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会计基础学习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基础学习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基础学习

篇1

学习会计基础知识的方法有:

1、初学者开始学习时,一定要从教材入手,认真理解书上的每一个概念,切记不能死记硬背。死记硬背是学不好会计的。会计的许多名词都可以从字面意思理解,会计基础知识许多部分都是从定义出发的,从字面意思就可以理解;

2、理解准则,把握基本公式,所有的账务处理原则都是从会计恒等式出发的,因为它是会计基础知识的原理;

3、学习中一定要理解并掌握所有的会计政策和制度,会计政策和制度都是为报表的使用者服务的。

(来源:文章屋网 )

篇2

一、传统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困境

为什么传统的课程会计教学无法帮助学生有效形成职业能力?原因在于大多数职教学生具有形象思维认知倾向。当他们在学习中无法接触到企业实际工作情景。对工作岗位和工作过程缺乏感性认识时,就往往不知道学习内容在实际工作中的作用。感觉抽象难以理解。不能形成相应的职业能力进而明确自己的学习方向。

二、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基础课程

2008年8月份。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地方教材建设委员会编著的《会计基础》新教材,尝试了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会计专业新课程新教材的开发。会计基础是指会计基础工作,有别于传统的基础会计课程。该课程具有如下特点和作用:

1.有利于学生从整体上而不是孤立地获得会计职业知识。

2.有利于学生将学习与职业实践相联系。有效形成初级会计职业能力。基于对会计职业工作内容有感性认识,再开始学习专业知识,学生获取会计知识的过程始终与具体的职业实践相联系。因而技术与专业理论不再抽象。

三、会计基础新课程实施的探索

(一)重新确立课程目标

传统基础会计课程目标强调了解会计七大核算方法并应用借贷记账原理编制分录。

笔者认为会计基础新课程的目标应确立为:熟悉会计整体工作流程,辨识和填制常用会计单据并理解会计单据反映出的业务关系。掌握借贷记账法在简单业务巾的应用。理解会计数据来源并学会阅读简单会计报表。初步养成会计工作思维及细致严谨的职业习惯。

(二)建构与职业活动紧密相联的教学内容

1.教学内容的选择。传统的会计基础课程重点教授内容是通过各种题型强化训练。使学生熟悉会计分录的编制。教材中仅呈现少量的原始凭证样式。几乎不提供相应的习题供学生们练习填制原始单据。

重组课程教学内容。作为会计基础课程新课改的关键点。应从会计实务工作出发,重视向学生呈现会计职业实践工作内容。以培养学生职业能力为目标。以会计工作过程为主线,进行工作任务分析,依会计工作各环节形成项目教学模块,据岗位或经济业务类型划分子项目任务。

2.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在教学内容的呈现序列上。会计基础课程应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先易后难。在呈现方式上应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予以呈现。

(三)重新设计符合学生认知水平的教学方法体系,坚持以学生为中心进行教学

在学科课程模式下。基础会计课程教学的开展通常是以教师理论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方法为主,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二元分离。而以工作过程为导向的会计基础新课程教学,其核心是以会计工作项目为中心来开展和组织教学,“边干边学”,体现了以行动为导向的学习方案设计。目的是建立起学生的工作思维。

1.角色扮演法的应用。角色扮演法是让学生假想自己是实际工作中的某一角色,并以此角色的身份来完成任务。这种教学方法能让学生身临其境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对学生形成工作经验,培养工作思维很有帮助。因此也是新课改中提倡的一种教学方法。例如:在本课程教学中,对于“采购业务处理”部分。可将学生分组成为5人小组团队。分饰某食品公司的会计员、出纳员、业务员、仓管员和供应商等角色,然后再自主完成仿真业务的各处理环节。

2.情景教学法的应用。情境教学是建构接近真实工作环境的教学情景,让学生在工作过程中学习。这种教学法有利于为学生提供一种仿真的会计职业实践,将职业学习与职业实践联系起来。

3.讲授法的应用。讲授法是教师通过简明、生动的语言。向学生叙述事实材料或描绘所讲对象,传授知识和技能的教学方法。它具有严密、系统、深刻的特点。

当前新课程改革提倡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引发了不少人对讲授法的否定观点与态度。笔者认为在学校教育中讲授法是有其独特的教学优势的。不应简单地将其划归为填灌式教学。工作过程导向的课程模式中也可恰当地嵌套采用讲授法教学。

四、会计基础教学实施的效果

(一)在应用借贷记账法编制会计分录的传统重点内容方面。新课程模式下的实验班与传统学科课程模式下的对照班相比。能力更优。在教学时数及教师相同的情况下。笔者选取了六个知识点进行检测。分别为:区分会计要素、筹资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材料采购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生产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销售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经营成果核算业务的会计分录编制。检测结果表明,实验班完成测试题的准确性优于对照班。

(二)实验班相比对照班,综合职业能力更优。实验班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提升,主要体现在原始单据和记账凭证的准确填写、书写的规范性、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等方面。笔者选取了两个知识点进行对比检测:根据简单业务填制记账凭证格式的准确性、根据采购业务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和运费发票判断业务类型并填制付款支票和收料单,进行检测,检测结果为实验班完成测试的成绩更优。学生们在会计模拟实训的总结中写道:“一学期的学习最大的收获是做实训时可以不看题目,根据原始凭证就会填记账凭证了。”尤其值得指出的是,透过会计凭证判断业务类型的能力是形成工作实操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实验班被试者的学习体验更愉悦,态度更积极。当被问到:“一学期的学习中,你是否感受到学习的愉悦与成功”,实验班约4750%表示“是的,我愉快学习,有成就感”。这一数据相比对照班的1429%有了较大的提升。

参考文献:

篇3

为使中职学校初学会计基础的学生容易读懂,易于理解,并通过理论与实践的一体化教学,较快掌握记账操作的技能,笔者在多年的会计基础教学中,经过反复实践、总结、探索出一套通俗易懂的快速记账教学法,现分析论述如下。

一、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

记账方法按记录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单式记账法和复式记账法两类。

1.单式记账法

单式记账法是指对发生的经济业务,除了有关债权、债务的现金收付业务以外,只在一个账户中进行记录的记账方法。它不能全面、系统地反映经济业务的来龙去脉,也不能对记账的正确性加以核实检查,故目前已被淘汰。

2.复式记账法

复式记账法,即对发生的每一项经济业务,都要在相互联系的两个或两个以上的账户中进行记录。如果涉及两个账户,那么计入这两个账户的金额必须相等;如果涉及两个以上的账户,则记入一方账户的金额与记入另一方账户的金额相等。

复式记账法,按记账符号和记账规则的不同,分为借贷记账法、增减记账法和收付记账法三种。我国现行会计制度规定,各行各业一律采用国际通用的借贷记账法。因此在教学中只学习借贷记账法。

二、借贷记账法记账规则

1.用“借”和“贷”作为记账符号

在借贷记账法中,账户的基本结构是把账户分为左右两方,左方称为“借方”,右方称为“贷方”,用以登记增加或减少的金额。在实际工作中,一般用“借”表示资产的增加或负债权益的减少。也就是说,在资产类账户中,用“借”表示增加数,“贷”表示减少数。在负债权益类账户中,用“借”表示减少数,用“贷”表示增加数。

在一定时期内,每个账户的借方和贷方所登记的金额合计数,叫“本期发生额”。借方金额合计数,叫“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金额合计数,叫“贷方本期发生额”。在一定时期末结出的账户余额,称为期末余额,用来反映某一账户本期资金增减变动结果。期末余额分为借方余额和贷方余额两种。资产类账户,一般为借方余额;负债权益类账户,一般为贷方余额。其计算公式是:借方期末余额=借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本期发生额;贷方期末余额=贷方期初余额+贷方本期发生额-借方本期发生额。

