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小学生读书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小学生读书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小学生读书计划

篇1

篇2

学生平时忙于功课,读书时间短。寒假已到,我们一定要组织好学生利用假期开展“快乐在寒假”读书活动。

二、活动主题

读书,为精神打底,为人生奠基。

三、活动口号

与好书交朋友。

让书香伴我们成长。

最是书香能致远。

亲近母语,阅读为先。

与经典为友,为人生奠基。

与博览同行,开拓广阔视野。

四、活动要求

1、开展中华经典诵背活动。每两天背诵一首诗词。

2、在家长的指导下,利用自己的压岁钱,购买一些自己喜欢的、有益的好书。每位同学至少要有两本(共读和选读各一本)以上,去年买过的除外。

五、阅读推荐书目:

1、《爱的教育》《城南旧事》《海底两万里》《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上下五千年》《爱的教育》《中华美德故事》郑渊洁、杨红樱、沈石溪的系列作品冰心、曹文轩、老舍、等一些现代著名作家的作品。

2、然后我们重点强化了“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

(1)圈点勾画。即用相关的符号在书上记录下自己阅读时的见解、感受。或爱、或憎、或疑、或思。

(2)做批注。即在文章旁边写出自己的见解和感受。可以品评遣词造句的精妙,写出自己的理解、体会和感想,可以谈一谈对同一问题的不同见解或由此引发的联想。

(3)写读书笔记。可做摘抄、写体会

篇3

在图书馆日常工作中,通过分析图书的借阅流量数据,笔者发现目前高职学生的阅读正在呈现令人担忧的逐渐退化趋势。目前,大多数高职学生的阅读一方面表现出多元化和个性化,另一方面也表现出功利性、消遣性和弃繁求简、不求甚解的倾向,而不是以拓宽知识、提高修养、自身积累为目的。通过大量阅读学习来汲取知识的营养才能增长才干和服务社会,但是看起来懒散的高职学生真是让家长和学校着急。

一、高职院校学生阅读存在的主要问题

1.总体阅读量偏小、阅读面偏窄

当前,虽然网络阅读已经对传统阅读产生了很大的影响,但尚未撼动传统阅读的地位,大多数学生还是喜欢阅读纸质图书,而不是网上阅读,因为纸质图书阅读起来舒服而方便。“在宿舍里躺在床上就可以进入到书中的世界”本校一位喜好当代文学的大三女生说。但是在图书馆工作中发现,有一定比例的大三学生临毕业还不知道借阅图书的程序,这说明这些学生三年来几乎没有到过图书馆借阅图书。通过对本校学生访谈调查发现,高职学生们大量的课下时间,被上网(看娱乐新闻、网站论坛、玩网络游戏、与网友聊天等)、玩耍(如宿舍里打扑克等)、谈恋爱等事情占满,而不是阅读一些有意义有价值的图书。高职学生的总体阅读量偏小,图书馆利用率和图书流通率偏低。有些喜好读书的同学也只是按照自己个人的喜好,片面选择自己的爱好点来阅读或者是消遣。不少同学由于个人兴趣面不广,涉猎面不足,阅读面也偏窄。

2.阅读的短期功利性和消遣性倾向突出,“浅阅读”现象明显。

留心一下图书馆流通量高的热门图书就会发现,高职大学生喜欢阅读“浅”的、轻松、有趣的读物,网络畅销小说、职场宝典类图书的纸张都变得黑乎乎的,使用频次居高不下,但其他图书面前就显得有些门庭冷落。在求学求知的人生阶段,在适合细读深思的大学校园里,一些大学生为何更多地沉湎于轻松、娱乐、浅层次的读物?这与当前的社会背景也有一定关系。只关心对找工作有用的东西,没有心情也没有心思静下心来欣赏或研读一本厚厚的书,“感觉‘博览群书’、‘通晓古今中外’等都没什么用”一位大三男生忧心忡忡地说。在当前严峻的就业压力下,“深阅读”显得过于沉重,阅读的实用性被放到了首位,调剂、消遣功能被放到了第二位。

可是,复旦大学中文系教授张新颖认为,近年来,一些大学生的阅读和写作能力已呈现弱化的趋势,阅读的娱乐化和实用主义最终会泯灭全民族的文化感受力。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赵立行说,“浅阅读”的人多起来,与大学精神的要义是背道而驰的。大学精神的核心,是提升思考力,增强社会责任感,而学子们热衷“浅阅读”,最终会丢弃深邃的思考、开阔的视野和心系国运的责任感。一些专家担心,长此以往,省时省力的“快餐式”阅读会使大学生的见解与思考力,像手中的读物一样走向轻浅。[1]

可见,大学生当前阅读萎缩、阅读浮躁倾向的状况令人心痛,也让人反思,是高校教育者应认真面对的现实问题。

二、图书馆针对阅读退化的一些建议对策

1.采取各种形式的书评工作,吸引和倡导阅读。

书评是以“书”为对象,通过使用有力度的语言对原著进行实事求是地、有见识地分析、评价和挖掘,探求、交流创作的思想性、学术性、知识性和艺术性,是有效提高读者认识水平和鉴赏能力也是有效宣传优秀图书的一种方式。高职院校图书馆可以采取专家书评、馆员书评、读者书评、收集书评文章等相结合的方式开展多种多样的书评活动。[2]通过在图书馆宣传栏中张贴书评、在图书馆网站上书评、在学生论坛中书评等方式,通过对图书内容、价值和思想倾向恰如其分地评价,引导更多的学生到图书馆来查找、借阅图书,这样也能让一些优秀图书增加与读者见面的机会,而不是藏在深闺无人知,并且也可引导学生多读一些有益身心和职业生涯的好书。通过奖励优秀书评和举办“我最喜爱的一本书”等活动,也可以促进提升精读量和多一些“深阅读”。

2.培育愉悦的图书阅读环境

图书馆的愉悦环境和良好氛围是吸引读者的一个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来馆读者进行调查发现,90%以上的读者非常看重阅读环境,安静、明亮、温度适宜、没有干扰、空间宽敞那就是舒适的阅读环境。“我很头痛像书城那样拥挤的商业化环境,地面上都坐有人,不小心就会踩人一脚,一点阅读兴趣也没有,只想赶快走人。”一位常来图书馆的读者这样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也曾说过:“一种生气勃勃、稳定和谐、健康向上的环境氛围,本身就具有广泛的教育功能”。

以读者需求为出发点,图书馆在陈设布局上以代表知性的白和灰为主色调,书架间隔要合适,以人在书架间走动不相互摩擦为宜,不允许抽烟、吃零食、接听拨打手机等行为。本校图书馆由于对社会开放,一些素质参差不齐的人员流入到图书馆,这样也相应地增加了管理难度。提前给予一份纸质的注意事项和在明显位置悬挂一些禁止标识,就会避免管理人员与读者之间的一些不必要的直接冲突,也避免影响图书馆的文明氛围。此外,虽然青年学生具有群体特征,但图书馆还是应加强管理,塑造积极向上的人文环境。图书馆不能成为学生们约会聊天、谈情说爱的场所。电子阅览室也不能成为网吧和游戏厅,只能用于查阅电子资料和正确使用资料。

3.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

为了解读者的阅读需求,可以举办全校师生的图书推荐活动。教师和学生如果觉得某些图书有价值,值得一读,就可以直接通过电子邮件的方式推荐,可以署名也可以匿名。事实证明,通过这种方式,图书馆采购了使用率相当高的图书。

平时工作中,采访部门与流通服务部门要经常深入沟通,采访人员要对读者的借阅情况和需求倾向有比较深入的了解和分析,流通部门要及时把读者的意见反馈到采编,做到有针对性地采购图书。读者的满足率――即读者在借阅中实际获得的册次与读者要求借阅的册次之比,是评价馆藏质量的重要指标。我国专家认为“读者满足率”达到80%左右比较合理。我们目前应为了这个目标而做各方面的努力和准备。[3]

4.以培养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为目标

事实证明,无论在校期间多么优秀的学生,走向工作岗位后都需要不断的学习与本职工作相关的知识和技能。学生从教师、课堂和书本里学到的东西是非常有限的,大量社会知识的获得来自于广泛阅读,获取别人成功的经验和领悟一些失败的教训。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众所周知,应该教会学生以后的生存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所以不管书本和教师提供的信息多么细致周到,还是代替不了学生自己获取信息的能力。在美国一所大学图书馆大门的上方,镌刻着这样一句名言:“知识的一半就是知道在哪里去寻求它”。

