮助学生树立良好的职业意识和行为规范,培养他们遵守劳动纪律、爱护工作设施设备、学会人际交往,能够承担责任并具有团队合作精神,同时掌握物流职业岗位必备的操作技能,成为物流企业或其他企事业单位从事仓储配送等具体业务的物流操作型人才。

2 实训内容:设计科学合理的作业流程,培养学生岗位操作能力

2.1 科学规划库房平面布局

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根据功能的不同,可划分为自动立体库区、电子拣选库区与叉车库区三个储存区,为了协调物流方向,我们根据“U形”动线理论,规划了收货区、现场办公区、叉车入库区、叉车集货区、零货集货区与发货区等功能区,优化了库区运作(如下图所示)。采取这样的库房布局,可以使学生在训练中减少不必要的搬运环节、缩短搬运距离。

库房平面布局

2.2 合理设计入库与出库作业流程

在设计作业流程时我们重点考虑如何使其更加科学与合理,我们借鉴了苏宁电器配送中心的出入库流程并结合本基地仓储配送中心的布局特点,进行了出入库作业流程的设计,本文仅叙述叉车库区的出入库作业流程与电子拣选库区的出库作业流程,具体流程如下。

(1)叉车库区入库作业流程。叉车库区是三个库区中最主要的储存区域,我们将此流程分为入库单据录入、入库验收、组盘作业、上架作业四步,分别由信息员、质检员、仓管员、叉车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通过这四个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了入库信息的录入技巧、验收作业的工作重点、手持终端、叉车的基本操作等,理解各岗位的基本职责和要求等。

(2)叉车库区出库作业流程。叉车库区是最主要的发货库区,叉车库区出库作业流程分为出库单据录入、下架作业、复核作业、出库作业四步,分别由信息员、叉车员、质检员、仓管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

(3)电子拣选库区出库作业流程。电子拣选库区主要是利用电子标签实现货物的分拣,此库区出库作业流程共分为出库单据录入、分拣作业、复核作业、出库作业四步,分别由信息员、分拣员、质检员、仓管员四个岗位配合完成。

2.3 统筹安排实训项目

为加强学生对具体岗位的适应性,使其达到仓储配送中心相应岗位的基本操作技能要求,我们共设计了五个实训项目,包括物流设备的认知与使用、仓储管理系统的使用、入库作业流程训练、出库作业流程训练、分岗位综合训练,并根据实训内容的多少分别安排了相应的课时,具体情况如表1所示。

2.4 学生实践能力的提高

通过以上实训项目的学习,可以让学生实践能力和基本操作技能得到提高,主要体现在:

第一,能够从事信息员岗位工作,可利用仓储管理系统软件,生成入库单与出库单,并能够熟练使用针式打印机。

第二,能够从事质检员岗位工作,可进行入库验收与出库复核作业;学会对零散货物进行装箱及封箱作业。

第三,能够从事仓管员岗位工作,会使用手持终端进行组盘作业;可利用手动搬运车搬运货物。

第四,能够从事叉车员岗位工作,会使用手持终端,并能够驾驶叉车完成货物的上架与下架作业。

第五,能够从事分拣员岗位工作,会使用电子标签系统进行分拣作业。

3 实训方法:采用企业培训新员工的方法,规范学生的行为与操作

3.1 利用5S现场管理法,规范学生行为

5S现场管理法起源于日本,5S即日文的整理(SEIRI)、整顿(SEITON)、清扫(SEI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五个单词,即通过规范现场、现物,营造一目了然的工作环境,培养员工良好的工作习惯,其最终目的是提升员工的品质,养成凡事认真、遵守规定、自觉维护工作环境整洁明了、文明礼貌等习惯。

在仓储配送中心工作现场内有出入库货物、周转箱、托盘、搬运车及单据等大量物品,学生经常会随手一放,不管是否会妨碍其他人工作。通过“整理”,使学生明白在办公室的桌面上的个人物品只能为实训手册、笔记本、笔;其他如水杯、书包等物品要放在柜子里,在现场要随时整理空周转箱、托盘的堆放、设备用完要及时归位、货物放入指定区域等;通过“整顿”,使学生明确各库区的货物、托盘、周转箱等摆放位置与数量,并进行相应标识;通过每日对办公室与库区的“清扫”,使学生能够自觉保持工作场所的干净卫生;“清洁”是每日由经理、副经理、组长等不定时巡视检查评分,使学生维持上面3S的成果;“素养”是指学生能够遵守规则,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

3.2 利用晨会形式,建立学生团队意识

晨会可以沟通信息、展示自我,增加团队的凝聚力,激励员工学习先进、改进不足。我们借鉴国美电器门店的晨会形式,在仓储配送中心的实训课正式开始前安排10分钟晨会,具体内容包括组长(学生)汇报出勤情况,部门主管或组员谈训练体会;副经理(老师)总结前一天各部门训练情况、布置当天的训练任务;自我激励(喊口号、击掌)等。通过这种形式使学生对自己与其他团队的工作情况得到及时反馈,并得到表彰和鼓励,同时使学生明确了工作中的问题和努力方向,对当天的工作有一定的方向性,并通过自我激励机制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3.3 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现场指导方式,培训学生设备操作

