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民间投资政策措施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民间投资的规模不断扩大
莱芜市固定资产投资由2006年的140.42亿元增至2010年的321.36亿元,其中民间投资由124.52亿元增加至240.19亿元。民间投资已成为拉动莱芜市经济增长的重要力量。
2、民营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民营经济是民间投资的主体,它反映了民间投资力量的强弱和变化。截止2010年末,莱芜市非公有制经济快速发展,全年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40.57亿元,同比增长13.5%,占GDP的比重达到44%,比上年提高1.4个百分点。全市新登记注册私营企业1802家,总量突破1万家,新发展个体工商户7700户,个体私营经济全年新增就业3.6万人,新增注册资金37.03亿元。民营经济实现税收收入15.33亿元,同比增长26.87%,占全部税收比重23.28%,同比提高3.75个百分点。
3、民间投资在扩大就业和增加居民收入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民间投资主要面向传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对从业人员的文化、技术水平要求相对较低,在增加就业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民间投资安排了大量下岗工人和农村剩余劳动力,以及大学生的就业和创业,有效地缓解了就业压力,提高了居民收入水平,维护了社会稳定。
二、莱芜市民间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1、投资领域较为狭窄,投资结构不尽合理
莱芜市民间投资的投资领域十分狭窄,主要集中于制造业、房地产、批发零售以及餐饮业这些技术和市场较为成熟、市场门槛和技术含量较低的领域,而对于科技含量高、资金密集型行业涉足较少。莱芜市投资结构不合理的矛盾依然比较突出。一方面工业投资偏低。受国际金融危机冲击,近年来莱芜市工业经济发展低靡,要增强工业经济整体实力,必须加大投入力度。另一方面是服务业内部结构不合理。房地产业、交通运输仓储邮电通信业、批发零售餐饮业为莱芜市服务业三大主导产业,2011年这三个行业投资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达85.09%,特别是房地产业投资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高达68.35%。而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和软件业、科研技术服务业等现代服务业投资仅完成3.03亿元,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为2.2%。这种行业投资的传统性和不均性现状不利于服务业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端化发展。
2、民间投资资金瓶颈约束问题亟待解决
一是民营企业融资渠道单一、成本高。民营中小企业筹集发展资金主要依靠自我积累、银行贷款、民间融资等方式,难以通过发行股票、发行企业债券等方式直接融资,融资渠道方式较单一。而民间融资利率高,增加了民营企业的资金成本。二是中小民营企业贷款难。莱芜市中小民营企业较难从商业银行获得资金,主要原因在于中小企业自身资产规模小、自有资金比例低、信用等级低。商业银行对担保和抵押的要求较为严格,而中小企业难以提供可靠的贷款抵押物或找到合适的担保单位。因此,莱芜市民间投资存在投资资金瓶颈约束问题,如果没有相应的融资政策支持,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是非常困难的。
3、政策不配套,民间投资环境需要进一步优化
民间投资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为:一是有关部门对民营中小企业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的“三乱”现象仍然存在,执法不严、执法不公的现象时有发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民间投资的积极性。二是对民间投资缺乏产业政策的支持和投资信息指导,尚未建立完善权威的信息和优良的社会中介服务体系。三是有关部门对民间投资监管过度而缺乏相应的服务意识。四是民间资本的权益保护难,个体私营企业的社会地位法律保障不明确,产生了纠纷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4、缺乏有效的疏导,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民间投资热衷于投机炒作的原因是投资渠道过于狭窄,甚至无处可去,投机炒作似乎成为民间资金保值、升值的主要途径。因而需要对民间投资加以引导,使其处于健康理性的投资状态。另外,民间投资的质量也需要提高。由于民营企业资金有限、技术水平低,人员素质、管理水平差,极易造成民间投资往往投向那些投资少、见效快的项目,导致投资项目规模小,技术含量低,缺乏竞争力。一些中小民营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主要依靠经营者的个人经验,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盲目性,难以满足企业规模不断扩大、投资领域不断拓宽和激烈市场竞争的需要。
三、激活莱芜市民间投资的的政策与措施
1、支持和扶持民间投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优化服务领域投资结构
(1)鼓励民间投资进入高新技术产业领域。政府应通过经济手段进行宏观调控,引导民间投资进行产业转型、升级和技术革新,改变民间投资仅停留于传统产业的状况。鼓励民间投资在粉未冶金、汽车零部件、电子信息产品和高端化工等领域加大投资力度,充分发挥好高新技术产业对投资的引领作用。一要对高新技术产业集中投入,建设几个大的工业项目,以大项目为载体,形成大项目—产业链—产业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促进产业升级;二要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自主技术创新机制,增加研究开发投入,实施人才战略,努力实现技术发展由引进、模仿为主向自主创新为主的转变;三应加快传统产业的改造,抓好信息技术在传统产业领域的渗透,发展高附加值的特色产业。
(2)优化服务业投资结构。要加大服务业投入力度,一是要围绕扩大消费来调整投资结构,兼顾地区差异和不同消费群体,进一步加大在旅游、文化、信息、教育等方面的投资力度。二是应围绕鲁中物流基地建设,加大生产业的投入力度。
2、探索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有效途径
(1)发展为中小企业融资提供专门服务的小额贷款公司。要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提升小额贷款公司的运营质量和风险控制水平,推进那些发展较好、具备条件的小额贷款公司转制为村镇银行,有序扩宽小额贷款公司资金来源渠道,为小额贷款公司提供人员培训、资金结算、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等方面的支持,发挥好其对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和搞活民间融资市场的作用。
(2)建立健全信用担保体系,解决民营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可建立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和再担保机构,民营企业信用担保机构是按照规范化股份公司的模式成立的,其资金一般来源于财政注入和民间资本。再担保机构可化解、缓解信用担保行业的系统性风险,可由各级政府和商业性保险机构共同出资建立。
(3)设立创业风险投资引导基金,搭建投融资合作平台。投资引导基金按专业化、市场化方式管理,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作、科学决策、严格管理”的原则进行投资运作,重点引导投资基金投向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高端制造、、节能环保、高效农业、现代服务业等符合高新技术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规划的领域。
3、制定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配套措施,优化民间投资环境
(1)尽快制定实施细则,增强民间投资的信心。2010年7月,国务院出台了《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重点工作分工的通知》,明确了各部委和地方的主要工作任务,要求各部门和地方研究提出各项鼓励措施的具体实施办法。因此,各部门要明确职责,加快制定实施细则,部门之间要加强协调,形成政策合力。有些鼓励措施需要各部门共同负责,部门间应加强沟通协调,形成政策效果的有效叠加,防止各部门配套政策相互矛盾现象的发生。
(2)转变政府职能,创建服务型政府。一要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实现从全能型、管制型、审批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二要加强行政效能建设,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政策、措施的咨询、听证制度。优化政府组织结构,理顺部门间的关系,防止部门之间推诿扯皮,严禁向企业乱摊派、乱收费。三要创新行政审批制度,贯彻执行民间投资项目“非禁即准入”的原则和鼓励民间投资的政策措施,坚决取消那些不符合政企分开原则、妨碍公平竞争、市场开放的行政审批,防止出现擅自以备案、核准等名义进行变相审批的现象,充分利用行政审批职能整合优势,加快建立行政审批项目联合办理制度。四要完善行政问责制度,对在促进民间投资发展过程中执行不力、决策失当、效能低下、违法行政、、监管不力等“不作为”“乱作为”的单位和个人都要严肃追究。
4、有效引导民间投资,增强民营企业实力
(1)政府构建咨询服务平台,引导民间投资。政府要建立健全规范统一、简便易行的政府信息公开管理体系,为民间投资提供全面、准确、及时的信息服务;要依法公开民间投资相关政策法规、市场准入标准及废止的法规政策规定。有关部门要抓紧建立和完善产业发展政策信息和市场信息平台,定期向社会公开产业投资政策、地区发展规划和行业发展前景、招商引资项目、技术信息和市场信息,并发挥部门优势进行行业发展分析,引导民间投资者正确判断形势,提高投资决策的前瞻性、科学性和实效性,规避投资风险,提高投资效益。
(2)采取相应措施增强民营企业实力。一是鼓励民营企业实现扩张发展。对具有一定规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市场前景好的民营企业,支持其向股份公司转变。二是采取措施鼓励引导民营企业加快自主创新。在财税政策方面,采取税收优惠政策鼓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形成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通过加速固定资产折旧等会计政策鼓励民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淘汰落后产能,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三是提高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水平。引导民营企业加强对企业管理知识和技能的学习与提高,努力打造产品品牌、企业品牌,增强企业后劲和市场竞争力;采取有效措施,鼓励民营企业引进和使用高素质的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解决高层次人才短缺问题;改变传统管理模式,提高企业经营管理能力。
(注:项目基金:本文系莱芜市社会科学联合会2011年重点研究课题“莱芜市民间投资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的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 王玉玲:金融危机中如何扩大民间投资问题探讨[J].中国集体经济,2009(16).
