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林业单位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增强单位领导的内部控制管理意识,营造良好的内控环境。
所谓内部控制,是指单位为实现控制目标,通过制定一系列制度、实施相关措施和程序,对经济活动的风险进行防范和管控的动态过程。我国尚未对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工作制定一套规范性的指导文件,但事业单位实施内部控制工作势在必行。据笔者了解,目前大多数科研事业单位领导不同程度存在“重业务,轻管理”的现象,对内部控制工作意识薄弱,有的领导甚至闻所未闻,有的把内部控制等同于内部一些规章制度的建立实施,有的直接把内部会计控制当做内部控制的全部内容。所以,要做好这项工作,首先要强化单位领导班子尤其是单位负责人的内控意识,加强学习培训,把实施内部控制作为一项系统性、综合性的管理工程,从人力、财力、技术上予以保证,营造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建立有效的实施体系,让由上而下全体职工共同执行内部控制要求。其次,为保证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实施,在单位内部可以推行法人代表经济责任制,将责任风险直接与决策层人事任免、经济效益挂钩。
二、构筑和完善严密的内部控制体系,增强制度约束力
目前大多数科研机构能根据有关法规制定内部规章制度,对本单位的经济活动起到一定的约束和监督作用,但要形成一个内部控制体系,具体应包含三个方面的控制层次:第一个层次是在业务的执行过程中融入相互牵制、相互制约的制度,建立以“防”为主的监控防线。如建立健全关键岗位责任制、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内部授权审批制度、实行重大决策集体研究决定等,在预算管理、科研经费、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科技成果、科研合同管理等方面必须明确处理权限和应承担的责任。第二个层次是进行评价和监督,对各个重点岗位、各项业务流程进行日常性和周期性的核查,建立以“堵”为主的监控防线。评价和监督应由相对独立的部门来完成,配备责任心强、工作能力全面的人员担任此职,监督过程中引入奖惩机制,将评价和监督的过程和结果定期公示,增加透明度。第三个层次是对业务活动建立风险评估制度,建立有效的以“查”为主的控制防线。在国家政策、管理模式、科研环境发生变化时,对现有的经济活动流程、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存在风险和漏洞等进行评估,尽可能减少单位经济风险。风险评估要保证权威性、独立性和及时性。
三、加强会计基础化工作,提高会计系统的控制作用
内部会计控制是单位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内容,会计监督是加强内部控制工作的重要手段。林业科研单位要规范会计基础工作,强化会计核算监督,主要应加强以下几方面工作:1、建立健全单位财务管理制度,维护财经纪律,杜绝随意开支。制度的制定要从本单位实际出发,要讲究适时、系统和配套,具有可操作性,如科研单位要对科研专项经费、科技服务经费等出台相应管理办法。2、制定高效严谨的会计核算流程,坚持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明确划分财务人员的职责权限和岗位责任。通过会计处理程序控制、手续控制和复核控制等措施,确保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及时性和完整性。3、严格执行内部核对制度,对预算执行情况、经济业务的合法性、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财产物资安全性等方面加以控制。4、加强会计队伍建设,提升会计人员专业素质。单位要合理配置财务人员,加强会计人员继续教育和经验交流,全面提高专业判断能力和职业道德水准。
四、加强预算管理工作,形成有效的预算管理机制
科学的预算管理能够对单位起到自我约束、自我控制、自我发展的良好作用。林业科研事业单位编制预算要从单位实际情况出发,以预算管理部门牵头,由科研管理部门、各科研课题组、资产管理部门共同参与完成,在财政预算的基础上推行零基预算和细化预算,提高预算编制的科学性和合理性。预算执行过程中要增强法制意识,强化预算的刚性约束,防止随意调整追加预算以及超预算、扩大预算范围等行为的发生。建立预算执行绩效评价机制,由财务部门配合科研管理部门对预算实施进行监控,对预算执行情况和进度进行提醒和通报,分析解决预算执行中存在的问题,提出改进措施,确保执行的合法、有效。
五、完善监督考核机制,确保内部控制有效实施
有效的监督考核机制能避免内部控制工作流于形式,不断改进,取得良好效果。从单位内部来讲,一是要重视内部审计工作,建立独立的内审机构,配备专职审计人员,定期或不定期对单位各项经济业务进行审查,保证发挥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作用。二是要发挥纪检监察部门的作用,对内部控制实施的全过程进行监管,对各目标责任岗位、责任部门的执行情况进行奖惩,为单位内部控制工作保驾护航。三要利用外部监督力量,如财政行政审计、专项经费审计,注册会计师事务所等,审查单位经济业务是否合法、会计核算是否正确,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健全,执行是否有效,并对单位的内部控制制度设计的效果及其实施的有效程度作出评价,发现问题及时纠正,确保单位内部控制工作有效实施。
参考文献
[1]《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篇2
2.防火专业队人数。以每年森林防火预防工作方案所需人数为准。
3.木材生产人数。依据林业局下达给各生产单位的木材生产计划,按照木材采运定额标准测算出各生产单位木材生产需要人数。
4.营林生产人数。依据营林生产计划、中幼林抚育计划,按照营林劳动定额标准测算出营林生产人数。
二、用工管理
1.各单位使用生产用工时,应优先使用本单位职工从事各项生产。
2.对于本单位现有职工无法满足生产需要,需外聘人员时,须向县人社局提出用工请示,明确用工人数,经审批通过后,由用工单位与工人签订劳动合同,及时到县就业局作劳动合同鉴证和备案。
3.劳动合同应以书面形式订立。劳动合同一式两份,双方当事人各执一份。分别由甲乙双方签字,加盖用人单位印章。劳动合同自双方当事人签字或盖章之日起生效。一方未签字即视为无效劳动合同,不予劳动合同鉴证。
4.劳动合同鉴证办理。办理合同鉴证时,须上报单位负责人签字的劳动合同管理台帐和职工名册(电子版)。
三、参保要求
1.各单位应为本单位生产人员缴纳各项社会保险。
2.林业局负责承担计划内用工的应由企业缴纳的保险费用,计划外用工人员的保险费用由基层单位自行负担。
3.工作期限要求。木材生产人员连续工作一个生产周期(3个月以上)、营林生产人员累计工作满4个月、防火人员全年防火期在岗工作,林业局方予承担上述人员的企业部分社会保险。工作期限没有达到要求的,林业局不予承担各项社会保险费用。
4.所有参险单位均须每月到县人社局履行工资审批手续,未经县人社局审批工资、未进行劳动合同鉴证的人员,林业局不予承担相应的社会保险费用。
篇3
3.监督执行力度不够。内部审计机构也是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一部分,但有些林业单位没有按照有关规定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有些单位虽设置内部审计机构但因单位领导不重视或故意加以干涉,使得内部审计机构没有相应的权利履行其对财务管理和财务核算的监督职能,或者履行职责困难重重达不到监督效果。林业单位的外部监督机构包括国家财政、审计等部门,这些部门在执行监督职责时以单位资金使用及其效益为重点,很少涉及林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制度的设立及执行,即使涉及也是泛泛评价,不针对林业单位具体情况提出切实可行的整改建议。在查出问题时,往往偏重于对单位予以处罚而忽视对单位领导、相关责任人处罚;更为严重的是,有时对查出的问题以“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原则予以处理,助长了单位违反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不良风气。
