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课堂总结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化学课堂总结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化学课堂总结

篇1

心理学告诉我们:在记忆包括三个以上的一组知识时,第一个和最后一个知识只受一次干扰,即第一个知识受后面知识的一次干扰,而当中的知识却受前、后知识的两次干扰,这种前、后两头的知识因受干扰少而容易巩固的现象,叫“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心理学关于“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的研究证实:人们要记住在排列顺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记忆对象所花费的劳动量,比记住在排列顺序居中的记忆对象所花的劳动量约少一倍。所以,有经验的老师总是把重点的知识放在授课的前、后两个位置。根据这个理论,一堂课最后做个总结,可以突出重点,而且无知识进行干扰,总结的内容容易巩固,这就发挥了近因效应。因而课堂教学的总结越来越受到教师的重视,但在教学中也发现我们有时的课堂总结只重视形式,只是“总结了总结”,这样反而起不到点睛的作用,还让学生无所适从,一头雾水。笔者就化学课堂总结的几个误区在此讨论一下。

误区一:过分重视教学计划,总结一笔带过

在教学中每一节课我们事前做了充分准备,讲什么,怎么讲,讲到什么程度,但是到了课堂会因为一些意想不到的情况打乱了计划,不能如我们所愿,从容结束教学。这时不少教师就为了完成教学计划,匆匆结束课堂教学,将课堂的总结一笔带过,这样看视完成了教学内容,但没有课堂总结是不完整的课堂,从而使整个教学过程会流于虎头蛇尾的稀松。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可以将教学内容放一放,先进行课堂总结,将没有完成的内容作为设疑激趣,让学生有且听下回分解的感觉,这样既总结了本节内容,又为下节埋下伏笔,让学生带着浓厚的问题离开课堂,这无疑对活跃学生的思维,训练他们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都是很有价值的。

误区二:照本宣科,没有重点

在课堂总结时,我们往往会听到这样的话,本节我们学习了某某物质,其物理性质是什么什么,它的化学性质:一能和某某物质,其方程式是……,二能和某某物质反应,是什么什么现象,三又是一大堆。看上去把本节知识都总结了一下,让学生又过了一遍,达到总结的目的,其实这就是对知识点的简单罗列,面面俱到。常言说的好,都是重点就是没有重点。学生也不知道本节的重点是什么,每个知识点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是教师对考纲没有吃透的结果,老师自己也不知道本节的每个知识点具体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这就要求我们在备课时要吃透考纲,同时对课堂总结也要充分准备,什么知识点要掌握到什么程度要心中有数,该背诵的要求背诵,该理解的要求理解。

误区三:练习不精选,没有针对性

用练习来结束一节课的教学是许多老师特别是理科老师常用的方法,这样既巩固了本节知识,又能对学生的学情及时反馈,是非常实用的课堂总结方法。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也发现,正在教学过分地强调所谓的与中高考结轨,直接把中高考原题拿来作为课堂总结。很多时候这是不合适,因为高考强调的是综合能力,它的每一个题目都有很强的综合性,把它来做为新授课的反馈练习不容易考察出学生究竟是本节知识出问题还是综合能力出问题。例如:在讲解阿伏加德罗定律时不少老师都会选用形如:

用NA表示阿伏加德罗常数的值,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在常温常压下,11.2LCl2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B.标准状况下,11.2LH2O含有的分子数为0.5NA

C.0.5mol/LFe2(SO4)3溶液中,SO42-的数目为1.5NA

D.2.4g金属镁变为镁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2NA

篇2

篇3

一、呈现出的亮点

1、注重引入的艺术

一个好的导入,就是一堂课良好的开端。或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好奇心和探求欲,或有利于新旧知识的衔接和为学习新知识作铺垫,或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或有利于创设良好的教学环境。从这十九堂课来看,可以说人人都非常重视这个环节,尤为突出的是李秀芳老师的故事引入,既显得简洁明快,又联系了生活实际把所学知识融入其中,化抽象为具体,激发了学生探求新知的欲望。当然,导入的方法很多,要视其教学内容而定,我们可以从大家的课堂和教育教学刊物及影像资料中去学习,不断提高这种艺术。

2、课堂实在,少了以往华而不实,摆花架子的嫌疑

一堂课的好坏,评价的要素很多,但学生达成学习目标的情况是一个很重要的因素,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采用了哪些教学手段,最为有效地让学生体验和参与学习活动,高效率地达成学习目标,是倍受大家关注的。十九位老师大多数能把这一点摆在极其重要的位置来考虑和设计,让学生在课堂中或习得好的学文方法,或加强学习能力的培养,或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或强化语言文字的积累,或引导和组织学生探索、总结规律和特点,矫揉造作,扭捏作态,表面看似热热闹闹,花样很多,实则课堂空虚作秀的现象少得多了。

3、亲和力得以彰显,师生关系较为融洽

老师们亲切、大方、自然,说明我们的教学观念和角色在转变,视学生为平等的生命体,视自己为平等中的首席,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他们的意见,实现了智慧的撞击,经验的共享,心灵的契合和理性的升华。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发展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利于良好的教学氛围的生成,有利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独立思考,全面发展。

4、教学准备充分

大家都深知自己在活动中的表现,将直接影响领导和老师们对自己工作能力和水平,教学功力与艺术,课堂组织和调控能力,普通话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心理素质和教学理念等方面的评价,强烈的自尊心和荣誉感驱使了我们大家在教学具以及课件制作、教学设计和学生对所学课文的熟练程度都有相当充分的准备,这也为我们上好课作好了铺垫。