2.以“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作为记账原则

根据复式记账原理,对每项经济业务都要以相等金额同时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相联等的账户中进行登记。记账时,对各项经济业务,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借方,另一方面记入一个或几个有关账户的贷方,记入借方账户与贷方账户的数额必然相等,下面举例说明。

例1.用银行存款200,000元购买原材料。属资产类账户,在丁字形账户中,记录如下:

三、借贷记账法运用实例

甲企业8月份发生的经济业务如下:

例2.8月4日将现金30 000元存入银行。

这项业务,现金与银行存款均属资产类账户,银行存款增加记借方,现金减少记贷方,会计分录如下:

借:银行存款 30000

贷:库存现金 30000

例3.8月5日以银行存款500,000元购买乙企业股票50000股,其中包括已宣告发放但尚未支取的股息8,000元。

这项业务,银行存款减少,股票增加,尚未支取股息8000元,应在增加股票内,会计分录如下:

借:交易性金融资产 492000

篇4

中职院校主要是培养面向社会和企业的专业型应用技术人才。在社会经济的发展和转型的背景下,人们的观念意识也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人们对会计学这门专业产生了巨大的热情,这主要是因为会计专业的市场前景非常光明,社会需求非常大,就业机会更多。而且在中职院校中,还有很多非会计专业的学生需要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虽然这部分学生不是会计专业的,但是他们的专业发展也与之关,诸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中药药剂等方向的专业,《会计基础》这门课程也成为他们的必修课程。因此,在进行课程教学之前,我们要对非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进行准确的定位,这样才能更好的制定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使学生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学习,提升对《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兴趣。

二、中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定位

(一)教学对象的定位

在进行教学目标定位时,我们要明确中职非会计专业的《会计基础》课程教学面向的是什么样的学生,即明确教学对象,只有明确了教学对象,我们才能够更好的进行教学目标的制定。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是非常基础也专业发展必须要求学习的,而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如市场营销、物流管理、中药药剂等专业的学生,这些专业的学生在今后职业发展的过程中可能会用到相关会计基础知识,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主要目的在于学会运用会计学的基础知识,解决专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

(二)教学目标的定位

从《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和会计专业的学生的教学定位是不同的,学习的层次和要求也因为专业的不同而存在很大的差异。这是因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会计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是不同的,知识结构和专业理念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导致了课程目标的教学发展分析也存在很大区别。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基础》课程的学习目标也应该要有准确的定位,通过这门课程的学习并非要求他们熟练掌握专业的财务会计、财务成本管理、纳税申报、审计等知识,而主要是引导他们形成综合性的知识体系,因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将来面向的职业并不一定是会计工作。因此,对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定位:(1)知识的基础性,也就是要求学生掌握会计学的基础知识;(2)知识的综合性,虽然说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可能不会从事会计专业,但是在未来的职业发展中,综合性的人才具有更强的竞争力,因此,要引导学生掌握会计学的综合知识;(3)知识的应用性,通过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到专业实践中,提升知识综合运用能力。

三、非专业《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方法的探索

(一)合理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提升教学的引导性

教学方法的探索需要合理运用现代教学技术。如今,多媒体教学已经应用到课堂教学实践中,在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教学实践中,教师可以运用多媒体信息技术,建立更加直观的课堂,提升教学的引导性。在进行课堂教学时,教师要明确学生的学习内容和发展方向,对于非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确实存在一定的难度,很多学生都对“会计循环”这部分内容感到很抽象,难以理解。因此,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利用多媒体教学,形象化地对学生进行指导。例如,在学习“账务处理”这部分内容时,学生对“起点原始凭证”认识不深刻,教师可以用PPT展示实际的凭证和账簿,也可以利用教学视频引导学生理解“会计循环”。不管运用何种教学方法,都要围绕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础应用方面进行教学和指导,在教学中提升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也要符合学生的发展规律和理解能力,这样才能真正提升教学的引导性。

(二)教学方法要结合学习者的专业特点,提升教学的有效性

我们知道,中职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面向的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这些学习者不具备专业化的会计知识和理念,但是他们有着不同的专业特点,在学习本专业知识的同时也需要理解会计学的相关知识。非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能够运用数据和信息,学会制作财会报告。《会计基础》的教学经常以制造企业作为案例进行教学,这不能满足不同专业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不同学生的专业特点,进行有关的教学引导。例如,当在教授中药药剂专业的学生学习《会计基础》课程时,教师可以将会计学基础知识及账务处理与医药企业经营、医院药店药品管理等实践操作和案例进行有机融合,可以多讲解一些“医药市场”的内容,让《会计基础》课程教学与学习者的专业发展相联系。这样,非会计专业《会计基础》的课程教学的方向就更加清晰化,教学的有效性也就能够提升。

四、小结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人们的观念意识的转变,会计专业已经成为一门热门专业,越来越多的人选择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对于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是非常基础也非常自然的,但是对于非会计专业的学生而言,学习《会计基础》这门课程却要花费非常大的功夫。从《会计基础》这门课程的课程目标和教学来分析,我们可以发现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和会计专业的学生的学习难度是不同的,学习的层次和要求也是存在一定的差异性的。这是因为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与会计专业的学生的专业基础以及知识结构存在很大的差别,这就导致了课程目标的教学层次的差异性。因此,对于非会计专业的课程教学来说,《会计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也应该在结合就业发展的基础上有更加准确的定位,对教学方法也要结合学习者的专业特点,运用全方位的教学手段进行更加有效探索。

参考文献

[1]刘东城.非会计专业会计学教学现状分析及改革设想———基于华中农业大学的实证研究[J].当代经济,2015(01).

[2]熊原梅.非会计学专业会计教学体系改革———基于湖南大学非会计学专业的实践调查分析[J].财会通讯,2013(06).

篇5

一、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在教学中的地位

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这三方面是相互联系、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具有同样的重要地位,不能片面的强调其中的一个方面而忽视了其他方面。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忽视基本理论,只讲会计制度;忽视核算原理,只讲具体操作,把会计课程变成了制度的讲解和方法的介绍或者认为实际工作中怎样做,课堂上就怎么教,假如这样就只能使学生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被动的接受,不能从理论上解释,到了实际工作中,也只能做学校里学习、模拟过的作业课程,不能灵活运用,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如果只讲基本理论,忽视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将造成理论与实践相互脱离,那么学生在以后的工作岗位上,就会出现不了解财务制度,不认识凭证帐薄,不会做帐,在实际工作中束手无策。由此可见,在《基础会计》教学过程中,我们既要加强基本理论教学,又要加强基础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二、加强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教学

1、基本理论教学

《基础会计》是一门理论性和实战性都很强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先掌握理论,打好理论知识基础是第一位的,因为只有弄懂吃透了理论,掌握会计规律,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领会会计的特点,适应改革开放新形式会计发展的需要。

《基础会计》中基本理论很多,诸如:“会计核算的基本前提、会计核算的一般原则、会计要素、会计等式……”等等基本理论,对学生来说既是新鲜的,又是抽象的,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讲清讲透彻,才能使学生在基础知识和技能方面有更深刻的理解,如:只有明确资金运动周转的过程,才能理解工业企业主要生产经营过程的核算;只有明确权责发生制等原则,才能很好地确认收入和费用等业务;只有明确了会计等式的平衡原理,才能实际地开展帐务工作……只有如此,才能使学生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在基本理论教学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很简单的帐务处理也做不出来。初学者若遇到这样的挫折,很容易打消其学习的积极性,从而对会计专业失去兴趣。这个问题看似是个技能问题,实则却是个借贷记帐法的原理问题。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呢?第一步,明确经济业务中资产、负债或者所有者权益是增加了还是减少了;第二步,找出相应性质的帐户;第三步,运用借贷记帐法下各性质帐户增减的记帐方向,做出帐务处理。只要按照这三个步骤来做,学生基本都能掌握借贷记帐法的原理并能实际运用了。

