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素养实训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其实,无论是在北师大的国培还是在网上的国培,提得最多的就是教师的专业素养和专业成长;有位在网上国培的专家说过,一名专业素养较低的教师,无论怎样努力,都不可能创造出高效的课堂教学来。所以,教师提高自身的专业素养是搞好教学的根本。在这次北师大的培训中。华应龙老师临时将他讲座的内容"教学设计金点子的由来"改为了"我是数学"."我是数学"这个内容主要讲述了他自己的专业成长过程。他说他给我们讲这个内容是因为他经常到贵州,了解到贵州的很多教师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没有规划,很多教师都是在没有评到高级职称前还有点追求,等到拿到高级职称了,下一个职称高高的够不着,所也就不再有任何追求了,由于没有追求,就会产生职业倦怠,甚至讨厌教书这个工作。他听说是给贵州的教师讲课,就临时
改课给我们讲了他的专业成长历程。我想他这样做也是想鼓舞我们走专业成长之路吧!另外一位专家吴忠宪老师也给我们介绍她的专业成长过程。正是吴正宪老师、华应龙老师的专业成长之路深深地感动着我们,这两位专家都是来自一线教师,都在乡村小学任过教,可是他们却在自己的专业成长中不懈努力的追求着,最终成为了广大教师和学生喜欢的知名专家,教育家,并且还带动着周围的教师共同进步。归根结底这是因为他们酷爱教育事业,把教育事业当成了自己的生命。在教学生涯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实践,不断地反思总结,不断地研讨提升。这种不懈追求专业素养的精神值得我们广大教师学习和敬佩。正是他们的专业成长经历让我有了提升自己专业素养的打算。
在另一位专家鲍传友教授的讲座"教师专业成长及其生涯规划"所涉及的内容中,又让我们明白了教师的专业标准是什么?要做一个标准的教师,首先应具备的是良好的师德,拥有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具备健全的人格,有良好的品德修养,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和工作态度。其次,一个专业的教师,还应该具备过硬的专业知识,它包括学科知识、学科教学知识、其他相关的通性知识、学生发展知识等等,这些知识综合起来才能构成教师的专业知识。另外,一名专业教师还应该具备与人沟通与合作,反思与总结、研讨与改进的发展能力,这样,才能让自己在专业发展的道路上不断更新知识和教学方法,专业水准才会越来越高。网上国培中有位专家就讲到,你要想搞好教学,让学生学好你所教的科目,你就必须让学生先喜欢你自己,很多学生会因为不喜欢老师而不喜欢这位老师所教的科目。所以,一个专业的
教师还应该具备合作、民主、仁慈,宽容、兴趣广泛、和蔼可亲、公正无私、有幽默感、言行一致、对学生问题有研究兴趣、衣着得体等受学生欢迎的个性品质。
当然,提高自己的专业素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仅仅有了提升自己专业水平的意识,知道了教师专业标准的内容还远远不够,还应该有终生学习及勤奋务实地工作的态度,在教学生涯中不断补充学习各类与教学相关的知识;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反思总结;不断通过大家共同研讨改进方法才有可能让自己向更高的专业水准靠近。
其次,各位专家教授们也给我们讲了不少有关有效课堂教学的讲座,同时我们也观摩了六节北京教师的精彩课堂展现,感受了他们的先进的教育理念,高水平的教学艺术和教学组织能力,语言组织能力及课堂调控能力。也观摩了两位勇敢的贵州教师在北京课堂上的展现,让我们找到了贵州教师与北京教师之间的差距在哪里。与北京教师相比,相对与素质教育而言,我们的教学理念落后、对教材的目标要求理解不够通透、对学生了解不够或是上课前根本不去了解学生、对一节课中的预设和生成产生的问题不能正确处理、对现代化教学手段使用比较陌生,教学艺术及语言组织能力和课堂调控能力都相差较远。这些差距都让我有了有立足现实,改变自我的意识和愿望。专家们相应的讲座恰恰给我们指明了方向。一堂好的课,包括很多显性和隐性的东西,显性的东西就是你对教材的解读是否通透,对学生的学情以及心理特征是否了解透彻,是否能根据你所掌握的情况设计出合理的能调动学生学习兴趣的教学程序。能否正确处理预设和生成产生的问
题。隐性的就是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艺术,语言组织能力,突发事件的应变能力,教师自身的人格魅力,对学生的关注程度等等,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影响着教师的有效课堂教学设计和对教学设计的有效实施及对课堂的有效掌控。综上所述,其实又回到了教师的专业素养上,只有有了较高的教学专业水准,这些问题才有可能隐忍而解,否则,将会一切都是空谈。
篇2
一、职业素养的内涵
职业素养是指职业人在从业过程中需要遵守的行为规范,是指人们从事某种工作、专门业务或完成特定职责所具备的专业技能和道德操守的总和,一般包含职业道德、职业技能、职业行为和职业意识等方面。
二、实训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
1.实训教学环境融入企业文化
高职生刚从高中或中职进入大学,对企业的工作环境、工作基本要求、工作规范等知之甚少,要实现学生从课堂学习环境向工作环境适应性的转变,在实训教学中就要将企业文化适度地融入实训车间,营造职业氛围。例如,利用车间墙面可以悬挂安全生产、质量管理、设备管理、操作步骤等牌子;在办公室走廊可宣传6S管理、岗位职责、实训设备分布;在实训教室可以实训须知、成绩评定、赔偿制度、名人名言等。通过环境改变学生的职业意识,让他们时时看到、想到、悟到,在潜移默化中提高职业意识。
2.实训教学中融入爱心教育
现在的大学生绝大部分都是家里的独生子女,从小就受到来自各方面过多的关爱,习惯接受爱而不懂得如何为他人、为社会奉献爱。为此,实训教学中,教师不但要传授操作技能,还要塑造学生健康的美好心灵。由于每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地方,尤其是外省的学生,他们的文化基础和知识接受能力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作为实训教师要一视同仁,不能因为个别学生理解能力差,动手能力低而表现出对学生的不耐烦,而应是在巡回指导中主动关心他们,不厌其烦,耐心细致地辅导,用真挚的情感语言多鼓励他们。平时,也可以让操作技能强的学生多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受到同学和老师的爱,同时也能学会关心他人,关心集体。在这种爱的鼓舞下,学生心中就会播下自信和智慧的种子,也会学着关心他人。
3.实训教学中规范操作流程
在实训教学中,指导教师按行业标准不断规范学生的操作流程、操作细节,让学生逐步改善行为习惯,规范做事,使其达到行业标准。具体操作如下:
(1)实训前:学生必须统一穿工作服,女生戴工作帽,不许穿拖鞋、凉鞋。每天上班前教师要进行安全教育、考勤(相当于企业开例会),重点强调安全规范、检查着装、布置任务。其间不许讲话、吃零食、迟到,病事假按学生守则规定程序请假。这主要是提高学生的安全防护意识,规范行为。每时每刻树立“安全第一”的观念,防患于未然。
(2)实训中:指导教师严格按操作规程规范集中演示,测量姿势标准,工具、量具摆放整齐,要以身示范,从自身的一言一行做起。学生认真听讲,细心观察。尤其在初始阶段,教师要采用规范化、步骤化的教学方法,把实训过程分为几个步骤进行。学生的操作规范情况,教师要逐一检查并给予指导。
根据教师当天布置的课题任务,学生首先对照加工图纸,去领材料、刀具、工具、量具(去仓库或班组长处),并分别安放在床台工具柜上,其次检查机床是否完好等做一切加工准备工作。机床启动后只允许一人操作,另一人站在尾架旁观察(切不可站在旋转工件的对面),有的学生上机前对各种操作规范以及测量姿势、工量具摆放很清楚,可是一旦操作起来,往往就专注于切削加工,对一些规范就不注意了,所以学生之间要相互提醒。加工完毕,零件要进行自检、互检、终检。经过一段时间训练后,学生就习惯于规范操作、正确摆放物件及在头脑中树立质量意识和相互帮助精神。
(3)实训后:实训结束后的“清扫”“整理”要按企业的6S管理的相关内容执行。
清扫:每位学生实训结束后要清扫所属机床、工具柜、托盘铁屑和相应的实训场所。清扫要落实到责任区域和负责人,并且要有清扫基准,作为规范。机床和量具清扫后要保养,机床传动部位要按规定加油,,游标卡尺、千分尺表面用布擦拭干净,在金属表面涂一层防锈油,放在专用的量具盒内。
整理:将加工件与毛坯分别堆放在指定区域,将无用的废品回收到指定的框内统一处理,绿色通道上严禁堆放任何杂物,保持畅通。工量具归放在床台工具柜相应的抽屉里。
将机床尾架、拖板、刀架统一移到回定位置,工具柜标号与机床标号一一对应,有序摆放整齐,卡盘扳手与刀架扳手摆放在工具柜上层,以便其他班次的学生使用。
总结:下班前,全班要集中,指导教师对当天的实训情况进行总结。对心灵手巧、吃苦耐劳的学生要给予充分表扬,对偷懒怕动、拈轻怕重的学生要多加督促。对加工不合格的零件存在的问题要让学生先思考、讨论,最后教师现场指点解决。
通过这一阶段的训练,让学生明白实训结束的工作流程,而不是只重加工工件,加工结束就自己上交零件,教师评定成绩完事,根本不知道要打扫机床、整理环境。要培养学生从小事做起,重视环境卫生。古语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所以在职业素养的培养上,应从卫生小事与细微之处着手,于细微之处见品行。
4.实训教学注重过程考核的细化
联系通过实训教学,较好地培养了学生的技能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卫生意识等职业素养,但职业素养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之事,它是一个系统工程,是一个长期的、持续的、不断完善与提升的过程。实训教学只是培养学生职业素养的一个环节,在学校里还要通过各分院、系部、班级等多个层面的共同努力来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
参考文献:
[1]曾林.论在数控铣实训教学中对学生职业素养的培养[J].广西轻工业,2010(11).
