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银行纪委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银行纪委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银行纪委

篇1

一、代征工作势在必行

每年的元月和月初、季首,车主为缴纳一辆车的养路费,排队等待几小时。整个征费厅人满为患,缴完费的车主只能从人缝中艰难地挤出。因交费停在路边的车辆由于堵塞道路,又被交警部门排障、处罚,车主怨气可想而知。投诉电话、批评信纷至而来,强烈要求解决缴费难问题的呼声此伏彼起。引发缴费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市区域面积小,机动车辆饱有量大。现全市车辆饱有量已达××余辆,且每年仍以××余辆的速度递增,年征收养路费已达××亿元,较年前净增车辆近万辆,养路费增加××亿元,而由于客观因素影响,我们的养路费征收站点和人员配置仍基本保持原状,严重滞后于车辆的增长。我处现有个征稽所、个站点、养路费征收人员××名,人均年征收养路费××万元,管理车辆××余辆。即使我们的工作人员满负荷工作,中午不休息,延长下班时间,增设收费点,开发计算机征收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开展科技练兵活动,使平均收一笔养路费的时间由原来的分钟减少到一分半钟,仍难以满足车主缴费需求,更谈不上为车主服务。车主缴费难问题已经成为××市发展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直接影响了征稽部门乃至交通部门的社会形象。调整收费方式、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已势在必行。

二、银行代征的优越性

众所周知,作为国家专业银行代征养路费具有很大的优势:

⒈银行网点多,遍布××市城乡,可最大限度的分流缴费车主,彻底解决缴费难的问题。

⒉银行系统有严密、规范的票据管理手段,养路费票据可纳入其票据管理范畴。银行方面具有良好的服务传统、服务手段广泛、措施到位,可为缴费车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⒊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可以为车主提供多种缴费方式,如电话缴费、网上缴费、自动划款等,使养路费征收实现现代化管理。

⒋银行代征养路费,我们可以节省新建征稽所、站及增加收费人员的较大投资。如××市新建一个收费点,初步测算,征地建房,或购房,增加收费人员每年需投入××万元。

⒌近几年来,由于针对金融系统的暴力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且手段日益凶残,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缴费人和征费单位的资金安全问题也时时困扰着我们。实现银行代征,可减少风险,并且最大程度地保护缴费人和收费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⒍银行代征,可以提高我们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将征稽工作重点由征费转向稽查堵漏,增强管理力度,实现由车主单位被动型向主动型缴费的转变,让征费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率先在××处试行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的工作,厅党组非常重视,要求征稽局和××处组织相关人员赴××征稽处考察学习××征稽处是全国首家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工作的征稽部门,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在考察过程中,××征稽处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为我们后来在这项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征稽处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均为年开始使用的,其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完整性都已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要实现与银行联网代征养路费,就必须开发新的计算机征费网络系统。为了在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选择计算机征费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和做好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的其他工作,厅党组专门成立了以××副厅长任组长,××局长任副组长的“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工作领导小组”。还聘请了位业内专家组成评标小组,在征稽局纪委的严格监督下进行开标、评标,对××××、××××、××、××××等家技术力量雄厚且资质较高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就其计算机征费方案、研发力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认真评审,最终确定××××作为我们的合作单位,为我们开发《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

《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它的完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在征稽管理过程中杜绝违规现象的程度如何。对此,我们多次组织精通征管业务的人员研究、讨论,力图将《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漏洞控制到最小。××××公司根据我们的要求,开发出了几近完美的《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确保了征费数据的安全性,提高了征费界面的可操控性,把内部重要数据的可操控性降低为零。征费数据和新车入户、车辆转出等重要征费业务专门设立数据管理中心作重控管理。

《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必须得到强有力的硬件、软件(计算机硬件设备、工具软件,即《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运行平台)技术支持,为此,必须寻找一家合适的工具软件供应商。再则,我们考虑到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投入、工具软件的购买、系统建立后的运行成本、工作人员的培训、数据中心的设置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虽说有上级部门的拨款,但是怎样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花最少的钱把事情办好,成了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脑中的大事。经过反复思索和多次研究,我们选择了让银行来实现我们愿望的办法。即让银行承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费用和条专线年的租赁费用。作为回报,我处可将养路费资金在银行账户上沉淀××天,同时按笔数付给银行代征手续费。当然,我们还将银行的网点、管理、服务等作为我们主要的考查条件。最终,我们通过政府采购部门为我们指定的招标公司,以竞争性谈判的形式,选择了报价最低、售后服务较可靠的××公司作为我们的工具软件供应商;确定了由营业网点多、收取代征手续费较合理的农业银行××××营业部作为我们的合作银行,并且经过双方一段时间的磋商,在十分友好,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最终达成了共识,也便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当然,在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工作的整个筹备过程中,我们与农业银行、征收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工具软件供应商等进行了多次谈判、反复修改合同初稿。个中的艰辛只有那些战斗在一线负责具体操作的同志和为此日夜操劳的领导知晓。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赘述,只把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大的框架展现给我们的征稽同仁,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篇2

篇3

一、代征工作势在必行

每年的元月和月初、季首,车主为缴纳一辆车的养路费,排队等待几小时。整个征费厅人满为患,缴完费的车主只能从人缝中艰难地挤出。因交费停在路边的车辆由于堵塞道路,又被交警部门排障、处罚,车主怨气可想而知。投诉电话、批评信纷至而来,强烈要求解决缴费难问题的呼声此伏彼起。引发缴费难的问题是多方面的,首先是××市区域面积小,机动车辆饱有量大。现全市车辆饱有量已达××余辆,且每年仍以××余辆的速度递增,年征收养路费已达××亿元,较年前净增车辆近万辆,养路费增加××亿元,而由于客观因素影响,我们的养路费征收站点和人员配置仍基本保持原状,严重滞后于车辆的增长。我处现有个征稽所、个站点、养路费征收人员××名,人均年征收养路费××万元,管理车辆××余辆。即使我们的工作人员满负荷工作,中午不休息,延长下班时间,增设收费点,开发计算机征收程序,提高工作效率,开展科技练兵活动,使平均收一笔养路费的时间由原来的分钟减少到一分半钟,仍难以满足车主缴费需求,更谈不上为车主服务。车主缴费难问题已经成为××市发展进程中的不和谐音符,直接影响了征稽部门乃至交通部门的社会形象。调整收费方式、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已势在必行。

二、银行代征的优越性

众所周知,作为国家专业银行代征养路费具有很大的优势:

⒈银行网点多,遍布××市城乡,可最大限度的分流缴费车主,彻底解决缴费难的问题。

⒉银行系统有严密、规范的票据管理手段,养路费票据可纳入其票据管理范畴。银行方面具有良好的服务传统、服务手段广泛、措施到位,可为缴费车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⒊随着社会的发展,银行可以为车主提供多种缴费方式,如电话缴费、网上缴费、自动划款等,使养路费征收实现现代化管理。

⒋银行代征养路费,我们可以节省新建征稽所、站及增加收费人员的较大投资。如××市新建一个收费点,初步测算,征地建房,或购房,增加收费人员每年需投入××万元。

⒌近几年来,由于针对金融系统的暴力刑事案件呈上升趋势,且手段日益凶残,在这种特殊环境下,缴费人和征费单位的资金安全问题也时时困扰着我们。实现银行代征,可减少风险,并且最大程度地保护缴费人和收费人的财产和人身安全。

⒍银行代征,可以提高我们人力资源的使用效率,将征稽工作重点由征费转向稽查堵漏,增强管理力度,实现由车主单位被动型向主动型缴费的转变,让征费工作走上良性循环的轨道。

三、各项工作的具体实施

率先在××处试行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的工作,厅党组非常重视,要求征稽局和××处组织相关人员赴××征稽处考察学习××征稽处是全国首家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工作的征稽部门,有许多好的经验值得学习和借鉴。在考察过程中,××征稽处给予了我们大力支持,为我们后来在这项工作的具体开展过程中,提供了大量的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

××征稽处现有的计算机软、硬件均为年开始使用的,其系统的数据安全性、完整性都已远远跟不上发展的需要。要实现与银行联网代征养路费,就必须开发新的计算机征费网络系统。为了在真正体现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下选择计算机征费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和做好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的其他工作,厅党组专门成立了以××副厅长任组长,××局长任副组长的“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工作领导小组”。还聘请了位业内专家组成评标小组,在征稽局纪委的严格监督下进行开标、评标,对××××、××××、××、××××等家技术力量雄厚且资质较高的计算机软件开发公司就其计算机征费方案、研发力量、售后服务等方面进行认真评审,最终确定××××作为我们的合作单位,为我们开发《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

《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工程,它的完善程度如何,直接关系到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工作的顺利与否;直接关系到今后在征稽管理过程中杜绝违规现象的程度如何。对此,我们多次组织精通征管业务的人员研究、讨论,力图将《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漏洞控制到最小。××××公司根据我们的要求,开发出了几近完美的《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确保了征费数据的安全性,提高了征费界面的可操控性,把内部重要数据的可操控性降低为零。征费数据和新车入户、车辆转出等重要征费业务专门设立数据管理中心作重控管理。