5、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注重让学生习得多种学习方法

随着课改的不断推进,大家已经把过去注重学习结果的目光前移到关注学生的发展过程,特别注重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和深度参与学习活动,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而不是偏爱优生和表现力强的学生。学生在知识和能力的形成过程中,注重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或独立思考,或分组讨论,或集体交流,或参与活动,或动手实验,或亲自演练,或亲历推究,或尝试设计,或试行归纳……,让学生不断习得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为学生的可持续发展和终身学习奠定了基础,让学生们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树立了自信心,培养了灵性、悟性。

6、把握和驾驭文本及课堂的能力在增强

从上课老师的情况来看,基本上能把学习目标,重难点,以及自己的教学思路确立得较准确和清晰,虽然个别老师在某些教学环节上有偏离课改理念之嫌,但总体情况是好的,大多数教师处理扶、放的关系较恰当,有一定的组织、指导、调控能力,课堂显得活而不乱,严谨而不僵化,充满一定的生机与活力。

7、练习设计有层次感

新课程标准要求我们分层教学,因此,我们的作业设计也应该有梯度,体现层次感,这有利于不同层次学生的发展,有利于对已学知识的巩固和深化,同时也是遵循学习规律之作,在这点上数学教师做得要好一些。

二、值得注意和改进的方面

1、课堂大气的人少

大多数教师受文本、自己素质和已有经验的局限,在课堂的某些细节上扭来扭去,对一些并不重要的东西花了不少的精力,课堂拓展和延伸放得不开,缺乏发展的眼光和前瞻性去对待教学中出现的某些现象,故而课堂显得小气,没能让大教学观得到很好体现。

2、时间分配不够合理

体现在有的前紧后松,有的前松后紧,有的拖堂,有的该多花点时间去体会和理解的却似蜻蜓点水一带而过,有的地方本可见好就放,却来了个画蛇添足。

3、多研究提问的艺术

有的教师对问题的难易度掌握不好,个别问题问得太难,学生不着边际,结论胡诌八扯,有些问题又问得太容易,无思考、讨论价值、答案是书本现成的,俯拾即是是。还有的问题意图不明,学生无所适从,连听课的老师也不知道,他究竟要大家得出什么样的东西来。

4、把握好合作学习的时间,让学生学会合作学习

教师提出问题的难易度应和所给的合作学习时间成正比。难的有价值的,应多给时间,反之少给时间,要保证合作的有效性,又不至于浪费时间。同时合作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去引导学生习得合作的方法,不能让合作学习成了优生表现的时间,而学困生不知道干什么,什么也干不成,要让大家学会倾听同学的发言,学会去对照自己的思路和答案及时吸收别人好的思路和方法或经验,及时舍弃那些不妥的东西,调整自己的思维,完善自己的答案和结论,不能让没发言的人无所事事。也不能让发言的时间成了你讲一气我讲一通,到头来仍是各想各的,各总结各的,原来是怎样的,合作后还是原封不动的,这样的合作学习就失去意义,成了课堂的插花点缀,不能让讨论成为学生天马竹空的胡侃神吹,合作成为坐团团,摆龙门阵,请大家一定要把关注的目光投向全体学生,让大家学会合作,培养团结协作的精神。

5、教学媒体的适用要适时,并为教学目标服务

教学媒体毕竟是教学的辅助手段,用与否取决于它能不能更好的服务于教学目标,切不可为用而用,似乎别人都在设计和运用,我不用是不是不好,于是乎,设计得越多花样越多是不是越好,这一定要视教学内容和教学效果而定,不可滥用。

6、加强基本功的训练

包括普通话、语言表达能力、三笔字等等。

7、增强临机处置,见机而作的能力

教案只是一个预设方案,在教学中随时会出现这样那样没预想到的情况,我们要不断练就临机处置,调整教学的能力,不可把我们的教学演译成引领学生步入预先设计的胡同的表演。

篇4

趣味化教学能够为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欢快的学习氛围,教师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学生能够主动积极地参与课堂互动中来,最终提高教学质量。在整个过程中,教师要善于把握小学生的心理特征,并结合相应的语文教学内容,通过生动有趣的教学环境满足学生需求,让学生感受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一、趣味化教学在小学语文课堂中的重要地位

小学阶段是教育的启蒙阶段,由于学生年龄还比较小,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因此教师要特别注重小学阶段的教育工作,这将对学生今后的学习产生重要的影响。趣味化教学是一种基于小学生年龄特征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它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通过趣味化教学,让学生体验到语文学习的美,并在以后的学习中热爱语文学习;二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知识的同时锻炼语文知识的应用能力,体会成功的喜悦感并增强自信心;三是通过趣味化教学,培养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让学生在感受人文主义的同时树立正确的目标与理想。

二、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的应用策略

1、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正确处理师生之间的关系,维护师生关系和谐是开展趣味性教学的重要条件,因此,教师应重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一是根据学生的接受能力安排学习内容,将教学大纲与学生实际学习能力相结合,合理安排教学进度,让学生能够有效吸收知识。二是教师应尽可能地为学生创造条件,让学生参与课堂活动,增强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互动,提高学生的参与度。例如,可以采用角色扮演的方式让学生进行课文阅读等。三是增加语文的教学活动,多开展一些语文趣味活动,例如歇后语大赛、成语接龙等小游戏,活跃课堂气氛,让学生积极投入,在欢乐的学习氛围中学习语文知识。

