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爷爷和小树教学设计

篇1

我们教师应根据挑战性学习目标,精选精编一些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理解、系统整合和运用所学知识技能的习题。

如:在教学五上《小数加减法》的新授环节中,我设计了三种题型:

尝试型――算理巩固型――算法巩固型

尝试型:为什么要将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是本节课的算理要点,怎么能很容易将小数的相同数位对齐是学生列竖式时的关键点,也是新旧知识的矛盾点。这三点学生能一一攻破,知识目标就能达成。但这三点对于学生来说,并不是全新的知识点,由于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跟整数加减法有相似之处,学生有能力将整数的计算方法迁移到小数中。于是,新课开始,就设计了小数加法的尝试性的挑战练习,学生计算兴致高涨,尝试下来,大部分学生都计算准确,在对尝试型习题是否做对的讨论过程中,不同层次的学生构建不同高度的算理,取得不同的收获。

算理巩固型:算理清晰了,但只是了解,并未真正掌握,需要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来夯实。因此我引导学生意识到:小数加法竖式中对位最关键,接下来学生很乐意接受老师设计的对位强化训练,因为这是他们需要的。通过三道题的对位训练,夯实了相同数位要对齐的算理。

算法巩固型:紧接着再进行三道完整的竖式计算,巩固小数加法的算法。完成以上三个层次的练习,小数加法的知识目标就已达成。

在小数加减法的练习环节中,我设计了整合性强、趣味性浓的竖式改错练习。不至于让枯燥的计算课练得沉闷,变枯燥为有趣,变被动为主动。

二、作业要及时反馈,动态生成和矫正作业

增加课内作业既能发挥学生学习的主体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也为教师有效指导学生作业提供了时机。

篇2

在当今素质教育的大形势下,课后作业相比以前来说已经精简了许多,但由于教师在设计作业时的经验有所欠缺,往往会造成学生压力依然巨大,学习效率也无法提高。尤其是对于数学这门课来说,家长和教师都比较重视学生在数学方面的发展,对学生的期望也比较大。所以,设计一个完美的课后作业成为每一个小学数学老师的重中之重。

一、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的设计问题

(一)课后作业过于繁重,学生没有积极性

对于许多小学生来说,过多的课后作业是一种巨大的压力,往往会造成对数学的厌倦。更严重的是,学生将这种对作业的反感转移到数学这门课上,进而使学生慢慢地失去兴趣,放弃这数学课,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发展。

(二)作业模式老化,无法引起学生的兴趣

在课后作业的设计上,教师过于古板和老化的模式通常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受到限制,使学生渐渐失去对数学的兴趣,导致学生无法提高自己的学习数学能力和课后学习的效率。而且许多教师为了方便,直接将教材上的课后习题全部交给学生课后去完成,这是一种不负责任的表现,严重损害了学生的课余活动,将学生禁锢在了课后作业的牢笼里,使学生对数学知识失去希望。

(三)课后作业难度过大,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对于小学生来说,如果课后作业的难度过大,他们会出现情绪上的波动,对数学课堂产生一种厌恶感,打击了学生的自信心,严重影响了学生未来的学习生活。所以,教师在选择难易度时的重要性也是不言而喻的。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课后作业的策略研究

(一)减轻学生的课后压力,激发学生兴趣

对于每一名小学生来说,课后作业过多会导致他们课外活动的减少,也会造成学生心理上的压力。对于这种现象,教师应该适当地减轻课后作业的数量,有效地利用课后作业的复习作用,让学生能温故而知新,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课堂效率。例如,对于一年级上册的第三单元来说,知识点较多,范围比较广,教师要将每一个节最精髓的部分展现给学生,让学生在完成课后作业的同时,也能感悟到数学知识的精简性。

(二)设计接近生活的话题性作业,引起学生的课后热情

众所周知,小学生还处在一个对世界充满好奇心的时期,他们对许多事物有各种各样的问题。教师应该主动引导学生解决他们遇到的问题,将每一个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让学生在生活中感知数学,学习数学。例如,在设计关于加减法的课后作业时,教师可以列举一道学生身边发生的例题,让学生作为参考,课后完成自己生活中的问题。

(三)设计实践型的课后作业,提高学习效率

现在我们都在提倡素质教学,目的就是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感悟到学习的魅力。尤其对于小学数学来说,实践操作能力是非常重要的,它不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达到了学生学习数学的最终目的。例如,教师将乘法准则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用乘法的计算方式计算校园里的杨树数量,让学生在实践的过程中完成自己的课后作业。

(四)设计难度适宜的课后作业,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作为一名小学的数学老师,教师主要的目的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以及学习的积极性。因此,合理的安排课后作业的难度是非常重要的。课后作业难度过大会导致学生自信心的受到打击,严重影响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最终偏离了课后作业的最终目的。例如,在讲授角的度量这一节时,教师要尽量减少角度的延伸,用比较精简的题目让学生学习到角的知识。

(五)设计团体合作型作业,培养学生的团结合作能力

团结合作能力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在小学阶段,学生还没有自发地与他人合作的能力。因此,教师的课后引导作用就非常重要了,它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团结能力,还有效地提高了课堂效率,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例如,在讲授长度单位那一章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在课后互相测量对方的身高,让学生体会到团体合作力量的强大。在小学生的眼中,课后作业是一种学习负担,教师只有合理地设计课后作业,有针对性地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减轻他们的学习压力,才能让学生体会到数学知识的魅力。因此,教师在设计和安排课后作业时,应该运用做适合本班学生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课后的学习生活中领略数学的奥秘,体会数学在生活中的运用,提高学生对于数学学习的兴趣,让数学知识轻松地掌握在学生的手中,让学生感知到数学课程的魅力。

参考文献:

篇3

一、艺术设计专业产学研相合作的教育模式的特点

(1)产学研结合这一教育模式让高校和社会经济科学连结在一起。产学研结合顺应了我们国家当今的社会发展,不仅顺应了社会发展的趋势对产业界增大科技能力与员工素质的需要,而且让高校的设计力量和成果变为社会的生产力。产学研合作的教育模式是高等学校科技研究的全新方法,它的样式有很多种,比如产学结合与学研结合等,艺术设计的产学研结合教育模式能够让研究企业、高校和科研组织无法单独完成的任务集中到了一起来研究,提高了创新与竞争的能力,进一步变为社会生产力,给社会带来了更大的效益。

(2)产学研结合这一教育模式可以更好地培养高素质的艺术创新人才。社会的需求与以前单一的只重视书本专业知识与技能培养的教育模式已经不相适应,当今时代对教育的要求是培养知识、能力与素质全方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而这个教育模式让学校、产业和科研组织在培养人才时候的好的条件与方法集中到了一起,让理论和实践互相结合,学习书本的知识和发挥学生的创造相连结,让学生在课堂上获得的知识和实际的生产现场相连结,在设计工作与实践的时候要让学生养成主体的意识以及创新的精神,让学生更加地主动与积极参与实践,全方位地培养学生,造就高素质的创新人才队伍,更好地改善了高校的教育制度。

二、艺术设计有利于带动社会发展,是社会的生产力量

艺术设计包括了技术科学、美学和经济学、人文科学等,它是为了设计和应用人们的信息视觉,进行形象的设计和宣传,对产品进行设计与开发,对环境艺术进行研究与设计。艺术设计专业一定要让艺术设计与社会市场互相结合,艺术设计一定要根据市场的需要来设计,要让科技、艺术与市场连结要依赖设计,设计最主要的发展因素是构思,即发明和创新。设计有利于带动社会发展,是社会的生产力量。

(1)设计的实践和社会。人、社会和自然共同组成了这个多彩的世界,它们能通过设计实践而互相融合,艺术设计通过当今的设计观念来观看这个世界,艺术设计可以改善人的生活,实现人的精神与生活工作上的物质欲望。

(2)艺术设计和市场。当今,科学和意识的有机结合必须依靠设计,当今的技术需要和美学互相融合与补充,新的技术必须顺应新的潮流,高新科技必须要有新的活力。

市场变化与人精神的需求促成了艺术设计,艺术设计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的精神欲望与促进市场的发展进步,所以其实设计是为了创造人生活的新方式,是为了带动人们生活的新趋势。

(3)艺术设计和知识经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已经开始转变为了知识经济,经济的发展必须依赖知识,经济的发展的必需依靠知识经济,这是取决于知识经济自身的特点。而艺术设计教育又是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所以必需发展艺术设计。

三、高校艺术设计专业要发展就必须依赖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

(1)产学研结合这一教育模式的成效。这一产学研结合的教育模式加速了高等学校艺术设计学科的建设和改造,给高等学校的科研和教学提供了实践的条件和基地,它同时让学校和企业两方都能得到各自的利益,学校能够培养人才,企业能够获得人才在艺术设计创新上获得的成果。

