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管理科学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文章标题要简短,能概括中心思想,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必要时加副标题。
2、正文应层次清楚,行文规范,方便阅读,字数一般以2500-8000字为宜,重要稿件可不受此限制。
3、题目下面均应写作者姓名、单位名称、所在城市、邮编,多位作者分别列出上述信息。
4、来稿必须附有100-300字的内容摘要和3-5个关键词。
5、如文章获得基金项目资助,以[基金项目]作为标识,并注明基金项目名称和编号。
6、正文中图表主要是文字难以表达清楚的内容,图表应设计合理,先后分别给出图表序号。
7、来稿请注明姓名、性别、籍贯、出生年月、学历、职称、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详细邮寄地址。
8、希望作者投稿时务必将以上要素补充完整、以减轻编辑部的后期工作负担,谢谢合作!
8、编辑部有权对稿件进行修删,不同意请在稿件中声明。
9、请勿一稿多投,发现一稿多投者,一切不良后果由作者承担。
10、管理科学杂志录用通知书为信件版,发放通知书采用快递、请详细写出收信地址。
篇2
1创立甘蔗管理科学的意义
1.1甘蔗制糖产业极其庞大
在甘蔗制糖技术1000多年的漫长发展史中,甘蔗糖生产业在全世界已经形成了庞大的生产规模。全球有多达96个国家都在种植甘蔗,这些国家遍布美洲、亚洲、欧洲、非洲和大洋洲。全世界甘蔗的种植面积高达2000万hm2,全球甘蔗制糖的产量高达12000万t。不仅如此,在甘蔗制糖产业的发展中还包括甘蔗制糖技术的普及、优良甘蔗品种的培育、甘蔗病虫害防治工作等。以上种种都证明了甘蔗制糖是个极其复杂和庞大的产业,因此必须要有专门的甘蔗管理科学进行支撑。
1.2总结我国甘蔗制糖产业的实践经验
我国在甘蔗制糖产业的管理工作中有着大量宝贵的实践经验,因此需要建立专门的科学对这些宝贵经验进行总结,并作为重要的理论基础。我国通过二十多年的实践,成功普及了品种优良的甘蔗,并建立了完善的管理制度。这些管理经验都需要甘蔗管理科学将其升华为理论和独立的学说。
1.3促进我国甘蔗制糖产业的更好发展
随着我国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质量也有了很大的提升,糖的日常需求与日俱增。尽管如此,我国的人均糖消费量离发达国家的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因此,为了促进我国甘蔗制糖产业的更好发展,必须要依靠甘蔗管理科学的建立。
2创立甘蔗管理科学的途径
2.1分析甘蔗制糖产业的管理经验
要对甘蔗制糖产业已有的管理经验进行归纳、总结和分析,将管理经验作为管理科学的重要基础,不仅如此,对甘蔗制糖产业已有的管理经验进行分析还有助于甘蔗管理科学领域的拓展[1]。所以,要尽可能广泛、严密地进行经验收集,并认真、细致地对其进行分析。
2.2借鉴其他相关科学的长处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的不断提升,越来越多的新兴学科如雨后春笋般涌现。而对于甘蔗制糖领域来说也有大量的新型学科出现,如甘蔗栽培科学、甘蔗生理科学、甘蔗植物科学、甘蔗制糖技术科学等。创立甘蔗管理学需要借鉴这些有关学科的长处和创立经验,同时,由于甘蔗管理科学属于甘蔗技术科学和管理科学相结合的科学,因此还要借鉴其他管理领域科学的长处和经验。
2.3加大甘蔗管理科学理论研究力度
创立甘蔗管理学要加大对甘蔗管理科学理论的研究力度,对理论知识由深到浅、由宏观到细节都要了如指掌,并且对有关甘蔗管理理论知识的研究要尽可能做到全面和完善,建立起健全的甘蔗管理科学理论学说,进而建立起专门的甘蔗管理科学[2]。不仅如此,还要鼓励国内学者对甘蔗管理理论进行讨论和研究,并设立甘蔗管理理论的相关奖项。
3结语
甘蔗制糖产业在全世界有着十分庞大的生产规模,全球甘蔗的种植面积多达2000万hm2,全球甘蔗制糖的产量高达12000万t。而甘蔗制糖行业从诞生到现在,能取得如此惊人的发展成果,与其相应的科技和管理联系密切。因此,创立专门的甘蔗管理科学,促进甘蔗制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是极其必要的。在创立甘蔗管理科学的途径上,可以采取分析甘蔗制糖产业的管理经验,借鉴其他领域管理科学的长处,加大甘蔗管理科学理论研究力度等策略,使甘蔗管理与甘蔗制糖技术完美结合,推动甘蔗制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
参考文献
篇3
主办单位:江苏省技术经济与管理现代化研究
出版周期:月刊
出版地址:江苏省南京市
语
种:中文
开
本:大16开
国际刊号:1007-368X
国内刊号:32-1281/C
邮发代号:
发行范围:国内外统一发行
创刊时间:1982
期刊收录:
核心期刊:
期刊荣誉:
联系方式
篇4
1.目前审计机关的审计项目大多是行业性审计,项目大,所涉及的内容广泛,参加的审计人员多,收集或编制的审计资料繁多,如何对审计项目科学管理变得越来越突出,在手工条件下,审计人员对这些庞大的审计项目的管理显然有些力不从心。主要表现在:审计实施方案编制不能细化,普遍存在内容不具体,审计目标不明确,针对性不强,审计重点也不突出,审计人员分工混乱,导致现场审计盲目性大。有的是先审计后补方案,有的是审计工作调整了而审计实施方案并未调整,审计计划的指导、规范和控制作用根本无法保证。利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就能很容易地实现审计项目的计划管理,为审计项目的顺利实施提供了保证。
2.在目前审计任务繁重与审计人员力量不足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审计机关领导及项目负责人更加重视对审计人员合理调配。利用该系统可以掌握各审计人员的审计成果及进度情况,并及时按照审计重点调整审计力量,使审计工作达到预期的效果。同时在目前审计工作要求规范的情况下,文档编制整理工作更加占用审计人员的大量时间,据有关部门研究显示,审计人员有超过50%的时间是耗费在制定规划、编写工作底稿、复核工作底稿及准备报告上。该系统的文档编制功能可以使审计人员提高工作效率,缓解审计任务与审计力量之间的矛盾。
3.目前审计机关审计成果的利用效率不高,主要原因是信息渠道不畅通,审计信息资源不能有效共享。而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审计人员可获得自己所需要的项目信息或上报自己的审计情况;审计组长可对审计人员的审计工作进行指导、监督和协调,并掌握审计进度情况;专职复核人员和业务部门负责人可对审计项目进行监督复核;本级审计机关领导对审计项目进行查询、指导和监督。上级审计机关领导可对辖区内的审计项目进行监督检查和查询,并能便于领导掌握第一手的材料。还可对项目审计的全部资料进行归档,形成历史资料,完成信息资料的积累,便于审计机关在以后的审计中利用其成果,尤其是被审计单位连续审计时,对其以前年度审计资料的利用。
(二)落实审计项目质量控制,规范审计行为,防范审计风险的重要手段