图书馆应配备高素质的馆员对阅读迷茫的学生进行引导和教育,推荐一些优秀图书,让那些没有目的来馆闲逛的学生和只是来借阅消遣图书的学生能够真正有所收获,使学生深刻理解到要想毕业后有不断提升的潜力,必须具有终身学习的能力,学会学习。同时也可以通过利用报告厅放映一些有现实意义的电影或电视剧片断,来引导学生阅读原著,激发阅读兴趣,引导阅读方向。通过与来馆学生面谈,发现大部分学生喜欢在业余时间上论坛看新闻奇事或发表言论。图书馆可以利用学生论坛,有意识地宣传一些畅销优秀图书的精彩之处,引起学生争鸣和关注,从而引领深入阅读,启发学生积极的人生思想。

人类的文明进程、社会百态、科技进步等都融入浓缩到书籍中,阅读会让我们变得“富有”和“完整”。[4]也希望在图书馆各位同仁的努力下,图书馆能够引导着我们的学生逐渐变得“富有”和“完整”。

参考文献

1 高 路、刘 冬.世界读书日:透视部分大学生“浅阅读”.新华网

篇4

一 问题提出及调查目的

随着近年来各高校的扩招,使得艺术类学生日益增多,在学校扩招的同时,相应毕业生的人数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形成了一定的就业压力。尤其是在近年来的新闻报道中,不乏看到一些与艺术相关的专业被贴上“最难就业的标签”。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相比于专业艺术院校而言,在学校知名度和专业能力方面处于劣势,因此,如何使得独立院校的艺术类学生能够在毕业后具有一定的竞争力,展现出自身的价值和特色,则具有重要的意义。大学生职业规划是大学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对于即将步入社会职场的大学生而言,良好的职业规划不仅可以带动学生在大学期间的学习自主性,也可以切合实际地进行自我发展和完善,而大学低年级是生涯发展教育的关键期①。因此,本文设计相关调查问卷,了对独立院校艺术类低年级大学生的职业规划现状展开调查,并对呈现出的问题展开讨论。

二 调查设计及对象

本调查问卷共设计了三大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了解学生对自我认知的情况;第二部分了解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的程度;第三部分则是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调查对象为2015级艺术学院学生,共收回有效问卷232份。

三 调查结果及其分析

第一,学生对自我认知情况。(1)在对自身性格认知方面:调查结果显示有36.21%的人选择非常了解自己的性格,有60.34%的选择比较了解,3.45%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2)在对自己特长和能力方面的了解:有12.07%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8.96%的人选择比较了解,18.97%的人选择不太了解,无人选择不了解。

第二,学生对职业规划知识认知程度。(1)是否了解什么是职业规划:有6.43%的人选择非常了解,62.53%的人不是很了解,听说过的占28.45%,一点也不了解的占2.59%。(2)职业生涯规划对于大学学习是否重要:非常重要的占33.62%,重要的占42.24%,不太确定重不重要的占24.14%,认为不重要的无。(3)目前获得相关职业生涯规划的知识来源:31.03%是从学校或院系组织的职业规划教育;老师或辅导员的一对一指导占4.31%;学长指点占8.62%,凭自己的经验认知或从书籍网络获得的占52.59%,目前没有任何获得的占3.45%。(4)是否参加过职业测评:没有参加过的占72.41%,参加过不完全测试的占19.83%,从网上搜索并简单填写过的占6.04%,参加过专业职业测评的占1.72%,这说明学生对职业测评的认识度较低。(5)是否参加过职业性格测试:21.55%的人选择有,78.45%的人选择没有。鲜明的数据差别显示出学生没有从社会角度进行自我评价。

第三,了解学生目前的职业生涯规划情况。(1)在选择专业依据方面:根据本人兴趣爱好选择的占29.31%,认为专业就业前景好的占30.17%,家长或老师推荐的占23.28%,因高考成绩所限或学校调剂的占17.24%。(2)在调查目前对大学生活和学习有无明确的目标时:有12.07%的同学选择有清晰而长远的目标,有42.24%的人选择有清晰但比较短的目标,有39.66%的人选择目标模糊,有6.03%的人选择无明确目标,这说明过半的学生在学习时带有目标性。(3)是否制定了符合自己性格特征和能力的职业规划:有25%的学生选择有,有75%的学生选择没有。(4)对于未来从事的职业:与本专业相关,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50.86%;考虑别的行业,并开始付出努力的占26.72%;尚无任何想法的占6.9%;处于观望状态,但职业意识还比较模糊的占15.52%。(5)是否清楚将来从事的工作所需要的职业能力:有43.97%的人选择很清楚,有40.51%的人选择不太清楚,有15.52%的人选择不清楚。

四 存在的问题

1.缺乏全面的自我认知

正确的自我认识是良好职业生涯规划的起点,它有利于大学生角色的转换,有利于形成正确的职业期望。②调查结果显示,作为个性突出的艺术类学生,大部分人对自身性格和特长都选择了较为肯定的答案,这一点值得肯定。遗憾的是,在随后的调查题目中,职业性格测试和职业测评的结果却显示出大部分同学并没有参与过相关的测试,这说明学生的自我认知带有片面性。学生们没有注意到“社会我”③的重要性。作为即将踏入社会的大学生而言,除了对自己的性格特征与自身特长了解外,还应该注意在社会方面的自我认知,将自己置身于社会背景下客观地进行自我评判,这样才能更加全面地了解自我。

2.缺乏对职业规划知识的学习和规划能力

学生在进入学校学习一年后,对于相应的职业规划信息接收滞后,只有少数学生已经了解职业生涯规划。在低年级时期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可以归结为两点:第一点归结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差,在摆脱高中的学习模式后,大部分学生不能很快进入到自主学习的模式,主动性低。而主动性低带来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在学习中的规划意识薄弱,常常漫无目的地度过低年级的学习阶段,这也最终导致了高年级择业前的茫然和准备不足。另一方面,缺乏主动性的学生往往缺乏职业生涯规划技能,导致职业生涯发展能力低。④正如调查结果中,大部分学生有目标,但利用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来制定符合自身发展计划的同学却很少。这种认知度的不清晰必然会导致盲目地跟从现象,不能客观地从自身的能力与特征出发,阻碍正确的发展方向。第二点则是与艺术类学生的学习特殊性有关,艺术类学生过于执着自身的专业,尤其强调艺术性和专业技能,而忽视了综合能力的培养。相比对专业学习的热情,学生对职业规划的学习却不够积极。

3.缺乏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

“机会常常留给有准备的人”,对于职业发展而言,合理的规划和充分的准备是必不可少的,而树立一个正确的职业生涯目标则是重中之重。但针对目前艺术类学生的扩招形式而言,门槛低、分数低成为大家选择艺术类专业的最大原因。很多成绩中等的孩子为了踏入一所名牌大学,选择了自己可能不喜欢的艺术类专业,在这样的情况下,一批批艺术类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后,陷入了迷茫和恐惧⑤。尤其在独立院校,在专业分数和文化课分数要求不高的情况下,有很大一部分学生属于“被动地”选择了专业。只有29.31%的学生选择专业是因为兴趣,而更多的是服从于社会认为有利的一面。但是在进入大学之后,迎来自由和广阔的学习机会时,就应当重新审视专业是否符合自身的发展。确立目标除了客观地进行自我剖析外,更重要的是对想要从事职业的了解,从而进行合理的规划。

对未来从事的职业不了解,对于从事职业所具备的能力不清晰,学生盲目地择业方向必然会导致就业时的迷茫。试想一下,如果一个学生被动地选择了不喜欢、也可能不适合的专业进行学习,同时,在大学期间,又没有充分地审视自身的能力和缺陷,只是服从式地将所学专业作为以后的职业目标,无疑这种学习带有痛苦性,也带有盲目性,这或许会成为日后职业发展的绊脚石。

五 相应措施

1.引导学生全面认知自我

自我认知其主旨就是学生从多个角度了解自己⑥。从职业发展角度来讲,学生需要从自身兴趣、能力、个性心理特征等不同的方面进行进一步的认知,切实做好职业规划和学业规划,真正认清自己。因此,学校作为学生职业生涯规划重要的引导者,应在学生入校后,对低年级学生灌输全方面自我认知的教育观点,相应地提出以下几点建议:(1)发挥辅导员老师的影响力,鼓励新入学学生积极参加学校的各种社团组织,鼓励新生积极拓展人际关系,多与老师、学生沟通交流。通过参与活动,可以使得学生从中体会自身的能力和缺点;通过交流,可以从别人的评价中找到自身的缺点,不断完善自我;(2)以学校开设的职业生涯规划课程为平台,系统地向学生介绍有关自我认知的知识和重要性,同时组织学生参与相关的职业测评。(3)发挥学生就业团队的功能,组织一些关于自我认知的体验活动。