篇2
一、上半年宏观政策回顾
上半年,我国经济在宏观政策主动调整和国际经济形势环境的影响下,经济增速延续2011年以来的趋势。为保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我国政府通过下调存款准备金率、降息等货币政策,加强市场流动性,促进投资、消费的增长,同时通过出台相关政策,如节能减排政策、扩大基础投资政策和放开民资进入垄断行业等,从不同程度推动经济的发展。具体措施有:
(一)下调存款准备金率和银行贷款利息,释放流动性
中央人民银行于2月份和5月份各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按当期月末存款余额粗略计算,两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累计释放约8000亿元资金,扩大市场流动性。此外,央行于6月份和7月份,在时隔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两次下调银行贷款利息,表明政府对经济下行的担心,另一方面也表明当局对“稳增长”的决心,坚决贯彻落实国务院的“把稳增长放在更加重要位置”。
(二)出台节能补贴政策,促进绿色家电消费
5月份,总理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研究确定促进空调、平板电视、电冰箱、洗衣机和热水器等节能家电产品消费的政策措施,推广期限暂定一年。会议决定安排财政363亿元补贴政策,包括推广符合节能标准的空调、电冰箱、洗衣机和节能灯等家电,以及支持推广部分节能汽车高效电机。此外,财政部日前宣布,今年中央财政将投入1700亿元推进节能减排,扩大节能环保产品消费和国内光伏发电规模化应用,尤其是要加快培育发展新能源汽车。
(三)加快项目审批速度,推进基础设施投资建设
政府决定加快重大项目的审批和启动,尤其加快铁路、节能环保、农村和西部地区基础设施、教育、卫生、信息化等领域项目的前期工作进度。其中,优先推进“十二五”规划重大项目实施,并且继续资金支持在建续建项目。5月份,国家发改委项目审批进度明显加快,仅5月前两周就审批225个项目,与4月份审批总量相当,审批项目达2200多亿元,大大推进了基础建设投资进程。
(四)打破行业垄断地位,鼓励支持发展民营经济
政府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铁路、市政、能源、电信等领域建设。政府将会进一步扩大营改增的试点范围以减轻服务行业税负,并对中小微企业进行减税;通过产业调整的指导作用,对重点支持行业进行信贷倾斜;打破行业垄断壁垒,引导和鼓励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
二、上半年政策效果分析
各项相关政策的出台着眼于短期内稳定经济增长的目标与中长期结构调整的任务相结合,增强经济增长的长期稳定性。当前政策措施不仅有助于阻止当前国内经济持续下行的风险,更有利于调整经济结构、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等,以实现“稳中求进”的总体目标。
(一)短期效应而言,有效减缓了经济下行的冲击
在外需疲弱情形下,已出台政策重点在于鼓励投资和消费两大内需增长。特别是支持投资加快的有关政策,将能够在较短时间内对于拉动社会需求增长起到积极作用。例如,加大对在建续建重大项目的资金支持,增加对保障性住房的信贷供给等,不仅有利于钢铁、建筑材料、水泥等产能过剩行业的“去库存化”,也有利于银行信贷需求增长,带动上下游相关产业发展。在提升消费方面,直接采用消费补贴政策,有利于在短期内增强居民消费预期和消费能力,对消费保持平稳增长将起到重要作用。相关政策的出台将能够在较大程度上减轻我国经济下行风险,避免经济大幅回落。
(二)中长期来看,相关政策有利于我国经济结构调整
篇3
三、增进厂、区良性互动,共同促进优势互补。从__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和中铝__企业的生产经营及职工稳定等层面来看,在当前时期,厂、区都将面临着如何携手共度难关的重大课题。为此,建议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厂、区的良性互动关系,并从管理体制及工作机制上入手,促进厂、区之间的双向良性互动。
四、抢抓重大历史机遇,顺势而为调整结构。中央关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拉动刺激消费的政策措施,对于我区更为重要。为此,建议发改委、财政、建设、交通、国土资源、房管、金融等部门,着手筹划我区20__年~20__年的重大投资项目,重点在招商引资、产业结构升级转型、项目建设推进及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级等环节上,做好相关工作。
五、着力破解三产发展难题
以建设开放统一、竞争高效、业态新颖、结构合理的现代三产服务业体系为目标,加大对三产服务业的扶持引导力度。三产发展要充分与相关资源结合。通过发展生态旅游、体育、教育、医疗、卫生等民生事业,塑造宜居环境,增强城市的对外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吸引周边县市的民众到我区居住,增强人气,刺激消费。要加大招商引资力度,着力引进一批既有利于提高消费档次和品味,又有利于提高税源的大项目、好项目,促进财政增收。要进一步完善房地产市场宏观调控政策,合理引导房地产开发与消费,通过采取把房地产业发展与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扶贫搬迁和廉租房建设结合的方式来推进市场待销和滞销住房的市场销售,减少存量商品房的空置数量,促进房地产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六、加大投资力度
出口、投资和消费是拉动地区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目前我区经济外向型发展水平较低,人口规模较小,靠出口、消费拉动经济作用有限,投资则成为拉动我区经济发展的主导因素。为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冲击,中央决定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加大投资力度,着力扩大内需。这为我区加快振兴发展带来了重大机遇。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中央有关精神,统一认识,坚定信心,精心谋划项目,加大投资力度,重点发展建筑机械、建筑安装、阀门、铝加工、铁路橡胶等行业有效扩大内需,积极应对挑战,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推动全区经济社会持续又好又快发展。
七、树立信心,抢抓机遇
中央出台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十条措施以及实施这些措施要求 “出手要快,出拳要重,措施要准,工作要实”十六字方针,对于克服当前的困难和保持长远的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我们要加强宣传,增强信心,抢抓机遇,保持全区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区报刊、广播、电视、互联网等新闻媒体要加强舆论宣传,客观报道当前的经济形势和存在的突出问题,充分宣传经济社会发展取得的成就以及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广泛宣传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和改善民生的各项政策措施,主动引导社会预期,增强公众信心,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八、金融创新
不断改善金融环境,完善投资政策法规和担保体系,吸引更多的民间金融投资和银行贷款支持企业发展。实行投资主体多元化,鼓励民间资本进入融资担保领域
篇4
但仍坚持较快增长态势一经济运行出现一定动摇。
近两年来,自从“512地震和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市经济增长出现小幅动摇,第二季度增速达到近几年的最低值(11.2%然后连续3个季度坚持约12%增速。但从第二季度开始连续三个季度经济增速达到14%以上,市经济增速不时加快,经济出现企稳向好趋势,全市gdp同比增长14.7%增速同比增加了2.6个百分点,经济企稳回升的基础进一步得到巩固。
二投资、消费双轮驱动再次强化。
全市房地产投资945.14亿元,全市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4.0%同比增加了8.2个百分点。房产市场销售旺盛带动下。同比增长2.4%多方位促进消费的政策作用下,消费品市场继续繁荣活跃,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20.3%近几年的最高增速,较上年提高了0.8个百分点。旅游市场活跃,有效拉动了消费增长,全年接待国内外游客同比增长34%29.1%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33.2%入口形势依然严峻的背景下,入口逆势增长15.5%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
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市企业经营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下降4和4.9个百分点,虽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为以来的最低。
四物价指数明显降低。
各月居民消费价格累计指数增幅与同期相比有较大幅度下降,市物价走势基本稳定。全年基本上徘徊在100101之间。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继续回升。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为100.3%类商品价格四涨四落,其中食品价格上涨3.1%据统计,ppi1月达到全年最高(104.5之后几个月内持续下降,从月后开始反转,月回升至99.6全年累计ppi指数为98.1下降1.9%
二、近期经济运行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一宏观调控政策将继续坚持连续性和稳定性
将成为贯穿经济发展的主线。月初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如何平稳退出超凡规的金融抚慰政策。要坚持宏观经济政策的连续性和稳定性,继续实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宽松的货币政策,同时强调加强针对性和灵活性,以适应国内外经济形势的新变化,这个政策基调是非常清晰的国宏观调控政策坚持连续性和稳定性,有利于坚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
二拓宽民间投资渠道。
