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植物考察报告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一听名字,就知道,这是一种蕨类植物,蕨类植物据说是地球上最古老的植物种类,好像是恐龙时期多数食草恐龙的食物。
用孢子繁殖,鳞毛蕨也不例外。仔细看,可以发现,鳞毛蕨每一个小叶子两边上的边缘处,都有一条深色的带子,这就是孢子囊。在仔细看,可以看到,在孢子囊中和孢子囊周围,有一些细小的颗粒状的东西,我想,那应该就是孢子了吧。整体看上去,只有少数的孢子囊中的孢子已经脱落消失,但大部分的还存在叶片上,我认为现在可能还不是鳞毛蕨传播孢子的时候,孢子可能还没有完全长好。
在我这片鳞毛蕨的茎上,可以发现有微小的绒毛,叶片上,两个孢子囊中间有成片的白灰色物质,我不能确定那是鳞片还是毛,但我估计那应该是鳞片,因为,那是成片的灰白色,看不出来有细小的毛的纹理。
鬼针草
鬼针草,是一种菊科植物,整株植物并不大,但一株植物上能开出许多花。
鬼针草是我们在广西南宁最容易看到的花,表面看上去只有一朵花,如果你这么说,那就大错特错了。像鬼针草这样的菊科植物,都是头状花序,每一个花序都是一朵花。
鬼针草的果,是球状的,带刺的,整个果实呈灰色。当针刺掉落后,可以看到一个个的小坑。
菝葜
菝葜这种植物,叶片较大,但植株形态却不是很大,它令我们关注的主要是的它的叶子。菝葜的叶子的颜色与其他植物的叶子的颜色很不一样,我们称其为“迷彩叶”。叶子的上表面,是由多种绿色组成的,有深绿,浅绿,黑绿等,每一种颜色都形成一块斑纹,一片叶子上,有多块同样颜色的斑纹。叶子的底色与其他叶子都是一样的,是那种很普通的绿色。也许军队的迷彩服就是从这菝葜的叶子上学去的吧。
山黄皮
山黄皮这种芸香科植物,在当地又被称为鸡皮果。叶片不大,拿着叶片冲着光看,可以发现,叶片上有许多可以透光的小孔。通过和老师的沟通,知道那原来是一些植物本身产生的化学物质,用来防止虫子来吃叶子的一种手段,是芸香科植物的特征。
麻枫草
这种荨麻科的植物威力可不小,如果你用你除了手心的地方去碰它,你会感觉到非常的痒。
篇2
为了进一步加强区域间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等相关工作的交流与合作,促进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事业发展,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会组织有关会员计13人,于2012年4月11~17日,赴台湾进行考察学习。
1、考察情况
考察团于4月12日到台湾中兴大学农资学院,与有关专家教授进行了座谈交流。农资学院介绍了台湾中兴大学的历史沿革、学校发展、办学特色优势、办学理念、台湾防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安徽省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协会介绍了安徽省防治检疫工作开展情况。大家就两岸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进行了热烈讨论与真诚交流。考察团还参观了台湾国家公园和自然保护区等。通过参观座谈交流,探讨两岸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工作合作的途径,学习了对方防治工作的先进经验,沟通了关系,增进了感情。
2、主要体会
2.1 台湾林业以生态效益为主,在注重生态环境和森林资源保护前提下,实现森林多种经营的功能目标台湾地处亚热带,面积为3.6万km2,地形狭长,中央山脉纵贯南北。全岛最高峰为玉山,海拔3997m,其他超过3000m以上的山峰有100多座。全岛山地约占30%,丘陵占40%,平原占30%。台湾植物资源丰富,植物种类有1万多种,被称为“天然植物园”。台湾的森林面积为210多万hm2,台北的太平山、台中的八仙山与嘉义的阿里山,是台湾三大著名林区。台湾的森林中,“国有林”有154万hm2,其中46万hm2被划为保安林(相当于生态公益林),占“国有”林地的30%,占森林总面积的22%。从1981年开始建立自然生态保护区及森林游乐区,加强天然景观及珍贵动植物保护,以供科学研究、教育及国民康乐之用。设立垦丁、玉山、阳明山、太鲁阁、雪霸、金门6个“国家公园”,总面积32.28万hm2,约占台湾岛总面积的8.5%。在加强生态保护的前提下,大力开展森林生态旅游。在规划当中,主要体现生态优先的原则,体现了森林资源景观自然性和原著性。森林旅游、森林休闲业、农业观光,快速有序地发展,实现了森林多种经营的功能目标,取得较好的生态效益、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2.2 在人才培养上,提倡全方位、多元化、国际化,提出“农业要以人为主体,而非以作物与技术为对象”,注重学生责任感与关怀心的教育与培养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事业的发展,离不开高素质的现代科技人才。中兴大学农资学院是中兴大学规模最大、成立历史最久的学院,是台湾培养农林人才的享有盛名的高等学府。学院有森林学、植物病理学、昆虫学等12个学系,有3个独立研究所、2个学士学位学程、12个附属单位。其中附属机构“实验林管理处”辖有四大实验林场:东势林场、文山林场、新化林场、惠荪林场,总面积8273hm2。有专任教师(含研究人员)208人,兼任教师61人,目前学生4156人。
学院的教育目标:以生物产业与自然资源保育的教学、研究、推广以及培育生物产业与自然资源保育高级人才为宗旨,大学部以通才教育为主,涵盖生物产业、环境科学、经营管理等3个学群,实施学系及学位学程双轨制,推动跨领域学程,培育符合社会需求的全方位人才。强化与社会上各阶层“非农业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增进国际接触、交流、合作。近年来,兴大积极组织学生走出去,参加“生物科技研习营”、“欧盟农业研习营”、“国际学生高峰会”、“北美生物保育研习营”、“内蒙古大漠生态保育研习营”、“华夏农耕文化渊源体验营”等活动,鼓励本校学生出国游学,赴外国学校短期就读(一学期或一学年),或参加短期海外研习营;欢迎和邀请国外和大陆师生到台湾大学实习、参访。通过教育多元化、国际化,营造一个多元学习的环境。
在人才培养教育上,提出要把学生责任感与关怀心的教育与培养放在重要位置,“农业要以人为主体,而非以作物与技术为对象”。农、林工作者不仅要具备现代专业技术知识,更要有责任感与爱心,具有独立思考的能力,具有理想主义情怀,具有脚踏实地的务实作风,为国家、社会做出贡献。
2.3 在林业有害生物防治上,积极开展整合性防疫技术的开发与应用,注重生物制剂、天敌、性引诱剂等无公害防治技术研发、应用黑角舞蛾是台湾的固有种,除了台湾以外,黑角舞蛾还分布在福建、广东以及日本、印度等地,寄主植物超过100种。每5~10年大发生1次,对经济、环境造成严重破坏,影响林木生长及整体景观,干扰人类活动,威胁人类健康和安全等,为台湾中部地区重要监测的害虫之一。黑角舞蛾的防治,2003年之前,以化学防治为主,2004年以后,性费洛蒙防治法逐渐代替化学防治。2006年台湾防检局共发放了6000个上式诱虫器,给各乡镇,用于黑角舞蛾防治。通过性费洛蒙防治法,6000个诱虫器可捕获约120万只雄成虫,减少来年约6000万只黑角舞蛾的幼虫。苏铁白轮盾介壳虫2000年由泰国传人台湾地区,很快在岛内大流行,造成大量铁树枯黄秃顶、死亡。在对苏铁白轮盾介壳虫防治上,林务局台东林管处启动了生物防治、化学防治和物理防治。因为化学防治范围大,易造成环境污染,现在主要采用生物防治。生物防治部份,主要采取施放捕食性天敌双色出尾虫防治。通过天敌防治,效果较好,时效性长,避免了因农业药剂的使用造成环境及水资源污染。
篇3
韩国地处北纬33°-43°之间,国土面积993.9万公顷,耕地面积203.3万公顷,占20.45%。全国人口4454.3万,农户数155.8万家,农业人口516.7万,占全国总人口的10.9%,户均3.3人,耕地1.3公顷。大米是韩国人的传统食粮,在有限的土地上,政府鼓励优先安排大米生产。全国水稻种植面积占耕地面积的60%以上,目前大米单产达5000公斤/公顷,大米的供应可以保证自给。其它的农作物主要有蔬菜、水果、豆类、花生、芝麻等。加入世贸组织后市场放开,国际市场农产品价格低于国内产品,韩国农产品与进口农产品竞争只能在质量上竞争。使选育好的品种,发展优质高效农业和有机农业成为韩国农业发展的必由之路。他们生产的优质蔬菜、水果还大量出口日本。虽然韩国农户生产规模与我国相似,但由于高效农业和小型农业机械的配套发展,水稻生产从前期育秧到后期加工管理都基本实现了机械化和产业化。