[2]罗幼平.高职实训教学要坚持职场模式[J].中国成人教育,2010(19).
篇3
1研究职业素养,理解其中的主要内容
假如把一个工作人员的所有表现看成一座冰山,能被人所看到的部分只有八分之一,而这八分之一就是指个人所具备的能力、知识、技能和行动,也就是工作人员显现在外部的素养表现。其中潜在的素养达到了7%,也就是指一个人的职业准则和职业状态。显现在外部的素养主要包括:知识、水平、社会交际的能力和理解能力等等。隐藏的素养主要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职业道德和职业状态,是潜藏在员工内部的道德素养。平衡隐藏素养的高低,主要看重的是职业道德和工作状态。职业道德包含了:诚实信用、兢兢业业、遵纪守法、团结互助、注重保密、掌握整体。工作状态主要有:服从安排、积极热情、踏实肯干、尽职尽责、不断学习等。下面我们就来谈谈怎样把素养更好地融合到焊接专业实训教学中去。
2完善实训构造,顺应市场安排
职场的要求就是培训的主要目的,健全实训构造,让学生在其中的各个环节中都能学到知识、认识到素质的重要性。所以,我主要把焊接实训的内容分为以下六个部分,并在各个部分中安排不同的任务。第一,安全意识:焊接实习训练前进行排队,在队伍排整齐后,实训老师讲解相关的安全知识,并且每天坚持,这主要是为了更好地加强学生们的安全防范观念。第二,秩序进场;进行焊接安全教育,进入实习场的时候,要排队进场,保持队伍整齐,进入实习场后要保持安静。这是为了更好地锻炼学生们的集体观念——公共场合不进行个人主义。第三,实际操作;在进入实习场后进行训练项目操作,这个环节不能太快,也不能落后整体水平,更不能只讲求速度,从而造成焊接设备出现问题。这就告诉大家要注重速度和质量的融合。第四,进行焊接设备检测;要保证其安全,在操作的过程中要注重其先后顺序,要有秩序;注意检查好设备是否有安全隐患。第五,生产综合;要进行全方位的总结和整理。今天学到了什么,今天的试件焊接的怎么样,外观有什么问题,有哪些焊接缺陷,如何避免这些焊接缺陷的产生,这样就会学到更多的知识。只有不断的总结和整理,才可以获得长足的进步,要培养及时总结的好习惯。第六,按秩序进场;大家服从老师的安排,值日生要负责当天的值日卫生,其中有垃圾的划分、桌面的整洁、黑板的清理、工位的清扫等。垃圾分类主要是焊接废料和普通垃圾进行划分,并进行回收,建立环保观念。
3构建教学环境,感受职工角色
教学环境主要是老师根据一定的教学内容建立适当的文化氛围,让学生更好地感悟其中的内容,并且传播知识,以便更好地处理问题。江苏省江阴市华资中等专业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实训教学,就和一些企业进行融合,以便更好地渗透职业素养,建立实际的企业生产环境。我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寻找和企业生产之间的关系。实际环境,实际操作。为了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就要经常去企业进行学习,在实际环境中感受职工的角色,体会其中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还要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使自己成为最受市场欢迎的人才。使用影像机械,进行现场处理。可以拍摄一些企业的实际录像,根据录像的回放,再次进行观摩学习,让学生感受其中的企业生产环境,更好地理解企业的职业素养。转变师生关系,表现其任务的职业化、真实化。职业化和真实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学生和工人相互融合,老师和师傅相融合,产品和作品相融合。老师也被称为“师傅”,学生也可以看作“工人”,学生就是不断生产的过程。比如,“江细化工机械公司的管理人员要求我们,在两个小时之内检查出并修补好损坏的电路板,我就是你们的师傅李xx……”在最后还可以进行“生产总结”,对于表现较好的人提出表扬。利用工人的角色进行研究,不但增加了其成就感,还加强了人们的责任观念和职业素养。
4项目促进教学,全面加强人才综合能力
项目教学利用项目来推动教学的发展,把实践项目更好地融合到教学中去,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在传播知识的时候要和实践项目相互融合,让学生能够更好地把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去。让学生通过实际项目制作,更好的运用知识;让学生在实践中巩固理论知识,并且融入其中;利用项目的制作,让学生体会成功的乐趣,加强学生理论和实践相融合的能力,全方位的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所谓的“项目教学法”,是为了让学生更早地接触到和实际生活相关的问题,并且运用所学的知识来处理它,这对职业学校的学生来说是很重要的。所以,“项目教学法”在专业课程的教学过程中是值得使用的教学方法。
参考文献:
篇4
我校的电子商务专业经过建设与改革,将人才培养目标定位于“网店客服”及“网店美工”两大岗位群。其中网店客服岗位群的工作任务包括在线客服、电商咨询、客户关系管理等。虽然是企业架构的最低层级,但却是所有中职毕业生的第一对口就业岗位。因为通过该岗位的工作,可以直接快速地熟悉企业文化、定位,掌握企业产品价格、特色及卖点,成为每一位电商人的首要岗位,其重要性可想而知。基于此,笔者对网店客服技能的教学实践进行探讨。
1.职业核心素养的内涵
职业核心素养指的是对劳动者的未来发展有着关键作用的一种综合素质和能力,又被称为职业核心能力或者关键能力。职业核心素养适用于各种职业,对职业主体而言,它是一种终生可持续发展能力。
电子商务专业是一个复合型专业,涉及到技术、经济、贸易、管理等综合学科,其专业如何建设还没有一个公认的模型。国内外教育学者都在积极探索电子商务专业课程体系的设置与专业建设。而“网店客服”是电子商务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该课程对电子商务专业学生的职业能力培养与职业素质养成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网店客服是企业与客户最直接最前沿的窗口,需掌握以下基本技能:(1)办公软件使用技能;(2)网店平台操作技能;(3)客户订单交易(正常、异常、纠纷)处理技能;(4)客服常用软件使用技能;(5)客户关系管理技能;(6)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等。另外需加强职业素养的培训,如在职业心态方面,突出对责任感、学习心态、抗压能力、团队合作等的要求;在职业行为方面,则强调工作要规范,即每个任务按流程标准完成。
2.实践教学实施
职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应用型人才,应通过加强实践教学和实习实训,以提高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实践教学活动可按照“对实践教学的目标进行明确――制定科学的实践教学内容――职业核心素养考核与评价”的流程来实施。下面说说笔者所执教的《网店客服》课程是如何围绕提升学生的职业核心素养来开展实践教学活动。
1、糅合“做”与“思”,规范实训版块。设置实训任务时应体现让学生从“模仿――操作――理解――应用”的过程,要求达到四个一:一种岗位技能、一个实训任务、一个实训小结、一个学习反思。学生通过一个实训任务,至少掌握一种岗位技能,并在实训中要分析出知识点小结,再通过实训反思,将学习心得融会贯通于职业情景。经过实训,学生能做,会思考,懂总结归纳,并形成能力迁移,掌握关键技能。
2、兼顾趣味与时尚,模拟职业环境。由于中职学生的基础薄弱,学习能力较差,因此有趣的实训课堂,教学效果往往会事半功倍;另外紧跟当下热点的实训任务,更能对接网店客服岗位的实践――多变的工作环境。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可利用社会热点、行业新案例等,从中提炼实训素材。例如,天猫上的知名品牌与某电视合制作一个综艺节目《女神的新衣》,学生关注度较高。因此笔者借用其中一段视频,作为“品牌知识培训”一课的导入,在视频中有学生熟知的明星、喜爱的新品等元素,能引发他们的兴趣和积极讨论。学生通过分析产品“适合的消费人群、适合的场合穿着、价格定位”,把握各品牌的定位与消费主张;提炼各产品的卖点。类似的实训,不仅让学生理解与应用岗位知识,而且让其对行业的发展趋势有更感观的认识。
3、强调学习结果考核,树立职业道德。一名合格的网店客服,要具备良好的职业素养,即要德才兼备。实训课的教学,一是通过实训的过程与方法,增强学生的才能;二是通过实训中对学生“情感与价值观”的要求来立德。立德如何不止步于口号?可以结合课堂评价,将“德”进行量化考核,利用具体的细则标准来规范。例如,每次实训任务都会设置不同的评价标准,根据标准的不同设置考核学生的“团队合作、沟通能力、表达能力、学习积极性、责任心”等职业道德。每节实训课,不仅强调实训结果的完成度,更重要考核学生的参与度。所有实训任务的目标,都要坚持“培养学生职业素养”这个核心目标。