审计质量是审计工作的生命线。李审计长指出提高审计质量一是靠审计人员的素质,更重要的是依靠审计工作的规范化。自1994年审计法颁布以来,先后了38项审计规范和15个审计准则,其中一部分规范对审计项目的质量控制做了详细的规定,但实际工作中,审计人员并未能严格遵守审计质量控制规范,其审计行为随意性很大,如:审计实施方案的编制前未进行系统的审前调查,审计实施方案的内容不具体,审计实施未严格遵照审计实施方案进行,审计工作底稿与其相应的审计证据关联性不够,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的要素填写不规范、不完整,审计报告与审计工作底稿之间的内容不一致等等。法律的生命在于执行,在信息化条件下,将审计机关的审计质量控制规范,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加以控制,确保了审计人员规范审计行为,提高了审计质量,防范了审计风险。
(三)为充分利用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提供平台
1.手工条件下,审计项目的组织管理主要依靠项目负责人,审计项目的成功与否取决于项目负责人的经验,而在实际审计工作中各审计人员之间的业务水平又参差不齐,这也必然影响了审计项目的工作质量和效率,审计风险很高。而将某些成熟的审计程序和审计人员的先进工作经验或按照某行业的审计操作指南编制成模块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加以运用,用于指导项目负责人组织开展审计项目,指导审计人员对具体的审计事项进行审计,一方面提高了审计工作效率,另一方面保证了审计工作质量。
2.当前我国的审计工作也正在发生变化,由帐户基础审计向制度基础审计和风险基础审计过渡,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审计等一些先进的审计技术与方法也应在审计工作中加以应用。但在实际审计工作中除计算机审计辅助审计开发应用多一些外,其他的审计方法缺乏自觉的推广应用。究其原因,主要是审计人员对这些新的审计方法还不熟悉,其次是这些审计方法在手工条件下比较烦琐,效率不高。在审计项目管理系统中可以将这些审计方法编制成模块,按照审计实施方案中计划的审计步骤与方法,在审计实施过程中加以应用,通过审计项目管理系统可将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和工作经验与项目审计有机地结合为一体,切实提高审计工作的管理水平。
二、设计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功能特点
(一)全程控制,规范行为
以审计质量控制体系为依据,将质量控制点部署于整个审计项目实施过程中,由系统自动控制或提示的方式予以实现;并通过用户权限管理,分级实施质量控制。
(二)调控进度,整合资源
根据审计实施方案规定的审计事项,进行分解和分配审计任务,明确审计项目进度计划,掌握实际进度,进行评估,并提示调整人员分工和项目进度。
(三)记录轨迹,落实责任
提供审计日记功能,与审计工作底稿、审计证据相结合,全员、全过程记录审计实施轨迹,清晰反映审计步骤和方法,落实责任。
(四)强化复核,保证质量
提供审计现场组长、业务部门和审计机关专职复核机构的三级复核子系统,使审计质量复核制度得以现场同步实现。
(五)多维查询,决策支持
提供快捷、方便、灵活的检索、查询功能,审计机关领导和业务管理部门可以对审计项目进展、审计人员工作情况进行多角度的检索、查询,及时掌握一手资料,及时监督、指导审计工作,实现审计决策支持。
(六)统一归档,信息共享
系统对审计项目全部资料进行管理,建立审计项目数据关联,统一打包归档,便于审计成果的利用,实现审计资料共享。
(七)制作模板,审计指导
根据审计操作指南及审计人员的工作经验将各行业的审计内容及其相应的审计程序与方法制成模板,以便于审计人员在以后的审计工作中加以利用,切实指导审计人员实施审计,实现具体审计目标。
(八)提供平台,方法调用
将内部控制测试、审计抽样、风险评估、计算机辅助审计等先进的审计技术方法编成程序,通过该系统,根据审计事项调用不同的审计技术和方法,灵活多样地实现审计目标。
三、审计项目管理软件的主要功能
本系统是对审计项目的整个过程进行管理,适合于审计中各种角色的审计人员的使用。系统分为三大功能块:现场审计子系统、领导查询子系统和专职复核子系统,满足不同角色的工作人员的需要。系统根据用户的角色赋予不同的权限,从而实现对系统中不同操作的限制。其主要功能介绍如下:
(一)审计现场管理
此项功能主要体现在现场审计管理子系统中,根据现场审计执行的每一步骤分别实现相关的功能。新建一个审计项目,录入项目的相关内容,确定审计组长及参加项目的所有人员。
为审计项目准备资料,收集被审单位信息,确定审计重点,编制审计实施方案。另外在审计实施过程中还可以对实施方案修改以形成补充方案和修订稿。根据审计实施方案中的审计内容与重点、审计范围等信息,编制审计任务,分配审计人员,确定任务起讫日期,任务负责任人。
任务分配完毕后,审计人员选择任务进行资料收集,必须将每天的工作记录于审计日记中,包括工作的内容,工作的方式。对当天未写日记的审计人员,系统将予以提示并提供自动生成工作日记的功能。
审计人员将在审计实施的过程中发现与事项有关的问题及主要事实和情节记录下来,编制审计证明材料,证据管理提供添加,修改等编辑功能。
根据系统提供工作底稿界面录入工作底稿的相关内容,并对相关内容进行控制,工作底稿管理提供查看证据,查看工作底稿内容,修改工作底稿等功能;可根据审计事项对工作底稿进行汇总。
根据工作底稿编写汇报材料,为编制审计报告作准备;编辑审计报告;查看审计文书的执行情况及执行的相关证据,并对其行情况进行控制。
本系统还将提供归档的资源树让工作人员选择相应的需要归档的文档和编制统计台帐。
审计组组长和业务处长可将编写的工作底稿逐一复核,填写复核意见。
(二)领导查询
这项功能中主要是为领导查询项目的进展情况服务的,可根据项目的年度,行业等信息进行查询,将查询所得的项目基本情况用列表的方式体现,同时用柱状图来显示每一项目的进展情况;也可打开统计台帐的EXCEL文件查询各项定性数据,并提供根据定性内容反查相关的工作底稿,证据,附件等内容,从而实现责任源头;还可通过资源树展现当前整个项目的文档情况。
(三)专职复核
这项功能是单独为专职复核人员提供的一个子系统,它为审计专职复核提供了很好的管理和质量控制。
专职复核人员检查与确认复核资料的完整性,在复核实施中的每一项复核事项都需要检索查看相关文档,包括目标落实复核﹑事项事实复核﹑结论依据复核﹑处理处罚复核和审计程序复核。
复核结束后进行复核底稿汇总﹑复核意见书初审﹑符合意见书征求意见和复核报告修改功能。对复核意见书签署意见并审定,然后自动发送至业务部门和分管领导,最后将复核过程中编写的文档进行归档。
(四)文档管理
在审计过程的每一阶段都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文档,若将这些文档散落在各个阶段中则显得比较杂乱。在本系统中我们采用类似于windows中资源管理器的形式,用资源树的形式来管理这些文档,该资源树囊括了审计项目中使用的的所有文档,包括从审计立项到归档过程中全部的现有文档。包括立项资料﹑审前准备资料﹑审前实施资料﹑审计终结资料﹑复核资料和其他资料。
审前调查文档资源树用于记录审前调查需要的被审计单位信息的相关文档。