《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软件的正常运行,必须得到强有力的硬件、软件(计算机硬件设备、工具软件,即《养路费征收计算机管理系统》运行平台)技术支持,为此,必须寻找一家合适的工具软件供应商。再则,我们考虑到计算机硬件设备的投入、工具软件的购买、系统建立后的运行成本、工作人员的培训、数据中心的设置等等,都需要大量的资金。虽说有上级部门的拨款,但是怎样才能把钱花在刀刃上,花最少的钱把事情办好,成了无时无刻不萦绕在我们脑中的大事。经过反复思索和多次研究,我们选择了让银行来实现我们愿望的办法。即让银行承担计算机硬件设备的费用和条专线年的租赁费用。作为回报,我处可将养路费资金在银行账户上沉淀××天,同时按笔数付给银行代征手续费。当然,我们还将银行的网点、管理、服务等作为我们主要的考查条件。最终,我们通过政府采购部门为我们指定的招标公司,以竞争性谈判的形式,选择了报价最低、售后服务较可靠的××公司作为我们的工具软件供应商;确定了由营业网点多、收取代征手续费较合理的农业银行××××营业部作为我们的合作银行,并且经过双方一段时间的磋商,在十分友好,互惠互利的前提下,最终达成了共识,也便有了本文开头的那一幕。

当然,在委托银行代征养路费工作的整个筹备过程中,我们与农业银行、征收系统软件开发公司、工具软件供应商等进行了多次谈判、反复修改合同初稿。个中的艰辛只有那些战斗在一线负责具体操作的同志和为此日夜操劳的领导知晓。在这里,我们就不一一赘述,只把这项工作的主要内容、大的框架展现给我们的征稽同仁,起个抛砖引玉的作用。

篇4

基层人民银行“岗位廉政”可以理解为人民银行工作人员正确运用法律赋予的权力,为履行执行货币政策,维护金融稳定、提供金融服务等法定职责而制定的法规、制度以及执行法规制度的总和。

风险是指某一行动有多种可能的结果,而且事先估计到采取某种行动可能导致的结果以及每种结果出现的可能性,但行动的真正结果究竟如何不能事先知道。风险防范是有目的、有意识地通过计划、组织、控制和检查等活动来阻止防范风险损失的发生,削弱损失发生的影响程度,以获取最大利益。风险防控是指利用科学的方法识别出影响组织目标实现的各类风险,通过对风险发生的可能性及其危害程度进行评估,确定相应的应对措施,最终将风险控制在可承受范围内的系统性工程。

综上所述,岗位(廉政)风险动态防控机制就是:动态地构建权责清晰、流程规范、风险明确、措施有力、制度管用、预警及时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最大限度地降低危害程度、违规行为、腐败行为发生的可能性。

二、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现状

(一)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的意识不强

基层人行认为基层行职责单一、权力弱小、接触较少,岗位、廉政风险不突出,甚至没有风险,风险防范机制建设是形式主义。因而,常常出现以感情代替制度、以人情代替原则的情况,没有牢固树立岗位(廉政)风险防范的意识,成为岗位(廉政)风险隐患,可能会给人民银行带来巨大资金损失或声誉损失,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引发各类案件的发生。大理中支在2013年开展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活动中,小部分单位参与的主动性不强,重要性认识不足,缺乏主体意识,思想上存在不愿做、不想做的现象,被动应付,消极防控,流于形式。

(二)割断岗位(廉政)风险的密切联系

基层人行认为廉政风险是党风廉政建设的范畴,如何防范廉政风险是纪委的事。岗位工作只要按业务制度、流程操作即可。对岗位(廉政)风险防控“将风险点和防控责任落实到业务(权力)流程的具体岗位,通过具体岗位、具体人员的具体防范措施来实现”的概念认识不清,理解不到位,导致将岗位风险防控和廉政风险防控的密切关系断然割裂。大理中支在2013年开展的岗位(廉政)风险防控活动中,小部分单位在梳理岗位职责职权环节,仅梳理业务岗位风险点和防控措施,没有将廉政风险点和防控措施融入其中,两者关系没有紧密相扣。

(三)两类风险防控机制的关系模糊

基层人行对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与业务风险控管机制两者之间的关系既互相联系,缺一不可,但又有所区别,侧重点不同的认识不清晰。大理中支部分单位认为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由纪委建立、实施,业务风险控管机制由业务部门建立、运行,两类风险防控机制独立建立实施运行,没有实现两者运行方向一致性的目标。

(四)风险防控机制建设仍不够完善

近年来,基层人行在廉政、岗位业务风险防控机制建设方面不断探索,取得了实效,但还不够完善,主要表现在制度建设滞后。大部分制度设计往往针对已出现的某项风险出台,属事后制度。为防范风险预制定的事前制度,少之又少。有的制度多年未随业务工作发展变化更新,有的制度脱离实际,层层照抄照搬上级制度,有的制度标准模糊,缺乏实效性、针对性、操作性。

(五)风险防控机制执行落实不到位

防控机制执行落实不到位一方面由于风险防控制度缺乏规范、健全的操作性,制度设置流于形式,使制度难落实,风险难发现,违规难处理。另一方面由于各项机制共享不充分,如风险排查制度、监督检查制度、考核评估制度、责任追究制度等等,没有实现信息和成果共享,制度效率作用、防范风险作用难以充分发挥。

三、建立岗位(廉政)风险动态防控机制的思考

(一)建立动态岗位(廉政)教育,树立风险防控意识

一是岗位教育和廉政教育动态结合。随着岗位业务发展变化,业务风险点也随之变化,基层央行在抓职业道德教育、廉政教育时要更新观念,针对新的业务风险点,精密地设计岗位廉政教育方案,形成岗位教育和廉政教育相互融合、相互推进、相互依托的综合教育体系。二是树立牢固的风险防控意识。将岗位(廉政)教育列入央行文化建设主要内容,纳入领导干部中心组理论学习、干部职工政治思想教育、职工培训教育、教育实践活动中,引导干部职工既理性看待岗位(廉政)风险存在的必然性、客观性,又充分认识防范风险的必要性、重要性。要让职工意识到岗位风险一旦发展为廉政风险,形成违规违纪行为,将对本人及其单位、家庭带来严重的损害后果。通过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教育活动,引导基层央行干部职工树立岗位(廉政)防范意识,潜移默化地提高自我防范、自我防控的能力。

(二)理清岗位(廉政)风险关系,奠定风险防控基础

一是两类风险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岗位风险普遍由岗位操作人员业务熟悉程度、操作熟悉程度、执行制度等因素造成,相对来说是可预料的,表现形式也相对固定。廉政风险一般由思想道德、外部环境等因素造成,表现形式更具多样性和不确定性。二是两类风险防范措施各有所侧重。岗位业务操作注重的是业务按什么流程做、按什么程序做,因而在风险防控措施方面,应该强调业务操作环节的安全性、稳定性、规范性。而廉政风险防范侧重从腐败的角度思考,综合考虑权利是否可能被利用,什么环节容易出现权利,以及权利被利用的可能性,因而在风险防范方面,更具有针对性,灵活性,因而强调权力运行如何管、怎么防的问题。三是将两类风险防范紧密结合。在防范岗位风险的同时,充分考虑廉政风险防范,两类防范措施双管齐下,同步运作。如在人民银行综合执法检查中,要规避部门检查项目的立项建议权风险(岗位风险),可以在审批环节,充分考虑立项的目的、依据,在具体方法上可以采取立项前谈话、质询、提醒等多种形式(廉政风险防范),起到预防的作用,从而将两类风险防范有机地统一起来。四是梳理两类风险防控机制的关系。业务(岗位)防控机制是廉政风险防控机制的基础,两者相互联系,缺一不可。如权力运行流程图是以业务操作流程图为基础的,权力运行环节存在于业务流程的各个环节之中,两者运行方向一致。但又侧重点不同,业务防控机制,如业务操作流程图侧重于业务各个环节及其完整性,有程序性、严密性的特点;而廉政风险防控机制,权力运行流程图则侧重于易发生廉政风险的环节,如项目立项权、现场检查权和整改处理权。

(三)围绕基层央行中心工作,建立动态防控机制

1.建立动态发展的岗位(廉政)制度建设机制。从教育、制度、监督等方面入手,以职权梳理和风险排查情况为重点,制度更新要经常性、及时性、科学性,动态思维,结合实际,修订已不适应业务发展的各项制度,解决制度滞后的问题,建立健全随着业务发展而产生的各项新制度,解决制度缺乏的问题。可以将制度分为三类完善:综合管理类,主要涉及全行性的管理类制度,构建决策、监督体系;业务管理类,主要涉及各职能部门的业务管理和操作制度,构建业务规范管理体系;职责职权类,涉及所有工作人员,将业务职责(职权)和风险管理责任细化到岗、到人,构建职责权限管理体系。

2.建立动态的岗位(廉政)风险排查识别机制。从基层人民银行的履职层面看,风险排查的重点包括关键部位、重点领域、职能分配、权力运行、资源配置、干部思想道德、工作职能和岗位职责等。随着人民银行业务发展变化,每个阶段风险排查识别的重点也有所侧重和不同。一是排查识别业务流程的规范性,从岗位风险的角度排查审核、审批环节、程序是否设置到位,从廉政风险的角度识别业务过程是否公开、决策是否民主、论证是否充分、监管是否到位、是否会导致廉政风险。二是排查识别岗位职责权限,紧随业务发展变化,在业务流程不同节点上,重点关注自由裁量权大小等因素,查找出不履职、不尽职和越权行政、越权执法等方面存在的岗位廉政风险。三是排查识别岗位人员执行制度情况。排查岗位人员履行业务职责时执行规章制度是否到位,识别查找因制度空白、制度缺失、制度设计缺陷、制度得不到有效执行导致的廉政风险。四是排查识别岗位人员接受监督情况,对岗位人员履行业务职责所接受的监督情况进行排查,识别监督不到位而造成的廉政风险。