三、企业实战项目渗透
要提升教学有效性,还必须借助实战项目,把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进行融合,在生产过程中完成教学任务,方可真正提升学生的职业技能。因此,每年的双十一和双十二期间,笔者都会积极联系行业企业进行合作,让学生到企业中进行顶岗实战,从而让技术跟上产业行业发展,让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要求相匹配,让评价标准与企业绩效考核相符合。例如2014年与天猫品牌熙世界进行“双十一”校企合作,把此项活动作为教学平台融入至教学环节中,实施校企岗前培育、职业岗位进行轮岗实战体验,此时学生能把理论知识落实到实际工作之中,并逐步转化为自身的工作经验,实现从“校园人”到“职业人”的转变。除了能培养学生的发现和解决问题能力、交流能力、协作能力、创新思维能力,更可贵的是,学生可以在此过程中形成职业意识和职业荣誉感,培养高尚的职业素养。
四、总结
电子商务专业技能课程的实施,需遵循学生的职业成长规律和行业的生产经营规律,让学生在做中学,学中做,并在真实的工作环境中逐步形成工作经验,培养职业精神。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必须坚持以职业核心素养为中心来开展,使学生能获得终身可持续发展的能力,实现职业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
参考文献:
[1]胡春艳.中职网上开店实务教学中网店客服技能培训探讨[J].广西教育,2014,6
[2] 李志宏.产教融合阶梯式课程的开发与实施――以电子商务专业“网店客服”课程为例[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5,(8)
篇5
高等职业教育以适应社会需要为目标,以培养技术应用能力为主线来设计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和培养方案。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训练并重,毕业生具有直接上岗工作的能力。同时,许多学校按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门有关职业技能考核标准,对学生实施职业技能考核鉴定,使学生毕业时能同时获得相应的学历证书和职业资格证书。
实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的重要教学环节,其效果直接影响高职学生职业实践能力的培养。实训教学指导教师是实践性教学的引导者,实训教学指导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实训的质量。为此,实习指导教师能否充分地发挥其作用是个关键。
高职高专学生在上课实训中,技能培训中,实习中等环节,都离不开实训老师的指导和帮助,他们的素质高低,业务能力的强弱,工作责任心的大小,是学生实训能否取得良好实训效果,达到预期目的的重要因素。学生这种实践活动技能的获得必须是在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以及实践活动氛围所提供的辅助条件下去完成,否则,将是事倍功半。本文主要对实训指导老师的标准,指导工作的主要职责和任务进行探讨。
一、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的标准
随着高职院校“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不断深化和“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深入开展,对高职院校实训指导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高职高专实训老师应具备以下素质:
1.思想和职业道德素质
实训指导老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素质,良好的师德修养,具有参与教学实训指导的志愿和责任感;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有团结协作的意识和协调组织的能力等。
2.教育素质
具备教育学心理学等基础知识,熟悉实训教学全过程,有丰富的教学实践经验,具有较强的指导教学能力。教师要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要有学生立场。学生是个独立人格的人,他有自己的兴趣、爱好、要求、愿望。老师要尊重学生,平等地对待学生。智慧的教师要把自己当成学生,把学生当成自己,把学生当成学生,要有学生立场,要尊重学生探究和认识周围世界的特点,接纳学生的错误,不应用相同的尺度去衡量所有的学生。
3.知识能力素质
掌握实训科目课程所必须的基本理论知识,能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够引导学生围绕教学不断学习,以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素质。把握实验、实训课堂秩序,创新师生互动、调动学生学习热情的掌控素养;具有课堂语言表述、板书规范等教师基本素养。只有实验、实训教师具备了“理实一体”的基本素养,才能较好地完成实验、实训教学任务。尝试多种教学方法,改变课堂,创造多彩课堂。只有形式多样的课堂,才能更好的吸引学生,让学生喜欢上专业课,从而在各个方面提高自己的专业课水平。
二.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的职责
1.做一个准备充分的实训老师
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必须具备现代化科学知识和专业理论水平,实践技能,对所有的仪器设备性能了如指掌,具有创新能力,能在实验中指导学生,指导学生钻研探索。具有根据教学大纲,研究实验、实训课程教材,设计实验、实训课程教案,明确重点难点等案头素养;具有熟悉实验、实训教学规律。同时,还要准备给学生上好安全课,安全生产的相关注意事项以及安全防范知识,事故预案等。
2.做一个循循善诱的实训老师
“教育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这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教师劳动的特点,实习指导教师的主要任务是培养人,而培养人的工作是要遵循教育规律的。实习指导教师要完成培养人的任务,就要针对劳动对象的特点,科学地运用教育艺术,才能造就出合格的人才。由此可见,实训指导教师的劳动既有科学性,又有创造性、艺术性,是科学性与艺术性的统一。
3.做一个善于总结的实训老师
实训的目的就是要学生从理论到实际,从而让其有动手的能力。作为实训老师,就要在每日观察学生的表现,总结出学生“差”在哪里,找出原因所在,从而总结出多数学生易范的错误和问题,针对性的解决这些问题,让学生有恍然大悟之感。
三.高职高专实训指导老师的主要任务
高职院校培养人才“能干、会干”的特征,决定了实验、实训教师在高职院校中的应有地位。同时,实验、实训教师在高职院校教学中也有其明确的主要任务。
1.是理论知识的验证
这是学生掌握和巩固理论知识的重要环节。高职院校课程的重要知识点,一般是指导今后实践课程和掌握专业技能的重点,是由理论向实践转化的重要基础。因此,实验、实训教师承担着理论验证、正确引导的责任。
2.是专业技能的示范
职业院校学生是在“一无所能”的情况下学习技能的,实验、实训教师规范的技能示范至关重要。实验、实训教师一般具有本专业的技能,胜任实验、实训课技能演示的任务,担负着技能规范的责任。
3.是专业技能的传授
技能示范是基础,技能传授才是根本的任务。实验、实训教师在实验、实训课上应较好地把握课堂中心任务,切实履行“传授”的职能,“手把手”地教会学生,担负起“师范”的责任。
四、需注意避免的几个问题
1.过于注重形式,忽视内涵
所谓形式,就是教学计划、实验报告、课时进度、作息时间等等,这些必须要做好,但是内涵是每个学生都能从实训中把知识变为技能,这个转化的过程是实训老师工作的重中之重。带了一期实训,所有的该完成的形式都完成了,而忽视这个内涵,则没有达到实训的效果。
篇6
一、引言
在《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实施国家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工程,加快生产、服务一线急需的技能型人才的培养,特别是供应链管理、采购、电子商务、海陆空配送、运输等现代物流业相关的现代服务业紧缺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的培养”作为国家对职业院校提出的近一时期的总培养目标。
