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学校校园文化建设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篇1
1 中职校园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所谓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是指借助中职学校,通过师生们的传承和创新,对精神成果和文化蕴涵进行不断地积累,其精神成果的总和构成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其校园文化的灵魂是学校的精神,校园文化的核心是学校的价值观、办学理念和办学模式,校园文化的标志是学生的文化素质、教师的文化修养、学校的文化品位。中职学校的职责是面向基层,以及生产第一线,培养实用型、技能型的专业人才。中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依托行业、企业、社会区域等进行办学和人才培养。结合中职学校的职责,其校园文化是以就业为导向、以校园精神为底蕴,这种文化由全体师生共同创造和享有,是融入了更多中职特征、中职技能、中职道德、中职人文素质的校园文化。因此,中职校园文化除了具有普通的校园文化所具有的特征之外,还有一些独特的个性特征:①应用性。这是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主要特征,该特征是由其人才培养目标决定的。②职业选定性。中职学校与企业联合办学,共同培养学生。学生进入学校,就业的方向就已经选定,结合所选职业的岗位要求,学生要明确自己的职业规划、职业道德,并培养一定的专业技能。③特色性。中职学校在办学过程中,要突出自己的特色专业,以及优势专业。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要渗透专业知识,使校园文化具备独特性。④行业指向性。依托行业进行办学,这是中职学校的办学特色所在,随着社会、行业的发展,校园文化也要不断地做出调整和变化,这是保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先进性的必然要求。
2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的作用
2.1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实施德育的重要途径
校园文化以校园的管理文化、课外文化和课堂文化为主要内容。校园的管理文化主要是指学校管理的各种制度,如学生守则、校纪校规、行为规范等。学生对所灌输的思想、行为方式的接受过程是通过自身的心理活动内化为自身思想和行为的过程。学校的德育要求、内容、形式对学生来说是不可选择的,不管学生是否愿意都必须接受,因而容易被学生看成是一种非意愿的外界制约力。学校在制订规则、规范时,要按照不同专业层次提出要求,并认真考虑其内容和形式能否被学生接受,并转化为道德素养提升的内在需要。
2.2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课堂教学的重要保证
课堂文化是校园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教师在学科教学中要善于发掘德育因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求真精神。要达到这个目标,关键在于改善课堂文化的气氛。在课堂教学方面,中职学校应以老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注意启发引导,面向全体学生的教学,归根到底是要求教育者要同教育对象建立一种和谐的亲密的友好合作关系。教师心中要有学生,使学生在课堂中减轻心理压力,激发学习兴趣,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做学习主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探索求真的创新精神。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课堂教学是建设校园文化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将与知识相关的文化内容进行渗透,打破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效地解决了知识传授的狭隘性,在一定程度上拓展知识的广度和深度,建立了知识之间的网络联系,在文化视野和中职生涯中,便于学生对知识的吸收与重组。同时,将知识的学理内涵进行深化,将其提高到文化层面的高度,在培养技术能力的过程中,知识既是经验的引导,同时又是文化的实现。把校园文化建设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进行结合,丰富学生的知识,提高其情趣,拓展其视野,实现能力培养与人格升华的双重目标。
2.3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课外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的课外活动是课堂以外的校园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中职学校要通过自身的文化活动培养学生对社会文化的辨析能力,并引入健康的适合中职学校学生特点的形式,充实校园文化,创造一个有利于学生成长的课外文化环境,达到环境育人的目的。
通过全方位、多层次的角度开展校园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中吸纳富有情趣、适应学生的文化内容。这种情趣性的文化活动丰富了校园文化,提高了校园文化的品味。中职学校在建设课外文化的过程中,其目的是培养精神文化,实现目的的途径和载体是物质文化,这是建设中职学校文化的前提;在中职校园文化建设中,物质文化建设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和支撑。对于校园文化来说,校园物质文化属于硬件,这种硬件设施完善了校园设施建设。
2.4 校园文化是中职学校创新教育的载体
在中职学校教育中,其人才培养质量直接受到校园文化的影响和制约。因此,随着办学时间的不断延长,校园文化建设要体现出与时俱进性,更要对载体进行创新,进而提升校园文化的品位。为此,要对文化活动进行创新,主要表现在:一思路方面,在变中求新,新中求精;二内容方面,丰富学生的知识,增加其情趣,开阔其视野,升华其人格,培养创新能力;三方式上,通过与企业、社区等进行“联姻”,建立校外实践基地,将校园文化建设延伸到校外,整合校内、校外两种教学资源。
校园文化建设是中职学校建设的核心内容,主要包括:校园历史传统、文化观念、价值观念、生活观念等,进而,全面展示了校园的本质、个性和精神面貌等。校园文化又被称为“学校精神”,并具体体现在校风、教风、学风、班风和学校人际关系上,以创新教育的理念,不断提升校园文化建设水平,抓好三风建设。
3 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培育核心竞争力
3.1 强化物质文化建设,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
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其物质文化是学校各种实体的总和,是完成教学任务的途径和载体,是建设校园文化的物质基础。物质文化反映出的典型特征是:校园里的一砖一瓦、一草一木,一楼一室都好像在对你说话,都在向你眨眼睛,在对你歌唱。所以说,建设中职学校的校园文化进而为物质文化奠定基础和基石,因此,在校园文化建设的过程中,要做到:
一要构筑自然景观,注重建设文化景观。
二要结合中职学校的办学特点,在物质层面上突出中职的特点。
按照增强中职特色的总体方向,进行校园景观的设计,不断增强人文艺术氛围,强调绿色环保,加强校园环境建设。对于中职学校来讲,可以没有豪华的教学楼、体育馆,但是必须要有先进的实验楼、实训楼。对于中职学校的学生来说,其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在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方面。因此,实践性教学设施的建设要放在首要位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中职学校要按照教学工厂的模式设计教学环境,将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进行一体化,这种教学环境融教室、实训、实验、考工、技术服务与生产于一身,使专业教室具有多种功能,进而打造中职的环境和氛围。校园内的楼、路、灯、教室、实训基地、设备仪器、广场等都可以人名、企业命名;树应统一标出它的特征特性、树龄等。校园内还应增加名人石雕、刻上带有文化意义的文字等;花草的养护水平要高。这些文化可集中反映建校以来对学校有贡献的名人、优秀校友、优秀合作企业家、或有过重要贡献的人,每项物质文化都应该按“艺术”精品的标准来建设。还有校徽、学校标志、校歌、信封、文稿纸、提袋、校服、画册、校刊、教材、光盘、校园网战、学校产业的产品的标识等都应该印上无声的文化。
3.2 加强制度文化建设
为了确保学校教育的有序性和有效性,在教学过程中,要不断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其目的是通过制度来强化教学,然后用文化将教学进行内化。制定制度文化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学校对外办学方面的。如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专业建设、订单培养、跟踪调查毕业生等机制的建立与运行。二是学校内部教育教学、行政管理、后勤服务等方面的规章制度。制度文化建设应注意以下两个问题。一是与国家精神相符;与社会现实情况相适应;与学校现时实际情况相适应。注意与时俱进,创新建设工作。二是注意重制定,轻执行,或重执行,轻监督、轻评价反思问题。
3.3 精神文化要追求“中职”的理想
通常情况下,校园精神文化主要表现为:经过多年的积累、沉淀所形成的信念,以及人生观、价值观等,这是建设中职校园文化的核心与灵魂,进而在深层次上体现了校园文化。校园文化在精神形态方面主要包括:办学理念、办学模式,以及校风、校训等校园内的精神上的东西。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可以加强校园精神文化建设:①加强校风、教风和学风建设。②加强和谐校园建设。③积极组织校园文化活动,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激励功能。
当前,中职学校在教学过程中,为了适应市场化需求,不断培养学生的市场意识、创新意识、技能意识和效益意识等。要根据市场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趋势,积极打造自身的特色专业等,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积极培养师生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3.4 利用网络文化的优势,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
在信息化时代,中职学校借助信息化手段,通过高科技对校园文化进行建设。
首先,借助网络的交互性、快捷性和开放性,在一定程度上开拓了校园文化主体的想象空间和创造空间。
其次,充分利用网络文化开放性和隐匿性,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让不同的文化主体参与到相应的问题中去,为提高校园主体的综合素质,创造了良好的环境,进而营造了文化氛围。
最后,网络文化在一定程度上为校园文化主体的全面发展创造了环境,提供了条件。青年学生凭借网络文化的共享性,通过电脑畅游世界、博览群书。使学生的思想更加的丰富,并且培育了校园主体的判断力和识别力,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不同程度的提升,为学校营造了全新的文化氛围和环境。
综上所述,对于中职学校来说,建设校园文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的工程,它要经历一个完善、定型和不断深化的过程,要经过长期的积累和沉淀。在对校园文化进行定位时,要将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共性与个性相结合、物质文化与精神文化相结合、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相结合。中职学校在建设校园文化的过程中,遵守“系统规划、整体推进、分步实施、定期更新”的原则进行建设。只有这样,才能构建起充满活力,具备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中职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篇2
当今社会对中职教育的关注度日益提升,国家也加大对中职教育办学的支持和投入,中职学校正处在高速发展的好时期。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就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主阵地,是体现特色职业教育和培养职业精神的主战场。本文通过对本市几所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状进行了调查和分析。
通过发放问卷、随机采访和现场参与的方式得到一些有力的数据。数据来自本市共6所中职学校,涵盖国家级重点职业学校两所,行业学校两所,及民办学校一所。本次调查发放问卷共计424份,收回419份,有效问卷414份,有效回收率为97.6%。
一、统计情况
二、现状分析
1.主要成就