篇5

Gorton(1987)认为银行资产价值受到银行所特有的因素和宏观经济中的一般因素的双重冲击,而存款者只能根据他们所能观测到的宏观经济冲击来更新他们对银行资产状况的了解。因此,当他们害怕银行系统中存在许多质量低下的资产组合时,就会选择提取存款而不管他们的银行是否也处于这种状态。

在JacklinandBhattacharya(1988)的模型中,银行不能得知存款者真实的流动性需求,而存款者也无法观测到银行资产的真正质量,当一些存款人收到有关银行资产的负面消息时,特殊的银行危机便发生了。而Chariandiagannathan(1988)认为,希望早消费的存款者的比例和银行资产的状况都是随机的。存款者可能只是看到银行门前等候提款的人排起了长队而立即加入到他们的行列当中,而排队的人可能得知了银行资产的不利消息,也可能仅仅是希望早一点消费而提款。

AllenandGale(1998)对Diamond-Dybving的模型改进后提出,银行持有的长期资产的价值具有总体的不确定性,从而将银行危机与经济周期联系起来,认为危机一般发生在经济周期的顶峰或接近顶峰时期。

CortonandHuang(2001)将银行危机与银行业的行业组织结构相联系,认为由于信息的不对称性,使银行在资产质量低时反而参与更多道德风险,而存款者只能依靠提款来对银行进行监督。

(二)其它危机理论

BhattacharyaandGale(1987)注重研究银行间的相互联系,包括银行间的借贷系统和清算系统。他们认为银行依赖在同业市场拆借来满足无法预期的流动性需求,从而降低其在流动性资产上的投资。

AllenGale(2000)则着重研究了对银行冲击的传导的这一类“传染”性银行危机。

由此可见,以往的银行危机理论都普遍认为银行危机的实质是流动性不足。他们强调银行破产不是源于自身流动性不足就是因为银行系统的总体流动性短缺。而本文是基于Diamond-Rajan模型,说明银行破产本身也会造成流动性短缺。一些银行的倒闭会导致一系列银行的倒闭,甚至是整个银行系统的彻底崩溃。在本文中,银行倒闭的传染性并不是由银行间的契约或信息的联系引起的,而是因为在政府干预下的银行倒闭导致了总体流动性的收缩。

二、银行危机模型的构建

本模型考虑社会中存在企业家、投资者和贷款人;经济持续3个时期;存在两种类型的商品:消费品(这里主要指现金形式)和生产品;每个企业家手头都有一个项目,并要求在t=0时获得1单位的现金进行投资;无论是早到期项目(t=1)还是晚到期项目(t=2)都会产生C的现金流。

企业家自己没有资金须先向“关系”贷款人筹资。而当项目能产生γC收益时“关系”贷款人就会取代企业家,因为他知道对资产运用的次优选择是不需要企业家的人力资本的。所以γC即贷款人要求企业家在项目完成时须支付的利息,剩下的(1-γ)C为企业家的投资收益。“关系”贷款人(或企业家)可以在任何时候重新调整资产项目结构立即获得c(c<C)的现金流。

我们很容易假定“关系”贷款人本身没有现金,并且这些项目所需资金超过了投资者所提供的资金,潜在的贷款人须从投资者手中筹集到资金。投资者在t=0时拥有资金却只在t=1时进行消费(即他们只在t=1时有流动性需求)。在t=1时资金的唯一新来源是早到期项目产生的现金流。任何人都可以持有现金,这意味着只有当实际收益率r≥1时投资者才会投资。

“关系”贷款人为非流动性贷款进行融资的途径有两条:一条是组建银行发行未经保险的活期存款。因为未经保险的活期存款遵循“先来先服务”(first-come-first-serve)的原则,没有存款人愿意在银行还有剩余资产时做出让步。相反,每个存款者都会迫使银行卖掉资产来偿还其全部的要求权。换句话说,存款人一旦认为他们未来将得到的资金比实际应该得到的少时,就会选择抽逃存款;另一条是通过发行资本金对银行可能发生的存款抽逃而面临的脆弱性进行缓冲。使用资本金的好处在于它的支付可根据银行的价值来调整。而它的不利之处在于银行的股东要吸收一部分股息,假定资本融资至少有k的收益,则在t=1时,银行家只承诺在t=2时付出γC/[1+K)r),而获得余下作为股息收入(=γC-γC/(1+K)=γCk/(1+k))。

下面考虑调整银行资产项目结构对总体流动性的影响。假定银行在t=0时发放项目贷款,每笔贷款中的活期存款数为d=1;每家银行有相同的活期存款和资本金构成;银行只存在两种类型:L型银行与H型银行。L型银行指只有晚到期贷款项目的银行,占银行总数的。H型银行是既有晚到期项目又有早到期项目的银行,占银行总数的1-.因为银行所有的流动性资金都进行了投资(DiamondandRajan,2001),所以每类银行的存在与否依赖于其是否能在t=1时筹措到足够的资金来满足存款者的流动性需求。

这时银行系统中会存在两个潜在的问题。第一个问题是银行可能因为没有偿付能力而破产。无论投资项目何时到期,从中获取的现金总量是相等的,银行仅能凭借晚到期项目所偿还的资金来筹措新的资金。因此,当晚到期项目在银行资产结构中比例不恰当时,银行将无法在t=1时筹措到足够的资金。当存款者预计到这种情形,就会在t=1/2时提走款项。大规模的提款迫使无偿付能力的银行调整所有的项目以立即获得现金流。这种调整将从两个方面影响总的流动性供给;如果银行为只有晚到期项目的银行,则提款会增加资金的总供给,因为原本晚到期项目的资金流必须立即转化为现金;但是当银行所持有的都是早到期项目时,提款将减少资金的总供给,因为在t=1时存款者没有等待的耐心使得潜在资金流C被迫在t=1/2时分解为c.

第二问题是总的流动性供给会低于总的流动性需求,从而迫使时期t=1与t=2之间的利率提高,帮助银行调整晚到期项目马上获得流动性,但利率的提高会使更多的银行变得资不抵债,因为要支付存款人更多的利息。

在不存在政府干预的情况下,破产的多是将资金投资于晚到期项目的银行,它们是内在最缺乏流动性,对流动性总供给的贡献最小的银行。由于它们在总体流动性短缺时倒闭,从而使总流动性需求与供给之间的不均衡得以缩小,银行系统的总体流动性状况得到改善。但是当这些银行被重新调整资本时,就需要从别处获取流动性来满足存款者的缺乏弹性的需求。如果没有提供流动性的新来源,那么面临破产的银行就会由政府的保证和注入资金来支撑,而比它们更具流动性的银行则会因为实际利率水平的上涨而最终破产。但是,这类银行的破产不但不会增加整个系统的流动性反而会减少总体的流动性。因此,只有有限资金的政府调整缺乏流动性的银行资产结构的必然后果是整个银行系统的崩溃。

三、关于银行危机的一个例证

银行在t=1时所能筹集到的最大资金额由下式确定:

L型银行的,只能筹集到γC/[1+k]r)=0.98/r<d=1.当这类银行试图通过调整所有的项目来维持支付时,项目的价值只为c=0.4.L型银行在任何可行的利率水平下(r≥1),都不可能存在。

H型银行的,能筹集到0.65×1.28+0.35max[4,0.98/r]的资金。可以看出对于任何的利率水平,r<2.05,该银行都能偿付所有的存款。他们通过直接(从早到期项目贷款中的收益)和间接(由有闲置资金的企业家进行再投资)的方法产生自身的流动性来维持运营,而无须调整资本结构,提前收回贷款。

(一)不存在政府救助下的均衡

如果没有政府干预,L型银行会因为无偿付能力而在t=1/2时破产。在银行破产前赶到的存款者将得到银行调整后项目的所得c=0.4.而破产银行不再获取新的存款和卖出其他资产,结果是破产的L型银行在t=1时对流动性的超额需求为零银行危机与银行救助

来源:中国论文下载中心[06-12-2213:42:00]作者:谢赤魏诃薇编辑:studa20

(二)存在政府救助的均衡

1.L型银行经过资本调整后的均衡

假定现在L型银行经过了资本的调整:最简单的模型是政府对其存款进行了全额保险。结果是L型银行能筹集到足够的资金而继续存在(在t=1筹集到d=1的资金)。如果L与H型银行都存在,在t=1时对流动性需求为1,供给却少于1.这将导致总体流动性短缺和利率的上涨。

在没有晚到期项目被调整的情况下,总的流动性供给为:

L型:0.65C=0.65×1.6=1.04

H型:0(所有项目都为晚到期项目)

所以总的流动性为0.6×1.04=0.624.这说明L型银行在r<0.25的任何利率水平下都能对存款进行偿付,而保证两类银行都存在的流动性是不充足的。如果对L型银行通过资产调整进行了救助而H型银行没有,L型银行会从系统中吸收流动性,以致于总流动性减少而使H型银行破产。一旦H型银行破产,会使总体流动性大幅度减少到0.65×0.4=0.26.因为H型银行所有早到期项目都被调整以应付所面临的挤兑。

换句话说,因为流动性供给和流动性需求相对来说都是缺乏弹性的,对缺乏流动性的L银行的救助将把问题转移到比其更具流动性的H银行上。但是流动性银行H的破产对总体流动性更具危害,因为他们破产不仅不会增加系统的流动性反而会减少流动性。

