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财务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国际财务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国际财务管理

篇1

(一)国际资本市场融资的需要。国际资本市场融资包括直接融资,即发行股票和债券筹集资金;间接融资,即通过世界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借款筹集资金。现在我们有些上市公司已在国际市场上发行了N股、H股、B股等等,有些已不满足于国内有限的资本市场融资,希望在更广泛的国际市场融资。而要在国际市场上拿到资金,首先要使外国的投资者看得懂我们的财务报表,要将我们的财务报表按国际化准则进行编报。

(二)国际贸易的需要。广泛的国际贸易要使贸易伙伴了解我们的产品,了解我们公司的信用和资金实力,而此时一份按国际化准则编报的财务报表是必不可少的。

(三)跨国投资的需要。我们的公司可能投资到国外,我们也可能与国际上著名的公司一起合资办厂,国外的公司需要使用国际化的准则编制财务报表,而我们的合资公司除了需按中国会计制度编制财务报表外,还要向国外投资者提供按国际化准则编制的财务报表。

也许我们可以在国内市场筹集到资金,但经济发展的国际化,已使我们的公司不满足于只有一个中国市场,国际贸易是我们绝大多数公司必然的选择,国际化的财务报表也将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问题。

我们可以请国际上的“五大”会计公司按国际化准则为我们的公司编制财务报表,但我们必须为此支付以美元计价的高昂费用;我们也可以自己动手来编制国际和国内两套财务报表,公司财务人员不必精通国际准则,新中大国际财务软件可以帮助各公司按中国和国际化准则编制财务报表。

在中国加入WTO及经济日益国际化的背景下,我们针对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财务管理国际化的需要开发新中大国际财务软件,支持中国、中国香港、美国、国际会计及其他国家按照各国会计制度和会计准则,一套账本多套会计准则无需等待的即时切换;支持中文简体、中文繁体、英语及其他国家语言的智能化动态信息翻译;支持比较会计、管理会计、多币种核算、多计量单位的换算;支持集团财务管理、集团财务报表合并、智能化分析建模的财务分析;支持电子商务。

我们的财务软件涵盖了总账、现金中心、财务报告、固定资产、成本管理、决策分析、集团管理、员工管理、基础数据、客户中心、供应商中心、权限中心、采购管理、销售管理、库存管理,以及电子商务接口、账套和语言的选择等十余个产品模块,能满足企业从财务到业务全方位管理的需要,并为我国国有和大型集团企业跨出国门,参与国际市场的竞争提供财务运作、商务监控、合作交流奠定基本保证。为传统企业向国际化方向的发展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同时也为广大民营和中小企业在开放的国际市场中提供核心管理手段,为促进我国吸引外资,为境外企业在华投资、合资和合作提供规避投资和贸易风险、监控财务状况作出新的贡献。

随着我国加入WTO,全球经济一体化以及电子商务浪潮的影响,财务会计管理制度必将与国际接轨,对传统企业的竞争能力提出了严峻的挑战。财务管理作为企业管理的核心,是企业实现电子商务的重要环节,企业对财务管理软件的功能和技术创新要求日益迫切,传统财务管理软件已无法适应企业管理的国际化和现代化要求,财务软件的国际化已经成为势在必行的发展方向。

二、管理国际化

我国许多公司也许并不缺资金,也实行了现代企业制度,吸引了一流的人才,建立了自己的研究所,有的还建立了博士工作站,博士后流动站,但我们的公司离世界五百强还有距离,我们在国际竞争中,在产品质量、价格等方面还有差距。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消除这些差距,我认为必须加强管理;必须借鉴国际经验,改善经营管理,提高效益。采用国际先进的管理经验至少在以下几方面使公司受益:

1随着公司规模扩大,公司的机构和资产规模也趋向扩大,此时我们需要先进高效的管理制度,以使公司发挥整体优势,并使公司管理层的意图得到有效执行。

2进一步提高原有公司管理机构的效力,扩大内涵再生产。

篇2

2、工企业债权人。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后,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便按时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因此,债权人必须要求企业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并要求企业保持完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当然,债权人权力的大小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在日本,债权人尤其是银行对企业财务决策会产生重大影响。

3、企业职工。企业职工包括一般的员工和企业经理人员,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的劳动,必然要求取得合理报酬。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有权分享企业收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当企业失败时,他们要承担重大风险,有时甚至比股东承担的风险还大。

4、政府。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各种公共方面的服务,因此要分享企业收益,要求企业依法纳税,对企业财务决策也会产生影响。当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很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实行政企分离,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力要弱些。陆正飞博士认为,政府经常通过政策诱导的方式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的国际比较

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由两大财务管理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建立发达的证券市场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的银行业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模式。下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简要对比。

(一)美国

1、所有者。美国以个人股东居多(见表一所示),这些个人股东不直接控制企业财权,只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美国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和反收购经常发生,当股票价格降低到某一限度时,往往招致被兼并或收购。因而,股票市价成了财务决策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由于职业经理过分地注意短期内股票的升降,因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2、职工。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从高级经理到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来调换工作。因此,员工与企业之间没有稳固的关系。这就使得员工很少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比较关心当前工资和奖金的高低。

3、债权人。美国的法律比较健全,债权人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当企业财务状况好时,各银行会主动提供贷款;反之,当企业财务状况差时,则要求企业清偿到期债务,甚至可能要求企业破产还债。

4、政府。美国政府认为,管得最少,就是管得最好。政府一般不对企业进行干预,但要求企业遵循有关法津法规。

(二)日本

1、所有者。日本企业的股东多为法人(见表一所示),股权相对集中,股票不经常转让。所以,日本的股东认为,股票价格的一时升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职工。日本企业推行的是终生雇用制和逐级提升制,劳动力市场不太发达,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关系。企业一般不解雇正式录用的职工,职工在企业出现暂时困难时,也不离开企业。企业在作决策时,多把员工利益放在首位。

3、债权人。日本企业的负债比率比较高,一般在80%左右。日本实行主银行制度,每一家大企业都有一家大银行的支持,银行与企业之间有着稳固、密切的关系。当企业出现暂时困难时,债权人一般不要求企业破产还债,而是千方百计地协助企业渡过难关。日本允许银行持有企业股份,许多银行既是债权人,又是股东,双重身份为银行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4、政府。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比较多的,政府通过各种中长期的计划,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经营、财务政策。

篇3

2、工企业债权人。债权人把资金借给企业后,一般都会采取一定的保护措施,以便按时收取利息,到期收回本金。因此,债权人必须要求企业按照借款合同规定的用途使用资金,并要求企业保持完好的资金结构和适当的偿债能力。当然,债权人权力的大小在各个国家有所不同,在日本,债权人尤其是银行对企业财务决策会产生重大影响。 

3、企业职工。企业职工包括一般的员工和企业经理人员,他们为企业提供了智力和体力的劳动,必然要求取得合理报酬。职工是企业财富的创造者,他们有权分享企业收益;职工的利益与企业的利益紧密相连,当企业失败时,他们要承担重大风险,有时甚至比股东承担的风险还大。 

4、政府。政府为企业提供了各种公共方面的服务,因此要分享企业收益,要求企业依法纳税,对企业财务决策也会产生影响。当然,在计划经济条件下,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很大,而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因为实行政企分离,政府对企业财务管理的影响力要弱些。陆正飞博士认为,政府经常通过政策诱导的方式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目标。 

财务管理目标的国际比较 

从世界范围来看,主要由两大财务管理模式,即以美国为代表的建立发达的证券市场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模式和以日本为代表的建立在发达的银行业基础上的财务管理模式。下面对这两种模式进行简要对比。 

(一)美国 

1、所有者。美国以个人股东居多(见表一所示),这些个人股东不直接控制企业财权,只是通过股票的买卖来间接影响企业的财务决策。美国上市公司之间的收购和反收购经常发生,当股票价格降低到某一限度时,往往招致被兼并或收购。因而,股票市价成了财务决策所要考虑的最重要因素。由于职业经理过分地注意短期内股票的升降,因而忽略了企业的长期发展。 

2、职工。美国是一个崇尚个人的社会,劳动力市场非常发达,从高级经理到普通员工,都可以通过劳动力市场来调换工作。因此,员工与企业之间没有稳固的关系。这就使得员工很少关心企业的长远发展,但比较关心当前工资和奖金的高低。 

3、债权人。美国的法律比较健全,债权人与企业之间是一种契约关系。当企业财务状况好时,各银行会主动提供贷款;反之,当企业财务状况差时,则要求企业清偿到期债务,甚至可能要求企业破产还债。 

4、政府。美国政府认为,管得最少,就是管得最好。政府一般不对企业进行干预,但要求企业遵循有关法津法规。 

(二)日本 

1、所有者。日本企业的股东多为法人(见表一所示),股权相对集中,股票不经常转让。所以,日本的股东认为,股票价格的一时升降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企业的长期稳定发展。 

2、职工。日本企业推行的是终生雇用制和逐级提升制,劳动力市场不太发达,企业与员工之间存在比较稳定的关系。企业一般不解雇正式录用的职工,职工在企业出现暂时困难时,也不离开企业。企业在作决策时,多把员工利益放在首位。 

3、债权人。日本企业的负债比率比较高,一般在80%左右。日本实行主银行制度,每一家大企业都有一家大银行的支持,银行与企业之间有着稳固、密切的关系。当企业出现暂时困难时,债权人一般不起诉要求企业破产还债,而是千方百计地协助企业渡过难关。日本允许银行持有企业股份,许多银行既是债权人,又是股东,双重身份为银行和企业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奠定了基础。 