(1)对校园文化建设意义理解更深。调查结果表明,中职学校师生已认识到:校园文化建设是国家教育的一部分,是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需要。首先,科学合理的制度和有效的实施是现代管理的基本要素,可以支撑和补充学校管理板块,提升学校管理水平,促进学校全面发展。其次,校园文化实际上是社会道德规范、行为+准则、价值标准的体现,在制度上提供了善恶是非美丑的标准,促使老师和学生的行为看齐社会道德的主流标准,从制度的约束力提升执行制度的自觉性。最后,校园文化制度可以成为人与人之间、教与学之间、学校与社会之间、技术与道德之间交往互动的准则和通道,让各种关系得以协调、和谐。
(2)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形成共识。对调查数据综合后发现,有90%以上的学校各级领导和 85%以上的教职员工认为, 中职学校要办出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必须重视校园文化建设。客观上说,由于中等职业学校招收的学生文化基础相对薄弱, 部分学生没有养成好的学习方法和习惯,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陋习。校园文化可以渗透进学生的生活和学习当中,在教学的同时也育人,这是保持校园稳定、办出专业特色、具有文化传承的必经之路,在这方面中职学校的教职员工感触尤为深刻。
(3)校园文化建设的特色已经彰显。一是学校指定相关部门分工负责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做到了五有:有组织、有领导、有计划、有经费、有验收。二是在校园文化活动方面, 学校结合各自情况,每月都安排有重点活动, 师生参与踊跃。三是采用“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组织对学生有益的讲座和讨论会,得到学生积极的响应。
(二)存在的问题
1.重视经验性忽视专业性
调查研究中发现,学校开展校园文化建设常囿于传统,多是老经验、老办法。如校园歌手比赛、体育类比赛、黑板报等等,不能根据当今时代化、信息化特征和新元素思考新问题、创新新思路。由于高质量的、有吸引力的、有时代气息的作品和项目少,加上缺少有目的地引导,形成的真空往往由诸如选秀比赛、网络游戏等流行文化所填补,发现问题后再去一味地堵禁,常常是事倍功半。因此,策划出新的校园文化模式和形式显得极为迫切, 对活动创新的呼声引起学生共鸣。调查结果显示学生期望的校园文化活动应更体现其专业特征,不同专业的学生开展不同的活樱细化专业内的相关竞赛项目,以赛促学的形式受到学生欢迎。校园是各专业学生展示自己专业才能的第一个舞台,也是综合性中职学校展示多元化教学水平的有利平台。把校园文化活动方案分解成各专业展示风采、汇报成果的“活动月”,传统的综合性活动穿插在当中进行,将专业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到重要地位,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角。
2.呈现碎片化缺少系统化
同时我们注意到,职业学校往往把校园文化建设局限在学生管理和思想教育层次上, 从而忽视了文化这个层面。由于缺少计划、规划和策划,传统的校园文化活动效果往往欠佳,并呈现出随意性,造成了校园文化建设内容上的“碎片化”。调查中发现,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大多依赖于校学生工作处 、团委及教务处,基本都没有主管的校领导,成为这些部门可有可无的“附属、附带工作”, 成效自然也不明显, 就更鲜见亮点,也更谈不上系统化建设了。
3.抓硬件“硬”抓软件“软’
提及校园文化建设,往往看重物质文化看轻精神文化,通常想到的是建设“硬”的方面,而忽略了校园文化建设“软”的方面:一是忽视了制度建设。校园文化建设的硬件上去了,工作也布置了,只是得不到制度的有效保障,使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流于形式;二是计划难以落实。学校在校园文化日常建设方面重视不够,缺少分管领导,“代管”形同不管,对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有部署无验收、有形式无内容、项目多经费少,等同于没落实;三是不注意经验借鉴。学校间少有相互交流,往往走自己的老路,落后于时代。四是“以不变应万变”。校园文化建设项目一旦完成,便束之高阁:图片不更换,网站不更新,活动多雷同,年年似相识。五是缺少宣传推广。一种普遍性认识是: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的附带性、非主流性工作,没有将其放在重要的议事日程中,通常是布置了不做,做了也不宣传,宣传了也难入心入耳,更不注重推广、交流,使得校园文化建设难以取得预期成果。
篇3
职业学校;校园文化;建设
学校是传播文化的重要场所,校园文化是学校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根基,也是构成学校办学实力竞争力的体现。而职业学校由于其独有的不可替代的教育性质,具有潜在的教育功能,职业学校的办学的好坏,通过其校园文化就可看出来,校园文化建设是职业教育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美好的校园文化会让学生产生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动力,因而,强化校园文化建设对于营造优良的育人环境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校园文化的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代表的理论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动和现象,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整合系统,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发挥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净化心灵,激发师生进取,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海原职业中学自从搬到新校区以来,学校就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为广大为师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目前,学校仍然在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海原县职业中学培养方向是面向上一级职业学院,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职业高校对口招生,让学生到高等学校学习,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学校主要抓过程管理、抓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让学生在遵守规章制度同时,引导其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我们要在突出特点上下功夫。海原县职业中学适应时代需要,开设了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打造特色专业,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学校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放着第一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作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突破口,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使教学、实训、实习、考证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形体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为达到以上目的,海原职业中学根据海原独具的文化环境与自身特点,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刺绣专业课程,2006年,宁夏回族服饰(回族刺绣)被评定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专门聘请海原民间艺人讲授回族刺绣,把回族刺绣作为一个手工专业课,进行普及培训,让流行于民间的手工艺步入校园,让学生对回族刺绣技艺进行系统学习,通过学生对回族刺绣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回族刺绣这一传统文化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在教学中,广大师生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民间艺人等方法和措施,探讨回族刺绣现状及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对回族刺绣工艺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保护刺绣工艺,恢复回族刺绣针法等技艺进行了整理挖掘,使回族刺绣文化这一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具有极其重要及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和关心中职教育事业发展人士面前的严峻课题。
3以鲜明的专业特色,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的各个专业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要求下,本着与学校文化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近几年,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以贴近校园、贴近学生为内容,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时代气息和青春气息。海原职业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了计算机专业设计制作成果展示,刺绣大演练比赛,开放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营造校园学术氛围;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群体文体竞赛,如基础部语文组演讲朗诵比赛、学前教育班的全体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体育部组织开展了两次学校体育运动会、参加了省级职业学校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海原职中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特别是学校教工军乐队的建立和在全县各种大型活动中的频频亮相,更为校园文化增添了特质与魅力;为满足学生就业应聘需求,学校多方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南华山国家技能鉴定所的优势,让学生免费参加国家技能鉴定考试,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的持久性。
4强化对外宣传工作,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在职业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特别重视学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在这方面,海原职业中学创办有自己的报纸《职教之光》,从2015年起学校有创办了《海原职教》杂志,向各职业学校,县级各中小学宣传职业教育,不断在省市报刊增加发稿数量质量,宣传亮点工作,努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推广学校文化品牌,展示学校风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很受社会和企业的青睐。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窗口,随着社会文化大环境的不断发展,职业中学校园文化正在发生变化,日益彰显本身所具有的职业特点。海原职业中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空间,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相结合,为提升办学品质、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努力,真正构建起既有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职业中学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飞.努力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J].陕西教育学院报,2003.
[2]耿玲.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J].职教论坛,2006.9.
[3]卢永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2.