为了应对挑战,民间投资是国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与动力的主要源泉。国今年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国将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去年我国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造成各地政府债务急剧增加,通过政府追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难度加大,国将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措施可能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等领域提出更具体的布置,并在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方面安排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扩大民间投资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将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政府投资推动型向民间投资拉动型转变。
三房地产需要坚持平稳发展
篇5
近几年来,莱芜市的投资领域呈现出投资主体多元化的局面,莱芜市民间投资的发展,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
1.投资规模、总量不断扩大,比重逐步提高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民间投资取得了飞速的发展。特别是2005年我国立法通过“非公36条”政策,更使民间投资加速启动。民间投资规模逐年扩大,在全社会投资中所占的份额已大大超过国有经济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贡献率逐步提高。2006年至2009年的四年间,莱芜市固定资产投资由140.42亿元增至260.55亿元,其中民间投资由124.52亿元增加至213亿元,民间投资占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占到了82.8%。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有利的拉动了莱芜市经济的持续发展。
2.投资主体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
民间投资主体呈现出集体投资、股份制投资和个体私营投资的多元化局面,其中以股份制投资的发展最为迅速,2006年至2009年的四年间,股份制投资由60.03亿元增至114.98亿元,股份制投资占民间投资的比重占到了48.8%。集体投资占民间投资的比重由2006年的8%增加到2009年的20%,个体私营投资由2006年的39%下降到2009年的22%。
3.投资的领域不断扩大
民间投资领域涉及的行业众多,但民间投资主要集中在房地产、批发和零售、住宿和餐饮、制造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等一般竞争领域,在基础设施、大型制造业、金融保险业、科教文卫等社会服务业却较少涉足。
三、莱芜市民间投资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几年来,莱芜市的民间投资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投资领域的支柱性力量,但在莱芜市的民间投资中也存在着一些困难和问题,主要有:
1.政策不配套,投资环境不够宽松
近几年,尽管国家和莱芜市先后出台了一些扶持民间投资的政策,但普遍存在政策不完善、不配套,同时还缺乏政策的连续性、稳定性和严肃性,特别是在实施过程中,由于涉及到部门和地方利益,往往互相掣肘,难以落实,形成党委、政府和群众两头热,一些部门中间冷的局面。在影响当前民间投资积极性的因素中,最重要的是民间资本的权益保护难。虽然近年来在各级政府的努力下,莱芜市经济环境总体上有了很大改善,但“三乱”问题仍然存在,对民营企业侵权的现象时有发生。对国有企业有保护政策,而对个体私营企业则限制多、扶持少,不能与国有企业、外资企业站在同一起跑线上平等竞争;个体私营企业的社会地位法律保障不明确,产生了纠纷得不到应有的保护。
2.民间投资的领域过度集中,投资结构不够合理
民间投资总量和结构,表现不尽合理,传统产业仍是民间投资的“主战场”,其投资领域局限于一些技术和市场较为成熟的劳动密集型的制造业及一般服务业等传统产业,具有技术含量低、市场门槛低,竞争较为充分等特点;对于科技含量高、资金密集型行业,如电子及通讯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民间投资则低于国有及其控股投资。
服务业投资中的行业构成也不尽合理。目前莱芜市的服务业投资还主要依赖交通运输业、批发和零售业、房地产业、公共管理及社会组织业等四个传统性和公共性的行业支撑。2010年上半年这四个行业完成投资36.5亿元,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达80.73%,而金融业、租赁和商务服务业、信息传输和计算机软件服务业和科研技术服务业等行业投资仅完成1.89亿元,占全部服务业投资的比重为0.42%。这种行业投资的传统性和不均性现状不利于服务业投资规模的持续扩大和高端化发展。
3.民间投资融资环境不完善
从莱芜市民间投资的发展来看,其资金来源主要以自筹为主,银行贷款和其他资金来源占得比重较小。投资项目无论是规模还是资金密集程度都比以前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如果没有相应的融资政策支持,民间投资的快速增长是非常困难的。民间投资融资难、担保难仍是一个客观存在的现实问题。在现行的贷款体制下,很多民间投资企业都比较难以获得资金。我国国有商业银行把资金倾向于国有企业和大型企业,而广大的中小民营企业普遍规模较小很难获得贷款。这不仅和目前中国商业银行中小企业信贷不发达有关,也由于民间投资中小企业本身资产规模小、自有资金比例低、信用等级低有关。商业银行对担保和抵押的要求严格,而中小企业因固定资产较少、抗风险能力差、难以提供可靠的贷款抵押物,这些严格审批中小企业的贷款需求,从一定程度上加剧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困难。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私营个体企业需要自筹资金,自行解决资金短缺期的困境。
四、激活莱芜市民间投资的的政策、措施
近几年,我国民间投资和民营经济得到了较快发展,各地都积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闯出了许多激活民间投资的新路子,激活莱芜市民间投资的的政策、措施主要有:
1.创建服务型政府,转变政府职能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最重要的障碍是政府职能转变太慢,干预过当。政府机构进行调整及其职能相应转换,明确政府与市场之间的边界、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和财权的边界,对政府规章制度和产业政策进行规范,是适应所有制结构日趋多元化形势下发展民间投资促进经济增长的内在要求。
(1)政府要为民间投资健康快速发展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一是政策环境。要制定发展民营经济的一系列优惠政策,鼓励、扶持、加快民营经济的发展。各地区、各部门要把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深化改革,创新求实,按要求抓紧研究制定具体实施办法,尽快将有关政策措施落到实处,努力营造有利于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环境;二是政务环境。着力构建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服务型政府,进一步强化为纳税人服务的意识,多服务、少干预、多帮忙、少添乱,切实转变工作作风,提高服务质量,坚决制止对民营企业的吃、拿、卡、要行为。政府要积极树立服务意识,强化对民间资本投资项目的服务,完善项目建设全过程的服务,及时帮助协调解决建设中出现的问题。全面清理整合涉及民间投资管理的行政审批事项,简化环节,提高效率;建立健全政府服务与社会化、市场化服务相结合的民间投资服务体系;三是法制环境。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要依法保护各类投资者、经营者的合法权益,为民营经济发展提供可靠的法治保障。一方面要强化制度建设,从源头上遏制各种侵权行为。要抓紧清理涉及民营经济的不合理收费和歧视性规定,进一步完善保护民营经济合法权益的政策法规。另一方面要加强民营企业权益保护机构建设。可借鉴一些地方的先进经验,设立本地民营企业权益维护中心,援助民营企业维权投诉。通过这一系列配套措施,从而为民间投资创造一个长期稳定的发展环境;四是舆论环境。要充分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广泛宣传鼓励民营经济发展的方针政策,树立和宣传民营经济的先进典型。要在全社会倡导艰苦创业、吃苦耐劳、奋发向上、争创一流的精神。
(2)政府构建咨询服务平台,引导民间投资
我国企业咨询行业起步较晚,而民间投资企业急需大量的咨询服务来拓展业务、提升管理水平、走向世界市场。政府部门应该积极构建这一咨询服务平台,为大量中小企业提供服务。政府要多用经济杠杆、信息引导,引导民间资本投资,避兔重复建设造成浪费。众多民间投资小企业对于资源的过度消费和环境的破坏也是不容忽视的。所以政府要在转变政府职能的同时也要加强对民间投资企业的监督和引导。要加强对民间投资的宏观引导和信息服务,要及时并定期将产业投资政策、行业发展前景、地区发展规划等投资信息,通过各种媒体向社会;对预期经济效益较好的项目,实行全社会招标吸引民间资本。政府及有关部门所办的信息服务中心向民营企业开放,提供服务。要建立和完善民间投资市场服务体系,加快培育投资中介机构。
2.政策上支持和扶持,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
2010年5月国务院出台了《国务院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明确禁止准入的行业和领域。规范设置投资准入门槛,创造公平竞争、平等准入的市场环境,除关系国家安全和必须由国家垄断的领域外,都应允许民间投资进入并推动民间投资向纵深和全面发展。允许民间投资参与发展和竞争,要打破所有制界限,引入市场竞争机制,积极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进入,这不仅有利于扩大民间投资的领域范围,而且能极大地促进相关重要行业的发展和繁荣。目前一些领域民间资本的进入仍受到所有制歧视,因此,必须进一步清理和减少行政审批,除国家法律法规规定外,企业登记的前置审批一律取消或改为登记备案制。同时要尽快制定民间投资指导目录以及民间投资申报程度。目前对民营经济市场准入政策尚不健全,往往导致地方政府和产业管理部门在宽、严上各行其是的现象。政府应尽快组织力量,做好这项工作,明确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准入条件和操作程序。
3.创新并推行新型投资模式
在目前的经济转轨过程中,投资主体多元化必将引领投资模式朝多元化发展。不同行业的投资有着自身的特点,根据不同行业的特点和性质,民间投资应该具有多样化的进入渠道和模式;对于一些竞争性、盈利性的行业,应当进行企业的公司制改革,允许民间投资以独资或控股方式进入;对准竞争性行业民间投资可以以相对控股的方式进入;而对于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领域,民间投资则可以参股。
4.拓展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创新融资方式
民间企业融资困难,特别是广大中心企业的融资问题一直以来困扰企业长期发展。针对这一问题,各级财政预算中可安排扶持中小企业发展的专项资金,并制定使用和管理的具体办法