4、政府。在资本主义国家中,日本政府对经济的干预是比较多的,政府通过各种中长期的计划,引导企业投资方向和经营、财务政策。 

篇4

对国际货物运输企业而言,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两者是相辅相成的,高效的财务管理能极大的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效率,而企业良好的内部控制则能进一步提高企业的财务管理水平。在全球经济化的大背景下,企业对自身内部控制的重视力度越来越大,这就使得促进了企业财务管理工作质量的提高,增强了企业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在新环境下,国际货物运输企业要想不断提高自身的财务管理水平,就需要根据实际状况,对经营管理的每一个流程进行严格的管控,同时企业财务管理人员还需要及时发现财务管理中的不足,制定相应的完善措施,以此促进企业的全面发展,而国际货物运输企业要想真正做到这一点,就需要制定完善的内部监督制度。由此可见,国际货物运输企业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是紧密相连。

2.国际货物运输业中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是企业经营管理中十分重要的工作内容,对于国际货物运输企业而言,如果有良好的财务管理质量和内部控制效果,就能保证企业经营管理的各个流程合理、有序的进行,同时还能有效地降低企业经营管理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增加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由此可见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对国际货物运输企业十分重要。

2.1内部控制是强化管理的重要手段

在国际市场竞争如此激烈的今天,国际运输企业要想立足于市场,为自身发展壮大提供良好的外部环境,就需要从内部管理做起,不断提高内部控制水平,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套行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从而为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依据。内部控制是强化企业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有效地的内部控制,能对运输企业的运输、仓储等各个环节进行科学化、规范化管理,使得企业管理朝着现代化的方向发展。此外,在国际市场竞争环境下,提高企业内部控制是企业适应国际大市场的基本要求,是实现国际运输企业稳定发展的基础。

2.2内部控制能实现部门之间的良好协作

内部控制是对企业各个部门进行有效的管控,因此,企业在制定内部管理制度时,必须要协调好各个部门、员工之间的关系,这样才能为企业内部打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才能保持企业内部的和谐稳定。目前,国际运输企业在经营活动中,往往需要两个甚至更多的部门配合进行,因此,各个部门必须通力协作,确保企业的正常经营及发展。在实践中,通过内部控制,能明确各个部门的职责、权利,确保各个部门各司其职,这不仅提高了企业各部门的工作效率,还提高了企业内部各部门的竞争力。

2.3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能确保资产的整体安全

在新环境下,企业要想实现安全、稳定的发展,就需要财务管理人员对企业资产进行严格的管控,在企业日常经营过程中,为了防止经营管理人员出现的现象,企业必须制定一套完善的内部管理制度,对经营管理人员的行为进行有效地监督,这样才能预防,确保企业资产的整体安全。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对国际运输企业的整体发展十分重要。

2.4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能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

对国际运输企业而言,其会计资料的真实性、可靠性直接影响到企业信息披露的准确度,而企业信息披露的准确度直接影响到企业经营活动的科学性,因此,企业在日常经营中,必须确保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通过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能全面审查、复核企业的会计资料,发现问题后,能及时的纠正,这就能为企业会计资料的真实、可靠提供保障。

3.强化国际货物运输业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的措施

3.1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理念

在新环境下,国际运输企业必须更新自身的思想观念,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理念,真正做到人力资源、财力资源、物力资源的有效整合,并制定完善的约束机制和激励机制,从而构建良好的内部秩序。企业管理层必须全面认识财务管理、内部控制的重要性,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完善的财务管理与内部控制制度,确保其真正落实在日常经营中,以此促进企业经营的顺利进行。

3.2做好财务分析,创新管理手段

财务分析是评价企业以往业绩、分析企业当前状况、预测企业今后发展的重要方法,在国际市场越来越激烈的今天,做好财务分析对企业的稳定发展越来越重要,因此,企业必须加强对财务分析的重视力度,培养专业的财务分析人员,确保财务分析工作的科学化、规范化、专业化。在新时期,企业管理工作受到各个方面的影响,随着信息技术、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企业管理已经朝着网络化、数字化的趋势发展,网络化财务管理打破了传统管理的局限,实现了远程查账、远程审计、远程报账等功能,因此,企业还需要积极的创新财务管理手段,不断提高财务管理工作效率,提高财务管理质量。

3.3加强内部控制,促进良性循环

国际运输企业要不断加强内部控制,特别是在资金使用环节,要全过程跟踪、监督,避免出现资金的盲目使用,造成资金浪费。企业可以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相应的定额指标体系,对资金的使用比进行严格管控,不断节约资金、增收节支,全面提高企业资金利用率,实现资金的良性循环。此外,企业还应该构建良好的外在环境,不断提高企业的资金使用能力,深入挖掘市场,提高企业市场占有率。

3.4加强风险识别与应对

风险是影响企业财务管理的重要因素,因此,在新环境下,国际运输企业必须不断提高自身的风险识别与应对能力,最大限度的降低风险带来的损失。在经营决策前,企业要广泛收集资料,预测可能存在的风险,结合战略目标,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在经营管理过程中,要及时收集各种信息,找出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以此确保企业的安全经营。

篇5

近几年,国际石油贸易量飞速增长,过去10年,世界石油贸易总体量增长了22%。经济的发展带动了石油需求的过度需求。从目前的国际石油市场来看,供需基本上是均衡的。然而国际石油价格却波动剧烈。国际石油贸易量增长迅速,不可避免地要谈到其财务管理问题。财务管理是企业管理体制十分重要的管理部分。在企业的管理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所谓国际财务管理,就是国际企业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管理财务活动,下面就对如今国际石油贸易的财务管理内容进行具体分析。

一、国际石油贸易格局现状

如今世界石油市场的供需双方矛盾,供应方是关键。全球的石油消费不断增加,从而世界石油贸易额保持不断上涨,西方主要消费国家的消费增长速度有所减缓。美国是世界石油消费最多的国家,保持在世界消费总量的四分之一。同样,发展中国家的石油消费量也在不断增加

目前,国际市场的石油价格保持上涨的态势,如今的国际石油市场基本保持着一个脆弱的平衡状态,因而只要有稍微的因素干扰,比如战乱等因素,只要一个微小的因素干扰,其平衡状态就会被打破。同时,石油库存量发生任何变化,都有可能导致世界石油市场的价格波动。库存增加,油价则降,库存减少,油价则增。

我国目前已经成为继美国之后的世界第二大石油的进口国,因而国际油价的制定权不在我国手中,我国只能够被动接受油价的波动,国际油价的长期变动对我国经济的稳定发展是有影响的。国际石油贸易的现状是非常动荡的。对其我国只能做到静观其变,兵来将挡。

二、国际石油贸易的财务管理结构形势

财务管理是保证企业公司高效运转的保障,国际石油贸易巨大,辐射全世界,其有一个科学和理,灵活高效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十分重要且必要的。财务管理体制是公司企业管理体制的重要部分。接下来就具体谈谈国际石油贸易中的财务管理实务。

(一)国际石油贸易公司财务管理组织结构

国际石油公司在内部的财务上实行了高度集中的管理,其管理层次大约分为五个级别:总公司、二级专业公司、地区公司、作业区和生产区。各级别组织分工管理合作,科学规划,各个层次都有适应自身的财务管理体系。其中,总公司是一级独立核算的主体。是利润计算和分配的中心。其主要的财务职责有:发行股票、筹集资金、纳税缴税、制定总公司的财务规章制度、制定公司的财务经营战略方针,决定利润分配和资金投向等等。

二级公司是总公司直属的分公司,其任务是完成总公司的利润预算指标,其所获的利润也必须全部上交总公司。投资也由总公司拨款。地区公司则是二级公司在不同区域建立的子公司,地区公司则要围绕着直属分公司也就是二级公司,其所获利润也需上交二级公司。而作业区和生产区则是地区公司的基地,其保证着基本的作业与生产工作的进行,是整个石油贸易的根本所在。因此,总体来说,对于国际石油贸易公司的财务管理组织结构,总公司是核心,其所属的子公司都需要围绕总公司的财务战略目标来展开工作。

(二)国际石油贸易公司财务管理组织形式

目前,国际石油公司财务管理的组织形式主要包括集权式理财体系、分权式理财体系等,国际石油贸易公司的财务管理组织形式的决定因素包括公司规模的大小,包括跨国经营的投资程度和公司的股权结构以及不同国家的不同传统等等。许多国际石油公司的经验表明,公司的财务管理决策权配置不能走一成不变的极端路线,其应该在集中和分散之间进行适当的选择,并且需要随着时间推移和国际形势的变化而做出适当的调整。国际石油公司的财务管理组织形式可以多样化。根据自身的情况适时作出必要的改变。

三、国际石油贸易财务管理现状

全球经济飞速发展,石油工业逐渐步入成熟期,石油业扩大了市场,提高了技术水平。当然,国际石油贸易公司财务管理是公司能否实现最大利润的关键因素,国际石油贸易有其特点优势也有其需要改进的地方。下面就针对国际石油贸易的财务管理一些现状进行必要分析。

套期保值是国际企业的惯例,利用石油衍生品交易进行套期保值,是如今许多国际石油跨国公司的做法,它能够有利于锁定成本,从而保证公司生产经营顺利展开。另外还有交易投机,交易投机的潜在收益很高,但其风险也同样很高,从实务的层次上看,要做好石油贸易工作,必须要加强财务风险的管理,做到防患于未然。

国际石油贸易公司的财务预算。如今一些跨国石油公司都非常重视资金预算,资金预算是从宏观上控制公司主要经营活动的一种重要方式。并且能够起到协调子公司各业务部门发展的作用。许多公司的资金预算工作都有公司董事会参与决策,资金预算确定,各个子公司都要严格按照预算进行开发生产。国际石油公司都会有一套完善的预算综合管理系统公司会制定长远发展的远期方案、制定长期的财务计划,利用公司销售生产预测提供的资料确定公司未来的财务状况,另外还会制定年度经营计划。,年度经营计划是根据战略计划制定的。