有效的控制病虫害是确保农业生产丰收的关键。韩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种类也比较多,尤其是水稻病虫的发生比较突出,经常造成危害的病虫主要有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粘虫等重要的迁飞性害虫和流行性病害。特别是稻飞虱的重生频率较高,分别于1967-68、1975-77、1983、1990-91和1997年发生都比较重。但是,近年来韩国由于重视发展环境农业,注意保护农田害虫天敌种群,对病虫的生态控制作用增强,农药用量在逐年减少,同时由于病虫的监测手段先进,预报水平提高,信息传递速度加快,防治物资充足,控灾能力提高,因而,病虫造成的损失在下降。
二、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治理
1、病虫害的监测和预报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与管理工作,早于20年前建立了全国的农作物病虫害监测和预报网络体系,并于1992年实现了全国病虫监测计算机联网,可采用计算机进行辅助分析预测。目前关于病虫监测和预测网络,正在实施一项新的计划,由农大、农业科技院和技术指导局及有关计算机专家组成了一个联合开发小组,采用国际互联网,开发农作物病虫害的监测预报及管理系统,拟在3年后投入使用。
(1)病虫监测体系
韩国的病虫监测体系由中央农村振兴厅技术指导局作物保护课和农业科学技术院、道农村振兴院技术指导局作物技术课和技术研究局植物环境课,以及郡(市)农村指导所及部分农户构成。韩国全国有176个郡(市),而分布在全国各地的病虫系统测报站200个(其中水稻病虫150个,蔬菜、水果等经济作物50个)。这些测报站同时为中央、道和郡的病虫系统测报站,要直接向中央农村振兴厅和道农村振兴院汇报病虫调查结果。中央农村振兴厅和道农村振兴院根据各测报站的调查结果汇总分析,病虫发生趋势预报,并提出防治措施意见。这些测报站设在各郡(市)的农村指导所内,由技术推广课负责,测报站设有病虫调查圃。由专业人员对田间病虫发生情况及农田小气候进行系统调查监测,在向上级汇报病虫发生情况的同时,还当地病虫的调查结果和趋势预报,为当地的农业生产服务。另外在全国病虫监测体系中有1650个设在农户常规防治田的病虫观测点,由农户对病虫发生情况进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向上汇报。
(2)病虫信息的采集
全韩的农作物病虫测报站都按统一标准设置了病虫调查预测圃。调查预测圃共分三类,即病害预测圃,不施杀菌剂;虫害预测圃,不施杀虫剂;无化学防治区,不施杀菌剂和杀虫剂。每类圃面积2000平方米(20a),统一按常规措施进行农田管理。虫害和病害预测圃种植2-3个当地代表性品种,无化学防治区种植的品种一般超过4个。预测圃设有昆虫诱集灯(黑光灯)、高空捕虫网、孢子捕捉仪、农田小气候观测仪等(可自动观测田间湿度、结露时间长短、风速、风向、温度和雨量等),除黑光灯、高空捕虫网诱集的害虫种类和数量及孢子捕捉仪捕捉的孢子种类和数量需要人工计数,输入计算机外,其他气象指标则由气候采集器直接与计算机联网,计算机可随时获取有关的田间小气候资料,并且每5分钟进行一次分析处理,达到更准确、及时地监测和控制病虫害。上述病虫及小气候监测数据,须每日调查输入或直接自动录入计算机,同时每隔10日要对田间预测圃病虫的发生实况进行调查,并在当日录入计算机。对于每一种病虫,每一个测报站的调查内容、时间及汇报内容和格式全国都作了统一规定,实现了统一和规范化。
(3)病虫信息的传递
韩国于1992年就建成了全国农作物病虫计算机网络,目前所有病虫信息的传递和处理,已全部由计算机来实现。中央、各道及郡通过计算机网络,收集和掌握全国各地的病虫发生情况。采用计算机分析整理病虫发生情况,判定各地的病虫发生轻重,绘制发生程度分布图。网络用户同时可通过该计算机,查询各地的病虫发生及防治信息,实现信息共享。
另外,在农林部农业技术课、环境农业课,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等课室都拥有气象卫星地面接收设备,可随时收看及监测全球及韩国各地的气候情况及变化动态,通过了解掌握气候变化情况和动向,对于系统分析田间病虫发生趋势和监测气候灾害、加强田间管理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农林部农业技术课,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等都与国家气象台进行了联网,有关的气象观测数据每1小时公布变换一次。这些气象资料的及时获得,对于辅助分析大区病虫发生趋势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4)病虫预报的
──预报的种类韩国病虫预报的种类,与我国相比有所不同。根据预报的用途和性质,将预报分为三类:①预报,用于病虫处在平稳发生阶段,没有明显上升势头,暂时不需要防治的病虫,这类预报采用淡绿色纸张印制;②注意报,当病虫有明显上升势头,需要引起农户及有关部门的注意时,发注意报,采用黄色纸张印制;③警报,当某些病虫病情及种群动态迅速加重和增长,在近日内即可达到防治指标,需要立即采取措施进行防治时,发警报,以动员农户及时进行防治,采用红色纸张印制。
在预报的时间及期限上,类似于我国气象的中期预报。每年从4月上旬开始到9月下旬结束,每旬一次预报,预报期限一般为10日内的病虫发生动态及防治意见(在病虫情况稳定时,道、郡也可以每半月一次预报)。有关病虫的中长期预报,即预测期限10天以上,一个月乃至1个季度的预报,韩国目前生产上不作。一是由于信息传递速度,防治物资贮备充足,短期预报可满足生产需要;二是以前也曾探讨过一些病虫中长期预报方法,但由于科学依据不够充分,误差幅度较大,因而当前对这类预报感兴趣的人较少。
──预报的。中央农村振兴厅的预报首先由农村振兴厅作物保护课提前一周负责将全国各地的病虫调查监测结果及气象信息等采用计算机分析整理出一些有比较性的概况材料,然后分送有关专业技术人员、农村指导者、气象台、大学及科研单位的有关专家,并定期召集他们进行病虫发生趋势会商,讨论作出预报结果。道农村振兴院也要通过会商,确定预报结果。预报的通过计算机网络、电视台、电台以及印制预报等途径发表。其中印制的病虫预报要发送中央及各道、郡、邑、面等有关行政机关及农村指导部门和农药厂商等。
2、农作物病虫害的治理
韩国政府十分重视农作物有害生物的综合治理工作,在不断改进病虫监测和预报手段,提高预报水平的基础上,积极开展防治技术的开发与培训,提高农户的科学防治水平,农户科学用药水平也比较高。
(1)综合防治日益受到重视
韩国的有害生物综合治理(IPM)工作起步较晚,但当他们认识到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后,从政府到农户都十分重视环境保护工作。为了增加环境保护的工作份量,农林部将原植物防疫课,改为环境农业课,农业科学技术院也成立了环境管理所和IPM研究室等,有关道农村振兴院都成立了植物环境课。在农药的使用上,他们吸取以前和别国过量使用农药的教训,国家预算出资参加了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IPM项目,严格限制剧毒农药登记进入市场。并且制订了农药限量使用计划,全国每年农药用量以l0%的速度递减,到本世纪末,农药用量要比现在减少50%。综防意识和环境意识已渗透到每一个农村指导者和农民心中,并体现在农业生产和病虫防治行动中。
(2)开展多层次的农民培训工作
为了提高农户的科学种田和病虫管理水平,国家制订了全国农民培训计划,根据农民不同年龄层次及性别,培训不同的内容,提高农户的科学务农技能和经营才能。尤其对年龄23岁以下的农民开展4-H教育,即智能教育(Head头脑)枣培养掌握现代高新科学技术、有科学文化头脑的农民,道德教育(Heart心)枣培养有道德、有思想的心境,技能教育(Hand手)枣培养有较高操作技能、勤劳的农民,健康教育(Health健康)枣培养体魄健壮、身体健康的农民。另外,对于23?0岁的年轻人,培养他们的农田经营才能,使他们逐步成为农田经营专家;对于40?5岁的中年人,培训他们普及和推广农业技术的技能,使他们成为农村指导者;对于55岁以上的上年纪的人,培养她们的产后加工技能,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并不断改善农民的生活。目前这些经过培训的农民,分布于全国各地,在新技术推广方面发挥着示范和推广作用。
(3)积极探索生物防治和非化学防治措施