2、基础知识教学

基础知识主要包括经济业务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等几方面的内容。

(1)经济业务知识。《基础会计》是以工业企业主要经济业务为例,阐明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的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及其帐务处理。主要经济业务内容可分为材料物资供应、产品生产和产品销售三个过程,在这三个过程中,会引企业的资金以货币资金――储备资金――生产资金――成品资金――货币资金的形式不断运动。会计是对企业资金运动过程的核算和监督,资金运动又会影响企业的供、产、销。因此,在教学中必须使学生熟知会计中的经济业务知识,理解经济业务与会计的关系,才能得心应手地做好帐务处理。

(2)会计核算知识。会计核算知识主要指经济业务发生时的帐务处理知识,填制及审核会计凭证的知识,设置和登记会计帐薄知识,会计报告编制知识等。

(3)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会计人员是市场经济活动中的特殊从业人员,不仅要有良好的业务素质,还应有较强的政策理念和职业道德,应受到法规制度和职业纪律的约束。当今,假帐泛滥,会计信息失灵问题日益严重,更有一些会计从业人员受个人利益驱使,放弃职守,监守自盗。道德和诚信,这个对会计从业人员最基本的要求,在实践工作中却成为最高要求。对于初学会计的学生,在刚刚开始的教学过程中,就应该加强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教育。会计的各项规章制度,如:《会计法》《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等使会计工作者的行为规范,也是职业道德和专业素质的衡量标准。在教学过程中,可采用穿插式教学,把法规、制度的有关内容结合在教学过程中讲授,也可在每周教学中,专设1―2节课时讲解。这样不仅拓展了学生会计专业的知识面,更重要的是规范了会计行为,培养了专业素质,并提升了会计职业道德水平。做到不仅知法、懂法,并能够自觉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更要学会用法来保护自己,筑起严格的自律防线,真正做到“常在河边走,就是不湿鞋”。

3、基本技能教学

中等职业学校的目标是培养实用型人才,会计专业更是一门实践性和技术性都很强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

(1)多用实物教学。在课堂教学中,可用实物展示的尽量用实物展示,给学生以直观的印象。比如:讲原始凭证时,可把日常搜集的一些票证、发票、收据、单据等给学生传阅,使学生真正理解原始凭证的概念,讲授记帐凭证填制、会计帐薄登记、报表编制时,就把往界学生实习时的帐薄拿出来让学生们翻看,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

(2)强化实习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做好模拟实习是强化技能的重要内容。学生的实帐练习可进一步巩固学习成果,对所学知识,通过动手动脑来提高操作技能,培养其按记帐规则记帐,正确的凭证填制,帐薄登记规范化的好习惯。

总之,在《基础会计》课程中应加强基本理论,基础方法和基本技能的教学,为学生以后进一步学习各门会计专业课程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篇6

一、会计入门第一课——看

常言说,万事开头难。基础会计课程的专业性和专业概念的抽象性,课程内容超强的系统性,都会给初学者造成一定的学习困难,常会使学生产生枯燥乏味、不易入门的感觉。所以会计入门的第一节课,就必须调动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而兴趣很大程度上来自于好奇心和好胜心。所以,我们大胆尝试,利用第一课,帮助学生跨过学习会计的第一道门槛。

第一堂课如果照教材按部就班地给学生讲会计的概念、会计职能、会计对象等抽象的理论,学生不理解、没兴趣,就会产生厌学的情绪。因此,上好第一节课,唤醒学生学习会计专业的兴趣,让学生重视基础会计课程,应当是每一位会计教师的责任。所以,我们决定,第一堂课不讲授课本抽象难懂的知识,而是组织学生参观学校财务处和校内会计仿真模拟实训室,翻阅查看会计资料,学生边看,教师边解说。通过看账使学生在第一堂课就对“账”有了一定的认识,从感性上,对什么是账户,账户的借栏、贷栏、余额栏等结构有所了解,这样学生脑子里有“账”的烙印,对以后会计知识的学习和理解,就变得轻松了许多。

其次,做好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使其明确学习目标,激发学生积极向上的热情与动力。教师要针对学生的具体情况,详细向学生介绍会计人员应具备的职业素质和专业技能,给学生一个明确的学习目标,向学生介绍会计从业人员要考取的资格证书,从会计从业资格证、初级会计师、会计师、高级会计师、再到注册会计师等资格考试,相当于为学生做好了职业生涯规划。往往这些知识一讲完,学生对会计的兴趣马上就被提了起来。接下来可以向学生介绍取得会计一系列资格证书应学习哪些课程,通过哪些考试。学生对会计学习就能做到事先有数,最起码愿意接受这些课程。

在以上教学过程中,教师始终要情绪饱满、语言风趣幽默、通俗易懂,鼓励学生参与,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没有兴趣的学习是痛苦的学习,是没有效率的学习。充分发挥第一堂课作用,以提高学生足够的学习兴趣。

二、调整教学内容、优化课程结构——讲

根据高职教育“理论够用,重在实践”的基本原则,以及会计改革不断深入和新会计准则的不断出台,如何科学合理地选择和组织教学内容,已迫在眉睫。近年来我们先后走访了各级各类企业资深会计人员,召开财务专家座谈会、企业有关人员座谈会、历届毕业生座谈会等,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和建议。在此基础上,我们重新构建了《基础会计》课程的教学内容体系。

首先整合《基础会计》知识体系结构。第一章:会计基本理论包括会计概念、会计对象、会计职能、会计假设、会计原则、会计计量、会计核算方法等内容,对初学者而言,这部分内容是很难接受和理解的,如果在开课时首先讲解这部分内容,势必造成学生稀里糊涂,像听“天书”,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我们在不影响学生掌握基本知识的前提下,将这部分内容调整到课程最后讲。此外,对有些内容,如:财务报告、财产清查,成本计算等,在后续的其他专业课程中将详细讲解,在基础会计中可以做简单介绍。本着实用、适用和快速入门的原则,将会计要素与等式、会计科目与账户、复式记账与运用、会计凭证、会计账簿等内容作为基础会计的主要重点内容讲解。其次,结合实际情况,根据最新会计法规、会计准则及最新研究成果对教学内容进行更新和调整,在原教材内容的基础上进行补充,扩大信息量。最后,将会计法规、会计准则、会计制度及考证内容等纳入课堂教学。

另外,在课时分配上,强调了理论与实践并重,理论指导实践的原则。新的课程体系以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为前提,以岗位技能要求来组成教学项目,以市场为导向,以岗位职责为要求,以提高学生就业能力为目的,并根据学科特点,加大实践教学的比重。通过压缩理论授课学时,对会计基本理论的

部分内容进行精简,增加实践教学学时,提高实践技能的比例。

三、加强实践教学——练

实践性教学环节是高职院校教育的重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是高职高专教育教学改革的突破口和切入点;且该课程的应用性很强,在教学中必须加强实践性教学环节。

通过实践教学将抽象的会计理论通过实际操作,使学生很快理解、消化、吸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实践环节中采用了三种形式:随堂实践、单项技能实践、综合技能实践。

1.随堂实践。在课堂教学中,做到教师边教、学生边学、边练。在学生掌握复式记账原理的基础上,抓住会计核算程序的三大环节,即填制会计凭证、登记会计账簿、编制会计报表,让学生进行随堂技能训练,使他们在课堂训练中初步掌握会计核算的专门方法,为以后的单项技能实践和综合技能实践打下基础。

2.单项技能实践。单项技能实践是指在教学中,按各章节次序以加强学生的实务训练为重点,例如:在讲授会计凭证的内容后,让学生就会计凭证的填制,进行单项训练。这样,通过逐章逐节过关,循序渐进,使学生能熟练掌握各种会计核算方法,对相关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进行正规化的技能训练,使理论与实验同步进行。这样做,加强了学生动手能力的训练和培养。