四、国际石油贸易财务管理实务战略建议

针对国际石油贸易的发展趋势和现状,做出一些战略建议,以供相关人士参考。

(一)强化公司预算管理

预算编制是公司的一件大事,许多跨国石油公司都把预算工作放在重要的位置,并且许多国际石油公司的预算工作都有公司董事会的参与。这足以说明公司预算的重要性。公司总部需明确预算编制的政策、原则并指导预算编制,总部需根据经济发展趋势,竞争对手的情况和投资者的要求等明确预算的总体框架。与各部门进行合作分析、交流、最终形成一致。预算是石油公司开展各项工作活动的基础,公司要做到精细的预算分析,每月各业务部门都要认真分析预算情况。强化公司预算管理师非常必要的。

(二)低成本战略

推行“低成本战略“是石油公司提高竞争力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方式。公司可针对自身情况,开展兼并、合并,实现公司的合理完善组合,进行对公司的合理优化精简。另外可进行资产的置换和优化升级,精简非核心业务,提高劳动生产率。提高资产质量与盈利水平。此外,还可进行精简机构,减员增效,从而做到公司的低成本经营运行,实现并强化低成本战略。低成本战略是公司财务管理是否成熟的一个重要表现。

(三)资金管理做到高度集中

公司的资金需严格管理运行,这是一个公司特别是大公司良好运行的基本,公司可依靠银行健全的结算系统具体实施资金的高度管理核算。凭借银行庞大的结算系统,各业务部门实行收支两条线,通过银行的协助进行高度集中的资金管理工作。从而使资金的使用严格按照预算执行。

(四)保持高度信息化

伴随着高科技信息化时代的来临,石油公司也需保持财务管理的高度信息化,一些高科技信息技术的诞生给财务管理工作也带来了很大的方便和科学性。对于一些业务遍及全球的国际性大石油公司来说需要实施扁平式管理依靠信息化进行高度集权。依靠高科技的信息技术,实现诸如资金管理、会计核算等等的高度集中。

(五)总部委派任职

各子公司,各地域分公司,其财务部门的负责人和业务骨干需做到总部委派,子公司的财务工作相对脱离总部,导致其财务工作的进行无法做到绝对的高效和廉洁,因此,从总部委派相关负责人进行财务领导工作是非常必要的。从总部抽调人员进行分公司的财务管理工作,对分公司的财务工作有一个更好的监督检察。可以使总部对子公司严格控制财权。

参考文献:

[1]李锦红.实施国际化战略中的财务管理.中国石油企业.2006(5):56-57.

[2]刘继锋.石油公司国际化经营的财务价值管理.国际石油经济.2005.13(9):31-34.

[3]殷格非.突出自身特点的国际化报告——评中国石油首份企业社会责任报告.WTO经济导刊.2007.(4):81-82.

篇6

一、国际贸易背景下财务管理的弊端

1.会计基础比较薄弱

企业在长期国内交易的运营中,对国际上的业务往来方面没有相应经验,因此在财务的管理上并没有达到领先水平。在财务制度管理方面,原有的财务人员若是没有进行相应能力方面的提高,就无法适应现有的国际化贸易往来。换言之,财务部门进行相应财务管理的人员在本身能力上并不达标,致使会计基础比较薄弱。另外,即使在没有进行国际贸易的条件下,一些财务处理人员在工作时也没有完全按照国家规定的会计标准与准则去进行交易处理。例如,在对原始凭证的管理方面,一些企业在进行报销或是财务记录的时候,并不会对原始凭证过于重视,往往只需要复印件就能够进行记录工作。一些工作人员会利用这一漏洞,通过弄虚作假来伪造原始凭证,造成企业利益的损失。

2.管理制度不健全

国际贸易的发展会让企业面临更为广阔的市场,在相关制度的管理方面必然会存在一些弊端需要去改进。在国际贸易不断发展的情况下,企业应该完善管理方式,建立符合国际贸易交易的管理制度。一些中小型企业在这方面的执行力度并不够,对财务管理机制的建立没有纳入到企业本身的管理中去,长久以往会让财务管理逐渐在企业经济往来中失去其地位,其作用若是被淡化,那么企业的资金链就容易出现问题。

3.财务监督环节薄弱

财务监管工作一直以来都是财务管理的重点,在传统财务管理中,许多交易是在国内进行,因此在监督管方面更易于实现。像国贸物流企业,由于企业分支机构庞杂,跨区域经营特点,导致许多国贸物流企业在财务监管上处于粗放的状态。尤其是集团物流企业对下属分公司机构等财务监管力度不够,监管投入不足,会计审核不统一等。此外,国际贸易公司的财务核算和企业内部控制体不够合理,主要体现在核算单位偏离核算要求。

但贸易的融合让部分订单成为了跨国操作,一些规模较小的企业由于缺乏资金,并没与设立相应的部门去对国际贸易进行监管,并且在管理中由于对对外贸易经验不足,在单据的管理上也不能够进行有效管理。就目前社会对这方面的支持力度来看,政府尚未成立相应部门作为专门的调研机构,也没有一些专为中小型企业进行信息服务的体系,这种弊端让中小企业在国际贸易上难以获取有力的信息资源,在决策上容易造成方向上的错误。

二、国贸背景下财务管理的改进措施

要想更好的改进对国际贸易的财务管理,首先要明确改进的模式,要改变传统管理的弊端,在弊端上找方法,重新构建一个新型管理模式。

首先,要分析目前财管方面存在的问题,一般而言为:“基础薄弱”、“管理混乱”与“财务违纪”这三个方面,通常是因为企业本身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不够、在管理水平方面比较落后、日常监管上受到阻碍等。对于这些原因,需要进行分别管理:对财务的重视程度不够需要加强对财务管理的重视程度,建立专门的部门来进行对外贸易的管理;管理水平落后就应该从完善财务的委托管理、提高相关部门审计力度与水平与提高企业内部会计人员素质这几个方面来进行考虑;监督通道受到阻碍可以通过完善监督体系来进行有效监督。

1.融资方式的灵活化

国际贸易的发展到时产品结构发生改变,在这种背景下,传统的融资方式已经不适应于这种融合的经济往来,由此,“结构贸易融资”一词应运而生。这种融资方式是根据贸易业务往来的特点来制定的,像是贷款的缴付与交货期的调整等方面,根据产品进出口的融资需求来设计独立的、具有特色的融资方案。

银行在确定融资方案的时候,首先需要考虑企业本身可以承担的风险能力、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风险分析、企业最短还款期限分析、银行能够承担的融资成本以及政府对企业的规定要求等方面,在综合考虑之后进行融资方案的制定,而不是像传统融资那样从现有的方案中选取。在国际贸易背景下,融资手段也要发生相应改变,从企业角度出发,制定出对企业与银行双方都有益处的方案。

2.加强对财务的重视程度

现如今,财务管理在企业发郑重的地位日益明显,企业通过法律手段加强财务制度的建立工作,一方面能够保障企业在运营过程中做好财务信息的管理,避免出现财务信息失真现象;另一方面有效的财务信息管理也能够保障企业在公平的环境下竞争。国际贸易的融合为企业带来的是机遇与挑战并存,对于大型企业而言,机遇是远远大于挑战的,因为大型企业本身实力比较雄厚,在相关财务管理上有专门的建设团队来对企业的运营进行管理;而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在财务制度的建立上大多是沿用传统制度,且在人员培训方面,中小型企业并不重视财务人员能力的培养,致使在新财务体系下,财务管理人员不能够在短期内适应这种变化。因此,企业需加大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和引进,配合新的财务体系,从而提升企业财务管理水平。

3.加强对财务的监督工作

除此之外,国贸集团还能通过如下几点对旗下分公司等机构进行财务监管。第一,进一步完善财务的相关规定和要求,从各个方面对财务人员进行管理;第二,在财务部门日常管理的同时,要将机构的完善和进步作为工作的中心,管理的层次和结构要进行专业的把握,例如杜绝财务部门和会计部门重复设置的现象,将两者区别对待,各司其职;第三,对相关部门进行管理,除了要把握好宏观和大局,还要实施有效的内部管理和控制方法,从而将物流企业的财务会计工作进行根本性的推动,目的就是为了促使企业的财务监管更加高效、更加积极。

4.提高会计人员自身素质

企业若是要在国际贸易中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利用完善的财务管理让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稳步发展,财务管理人员自身素质的提高也是非常重要的。对于中小型企业而言,财务人员能力的提高有助于他们在管理上与国际制度接轨,不至于在贸易进行时临时根据国际制度进行订单上的变更。企业要定期对财务人员进行培训,加强其业务素质,并通过企业文化的渗透提高财务管理人员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5.加强财务信息管理

加强财务管理的信息化建设对深入贯彻落实财务管理、将流程标准化有着重要作用。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应注意程序设定,保障工作流程的规范性。在信息建设过程中,对应用的集成要逐步推荐,切不可一蹴而就,通过信息的有效衔接与共享,能够完善信息平台的构建,促进一体化财务流程的进展。这样一来,财务管理人员对于国际贸易中的风险承担能力以及预测能力能够极大提升,保障财务信息得到综合运用。

在国际贸易业务不断增加的背景下,企业应以贸易为主线,以产品与购销为辅助,结合顾客需求来合理规划企业运营模式,并联系企业业务部门、财务部门以及企业决策层,将物流、信息流以及资金流合理规划,保障资金链与业务链之间的科学对接。

三、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贸易中,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实力,从财务管理的优化方面来展开分析。国际贸易是企业发展壮大的平台,企业应该正确利用这一平台,通过对传统财务管理方式的改进来完善企业财务制度,并且正视国际贸易带来的机遇与挑战,在竞争与完善中不断优化管理制度,为企业的健康长远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陆晓明:银行国际贸易服务传统工功能的发展变革[J].国际金融贸易,2008(06).