由于大多数学生以前没有见过或使用过物流设备,如果只用语言描述设备的使用方法显得过于抽象,学生会不知所云,尤其像手持终端这样的设备,它的屏幕比较小,操作时只有一两个人能看清楚,显然直接讲操作,效果是无法保证的。我借助照相机按照操作步骤,拍摄其相关操作的照片、视频等,然后利用这些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讲解设备的正确使用方法,让每个学生做到心中有数,然后到工作现场亲自进行操作示范,再让学生进行独立操作,并在学生身边进行指导以保证其动作的规范性。通过教学实践,我感受到采用多媒体课件与现场指导方式对于培训学生的操作能力效果比较好,今后我们还准备利用多种变化的教学形式和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和操作能力。

4 评价方法:采用多元评价方式,全面评价学生专业能力与社会能力

对于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评价方式,要体现评价主体、评价方式、评价过程的多元化,即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相互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与结果性评价相结合。过程性评价主要从学生情感态度、岗位能力、职业行为等多方面,对学生在整个实训过程中的表现进行综合测评;结果性评价主要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技能的熟练程度、完成任务的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因此,我们设计的学生评价由实训表现与实训水平两部分组成,其中实训表现具体分为出勤情况、5S考核、团队精神等项目,权重分别为20%、50%、30%;实训水平按训练项目分别评价,包括自我评价、团队评价、教师评价等,权重分别为20%、30%、50%;具体内容如表2所示。

通过这种教学形式和评价方式,从我校物流培训基地仓储配送中心实训课程的教学效果看,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得到了提高,学生们的精神面貌发生了明显的改变,从刚开始的“站不住”到“站得稳”,从“坐不住”到“主动记笔记”,从“语无伦次”到“谈吐自然”,从“嘻嘻哈哈、马马虎虎”到“严肃认真、有板有眼”,我们看到了学生的职业潜力,同时学生们也找到了自信。

由于实训课程开设的时间较短,还没有取得大量的实训经验,所以目前我们只能开设部分实训,但我们会在实践中不断积累经验,我们将继续开发综合实训项目,如让学生建立仓储配送企业,经营书籍、文具等商品的实训项目,同时可服务于本校教师与学生,使学生在真实的环境下不仅熟悉仓储配送等具体业务操作,还掌握一定的客户开发、促销、客户服务等技巧,全面了解企业运作,提高综合实践能力,为将来的就业或创业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8

在进行课程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将维修电工职业能力的培训作为主要内容,在此基础上针对维修电工职业技术要求的典型工作过程来进行学习项目的合理设置,并通过学习情境构建的模式来进行教学。这样也就能够打破“本科压缩型”的学科课程体系,然后构建出一个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内容体系。通过在新构建的课程体系和教学内容中融合工作任务、职业能力以及工作过程等多项内容,也就可以使得工作过程的完整性得以充分体现。在进行课程教学内容的选择过程中,需要遵循由简单到复杂、由独立元件到组合元件的原则来进行,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还需要严格按照真实的工作过程来进行,只有这样才能够让学生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之中进行知识经验的有效积累,也能够满足学习迁移规律的相关要求。在这一教学模式之下,学生的分析问题能力、解决问题能力、创新能力以及综合能力均能够得到较大程度的提升。在基于工作过程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教学体系中,通常将职业能力的实际需求作为依据,在工作任务作为导向的基础上,来进行学生职业能力的有效培养,从而营造出一个将学习任务作为导向的学习领域,并能够将理论学习以及实践学习两者进行充分的结合,来获得一个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践思路

借助于维修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需要让学生对电器安装以及线路铺设等基本知识能够得到有效掌握。因此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实践思路设置过程中,需要将每一个模块都划定为一个工作任务,然后就该工作任务中所需要掌握的基本技能进行教学具体内容的设置,并需要保障各个项目和工作任务之间都能够保持良好的逻辑关系。而在进行实训课程的工作任务以及职业能力分析过程中,还需要根据下表来进行实际的分析工作。随着我国教育体系的不断改革,要求对现有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的教学环节进行不断的改革,并需要将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作为核心,然后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以及创新能力均得到提升,从而取得一个良好的维修电工实训课程实践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王平均,王伟,韩宝如,等.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考核评价体系研究——以高职维修电工实训课程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13(5)

篇9

实训实验教学是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根本目的是使培养的学生通过基本技能的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思想与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实验操作技能。通过实训实验,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锻炼学生的探索进取精神;培养学生在学习与工作中,相互协作能力。实训实验教学不同于课堂理论教学。实训实验教学是以学生为中心,实验教学过程的实现,包括实验教学过程输入、实验教学过程和实验教学输出效果都是由学生实现的,学生将实验教学的目标和任务具体落实到各个实验教学环节中,在实训实验操作中掌握必须具备的、相互关联的知识和能力。因此,实训实验教学课堂质量管理体系与课堂理论教学是完全不同的。本文以会计电算化的实验教学为例,结合笔者自身的实验课程教学体会,提出了全新的实训实验教学课堂质量管理方法---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方法,以提高实验教学的教学质量,提高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