3.综合技能实践。综合技能实践通常在课程结束后集中一周进行,模拟企业一个月的经济业务,指导学生从建立新账、原始凭证的填制和审核、记账凭证的填制、审核和传递,会计账簿的登记,到会计报表的编制以及财务分析,进行全过程的综合演练。通过这种逼真的实战演练,学生对教师所授内容有了更加综合、清晰和直观的了解,巩固并深化了会计理论知识,增强了动手能力,真正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相结合。

另外,校内综合实训课可以邀请具有丰富经验的校外财会人员来校指导,向学生传授其工作经验和操作技能。总之,通过强化实践教学环节,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使其对会计理论的理解和掌握更加深刻,提高其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缩短会计理论与实践的距离,从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通过以上各种实践性教学,学生在实践中总结实践体会,完全模拟实际会计机构的环境,使学生能很快对所学知识消化吸收。

四、努力做到授课语言—通俗化

会计起源于生活,用身边的事例增加学生对会计的亲切感,让学生感觉会计不仅不是遥遥不可及的,而且就在我们身边,唾手可得。贴近生活的举例或比喻能很好地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索,学生常常会产生一种恍然有所悟的感觉,确立自信,变畏惧为兴趣。会计基础既是一门学科,又是一门艺术。运用教学语言艺术。生动活泼的故事、贴切的比喻都能启发学生丰富的联想和深入的思索,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幽默风趣、富有情感色彩的语言能给课堂教学增添情趣,增强知识的吸引力,激发学生的无限学习兴趣。善于挖掘生活情境。会计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会计教学要善于挖掘教学内容中的生活情境,让会计知识贴近生活,感受到会计的趣味和价值,体验到会计的魅力,引起一种学习的需要。教师在会计教学中随时可将生活引入教学,将教学引入生活。比如,用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来比喻资产的重要性;用借鸡下蛋卖蛋还钱来解释融资租赁等信手拈来。总之,通过会计问题生活化不仅做到了教学通俗易懂,快学快会之目的,而且还活跃了课堂气氛,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总之,在《基础会计》的教学改革中,在教学内容改革上,强调打破传统的知识体系,以适用为原则,对现有教学内容进行改革;教学顺序上做到一体化,与工作过程相适应;教学上引入新的方法和手段,强调案例教学和建立实训实验室;考核上以实践为主,以适应社会对高职会计学生的需要。

参考文献

[1]张玉红.《基础会计》教学改革探索[J].新课程,2010,8:169-169.

[2]胡玲燕.对高职《基础会计》教学改革的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10:171-172.

篇7

1 引言

由于会计基础作为基础性课程,其教学有效性能影响到学生学习后续的知识,因此为了让学生能比较全面地掌握知识的重难点,提升各方面的能力,需要对会计基础教学的方式和模式进行改进,按照学科的标准和要求,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达到培养学生会计能力的目的。

2 会计基础教学的现状

随着社会对会计人才的需求,各大院校都根据市场的需求,转变了教学方式,慢慢以培养实践型人才为主,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还是存在一些问题,影响了会计基础教学的质量和有效性,主要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教学方式还是以灌输式或注入式进行教学,缺乏灵活性,导致学生比较呆板地进行学习,只会听教师,不会自主地思考问题,禁锢了他们的思维活动。二是严格按照课本的顺序进行教学,缺乏一定的实际应用性。因为课本的章节安排是按照知识点来归纳的,但是实际的操作过程与课本的教学内容顺序不符,导致学生学习起来有点混乱,也有点吃力。三是教学互动性较少。主要以教师讲课为主,学生参与较少,导致减少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也影响了教师对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四是教师的教学水平和能力有限。会计是一门实践性比较强的学科,教师一般都是理论知识比较丰富、实践经验较少,就算有的教师有一定的实践经验,也只是熟悉某一行业或岗位的会计流程,并不能给予学生全面的会计实践的指导。

3 提高会计基础教学的有效性途径

有效性的教学包含了二层意思,一是教学的效果达到了之前预计的效果;二是教学质量得到了提高,有良好的教学效率。为了达到这种教学的有效性,并改善之前存在的教学问题,本文将主要从教学内容的有效性和教学方式的有效性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3.1 会计基础教学内容的有效性

第一,教材内容的灵活调整。教学内容的有效性是以教材为蓝本,但并不局限于教材内容和编排顺序,比如讲完复式记账就可以让学生了解经济业务往来的核算问题,再让学生接触凭证等内容,而且在讲凭证的时候又可以对记账方式进行复习。这样一方面能让教学内容与实际操作流程相一致,逻辑性比较强;另一方面,能让学生进入工作岗位后可以迅速地掌握和适应。

第二,教材内容的合理选取。整套教材不一定都是重点和难点,加上每门课程都有课时限制,因此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合理科学的选取。一方面,选取对学生将来的学习和工作有利的知识,不能认为不是重点就忽略,或是由于课时的局限性而忽视;另一方面,选取比较有趣味性的内容,这种趣味性的教学内容,可能不是重难点知识,但是适当地运用,可以起到调节和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而且知识点都是互相关联的,只要选取恰当,也是能引申到重点知识上的。

第三,理论与实际结合进行教学。教材内容多半是理论部分,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教师在讲授理论知识的时候,多结合实际生活来讲解,让教学内容更加丰富,比如进行会计的模拟实训,让学生能自己动手规范地填写凭证和登记账簿。另外,还可以在原有知识的基础上引申新的知识点或是更深层次的知识点,让学生受益更多。

3.2 会计基础教学方式的有效性

第一,趣味性教学。会计基础的理论知识从理解的角度来看,不是很好理解,因为其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而且不是学生自己认为的,只要会计算,会背就能学好会计。针对这一情况,要改变灌输式的、死记硬背的教学方式,要通过幽默、好笑的语言来营造良好的教学氛围,或是采用比喻的方式让枯燥无味的知识变得生动形象,也可以通过多媒体演示图片等来进行教学,让学生在动态的画面中进行学习,不会让理论知识的学习变得很枯燥无味,而应是充满趣味性的。

第二,互动性教学。互动性教学是提高会计基础教学质量比较有效的方式之一,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而且也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教师通过互动了解到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每个学生的学习状态;学生通过互动增加了知识的储备量,也能在互动中从别人身上学到东西。因此,教师采用小组讨论、情景教学以及案例分析等方式可以起到提高互动性和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第三,鼓励式的教学。鼓励式教学可以让学生大胆地说出自己的想法,在做课堂作业或是课堂回答时,能积极地回应教师,跟随教师的上课节奏和思路,能收获到更多的知识,而且也能让学生积极思考问题,培养其自主学习意识。比如在讲述会计的什么的时候,可以先问会计是什么,是做什么的,为谁服务的,为什么要这么做以及怎么做的方法,让学生们思考后回答,并对回答的结果给予肯定。这种边鼓励,边循序渐进的方式,也是提高会计基础教学有效性的方式之一。

4 结语

会计基础是进一步学好会计课程的前提,不仅理论性强,实践性也很强,因此提高会计基础教学的有效性显得尤为重要。本文认为从会计教学内容和会计教学方式两个方面进行改善可以起到提高会计基础教学有效性的作用。

参考文献:

[1]李桦.论强化职业学校会计教学的有效性[J].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10):40-41.