归档资源树根据归档的需求,将项目文档资源树中的相应内容归入相应归档文件夹中。
(五)系统维护
这部分主要维护项目的一些辅助的功能与操作,包括审计机关、被审计单位、法规、用户、数据字典、文档模板等信息的维护。
篇5
考虑渠道权力结构的闭环供应链定价与协调
免费搭车行为对供应链横向竞争的影响
供应链中的批量与信用期联合决策研究
闭环供应链网络设施竞争选址模型研究
多经销商竞争的整车物流联合运输策略
基于OSA算法和GMDH网络集成的电子商务客户流失预测
基于电子渠道需求预测的渠道模式选择
考虑环境属性约束的平行结构DEA模型
基于决策的保险业务资本配置和业务规模精算研究
权重信息未知情况下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及其拓展
应急决策方案的动态调整方法研究
不完全信息下基于GSP的竞价排名问题研究
基于异质性顾客群的零售商补货及反应性定价策略研究
基于顾客信任的网络商店显示价格对比性信息的策略研究
投资者异质信念与上市公司盈余信息的甄别——基于A-H股分割市场的实证分析
基于碳减排调度的激励性厂网合作竞价机制设计
基于合作性投资和价格策略的多式联运企业协作行为博弈分析
基于虚拟变量分位点回归模型的条件VaR估计以及杠杆效应分析
结构化金融产品的最优设计与定价——基于发行者与投资者视角
基于期权视角的海外市场拓展的双目标多项目多期优化随机机会约束模型
抵押贷款证券的效用无差别定价
基于损失厌恶的非线性投资组合问题
外汇干预反应函数非线性FTR模型的提出及其实证
基于过度自信的交易量驱动因素建模研究
基于信息共享增值机制的供应链需求均衡优化
服务水平约束下基于顾客策略性退货的供应链契约协调研究
多类顾客环境下报童模型中库存分配策略研究
基于报童模型的两级供应链回购契约协调研究
基于转换成本的供应链成员讨价还价能力研究
需求预测更新情形下的供应链Stackelberg博弈与协调研究
考虑厂商承诺行为的产品延伸服务市场竞争分析
收益共享契约下三级供应链应对突发事件的协调研究
灰信息下关键设备生产缓冲Petri网模型研究
混合离散差分进化算法在单机批处理调度中的应用
基于相互影响的复杂可信软件产品需求变化传播研究
煤电差价合约及其合作效益优化分配的博弈模型
测量要素折扣对企业规模效率的贡献:基于DEA的研究
基于Copula变点检测的美国次级债金融危机传染分析
基于贝叶斯推断的上证指数突变点研究
LevyTemperedStable金融资产收益分布及其CF-CGMM估计方法研究
随机组合风险的风险溢价
基于测度变换方法的随机型创新幂式期权定价
基于机制转换与随机波动的我国短期利率研究
基于非线性VAR模型对我国货币政策非对称作用效应的实证检验
基于行业特性的多元系统风险因子CreditRisk+模型
供应链中双重混合渠道分销的价格竞争及均衡分析
不完全信息下再制造逆向供应链的定价与协调研究
考虑排放许可与交易的生产优化
基于风险的考虑成本和允许等待的车辆运输调度问题研究
时变随机网络下有时间窗的有害物品运输路径选择研究
多阶段占线赁购问题与竞争分析
社会群体多维剥夺感模型及应用
合作网络的小世界性对创新绩效的影响
产品模块化对组织绩效的影响:中国情境下的实证研究
篇6
篇7
科学研究方法在对管理的研究中十分重要。首先,科学方法具有客观性,是以事实为研究依据的,这使得我们的研究真实可靠;其次,科学方法具有实证性,依靠可以由实践检验的信息,使不同的人在不同的地点和不同的时间运用同样的方法可得出一样的结论;再次,科学方法具有规范性,研究的程序和步骤都是有序、清晰和结构化的。最后,科学方法还具有概括性,因为科学方法研究的结果适用的范围更加广泛。所以,在我们日常的管理活动中除使用思辨的研究方法外,还应使用科学的研究方法使我们的研究更加系统、严谨更具有说服力。
2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历史回顾
管理科学的发展按照时间的划分可归为以下几个阶段:首先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泰勒、法约尔、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核心内容就是科学管理思想,以及管理过程和职能分析、组织理论等;第二阶段就是20世纪的30到50年代以梅奥为代表的行为关系学说,后来发展到行为科学理论;随后,20世纪60年代管理科学进入现代管理科学阶段,也就是被孔茨所描述的“管理理论丛林”阶段,这其中包括了决策理论、系统理论、管理科学及权变理论等。
管理科学发展的过程反映了管理科学研究重心的转移,古典管理侧重于对物、财及管理组织过程的管理,研究方法是以工业工程研究方法及经济学方法为研究基础的;人际关系学说行为科学则是建立在心理学、社会学和人类科学研究的基础上的;而现代管理阶段则移植了数学、计算机技术学、统计学等诸多科学的方法论,形成了“管理丛林理论”,而在丛林理论中的各个学派都或多或少地运用了科学的方法。
综上所述,管理科学研究发展的特征就是管理理论的发展是和生产力的发展以及生产组织方式的变化紧密相联。可以说是这些因素决定着管理理论的发展和变化。现代的管理科学是在实践中进步,在实践中发展,并阐释实践,引导实践的。
3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
谈到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特征,我们首先应该看到管理科学与其他科学的差异与联系,这就需要我们为管理科学进行学科定位,通过课程学习我们了解到管理科学属于社会科学范畴,所研究的是社会现象,但又同社会科学研究有所差异,其核心差异就是对人的研究方面。社会科学关心的是人类活动的功能和功效,而不涉及人类活动本身的意义。管理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有组织的活动及其形成的系统。它是对管理活动规律的提炼和概括,是关于对有组织活动的管理的系统化、专门化的理论知识体系。
管理科学是在对多种不同性质学科的理论兼容并蓄的基础上经过不断创新逐步发展起来的,是不同学科理论及方法系统集成的结果。一般地说,管理科学的成长要综合运用数学、系统科学、经济学、心理学。这四个学科构成管理科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近年来,迅猛发展的计算机科学与信息技术极大地促进了组织结构的变革、管理手段的创新以及经营方法的革命。管理科学的未来发展仍要依赖多个不同学科的交叉综合运用,依靠相关学科的支撑。
由于管理科学是一门应用性科学,其研究必须紧紧围绕实际存在的一般性的管理问题,深入调查研究,由现象而本质,由具体而一般,抽象出科学问题并形成研究目标。凭空想象、闭门造车式的研究毫无科学价值。同时,在管理科学研究中还应注意规范研究方法,多运用实证的、实验的、定量的研究方法,而少使用科学性不强的思辨的、归纳的、定性的研究方法开展研究,有利于提高研究的价值。
4《理解现代经济学》对管理科学研究方法的影响