[2]朱 廷:当代国际贸易理论创新的若干特征[J].国际贸易问题,2010(02).

篇7

企业竞争力是指企业通过对自身资源与能力的整合,能够更加有效地综合利用外部资源,优化企业组织机构和管理机制,在为社会创造价值的基础上,实现企业价值的综合素质。过去我们常将企业竞争力分为国内竞争力与国际竞争力,但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企业竞争越来越无国界,一个企业即使只在国内发展也不可能只面临封闭的国内竞争环境,在今天的市场环境下所有企业都将面对国际竞争。因此,我国企业要想生存与发展,就必须培育其优于国际竞争对手所表现出来的生存能力和持续发展能力,具体来说,就是要具有优于国际竞争对手的营运能力、经营安全能力、获利能力、市场控制能力、技术创新能力战略管理等能力。

而上述国际竞争力提高的一个重要途径就是,不断加强企业财务管理。财务管理是指在一定的战略目标下,对企业的投资活动、筹资活动、资金营运及利润分配所进行的管理活动。财务管理的实质是价值管理,它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简单地说,财务管理是组织企业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工作。良好的财务管理有助于企业形成稳建的财务能力,使企业在复杂的经济环境中保持一定的获利能力和持续的发展能力,而这些正是企业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是形成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途径。

2 加强财务管理,提高企业国际竞争力的途径

2.1 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

(1)树立风险理念。随着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深入,企业面临的国内外市场环境因素的不确定性越来越多,这种不确定性造成企业偏离预期收益与预期目标的可能性增加,企业面临的风险前所未有,因此,加强财务管理就要树立正确的风险观念,要重视对风险的评估和控制,建立风险控制机制,实施科学、有效的风险控制策略,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实现企业财务管理目标。

(2)树立战略财务管理理念。这里所说的战略财务管理是指将战略管理的基本思想,融入传统的财务管理之中,从更高的角度来看待企业的财务管理活动。战略财务管理与传统财务管理相比具有全局性、外向性、长期性的特点。在战略财务管理观念下企业会更加重视人力资源投资,在处理财务关系时更加重视调动人的积极性,重视财务人员、企业管理人员素质的提高,这是实现战略性财务管理目标的根本保证。同时,在战略财务管理理念下,企业更加重视财务管理信息化建设,他们会从更高的角度认识财务管理,为了提高企业的国际竞争力,企业更加重视对信息的收集、加工与应用,更重视信息的时效性、准确性与全面性,在财务管理中会将信息技术做为一种重要的手段与工具,保证决策的科学性与时效性,提高企业在市场中的生存与持续发展能力。

(3)树立正确的财务管理目标。加强财务管理,树立现代财务管理理念,要正确看待财务管理的目标,从影响企业的各方面因素出发,做出最佳财务管理目标的选择。财务管理目标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包括企业利润最大化、股东财富最大化、企业价值最大化、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等观点。针对我国企业目前面临的国际竞争环境,企业应以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作为财务管理目标。财务管理是组织财务活动,处理财务关系的一项经济管理活动,企业将财务管理的目标从企业价值最大化,转变为利益相关者财富最大化更加符合财务管理的要求,也是从更长远的角度考虑了企业的经营目标在财务上集中与概括,更好地体现了企业的社会责任原则,在国际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这种目标会使企业获得更持续的发展和更广阔的空间。

2.2 加强企业成本控制

(1)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理念。加强成本控制,有效降低成本,就必须树立科学的成本控制理念,要在企业全体员工中树立重视成本控制的观念,遵循成本效益原则,将成本管理的目光投向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全过程,从产品设计、采购、生产到销售的整个过程中,要始终将成本控制目标做为一项重要的考核标准来对待。

(2)建立科学的成本控制制度。建立责任成本管理制度,进行成本归口分级管理,确定成本管理目标,

准确进行成本管理目标的分解,制定成本目标的考核与评价制度,及时反馈成本控制目标的考核情况,分析影响成本的各项因素,制定科学的控制措施,才能不断提高成本控制工作的水平,提高盈利能力。

2.3 加强企业资金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是企业赖以生存、发展的前提。企业参与国际竞争后会更加频繁的面对资金管理问题,如何做好资金管理工作,成为提高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因素。

首先,要做好资金监管工作,企业应当重视对国内和国际经济形势的分析,注重企业企业形象,保持良好的资本结构,这样才能保证企业具有良好的融资能力。同时企业在资金使用过程中要科学做好财务预算和投资计划,做好资金使用的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注意资金使用过程中对资金结构的分析与控制,保持合理的资金结构和较好的资金流动性。其次,要重视对资金营运能力的管理,加快资金周转,对存货、应收账款等影响资金周转速度的项目要加强管理,制定科学的管理制度。同时,注重对资金使用效果的控制,提高资金的获利能力,合理使用资金,进行科学的资金使用情况考核,建立调控机制。

2.4 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

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可以为企业决策者提供有效的信息资源,为决策者的科学决策提供依据。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应从考核指标体系的确立入手,根据企业具体情况建立科学的考核指标体系,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在具体工作中要注重将财务绩效考核中“点考核”与“面考核”相结合,考核指标要形成一定的网络。同时,要建立科学的评价标准,评价标准要保持一定的先进性,要对企业的经营管理活动有一定的激励作用。另外,在建立财务绩效考核体系时,还要重视对绩效考核结果的综合分析,发挥考核的财务预警作用。

篇8

一、《国际财务管理》教学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分析

根据近几年《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的经验和对广大财务、会计专业学生的调查以及与其他学校专业教师的交流,我们发现《国际财务管理》本科教学的效果并不容乐观。现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无法满足国际财务管理和实务发展和学生们的要求。其教学效果欠佳的主要原因在于以下方面:

(一)广大学生对该课程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学习积极性不高

注册会计师考试和会计师资格考试参考书一般不涉及这部分内容,《国际财务管理》的学习对学生即将参加的各种资格考试帮助不大。大多数学生对该课程主观上重视不足,学习不求甚解。《国际财务管理》必须安排在《财务会计》和《财务管理》等课程之后,一般选择在第7学期开设,少数学校也会在第6学期开设。此时不少学生还准备参加公务员、研究生入学等考试,加之其他专业课程的负担亦比较重,不少学生在《国际财务管理》方面安排的时间和精力不够,课前往往缺乏充分的预习和准备,课后又不能认真查找资料和文献,那学习效果自然就很难达到教学要求。尚有少数学生临近毕业,学习自觉性不够,甚至出现旷课现象,这也导致《国际财务管理》教学效果不佳。

(二)部分教师缺乏学术交流和积累,难以完全胜任教学需要

相对于其他专业课程,《国际财务管理》的教学难度明显较大,讲好这门课,需要较长时间的知识积累以及实践和教学经验。除那些重点大学和财经院校以外,一般院校往往缺乏国际财务管理方面的学术带头人,任课教师之间常常也缺乏交流和沟通。会计教师大多是从校门到校门,在跨国公司的兼职机会很少,能到海外访学的机会更少。单个教师也很少能对国际财务管理的各个领域都非常熟悉,从而很难组织起生动、高效的课堂教学。该课程往往又没有习题和试题库,给教师的课堂教学安排、作业和出卷工作等带来很大不便。现阶段,各学校的精品课程、网络课程建设资金主要集中于《会计学原理》、《财务会计》、《财务管理》等开课较多的课程。不少老师知难而退,不愿意主动承担《国际财务管理》的教学任务。

(三)教学内容和难易程度难以把握,传统教学方法无法适应学生要求

在讲授《国际财务管理》过程中,必然会涉及到国际金融、国际税收等内容。部分内容会与先修课程存在一定的重复和冲突,如何进行取舍和安排,讲解的具体深度都很难把握。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法,容易使学生产生照本宣科的感觉,在课堂听讲过程中产生厌烦心理,无法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由于相关的教材及出版社几乎不提供PPT、幻灯片、习题集和教师用书等教学辅助材料。任课老师在短时间内很难完成教学所需的所有资料,更难找到合理的案例。调查中我们还发现如果老师提供课件,全部打印成册的代价很大,一些学生无力承受。部分学生上课不愿记笔记,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如果教师觉得学生对自己的劳动成果不尊重,担心学生将课件等通过网络传播,因而不提供课件和教学资源。这时,很多学生上课时又疲于记笔记,而忽略了课堂听讲和理解,学习效果也很难保证。

(四)现有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无法满足教学需要

国外的国际财务管理教材中,以夏皮罗等人为首的美国财务学家们编制了各种国际财务管理教材,这些教材理论体系较为完善、内容复杂,多次修订也说明了它们在美国的受欢迎程度。这些教材全面描述了国际财务管理的内容,教材体系庞杂,内容难度较大。大学本科学生直接运用外文教材,学习难度大、负担重,学生们很难真正理解所讲内容,给教师授课也带来很大的不便。

国内教材大多借鉴西方教材的框架体系,以跨国公司财务活动框架为基础,重点讲述跨国公司的投资活动、融资活动、国际财务分析等问题。国内教材与财务管理的内容重复较多,往往缺乏对当前跨国公司理财问题的深入分析。

二、改善《国际财务管理》教学的建议与对策

(一)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态度对学生的学习效果有重要的影响。端正学习态度,提高学习兴趣是改进当前《国际财务管理》教学的关键所在。要让学生认识到开设《国际财务管理》的必要性,提高学生们的自学能力,降低《国际财务管理》的学习难度。在本课程的学习中,可以提高对有关问题和讨论的分析和归纳能力,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帮助学生们树立学好该门课程的信心,克服学习中的畏惧心理。