近年来,高职院校在政府科学引导和扶持下正在蓬蓬兴起,基础设施和相关实训条件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而实训室是高职院校进行教学、科研、实训的主要基地,是构建培养创新人才体系的重点领域,也是提高学生创新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重要场所。实训室成为高职院校重要的组成部分,其管理机制直接影响到人才的培养,如何使高职院校实训室管理规范化、制度化,是高职院校管理者一直在探讨的问题。
本文将“6S” 管理思想引入其中,提出“大球带小球”模型(见图1)来解决高职院校物流专业校内实训管理这一问题,希望能给大家高职院校建立适合自身发展实训管理机制带来启示。
二、“6S”管理及“大球带小球”模型
“6S” 管理(见下表)源于日本上世纪50 年代的5S 管理。5S即整理、整顿、清扫、清洁和素养。它是源于车间生产现场的一种基本管理技术。中国企业根据实际需要,增加了第六个S――安全。现在,很多中国企业家都在采购6S管理思想来管理它们的企业。
高职院校既然为供应链管理、采购、等现代物流业相关现代服务业等一线行业培养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高职院校有理由在校期间早一点让学生接受“6S”管理思想教育,这是培养学生良好职业操守、培养学生“做”的能力、优化学生知识结构。
下面就简单的介绍一下“6S”管理。
整理、整顿、清扫、安全, 是6S中关于现场状况改进提升的四项基本行动。整理,是改进工作现场的开始,进行物品分类;整顿,是衔接在清理之后的,对现场进行整理、整顿以及重新规划与安排;清扫,最好在整顿之后进行,这三项工作是关联的, 有次序的。
安全,这一要素是对原有5S的一个补充,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体现。将其位置放在“规范”之前,成为一个行动要素,而在后面的“规范”、“素养”当中,自然也应当包括安全方面的规范与意识,可以真正将“安全”要素融入原有的体系,形成真正意义上的6S管理。
素养,是6S中最独特的一项要素,也是其精华之所在。前5项要素,都是十分鲜明的“行动要素”,其中一到四项是现场改善的行动,第五项将现场改善上升到系统的、制度的层面。而第六项,进一步上升到人的意识这个根本。更彻底的保障,是将外在的要求转化为员工主动、发自内心的行动;也就是变规定、要求为人的意识、习惯。素养一旦养成,将潜移默化地、长期地影响人们的工作生活质量。
综上,通过对中国版本“6S”管理思想,引入到我们高职院校物流及相关专业校内实训管理思想中,本文提出了一个模型,即“大球带小球”模型。
大球部分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行动。小球部分是高职院校校内实训的目标,是结果。通过校内实训的实践进一步上升到学生的职业意识当中,转化为学生主动、发自内心的行动; 也就是变规定、要求为人的意识、习惯。这样,素养一旦养成, 将潜移默化地、长期地影响高职院校学生以后的工作质量,增强学生在就业、工作中的核心竞争力。通过高质量的校内实训,这样也达到国家对职业学校提出的近一时期的总的培养目标。
三、通过新模型管理物流专业学生校内实训
高职院校是培训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高素质高技能专门人才。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在进入社会,参加工作的前一环节,本文通过“大球带小球”模型思想管理物流专业校内实训。
在校期间,学生在安全前提下通过整理、整顿、清扫形成规范的实训要求下实训、岗前培训,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组织的能力,从而发挥学生的独立自主的创新能力,达到养成良好习惯,按规章办事,树立团队意识和进取精神的素养。下面来具体说明:
本文先从大球当中整理、整顿和清扫开始。整理、整顿、清扫,这三项工作是关联的,相互促进提高的。这三条是大球的骨架,支撑大球。它们循环进行工作。
1.整理
针对高职教育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有必要科学的引导高职院校的学生参与到实训工作的准备当中,进行实训之前的实训条件准备。
实训室管理人员、实训教师和实训学生参与的实训室整理,把与本实训相关的实训耗材、实训设备(工具)、设备的操作说明及操作规范、实训场地的准备、将实训需要的与不需要的设备进行分开,解决了有一些没在使用的设备滞留在实训场地,既占据了地方又妨碍其它实训的进行。
这样一方面,学生从中肯定得到工作经验;另一方面,实训室可以为该实训项目腾出空间,发挥实训室更大的价值;同时,塑造整洁的实训环境,提升实训室形象;第四,由于参加实训的学生的参与,可以缓解高职院校师资配置并不充分的问题。
2.整顿
完成校内实训室整理,将实训需要的与不需要的设备分开。这里本文认为有两方面的整顿。
第一,每个实训项目所需要的实训耗材进行整顿,根据实训的要求和流程,将各步骤所需要的实训耗材放置于所对应的实训位置。同学们在进行实训时,能够对实训过程中所需的耗材进行方便的取放。
第二,对于整个实训室而言,对实训室内实训耗材、实训工具进行整顿。学校都是进行学期初集中采购,根据学校本学期教学进程表对实训室的使用情况,合理安排物品的存放位置。
3.清扫
在整理、整顿之后,就是日常的清扫来保持实训场的干净。本文认为正是由于整理、整顿和清扫在该模型中的骨架支撑作用,保证了实训现场状况的改进提升。学生通过自已参与这三项基本行动,一定会比传统的实训来得更亲切。关于这点,作者在所在学校的通过该模型的实践证明了这一点。
4.安全
安全,其实是对前三项基本行动的一个补充、一个整体把握,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体现。这一点在高职院校中尤其重要。
高职院校基础设施和实训条件近年来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本文认为高职院校实训设备、实训条件比企业内部的操作的安全性更高。高职院校的实训设备是对没有设备操作经验的学生开放使用,这决定了它对实训设备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
其实,在高职院校校内实训“安全”应从实训大楼设计、建设以及实训室的设计、建设、运行、管理这一流程中都要把握。
安全是该模型大球的“轴”。它整体把握“整理、整顿、清扫”这三项相互促进的支撑大球骨架的行动要素,并带动着大球向前进。
5.规范
规范,是将前面所讲的整理、整顿、清扫和安全的做法制度化、规范化、责任化,持续保持取得的成果。
实训现场的良好状态是需要时刻保持的, 从管理角度说,要想保持好的做法长期贯彻, 就应当将有关的方法和要求总结出来, 形成规范与制度。“规范”就是要将运动、突击式的工作转化为常规行动;将好的方法、要求总结出来, 形成管理制度, 长期贯彻实施, 并不断检查改进。制度的建立是良好现场管理的根源。可操作性强的制度, 更加有利于实训现场的具体管理。
目前,全国各高职院校都已经或将要接受教育部高职高专水平工作评估。高职院校校内实训的管理以此为锲机,规范工作流程,建立健全工作制度,做到有制度可依。这样就解决了高职院校不因管理人员的变动而出现的工作中断的问题。
6.素养
素养,独自担当起该模型中的“小球”部分。“素养”是该模型的目的、核心。通过前面所讲的“大球”部分的五个“行动要素”来保证高职院校培养目标,即学生养成良好的工作职守,树立团队意识和培养进取精神。
素养一旦养成,将潜移默化地、长期地影响高职院校学生的工作生活质量。他们将一辈子受用。当然,这也就是国家对高职院校培养目标的一次极大的肯定。
本文提出这个模型,从思想意识上理顺高职院校校内实训的管理思路,让实训教师、实训室管理人员明白科学管理高职学生校内实训的意义;从宏观上指导实训教师、实训室管理人员如何管理高职生的实训。
四、总结
基于“6S管理”思想的“大球带小球”模型其实是一项基础管理,只有不断的创新发展,融入时代进步赋予的新内涵,才有其生命力。我们坚信:只要高职院校教师的努力,与国家职业教育发展战略相结合,创新思维,创新管理,创新实践,一定会为职业教育宏伟愿景的实现增添光辉色彩。
作者单位:无锡商业职业技术学院
参考文献:
篇7
1专业实训分析
1.1重视培养实习训人才的人际关系能力,创造能力和创新精神
一名优秀的专业人才,不但要有比较渊博的知识和多方面的才能,还要虚心学习他人经验,要善于总结和反思,要正确认识自我,努力创造和谐的氛围。增强专业训练能力,提高自身的综合能力。在实训过程中要多听取别人的意见和建议,改正自己的错误,弥补自己的不足,提高自己的课堂驾驭能力。
1.2加强实训基地的建设,使实训形式要灵活多样
实训基地是实习工作能否顺利完成的决定性条件。要建立和联系更多优质的实训基地,增加经费投入。在各基地也要有专门的负责人,专门进行管理,确保实习内容的完善,以及形式的多样性,加强各方面的联系,有效提高实习质量。对实习成绩的考核要全面。要积极进行改革,根据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实习方式,使实习形式灵活多样。
2专业实训的意义
2.1专业实训有利于动手能力的提高