(1)大力发展小额贷款公司,村镇银行,农村资金互助社。要着力搭建融资平台,开发符合企业、公众需求的金融理财产品信托产品,正确引导民间资金介入经济建设。目前莱芜市已成立了多家小额贷款公司为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2)在规范经营和加强监管的基础上,建立健全非公有制的信用担保体系,解决民营企业担保难的问题。可由政府组织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地方性的民营企业融资担保公司,专门对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担保,并可直接对民营企业进行小额特定项目融资,此类机构可收取适当比例的担保手续费,也可以专门建立用于民营企业融资担保财政贴息担保基金;组织效益高的中小民营企业实行“联合互保”进行融资。
篇6
PPP全称为Public Private Partnership,可翻译为合伙或合营,是指政府为增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提高供给效率,通过特许经营、购买服务、股权合作等方式,与社会资本建立利益共享、风险分担及长期合作关系。本质上是一种合作伙伴关系。PPP最早应用于1982年英国的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我国PPP的应用始于世界银行和亚洲银行将其作为一种新兴的项目融资方式进行引入。自1995年起,在国家计委的主导之下,几个BOT(建设―运营―转让)试点项目相继开展。PPP模式真正兴起于2014年的全国两会,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制定非公有制企业进入特许经营领域的具体办法,为民间资本提供大显身手的舞台”。同年4月,又在国务院会议上提出,为了激发社会资本的参与热情,推动PPP模式的发展,将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营运领域首批退出80个示范项目。同年9月,财政部了76号文《关于推广运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表示将在全国范围开展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项目示范。
1 陕西省PPP模式发展现状
为了响应国家推广PPP模式的政策精神,陕西省从2014年底开始,将180个项目纳入全省PPP项目库,总投资2316亿元。于2015年5月集中了首批60个PPP示范项目,总投资1536亿元,涉及交通设施、水利设施、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五个领域。投资额及项目数分布图如图1。
在首批公布的60个PPP项目中,有2个项目入选国家发改委示范性PPP项目典型案例,它们分别是陕西省南沟门水利枢纽工程、渭南市天然气利用工程。截至2016年11月底,全省已签约落地项目43个,总投资684亿元,引入社会资本620亿元。
1.1制定与PPP项目相关的政策措施
近年来,根据国家制定的相关政策法规,陕西省委省政府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有针对性的政策措施,包括《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2014〕107号)、《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陕政办发 〔2015〕81号)、《陕西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库管理暂行办法》(陕发改投资〔2015〕1430号)、《陕西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在公共服务领域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的实施意见》、《陕西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项目前期工作补助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陕发改投资〔2015〕1688号)等,为PPP模式的推广与发展奠定了政策基础。
1.2建立省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项目库
为建立项目库,陕西省发改委会同省级行业管理部门及各市(区)发改委,展开项目征集、评估论C、入库管理、协调推进及信息等工作。其中陕西省发改委负责全省PPP项目库的统一建设和统筹管理工作。陕西省PPP项目库由三个子库组成,分别是项目基础库、项目意向库及项目执行库。PPP项目的推进采取符合条件的项目首先进入基础库,基础库当中符合一定条件的项目经评估后转入意向库,意向库中符合一定条件的项目经评估后转入执行库。截止到2017年5月9日,全省项目中基础库PPP项目1126项,分布见图2。
1.3建立PPP项目调度制度
首先确立PPP模式优先的项目谋划机制,交通、水利、市政设施,公共服务,生态环境等重点项目,优先考虑采取PPP模式运作。其次建立了项目动态储备管理体系,筛选谋划推出一批具有价值的好项目,全面向社会资本开放,为未来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建立了全省PPP项目库,面向全省常态化征集PPP项。最后建立了PPP工作督导调度制度,对各县市区、市直部门储备运作项目情况进行调度,定期通报工作落实情况。
1.4编制PPP行动计划
为了使PPP模式得到更好地推广,发挥发展规划、投资政策的战略引领与统筹协调作用,陕西省发改委专门印发了《关于做好推广PPP模式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各地市需提出当地推广PPP模式的三年计划以及相关政策措施打算,旨在谋划策划一批未来三年的重大PPP项目。省发改委在此基础上编制了《全省传统基础设施领域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PPP)三年行动计划(2017-2019年)》。同时要求各地同步做好2015年以来启动实施PPP项目的补录工作和信息完善。
2 陕西省PPP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2.1配套政策不健全
篇7
(3)提出引导国内外资金投向市场体系建设的政策措施;指导区域内大宗产品批发市场规划与建设,负责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农村市场体系建设,组织实施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工程。
(4)负责牵头协调整顿和规范市场经济秩序,推动商务领域信用建设,指导商业信用销售,建立市场公共服务平台,按有关规定对特殊流通行业进行监督管理。
(5)负责组织实施重要消费品市场调控和重要生产资料流通管理;负责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商品价格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按分工负责重要消费品储备管理和市场调控,按有关规定对成品油、药品流通进行监督管理。
(6)分析国际经贸形势和我县进出口状况,拟订促进外贸增长方式转变的政策措施;组织实施重要工业品、原材料和重要农产品进出口总量计划,会同有关部门协调大宗进出口商品;指导机电产品进出口工作;指导和协调加工贸易工作。
(7)指导贸易促进活动和外贸促进体系建设;负责我县境内外贸易展会、境外非企业经济组织驻我县机构的有关管理工作;协调国际货物运输;组织实施区域经贸合作,负责处理多双边经贸领域的有关问题。
(8)推进进出口贸易标准化建设;依法监督技术引进、设备进口、国家限制出口技术,依法办理涉及国家安全的进出口许可事务。
(9)推进服务贸易发展规划的实施,会同有关部门制定促进服务出口和服务外包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服务外包平台建设。
(10)承担组织协调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及其他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工作的责任;建立进出口公平贸易预警机制,依法实施对外贸易调查和产业损害调查,指导协调产业安全应对及国外对我县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应诉及相关工作;依法对经营者集中行为进行反垄断审查,指导企业在国外的反垄断应诉工作,开展多双边竞争政策交流与合作。
(11)宏观指导全县外商投资工作;分析研究外商投资情况,拟订外商投资政策措施并组织实施;指导和管理外商投资促进及外商投资企业的审批和进出口工作;依法核准权限范围内外商投资项目的合同、章程及法律特别规定的重大变更事项;核准限额以上、限制投资和涉及配额、许可证管理的外商投资企业的设立及其变更预审核事项;监督外商投资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合同章程工作。
(12)负责对外经济合作工作。依法管理和监督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等;拟订本县人员出境就业管理的有关政策,负责牵头外派劳务和境外就业人员的权益保护工作;依法审核县内企业在境外投资开办企业(金融企业除外)并实施监督管理。
(13)归口管理全县经贸外事活动,联系涉外经济商务机构;负责全县商贸领域内的统计工作;指导商务领域内信息网络、电子商务、电子政务建设;指导有关协会、学会工作。
(14)承办县政府交办的其他事项。
二、内设机构
根据上述职责,县商务局设3个内设机构。
(1)办公室
综合协调机关政务工作;负责文档、会务、机要、保密、、财务、政务公开等机关日常工作;负责机关工作制度建设、重要事项的督办与交办事宜;承担后勤服务、对外宣传等工作;负责机关和直属单位机构编制、人事管理和教育培训等工作;承办机关股室考核与机关干部考核、任免、奖惩、后备干部培养和选拔工作。
(2)内贸流通与电子商务股(行政服务股)
承担商贸服务业(含批发、零售、家政、餐饮、住宿、美容美发等)的行业管理工作;推动流通体制改革和连锁经营、商业特许经营、物流配送等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指导社区商业发展,抓好流通领域节能降耗,提出促进商贸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建议;组织实施国家和省市安排的有关流通领域重大投资项目,负责提出全县商务系统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建议,推动和培育大型流通企业,推广先进流通技术;负责全县大宗产品批发市场规划和城乡商业网点规划、商业体系建设,推进全县农村市场和农产品流通体系建设;牵头协调全县二手车、汽车、报废汽车拆解、直销等特种行业管理;负责指导再生资源回收和利用、旧机动车交易市场的规范与管理工作;组织拟订健全规范市场体系的政策;推进流通标准化;牵头组织规范零售企业促销行为;负责对拍卖、典当行业进行监督管理。
监测分析市场运行、商品供求状况,调查分析商品价格信息,进行预测预警和信息引导;承担建立健全生活必需品市场供应应急管理机制相关工作;承担重要消费品储备(肉类、食糖、小包装食品等)管理和市场调控的有关工作;承担酒类流通备案及管理相关工作;负责全县加油站(点)规划的编制、实施和对成品油市场的监督管理;推动商务领域信用体系建设;做好商务领域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伪劣商品等工作;负责整顿和规范市场经营秩序工作,承担商务综合行政执法和12312举报投诉的服务与协调工作。
负责电子商务行业管理工作;拟订全县电子商务发展战略、中长期发展规划和扶持政策;负责全县电子商务产业的统计和综合分析;支持中小企业电子商务应用,促进网络购物等面向消费者的电子商务的健康发展,指导服务全县商务企业和商务系统的信息化工作;推动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建设。