2.加强学生自我培养意识,提高学生的主动学习能力

良好的素质和基础是成功的第一步,对于艺术类学生而言,过窄的知识面并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在平时除了对专业课进行学习外,还应该引导学生在大学期间借助大学的丰富资源进行更为广泛的知识学习。前文指出,艺术类学生过于专注本专业的学习,也往往忽视了综合素质的提高,在进入大学学习后,应该积极引导学生构建全面的知识结构,对相应的自然科学、人文科学都应当有所了解,以提高竞争力。尤其对于那些选择从事非本专业和尚无任何想法的学生而言,就应当拓宽知识面,加强自我管理的能力,提高自身的竞争能力。

3.加强大学生职业规划知识的宣传,有效促进职业生涯规划发展

目前学生已有的职业规划知识更多是从从书籍和网络上获得,这一比例占52.59%,这一庞大的数字也表明在传达相关职业规划信息的同时,除了利用学校开设的课程外,应注意多元化的教学。作为“90后”的大学生,利用网络搜索相关知识是非常普遍的,也习惯于从网上了解相关的信息。本人认为,学校在开设相关课程的同时,应注重网络宣传,利用大学生常用的QQ、微信、人人网等社交平台,相关的职业规划信息。例如目前流行的微信就是一种很好的宣传平台,网络手段不可忽视。

注 释

①②④胡静、徐迅.低年级大学生生涯发展教育原则初探[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3(4):60~63

篇5

一、激发阅读兴趣,使学生乐于读书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要想激发学生的阅读潜能,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该从学生的兴趣爱好入手,使学生体会到阅读之乐。

(一)合理选择阅读材料要想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在选择阅读材料的时候,需要从小学生的认知水平、心理需求和年龄特征出发,为他们提供符合小学生兴趣爱好和接受能力的材料,使他们在阅读中体会到亲切感、趣味性和成就感。例如,针对一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给他们推荐《恐龙的温馨故事绘本》《小企鹅心灵成长故事》《文字的奥秘》等内容浅显、图文并茂、趣味盎然的阅读材料,这些作品将生动的语言文字和直观的绘本图片结合起来,将抽象的知识讲解与鲜活的故事情节结合起来,从而激发其阅读的兴趣;而针对六年级的学生,教师则可以给他们推荐《女生日记》《青少年百科知识》《非法智慧》等书籍,这些作品将一些融合知识性、文学性、科技性和思想性的内容以深入浅出的方式展现出来,使学生在阅读中有所思、有所感、有所学也有所乐。

(二)革新阅读教学方法课堂阅读教学是培养小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途径。为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应该对教学方法进行改革与创新,将阅读教学融入到独立思考、小组讨论、朗读比赛、短剧表演、集体辩论等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当中,激发学生参与阅读教学的兴趣与动力,使他们体会到阅读的魅力和乐趣。例如,在学习《钓鱼的启示》一课时,教师希望学生通过学习,学会揣摩和表达人物心理,掌握文章的写作线索,并明白“遵守规则”的道理。如果采用平铺直叙的讲授教学,则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相反,如果教师采用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通过交流合作解决以下问题:1.本文中体现“我”和父亲心理变化的词语有哪些?2.本文的写作线索是什么?3.通过阅读本文,你获得哪些启示?这样就能够更好地锻炼学生的自主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使学生更好地揣摩阅读方法、体会阅读的乐趣。

(三)丰富自主阅读形式为了激发小学生的阅读兴趣,拓宽小学生的阅读渠道,教师应该不断丰富小学生的自主阅读形式,通过阅读主题班会、线上阅读讨论组、班级阅读角、阅读兴趣小组、读后感展览、主题阅读月等方式,为学生提供阅读的机会和平台,使他们交流阅读心得、分享阅读成果,体会到阅读的成就感。

二、培养阅读习惯,使学生勤于读书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阅读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努力,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一)培养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教师应该培养小学生坚持阅读的习惯,使阅读成为学生日常生活的一部分。为了使小学生的阅读具备持久性和有计划性的特点,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开展“计划内阅读”和“计划外阅读”。“计划内阅读”指的是学生每学期、每月或每周拟订一个阅读计划,并严格执行;“计划外阅读”指的是学生在完成“计划内阅读”任务之后,可以根据自身情况进行随机阅读。通过这种方式,保证学生每天都能从书本中汲取养分,并养成坚持阅读的习惯。

(二)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很多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有较强的依赖性,遇到不认识的生字、不理解的生词、理不清的问题就习惯性地问老师或家长,缺乏独立思考和自主阅读的意识,不善于从阅读材料本身获取信息或通过自己的努力来解决问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应该培养学生自主阅读的习惯,鼓励学生在遇到生字或生词的时候,尽量通过上下文来猜测字义或词义,当阅读完成后再自行查字典进行学习;当遇到不理解的问题,也尽量通过自己查阅资料或者独立思考的方式解决问题,从而培养起善于发现、善于思考、善于探究的良好阅读习惯,提高综合阅读素养。

三、传授阅读方法,使学生善于读书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培养学生阅读素养的重要前提。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使学生学会阅读。

(一)掌握“三读法”在阅读过程中,由于阅读材料和阅读需求各不相同,阅读者进行的阅读处理也各不相同。有些文章或段落需要字斟句酌,有的需要提纲挈领,有的需要一带而过。这就要求小学生熟练掌握精读、略读、选读等阅读方法,对阅读材料进行适当的处理,从而提高阅读的质量和效率。例如,在阅读《父亲的菜园》这篇课文时,课文前三段是交代文章背景的,学生只需要采用略读的方式,了解菜园的来历即可;文章的第四段中,父亲的“丢”“抓”“冲”等一连串的动作,体现了父亲关心和急切的心情,适合采用精读的方式,进行仔细品味。学生通过详略得当、精略结合的方式来读,不仅提高了阅读的效率,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从而提升了阅读素养。

(二)掌握“批注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应该掌握“批注法”,通过圈画重点、抒发心得、问题集锦、佳句摘抄、罗列提纲等方式,将自己在阅读中发现的问题、获得的体会、遇到的佳句、总结的线索等记录下来,从而加深对文章的理解和记忆。例如,在阅读儿童版《西游记》的时候,教师可以指导学生给每个小故事添加批注,抒发自己对该故事的理解和认识,从而提高自身的阅读理解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

(三)掌握“思读法”阅读和思考是一对“双生儿”,教师应该教会学生在阅读中思考、在思考中阅读的方法,使学生做到知行合一、思读一体。小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可以通过故事改编、续写、拓展、对比、概括等方式边阅读边思考。例如,教师可让学生将《白雪公主》与《灰姑娘》两个作品中的人物、情节、语言等进行对比阅读,并写出阅读报告,以此提高文学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提升综合阅读素养。综上所述,兴趣、习惯和方法是阅读素养的三个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名小学语文教师,我们应该加强对“小学生阅读素养的培养”这一话题的研究和讨论,不断改革阅读教学理念、方法和手段,使小学生更加勤于阅读,乐于阅读、善于阅读。

参考文献:

[1]李小辉.精读与泛读相结合,提升学生阅读素养[J].河南教育(基教版),2013(6).