4.国有资产使用效率低下,流失相对严重。部分林业单位内部对国有资产管理相互脱节,未按规定建立固定资产明细账、台账,固定资产管理、混乱。设备物资部门只管发放而不清楚资产价值和实物使用情况;使用部门只用不管。这些情况造成国有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严重脱节,致使存量资产不实,账实不符,责任不清。
二、完善林业单位会计内部控制的对策
1.加强财务会计人员控制责任意识。林业单位的财务主管部门,要把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管理作为一项中心工作,精心组织,周密安排,切实抓紧,抓出成效,将内部会计控制落到实处。落实会计内部控制,要注重财务人员责任意识的灌输与培训,培训过程中,既要注重向财会人员宣传培训,更重要的是单位负责人控制思想意识的引导。还要注重向单位负责人宣传培训,通过全方位,大规模的宣传引导培训,营造出一种诚实守信、各司其责、相互监督、有条不紊的内部会计控制工作氛围。崇尚诚实守信,规范会计核算,强化内部控制管理。
2.健全和完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在控制制度形成过程,制度设计和贯彻实施等方面进行诸多创新,在制度起草坚持实行科学民主决策,确保制度的科学性;在制度设计坚持推行科学化、精细化管理,确保制度的有用性;在制度实施坚持建立科学监管机制,确保制度的有效性。
3.明确财务会计活动的职责分工。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很重要的一个前提是职责分工,正确的职责分工,需要根据各单位履行政府职能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经济业务活动的领域和范围,制定适合单位自身的财务会计工作岗位,界定各工作岗位的职责范围及权限,加强对关键和重要岗位工作人员的控制指导,对不相容岗位必须严格执行人员分离,严禁混岗。通过以上工作形成单位严密的内部会计控制体系与规范,各岗位相互监督、制约,真正起到内部控制对经济业务活动的制衡作用。例如:在资金支出方面,设置审批、记账、资金支付等岗位并规定其相应职责范围及权限,配置相应工作人员,加强控制培训与指导;在日常经济业务活动中,通过上述各岗位工作人员的称职工作把好资金支出关。
4.加强对财务收支领导审批的控制。上段论述的是林业单位内部财务部门职责分工与控制,而内部财务部门又受控于单位负责人的直接领导,单位负责人的授权批准权限对会计内部控制有相当重要甚者决定性的影响。因而对单位负责人的授权批准必须进行控制,现行控制主要是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和单位内部的集体决策机制。上级主管部门仅对林业单位进行不定期监督或监督部分经济业务活动,对单位负责人的授权批准控制主要靠单位内部决策机构中也要执行控制制度,实行决策职责分工并落到实处。
5.强化预算管理。林业单位预算必须形成一套严格的程序和系统,主要表现在预算编制、上报、批准、执行、分析、考核等各个环节环环相扣。为提高预算管理水平,一是完善单位预算的调整制度,从调整时间、方法、程序等作出相应的规定;二是推行单位预算和下属各级非独立核算单位预算,要求下属各级非独立核算的林业单位编制预算,克服预算内容不实、预算约束不强和预算执行不了的情况;三是建立预算的跟踪、分析和评价制度,完善预算控制制度,确保资金的正确使用及使用的效益。
6.加大审计监督力度,加强内部审计监督检查。首先,林业单位要认识内部审计机构的性质与重要性,强化其权威性和独立性。内部审计机构工作人员要不断提高自身政治素质与业务素质、加强法制观念、增强服务意识,克服困难与阻碍,对包括会计内部控制制度在内的内部控制制度进行评价,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对控制制度缺陷及执行偏差提出合理有效的纠正补救措施,跟踪纠正补救措施的落实情况。通过内部审计的监督检查跟踪,促进林业单位不断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正确行使政府给予的职责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强化单位外部相关部门的审计监督检查。各级外部相关部门如财政部门、审计机关等要充分发挥对事业单位的监督检查职能,督促林业单位建立健全内部控制制度(包括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定期或不定期对林业单位履行政府职责或提供社会公益服务的经济业务活动全部或部分进行审计检查,分析审计检查中发现的问题,帮助林业单位改进与完善内部控制制度。外部相关部门也可委托社会中介机构代为其履行对林业单位的审计监督职能。
篇4
1.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制度滞后发展
现实情形下,林业事业单位肩负着森林生态系统保护及合理运用等职责内容,与此同时,在我国生态环境保护战略广泛应用的过程中,林业事业单位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机会。经济管理活动是林业事业单位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对林业事业单位的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然而,多数林业事业单位内部都存在经济管理制度滞后的现状,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积极开展,对林业事业单位长远发展有较为不利的影响。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制度滞后发展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内容:一是相关法律法规不完善,在我国林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法律法规制度不健全的情形下,相关人员很难以法律法规制度内容为依据,进行有效的作业处理,在依靠以往经验开展活动的情形下,经济管理问题出现概率增大;二是单位内部经济管理制度不健全,部分林业事业单位管理层不重视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在未建立有效的内部经济管理制度的情形下,不利于单位经济管理活动的科学合理有效开展。
2.事业单位建设资金数量有限
我国林业事业单位大多为国家或集体所有,财政部门拨款是单位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在以往企事业单位之间竞争程度不激烈的情形下,林业事业单位运营发展期间一般不会出现建设资金发展问题。新时期,随着我国政府部门对林业事业发展的高度关注及市场化改革的深入,在财政部门拨款资金有限及林业事业单位高速发展的情形下,如何拓展新的建设资金来源途径,逐渐成为林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
3.事业单位缺乏资金风险防范意识
树立正确良好的资金风险防范意识,是单位经济管理人员应当考虑的重点内容。然而,在我国林业事业高速发展的情形下,对资金风险认知不足是多数林业事业单位管理现状。同时基于林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者风险防控水平不高的现象,对林业事业单位的经济管理有较为不利的影响。在林业事业单位缺乏良好的资金风险防范意识及经济管理手段科学性不足的情形下,林业事业单位内部资金流动极易出现问题,阻碍林业事业单位日常经营活动正常有效开展,对林业事业单位经营发展产生负面影响。