(二)完善教学制度,努力提高授课教师的理论素养和综合素质

教师自身的水平和掌握程度决定了教学效果,加强对授课教师的培养已非常迫切。教师应该掌握会计基础知识,加强教育的实践活动,开展多种渠道的在职和脱产培训进修。首先,鼓励教授和学术带头人认真讲授《国际财务管理》,为授课教师提供更多的交流和学习机会。鼓励年轻教师攻读博士学位,系统学习国际财务管理。有关院校可以直接邀请知名专家和跨国公司财务人员来校开设专题报告,从而拓展师生的知识面。我们建议通过教育部举办的青年骨干教师暑期培训,集中邀请知名专家进行专题演讲,组织广大青年教师参与学习和交流。其次,要改善激励制度,充分调动教师的积极性。一方面应鼓励教师从事科研工作,努力提高自己的研究能力,增强教师的学术积累和业务能力。另一方面鼓励教师对国际财务管理专题研究进行探讨,对坚持开设新课程的老师予以适当的奖励。在课程建设中,对新开课程适当倾斜。

(三)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在《国际财务管理》教学中,采用多媒体教学能为学生增加课堂信息,方便、及时地引用相关的文献资料。运用多媒体课件还有利于教师之间的交流,由此出版社和作者可以联合开发课件,专门提供给任课教师,教师再根据自己的实际要求进行调整和加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从知识的传授者、教学的组织领导者,转变成为学习过程中的咨询者、指导者和伙伴。鼓励学生在课前阅读教材和参考资料以后积极参加讨论,对小组完成的小论文,可以由他们选派代表上讲台讲解,其他学生和老师进行提问,通过讨论方式增强对有关问题的理解。随着越来越多的中国公司走向海外,教学过程中教师应更注意理论联系实务,精心编写案例报告,由学生们一起参加讨论。这些措施都有利于学生提高学习兴趣,真正掌握相关理论知识,提高学生对国际财务管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授课教师应该充分了解学生对以前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应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对教学内容做出相应的调整。在课程安排时,对有学习兴趣的可按每周3节,详细讲解国际财务管理体系。对其他学生则可以按每周2节安排。

(四)精心选择教材,逐步完善参考资料库

少数的重点院校直接选用外文原版教材,对少数英语和专业英语扎实的学生,鼓励使用外文原版资料作为参考。图书馆和资料建设中事先征求新开课程教师和学科带头人的意见,及时充实相应的资料,从而更好地为教学服务。教师应该按章提供相应的参考资料,而且按章提供5-6个讨论题,可由学生们按小组完成。部分文献可由教师以电子文档、打印稿等形式直接提供给学生。教师尽量将课件等提供给学生,或对课件加以精简再提供给学生,鼓励资源的共享和信息交流。当然学生只能将课件等资料用于个人学习所用,不能随意通过网络传播,要尊重教师的劳动成果。

总之,只有重视财务专业学科建设和学术的积累,加强沟通和交流,通过广大师生的不懈努力,我们才能切实做好《国际财务管理》的教学工作,培养出适应未来发展的优秀毕业生。

参考文献:

1、王化成.国际财务管理[M].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

2、(美)切奥尔・S.尤恩等著;苟小菊等译.国际财务管理[M].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篇9

(一)国际海缆建设概念

海底光缆(Submarine Optical Fiber Cable) 是用绝缘材料包裹的导线,铺设在海底,用以设立国家之间的电信传输。海底光缆一般铺设于深海或者浅海,或者河道,不易于受损。

国际海缆建设一般由多国通信运营商出资合作共建。建设过程包括筹建、施工、投入运营。近年来,海底光缆传输技术有了突破性的发展,某些国际海缆工程采用最新技术,使得系统设计容量不断提高。国际海缆建成后将完善本国电信的国际传输网络,对增强本国电信的竞争实力和促进地区经济发展等方面都有较好的作用。

(二)国际海缆建设特点

1、国际海缆建设具有特殊的运营方式

国际海底光缆建设主要有两种方式运营:一是传统俱乐部方式。由经营国际通信的运营商共同出资建设、管理和维护海缆系统;投资各方分摊海缆系统的建设和维护费用,并拥有相应权益。俱乐部方式的优点是其投资方均为通信运营商,抗经济风险能力强;缺点是参与方各自利益不同,决策和管理效率较低。二是私营光缆。由国际财团、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甚至海缆系统的供应商建立一个控股公司,融资建设海缆系统。电信运营商不必承诺预先付款,就可以购买需要的容量,像从批发商那里购买一样。

2、国际海缆建设周期较长,建设规模较大

通常国际海缆建设工程涉及多国运营商,跨经多区域,系统建成后根据实际需求还可不断扩容,建设周期较长,建设规模较大。

3、国际海缆建设投资额度高

参与国际海缆建设的国内运营商基本都承诺投资外汇及配套人民币,获得分配容量。相比国内工程建设投资,国际海缆建设的投资额度相对较高。

(三)国际海缆建设中财务管理的重要意义

海底光缆网络的建设成本主要由海底光缆、中继器、海上施工、终端设备、设备安装测试和登陆站等费用组成,其中海中段和登陆站建设费用占比相当高,一般超过80%以上,需要建设初期一次性投入。自从密集波分复用技术引入海底光缆以来,工程初期的主要投资用于建设海底光缆线路和登陆站,海底光缆终端设备随着业务需求的增加再逐步扩容。

由于国际海缆建设涉及多国多家运营商,投资相对较大,建设周期较长,建设中根据实际情况参与方或投资额度会有变化,因此必须重视、加强国际海缆建设财务管理,加强财务核算,保证资金安全,使其产生良好的经济效益。

二、国际海缆建设中财务管理关注的重点

(一)关注预算管理,提高风险意识

海缆建设管理部门根据海外业务和网络发展规划、海外产品开发和部署计划,汇总需求,制定年度投资预算。财务部门要及时收集此类信息,了解掌握业务部门提交的需求计划中的预算额度、报价要求等。

几年前,随着网络经济的破灭及全球经济陷入低潮期,容量大大超越需求的海缆瞬间变成了运营商们的负担。技术进步也加快了曾经造价不菲的海缆的贬值速度。所以要从本国本公司实际需求出发,对海缆建设需求进行科学预测,加强预算管理。目前容量价格已向成本回归,在建设和购买容量中,一定要做好比较价格,提高资金使用效益。

(二)把关合同条款,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

财务部门把关合同资金条款,提供对协议书的补充和修改建议;对合同中国际海缆建设结算流程、会计程序、付款方式和付款条件进行审阅。若确有不可接受条款,可通过业务部门向管委员建议适合的付款和报告程序。国际海缆建设资金量较大,参考预算额度及合同条款、项目进度,在工程施工阶段进行有效的财务控制,在付款期间选择适当汇率及付款时点,降低资金成本,提高资金使用率。

(三)依据会计准则及项目进度,精确财务核算

在国际海缆委员会确定国际海缆施工单位的同时,财务部门应确定参与各配套工程的工程财务人员。各项目负责人及相关工程财务人员应参与从设计单位选择至竣工决算的项目建设全过程管理。

根据国际及国内会计准则,合理保证国际海缆建设所涉及的资产和往来账款记录及时、真实、准确和完整;合理保证资金支出遵循有关法律法规及合同条款。真实反映海缆价值,为各需求方提供有效参考。

国际海缆初验阶段,财务部门根据海缆组织的有关文件资料、合同、初验报告或建设单位的初验建议文件、账务中心发来的账单及相关支出凭证等,对国际海缆建设项目予以暂估入账。在项目建设完成后,财务人员根据海缆组织、账务中心、建设单位提供的相关决算资料,在财务基础核算系统中按决算数据全部冲减暂估固定资产数,重新做固定资产账务处理。项目竣工正式转固后及时提交审计部门进行工程审计。

(四)关注国家财税制度,加强国际海缆建设财税管理

根据规定,每笔海缆建设付汇都要到国税和地税开具税务证明,税务部门对国际海缆建设的涉税项目和是否享受税收优惠进行认定。随着国际海缆建设项目增多,国际海缆建设又具有自己的特色特点,作为财务人员要明确政策依据,细化税务管理。但目前有关国际海缆建设的可参考专项财税文件还不多,需要财务人员充分掌握海缆建设特点,学习关联的财税文件,使国际海缆建设财务管理符合国家财税规定。

三、国际海缆建设中财务管理困境分析

篇10

财务管理制度是工程项目财务核算和财务管理工作顺利开展和有效运作的保证,也是项目财务管理的前提。项目财务管理制度制定的依据是中国的法律法规、项目所在国的法律法规、公司总部的财务管理制度,同时要结合工程项目的自身特点。所以,在项目运作前就要了解当地的财务、税收法律法规,完善项目财务核算体系。

二、记账本位币不同

国际工程不仅涉及人民币和所在国货币,还涉及到欧元、美元、英镑等其他国家货币。国际工程一般可采用人民币或美元作为本位币进行核算。但由于国际工程的主要会计业务发生在国外,外币业务占全部经济业务的绝大部分。国际工程也可采用工程所在国家或地区的货币作为记账本位币。

很多中国企业的海外机构都以当地国家货币作为收付款币种,因此面临如何规避汇率风险的问题。由于国际工程所在国多是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经常存在内乱、战争、政权更迭等政治风险,由此引起汇率大幅下降。此外,外汇管制以及限制利润汇出等规定也加大了财务风险。对此,企业要高度重视、采取措施,保证资金安全。

通常的做法是,可将闲置资金即时转为国际硬通货币(如美元、欧元和英镑),以规避小币种货币汇率风险,并且实现外汇头寸的集中管理。在远期外汇风险规避方面,企业可以通过外汇远期合约交易锁定本币与美元、欧元和英镑等硬通货币之间的远期外汇汇率,以规避远期外汇波动风险,达到远期外汇套期保值。此外,通过外汇远期期权交易,企业亦可达到规避汇率风险的目的,同时可从交易币种汇率波动中受益。