篇8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习与工作的基础课程,是入门与如何昂的关键。当前我国财经教育体系当中,基础会计学作为一门入门课、基础课,并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很多教师更是照本宣科,使得课程内容不能有效传递到学生,还会影响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甚至影响学生接下来几个学期的学习。在当前比较流行的一些基础会计学教学中,不难发现具有明显的教材编写缺乏系统性与科学性的问题,教材未能充分体现“工学结合”的理念,教学环境一旦出现课程与课程之间的联系出现割裂,那么一定会出现不利于对学生实践能力以及基础会计知识的应用能力的培养的事情。基于此,在职业教育与大学教学当中基础会计学的教学实践要积极开展教研活动。全面发挥教育体系中基础会计学教师的讲解课程的经验优势和系统的教学理论优势,立足于实际,加强对当前基础会计学教材建设的探讨,加强集体备课对课程渗透力的强化作用。制定出因人而异因地制宜的能够有效针对教材知识整合的渗透与专业课程的链接,制定出能够真正符合不同的学生实际的课程教学方案而不是一笼统的教学,为切实提升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质量制定一套完整的适合教学展示的经济业务。在整合教材的一系列过程当中,既要考虑学生的接受能力,同时也必须考虑到一点,那就是基础会计理论上的逻辑性与有机性之间相互衔接。教师在教研与实践集体备课的过程当中,可以会计信息本身来当作教材内容逻辑上的主线。按照以下内容进行信息传递:第一,会计基础理论讲的是概括性的理论基础;第二,会计信息生成是信息由粗乱到整洁的工作内容;第三,会计信息加工是方便信息提取的工作内容;第四,会计核算组织程序,这样就能够使会计学学生能够对基础会计拥有更全面、更系统层面上的感悟和认知。在基础会计学集体备课的活动当中,老师们还可对教材中编写者给出的例题与习题进行适合教学情况的调整,能够让它沉为一个可以令学习者产生实际经营感的有机整合,加强学生了解。

二、集体备课的形式与优势分析

(一)仿真模拟与角色遐想式教学

当前无论是职业教育学院还是本科教育学校,针对集体备课应该做什么?应该将实训基地的建设积极落实和加大,为学生开展基础会计实践提供保障。以角色遐想的方式通过仿真模拟教学将学生组织起来,营造与真实企业会计工作类似的场景,在场景中缩短基础会计教学与实践的距离。实践出真知,融入学习过程当中的场景教学,能够轻松学习过程,加深学生理解,便于教师的内容渗透,使学生获得更便捷的更效率的学习。

(二)提高学生的学习接受程度

让学生在“做”中“学”,教师可以将期初余额、累计发生额等财务数据录入到为教学准备的课件当中,给学生发放原始的或者记账的凭证,各种账簿和报表等等会在基础会计学阶段的会计操作中需要接触的各票据与账表。能够合理的利用这些实务内容把可能内容融入到教学过程,让学生在课程当中认识凭证、了解账表,明确企业最终的财务成果,认识到不同资产计价方法对企业的影响,还能够激发学生讨论的热情,让在学的基础会计知识达到融会贯通的地步,提高基础会计学教师与学生双方教学质量。

(三)深挖教师资源,提高教师教学能力

通过集体备课和教研,将教师资源进行集中整合,既能提高年轻教师的教学经验,又能使老教师更快捷的获得、熟悉新型的教学工具的使用方式。每位教师在不同的课程上,面对不同的学生,产生的不同的教学问题可以集中在一起进行反馈和讨论,再将讨论结果应用到实际教学当中去。不仅能够提高教职工教学水准又能提高基础会计学的教学质量。这样就能够促进学生和教师的双增长,学生融入教师的课堂当中,教师有足够的资源能够调动和整合,挖掘教学能力,拓展教学深度,促进教师自我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增长。

(四)发展教师素质,使优秀教师得到凸显

基础会计学课程是会计入门的课程,是学好其他专业课程的基础和关键。看似简单的课程其实对教师的专业知识、引导教学能力有着深入的要求,将知识成果与专业人员分享已经不简单,更何况是教会没有任何财务会计基础的新生呢?。因此,越是基础的课程对教师素质的要求就会越高,久越应该交给优秀的教师去讲解。通过集体备课能够完善部分有提高空间的教师,使能够更好的完成教学任务的教师凸显出来,并对教师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提供一定的帮助。

(五)注意集体备课中的不利因素

集体备课在具有上稳重所说的好处之外,还有对比传统教学备课的一个可以克服的缺陷,就是备课的效率问题。这一问题产生于不合理的备课组织或组合,使得集体备课的作用难以展开,应该将不同长处的教师搭配组合,最后总结到备课组组长,形成一个高效的备课线程。如果具有过多共性的教师一起商讨,那么教学思路会被局限,还会使备课遗漏很多有价值的内容。如果结合教师课堂风格,将不同风格的教师有机的结合起来,就能够克服这一问题,病发挥基础会计学课程集体备课的作用。

三、总结

基础会计学是会计学习与工作的基础课程,是入门与入行的关键。万事开头难,基础会计学的教师怎样才能把这门课教好?首先一点就是要找到学生的对会计学的兴趣,最重要一点就是想办法对基础会计学教学的本身进行进行改革,并且做到全方位。组织教师集体备课、加强教师学习的力度,充分发挥有经验的教师有理论、有方法、有经验的传统优势,同时也要最大限度地利用新任教师在课件制作计算机操作和与学生代沟等方面的长处,让每堂课都成为优质的课堂,为学生学好专业课夯实基础。另外,我们还应该创造性的将学生这个学习群体本身融入到教学备课当中,真正的实现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教学理想。

参考文献

篇9

借贷记账法早在清末光绪年间,从日本传入我国。在现如今,各种各样的记账方法存在的同时,借贷记账法是最早存在的一种记账方法,并且是最通用的记账方法。即使已经流传多年,但现如今仍然是各国应用最广泛,也是最基础的记账方法。我们在教学的过程中要融会贯通从简入奢,更加清晰、清楚的讲授,让大家能够清楚地了解借贷记账法,更好地掌握会计基础这一门课程。

1具体了解借贷记账法的基础内容

1.1从概念入手

借贷记账法是通过借和贷这两种作为记账符号的。借贷记账法是一种复式的记账方法。在任何一笔业务往来中,都需要超过两个或者是两个的账户,同时要满足的条件是这些账务是相互有关联的,并且要保证借与贷所需要的金额完全一样的情况下来具体登记的一种记账方法。

1.2了解借贷记账的记账符号

我们在定义中已经明确表明借贷记账符号是以借和贷为基础的。作为记账符号,分别分为左方和右方。不过具体是以借还是以贷表示增加,那要按照账户的形式和结构来进行具体判断。

2进一步掌握借贷记账法

2.1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

显而易见,不同类型的账户,具有不同类型的账户结构。那么主要有四种类型的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具体为:第一种是有关资产类的基本结构的账户结构;第二种是有关负债所有者的账户类的账户结构;第三种是关于成本费用的账户的基本账户结构;第四种是与收益类相关的账户的基本结构。我们将进一步分析这四种结构的具体内容与不同。(一)我们首先来分析第一种和资产类有关的账户的基本结构。和资产类相关连的这一种借贷记账法的账户结构,对于具体的要借用一方来说,是要登记在资产中所增大的资产数量。那么相较于借的一方来说,此时贷款的一方要去具体核对的数量是在资产登记过程中所递减的数量。而最终在账户中所显示的余下的数额是在借款的一方。那么此时,对于余下的数值具体的运算应该演变为:在最终核算阶段,最后借的一方的余下的数值是等于在一开始的借方所剩数额值,再加上在这期间借方所产生的数额值来减去在这期间贷的一方所产生的数额值,这最终的定值就等同于运算结果。此时具体计算剩余的数值的运算公式为:用一开始贷款一方剩下的价值加上在此期间贷款一方所有发生的数值来减去,在此期间借款的一方产生的价值的最终值就是资产类账户余额,该账户余额是在贷方。还有一种产生的情况可能性是,最终这一类账户的剩余数值是在借款一方,也有可能是在贷款一方。产生这种状况的原因如下:例如,对于一些必须要收回款项的账户,如果在一开始收回款项的时候,收回的具体数值要大于本来就应该所收回的具体数值,那么在最后收款的时候账户内的余额会显示在贷款一方,这是为了用来显示是我本应该要收到款的数值。此时这种情况下本来应该收到款项的数值,最终就变成了负债性质的账户了。(二)接下来我们进一步分析第二种有关负债类的账户的具体情况。负债类账户的基本结构,也就是负债所有者权益账户类的借贷结构。相较于负债类的账户,它具体拥有权益账户的借款的一方的结构其所在账户,最终显示的数值应该在贷款一方。那么具体计算的公式就变为了,在最后贷款的一方的数值是等同于一开始贷款一方账户内所剩的数值加上在此期间贷款一方所产生的数值,并且减去在此期间借款一方所产生的数值的最终定值。那么在此时也要注意一点,和第一种情况一样地也存在着最终的账户余额是在借方,而不是贷方。比如本年利润账户,这是属于所有者账户类型,贷款的一方根据登记通过收入类账户最终传来的价值额,用人单位在这一期间所收益到的全部金额。借款一方登记产生费用账户是我们最终结转的金额。企业在此期间所产生的所有花出去的数据。如果最终所显示的数值在贷款的一方,那么表明这是最后所剩下来的利润。如果不是在贷款的一方,最终的数值显示在借款的一方,那么表示是最后亏掉的钱。(三)第三种类型主要是收入类的账户基本结构。显而易见,收入是企业在一定期间内所取得的数值,应该在本期内计算,而不是留在下一期内计算。在最后阶段要用在得到钱的账户的数值把它算作当时一年内的剩下的数值的账户里面,来算出最终的利润。(四)第四种类型则是费用类的账户基本结构。费用是指包括成本在内的,对于这一类型的账户基本结构是没有余额的。如果有余额存在应该是借方的余额,而不是贷方。具体而言,企业的生产成本、劳务成本等等一般是有余额的,而这种剩下数值是在借款一方,而对于制造费用账户的余额是基本上不存在的。而第三种属于损益类的费用账户期末是没有余额的。