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负责统一办理本单位所有经县政府批准保留的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事项,包括审批、审核、许可、注册、登记、年审、备案等相关事项;负责本单位行政许可和非许可审批项目的政务信息公开工作。
(3)外经贸股
拟订外向型产业发展规划,推进进出口贸易体系建设,拟订和执行县级外贸发展促进政策,推动出口产品国际认证和商标注册,指导出口品牌建设;组织和指导各类对外贸易促进活动;负责进出口企业孵化促进工作;负责机电产品和高新技术产品贸易促进工作,承担有关统计工作;指导承接产业转移,发展外向型经济;承办与进出口公平贸易相关的有关工作,指导、协调国外对我县出口商品的反倾销、反补贴、保障措施的应诉及相关工作;承担涉及我县产业损害案件的调查,建立产业损害预警机制;开展产业竞争力调查、产业安全应对与效果评估;指导协调产业安全应对工作。
研究外商投资情况,指导外商投资工作;拟订和实施利用外资政策和发展规划;监督检查外资企业执行有关法律、法规及合同、章程的情况,协调解决有关问题;会同有关部门拟订并组织实施促进服务外包发展的规划、政策,推动服务外包平台建设;联系国家级、省级出口加工区;拟订对外经济合作的有关政策措施,依法管理和监督对外投资、对外承包工程、对外劳务合作、设计咨询等对外经济和合作业务;负责组织、指导外派劳务人员的综合培训及培训基地建设、外派劳务输出基地建设等;开展对外经济多双边交流与合作;管理我县接受多双边和有关国际民间机构的无偿援助项目及相关的业务;承担有关统计工作。
三、人员编制情况
县商务局核定编制数7个,目前在编在岗人员13人,离休人员2人,退休人员11人,遗属补助5人。
篇8
在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方面,张峰表示,工信部2012年将组织试点,明确民间资本对基站机房基础设施的投资运营维护;就试点地区如何保障光纤到户的平等接入、加强服务质量监管等沟通协调,给出具体指导意见。在试点过程中,要加强中期调研,及时发现新问题、新情况予以评估解决;加强对新型增值电信业务的研究,适时开展安全评估,评价其对民资开放的可行性。同时要组织各地及时总结交流经验,对引入民资政策措施的落实情况、实施效果等总结评价,推广好的模式和做法并积极宣传。
对于云计算的发展。张峰认为,云计算落实布局问题会涉及多部委协调,可将相关情况先报国务院,并及时跟踪产业、市场发展情况。根据国务院的分工部署,确定进一步的工作原则。张峰表示,云计算发展布局可率先做好部职责范围内的工作,包括尽快组织互联网数据中心的相关标准规范,对新建大型云计算数据中心逐步建立分级评估管理制度;加强宣传示范,就大型数据中心建设涉及的能耗、技术、安全影响及成功案例等,组织白皮书、出台行业最佳实践指南等指导性文件,引导理性投资建设。
篇9
一、民间投资现状及分析
1、投资资金难
在我国,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自身积累。据数据显示,我国超一半以上的金融资源被用于国有经济部门,而用在民营企业的资金十分有限。这无疑反映了我国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的现状。
由于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在直接融资方面,更是被拒之门外。民营经济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于银行支持力度不够,资本市场难以进入,社会中的贷款是很难流向民营企业的,即使民营企业有幸能够获得部分融资资金,但面临的融资成本也要比国有企业高很多。融资困难已成为当前民间投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投资项目局限
民间投资在很多领域的发展仍然受限,特别是在铁路、金融、能源、市政公用事业等重要领域的进展甚微。据统计目前民间资本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中只占13.6%,在金融业只占9.6%,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只占7.5%,至于在石油、电信、铁路等领域,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些地方政府以重组整合的名义将民间投资挤出煤矿等领域;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出现了宁愿借钱建高铁也不愿意使用民营资本的奇怪现象。在很多领域,由于民间投资的规模所限,淘汰落后产能的“指标”只能靠关闭民营企业来完成。民间投资比重较大的行业仍然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农业和其他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性不强的一般性竞争行业,在科学技术、金融保险、文教卫生体育等行业投资比重仍旧很低。
3、企业自身限制
民间投资自身条件也限制其发展,在我国,由于许多民营企业都是私人创立的,他们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同时也很少有人懂得管理,因此民营企业呈现出管理水平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弊端。除此之外,对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国家一直以来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制度规范,使得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严重的已经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建议
1、解决融资难和拓宽融资渠道
若要使民间投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融资难这一现实问题。我们要结合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建立健全的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融资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可以建立专门为民间企业融资的银行,除了抵押、质押贷款以外,良好的信誉也可使民间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
当然要树信,企业必须培养高技术人才,提高民间企业投资者的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民间企业的信用程度,而商业银行也要把支持民间投资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制定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增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意识。
2、拓宽投资项目,认真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0年7月印发的《意见》就相关行业和领域中存在的市场准入障碍,进一步明确和
细化了有关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规定,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了民间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第一,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第二, 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第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第四,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 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民间投资都是机遇,都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大投资空间,开放更多投资领域,提供更多优质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民间投资的长足发展。
3、加大政府的扶持和服务,提高民间投资的质量
政府投资要引导民间投资,在政府与民间投资的协同发展中,政府要起到积极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充分搞活全社会资本,让政府政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基础上,政府应结合政府与民间投资的相应特点,强化后续管理,提高投资质量。发挥民间投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政府或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等全方位的培训。并且制定落实相关政策,鼓励高知识水平的专业人士到民营企业中进行实践和发展,给民营企业注入鲜活有力的新生力量。
4、进行立法,规范和保障民间投资行为。
目前,在中国投资领域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融资领域,存在着法律空白。我国对民间投资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很不健全,必须把完善这方面法律规范摆上立法工作的议事日程。例如: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调研课题。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起草了《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建议稿。《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建议稿有26条,对投资和民间投资做出了界定,立法目的是促进民间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保障国民自由投资的权利,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国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实现民富国强。
此外对以往出台的有关法律规范,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全面贯彻,如对反垄断法,不能停留在宣传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这对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意义重大。同时要加大打击力度,尽可能减少和克服侵害民间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确保民间投资者放心、放胆投资。
文献参考:
[1] 辜胜阻 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J].财经(2011):59.