如果利率上升的情况发生,那么政府也可能对H型银行进行资产调整。当利率水平很高时,银行会选择对晚到期的项目进行调整来提高流动性。然而,即使这样也不会有充足的流动性。

2.L与H型银行都经过资本调整后的均衡

H型银行:0.65C+0.35c=0.65×1.6+0.35×0.4=1.18

L型银行:c=4

总流动性为0.4×0.4+0.6×1.18=0.868,少于总存款额1.因此,即使两类银行都进行了资本的结构调整,流动性的约束依然存在,市场不会出清。所以,如果政府对银行救助应用的方法只是保证或注入资金,则两类银行都会破产——任何数量的注入资金都是不充足的,政府救助最终会受到预算的约束。

四、政府对银行的救助

(一)银行救助的含义与形式

对于非金融企业而言,一旦陷入资不抵债,通常的做法就是进入破产清算程序。而当银行面临流动性困境,金融系统出现潜在危机时,政府为了实现金融系统的稳定,预防和避免大的金融动荡,一般都会倾向于对问题银行进行救助。银行救助指的是不以关闭清算为前提的银行事后管理,政府采用包括宏观经济和微观经济制度和法律在内的一揽子措施,旨在改善银行的流动性状况,挽救问题银行和银行体系,使其具有可持续的金融清偿能力、经营能力和赢利能力,从而达到使问题银行持续经营,银行体系稳健运行的救援或援助行动(王一林,2001)。

因为银行系统外没有闲置的资金,政府要实施任何救助行为都必须先对一部分人征税并将税收传递给需要救助的银行。救助机构可以通过对现有商品(t=1)征税来增加对金融系统或某个特定银行外部资金的现时供给。如果资金是在既定的利率水平或当前市场利率水平下提供的,我们称这种征税和传递的救助行为为纯流动性注入。纯流动性注入通过尽量避免对流动性的超额需求而引起的利率上涨来防止银行倒闭。如果政府运用征税权力为特定银行提供未来价值,例如t=2时对商品的征税,则把这种救助行为定义为纯资本注入。纯资本注入允许经过资本调整的银行在既定的甚至更高的利率水平下得到救助,以避免其倒闭对其他银行的影响。事实上,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几乎所有的对金融市场的干预行为都可以看作是纯流动性注入和纯资本注入的结合。其他形式的银行救助还包括存款止付(suspensionofconvenibility)和存款保险(depositinsurance)等,在本文中对此不多加讨论。

(二)政府对银行救助的问题

长期以来,银行救助被认为是一种优化机制,是在商业银行失去清偿能力时,使个别银行或银行体系整体恢复健康的必要措施,它同样是存款动员,资源优化配置和经济稳健增长的基础之一。然而,政府对银行的救助都是没有危害的吗?中央银行需要对其所选择的银行救助方式担心吗?答案是肯定的。首先,如果系统存在的是基础流动性短缺问题,则无法实施可行的资本注入方式进行救助。这时,资本的注入只会迫使利率提高,导致对资本注入的更多需求。同样,当系统存在根本清偿能力短缺时,也会难以找到合适的流动性注入方式来救助所有的银行。

正如本文以上所述,不完全的和方向错误的资本提供会使情况更加糟糕,例如,假定系统流动性紧缩,持有较少的早到期项目的银行在没有政府干预的情况下会面临倒闭,中央银行通过改变资本结构对这类银行进行救助,这种不调整银行晚到期项目的救助会增加对流动性的超额需求,允许他们对存款支付更高的利率会提高整个市场的利率水平,这时比其更具流动性的银行会因此而破产,从而导致银行系统总体流动性的收缩,这对银行系统的整体稳定更具危害,甚至可能引发银行破产的“传染”。

如果银行既不是存在基础流动性短缺问题,也不是根本清偿能力不足,则无论进行流动性注入或资本注入对于挽救银行系统都是有效的。但是,究竟选择哪种方式仍然非常重要。因为救助本身是有成本的且成本随救助规模的扩大而增加。有时候小规模的流动性注入能挽救整个系统,而为了达到同样的效果却可能需要注入大量的资本,反之亦然,例如,假定一个系统中存在少量的L型银行,其余大多为H型银行。当系统流动性短缺时,利率会上涨直到L型银行倒闭,此时在较高的利率水平下不会有流动性的增加直到利率上升到H型银行认为调整晚到期项目是必要的。所以对于L型银行来说,在高利率下维持其清偿能力需要注入大量资本,而采用少量的流动性注入方法救助成本会少的多。

篇6

尽管如此,各大银行还是会拒绝使用资本进行活动,转而选择负债。毫无疑问:由于高度杠杆化的银行面临崩溃的风险更大,以至于“大到不能倒(too big to fail)”,于是高度杠杆化的银行会享受到来自纳税人更多的补贴。只要这样的补贴持续存在(我猜永远都不回消失),银行家们就会更加趋向高风险的举债并依靠纳税人来为自己编织自由的安全网。

正因为这些原因,监管者开始要求银行通过加强资本缓冲的方式,为自己的安全网负责。然而,各大银行却表示,如果不继续融资,他们就会面临缩减业务以适应现有的资本水平,从而停止贷款服务的问题。

那么,对于让银行减小举债,更多依赖资本的要求,银行是如何反应的呢?国际清算银行的研究正是回答了这个问题。报告的作者本杰明·科亨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调查了全球80多家大银行。

科亨发现,各大银行确实留存了较厚实的缓冲资金。截至目前,效果还不错。有证据显示,银行正在转向低风险的融资方式,这些或许会(或许不会)预示着一些体系中的新游戏。不过,首先资金上的增加似乎是实实在在的。

同样令人感到鼓舞的是,整体上看,银行借贷问题在这些全球大玩家层面上还未出现萎缩的迹象。尽管其增长势头与银行业危机之前相比有所减弱,但是这或许并不是什么坏事。

篇7

我们同时要看到,商业银行的经营管理还有其特殊性。主要表现在,(1)商业银行以吸收的存款为其资金运用的主要来源,其资产负债率普遍较高;(2)高负债率的同时,商业银行的资本金也十分庞大,股东数量多且相对分散,大股东往往持有较小的比例就能控股;(3)债权人(主要是存款人)数量巨大且极为分散,除了确保支付、到期还本付息外,债务契约对商业银行的约束力普遍很小;(4)资金融通的信用基础条件不平衡,导致商业银行的大量贷款可能成为账面上的“死账”,资产的质量状况将直接影响银行的未来盈利和发展;(5)金融业务创新层出不穷,商业银行会计即要应付原本就不确定的经济事项,又要面对不断创新的新业务,大大提高了商业银行会计的不确定性,为会计选择开辟了广阔空间;(6)作为现代经济核心的金融业,特别是商业银行,防范风险和加强监控成为政府监管的重要内容,同时,商业银行一旦上市,证监会也随之成为商业银行的监管部门,多头共管成为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重要特征;(7)与企业会计不同,商业银行会计在银行业务中属于一种基础的事务性工作,重复性高,凭证成千上万且表现为单式的记账形式,会计与财务相对分离,年度审计仅仅面对财务资料,许多审计程序难以全面展开;(8)“一级法人,分级管理”的经营管理体制,造成商业银行的财务管理具有集团财务的特征,内部的人问题比较突出,由总行集中披露的财务信息具有很强的概括性和淹没性。

商业银行经营管理的特点决定了其相应的会计选择动机具有两个鲜明特征:一是债务契约的约束力较小,二是应付各方监管的压力很大。此时,为了谋求个人优化的经济效用,下述动机便成为商业银行管理当局会计选择行为的根本出发点:

1、扩张资产规模。高负债意味着高风险,而规模大往往被认为抗风险能力强,因此,千方百计扩张资产规模成为商业银行的强烈追求。同时,商业银行经营的特点(如在信用基础上的存贷款扩张效应),也给商业银行扩张资产规模创造了条件;

2、平衡利润收益。高风险是商业银行经营的重要特征,与之对应,人们通常把经营是否稳健,作为衡量商业银行成功与否的一个标准。这样,避免会计年度的收益水平剧烈波动,平衡各期的利润收益便成为商业银行会计选择的动机之一;

3、迎合“达标”要求。央行、财政、税务、证监会以及各级政府等机构的“齐抓共管”,给商业银行(特别是上市银行)的经营管理以很大的压力,有关资本充足率、资产流动性、资产构成比例、贷款集中度以及资产收益率、收益费用率等等指标,都构成商业银行实施一定选择行为的目标;

4、筹划税收水平。目前国内的商业银行不存在偷逃税收的动机,但是现行的税收政策对商业银行的影响还是客观存在的,主要体现在所得税、营业税等税收会显著影响银行的现金支出。同时所得税的纳税调整对商业银行业务开拓等费用支出有很大的约束。为了既不影响业务,又尽可能平衡现金流量,商业银行往往会对税收进行筹划,从而对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加以选择;

5、优化不良资产状况。不良资产的形成对于商业银行而言,是不可能完全避免的,而资产的质量状况对于商业银行的整体形象以及未来的融资、发展和盈利状况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同时,不良资产的不同管理方法,会导致应收项目、呆账准备和坏账准备等项目面目全非,从而直接影响资产规模和当期收益,所以,通过一定的会计选择行为来对不良资产的状况施加影响,也构成商业银行会计选择的重要动机。

另外,出于维持其从证券市场融资能力的考虑,商业银行上市以后,会特别关注证券监管机构有关上市公司增发股票或者配股资格的条款,从而形成维护融资能力,甚至上市资格的会计选择动机。