一、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的内涵

现场控制是指在某项活动或者工作过程中,管理者在现场对正在进行的活踊蜃判形给予必要的指导和监督,以保证活动和行为能够按照规定的程序和要求进行的管理活动。现场控制的重点是正在进行的计划实施过程;现场控制的有效性主要取决于主管人员的个人素质,因此,主管人员的言传身教将发挥很大的作用,在进行现场控制时,要避免单凭主观的意志进行工作,主管人员必须加强自身的学习和提高,亲临现场进行认真仔细的观察和监督,以计划或标准为依据,服从组织原则,遵从正式指挥系统的统一指挥,逐级实施控制。

现场控制的内容包括,管理人员向下级人员指导恰当的工作方法和过程,监督下级的工作并在发现不符合标准的偏差时,采取一些纠正措施;一般是上级对下级的一种管理活动。本文所讲的现场控制主要体现教师在进行实训实验课程时对实验课程的教学计划、教学大纲、教学书、教学的方式、教学的环节以及学生的课业进行控制,是一种基于师生关系进行的控制活动,因此在现场控制过程中除了对学生进行工作方法以及操作过程的教学指导以外,还要与学生共同进行操作,在出现偏离标准的现象时,与学生共同探讨偏差产生的缘由,以及进行纠正的方法,从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分别举例对实施现场控制的目的、实施现场控制的方法以及对现场控制后的成果进行考核等方面进行阐述。

二、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的目的

就其概念来看,主管人员进行现场控制,是为了保证正在进行的活动或者行为能够按照一定的程序要求而发生,为达到要求而进行的管理控制活动。以高校的会计电算化教学为例,会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多以培养实用型人才为主,因而要对学生的实践操作活动进行现场的观察与监督,并对其学生进行科学正确的指导,以达到教学的目的。从而使学生可以准确的获取会计电算化方面的知识,提高自身的实践操作能力,提升专业素质,进而可以更好的适应现代企业的用人需求,真正的学以致用。教学环节进行现场控制的目的具体列示如下:

1. 获取专业技能知识

由指导教师进行统一的指挥控制,学生们可以了解会计电算化实验课的基本知识。比如,初级会计电算化教材一般有四个部分组成:会计电算化的概述、会计电算化的工作环境、会计电算化的基本要求、会计核算软件的基本操作,可以了解到会计电算化是通过计算机系统进行操作并通过计算机网络实现资源的共享,学会保护计算机的安全,保证会计资料等资源不被破坏、替换、盗窃和丢失。可以学习会计核算软件的六个模块:账务处理、应收应付款核算、存货核算、销售成本核算、固定资产核算、工资核算,对六个模块的实务操作进行实践并编制企业会计报表,对企业的财务状况及经营成果进行分析,从而完成会计核算工作。明确会计电算化岗位的划分与职责,主要有电算主管、软件操作、审核记账、电算维护、电算审查、数据分析及会计档案保管。

2. 提高实际操作能力

通过实验课程,可以培养学生获取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与人的合作能力,协调能力,社交组织能力,竞争能力等。通过课堂练习,对每个核算模块的操作步骤进行学习,掌握对原始凭证的处理方法,同时巩固理论学习,通过实践操作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能够达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实现理论实践一体化,使学生可以在实际工作中正确的处理企业发生的经济活动,并进行相应的会计记录与登记,从而提升学生的专业素质。老师进行现场控制,就是对学生进行教育与指导,通过教师的现场控制可以有效的控制学习的进度,在教学环节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3. 培养专业素养

在对实训实验课程进行现场控制的过程中,可以培养学生的专业素养。通过进行大量的重复操作练习以及对众多数据的汇总分析处理,可以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以及合作的态度;在教授实务工作方法以及操作步骤之前,让学生自主探索操作并得出结论,再由教师进行指导控制,检查结论是否正确无误,并对操作过程中的重要操作模块进行抽查,检验学生的课业完成情况,可以培养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操作过程中每个细节的把控,培养学生的信心、耐心以及责任心,养成积极、自信、负责、乐于助人的良好态度,培养一个良好的职业素养,用心的做好每一份工作。

三、实训实验课程现场控制的方法

会计电算化的实践教学可以分三个基本模块进行模拟训练学习:单元实务模拟,岗位模拟实训和综合模拟实训。教师在每个章节的教学内容完成时,可以让学生进行操作练习,可以通过课内实验的方式对教学效果进行检查。

1. 单元实务模拟

在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中,在每个单元的理论知识讲解结束后,需要通过实验案例的练习,对学生所学的知识进行阶段性的测试,从而教师可以充分获取学生的学习情况以及知识的掌握程度。比如,在电算化会计核算中,它的基本流程是:编制记账凭证、审核凭证、记账、结账和编制会计报表,在学习了《会计基础》、《财务会计》等理论知识的前提下,熟练掌握会计分录的编制标准,从而可以根据原始凭证在计算机上进行记账凭证的编制,由于会计信息化系统的实现,除了需要手工编制的凭证外,应收应付模块可以通过核销等手段对应收款、应付款进行核算并自动生成凭证,对编制的以及结转生成的凭证进行审核记账后,通过报表模板自动生成会计报表。