篇4
1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主导以课堂教学为代表的理论文化之外的文化活动和现象,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整合系统,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良好的校园文化对于发挥和激励广大师生员工的办学积极性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不仅能陶冶师生的情操,规范师生的行为,而且能净化心灵,激发师生进取,对于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也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海原职业中学自从搬到新校区以来,学校就大力加强校园文化建设,用了不到两年的时间,通过加强校园文化活动基础设施建设,创新校园文化活动,规范校园文化活动模式,为广大为师生创设了一个优美的自然环境、生活环境和学习环境。目前,学校仍然在努力建设具有时代特征和职业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努力培养大批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合格建设者。
2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教育,推进校园制度文化建设
海原县职业中学培养方向是面向上一级职业学院,所有学生都要参加职业高校对口招生,让学生到高等学校学习,为了保障学校教育的有章、有序和有效,学校主要抓过程管理、抓学生的思想道德,从而形成了自我激励、自我管理的制度文化。让学生在遵守规章制度同时,引导其不断提升自身思想道德素质。因此,我们要在突出特点上下功夫。海原县职业中学适应时代需要,开设了汽车维修与运用专业和学前教育专业,通过打造特色专业,提升学校的竞争力,学校将学生的动手能力的培养放着第一位,实践性教学环节的设施建设作为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重点突破口,建立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专业教室,使教学、实训、实习、考证为一体,使专业教室具有多媒体教学、实物展示、演练实训、形体强化训练等多种功能,营造出良好的职业氛围和环境。为达到以上目的,海原职业中学根据海原独具的文化环境与自身特点,对学校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开设了刺绣专业课程,2006年,宁夏回族服饰(回族刺绣)被评定为国家级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学校专门聘请海原民间艺人讲授回族刺绣,把回族刺绣作为一个手工专业课,进行普及培训,让流行于民间的手工艺步入校园,让学生对回族刺绣技艺进行系统学习,通过学生对回族刺绣这门课程的学习,使回族刺绣这一传统文化能得到传承与发展。在教学中,广大师生通过查阅资料、问卷调查、走访民间艺人等方法和措施,探讨回族刺绣现状及这一文化遗产的传承情况,对回族刺绣工艺在课堂实践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了分析,并对保护刺绣工艺,恢复回族刺绣针法等技艺进行了整理挖掘,使回族刺绣文化这一流传了几千年的古老的文化遗产能够继续传承下去,具有极其重要及深远的意义,这也是摆在我们每一位中职教育工作者和关心中职教育事业发展人士面前的严峻课题。
3以鲜明的专业特色,加强校园行为文化建设
学校的各个专业要在校园文化建设规划的统一要求下,本着与学校文化协调发展、突出特色的原则,切实加强学科建设,形成具有本地方特色的文化氛围。近几年,学校组织了一系列精彩纷呈的校园活动,以贴近校园、贴近学生为内容,使校园处处洋溢着时代气息和青春气息。海原职业中学在校园文化建设过程中,开展了计算机专业设计制作成果展示,刺绣大演练比赛,开放校园网络平台,建设师生交流平台,促进师生交流,融洽师生关系,将知识与实践结合。营造校园学术氛围;经常组织各种各样的群体文体竞赛,如基础部语文组演讲朗诵比赛、学前教育班的全体学生参加各种文艺演出、体育部组织开展了两次学校体育运动会、参加了省级职业学校学生运动会,并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极大地提高了海原职中在社会各界的知名度,特别是学校教工军乐队的建立和在全县各种大型活动中的频频亮相,更为校园文化增添了特质与魅力;为满足学生就业应聘需求,学校多方争取政府部门的支持,充分发挥南华山国家技能鉴定所的优势,让学生免费参加国家技能鉴定考试,促进学生学习的成就感,激发学习热情的持久性。
4强化对外宣传工作,提高校园文化建设水平
在职业中学的办学过程中,学校特别重视学校重大事件、重要活动和典型人物的宣传,报道学校的特色和亮点,提高学校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美誉度,树立学校在社会上的良好形象。在这方面,海原职业中学创办有自己的报纸《职教之光》,从2015年起学校有创办了《海原职教》杂志,向各职业学校,县级各中小学宣传职业教育,不断在省市报刊增加发稿数量质量,宣传亮点工作,努力扩大学校的社会影响力,为学校的改革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舆论环境,推广学校文化品牌,展示学校风采,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自然很受社会和企业的青睐。
总之,校园文化是一所学校的窗口,随着社会文化大环境的不断发展,职业中学校园文化正在发生变化,日益彰显本身所具有的职业特点。海原职业中学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创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校园空间,注重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坚持校园文化建设与中职学校职业教育理念和办学方向相结合,为提升办学品质、构建和谐校园积极努力,真正构建起既有活力,又有深厚文化底蕴和鲜明特色的职业中学校园文化。
【参考文献】
[1]李飞.努力建设高品位的校园文化[J].陕西教育学院报,2003.
[2]耿玲.积极探索校园文化建设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高[J].职教论坛,2006.9.
[3]卢永刚.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基本原则探讨[J].中等职业教育(理论),2009,12.
篇5
一、校园文化的内涵
校园文化是指由教育者和被教育者以校园空间为背景,围绕教学活动和校园生活而创制并共享的精神物质文化整体系统。它包括校园建筑设计、校园景观、绿化美化等基础设施的内容,也包括学校的传统、校风、教风、学风、人际关系、共同的价值观以及学校的各种规章制度和学校成员在共同活动交往中形成的非明文规范的行为准则。良好的校园文化对激励广大师生的办学积极性、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意义
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和重要阵地,也是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需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是提高中职学生人文素养及综合素质的需要,是全面提高中职学校教育质量的需要。中职学校校园文化建设为师生创设优美的自然环境,舒适的生活环境,健康的心理环境和技能提升素质拓展的学习环境,能够更好地实践中职学校管理育人、服务育人、教书育人、环境育人的目标,是中职学校优化育人环境的需要。
三、校园文化建设的措施
1.加强校园核心理念建设,倡导健康向上的校风、教风、学风
在加强校园文化建设中不断探索,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旋律,塑造养成教育品牌,制定并实施校园文化建设规划,强化知礼仪、懂感恩、会协作、强技能的校园文化建设,形成“厚德强技、开拓创新”的校风,“敬业笃学、为人师表”的教风,“崇学尚技、务实求精”的学风。培养大批德智体美等方面全面发展并具有综合职业能力,在生产、服务和管理一线工作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人才。
2.加强校园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效
校园物质文化是中职学校和谐校园文化建设的基础载体,是以各种实体形式表现出来的文化景观。它是整个校园文化的外在标志。笔者所在学校的新校区建设注重校园物质文化建设的科学性、教育性、艺术性、经济性。笔者学校总建筑面积6万平方米,包括教学楼、实训楼、食堂、宿舍及附属设施。校园整体布局合理,绿化率达47%,建筑群形象完整,主教学楼是河东新区的标志性建筑。校园的主要出入口设置大片绿化广场,是学校礼仪性入口,体现出校园建筑的精神内涵。教学区、生活区、体育运动场之间设有绿化景观,富有层次感,体现环保生态概念。校园活动场地充足、生活环境舒适,达到了环境育人的效果。
校史展示馆对入学新生进行校情教育和学校优秀传统教育,弘扬学校的办学思想和创业精神,增强学生对学校的认知和荣誉感。学生作品展示墙,展示学生动漫美术作品、机械图纸、手工艺品、专业作品等,激发学生职业兴趣。完善校园文化墙、宣传展板、标牌、室内外景观小品等,让每一面墙都在说话,让每一块石头都在教育。
3.加强制度文化建设,强化管理机制
制度文化建设属于校园文化建设中的机制建设,它是维护学校正常秩序必不可少的保障机制,具有导向、约束和规范作用。先用制度来强化,而后用情景来内化,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学校遵循教育规律,依据教育方针和教育法规,重视建章立制工作,制定、修改、完善涵盖各项管理的规章制度,并严格执行。制度文化环境建设促进良好校风的形成,学校获省级“文明学校”称号。
4.广泛开展校园文化活动,提升学生自我教育能力
(1)学校社团活动。社团活动是校园文化建设的主要载体,社团活动可以团结兴趣爱好相近的学生,发挥他们在某方面的特长,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自我管理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业精神。社团活动也是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等教学原则的体现。笔者所在学校学生社团活动按性质可分为两类,一是专业兴趣活动小组,二是课余生活兴趣小组。