(2)建立教育的发展机制必须依赖产学研合作这一教育模式。艺术设计教育是为了满足经济和社会的发展要求,能够加速艺术设计教育自身的成长,建立艺术设计教育本有的投入和产出的制度可以让产学研的每个环节相互补充和连结,组建设计教育发展必须的全新组织,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艺术设计的教育这个学科要生存和发展首先就要满足社会经济的发展进步,学生的发展和教学的内容一定要顺应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它的运行体制要促进市场经济制度的运行。

参考文献:

篇4

一、当前艺术设计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1.艺术设计教育缺乏市场研究

艺术设计专业本身就是建立在美学基础上的应用型学科,但现在面临的问题是学校所学和社会所需有很大的断层。学生毕业进入企业马上就面临适应市场的问题,许多企业不得不花费更多的资金对毕业生进行培训,这样造成了社会效率低下和重复再教育的时间、经济以及精力的浪费,如果把艺术设计的毕业生看作是社会的一种人力资源的话,这是很社会资源得不到充分利用或是利用率很低的严重现象。

2.教学相长的互动性不够

随着中国步入市场经济的社会模式之后,学生是消费者,教师成为服务者,因而就要求教师的理论知识首先是先进的,适应市场并可持续发展的,同时教育内容应适合学生的接受程度。在信息社会的条件下,由于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匀质化,学生与教师所享有的信息资源已经没有区别,教师的知识结构所受到的挑战也十分严峻。因此教师的知识结构必须向对信息的利用、引导和再创造方向转移。

3.课程设置学科界限过于分明,缺乏交叉缘合

在综合性院校中由于学科体系建设丰富,门类繁多,对于开设艺术设计门类学科更多的也是强调不同学科的“综合性”,但是忽视了艺术设计学科教育的内在特点,往往把课程设置学科界限过于分明,缺乏学科之间的交叉缘合。例如,以工科为主的综合性院校在开设艺术设计教育时容易强调设计的功能性,而在形态训练与表达方面就显得较弱。

4.艺术设计教育缺乏原创性

由于现在网络的发达,对于设计信息的摄取已经不再是很大的问题,但是网络给艺术设计教育带来便捷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大的隐患,反映在当前资讯大爆炸的时代我们艺术设计面临的尴尬不在于设计信息的匮乏,而是对纷繁复杂的信息的加工和再利用。另一方面,当前设计教育过分依赖电脑,而忽略对造型能力的训练。学生利用现存的电脑软件,在设计的过程中连草图都不会画,将现存的图形拼揍在符合一般形式法则的框架中,就完成了一件中规中矩却没有个性的设计作品。由于过分依赖于电脑设计,学生甚至没有连最基本的造型能力都很薄弱。

5.实践教学环节薄弱

现在许多艺术院校特别是开设艺术设计专业的综合性大学,把实践课纳入教学计划中。也采取了相应的学分制,并由实践单位做出评定把实践成绩算入综合成绩中。但实践课一般都被安排在假期,很多都缺乏学校的组织和专业指导监督。这种实践课“使原有的课题渐渐转变为假想课题,分析问题的实际情境和处理信息都是纸上谈兵,设计仅仅存在于图纸上,失去了实践意义。对材料、市场、设计的功能性和价值性都没有做出实际调查,就算有调查也往往停留在表面层次,不够深入,采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也大都是已经被社会淘汰了的,研究引用的大量数据不再是原有数据。”

二、艺术设计教育教学模式改革探索

1.课程设置强调针对性

艺术设计学科的发展要有一个准确的定位、科学的规划,同时也要根据社会的需求不断调整专业设置,发展自己的特色,为此,必须不断进行改革探索。在新的教学体系中,主要加强以下几项改革:一是在设计教学方面,注重理论教学,突出动手能力培养,加强电脑辅助设计教学。遵循人才培养规律和专业教育规律,使学生适应人才市场需求。二是在实践技术方面,以动手技能培养为基础。以校内操作实验室为依托,让学生在学中做,在做中学。再通过实践,提高动手能力,掌握艺术设计组织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理论联系实际,培养学生实践技术的能力,进一步提高学生市场意识。

2.注重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

设计的本质就是要求创新。在艺术设计教学中有效地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潜力是教学和改革的重要任务。综合性院校具有学科门类丰富的特点,可以以此作为开展多种多样的交叉学科之间创意性思维的训练,具体方法是根据设计课题和教学内容,利用课堂或课下,让学生从不同设计方向和不同定位角度,大量、快速的进行创意草图练习,同时不断地组织学生反复多次地对草图进行自我评定、同学之间相互评定、教师分析讲评的形式相互启发。使学生通过多次反复质疑、横向和逆向思维来产生思维上的联动和互动,在求新、求异上下功夫。同时可分段选择优秀的创意草图让学生进行正稿制作,正稿制作的规格和数量不宜过大过多。对于成绩的评定,创意草图阶段应占30%左右。实践证明,这是一种快速而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不仅让学生树立了创新意识,同时还提高了学生的综合能力,调动了学习的积极性和自觉性。

3.强化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人才培养方案决定了艺术设计能否培养出符合社会需求的应用型人才,是一项需要进行细致深入研讨的重要工作。特别是对于综合性院校开展的艺术设计教育活动来说,对艺术设计专业的专业课教学,必须理论与实践并重,采用“产、学、研”相结合的教学模式,能最大限度地实现教学互动,充分发挥学生理论和实践的能动性,通过实际的选题、项目、竞赛等,学生可以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还可以依托综合性院校的特点,把相关的交叉学科的项目以小组的形式布置,使学生了解企业设计项目的实际运作情况,并通过这种企业化运作项目的组织与实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篇5

一、高校艺术设计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虽然高校每年都在倡导和鼓励教学改革,但大体上仍沿用传统的、以理论教育为主的四年制人才培养模式,思想政治教育、英语教育、基础教育、专业课和基础技能课教育,以及短期实习实践等环节占据大约四分之三以上的学习时间。在信息化的移动互联时代,学生随时随地可以通过网络深入学习自己喜欢的方面,因此采用以说教为主的传统教学方式,教学效率不断下降。加上知识应用的滞后性,以及企业在选择用人时的经验优先原则,学生毕业后的就业往往遭遇“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造成学生在课堂上的被动性甚至逆反心理,乃至形成“读书无用”的错误观念。因此高校教育必须面向市场需求,在人才培养目标上向培养实践型、能力型、创新型综合人才转变[3]。

二、校企合作环境下的教学模式改革

遵照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4]及广西“十二五”规划中对“项目设计+综合技能”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要求,借鉴国内外成功经验,广西科技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尝试中不断深化校企合作力度,大胆实施教学改革,以“3+1”的教育模式与企业共同合作办学,以挂牌实习基地为平台,创建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同时不断完善校企合作过程中对校方、企业和学生的监督、管理与测评体系,在安全问题、课程及教师结构调整、校企双方的成绩评估与认定等方面做出许多努力,取得良好的收效。

(一)选择合适的企业为合作伙伴。

正所谓“志同道合”,对实习企业的选择是校企合作中非常关键的问题,必须以校企双方满意为前提。校企合作对于企业来讲是“功在今,利在后”的事情,不少有一定实力的企业是非常愿意与高校合作的。我们选择合作企业的标准是比较正规、成熟,有实力且了解愿意致力于教育,尤其是对校企合作有充分的认识,最好是先前已有与学校合作经验的企业。从2008年开始,经过反复考察和对比,先后选择了江西南昌的迪卡传媒、广西建工集团第五建筑工程有限责任公司桂林分公司、广东星艺装饰有限公司、广西视觉空间数码影像有限公司等单位作为我们的合作伙伴,送往企业实习学生达数百人。在双方相互沟通交流并达成共识的基础上,由校方代表与企业签署合作协议,并到企业挂牌,作为艺术设计专业学生的实习与就业基地。

(二)课程结构与时间的调整:基础理论+基础技能+实践+项目。

教育的目的是“学以致用”,艺术设计涵盖城市景观、环境艺术、平面设计、动漫游戏、服装设计等方面,各行业的交叉融合更是将艺术设计的应用领域扩大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但艺术设计专业自开设以来,一直以其他本科专业的教育模式为参照,偏重于理论教育,不能与实践环节紧密对接,致使许多“眼高手低”的毕业生在就业时遭冷遇。据“麦可思-中国2011届大学生毕业社会需求与培养质量调查”结果显示,仍有46%的毕业生认为“实习和实践环节不够”[5]。针对这种状况,我们对课程结构与上课时间进行调整,一方面压缩理论授课时间,加大作业量,提高考核标准,强化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完成“基础理论+基础技能”的教育。另一方面,采用“3+1”的教学模式,通过一年的企业实幅提升实践课程的比例,力求“以能力为中心、以技能为核心,以岗位为标准”[6]的学习效果。