三、资金管理的特点

资金管理的最大特点是其结算手段的多样性。国内工程的资金结算主要通过支票、汇票、汇兑等结算手段来进行。国际工程资金结算的一个突出特点是广泛采用国际汇款、信用证、保函等结算方式。

国际工程项目普遍的情况是:项目前期因大量采购急需资金;项目后期回收大量的结算资金。因此,如何合理调度使用资金成为项目资金管理的关键。首先选择合适的开户银行。项目要根据业主付款银行的不同,选择适合的开户银行,以便收到业主的付款后,能及时投入使用。在一些落后国家,不同银行的支票结算时间、银行手续费都不同,因此选择合适的开户银行尤其重要。其次建立资金预算制度。分年度、季度、月度编制工程项目资金预算,根据拥有的资金量合理安排资金的使用,使有限的资金发挥关键作用。与国内不同,国际上许多国家的银行存款没有利息。这要求项目必须合理使用资金,加强资金利用的效率,加强财务控制,从而减除不必要的交易及银行费用。

此外,国际资金管理还需要注意跨境流动资金管理所涉及的法律和税务问题。在法规方面,部分国家对公司间贷款或转账有所限制。另外在一些实行外汇管制的国家,本地居民账户和非本地居民账户之间的资金划转亦受到限制。

四、税收的特点

税收最大的特点表现在其多样性上。因国际各地区、行业和产品之间,以及国与国之间等存在较大的税收差别,以及其他许多方面的差异,使我们在税收问题上,必须从自身管理和税收需要,采取多种方式,满足不同要求。

首先,应熟悉当地税收法律法规和工程合同中有关纳税条款,在项目实施开始就要按当地税务要求办理有关税务和财务业务。如某些国家对增值税、预扣税、个人所得税等要求严格,特别是申报时效性强,迟报或不报,罚款为100%,每年滞纳金为18.75%。针对这一特点,项目部在充分了解国家税法的基础上,应重视具体业务的办理,如发票购货日期、单位全称、票面金额等。在购买材料时,经办人员尽量索取增值税发票,为以后的增值税抵扣打好基础。基本做到既不漏报少报,避免不必要的损失,也不做无用功,增大项目成本。

其次,项目应认真研究各项减免税收的法律法规及会计账务处理的方法。正确选择各种合法避税和抵免税收的途径和措施,利用各国税收政策之间的差异,在不违反法律的情况下合理避税。

五、工程索赔的重要性

篇11

在一个开放的全球经济体系中,国家间的竞争是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结底是国际化人才的竞争。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培养国际化人才的重要途径,鉴于此,许多高校纷纷确定了国际化的人才培养目标。

一、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的意义

作为一个专业化和国际化程度较高的专业,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将成为财务管理专业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财务管理专业教育的国际化主要是基于以下原因。

(一)经济全球化的需要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经济金融全球化呈现出如下新特征:新一代信息技术将进一步突破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国际商品和金融市场迅速扩张,市场交易手段和方式不断创新,交易量迅猛增长;市场竞争越演越烈,全球并购活动频繁,跨国公司在全球范围内生产经营和配置资源;WTO、IMF等国际经济组织在世界经济贸易和金融领域将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种全球化的浪潮对我国企业经营的金融市场环境、筹资和投资活动将产生极大的影响,如何寻求机遇、规避风险,将是财务管理人员应当面临的重要课题。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趋势要求高校更加注重对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培养通晓国际会计准则和事务,同时具有较强实践能力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的需要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背景下,高等教育国际化与“终身教育”、“以学生为中心”一起成为21世纪世界教育的三大发展趋势。世界许多国家都把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本国发展高等教育的一项重要举措,通过各种方式促进本国高等教育的国际化。2010年7月29日,我国颁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适应国家经济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和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

(三)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需要

自1998年教育部在《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介绍》中将“财务管理”列为工商管理学科下的一个本科专业,并于1999年开始招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规模不断扩大。在经济金融全球化和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国际化人才的培养将成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

二、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内涵

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属于国际化专业人才之一,目前我国对国际化专业人才并没有一个比较统一和固定的标准。

2003年亚洲大学校长论坛提出,国际化专业人才是“能够掌握一门以上的外语,能够利用某种工具或途径进行跨国交流与服务,并且在某一专业、层次、领域内具有一定的专门知识或能力,基本通晓国际行业规则的人才”。

国内学术界就国际化专业人才的内涵界定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第一,从能力素质方面对国际化专业人才进行界定;第二,从文化知识背景、技能要求及素质结构等方面界定;第三,强调国际性。尽管学术界对“国际化专业人才”众说纷纭,但普遍认为,国际化专业人才是指那些具有国际化意识和胸怀以及国际一流的知识结构,视野和能力达到国际化水准,在全球化竞争中善于把握机遇和争取主动的专业人才。

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应具备以下六个方面的素质和技能。第一,拥有宽广的国际化视野、独到见解以及强烈的创新探究精神;第二,拥有财务管理领域相关技能,以及很强的国际化知识结构体系;第三,熟练掌握国际财务金融惯例和规则;第四,积极参与国际财务金融活动;第五,掌握现代信息技术,拥有很强的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第六,拥有超高的职业道德和心理素养。

三、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人才培养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现代教育理论、教育思想指导下,按照特定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以相对稳定的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管理制度和评估方式,实施人才教育的过程的总和。它主要包括人才培养目标和实现方法与手段,其中实现方法与手段又包括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教学方式与手段、教学管理与评估三个方面的内容。

自从20世纪90年代以来,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等一批重点大学提出了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把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全球意识的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作为基本人才培养目标。国内其他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也陆续采取措施加强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一)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现状

我国高校在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途径和内容上有所不同,例如西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引入英国和加拿大财务管理职业资格考试来培养国际化人才,西安交通大学管理学院则通过国际交流与合作来实现国际化。目前,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在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取得了如下的成绩。

第一,制订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新形势下,我国许多高校将国际化作为财务管理本科人才培养的目标之一,如清华大学培养“面向世界的具有广阔国际视野的高层次人才”,北京大学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在各行各业起引领作用的、具有创新精神的领导型人才”。东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将“国际化”确立为财务管理本科办学特色,大连民族学院提出要培养“有较强外语能力和沟通能力,通晓国际规则的国际化、高素质、应用型的复合型财务管理人才”。一些普通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的培养目标中也出现“国际化”、“国际视野”或“全球化”等词语。

第二,开设国际化的课程。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均开设了一定比例的双语课程,使用国外原版教材,中文讲授或中英文交替讲授,一些重点高校还开设了全英文课程。淘汰陈旧落后的课程,增开了具有国际化内容的课程,如国际关系学、国际问题研究、国际政治、国际法、国际经济、国际金融、国际贸易、国际文化研究、国际史、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会计等,这些课程反映了国际社会、政治、历史、法律、文化、经济、贸易、金融等方面的发展状况,使学生能接受全方位的国际化教育。此外,许多高校加大了引进国外优秀财务金融类教材的速度,各出版机构翻译出版了一批具有较高质量的国外大学专业教材,高校在教学中选用国外翻译教材甚至原版教材的比例大大提高。

第三,组建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在“引进来”、“走出去”的国际化发展战略下,许多高校一方面邀请国外学者来本校讲学和开展科研活动,另一方面派出财务管理专业教师到国外进修、讲学和科研。此外,一些高校鼓励教师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与国外高校、研究机构和企业开展项目合作,进行科学研究,迅速地提高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水平。

第四,采用国际化的教学方式和手段。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手段的现代化程度,采用多样化的现代教学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水平。一般高校都具备了多媒体教学条件,一些高校还开办了网上教学、财务金融实验室。部分高校推广案例教学,通过对各类案例(尤其是最新国外财经案例)分析与讲解,加深学生对理论的理解。一些高校通过开设各类财务管理实务课程,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操作水平。

第五,建立教学和人才质量评价系统。目前高校普遍建立了教学和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第一,通过定期听课、开座谈会、集中交流、学生评教等方式,对教师的备课、授课、作业、考核、指导实验或实践、指导(辅导)毕业论文等方面进行常规监控;第二,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质量的评价主要来自于教育部门和社会三个方面,评价内容主要包括课程合格率、各项竞赛获奖率、科技创新能力、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用人单位评估等方面。

(二)高校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

由于我国财务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模式方面还存在这样那样一些问题,如重知识轻能力、重理论轻实践、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等等,与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不相适应。

第一,培养目标定位过高。目前多数高校财务管理专业确定的培养目标是培养能在企业、事业、机关等相关单位从事实际工作和教学、研究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这与我国本科教育所处的环境不相吻合,存在定位较为广泛和过高的问题。目前大学本科教育正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化,财务管理本科毕业生逐步成为一般的专业人才,而不是精英人才。此外,本科期间所学的专业知识比较有限,实践经验不足,难以满足高级专业人才的能力要求,而能直接从事财务管理相关的教学和科研工作的学生,更是少之又少。

第二,未建立系统的国际化课程体系。我国高校财务管理课程体系国际化还处于各自为政的境况,尚未形成系统的国际化课程体系,尚未开展国际化课程教师资格认证,导致部分国际化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影响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质量。一些高校虽然开设了数门国际化课程,例如开始了国际财务管理、国际会计准则、国际结算、国际金融、国际投资学等课程,增加了现有课程的国际内容,但这些课程和内容之间缺乏逻辑衔接,呈碎片堆积状况;课程名目混杂,边界不清;内容重复或遗漏。