二、商业银行会计选择行为的策略分析

在上述动机的驱使下,为达到一定的目的,商业银行在实际工作中,会采取相应的策略以使财务资料符合特定的要求。应该看到,在目前没有银行业统一会计准则(只有1993年实施的比较宽泛的金融保险业财务制度和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前提下,同时考虑到经济事项的不确定性以及银行业务的特殊性,一定的会计选择策略是十分必要的,通常的做法基本上也是合法、合规或者合理的。通过分析国内外商业银行各种公开的财务资料,本文将商业银行会计选择行为的一般策略总结为以下10个方面:

1、存、贷款管理策略。商业银行的存贷款规模一般都有这样一个规律,即临近会计期末的数字会陡然上升,这样会使报告期的资产规模相应扩大。欲做到这一点,在存款方面,可以临时拉来大额短期的存款账户,或者从同业机构、行甚至央行拉来临时存款;在贷款方面,可以临时鼓励批发客户大规模借款,银行再从其他渠道融资。资产负债表两边同时加大的后果,就是总资产规模的放大;

2、递延资产管理策略。资产负债表中的递延资产项目一直是一个有争议的项目,但在商业银行的账户中,它又确实不可或缺。现行的财务制度规定,递延资产指“应当在以后年度内分期摊销的各项费用,包括开办费、租入固定资产的改良支出等”,这个灵活笼统的定义,给递延资产账户在实际应用中很大的选择余地。当需要控制当期费用支出时,往往把其挂入递延项目以便分期摊销,这样即可增加盈余,又可增加资产额,而且有时还可以达到降低固定资产的数值,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流动性的目的;

3、投资类项目管理策略。应该说,在分业经营的模式下,国内商业银行的投资渠道是相当狭窄的。但即便如此,对长期投资和短期投资的不同确认方法,由于它可能导致不同的投资收益计量模式,并影响年度会计收益,因而成为会计选择的重要策略之一。现行的《企业会计准则—投资》中,将短期投资定义为“能够随时变现并且持有时间不准备超过一年的投资”,长期投资则指“短期投资以外的投资”。对于企业而言,在主业突出的情况下,长、短期投资的目的比较好确定,但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其持有的债券可以方便地到同业市场上变现,所以这个持有“是否准备超过一年”的界限便相当灵活。事实上,美国商业银行业也一度存在这种情况。为此,美国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FASB)特定出台了第115号准则(即《对债务和权益证券的特定投资》,1993年5月公布),要求银行将持有的证券划分为三大类:持有到期(Held-to-Maturity)、随时准备出售(Available-for-Sale)和交易证券。这种管理方法,对我们完善银行业会计准则有一定的启发意义;

4、应计项目管理策略。应计项目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其他应收款、应付账款、其他应付款等。这些项目不仅对银行业,即便对所有的企业来说,都是会计选择行为实施的重点。但是,对于商业银行而言,它具有更特殊的意义。这主要是因为应计项目的金额大小与不良资产的管理方法密切相关。泛而言之,它不仅与商业银行自身有关,还和国家的税收政策和金融监管理念密切相关。有些贷款,明明已经无法收回,不符合资产的定义了,但是它仍被挂在账上,其利息还依然作为应收项目计入当期损益;然而,收紧应收利息的确认标准,又会大大降低国家的财政收入。问题的微秒性就出现了。同时,其他应收、应付项目,也经常成为挂账的操作对象,以便调整费用水平,管理盈余状况;

5、费用项目管理策略。财大气粗,是商业银行给别人的普遍印象。但是,国家的税收政策对银行的费用支出有很大的约束力。对于新兴的股份制商业银行而言,追求利润最大化的观念已经初步树立起来,银行内部特别是总、分行等上级机构对下级分支机构的费用约束也逐步强硬起来。在这种情况下,业务开拓、改善福利的费用支出和来自各方面的制约之间的矛盾,促使商业银行(包括各级分支机构)对费用项目的管理极尽能事,花样繁多,比如将本应计入业务招待费的支出计入其他费用科目等等。这些做法,只要账务上没有问题,事后很难核查出来,因而在表面上看来是没有什么问题的;

6、准备金项目管理策略。由于商业银行高风险性的行业特点,使得商业银行的准备金项目比一般的企业要多一些,主要有坏账准备金、呆账准备金和投资风险准备金,以及税后的特别拨备。在实行贷款五类分析管理的银行,还存在依据不同的贷款类别分别计提的呆账准备金。与此同时,不良资产确认标准的差异、坏账确认标准的差异等也会导致准备金项目的财务表现大相径庭。准备金的大小直接影响当期的营业利润。由于它还对应收项目、贷款数量等资产项目产生抵减效应,所以少提准备金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虚增资产值。在这种效应影响下而存在的提与不提以及提多提少等的主观选择,使得商业银行准备金项目的管理,比之一般的企业要复杂得多;

7、表外项目管理策略。表外科目是商业银行会计所特有的一类会计科目。按照《金融企业会计制度》的规定,“或有资产、或有负债应在表外科目核算”。同时指出,“对业务上使用的重要凭证或尚未起用的有价证券,金融企业也应设置表外科目进行登记,企业可视情况进行复式或单式记账”。在实际工作中,商业银行一般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设置表外科目,主要有再贴现、转贴现、应付承兑汇票、应收未收利息等科目。表外科目核算的项目不进入会计报表予以披露。因此,在表内科目与表外科目结转的时候,进行一定的选择处理就会对财务报表的资产或者利润产生较大的影响。此外,值得注意的是,按照《企业会计准则—或有事项》的规定,或有资产一般不予以确认,且不应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披露。这样,商业银行假如把本应列入表外核算的或有资产转入了表内,其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真实性就值得怀疑,稳健的银行经营作风也可能招致损害;

8、一次易事项的管理策略。这是一种临时性的交易项目,它通过对银行所拥有或控制的资产进行一次性的处理,来对利润进行管理。可用于一次易的资产主要有固定资产(包括分支机构资产)、抵押资产、抵债资产或者通过债务重组得到的资产等等。这些资产在变现的过程中,由于市场价值(公允价值)确认的不确定性,容易产生临时性的大额收益,从而对当期盈利进行调整。有时,也存在这样一种情况,即在业务发生的当时可能是亏损的事项,在一定时间后却产生巨额的利润。美国银行业历史上非常著名的Lockheed公司债务重组案就是这样的一个经典案例。但此类事项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即交易只进行一次,对企业业绩的影响也是一次性的,并不能形成持续的现金流量;

9、会计科目管理策略。对于商业银行的会计工作,虽然有1993年颁布实施的《金融企业会计制度》和《金融保险企业财务制度》等相对统一但宽泛的制度规范,但由于金融业务的创新特点,各商业银行总行一般都会根据自身的经营情况制订其各自的会计科目。不仅如此,使用中的会计科目也是处于不断地更正变化之中。这样,就存在着会计科目的设计、启用或停用是否及时合理、新的会计科目是否及时在报表中加以反映、已停用的会计科目是否已经被报表剔除以及会计科目在报表上的归属和披露是否合理等一系列问题。在此过程中,不免存在着特定的动机和利益趋向;

10、会计政策变更策略。这是对商业银行原来采用的会计处理方法、会计程序或者会计估计进行变更的一类策略,如改变坏账和呆账确认的标准、改变坏账准备的计提标准、改变固定资产的折旧管理方法等。这种策略,只要在合法的原则下,不仅是商业银行,而且是大多数企业都可能采用的策略。但应该注意的是,由于现行的规范对此类行为的管理要求相对明确,使得变更会计政策后的财务影响能够比较方便的在财务报表上得到。因此,问题的关键便落到了为什么要变更会计政策以及变更会计政策采用何种损益调整方法这两点上来了。

此外,从国外的实践来看,还存在着对权益类资本的来源进行管理的策略,如发行优先股来提高净收益和资产回报率。随着加入WTO的临近、资本市场的发展和银行业改革的深入,相信国内商业银行对权益类资本来源进行管理的策略也会逐渐被推广。

三、规范商业银行会计选择行为的几点建议

虽然商业银行的会计选择行为从各自的主体角度来说,是合法合理的,但是从提高商业银行财务报表的可比性来说,必须规范商业银行的会计选择行为,坚持以加强可比性基础上的适度灵活为会计选择的管理目标。同时,面对商业银行上市的潮流,以及加入WTO的竞争压力,从利于证券市场健康发展和增强国内商业银行竞争实力的层面来看,规范商业银行的会计选择行为也是十分迫切的现实要求。为此,本文认为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来开展工作:

1、重视并加快银行业会计准则的建设进程。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是规范会计选择行为的基础。从美国会计准则发展的经验来看,虽然没有单独的银行业会计准则,但FASB一般会制订特定的准则专门用于商业银行的会计处理。在我国由于商业银行的行业特殊性,银行业会计准则的制订工作可以考虑由财政部、中国人民银行以及其他商业银行的人士共同参与,并广泛征求银行会计与财务工作从业人员的意见。保证会计准则的权威性与代表性,正是FASB取得成功的经验之一。此外,鉴于金融业创新的特点,银行业会计准则的制订和实施要注意贯彻及时性和适应性原则,即一方面要快速反应,及时推出新的会计准则,另一方面也要加强调研,适时修订调整已颁布的会计准则;