专业兴趣活动小组选派精干的专业教师进行指导,由对专业兴趣浓厚、具有良好专业知识和技能基础、肯于牺牲课余时间投入小组活动中的学生组成。专业兴趣小组的活动要有组织、有制度、有计划、有内容、有成果。要与企业合作,做出一批项目成果,把专业兴趣小组建成专业拔尖学生的学习、研修、提升、实践和出成果的平台。
课余生活兴趣小组,由生活情趣丰富、生活基本技能特长鲜明、乐于助人、勇于服务的学生组成。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公益活动,开展青年志愿者服务;手工编织社研讨、创新手工艺品,展示学生特长;校园文学社积极参加中华经典诵读和规范字书写活动,参加中职学生文明风采比赛,参与校园广播站采编、播音等工作。
社团活动要不断创新思路,不断完善机制,逐渐向规范化、系统化、专业化、社会化方向发展,促进学生专业素质、动手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不断提高,为学生走向社会奠定思想和能力基础。
(2)校园文化讲坛。针对中职学生文化视野狭窄、文化底蕴浅薄、文化体验不丰富的特点,开辟校园文化讲坛窗口,举办一系列校园文化讲座。邀请企业人士、社会上的专家学者、学校毕业生中优秀的就业、创业典型以及校内相关的教师,就企业文化、员工素质教育、精神文明建设、个人文化素养提高等方面话题进行讲解,开启学生思维、开阔学生视野,增长学生见识,丰富学生体验,提升学生职业素养、社会实践能力和个人发展后劲。
(3)社会实践活动。学生最终要走向社会,在走向社会的过程中,学生需要对社会有一个认识和了解的过程。如果在校期间没有比较丰富的社会实践活动,毕业时再走向社会,就不可能很好很快地适应社会。为此,在校园文化建设中,要增添社会实践活动内容,为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营造一个成长的空间。开展便民服务,参加社会公益活动,努力实践青年志愿者的精神;深入企业学习实践,感知企业文化,提升专业兴趣,明确专业方向;开展勤工俭学活动,一方面了解社会,另一方面也解决了自身的生活需要。通过社会实践,使学生多了一分成熟,少了一分幻想。学生在为社会提供服务的同时,使自己所学的理论知识得以运用实际,提高了自己的工作能力,培养了吃苦耐劳的精神。
(4)校园文化活动。着力把思想道德教育和综合职业能力培养融入到校园文化活动之中。每周一的升旗仪式激励师生的报国之志;组织学生参加奥运火炬传递、节能宣传周、辽阳电视台《周末赛场・温暖之旅》等大型公益活动,体现的学生参与意识和服务理念;每年定期举办“青春风采”系列活动,内容涉及红歌唱祖国、书法、绘画、摄影、技能展示等诸多方面;加强宿舍文化建设、班级文化建设,开展“文明班级”、“内务标兵”评比,以评比促建设;组织手工竞赛、校园情景剧比赛、演讲比赛等活动,充分发挥社团、第二课堂作用。为广大学生创造机会,搭建成功的舞台,展示学生风采。
5.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职业教育必须以就业为导向,中职教育是就业预备教育,笔者所在学校的教育目标定位是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必要文化知识、熟练职业技能和较强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把优秀企业文化与校园文化有机融合。以“中集焊工班”、“忠旺数控班”、“瓦轴车工班”等冠名班为载体,引入优秀企业文化进校园。教室张贴一些企业形象的宣传画、规章制度摘录等,对学生进行熏陶,增强其职业荣誉感。在教育管理中要向学生灌输“上学就是上班,上课就是上岗,老师就是师傅,学生就是学徒”的意识。学校实习设备摆放、安全警示标志、操作区域划分等都按照企业真实场景布置,处处渗透企业文化,全面推动校园文化与企业文化对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6.充分发挥校园网络育人作用,弘扬文化主旋律
篇6
一、搞好基础设施建设
一是切实搞好校园硬件设施设备建设;二是学校要八方筹集资金,发扬艰苦创业精神,搞好校园的绿化、净化和美化,从而创造良好的育人环境;三是用好学校每一块场地,把它作为校园文化建设的好素材。
二、精神文化引领
学校精神文化是学校校园文化的核心内容,主要价值体现在教育价值观、办学理念,并由此而产生的道德规范、行为准则和精神风貌等方面。学校要结合历史和现实文化,广泛征求意见建议,通过集体论证,明确自己的办学理念、特色,并深入学习,让每一个人都深刻领会其内涵。用它来影响学校成员的价值取向、人格塑造、思维方式、精神气质、道德情感和行为模式,让全校师生形成一股合力,共同努力,促进学校全面发展。
三、环境育人
美化校园环境。让墙面说话,让标牌宣德,让场馆载道,让音像(指校园广播、网站)怡情的方式传递着校园文化的内涵。通过合理规划,我校各种标牌设置都注重美观、精致,走廊过道和室内均饰以与环境相协调的体现公民道德规范、前途理想教育,职业道德要求、素质教育实施、人文精神培养、终身发展需要等内容的名人名言、学生名片、班级名片等,确保校内的每一处细节都充分体现育人的功能。通过对校园内的绿地、园林、道路给以人文化色彩命名,丰富校园文化内涵,提升文化品位。
四、关注师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加强人文关怀
新的课程改革提出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这为校园文化建设注入了新的活力,也给校园文化建设指明了方向。
1.打造教师专业发展平台,促进实现其人生价值
比如,改革班级管理体制,增强班主任教师的责任意识,建立“十佳班主任”和“十佳教师”荣誉称号制度,定期征集和评选班级管理的有效办法和学生成长的典型案例,开展优秀班主任工作手记展评活动,建立班主任工作论坛,以活动促发展,全面提高班主任的素质。构建学习型组织,建立教师梯队培训机制,打造名师工程的教师文化。确定市、区、校三级的名师梯队,各梯队教师要努力超越自我,向上一级奋斗。以学习活动强名师,开展不同形式教师培训活动,比如专题讲座型、结对帮扶型、小组合作型、梯级演练型等。
2.关爱学生,促进健康发展
篇7
1.至德修身
季子齐梁地,“镜”界丹阳城。在这块散发着浓郁墨香的土地上,丹阳以其教育大家为人所熟知。古有季子吴氏“至德三让,世家第一”的典故,被指孔子所称赞“三让天下”的精神;近有马相伯、吕叔湘、吕凤子、匡亚明等教育大家。这些典范所凝聚的“至德修身”的“师”“范”境界,已固化为笔者学校的校训。
2.乐业为基
乐业即趣味,不仅乐意去做某件事,而且从中领悟出趣味,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坚守。学校应该成为师生为之向往的精神乐园,促进师生健康成长。对于教师,要求教师不仅要敬业,而且要从中找出教育的乐趣,将教书育人当做人生最大追求之幸事,在教育中享受快乐、享受幸福,只有这样,我们的教师才能甘于奉献、甘于清贫,才能坚守教育这块净土。对于学生,要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知识和技能中“乐滋滋”,快乐学习,幸福成长。
3.砺能为本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以“职”为业,砥砺师生的技能。校训中“砺能”表示学校要持之以恒地提高教育教学水平、科学管理能力和现代知识技能;学校要办出专业内涵和特色,通过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和职业能力的培养,不断提高学生的本领,为社会培养具有真才实学的技能型人才。“至德修身、乐业励能”是校训。
二、乐群自强
1.尽责乐群
《礼记•学记》:“一年视离经辨志,三年视敬业乐群。”意思是第三年就要考察学子是否能够潜心学习、融入群体。笔者学校专业建设委员会和校企合作委员会调查表明:在社会分工更细和独生子女居多的大背景下,企业和社会要求职校的学生能够专心学业,热爱自己的专业;能够团结同学、相处融洽,诚信宽容、厚生益众,热爱集体、同舟共济。宋代大儒程颐曾说:“所谓敬者,主一之谓敬;所谓一者,无适之谓一。”就是说,凡是做一件事,便要专心于一件事,将全副精力集中到这件事上面,一点不旁骛。梁启超先生说:“所以敬业主义,于人生最为必要,又于人生最为有利”。《庄子•达生》中孔子评价一老者:“用志不分,乃凝于神”;《礼记•中庸》中说:“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这都是讲的是尽责的方法与道理。笔者学校把包含爱业、勤业、精业、创业等多种境界的“尽责”和与自然共存、与他人共存、与社会共存等培养学生“学会共存”的能力的“乐群”结合一起,找出最大公约数,意谓师生热爱岗位、忠于职守、笃学求精、践行“三创”。
2.爱岗自强
作为县级职业教育中心,对生源没有筛选和挑剔的可能,因此对学生格外注重人文关怀。丹阳中专校以心理健康教育和职业生涯规划两个项目入手,构建了纵横交织的爱岗自强教育网。横向上,注重学生的养成教育,以江苏省特级教师蒋伟凤名师工作室为引领,通过心理健康教育广大师生时刻体现出对事业及其社会地位的自觉认同,在本职工作中积极向上、奋发图强、战胜自我,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不怨天、不尤人、不自暴自弃、不丧失信心,力求精益求精。纵向上,以“职业生涯规划”项目为依托,构建生涯规划,即建立第一、二学期开设以职业生涯规划理论与实操为主要内容的课程,第三、四、五学期围绕学生形式的职业规划以选修课的形式分别开设职业规划与创业指导、职业规划与职业素养等课程的全过程职业生涯规划教育体系。“尽责爱岗、乐群自强”是校风。
三、乐教爱生
所谓教风,就是学校的教育风气,核心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和从教风格,包括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心理素质、教学水平、治学态度,也可归结为教师的德、才、学、识、仪(貌)。教师在教育劳动过程中持怎样的态度,表现怎样的道德风貌,直接影响着学生道德的品质的形成和发展,影响着他们的学习欲望和学习态度,这种影响常常是无形的、潜在的、长远的、深刻的,是任何教科书、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可以说,教风的高下是衡量学校优劣的最重要的标准。
1.德技双馨