篇6

一、现阶段小学生在阅读方面的现状

我们知道,现在的小学生大都是05后,多是独生子女,从小娇生惯养,基本上都养成了唯我独尊的习惯,同时,从小家长就对孩子进行学前教育,甚至是胎教,许多孩子从懂事开始就有了大量的读物,而且是电子读物。这样孩子虽然接受教育早,丰富了知识,但是在进入学校后,往往因为过早知道一些知识,而不重视学习,尤其是阅读方面。从小读书,但是没有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只是走马观花读书,读书效果不明显,加上现在的小学生都喜欢以自我为中心,对老师读书的要求置若罔闻,从内心不当一回事。这些因素的存在,导致现在的小学生在阅读方面没有养成良好的习惯,这些不良习惯的存在就导致现在的小学生读书能力差,读书效果不明显,也谈不上有读书的兴趣,严重的影响了学习成绩,成为许多家长和老师头疼的问题,因此,通过有效途径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刻不容缓。

二、培养小学生良好阅读兴趣与习惯的重要性

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与习惯重要性是多方面的。首先,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到小学生阅读的质量,而小学生的阅读质量又与其阅读能力息息相关,而阅读能力是关系到小学生语文成绩的重要内容,可以说,对于小学生成绩的提升有重要的影响。因此,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和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才能不断提升阅读能力,才能保证小学生语文成绩的提升。再次,小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等于养成了一个好的学习习惯,一种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不仅对学生的学习成绩提升有重要影响,而且对小学生今后的个人发展也有深远的影响,好习惯的养成可以让小学生能够在今后学习和生活中少走弯路,更好更快的发展。最后,小学生良好阅读习惯的养成,也降低了老师的教学工作量,老师能够更多的将精力放在教学的其他方面,比如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充分的备课,有更多的时间进行充电学习,有更多的时间和学生多沟通了解学生学习动态,这样对老师的发展,对学校教学质量的提升,起到很大的促进作用。

三、小学生良好阅读兴趣与习惯养成的有效途径

1.学校应该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我们经常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可见环境对于一个人影响有多大,因此,要培养小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学校就必须营造浓厚的阅读氛围,让小学生在大的环境中不知不觉的爱上阅读。

而阅读氛围的营造需要学校进行精心的布置,可以在学校的大厅、走廊、楼道、教师、食堂等地方张贴有关读书的名人名言,让学生走到哪都能感受到关于阅读方面的信息。另外可以在每个年级组织相关的读书兴趣小组,同时为学生提供阅读场所,让学生在有阅读冲动后能够及时进行阅读,打好相关的硬件基础。另外,学校和老师应该多举行和阅读有关的比赛,对于成绩优秀的学生,给予相关的荣誉和物质奖励,颁发奖状和奖励图书,提高学生阅读的兴趣,并积极的参加到阅读行列中,带动更多的学生,提高阅读兴趣,在学校形成一股读书的风气,从而养成阅读习惯。

2.留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养成学生阅读习惯。我们经常说现在的孩子压力大、负担重,一点不假,现在的孩子从小就被家长寄予很大的希望,除了正常的上学时间,剩余的时间大都被一些兴趣班所占据,别说玩耍,就连平常阅读的时间都没有。经常见一些小学生在公交车上写作业,甚至写着写着睡着的,所以家长和老师在学生学习时间的安排上应该合理。因此,要给学生充足的读书时间,家长和老师应该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家庭的实际情况制定学生的学习计划。例如有些学生比较安静,能静下心来读书,那么就可以安排学生在家进行相关的阅读学习计划;有些家长没有过多的时间在家监督孩子学习,那么老师就尽可能在学校时间安排学生进行相关的阅读学习,回家后完成相关的课后作业。同时还要让学生将一些空余的学习时间充分利用起来,例如可以在饭后进行十分钟阅读,在大课间进行十分钟阅读,积少成多,慢慢养成阅读的习惯,同时也树立了学生的时间观念,可谓一举两得。

3.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学习,提高学生阅读兴趣。养成阅读习惯,首先要调动学生阅读兴趣,而积极开展课外阅读学习,是调动学生阅读兴趣的重要方向,一方面,课外阅读相对于书本的阅读内容更加丰富,知识面更广,学生更愿意进行课外的阅读。可以在进行课内学习的时候,鼓励学生在课外阅读的时候进行相关信息的搜集,以课内带动课外,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也完成了相关的学习任务。另一方面,老师可以有针对性的给学生推荐相关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在阅读的时候学习到更多和学习相关的知识和内容,例如,学生在进行课外阅读的时候,可以将一些自己认为不错的段落或者对话抄送下来,每周抽出一节课时间,让每个人同大家进行分享,这样不仅提高学生阅读兴趣,还能在不经意间提高了鉴赏和写作能力。

4.将相关的科学技术应用到阅读学习中,让阅读更快乐。现在的社会是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社会,因此,在培养学生阅读兴趣与习惯的时候,也应该与时俱进,将一些科学技术应用到阅读学习中去,让学生阅读更加轻松和愉快。比如,日常的阅读,更多是进行文字的阅读,很多时候,学生感受不到文章中相关场景,如果在集体阅读课的时候,配备相关的影音设备,在学生阅读到相关的文章时候,对于有些故事情节可以通过一些视频来向学生进行全方位展示,更利于阅读理解。如读《三毛流浪记》时,可能学生感觉不到三毛有多可怜,但是通过相关的电影和视频片段,可以直接感受到三毛所处的环境和凄惨的经历,让阅读更有效,让阅读更容易,让阅读更快乐。

四、小结

总之,要想培养小学生良好的阅读兴趣与习惯,就应该从小学生阅读现状出发,了解阅读习惯的重要性,在学校给学生营造良好的阅读氛围,让老师能够给学生充足的阅读时间,养成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利用一些先进的科学技术手段让学生们快乐阅读,快乐学习。

参考文献:

篇7

连云港市下辖新浦、海州、连云三区和东海、赣榆、灌云、灌南四县,市区的教育设施及师资力量优于四县,但农村中心小学条件与城区小学相比有一定差距,村小的差距最大。由于城乡小学在学校管理及硬软件建设等方面的显著差别,因此各学校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也存在着较大差异。通过设计问卷并进行抽样调查的方式获取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相关数据,可以真实地了解本地区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发展的真实情况。问卷调查时,分别按学生所在低、中、高三个学段进行抽样。采用随机方式从市区三个区中随机抽取了6所小学的375名小学生作为城市样本;从四县中心小学和村小中各随机抽取了8所小学的390名小学生作为农村样本。共抽样学校14所,发放问卷800份,收回765份,问卷回收率为95.6%。从调查问卷的统计结果上看,城乡小学生在课外阅读水平的发展上存在显著差异。

1.阅读的态度

通过调查问卷,可以看出城乡小学生对待课外阅读的态度基本上是一致的,对自己喜欢的课外书感兴趣,喜欢广泛涉猎各类图书。这说明学生对课外知识的获取愿望是强烈的,需要老师和家长能为学生提供更多的阅读机会,提供更多阅读的书目。不同的是,城市组学生更关注自己的阅读兴趣,表达出了自己喜爱的书更愿意读的愿望。此外,城市组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更多地受到了家长、老师和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等因素的影响。

2.阅读的形式

从阅读的形式上看,低年级学生由于年龄特点与识字量的不足,偏爱阅读浅显易懂的漫画卡通类和附带插图类的课外书。到中年级后这种偏好逐渐向附带插图类的课外书转变,其中农村中高年级小学生更趋向于阅读附带插图类的图书。由此看出,低中年级学段的小学生偏好于具体形象思维。调查中还发现,高年级学生对纯文字课外书的阅读趋势增加较为明显,特别是城市组高年级学生对纯文字课外书阅读的人数显著增加,反映出城市高年级学生在具体形象思维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抽象思维能力有了很大提高,这说明城市组小学生在对课外阅读的重视程度上具有较大优势。数据也反映出农村小学高年级学生对纯文字类课外阅读书重视不够,抽象逻辑思维能力发展滞后,需要予以重视并加强引导。

3.阅读的内容

从阅读的内容上看,童话类课外书在学生群体中最受欢迎,城市组与农村组的差别很小。学科辅导类课外书在城市组小学生中数字比重有所增加,反映出城市小学生对学业的重视度在不断提高。对于科技体育类课外书,城市组中高年级比农村组略有增加。比较明显的差别是:城市组学生更加重视了现当代名著和古典文学书籍的阅读,问卷统计数字比农村组小学高出近一倍左右,这种现象应引起农村小学教育工作者的重视。

4.阅读的时间

从阅读的时间上看,城乡小学生每天进行课外阅读的时间总量大体上都在30分钟到2小时之间。农村小学生的阅读时段主要分布在早中晚,城市小学生的阅读时段主要分布在节假日。城市小学生对课间的利用率也比较高。

5.阅读的习惯

从阅读的习惯上看,从不主动看书和从不买书看的小学生不多,大多数学生能够做到经常借书看、经常买书看,并在阅读后能主动与别人交流读书所得。一部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容易受到老师、家长或同学等人的影响。农村高年级学生中有一部分学生已经重视了读书做笔记,城市各年级学生中普遍重视了读书笔记在课外阅读中的作用。学生经常买书看的数据比较中,城市组学生数高于农村组学生数,反映出城市家庭经济条件较农村要好,家长对孩子读书的重视程度也比农村组要高。

二、影响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主要因素

1.当地教育观念

同样是城区或农村小学,为什么有的学校小学生的阅读水平高?有的学校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低?究其深层次的原因,当地的教育观念是影响小学生阅读水平发展的首要因素。一个创新意识强,教育优先发展的地区,其教育教学的质量也必然是走在地区发展前列的。而教育的优先发展,也必然反过来有力推动当地经济的跨越发展。一所学校的办学理念超前,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则小学生的阅读水平也一定超越同类学校。因此,推动当地教育体制的改革和创新非常必要,通过改革和创新更新教育观念,积极构建校园文化,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才能真正把课外阅读落于实处。