2、加强上市商业银行的年度审计工作。随着商业银行上市序幕的拉开,对上市商业银行审计工作的质量要求越发显得重要。现在的情况是,大多数注册会计师对企业业务相对比较熟悉,而对银行业务普遍比较陌生,难以确定审计的重点在那里,也难以有效开展特定的审计程序。在这种情况下,审计质量就很难得到保证,商业银行管理当局针对外部审计的压力也随之减轻,致使会计选择的随意性加大。因此,有必要提高注册会计师的执业素质,加强后续教育,重点加强对商业银行业务和银行业财务报表的学习,提高熟悉程度。同时,出台和完善针对上市产业银行业务特点的独立审计准则,研究实施特定的审计程序,从整体上确保和提高对银行类上市公司的审计质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再有,证券监管机构也应针对商业银行的特点,对上市商业银行的信息披露制订专门的规范,以突出重点,加强外部投资者的监督压力;

篇8

1、未签约建行掌银。使用建设银行掌银转账必须携带建设银行银行卡和身份证去建设银行网点签约,签约后才能使用掌银提供的全部服务,否则只能使用查询类、账户管理、缴费支付及网点搜索等功能。

2、账户状态异常。账户为冻结、止付等状态时不可进行转账操作,户主可拨打95533选择“个人业务”进入人工服务,由工作人员验证身份后,查询卡状态并解除异常状态。

3、超出转账限额。建设银行掌银有单笔/单日转账限额,超过限额无法进行转账操作,户主可携带身份证和银行卡前往建设银行网点办理安全认证工具,办理后即可调整转账限额。

(来源:文章屋网 )

篇9

据工信部2011年8月公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1年7月底,我国手机用户已突破9.3亿。7月由CNNIC的《第28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中提到,截至2011年6月底,我国手机网民达3.18亿。另外,随着Android智能手机的普及,其开放性和应用性得到广大青年尤其是大学生的青睐。由于工作的原因,笔者接触到不少学生由于对手机过度依赖而荒废学业的情况。为此,笔者以重庆邮电大学为例,对在校大学生进行了手机成瘾行为的调研。

一、手机成瘾的界定

对于手机成瘾的概念,不同的学者提出了不同的观点。屠斌斌、章俊龙等人将其定义为由重复地使用手机所导致的一种慢性或周期性的着迷状态,并产生强烈的、持续的需求感和依赖感的心理和行为,包括手机关系成瘾、手机娱乐成瘾、手机信息搜集成瘾三种类型[2]。韩登亮对手机成瘾的界定表述得比较完整,认为它的标准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对手机的滥用;二是手机过多地影响生活、工作和学习;三是停机或手机不在身边时,身心会出现一系列不适反应。国外的学者更倾向于用问题性手机使用或手机依赖等术语来表示手机成瘾[34],Griffiths 认为手机成瘾是一种包含人机互动和非生化的行为成瘾[5]。基于上述学者的研究并结合访谈的情况,笔者将手机成瘾(Mobile Phone Addiction)定义为:由于对手机的过度使用而产生的依赖,伴随着这种依赖个体会出现强烈的心理体验(感觉时刻不能离开手机等)和某些行为的不适(幻听手机铃声、过量发送信息等)。

二、对手机成瘾现状的调研及分析

(一)调查的基本情况

(二)手机成瘾现状分析

根据问卷统计分析,总体的平均数得分为1219,标准差S为27,根据统计学标准将总分大于M+S的组定义为高分组,将M-S的组定义为低分组,然后界定高分组的极为手机成瘾组,而低分组界定为非手机成瘾组。经过列联相关分析不同组的被试在手机使用状况上的差异。

总体上看,在性别方面,通过比较,成瘾组中女生所占的比例高于低分组中女生所占比例;在专业方面,成瘾组文科生和理工科学生的比例基本持平,而在非成瘾组中,理工科学生的比例大于文科学生。这些数据均未达到统计学上的显著水平,而在年级水平上没有显著性差异。

1.成瘾组的平均话费高于非成瘾组

2.成瘾组比非成瘾组对手机缺失的反应更为敏感一些

当手机不在身边时,成瘾组两个小时到半天出现不适反应的比例占31%,而非成瘾组只有9%;一周才有反应的非成瘾组有40%,远高于成瘾组的4%。成瘾组会在早期就表现出较为明显的不适感,这主要针对的是成瘾组中的人际依赖倾向较为严重的,即成瘾包括的维度之一就是手机在人际交往中的影响,电话多短信多会让一些人觉得自己的生活更为充实,而同时,这些在他们看来更能体现个人价值。而一旦一段时间内没有通过手机与其他人联系,他们便会产生不适感,这体现出他们自身力量的弱小,需要通过外界来证明自己,同时害怕孤独,时刻需要与周围建立联系才有确定感。

3.成瘾组比非成瘾组显示出更强的戒断综合症

在问卷调查中,当被问及“如果某一天,你忘记带手机有什么感觉”时,非成瘾组的集中在选项“没什么感觉”上(占71%)。在戒断症状得分上,成瘾组的人是非成瘾组的两倍。成瘾组的人已经将手机内化为自己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会因为它的缺失而影响心情,导致情绪低落、焦躁不安等,进而影响到生活中的其他事情,反应出一系列的戒断综合症。手机的使用已经渗透到学生生活的各个方面,在那些可以不带手机的场合,成瘾组中大多数人还是将其随身携带,一方面是担心遗漏掉重要信息,另一方面是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会将手机作为一种娱乐工具,例如在洗澡时有些同学会用手机播放音乐,充分享用手机的各项功能。

三、手机成瘾的成因

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笔者选择手机成瘾量表分数较高的部分学生进行了个别访谈。从访谈中可以看出,他们之所以对手机如此依赖的原因有两方面:一是外界存在的客观因素,包括手机本身的特点、社会交往模式的改变等,二是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

(一)客观因素

1.手机自身的特点

第一,手机已成为大学生学习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从调查数据看,目前大学生手机持有率为100%。第二,手机功能日趋丰富,在某些时候可以替代电脑的部分功能。尤其是现在的智能手机以及相应的软件应用层出不穷,用户可以根据其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第三,手机的交流方式与面对面交流相比具有匿名性、即时性的特点,尤其是智能手机功能丰富,手机QQ、手机微信、手机微博等功能在改变着主流的交流模式,其新颖、时尚和便捷对大学生有着很强的吸引力。

2.社会交往模式的改变

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生活节奏的加快,以及运营商优惠套餐的推出,人们的交往模式随着信息技术的进步在不断地发生变化[10]。当周围的同学都使用如手机微信等新兴功能时,当事人会由被动适应到主动接受推广,部分自控力不强的学生就容易陷入其中而成瘾。

3.学生学习生活方式的改变

大学生活和中学生活有极大差别,更倾向于学生的自我管理,师生关系较为淡漠[11]。大学生摆脱了父母对自己的监控,对时间的支配有了更大的选择性,给使用手机以致成瘾提供了时间上的可能性。随着新媒体出现的新问题,学校教师对它的认识有一个过程,这就存在着教育的滞后性。

4.家庭教育模式的不当

父母对子女的教育方式和方法,会影响子女人格特征和人际关系的发展,在不恰当的家庭教育模式下培养出来的学生,会在这些方面出现一些问题。当面对较为复杂的社会环境时,容易出现各种适应障碍,包括引起学生手机成瘾的各种不良后果。

(二)大学生自身的心理状态

1.大学生发展的阶段特点

大学生年龄处于18 至23岁之间,生理上不断发育、心理上不断成熟,对新事物敏感且容易接受。大学生潜在的学习能力使他们在面对手机这种新媒介时,能够产生兴趣,也很容易手机成瘾。

2.从众心理的影响

每一个群体在特定环境中,群体成员都会产生行为准则和标准,我们称为群体规范。当大学生群体中的大多数人都使用手机的多种功能时,对手机和其各种功能的使用便成为学生相互交流的话题,甚至使用某特定功能的学生形成自组织。例如微博,一个群体里90%的人都互为粉丝,每天更新自己的信息,了解别人的信息,如果其他10%的人不顺从该群体的规则,就会被逐渐边缘化。群体中的大学生在群体压力下为了不被边缘化,寻求解除自身与群体之间的冲突,增加自己在群体中的安全感,而不得不跟随大家使用手机的各种新鲜功能。

3.自我控制感的缺失

自我控制是个人对自身心理与行为的主动掌握。它是人所特有的,以自我意识的发展为基础,以自身为对象的人的高级心理活动。自我控制使个体能够为了理想的长远目标而抵御眼前快乐的诱惑或承受眼前的不愉快。自我控制感的缺失使某些学生沉溺于使用手机的快乐之中而无法自拔,无法承受为了认真学习而不使用手机所带来的眼前的不愉快,从而形成过度依赖。

4.满足某些心理需求

手机功能的丰富可以满足学生不同的心理需求。首先,人际交往的需求。手机的短信、手机QQ、手机微博等功能能够满足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需求。其次,自尊感的需求。智能手机可以下载大量游戏,手机游戏通关、高分带来的自尊感和成就感在现实生活中不易获得,使手机游戏玩家不断下载新的游戏,快速通关、刷新分数,获得满足感。再次,新鲜感的需求。大学生喜欢走在时尚的前列,追求刺激和挑战,智能手机的各种功能,如下载大量游戏、手机QQ、手机微博、手机微信等新功能极大地满足了学生对新鲜感的需求。最后,及时获得信息的需求。现在的手机都有上网功能,大学生不一定非要坐在电脑前才能获得信息。手机的上网功能使信息的获取随时随地都能够进行,满足了大学生及时获得信息的需求。