工作就是让所学知识“动起来”,不仅要求掌握基本的工作技能,更能够将从书本中得到的知识转换成为实践的内容。动手能力是一项重要的学习要求,也是一种的学习精神[1]。而动手能力又来源于实训活动,只能用行为表现力来完成。而采用实践活动的方式,可以将知识性的学习转变成为实践性的学习,重点培养动手能力。在专业中渗透实训活动,能帮助学生在日后工作中举一反三,对知识有更高的领悟和实践能力。在专业中开展实训活动,使用专业书籍中的知识来帮助解决工作中的问题。
2.2专业实训有利于敬业精神的培养
实践出真知,实践出真情。专业实训要求培养良好的工作精神,也就是敬业精神。每个行业都有各自的不易,或者是环境的艰难,又或是工作的繁重。如果没有提前去感受这种工作氛围,那么很可能一时间无法适应工作节奏,甚至会对工作产生排斥感。可以将实训场景的布置接近于目标岗位的车间布置。包括实训车间房屋结构的设计和设备布置应符合生产需要,可以提前感受工作的氛围,调整工作的心情,能够从中汇聚更多的工作力量和精神。其实每次的实训活动,对他们来说都是身心的一次锻炼,对他们的工作精神的培养很有帮助。还能够让他们养成良好的工作习惯,成为日后工作中的佼佼者。
专业实训活动的意义不止于此,对工作环境的提前熟悉,能够增加他们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在应聘时也能表现出游刃有余,给面试官留下好的印象,在应聘者中脱引而出。
2.3专业实训有利于职业素养的熏陶
职业素养是工作的素质表现,主要表现为工作技巧、工作水平、工作态度三个方面。职业素养在工作当中,表现为对工作的坚持,对工作能力的逐渐提高,对自身的严格要求等。在专业中采用实训活动的方法,利用一切实践空间,发挥专业特点,让他们提升自身的专业素养。在专业实训中,考察专业的临场应变能力,工作特定情况的处理能力等,考察各种能力。实训活动中,还可以请已经工作的人做演讲,简单介绍自己这几年的工作经验,也讲一些他们刚刚踏上工作岗位的忐忑不安,给他们一些建议。专业课实践的真实环境能够帮助他们提前积累一些工作技巧,提高工作的水平,端正工作态度,从而达到职业素养的提高。
2.4专业实训活动有利于能力的提升
在实训活动中,甚至是在自己的思考中。专业知识的学习是有限的,但是工作中的专业知识却是无限的。在工作中,不可能还有人对自己手把手教学,此时提升自己的能力,就必须靠自己,靠自身的学习能力。专业实训活动不仅涵盖对书本知识的使用,更多的是获得在实践中思考的机会,能够学会自我反思。专业实训能培养学生理解新知识,应用旧知识的能力,培养从“学从书中来,学从做中来”的理念[2]。采用实训的方法,促进他们自我的反思程度以及总结能力。促进他们自主的学习,将学习作为自己职业生涯的重要推力,从而将学习成果积累提高,并完成自我能力的升华。
2.5专业实训有利于工作习惯的养成
人是工作过程中的重要元素,因此,人的工作习惯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工作安全性和品质。我们应根据不同的工作岗位制定出科学可行的行为规范,要求学生遵照执行。一般来说,一个实训室(实训车间)会对应一个或一类企业岗位,在制订实训室(车间)管理制度与实训项目考核标准时,可将相应岗位的行为规范融入其中。例如,安全操作规程。一开始可能对此不以为然,我们可以在实训的过程中运用事故案例视频,让他们深刻感悟,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的重要性,否则一旦疏忽出现事故,就悔之晚矣了[3]。
3结语
总之,专业实训活动具有实践意义、工作指导意义以及生活建议等等,不论从工作技巧还是工作心态上,都帮助学生更早更好地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对专业技能的提高有很大的帮助,是值得肯定并且延伸发展的方法。
参考文献:
篇8
“教学工厂”是新加坡南洋理工学院前院长林靖东先生提出的一种新的办学理念。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专业必须吸取“教学工厂”的理念,将校内行车工作实训基地建成“校中站”。1)理念。“校中站”是将车站的环境与工作项目引入学校,在学校内建起设备完善、环境逼真的“校中站”,让学生在模拟的职业情境中,按照企业岗位的职业要求,得到职业能力培养和职业素质养成,使学生在“校中站”习得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达到企业岗位要求的水平。2)思路。建设与企业岗位和设备对接生产实训模拟的“校中站”,并实施“分层渐进的实训模式”。通过单项技能训练习,培养学生单项职业技能。学生通过实训岗位实习,培养学生职业素养。学生通过完成工作岗位典型工作任务,培养职业能力。通过“校中站”的“一个工作日”的综合实训,学生的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得到全面提升。
三、“校中站”建设的具体措施
篇9
1高职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精细化管理
高职教育实训教学内容管理精细化主要包括实训项目、实训内容、实训要求、方法等进行精细化描述,指引教师教学以及学生学习。第一,针对各个专业岗位实施调研,根据实际调研的结果,对岗位工作的要求、工作内容、实际过程等分析,最好能够形成规范性的文字描述;第二,对各个专业职业要求、技能要求进行明确分析。对岗位任务中列举典型进行分析,将典型工作中职工需要掌握的专业技能、知识以及态度提炼归纳出来。教师选择若干个技能作为改专业的核心技能,围绕核心技能展开实训教学,构建系统化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的进行重点训练。第三,确定核心专业技能后,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等,对职业技能实训方法进行制定,同时形成指导性文件,保证实训内容实现精细化。
2高职教育实训教学场地精细化管理
第一,对于高职教育实训场地内的标识,必须保证其醒目,具有合理的分区,这样才能为生产组织提供方便,也有利于相关设备的运输、摆放,同时也便于工作人员通行。第二,在实训过程中,实训场地中设备的功能、型号、名称、实训中的用途等都需要标明,能够让参与实训的学生清晰的了解相关信息,更能够便于实训教学的开展;第三,关于实训场地的整体布局,应该模拟实际工厂企业等布局,保证设备按照一定的间距摆放,尽可能地与企业生产条件一致,这样才能够让学生提前熟悉工作岗位,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基础。
3高职教育实训教学任务精细化管理
实训项目任务精细化管理符合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标准与目标,主要是通过对实训项目任务量化描述等,为实训提供更加详细的参照。第一,根据本行业市场人才需求调研的结果,对岗位核心技能以及职工需要掌握的核心技术进行确定。同时根据岗位归纳出具体的实训项目任务,然后根据确定的实训任务进行操作与训练。第二,明确项目任务操作的具体目标要求、任务实施按照岗位技能的具体要求,结合技能抽测标准,职业资格标准,提练并明确每个职业岗位所需要进行操作实训的技能种类、操作内容、实施过程、实施办法等。最终总结并编写科学、全面的实训项目任务教学指导文档、项目任务标准,在此基础上,落实岗位技能实训和职业素养培养的依据和标准,达到实训项目任务教学内容的精细化。
4高职教育实训教学过程精细化管理
第一,实训教师应该精心的准备实训的项目任务,同时明确实训的目的,在此基础上合理的进行组织,对学生、设备进行合理的安排,保证各个学生物尽其用,保证参与实训的学生能够遵守实训的要求;第二,实训任务的实施是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的重点,精细化管理主要是根据生产实际要求,对实训过程进行严格的控制,参照项目教学方法,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习惯。具体来说,可以将任务实施分为五个流程,包括讲解、演示、点评、考核、总结。第三,在实训过程中,会用到一些物料,还需要根据项目的实际需要,坚持不浪费以及循环利用的原则,制作物料管理一览表等,对物料实施精细化管理。
5高职教育实训教学结果精细化管理
实训教学结果评价是保证实训效果的最后环节。第一,实训教学的评价必须简单明了,能够结合实训任务目标等,保证实训评价方式的操作性、可靠性;第二,对于学生的实训评价,一般采取现场评价的方式,在实训期间表现、安全文明、任务完成效果等几个方面入手,及时做好现场的记录,这样才能将学生参与实训的实际情况反映出来。第三,对于教师的评价也是保证实训效果的重要体现,可以采用问卷调查、抽查等方式,并做好记录。
6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高职教育在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浪潮中得到了长足的发展,实训教学作为高职教育中关键的环节,将精细化管理理念融入到其中,能够有效提升高职教育质量,促进高职实训教学健康发展,对高职生今后的职业发展大有裨益。
参考文献:
[1]陆伯庸.结合技能抽查标准的高职实践性教学精细化管理研究[J].电子世界,2012,14(9):74-76.