第三,培养模式单一,教学手段落后。我国许多高校的财务管理专业在培养目标、教学计划、教学内容等方面“千校一面”,缺乏各自的优势和特长。这种单一的人才培养模式,必然造成“千人一面”,缺乏个性和创新精神,难以适应经济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要求。此外,部分财务管理专业教师仍然沿用“填鸭式”传统教学模式,案例教学、讨论教学、模拟教学、多媒体手段、网络教学等先进教学方式和手段没有广泛使用;教学与实践脱节,培养的学生实际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

第四,缺乏科学的国际化人才质量评价体系。现有的高校财务管理教学质量监控体系是一种封闭的体系,注重对校内教师的监控,缺乏对企业、行业和用人单位参与教学环节的监控;注重对教师授课的监控,缺乏对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的监控;注重终结性评价,缺乏过程管理和实时监控。我国当前对财务管理人才质量的评价多停留在表面上和数量上,忽视质量;评估过程不规范,评估方式单一;评估结论不科学;重视外部评价、忽视内部质量监控;评价体系中并未涉及国际化方面,抑或对人才的国际化评价偏主观,缺乏客观的指标等等。

四、优化高校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的建议

第一,准确定位人才培养目标。人才培养目标的定位,就是要明确在人才培养方向上的选择,做出取舍。高校要避免“高大全”的目标定位,必须结合实际情况和办学定位准确地界定培养目标,比如,除少数研究型大学外大部分高校可以将财务管理本科人才的培养目标定位于从事财务管理的应用型人才――即以企业而不是机关或事业单位为顾客,以解决实际问题而不是理论研究或教学为导向。只有这样明确定位,并在课程设置、师资配备、教学方式等方面强调实践教学和应用训练,高校才能培养出大量符合企业需要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也才能从根本上解决该专业学生的就业问题。

第二,引入国际化职业资格考试培训体系。目前,与财务管理专业相关的国际职业资格考试包括:美国管理会计师(CMA)、财务管理师(CFM)、财务策划师(RFP)、注册理财规划师(CFP)、美国财务分析师(CFA)、特许财富管理师(CWM)、国际认证财务顾问师(RFC)等,这些职业资格考试是由不同的机构主办,其培训计划和大纲能反映会计、财务管理、金融领域最新发展态势,实践性和操作性强。我国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可以根据学生英文水平和专业程度,引入相匹配的职业资格考证体系,实现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的对接,使课程体系在结构上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相一致,在内容上与执业岗位的需要相一致,实现基于优势互补的课程体系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三,促进师资队伍的国际化。教师作为国际化课程的开发者和实施者,他们的态度和观念直接影响着国际化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实施,他们的知识和方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国际化课程的效果及国际化人才培养的质量。高校要培养国际化财务管理人才,首先要有一支较强的国际化师资队伍。高校应继续坚持“走出去,请进来”战略,一方面鼓励教师出国进修、学习培训、攻读学位、合作科研;一方面邀请国际知名学者、专家来华访问和讲学、聘为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名师)等,开展院际、校际和教师之间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第四,运用国际化教学方式和手段。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如录音、录像、投影、电视、网络、语音实验室、卫星传输等进行教学。同时,要开发各种教学软件,实现教学手段的现代化。在教学中广泛使用启发式、研讨式、案例教学等方式,课堂教学以“引导启发、问题研究、讨论为主,教师讲授为辅”,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采用多样化的实践课堂教学方式,如开展多媒体、远程和个性化财务实验教学,通过角色扮演、情景模拟和教师点评等方式,让学生在虚拟的全球市场环境中进行筹资、投资等财务管理活动。

第五,改革教学质量和人才评价制度。首先,改进教育教学评价方式,构建由学校领导、院系领导、督导专家、学生信息员、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学生评教等构成的、约束、培养和激励机制紧密配合的三位一体的内部质量保障体系;开展由政府、学校、家长及社会各方面参与的教育质量评价活动;做好学生成长记录,完善综合素质评价。其次,改进人才评价及选用制度,为人才培养创造良好环境。树立科学人才观,建立以岗位职责为基础,以品德、能力和业绩为导向的科学化、社会化人才评价发现机制。强化人才选拔使用中对实践能力的考察,克服社会用人单纯追求学历的倾向。

参考文献:

[1]陈永丽,龚枢.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J].财会通讯,2011,(12).

[2]李然.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思考[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

[3]雷金英.财务管理专业“阶梯式”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探析[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报,2012,(9).

[4]陈瑾,庄文岩,尹.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的教学改革系统研究[J].经济师,2012,(3).

[5]朱传华.基于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9,(12).

[6]宋海涛.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09,(3).

[7]张凌.应用型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若干问题思考[J].铜陵学院学报,2009,(3).

篇12

Keywords: EPC international contract financial management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2104(2013)

本文就EPC国际承包工程财务管理的一些重点进行探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以资金筹集和资金管理为核心,加强EPC项目财务管理

资金是企业的血液,现金流是工程项目正常运转的基本条件,因此EPC国际承包工程的财务管理必须以资金筹集为基础,以资金管理为中心。

(一)资金筹集

国际承包工程项目的特点决定了需要以资金充足性作保证,并尽可能通过工程预付款和进度款的结算回笼来解决生产资金,少用自有资金或银行借款。

1、及时收取预付款。有相当一部分工程有预付款,开立了预付款保函后,根据合同应及时完善手续,获取预付款。这样就可以解决项目前期费用和设备、物资采购的资金需求。

2、及时收取工程进度款。工程开工后,承包人应按合同规定,每月按实际工作量提交合同规定格式和内容的月报表,并应想方设法争取业主早日付款。当然如果投标时在总价不变情况下,将先施工和结算的工程单价报高或比重加大,尽可能先获取较多的流动资金,则完全可能解决生产资金。

(二)资金管理

EPC国际承包项目强化项目的资金预算和计划管理非常重要。

1、全面资金预算,建立资金预警体系。一是编制好项目整个履约期、各年度、季度、月度的资金预算,统筹安排资金收支,做好事前控制;二是财务部门根据当期资金预算进行审核,对异常支出予以关注和质询,做好事中控制;三是财务部门分析预算执行情况,责成各部门分析原因、找出解决措施,将预算执行情况与其绩效考评挂钩,达到事后监督的作用。

2、管好用活资金,化解资金不足风险

管好用活工程项目流动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率。一是对资金的使用采用计划管理,按部门职责划分成本费用归属由部门审核,并逐级支付审批控制;二是利用商业信用,在工程分包或材料采购合同签订时充分考虑主合同的收款时间,,采取滞后支付法,确保工程项目建设的各个阶段的资金收支大致相符。实践中可采用银行承兑汇票或多次付款等方式,以缓解资金的阶段性不足。

3、加强资金的风险管理

我国企业的国际承包工程所在国大多是不发达的第三世界国家,存在内乱、战争、政权更迭等政治风险,由此可能引起汇率大幅贬值、外汇管制等财务风险。

可以采取的风险管理措施是:(1)、尽量将资金存放在信誉好的外资跨国银行(如花旗银行、渣打银行)或中国银行的境外分行,以保证资金的安全。或者在可能的情况下,通过安全、合适的途径,将资金汇出,存放在国内。(2)、及时、经常关注外汇汇率变动情况。在金融市场动荡时期,尽量少留当地币,把当地币兑换成美元等国际硬通货币,规避汇兑风险,减少汇兑损失。

二、以成本费用控制为基础,加强EPC项目的财务管理

目前,国际承包工程市场竞争激烈,出于投标策略的承包商均将投标价控制在较低水平。工程中标后,应先留足管理费和目标利润后,反算工程直接费用作为目标成本,通过对工程直接费用进行有效控制,以保证利润目标的实现。根据EPC国际承包工程的特殊性,成本控制的重点是:

(一)、优化设计管理,抓好设计环节的成本控制

设计环节对EPC项目的成本控制极为重要,具有“一锤定音”的地位和作用,决定着工程的工期、质量、安全和成本目标能否实现。在该环节进行成本控制是实现事前控制的关键,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事后变动带来的成本。所以该环节控制要点和控制内容相当复杂,基本原则是“周密设计,科学研究,严格审批”,通过对设计环节的技术、方案比较、经济分析和效果评价,“事前”科学、合理的优化设计、降低项目总造价。设计单位和各类评审小组在该环节承担主要的职能,合同造价较大的项目应聘用专业设计监理以加强设计环节的控制管理。目前,边设计、边施工或采购的EPC项目比较多,项目应与设计单位及时沟通,减少变更费用。

(二)、强化工程永久设备和主要材料的采购管理,做好采购环节的成本控制

采购环节对整个EPC 项目的进度、成本控制乃至工程质量的影响是异常巨大的。采购环节成本控制的核心要素是计划和价格信息(包括市场信息和企业集团内部信息,应全面掌握、密切跟踪和内部透明),通过明确而科学的采购和评标流程就可以最大限度的减少在该环节出现损失的概率,达到成本控制的目的。由于EPC项目的工程永久设备和主要材料占总造价的60—70%,通过优化设计、批量采购或招投标采购等,控制住采购环节的成本,才能确保项目投标利润的实现。

(三)、优化施工组织和施工进度计划管理,做好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

施工环节的成本控制主要应注意六大重点:

一是材料的价格和消耗。这里说的材料仅包括主要材料和其它材料,降低材料费成本的关键是:把好采购关和节约用料;

二是用工的数量。在国外施工中劳工主要是在当地雇用,在雇用当地人的时候,虽然工资较低,但我们往往对用工数量不注意控制,就会造成劳动效率低下;

三是提高施工机械的完好率和最大限度发挥机械效能,降低机械费用;

四是做好进度与工期控制。如果因工期节点延误而赶工将要增加设备或人员,必然导致成本费用的增加;至于延误总工期,即使是业主原因,由于EPC项合同总价是确定的,最后往往只能采用延长工期的方式,承包商也要增加管理费用和其他开支;如属承包商延误工期罚款,则损失将更大;