钱颖一教授的《理解现代经济学》中试图说明现代经济学的理论分析框架,解释现代经济学中数学的工具性作用,并通过介绍现代经济学近年来的一些新发展来澄清常见的对现代经济学的一些误解。该文从中国以市场为导向的经济改革人手,引入了被当今社会认可为主流的并代表一种研究经济行为的方法框架——现代经济学的分析框架。视角(perspective)、参照系(reference)、分析工具(analyticaltools)这三方面的理论就是分析框架的基本理论。首先是由从实际出发看问题的“视角”,这基于经济学家的三项基本假设即经济人的偏好、生产技术和制度约束和可供使用的资源禀赋;其次是运用多个理论作为“参照系”,使之能够成为人们能更好地理解现实的标尺;利用各种图像及数学模型作为“分析工具”帮助分析繁杂的经济行为。
而在管理学中也能找到这样的分析框架,首先是管理科学的“视角”,管理学的视角应该就是观察、理解或研究管理学理论问题的角度,钱教授在文章中指出通过经济学家的基本假设,不论是消费者、经营者还是工人、农民,在做经济决策时出发点基本上是自利的,即在所能支配的资源限度内和现有的技术和制度条件下,他们希望自身利益越大越好。用现代经济学的视角看问题,消费者想买到物美价廉的商品,企业家想赚取利润,都是很自然的。从这样的出发点开始,经济学的分析往往集中在各种间接机制对经济人行为的影响,并以“均衡”、“效率”作为分析的着眼点。经济学家探讨个人在自利动机的驱动下。人们如何在给定的机制下互相作用,达到某种均衡状态。并且评估在此状态下是否有可能在没有参与者受损的前提下让一部分人有改善(即是否可以提高效率)。以这种视角分析问题不仅具有方法的一致性,且常常会得出出人意料却合乎情理逻辑的结论。管理学不是没有视角,但是,迄今为止,管理学确实还没有象经济学这样的一种普遍为人接受的视角,所以当今的管理学还没有严密的理论体系。
接下来是“参照系”,管理学的参照系更多地体现了经济、社会、心理和工程学等相关学科在管理中应用之成果,故必须研究各准则之间的权衡问题。根据西蒙的观点,科学可以分为两类:实用科学与理论科学。实用科学采用的是“如果一则一”的科学命题;而理论科学采用的是纯描述性的与验证条件等价的伦理命题。科学命题关注能得到验证的事实而理论命题强调偏好的表述。管理欲成为一门科学,显然应加强实证研究的建设。形成以问题为导向,也即由假设检验、建模分析、实验模拟、对策建议等构成的体现科学命题的管理学研究方法。例如,西蒙提出了以“有限理性”和“满意的准则”这两个基本命题为前提的“管理人”决策模式。他指出,在实际中不存在“完全的理性”,因而“最佳的准则”是行不通的。实际上人们只能追求“有限度的合理性”,遵循“满意的准则”行事。西蒙还强调“刺激一反应”的行为模式和与此相关的决策程序化的重要意义。在运用经验加以慎重处理并使之合乎目的的条件下这种“刺激—反应”的行为模式能够显示出一定的合理性。钱教授在文章中提到他在美国时的教授问过他受过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和没受过这种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区别是什么?在这一问题的回答上就谈到了。受过现代经济学系统训练的经济学家的头脑中总有几个参照系,他们在分析经济问题时具有一致性不会零敲碎打,就事论事。同样,受过管理学系统教育的人头脑中也应当有几个参照系,比如,在分析组织结构时我们就应当以韦伯的官僚行政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管理的职能时就应当拿法约尔的一般管理理论作为参照系,在分析决策问题时,就应当想到西蒙。只有这样,分析管理问题时才会有一致性。
最后我们来看“分析工具”。在理解现代经济学的文章中谈到的是经济学中强有力的分析工具,它们多是各种图像模型和数学模型。这种工具的力量在于用较为简明的图像和数学结构帮助我们深入分析纷繁错综的经济行为和现象。并被经济学家证明是极其有用的。同样,管理学也有许多研究工具,对于管理学来说管理学研究的是经济组织的管理如何使组织以更低的成本取得更大的效益,研究管理人价值的体现问题,这就需要对经济学的很多理论作为管理学的研究工具,因此,微观经济学,产业经济学,信息经济学本身就是管理学的研究工具。近年来发展起来的许多决策支持系统,也都是研究和分析管理问题的有用工具。数学和统计学甚至包括系统论、控制论、信息论、耗散结构理论、协同论、突变论等在研究管理学时确实有用,管理学前辈还是给我们提供了一些强有力的“分析工具”,比如市场附加值与经济附加值、平衡记分卡、SWOT分析法等等,它们也是研究管理学的有力工具。
篇8
一、管理科学的产生及发展
从管理科学的定义来看,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管理科学是指管理学及其研究对象、研究历史、研究方法和内容等。狭义上的管理学是指管理丛林时代的管理学派,及运筹学和数理学派。从管理思想史来看,现代管理科学的产生和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一阶段(1900-1930),是以F.W泰勒、M.韦伯为代表的“古典管理”阶段。在这个阶段上,泰勒所著的世界上第一本科学管理著作《科学管理原理》一书的问世,标志着人类在长期管理实践中科学管理思想的形成。
(2)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二阶段(1930-1960),是以梅奥、麦格雷戈、马斯洛等为代表的“行为科学”阶段。在这一阶段中梅奥的霍桑实验、麦格雷戈的X理论和Y理论及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的提出标志着行为科学的崛起及其广泛应用,同时心理学展开了对管理科学的实验研究,社会学也开始把管理作为社会群体生活的一个方面来加以研究。
(3)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三阶段(1960-1980)是以多种管理学派并存为特点的“管理丛林”阶段。在这个阶段上,科学管理理论把企业看成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从整体上来把握管理和环境的关系,使得管理科学更具哲学色彩。
现代管理科学发展的第四阶段(1980-?),就是“企业文化”阶段。在这个阶段上,把文化学的研究成果,应用到企业管理中来,充分发挥文化的作用。管理科学发展的过程中需要一个正确的哲学理论来进行指导,自然辩证法就为管理科学提供了这样的指导作用,使得管理科学理论发展的更加科学、合理。
二、管理科学与其发展中的自然辩证观
自然辩证法是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于自然界和科学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以及人类认识和改造自然的一般方法的科学。管理科学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与自然辩证法相关联,管理科学的发展史也充分体现了自然辩证法。
(1)管理科学的发展体现了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规律。唯物辩证法认为普遍联系和变化发展是世界最基本的特征。一切事物、现象、过程都无法孤立地存在,都与周围的事物、现象、过程存在联系。联系具有普遍性、多样性和条件性,而事物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就构成了运动,运动是永恒的。管理科学发展的四个阶段就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后一个阶段总是在前一个阶段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管理科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即管理科学的产生给后来的管理理论的发展提供了一个方向,之后的阶段是第一个阶段的继承和深入发展。