2、发挥教师的教学优势。语文教师具有丰富的语文知识与历史文化知识,在小学语文趣味化教学过程中,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对学生进行正确的指导。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传统的教学模式中,教师一味地将语文知识讲授给学生,在授课过程中很少与学生进行互动与交流,整个课堂环境沉闷而又枯燥,导致学生对语文产生厌倦的情绪。而趣味化教学要求教师突破原先的教学模式,跳出教材内容的限制,可以将教材相关的作者介绍、历史背景等通过小故事的形式介绍给学生,发挥教师的教学优势,让学生喜欢语文学习。

3教学方式多样化。

(1)巧妙设置疑问:小学生的好奇心与求知欲望比较强烈,教师应利用小学生的这一特点,巧妙地设置问题,将学生引入课堂疑问中来,引起学生的兴趣。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对于自己感兴趣的事物比较积极,愿意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例如,在学习《“黑板”跑了》这篇文章时,学生乍一看标题,显然不能明白题目中的“黑板”怎么会自己跑掉呢,这个问题一下子就能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教师可以让学生带着疑问进行课文阅读,在提高阅读兴趣的同时,还能让学生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良好阅读习惯。

(2)利用多媒体教学。多媒体设备的广泛应用,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设备展现文章内容中人物或者场景的画面,图片等多媒体形式相较于文字形式,更容易让学生接受、理解并产生兴趣。通过丰富多彩、生动形象的图片,可以让学生对课文内容有个直观、深刻的了解与印象。小学课文中有一课是《九寨沟》,在授课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计算机多媒体设备将九寨沟的优美风景通过图片、视频的形式展示给学生看,让学生通过视觉、听觉感受九寨沟的美,由体会图片的美延伸到体会文字的美,由对图片的喜爱延伸到对文字的喜爱,从而提高学习兴趣,加深对课文内容的印象。

(3)增加课堂表演机会。小学生天性好动、爱玩游戏,但注意力比较分散,维持的时间不长。因此,教师应想方设法吸引学生上课时的注意力,比如创造机会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通过表演的过程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与实践能力,在欢乐的表演过程中加深对课文的印象,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以《“你必须把这条鱼放掉!”》作为例子,教师可以选两位学生分别表演文章中的爸爸与儿子的角色,通过语言表达与肢体动作将文章大概内容表演出来,通过父子有感情的对话,让学生体会文章人物的情感变化,体会文章中蕴含的深刻道理。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可以鼓励学生加入自己的创新,间接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4)开展教学竞赛。在教学过程中,应让学生充分体验学习的成就感,让学生在学习中充满自信心,促进学生热爱学习。开展教学竞赛活动是让学生获得成功的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在活动中还能让学生学会竞争意识与合作意识,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

活动的形式有很多,以成语大赛为例,将学生分组进行比赛,活动中可以将小组作为单位,每个小组给出一个成语并以首尾相连的形式接下去,哪个小组说得越多,便获得冠军,以此让学生获取成功,体验成就感。在比赛过程中,小组成员会齐心协力,互相帮助,学会团结;小组与小组之间则互相竞争,互相学习。课堂气氛一下子就被调动起来,通过竞争意识提高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在小学语文课堂中应用趣味化教学方式能够培养学生的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充分挖掘学生的内在潜能,提高教学效果,为学生今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学习基础。小学语文教师也应在教学中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与教学内容,让语文教学发展成为一门快乐的艺术。

参考文献:

篇5

二、优化教学内容,实践语言"内化"。

英语教学的成功不仅仅看一节课教了多少内容,而是看学生练了多少,学会了多少,在实践中能运用多少,这种"学会","能用"就是"内化",因此,在英语教学实践中,就要以此为目标优化教学内容,优化教学手段,优化"识记——操练——运用"的教学过程,让学生在整个教学活动中,有强烈的求知欲和成功感。要优化教学内容,教师就必须吃透教材,活化教材,使教材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感到书本语言和我们生活实践 贴得很近,对教学内容具有亲切感,进而产生浓厚的求知欲,强烈的进取欲,变被动吸取为主动探索,因此,创造性地钻研教学内容,在“利教、便学、易记”上下功夫,在培养学生能力上下功夫,是切实有效地提高英语教学质量的有效途径。优化教学手段,必须充分利用和创设情景,无论是语言情景、实物情景、声像情景都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疑解于问。所谓创设问题情境,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老师要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精心设计,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把学生引入一种与问题有关的情境中。在问题情境中,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象的时间和空间,促使学生边看、边听、边思、边议,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如听录音、看多媒体,角色对话等,让学生入情入景,努力使书本语言和实际运用统一起来,使课堂教学在全方位多层次的活动中轻松愉快地进行。优化教学过程,必须把重点放在提高学生语言运用的能力上。例如Go for it Grade8上学期Unit3 Section B中谈论My vacation plan的话题,教师可用自己的假期计划引出孩子们对假期的讨论及期待。T:National Day and Mid-Autumn Day are coming now. I have a good vacation plan, I’m planning to visit my grandparents in the beautiful countryside. Why? Because I miss them very much and I’m going sightseeing to Mount Yellow.让学生参与我的假期计划并提出一些问题如:(1)what are you doing for vacation?(2)Who are you going with?(3)When are you leaving?(4)Where are you going?(5)How are you going there?(6)What are you taking with?(7)How’s the weather there?(8)Are people there friendly to you?(9)When are you getting back?(10)What do you think of your vacation plan孩子们围绕假期计划合情合理的提出问题,锻炼了他们的发散思维同时纠正从书本回到书本的一读二背的简单识记,从识记,操练向运用飞跃。要达到这样的目标,必须使学生听、说、读、写四种技能得到全面发展,并能综合运用,必须通过强化训练,提高学生动脑、 动口、动手能力,坚持每天值日汇报,开展一些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如阅读、讲故事、唱歌、书法、简笔画等,这是提高学生外语素质,实践外语"内化"的重要举措。