相较于高校的课堂式教学,企业实习的另一大实际好处就是可以直接参与真实的项目。在实习过程中,合作企业根据学生的技能水准、特长、喜好及岗位需求,将他们安排到各个岗位,使其按照企业运行模式直接参与商业水准的项目创作,强化团体协作意识与能力,并接受发行商、市场、受众等各方面的考验。如此一来,丰富企业的人力资源构成,减少人员流动,节约企业成本,还培养符合相关产业未来发展要求的合格人才,在很大程度上缩小校企人才供需的差距。更重要的是学生可以通过亲历一线制作过程培养团队精神和团队协作能力,预先适应工作环境。同时积累实战经验,洞悉行业发展动态与市场对求职者综合能力的要求,从而对自我有一个恰当的定位,或努力弥补自己的不足,为毕业后的求职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企业留任优秀实习生的举措也为很多毕业生解除了后顾之忧。

经验表明,参与校企合作的学生在就业率和就业质量方面比普通毕业生高出许多。我校送到企业的学生在实习过程中由于态度和表现较好,半数以上学生在经过专业技术人员指导和训练后被委以重任,在团队中担任各创作版块的组长,并按照各人对企业的贡献获得实习企业不同程度的奖励,极大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建立自信心。这些同学在毕业三年内,约有三分之一进入北上广等一线城市发展,在职位选择上具有很强的主动性,收入普遍较高。以教育和培训为主的就业领域对有实习经验的学生是相当欢迎的,因为经过企业标准训练的学生更容易进入工作状态,人际关系融洽,并且在教学方面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表现非常出色。

(三)教师结构的调整:教师互聘,双导师制。

1.教师互聘。对企业人才资源的借用是校企合作的一大亮点。由于我们把学生大四实习期间的主要课程委托企业来开设,因此自然要聘请一些企业技术人员作为兼职教师。为保证教育质量,我们严格把关,从合作企业有资质的高级技术人员中选择具有教师任职条件、有实践经验、会教学的人员,正式下发聘书,并提供教材、大纲等教学条件,按照学校外聘教师待遇支付薪酬。此外,我们还邀请这些外聘教师定期来学校为低年级同学做本专业的专题知识讲座,促进学生对企业发展动态和就职要求的了解。而实习企业也聘请高校的专业教师做项目顾问,参与或咨询企业的部分工作。这样既体现真正意义上的合作,又使校企双方互相促进、相得益彰。

2.双导师制。为了确保学生在实习的同时保质保量地完成毕业设计创作,我们制定了“双导师制”。一方面学生在合作企业兼职教师的技术指导下,完成企业商业标准的作品制作,另一方面,学校导师在作品创意、设计要求与规范等方面加以指导。相较而言,企业一般比较重视作品良好的视觉效果和带来的经济价值,而学校教育则更重视作品的内涵与文化价值。“双导师制”既能保证学生作品的原创性、高水准,又能保证其规范性。

三、结语

校企合作是学校与企业共同培养人才的“多赢”合作模式。在社会竞争日益激烈的环境中,高校通过与企业合作的途径,建立校企资源与信息共享平台,将理论与实践充分结合,注重培养人才的实用性与实效性,有针对性地为地方产业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这样,不仅完善高校的教育职能,提高人才的输出率,而且大批综合能力较强的社会型人才将成为企业发展的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另外,加强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学与生产的结合,不仅对于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文化与专业素养大有裨益,而且学生就业满意度的提升对提高高校知名度、助推社会和谐稳定、正能量传递等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广西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

[2]苏燕.基于广西文化市场需求的高校艺术人才培养研究[J].大家,2012(5).

[3]万长林.基于能力培养目标的创新型设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艺术教育,2012(12).

[4]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

[5]麦可思.2011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http://.cn/Research/ShowWR?sn=10201,2011-06-09.

[6]刘灿国等.“教师+技师”职教师资人才培养体系的探索[J].职业技术教育,2012(29).

篇6

二、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

按照上述定位要求,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存在如下主要问题:

一是信息与技术割裂。在其他学科教学中,主要表现为有信息但缺乏技术;在当前信息技术课程中有技术但缺乏信息。由于我们目前的信息技术课程是从计算机与网络课程发展而来,还没有完全构建起包括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哲学等在内的信息技术课程基本范畴,以及基于此范畴的信息技术课程逻辑体系,可以说当前中学教育阶段还缺乏真正意义上的、适合学生全科学习和全面发展需要的信息技术课程。目前,我们正在着手研究并试图解决这个问题。同时,在当前人生职业规划教育逐渐向中小学教育介入的趋势下,要防止将学科教学与人生职业规划教育割裂开来的做法,不能单搞一门所谓的人生职业规划课程,因为对于人生职业的规划本质上是一个人将来偏重于以什么信息和技术谋取幸福的选择和规划,因此应该将其融入到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中来。

二是技术色彩太浓。狭义的信息技术技能的学习当然是基础,学生通过这种学习,能够运用计算机和网络制作电子文档、网页、动画、编程,上网、发邮件、搜信息等,这是非常必要的,也是目前信息技术课程的重点内容,然而由于“信息与技术割裂”,将大量课时、资源和人力耗费在“技术活”上,致使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本身被湮没。而且,所谓计算机网络与学科教学整合研究也仅仅是将计算机及其网络作为一种手段、工具来使用,对学生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的培养并不是该类研究课题的重点。另一方面,现行信息技术课程强调技术而缺乏信息,是造成学生厌学,而热衷于游戏厅的原因之一。

三是窄化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当前,还没有形成以计算机教师为主体,以现代信息技术为手段,以学科教学为阵地,整合学校图书馆,其他学科教师全员承担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教育的有效机制。学校校长应该主动思考如何在本校进行全员信息技术职业素养教育研究,从而推动信息社会的全员信息教育进程。其中,最可行的变革应该是打通学校图书馆、实验室、计算机房、网络教室等信息节点,成立学校信息中心,统筹实施信息技术及其职业素养教育,并使其成为学校改革与发展的智囊机构。对此,教育行政主管部门应该从制度安排上加以引导和支持。

三、建设新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的基本原则

打破当前信息技术课程“技术活”的尴尬局面,需要我们敢于杀出重围,敢于走出新路,建设新的信息技术课程及其职业素养教育体系和机制。在这个过程中要注意把握好如下几项基本原则。

一是课程的基础性。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将整合散布在各个学科学习中的信息技术需求、学生职业理想所需的共性信息素养需求,按照信息、信息技术、信息科学、信息哲学的范畴,着眼于奠定学生信息基础,进行编排,在我国基础教育课程体系中构成一个基础的学习领域。

二是课程的信息技术性。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的一条主线就是信息技术本身的学习安排,毫无疑问,这是新体系得以实施的前提条件。信息的本质在于交流,技术的本质在于创造,信息技术课程是一门以交流和创造为核心的课程,是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重要载体和有效途径。

三是课程的应用性。学生将在新的信息技术课程体系营造出的信息技术环境中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处理信息、掌握技术、发展技能,培养信息技术素养及其职业素养。这就决定了要在新体系中正确处理变与不变的关系、信息与技术的关系、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应用的关系。

四是课程的统筹性。新的体系和机制最大特色在于全员参与,全学科参与,全信息节点参与,统筹实施。一方面,它立足于为全科学习提供信息技术服务;另一方面,在信息技术课程的学习中体现对学科体系的超越和综合运用。

篇7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不稳定心绞痛患者60例,随机分为A组、B组。A组30例,均为男性患者,年龄67岁~85岁,平均79.5岁;合并高血压28例,糖尿病11例。B组30例,男28例,女2例,年龄68岁~84岁,平均80.1岁;合并高血压23例,糖尿病15例。两组年龄、性别、合并症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稳定心绞痛诊断符合WHO制定的UA诊断标准【sup】[2]【/sup】。排除标准:有心肌酶谱或心肌损伤标志物升高;收缩压>180 mmHg(1 mmHg0.133 kPa)或舒张压>110 mmHg;肝肾功能异常;出血、凝血功能异常;1周内有溶栓治疗;严重过敏体质。

1.2 方法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测血压,查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血脂、出凝血功能、肌钙蛋白、心电图、心脏彩超等,均给予正规基础药物治疗(阿司匹林、β-受体阻滞剂、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硝酸酯类、调脂药等)。在此基础上,A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10 mL/d,B组加用疏血通注射液6 mL/d,加入生理盐水中静脉输注,疗程14 d。疏血通注射液由牡丹江友搏药业有限责任公司生产,规格:每支2 mL。