2.2掌握借贷记账法的规则

对于借贷记账法来说,统一的规则就是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也就是说具体的每一笔业务往来都是要在第一点是大于两个以上的有相互关联的账户中。第二点并且同时要满足,借款一方和贷款一方的数值金额相等。当然,最重要的是无论怎样的借贷方式,借贷的金额最终数值都必须相等。

2.3掌握试算平衡法则

对于借贷记账法的试算平衡,我们需要明确知道,试算平衡指的是根据资产与权益的恒等关系以及借贷记账法的记账规则,来检查所有账户的借贷记账规律是否正确。其中具体包括发生额试算平衡和余额试算平衡两种方法。(一)第一种叫做剩余数值试算的平衡法则。这一种平衡法则,是通过用会计的等式,并且通过在这一期间所有账户借款一方的数值和等于所有账户贷款一方最终剩下来的额的和的恒等关系。为了检测记录的是否有误差,我们要通过最后剩下来的数值具体所产生的时间的差异。有不同的两种方法,第一种方法是在所有的账户中借款的一方在一开始的数值和是等同于所有账户中贷款一方在一开始剩下来的数值。第二种方法就是所有账户中,最终借款一方的和是等同于在所有账户中贷款一方最后的数值。(二)第二种,发生额试算平衡方法。对于发生额试算平衡方法来说,这一方法主要是根据有借必有贷,借贷必相等这一规则。

3结论

《会计基础》是会计与经济类专业的最基础的课程,在这一课程学习过程中,对于借贷记账法的掌握是十分必要的。在具体的教学中,由于借贷记账法所包含的知识以及覆盖面十分巨大,所以在教授过程中,要根据具体情况来进行由简单到困难的清晰的分步骤的演绎。只有真正掌握好借贷记账法,才能更好地将《会计基础》这一门课程学习好。所以我们要真正地掌握其原理和了解其在过程中的具体应用。作为教师,我们在传授过程中,应该明确地为学生提供清晰的逻辑,以供其未来更好的学习。

参考文献:

篇10

非会计专业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使学生较系统掌握会计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为建立会计的基本理论框架,打下坚实的会计理论基础;掌握会计核算的基本方法和会计信息的收集、整理分类、汇总和披露的全过程;具备简单的会计核算能力;掌握三个方面的应用技能:(1)会计凭证的填制和审核;(2)账簿的设置和登记;(3)会计报表的编制。

二、非会计学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设置及教学内容不合理

对非会计学专业的学生来说,会计学基础一般设置在大二下学期或者大三上学期,在学会计学基础之前一般只有西方经济学作为支撑,没有学过经济法或税法等法律课程,这就给学生的学习和老师的教学带来了难处。此外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的课时一般是40或者48个理论课时,没有实践课时,学生几乎接触不到上機操作和沙盘实验。会计学基础的老师基本上也只有理论基础,缺乏企、事业单位的工作经验,再加上非会计专业的学生对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重视度不够,教学效果差。此外,在教学内容方面也不尽合理,《会计学基础》这门课程作为会计的基础课程更多侧重于会计的基础理论和核算,而学生日后工作当中最有可能用到的会计报表的分析课时很少。

(二)教学方法和手段单一

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许多老师是”教材+课件”的形式,重理论,轻实践,教学内容往往侧重于借贷记账法经济业务的核算,涉及到很多抽象的名词和概念,理论性较强,教学过程中,老师们主要以传统讲授为主,课堂练习为辅,理论知识抽象,学生们尤其是非会计专业的学生上课缺乏积极性,知识掌握情况较差,造成学生对这门课程不感兴趣。

(三)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高

根据笔者任教的专业来看,在教学过程中发现,该门课程和其他专业课程的结合不很紧密,学生们认为这门课程和所学专业关系不大,所以积极性不高,比如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更感兴趣的是如何做好工程项目管理和招投标工作,认为会计与他们相差甚远;电子商务的学生更重视计算机软件及应用,而对于会计学基础则不够重视。

三、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教学策略

(一)教学内容上采用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是指以会计核算为主线,按会计的职业活动的内在逻辑顺序将课程内容进行模块化,在教学项目中创设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创造力,最终由师生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

会计核算流程项目化教学其实质是搭建了一座理论与实务之间的桥梁,主要是以会计核算工作过程为主线,把枯燥、抽象的理论知识拆解融合到各项目中,学生学习过程必须和一个具体的项目任务或问题相结合,这样学生既能感受到会计核算工作岗位的真实感觉,又能提高操作能力,为学生创设一定的学习氛围和工作环境,通过适时的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自主学习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教学效率

针对非会计专业学生较为活跃,同时基础会计课程既有原理方法又有实操分析的特点,要促进学生理论水平、操作技能、综合能力等多方面的培养提高,教师可灵活采用案例教学、联想启发、互动讨论、情境教学等多种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针对不同的教学内容和知识技能点,灵活配合运用,实现“学教做一体化”。多样的教学方法可以有效调节课堂气氛,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课堂效率。先进的教学设备也是保证课程教学效果的关键因素,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手段,图文并茂,高效、快速的展示案例资料,凭证、账簿实物,报表信息数据,把抽象的会计理论、经济热点融入课件,使课堂教学变得直观易理解,确保课堂信息量的充实,最终达到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率和改善教学效果的目的。

(三)教学内容分模块化教学

把会计学基础的10章内容进行整合,共设计3个模块进行教学。

模块1:会计基础理论

会计基础理论包括前面三章的内容,主要包括会计四大假设、信息质量要求、六大会计要素、六大类会计科目、借贷记账法等,帮助学生了解会计的基本原理,为后面会计实践打下一定的基础。此外,为了让非会计专业的学生意识到会计这门商业语言的重要性,笔本文建议增加专业岗位重要性的介绍,进而提高非会计类专业学生学习这门课程的兴趣。

模块2:选择针对性、典型性的案例进行案例教学

一般来讲,引用到课程教学中的案例需要具备以下几个基本条件:(1)所用的案例要源于真实生活,具有客观存在性和一定的现实意义;(2)案例尽可能形象生动,具有客观存在性;(3)案例需要经过适当改编,与教学理论巧妙结合起来。教学顺序按照:财务会计报告(说明会计信息的有用性)—会计报表要素(理解会计报表的构成)—会计科目与账户(理解会计报表项目数字来源)—复式记账(理解会计科目的运用)—会计凭证(复式记账的依据)—会计账簿(会计凭证的汇总)。