2. 岗位模拟实训

可以模拟企业财务部门的岗位设置,分别设立四个岗位:财务主管、总账会计、出纳、应收应付会计。因此在课堂上讲师可以将同学们划分为每四个人一个小组,分别担任不同的角色,进行分组对抗。教师也可以通过跟校外企业的合作,或者本校的财务部门,为学生提供一些原始凭证的附件,并且鼓励学生搜集日常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发票,充当原始凭证,进行日常业务处理。这也可以培养学生对原始凭证的辨识度,准确划分不同的费用类型,从而做出正确的账务处理,在角色扮演的过程中,要时常进行岗位的轮换,以使学生充分的了解各个岗位的工作方式和能力需求,掌握各个岗位所需的技能和知识,从而减少了学生适应工作所需要的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也提高了自身的就业竞争力。

3. 综合模拟训练

在单元实务模拟以及岗位模拟训练的基础上,对个人综合技能进行一次训练,让学生体验一次企业的整个会计周期的工作流程。主要以个人为主体,可以在学期中间对学生进行一次期中测验,让学生独立的对总账模块、应收应付模块、工资模块、固定资产模块等进行会计处理最终生成会计报表。通过期中考试的测验既可以让同学对自己的学习情况有一个了解,进而调整下半学期的学习计划,另一方面也可以让老师了解学生对知识的吸收程度,可以对教学方式再加以改善,以提高教学质量。

4. 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现场控制

前面提到,可以采取分岗位分组的方式进行竞赛,由老师进行命题,各小组在新建账套完成初始化设置的基础上,对发生的经济业务进行会计处理,包括对日常账务的处理、应收应付款的处理、工资核算、固定资产核算、编制报表。最后由老师根据小组成员编制的会计报表,审定报表的相应数值是否正确、是否满足资产负债表借贷平衡的法则,从而评选出用时较短、准确率较高的优胜小组,同时评定优胜小组成员课堂表现成绩优异以兹鼓励。通过小组竞赛的方式进行现场控制,不仅可以测验学生的学习掌握情况,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成员们各司其职,在完成自己工作的同时还要与同事多加沟通,以便及时有效的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

5. 通过检查课业的方式,对现场控制进行统筹

在单元实务模拟训练中,可以根据会计电算化教材的例题进行操作练习,教师可以截取某个操作界面作为单元考核的标准,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并检查完成情况,计入课业成绩。 在岗位模拟训练中,学生进行了相关的岗位工作之后,对各个岗位便有了自己的了解,随后可以采取提问的方式,提问学生其所在岗位的职责是什么?具体需要做什么工作?为什么要设立这个岗位?在这个岗位上如何与其他岗位的同学进行交流工作?所在岗位的发展前景是什么?要怎么样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等。通过问答这些问题,让学生进行深入的思考,对自己的职业规划有一个清晰的概念,之后老师再进行相应的补充,使学生真正的了解各个岗位的职责及需求,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学生的就业指导需求,从而可以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实践练习,从理论上升到实践,将理论与实际联系起来,有效的实现实验课程的现场控制。

参考文献

[1]张青,薛永基,孙晓悦.本科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探讨[J].河北企业,2016(04):125-127.

[2]温海燕.我国会计教育的现状及对策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16(10):153-154.

[3]李春艳,孙慧娟.会计电算化实训教学体系设计研究分析[J].现代经信息,2012(02):326.

篇10

一、实训课创业模式的内涵

创业教育应包含最基本的两个重要元素,即创业精神教育和创业能力教育。所谓创业精神是指开拓事业的实践活动中体现的冒险精神、进取精神、创新精神等。而创业能力是指综合利用或开发各种资源和条件,开创新事业或商业活动的综合能力,包括人际沟通能力、管理能力、理财能力等。本校在综合实训课中以电子商务平台(Electronic commerce)和实体店轮训(Training in rotation)一体化整合(Integrated)为基本创业模式,教学内容为指导学生进行网店和实体店真实业务制作,考核方式为课内和课外多种评价体系的融合。

二、实训课创业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

本创业模式的教学组织形式分为两个部分:基于淘宝网店的实训课堂(如图1)、学生采用轮训形式在校内企业进行工作和学习。

(一)基于淘宝网店的实训课堂

学生在课程开始前的自由选岗,依据网店经营的需要结合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就业方向,学生根据个人特长和兴趣爱好选择技术部(拍摄类、平面类、影视类等)、业务部和行政部等岗位上岗(如图2),按照各自的岗位职责进行工作,在这个过程中包括网店管理人员的选拔和岗位设置、工作人员的换岗原则设定等。

(二)基于校内实体店的学生小批次轮训

学生按学号次序分批次(如4人一批)进入实体店轮训(4周)。在教师的指导下采用学员分级制度,按照规范的考核标准由三级学员向上进阶。

1.三级学员:流动工位的学生,初始为三级学员;三级学员试用期为1周,第1周周末考核;每名三级学员由考核教师指定师傅(工作室员工)一位,采用学徒制教学;要求对影视工作室有一定的认识,能独立参与视频采集、摄像机的维护与整理工作,参加一些简单的视频制作。