由于全国已制订了农药限量使用计划,农业科研人员十分重视新的防治技术的研究与开发。如在露地辣椒生产中,发明了一种光解膜,铺在地面上,既可增温保墒,同时可预防蚜虫和叶螨的危害,这种膜在半年内可完全分解;二是在蒸馏水中加入500ppm的盐水进行电解,将电解出的PH值在2.5-2.7之间的水用于防治草霉病害。一般发病情况下,每周施用一次,每公顷用量为0.7-1升,发病高峰时,可3日施用一次,每公顷用量可增加到1.5-2升;三是在蔬菜大棚中,正在试验应用音乐大棚,每日早晨6-8点,蔬菜大棚播放轻音乐,因作物品种和生长阶段不同,音乐的曲目还要进行调整。据介绍,这样,第一可以提高蔬菜产量,第二可以提高蔬菜的品质和抗病能力,减轻病害的发生。
(4)重视和支持重大病虫的应急防治工作
对于突发和暴发的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的害虫,政府采取行动,通过发送农药和补贴防治费用,动员大范围防治。如今年韩国稻飞虱又是一个重发年份,由于夏季持续高温,后期稻飞虱发生和危害时间较长,为了控制稻飞虱的危害,中央和道地方财政共拿出300亿韩元(折合人民币约3亿元)购买农药,组织农民开展防治工作。农林部和农村振兴厅有关局及课、室负责人及全体职员更是放弃节假日,分赴各道、郡及防治第一线,组织、宣传和督促农户开展防治工作,较好的控制了稻飞虱的危害。
三、体会与建议
1、改善病虫监测手段,提高预报水平
韩国全国耕地不足200万公顷(198.5万公顷),仅相当于我国的五十分之一,但他们在全国按统一标准设置了200个病虫预测站,测报站设置的密度相当于中国的25倍以上。这些测报站不仅标准统一规范,而且设备齐全,并且实现了全国联网。就每一病虫而言,其调查内容、整理格式由于全国计算机联网,都实现了统一。除一些需人工调查的病虫数据资料需人工录入计算机外,大部分的气象及田间小气候资料都可以直接自动输入计算机,并采用计算机进行病虫信息传递和分析处理。可达到对全国病虫发生情况的更快、更详尽的了解与掌握,对病虫害的发生达到了信息化管理的水平,病虫的监测和预报水平有了显着提高。我国自70年代后期就建立了全国的病虫害监测体系,在病虫的监测和预报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但与韩相比,在病虫监测、信息传递和处理手段方面还有很大差距。近年来,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病虫测报站已与全国27个省、市、区和部分地、县植保(测报)站初步进行了计算机联网,在病虫信息的传递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但由于经费不足,进展较慢,远没有达到信息化管理的水平。建议国家应早日立项,尽快建成我国病虫测报计算机网络,提高病虫的监测和科学治理水平。
2、贯彻综合防治原则,发展可持续农业
韩国农作物病虫害综合防治,是通过多年来全国大范围的农民培训工作,使环境保护意识和综合防治思想深深地扎根于农民的头脑之中。4H教育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贯穿于整个农业工作的各个环节,每一位农业行政官员及技术工作者都以它为原则,指导自己的工作。各种类型的农民专业学校以及农民田间培训学校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农民具有很高的环境意识和持续农业意识。在防治上严格按照道、郡农村振兴院(所)和农民协会的指导意见进行防治。虽然韩国IPM工作起步较晚,但他们的进展很快。我国开展生物防治和IPM工作历史较长,多年来已总结和探索出了许多切实可行的方法,当前重要的是要增加投入,加大农民培训力量,将这些技术传授给农民,以提高农民的科学务农和病虫的治理水平。
3、充分利用现代科技,为植保减灾防灾服务
在农作物病虫的信息传递和分析处理实现计算机网络化的基础上,目前又开发了病虫信息可视电话服务网络。农村振兴厅已与部分道农村振兴院、郡农村指导所和研究所利用可视电话进行了联网。在召开病虫会商时,通过网络,有关道、郡的技术指导人员与有关教授、专家可通过网络直接见面,并且可参与会商,发表自己的意见。农户发现不清楚的病虫,可到当地农村指导所请教,若当地指导所不清楚,可通过该网络请教上一级技术负责部门,或转请教有关专家。虽然相距百里、千里,但通过网络,农户可直接向有关专家请教病虫的情况与防治方法,而且这种咨询服务对农户是免费的。这保证了这些高科技产品,充分地为植保减灾防灾服务。
4、重视国际交流,积极开展国际合作
进行国际交流,开展国际合作研究在韩国已纳入经常性预算,有关技术人员每年都要分期分批地到日本、美国、加拿大、英国和中国等进行研修和考察学习,借鉴别国先进的技术及管理经验。在访问过程中,我们也时刻感到对方表现出真诚的交流与合作愿望。全罗南道农村振兴院还提出了与中国广东、福建等省合作研究,探讨稻飞虱早期预测的意向及初步方案。建议我国有关农业主管部门要进一步重视相关领域技术的交流,尤其是要派出各部门的主要技术负责人员到先进的国家学习和访问,吸取他们先进的技术和经验,为我国农业再上新的台阶服务。中韩两国在迁飞性害虫的联合监测、生物防治和IPM工作等方面有许多互补性,双方应加强合作,通过互派有关方面负责人和技术人员进行观摩学习,增进了解、交流和合作,提高病虫的监测和治理水平。
5、采取有力措施,强化农技推广事业
在韩国,农业技术推广作为一项公益性事业,政府每年要从税金中拿出很大一部分资金用于农业技术的推广,各郡(市)农村指导所全部的培训资料、书刊和录相带都无偿地向农民提供,尤其是对于农机具的维修,工作人员将容易损坏的部位全部解剖出来,并用醒目的黄色标着,以培训农民如何进行农机具的维修,而这一切都是免费的,因而保证了农业技术的顺利推广。我国目前由于国家经济欠发达,各类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经费大部分要靠自己创收,因此给农民提供的服务,绝大部分都是收费的,因而一些不交或不愿交服务费的农户得不到我们的服务,在这方面,韩国有很多值得我们借鉴的地方。由于农业是弱质产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植物保护是保障农业生产、减灾防灾的重要工作,建议国家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力度,多为农民提供一些无偿服务,同时引进和研究高新科学技术,为高产、优质、高效农业服务。
考察团人员名单:
姜瑞中(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朴永范(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刘万才(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
石尚柏(湖北省农业厅植保总站)
杨永雄(广东省农业厅植保总站)
附件:
篇4
点击进入>>>乌兰察布高中会考报名网站:乌兰察布教育局
报名方式:
内蒙古乌兰察布高中会考网上报名时考生直接通过互联网登录《乌兰察布教育局》网站,内蒙古乌兰察布高中会考报名平台(wlcbjy.cn/)进行报名。
(一)报名点学校
1.审定考生报名资格;
2.指导考生了解网上报名有关说明,在报名系统中进行报名操作;
3.通过系统打印考生报名信息,由考生签字确认;
4.指导报名信息有误考生在网上进行更正重新打印报名信息签字确认。
(二)市、县(市、区)教育考试机构
1.核查报名点学校的报名信息;
2.在系统中设置考点并指定考生参考地点。
篇5
清末民初,连连战乱,社会动荡,抬鼓陷于瘫痪,像一个被遗弃的老人,渐渐地被人们冷落了。尽管鼓谱完整地保留下来,其中蕴含的周易八卦、阴阳五行的哲理却无人知晓。民国初年只有正月初一、初五、十五、十九(添仓)的时候才敲,此时的抬鼓既有敬天祭地的寓意,又有民间娱乐的功能。解放后,武德镇重新购置表演器具,开创了抬鼓的新局面。再后来的一段时间,人们忙于生产、生计,敲鼓的寓意就转变为“打鼓镇穷气”。结束后,每年正月十五、十六,地方文化部门都要组织文艺汇演。随着人们生活水平逐渐好转,抬鼓的意义更多倾向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它成为当地民众参加节庆、庙会等文化活动时的一项独特的民间表演活动,带来喜庆、祥和、热闹的氛围。近年来,抬鼓多次参加省、市一级举办的节日庆典、文化展演活动,比如2006年参加河南省“春满中原文化庙会节目展演”,2007参加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2007年3月武德镇抬鼓入选河南省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目前,抬鼓正在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现场