(2)管理科学的发展体现着对立统一的规律。对立统一规律也即矛盾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源泉、动力以及实质内容,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动力,是新事物产生和旧事物灭亡的根本依据。矛盾的双方既斗争又统一,双方的力量此消彼长,不断变化,相互推进,为新事物的产生提供依据和动力。如果把管理科学的发展史按模式来划分,可以分为机械模式、生物模式和社会模式。单从一方面看,这些理论是对立的,但从整体看,它们又是统一的,共同推进管理科学的进步和发展。
(3)管理科学的发展史体现着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辩证唯物主义指出,无论任何人认识何种事物,都要在实践的基础上从感性认识开始,再把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认识的辩证运动也表现为从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飞跃以及二者的统一。泰勒在工厂管理工人的过程中,在管理的实践中耗时31年才将管理实践上升到理论层面,写出标志着管理科学产生的《科学管理原理》一书;梅奥在进行多次实验之后才提出了组织中存在非正式群体的观点。从实践中得出的结论,又经整理后上升到理论。从实践基础上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也即是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
(4)管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体现科学技术哲学。随着管理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出现了集各种知识理论与研究方法与一体的学科体系。管理科学的学科体系和研究方法的这些趋势相互渗透和作用,更加体现了其辩证发展的性质。
三、管理科学中自然辩证化的发展趋势
篇9
1.重课堂活动管理,轻课外活动管理。长期以来,由于部分初级中学在培养目标上存在偏差,受片面追求升学率的影响,对班级管理内涵认识片面,认为班级管理仅为课堂教学活动的管理,而忽视了对学生课外活动的管理。
2.重封闭性管理,轻开放性管理。在初中班级管理中,部分管理者认为,班级管理仅是班内小群体的管理,与学校、与别的班级,以及与社会、家庭关系不大。管理仅限于班级小范围内运行。
3.重经验型管理,轻科学性管理。在目前初中班级管理中,部分班级管理者在班级管理活动中过分凭经验、凭自己的主观意愿来管理班级,采用“管、卡、压”的管理手段。而能根据初中生特点和遵循班级管理规律,采用合理的、科学的方法较少。
二、初中班级管理科学化
1.班级管理理念科学化
班级管理理念科学化要求班级管理者必须做到:其一是具备管理思想和现代教育管理科学思想。即能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和现代教育管理科学所揭示的班级管理客观规律的理论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其二是具有不断改革、不断创新的管理理念。即根据时代的需要,正确认识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和班级管理规律,不断改革和创新初中班级管理模式的意识。其三是在班级教育管理科学理论的指导下,树立正确的教育管理观。要有全面育人观、教书育人观、管理育人观、学生主体观、系统分层管理观等。
2.班级管理决策科学化
要实现班级管理科学化,在管理中必须有科学化的决策,这是管理科学化的关键所在。
班级管理决策是否科学化,主要看以下两点:其一是用正确的指导思想去认识和把握班级管理规律。即管理决策科学化必须是以教育管理思想作为指导思想,用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去认识和把握管理的客观规律。其二是采取民主和科学相统一的决策,克服单纯按个人意志或凭经验进行决策的弊端。即管理决策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进行集体讨论在形成共识的基础上付诸实施。
3.班级管理组织、制度科学化
班级管理组织和制度是维系班级管理的重要保证之一。
篇10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管理科学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管理科学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管理科学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管理科学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管理科学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
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观念与业务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通过实习,了解管理科学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指导作用。通过实习过程,获得更多与自己专业相关的知识,扩宽知识面,增加社会阅历。接触更多的人,在实践中锻炼胆量,提升自己的沟通能力和其他社交能力。培养更好的职业道德,树立好正确的职业道德观。
1.2实习任务要求
①在管理科学岗位实习期间,严格遵守实习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毕业实习专业指导老师的安排,做好实习笔记,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善于发现问题
②在实习过程,有严格的时间观念,不迟到不早退,虚心向有经验的同事请教,积极主动完成实习单位分配的任务,与单位同事和谐相处;
③每天都认真总结当天的实习工作所遇到的问题和收获体会,做好工作反思,并按照学校毕业实习要求及时撰写毕业实习日记。
二、实习单位及岗位简介