2.二级学员:流动工位的学生,通过三级学员考核后,由本人申请可晋升为二级学员;二级学员考核时间可从1周至3周不等,视学生情况而定;二级学员沿袭学徒制教学;流动工位的学生,在4周的课程时间内,若能通过二级学员考核,即视为课程考核合格;要求能参与日常的拍摄活动,独立完成相对简单的影视制作,对工作室日常的营运任务比较了解,具有一定自主学习能力和较强的自律能力。

3.一级学员:流动工位的学生,通过二级学员考核后,由本人申请、考核教师批准,可晋升为一级学员;一级学员考核时间不定,以学生工作任务核算;流动工位的学生,一级学员考核合格者,视为本课程考核优秀;要求能独立制作剪辑重要项目的影视片,独立参与重要场合的拍摄任务,同时能参与日常的教学辅助工作,具有较强的团队合作能力和独立思考的能力,对拍摄中的突况有一定的应对处理能力。

(三)实训课创业模式构建之必备条件

1.硬件设施的配备:包括实训教室的相关工作设备(多媒体电脑、产品拍摄用灯光、数码相机、数码摄像机、打印机、扫描仪等)、实体店的相关设施配备等,这些都需要根据班级规模进行配套准备。

2.C2C电子商务平台的选择(包括淘宝网、易趣网、拍拍网等)、网店的创建和网店销售产品的设计(依照有利于就业方向的原则),还涉及关联银行账户申请等细节问题。

3.小型实体店的创建:包括引进企业、校园公司和学生创业基地等多种形式;实体店的经营内容应承接真实订单,资金独立核算;实体店的规模宜控制在可同时容纳4名学生轮训。

4.师资配备:必须有至少2名专任教师参与本模式下的教学工作,其中一名教师主要负责网店运营的指导教学,另一名教师主要负责实体店运营的指导教学。

三、本模式的研究意义

(一)本模式为真实、可操作的工学结合模式。与很多“创设真实情境”、“再现企业生产任务”、“模拟课堂”、“高仿真教学”等不同,本模式下的学习环境就是真实的企业环境,学习任务就是企业真实任务,真正做到了学习即工作、工作即学习的工学结合一体化,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本模式的课程理论学习与实践学习相结合;促进学生认知能力发展和建立职业认同感相结合;科学性和实用性相结合;符合职业能力发展规律与遵循技术、社会规范相结合;学校教育与企业实践相结合。

(二)本模式的建构过程经费投入小。当前高质量工学结合运作的难点之一就是经费保障困难。工学结合实训基地的建设、教学设备添置、调研考察、企业人员指导等都需要大笔资金投入。无此类资金扶持的专业在建立工学结合时,往往在启动阶段就遇到困难,只能采取“模拟公司”类型。本模式主体基于C2C电子商务的免费网店平台,普通机房加以简单改造即可,无需单独的实训基地和另添教学设备,这就为本模式的建构扫清了启动资金障碍。

(三)本模式掌握了工学结合的主动性。在当前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模式中,学校往往处于“剃头挑子一头热”的被动地位。即使与企业成功合作了,也存在着操作上和管理上的难度,主要表现在:因企业追求效益,学生只“工”不“学”,或“学”得很少;因绝大多数企业都难以提供足够多的专业对口岗位量,学生分散在多个企业导致管理混乱;因配合企业用工时段而硬性打散教学安排,使得学生最终考核评价不够全面客观等。本模式下作为对网店公司教学补充的实体店平台,为“校办企业”性质。公司的经营目的就是培养学生而非仅追求经济效益,学生采取小规模轮训形式进入实体公司,由本校教师直接进行指导,确保工学结合落到实处。

(四)本模式具有可复制性和推广性。依托学校自身的力量构建工学结合模式的专业很多,本模式的构建条件和构建形式均具有普遍性,不受地域和设备条件限制。虽然是“小作坊”,却能探索解决我国职业教育建立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模式过渡时期的大问题,具有很强的实用性。

【参考文献】

[1]赵志群.职业教育工学结合一体化课程开发指南[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9

篇11

应用型人才培养是地方性本科院校基本的培养目标,也是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的有力保障。为了使学生在校期间得到充足的锻炼,掌握必要的职业技能,毕业后能够迅速胜任工作岗位,就需要合理构建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体系。实训教学是实践教学体系的组成部分。它作为课程理论教学和实验教学的强力补充,对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应用能力、分析问题能力和解决问题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以平顶山学院软件工程专业(JAVA工程师方向)为例,为了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该专业方向对JAVA技术序列课程开设有专门实训环节。实训教学作为独立开设的课程在对应理论课程完成的下一个学期开设,持续一个学期。但是,在传统的实训教学过程中大部分指导教师沿用了课程实验的管理模式,实训以简单布置任务、学生独自完成为主,同时考核结果以提交的实训总结为主要依据。这样的教学模式未能充分结合企业实际,影响了实践能力培养效果,制约了实训课程职业技能培养目标的顺利实现。为此,笔者结合JSP程序设计实训教学环节探讨课程的教学改革措施。