1.3 观察指标 记录用药后每天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药物不良反应情况如消化道出血、脑出血、过敏等,住院期间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CE,包括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和靶血管重建等),治疗结束后复查心电图、血常规、肝肾功能、血糖、出凝血时间。

1.4 疗效评定标准

1.4.1 心绞痛症状疗效 显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80%以上;有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50%~79%;无效:心绞痛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比用药前减少≤50%或比用药前发作次数增多和时间延长。

1.4.2 心电图疗效 显效:用药后随机心电图ST段压低或T波恢复正常;有效:ST段改善≥50%或倒置T波变浅≥50%或T波由平坦转为直立;无效:达不到上述标准或ST段较用药前下降,倒置T波加深或由直立变为平坦或倒置。

1.5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1.0 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行正态性检验后采用t检验。

2 结 果

2.1 两组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心绞痛疗效比较

2.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心电图疗效比较

2.3 不良反应及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 两组患者均未发生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源性死亡等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均有1例患者在输注第1天出现皮肤瘙痒,调整输液速度后自行缓解,后续疗程完成,无不适。两组患者均无消化道出血、脑出血等不良反应。治疗前后血常规、尿常规、肝肾功能等指标未出现异常。

3 讨 论

不稳定心绞痛为内科临床常见急症,是介于稳定型心绞痛与急性心肌梗死之间的一种中间型临床病理状态,尤高龄老年患者,基础疾病多,冠状动脉多支病变,行冠状动脉搭桥不能耐受手术,行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更容易发生猝死。目前冠心病经常规治疗后效果肯定,主要心脏不良事件明显减少,仍有相当部分患者症状不能缓解。

疏血通注射液的主要成分是由水蛭、地龙构成,水蛭能破血逐瘀通络,地龙可活血化瘀通络。水蛭含有水蛭素、肝素和抗血栓素等,具有抗凝、抗血栓作用,其中水蛭素是极强的凝血酶特效抑制剂,不仅能阻止纤维蛋白的凝固,也能阻止凝血酶催化的血瘀反应,具有促进纤溶作用,通过调节内皮功能,改善微循环,在抑制凝血酶同时并不干扰体液和细胞因子,其抑制作用也不需要其他凝血因子或血浆成分参与,目前认为水蛭的活性成分可以保护血管内皮,保护心肌【sup】[3]【/sup】。地龙主要含蚓激酶,可直接溶解纤维蛋白原,又可激活纤溶酶原,抑制血小板聚集【sup】[4]【/sup】,溶解清除新鲜血栓及其有机物,使冠状动脉血流量增加【sup】[5]【/sup】。而纤维蛋白原升高能引起血浆黏度升高,与血栓形成关系密切【sup】[6]【/sup】,在血小板黏附和聚集过程中起桥梁作用。疏血通具有抗凝、溶栓、抑制血小板聚集、调脂、稳定斑块、改善血循环、抗自由基及保护内皮功能等作用,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作用明确,且缓解症状及改善劳动耐力方面具有显著疗效【sup】[7]【/sup】。

本研究中发现,A组患者心绞痛症状总有效率、心电图总有效率均高于B组(P

综上所述,本研究显示疏血通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心绞痛临床效果可靠,安全性高,且较大剂量效果更显著。

参考文献:

[1] 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72-273.

[2]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分会,中华心血管病杂志编辑委员会.不稳定型心绞痛诊断和治疗建议[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00,28(6):409-412.

[3] 韩正雪.现代医学对水蛭功效认识的概况(综述)[J].黑龙江中医药,2000(6):61.

[4] 盛爱珍,王新德,徐中宝,等.蚓激酶多中心、双盲、安慰剂对照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的实验室效果[J].中国新药杂志,2002,11(1):82-84.

[5] 张艳霞.疏血通注射液对脑梗塞患者凝血酶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1,8(10):45.

[6] Bots ML,Elwood PC,Salonen JT,et al.Level of fibrinogen and risk of fatal and non-fatal stroke EUROSTROKE:A collaborative study among research centres in Europe[J].Journal of Epidemiology and Community Health,2002,56:114-118.

篇8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uxueto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Isosorbide Mononitrate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ZHANG Rong-hua HUANG Chao-fa HUANG Xiao-rong ZHENG Gui-ying

Department of Internal Medicine-Cardiovascular,People′s Hospital of Shangrao County in Jiangxi Province,Shangrao 334100,China

[Abstract]Objective To study the efficacy and safety of Shuxueto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Isosorbide Mononitrate in the treatment of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UAP) of coronary heart disease (CHD).Methods 56 patients with UAP of CHD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August 2014 to August 2016 were selected and randomly divided into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28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huxuetong Injectio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huxuetong Injection combined with Isosorbide Mononitrate Injection.The levels of 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fibrinogen (FIB) and serum creatinine (SCr) and clinical efficacy were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before and after treatment.Results The total effective rat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92.86%,which was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71.43%),with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

[Key words]Shuxuetong Injection;Isosorbide Mononitrate Injection;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冠心病是一N临床上发病率较高的心脏疾病,该病的发病机制为冠状动脉发生狭窄和缺血,造成心肌功能出现障碍[1-4]。不稳定型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冠心病,其发病机制为不稳定的粥样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堵塞,使心肌暂时出现急剧缺血缺氧,引起患者出现胸痛和胸部不适[5-6]。近年来,随着UAP发生率和死亡人数的不断增加,UAP的防治愈发受到人们的重视[7]。本研究选取我院诊治的冠心病UA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探讨疏血通和单硝酸异山梨酯的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8月~2016年8月在我院进行诊治的56例冠心病UAP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8例。观察组中,男15例,女13例;年龄46~75岁,平均(63.4±6.7)岁;类型:初发型9例,恶化性12例,静息型7例。对照组中,男14例,女14例;年龄45~76岁,平均(62.8±6.9)岁;类型:初发型8例,恶化性14例,静息型6例。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核通过,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字确认。

1.2方法

入院后叮嘱患者注意休息,健康饮食,对患者其他合并症进行治疗,及时吸氧,保证患者的氧饱和度>90%。口服药物包括: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080078,100 mg/片),剂量为100 mg/d;美托洛尔片(烟台巨先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225,25 mg/片)剂量为25 mg/次,2次/d;依那普利片(辰欣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 83604,5 mg/片)剂量为10 mg/次,2次/d;阿托伐他汀钙片(浙江新东港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63270,20 mg/片)剂量为20 mg/d。低分子肝素钙皮下注射剂量为4100 U,12 h给药1次,连续治疗5~7 d。对照组除基础治疗外,加用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华北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066170, 2 ml∶25 mg),静脉注射,剂量为40 mg+250 ml生理盐水,1次/d,连续治疗14 d。观察组采用疏血通注射液(牡丹江友博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Z20010100,2 ml)和单硝酸异山梨酯注射液进行治疗,静脉滴注,疏血通注射液的剂量为6 ml+250 ml生理盐水,1次/d,连续治疗14 d。

1.3观察指标

记录两组治疗前及治疗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纤维蛋白原(FIB)及血肌酐(SCr)等指标的变化情况。

1.4疗效判定标准

①显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程度及次数降低>90%;②有效:患者的心绞痛发作程度、次数及持续时间降低30%~90%;③一般:患者的心绞痛发作持续时间、程度及次数降低10%~

1.5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8.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

2结果

2.1两组临床疗效的比较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为92.86%,高于对照组的71.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2.2两组治疗前后FIB、ALT及SCr变化情况的比较

观察组治疗后的FIB水平显著低于治疗前及对照组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UAP的发病机制主要为患者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冠状动脉的内膜下发生出血或者硬化斑块破裂引起血小板聚集而释放血小板因子,将患者的凝血系统激活造成血栓,最终导致冠状动脉的部分阻塞,以至于心肌缺氧缺血[9-11]。中医认为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属于“胸痹”“心痛”“厥阴痛”“心脾痛”等范畴,临床上该病多为本虚标实,其病机主要是心阳虚衰或者心气不足导致心脉麻痹、阻滞,气血瘀滞造成脉道不畅,进而引发疼痛,形成发作性胸痛[12-14]。疏血通的主要成分提取于水蛭及地龙,中医学中水蛭和地龙具有清热、通络、破血之功效,现代药理学显示,疏血通的有效成分为水蛭素、抗凝血酶、蛋白质、肝素及氨基酸等,对血小板的聚集具有抑制作用,还可以降脂、提高患者心脏血流[14-15]。单硝酸异山梨醋的主要成分为二硝酸异山梨醋,该药对血管平滑肌具有松弛作用,单硝酸异山梨醋可以释放氧化氮,其作用和内皮舒张因子类似,能够使血管平滑肌松弛,达到扩张静脉及外周动脉的作用,其扩张静脉的效果更佳[16-18]。研究显示,采用以上两药物治疗UAP能够降低心绞痛的发作次数和持续时间[19-21]。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观察组治疗后的FIB水平低于对照组(P

综上所述,疏血通注射液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醋治疗冠心病UAP效果显著,适合推广。

[参考文献]

[1]马春梅.他汀类联合心血管药物治疗冠心病67例临床观察[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8):84-86.