篇10
一、民间投资现状及分析
1.投资资金难。
在我国,民间投资的资金来源主要是靠自身积累。据数据显示,我国超一半以上的金融资源被用于国有经济部门,而用在民营企业的资金十分有限。这无疑反映了我国民间投资的融资渠道单一,融资难的现状。
由于民营企业缺乏有效的信用担保,很难通过正规的金融渠道融通资金,在直接融资方面,更是被拒之门外。民营经济基本上处于自生自灭的状态。由于银行支持力度不够,资本市场难以进入,社会中的贷款是很难流向民营企业的,即使民营企业有幸能够获得部分融资资金,但面临的融资成本也要比国有企业高很多。融资困难已成为当前民间投资进一步发展的瓶颈。
2.投资项目局限。
民间投资在很多领域的发展仍然受限,特别是在铁路、金融、能源、市政公用事业等重要领域的进展甚微。据统计目前民间资本在电力生产和供应业中只占13.6%,在金融业只占9.6%,在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只占7.5%,至于在石油、电信、铁路等领域,所占比例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一些地方政府以重组整合的名义将民间投资挤出煤矿等领域;甚至很多地方政府出现了宁愿借钱建高铁也不愿意使用民营资本的奇怪现象。在很多领域,由于民间投资的规模所限,淘汰落后产能的“指标”只能靠关闭民营企业来完成。民间投资比重较大的行业仍然是制造业、房地产业、农业和其他一些投资少、见效快、技术性不强的一般性竞争行业,在科学技术、金融保险、文教卫生体育等行业投资比重仍旧很低。
3.企业自身限制。
民间投资自身条件也限制其发展,在我国,由于许多民营企业都是私人创立的,他们大多数是非专业人士,同时也很少有人懂得管理,因此,民营企业呈现出管理水平低、信息不灵、人才缺乏等弊端。除此之外,对于民营企业的经营管理,国家一直以来也没有进行相应的制度规范,使得这种情况进一步恶化,严重的已经影响了企业的发展。
二、拓宽民间资本的投资建议
1.解决融资难和拓宽融资渠道。
若要使民间投资健康持续发展,必须解决融资难这一现实问题。我们要结合中小企业的现实需求,建立健全中小企业融资担保体系。通过融资担保公司对中小企业或民营企业的风险进行监督和控制。建立面向民营企业的政策性金融机构,建立专门为民间企业融资的银行。除了抵押、质押贷款以外,良好的信誉也可使民间企业向银行等金融机构进行贷款。
当然要树信。企业必须培养高技术人才,提高民间企业投资者的素质,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提升民间企业的信用程度,而商业银行也要把支持民间投资作为信贷工作的重点,制定贷款政策和管理办法,增强对民间投资的服务意识。
2.拓宽投资项目,认真落实《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
2010年7月印发的《意见》就相关行业和领域中存在的市场准入障碍,进一步明确和细化了有关放宽市场准入的政策规定,从以下四个方面解决了民间投资发展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和障碍。第一,进一步拓宽民间投资的领域和范围;第二,鼓励和引导民间资本重组联合和参与国有企业改革;第三,推动民营企业加强自主创新和转型升级;第四,建立健全民间投资服务体系,加强服务和指导,为民间投资创造良好环境。这一系列政策措施,对民间投资都是机遇,都有利于我国民营企业的未来发展。扩大民间投资的准入领域,为民间资本提供更大投资空间,开放更多投资领域,提供更多优质项目。只有这样才能促进我国民间投资的长足发展。
3.加大政府的扶持和服务,提高民间投资的质量。
政府投资要引导民间投资,在政府与民间投资的协同发展中,政府要起到积极引导,抛砖引玉的作用,充分搞活全社会资本,让政府政策的作用发挥到极致。在营造良好的投资环境基础上,政府应结合政府与民间投资的相应特点,强化后续管理,提高投资质量。发挥民间投资优势,大力发展第三产业。
政府或相关部门应该定期组织培训,对企业的管理者进行管理能力和经营能力等全方位的培训。并且制定落实相关政策,鼓励高知识水平的专业人士到民营企业中进行实践和发展,给民营企业注入鲜活有力的新生力量。
4.进行立法、规范和保障民间投资行为。
目前,在中国投资领域和与之密切相关的融资领域,存在着法律空白。我国对民间投资权益保护的法律体系很不健全,必须把完善这方面法律规范摆上立法工作的议事日程。例如:温州管理科学研究院设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调研课题。经过充分的调查研究和论证,起草了《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建议稿。《民间投资促进法》立法建议稿有26条,对投资和民间投资做出了界定,立法目的是促进民间投资,改善投资环境,拓宽投资渠道,保障国民自由投资的权利,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让更多国民拥有财产性收入,实现民富国强。
此外,对以往出台的有关法律规范,必须毫不动摇地加以全面贯彻,如对反垄断法,不能停留在宣传上,而要落实在行动上,这对拓宽民间资本投资领域意义重大。同时要加大打击力度,尽可能减少和克服侵害民间投资者合法权益的违法行为,确保民间投资者放心、放胆投资。
参考文献
[1]辜胜阻.拓宽民间投资渠道推动民营企业健康发展[J].财经,2011.
篇11
(三)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社会保障水平稳步提高。在城乡居民收入方面,受宏观经济形势影响,我市企业经营效益出现较大下滑,就业形势更加严峻,城乡居民收入增长明显减慢,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较下降4和4.9个百分点,虽仍保持在10%以上的水平,但已为以来的最低。
在社会保障方面,我市在全国率先建立耕保基金补贴农民参保机制、实现征地农民同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并轨;率先全面实施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一体化制度,城镇职工和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实现市级统筹、全域结算、报销比例提高;同时,进一步加强城乡基层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全面完成城乡社区卫生服务规范化建设,基层公共卫生服务水平稳步提升。社会保障体系的进一步完善,在很大程度上增强了城乡居民的“消费安全感”,为我市消费在严峻的宏观形势下仍能保持20%以上的增幅提供了有力的支撑。
二、近期成都经济运行应关注的重大问题
(二)拓宽民间投资渠道,启动民间投资。民间投资是我国经济增长内在活力与动力的主要源泉。我国今年经济发展仍然面临着巨大的挑战,为了应对挑战,我国将发展民营经济、鼓励和扩大民间投资放在了更加重要的位置,将进一步放宽市场准入,拓展民间投资的渠道。去年我国经济复苏主要依靠政府投资拉动,造成各地政府债务急剧增加,通过政府追加投资来拉动经济增长难度加大,我国将抓紧出台并落实鼓励和促进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相关措施可能在民间投资进入基础设施、垄断行业等领域提出更具体的安排,并在民营企业兼并重组、财税支持、金融服务方面安排一系列优惠政策;进一步拓宽、扩大民间投资范围,降低准入门槛,将逐步实现经济增长由政府投资推动型向民间投资拉动型转变。
(三)房地产需要保持平稳发展。去年的房地产投资对中国经济复苏的作用不可低估,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艰难复苏的微妙形势下,房地产发展既直接涉及当前的经济复苏,又涉及社会稳定的大局。国家近期密集推出的一系列调控房地产政策,主要是抑制投机性购房,对自住型购房和改善型购房持鼓励态度,政府将继续加大社会保障房建设速度。未来房地产的调控将兼顾长期政策和短期政策的结合,处理好投资复苏政策、扩大民间投资政策和房地产市场本身政策这
三者调整关系的搭配衔接。再则,支撑房地产市场未来二三十年发展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确定的“放开中小城市户籍限制政策”,大规模农村人口的城镇化在即,房地产很难出现大幅度下跌。对成都来说,蓄积的刚性买房需求在已得到一定程度的释放,而投机投资性买房需求将在一定程度上受到控制;2012年下半年以后住房供给面积将较快增加,因此预计房价不会快速上涨,仍将保持平稳发展态势。
(四)加快调整国民收入分配力度。随着国民收入分配中劳动者报酬占比不断下降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不断扩大的趋势,近年来我国居民消费倾向下降,消费率持续走低,最终消费中居民消费占gdp比重和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不断下降。我国居民消
费率和政府消费率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而且与同等收入水平国家相比也有很大差距,投资与消费不平衡问题更加突出。国民收入分配格局不合理已成为影响我国居民消费增长、经济稳定发展的重要原因,是推进经济体制改革和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环节。为促进消费需求持续较快增长,增强居民消费能力,我国将加大国民收入分配调整力度,提高中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五)管理好通胀预期,给经济创造一个良好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管理好通胀预期的关系。由于国际大宗商品价格的上涨可以传导到国内,今年货币的供应可能影响到通胀的预期,明年物价有一个“翘尾”的因素,现在还没有出现通货膨胀,但是我们要预见到通胀有可能出现。当前,成都经济处在逐步回升好转的态势,但还需要加快发展,进一步巩固回升的基础,巩固经济持续回升的势头,又要防止物价上涨过快,把物价上涨保持在一个温和可控的范围内,管理好通胀预期为经济发展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