2011年2月17日(正月十五),我从家里赶到举行汇演的现场。整条街禁止车辆通行,每一个村都在排队等待入场。人很多,表演的进度快,表演完已近中午。这是我第一次完整地观看武德镇抬鼓(后来才知道,其实是表演者的应付,并没有真正的表演完全部套路)。
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观看演出,真不知道用什么词语来形容当时的场面以及带给我的震撼,鼓声急缓有致,迭起,强悍有力,扣人心弦。在那次的演出上,我有幸见到了抬鼓传承人黄占利老人。当我向队伍中的一位老人了解有关抬鼓的具体内容时,那人把我带到了黄占利那里说:“你问他,他最有发言权。”老先生已经83岁高龄了,但是依然神采奕奕,倒像是60岁。据他讲,古时侯抬鼓表演的队伍十分庞大,少则五十多人,多则上百人,场面宏伟壮观。每次表演,必有12面鼓一起上阵,象征着每年的12个月顺顺当当,风调雨顺。再加上大镲、马锣、小云锣,还有一种俗称“叫勾”的乐器搭配敲打,气势显得更加威武雄壮,大气磅礴。艺术风格古朴典雅,深邃凝重,整个鼓曲听起来自由欢快。
队伍中位于第一排的是四个领点(节奏)的,手执小云锣。第二排有三个人:两个持马锣的站两边,手举黄、红两面三角旗的指挥站在中间,三角旗上是龙凤图案。而后是12面印有“武德镇村委会”6个字的大鼓纵向排开,每面大鼓配两人敲打,在大鼓上有红布条攀在人的肩上,抬鼓也就因此而得名。每个敲鼓人的边上配一个打镲的,打镲的旁边是手举龙凤锦旗的小孩子,他们的年龄大都在10岁以内,这也是队伍的最。在队伍的末尾是两个打镲的。旗帜的颜色很多样,有红、黄、橙、绿、蓝、黑、白七种颜色。12面鼓,24个敲鼓人,24个打镲人,24人举旗,4人敲马锣,4人领点,外加一个指挥,场上共计81人。
据老人讲,表演当天马锣没有上场,因为没有人会敲。在以前的表演形式中一鼓配三镲,“叫勾”领鼓、领节奏,马锣在鼓声之前,“叫勾”之后。执马锣的共计6人,纵向队伍的两边各3人。古时候是一鼓配4副马锣。马锣的声音应该护得住鼓的声音,镲和“叫勾”声音的配搭与鼓的声音很和谐,带来的视听感觉要比现在恢宏气派很多。旗帜的颜色和质地也不像现在这样随便。以前的旗帜是绸缎做的,上面的龙凤是丝线绣的,质地厚实,看起来极为气派。2006年,抬鼓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在黄占利强烈建议下,村里备了四十面旗,但旗帜的质地不能跟以前的旗帜相比。现在的旗帜图的是新鲜,古时候的旗帜图的是气派。古时候旗帜的颜色有大红、粉红、土黄、柠檬黄、橙色、深蓝、浅蓝、深绿、浅绿、黑、白十色。鼓帮上过去写的是“武德镇天地会”, 1977年改为“武德镇革委会”,1997年改名为“武德镇村委会”,2006年重张了几面新鼓,此时的鼓帮上不在是墨迹,改为电脑印刷体“武德镇村委会 ”。
解放前不允许妇女参与表演。解放后,妇女的地位逐渐提高,队伍中就有了妇女的身影。妇女打镲,男子敲鼓。以前的镲有7市斤重,由于妇女参与,乐器做了调整,将7市斤重的镲改为3市斤重。参与表演的乐器各具特色,服装的颜色和样式不尽相同。队伍两列孩子们的服装为白色,类似于太极服,只是腰间多了一条金黄色的腰带,没有头饰;妇女的衣服是大红色的,头饰是百鸟朝凤,凤头也是红色的;抬鼓、打镲以及指挥者的着装是黄色,一块黄头巾包头;领点的除了黄色的服装和头巾外还有一件披风,披风上有龙的图案。我问老人这些服饰、头饰经历了哪些变化。老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笑笑说,现在的服饰没什么特色,都是民族服饰店里买的,很劣质。用老人的话讲,就是“全部现代化”。古时候都是农民参与,没有服装。现在各个鼓队同样没有自己的特色服装,完全被现代化了。
篇6
一、绣球灯舞的形成与发展
绣球灯舞是从古代的社火中演变而来,据说是人们表达祈求风调雨顺、安居乐业愿望的民间艺术活动,她起源发展于齐河县祝阿镇官庄村,并流传至济南市长清、北园一带。据说300多年前,劳动人民在饱受兵荒马乱、漂泊流离之苦后,迎来了“康乾盛世”。为了庆祝这一较为安定的生活,每年春节,官庄村民便纷纷表演“社火”表示庆祝。据说听官庄村村里80多岁的老艺人徐春生讲,300多年前的“康乾盛世”,有一位叫徐东文的扎彩艺人做出的花灯十分漂亮,有一次他做了一对绣球灯,让儿子在社火上表演,绣球灯的光亮伴着舞者的动作十分引人注目。更主要的是,无论舞者怎样舞动,烛光总是朝上,乡亲们拍手称绝。1759年,该村出了位武秀才徐久诚,1763年该村又出了位文秀才宋武烈,两位秀才文武结合,文秀才的独特创意是绣球灯摆成“天下太平”等字样以求人们的期盼志愿,武秀才则把武术动作融入表演中,绣球灯舞得以流传下来,成为齐河县拥有的“独家版权”的艺术瑰宝。
二、“绣球灯舞”的表演场合及特点
“绣球灯舞”一般在每年后的正月十五以及喜庆节日表演,也有在腊月农闲时节表演的,与民间艺术和乡土礼俗相辅相成。从艺术特点上看她集合了音乐、舞蹈、武术三个方面的特点,具有综合性、娱乐性、健身性、智慧性等多方面的综合性。
绣球灯舞一般由村长和会首组织,村民自愿捐款作为添置服装器具演出。一般是正月十五傍晚,在乡亲们的彩旗引路下和鞭炮声中人们抬着礼盒到土地庙前祭祀,在点香上供、三拜九扣之后开始跳舞,表演者由起初的两人发展到每组八人,全部武生装束,头戴英雄髻,腰系英雄带,脚蹬皂靴,威风凛凛,充满阳刚之气。表演者每人双手各持一个绣球灯,舞者动作主要是“抖打”、“秧歌步”、“金鸡独立”、“循环步”等为主,表演形式主要是“四门斗”、“串花”、“摆子”等,加进武术的“踢跤”、“扫荡腿”、“鹞子翻身”等动作,婉转飘逸、刚柔相济。在表演时,配以音乐伴奏。主要伴奏乐器有唢呐、锣鼓、笙、笛等民族乐器,以“将军令”“备马会”等曲牌,用大鼓、扁鼓、打锣、小锣、铙钹以“急急风”“长行”等鼓谱为主要的伴奏,与舞者的表演相结合,从而衬托出一种喜庆、热烈、欢快的气氛。
“绣球灯舞”以“绣球”为吉祥、富贵、圆满的象征,充满了浓郁的喜庆气氛,能消除邪恶,祈求和谐安宁。“灯”象征着光明,昭示着美好的前程,由于她豪放恢弘的表演,这一艺术形式也反映了“黄河文化”的特点,具有浓郁的鲁西北地域特征。在300多年间不断得以改进和提高,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在老艺人徐春生的耐心指导下,绣球灯舞表演格外精彩,富有鲜明的艺术特色。由于过去农村人生活的经济条件限制,练武、耍灯就成了农村农闲时的主要娱乐活动,建国前,“绣球灯舞”的保护和传承还是很好。据说近几年绣球灯舞最红火的时候也只是在1997年庆祝和1999年时,绣球灯表演摆出了“九七回归”、“九九回归”、“九九归一”的字样,给绣球灯舞赋予了新鲜的艺术创意和浓郁的时代气息。建国后,由于经济的发展,当地年轻人有的上学有的打工,没有多少人再做绣球灯、耍灯了,因此很多舞绣球灯的套路已经没有人会了。
三、“绣球灯舞”的传承及思考
篇7
一、调查问卷设计
本问卷针对该系统在使用过程中的整体体验、操作功能、流程设计、改进意见等方面,对220名调查对象进行了详细的网上问卷调查,共有10个客观题,2个主观题。参加问卷调查的对象中,有1名为省教育厅主管部门领导,7名为接收高校的招生教务相关部门领导或者老师,52名为高职校相关部门的领导或教师,160名为报考学生。
二、调查结果和结论
1.系统使用整体的满意度较高。在问到使用者对该管理系统整体体验如何,调查者中认为“好”和“较好”的达到了87.27%,仅有12.72%的认为一般。此问题在省教育厅和接收高校调查中,“好”和“较好”的比例达到100%,高职校中的调查者达到96.15%。在调查该系统界面设计情况时,有71.82%的调查者认为美观和很美观。有83.18%的调查者认为系统的可操作性强(包含很强、较强)。在系统稳定性的调查中,回答非常稳定和比较稳定的高达88.18%。这说明了该系统在各方面的使用者看来,无论是体验感、便利度、设计感,还是操作性、稳定性都处于较好的状态,整体满意度较高。
2.该系统在使用上完全能满足多方使用对象的需要。在问到“总体来讲,您认为该系统能否满足您的需要”时,33.64%的调查对象认为完全能满足他们的需要,48.18%的人则认为能满足,仅有16.36%的人认为基本满足。其中高校和高职校调查人员对此问题回答时,认为“完全满足”和“能满足”的占91.38%。在回答“系统与之前相比是否带来了很大的便利”时,认为“很方便”和“较方便”平均达到了85%,排除报名考生数据外,接收高校认为“很方便”和“较方便”的达到100%,高职校的52名调查者中,仅有1人认为一般外,有98.08%的教师认为“很方便”或者“较方便”。