[2]余汀.运动平板试验对男性及绝经前后女性冠心病的诊断价值[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5,24(6):449-451.

[3]许永顺,刘刚,王美方,等.平板运动试验在冠心病诊断及预后风险评估中的价值[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6, 25(4):244-247.

[4]孟素芳.动态心电图与常规心电图对冠心病患者心律失常的诊断价值比较[J].江苏实用心电学杂志,2014,23(6):433-435.

[5]顾剑玲,陈思,徐克雷.疏血通治疗慢性肺心病并发阵发性房颤的效果和安全性^察[J].天津医药,2016,44(2):244-246.

[6]Ji Q,Lin Y,Liang Z,et al.Chemerin is a novel biomarker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but not of stable angina pectoris[J].Cardiovasc Diabetol,2014,13(1):145.

[7]王静.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临床护理研究[J].中国医学创新,2012,9(5):45-46.

[8]臧召霞,刘志强,刘永丹,等.疏血通注射液对急性脑梗死患者凝血-纤溶系统及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2):189-191.

[9]Li N,Katzmarzyk PT,Horswell R,et al.BMI and coronary heart disease risk among low-income and underinsured diabetic patients[J].Diabetes Care,2014,37(12):3204-3212.

[10]任瑞r,侯俊秀.疏血通注射液治疗糖尿病肾病的临床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2(3):369-370.

[11]张静怡,张博男,李燕,等.强化他汀治疗对不稳定心绞痛患者自身免疫的影响[J].重庆医学,2015,44(1):42-44.

[12]周亚滨,高杨,孙静.中医药治疗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进展[J].河南中医,2014,34(2):242-243.

[13]Luo J,Xu H,Yang G,et al.Oral Chinese proprietary medicine for angina pectoris:an overview of systematic reviews/meta-analyses[J].Complement Ther Med,2014,22(4):787-800.

[14]Sun Q,Jia X,Gao J,et al.Identification and characterization of novel serum microRNAs in unstable angina pectoris and subclinical atherosclerotic patients[J].Exp Cell Res,2015,333(2):220-227.

[15]王莉,侍晓云.维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合并冠心病1例[J].药品评价,2014,26(19):36-38.

[16]刘文立,陈娟.益心舒胶囊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片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的疗效观察[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6,14(6): 627-629.

[17]淳泽利,刘文芳,林阳,等.单剂量与多剂量口服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的人体生物等效性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5,31(17):1727-1731.

[18]周立文.静脉滴注单硝酸异山梨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观察[J].中国处方药,2015,13(1):63.

[19]石顺华,廖春锋,傅广.尼可地尔联合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胶囊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临床疗效观察[J].医学临床研究,2014,31(11):2176-2178.

[20]Wang X,Diao Y,Liu Y,et al.Synergistic apoptosis-inducing effect of aspirin and isosorbide mononitrate on human colon cancer cells[J].Mol Med Rep,2015,12(3):4750-4758.

[21]Baxter T,Eadie CJ.Twenty-four hour plasma profile of sustained-release isosorbide mononitrate in healthy volunteers and in patients with chronic stable angina.Two open label trials[J].Br J Clin Pharmacol,2015,43(3):333-335.

篇9

老师走到孩子们身边,他手里拿着一个小口瓶子,瓶子里装了半瓶水。老师把手指捏成鸟嘴状,“快,小鸟们来喝水!”孩子们争先恐后地拥到老师跟前,学着老师的样子,伸着“鸟嘴”去喝水,结果没有一个同学能“喝”到。

“怎么办?快想办法。”老师看着孩子们催促道。

“小鸟”们一愣,随即就有几只飞出教室叼来了小石子,接着就是一大群……孩子们轮流将石子一块一块地投入瓶中,眼看瓶子里的水渐渐升高了……孩子们的“鸟嘴”又伸到瓶子里“喝水”,终于都能“喝”到水了,课堂里一片欢呼……

课堂是孩子们的课堂,切实让孩子们参与教学实践,是一节课是否成功的具体体现。而让孩子们用什么方式参与,教师的“引”与“导”非常重要。根据课文内容巧妙地进行教学设计,使学生“零距离”接触语文材料,既能让他们深入地理解课文内容,又能让他们在动作的表达中有效地体会到语言文字表达的方法。

语文就在我们身边

教学《王二小》(人教版一年级下册)课后的“我会读”,内容是认识“把”字句和“被”字句。反复读过几遍之后,孩子们已经明白了这两个句子的意思相同,但句子中词的顺序不同。可怎样将“把”字句和“被”字句互换呢?老师让同学们举一个例子,他们面有难色。老师灵机一动,说:“请同学们准备好铅笔盒。”

孩子们莫名其妙。

老师说:“其实,语文就在我们身边。现在请同学们拿起铅笔盒,说一说‘我’怎么样了?”

孩子们举着铅笔盒大声说:“我把铅笔盒拿起来了。”

“还可以换种说半,铅笔盒怎么样了?”老师又问。

“铅笔盒被我拿起来了。”

“对呀,这就是把字句与被字句的互换!”

孩子们失声而笑,太简单了,懂了。

自身行为与语言文字结合的过程就是孩子们最好的语文学习过程,而将身边的事物作为媒介,把枯燥的语文知识巧妙地融入其中,孩子们感觉到语文就在自己身边,因而兴味盎然,主动性增强,教师教起来更是得心应手。

小树不冷了

一位老师执教《爷爷和小树》(人教版一年级上册)一课,学生识记了生字,朗读了几遍课文,弄清了故事情节后,似乎无所事事,开始不安心起来。老师说:“请大家再仔细读读课文,同桌分好工,一个饰演爷爷,一个饰演小树,老师读课文,大家动手演一演。”

孩子们兴高采烈,在简单地准备了几分钟后,老师开始慢慢朗读:“我家门口有一棵小树。”

“小树”挺直了腰杆,“爷爷”微笑地看着……

“冬天到了,爷爷给小树穿上暖和的衣裳。小树不冷了。”

“小树”抖着身子说:“我冷,我冷,冻死我了,谁来帮帮我呢?”

“爷爷”:“小树不要怕,我来帮助你。”说着,他把草垫子轻轻地捆在了“小树”的“树干”上。

“小树”的腰挺直了,脸上露出笑:“谢谢您,老爷爷,我会报答您的……”孩子们的表演充满童趣,真切感人。

阅读能力的核心是理解,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独特的生活体验去理解以不同形式出现的文字,是提高学生理解能力的重要途径。学生把自己置身于“角色”之中,不但能激发阅读兴趣,更能培养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而学生在阅读中学会抓住课文的重点和精彩之处,甚至在表演展示中对文章进行再创造,则凸显了孩子能力的提高与思维的拓展。这也正是语文教学追求的境界。

篇10

低年级的孩子自理能力还不是很强,尤其住宿生的孩子们,不在父母的监护培养下,为了学习过早进入集体住宿生活,那么,班主任老师就像妈妈一样,对孩子多生活上的关心指导外,要多结合课本内容延伸到生活自理的教育和引导中去。如,学习《失物招领》一课,就是要教育学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爱护公物、保护环境。课堂上先播放电子录音“大大的邮包”,里面是以讲故事的形式说小猴和小熊是邻居,但小熊总爱往楼下扔垃圾的故事。学生听得很起劲,也听懂了故事内容,这时,开始学习课文,说说失物招领里的失物是什么,分析一下书中学生的做法是否正确。共同分析出:他们乱丢垃圾的行为是错误的,但通过认领张爷爷捡回的物品时脸红了,说明他们认识到自己的做法是错误的。这种认识到错误的做法是正确的。让学生说说文章的内容,说说自己受到什么启发?平时自己有没有乱扔垃圾的时候?学生都表示知道不能乱扔垃圾、保护环境是大家的事情。口语交际“我们身边的垃圾”时,让学生想想垃圾都是怎样来的?我们学校的卫生什么时候最不好?学生说:有的学生把一些废旧的塑料袋整理完衣服扔在地上不管,有的学生在家L的带领下买零食吃,包装袋随手乱扔。教师总结说:同学们认识和分析得很对,那么你想怎样改变这种破坏环境卫生的行为呢?大家住在学校,寝室就像你的家,寝室卫生一定要搞好,想想自己平时在寝室是不是有好的卫生习惯呢?经过这样的教育,家长们也都反馈说孩子懂事了,卫生习惯有很大的进步。