模块3:财务报表的理解和分析

除了让学生知晓财务报告的编制以外,增加财务分析,报表分析等相关内容。并且,在讲解会计报表时,重点说明会计报表的结构与会计报表分析之间的关系,解释如何计算和分析财务指标,以及如何利用附表和附录阅读会计报表的方法和技巧。

参考文献: 

[1]张璐.应用型民办本科院校非会计专业会计学基础课程教学改革探析[J]农业经济和科技,2017(2) 

篇11

过随机组卷生成无纸化考试试卷进行考试,并及时生成考试成绩的新型的会计从业考试管理模式。在这一考试模式下,不但要求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更全面,对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更强,而且还要适应这种全新的考试方式才能顺利考取资格证。信息技术的应用,为无纸化考证模式下会计基础考证课程的课堂教学提供了技术支持和理想的教学环境。

一、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的意义

无纸化考试模式本身就是一种信息技术在考试中的应用,它不但具有高效、规范、考核内容广而全、考题形式变化多等特点,而且还要求学生在考试的过程中,看题、答题均在计算机上完成,因此,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就必须在这方面有长期系统的训练。另外,会计是一门实操性很强的学科,会计基础这门考证课程从表面上看类似于复习课,让学生把在职中一、二年级所学过的会计知识回顾一遍,然后参加统一考试,但实际上这一过程是学生对所学知识的重新建构、综合运用的过程,同时也是知识扩充、知识层次提高的一个过程,它强调学生要能运用已经习得的知识去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的问题,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基础。基于以上的原因,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的教学旨在充分利用信息

技术,在课堂上模拟这种考试模式,创建类似于无纸化考试模式的理想的教学环境和丰富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主动利用信息技术参与学习过程,在顺利通过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的同时,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的具体体现

1.应用信息技术创建与无纸化考试模式相适应的课堂教学

环境

建构主义教学设计有两大部分,其中一部分就是对学习环境的设计,对环境的设计实际上是要求设计出能提供一种有利于学生自主建构知识的良好环境,例如,创设与学习相关的情景、提供必要的信息资源等。采用无纸化考试模式,这对于职中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考试方式,有别于传统的试卷考试模式,虽然在新的考试模式下,题型和题目量都相应减少了,只保留了选择题、判断题和业务核算题,业务核算题也只是需要在指定的空格中填上数字便可,但无论从操作经验还是心理素质方面,学生都很难适应,如果不进行长期系统的训练,学生在缺乏必要准备的前提下,在上机操作的过程中,将会出现对题目无从入手、操作时手忙脚乱的现象,甚至会出现严重的答题错误,例如,看错题目、写错答案等,严重影响学生正常水平的发挥,最终会导致学生没通过考试。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应设计出与这种无纸化考试模式相类似的教学环境,构建与无纸化考试模式相适应的教学、训练、测试和评价体系,例如,课堂教学应在计算机网络教学里开展,实现一人一机,同时开通网上测试系统,利用题库和计算机评分功能进行平时的训练和

测试,让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中,慢慢地适应这一考试模式,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应考能力。

2.应用信息技术创建丰富的教学资源

一方面,一直以来,会计从业资格考试用书以及相关的练习册都是作为学生学习、复习和教师教学的唯一参考书,仅仅是依靠书本或练习册,往往会造成学生知识面狭窄、重理论、轻实践等现象。另一方面中职生在考证前虽然已接受了差不多两年的会计相关知识的系统学习,但主要集中以接受理论知识的传授为主。利用信息技术提供的资源环境就是要突破书本是知识主要来源的限制,用各种相关资源来丰富封闭的、孤立的课堂教学,使学生不再只是学习课本上的内容,而是能开阔思路和扩大知识量。信息技术的应用使教学资源除课本外,还包括多媒体课件、与会计相关的网络资源、题库和模拟测试系统等。首先,学生可根据各自的需要点击教师精心设计的多媒体课件来学习或复习相关的考证内容,通过网络资源获取更多更新的会计方面的知识,以解决知识更新的问题。其次,模拟考证模式创建的题库,让学生在大量的练习和综合测试中,掌握知识之间的逻辑关系,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对会计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得到有效的提高。题库包括理论知识题库和实务操作题库,在理论知识题库中包括单项选择题、多项选择题和判断题,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进度选择相应的题目来做。在实务操作题库中,有五大类型的题目,它们分别是:试算平衡表的编制、总账和明细账的平行登记、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和利润表的编制。而在这五大类型题下又根据考核的目标不同设置若干小题,例如,在银行存款余额调节表的编制中加入对账、错账更正等内容,以考核学生多方面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以适应无纸化考试模式中随机组卷、题目多变的要求。最后,应用模拟测试系统和反馈评价系统,学生可以在仿真的环境下进行自我模拟检测,并能马上得到测试结果,让学生熟悉无纸化考证模式,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增加实际的应考经验。

3.应用信息技术实现新的课堂教学方式

信息化教学资源,题库和计算机辅助测试软件的运用,以及计算机的及时评分反馈功能,教师可利用计算机实现职能的部分替代,让教师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和精力去监控课堂和实现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另外,会计从业资格无纸化考试比较注重学生运用知识的实践能力,而且由于考题是随机组卷的,每位学生的题目都会有所不同,涉及面广而全,学生不可能参照别人的答案,只能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解决问题。因此,在教师统一讲解,学生统一做练习和测试的传统教学基础上,个别辅导式的教学对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帮,更能有助于学生顺利通过资格证的考试。首先,当学生在练习或测试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网络教室的教师机来查看学生的操作情况,甚至可以调出个别学生的学习画面来查看其整个操作过程,这样可以更真实地反映出学生的学习情况,以便能给出更准确的指导。例如,学生在完成以下这种类型题目的时候(见下表),就出现了这样的问题:学生总是先计算空格(12),再计算空格(10),虽然系统评分的时候答案是正确的,但显然可以看出学生是不会计算“利润分配”这个项目,如果是通过试卷式考试,全班学生一齐做再交上来教师批改,是很难发现这个问题的,甚至还可以认为学生是已掌握了这个知识点。但通过实时监控,教师就能及时发现学生的不足,并给予及时的辅导。其次,学生在利用理论知识题库练习选择题或判断题时,教师可以监控到每

一位学生做题的速度,对理论知识掌握的熟练程度。另外,当学生碰到疑惑或不解时可以通过系统直接向教师发问,单独与教师进行讨论,以便能马上解决问题,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个别辅导式的教学有别于以往的统一题目、统一练习、统一评讲的模

式,能更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真正做到理解和长时记忆。

三、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需要注意的几个

问题

1.要有计算机网络教室作为技术支持

计算机网络教室是信息技术应用于教学的重要场所和条件保障,它的视听、课件点播、实时监控、网络考场和交互辅导等功能为开展课堂教学提供了良好的支撑环境。

2.题库要不断地修改和更新

题库是学生学习和模拟测试的重要资源,它的创建不但要以

《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大纲》为依据,涉及的知识面要广而全,而且还要根据学生的掌握程度进行随时更新和修改,以满足学生学习

的需要,帮助学生顺利通过考试。

3.教师应时刻监控课堂,关注学生

信息技术的应用,使学生的大部学习和练习都是在计算机上操作完成的,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整体的学习情况和每一位学生的学习进度,不能让学生“放任自流”,甚至让部分学生游离于群体之外。例如,学生是否在学习或做练习,教师并不知晓。教师没有给予学生及时的帮助和指导,对于学生的不懂不问没有及时发现,导致学生产生畏难、厌学情绪等。

四、信息技术应用于会计基础考证课程教学的成效

信息技术的应用,不但优化了课堂教学,而且还收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学生参加2012上半年会计从业资格考试,通过率达

97.5%,同时在教学中利用信息技术,通过对知识的回顾、运用,技能操作的练习,使学生的会计理论知识得到了巩固和深化,实务操作技能得到了锻炼和提高,并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