2.家庭经济条件

家庭经济条件是小学生开展课外阅读的有力保证。阅读需要经济条件的支撑和保障。家庭经济条件优越,可以实现和满足学生购买图书阅读的愿望,对学生海量的课外阅读提供支持。而经济条件不宽裕的家庭,特别是农村家庭,学生基本的阅读条件就会受到影响和限制,容易导致许多想读书的学生只能望书兴叹的现象。因此,调动一切社会力量特别是家庭的力量来保障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是一个切实可行的构想。

3.社会读书氛围

家庭与学校读书环境的营造对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发展也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一个重视读书氛围营造的社区、学校、家庭里,小学生的阅读欲望往往会被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这些或大或小的环境影响着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不断诱发小学生积极践行课外阅读的主动意识。同时,积极的课外阅读行为又影响着学校、家庭和社区文化建设的层次和深度。

4.学校读书条件

学校图书场馆及藏书数量等硬软件条件的建设对提高对小学生阅读水平的提高有着明显的影响力。一所学校的阅读场所是否充足、藏书量是否丰富、读书气氛是否浓郁,不仅直接影响着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同样也影响着学校读书活动开展的质量。

5.学生读书兴趣

兴趣是能力培养的前提,对课外阅读的兴趣决定了小学生个体阅读水平发展的空间大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缺乏动力是学校和家庭正面引导不足而造成的负面结果,其表现为学生对课外阅读全无兴趣,甚至把阅读当成一种额外的负担消极应付,这样的结果往往是我们最不愿意看到的。

6.学生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是学生建立终身阅读观念的一种积极形式。调查中发现,现在的大多数小学生对课外阅读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课外阅读常常随兴所致,无计划、无规律,当然无从谈起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果小学生的阅读行为只是为了完成学校或老师布置的学习任务,没有主动阅读的意识,那么这样的课外阅读效率是低下的,习惯也很难养成。

三、提高城乡小学生课外阅读水平的对策

1.营造阅读环境

宽松和谐的阅读环境是保证阅读质量的前提。就家庭方面来看,家长要率先垂范,平时养成主动阅读的习惯,做到合理安排时间,一有空闲就读书,从而给自己的孩子做出学习的榜样。就学校方面来看,要积极重视校园读书环境的改善和提高,包括校园、班级读书氛围的营造、图书阅览室的建设、馆藏图书的储备、以及学生阅读时间的保证等诸多方面加大经费投入,营造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环境。

2.培养阅读兴趣

家长和老师要通过各种有效的措施培养和调动学生读书的兴趣,使学生浸润书香,熏染知识,唤起学生的读书欲望。学生读书兴趣的培养还可以通过各种读书活动来推动。

3.提供阅读时间

合理充裕的时间是课外阅读得以有效开展的保证。调查中发现,那些思想开明,理念新颖的学校或家庭,学生的课外阅读机会就比较多,学生阅读的质量也相对较高。要把课外阅读作为课堂阅读的有效延伸加以重视,保障学生的阅读时间,充分利用课间、早上、中午、晚上和双休日、节假日的时间有计划地开展读书活动,保证读书活动有序开展下去。

4.教给阅读方法

由于课外阅读的范围大,时间紧,因此开展课外阅读时老师要主动作为,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鼓励和引导学生采取略读、精读、定向阅读、选读、速读、摘录批注读等阅读方法,灵活多样地开展读书实践活动。有了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作为保障,学生的读书活动才会变得有实效,阅读实践也才真正成为学生的“自由”活动。家长和教师在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后,要及时隐退,只有当学生阅读中出现障碍和问题时才会现身。

5.开展阅读活动

通过开展有效的读书活动促使学生始终保持一种持久而盎然的兴趣,从而促进读书活动深入持久地进行下去。读书活动的开展主要阵地在班级,老师要善于利用各种有利的时机在班级或校园组织各种读书活动,通过开展读书竞赛、摘抄读书卡片、评选读书模范等活动,总结典型,表扬先进。读书活动的开展要因地制宜,因人而易,一切措施要有利于学生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利于阅读的质量和效果。

6.引导阅读体验

对于小学生来说,其喜欢不喜欢读书主要源于自我对读书的真实体验。一个通过阅读获得了独特知识体验的学生,读书将成为其学习生活中很重要的一项内容。所以,要想让学生对课外阅读感兴趣,必须利用各种现有条件积极创造机会让学生更多地去进行读书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生发兴趣,自觉完成知识经验的积累。

7.养成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能够保证小学生的课外阅读行为持久有效地坚持下去。要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应重视两个方面:首先要培养学生主动预习的良好习惯,要让学生通过预习教科书,养成主动查阅工具书,查阅课外阅读资料的良好习惯;其次,要培养学生“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让学生在课外阅读过程中通过勾、圈、画、摘、议等方法对阅读过程中的所得、所悟进行记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好习惯。

课外阅读可以陶冶小学生良好的道德情操,可以增加小学生的知识储备。如果学生能在学校主动阅读,在家庭自觉阅读,在社区参与阅读,在社会体验阅读,那么“书香班级”、“书香校园”、“书香社区”及至“书香社会”的美好愿景才能落于现实,全社会才能形成人手一书的繁荣局面。

参考文献:

篇8

一、目前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分析

(一)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主动性不强,多是为了考试

目前,无论是家庭,还是学校,甚至包括少不更事的小学生本人,重视考试成绩的观念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仅仅被当作语文课堂教学的延伸和提高语文考试成绩的手段。于是,在课外阅读方面,小学生基本没有自我选择的机会。以小学第二学段开始为例,他们的阅读大多是为了提高其作文水平。在这种情境下的课外阅读,对于学生来说其实只是一种变相的作业,还是苦差事,其阅读积极性可想而知。

(二)阅读时间不能得到有效保证

多年来,学生的课业负担实际上一直没有减下来。小学生尤其是第二学段以后的课时安排非常紧凑,老师不太可能留有足够的时间让小学生在校进行课外阅读,绝大部分课外阅读是学生利用在家的时间完成。但是,由于目前小学生的家庭作业很多,再加上小学生的自制能力本来就较差,一些家长也疏于教育,结果有不少小学生在做完作业后,都是选择看电视、玩电脑游戏等,用于阅读的时间很少,更不要说有效阅读量了。

(三)阅读内容选择较随意,缺乏系统性和科学性

从实际来看,目前小学生的阅读内容选择比较盲目。他们选择阅读内容的依据主要是两个:一方面,他们主要依据老师提供的书单进行阅读;另一方面则是盲目跟风。如有不少中年级和高年级小学生仍然倾向于选择卡通漫画书来消磨时间和娱乐自己。但有的漫画书无论是在制作还是内容方面,质量确实较差,有的图画为主,难得有的那几个文字,也仅仅是“啊、哈、嘿、哇、呀……”诸如此类的语气词而已,根本就没有优美的语言。笔者曾经见到一个三年级学生手上的一本唐诗画册中,其中“一行白鹭上青天”居然被印成了“一行白鹫上青天”。想想看,选择这样的读物,会对少年儿童产生多大的误导作用?