孩子的心灵是纯净的,而且每个人的内心都是向阳的,设计学生喜爱参与的教学课堂,设计多让学生受益的教学课堂。注重课堂的教育性、知识性、互动性,一年级的孩子们在学习中成长得才会更快。

篇11

教材提供的是一些源于寓言故事的成语。这些成语故事中都蕴涵着深刻的哲理。

读读背背:

教材提供了几句通俗易懂的古文,而在其中又蕴涵着哲理。

我的好方法:

介绍了背诵课文的几种常见的学习方法。

口语交际:

就“好孩子”的话题进行交流:有人夸过你是好孩子吗?因为什么事情夸你的?你认为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

每个孩子都希望自己被人夸奖,希望自己是别人眼中的好孩子,但是,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会被人夸奖呢?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呢?看似简单的问题,思考的角度不同,得到的答案就不相同。

我的小笔头:

“看图编故事”——长颈鹿和羊争论究竟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一则小故事。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扩大学生的课外阅读量。

2、引导学生积累学习方法,掌握背诵的好方法。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引导学生阅读课外书籍,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提高阅读能力。

2、在合作学习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

3、积累好的背诵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背诵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让学生在学习中明白什么事也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

策略与方法:

合作交流,读中感悟。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搜集与文中成语相关的小故事。

教师准备:搜集与文中成语相关的小故事。

教学过程:

一、我的采密集。

师:同学们,以前我们学习过很多的成语,你还记得吗?

学生畅所欲言。

教师板书树上的8个成语,找学生试着说成语故事。

师:听完这些成语故事,你明白了什么道理?

学生谈自己的感受。

引导学生简单的说一说还知道的课外成语故事,并说一说成语故事所蕴含的寓意。

二、读读背背。

1、引导学生读书文中的几句话。

2、学生试着说一说几句话的意思。

“事不为不成”这一句所蕴涵的道理最为深刻。告诉我们什么事也得脚踏实地地去做,才能实现。因此,要引导学生重点理解。

3、学生说说学习生活中积累的这样的句子。

三、我的好方法。

1、师:同学们,我们在三年级的上学期积累了预习与复习的好方法,你还记得吗?

2、师:到了三年级,我们的学习任务加重了,很多优美的语句都要求我们要背诵,通过这些日子的学习,你对背诵有没有好的办法向大家说一说。

学生大多数可能会说书上的,但老师一定要引导学生自己尝试着说一说自己的背诵好方法,达到互相交流的目的。

3、师:在学习的其他方面你有好方法吗?向大家说一说。

教学反思:

口语交际:好孩子

知识与技能目标:

1、能用普通话和别人进行交流,能条理清晰的表达自己的想法。

2、让学生敢于发表自己个性化的见解、乐于表达、善于表达。

过程与方法目标:

1、培养学生讲普通话的习惯,激发学生交际的欲望和自我表达的能力。

2、让学生认真倾听他人发言,培养根据倾听的主要内容提出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逐步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善于表达。听别人说话,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修养。

2、鼓励学生看到自己和别人的优点,取人之长,补己之短。

策略与方法:

读中感悟,合作交流。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启发思考

师:同学们,想不想知道在我眼中你是一个怎样的孩子?(同学们高呼:“想!”)其实,在我眼中你们都是我的好孩子!那么,就请大家想一想有人夸过你是好孩子吗?因为什么事情夸你的?

通过同桌交流,小组交流等多种形式,创设师生互动、生生互动的交际氛围。

二、深入引导,诱感。

师:看来,我没有说错,你们都是好孩子。那么,你们认为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学习好就是好孩子吗?有一技之长的孩子算好孩子吗?在小组内交流一下吧!

在交流的过程中,孩子们说的内容肯定是五花八门的,教师要引导孩子边听边引导。比如:有的同学帮妈妈干活,妈妈夸他爱劳动;有的同学给爷爷倒水,爷爷夸他孝顺懂事;有的同学成绩好,老师夸他爱学习……

三、创意发言,尝试交流。

学生自由发言,可先在小组交流,思维和语言的闸门打开以后,在全班交流。教师要真正参与到学生交流中,认真倾听,适时引导,边引导边归纳总结:不同的人评价孩子的标准不一样,要做一个好孩子,就要从各个方面去努力。

四、拓展延伸,尝试沟通

回家和父母交流一下:究竟什么样的孩子才是好孩子?在父母眼中你是好孩子吗?如果父母认为你哪儿做的还不够好,请他们指出来,你在和他们谈谈:你今后打算怎样做?

五、提出建议,全面发展

和全班学生交流讨论,共同向学校提出一份建议,建议学校设立各种奖项。比如:最佳朗读奖、最佳表演奖、小小书画家、小小收藏家、文明之星、助人之星、劳动之星……

我的小笔头 看图编故事

习作要求:

《综合学习五》中“我的小笔头”的习作要求是这样的:“看图编故事”——长颈鹿和羊争论究竟是长得高好,还是长得矮好。引导学生根据图画编一则小故事。

教材分析:

教材顺应三年级儿童喜欢编故事、讲故事的心理,在编写教材时,安排了想象性习作练习。为了帮助学生拓展思路,教材在插图上还配上了长颈鹿和羊争论的对话。

教学设计思想:

1、使学生进入一种童话故事情境,促使学生进入角色投入情感,展开丰富的想象;

2、让孩子们在合作中学习,互相启示,体会到合作在生活和学

《综合学习五》教学设计

习活动中的意义;

3、让孩子们从三年级开始就能感受到写作在生活中的意义和价值,从而乐意学习写作,投入热情去学习写作,进行习作实践;

4、体现课程整合的思想,将绘画、手工设计、游戏性实践活动、口语交际与写作有机地整合在一起。

教学活动流程设计:

第一步:实际投入,诱发思考

美术课上,出示教材中提供的图画,引导学生观察思考:

这是在哪里?图中都有谁?(对,是在小树林里的草地上,有小羊和长颈鹿)再想象一下,可能还有什么动物在这里?

让学生自愿结组,小组内每个人选一个喜欢的角色,为自己设计、制作一个头饰。教师指导学生描画小动物图像,然后剪、粘贴、扎制,制作成一个漂亮的头饰。

头饰做好后,让学生把头饰戴在头上,小组同学围坐在一起,启发学生想象:你们这几个小动物在这里干什么呢?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 第二步:实际表演,投入情感

实践活动课上,把学生带到一片树林里的草地上,让学生在草地上分角色来表演童话故事。每位学生戴好自己的头饰,按照头饰代表的小动物角色,依照教材中提供的对话,想象好故事情节,以小组为单位,自己演一演小组内商量好的故事。

教师适时提示学生:一定不要脱离开教材所提供的争论对话蕴含的中心意思,整个故事要反映一定的生活哲理。再有,随着故事情节的发展,事先商量好的可能会有所变化,大家商量一下角色的变化是否合理,如果合理,允许进行,大家要细致观察一下:看哪个角色的变化更有趣味?

第三步:演后交流

口语交际课上,班上召开一次“我们的童话故事”信息会。各小组选一名代表向大家介绍自己小组的故事的情节,其他同学可以补充。看哪个小组的故事最精彩、最有意思,并蕴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

然后,请大家思考一下:假设你们小组的故事再修改一下,你认为哪里写得不够生动、不够具体?可以从每个小动物的语言或神态入手。

第四步:撰写剧本

习作课上,布置学生按照交流讨论后的情况和自己的修改设想,撰写一个“故事剧本”,让更多的同学喜欢你的故事,体会故事中的人生哲理!没学过写剧本怎么办?不要着急,很简单,只要写一个故事就行了。你们这些小动物在什么地方?都说了些什么?做了些什么?发生了怎样的故事?还有,把小动物们当时的动作、神态,都写出来就更好了。 写好后,自己先读一读,看看自己写得是不是很生动,有没有围绕一个中心来写?有没有反映一定的生活哲理?再请伙伴、老师或家人读一读,看看大家是不是喜欢,请他们提出修改意见,再反复修改。

篇12

在教学中可以让小学生设想自己曾经经历过的实际生活,激发学生学习口语交际的兴趣。如在教学一年级口语交际课《小苹果树请医生》时,小学生很难进行角色的转换,不能把自己设想成一棵小苹果树,也就不知道如何去表达。这时教师就应该做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假设你的邻居王大妈生病了,她家刚好没有别人,你知道后应该怎么办?你是如何为她请医生的呢?怎么样才能请到医生?”……有了教师的假设和引导,学生自然就能讲得清楚。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要多为小学生创造说的机会,激发其进行人际交往的兴趣,当然,在学生进行实际交流的过程中,教师要把握契机,有目的地进行引导。

2. 设计课件展示情境。多媒体课件集图像、文字、声音、色彩、动画等多种形式于一身,可以多方面地刺激学生的感官,把学生带进一个色彩斑斓、声像逼真的奇妙世界,极大地激发小学生想说的欲望。如在设计五年级的《七嘴八舌话环保》的口语交际课时,可利用课件创设多个交际情境:

(1) 由课件展示穿越时空100年以后与现在的天气作对比,让小学生说说天气预报里的各种自然灾害的区别与强度。

(2) 由课件展示垃圾图片引发小学生的担忧。

(3) 由课件展示自己学校的一组组优美的风景图后,猛地跳出一张校园垃圾池蚊蝇肆虐的反差极大的图片,给小学生以强烈的视觉震撼。

(4) 假如老师就是校长,你有什么话想对校长说呢?