篇10
“7S”由整理(Selrl)、整顿(Seaton)、清扫(Seaso)、清洁(Seiketsu)、素养(Shitsuke)、安全(Safety)和节约(Save)这7个部分组成,因为这7个词的日语或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都是“S”,所以简称为“7S”,7S管理模式是以整理、整顿、清扫、清洁、素养、安全和节约为基础,进行合理运用形成的一套管理理论。
整理:把要与不要的人、事、物分开,再将不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处理。其要点是对现场的现实摆放和停滞的各种物品进行分类,区分什么是现场需要的,什么是现场不需要的;其次,对于现场不需要的物品,要坚决清理出生产现场。
整顿:把需要的人、事、物加以定量、定位。通过前一步整理后,对现场需要留下的物品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和摆放,以便用最快的速度取得所需之物,在最有效的规章、制度和最简捷的流程下完成作业。
清扫:把工作场所打扫干净。实践现场在实践过程中会产生灰尘、垃圾等,从而影响现场形象,影响设备寿命甚至引发设备故障。因此,必须通过清扫活动来清除那些脏物,创建一个明快、舒畅的工作环境。
清洁:整理、整顿、清扫之后要认真维护,使现场保持完美和最佳状态。清洁,是对前三项活动的坚持与深入,从而消除发生安全事故的根源。创造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使职工能愉快地工作。
素养:素养即教养,努力提高人员的素养,养成严格遵守规章制度的习惯和作风,这是“7S”活动的核心。没有人员素质的提高,各项活动就不能顺利开展,开展了也坚持不了。所以,抓“7S”活动,要始终着眼于提高人的素质。
安全:清除隐患,排除险情,预防事故的发生。
节约:就是对时间、空间、能源等方面合理利用,以发挥它们的最大效能,从而创造一个高效率的,物尽其用的工作场所。
7S管理模式在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的应用
职业院校计算机实训室相对独立,其组成除了少量综合布线实训室、计算机组装与维修实训室、网络搭建实训室外,其他均为普通计算机机房,以独立的计算机为单位组成,通常为每个机房配置五十台左右,外加一台教师管理机。实训室管理过程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实训室准备阶段、实训阶段和实训后维护阶段。7s管理模式在应用中,根据每个阶段的管理目标和重点内容的不同,采取有差别的管理。
实训前准备阶段。实训前准备阶段的管理目标是为实训提供良好的实训环境。重点内容为场所的卫生清洁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以满足实训需要。
根据7S管理模式的内容,首先进行整理工作。对实训室进行全面检查,以环境卫生和实训设备正常使用为标准将物品进行区分。将实训室的地面、桌面和实训室使用的设备上存在的耗材、损坏物品等进行清理;将计算机系统的软件、资料进行清理。第二是整顿工作,对整理出的东西进行分类处理,整理归类。确定物品放置的位置并做好标识,做到定点、定位、定量。第三是清扫工作,主要对实训室的废品、垃圾和灰尘等进行清除。以实训室及周边为范围,进行卫生大扫除,做到认真、仔细,并建立卫生值日表,责任分配到人。
实训阶段。实训阶段的管理目标是保证实训的顺利进行。重点内容为监督学生实训操作过程和培养学生爱护公共环境和设备、遵守操作规程的习惯。
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为实训老师带领学生进行教学实训,在安全、节约的情况下,重点培养学生的实训素养。根据7s管理模式中关于素养的表述,素养的培养体现在习惯的培养。在实训阶段,首先需要养成的是爱护公物的习惯,在实际操作中规范操作,不故意p坏设备和配件,遇到其他原因造成的物品损坏,一律及时报告老师和实训室管理人员,防止破坏的进一步扩大。还应增强安全意识,涉及电源使用时注意安全操作,电脑入网时注意防范病毒的入侵等。在涉及耗材使用方面,注意节约,并养成节约的好习惯。
实训后维护阶段。实训后维护阶段的管理目标是高效有序恢复实训现场,为下次实训做准备。重点内容为设备检查维修和现场物品清理工作。
篇11
校外实训室高职酒店管理专业进行人才培养必然会考虑的实践环节,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占有很大的比重,一般达到40%以上。学校需要酒店为学生提供一个真实的实践平台,酒店也欢迎学校帮助他们解决人才短缺的问题。这种基于自身利益的合作往往不能实现培养、提高人才质量的目的,想要达成双方的共赢有很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要提高校外实训的效果,除加强校企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外,更需要从参加实训的主体——学生出发,让校外实训环节的设计和实施更符合学生自身的发展特点。只有满足学生真实需求的实训才能真正体现专业人才的培养目的。
笔者认为,校外实训效果的提升需要把握好两点。第一,校外实训的安排要遵循学生对实训认识的客观规律,循序渐进;第二,每次实训方案要有周密的准备,实训考评要切实可行。本文将从这两个方面进行详尽阐述。
二.校外实训的安排遵循循序渐进
酒店管理专业的校外实训的安排大体上可以分为两种模式。一种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分开,学校承担理论教学,酒店承担实践安排,且从时间的分配上来看,理论教学先行安排,实践教学结合毕业实习进行统一安排,例如普遍采用的“2+1”教学模式。这种方式易于教学安排,校内教学时间较长且较为集中,方面进行理论教学。同时,一般学生参与实习后无需返校,也受到较多酒店的欢迎。但从学生的专业素养和技术能力上来看,差强人意。原因在于学生长期“固守”在校内进行学习,理论环节和实践环节脱节,学生在踏入工作岗位的时候会表现出极大的不适应,往往认为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无法运用到实践中去,从而产生对行业的失望,绝大多数的学生可能会选择另辟蹊径,到别的行业发展,导致行业人才的流失。
另一种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环节和实践教学环节交叉安排,保证学生求学期间实践学习的连续性。这种方式往往会给学校的教学安排和酒店的管理带来一些麻烦,典型表现在学校理论教学的时间安排会和酒店的实训安排产生冲突,也增加了学校对校外实训学生的管理难度。酒店也往往因为每次实训时间较短或者和酒店业务的淡旺季产生冲突而不愿意接受这种安排。但从人才培养的规律和效果上来看,这种方式更易于提高酒店管理专业学生的培养质量,因为它将很多问题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挖掘并加以解决,减少了学生对就业工作的不安和不适感。因此,要大力提倡这种工学结合的教学模式,学校和酒店都是教学的主体,只有两者相互融合,结合学生特点,才能培养出高素质的专业人才。
笔者根据高职教学的总体进度和人才培养规律,作了如下安排,见图1。岗位技能实训可根据酒店的具体情况进行灵活安排,并对每位同学的实训内容进行统计,尽量保证学生能够实现酒店基层工作的轮岗。
三.校外实训流程和规范
校外实训不能简单地认为就是将学生送到酒店进行顶岗,而应引导学生在实践工作中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学校和酒店共同面对的问题绝非工作本身的问题,而更多的应是服务意识的培养、心理素质的提高、人际关系的处理、行业发展前景的引导等。为确保每一次实训都能够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笔者对校外实训的安排进行了如下构建,见图2。
(一)实训准备
当前,学校实训准备阶段的工作往往被忽视,尤其是对学生的思想教育上。很多学生对实训抱有一定偏见,不愿意到酒店参加实训,将实训学习等同于出售廉价劳动力。试想在这样的心态下参加顶岗实习效果不会好到哪里去。因此,有必要在实训前做好学生的思想动员工作,让学生转变观念,树立实训也是专业学习必须也是重要的环节之一,教育学生踏踏实实从基层工作做起,校外实训除了学习专业技能外,更是提升自己在未来岗位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同时,为提高学生的法律意识,防止学生实训过程中产生退缩的情绪,可通过和学生签订“实习(实训)承诺书”来约束学生的散漫行为。让学生知晓在实训过程中哪些行为可为,哪些行为不可为,触犯了实训管理条例会有什么样的后果等。这也是锻炼学生责任意识的重要途径和方法。
(二)实训过程中
实训期间,学校和酒店要重点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第一,共同商量实训的内容和要求。学校不能将实训任务抛给酒店,某种程度上来说,酒店能够提供一个实践的平台,但很难承担起教育的任务,因此,学校要和酒店一起商量如何在岗位上培养学生。校企合作如果能够做到将酒店岗位纳入到教学平台下那将是最大的成功。
第二,定期回访,及时了解学生动态,进行必要的心理辅导,解决学生的实际困难。尽管实训前对学生做了大量的思想工作,但要消除实训过程中学生出现的倦怠、退缩、反抗等情绪是不可能的。学生对岗位的熟悉、对工作的适应、对和他人相处等方面的问题需要一个适应的过程,我们要允许这种问题的出现,出现问题就要及时解决,不要刻意回避而引发事态向不良方向发展。所以,实训指导老师、班主任、酒店的管理人员都要善于发现学生的思想问题,及时帮助他们梳理心理障碍,解决生活中 、工作中出现的各种问题,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决心。