篇6

例如,笔者在教授九年级化学上册《质量守恒定律》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时,就突破了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有意识的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在我的指导与点拔下,让学生通过自己的努力总结出化学规律.课堂伊始,我首先提出来以下的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同学们都知道,化学变化中是有新物质生成的,那么反应物的质量同生成物的质量之间究竟有什么关系呢?反应前后物质的总质量是增加、是减少、还是不变呢?问题提出之后,同学们都不知所然.我没有直接告诉学生问题的答案,而是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进行观察、总结,从而自己寻找出问题的答案.

实验:演示课本第70页:实验4-2 CuSO4与NaOH的反应,让学生认真观察、思考.在观察的过程中,同学们得出如下的结论:a.实验中有蓝色沉淀生成,反应后天平仍然保持平衡.b.由此得出反应物的总质量=生成物的总质量.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起到了引导、点拔的作用,而学生则是课堂教学的主体,通过自己的观察、努力,从而总结出化学规律,这样学到的知识,学生才会掌握的更加牢固.因此,在新课改背景下,初中化学教师要及时的反思课堂教学,转变教学观念,引导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二、让化学理论与生活实际相结合,拉近化学与学生之间的距离

杜威认为:“生活和经验是教育的生命线,离开了生活和经验就失掉了教育.”在传统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过分重视化学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得初中化学课堂变得枯燥而乏味,从而让学生失去了化学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在新课改背景下,教师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将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引入到化学课堂的教学之中,让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这样学生就不会觉得化学规律的得出突兀,而且使得化学知识更加具有说服力.因此,在初中化学课堂的教学中,将化学理论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互结合,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化学知识,最终体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使学生更加认识到学习化学知识的价值所在.这样就能改变初中化学空讲理论,空洞乏味的教学局面了.

例如,笔者在教授九年级化学下册《化学肥料》这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就在课堂上利用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将学生引入到课堂的教学之中.

生活实例一:夏天雷雨过后,田里的庄稼总是长得特别旺盛.那同学们能不能告诉老师这其中的秘密呢?

生活实例二:在70年代刚使用化肥时,生产队里种黄豆,为确保增产,施用了大量尿素.夏天时,黄豆苗生长非常旺盛,农民很高兴.结果,到了秋天,黄豆的结实率很低.相反,漏掉施尿素的地方,黄豆结实却较丰厚,令人哭笑不得.这种现象我们有如何解释呢?

问题提出后,同学们议论开了,这种现象在我们的生活中确实存在,但是却很少探知其中的原因,同学们都皱起了眉头.同学们想知道这其中的奥秘,帮助农民伯伯解答这些问题,就跟老师一起来学习今天课堂的教学内容化学肥料吧.我相信在强烈的求知欲望的驱使下,一定能燃起学生化学学习的积极性.

三、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新课改提出“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自主学习”,这三种新的学习模式将 “重教师教”转变为“重学生学”,更加重视对学生学习能力的培养了.在这样的课堂教学中,教师不再是教学过程的控制者,而是教学活动的组织者,引导学生对化学知识进行探究,利用自己所掌握的化学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实现学生学习上由“扶”到“放”的过程,最终让学生在主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不断的提升学习能力.

篇7

(1)“填鸭式”教学模式使学生没有主动学习欲望。在中学的化学课堂教学中,许多化学教师都是拘泥于教学大纲,盲目地进行化学知识的灌输,受传统的僵化的教学模式的影响,教师没有充分利用课堂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没有激发学生学习和探究的欲望,而使得化学这样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没有发挥学科特点,也制约了整个化学课堂的教学效果的发挥,学生的学习效果不理想。

(2)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局限于理论层面。因为缺乏实践环节或者实验课程利用得不充分,很多中学生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仅仅局限于理论层面,没有把化学知识与实践生活进行联系,使化学学科的学习较为枯燥、呆板,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也仅仅停留于表面,没有掌握化学知识的内在价值和深层含义,从而导致很多学生对于枯燥的化学产生反感或者厌学情绪明显。

(3)缺乏对化学知识的灵活运用。很多学校没有把实验与化学课程的学习进行良好结合,除了教师在课堂上进行化学知识的传授,没有安排充足的实验,学生不能很好地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学生的学习缺乏灵活性,也不能从生活或者实验中学到更加生活化的化学知识,这些也影响了化学学科的整体教学效果。

二、解决中学化学课堂存在问题的具体对策

化学课程与其他课程的不同之处就在于化学课程的实践性很强,而作为一门基础性的学科,在化学课堂中加强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使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同时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践进行紧密结合,增加对于化学知识的掌握深度,能够使化学课堂的效果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

(1)学生在课前要进行必要的预习和准备。调查研究表明,学生在课前的预习、准备环节和教师在课堂上的知识传授环节是同等重要的。如果学生在课前没有进行预习和准备,单纯在课堂上听教师的讲解,效果往往是不乐观的,这种没有方向性和目的性的学习很难起到较好的效果。因此教师要激发学生在课前进行预习的欲望,使学生能够在课上带着明确的目的听课,从而进行化学知识点的归纳和总结,找出学习中的疑点和难点,往往事半功倍。