二、林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机制改革策略
为推动林业事业单位的健康可持续性发展,注重并积极进行林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机制改革,显得极为必要。
1.强化林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意识
为满足现阶段林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发展需要,树立正确科学合理的经济管理意识,是创新林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机制、提升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重要措施,对林业事业单位的长远化发展有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极具现实意义。为强化单位内经济管理意识,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一是单位管理者应明确经济管理工作开展实施的重要性,其不仅影响林业事业单位经济效益,而且还影响林业事业单位的存在及发展;二是经济管理机制改革战略规划的编制,在我国林业事业单位高速发展的情形下,积极进行单位内部经济管理机制改革工作,显得极为必要,管理人员可结合林业事业单位经营发展需要及单位运营状况,编制科学合理性的改革战略规划,在区域化、板块式、阶段式规划作业的情形下,推动经济管理机制优化发展;三是经济管理机制改革职责的明确,为机制改革提供了支持。
2.做好林业事业单位内资金管理工作
资金运营情况对林业事业单位的经营发展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及作用,同时也是林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内容的重要组成。在林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机制改革发展的过程中,注重并做好相应的林业事业单位内部资金管理工作,显得十分必要,并且能够取得良好的改革发展成效。结合现实情形可知,为做好林业事业单位资金管理工作,主要需要做到以下几点内容。一是编制林业事业单位预算,管理人员应当根据林业事业单位经营发展需要,在符合单位实际情况的基础上,进行单位内部预算的科学合理化编制,并对原有预算编制针对性及实用性较差的缺陷,进行适当优化;二是做好内部控制工作,相关人员应根据林业事业单位经验发展需要,制定科学合理性、可行性且极具针对性的内部控制制度,规范单位内部各项资金流出;三是资金投融资策略的切实有效应用,在单位建设资金有限的基础上,结合现阶段林业事业高速发展现状,引入市场资金力量,扩大单位建设资金数量。
3.林业事业单位内财会队伍业务建设强化
林业事业单位各项经济管理活动的开展实施,与单位内部财会队伍业务能力水平有较为重要的关联。在我国林业事业单位高速发展的情形下,注重并强化单位内部财会队伍业务建设力度,对林业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较好的促进作用。基于此,林业事业单位首先需要重视单位财会人员业务培训工作的开展实施;其次,通过建立及落实奖惩制度,规范财会人员各项作业活动,并激励财会人员积极进行自主学习活动,不断提升自身的业务水平,推动林业事业单位经济管理机制改革。
三、结语
通过本文的分析论述可知,在现代社会不断发展的情形下,为满足林业事业单位经营发展需要,注重并积极进行林业事业单位内部经济管理机制改革活动,对林业事业单位的长远发展有极其重要的现实价值,极具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篇5
一、新会计制度阐述
(一)新制度的实施改变了资产类和负债类账户的核算方式
无论何时,资产核算都是会计报表中最重要的部分,应予以高度重视。在新会计制度中,使用“存货”、“在建工程”、“累计折旧、摊销”、“财政应返还额度”等会计科目代替原“材料”“产成品”会计科目。其中增加“存货”减少“材料”和“产成品”,是对于事业单位采购零星办公用品时进行支出不需要进行核算。因此,这项制度的实行,既可以简化事业单位对日常的核算工作;又可以对新建、扩建和改建的工程进行准确地成本核算;最后也可以对有形资产(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按其使用年限进行明细核算,以此确保财务核算工作的准确度。在新制度的环境下,增设了“应付薪酬”、“长期借款”、“长期应付款”、“应交国库款”科目,使事业单位所承担的债权债务关系更能清晰呈现出来。这些会计科目既能表现出事业单位应履行的债务关系,也能体现出该事业单位的财务情况,这样一来,也为相关利益者提供了投资决策的真实建议。
(二)新制度的实施改变了收入类和支出类账户的核算方式
一般情况下,事业单位的资金都在“财政补助收入”和“拨入专款”会计科目中反映出来,但二者常常出现重复核算、重复记账,因此,新会计制度下,事业单位的一般资金来源不在“拨入专款”中体现,这样不仅减少了财务核算的工作量,也使其核算更加准确,提高了工作效率。对于专款专用的资金,即特定项目采购的资金,就直接进入“拨入专款”科目项下进行核算。通过上述制度,除了对事业单位收入类科目的集中管理之外,还加强了对采购资金的监管,限制因采购产生的腐败现象。新会计制度中支出科目与收入科目同步变化。由于事业单位是财政集中拨付款项,是授权支付的一种方式,不需要该单位在报表中反映转拨和支出,因此去掉“拨出经费”、“专款支出”以及“结转自筹基建”等科目。一方面在财政集中拨付款项的方式下,通过银行直接拨付到各个所属事业单位账户中,不再层层拨付,故上级不需要“拨出经费”会计科目,予以取消该科目。另一方面“专款支出”是“事业支出”科目下子科目,属于支出类,归属于“在建工程”科目中,主要用于核算上级单位(财政部门等)拨出的专项款,且时时向上级部门汇报拨款的使用情况。因此新会计制度去除了“专款支出”科目,既减少核算工作的重复率,又强化了财务核算的规范性和透明度。
(三)新制度的实施改变了财务报告的核算方式
在新制度的环境下,对财务报表核算的内容重新进行界定,不仅改变了报表体系,还完善了会计科目的批注说明。在新制度中,首先,对报表的结构、项目、排列等方面进行规整,如:增加财政补助收支情况说明书;其次,规范了财务报表组成部分,涵盖了资产负债表、收支(费用)表、财政补助收支表等;最后,明确财务核算制度,包括科目设置、确认、计量、经济业务及报告等。此外,这些财报上的变化不但改进了财务报表的核算制度,也增强了林业事业单位报表的通用性。
二、林业事业单位中新会计制度的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在林业事业单位中,改变了会计核算主体
在旧的会计准则中,仅仅是关注预算经营活动,忽视林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对于单位的监管制度和管理水平存在漏洞。但在新制度中,财务工作不仅仅是记账、算账,更要对经济活动进行会计核算,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在这种态势下,林业事业单位开始完善会计制度,重视预算编制,加强专项资金和固定资产设备等的核算方式,严格遵守新会计制度,实现收支节约,同时也对林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开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二)新会计制度在林业事业单位中,改变了预算管理方式。