(四)学生缺乏系统化的指导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主要是在家庭中完成,但是对于许多家长来说,要不就是比较忙,要不就是缺乏相关方面的指导技能,因此,指导小学生课外阅读的任务还是要落在语文老师身上。但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有的学校并没有把对学生课外阅读的指导纳入常规教学计划。这就导致不少老师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仅仅停留在口头的督促上,没有系统、细致的指导。

二、提高小学生语文课外阅读水平的路径分析

(一)学校应该提高认识,在全校形成一种重视小学生课外阅读氛围

学校是小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直接影响他们的成长。因此,学校应该摒弃那种过于功利化的办学理念,将小学生课外阅读习惯的养成当成影响其终身语文能力和语文素质的大事来办。一方面,学校应该将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纳入到整个教学质量的评价体系中去,督促语文教师认真做好所教班级学生的课外阅读指导;另一方面,学校应该安排教务部门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实效;同时,学校还要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认知特点,制订具体的课外阅读计划,精心挑选推荐各类儿童读物给家长和学生;最后,学校还要在有限的经费中留出必要的经费用于学校图书室的建设,购置一些课外读物或自行开发一些本校课外阅读教材供小学生在课余时间阅读。

(二)所在班级也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提供方便

除了语文教师外,班主任对于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也有责任。他们应该在班级里创设一种鼓励学生课外阅读的氛围。如班主任可以给学生家长写倡议书,请有条件的学生家庭捐献一些高质量的儿童读物,有条件的还可以到当地图书馆或社区联系,争取一些支持,最后集大家之力建设班级图书角,让学生在课余翻阅,培养学生的兴趣;又如班主任还可以和语文教师一起合作,在班上成立读书兴趣小组,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另外,班主任还要和家长保持密切联系,了解小学生在家中的阅读情况,要求家长尽可能加强对孩子课外阅读的督促与指导,做到校内教育与校外教育的互补。

篇9

小学生语文能力包括阅读能力与表达能力,没有一定量的阅读训练与积累是难以提升表达能力的,更谈不上语文能力的提升。阅读能力是指对语言表达的吸收理解能力,即对语言文字的感受力和领悟力,必须由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来提升。

新课标对小学生的课外阅读作了明确要求,即,要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背诵优秀诗文(段)160篇。显然,要帮助农村学生普遍达到这个目标,对语文老师来说任重而道远。那么,应如何指导和帮助农村小学生完成新课标规定的课外阅读任务呢?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三方面着手。

一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

1.组织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

课外阅读活动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内容要丰富多彩。可集体读同一作品,也可读相同作者的不同作品;可三五个邀着一起读,也可以独自在家享受阅读的乐趣;可以是在学校的课余时间读,也可以周末去新华书店慢慢读。如,小组共读同一题目的童话(安徒生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后,交流各自的感受,交流后再读这一童话,就又有新的感受。这样一方面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交流阅读心得,进行合作式的阅读;另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读得更深入,收获更大。还可提供同一作者的不同作品让学生读,使学生对作者有更多的了解。

2.定期开展各种形式的展示汇报

要求学生定期汇报阶段性的课外阅读成果,使其相互借鉴,表扬先进,鞭策后进。如,举行故事演讲会,让学生复述课外阅读中的有趣故事;背诵优秀诗文;好词佳句收集展,让学生展示其语言的积累成果;介绍“我最喜爱的课外读物”,让学生展示各自的兴趣爱好;出墙报和学习园地,开辟“时事专栏”等。这样,既能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还能提高学生语文的综合能力。

3.建立班级图书角

学生个人拥有的书刊毕竟很有限,农村小学生就更少了。“无书(课外书)读”这一难题长期困扰着农村小学。汇聚各方力量,积极建设“班级图书角”是解决这一难题的好办法。可以鼓励学生把个人藏书带到教室,派专人管理,负责借阅、收还,让更多的学生分享好书。同时,尽量挤出经费征订《小火炬》、《中国少年报》、《作文评点报》、《故事大王》等报刊杂志,丰富班级图书角的内容。

二 教给学生正确的阅读方法

许多学生有课外阅读的兴趣,但在如何“读”的问题上,往往不很明确。有的只凭兴趣,对有生动情节的内容却走马观花地读;有的读了好文章,没有注意积累知识,吸取技巧,运用到写作上。因此,要适时引导学生不但要爱读,而且要会读,读得更好更有收获。教师可给学生介绍几种行之有效的读书方法。

1.摘读法

让学生根据自己在课内学习或写作上的某种需要,有选择地阅读相关书籍报刊的有关篇章或有关部分,以便学以致用。如,引导学生选读所订的几本《小学生优秀作文》,让他们从若干篇习作的开头语中,进行仿效和借鉴。这对个别总对作文如何开头而发愁的学生,可尝试用这种阅读方法提高阅读效果。

2.浏览法

让学生对所读的书报,不是逐字逐句地读下去,而是快速地观其概貌。用这种方法阅读,对于爱读书报,却无充分时间去细嚼慢咽的学生来说,是十分可取的。每当学生所订的某种报刊刚刚发下,大家都爱不释手,总想先睹为快,但又不能不顾及听课和做作业,除重申“不允许上课时偷看课外读物”的纪律外,还可鼓励学生用浏览法,先看个大体眉目,待课后再去细读。这样,既不挫伤学生读书的积极性,又解决了时间矛盾,维持了上课纪律。

3.精读法

让学生对书报上的某些重点篇章,集中精力精细地阅读。老师结合阅读教材推荐的有关文章,让学生在校内的课余时间或回家之后,去反复阅读,并预先提出一些问题让学生去思考,去解答。如,教学《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之后,向学生布置几个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读《三味书屋》,着重了解鲁迅先生的简要生平与高尚人格,这样可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三 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小学生的年龄和心理特点决定了他们对课外阅读往往缺乏持久性和计划性,农村小学生因特定环境因素影响,更需要老师热情鼓励来培养农村小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

1.培养阅读意志

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阅读能力,制订一个读书计划。开始时,把标准可定低些,这样实行起来比较容易,有利于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初步积累读书经验。之后,根据具体情况作适当调整,把计划安排得更加合理,使读书效果更好。在实施计划的过程中,阅读的书籍一旦选定,就一定要读完它,千万不可浅尝辄止,半途而废。一定要养成选一本书就要读完一本书的好习惯。同时,指导学生针对自己的学习、生活的情况,选择读书的时间,或中午,或晚上,一旦定了就要严格执行,决不能想起来就读,想不到就一连几天也不读。

2.做好读书笔记

“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课外阅读应让学生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指导学生摘抄好词佳句、科学珍闻、生活常识等,以丰富语言、增长知识、启迪思维、陶冶情操。在读过一本书或一个故事后,让学生把其中的重点或基本内容写下来,掌握读物的内容及作者的思路,从中学习表达思想的方法。读完一本读物后,我们还可以让学生就某个问题谈谈自己的认识、感想、体会,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也可以让学生把从课外阅读中得到的知识迁移到小练笔中来,哪怕只用到一个精彩的词或一句生动的话,这对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都很有帮助。此外,我们也可以让学生续编故事、改写故事,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培养他们的创造力。

篇10

二、挤出时间,让学生去读书

大家都有这样的经历,每每得不到的时候会格外向往或者盼望。所以对于阅读也是如此。不见得把书放到孩子面前孩子就会珍惜,相反适当的控制时间有时候会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过去只是口号嚷“多读书,爱读书,读好书”,学生想读书却苦于没有时间读书。我鼓励学生每天中午早早的打扫好卫生,然后准时在1点50分读书,直到上课。晚上的语文作业也只有两个,其中一个作业读书半小时。我更鼓励学生双休日多读书。更重要的是,每周都有固定的时间(拿出1~2节课)来一起读书,不仅学生读书,老师也在读书,做学生的榜样。

三、利用游戏帮助孩子爱上阅读

小学生的生活紧张有致,学校里每天都有大量新的知识导入,回到家中自然会有多多少少的作业需要完成,似乎专心玩乐的时间越来越少,这样的一个过渡期正好可以把游戏和阅读同时兼顾,让孩子在不知不觉中有所收获切不排斥。小游戏小方法很多,在孩子需要陪伴的时候,教师应该用心的陪着孩子,和他们一起阅读,一起玩。孩子没有理由不喜欢阅读。有老师认为说,只要自己多看书,营造阅读的气氛,孩子就会喜欢上阅读。我以为这是一个片面的说法,任何好习惯的养成,离不开教师的以身作则,也离不开在孩子早期的用心带动。不是教师坐在那里看书,孩子就一定喜欢阅读。而是任课老师要通过实例来引导告诉孩子,阅读很有乐趣,孩子才会有兴趣去尝试。

四、巧用激励,让学生爱读书

为了鼓励同学们读书,读更多更好的书,我可是费劲了心思,甚是费了一番心思。每一周我都会奖励爱读书的同学可以借两本自己喜欢的书;为了激发同学们的阅读兴趣,提高同学们的阅读质量,每一学期我都会组织好多次定期或不定期的阅读评比。对于在阅读比赛当中取得优异成绩的积极分子,我会给与他们及时的精神鼓励,或者是物质奖励,让他们体验到取得成绩的喜悦。当我的学生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之后,就会坚持阅读,随之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同时,随着大部分同学的进步,他们就会积极的影响班里的其他没有良好阅读习惯的同学,慢慢的整个班级就能形成良好的阅读氛围。阅读氛围越浓厚,同学们的阅读热情就会越大,整个一学年下来同学们的阅读量明显提高,同时我也感到了同学们综合语文素质的提高。

篇11

小学生正处在人生的起步阶段,犹如:一株刚刚破土的幼苗,非常渴望吮吸知识一的甘露,以让自己能够茁壮成长。这就必须:要拓宽课外阅读,让学生在知识的海洋里:自由邀游,快乐成长。作为在农村学校从教的一名教师。我就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和对策来谈谈自己的一点见解。