俗话说“铁打的营盘流水的兵”,学校内涵与品质建设,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作用。教师是学校发展的内驱力,笔者学校始终把建设一支“德艺双馨”的教师队伍放在管理工作首位,以“加强学习”为切入点,“师德为先”为制高点,“张扬个性”为发展点,通过骨干示范、青蓝工程的方式“乐得”,通过职业境界、专业境界、事业境界三个层次“乐道”,通过教师结对帮扶、公开课、技能比武、经验交流、科组评比等活动“乐事”,通过“教学改革”的校本培训、“技能提高”的企业培训、“理念提升”的专家培训、“升级固本”的省培国培等四个层次“乐享”,全面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近两年来笔者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仅江苏省“两课”比赛,笔者学校自2011年以来共有43位教师获奖,形成了江苏省特级教师、丹阳市名师工作室、各级学科带头人、各级教学骨干为梯队教师团队。
2.乐教爱生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乐教”,是一种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崇敬,不是一种简单的知识的传授,更体现了广大教师对教育教学的正确态度和以教为乐、快乐从教的高尚情操;“爱生”,是一种发自内心的真挚情感,体现出广大教师对学生们的无限关爱,寓意教师用自己的全部真情培育学生们成长。在消费主义、物质主义思潮的影响下,要形成“乐教爱生”的教风,阻力是不少的,需要教师、学生和学校管理层的共同努力。我们的做法是:一是创设“乐教”环境,尊重教师,以师为本,发挥好教代会和工会的作用;二是提供“干事”平台,营造干事文化,给教师创设想干事、能干事、能干成事的舞台,鼓励教师成名成家,笔者学校现有丹阳市级学科带头人86位。一个良好教风的养成,绝非一朝一夕之事,笔者学校距离“乐教爱生”蔚然成风,还有相当长的路要走,但我们决心坚定不移地走下去,尽最大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尽责爱岗、乐群自强”是教风。
四、乐学精技
育人是职业学校的核心任务,要在强调就业导向的同时,坚持把育人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首要位置,既加强学生的技能培养,更要从学生的全面发展出发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学习能力和创造能力。笔者学校德育注重“养成教育”,在三自管理中注入“崇德尚美,乐学精技”。
1.崇德尚美
“崇德”,就是崇尚和发扬高尚的道德品质;“美”蕴涵着心灵美、语言美、行为美、环境美等丰富的内容;“尚美”是学生对心灵、语言、行为、环境之美的崇尚与追求。在教室,讲究公共秩序,对教师要讲尊敬、讲礼貌,要尊重每位教师的劳动,形成自修;在宿舍,团结尚能,对同学要讲团结、讲诚信、讲文明、讲爱心,形成自立;在家庭,讲孝敬,要做好儿女,形成自为。丹阳中专校机电部、商贸部、信息部利用早读时间开展“悦读”活动,所选作品都是充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正能量的作品。2014年4月份,笔者学校请劳模进校园,学习他们鼓励他们崇尚科学、崇尚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美好品德。
2.乐学精技
职业教育说到底就是民生教育,也是就业教育。在职业教育发展中抓住了学生技能,学生毕业就业创业自然会成为香饽饽。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兴趣是学习的动力源泉,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快乐,在不懈的学习中磨炼技能,掌握精湛的专业技能,培养出来的学生将来定能立足社会,站稳脚跟。近两年学校在技能大赛中取得国赛一等奖1个,江苏省一等奖4个,二等奖20个,三等奖19个,列镇江市中等职业学校第一名。“崇德尚美、乐学精技”是学风。
篇8
随着农村小康步伐的加快,农村教育事业,越来越受到关注和重视。在推进素质教育的过程中,校园文化日渐显示出它应有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像我校这样哈三种语言授课的学校更要重视校园文化建设的工作。所谓校园文化,是指在学校常规课程教学以外,以校园文化艺术活动为中心内容,由广大师生直接地、直觉地乃至自发地从事精神文化生活。校园文化可以满足学生兴趣、爱好或提供正当表现个人才华(文化、艺术、体育等)机会,锻炼学生的实践能力。每一个生活在校园之中的学生,都自觉或不自觉地参与着构建和发展校园文化的活动,同时又直接或间接地接受着校园文化的熏陶和塑造。
我校是霍城县唯一一所运用汉语,维语,哈语三种语言授课的学校。基于这样的基础,我校力争彰显本校特色,通过党团少先队班主任等各部门工作的有效开展,将校园文化建设工作纳入学校常规工作之中。如我校全体师生在上级领导的部署下积极学习自治区关于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我校渗透下发专门的指导意见,领会文件中坚持宗教与教育相分离的原则,稳妥扎实的加强和改进中小学思想政治工作,强化我校广大师生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校园渗透的意识和自觉性,更好的提高广大师生的道德素养。我们在教学工作中及时向学生传达文件精神,通过各部门协调进行师生集中学习,撰写心得体会,召开主题班会,组织板报绘画比赛,演讲诗歌竞赛,参与上级征文竞选等不同形式加强各族学生的民族团结思想教育工作,真正将师生思想政治工作落到了实处。
然而无论是小学生还是初中生都正处在长身体、长知识、长能力的重要阶段,处在能否塑造健康向上人格的关键时刻,处在能否成为综合型、创新型人才的重要时期。学校在常规课堂教学以外,能否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引导学生直接或间接地提高自己的思想认知显得是何等的重要和必要。尤其是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学校的学生正面临着各种变化环境中复杂思想的侵蚀,如目前国际恐怖组织正打着宗教的旗帜向我们学生渗透“瓦哈比”思想,其目的就是与我们争夺生源,妄想从下一代的身上达到分裂祖国的目的。所以说我们教师必须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清晰地看到校园文化活动不仅可以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创新精神,可以实现师生个人价值和团队价值的统一,更为重要的是学生的思想动态发展直接关系到祖国的明天,如何精心地,小心地,热心地培育祖国的未来是我们教育工作者的职责与使命。
尽管我们如此努力,但是我们不得不正确的面对我校的现实:本地维哈学生在汉语班级学习的人数较多,这些学生在班级里仍旧处于语言劣势,而我们的汉语教师更多的在乎学生成绩的高低,对他们内心的需要关注度不够;学校开展的活动大部分要求汉语完成,少数民族学生缺少在公众面前展示本民族文化的机遇;青春期的学生身心都承受着剧烈的变化,他们对外界的感应敏感极端,如不同民族学生出现矛盾时,学生总有民族情绪参杂其中,这就考验教师能否俯下身子与学生交心,恰恰个别教师也容易激动,忽视孩子的感受;汉语部的教师双语水平不高,当少数学生理解有困难时也不能及时解答,无法真正达到语言的融合等等,这些现状都需要我们师生正确面对。而校园文化建设,是有效实施素质教育思想品德教育的载体。在学校德育中可以发挥不可替代的教育作用。它是课本教育、课堂教学效果的滲透和延续。我校根据自治区“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我校园渗透”的有关会议及文件精神把抵御和防范宗教向我校园渗透工作纳入学校思政工作的重点日程安排。结合当地实际,认真研究,制定出行之有效的长期运用的相关实施方案,相关领导及责任人监督所有活动的实施与效用。
二、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与途径
现在的农村学生,家庭生活条件已有较大的改善,他们的幻想和爱好兴趣,已有了一定的物质基础。如果教育工作者把他们完全禁锢在课堂上、书堆里,将会使他们的天性和原本具有的某种创造火花遭到毁灭性的扼杀。校园文化适应青少年的年龄特征,能渲泄他们的厌烦情绪,抑制消极因素的产生,激发他们求知、求乐的欲望。学校要尽可能为他们提供展示的平台。例如:学校可成立校园乐队、文艺队、文学社、校园广播站、美术兴趣小组等校园文化组织。(尤其是维吾尔族与哈萨克族同学在文艺方面的天赋极好)这样一方面活跃了校园的气氛,塑造了良好的团队形象;另一方面,满足了学生兴趣发展的需要,方便了学生个性的发展,促进了校园良好气氛的整体与学生兴趣爱好个体有效的融合。
学校团组织是学校结构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作为学校领导要相当重视学校团组织的建设,选拔多才多艺且有较高政治觉悟的青年教师担任团组织的领导职务,继续引导和鼓励团组织开展经常性的校园文化活动。例如:设立校园办报,增加学校文化亮点;定期组织演讲比赛、辩论会、朗诵会、相声比赛、歌星角逐、摄影展览、书法展览和小发明、小制作展示;利用节假日举办文艺晚会、舞会;利用校园广播站设“时事点评”“校园新事”“开心一刻”“我把歌声献给你”等栏目,从而使广大受教育者和教育者都能从中吸取营养,振奋精神,陶冶情操,激发学习热情。
随着新课标的推进,教师必须彻底更新教学观念,必须变“学本”思想为“人本”教育。寓教于文,寓教于乐,寓教于美,更多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热情。例如:初中语文课本中《孔乙己》《皇帝的新装》《变色龙》等课文,让学生编成课本剧并让学生去表演,他们将会感到无穷的乐趣。政治课本里的案例分析让学生把它搬上舞台,让他们自己去演绎,将会受到更深刻的教益。有些物理实验让学生演成“小品”,化学实验变成“魔术”表演,具有趣味的英语课文让学生说成“相声”。这种课堂教学将会妙趣横生。学生在前俯后仰的大笑声中理解了课文的内容,吸收了知识的养料,陶冶了自身情操,增强了学习的兴趣,让学生真正感到了学习的快乐。
农村学校覆盖广,分布散,具有不同的主客观条件因素,学校应因地制宜,扬长避短,形成有特色的学风、教风乃至校风。例如:我校是全县唯一一所哈三种语言授课的九年一贯制学校,所以我们学校最首要的工作就是加强各民族同学间的情感,增进孩子们之间的友谊,让民族之花绽放于我们的校园。通过篮球赛,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的活动引领学生感知今天幸福生活的不易,使学生明确和平安逸的背后更要警醒思想意识形态领域的稳定是构建和谐社会的根基;及时宣传好人好事,树立榜样的作用,让各民族学生真正体验良好品德教育形象的魅力,做到有形可循;我们的教学实际同样也需要拥有“汉语强化听力室”以便提高双语学生的汉语水平;教师应多选择适合双语学生汉语水平实际能力的书报杂志,真正意义上强化学生的汉语表达能力;教师自主学习双语,争取做到与学生静心交流,平等相处;学校应打造“民族工作室”将各民族文化及艺术杰作展示于其间,如展示维哈汉及其他民族的书籍,伟人,服饰,饮食等等的民俗文化,引领学生体验前辈的劳动成果,激发弘扬民族文化的热情,提升师生的综合素养;总之,结合当前社会实际,转化传统思想,融入现念,厚积薄发,创造个性鲜明的校园文化,引领学生发挥各民族同学的长处,督导他们相互交流,互相指引,做到集体的荣誉大家争,同学的困难人人帮时,一个凝聚的集体,一个团结的民族就屹立于他人面前了。