通过上述多媒体课件展示的情境,引发小学生的讨论、思考,让学生在讨论过程中,提高口语交际能力。

3. 利用身边事创设情境。选择发生在小学生身边甚至他们自己身上的一些事进行交际,营造一个良好的情境氛围,以激发小学生人人参与交际的热情。我们要根据每次口语训练的不同要求,结合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就地取材,创设适合的情境,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训练效果。

例如,同样在教学五年级《七嘴八舌话环保》的口语交际课时,正值麦子收割时节,当地农民为了眼前的利益而大面积焚烧秸秆,我拍摄了一些大田焚烧麦秆的图片,又从网上下载了一些因焚烧秸秆产生的烟雾引发的交通事故等,然后设计了一些小问题,如:你们在上学放学时有什么感受?呼吸舒服吗?秸杆没有用处吗?秸秆不可以回收再利用吗?你能想象一下如何解决这个困挠农民多年的问题吗?等等。问题一出,小学生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有的说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刺鼻的烟味,都没法呼吸了;有的说浓烟熏得他们眼睛睁不开;还有的说天空已经不是清澈的湛蓝色了,已经变得灰蒙蒙的。有的说可以利用秸杆来造纸,有的说可以利用秸杆制造液化气等。又如:在教学《学会待客》这一节课时,让小学生表演自己在家时表哥来了,设想自己如何招待表哥的情境。我找了一个其他班的小学生扮作表哥,因为是即兴表演,表演的学生没有准备,一时不知如何说。这时我在旁告诉他,他是你的表哥,你见到了小时候一起玩的表哥,会说什么?你爸爸妈妈平时是如何招待亲戚的呢?你到表哥家,表哥是如何招待你的呢?经过我的引导,他就好像真的见到了自己的表哥一样,大大方方地招待,不再拘谨。

4. 利用自然环境创设情境。巧妙地利用大自然环境指导训练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不仅能培养学生较强的观察能力,更能激发他们的想象力。例如在上《春天来了》这节口语交际课时,我就把学生带到大自然的怀抱中,让学生亲自感受到,春天来时,冰雪融化了,小河里的水在潺潺流动,河边的小草绿了,路旁的小树发芽了,万物正在复苏,仿佛让小学生欣赏到一组组美丽、清新的春天图片,把学生带入了诗一般的境界。这时我们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时机已经成熟,也该是教师进行引导的时候了:春天来了,你看到了哪些变化?为什么会发生这些变化?这些变化美吗?从这些变化中你想到了什么?等等。然后尽可能地请学生说,让每一个学生都得到锻炼的机会。这样,不仅能丰富学生知识,使学生受到思想教育,陶冶美的情操,而且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把我们的课堂变得更丰富多彩。

5. 在语文其他教学活动中创设情境。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实际上就是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因此,仅靠几节口语交际课远远不够,应该将其贯穿在整个语文教学之中,利用一切可利用的机会,创设出合乎学生训练口语交际能力的情境,培养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例如在教学《三打白骨精》这篇课文时,可通过提纲形式引导学生复述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1) “一打打的是白骨精变的村姑”。

(2) “二打打的是白骨精变的老奶奶”。

(3) “三打打的是白骨精变的老爷爷”。

让学生在上述提纲上添加有血有肉的内容,使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得到训练与提升。

二、 口语交际教学创设情境的要求

1. 创设情境要轻松、愉快。营造一个轻松、愉快的口语交际环境,促使小学生口语交际能力获得长足的发展。也只有在一个轻松、愉快的环境中,学生才能没有压力地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也敢于表达出自己的真实想法,如在上《关于春节的建议》这节口语交际课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回忆过春节时的情景。因此只要提起春节,学生就会眉飞色舞,滔滔不绝,恨不能把自己在春节发生的所有事告诉别人,趣事多,话就多,表达也就顺畅,效果会更好。

2. 创设情境要平等和谐。只有营造一个和谐的、平等的课堂氛围,学生才会有说的欲望,就好像好朋友之间的对话,没有什么话不能说,不仅要做到生生平等,而且要做到师生平等。如在四年级《小烦恼热线》中,我们就可以在开始的时候问小学生:“你们有烦恼吗?老师今天就有一个烦恼……请你们帮帮我,告诉我怎么办。”小学生纷纷帮老师出主意。这样的做法是把老师和学生放在一个平等的位置,使学生和老师之间的距离一下子就拉近了,成了无话不谈的好朋友。

篇13

(二)教师自我为中心,指令性语言多

在音乐课堂中,会听到这样的话:“请你跟着老师来唱”、“你能像老师那样演吗?”“跟着老师跳起来!”在这些言语中可以看出教师是在努力尽自己“教”的职责,让学生通过模仿来实现学的过程。但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失去了“主角”的地位,不能够主动地来学,思维受到限制,只是一味地模仿。他不会去想:用别的方法来演唱或者用别的动作来表演也许会更好。

(三)课堂语言欠精练

1、重复学生的发言

在学生每次发言完毕之后,教师总是重复一遍学生的话。也许是因为学生的声音太轻,教师想转述给大家,但久而久之,便成了习惯。

2、毫无意义的提问

在《龟兔赛跑》欣赏课的课堂上;多媒体出现了乌龟和兔子赛跑的画面,教师问学生:“他们是谁啊?你能给他们取个名字吗?”生答:“他们是龟先生和兔宝贝”他们两位在干什么呀?生答:“他们在跑步比赛。”图上的乌龟和兔子大家原本都认识,并给他们取一个名字有什么意图呢?叫乌龟和兔子不是更简洁吗?

又如:在聆听歌曲范唱后,

教师问:“这首歌好听吗?”

学生马上回答:“好听!”

师:“有趣吗?”

生不假思索:“有趣!”

师:“想学吗?”

学生也非常聪明,都能明白老师的意图,都大声地回答:“想!”

课堂气氛似乎格外热烈,师生互动环节也似乎得到了体现。老师难道仅仅是为了课堂气氛而设计的这些问题吗?这都是学生发自内心的“想法”吗?像这些带有暗示性的,根本不需要动脑筋就能回答的问题,即使学生还没回答我们就已经知道答案的问题,还能算是问题吗?

3、口头禅

“好吗?”“哦……”“是吗?”“恩”等语言成了教师们的口头禅。也看了一些课堂教学视频实录,再联系自己的教学实际,发现这样的课堂教学语言还是比较普遍。

(四)课堂语言缺乏生机

很多老师在上课时都曾经有过如此经历,自己花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设计了一份相当精美的教案,运用了多媒体课件,个人觉得相当的不错,而且教学手段用了很多,教学方法也十分新颖,可是课堂仍旧活跃不起来。当然,造成这种结果的原因有很多,但老师生动、有趣、诙谐的语言激励学生,启发学生才是重要的原因,简单枯燥的“满堂灌”很难引起学生们的共鸣。

二、改进教师课堂语言的策略

新的课堂更强调了教师教学语言的艺术性,通过语言的交流更有利于启发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帮助他们体会音乐的美,同时还可以促进师生的交流。一个有语言修养的教师在上与他人同样的课程内容时,可以用寥寥数语就能使学生心领神会。那么音乐教师该如何来设计教学的语言呢?