第三,制定切实可行的考核办法。学校指导老师往往不能和学生一起参加顶岗实训,因此,也就很难对每位同学进行科学的考核。所以,考核的任务就要落到酒店方面,但酒店方面也往往缺乏对实习生有效的考核办法,也就无法为学校提供公平公正的实训考核依据。因此,学校需要和酒店共同商量对实习生的考核办法,可从工作业绩、工作态度、客人评价、同事评价等方面进行量化考核,为实训指导老师进行成绩评定提供最有效的信息。
篇12
学习情境是指为学生提供一个完整、真实的、接近实际的学习背景,以此为支撑物启动教学。以典型任务为基础的学习情境设计既能反映其中所包含的职业信息,也在结合本校资源及学生实际情况的条件下,引导学生在完成对新知识意义的建构、深入掌握课程知识的同时,培养正确的排故思维能力,强化职业素养。
1 典型工作任务分析
在现实的4S店中,一辆发动机有故障的车辆进入工位时,诊断技师会调取故障码或读取相关的数据流并进行分析、利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对工作电路进行检测,确定故障所在,之后下达维修任务由维修工完成修理过程。我们希望学生不仅仅成为“汽车护士”,更能具备“汽车医生”的素质,诊断并排除故障。所以,按照“个性互补,优势互补”的原则,将学生由传统当然“大课堂”转换成若干个“工作小组”,每组4至6人。结合职业院校学生“重实践,轻理论”的特点,我们把现实中的排故引入课堂,带领学生进行工作电路的分析,并且引导学生自主思考故障可能发生的位置及原因,让学生能熟练使用检测仪器、设备检测排除实车故障,并且锻炼他们正确的排故思维。教师在学生实训过程中监督巡查,督促学生操作过程中的安全、环保、节能意识,并确保学生完成故障检修之后进行5S工作,强化职业素养。
2 学习情景设计方案
以“汽油发动机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为典型任务,本课程的设计思路是通过实际故障的引导,通过对点火系统工作电路的分析,引导学生进行故障分析,查找故障原因,并在虚拟教学软件中验证,进而实行排除故障的实践探索,最后归纳出排故思路,并且让学生相互交流,以达到反馈提高的教学效果,培养学生自主思考、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实现学生由“护士”向“医生”的升级。
1. 学习目标
以典型任务为基础的课程以培养学生“三维能力”为追求,不仅要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而且还应突出培养学生的社会能力和方法能力,以适应社会的需求,结合本校学生的实际情况,设定以下的学习目标。
(1)专业能力:能分析点火系统电路图、故障原因及位置;能正确并熟练使用万用表、示波器等工具;能制定点火系统诊断维修计划,并实施;能规范检查点火系统元器件及工作电路;文明、安全生产。(2)方法能力:能够通过查阅技术资料获取信息资源;能自主学习新知识、新技术、新方法;能制定工作计划和工艺;能快速准确地解决实际问题。(3)社会能力:具备良好的语言表达和组织沟通能力;具备责任心、团队协作精神;具体良好的心理素质和承受能力;具备处理突发事故的能力;具备环保、节能意识;
2.教学内容
以“点火系统故障诊断”为典型任务的课程,会涉及故障码的读取,万用表、示波器的使用,电路图的分析,相关传感器、执行器的检查等内容,因此在学习情境设计中应参照实际工作过程,并把以上的教学内容按照合理的顺序穿插编排,让学生在投身其中的同时,能熟练掌握课程内容,并能实践提高;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当组织者与监督作用,确保学生在文明安全实训的同时,督促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与职业素养。实训结束后,教师应做出总结,针对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表现的优缺点做出评价。为了让学生更好的实现“感性认识”向“理性认识”的升华,我们在课程中设置了“反馈提高”的环节,即在此环节中,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归纳总结自己的排故思路,并将本小组在实训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案以交流的方式与其他小组同学分享,然后让学生进行自评与互评,以达到“反馈提高”的效果。
3.教学方法与教学过程设计
本课程以典型任务为基础,以工作过程为引导,教学中体现了行动的“过程性”。 以学生为主体,体现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经历学习和解决问题的全过程,即实现学中做、做中学、能做会学,而非传统教学中的先理论、后实践;教师在学习过程充当组织者和专业对话伙伴的角色,而非传统教学中的主导者角色。授课过程中,采用行为导向法,具体有以下几种:
(1)案例教学法 该方法以现场为中心,以实际问题为对象,以学生活动为主体的教学方式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使每一个学生都受到很好的启发和教育,也将提高他们在今后的实际工作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2)技能竞赛法 此方法应用与实操过程中,通过各小组进行技能竞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3)反馈教学法 该方法应用于实训过程结束阶段,通过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总结,锻炼学生主动思考、分析问题、语言表达等能力,培养团队协作精神。
学习情境的设计遵循“资讯、计划、决策、实施、检查、评价”六步法对教学过程进行设计,利用教学车间,教学的实施采用任务驱动,实现“理实一体、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强调工作过程系统化和完整性。以点火系统的故障诊断进行情景设计,以故障案例为载体,实现易到难,由显性到隐性提升,实现递进式培养,且将职业素养能力的培养贯穿一个完整的工作过程(如表2所示)。
表2 点火系统故障诊断教学过程设计
4.教学评价
“一体化”课程设计将课堂转移至实训室,以实际工作过程为导向,实际故障案例为切入点,摆脱了传统教学的束缚,实现了“质”的跨越,因此,考核评价方法也应由传统的结果性评价转变为过程性与结果性相结合的评价模式,最后的实训成绩由各评价部分得分值加权取得。过程性考核成绩占总成绩的70%,最终的结果占总成绩的30%。在过程性考核中,兼顾教师对学生的评价(80%),学生评价(20%)等。评价内容分成职业素养(10%),学生参与教学(10%),工作任务完成情况(60%),团队协作(10%),创新及反思(10%)等部分。结果考核中,主要以操作考试及作业工单填写情况作为考核标准。
3 总结
以现实工作任务为引导的学习情境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模式,也是“一体化”教学的改革方向。只有将书本内容与实际紧密结合,并在教学过程中不断完善,才能丰富“一体化”教学的内涵,提高教学质量,提高学生专业技术水平和职业能力,适应企业对人才的要求,毕业后能真正地实现“零”距离上岗,成为合格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 姜大源.当代德国职业教育主流教育思想研究―理论、实践与创新[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篇13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学改革与建设项目“校企合作共建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实践与探索”(项目编号:2011JSJG309)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48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0-0110-02
健雄职业技术学院是太仓地方公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产业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在政府主导、地方行会和部分优秀企业的支持下,学院组建运行董事会,着重建设以精密机械为技术领域的生产性实训基地,依托该生产性实训基地加大对地方产业发展的贡献。同时促进了教育教学改革,并且重点尝试利用生产性实训基地的企业化管理、研发生产进程、人事管理、质量监控以及设备管理等现场真实工作场景,培养高职生的职场文化素养,提高了学生的整体培养质量,受到了用人单位的广泛认可。
一、职场文化素养的定义
职场文化素养是指职业人在完成岗位工作的过程中需要具备的心理动态和行为准则,具体表现为职业人在遇到复杂的问题时采取的处理原则、方式、能力和心理心态。个人职场文化素养是职业人岗位表现的具体内容,能最直接的描述和反映出职业人的岗位能力和职业水平。在社会经济蓬勃发展的今天,良好的个人职场文化素养是决定职业人能够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二、培养高职学生职场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高教16号文件中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教育学生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提高学习能力,学会交流沟通和团队协作,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从文件中可以看出,高职院校的发展视野必须向企业延伸,培养学生具备企业需要的文化和素质,即职场文化素养。