2.1实习单位简介 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成立于****年,是一家专注于XX产品和XXX产品研究、开发、生产及销售的高科技企业,总部及研发基地设立于****科技创业园,并在全国各地设有分支机构。公司技术和研发实力雄厚,是国家863项目的参与者,并被政府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始终坚持以人才为本、诚信立业的经营原则,荟萃业界精英,将国外先进的信息技术、管理方法及企业经验与国内企业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为企业提供全方位的解决方案,帮助企业提高管理水平和生产能力,使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实现企业快速、稳定地发展。
公司人才结构合理,拥有多名博士作为主要的技术骨干,具有硕士、学士高中级技术职称的员工达800多人。为了开发出真正适合企业需求的XXXX
产品,企业特聘请管理科
学专业专家(中科院院士)作为咨询顾问,紧密跟踪管理科学行业发展特点,不断优化。
2.2实习岗位简介(概况)
A. 参与管理科学岗位的日常工作,参与组织制定单位管理科学岗位发展规划和年度工作计划(包括年度经费使用计划,仪器设备申购计划等),并协助同事组织实施和检查执行情况。
B. 协助主管领导科学管理,贯彻、实施有关规章制度。确定自己在管理科学专业岗位的工作职责与任务,定期进修和业务相关的知识,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
C. 在工作过程,跟同事一起通过与客户的洽谈,现场勘察,尽可能多地了解客户从事的职业、喜好、业主要求的使用功能和追求的风格等。努力提高客户建立良好关系能力,给客户量身打造设计方案。
三、实习内容(过程)
3.1举行计算科学与技术专业岗位上岗培训。
我很荣幸进入浙江XXXX系统工程有限公司开展毕业实习。为了更好地适应从学生到一个具备完善职业技能的工作人员,实习单位主管领导首先给我们分发管理科学专业岗位从业相关知识材料进行一些基础知识的自主学习,并安排专门的老同事对岗位所涉及的相关知识进行专项培训。
篇11
1科研活动的特点
科学技术研究活动是探求未知的以脑力劳动为主的创造性劳动,是一种特殊的生产劳动。即科技人员按照选定的课题所进行的有目的的探索和创造性劳动,与从事物质生产的生产劳动有根本的区别,与教学、医务、设计等方面的脑力劳动也有明显的不同,它的本质特点是创造性和探索陛,创造是科研的灵魂,科研的目的就是为了发现新事物,创造新知识,创造新产品。
科研劳动不是重复前人的劳动,而永远是在前人的基础上创新,因此它比~般社会劳动更艰巨、更复杂,更具有挑战性。对事物的不断发现和创新,就意味着科技人员为之不懈的努力和追求。
2科研管理工作现状
尽管本单位的科研管理体制已由以往传统的以计划管理为主的管理模式变为目前所长负责制的管理方式,而科研管理工作的着重点仍以科研项目(或课题)管理为主,缺乏对科研人员人力资源的开发利用。
近几年,受纺织行业不景气等大环境的影响,我省纺织企业的经济效益普遍在低谷中徘徊。同时,也对我所科研成果的推广、对外技术服务和咨询等方面的经济收入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全所经济状况不佳,基本靠纵向课题(省级攻关项目和技术开发研究专项等)的经费支撑来维持运转。科研人员的工资收入及工作情绪受到影响,给研究所的科研队伍带来了不稳定因素。
怎样激励科研人员的工作热情,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则是摆在我所领导者和科研管理者面前的一个严肃课题。通过“管理学”培训专题讲座课题的学习,我们开阔了眼界,找到了解决该难题的方法和思路。
3管理科学在科研活动中的应用
现代科技管理是一门专门研究如何组织管理科学技术事业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学问,是现代管理学科的重要分支,它不仅包括对科技活动的战略决策和制订规划等宏观管理,而且包括对科研活动的具体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微观管理,还包括企业的技术管理。
科研单位的主要任务是有效地组织科技队伍、合理地利用人力、物力、财力,以达到多出战果、多出人才、促进科技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目的。科研管理——在科研活动范围内,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对人力、物力和财力进行合理的分配和使用,以实现预定目标所进行的一系列工作的总称。管理的重要任务是针对一定的环境和条件,并通过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职能实行有效的管理;管理的重要目的,在于实现预定的目标,无目标的活动就无所谓管理,目标实现的程度是衡量管理水平高低的基本依据。
科研活动有其自身的特点和行为准则,科研管理也应遵循科研活动规律和特点开展工作。
(1)系统和权变的观念是“管理学”课程的两大要点,“管理学”是以一般组织(如企事业单位、机关、学校、军队、社会团体等)为对象来研究其一般的管理问题。
系统的观点认为,组织是由相互依赖的多种要素,包括个人、群体、态度、动机、正式的结构、相互的作用、职权、目标、资源等等所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管理者的任务就是要协调组织的各个部分,以实现系统的综合效应,从而实现组织的目标。
从系统观点出发,组织必须适应环境的要求,不能适应环境的要求,必然会被环境所淘汰。
部分要适应整体的要求,组织的部分存在必须适应组织的整体存在要求。
要素与要素之间必须相互协调,才能取得整体的效益。
权变理论认为: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普遍适用的管理原则,主张通过辩识某种具体情景下的权变因素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用对症下药的方式解决特定的关系问题。
系统和权变理论观点是指导我们运用管理理论的两个非常重要的观点。
(2)结合上述理论观点,谈一下在管理工作中的应用:
在科研活动中,首先把科研活动的管理看作是个系统,当做一个有机的整体来研究。
a.根据科研工作的年度计划与目标,将人员情况、项目(或课题)经费支出、仪器设备的使用,包括研究所内部各部门韵分工与配合,与外单位的合作或协作的研发工作等等诸多要素有机结合和统筹安排,管理人员不能只追求局部的利益、单项的指标,整体优化及系统管理才是现代管理的基本原则。
b.研究所内各科室、各课题组应在全所任务目标确定后及在整体规划下进行明确分工,在分工的基础上进行协作和综合,使大系统之中的各子系统和各层次之间都有明确的分工及有效的合作,以求得最佳的整体效率。 C.所内科研管理部门具体负责科研活动的管理工作,包括对科研活动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监督等。
d.建立技能岗位责任制,因为人的智力和能力不同,人的才能发展也各有不同。技能岗位责任制度就是建立一个最佳的劳动结构,使不同才能的人处于合理的劳动岗位,赋予相应的责任、权力和利益,使得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e.采用弹性、动态管理原则。动态是指一切事物都在运动、变化和发展;弹性指管理过程中不论是对人、物或组织结构,对于工作程序和各种办事方法,都要有一定的适应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变化的环境,使管理的每一个环节都保持一定的自我调节、自我适应的能力。