3.系统使用方对系统整体使用较熟悉,系统功能使用率不一。今年是系统正式使用的第一年,高校和高职校中有41.38%“非常清楚”操作功能和流程,39.66%的人员“很清楚”,18.96%的“大概了解”。作为系统直接使用方,对系统的操作流程和功能较熟悉。了解系统使用的途径按照从高到底排列为“省里集中培训(33.33%)、阅读使用手册(25.64%)、自行在使用中摸索(25.64%)、其他教师帮忙(13.68%)、其他(1.71%)”,说明省里集中培训对高校和高职校系统使用中的重要作用。整个环节中,系统各个功能环节使用情况的调查为,数据查询(94.83%)、报名审核环节(91.38%)、数据统计(84.48%)、打印准考证(39.66%)、公布成绩(22.41%)、安排考场(12.07%),说明系统各种功能使用时,基本功能或者必须的功能使用较多。在高校端调查时,安排考场、打印准考证和公布成绩三项功能,接收高校仅有两所学校使用。从这些调查数据中可见,该系统一般功能的使用率不高。
4.对系统的主观意见建议分类提取。调查问卷中主观问题“您认为该系统还有哪些功能急需完善”的回答中,对所有答案进行梳理,合并同类意见,分不同使用对象将意见建议汇总提取如下:(1)报考学生意见建议。系统中增加发放录取通知书时间和单号的流程;增加网上交报名费的功能;报考专业希望可以直接下拉菜单选择;成绩公布是否可以短信通知;系统中增加来院线路安排;增加分数出来的进度和录取、录取通知书寄送的进度;最好有个窗口询问是否确定报名;各学校的通知、招生简章和各项情况系统可见;查看成绩希望更详细;各学校的成绩日期各有不同,但系统只有一个日期。(2)高职校意见建议。成绩和录取查询第一时间应该在该系统中公布,方便查询和统计;高职校要能查考生成绩、各科目分数;最好考生照片由考生个人来传;报名信息审核修改功能需完善;考生报名提交、审核等需要进一步加强,要让考试通过手机实时知道报考进度;学校管理员应有更高的权限;成绩查询最好有短信通知功能,这样就不用每天都去查询了;提供各校报名人数,录取人数的统计分析,方便今后报名有所选择;各校的录取分数线可以公布;照片输入时候容错性增强;能自行将不考试的学生删除;学生基础信息导入后,成功报名的学生最好有数据列表显示一个个学生的信息,而不是显示所有学生的照片;未录取考生,高校也需导入进来;相关高校能否及时公布成绩及录取情况,便于一线工作人员查询后作统计汇报;数据统计,可以按报考院校进行统计;希望加强职校与本科院校的联系,使得职校可以与本科院校实现无缝对接。(3)接收高校意见建议。增加收费功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报名人数和实际参考人数的误差;准考证打印的时候,有批量打印功能;在系统里给高校一个权限,是学生打印准考证还是高校打印,如果高校打印,学生打印权限关闭。在今年的实际操作过程中,有学生未缴费拿自己的打印准考证参加考试;在系统中,接收高校把成绩导入后能够有个预览功能,在预览功能下,考生无法看到预览信息,也便于高校核对,防止导入出现异常;多点高校的录取数据统计功能;加入高校的宣传资料及招生宣传链接;通信地址后面加上邮政编码一栏。
5.对报考流程的意见建议分类提取。调查问卷中主观问题“此次报名考试中,您认为还有哪些环节需要改进和加强”的回答中,对所有答案进行梳理,合并同类意见,分不同使用对象将意见建议汇总如下:(1)学生意见建议。成绩查询和录取查询应该统一安排,各个学校时间相差太大了;报名程序简化,数据同步及时,加快审核时间和出成绩的进度;可以网上确认信息,不用要交纸质材料了,很麻烦;考试缴费能更人性化一点,大老远去排队时间太长了;省里出报名的通知过晚。(2)高职校意见建议。能否在提交经报考学校审核后的学生获奖证书及考生报名信息电子文件的前提下,勿须再寄纸质稿;汇总表招生院校自行打印统计,邮寄比较麻烦;成绩和录取查询第一时间在该系统中公布,方便查询和统计;培训时应该在机房培训,在下面看不清大屏幕;增加考试成绩板块、院校整体录取情况统计便于比较;专业代码统一。(3)接收高校意见建议。应增加让生源学校将五年级所学专业及人数提前导入系统,并注明所属大类,方便录取学校能在限定所报专业类时参考;既然没有专业可以让学生服从,建议取消“是否服从其他专业选项”;生源校与招生校所掌握的高职阶段专业要求不一致,希望在后续报名中,生源校与招生校的“对报考者专科阶段所学专业”的专业目录一致;不需要寄报名表;可以利用系统整体宣传各个高校。
三、调查结果的思考和改进
1.系y完善。省“五年一贯制”专转本报考综合管理系统经过2016年的第一次使用,系统的设计思路、功能流程、用户体验,完全能满足省五年制转本工作的需要。经过调研,仍有许多功能使用等问题需要进一步完善,如:增加系统缴费功能,增加部分使用人员的权限,增强信息互动的推送消息等服务功能,是否能增加各种统计信息的共享,等等。
2.报考优化。经过本次调研,对于使用网上报名后,报考流程优化完善,向省教育厅主管部门提出了具体的建议意见。如:全省是否可以提早启动五年制转本的报名工作,是否可以取消纸质材料的寄送工作,是否可以加强对系统各功能的使用率,是否可以从红头文件规定统一的报名、考试、公布成绩、录取的具体时间。
3.工作提升。由于启用了五年制转本报考综合管理系统,拉近了高职校、接收高校和省教育厅主管部门的距离,对于今后的五年制转本的工作研讨提供了平台和基础,有利于省教育厅主管部门了解全省的数据信息,尤其对于五年一贯制毕业生进入本科学习,提供了更好的服务,提高了全省的相关工作的满意度。因此需要进一步进行系统的资金投入,开发完善系统的同时,保障系统稳定安全运行。
篇8
二、活动目标
(一)让学生了解桑树的分布、分清叶桑和果桑、了解桑树的各种价值
(二)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意识,掌握基本的科学探究方法
(三)从小培养学生的科技意识,知道科技新品种如何与经济效益联系,树立让科技转化为生产力的意识
(四)通过本次活动让学生对家乡的桑树有全面的了解,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和进一步探究“家乡特色发展”的兴趣
三、活动对象
活动学生:龙石小学学生。
活动指导教师:科技辅导员,有经验的桑农,蚕桑技术员,果桑技术员,中药铺老先生,酒厂厂长,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学生家长及邻居等。
四、活动内容
(一)了解龙石镇的桑树的规模、特性、作用、价值
(二)学习桑树的种植技术、嫁接技术
(三)学习桑葚酒的炮制方法
五、活动形式
在全校内,以学生个人、小组、班级等方式,并以主题方式开展活动。
六、活动实施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
(一)全校动员,明确活动意义
(二)利用基地,开发课程资源
(三)选定学生,依托课程活动
(四)座谈分组,确立活动主题
第二阶段:活动实施
(一)桑树种植组:认识桑树、学习种植、嫁接技术
1.组织学生到蚕桑基地去实地认识春天的桑树。观察桑树的茎、叶的形状。
2.完成表格。
[名 称\&基本介绍\&种 类\&产地分布\&生长习性\&种植技术\&\&\&\&\&\&\&]
3.学生小组分析考察资料,撰写考察报告,撰写观察日记。
4.活动预期成果。
(1)活动相片、观察日记、考察资料、考察报告、活动总结。
(2)向全校学生宣传“家乡的桑树”专题知识。(板报、手抄报)
(二)桑树种类组:分清叶桑和果桑
1.组织学生到白土村蚕桑基地、万福村果桑基地去考察认识常见的叶桑和果桑。访问蚕桑技术员,果桑技术员,并做好记录。
2.完成表格。
[名 称\&叶 子\&外 形\&味 道\&作 用\&叶 桑\&\&\&\&\&果 桑\&\&\&\&\&]
3.填写活动日记。
4.活动预期结果:
(1)活动相片、活动日记、观察资料、考察报告、活动总结。
(2)向全校学生宣传“家乡的桑树”专题知识。(板报、手抄报)
(三)桑树价值组:了解桑树的绿化价值、药用价值、食用价值
组织学生去蚕桑基地学习种植绿化技术;去医院访问中药铺老先生;去酒厂访问酒厂厂长,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就桑树的各种价值做好记录:
(1)学生从蚕桑技术员处了解到蚕桑的园林绿化价值。
(2)学生通过访问得知桑树可以作染料:桑树的枝叶和桑皮都是极好的天然植物染料,染料使用部位是枝叶、树皮。
(3)学生通过访问中药铺老先生得知桑树全身是宝。
(4)组织学生去酒厂参观酿酒过程,对酒厂厂长进行访问,让泡酒技术员、酿酒技术员介绍桑葚泡酒、酿酒方法。
(5)桑叶创新使用:“把桑叶打成浆,按一定比例混入面粉,制成面条。
(6)活动预期结果:学生活动的结果以相片、记录(笔记)、汇报(发言)、图片资料及实物标本(展示)为主。
(四)可能出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
1.到校外去考察要遵守公共秩序,爱护环境,爱护庄稼,讲文明礼貌,真诚虚心请教,观察仔细,详细记录。
2.注意交通安全,确保组织纪律,防水防电防火,防岩坎等。
第三阶段:活动总结
(一)收集资料
收集整个活动期间教师的讲稿、记录、照片等,收集所有学生的记录、照片、汇报等。
(二)写活动总结