从新会计制度中可以看出,除了改变林业事业单位的预算资金的核算方式外,也改变了预算资金管理方式。主要是利用资金的获取时间和使用时间差,进行“核定收支、专项或定额补给、超额不补、结余结转”的预算管理方法,既迎合了林业事业单位财务工作的实际现状,又加强了其预算管理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三)新会计制度在林业事业单位中,改变了财务报表体系
在旧会计准则的规定下,林业事业单位没有规范的财务报表体系,一般情况下,财务报表只是呈现出资金收入、资金支出和转付,不能发挥财务报表的基本功能。然而,新制度规定了财务报表体系所涵盖的内容,如资产负债表、收支(费用)表、财政补助收支表等,对于林业事业单位来说,这样的财务报表体系不仅能够满足其各项经营活动的基本需要,还有助于使用者准确了解林业事业单位的经营状况,在某种程度上说,统一报表、统一核算、统一格式和类型也能增加财务报表的可比性和通用性。
(四)新会计制度在林业事业单位中,改变了会计要素
在新制度中,林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核算要素有所调整,其中资产是指林业事业单位能使用的资源和其他资产;负债狭义是指林业事业单位借入上级部分或银行的款项,需要偿还;收入则是指林业事业单位从社会各层中获取的财务资源;支出是林业事业单位在经济活动中所耗用的资金。在新制度中,林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要素发生很大的变化,不仅提高了林业事业单位财务业务核算水平,而且还加快了林业事业单位与国际上的财务制度接轨,因此,对于林业事业单位来说,都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结语
伴随着经济的迅速发展,财政的改革制度已相继订立并颁布,新会计制度的推行,对林业事业单位产生了深远的影响。相比旧制度,新的会计制度有着明显的优越性,如会计核算主体、预算管理方式、财务报表体系以及会计要素,这就要求林业事业单位的财会人员要与时俱进,关注新会计制度的变化,做好培训和学习会计制度准则的要求,提高财会人员的专业素质,以此确保新会计制度有效地落实实施,为我国林业事业单位的未来发展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柴晓波.林业事业单位专项经费绩效评价研究[J].财会学习,2017(15):175-176.
[2]冯斌.国际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引进项目财政支出绩效评价研究[J].林业经济,2014(6):121-124.
篇6
二、基本原则
1、联系实际,服务大局的原则。以促进林权制度改革、调整林业产业结构、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维护社会稳定、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职能和优势,以推进农村三个文明建设的实际成果和基层群众的满意程度检验创建活动的成效。2、与进俱进,开拓创新的原则。适应林业发展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及时调整创建标准,丰富活动内容,强化工作措施,改进工作方法,不断提高创建活动的水平。3、实事求是,注重实效的原则。既坚持高起点、高标准,又量力而行,务求实效,不搞花架子,不作表面文章,力戒形式主义。版权所有
三、创建标准
1、领导班子建设。领导班子要注重加强理论学习,具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能认真贯彻执行民主集中制原则,建立健全并严格执行领导班子议事规则和决策程序,重大事项和重要工作能够经过领导班子集体讨论决定。党风廉政建设成效明显,没有违法乱纪行为和案件发生。有强烈的创新意识,不断创新林业发展理念、营林经营机制、资源管理模式和林业加工增值领域。能以绿化***、造福人民为己任,用大思维想林业,用大视角看林业,用大动作干林业,带领广大干部职工抓住机遇,真抓实干,努力开创我县林业发展的新局面。
2、干部队伍建设。党内规章制度健全,积极开展党的活动。党员干部职工事业心和责任感强,廉洁奉公,不谋私利,模范遵守党纪国法和廉政建设各项规定,能够熟悉本职工作有关的政策法规,熟练掌握林业知识、业务技能和工作规程,按时完成造林任务。在全县上下形成深入基层、深入林地的好风气;形成脚踏实地、扎实工作的好风尚;形成服务林农、服务群众的好风格。工作作风扎实,办事效率高,部门整体形象好,行风评议基层群众满意率达80%以上。
3、制度建设。健全各项工作制度、行为规范等,实行首问负责制、办事限时制和服务承诺制。坚持政务公开,向基层和群众公开办事依据、程序、结果、纪律和监督方式。健全年度目标责任制和考核制,健全工作督查制度和应对突发性事件工作机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4、工作业绩突出。能圆满完成年度林业工作目标和县委、县政府安排部署的工作任务,年度工作考核被评为先进单位。在上级林业主管部门考核中,居全市上游,或工作力度、工作水平有较大提高,位次上升快、变化大,得到上级林业主管部门的肯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计划生育等工作连续3年达到规定目标要求,无封建迷信活动,无黄赌毒社会丑恶现象。
四、主要措施
1、充分认识开展“创满”活动的重要性。创建基层满意单位活动,是贯彻落实“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加强单位建设,改进工作作风,增强服务意识,提高工作水平的一项重要措施,是深入开展“三级联创”活动的一项重要内容。要充分认识开展创建基层满意单位活动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强学习,广泛宣传,努力营造开展创建活动的浓厚氛围,增强参与创建活动的自觉性、主动性,推动创建活动的深入开展。
2、推行林业行政审批制度改革,简化办事程序。按照规范行为、减少环节、转变作风、方便基层、提高效率的原则,清理废止的文件和有关法律法规。凡国务院、省、市在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中取消的行政审批事项一律取消,将行政审批事项压缩到11项,精简幅度54%。在保留事项中,实行政务公开制、服务承诺制和规范收费制三项制度,只要符合法律规定,手续齐全的,做到随到随办;较复杂的事项不超过5个工作日。并将审批范围、管理权限、申报条件、程序、时限、收费标准等内容,向社会公开,增强透明度,接受群众监督。
篇7
1当前林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存在的问题
1.1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相对落后
随着我国经济实力的不断增强,各行各业都在不断进行着变革,林业事业单位也迎来的新的发展机遇,对人才的要求也不断提高。目前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还较为传统,很多单位人力管理的主要内容依然是工作分配和定期培训,没有建立起完整的人力资源管理系统,部分人力资源管理模块缺失。林业调查规划人员与其他行业的从业人员相比,工作环境复杂多变,传统的管理方式不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很多工作人员由于常年在野外调查,感受不到来自本单位的关怀,没有机会进行学习与培训,技术方面得不到有效的提高。同时,重视人情以及论资排辈现象依然很多,这都是传统人才管理当中的弊端。从根本上来说是因为很多单位并没有树立起现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没有充分认识到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在单位发展过程中起到的重要作用。
1.2缺少完备有效的人员考核机制