1.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场文化素养是社会和市场的需要
面对严峻的就业形势,高职院校迫切需要改变教育思路,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要求的现代职业人。现代职业人除了需掌握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技能外,还需具备职业素质修养,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贯彻和渗透职场文化相关内容,使学生在踏上工作岗位之前具备现代职业人意识和基础技能。
2.高职教育培养学生职场文化素养是高职教育特色的需要
高职教育由规模化发展到重内涵、讲特色的发展阶段,只有走特色发展之路才能保证高职院校的长久发展。高职院校的专业特色、课程特色、管理特色、服务特色等各个方面需要特色校园文化作支撑。高职院校只有融入优秀企业核心价值观、优秀职业人的事业观和行为观,并能主动吸收,才能形成独具特色的职业教育校园文化。
3.提高高职学生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的需要
在当前就业形势下,要求高职学生应能切实提高社会适应力和就业竞争力。不少学生较为关注自己专业技能是否精湛、理论知识是否扎实,而忽视了职场文化素养的培养。事实上,高职学生在步入社会前若能提升自己的职场文化素养,就能在面对职场时迅速把自己的职业气质、性格特点和职场文化结合起来,从而增加在就业竞争中获胜的筹码。
三、高职职场文化素养教育的现状分析
1.高职学生对职业文化素养重要性的评价
2011年,笔者对健雄职业技术学院在校学生进行了职业文化素养重要性的问卷调查,共发放问卷1000份,回收有效问卷895份。对回收问卷进行了统计分析,“重要性”赋值8分、“一般重要”赋值5分、“不重要”赋值3分,最终得出以下结论:高职学生认为职业素养重要性依次是职业技能、专业理论知识、职业文化素养,其中职业文化素养占的分值只有23.4%。可见,学生对职业文化素养的培养重视度不够。
2.高职院校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文化素养的评价
选择苏州地区6家高职院校教师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212份,得出以下结论:在高职院校对毕业生职业素养的评价中,“专业技能”平均值最高,其次是“岗位适应能力”和“专业理论知识”,再次是“社会责任感”,“心理素质”和“敬业精神”排在最后。
3.企业对高职毕业生职业文化素养的需求评价
对校外长期合作的50家企业发放问卷,回收有效问卷48份。统计得出:在企业对高职学生的职业素养要求评价中,“敬业精神”平均值最高,“专业技能”平均值最低。但是针对学院毕业生,58.2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专业技能程度较好;51.52%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好;40.25%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较好;38.63%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较好;35.38%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好。
四、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实施职场文化素养教育
依据高职学生目前的职场文化素养以及企业对这一素养的要求,我们最需要解决的是如何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2011年,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多方调研,组织专家讨论、分析,最后确定了依托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学生进行职场文化素养的教育。经过两年的探索与实践,走出了一条行之有效的职场文化素养培养的道路。
1.氛围营造
高职学生应具备的职业文化素质包括敬业精神、适岗能力、协作能力、心理承受能力等,靠单纯的学校教育是无法获得的,应在实际的职场环境下,通过岗位磨练和体会才能获得。因此,在校内实训基地营造职业环境就显得十分重要。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对实验室进行改造,完全依据企业的车间格局建造、布置实训场地,使学生一进入实训室就如同进入了企业车间。在实训室墙壁上还专门布置了一些标语,如“效率生产,安全第一”、“以人为本,重在平安”、“健康发展,稳抓质量”等,这些融入企业文化的标语既体现了职业的道德规范和思想品质,同时又把岗位与学习紧密地结合起来,充分体现了岗位的职业文化素质要求。
2.案例导向
要让学生真实感受到职场氛围,还需在校内实训基地引入现代企业运行模式,实现企业化管理。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生产性实训基地下设市场部、研发部、生产部等部门,每个部门均由专任教师、实训员、企业派驻的专职技术人员及机电专业学生组成,教师充当部分负责人,学生则是部门的成员。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参与全部工作流程,按照工作计划完成产品设计和打样工作。在授课过程中,引入企业真实案例和业务,完成业务操作。
3.成长监控
在实训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渗透职场文化的有关内容,使学生尽早地、尽可能多地了解职场、熟悉职场,以适应市场的需要。具体表现在:
首先,要加强专业知识教学,提升与职场文化的联系。通过学院文化与职场文化的比较,调整文化修养上的选择,使这种选择有益于职场文化建设。
其次,要根据职业岗位需求来组织和实施教学。学院针对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选择教学内容,进行教学与实训,教学注重内容的针对性、专业技能的实用性,以及理论基础知识在职业岗位中的适用性;同时推行毕业生的“双证制”,要求学生职业资格证书的通过率达到100%,努力提高学生的职业技能和职业素质。
最后,要利用认识实习、定岗实训的机会深入了解职场文化。特别是学生在定岗实习的过程中,能把自己融入到企业中去,作为企业的一员,会真切、客观地了解职场文化素养的具体内容,能对职场文化素养产生较为深刻的体会,从而把这种体会和感受到的内容融入到学院文化素养培养中。
4.考核评价
实训基地要想实现学院学生与企业员工两个角色的整体融合与协调一致,必须建立一个有效的企业员工评价绩效。健雄职业技术学院精密机械实训基地对基地师生的绩效考核完全采用企业的评价制度,在对部门负责人(专任教师)的考核上,除了考核其日常工作外,还包括其计划、协作、督导和培训指导四个方面。而对于员工(学生)而言,则要求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产品,否则该项实训视为不合格,同时员工对照自己的工作完成情况进行自评,并填写未完成的工作及其原因、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工作体会及对公司部门的要求与建议。通过引入现代企业评价机制,实训基地直接融入了企业文化和职场文化,学生得到了真实的锻炼,学生的职场文化素养也得到了提高。
五、取得的效果
经过两年的实践,依据原有的调查问卷对高职学生、高职院校教师,以及企业进行了进一步调查。调查结果表明,职业文化素质在各项目中的比例得到了大幅提升,特别是得到了企业的充分认可。61.34%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对岗位的适应能力较好;59.21%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心理素质较好;51.26%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敬业精神好;49.17%的企业认为高职毕业生的社会责任感较好。
六、总结
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是高职院校各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是培养学生职业文化素养的必由之路,因此应结合学院自身的特点,并依据岗位职业能力的需求,充分利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培养学生的职业文化素质,从而保证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的实现。
参考文献:
[1]王俊,薛建荣,王宁.高等职业技术教育实训基地特性研究[J].教育与职业,2006,(33):109.
[2]陈德锋.论校企文化互动的教育价值[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3,(8):34.
[3]谢翠杰,张占义.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探索与实践[J].河北交通科技,2008,(9):69-71.
[4]胡茂强,周鲁.大爱无疆:品牌主张背后的文化内涵[J].销售与市场(管理版),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