五是强化内部施工质量管理,避免返工和延误工期。

篇13

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有较宽泛的外延,但归根结底是要实现与国际的接轨,必须要善于吸取世界先进的教育理念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国际沟通交往能力、国际竞争力的人才。关于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理论研究,各国存在自身特色。

(一)国外研究 美国大学教育以学术研究、人才训练及社会服务为宗旨,实施专业训练,培养社会需要的专门人才。澳大利亚高等教育以接受教育与训练者为中心,实施以能力为基础的训练,根据职业结构来提供训练方案。日本高等专科学校重在培养适应科学技术发展的技术人才。韩国的应用型大学在聘请教师时,常常把实践经验看作一项重要的条件。英国职业资格证书制度的建立宗旨是将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相结合,在职业资格和学历证书之间建立起一座桥梁,使职业教育在更广泛的范围内得到发展,目前在国际上最被普遍接受的职业教育是CIMA(管理会计师公会)、ACCA(特许会计师公会)。这类职业教育目前逐步为我国高等教育所引入,如CIMA、ACCA成建制班的设立,使我国财务管理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成为可能。

(二)国内研究 与国外相比,由于社会对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的旺盛需求,我国高等学校在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创新,取得了较为显著的成效,社会用人单位对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质量的满意度呈上升趋势。但由于财务管理专业开设时间较短,在人才培养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需要解决,如人才培养模式尚存在重知识轻能力,重传承轻创新,重守业轻创业,重单一型轻复合型等方面的问题;课程设置缺乏整体规则,结构不合理,专业课过多过细,基础课相对薄弱,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财务管理课程理论研究与企业理财实践脱节严重。刘淑莲(2005)从财务管理学科的目标定位界定入手,根据目标定位、价值定位和市场定位的要求,提出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可根据其学科范畴,按照“厚基础、宽口径、活模块”构建模式的原则构建成四个层次:公共基础必修课、学科基础课、专业必修课、专业选修课。使课程体系在结构上与学生的全面素质和综合能力培养相一致,在内容上与执业岗位的需要相一致,实现基于优势互补的课程体系下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陆正飞、辛宇(1999)从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学专业、金融学专业的差异入手,分析了各自的侧重点以及服务方向,指出财务管理专业与会计专业、金融专业的业务培养目标的差异,并提出财务管理课程体系设计的基本思路:既依据财务管理核心内容,又考虑财务管理理论与方法的抽象与具体程度等进行课程体系设计。孙小梅(2007)从财务管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入手,指出人才培养应在更新思想、转变教育观念的基础上,设计培养规格,制定培养方案,选择培养途径并予以实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除了要有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优化的能力结构外,还应具有全面的优良素质。

尽管许多学者从各自不同的视角提出了一系列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措施和建议,但这些措施和建议主要从课程体系、业务培养目标等方面对人才培养模式进行非实质意义上的调整,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上存在的关键问题。特别是我国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向大众教育转型时期,传统人才培养模式下培养出来的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根本无法满足社会的需要,本身较为科学合理的企业内部控制制度、财务管理理念(如新《财务通则》中首次提出的社会责任、民主理财等理念)无法实施并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企业中逆向选择、道德风险等问题日益突显,严重制约着企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我国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

我国目前财务人员知识水平结构参差不齐,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发展中逐渐显露出其弊端。财务管理专业设置不尽人意,大都将其作为会计学或财政学等专业下的一个方向,教育转型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财务管理本科专业的课程体系,因而存在专业方向口径狭窄,培养人才知识结构单一,适应社会能力较差以及发展后劲不足等缺陷,使得学生的学科视野和择业能力受到局限;过重的功利导向,使大学生的全面素质和扎实的基础训练受到影响。这都不利于培养和提高财务管理专业人才的素质与能力,并严重限制着专业人才的知识面和业务水平。总之,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存在的问题有:

(一)培养目标不明晰 由于会计学、金融学与财务管理学非常接近,而且与这些专业相比较,财务管理专业在人才培养目标上自身特点不明显。除此之外,目前我国高校在财务管理专业培养目标上,只注重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培养,而忽视了相关知识的传授和能力的培养。

(二)对国际化应用型本科教育规律与本质特征认识不够 许多设有财务管理专业的地方院校主要定位于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在财务管理专业设置、学科建设、培养方案设计、课程结构、教学方法、实践教学等方面进行改革,虽然取得成果和特色,但总体上对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应用性本科教育规律和本质特征的认识还不够深入,整体的教学改革效果还不明显。

(三)国际化应用型师资队伍缺乏 教师是落实国际化应用型人才培养的关键,教师队伍整体上还缺少国际化应用性教育的理念,对教育的内涵理解不深,缺少感性体验,易在教学实践中回到习惯的传统教学模式上。

(四)培养模式单一 财务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社会对财务管理人才的质量需求不相适应,实践性教学环节存在单一化、形式化问题。学校与实践部门缺乏紧密联系和沟通,对现实经济前沿问题研究较少,实践教学管理、评价机制弱化,案例教学方法缺乏等问题极为严重,所培养的学生在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方面存在欠缺。此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个人品质、素质要求也渐渐成为各公司极为看重的一项用人标准。尽管我国各高校在如何提升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个人品质和素质方面做了一系列尝试,但尚未找到有效方法。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系统性不强,专业课程间的内容交叉重复问题突出,实践课流于形式。主要表现为专业特色不明显,财务管理专业课程体系中要么偏重于会计学,要么偏重于金融学,而没有形成关于财务管理学的独立的、科学的、系统的课程体系。

四、引入CIMA的可行性分析

CIMA 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是全球最大的国际性管理会计师组织,同时也是国际会计师联合会(IFAC)的创始成员之一。目前大多数国际财务资格均面向财务会计,偏重审计,而CIMA的认证群体则以企业会计和经理为主,在培养扎实财务技能的同时,重点提高其参与经营管理和战略决策的能力,实现“财务支持战略决策,战略融于财务管理”。CIMA与其他会计专业团体的最大区别在于它专注于管理会计师的培养和发展,适合并不满足于掌握传统财会技能的人。完成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各个级别的资格认证后,将能综合和利用各类数据,为企业的经营和发展提供全面预算、财务分析、绩效评估、风险防范、组织管理和商业策略等方方面面的重要信息和切实方案。CIMA一直以来紧密结合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商界需求,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企业财务管理及战略决策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世界上极具权威性的高端财务职业资格认证。

(一)CIMA理念的特色 CIMA资格不局限于会计内容,而是涵盖了管理、战略、市场、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等方方面面的商业知识和技能。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受到全世界的一致认可,许多世界知名跨国企业,如联合利华、壳牌、福特、艾森哲等,都对CIMA资格推崇备至。CIMA一直以来紧密结合充满活力和挑战的商界需求,坚持不懈地致力于企业财务管理及战略决策的研究和开发,提供了世界上极具权威性的高端财务职业资格认证。CIMA资格认证不仅为企业衡量和提升财务管理人员素质和业务水平提供依据,也为各行各业的高级财务人员和管理精英创造展示实力的平台和个人发展的通途。

(二)CIMA与其他财务会计证书的区别 (1)目标明确,注重管理技能的培养。传统的财务会计重在回顾过去,履行反映和报告企业经营成果和财务状况的职能;而管理会计则重在面向未来,履行预测、决策、规划、控制和考核的职能。在成为“管理会计师”之后,将决不仅仅局限于传统观念中的记账先生的会计形象,而成为一位深谙财务管理,能够帮助企业进行战略决策并贯彻执行的企业成员。CIMA专注于管理会计师的培养和发展,在企业界享有很高的声望,被誉为21世纪最完善的商业培训体系。(2)提供一种国际化的职业资格。CIMA特许管理会计师公会的总体业务重点在99%的从事商业工作的会员及学员身上,而不是仅限会计人员。这使其能够提供一种新的职业资格,它既能够聚焦企业管理上的竞争,同时也立足于战略管理会计。整体来说,CIMA比任何其他会计机构提供更多的管理,加大管理会计,更多的项目管理和更多的策略。其国际化程度也有目共睹,CIMA学员及雇主遍布全球,是国际化水平最高的会计资格认证之一,其教学推广有现成的专业师资资源。(3)教学大纲既实用又创新。独一无二的学术培训和实践经验可以持续满足雇主所需――特许管理会计师具有推动业务发展的领导能力。这样的人才完全符合现有企业的要求。不像其他的会计资格,管理会计职业能力考试(案例研究并最终测试的专业能力)考核的是商业思维和更高层次的认知技能,如分析、综合和评估。这就要求学生要顾及到所有课程讲授的商业、金融、道德和人力资源战略等问题。

五、结论

我国高等教育在国际化趋势的推动下,步入了国际化的进程,主要体现在学习和借鉴国外的经验和方法,与国外高校在互换留学生、专家学者互访、学术研究、合作办学等方面。为适应市场经济发展的需要,高校财务管理专业学历教育的重点应转向培养国际型、实务型、复合型、创新型的高素质人才,财务管理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创新亟待完善。可见,借鉴国外相关理论研究,加强财务管理本科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模式与实践创新的探索已经成为一个当前具有较高研究价值的课题。我国现有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所显现出的弊端正好可以由CIMA理念的优势所弥补,若能借助其在培养目标、教学大纲、国际师资等方面的强大优势,必将对我国财务管理人才培养模式产生颠覆性地影响,极大地推进我国财务管理人才的培养。

[本文系重庆市高等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财务管理专业国际化人才培养体系创新研究――基于CIMA理念”阶段性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刘淑莲:《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课程构建与实施的几个问题》,《会计研究》2005年第12期。

[2]陆正飞、辛宇:《关于财务管理专业建设的若干问题》,《会计研究》1999年第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