四、对手机成瘾行为的教育管理对策

(一)学校要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 学校应加强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引导学生正确和健康地使用手机。第一,学校可以定期组织相关的讲座和宣传活动,教育和引导学生合理使用手机,不要让手机影响自己原本正常的学习和生活。第二,学校要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利用团体心理辅导等技术,帮助“手机成瘾群体”调整心态,逐步摆脱手机成瘾的困境。第三,学校可以顺应时代需求,建立手机报、微博等新媒体平台,因势利导,并充分发挥各类学生社团的优势,开展学生喜闻乐见的活动,加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家长与学生之间、学生彼此之间情感的交流,增强大学生的集体意识与社会认同感,削弱他们对手机的依赖[12]。

(二)家长要与子女沟通和交流,引导学生抵制手机成瘾 首先,手机成瘾是青年成长中的发展性问题,作为家长要能够正视它。其次,家长要尊重子女,平等沟通与交流。最后,父母要鼓励子女多参加一些健康的活动,让他们获得轻松愉悦的感受。另外,还应该主动和老师、班长或同学联系,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生活和精神状况,以便和子女及时沟通。

(三)大学生要自觉抵制手机成瘾

大学生主动抵制手机成瘾可以做好以下几点:首先,提高对所学专业的热爱度,加强对专业知识的努力学习,丰富课余生活,多参加各种实践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用其他娱乐方式转移对手机的注意力,让手机成为真正的工具。其次,与父母、老师、同学、室友建立良好和谐的人际关系,将生活的中心从手机转移到现实生活真实的人际交往中。最后,大学生要自觉提高道德自律能力和心理调适能力。

(四)社会应加强对大学生发展成长的关爱 完善的网络法律体系是对网络管理的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基于此,应该不断加大立法,加强移动服务提供商(SP)的有效监管,从源头上杜绝有害信息的传播。另外,手机运营商、网监等相关部门应该对信息及手机业务进行协同管理,积极营造健康向上的手机文化环境,减少消极因素和垃圾短信等对学生的影响。

参考文献:

[1] BURGER J M.人格心理学[M].陈会昌,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0:125126.

[2] 屠斌斌,章俊龙,姜伊素.大学生手机成瘾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10(4):2529.

[3] 罗玉华,黄彦萍,游敏惠.手机对大学生的影响及对策研究[J].重庆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2226.

[4] 韩登亮,齐志斐.大学生手机成瘾症的心理学探析[J].当代青年研究,2005(12):1216.

[5] GRIFFITHS M.“Internet addiction:Does it really exist?” Psychology and the Internet:Intrapersonal,Interpersonal,and Transpersonal Implications[M].San Diego,CA:Academic Press,1998:6175.

[6] TODA M,MENDEN K,KUBO K,et al.Cellular phone dependence tendency of female university students[J].Japanese Journal of Hygiene,2004(59):383386.

[7] HAN D L,QI Z P.A psychological research on the mobile phone addition in colleague students[J].Contemporary Youth Research,2005(12):3438.

[8] 徐华,吴玄娜,兰彦婷,等.大学生手机依赖量表的编制[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8(1):123126.

[9] 熊婕,周宗奎,翟紫艳.大学生手机成瘾:量表的编制及初步研究[C]//Proceedings of 2010 Thi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ducation Technology and Training:Vol 8,2010:167171.

篇10

人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16型感染是发生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和宫颈癌的最主要病因。HPV16E6基因所表达的E6蛋白是重要原癌蛋白之一,高危型HPV16E6蛋白对p53蛋白的降解、灭活与宫颈癌发生有关的观点已被广泛接受。p53 codon72Arg/Arg基因型对于HPV16E6蛋白所介导的P53蛋白的降解更敏感,p53 codon72Arg/Arg基因型妇女较携带Arg/Pro基因型妇女患HPV相关宫颈癌的危险性更高,而p53 codon72Pro/Pro基因型与HPV相关宫颈癌发生的危险性无关[1]。国内外诸多学者就此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但结果不尽一致[2]。湖北省是宫颈癌的高发地区之一,研究发现,HPV16是该地区宫颈癌患者主要感染亚型(81.25%)[3]。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HPV16感染宫颈癌相关性对与宫颈癌基因水平的筛查有重大意义。本研究运用直接PCR法检测p53基因3种基因型在HPV16阳性宫颈癌组及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炎组中的分布情况,探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p53基因多态性与HPV16相关宫颈癌的联系。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5月~2009年7月因宫颈病变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妇瘤科行宫颈活检或手术的病例228例,包括156例宫颈癌,72例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炎,所有样本均经病理诊断确诊(鳞癌149例、腺癌7例、CINⅡ~Ⅲ54例、宫颈炎-CINⅠ18例),患者知情同意,术后新鲜组织标本保存于-70℃低温冰箱中;所有病例经PCR检测证实HPV16感染。患者均为长期居留于湖北地区的汉族女性。宫颈上皮内瘤变或宫颈炎者作为对照组,年龄25~48岁,平均41岁,宫颈癌组年龄28~64岁,平均43岁,各组样本年龄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7)。

1.2 主要试剂

PCR引物由上海生工生物公司合成,具体见表1;DNATaq酶及DNA maker DL500均购自北京天根公司。

1.3 DNA提取

用蛋白酶K-苯酚法提取样品组织DNA,产物溶于TE缓冲液中,置-20℃冰箱中备用。提取基因组产物均经β-globin球蛋白引物行PCR扩增,验证所提取DNA质量。

1.4 PCR扩增反应

总体系20 μL:DNA样本1 μL、上游引物1 μL、下游引物1 μL、2×Taq PCR Mix试剂10 μL,去离子双蒸水7 μL,于冰上混匀,矿物油封顶。PCR反应以p53 Arg/Pro杂合子样本为阳性对照,双蒸水为阴性对照。扩增程序为为:94℃预变性5 min;94℃变性30 s,60℃退火30 s,72℃延伸30 s,进行35个循环;72℃最后延伸5 min。

1.5 电泳

使用0.5×TBE电泳缓冲液,PCR产物在1.2%的琼脂糖凝胶(含1%溴化乙锭)中电泳30 min(100 V,80 mA)。置于紫外灯下观察,β-globin扩增者在267 bp处出现亮带者为阳性,否则为阴性,β-globin阴性者则需再次行基因提取及扩增。p53基因多态性检测中,扩增产物仅在141 bp处有亮带则为Arg/Arg基因型,若扩增产物仅在177 bp处有亮带则为Pro/Pro基因型,同时在141 bp处及177 bp处见亮带则该样本基因型为Arg/Pro。

1.6 统计学处理

用SPSS 13.0软件行χ2检验及Fish精确检验统计分析,计算相关危险度及其95%置信区间以进行危险度评价,P < 0.05为有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p53 codon72三种基因型Pro/Pro、Arg/Pro、Arg/Arg在HPV阳性宫颈癌样本中所占比例分别是22.2%、47.2%、30.6%;三者在宫颈上皮内瘤变-宫颈炎组HPV16阳性样本中的比例分别为32.7%、53.2%、14.1%,两组总构成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0),见表2。

Arg/Arg基因型与Arg/Pro及Pro/Pro基因型二者总和比较,Arg/Arg基因型在HPV16阳性宫颈癌组中所占比例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4),其发生宫颈癌的相关危险度为2.680,95%置信区间为1.365~5.260。

3 讨论

人状瘤病毒感染是宫颈上皮内瘤变和宫颈癌的主要病因,宫颈癌患者的HPV检出率达93%,其中HPV16型感染率超过50%,是CIN和宫颈癌中最常见的高危HPV亚型[4]。笔者在湖北地区研究发现HPV16亚型感染是本地区宫颈癌的主要高危因素[3,5],高于欧、美一些国家的研究结果(56.2%~64.1%)[6]。反映了湖北地区高危型HPV的流行具有其地域特点。

HPV16E6基因产物E6蛋白与细胞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的相互作用是致癌的中心环节之一,HPV16E6蛋白能通过与细胞内抑癌蛋白p53作用抑制p53的功能,E6持续表达,从而引起细胞恶性转化。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在体内能改变E6、E6AP或泛素依赖途径中其他成分与p53的联结。Storey A等[1]报道,高危型HPV E6对Arg型p53的降解能力更强。国内、外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归因于p53 codon72基因型多态性存在对宫颈癌的影响存在种族和地域的差异[2]。Jee SH等[7]分析世界范围内的70项研究得出结论:p53 codon72Arg/Arg基因型与Arg/Pro基因型比例在HPV16阳性宫颈癌中的分布有差异(P = 0.002,OR = 1.5,95%CI = 1.2~1.9)。

本研究发现在湖北地区汉族人群中p53 codon72基因型比例在HPV16阳性宫颈病变不同进展阶段中的分布有明显差异,提示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多态性与HPV16相关的宫颈病变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国内四川[8]和贵州[9]的研究报道也支持p53 codon72Arg/Arg基因型是HPV相关宫颈癌的高危因素之一,而广东[10]和新疆[11]对汉族人群p53基因第72位密码子基因多态性的研究则得出相反结论。对于汉族人群,国内各地区研究结果不尽一致,其主要原因应考虑各地域汉族人群基因差异和其他因素影响宫颈癌的发生。一方面,人群中Arg/Arg基因型比例对研究结果有明显影响,支持Arg/Arg基因型是宫颈癌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的研究,如希腊[12]、南非[13]等人群中Arg/Arg基因型比例均较低(9%~20%);而在人群中Arg/Arg基因型比例高的美国白人(47%~56%)的研究[14]则显示二者无相关性,国内研究也可发现类似特点。另一方面,还有高危型HPV16病毒E6基因变异影响,Duin MV等[15]认为在p53 Arg/Arg妇女中,感染HPV16E6 350T变异株发生宫颈癌风险更高;湖北地区主要流行的HPV16变异株为E6 D25E变异[16],对p53基因多态性与宫颈癌的相关性的影响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p53 codon72Arg/Arg基因型是湖北地区汉族女性发生HPV16相关宫颈癌的重要遗传易感因素,对于制定基因水平的宫颈癌筛查策略有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Storey A,Thomas M,Kalita A,et al. Role of a p53 polymorphism in the development of humanpapillomavirus-associated cancer[J]. Nature,1998,393:229-234.