篇12
外汇储备,是一个国家的政府所持有的外币形式的债权[2]。它是实现一个国家经济内外均衡稳定的重要措施,并在维持国家在国际上收支的平衡、稳定国家货币的汇率、维护本国在国际上的信誉和增强国家抵抗金融风险的能力上都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凡事都有一个“度”,外汇储备同样如此,虽然它在国家金融、经济生活中的作用不可小觑,但也并不是越多越好,它取决于国家进出口状况、外债规模等多方面因素。而近些年来我国外汇储备量的增加有些过“度”,使国家承担着潜在的巨大风险和损失,甚至会阻碍我国经济的继续发展。
1、我国外汇储备的现状
1994年,央行对我国当时现有的外汇管理体制进行改革,之后,我国的外汇储备开始了持续快速增长的步伐,由百亿美元的规模不断扩张,在经历了亚洲金融危机的短暂影响之后便开始激增,在2006年2月份达到8536.7亿美元超过日本,排名世界首位。之后更是以每年2000亿美元的速度增长,并在同年十月份突破万亿大关[3]。截止2012年底更是达到了惊人的3.31万亿,这已是排名第二的日本同期1.27万亿外汇储备的两倍多。如此规模的外汇储备量虽体现了我国经济的强势和国力的增强,但其近年来的超速增长已经确确实实的影响到了我国的经济活动,而美元的不断贬值也使得美元资产占绝大部分的我国外汇储备账面损失惨重。如果继续放任其超速增长的现状置之不理的话,我国的经济形势将面临巨大的考验。
2、我国外汇储备增长的原因
毫无疑问,我国近年外汇储备快速增长的局面离不了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投资环境的不断优化等多方面因素。但是其最直接的原因还是我国多年来在经常项目和资本项目上的双顺差[4]。在经常项目方面,由于我国拥有大量的资源和廉价劳动力,产品价格较其他国家一般很低,这就导致了我国的商品出口贸易大大活跃于进口贸易,并长时间出现顺差,即经常项目的顺差。而在资本项目上,由于改革开放重大决策的实施,使我国成为世界投资者眼中的“美食”,优厚的投资政策和开放的投资环境更是吸引了世界各地的资本源源不断的进入中国,而我国相对落后的经济金融市场无力到海外拓展业务、进行投资,使我国在资本项目上的顺差同样巨大。导致这种双顺差局面出现的因素是多方面综合而成的,其主要包括以下的几个方面。
一,我国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大量廉价劳动力吸引着大量的资金不断流入。近年来,快速发展的经济形势和广阔的市场使得我国相较于其他国家尤其是发达国家有着较高的投资收益率,因此大量的国外资产进入到我国的加工业、房地产、矿产等行业,以期获得高额利润。而劳动力成本的低廉也吸引了众多电子、服装企业在我国投资开设工厂,更是使我国产生了很多诸如富士康、裕元等专门的代工厂,使我国成为了“世界工厂”,而我国约五分之四的加工贸易均是由外资投资,其加工后的产品在出口转移的过程中便会流入大量外币,增加我国外汇储备量。
二,我国政府大力度的开放优惠政策,过度的引进外资。这是建立在合理、适度引资的基础上进行的,如此才能发挥其活跃经济市场,增加就业率和税收收入等方面的作用。但一些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忽视了这一引资原则,片面追求地方政绩和税收额,并且为了赢得外商的青睐,不顾原则甚至不择手段的对其放宽政策、大开绿灯,置国家的土地、税收政策于不顾,不仅使其他企业面临着不正当的竞争,还使整个国家的利益受到了很大的损害,反过来更是推动了外资的不断注入,增大了资本项目的顺差。
三,国际“热钱”的大量流入,以期在人民币升值中获利。零二年以来,国际上对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和预期值越来越高,使大量的国际投机性资金即“热钱”,通过各种渠道源源不断的流入我国进行短期性投资,以希望在人民币升值后获得高额的利润,而这种情况便造成了巨额外汇的流入,并使我国面临着外汇贬值的风险,央行为了保持国内外汇的价值,稳定人民币的汇率,买入了大量的外汇,致使我国外汇储备激增。同时,我国良好的市场环境也使国际流入的“热钱”得到了可观的利润回报,更是吸引了更多的国际投机者的资金继踵而至。但是由于其只顾追求短期利润,一旦投资环境稍差,便会立即撤资,转投他处。因此,这样的反复不仅对我国的金融、货币政策有所影响,更是对整个金融经济市场的稳定产生了很大的不利。
以上三点是我国近年双顺差局面出现的重要原因,但同时,我国现行的外汇管理制度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不合理也是导致外汇储备激增的一个重要因素。九四年初,我国对当时的外汇管理制度进行改革,实行经常项目的强制结售汇制度,即除了少数允许的企业外,企业和个人所收入的外汇必须及时出售给国家。如此的制度便使得流入到国内的外汇全部聚集到了央行,进而形成了相应的外汇储备,这是外汇储备激增的主要制度性原因。而人民币汇率制度的缺陷则是我国外汇储备超速增长的另一制度性原因。我国的人民币汇率制度是以固定汇率制为核心的所谓的有管理浮动汇率制,其最大的缺陷就是自身浮动调节能力差,正如前面说过的,只能依靠国家购买大量外汇来维持人民币汇率的稳定。这样一来,同样是推动了外汇储备的增加。
3、控制外汇储备超速增长的对策
我国快速增长的外汇储备不仅可以使我国国民经济健康有序的发展,保证了外债的偿还能力,还在推进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自由兑换和实现国内企业“走出去”的战略目标上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其仍有很多的不利影响,如造成了经济资源的巨大浪费,增加量人民币汇率升值的压力,延缓了产业结构的调整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限制了我国货币政策发挥作用的空间,引起高额的机会成本等[5]。因此,国家必须采取切实有效、针对性强的政策和措施来改变这一现状。现对此提出一些相应的对策:
一,确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当前我国急剧扩张的外汇储蓄规模不仅没有很大程度的推动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反而在某些程度上制约了一些行业的继续发展,还造成了经济资源巨大地浪费。因此必须在明确的认清我国金融经济市场的现状和发展前景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外汇储备规模,将其限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使其既可以满足我国经济继续发展的最小量需求,又能保证在经济发展最快增速的情况下有足够外汇可用,显示我国的外债清偿能力,这样既减少了经济资源的低效和浪费,又减轻了外汇规模过大对我国经济形势的不利影响。
二,适度调整外资政策,适度引资。我国应改变原来盲目引进外资的态度,制定相关政策,对繁多的的外资进行有选择的引进,准入一些科技含量高的、对知识密集型产业的投资,拒绝之前大量引入的对劳动密集型产业如加工业的投资,更是要杜绝高污染、高能耗的产业投资。而即便对同种类型的高科技产业投资也不能一股脑的引进,要对其进行多方面的比较和考核,择优进入,做到适度合理的引资。而在对外贸易方面,应一改之前依靠出卖廉价劳动力来换取的经济效益,注重对高新技术的开发,转型对外贸易政策,不要过分追求贸易顺差,从而减少外汇的流入。
三,促进投资便利化,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一是支持有条件企业“走出去”,应鼓励民间机构和非国有企业的海外直接投资,培育更多的海外离岸市场,以便随着国内储蓄的流出形成双向流动机制,实现“藏汇于民”,自然而然就可以减轻官方储备增长的压力。二是鼓励国内企业直接所取得外汇在国外进行投资,在减轻我国外汇结售汇所带来的储备增长压力的同时,又可以吸引东道国的优秀人才,实现投资收益。
四,严格控制国际“热钱”的流入。应充分认识到国际“热钱”涌入对我国经济金融市场环境的巨大危害,严格控制其进入,并制定完善的相关政策措施,切断“热钱”进入途径。并组织相关部门对其进行盘查,通过各种措施对“热钱”可能流入渠道进行严格监管,一旦发现,坚决打击,通过个部门的相互配合,资源共享,合力阻止国际短期投机资本的进入,共同维持我国经济金融环境的稳定。
五,推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使其成为国际货币。这也是降低我国外汇储备增速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如果人民币成为国际货币,我国的对外贸易便可直接通过人民币进行交易,便不会有大量的外汇通过贸易、投资进入国内进而进入央行成为外汇储备。我国已于2009年推出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2011年年中以来,中国重启汇改并加快人民币国际化步伐,进一步扩大跨境贸易人民币结算试点范围,并致力于拓宽境外人民币投资渠道等。这些措施都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我国外汇储备的过快增长。
4、结束语
外汇储备作为一个国家经济金融实力的体现,保证了我国经济的内外均衡稳定,增强了抵御风险的能力,但其快速增长的局面还是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风险和压力。这种风险虽不能短期内便解决,但需要国家从现在就做出努力,认清当前形势,确定合理外汇储备规模,调整外贸外资政策,进行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坚决打击“热钱”流入,并将这些政策措施切实的落实到实处,借此提高人民币的竞争力,实现人民币的国际化,从而最终消除外汇储备快速增长带来的一系列不良影响。(作者单位:中国人民银行大连市中心支行)
参考文献:
[1]陶士贵.外汇储备:幻觉、编号与陷阱.南京师范大学学报[J].2009(7).