受传统的体制束缚,目前很多事业单位依然实行的是干部身份终身制和报酬分配平均制(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研究),这两种体制虽然保证了人才减少流失,但是也往往带来了不思上进,不求进取的弊端,尤其是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又较为辛苦,但是没有实行多劳多得的分配体制,因此影响总体工作效率。虽然现阶段事业单位人事改革不断深化,绩效考评制度也在慢慢开展,但是尚未形成一套完备有效的人员考核机制,因此,限制了人力资源的充分开发和管理。
1.3缺乏科学完整的人才激励机制
林业行业作为一个相对冷门的行业,工作强度较大,工作环境相对艰苦,工资福利待遇相对较低。从事二类调查的人员更是需要经常出差,经常连续多个月深入偏远林区工作,回不了几次家,这对他们不仅仅是身体素质的考验,同时也是心理素质的考验,很多人员患上关节炎等职业病,这些情况无不影响着人员工作的积极性。同时,由于体制的限制,按资排辈和平均分配等旧的分配方式也严重影响着员工工作的进度和质量。
2加强林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的对策
2.1树立科学现代的人力资源管理理念
人力资源是一个单位进步发展的源泉与动力,只有充分认识人才的重要性,树立人力资源是第一重要资源的管理理念,改变传统的人员管理方式,给予员工更多的人文关怀,坚持以人为本。逐步改变重视人情,论资排辈的传统管理模式,通过询问、走访等各种方式了解员工之所需、所想,有针对性的对员工进行技术方面的培训指导,使他们感受到在技术提高的同时,得到心理上的满足感。逐步完善人力资源管理的六大模块,在完善招聘方式、薪酬、劳资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合适的培训体系,设置切实可行的绩效考核指标,做好员工的职业发展规划。通过人力资源管理理念的不断提高,逐步建立起现代科学的人力资源管理体系。
2.2不断完善人员考核机制
林业调查规划工作完成的质量离不开林业调查规划从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只有设置科学有效的考核机制,才能不断提高从业人员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合理的考核要做到定性准确,客观公正,保证考核的透明度,同时设置好奖惩标准。根据员工的工作情况,不断调整考核指标,及时修改每个时期的变化,针对不同的工作内容,设置不同的考核方案,及时公布考核结果,让员工做到心中有数,确定好自己接下来调整的方式方法。同时也应将考核的结果作为薪酬调整和岗位晋升的重要参考指标。针对考核不合格的人员,及时的给予技术方面的指导培训。
2.3逐步完善人才激励机制
科学完整的人才激励机制可以有效的调动人员工作的积极性,提高人员的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提升员工的幸福感。同时,科学完整的人才激励机制也可以形成良好的工作氛围,提高员工对单位的忠诚度。林业事业单位想要设置科学合理的人才激励机制,首先要从员工的需要出发。调查规划人员常年在野外工作,生活环境差,提高其工资待遇,适当增加外业补助,改善其外业吃住的环境。改变传统的平均分配方式,要实行多劳多得。同时,对于干了多年外业的老同志,要根据其身体状况给予适当的岗位调整或津贴补助。第二,关注员工的精神需求。设置有针对性的培训,提高从业人员的技术,填充新知识,新方法。通过职业技能的提升,增加岗位晋升的机会,使员工有一个积极向上的精神状态。综上所述,在林业事业单位中建立起现代科学的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模式至关重要,只有以人为本,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真正认识到人才在事业发展当中的重要作用,才能实现我们林业事业的长足进步。
参考文献
[1]张广良.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创新工作研究[J].人才资源开发,2015(24):120.
[2]徐凤.当前时期下我国林业事业单位人力资源管理问题探究[J].经营管理者,2015(8):45.
篇8
新修订的安全生产法在要求生产经营单位做好从业人员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了规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等相关内容。为此,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应把从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作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中重中之重的任务抓实抓好。要从林业生产工作实际入手,组织学习本岗位应知应会的安全生产操作规程、本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近期发生的典型案例分析等。针对林业生产从业人员文化素质不高的状况,在培训方式上,可采用现场提问解答、挂图讲解说明、操作示范引导等形式,以达到预期培训效果。培训结束后进行现场测试,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发现未经培训上岗的从业人员,要重新组织岗前培训直到考核合格后才能继续上岗,对于不听劝阻、不参加培训的人员坚决予以清退。对油锯手、集材车驾驶员、营林机械操作人员等特种作业人员选送到专门机构进行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相应操作资格证书后才能上岗作业。安管人员应当建立安全教育培训档案,如实记录安全生产教育培训的时间、内容、参加人员及考核结果等情况。
3依照新安全生产法要求,强化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工作
根据新《安全生产法》的要求,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应当突出重点抓好生产安全事故隐患的排查治理工作,变事后处理为事前预防和事中管理。因此,要求生产作业人员及时发现事故隐患,采取可能的应急措施,进行应急处理,对一时无法整改的隐患要要立即向本单位安管人员或负责人报告,现场安全管理人员及单位有关部门要及时予以处理,同时要将整改落实情况向生产作业人员通报。安全管理机构要对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发现和排查处理的现场图片、处理的结果,按次、处造表和造册,书面登记、记录,并尽可能建立电子档案以便今后查询、跟踪进行动态管理,真正把隐患查处落到实处。
4依照新安全生产法要求,严格劳务派遣从业人员管理
近年来,林业生产经营单位用工大部份实行劳务派遣管理。新安全生产法针对一些生产经营单位以劳务派遣形式用工的实际情况,明确了劳务派遣人员在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因此,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应将劳务派遣劳动者纳入本单位从业人员统一管理。要严格把好派遣人员录用关,做好劳务派遣人员进场录用登记、办理工伤保险。做到进场从业人员底子清、情况明。特别是重点抓好劳务派遣人员岗前培训,开展必要的岗位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技能教育和培训,保证劳务派遣人员具备相应的安全生产知识,掌握本岗位安全操作技能,让他们了解自身安全生产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安管人员要强化作业现场安全监督管理,开展经常性的安全检查。坚持以人为本、人文关怀安全管理,关心劳务派遣人员的生产生活。将劳务派遣人员与本单位的从业人员同等对待,落实安全生产“六同时”管理,维护劳务派遣人员的合法权益。
5依照新安全生产法要求,保障安全生产必需资金投入