2.JSP实训教学模式的改革方案

2.1改革目标

JSP程序设计实训课程的教学改革目标是通过多方位、综合性的实训内容建设,加强软件工程思想的培养,强化专业应用能力的锻炼,全面提高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终实现职业技能的提升。通过教学改革,使学生能够以团队协作方式完成Web应用设计,掌握开发的基本过程,锻炼撰写软件设计文档能力,为社会培养真正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实现这一目标,教学改革将以软件开发生命周期为主线修订实训教学内容安排,模拟企业开发实际,组织实训流程,建立激励机制提升学生学习兴趣,并以更客观、更合理的考核方式对学生进行考评。

2.2改革措施

教学改革的成效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相关措施的实施情况。为了使JSP程序设计实训课程教学改革取得良好的效果,我们从实训的目标确立、内容设计到考核方式都进行了必要的完善。

2.2.1实训目标

实训教学的目标决定了实训的教学内容和组织过程。为了细化和梳理目标定位,对原有提高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技能这一单一目标进行完善和更新,确定新的目标为:通过本环节的学习使学生对JSP的运行原理和开发模型有更深地认识和理解,能够熟练运用Hlml、JavaScript、JSP、JavaBean、Servlet、EL、JSTL和JDBC等技术,以团队形式进行Web应用程序设计和开发,使学生更好地满足企业的人才需要,为学生毕业后参加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这一目标很好地体现了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知识要求、技能要求和素质要求。

2.2.2实训内容

改革前实训教学的内容由教师直接下达,每个学期完成一个项目,且所有学生完成相同任务。这种做法脱离了企业实际,未能充分锻炼学生应用知识的能力。教改过程中,结合软件开发过程实际,每个学期设置两个项目,每个项目按照软件开发生命周期被分解为多个阶段,合理安排各阶段学时。新的实训内容安排和学时分配见表1。

项目1主要锻炼模型加视图开发模式,项目2主要锻炼模型、视图加控制器开发模式。两个项目都未指定具体名称,这样可以使指导教师每个学期结合实际应用更新课题,但锻炼目标不变。通过两个项目锻炼,使学生由浅入深地实践Web项目的开发过程。

2.2.3实训流程

在注重学生专业技能培养的同时,为了使学生熟悉IT行业的岗位技能,实训教学的组织过程模拟了IT公司的开发场景,采用“1-n课题小组”的管理模式,以分组的方式开发项目。其基本思想为:在实训课程开始之初,筛选出优秀学生作为项目组长,由他组建一个课题小组。然后,一个项目组长带领n个成员,由组长制订工作计划并负责课题小组内学生的任务分配。指导教师主要完成技术指导,并对各组长提出工作建议。每个项目实训的具体流程见图1。

每个学期根据班级学生人数确定项目组成员数,一般5-6人组成一组。项目组成员任务分工见表2。

2.2.4考核方式

公平客观的考核机制有利于实训教学的开展,同时也是教学效果的体现。JSP程序设计实训考核主要分为两个部分,一是项目组成绩,二是个人成绩。

1)项目组成绩。

成绩构成:项目答辩占60%,平时成绩占20%,实训报告占20%。

其中,平时成绩主要依据是项目组成员实训期间的出勤情况和总体表现;项目报告要求每个项目8000字左右(不含源代码),应包含项目的需求说明、各模块的设计及特点难点说明、各模块采用技术的说明、项目进度表、类图、部分核心代码等。实训结束后,提交实训报告。

项目答辩过程及要求:项目组组长综述项目的功能和分工情况;项目组成员讲解自己的项目任务、核心代码等;教师对每个小组成员提问;每个项目组准备答辩文稿,每个项目组30分钟,每个项目组成员5分钟。

项目评估标准见表3。

2)个人成绩。

成绩构成:项目组成绩占80%,组长评价占20%。

项目组成绩是小组成员的平均成绩,组长评价是组长对小组成员在整个学习过程中的表现进行打分。这种考核方式既体现了小组之间的差别,也体现了小组内部的差别,较为合理。

2.2.5激励机制

好的激励机制可以提高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高实训教学效果。在JSP程序设计实训教学过程中主要通过两种方法激励学生。一是,每个项目组完成作品的成绩作为基础成绩,再由项目经理按小组成员的贡献程度给各组员不同的分数,从而解决了有的学生出工不出力、混大锅饭的现象;二是,将管理的部分权利下放,既可以提高学生的管理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又可以更多地专注于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3.改革效果

篇12

随着国际贸易和国际运输的不断发展,国际货运行业在发展国民经济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被誉为连结货主与承运人的纽带,是国际货物运输的组织者和设计师。因此国际贷运专业不但要了解国际贸易的重点知识,同时需要与各个环节的部门相联结,结合理论展开实际工作,提高学生的工作技能,使得学生在上岗后能尽快适应岗位的需要。这就要求在国际货运的教学工作中,即要有理论内容的讲解,也要有实训教学的开展。