[2]克里斯·布鲁克斯.《金融计量经济学导论》[M],西南财经大学出版社,2005.
篇13
未来欲实现经济“软着陆”,尚需加大预调微调力度。
未来一个时期,决策当局仍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继续加强预调微调,采取更加积极的“逆周期”政策,经济工作重心有望真正放在防止经济增速过快下滑、惯性下滑上,并把调控的前瞻性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更加强调调控的有效性和及时性。
不过,尽管我们预期管理层会推出更多的刺激经济增长的措施,但鉴于目前国内处于经济结构的调整期和转型期,宏观经济政策的调整力度预计仍将较为温和,而不会像2009年那样过于宽松。
就两大宏观经济政策而言,将会继续着眼于防止经济出现“硬着陆”,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支持力度,出台进一步的“逆周期”的预调微调措施。
货币政策方面的重点是:在总体稳健的框架下,为满足实体经济发展的需要,需保持合理的流动性,存款准备金比率、公开市场操作、利率等政策工具将被交替使用。
货币信贷投放力度和重点领域信贷支持力度将加大,通过“定向宽松”来确保在建、续建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资金需要。
在出口增速下滑、外贸顺差收窄、通胀得到有效控制的背景下,贸易项下的新增外汇占款预计将会下降,这给央行的货币调控提供了空间,因此央行二三季度间再次下调存款准备金率的可能性仍然很大。
不过,笔者认为降息可能性较小,公开市场操作和差别存款准备金将是二季度的重要政策工具,而信贷规模的适当宽松也是大概率事件。
财政政策方面的重点是:重点领域的支出料将明显加快,结构将更加优化,特别是涉及结构调整、农业生产、水利基础设施、社会保障、保障性住房、教育、公共医疗卫生、公共文化、就业等民生领域的支出。
此外,通过降低税负支持私人部门消费和投资需求,既有一定的逆周期扩张作用,又有利于长期结构调整,还能增强微观主体的经济活力和竞争力。
结构性减税政策力度料将进一步加大,企业、居民的税负将有所减轻,营业税改增值税及房产税试点范围将扩大,个别领域和行业所得税、营业税和增值税的税收优惠有望兑现,如节能减排、研发创新、生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等行业以及对小微企业和物流类企业。
从投资政策来看,将保持适度、必要和合理的投资规模
基础设施投资和房地产投资将会有适度放松,已批准的重点建设项目、在建续建项目以及保障性住房在建项目的资金需要将优先得以满足。
城市市政工程、铁路交通、环境保护及农村基础设施将会加快,特别是“十二五”规划确定的重大项目的开工进度将加快。
一批事关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预计将会很快启动,如重要能源的输送通道建设、西部地区基础设施建设等。
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的“新36条”实施细则也将很快出台,未来民间资本的市场准入将被进一步放宽,民间资本将会更快地进入铁路、金融、能源、市政及社会事业领域。
从消费政策来看,扩大消费的一系列替代政策将继续出台
新一轮汽车下乡政策有望启动,促进节能环保类、信息类产品的消费政策和消费环境会进一步得到完善,对养老、家政等服务类行业消费的扶持政策将会推出。
而为了将高端消费尽可能留在国内,部分中高档商品进口关税有可能下调;为促进消费升级,消费税征收范围有可能调整,消费税税率有可能适当降低。
从长远看,进一步优化个人所得税,增加居民可支配收入,缩小贫富差距,建立促进消费的长效机制,是扩大消费需求的必然选择。
从外贸政策来看,为缓解外需持续减弱对宏观经济的冲击,稳定外贸的各项支持政策有望加快出台
进出口数据连续两个月个位数增长,显示“外需不振、内需不旺”,外贸形势严峻,内外需低迷态势尚未有实质好转。
为加快扭转这一局面,将加快推动出口结构升级,强化扩大进口的相关政策,促进贸易结构的平衡,保持一定的进出口增长速度。
出口方面,出口退税进程将加快,对出口行业的金融支持力度将进一步加大,如扩大出口信用保险覆盖面、完善出口信贷、开发更多汇率避险产品。
包括通关、质检、外汇、行政审批和收费等外贸发展环境和外贸公共中介服务将得到优化和改善,以有效推进贸易便利化、降低交易和行政成本。
在外需持续疲弱的巨大压力下,加工贸易的转型升级将会变得十分迫切,相关政策支持和各地积极探索将会稳步有序推动。
进口方面,如前所述,“十二五”重点项目开工速度和既有项目复工进度加快。
为促进进口便利化,进口信贷、进口关税等政策措施的调整和完善将会陆续出台。
国内短缺的能源、原材料、技术设备、关键零部件和消费品的进口将增加,对企业进口高端技术设备的贴息投入也将增加。
沿边、沿江和内陆地区的开放将进一步推进,境外投资重大项目将得到重点支持,促进西部地区利用外资的税收优惠政策料将出台。
结构调整方面,有关产业转型升级的各项政策将加快推出
有利于小微企业发展的财政、税收、信贷政策等将会加大力度,多种金融工具、金融产品和金融机构将被开发和培育。
有利于各类企业创新升级和服务业发展改革的金融、财税、市场准入政策的力度将会加大。
有利于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的政策、技术标准和法律法规,如差别电价、资源综合利用、绿色低碳等将会陆续推出。
为巩固当前房地产市场调控的已有成果,现行的以遏制投机和投资性需求为导向的需求调控政策仍将持续并不断得以完善,但未来将更多地运用经济手段来加以抑制。
如房产税的试点料将扩大到更多城市,并逐步取代限购、限贷、限价等行政性措施,差别化住房信贷政策和税收政策将得以严格执行。
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本届政府任满之前在个别领域和环节将有所破题
具体来看,下一步改革的重点是五个方面。
一是财税体制改革,如财政转移支付制度改革、营业税改征增值税、资源税、房产税等改革试点将扩大范围、稳妥推进。
二是金融体制改革,如温州金融综合改革、利率市场化改革,包括发行、退市、分红等在内的股市各项基础性制度改革,都将稳步有序推进。
三是收入分配体制改革方案预计会很快出台,社会保障体制改革将进一步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