f由于科研人员比一般生产劳动者有较高文化素质和工作能力,学术上应发扬民主,应注重对他们的培养和使用,走出过去单一的科研管理模式,制定相关的激励政策,并关心他们的成长,做到用政策吸引人,用感情留住人,在挖掘科研人员潜力的基础上,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
g.所内现有科研管理方面的规章制度,应视实际情况,随着情景的改变,及时补充和完善,以适应本单位发展和进步的需要。
4科研管理工作今后的思路和预期目标
通过参加“管理学”继续教育知识更新的培训.,头脑中建立起了一个全新的、现代的管理科学理念,学习的目的在于如何应用并指导自己的工作实践。运用现代的管理手段和方法对本单位现有科研管理体制和机制进行改进和创新,建立现代管理模式,使研究所走上健康发展的轨道,为经济建设服务。对此,我们采取的具体思路和改革措施如下:
针对上级主管部门对科研项目支持方式的变化及时调整了科研工作的管理方式。我单位做为全国唯一一家以亚麻工程技术领域的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产品为研究方向的科研单位,肩负着支撑全省亚麻行业技术进步、带动全国同行业技术发展的重要使命。
主要科研工作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科技攻关项目(分为引导性科技攻关项目、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分为自然科学基金、青年技术专项和杰出青年基金)。
近几年来,随着全省科技体制改革的进行,省科技厅在对科技攻关项目的立项审批和经费支持上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最大的变化是几乎停止了对引导型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而扶持能够有效地牵动本行业的技术进步、效益提高的产、学、研结合的重大或重点科技攻关项目。
针对这一转变,我单位及时调整科研工作的管理模式,充分利用我单位在全省和全国同行业的地位、作用和良好的对外协作关系,走访大型麻纺企业,搜集、探索和支持企业在生产技术方面的想法、思路和科研项目,并与企业相结合,采用产学研合作创新模式,把其中有可能得到省科技厅立项支持的好项目、大项目筛选出来,凭借我单位亚麻纺织工程整体科研力量的绝对优势,认真做好项目预研准备、立项材料的编写、上报论证和项目的实施工作。
在近五年中,我们采用这种科学的管理方式,先后同哈尔滨金德纺织机械有限公司立项并完成重点科技攻关项目《多功能麻类湿纺细纱机的研制》,获得科研经费资助100万元(该项目已于2009年8月31日通过了省科技厅的技术鉴定);申报立项获批准的省科技攻关项目一项《开合式亚麻栉梳机的研制》,目前该项目在攻关实施中。
(2)努力培养和造就复合型人才,为科研工作和今后的发展奠定基础。
篇12
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提高;路径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的工作效率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在这种情况下,针对于档案管理工作,传统工作方式已经不能满足人们日益提升的档案事业发展需求,为此,一定要用优化相关管理技术和从业人员专业素质的方式来强化档案管理工作质量,从而有效促进档案事业的可持续发展,并使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档案科学管理意识得到强化,以进一步提升工作质量。
一、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意义
(一)能够使国家文化软实力得到提升。
档案的意义在于对个人乃至国家的基础建设进行准确的记录,体现了个人或国家的文明程度、精神文化和历史印记。因此,对档案管理科学化化水平的提升意味着深度完善并剖析个人乃至国家的发展过程以及历史原貌。由于档案工作固有的属性,使其具有一定的可靠性与真实性的特点,能够进一步提升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
(二)能够促进档案工作的长足发展。
未来的个人、企业乃至国家的发展都需要依托于档案管理工作,随着科学的不断进步,我国的档案管理工作水平也得到了大幅度的提高。但纵观未来的发展趋势,优化档案管理,并提升其科学化水平,使管理工作精益求精是每个工作团体都需要努力的方向和追求的目标。档案管理工作与档案事业是相互依存的,有效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能够促进档案事业的良性发展。
(三)能满足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作为我国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门,档案集中地反映了我国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形式,包括经济、政治等多方面的优秀文化,档案具有较强的说服力、可信度和吸引力,既见证了历史文化,又对我国未来发展方向进行科学指引。基于此,只有对档案管理的科学化水平进行提升,才能够充分发挥档案的重要价值,这对于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巩固做出了重大的贡献,能够进一步满足我国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二、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重要策略
档案管理科学化对档案事业的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能够有效带动社会的发展。为此,提升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一定要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下面笔者将对其提升途径进行深入的分析。
(一)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准确的定位。
在一个企业的发展中,档案管理工作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档案管理工作开展的主要目的在于为查阅档案信息提供便利条件。档案管理从业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能在于通过档案信息为企业提供相关服务。在这种情况下,相关从业人员一定要有意地培养服务意识,并对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正确的定位,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