三、急需解决农村校园文化建设的难题
1.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现实背景
农村学校本来就是农村乡镇的文化中心,由于种种原因,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现在几乎为零。这严重制约和影响了农村学校校园文化活动的发展。农村学校教育实际还停留在应试教育阶段。教育主管部门的要求与学校的具体运作距离较远。农村学校文化艺术人才严重缺乏。校园文化活动缺乏必要的经济和物质保障。加上社会对学校升学率要求较高,家长对孩子升学期望值过大,这都成为农村学校自身无法解决的难题。
2.解决难题的几点浅见
⑴国家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应尽快出台相关政策
目前,国家和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对农村学校及其教师的考评和考核依然是以考试成绩作为主要依据。应试教育依然严重影响着广大农村的基础教育。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改变考试及其评估制度,农村学校就无法真正推行素质教育,校园文化建设也就是表演作秀。
篇9
一、办学理念的科学规划
办学理念是一所学校的办学方向、办学思路的指路明灯,校园文化的建设一定是建立在科学化的办学理念基础之上的,对办学理念进行科学的规划并长期运作将会对校园文化建设产生深远的影响,会从本质上形成和推动校园文化的发展。艺校的校园文化就更应该具有自己的特色和灵魂,形成有利于发展学生艺术个性的办学理念。如果没有适合自身的办学理念,学校的发展就会没有根源,找不到自己的发展方向,也不可能培养出真正的艺术人才。
二、艺术性校园环境的规划与布局
校园环境是校园文化的物质载体,包括校园布局、人文景点、场馆设施、校园绿化等方面,中等艺术学校校园环境一定要在现有校园建筑和教学设备设施基础上,根据艺术教育的发展规律,紧密围绕校园文化建设的宗旨和目标进行合理地规划和布局,建设有利于开展学生各类专业排练、演出、学习及活动的场所,如小剧场、音乐厅、练功房、图书馆及各类体育活动场所。并在校园园林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上进行艺术性的设计、布局、规划和建设,以形成具有自身独特文化艺术风格的校园环境。在此基础上,还需进一步建设和创造好琴房文化、舞蹈练功房文化、画室文化、教室文化、图书馆文化以及校园广播站、宣传橱窗、阅报栏等一系列校园文化载体,以营造良好的艺术文化和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它们的存在会润物无声般地不断活跃学生的思维方式,滋养学生的文化艺术素养。
三、形成有利于提高教师素质及学生管理、成长的各项规章制度
“为人师表”这句亘古未变的历史哲言,强调了教师的言行对学生成长的重要影响。前面我们讲到校园文化可以分为三个层面,这属于制度形成及建设层面,它是“硬性”法规式条文和“软性”非条文式的“行为文化”和“标准文化”的有机融合。教师综合素质的不断提高肯定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和作用于学生的成长和发展,“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教师只有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育教学水平及规范自己的行为处世的方式,才会形成对学生有利的影响和作用,在艺术类学校这种作用尤为明显,特别是各专业教师的专业素养和艺术个性,更是对专业学生的成长影响深远。虽说教师自觉的践行很重要,但学校针对教师学习提高的各种制度环境也会不断对其形成推动发展。班主任群体是教师组织的一部分,在学校承担了双重的角色和任务,学校对学生的各项规章制度及各项活动的开展都需通过班主任进行贯彻落实,他们是学生成长道路上的思想和精神导师,艺术学校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期,这种作用尤为重要,所以学校在对班主任的队伍建设上一定要下足功夫,要鼓励一些优秀教师和有一定班级管理水平的教师不断充实到班主任队伍中去,并不断对班主任队伍进行培训,加强班主任工作能力水平建设。学生管理方面:每所学校都有一套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及与自己办学目标、办学方向相符的学生管理制度,但中等艺术学校由于其生源涵盖面、专业涵盖面、课程设置等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及文化学习、专业学习练习的交叉安排,其面对的学生所出现的问题也会更复杂,这就需要对学生管理制度进行科学制定、高效执行,并根据时代与学校的发展变化不断进行充实、修正。
四、培养具有艺术文化特性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风、教风、学风、校训等是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表现载体和表现方式,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内涵,表现了学校师生的精神气质。艺术学校校园精神文化的培育一定要秉承国家艺术人才培养的教育方针,结合艺术人才培养的客观规律,秉承本校优良传统,努力培养求实进取、开拓创新及团结和谐、德才兼备的人才。学校要有自己的校训、校徽、校歌,要为老师和学生交流思想创造平台,创办自己的校刊校报。要把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目标作为激励教师和学生们工作、学习、生活的学校座右铭,培养全校师生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定期组织举办好校庆、校友会、校史展览等活动,并在活动中经常穿插组织优秀校友与学校师生同台演出交流,在加强对校园精神认同感和自豪感的同时也活跃了校园的艺术氛围。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艺术学校应该充分利用专业教师和学生的艺术资源、艺术才能,在校园中积极组织开展学生音乐会、舞蹈晚会、戏剧表演等,组建各类学生乐队、舞蹈团、戏剧社团,美术班学生可多多外出写生、举办校园画展,定期举办全校性具有一定专业水准的艺术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在对教师的专业教学和学生的专业学习形成有力促进的同时也丰富了学校师生的文化生活,加强了学校教师之间、学生之间、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培养了团队精神,并能逐步形成健康和谐的校园气氛,进一步提升艺术学校校园文化的水准。
六、艺术来源于生活
中等艺术学校应该充分发挥团总支、学生会的优势作用,在平时和放假期间积极组织学生主动接触社会、深入社会生活、感受社会,回校后做总结、谈感受,探寻艺术的源泉。还可以利用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有利的艺术资源加强对外演出、交流,在不断提高艺术实践能力的同时及时总结社会实践经验,并把其不断融入校园文化建设的计划和策略中去。
校园文化承载着学校领导、教师和学生们的梦想和希望,它像空气一样弥漫在校园四周。一流的艺术学校在重视艺术技能和文化学习的同时一定会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并把它作为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力保障,好的校园文化就像一片肥沃的土壤,学生将不断在其滋养中茁壮成长,艺术之花将会绽放得更加娇美。只要我们时刻把校园文化建设放到与学校建设发展同呼吸、共命运的高度,它一定会是促进学校发展的有力引擎。
参考文献:
[1]费玉林.校园文化建设探索[M].广西教育出版社.
篇10
神,终生受益。现就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进行以下探讨
研究。
一、现代技工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不足
1.制度管理体系缺乏人性化
就我校而言,为了保证学生在校的人身安全,注重制度管理的约束,严格规定学生作息、上课学习、就餐时间,每天集合多次,学校认为这样才是一种和谐的校园文化,却忽略了技工学校的学生大多知识底蕴单薄、叛逆、个性张扬,并且“90后”技校生更加崇尚自由,熟悉现在社会的主流和价值取向,他们来技工学校一方面是为了学技术,另一方面是为步入社会找垫脚石,他们更需要社会实践和锻炼。强硬的制度管理反而限制了学生能力的培养和发挥。
2.校园精神文化被忽略
技工学校的师生大多认为,进了技工学校就可以被安排工作,
学习好坏无所谓,所学知识在今后的工作中用处很小,故出现了厌学、偏科的现象。有些只选择与专业相关课程或者能够与就业直接挂钩的课程学习,而对其他能够提高自身素质修养的课程则选择放弃,并自认为无所谓,导致现代技工学生过早成为功利的奴隶,缺乏内涵修养。
3.技工学校生源问题
技工学校的学生基本都是文化课成绩较差、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厌学的学生,年龄一般在15到20周岁,有些学生是初中毕业后直接入学,有些则是在外打工多年后重返校园,学生都抱着“混时间,等分配”的态度,忽视学校的纪律,无视校园文化,深受网络游戏和社会不良现象的毒害,思想观念中没有校园文化的概念和认识。
4.只注重设备、设施等硬件的建设和完善,忽略了学生学习环境的营造
校园文化不仅彰显着一个学校发展的理念,更彰显着一个学校的发展方向,可以说校园文化是一个学校发展的内涵式品牌。
所以,把握校园文化特征,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是践行科学发展观的需要,也是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更是提升教育内涵、促进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二、校园文化建设的内容是丰富多彩的,下面是我个人的几点建议
1.美化校园