根据新安全生法规定,林业生产经营单位主要负责人应当保证本单位安全生产必要的资金投入,保障本单位安全生产工作正常有序开展。因此,要求各个林业生产经营单位在每年年初安排和制订年度经济计划时,按规定足额提取年度安全生产费用,用于改善安全生产工作条件,办理从业人员工伤保险、简易人身伤害保险等各类保险。保证职工教育培训、安全文化教育、安全隐患整改、安全防护用品、应急突发事件处置等物防、人防、技防经费投入。如果是因为资金投入不足造成安全生产事故的,单位负责人要对此导致的后果承担责任。
篇9
(一)改进了财务报表体系,并且完善了会计科目使用说明和会计科目体系
新会计制度改进了财务报表的项目、结构和排列方式(如对收入支出表结构进行了改进,将资产负债表中原有的收入、支出项目进行了取消等),增加了财政补助收入支出表;新增和删减了旧会计制度下的科目体系,修改了部分科目的名称,并且对各科目的核算内容进行了完善,对科目的设置、确认、报告、计量和经济业务进行了详细的规范(如删减了固定基金和拨入专款,新增了累计摊销和零余额账户用款额度等)。
(二)增加了无形资产摊销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
为了更好地反映事业单位资产使用过程中因消耗而造成的资产价值流失,新会计制度增加了无形资产摊销和计提固定资产折旧的规定。与此同时,新会计制度还创新了计提折旧和摊销的处理方式,即在计提折旧和摊销时冲减非流动资产资金,俩费计入到支出中。
(三)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分配的核算,并且突出了资产的计价和入账管理
新会计制度设置了“事业结余”、“非财政补助结余”和“经营结余”等科目,极大地规范了非财政补助结转、结余和分配的核算。此外,为了解决事业单位普遍存在的捐赠、无偿调入资产计量口径不统一等问题,新会计制度要求在没有相关凭据、无法取得类似或同类资产市场价格的情况下,将事业单位索取的资产按照名义金额入账,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对名义金额计量的资产情况进行真实披露。
二、新会计制度对林业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影响
(一)新会计制度改变了林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
旧会计制度并没有对林业事业单位的会计主体进行明确规定,而仅仅重视单位的预算资金活动,而忽略了单位经济管理水平的强化。新会计制度规定了林业事业单位会计核算过程中,以发生的经济业务作为主要对象,因此其财会工作不再局限于传统的记账和算账劳作,而是转变为实现资金的灵活性、效益性和流向性。在新会计制度的制约下,林业事业单位的财会工作开始重视对单位预算的编制、支出的节约、财务制度的健全、固定资产的管理、经济核算的强化、资金的合理使用和财务状况的真实反映,这有助于林业事业单位财会工作的健康发展。
(二)新会计制度改变了林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体系
在旧会计制度的规定下,林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报表针对的是资金的收入、支出和给付,没有形成完善的会计报表体系。而新会计制约所规定的会计报表体系,涵盖了林业事业单位的经营支出明细表、资产负债表、事业支出明细表和收入支出表等内容,能够满足林业事业单位各项经济活动的基本需求,有助于使用者准确地掌握林业事业单位的财务状况,同时统一的类型和格式极大地增强了报表的通用性和可比性。
(三)新会计制度改变了林业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
旧会计制度下林业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包括资金的来源、资金的使用和资金的结存这三个方面,是由资金收付记账法来决定的,缺乏科学性和合理性。而新会计制度则对林业事业单位的会计要素进行了延伸,使其涵盖了负债、资产、收入、净资产和支出等五个方面,其中负债是林业事业单位从财政部门、银行等借入的诸多款项及需要向财政部门上交的款项,资产是林业事业单位目前可以动用的经济资源和其他资产,收入是林业事业单位实际积累的从社会各方面获得的财务物资,净资产是有关出资人员对林业事业单位的产权净值,支出是林业事业单位经济活动中的各项耗费。新会计制度下林业事业单位会计要素的改变,有利于林业事业单位会计制度与国际惯例的接轨,同时还可以提高林业事业单位的核算水平。
(四)新会计制度改变了林业事业单位预算资金的核算和管理方式
篇10
一、园林单位档案工作创新思考
1、意识创新
园林单位档案工作者创新来自对本职业档案管理的创新想法,没有创新的想法和认识,档案创新就无从谈起。网络经济和信息时代是一种全新的时代,创新是这个时代的灵魂,特别是在档案工作网络化、电子化方面,渗透创新思想、创新理念,创新实践。档案工作者必须广泛涉猎档案专业知识和园林建设学科知识,不断完善知识结构。
2、知识创新
档案工作具有档案信息资源的采集、存储、传递与开发利用的综合性、交叉性和应用性的特点,并吸收管理科学和信息科学的先进理论。在现代科学技术飞速发展条件下,园林档案工作在高度发展的信息社会有其自身的价值。因此,园林档案工作者必须优化知识结构,使自己成为适应、符合时代要求专业人才。
3、能力创新
电子文件的产生、传递一般都是基于网络环境,而信息技术的发展变化更新换代速度非常快,信息的生产速度和存储能力极大的提高,对文件、档案工作造成极大的压力,档案工作者不但要有利用网络进行档案信息的应用开发的能力,还要有培养自己对新知识的补充和善于把知识转化为有效服务能力,培养自己创造新理论、新技术的能力。
二、信息化建设对园林单位档案工作的影响
信息化正以无坚不摧的态势席卷全球,影响着人类历史文化的进程,无疑也影响着传统档案工作管理模式更替的进程。面对信息时代带来的发展机会,园林单位的档案工作也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依托计算机网络技术,建立高效、方便、快捷的档案信息系统,更好地服务于企业的发展。同时信息化的管理对于信息的处理,信息的干预以及信息的扩张性对于传统的园林档案管理都具有一定的完善性。
1、信息化建设给林业单位的档案工作提出了技术管理的新要求。电子政务、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的应用,将电子档案信息网络技术服务于林业单位的管理,重组企业业务流程,改变和增加企业档案工作内容,大大提高工作效率。首先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从电子政务着手。以拓展现行文件的生成背景、环境及整个过程,同时还对档案的前身现行文件形成的要求,不仅限于传统的归档环节,而是延伸到对现行文件生成系统的开发设计,提出功能需求,增加了档案工作的内容。其次,加快企业信息化建设,从参与文档一体化管理系统入手。档案部门渗透到与档案管理职能密切相关的信息软件设计开发工作。
2、信息化建设改变了林业单位的内部管理,提高效能和监管能力。企业管理流程重组,使得文件、档案管理职能融入业务流程,并与业务职能的履行密不可分。
3、加快信息化建设,也是充分开发利用档案信息资源的需要。随着社会信息化进程的加快,信息资源已成为人类经济活动、社会活动的战略资源。档案是一种重要的信息资源,是整个社会信息系统的基石之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为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创造了条件。加强企业信息化,可使档案信息资源合理配置,科学管理,使其实现数字化、标准化、系统化、网络化,使之成为林业单位对档案信息的需要,成为林业单位档案工作创新的需要。
三、林业单位档案管理工作的创新原则
拓展林业单位档案的开发利用,改善服务方式是林业单位档案工作创新的目的按照“坚持创新,突出服务”的工作思路,加强档案业务建设的目的就是拓展档案的开发利用,提供优质服务。一是档案开发利用要向深层次转化。根据林业单位生产建设、发展的规律和特点编研一些有价值的资料;二是向多种服务转化。除了做好上门利用服务外,还要主动参与和了解有关重大工程项目建设的前期准备工作,建立咨询服务等。三是改进服务方式,更新服务手段,提高服务水平,提升服务功能。