(二)遵循档案管理的科学发展理念。
对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的提升彰显了科学发展理念的有效落实。相关部门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要具有超前意识、主动意识,并深入到社会调查研究中,这对于发挥档案信息资源的作用有着重要意义。此外,相关从业人员要不断强化自身的安全责任意识,对信息安全与公开的协调关系进行正确的处理,并自觉维护社会稳定、国家安全以及人民的合法权益。
(三)不断健全对档案管理相关制度。
目前,完善档案管理制度具有一定的迫切性,这也是新时代背景下各项工作的具体要求。为此,构建一个系统、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是每个团体、企业,乃至整个社会的当前任务。企业领导和相关从业人员也要对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性进行重新认识,并对管理制度进行不断的健全,从而使从业人员的管理行为得到科学的规范,并促进了企业工作效率的提升。
(四)优化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
虽然我国档案管理水平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提升,但就目前形势来看,档案管理任务仍任重道远,提升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是十分必要的。为此,企业应该加大对档案管理从业人员专业素质培训的力度,并对其工作意识进行提升,最终实现其业务水平得到科学优化的目的。
三、结语
综上所述,档案管理作为我国企业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推动社会主义建设的关键。在现阶段的市场发展需求日益提升下,一定要重视档案管理的科学化发展,并准确地对其定位,不断提高档案管理科学化水平,为人们提供更好的档案服务。
作者:刘晓瑛 单位:西安文理学院
参考文献:
篇13
由此可以看出,管理科学如同一般科学一样,从三个方向趋于一种极限,第一个方向是不断微观,学科研究进一步分化和继续向微观深入;第二个方向是不断宏观,由于周围环境的影响,组织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着眼点越来越高,甚至超出了一个相对独立组织的范围,考虑政治和文化因素,与周围环境连接为一个越来越丰富的网络;第三个方向就是不断的从简单到复杂,进入现代科学后期,特别是近二、三十年来,不断向着宏观交叉,向着复杂的综合集成或整体化趋势发展。管理科学作为一门学科越来越完整和系统化,同时不断分离出相对独立的学科。人力资源管理、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管理、生产运营管理等之间相互联系和制约,把组织的人、财、物有效的整合为一个完整而复杂的系统。
市场营销学的发展规律
上世纪50年代,霍华德的着作《营销管理:分析与决策》标志着营销管理时代的来临。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发展演进,在相同的社会经济背景下,市场营销学与管理科学有着相似的发展经历与趋势,随着环境越来越复杂,不论是营销的对象、方法和手段都不断微观、不断宏观、不断复杂。
(一)营销对象微观化
市场营销学的发展,也是一个不断细化的过程,企业越来越专业化。在实现明显差异化越来越困难的今天,企业通过另一种方式来构建竞争优势,那就是找出所有增加顾客价值和满足企业竞争需要的各个环节,不断争取比竞争者做得更好,以至于不断趋于产业中的最高水平和理论上的极限。
在20世纪的大多数时间里,大众营销一直占据着营销模式的主流,它能创造最大的潜在市场,而且通过规模经济带来最低的成本,又转化为较低的售价和较高的毛利。然而随着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顾客需求越来越多样化,大众营销已经愈加不适应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
温德尔?史密斯于1958年发表的《市场营销策略中的产品差异化和市场细分》一文首先正式提出“市场细分”的概念。这不是从产品差异,而是从消费者差异出发划分市场的营销思想。目标营销作为一种新的理念在20世纪80年代取代了大众营销的主流地位。
到了20世纪末,顾客的预期越来越高,他们希望产品和服务能满足他们个性化的需求。唐?佩珀斯于1993年提出一对一营销的理念,认为每个客户的需求是不同的,只有尽可能满足其特殊需求的企业才能提高竞争力。1999年Jerry Wind 和Arvind Rangaswamy提出了“定制营销”的概念,企业可以根据顾客的偏好,甚至让顾客参与产品的设计,从而提供个性化的“定制产品”和“定制服务”。例如戴尔公司可以让顾客自己选择电脑的配置;波音公司更是把客户邀请来一起参与产品的设计。可以说,定制营销已经尽可能把对顾客的满足做到极致。
(二)营销方法宏观化
在日益复杂的市场中,影响企业营销活动的因素不断增加,仅仅在某一方面追求精确和完美已经不能适应这个市场。随着市场的不断发展成熟,在营销中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涉及的范围越来越广,营销活动的着眼点越来越高。
在早期,生产者只是把关注点放在产品上,力求产品标准化,提高效率,通过大规模生产来降低制造和配销成本以获取利润。
1961年,西奥多?雷维特发表了《营销近视症》,即行业衰退的主要原因是企业只重视产品而忽视顾客需要。产品仅仅是满足一个持久性需要的阶段性手段。市场营销组合4P的理念应运而生,仅仅把关注点放在产品(Product)上已不能很好的适应市场,于是逐渐增加了价格(Price)、渠道(Place)、促销(Promotion),形成4P组合。
近年来,由于环境污染、资源短缺、人口迅速膨胀、世界范围的经济问题,以及被忽略的社会服务,这些情况催生了社会营销观念的出现。社会营销观念要求营销人员在公司利益、顾客需求和社会利益三方面进行平衡。
随着世界越变越小,许多营销人员现在能够与他们的顾客和营销伙伴进行全球连接。现在的公司不仅将自己在本地生产的产品销售给国际市场,也从国外采购零部件和原材料。企业所需要考虑的因素越来越多。
(三)营销手段复杂化
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营销逐步渗透到组织的生产与经营流程并变得日益重要,营销活动逐步从所有者的利益扩展到最终客户、经销商、供应商、竞争者、社会公众乃至生态环境的利益,从单方利益中心逐步演变到多方利益均衡。市场营销已经是一个相当复杂的活动,与营销相关的各个因素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组成了一个复杂的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