1 国际货运课程的特点

1.1 理论内容多

在国际货运课程中,包含国际货运责任险、国际贸易、国际海上货物运输、国际航空货物运输、国际陆路货物运输及仓储物流等方面的内容,知识涵盖多,涉及面广,考核全面。

1.2 可操作性强

在国际货运内容中,包含了国际海上货物运输流程、国际航空货物运输的流程等可实际操作性知识,在国际货运工作应用广泛。这就不但要求学生学会理论知识,而且在以后工作中要学以致用。

1.3 与考证相结合

从近年来的国际货运资格考试中分析,试卷的内容越来越灵活,摆脱了以往理论的考试模式,更能贴近工作中的要求。因此根据外贸行业对人才的需求;从业资格证考试对人才能力考核的标准,要求学生必须掌握这些专业知识和技能,方能胜任岗位职责,真正实现了“教学、考证、工作”三者的完美结合。

2 国际货运设置实训课程的必要性

国际货运的课程不是一个孤立的模块,它与其它内容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互动发展的。涵盖了国际贸易实务、物流与仓储、报关理论与实务、外贸英语等多方面知识。内容虽然全面,但如果只是通过理论讲解,学生对所学习的内容只是达到书面理解的程度,不能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为凸显“教、学、做”的统一,国际货运实训课程基于工作过程;以企业和岗位需求为导向;用什么,讲什么;注重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国际货代行业发展现状和企业的实际需要出发,结合企业的部门设置和岗位对应的能力要求及工作任务,按照不同运输方式业务流程设定实训项目;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设计项目任务,通过综合的实训训练,把看似繁杂的业务流程与真实案例结合,使之与实际操作环节相连接,不仅强化所学知识,还培养了学生们的上岗能力和创新精神,从根本上解决国际货代课程人才培养内容脱节于职业岗位需求的问题,进而加强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体现实训教学的重要地位,实现为企业输送合格实用性的专业人才的目标。

3 国际货运实训目标

国际货运专业人才培养目标主要是面向国际货运行业培养能够从事国际货运业务、进出口单证业务、海陆空运输操作业务、船代业务及堆场操作业务,综合素质较高的专业技能型人才。根据上述岗位的能力要求,可以将国际货代课程实训的目标总结为以下三个方面:

3.1 知识目标

掌握货代海运出口及空运出口业务流程的基本操作;理解货代公司各工作岗位职责;掌握海运、空运运费计算的基本知识及方法;能看懂租船合同条款;根据货物在运输时发生的各种情况进行分析,判断责任所在,找出解决的办法,熟悉以后在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

3.2 能力目标

一是掌握货运市场客户开发的方法,具备设计运输方案、确定交易条件、签订货代合同的能力;二是控制整体国际货运业务环节的能力,包括不同运输方式和不同货物的业务操作流程;三是审核、缮制和签发各种货运单证的能力;四是国际贸易进出口及报关报检业务的能力;五是能正确计算各种费用,并适时安排与承运人的结算;六是能为客户提供咨询服务,处理客户投诉与纠纷的能力;七是对运输货物进行有效跟踪,掌握规避风险的能力。

3.3 思想教育目标

具有责任意识,有严谨、认真、细致的工作作风;具有团队精神和协作意识,具有协调工作的能力及组织能力;具有探索精神;遵守职业道德。

4 实训教学的方式

4.1 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在国际货运课程实训中,坚持“岗位主导”为方向。在实训教学中可以利用声音、视频、图片、文字相结合的案例式教学;可以以直观的职业活动为导向进行一体化的教学设计,采用以实现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做一体化的项目教学法;可以采用以任务(问题)出发,引导学生查找资料,制作课件,分组讨论,总结发言的任务(问题)驱动式教学;还可以根据某些教学内容的特点,特别是业务流程知识部分,认真进行环境和角色的设计,通过学生的角色定位和角色扮演完成教学任务的职场情景化教学方法等。

4.2 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相结合

为了达到最好的实训效果,校内实训与校外实践必须有机结合起来。校内实训的核心是要按照国际货代企业的具体岗位来设计实训项目和任务,通过学生与老师的配合完成实训。当然,校内实训还可以把企业引进来,以企业冠名、订单式培养的方式,把企业的岗前培训延伸到学校的教学计划中。校外实践主要是校外实训基地建设,以签定校企合作协议的方式,通过顶岗实习、工学结合等形式与相关货代企业保持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平时还可以定期组织教师与学生参观访问和实地调研了解实际工作情况。

5 国际货运实训内容与考核内容

篇13

1. 模块一:模具拆装测绘

作为直接生产操作工人,看懂读懂机械工程图是关键。因此,组织学生拆开各种模具教具实物进行测绘练习,让学生把所有零件图和装配图在纸上草绘,再用电脑软件绘图。此法有以下优点:

(1)能结合以前所学模具基础理论知识进一步熟悉模具典型结构,为模具装配实训做准备。

(2)制图知识得以学以致用,并强化AutoCAD电脑绘图。

(3)把原来逐件制作纯消耗材料实训变为逐渐引导学生把图纸绘制出来的零消耗实训,

团队合作精神的培养。

(4)为CAXA实训做准备。

2. 模块二:实训教学结合理论知识学习CAXA(或Pro/E、UG)