1、建立现代新型档案馆库的工作原则
林业单位的信息化建设发展趋势催生了档案管理工作的新理念,现代新型的档案馆库,不在是各自孤立、自行其是的独立个体,而是整个档案信息利用网络的一个节点。它既是整个档案信息网络的提供源,又是档案信息接受源、利用点,确立“协调、规范、开放、服务”的工作理念,建立全新的工作机制,使档案工作有着蓬勃向上的生机和活力。
2、坚持协调发展原则
努力与社会的信息需求相协调,与社会经济基础相协调。与信息技术发展相协调,与地区或全国林业单位档案信息化工程建设相协调。追求协调发展,也是与社会经济同步发展的需要。
3、坚持效益服务原则
市场经济实质是效益经济。作单位档案工作创新的内容,作为一种全新的管理模式,应该考虑效益优位,更有效地发挥创新机制模式,还应处理好效益与服务之间的关系,求效益,重服务。
总之,创新是时代的要求,是林业单位发展的需要。林业单位档案工作创新是为档案管理工作重心转移服务,有利于企业档案信息资源的发挥作用,有利于档案信息“大服务”观的形成,有利于档案事业的做大做强。
参考文献:
[l]吴振泉 档案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的编制[J] 北京档案 2005 12
[2]于世疆 推进档案事业发展要抓紧时机[J] 北京档案 2006 01
[3]谭培 吴胜莉 论我国档案事业的发展规律[J]档案与建设1997
篇11
二、岗位设置分类
根据岗位职能职责,工作难易程度,业务技能要求,将岗位设置分为A类、B类和C类。
A类为领导岗位,在单位承担主要工作任务,工作难度较大,业务技能要求高的岗位。
B类岗位,为单位职能职责要求的业务骨干岗位。
C类岗位,为单位职能职责要求的一般岗位。
三、岗位设置数量
局属事业单位岗位设置总数36个(见附表)
四、事业单位职能职责、设岗情况及任职条件(见附表)
二三年十一月十九日
事业单位职能职责、设岗情况及任职条件
事业单位名称
职能职责
岗位设置数量
岗位类别
岗位设置
任职条件
备注
留用
借用
下派
农技站
负责全区粮油等农作物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服务;负责全区植物检疫、病虫害测报及防治工作;负责全区农药、化肥等农用物资生产、经营、使用的监督管理、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全区培肥改土工作;负责全区粮油生产近期和远期规划
8
A
A1站长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业务技能,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
2
B
B1旱粮作物推广
B2水田作物推广
B3植物检疫
B4病虫害测报和防治
熟悉并能掌握运用农业技术推广,农作物检疫,病虫害测报和防治等专业知识和具备相应的业务技能
2
C
C1培土
C2农资市场监督管理
C3农产品监测
熟悉农业行政法规,具备农技推广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1
种子站
负责全区作物种子的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服务;负责宣传贯彻《种子法》及对全区种子经营户的行政监督执法工作
10
A
A1站长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业务技能,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
2
A2副站长
B
B1种子质量监督管理
B2种子生产许可证审核及管理
熟悉种子行政法规,能掌握运用种子技术推广专业知识
1
C
C1水稻新品种试验示范
C2玉米新品种试验示范
C3小麦新品种试验示范
C4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
C5种子经营管理
C6种子技术培训
熟悉种子技术推广工作,具备种子技术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3
农村能源办公室
负责组织制定全区农村能源建设发展的年度工作计划、近期和中、长期规划;负责全区农村能源建设的技术指导及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
A
A1主任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业务技能,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2
1
B
B1农村能源技术推广
B2农村能源设施管理
熟悉农村能源发展规划,能掌握农村能源技术推广和农村能源设施安全管理工作
C
C1农村能源技术推广
具备农村能源技术推广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1
事业单位名称
职能职责
岗位设置数量
岗位类别
岗位设置
任职条件
备注
留用
借用
下派
林果站
负责全区国家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贯彻和行政执法工作;负责全区森林资源、野生动物植物资源的保护;森林病虫害监测、预防和防治;护林防火;规划、设计和指导造林、绿化、义务植树工作;负责全区水果新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服务;负责全区公益林建设和退耕还林工程的具体技术工作
8
A
A1站长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业务技能,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3
A2副站长
B
B1林业资源管理
熟悉林业法规,具备林业管理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C
C1林业病虫害防治
C2林业种苗管理
C3林业造林
C4水果栽培管理
C5花卉、蚕桑技术推广
具备林业、水果、蚕桑、技术推广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
4
畜牧站
负责宣传、贯彻、执行畜牧兽医法律、法规和规章;负责全区畜牧兽医行业行政管理;负责全区动物防疫、检疫监督管理和行政执法;负责全区动物重大疫病的控制和扑灭;负责全区饲料、兽药生产、经营管理和行政执法;负责全区畜牧业生产发展规划及组织实施;负责全区畜牧品种资源保护及种畜管理。负责全区养殖业生产技术和优良品种的引进、试验、示范、推广、技术指导和服务;负责全区兽医诊疗技术的培训、指导、新技术的推广;负责诊断、治疗疑难动物疾病
6
A
A1站长
具备相关专业知识和较高业务技能,且具有一定的综合协调能力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
4
2
B
B1兽医防疫
B2动物疫情监测
B3饲料、兽药管理
熟悉畜牧兽医行政法规,能掌握运用畜牧兽医专业知识
C
篇12
园林专业学生毕业后可以报考园林、林业、城乡建设、市政交通、教育等相关部门从事园林植物的繁育栽培、养护管理和种植设计以及城乡各类园林绿地、园林建筑等方面的规划设计、施工管理、教育、科学研究等方面的事业部门。
园林专业主要培养从事园林植物繁育、养护管理与应用,城乡各类园林绿地的规划与设计,园林施工组织与管理等方面的高级复合型科学技术人才。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生态学、园林植物、观赏园艺、园林设计、园林建筑、园林工程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绘画及表现技法、规划设计、园林植物栽培繁育及插花艺术等方面的基本训练,具有城镇绿化、园林建筑、园林工程、园林植物造景等规划设计及园林植 物的栽培、繁育及养护管理等方面的基本能力。
(来源:文章屋网 )
篇13
为什么要进行事业单位改革?改革的路径是什么?