能力,为今后从事会计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篇12

一、当前基础会计教学中存在的不足

会计基础理论、会计核算方法及其与之相关的制度、法规等均是会计学科体系的基础课程,这些课程的内容强调技术性,趣味性却不高,所以作为初学者,会感到非常枯燥与乏味。此外,由于中职院校的学生基础普遍较差,若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兴趣将无法得到提高,学生对知识掌握程度也会变得较低。基于此,很多中职学校在会计基础教学中运用了项目教学理念,开展了以项目教学理念为基础的实践性教学。

二、以项目教学理念为基础的实践性教学具体开展情况

以项目教学理念为基础的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是根据学科特点与学生实际情况开展的,具有较高的可行性。以下是基于项目教学理念的基础会计实践性教学的具体开展情况分析。

1.根据任务量实施分项实训

一般而言,理论教学是与单项实训相配套的。所谓“单项实训”,是指以项目作为实训单元,然后根据教学进度予以分项实训。通常情况下,在学习基础知识时,可以采用传统教学的方法,但在学习实践性的教学内容时,则应该根据实况采用学与做同时进行的方式,即实施单项模拟实训。归纳起来就是在基础会计教学中根据实际的任务量实施分项实训,使学生能够掌握基本的会计操作技能。

2.综合实训的实施

除了实施单项实训外,还应给学生安排一套基础综合实训,实训时间大概为半个月。综合实训的实施,要结合实际工作中的典型经济业务,如让学生学会建账、制作会计凭证、编制报表等基本业务。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会计模拟学习等形式,教学生填制支票、办理银行转账等其他业务。经过这个阶段的综合实训,既可以让学生对各种会计核算的内容与流程更加熟悉,又可以使学生对基本会计原则、方法的认识有所加深。学生通过熟悉手工会计模拟资料,再结合计算机网络技术及相关的教学模拟软件,能够在电算化实训室自行完成记账、凭证编制、会计报表生成等一系列电算化操作[2]。值得注意的是,在学生进行电算化的运用时,教师应该做到及时给予讲解、指导和示范,若发现问题要及时帮忙解决,以保证实训结果具有较高的准确性。

3.顶岗实习的实施

篇13

一、会计基本公式

在基础会计理论知识中会强调两个基本公式

(一) 资产=负责+所有者权益

(二) 利润=收入-费用

公式(一)是会计恒等式,意味着永远相等,但此公式的意义并非简单的数量等价关系式,特别是右部分的顺序是不能颠倒的。资产代表在特定时间上企业占有和使用的资源总额,而这些资源是通过借入资金和投入资金两种渠道筹集而来,借入资金体现为企业的负债,投入资金体现为企业的所有者权益。从会计意义上讲,左方是资金占用性态,右方是资金来源渠道。通过各种渠道筹集来的资金归企业所占用和使用,所以从数量等价关系式上是恒等式。

借入资金和投入资金分别形成企业的债务和所有者权益,二者的顺序不能颠倒。因为企业对于二者承担的风险不一样,偿还起来就有先后顺序。首先偿还负债,在企业经营的特殊情况下(解散,清算,破产)偿还完负债后按投资者投入资本的比例返还财产。

公式(二)只是利润的基本计算公式,该公式只是利润指标之一,即营业利润。利润实质上还有另外两个指标分别是利润总额和净利润

利润总额=营业利润+营业外收入-营业外支出

净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

只有将这三个指标整体的掌握才能对利润指标理解到位。特别是在06年新会计准则调整后对利润的计算是有一定影响的。例如,投资收益在旧准则中是不属于营业利润的而是属于利润总额,随着现代企业经营的多元化,投资也是企业的日常发生业务,所以在新准则中将投资收益计入营业利润。

二、收入与利得

(一)收入

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

在该要素描述中,业务发生的频率是关键,是否是日常业务,这是与利得相区分的关键点。例如,在工业加工企业中,销售产品实现的收入是经常的而且是主要业务实现的收入,所以核算中用主营业务收入;销售材料实现的收入也是经常发生的但是由辅助业务实现的收入,所以核算时用其他业务收入,但二者均属于收入。

(二)利得

收入与利得总结起来既有相同点又有不同点,相同点是二者都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而且均是与投资者投入资本无关的;不同点是,收入是日常活动中形成的二利得是非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三、资本公积与盈余公积

资本公积与盈余公积对于许多初学者都感到头痛,二者名称接近又都属于所有者权益,很难区分,本文章从以下几个知识点浅析二者之间的异同。

(一) 资金来源

资本公积来源于两个渠道,一是资本(股本)溢价,是企业收到投资者的超过其在企业注册资本或股本中所占份额的投资;另一渠道是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前述利得中已经讲述。

盈余公积是从企业当年实现的净利润中按一定比例提取的,与企业的经营成果相联系而与投入资本无关。

(二) 资金用途

资本公积可以用于转增资本,对于是否可以弥补亏损是近年来一直在会计界有争议的问题,本人认为企业发生了亏损既可以用后期实现收益弥补,也可以用资本金弥补,况且在《公司法》中并未明确规定资本公积不能弥补亏损,《公司法》第179条规定:公司的公积金用于弥补公司的亏损,扩大公司生产经营或转为增加公司资本。此处只是说公积金,那既应包括资本公积也应包括盈余公积,所以在资本公积的使用用途上本人认为应该可以用来弥补亏损。

盈余公积的使用用途与资本公积有相同之处,即转增资本和弥补亏损,除此之外,在特殊情况下还可以用盈余公积发放现金股利,这是与资本公积最大的区别点。

四、“材料采购”与“在途物资”两个账户如何正确使用

“材料采购”与“在途物资”两个账户用来核算的是同一事物,都是采购的存货,但是在存货核算的不同方法中要使用不同的账户,而且两个账户的计价标准不同。

在实际成本计价方法下,存货的采购应用“在途物资”账户,而且该账户借贷方的计价标准一致,均为实际采购成本;在计划成本计价方法下,存货采购应该用“材料采购”账户,该账户借方用实际成本计价,贷方用计划成本计价,通过借贷方对比反映出是超支还是节约,即为计价对比账户。

五、资产负责表中个别事项的计算

资产负责表编制中有许多项目需要特殊处理,本文主要针对初学者难理解的个别项目进行阐述。

(一)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

应收账款与预收账款账户均属于债权债务类账户性质,

账户性质取决于账户余额方向,余额在借方代表是资产,余额在贷方代表是负债。在日常经营中此类账户的明细账户余额既有可能在借方也有可能在贷方,所以在编制资产负债表时不能笼统的根据其总分类账户的余额直接填列,否则就不能真实反映企业的相关资产和负债的真实水平,而需要根据该类账户的明细账户余额进行分析填列。例如某公司在2014年1月31日有关明细账如下:应收账款——甲公司50000(借方);应收账款—乙公司20000(贷方);预收账款——丙公司30000(借方);预收账款——丁公司10000(贷方)。在报表编制中应如下分析填列:应收账款(甲)是资产,但(乙)是负债所以(乙)不能体现在应收账款中而应作为负债体现在预收账款中;预收账款(丁)是负债而(丙)不是负债是资产,所以丙就不应体现在预收账款中而应与应收账款合并。最终在报表中计算的数据应为应收账款=50000+30000=80000;预收账款=10000+20000=30000

这样分析计算后得出的结果在报表中才真实反映出企

业的实际资产与负债的情况。除此之外应付账款与预付账款也是这样的思路进行分析计算

(二)未分配利润

在资产负债表中有关未分配利润项目的计算要区分不同时间。如果不是年末资产负责表,应根据“本年利润”科目的期末余额和“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科目的期初余额合并填列,余额方向相同相加,方向相反相减;如果编制的是年末的资产负债表,则直接根据“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明细账户余额填列即可。(作者单位:石家庄职工大学)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制定,《企业会计准则》,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