要求每个学生写出这学期研究桑树的成果总结汇报,教师汇总写出这学期研究桑树的成果总结汇报,并将该项成果上报区教委。
(三)活动评价
对学生的记录、汇报、图片资料及实物标本集中放置于学校科技室,请全校师生参观,家长会时请家长参观。由学校科技工作领导小组给每位同学的成果打分,然后评出一、二、三等奖分别2名、4名、6名,在校会上给予一定的精神和物质奖励。
七、活动预期成果
(一)学生全面了解龙石蚕桑产业,掌握桑树的种植技术、嫁接技术,掌握桑葚酒的炮制方法
(二)学生科技探究能力、科技创新意识得到提高
(三)形成观察日记、调查报告、研究报告、研究论文,桑葚酒,桑叶标本等实物成果
篇9
一、提升学生兴趣,精心选择课题
随着高中各学科知识体系的加深,学生对书本以外的周围环境的许多自然和人文现象有了较强的感知能力,也有了探索奥秘的兴趣。随着年龄发展,认识水平的提高,高中生视野较开阔,也有较强的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能完满完成各种课外实践活动。长沙市市区及周边地区有丰富的可供考察的,紧密联系所学课程的自然、人文地理事物,教师适当利用周末时间和高二选修课的时间,在长沙市完全有可能成功地组织好课外实践活动。
对于中学生而言,考察内容的选择还是应以所学课程为依据。中学地理新课程标准和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是确定考察内容的重要依据。我校根据历年的经验积累,针对长沙市地方特点和地理学科体系,在高一至高二阶段实施了如下实践活动:高一上期实施进行月相观测、长沙市经纬度的测量、岳麓山地质地貌的考察等课外实践活动;高一下期进行洪灾成因实验分析、长沙市雅礼中学附近商业网点密度与效益的调查、身边的白色污染的课外实践活动;高二上期进行长沙市交通状况的调查、长沙市旅游资源的调查、长沙市湘江水质调查的课外实践活动;高二下期进行长沙市垃圾回收状况、对长沙市卷烟厂的调查的实践活动。这些地理课外实践活动,即考虑了与教材基础知识的链接,也考虑到了长沙的地方特色和学校周边的各种状况,选择了最具有代表性的地理事物作为考察的内容,很容易实现顺利开展的目标。其中,长沙市经纬度的测量,岳麓山地质地貌考察活动等是我校目前组织得较为成功的课外实践活动。
二、科学设计方案,充分准备活动
地理野外考察等实践活动是一件头绪纷繁的复杂工作,而且难度很大,对地理教师和学生的要求是很高的。为了保证每一次的活动都得以顺利进行并能取得令人满意的效果,老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制订详细的地理课外活动计划,对科组老师进行分工,确定每一次活动的辅导老师人选,避免开展地理课外活动的随意性。而每一次外出活动前,指导老师则要制订一套详尽的活动方案,包括选择活动的基地、参加学生的人数、时间的安排、活动的程序、以及每次活动的目标要求如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达到什么程度、采取什么方式和方法及措施完成这些目标等等,并预先到课外活动基地进行联系及安排好活动的行程。多年来,由于准备工作做得细致而充分,我们每次均能圆满完成既定的学习和活动任务。
我们在决定组织岳麓山野外考察活动后,为了进一步落实考察内容和设计具体路线,我们高一地理组的老师提前了进行一次详细探查。
返校后,我们上网查找、到当地相关机构收集资料,再参照其他学校的地理野外考察活动,最后通过综合考虑和研究,我们详细制定了考察计划,计划内容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
(1)确定野外考察目的,主要依据高中地理新课程标准、学生的心智发展水平和地方性野外考察资源特点。
(2)确定考察时间。活动时间一是要尽量选择在天气好、自然灾害少的时候;二是与课堂教学进度相适应,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进行实践活动效果较好。
(3)确定考察线路和点位。这次岳麓山实践活动,我们设计了如下考察路线:爱晚亭 → 清风峡 → 蔡锷墓 → 黄兴墓 → 白鹤泉 → 麓山寺 → 响鼓岭 → 云麓宫 → 岳麓书院,考察内容分别为:考察内容:爱晚亭的背斜谷;清风峡的小背斜、沟谷地貌地点;从清风峡前往蔡锷墓、黄兴墓沿途考察岳麓山主要植被、土壤;白鹤泉附近的沉积岩层理观察、涌泉、啼笑岩小断崖;云麓宫、麓山寺、岳麓书院的儒释道文化。特别注意的是,在进行实地考察时,带队老师自己要留意,也要提醒学生注意沿途是否有更典型的考察地点,这样既能激发学生兴趣和积极性,更能将理论联系实际落实到更实处。这次考察当我们在从云麓宫返回半山亭的途中,一个老师发现了更大、更典型的背斜地貌,再一次把队员们引向“课堂”的深处。
(4)提醒学生准备相关材料:如相关教材、教师准备和自己收集的综合资料、照相机、放大镜、铁锤、水壶和用以记录的笔记本、铅笔等。
(5)组织准备:严密的组织工作是顺利进行野外考察的有力保证,对于活泼好动的中学生尤其如此。要使考察队成为一个拉得起走得动,令行禁止、纪律严明的队伍,出发前一定要做好组织工作。本次活动共组织高一40余名学生参与,学校领导和教师6名。按教师分成六个队,各小队设队长一人,协助老师工作。再将各小队划分为若干小组,每组3~5人,小组长负责小组的野外考察、现场讨论、室内准备、作业检查等组织工作。在考察出发之前,我们根据活动内容、地点和参加人员的情况,制定涉及安全保证、群体纪律等若干规章制度,向全体参加野外考察的师生宣读并要求全体师生必需严格遵守。
三、严密组织活动,有效融贯知识
野外观察是野外考察最重要的环节。在进行路线观察时,除重点观察既定的专项内容外,还应关注那些沿途能够见到的自然事物、人文事物等一般地理事物的变化情况,并要求学生随时做好记录。教师在沿途可适当提问、及时回答学生的疑问。在定点观察时,教师要明确考察的范围和重点,耐心向学生讲解所观测的地理现象的特点和成因。在长沙市湘江水质调查实践活动中,笔者引导学生观察从猴子石大桥到长沙轮渡附近湘江两侧景观的变化,包括自来水厂的选址、渡口、码头的区位、排污口的选位、沿线水颜色、洁净程度的变化等。笔者在不同河流段综合性提出了不同问题:橘子洲形成的原因及其发展趋势,自来水厂的选址的区位因素有哪些;湘江水的污染源主要是哪些,污染成分主要是什么,如何减轻湘江水污染;为什么湘江沿线的码头主要分布在河东一侧……通过沿途学生不断的激烈的讨论和老师的及时讲解,学生感觉与母亲河更近了一步,也更关注母亲河所遭受的伤痛,学生纷纷表示要尽自己所能保护湘江。
野外考察有时需要采集样品,包括岩石、植物、水样等。在采集样品时要提醒学生要注意安全,要保护考察区域的环境。我们在岳麓山考察活动中学生利用教师提供的地质锤采集到部分红色砂岩标本。在长沙市湘江水质调查实践活动中,学生采集了从上游自来水厂到下游渡口、排污口等处的水样。
野外观察虽然是考察过程中最重要的知觉过程,但光靠观察和思考,仍不能全面了解某些地理事物或现象发展变化的过程,特别是对于那些人文地理事物的了解,光靠观察是不能解决问题的,必须进行访问和调查。才能得到一手的资料。老师要教育学生,以谦恭的态度和求知的渴望向有关部门和有经验的人认真学习,征询意见或建议。雅礼中学附近商业网点密度与效益的调查活动中,学生须巧妙地询问店铺的经营额,存在的经营问题等。长沙市交通状况的调查,学生除向主管单位调查交通状况外还可向市民调查统计相关资料。在长沙市卷烟厂的调查活动中,学生可向工厂负责人询问厂选址的原因,也可向周边居民询问污染比较严重的季节和时间段等。
四、及时检测反馈,科学总结成果
由于野外考察时间和条件的限制,对获取的各项标本不可能都就地进行鉴定和研究,不少工作需要在室内进一步化验和鉴定,在野外记录和收集到的文字资料要及时进行整理,对野外测试的各项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并对考察中绘制的各种图形进行整饰和清绘。同时,活动结束后,教师要组织学生对考察的内容作系统的综合分析,比较广泛使用的是撰写一份考察报告。撰写考察报告是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极好形式,一方面可充分调动学生深入钻研地理科学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也可提高他们运用地理知识表达问题的能力。考察报告可以独立完成,亦可根据考察活动所分小组合作完成一份报告。同时教师要求全体成员全面总结这次活动取得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为今后开展工作积累经验教训。
学生完成考察报告后,老师要认真批阅后进行分析和点评,根据情况组织学生在室内课堂教学中展示考察成果,还可张榜公布和表彰学生考察报告,这样更加激发了同学们参与地理课外活动的积极性。
篇10