为什么要全面改革事业单位运行体制?
汪玉凯(国家行政学院教授):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国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一些事业单位功能定位不清,政事不分,事企不分,机制不活。公益服务供给总量不足,供给方式单一,资源配置不合理,质量和效率不高。支持公益服务的政策措施还不够完善,监督管理薄弱。
有的事业单位对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的追求,偏离了公共服务这个公共机构的基本价值取向。此外,已经形成的部门利益和个人利益结构在改革中很难被打破,成为事业单位改革的最大阻力。这些问题影响了公益事业的健康发展,迫切需要通过分类改革加以解决。
此次事业单位改革的大思路是什么?
宋世明(国家行政学院教授):事业单位的分类改革可谓“甩掉两头、留下中间”。所谓分类改革,即按照社会功能将现有事业单位划分为承担行政职能、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和从事公益服务三个类别。
从中央的新部署看,强化事业单位的公益属性,是此次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中尤为突出的主导理念。对承担行政职能的,逐步将其行政职能划为行政机构或转为行政机构;对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逐步将其转为企业;对从事公益服务的,继续将其保留在事业单位序列,强化其公益属性。
行政的归行政,市场的归市场,留下提供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作为基本公共服务的主要提供者。
有一个好的规划和实施策略,只是顺利推进事业单位改革的前提,接下来的实施中会遇到哪些坎儿?
汪玉凯:第一道坎:如何科学合理地分类?从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的规划出台之后,有关分类的难题已经不再是理论上应该如何分类的问题了,而是如何把这一分类标准正确应用到实际中去。
第二道坎:如何有效“剥离”?完成事业单位分类是第一步,但下一步的剥离才是动真格的,直接涉及到众多人的切身利益。在剥离中,国家政策设计做了充分的考虑,如老人老办法、中人中办法和新人新办法,并制定出明确的政策界限,但真正实施起来,要面对的是一个个具体的人,而不是抽象的制度。
第三道坎:如何实现养老社会统筹?在事业单位养老社会统筹改革中,我们非但不能采取由传统的单位养老简单地推向社会,变为社会养老,甚至还要启动相关的配套改革,如企业、事业以及公务员三支队伍的养老水平的相对平衡等问题。
第四道坎:如何建立起有活力的体制机制?事业单位改革绝不意味着国家要挤压社会事业的发展,而是要通过改革理顺关系,明确定位,更好地促进我国社会事业的健康发展。从发展的角度看,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作为以公益为导向、以提供公共服务为己任的事业单位,都需要有更大的发展,这一点是肯定无疑的。问题在于,我们通过事业单位改革,能不能构建起一个有效的体制和机制,这也许是最终检验我们的改革是否成功的根本标志。
事业单位改革涉及相关的人事聘用、机构编制、管理体制、绩效工资、养老保险等改革和试点等方面,利益关系盘根错节,改革阻力巨大。如何解决?
辛鸣(中央党校教授):中央政府下决心了,这表明什么?改革的态度一定要坚决,日程表一定要落实。为什么要强调这一点?回过头来看一看十余年前国有企业改革中一些被证明可行的做法,完全可以成为今后事业单位改革中可以参照和借鉴的做法。
随着全面聘用制的推行和绩效工资制的实施,事业单位改革不断深入,下一步改革将从哪里突破?
何凤秋(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工资福利研究室主任):人事管理、收入分配、社会保险是事业单位改革的重点。事业单位改革有几个事情要做,比如,事业单位岗位设置,各地基本已进行得差不多了。下一步要做的是什么?扩大聘用制度,还有事业单位的收入分配改革。从各地实行的情况看,义务教育基本绩效工资已全部实施,公共卫生部门绩效工资已全面展开。其他事业单位的绩效工资正在各省逐步、稳步推进。再有,事业单位养老保险的改革,各地都在试点。所有事业单位改革今后的方向是这些方面的改革都要逐步完善,一步一步往深入推进。
“功能明确、运行高效、治理完善、监管有力”,这是为2020年我国事业单位的体制机制描绘的蓝图。美好蓝图中,到底谁能获益?
何凤秋:目前,通过绩效工资改革,义务教育学校的老师、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医生的待遇已经明显提高。
下一步,绩效工资会往什么方向走,很多义务教育学校平均大概涨了200元钱左右。公共卫生和基层医疗卫生事业单位(绩效工资)也已兑现。除了这两大块,其他事业单位,比如医院、高校,有些省已开始往前在推进。下一步改革是实行养老保险,不可能一下让事业单位退休人员的(待遇)水平下降很多,可能参照企业,企业有职业年金。针对事业单位各个行业不同的特点,是不是可以考虑设立职业年金。这样,总体来看,职工退休以后待遇不会降低很多或不会降低。
这次改革对公益属性强调的更多,从这个角度来讲,下一步如果分类清晰,那么,公益属性的事业单位、财政保障可能要更好一些,这对事业单位,尤其是对公益类事业单位来讲,应该是好事。
据了解,此次改革部署根据职责任务、服务对象和资源配置等情况,将从事公益服务的事业单位划分为两类,具体是如何规定的?
汪玉凯:承担义务教育、基础性科研、公共文化、公共卫生及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等基本公益服务,不能或不宜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一类。承担高等教育、非营利性医疗等公益服务,可部分由市场配置资源的,划入公益二类。
这样分类也可以看作是按照公益属性的纯粹程度来划分的。纯公益类的事业单位,是由政府出资保障的,不再允许其存在经营性活动。比如乡镇诊所、社区医院等就属于基层的基本医疗服务。以前经常说的教育产业化,这个概念模糊不清,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义务教育是不可以产业化的,长期不治的义务教育阶段择校费应被叫停。
高校、职业教育、综合医院等,应该属于准公益类的事业单位,允许其部分市场配置资源,但不允许进行以盈利为目的的生产经营活动。
目前,在一些试点地区出现了提前退休的情况,您怎么看这些人的心态?
吴江(中国人事科学研究院院长):改革就是要形成统一的社会养老保险机制。在改革过程中,确实产生了一些恐慌心理,怕政策变动之后,对自己的退休收入有影响。退还是不退,首先要看是不是符合国家规定,实际上国家制度的设计是没有空子可钻的,针对不同人群设计的办法不同,对于有条件退休的这部分人,国家会对他们考虑补偿,换句话说就是待遇不会降低,因此也需要对制度设计有信心,没必要提前退休。
如何推进事业单位人事管理制度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