(2)组成化学兴趣学习小组进行知识的探讨。在进行化学学习时,可以进行学习小组的划分,使学生对于遇到的疑难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加深学生对于疑难点的掌握。比如,在进行物质分类、离子反应、氧化还原反应知识点的讲解时,很多学生掌握得不好,通过学习小组为单位进行相关内容的检测,并进行易出错的知识点的探讨,能够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3)教师在课堂上要充分发挥指导作用。教师要做好明确定位,在整个教学环节中,学生是主体,而教师则要发挥良好的导向作用,但是不能忽略学生的主体地位。在进行化学课程学习时,教师可以设定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充分利用化学课堂为学生提供正确的引导,引导学生不断去发现学习化学的乐趣所在,通过亲身经历与探究,打开思路,从而提升学习化学的能力。尤其是对于难以理解的化学概念以及分子式等,教师要积极地进行引导,并给予耐心地讲解。

篇8

一、化学课堂的现状

目前的化学课堂由于受传统学习习惯因素的影响,存在诸多弊端:

1.通常教师为了让学生更顺利地掌握课本知识,过早地给学生灌输理论知识,使学生感受不到独立思考、实验探究的乐趣。有的教师只是照本宣科地讲授,让学生死记硬背,没有给学生留下独立思考的时间和机会。仅仅依靠一只粉笔、一张嘴是无法让学生感同身受地体会实验存在的探究乐趣的。

2.由于化学的某些实验比较复杂,可能存在危险性,比如高一的蒸馏实验,加热时烧杯中的液体会向上冲,从而造成一个个冒出来的“喷泉”,剧烈时甚至会溅出伤人,所以部分教师会采取回避的态度或是用计算机演示,仅仅让学生看投影片和动画播放,并不能让学生对所演示的实验透彻理解,而对化学实验的感官刺激只停留在视觉和听觉上,学生并没有体会到动手、动脑的乐趣,会对实验的真实性怀有疑虑,缺乏在实验中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体验。

3.在化学实验的课堂中,有些教师过于放任学生,让他们随意实验、探究,对于自己研究探索的不知道怎么利用、总结及内化为自己的能力,缺乏正确的指导、交流和总结,虽然教师给了学生自主学习探究的机会,却忽视了其自身对学生指导的重要性,不可避免地会使实验存在盲目性,实验教学效果比较低。

二、提高学生自觉能动性的三个措施

1.兴趣是推动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那么如何唤起学生学习的兴趣呢?首先教师应该做好备课准备,精心设计一种引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导入方法,让学生在化学课堂上被吸引,从而唤起学生对化学课堂的兴趣,使其自觉主动地参与到化学课堂中,把课本上的知识转化为自己的能力。比如,高一教学中的“焰色反应”,上课的时候,经过完善的准备,我点燃一根烟花爆竹,让学生首先感受到“焰色反应”的现象,然后引发学生的好奇心,让他们观察这种情况是怎么产生的……就这样,把学生对于“焰色反应”的兴趣完全激发出来了,让他们产生了求知若渴的学习心理。

2.恰当地组织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交流,这样不仅能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帮助、互相启发的团队精神,而且能把学生个人的独立思考转变为小组共同的研究成果认知,对于学生的自主探索起到互补的作用。通过小组讨论交流,充分锻炼了学生对于课堂的参与意识和对于知识的探索、表达能力。比如,化学实验中最基本的“蒸发”“过滤”,可以把学生分为若干组,然后通过自己动手做实验,与同组学生交流,最后得出的结论就是他们这一组的学生各自独立思考又相互补充的完美结晶。在课堂上,教师仍然占主导地位,但是通过小组讨论交流,也让学生培养了自主探究和团结合作的精神。

篇9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是指:以一节化学课的教学为研究对象,以化学课堂教学的目标和化学教学原则为依据,对化学课堂教学的过程和效果给予价值判断的过程,本质上是一种价值判断活动。这种价值判断是在事描述的基础上,根据评价者的需要和愿望对客观事物做出评判,即是对教学活动是否现教学目标以及是否达到应有的质量要求的评判。因此,有必要从素质教育的理念出发,审视现有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树立新的评价观,改进化学课堂教学。

一、 教学评价是以教为主还是以学为主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强调刺激反应,把教师放在主导核心的位置,是知识的传播者和灌输者,而把学习者视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是灌输的对象,因此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教师,评价的内容,围绕教师的教展开,如: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的范围和深度是否合适;选择的教学媒体是否适合;讲解的时间有多长等。这种评价体系中,对学习者的评价,一般是检验学生接受教师所传授知识的数量和程度,通过学生的学习状况来审查、评价教师确定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是否合适;教学策略是否得当等,评价结果是作为评价教师的例和佐证。简言之,这种对学习者的评价,是为评价教师服务的。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以学习者为中心,强调学习者的认知主体作用,所以教学评价的对象,必然从教师转向学习者,评价学习者的学习。如: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学习能力等。在此指导思想下,教学评价的主要对象是学生,当然也对教师进行评价,但评价的出发点从教改变成是否有利于学生的学,是否为学生创设了有利于学习的环境及是否能引导学生自主地学习等,显而易见,对教师的评价标准是围绕着学习者制定的。