情况基本如下:育苗中心场主姓黄,联系方式13991348888,占地约两百亩,租金一年10**多元,签订合同三年,租金每亩1000元,周边地租已涨至2000元的高位,用工以女性劳动力为主,30-50元/人/天。地面范围以大棚占地后边缘为界。现主要种植有柿子、辣子、黄瓜等,现有多个智能温室每个占地3000平米,中棚16个,日光温室18个占地50多亩。场地管理混乱前期未做好规划。此地区开发政府对农户大棚均有补贴,针对企业可通过立项可获得政府补贴,例如:修路、打井(补贴1W元)、水电路配到位,属于产业结构调整资金。
周边情况:周边邻近南横线和雁引路,出口大路为韦鸣路,驶入街道区域即可到**大道。邻近已有航空植物博物馆,已将周边土地并购,后期该地区地价将会有大幅提升。如考虑土地囤积投资方向可有一定高额回报。
篇11
目前,国内几乎所有的综合性大学及很多高等师范、农林和医药院校都开设了生物学综合或植物学和动物学单科的野外实习课程。生物学野外实习是培养生物学专业人才综合实践能力的关键环节之一,而我国高校正在开展的新一轮教学改革的重点方向之一就是加强实践教学建设、创新实践教学方法和提高实践教学质量。野外实习中鲜活的生物材料可以加深学生植物学、动物学和生态学的知识,使抽象的原理具体化,加强和增进动植物和生态环境及其在大自然中的地位和作用的感性认识,从而学习到书本上无法学到的知识;同时野外实习的实施还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创新能力及完成项目的能力,也成为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珍惜资源、团结合作等思想意识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途径。此外,学生在野外实习中表现出比课堂教学更加饱满的情绪和浓厚的兴趣,师生之间互动交流显著增强。为了检验野外实习的教学效果,必须有计划、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检测教师的教学水平,并发现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从而达到掌握教学状况、改进教学和实现教学目标的目的。因此,对教学的改革,同样要包括对考核评价体系的改革。本文将介绍我校在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改革中的实践与体会。
一、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改革的调研
影响实习成绩的因素很多,包括学习的实习态度、思想品德、专业能力、综合素质和实习效果等。研究者采取了不同的考核评价体系,且收到了不错的成效。
李庭古等采用的是实习表现、实习报告的质量和对生物标本鉴定能力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考核;袁红霞和秦粉菊采取了实习表现、学习效果和实结相结合的考核办法。实习表现包括野外实习记录本的记录,小组采集标本的数量、鉴定,在实习过程中吃苦耐劳和团结协作精神,组织纪律性等,由小组和带队的指导教师进行综合评定;实习效果采用面试操作及个人考核辨认20种标本的方式来检验学生的实习效果;实结内容包括业务方面的收获,实习中不同生态环境中所观察到的动物种类及它们的检索特征、反映实习地的自然环境概述、动物种类及生态现象的综合考察报告、思想方面的收获、个人在实习中的表现及对实习的意见和建议等。王玉玲采取的是采集、制作标本能力方面,对所采标本识别能力方面及实结方面的多元化考核方式。崔瑾等采用的是野外动植物制作标本能力、标本识别能力方面及以论文的形式的实结报告相结合的考核方式。王晓鹏等采用考核分实验和实习两部分,其中实习部分单独考核记入学分。实验部分的考核内容包括实验设计方案(20%)、预习报告(20%)、实验操作(包括操作、观察现象、提出问题、探究能力、小组讨论以及团结协作、实验台清洁整理、值日等,20%)、实验报告(包括实验内容、实验结果、作业题与思考题等,40%);而实习部分考核内容包括实习表现(包括出勤、完成实习任务、团结合作、组织分工、民间访问、实结等,30%)、采集、压制、鉴定、制作标本的数量和质量(30%)、考核标本的成绩(包括科名、种名及重要识别特征,40%)。沈文英等采用的是标本制作、实物鉴定和综合考察报告来评定小组成绩,以学生在结合考察报告中的收获和建议等来评定学生的个人成绩,而学生的总成绩由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通过一定比例折算而成。杨晓杰等采用的是遵守纪律30%,绘图10%,实习过程中野外及室内工作表现20%,实习报告20%,辨认植物或动物20%的考核方式。高启禹等采取的是辨认植物、制作标本、实习报告、专题论文、遵守纪律情况和实习表现及实习作品展评等相结合方法。李友邦主要采取的是笔试和标本的考核方式,辅以小型学术报告会形式的小课题考核,笔试和标本的考核内容包括了标本的数量,种类多样性,制作的科学性、艺术性,标本的检索等。苗芳等采用的是小组的成绩和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小组的成绩又由小组同学是否违反实习纪律、小组采集标本数量和标本压制的质量,记录本记载情况和生物学综合实习报告的质量等三部分组成;而个人的成绩由标本识别、野外生物识别和利用工具书鉴定植物种类的能力等三部分组成。
二、本校生物学野外实习的考核评价体系
根据调研结果,结合本校实际情况,本校生物学野外实习采用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相结合的方式给出学生的最后得分,各项分值的分配见表1。因标本的采集和制作需要多人合作完成,将5~6名学生编成一个实习小组。
小组考核的内容主要考核标本制作的好坏程度、标本的丰富程度、实习记录的详细程度和生物学综合实结的质量,并辅以小组的平时表现。标本的丰富程度和实习记录的丰富程度由实习带队老师统计得出;而标本制作的好坏程度,以展评方式,由学生再邀请多名专业老师参观并打分以求平均分;小组综合实结由小组代表以ppt形式向带队老师和其他同学汇报,由带队老师共同打分以求平均分;小组的平时表现包括作息方面和标本制作过程中的表现,包括卫生和规范程度。
个人的考核主要从个人的实习表现、标本的识别、实物的识别及检索表使用的考试及学生个人实结报告的质量来体现的。个人的实习表现包括个人的出勤和作息等方面,由小组组长先打出分,带队老师和负责后勤老师商议最后给出平时分;由于生物学野外实习安排在第4学期暑假前,而动植物学教学安排在这之前,学生有可能已经遗忘,直接到野外可能会造成实习效果大打折扣,因此,在出野外之前,在学校里再进行各模块培训,随后对利用检索表的能力进行考核,以加强学生的掌握程度;在实习结束前再对学生进行标本识别、实物识别和检索表的使用的考试,前两项考试以随机抽取方式,考核学生认识20种动植物(动物和植物各10种)的能力;学生个人实结报告要求学生个人完成,内容包括业务方面和思想方面的表现和收获及对野外实习的意见和建议等。
三、效果与体会
生物学野外实习的目标不仅在于教学任务的实现,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故生物学野外实习考核评价体系的设立也应该能体现它的目标。通过在野外实习结束后对参加生物学野外实习的学生进行的近3年无记名调查问卷统计发现,学生们认同生物学野外实习有收获(87.6%),且在业务方面和思想方面均有收获(79.5%);85.1%的学生认为该考核评价体系下的成绩符合自己的真实水平。对于是否增加小组成绩和个人成绩中各小项的分值时,有70%左右的学生认为无须增减;认为小组成绩中需要增加分值的小项排前二位的为标本制作好坏程度和实结汇报的质量,分别占14.3%和12.0%;认为小组成绩中需要减少分值的小项排前二位的为标本的丰富程度和实习记录的详细程度,分别占11.3%和10.2%;认为个人成绩中需要增加分值的小项排前二位的为个人的平时表现和个人的实结报告,分别占12.3%和11.0%,认为个人成绩中需要减少分值的排前二位的为个人的实结报告和标本的识别能力,分别占14.7%和6.9%。随后的抽样访谈了解到,小组成绩中增减的选择是基于小项工作持续的时间和精力作出的,而小组成绩中增减的选择是基于公正性作出的,因为个人的实结报告是很容易抄袭或模仿的。从调查的结果看来,这套考核评价体系还是以较好地体现公平公正性,符合了当今学生对自身权益的追求。针对学生的反馈,下一步我们也将进行分值变动的尝试,以取得更广泛学生的认同。
参考文献:
[1]李新华,胡金良.植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方法的创新与实践[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12).