在校园内,充分利用空间进行艺术创作,采用花、草和树木点缀校园,使校园充满绿色,展现一片生机盎然。教学楼及宿舍楼要定期进行粉刷翻新,要求学生做好每天的校园、教室、宿舍的清扫工作。为学生学习和生活营造一个绿色、安静的环境。
2.建设文化墙
“让每一面墙都会说话,”结合技工学校的校园实际情况,构思校园的文化墙,对学校的墙壁进行文化着装,以此时刻警示学生要行为规范,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可以在校园的醒目位置安设一些校训、名人警句、名人画像等。
3.添置设施
包括生活设施、教学设施、文化设施、体育设施和娱乐设施等。按新标准重建新宿舍或改造旧宿舍,改善学生住宿条件,狠抓食堂工作,保证教职工、学生用膳经济、卫生;建立现代化的电教体系,创建校园电脑网,丰富图书馆藏书,配备自动检索借书系统,开放学生阅览室,新建运动场、篮球场、排球场、乒乓球室和健美厅等,丰富学生课余生活。
4.班级文化建设
高度重视班级文化建设,通过班级文化建设带动校园文化建设的发展,提高校园文化建设的内涵。教室正面张贴班风的标语,在教室的墙壁上要有宣传栏、名人名言的鼓励等,利用每一期的黑板报体现班级文化的特点。与此同时,要保持教室的清洁和
美观。
5.多开展有益活动
活动是校园文化的载体,通过活动来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培养学生的团队意识,体现校园的一种文化。例如,每年组织的校级运动会、篮球赛、足球赛、广播操比赛、板报比赛、知识竞答等等,每一项活动都体现班级的凝聚力,展现学生的风采。还要积极开展社区文化建设,让学校、家庭、社会的力量协调统一起来,充分发挥齐抓共管,形成教育合力,有效促进学生人格素质的培养。以此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操,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6.抓好师德素养建设
在当今社会的改革和发展迅猛阶段,我们的教师要热爱祖
国,献身教育事业,为国家社会培养高素质和高水平的技术型人才而不断努力奋斗,为校园文化建设创造良好的软条件。这就要求教师要刻苦钻研业务,苦练内功,为当今教育改革练就本领,争创成效。作为一名教师要教书育人,为人师表,树立良好形象,发挥灵魂工程师的功效,倾注爱心,做好学生的引路人。
校园文化建设有着帮助学生树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作用。是实现新形势下学校特色发展的重要资源和有效载体。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能催人奋进,体现一个学校的精神风貌,它也必将会给学生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
参考文献:
篇11
如今,放眼农村小学校园,楼房林立、场地宽敞、绿树成荫,昔日破旧的平房校舍大多已换上一座座崭新的楼房,然而,农村小学校园文化建设工作仍然存在薄弱环节和不足,学校往往只重视教书,忽视环境、文化育人功能的现象十分普遍,大部分教师和个别学校领导对校园文化建设的认识还十分肤浅。主要表现为:校园文化建设缺乏整体设计和综合管理,普遍处于松散无序状态;学校对社会文化缺乏积极有效的反馈、筛选和引导;学校组织文体活动形式过于单调,对学生缺乏应有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师生在校园文化中的积极性和潜能未充分地发挥出来,需要进一步开发;教师文化素质不能适应校园文化建设的要求;校园建筑、环境布置缺乏文化风格,发挥不了物质文化的教育功能。
二、加强农村学校校园文化建设的策略
马克思说过:“人创造环境,同样,环境也创造人。”农村小学要从学校实际出发,提出校园文化建设的规划和目标。同时,要始终坚持高品位、深层次、求实效的原则,因地制宜地建设校园文化。
1.校园文化建设要民主决策。校长应和全校师生一起,挖掘学校的文化历史内涵,在传统和历史的基础上,通过集思广益,既把握当下,又面向未来,在探索中建构学校独特的文化品牌。
2.校园文化建设要科学规划。新建或扩建校舍应着重考虑校园合理布局,力求做到教学区、运动区、生活区三区分离。校园附设的建筑物比如校门、升旗台、花坛等,要从审美学的角度来设计,并尽可能建成校园文化的载体。
3.校园文化建设要健全管理制度。校园制度文化是历史传统与时代精神的统一,是师生员工活动的准则,是教育教学工作得以正常有序进行的重要保证。学校要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重视发挥师生的主体作用,制定教师、学生管理常规,建立健全教学、科研、生活等规章制度。
4.校园文化建设要美化环境。农村学校的校园环境硬件设施虽然较差,但再差的条件,收拾干净了,都能给人美的享受。充分利用校园空间进行植树、栽花,是农村学校能够少花钱,甚至不花钱就能做到的。学校要发挥师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栽花种草,做到校有校树,班有班花,让校园春有花,夏有草,秋有果,冬有翠。
5.校园文化建设要在各学科教学中渗透。课堂教学活动是教育的主阵地,是学生接受各科教育的直接渠道。我校在开展校园文化建设探索中,充分挖掘教材中所蕴含的校园文化因素,使校园文化渗透科学化、经常化、系列化。比如在比较抽象的数学教学中,首先营造出较为浓厚的以数学为特色的校园文化,通过开展兴趣小组活动等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了解学习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让学生感知所学数学是有用的、有价值的,让他们在数学学习中得到不同的发展,在数学学科中及时进行文化的熏陶。
6.校园文化建设要抓好三个“基本单位”。农村校园文化建设要以精神文化建设为主,抓好重点部分的文化建设,以点带面,辐射校园。首先要抓好办公室的文化建设,为在文化建设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提供良好的工作环境,为班级文化建设起到示范和带动作用。其次要抓好班级的文化建设。健康向上的校园精神文化主要是由班级文化体现出来的。班级文化建设是校园文化建设中最重要基本单位之一。第三是要抓好教室、寝室文化建设。要遵循儿童心理发展规律,体现出班级特色的核心文化并具有一定的美感。许多教室虽然是条件简陋、门窗陈旧,但是经过班主任老师的精心设计,加上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就能形成各具特色的班级文化,走进教室,有一种美的享受。
7.因地制宜建设农村校园文化。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特质,只要善于挖掘,就可以打造自己的亮点。如易门县曾所小学精心打造的文化长廊就突出了特色,在思想理念、布局格调、育人功能和审美情趣方面达到了和谐统一。图文并茂的墙壁语言从不同侧面为师生提供了一个展示自我、激励自我的平台,在第一时间传递了整个学校浓厚的文化气息,让广大师生乐于品味、乐于感悟;小小的文化长廊,凝聚了孩子们的智慧,寄托着老师的殷切期望,同时也蕴涵着深刻的教育意义;童话故事、寓言故事、励志故事,一幅幅生动逼真的画面成为校园里一道亮丽的风景线,仿佛把孩子们带入了美妙的故事世界,为学校的教育创造了良好的育人环境。学生们在操场周围建成了200多米长的校园板报,把板报分为40小块,划分到年级、分到班,两个星期更新一次,每期内容分年级段、分块,体现年级特点;各年级各班黑板报每两周考核评比一次,并将考核结果纳入教师履职考核;各班板报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找资料,自己画画,自己书写;每班所有学生必须轮流出板报,做到人人参与,个个得到锻炼。
篇12
校园文化在当今中等职业技术学校中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它是永葆魅力的,是能激发青年学生激情,是能唤醒学生高尚独立的人格追求和道德追求。是一种隐形的德育课,是学生成长成才的内在需要,是通过学校的文化熏陶,从而深入心,帮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道德规范。是实施素质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推进学校和谐发展的重要载体。所以我们应该大力弘扬校园文化建设,打造文化品牌校园。
二、校园文化建设包含的三个方面
校园文化是无形,亦是有形的。校园文化建设渗透于课堂教学、校园环境、校园活动等各个方面,它存在于校园的每一个角落。校园文化包括了良好的校园环境、崇高的校园精神文化,以及丰富的校园活动。
(一)校园文化之校园环境
莎士比亚曾说过:庄严的大海产生蛟龙和鲸鲵,清浅的小河里只有一些供鼎俎美味的鱼虾。即是直指环境对人的作用,潜移默化,随风潜入。学生需要优美的校园环境,优美的校园是学生身心的愉悦和无限的乐趣的源泉,更是学习知识的必要条件。当学生徜徉在秩序井然、恬美恬静的校园,心灵也会因此而受到洗涤;当学生在绿草如茵、广阔平坦的操场上健步如飞时,也会神采飞扬、心旷神怡。当学生端坐于整洁如新、窗明几净的教室里,会更加专心致志,全神贯注。良好的环境是心灵归皈的净土,激情碰撞的源泉,灵感促动的回音,蕴育希望和塑造人才的摇篮。校园环境包括校园中的每一个物件,每一处风景,每一个摆设。这些都会对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
(二)崇高的校园精神文化
校园的精神文化包涵深广,一般来说,它包括学校的传统、价值体系、理念、校风、校训、文化氛围等。校园精神文化又称之为“学校精神”,建设好了精神文化,才能满足师生的心理需求,从而创建和谐校园,促进学生的道德发展。如果把学校文化建设比喻成一艘前行的巨轮,那么高悬的航标就是精神文化,航行的规章守则就是制度文化。
(三)丰富的校园活动
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成功的校园活动,是能使每一个人都能找到发挥、表现和确立自己力量和创造才能的场所。”通过活动,从而增强校风特色,提升校园凝聚力。投身于这些活动之中,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快乐自由地成长,从而受益终生。活动能给他们一个展示、表现、提高、发展自己的领域,也为能为青年学生实践志趣爱好、完善知识结构开辟一个广阔的天地,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培养他们对社会环境的适应能力;能鼓励学生有一个良好的心理,健康的体魄,以及强烈的自信心、责任心和集体荣誉感。
三、校园文化创建的目的与功效