二、 课堂教学评价方法单调

课堂教学评价有多种方法,但目前广泛采用的大多是专家或同行的现场观察评价。这种单调的评价方法不可避免会造成信息收集不完整,评价过程当中难以全面记录影响教学效果的各种情况。此外,由于评价人员的素质差异,会造成不同评价者之间的评价结果不一致的情况。由于评价者的出现,容易给被评价者造成心理压力,影响教学效果,使课堂教学水平发生偏差。教师自评是收集评价信息的必要途径。 当然,学生评价也是收集评价信息的一个有效途径。而且学生对课堂教学的评价是很有力的材料。其一,学生是教学过程的主体;其二,学生的观察比突然出现的评价人员更为细致周全;其三,学生参与评价有利于师生沟通,从而有助于提高教学水平。此外,课堂教学评价方法还有教师、学生的调查或访谈,但这两种方法一般不单独使用。

三、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不够科学

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取决于评价目的,依据不同的课堂教学评价目的必然会设计出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在素质教育中不但要有总结性评价,更要有以发展为目的的诊断性评价和形成性评价。而现在广泛使用的评价指标基本是以总结性评价为目的制定的,缺乏以发展为目的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体系。即使是以总结性评价为目的的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也较为混乱,如有将“教学思想、教材处理、教学方法、教学素养、教学效果”作为一级指标的;也有将“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知识传授、能力培养、师生活动、教学效果”作为一级指标的。至于二级指标更是杂乱纷呈,令人目不暇接。这说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指标的确定存在较大的随意性,有较多的经验性成分;同时也表明人们对中学化学课堂教学的认识还不够充分。对于中学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在设计评价指标时要充分考虑到化学学科特点和化学教学的特点,结合化学教学验在培养学生的践能力和创新精神的作用上,使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更有针对性,充分体现验在化学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四、两种教学模式下的评价方法

篇10

1.2如何评价是否为有效教学

从有效教学的内涵可以看出:有效教学不仅仅是教师讲授完教学任务和教学内容,而且还需要学生与教师产生良好互动,真正的将知识融会贯通并能以此解决实际问题,这是评价有效教学最重要的也是唯一的标准。因此,我们将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外在表现归纳为提高学生三大素质:一是科学的探究精神;二是主动积极的自主学习意识;三是将课堂知识运用于实践的能力。

2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因素

2.1课堂教学形式单一,缺乏趣味性

影响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首要因素在与课堂教学的死板单一,尤其是对于教材知识中的理论知识过于注重缺乏与实际的联系。让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感到乏味,不能调动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甚者出现抵触情绪。其次,课堂教学中学生感兴趣的实验教学只是教师在台上演示,同学们很难有动手的机会,使得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的实验教学只得流于形式很难让学生与教师产生良好互动达到有效教学的目的。

2.2学生积极性不高,重“教”轻“学”,本末倒置

在当下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忽略了课堂教学以学生为主体的思想。将教学重点放在了“教”上,而忽略了学生的“学”。同时,只注重“教”导致学生间的差异不被重视,使得基础好坏,学习能力高低等因素被忽略,而使得大部分学生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失去了兴趣,阻碍了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地发展。

2.3教师水平参差不齐,教学效率降低

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不容忽视地还有就是教师的个人教学风格及教学观念,他直接影响了学生对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知识地方法手段、语言表达方式以及个人掌握专业知识水平等等这些基本功都直接影响了教学的有效性。同时,教师在教学观念上要及时地跟上新课改的要求,改变传统的课堂灌输式教学方式,构建一个以学生为主体通过教师引导让学生主动参与相结合地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能力,实现有效教学。

3如何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3.1改变教学策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加强学生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重动手能力的培养,通过加开实验课,增加实验室数量,争取让每位学生真正亲身体验科学的神奇。以此,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并且能将理论和实践相结合,充分理解和消化课堂上的教师所教授的理论知识,这也能提升学生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趣味,达到与教师产生良好互动和培养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通过分组实验的课堂教学,达到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良好互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兴趣。

3.2以学生为中心,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

重视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老师应真正把握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能力,并以此制定符合学生个人发展目标的学习计划。但是,目前我国班级制教学中学生数量庞大难以实现上述标准,因此,教师可以将几个基础和学习能力相差不大的同学组成一队,为这一队的学生制定符合他们发展目标的学习计划,这种分队教学既提高教学效率的又能照顾到每个学生的具体情况。这是教师在保证完成基本教学任务的前提下实现了分层次教学从而达到有效教学的重要手段。例如,在面对基础薄弱、学习能力不强的队时,课堂上教师主要教授基本知识和操作技能,课下有基础好、学习能力强的同学或教师本人给他们指导;而在面对基础好学习能力高的同学时,教师在课堂上教授完基本知识和基本操作技能前提下鼓励和指导他们在课下主动学习能力和科学探究精神。

3.3提升教师队伍质量,实施有效教学

初中化学课堂有效教学的重点所在就是教师,如果说学生是课堂的主体那么教师是课堂的主人。提高教师的个人素质和转变教师在课堂教学等传统观念都是提高初中化学课堂教学有效性的重要手段。首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要做到时常反思自己,及时发现课堂教学中不足并及时寻求解决方案,以此不断提高个人的教学水平;其次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学会总结,将课堂知识的重难点总结的简单、通俗、易懂,从而提高学生对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兴趣,增加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例如,学生在记诵化学元素中期表时,教师可以将各元素编成口诀或五言唐诗的格式方便学生记忆。