[2]冯虎元,徐鹏彬,陈强.生物学野外实习视角下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J].高等理科教育,2011,(5).
[3]梁小玲,谢东海,曲.论高校课程考试与考试管理创新[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0,2(4).
[4]李庭古,罗刚,徐国成.生物野外实习的组织和管理工作[J].文教资料,2006,(3).
[5]袁红霞,秦粉菊.动物生物学野外实习教学改革探索[J].科技信息,2007,(3).
[6]崔瑾,冯虎元,夏凯.在生物学野外实习中开展人文素质教育的探索与实践——以兰州大学理科基地生物学野外实习基地为例[J].高等理科教育,2011,(1).
篇12
篇13
1、采风路线、地点的选择与确定
在准备下乡采风前,要带着目的与任务地选择和确定采风地点和行进路线,也就是要收集什么素材,要到什么地方去,该地点有什么民族居住,服饰有什么特点等等,都要预先查找有关资料进行了解,否则,没有目的的随便走走,就有可能无法收集到所需的资料。因此,在接受到带采风课的老师,应当根据该班的专业方向及研究课题,选择和确定采风地点,如: 服装艺术设计的班级,进行苗、瑶、侗族的服饰考察研究课题,就应选择这些少数民族具有代表性的民族聚居地的广西融水、三江、龙胜、金秀,贵州的凯里、雷山、施洞、黎平等地; 与此同时,也要选择好行进路线,在该路线上,根据时间安排,确定几个考察点,预定每个点的考察时间和考察内容,尽可能的做到时间紧凑、经济实惠; 并准备该考察地区地图,标定行走路线,从而确定考察目的地及考察路线。
2、考察前的准备工作
考察出发前,首先要组织学生查阅所考察地区少数民族的有关资料,对其历史概况、生活习俗、风土人情、、装饰艺术形态等作初步了解,这些了解,对考察具有指导性的意义,让学生知道所考察的内容中有哪些资料是要重点收集的,哪些是需要补充收集的; 其次是经费准备,根据考察的地点、路线、车船交通情况、吃住情况等作经费预算。另外,对该班级学生作以小组为单位的考察分组( 以 3—5 人为一组) ,指定组长负责; 同时,组织一个由 2—3 人组成的先遣组,负责车( 船) 交通及住宿的联系与安排,指定班生活委员负责经费的收支与管理,领取或采购必备的药品和生活用品。再者,对全班进行下乡采风的安全及纪律教育,强调各项规定与注意事项,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这是完成采风任务的重要保障。
3、采风考察的实施方法
采风考察的具体实施,可以从两方面进行,一是对民族地区的州、县的民族、民俗博物馆馆藏民族服饰资料的参观考察; 二是深入民族村寨对民族服饰资料的收集与考察,这些考察要确实做到具体、细致,对收集的资料,要力求完整和准确;由于民族服饰的类型较多,因此,应以每件( 套) 的服饰的分类进行小组负责制,同时每小组的同学,每人负责一项具体任务; 如对某一苗族女装服饰的考察为例:第一组( 5 人) : 负责头、项、胸饰的考察: 组员一,负责拍照( 一般是用数码相机) ; 组员二,负责摆放银饰,协助拍照; 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服饰的各部位的数据; 组员四,协助测量服饰; 组员五,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第二组 5 人: 负责衣服类的考察: 组员一,负责拍照( 一般是用数码相机) ; 组员二,负责摆放衣物( 上衣、裙、裤等) ,协助拍照; 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服饰的各部位的数据; 组员四,协助测量服饰,记录数据; 组员五,负责画出个衣物的款式样式图并标记各部位数据,记录有关调查、采访资料。第三组( 5 人) : 负责服饰材料的织造、蜡染、刺绣工艺的考察: 组员一,负责拍照( 一般是用数码相机) ; 组员二,负责摆放物品,协助拍照; 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所考察的物品各部位的数据; 组员四,协助测量; 组员五,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第四组( 4 人) : 负责银饰铸造、打造、雕花、镶嵌等制作工艺: 组员一,负责拍照( 一般是用数码相机) ; 组员二,负责摆放银饰,协助拍照; 组员三,负责用测量银饰的各部位的数据; 组员四,负责记录数据、制作步骤和有关调查、采访的资料。第五组( 4 人) : 负责服饰的装饰图形( 图案) 的考察: 组员一,负责拍照( 一般是用数码相机) ; 组员二,负责摆放图形物品,协助拍照; 组员三,负责用软尺测量图案的各部位的数据;组员四,负责记录数据和有关图形的调查、采访的资料。在考察的过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各组员进行机动轮换。各组在考察时,如时间较紧迫的情况下,应注重抓主要部分的先行完成,余下的细节可作粗略记录,在后期整理资料时凭记忆和参考照片补充完善; 同时,也要注意记录各服饰的穿戴方法。
采风过程中的教、学互动
采风的教学实践,是教师教授方法与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学生学习、认识和掌握这一方式、方法的过程,两者的相互配合、相互作用,才能达成良好的教学效果。#p#分页标题#e#
1、寓教于乐的教学方式
采风教学,是课堂式教学的野外延伸。教室中的理论学习与研究,是学习前人的实践经验与理论总结,只是在理论层面的理解与认识; 通过采风实践教学,深入到具有浓郁民族风情和生活气息的环境中,使得师生以较高的积极性、聚集较大的激情投入该教学实践中,感受新的服饰文化氛围和获取新的服饰知识,以愉快的心情置身于采风实践里,教学气氛轻松、活跃,真可谓寓教于乐。这一方式,也是众多师生乐于接受的教学形式。
2、灵活的教学方法
课堂的教学,通常是学习理论和研究理论,以理论指导实践; 而采风实践,是在对新的艺术形式的接触性研究,从而获取研究的第一手资料,也是丰富和提升理论的重要手段和方法。因此,教,则注重方法的传授、在把握好课程目标的基础上,机动地安排实践和灵活实施每一个步骤,充分发挥教学的灵活机动性,不断的丰富和完善教学内容; 学,则以确实了解和掌握采风所获取的新知识和研究方法为目的,在教师的统筹安排下,灵活地实施考察环节。采风实施中,方法的灵活多样,师生相互配合、组与组的分工合作,组员与组员间的互相协调,共同完成采风任务,是集体主义和集体智慧的集中体现。
3、教、学的相互促进
采风教实践学,一方面是学生在民族生活中,感受到民族服饰艺术的特殊魅力,并从中学习优秀的传统民族服饰艺术文化,更重要的是从中掌握学习和研究民族服饰艺术的方式方法; 这一方法,也将会影响和启发他们在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对其他领域知识的学习和研究。另一方面,也将促进教师在同样感受民族艺术瑰宝的同时,从中学习到传统民族服饰的更深层次的服饰艺术和文化内涵,对促进教师对民族文化研究与运用的科研创作起到积极作用; 与此同时,也将为今后传统民族服饰艺术的考察、研究与运用,探索新的采风方法而提供实践基础。
采风资料的后期整理
资料的收集,是为了更好地运用于今后的艺术设计实践和理论研究。当面对采风收集回来的一大批资料时,有必要进行整理和保存的一系列工作,以便今后的查阅和调用。
1、资料的分类整理
按民族名称或支系名称的不同服饰分类: 采风收集的有多个少数民族服饰资料的,应按有主次的排序,同时,男装、女装、童装也要实行分类,盛装与日常装也要进行分类; 同一民族有不同支系的不同服饰,也要作分类整理。按每套服饰的衣服、配饰分类: ( 1) 衣服类: 有上衣、裙( 裤) 、绑腿等。将图片、款式图及测绘数据、采访资料均按秩序排列。( 2) 银饰类: 有头饰、项饰、胸饰、腰饰、手镯等。( 3)服饰材料染、绣工艺类: 有蜡染、刺绣、织造等。( 4) 装饰图案类: 有崇拜图腾纹样、植物纹样、动物纹样等。同时,传统民族服饰的图案装饰十分丰富,如帽饰图案、衣领图案、胸襟图案,背部图案、袖饰图案、裙摆图案、腰带图案、绑腿图案、鞋饰图案等。对这些图案,运用 PS 软件进行抠图,将单纯的图案从服装中分离出来,形成独立的图形单元,以方便今后的设计运用。
2、文献材料整理
文献材料,是理论研究的重要参考依据; 在采风后期的文献资料的整理中也应从如下几方面进行。民族史料: 有关该民族的起源、迁徙、、生活习俗及发展简况。( 1) 服饰的发展变化。( 2) 服饰现状。( 3) 民族的神话传说与故事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