抽丝剥茧――课外阅读现状分析

一、学生缺乏阅读的兴趣。阅读的主动性、积极性不强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任何事只要对它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地、积极地去完成。而农村学生由于以下原因导致阅读的兴趣不高。

1.年龄特点的制约。好玩是儿童的天性,小学生正处于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要他们静下心来看书,确非易事。

2.学生课业负担重,导致根本没有阅读的时间。为了在考试中考出好成绩,小学生们整天围着教科书或教辅读物打转,整天钻在各种作业、练习题或试卷中,实际上用来课外阅读的时间就很少,要让他们主动积极去阅读。根本不可能。

3.阅读本身不易于掌握。对于小学生来说,要他们自己去领悟,自己去阅读,自己去感受阅读的乐趣,那本身就十分困难j比如让低年级学生去阅读历史故事、革命故事。他们就会很吃力,越吃力,就会越失去阅读的兴趣。

二、家庭因素的制约,直接影响了学生的课外阅读

家庭是学生生长的摇篮。农村小学生由于所处的特殊环境,受家庭里各方面因素的制约,在课外阅读上存在着种种不足。

1.家庭经济条件差。许多家庭根本没有多余的钱来支持有阅读愿望的学生购买大量的课外书籍,因而就造成了他们的阅读量较少。

2.家长的意识落后,观念淡薄。农村家长都有着望子成龙、望女成风的愿望,他们期望自己的孩子考高分,他们认为只要把老师教的书本学好就行了,读课外书简直是荒废学业,根本没有必要。

3.家长在课外阅读指导上力不从心。农村家长的文化水平普遍较低,对于在孩子的课外阅读的指导上根本无从下手,更何况现在农村的留守儿童多,爷爷奶奶更是无法指导。

三、学生在课外阅读上没有掌握科学方法

在课外阅读中,农村小学生没有恰当的阅读方法,因而阅读的质量也不高。

1.在选择阅读书籍上十分盲目。课外书籍浩如烟海,鱼龙混杂,非每一本书都对小学生有价值,而小学生的审美能力不强,他们的阅读带有随意性和盲目性,只凭个人兴趣去阅读,不仅造成了时间上的浪费,而且读书的效率也不高,容易吸收杂乱无章的东西。

2.没有做好读书笔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小学生的记性好,但忘性更大,更应该做笔记。但小学生阅读课外书籍时,根本没有几人做笔记,他们都是随手拿来看了就丢了。读后问之内容,当时知晓,但过后不久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3.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有些小学生有阅读的兴趣,也积极地阅读课外书,但是他们只是凭个人兴趣,想读时才去读,不想读时就随意丢在一边,没有制定读书计划,没有养成经常阅读的习惯,这样的阅读就会是虎头蛇尾,阅读的成效也不佳。

对症下药――实施良好对策

针对农村小学生课外阅读中存在的种种现状,我觉得我们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以提高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水平,让学生享受自由愉快的阅读乐趣。

一、激发兴趣。促进学生主动积极地阅读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先导,是需求的动力。只有充分地调动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学生才会主动积极地寻求阅读的机会,从而增长知识。

1.启发学生阅读的萌芽

在学生进行阅读的最初,不要强求等生读什么书。当他们选择自己喜欢的书来读后,他们就会很容易被书所吸引,产生读的愿望,而主动加入阅读的队伍中来,时间久了,就会养成读书的好习惯。

2.设悬念,引发阅读兴趣

小学生最爱听故事。许多学生对书本不感兴趣,就在于他们没有尝到读书的甜头。作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置悬念,吸引学生阅读的兴趣。另外,还可以给学生提一些问题,抓住学生迫切想知晓答案的心理,趁热打铁,为学生推荐读物,他们就会主动地去读书寻求答案了。

3.树立榜样,鼓励先进,激发阅读兴趣

(1)教师以身示范。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教师与其在口头上大吹读书的好处,还不如处处以身作则,做出榜样。在与学生的交谈中。教师能旁征博引经典名著、好词佳句,随口道来,让学生从教师身上真切地感受到读书的价值,由钦佩教师的博学多才而爱上老师。

(2)树立学生典范。随时表彰课外阅读积极分子,让他们体验成功的喜悦,从而更坚持大量阅读,并且个人的进步又是同学们效仿的范例。同时还可以让阅读水平高的学生充当“小老师”,讲自己的阅读体会,朗读美文,讲故事等,从而让学生的阅读兴趣大增,个个都争当“小老师”。

二、优化校园阅读氛围

学校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场所,要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能力,优化校园良好的阅读氛围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学校应积极创造条件,为学生的课外阅读保驾护航。

1.保证阅读时间

要让学生读书,时间必须保障。教师每天应少布置些机械重复的书面作业,让学生有充裕的时间进行阅读。农村学生早晨到时间较早,很多学生都会提前半小时甚至一小时到校,这时就可以让大家读自己喜欢的读物。每天中午(农村学生大部分在校吃午饭)可以抽出一定时间组织学生阅读。另外,还可以每周增设一节阅读课,保证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及指导。

2.建立班级图书角,学校开放图书室、阅览室

为了弥补学生书源的不足,教师可以动员学生把个人的图书暂时存放在班里,组建班级图书角。组织学生自己管理借阅。这样相互竞读,借读,极易促进学生的阅读。但班级图书角资源毕竟有限,学校图书室、阅览室应对学生全面开放,让学生把图书室、阅览室当成课外阅读的乐园、创新的天地和心灵驰骋的原野。

3.组织与阅读有关的竞赛

在大量的课外阅读中,学生增长了知识,掌握了不少好词佳句,总想在同学面前表现出来,非常渴望自己的努力得到别人的肯定,学校应给学生提供尽量多的机会,让他们展示自己的才华。比如,可以开展词语接龙、讲故事比赛、诗歌大朗诵、演讲比赛等。当他们的阅读布线得到肯定的展示,在心理上就会产生极大的满足感,从而更加积极地去阅读。

三、营造家庭阅读环境

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时间大多是在家庭里完成的。因而,家庭的阅读环境。家庭的经济文化水平等都直接影响着学生的阅读质量。

1.针对经济条件差的,鼓励学生借书看、换书看

农村家庭经济条件普遍较低,农村学生所拥有的课外书籍少之又少。面对着有强烈欲望却无书可读的学生,就仿佛看到了巧妇无米之炊的窘况。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鼓励学生向学校图书室或其他图书馆,向同学借书看。也可以在学生中建立“阅读伙伴”,这样不仅可以互相快捷地借阅对方的书籍,而且可以有效地进行读书交流。

2.开展家访工作,开好家长会,做好家长的思想工作

只有转变家长的思想观念,学生的课外:阅读才有强力的支持。教师可以利用开家长:会或家访活动,向家长介绍课外阅读给学生带来的好处,转变家长服里只有分数的观念,转变家长眼里读书是老师教学生的观念,取得家长的配合,邀请家长参与开展与阅读有关的各种竞赛活动,让家长在活动中真切地感受到阅读所带来的益处。

3.开展家长培训班,教会家长如何指导孩子阅读

家长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向家长介绍辅导孩子读书方法,与家长共同商讨,让家长和孩子一同制定阅读计划,选择阅读书目,共同阅读,或者与孩子比赛读书等,让家长成为指导孩子的最好老师。

四、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发挥教师的导读作用

阅读方法直接影响阅读质量。使学生掌握有效的阅读方法,就好比给了学生一把开启宝库的金钥匙。面对浩瀚的知识,小学生怎样才能高效地吸取营养,扩大知识面呢?这就需要老师在阅读方法上予以适当的指导。

1.教会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书目

农村小学生年龄小,阅历浅,不知什么’是真正的美,也不知什么书目适合自己,老师可以告诉他们什么是好书,什么是坏书。提高学生鉴别美的能力,帮助他们选择书目。(1)根据年龄特点选择书目。低年级可以选择童话、儿歌、寓言等,中年级可以阅虞革命故事、儿童故事、科幻故事、儿童诗歌等,高年级可以选择历史故事、散文、小说等方面的读物。(2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选择读物。这样不仅可以巩固课堂学习:内容,更容易引起阅读的兴趣和探究的欲望。(3)组织订阅少儿报刊,进行统一指导。