为何要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呢,它有何目的与实际意义呢?它对学生的成长与发展来讲,有何特殊的含义呢?在笔者看来,校园文化建设是学校建设的根基,它能够帮助学生确立正确的文化价值观、世界观、人生观。校园文化以最本质的方式唤醒学生的精神世界,丰富的内心生活。特别是物质文化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更得提倡弘扬精神文化建设,开展多形式的活动,来丰富学生的精神世界。关注并丰富学生的精神体验,从而实现人文教学,建设人文校园,更大程度上发挥学校教育的德育功能,让学生的生命体能与精神活动成为学校文化生活的中心。
四、如何创建优良的校园文化
(一)整体规划,打造特色校园物质文化
在校园硬件及绿化方面,为了使校园文化建设有特色,学校应该在充分挖掘已有的文化教育设施的基础上,围绕学校的办学特色,努力加强校园环境的硬件设施建设、改造、更新,使学校的环境更适合教师、学生的成长。基本做到“春有花,夏有阴,秋有果,冬有绿”,营造一个具有浓厚文化气息和丰富文化内涵的校园环境,使校园环境达到美丽和谐,使师生置身其中,陶冶情操、美化心灵、激发灵感、启迪智慧。
在校园净化方面,要保持学校良好的环境卫生,使校园整齐、清洁、安静,促进师生的学习和工作,把文明卫生的习惯和理念深深扎根到学生的心里。强化室内卫生,清除卫生死角,做到窗明几净,空气清新,营造整洁舒适的工作氛围和书香高雅的办公室文化,提升教师工作、生活、学习品位,树立学校良好的外部形象。
在校园美化方面,更着力于校园人文环境的优化。通过精心设计和装饰,达到布局合理、整体和谐、格调高雅、装饰美观的目的。
(二)提炼精神文化,沉淀内涵校园
精神文化学校历经多年形成的厚重的校园文化积淀,是校园文化的核心。它是由一所学校独有的传承、道德规范、精神氛围、人文气息共同构成的。它可以使在其中的所有人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共同的情感熏陶、人格塑造。它的发展,充满着活力和创新精神,能激励学生探索创新、增加求知的自觉性、能促进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所以我们要让每一位师生了解学校的历史,熟知本校校情,理解校训、校徽的的含义,培养爱校意识。另外还要注意发挥学校优势,抓好特色文化的建设。 校园制度文化是进行文化活动时形成的各种行为规范,主要包括学校各种规章制度、行为规范等。要树立、形成良好的校园文化精神,关键在于加强校园管理,使各项规章制度得到内化、吸收,逐步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最后上升为学校精神文化。学校制度往往以规定、条文形式出现,是带有强制性的“规矩”,具有一种刚性的约束力。制度所蕴含的价值观,既要维护其严肃性,又要坚持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对事不对人,遇事找制度。在执行的具体过程中,要体现它的人性化和亲和力,在惩处的同时还要辅之以春风化雨式的思想教育和人性关怀。校园制度文化建设的科学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建设好符合本校的校园制度文化之后,坚持用制度塑造人,用机制发展人,用情感凝聚人。激发师生积极向上的工作学习情绪,创建和谐、愉悦的人文环境。
(三)抓好阵地建设,发挥环境育人功能
充分利用文化长廊、宣传栏、黑板报、图书室、阅览室等文化教育阵地,及时展出学生书画作品;开辟教室图书角、展示台等,使学生随时随地受到感染和熏陶。班级设置班级展示牌,各实训室布置体现功能特点,温馨、舒适。走廊、教室、实训室粘贴相应的专业标语。教室后面黑板报布置主要以与学校有关的名人画像、师生作品、学校活动剪影为主,让学生感受到我是学校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感受“今天我为学校而自豪,明天学校因我而骄傲”。校园内楼道等均有温馨提示语,真正达到了让每一堵墙说话,让每一棵树育人的境界。通过向全校师生征集温馨提示语。
(四)打造精品校园文化活动,让师生共同快乐成长
要充分发挥文化活动在校园文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开展融思想性、知识性、趣味性、服务性于一体的校园文化活动,把素质教育的要求和任务融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之中,培养他们良好的综合能力。
开展行规、礼仪并举——开展规范教育活动:学生行为规范的养成,文明礼仪的表现,不仅体现了学生个人的素养,而且也体现了学校的办学水平。因此,新学期开学学校就倡议学生“学规范”“做规范”,“礼仪从我做起”“礼仪从小做起”,并开展规范教育系列活动。文明礼仪的表现重在强化引导,学习文明礼仪,实践文明礼仪,体现文明礼仪。
开展社团活动。学生社团是由兴趣相同的学生自愿组织起来的业余团体。由于共同的志向、爱好和兴趣,使性格迥异、专业不同的成员团结一心,相互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可根据学校实际情况组建了文学社、篮球、书画、演讲、吉他、舞蹈、等多种形式的社团,制定了协会章程及相关制度,利用文体课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社团活动把校园中一个个独立的个体联系在一起,形成了集体意识和向心力,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在促进学生成材的同时也为校园文化的建设作出了贡献。
举办文化体育艺术节。为了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广大师生的校园文化生活,可以打造文化体育艺术节、文化艺术节活动,可以举办如校园十大歌手大赛、文艺晚会、摄影展和书画展、艺术插花比赛、汉字听写大赛等。以多种形式的文化活动吸引师生共同参与,倡导健康、积极向上的校园文化生活。
篇13
建设校园文化体现了学校的教育理念、教育模式和追求目标。从幼儿园到小学、初中和大学,每所学校都有自己的教育理念。实际上,所谓的教育理念是学校遵循的教育信念,也是文化建设的有机组成部分。文化建设分为许多部分,例如教育理念、教育目标和教师的思想建设。这些与文化建设息息相关,都是文化建设的一部分。建设校园文化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最重要的一点是它对学生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产生了微妙的影响,无论是普通学校还是特殊教育学校都是没有区别。
一、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现状分析
今天,我国越来越重视对弱势群体的保护,对残疾儿童的教育也非常重要。许多城市都建立了特殊教育学校,但是许多特殊教育学校只注重实现既定的教育目标,课程设置忽略了学校的文化建设,文化建设意识薄弱,教育内容相对单一,不够多元性。即使某些校园开始建立校园文化,但是文化内容不够新颖,其内容和格式也不独特,缺乏创造力,无法吸引学生和家长的注意力,也无法探索和发现文化遗产。因此,特殊教育学校处于一种困境,到底按照传统模式发展还是追求创新的困境,是单一发展还是多元化,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问题。目前,国家主张人人享有平等,但有些人仍然受到歧视。这是阻碍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另一个因素。事实证明,特殊教育学校的建设,特别是加强文化建设,是必不可少的。
二、特殊教育学校文化建设的方向
(一)环境育人,凸显校园文化无穷魅力
1.合理布置,整体规划
学校可分为教育区、生活区、运动区、绿化区和餐厅。该地区的名称与生活息息相关。例如,教育大楼称为“启音启智”大楼,宿舍大樓称为“静心静养”大楼,餐厅称为“美食美味厅”。这些易于理解和易记的名字是孩子们所熟悉的。拉近了与学生的距离。运动区覆盖有塑料以方便学生活动,围墙则具有运动轮廓。校园的绿色设计是合理的,一年四季都是绿色,一年四季都是鲜花。
2.围墙语言,成为师生奋进的目标
学校外墙上醒目标语“关注特殊教育,关爱残疾孩子”是宣传的有效窗口。进入学校后,将看到一个展示板,其中使用生动的照片来解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在面向学校大门的餐厅上方是一幅巨大的喷墨照片,上面写着学校的座右铭:“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感恩。”根据残疾儿童的认知特征,学校格言是在学校右墙上的生活场景中诠释校训。学校的办学宗旨是在教学楼的中间“以人为本,用爱施教,育残成才”。宿舍墙上的徽标是学校的LOGO。在学校的徽章下,是校风,上面写着:“用爱心点燃希望,用耐心呵护心灵,用热心化解孤独,用信心帮助成长。”底部的图片用来诠释老师的爱心、耐心、热情和自信。
3.教室布置是师生各显神通的地方
教室中有多个部分。这些部分包括“优秀的工作花园”“我们的艺术家”“飞行的希望”“我们爱家园”等等。教室中不同形式的文化安排形成了不同的文化氛围。教室的布局是师生们一起工作,是他们智慧闪耀,张扬个性以及梦想出现的地方。
4.“温馨提示”是孩子们品德形成的又一途径
当走进校园时,在一棵树上会有温馨提示:“珍惜一份绿,留于千人赏”“学校是我的家,清洁靠大家”,灭火器和配电箱上有警告图片,当学生驻足观看和玩耍时,这些儿童化的文字和生动的图片是他们安静的老师,也是他们的良好品德习惯的形成起着微妙的作用。
(二)主题活动,丰富文化生活
活动是学校生命力所在,活动是学生思想教育的有效载体。因此,将思想品德教育纳入生机勃勃的校园文化活动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
1.主题活动丰富多彩
重大事件、传统节日和法定假日的有效结合,以及每月丰富多彩的主题活动,丰富师生的文化生活并增强校园的文化氛围。
2.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
学校组织每月出版黑板报,组织学生收看电视,坚持每天的阳光体育活动,组建了粘砖,丝网花,绘画,唱歌游戏等建立一个兴趣小组。诸如丰富多彩的业余时间,显示了学生的年轻活力和无穷的动力,并促进了他们的整体成长。
(三)高尚师德,促进校园文化建设
1.狠抓制度和规范建设
明确而严格的学校规章制度是加强学校精神的重要途径。根据素质教育的要求,我们结合学生的认知特点和学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了反映时代要求的校训、校风、校歌、校服等。制定一套学生学习和学校生活的规则,制定并严格教育学生的日常行为标准,并开展和加强评估活动,例如文明课、每周之星、劳动之星等,它规范组织纪律,规范学生行为,并鼓励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
2.教师全程关注每个学生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