(一)课堂评价,评得精当

《音乐课程标准》指出:“评价具有教育、激励、改善等功能。”对学生要以描述性和鼓励性评价为主。其评价是不能用一个“好与不好”来简单概述。老师进行评价要尊重每一位学生,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鼓励时的语言也要富于感情要善于捕捉学生的信息做出恰当反馈,对待学生不同时机不同情况的回答,采用的评价语言,令学生感到教师真正注意着自己。

《春天来了》教学片段。师:同学们,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个季节?生1:我最喜欢夏天。生2:我喜欢春天,因为春天里小乌特别多,百花都开了,多美丽呀!师: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寻找春天吧!(初听《嘀哩嘀哩》全曲后)师:听了这首歌曲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生3:我觉得歌曲活泼、轻快。师:哦,你是从哪些地方感受到的呢?生3:我是从歌曲的速度和小朋友的语气中感受到的。师:真是个细心的孩子,能从多方面来感受音乐。生4:我听到了“春天在小朋友的眼睛里”听得真仔细!歌词都听出来了,学习音乐就需要一双音乐的耳朵。在你们眼睛是怎么样的?生5:我看见碧绿的草、红红的花,小鸟在书时枝上唱歌呢!而且阳光特别温暖。师:你的想象力真丰富!不仅介绍了你眼里的春天,还感受到春天里温暖的阳光。

“你听得真仔细!歌词都听出来了”、“学习音乐就需要一双音乐的耳朵。需要即兴、简要的评价,是教师有意识地在引导学生专注投入地倾听。“你真是个聪明的孩子,不但说出了自己最喜欢的季节,还告诉大家你喜欢的理由了!”类似的评价不仅积极地给予了鼓励,还说明了鼓励的原因。这些语言丰富,并带有明确目的性评价,在培养学生学习兴趣和增强学生自我认识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二)精巧设问,训练思维

课堂设问是训练思维的有效途径,是传授知识的必要手段。问题不在“多”,而在于“精”。预设问题要善于撷精取粹,精在它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和心灵的交流。

1、问题尽量避免“是不是”、“好不好”、“同不同意”、“对不对”这种十分简单、不假思索的提问。人音版第二册《云》的教学片段:欣赏白云和乌云的图片,聆听《海上风暴》片段,提问“这段音乐你觉得适合白云还是乌云?为什么?”学生直觉分析后设置空白点,“你觉得白云的音乐应该怎么样?”讨论之后聆听《云》的伴奏音乐“这估音乐你满意吗?为什么?”进一步分析感知旋律的特点。

上述片段中,整个教学设计为动态生成而设计,在学唱歌曲前,教师不是直接让学生聆听歌曲《云》而是通过欣赏《海上风暴》片段再提问,从而得出白云和乌云不同的音乐形象之后再听《云》的音乐继而再提问。一系列的提问都是为引导学生了解并熟悉音乐形象而服务,设计得比较巧妙。

2、由易到难、启发思维

启发学生的思维是课堂提问最重要的目的。非常简单的问题,学生不会积极地去思考,就算有所思,也不能引起内心强烈的共鸣和震撼;问题过于深奥,则会让学生望而生畏、甚至望而却步,从而失去兴趣和信心。因此,提供给学生的问题应由易到难,富有挑战性和探索性,一步一步打开学生的思路,激活学生自己的知识和经验,不断启迪学生思考,引起认识冲突,激发探究欲望。

第二册第一课《小雨沙沙》为了让学生们能充分感受春天的小雨。笔者通过结合小花、种子、禾苗等事物,初听全曲后,学唱《小雨沙沙》接着动画欣赏,引发想象,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设计了以下几个问题:(1)种子听到小雨的声音会说什么?(2)种子的表情是怎样的?再表演种子进一步感知。当学生有充分感知体验以后,引导他们想象。(3)雨中还有谁与种子一样开心?又通过结合小花、小树等成长情景让学生进行歌词的再创造。

(三)情感语言,说得精妙

1、言之有序,清晰精练

所谓“序”就是指音乐教学语言要有逻辑性。在音乐教学中,任何模棱两可、含糊其辞的教学语言都会影响教学任务的完成。这就要求音乐教师的课堂语言要紧扣教学内容,讲课时注意语言的科学性和条理性,凡是涉及实质性内容的,每个判断的主概念和宾概念之间的关系,都要提示清楚;每个有关音乐概念的内涵和外延,都要力求准确。要做好这些,教师就必须精心设计每个环节,用什么语言过渡,哪些应该先讲,哪些应该后讲,使学生在重点、难点、疑点等关键问题上能够得到透彻的理解;需要教师认真细致地钻研教材,在课前就做好精心的准备,特别是在备课时就要有组织课堂语言的准备,并选择最好的表达方式。唯有这样,才能使学生的学习思维保持连贯统一,顺利实现音乐教学的环节转换,提高教学效率。

2、言之有趣,妙趣横生

风趣的语言既是一种独特的教学手段,也是非常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可以使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产生无穷的魅力,可以使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都成为一种享受、一种乐趣。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风趣、幽默语言的运用,有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课堂实践、培养创新精神,提高音乐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二年级《大鹿》教学片段。师:在繁茂的大森林里,住着许多非常可爱的小动物,它们相互帮助,互相关心,在森林里无忧无虑地在生活着。有一天清晨,忽然,听到“啪”一声枪响,发生了什么事呢?(随后老师用惊疑的眼神看着学生,并让学生大胆猜测。生:怎么了?生:猎人来了?他们打架了?师: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呢?听完下面这首歌曲你就会知道了。生:(学生们都瞪着大大的眼睛,安安静静地竖起小耳朵想听个究竟)

有趣的事物很容易吸引学生的,如讲趣味性的故事就是吸引儿童注意力的最好方法之一。在教唱歌曲时,老师抓住二年级小朋友爱听故事的特点,先给学生讲故事,再风趣地设置了故事悬念,让学生带着疑问去听,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将一堂沉闷的歌曲教学课变成了一堂培养学生热爱动物、保护动物的综合艺术课,教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有趣。

3、言之有韵,声情并茂

音乐是美的艺术。因此,对音乐教师的要求更高,要求音乐教师要富有激情,语言要像旋律那样优美,像歌声那样动听。歌词朗诵时,在力度、语调、速度、音量等音乐要素上都要做到恰到好处,力求生动、悦耳,用清晰的节奏感和抑扬顿挫的语调为音乐课画龙点睛,为塑造艺术形象推波助澜。

《小乌鸦爱妈妈》教学片段。在学唱歌曲前教师朗诵一段动人的故事:在开满野的路边,飞来了一只小乌鸦,它不吵闹也不玩耍,急急忙忙地赶回家去。你们知道它赶回家干什么吗?生:带着疑惑的表情相互对视着……师:原来它们的妈妈年纪大了,躺在屋里飞不动,小乌鸦叼来了虫子,一口一口地喂给妈妈吃,你觉得它是怎样的一只小乌鸦?谁能用一个词语来概括?生:懂事。生:是呀!多懂事的小乌鸦,多可爱的小乌鸦,飞来飞去不忘记,是妈妈把它养育大!你们想听听音乐版的《小乌鸦爱妈妈》吗?生:学生们竟都格外响亮地回答“想!”。师:听完后谈谈你的感受。听音乐,学唱歌曲……

在上一片段中,教师通过富有感情的朗诵,让学生通过自己的生活体验来感悟小乌鸦的孝心,同时也在潜移默化中帮助学生分析和记忆了歌词。在朗诵故事后,问学生想听听音乐版的故事吗?此时的学生兴趣与好奇心正浓,他们响亮的回答,相信是发自内心的。听完歌曲后,有的学生说:小乌鸦真懂事呀,我也要向它学习。有的说:这首歌真好听!我回去后要唱给妈妈听!有的说:这首歌用了不同的情绪来演唱的……学生们似乎对这首歌曲特别感兴趣,老师抑扬顿挫、富有感染力的言语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三、以生为本,平等对话

在设计语言的同时不能忽略一个最关键的问题,即:师生的角色转变问题。长期以来,在课堂上我们都以教会学生学习为目的,习惯地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却忽略了学生的个性发展,严重扼杀了学生的学习意识,甚至丧失了对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要改变以往的教学模式,进行角色转换,营造一个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和学生一起活动,让他们来当小老师、小指挥、小导演、小编舞、小理论家等。

(一)语言设计应关注学生

教师以尊重的口吻来设计课堂语言,唤醒学生的内心感受。如在学唱新歌之后问:“你认为哪句最好听?哪一句比较难唱?”“我们来试着唱一唱”为了进一步巩固歌曲,教师可以问:“你想怎样来表达歌曲?你想用什么方式来演唱?”等。学生会通过舞蹈、打击乐伴奏、朗诵等很多方式来表达歌曲,用领唱、齐唱、合唱等形式来掌握歌曲。

(二)语言设计应激励学生音乐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