2.引导学生掌握基本的阅读方法

阅读方法有很多,作为老师,要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和不同的书籍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法。比如,精读法(即逐字逐句地研读,这样可以帮助学生牢固培养思维能力)、略读法(即翻看读物时大致看一下序言、目录、开头、结尾,然后从头到尾粗略地看一遍,力求快速地明确主要内容。)、批读法(即在阅读中边读边思边勾画,或写上几句心得体会,随读随写。)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篇12

三、加强体验教育,深化生活教育,促进养成教育,落实素质教育假期是开展体验教育和生活教育的大好时机.学校将拓展体验教育层面,开展生活教育,注重良好的生活、学习、文明礼仪习惯的养成,促进学生的动手动脑、团结协作能力的提高,培养学生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

1、社区实践要成立自主社区实践小队:班主任根据本班学生的居住区域,成立社区实践小队,安排队长组织开展活动,就近参加社区居委会组织的各种公益劳动和公益活动,向社会奉献自己的爱心,用自己的劳动美化社区环境、净化社区文明、体验社区实践,并在实践活动中学到知识、锻炼能力。开学后,1——2年级各中队收齐社区实践活动表,装订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班级填写开学后的);3年级各少先队员在家庭作业单上总结社区实践活动情况,班主任统一装订叫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社区实践活动总结,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2、家务承包假期,各少先队员进行家务承包,帮助家长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培养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美德。各队员在家务劳动中承包自己的一块“责任田”,坚持每天做。开学后一周内,每班评选出5名“班级家务承包之星”并把名单电子稿发送ftp“政教处文件夹”内“成长记录文件夹”。4年级全体少先队员在稿纸上誊写自己的感受,开学后,班主任收齐后以年级组为单位交政教处(各班推选5名队员用A4纸打印家务承包感悟,同时附过程性照片材料)。

3、动手操作(1)手抄报制作

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普法”为主题的手抄报;5年级每位少先队员用A4纸制作一份“科学知识”为主题的手抄报。要求书写认真,配图精美。开学第一周,以班级为单位收齐,装订成册,交政教处。(2)手工制作与科技制作1——3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制作一件手工作品;4年级每位少先队员,利用假期进行科技发明小创造,制作一件科技作品。开学后,每班评选出2份优秀作品,注明班级姓名上交政教处。〖作品要注明班级和姓名(班级为开学后的)〗(3)科技论文与科学实践5年级全体少先队员积极参加各种科技展示和竞赛活动,开学后每班交5篇科技论文,5份科学实践活动材料。要求用A4纸打印,同时上交电子稿,电子稿命名方式为:班级、姓名、题目。

4、学生读书活动

(1)活动主题阅读促进文明;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

(2)活动内容(一)举办中小学生征文比赛面向全市中小学生开展以“阅读享受智慧的生活”为主题,写读后感和从身边的人与事中挖掘弘扬中华传统文化为主要内容的征文活动,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中继承与创新。(二)开展“创建书香校园”活动通过“书香校园”建设、“朝阳读书计划”、争创“图书使用示范学校”、农村小学“爱心书屋”建设、“中华诵”等活动,进一步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引导中小学生多读书、读好书,激发读书兴趣,培养阅读习惯,提高阅读能力,充分享受读书和学习的快乐,促进学生全面发展。请语文教师根据学校经典诵读篇目和潍城区经典诵读篇目布置学生诵读。为了更好地开展读书活动,省第二届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组委会组织专家遴选了一些适合中小学生阅读的书籍(见附件见ftp:教导处:暑假读书活动计划文件夹中),推荐给中小学生阅读。除省组委会推荐的阅读书目外,各中小学校要结合“朝阳读书计划”推荐书目指导学生阅读更多的思想性强、具有阅读价值的图书。

(3)工作程序与时间安排

(一)工作程序。此次中小学生读书系列活动,由市教育局统一组织,在全市范围内开展。各县市区教育局、市属各开发区文教局(教管中心)和有关市直学校逐级组织初选、初赛,市教育局组织复赛,并择优报省,参加全省决赛。

(二)时间安排。7至8月份,全市各中小学校组织学生利用暑假,广泛开展阅读活动,积极撰写征文。9月3日前,以学校为单位遴选优秀征文电子版报区教育局基础教育科。区教育局组织评选表彰优秀征文,并择优报市。9月1日语文教师收征文包括电子稿,并按要求填写推荐表,9月2日上交教导处。

(三)报送要求。

(1)参赛作品内容要紧扣主题,题目自定,体裁不限,字数不超过3000字;

(2)征文中不能出现作者信息,作者信息以各学校上报的《推荐表》(见附件)为准;

(3)征文必须是原创,严禁抄袭,一经发现将取消参评资格,并对所在学校通报批评;

(4)征文电子稿保存为.doc格式,以征文题目作为文件名。

(5)排版要求:题目居中,二号黑体;正文四号宋体,单倍行距;A4纸张;页边距上、下、左、右:3厘米;页眉,页脚:1.5厘米;页码位于页脚居中排列。

(6)报送数量:各城区中学每校5篇,乡镇初中、城区小学每校4篇,乡镇小学每校3篇,以学校为单位连同《推荐表》(电子稿),一并于9月3日前发至@。各学校要全员发动学生参与,并在校内评选出等次,根据数量择优上报区教育局普教科。

(7)表彰奖励经典诵读、演讲与征文比赛将分别评选出区级

一、

二、三等奖和优秀奖若干名,同时评出优秀指导教师若干名,推荐优秀作品参加市级评选。班主任鼓励学生利用暑假,积极参加以上布置的各种综合实践,鼓励和指导学生开展作品的自创活动,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

四、假期注意事项

篇13

2、创办全区性中小学生读书节。

20*年举办汽车产业开发区教育局中小学生首届读书节,今后将不定期地举办此项活动,用欢庆节日的形式宣传读书的意义,启发中小学生对书的热爱和渴望,大力宣传读书活动。在读书节期间各中小学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如:文艺演出、诗词朗诵、征文、演讲等等。在读书活动中,要求:小学1—3年级学生每学期的阅读量达到5万字;4—6年级学生的阅读量要达到10万字;初中学生每学期平均阅读量要达到20万字;高中学生每学期平均阅读量要达到20万字。小学高年级以上的学生每学期要写一万字以上的读书笔记(篇数不限);寻找一句适合自己的格言或座右铭。教育局将开展“快乐读书,健康成长”读书活动的征文比赛,并编集学生优秀征文作品集。

3、中小学生演讲比赛。

在开展读书活动时,各校要不定期的开展读书演讲活动。九月份我局将结合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月,开展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演讲比赛。

4、好书进校园活动。

为使好书能快速、便捷地走进学生们的生活,我们与长春市新华书店联系,利用学生放学时间,请书店将青少年读物送进校园,供广大师生、家长选购。学校也要组织“校园图书超市”“旧书互换”等交流活动,把学生中的图书资源利用起来。

5、开展主题班队会。

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是培养学生良好读书习惯的关键。积极开展主题班队会,引导学生的读书方向,提高学生的读书兴趣。以进一步调动学生读书用书的积极性。

6、评选“读书小状元”、“读书大使”。

“兴趣是最好的教师”,所以对于学生来说,首先要每个学生喜欢读书、痴迷与读书,为激发学生的读书兴趣,小学将开展评选“读书小状元”活动、中学将评选“读书大使”活动。

二、中小学生读书活动主题:

“快乐读书、健康成长”

三、几点要求:

1、各校要加强对中小学生读书活动的领导与指导,要从提高学生综合素质这个根本问题上认识活动的意义,建立长效机制,把读书活动融入到办学中去。“打造书香校园、为学生一生奠基”。在开展活动中要做到有领导、有计划、有特色、有落实、有成果。

2、要充分做好读书活动的宣传工作,让全体师生包括家长认识到开展读书活动的意义,读书活动要有益于学校教育教学活动的开展;有益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有益于家庭教育;有益于学生身心的健康成长。学校的宣传橱窗、画廊、广播站等宣传工具要办读书活动的宣传专栏或专题,要指导学生办好班级墙报或学生手抄报,在校园里形成良好的宣传氛围。

3、在开展读书活动中,要注重学生读书习惯的养成,不要流于形式,不要影响正常的课堂学习。养成良好的读书习惯是学校、老师送给学生最重要、最有意义的礼物,是学生终生受益的法宝。因此,学校和教师有责任指导学生激发对读书的兴趣,很好地与语文、历史、物理、化学、地理、数学、英语、自然、体育、音乐等各个学科的教学与活动结合起来,全面指导学生的阅读,合理搭配知识结构,学会泛读、精读、快速阅读、读后复述等多种读书的能力。逐渐养成良好的习惯,帮助学生学会读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