实训时,可分组发放产品图纸,学生根据模具制品的形状、精度、大小、工艺要求和生产批量,用模具设计软件选择相应的设计步骤、参数、计算公式以及标准模架等,最后给出全套模架结构设计图。要求学生利用软件对此模具进行开模、合模、制品推出的全过程仿真练习,了解了模具制造全过程,从中找出设计的不合理处,为下一步加工实训做准备。

3. 模块三:普通机械,数控编程加工

对模具来说,一般标准零件是可以直接订购的,如标准模架、导柱、导套、顶针等,但模具的凸凹模(或型腔)是要进行加工得到的。任何零件的加工基本上都是要经过粗加工半精加工精加工的这一过程。模具一般是单件产品,因此加工一般是普通机械加工去除余量,再经数控机床编程进行半精或精加工。所以,这就要求学生能编写模具零件加工工艺规程,并能熟练地使用普通机床(如车、铣、刨、磨等)加工出合格的模具零件,且在下道工序能用手工方式和CAM方式编写数控加工程序,操作数控机床(加工中心、数铣、线切割、电火花等)加工出合格模具零件。

4. 模块四:模具装配、修配、调整模块

模具装配、调整不可能直接进行,此模块就要求学生具备钳工的一般技能。钳工一般内容包括:划线、工量具的使用、錾削、锯割、锉削、钻孔、攻螺纹、套螺纹等,而这些基本技能的学习不能像学普通钳工那样照搬应用,要结合模具结构进行研究、总结,发现冲压模具的凸凹模、塑料模具里的镶件是钳工技能训练中的旁证,可将四方体、六方体、圆弧锉配、十字配作、角度配作、钻孔、攻丝、套丝与装配等综合在一起制作一本可行性的实训校本教材,既可减少实训材料的消耗,又可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同时可检验学生模具课程学习完成的情况。

在此模块中,装配最难点应属配钻、攻丝。因为孔的形位精度、尺寸精度关系到装配的位置。教学中,我们要学生自己设计所需孔深,把在理论课学到的螺纹底孔直径计算公式运用到实训操作中,在废料上按钻通孔、钻小孔、钻斜孔、扩孔、锪孔、铰孔、逐步过度到钻盲孔、钻多工件。尽管图纸上不一定要求螺丝清根,但实际的工况是要清根的。这样学生知道了在盲孔攻丝中为了满足图纸规定要求,必须准备好空间让出丝攻到足够深度。这就要把孔钻深点,但若钻的太深超过切口就会钻到下一个零件上去,则会造成偏心问题。因此,应设计些简单的配合组装图,让学生进行加工并装配,为下一步装配模具做准备。

等掌握一定的技能技巧后,可把前面机加工合格的模具零件进行装配、调整、试模实训,试模合格后把此模具进行点评、展示,会让学生有成就感。这样,专业针对性明显增强,学生对专业学习目的更为明确,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经过该实训,学生能够将既往所学的相关专业知识进一步巩固,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以上模块可打乱顺序进行,以解决机床、电脑设备少,学生多的矛盾。有针对性的让学生分批分模块进行实训,同时在实训中以工厂的标准和要求对学生进行管理,使学生在掌握技术的同时,也通过了岗前培训。毕业时能独立操作,尽量做到“零距离”上岗。

二、实际案例

图2手柄

工件名称:手柄(见图2)

生产批量:中批量

材料:Q235-A钢

材料厚度:1.2mm

经过模具设计软件的学习之后,发放模具成品图纸给学生,让学生分组(5~10人/组)用Pro/E等模具设计软件在专业教师的指导下,根据图纸的技术要求等进行模具设计计算(见图2)并转化为二维的装配图(见图3),零件图。此阶段是建立在模块一、二的基础上才可进行。

图3二维装配图

经专业指导教师检查合格后,可根据零件图和装配图编制工艺并进行加工,加工的方法很多,可以是机加工,数控特种加工,也可选用钳工加工。工作量大的可选用机加工,如模架,可用加工中心数控编程或用MasterCAM软件进行编程方法进行加工(机加工模块实训);精度高的可用特种加工,如落料凸模,直通式,采用线切割加工,2个M8螺钉固定在垫板上,与凸模固定板的配合按H6/m5。整体凹模,各冲裁的凹模孔均采用线切割加工(特种加工模块实训);而简单的,可采用模具钳工技能,如导料板、卸料板可先锉削、磨削后再钻孔(模具钳工技能实训)。

最后等所有的零件都加工好以后,就可以进行装配、调整、试模。根据级进模装配要点,选凹模作为装配基准件,先装下模,再装上模,其中要注意孔的配钻并调整间隙、试冲、返修(模具钳工技能实训)。

三、结束语

由于每个学校的设备、条件、资源等不一,教学方式的不同,普通固定的教材不适于每个学校。因此,针对“实用、够用”原则及模块式教学,应开发相应的校本教材,如已开发的《钳工技能实训》和待开发的《模具测绘实训》以及《机加工、数控实训》。这样针对性的进行模块式教学,会使教学目的明确,技能的掌握更简明快速,学生的适应会更好更快。模具专业实训课程的开发,是一个过程很长很远的研究方向,模具实训老师的专业进取也得不断更新和提高,才能适应新技术的改革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