篇11

正文:在素质教育的背景下,新课改要求教学课堂必须要与教学评价系统相适应,富有科学效率的教学评价工作不仅能够提升学生对于课程的兴趣,还能够促进提高教师队伍的专业化水准。课堂教学评价往往是教学活动的风向标,自然高中化学课堂的教学评价对教学活动也起到了导向作用,并且影响着化学课堂的教学水平。当前,新课改不断的推进,新课程所宣传的教学理念得到诸多的认可,现行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体系中有部分需要改进的内容,通过分析新课改理念的贯彻实施,对于研究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提供一些有用的参考。

传统教学方式中,高中化学课堂往往主要以教师讲解为主导,教师是传授知识和课堂的主力军,一直以来教师是课堂的主体,传授知识也多以重复讲解、枯燥的识记重点为主,这种方式在新课改的背景中是完全行不通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必须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让学生自主学习、主动学习,授之以渔要比授之以鱼要更长远。新课改背景下的高中化学课堂,要让学生对于化学的作用有重点的认知,让学生意识到化学对现代社会各方面发展的影响,可以透过化学这一科的发展来了解整个人类近代社会的发展,以及通过化学来了解社会和人类生活中无法离开各种化学反应和变化,让学生学会利用化学来改变生活,为生活增添更多乐趣和便利。

新课程改革下,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就显得尤为重要,笔者根据自身实践,结合新课改的理念就这一方面做简单的阐述。

一、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科学思维

提倡素质教育的新课改,宣传的理念就是提高学生的素养。教学方式要从注重书本的知识中转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的科学思维,注重学生整体素养的提升。相对于其他学科而言,化学课堂同样也有三方面的要求:落实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这三者相辅相成又互相促进。获取知识是学习的首要目的,这必须依靠以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为基础。过程和方法是在学习基本的知识以外还可以提升知识的应用速度,让学生掌握这种竞争力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是学习化学立身的根本,也是化学课堂教学的需要注重培养的主观方面的内容。

要做到以学生为主体,就要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尊重学生的地位,通过谈心式的朋友间的方式去主动走进学生的内心,保护学生特有的尊严和能动性,淡化教师高高在上的威严,凭借着自己多年丰富的教学经验来征服学生。课堂上要学会调节气氛,生动且轻松的课堂氛围符合所有学生和老师的期望,教学方法尽量做到因材施教,主动分析每一个学生的优劣势,有针对性的制作学习方案,让学生在学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快速提升学习成绩。另外,学习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试错的过程,不要怕学生出错,通过错误去总结经验得到的知识会更加牢固的掌握,但在实验课的时候允许的误差一定要小,确保学生的安全。

二、采用开放式和探究式的教学

在新课改进入深水区的当前,课堂上更多的呈现出不少教师把化学实验活动当做唯一的授课方式,对学生无底线的褒奖并不是好的激励行为,我们倡导通过开放式的学习和探究式的学习方式来达到教授知识的目的。通过实验活动,我们让学生知其然也知其所以然,在获得知识的同时也掌握了实验的技能,锻炼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究事物发展的兴趣,培养学生对于科学探索的兴趣以及科学严密的精神。

我们常说要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首先教师自己要有开放的理念,接受新事物的能力要强,才能在课堂上将这种精神通过自身的授课传达给学生。高中化学课堂要以实验课程为基础,学习实验课程后,要让学生自主的讨论和总结经验和教训,以便加快成长。例如:在观察铜、锌分别投入稀硫酸中的现象时,要想为什么会看到锌放在稀硫酸中会产生气体,而铜放在稀硫酸中却无气体产生呢?通过思考,把感性知识升华,就会获得较深的认识:锌的活动性比氢强,能将氢从酸中置换出来,而铜没有氢活泼,故不能置换酸中的氢。化学课堂中概念原理的探究式教学应该为学生创建一个开放的研究讨论的环境,让学生自由地按照自己的想法发表观点,按照自己的设想进行实验,当然并不是放任学生过度自由,过度的放任反而会导致课堂上无秩序无效率,探究式教学必然要经过教师的精心准备,课前了解学生的基础和原有的认知,选择相对有价值的议题进行探究,按照学生的认知路径来安排探究式和开放性的问题,从而促进学生的高度参与,取得良好的课堂效果。

三、要建立化学和各学科之间联系

当前社会的快速发展,要求各种学科在独立的基础上互相交互融合,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样促进化学的发展。生物化学、物理化学等的快速发展,已经向我们证明了,化学不是一门单一的学科,在学习中要引导学生用联系的观点去看问题,比如说“酸雨”的形成不仅是化学物质在起作用,物理世界对扩大“酸雨”的危害也起到了推波助澜的实际影响。在科学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尤其要注重对学科之间的综合联系,作为教师我们要不断地学习和接受新的科学技术手段,而且要不断学习和交流新的信息资讯,特别是像高中化学这种知识交叉点较多的学科,在探讨新教材改进新方法的时候,努力了解化学和其他各学科间规律性的东西,了解共性和个性间的相互配合,扩大自己的知识水平和学习的范围,以便在新的教学任务中更加适应新的教学需求,尽到自己作为人民教师的使命。

总而言之,新课改下的高中化学课堂教学评价以学生的兴趣探索为出发点,通过教师的指点来培养学生的能力,以发展

学生的素质能力为中心,不断改进教学方式、大幅度提升教学成绩为目标,通过开发学生动脑从而带动学生动手能力和沟通能力,课堂上留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和讨论,加强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问、探究式学习,进而引导学生发现和学习新知识的能力。切实加强教师的指导作用,教学中以学生为主体,启发激励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发散性思维。教师的合理引导和启发,充分信任学生、放手让学生活动,不仅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可以使学生自觉地形成团队意识,充分体现了新课改的精神。我们要努力更新观念,积极探索,为高中新课程改革奉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