[2]Koushik A,Plat RW,Franco EL. 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 and cervicalneoplasia:a meta-analysis review[J]. Cancer Epidemiol,2004,13:11-22.

[3]Cai HB, Ding XH, Zhou YF. Risk factors for cervical cancer in China:a case-control study[J]. European Journal of gynaecological oncology,2008,29(1):72-75.

[4]Walboomers JM,Jacobs MV,Manos MM,et al. Human papillomavirus is a necessary cause of invasivecervical cancer worldwide[J]. J Pathol,1999,189:12-19.

[5]Cai HB,Ding XH,Chen CC. Prevalence of single and multiple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in cervical cancer and precursor lesions in Hubei,China[J]. Oncology,2009,76(3):157-161.

[6]Munoz N,Bosch FX. Epidemiologic classification of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s associated with cervical cancer[J]. The 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2003,348(6):518-527.

[7]Jee SH,Won SY,Yun JE,et al. Polymorphism p53 codon-72 and invasive cervical cancer: a meta analysi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Gynecology and Obstetrics,2004,85:301-308.

[8]HOU Min-min,XI Ming-rong,CAO Zo-yi,et al. 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 in Cervical Cancers and Its Correlation with HPV16,18E6[J]. Journal of West China University of Medical Sciences,2006,37(3):404-407.

[9]Yao Ning,Zheng Hong.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Codon72 Polymorphism and Cervical Cancer[J]. Acta Academiae Medicinae Zunyi,2008,3l(1):1-5.

[10]LI Can-Yu,LIU Ji-Hong,HUANG Bi-Jun. Correlation between 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 and Tumorigenesis of Cervical Cancer[J]. Chinese Journal of Cancer,2004,23(11S):1396-1399.

[11]ZHENG Xing-zheng,YANG An-qiang,PAN Xiao-lin,et al. Relationship between p53 Arg72Pro polymorphism and cervical carcinoma in Uigur and Han women in Xinjiang[J]. Chinese Journal of Pathology,2007,36(8):511-515.

[12]Dokianakis DN,Spandidos DA. 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 as a risk factor in the development of HPV-associated cervical cancer[J]. Mol Cell Biol Res Commun,2000,3:111-114.

[13]PegoraroRJ,Rom I,Lanning PA,et al. P53 codon 72 polymorphismand human papillomavirus type in relation to cervical cancer inSouth African women[J]. Int J Gynecol Cancer,2002,12(4):383-388.

[14]Calhoun ES,McGovem RM,Janney CA,et al. Host genetic polymorphism analysis in cervical cancer[J]. Clin Chem,2002,48(8):1218-1224.

篇11

二、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状况

我国银监会根据相关依据,将我国的商业银行具体分为了三个大类,分别是由5家大型国有银行(如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工商银行等)组成的第一类,由12家股份制银行(如中信银行、中国光大银行等)组成的第二类以及由地方性商业银行(如宁波银行等)组成的第三类。目前,国际上对于银行稳健性的研究一般是以CAML的评级系统为参考依据,并分别从盈利水平、资本状况与质量以及流动性等方面进行评估。然而,通过相关研究数据表明,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大小有逐年下滑的趋势。而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同样可以从那四个评估方面进行探讨。首先,根据近年来各大银行的资本状况上面来看,目前各大商业银行的资本充足率和07年相比都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而一方面这是因为我国各大商业银行受到了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使得银行的各类业务(如业务、理财业务等)的收入有了明显的减少,另一方面,我国商业银行受到了来自股票市场不景气的影响,对于我国的商业银行来说,股票是进行资本金补充的良好方法,而股票市场的不景气,使得商业银行资金补充受到了影响,导致资本状况不佳。除此之外,国家的货币政策也给银行稳健性的保持带来了不小的冲击[2]。当然,除了资本状况,资本质量、盈利状况以及流动性水平的变化,给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同样带来了一定的冲击,比如说,资产质量中的不良贷款、盈利状况中的盈利能力等,这些因素的大幅度波动,给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的保持带来了不小的问题。而正因为这些问题的不断出现,才使得目前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状况不容乐观。

三、国际金融危机给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带来的影响

从1995年起,在国际金融市场上,金融危机的阴云就始终消散不去,不论是次贷危机还是房地产泡沫,都给全球的经济稳定带来了极大的困难,在这样的大形势下,中国的经济市场想要独善其身是十分困难的,特别是欧洲、美国等发达国家,他们需求的减弱使得我国产生了一系列如企业效益下降等问题,整个国家的经济增速明显有放缓的趋势。银行作为我国进行宏观调整的最主要载体,受到了来自各个方面的考验[3]。从静态方面来看,由于我国及时推出的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方面,目前我国商业银行暂时是处于较为稳定的状态的,然而,根据相关数据表示,我国商业银行的监管指标部分已经快要接触到警戒线,所以,调整相关的政策或是管理手段来稳定银行的运营是十分有必要的。从动态方面看,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指标受到了来自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盈利水平的下降和贷款量的猛烈增速,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性有了明显的下降。国际市场上的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是影响其的主要原因,虽然目前国际上股票市场以及房地产市场的状况有所缓和,但其中存在的根本问题并没有得到解决,所以,根据相关数据推测,未来我国商业银行的稳健运营可能会受到这两个市场所埋下隐患的强烈冲击。当然,除了国际金融危机背景对我国商业银行稳健性的影响之外,我国商业银行自身存在问题也对稳健性的保持造成了影响,特别是我国商业银行存在的不良贷款、资金补充不及时等问题,使得我国商业银行的自我管理存在一定程度上的风险,而想要在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有效稳定银行发展,我国商业银行的自我管理是不可忽视的。

篇12

为了规范内审人员对组织控制中风险管理状况进行审查评价。中国内部审计协会制定了《内部审计具体准则第16号——风险管理审计》,本准则对风险管理的审计方法、评价标准等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规范,有助于内审人员提高风险管理审计的效率和效果,并能够帮助组织建立并实施适当、有效的风险管理制度。

在风险环节分析活动中,各级人民银行的工作目标、战略部署、计划安排要合理地反映外部环境、可使用资源,要考虑到存在的主要风险。内审部门需要对中央银行的“固有风险”和“剩余风险”进行系统的分析评价。近年来,由于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办公自动化程度日益提高,控制人员逐步减少,风险的性质和影响程度也发生了变化。例如:各大系统的成功上线和职能部门的应用系统上线运行,虽然减少了人力资源的投入,但也给管理者和监督部门制造了更多的风险隐患,内审人员要分析这些环境因素的变化,才能进一步考虑组织机构的风险的变化和控制是否与形势变化相符,并将分析结果反馈给管理层的审计报告中供行领导决策时参考。

2.风险环节识别和风险评估中的作用

风险识别就是能辨别出有可能发生的、影响单位实现其目标的重要事项(情况),即所有的风险。然后对风险隐患进行风险评估,分析风险发生的可能性(概率)和影响(损失)程度,包括定量分析和定性分析。在风险环节识别活动中,识别新型的风险环节和风险点是摆在中央银行内审人员面前的一个新课题。中央银行的管理层要识别内外部环境中所有的风险环节,不论大小都不能遗漏,保证风险轮廓勾勒的完整性。除了做个别风险分析,还要考虑同时发生某些风险的情况。内审人员可以采用通用的风险分析法,识别单位本身的风险和重要合作者带来的风险。内审人员还可以运用“情景模拟”等方法,创造性地进行分析,判断管理层是否完全识别了单位的所有风险,若有遗漏的风险要及时提醒管理层加以考虑。比如,上级主管可以出于整体考虑,认为某部门经营风险较高,二该部门负责人则认为风险在控制范围之内,内审人员由于特有的独立地位,可以从客观的角度分析风险的假设条件、计算方法来评价风险,提供专业意见。

3.风险反应和控制中的作用

了解了风险的重要程度后,中央银行的各级管理层应迅速做出“反应”,决定是否接受风险、避免风险,还是减轻风险。对于中央银行完全不能接受的风险,比如违法违规经营的风险,一般是避免这种风险,即放弃带来这个风险的工作计划或行动安排,因为任何风险控制的措施都不可能完全消除风险。某些风险在中央银行各业务部门可以承受的范围内,单位可以接受,不必再采取额外的措施。其他的风险有相对的风险回报,单位可以考虑接受,但要采取减轻风险的措施,才能将风险降到可以接受的水平,获得预先希望的回报。减轻风险的措施包括减少风险、转移风险或分担风险。内审人员的主要任务是分析、评价风险回报的合理性、减少风险的措施的有效性,以及接受风险转移和风险分担的另一方的风险。如果另一方不能接受该风险,则这种风险控制的措施是无效的。一般说来,内审人员在进行审计活动过程中,都要测试这些控制程序的有效性,也是内审工作的重要环节。

4.控制活动和风险信息沟通

篇13

3、第11位代表卡种类;

友情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