参考文献:

[1].周雪春;新课程下高中化学教学评价的探索与实践[J];化学教育;2006年05期

[2].郑永信;高中化学评优课评价标准及评价方法评介[J];化学教育;2006年11期

篇12

在中职学校中,不少学生缺乏学习主动性、学习目标不明确、学习方法不当、对知识和技能的归纳总结能力低下。在课堂教学中多数教师采取"老师讲、学生听"的传统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方法与中职教学内容不适应,同时也不适应学生思维、实践等能力发展的需要。化学课是在中职一年级就开设的课程,既是基础知识课又是专业知识课。因此,要求学生一定要学好化学知识,为以后的学习及社会实践等奠定良好的基础。要使学生自觉自愿地学习化学知识,化学老师就必须在化学课堂教学设计上下工夫,通过课堂教学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提高职业技能素养。

1.充分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随着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多媒体已经被广泛应用于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课件教学不仅能够把知识变得直观和具体,调动起老师讲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以及学生听课的热情和兴趣,而且有利于教学重点和难点的突破,有利于教学目标的实现,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课堂气氛中获取知识。利用多媒体进行课堂教学,已经成为现代教学的一种趋势。在应用多媒体教学的过程中,一定要充分发挥多媒体的优势,从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加强老师与学生在化学课堂上的交流等方面出发,使之有助于加强师生间的教学互动。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有关知识的图像或者视频,不仅能使简单的知识变得丰富,而且把教师的教学特色与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充分结合起来,有利于增强课堂教学效果。

经过多年的教学工作总结,我认为在化学课堂教学中,利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对重点和难点知识的理解,而且能够把抽象的、难于用语言进行描述的知识及理论用具体、直观的方式呈现出来。对于对人体有危害的普通条件下难于操控的实验,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视频呈现出来,有效避免突发事件的发生;同时对于微观世界的物质:如粒子、物质的微观结构等,通过动画功能把它们展示出来,有利于学生对微观世界物质的进一步理解。

当然,多媒体课件并不能完全取代传统的教学方式,多媒体在教学中起到的只是辅助作用,必要的课堂演示及板书在教学中还是不可或缺的。在中职学校化学课堂教学中,发挥好多媒体的辅助教学作用,是对传统课堂教学手段的有益补充。经过多年实践,我认为合理地使用多媒体不仅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与掌握所学的知识,而且有助于学生想象、思维、分析和理解等能力的培养。

2.注重总结知识

中职学生正处在个性形成、自主发展的关键时期,在这个阶段得到有针对性的、具体的指导,他们将终身受用、获益良多。如何使学生"消化"老师在课堂上教授的知识,进而培养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我认为善于对所见、所闻、所学进行有效总结是实现理论与实践有效统一的途径之一。

在每章节内容教学后引导学生对知识进行必要总结,有利于学生在对知识认知的基础上对所学知识有意识地建构知识网络,使知识之间建立有机联系,使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好的课堂小节,不仅能将知识系统化,还能使学生在对知识信息进行深加工的过程中,发展化学思维;不仅提高了对知识的认知程度,而且拓展了知识的广度和深度,提高了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能力。加强学生对知识进行同类归纳、异类比较的概括能力,加强知识横向与纵向之间的联系。这样不仅有利于学生对易混淆的、有关联的知识进行系统化,而且有利于提高他们的归纳概括能力和思维能力。

3.讲授与演示相结合

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是教学中应用较普遍的一种教学方式。这种教学方式在重视培养学生实操能力的中职教学中尤显重要。对于理论性很强、内容抽象、同学感性认识不多的化学知识,化学老师可以采取讲授与演示相结合的教学方法进行教学。比如化学老师在讲授知识点时,若只是照本宣科,就有可能出现老师自认为说得比较清楚明白,而学生对于老师讲解的知识听得比较糊涂的状况;教师讲得饶有兴致,学生听得晕头转向。假如化学老师在讲解的同时进行必要的演示,如借助多媒体课件,这样就会使学生对该知识形成知识体系,加强对知识点的理解与记忆。通过演示进行分析和讲解,充分调动学生眼、耳、脑各种感官,使学生通过直观、形象的认识,从感性和理性上对知识的内延与外涵进行充分理解和掌握,所得到的记忆也更加深刻。

大量事实表明,学生在听课的同时观看演示,不仅加强了师生之间的互动,有助于老师对知识的讲解、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在中职学校化学课堂教学中,化学老师要调动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知识的兴趣。任何一种教学方法都有它的优势,"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最重要的是根据知识内容的难易程度及其特点,学生的实际水平等,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使化学课堂教学取得良好的效果。

篇13

没有疑问,就没有思考。在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并带着疑问进行学习,就一定能发现问题,并且分析问题,进而解决问题、收获知识。在开放的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要急于解答自己提出的问题,要让学生自行进行组织讨论,这不仅能使学生的探究欲望得到满足,也能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开放的课堂环境中,学生的思维比较活跃,能积极的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来,这时教师提出一些问题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兴趣,会使化学课堂教学效果得到明显的提升。此外,教师可以创设开放的教学情境,拓宽学生的思路,在学生的思维活跃以后,让学生自行进行学习探究,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在开放的课堂教学环境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是引导者,要适当的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引导,不能让学生进行盲目的学习,只有这样,才能使化学教学得到优化。

三、教学的优化,有利于学生反思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