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企业绩效管理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企业绩效管理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企业绩效管理

篇1

绩效管理强调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一致性,强调组织和个人同步成长,形成“多赢”局面;绩效管理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思想,在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中都需要管理者和员工的共同参与。

绩效管理的概念告诉我们:它是一个管理者和员工保持双向沟通的过程,在过程之初,管理者和员工通过认真平等的沟通,对未来一段时间(通常是一年)的工作目标和任务达成一致,确立员工未来一年的工作目标,在更高层次的绩效管理里用关键绩效目标(KPI)和平衡记分卡表示。

2、绩效的影响因素

影响绩效的主要因素有员工技能、外部环境、内部条件以及激励效应。员工技能是指员工具备的核心能力,是内在的因素,经过培训和开发是可以提高的;外部环境是指组织和个人面临的不为组织所左右的因素,是客观因素,我们是完全不能控制的;内部条件是指组织和个人开展工作所需的各种资源,也是客观因素,在一定程度上我们能改变内部条件的制约;激励效应是指组织和个人为达成目标而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励效应是主观因素。

在影响绩效的四个因素中,只有激励效应是最具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因素,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提高了,组织和员工会尽力争取内部资源的支持,同时组织和员工技能水平将会逐渐得到提高。因此绩效管理就是通过适当的激励机制激发人的主动性、积极性,激发组织和员工争取内部条件的改善,提升技能水平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

3、绩效管理发挥作用的机制

绩效管理发挥效用的机制是,对组织或个人设定合理目标,建立有效的激励约束机制,使员工向着组织期望的方向努力从而提高个人和组织绩效;通过定期有效的绩效评估,肯定成绩指出不足,对组织目标达成有贡献的行为和结果进行奖励,对不符合组织发展目标的行为和结果进行一定的约束;通过这样的激励机制促使员工自我开发提高能力素质,改进工作方法从而达到更高的个人和组织绩效水平。

从绩效管理循环模型中可以看出,绩效管理获得良性循环,以下三个方面是非常重要的环节,一是目标管理环节,二是绩效考核环节,三是激励控制环节。

目标管理环节的核心问题是保证组织目标、部门目标以及个人目标的一致性,保证个人绩效和组织绩效得到同步提升,这是绩效计划制定环节需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模型发挥效用的关键,只有建立公平公正的评估系统,对员工和组织的绩效做出准确的衡量,才能对业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绩效低下者进行鞭策,如果没有绩效评估系统或者绩效评估结果不准确,那么将导致激励对象错位,那么整个激励系统就不可能发挥作用了。

4、绩效管理与激励机制

在绩效管理模型中,激励效应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激励效应取决于目标效价和期望值的乘积。目标效价指的是目标达成所获得的奖励对个体的激励程度或者目标未

达成对个体的惩罚程度;期望值指的是个体达成目标的可能性与组织承诺兑现奖励或惩罚的可能性,只有这两个方面可能性都非常大,期望值才足够高。在这里以下几个方面是非常关键的。

第一、激励内容和激励方式要恰当。

从我国目前社会发展阶段以及人民生活水平来看,高层次的精神需求固然重要,但满足人民群众基本生活的较低层次需求是目前乃至将来一段时间内企业管理者最应关注的需求;在激励方式上要以正激励为主,同时不能忽视负激励在某些方面的作用。绩效管理提升的机制在于激励约束的平衡,以Y理论假设为前提,主张员工自我管理和自我控制的管理方式,在很多企业目前还是不行的,要加强绩效考核评估工作,对业绩优异者进行奖励,对业绩低下者进行一定程度的鞭策还是非常必要的。 只有激励内容和激励方式都恰当的情形下,目标效价才会有较高值。

第二、员工绩效目标要合理可行。

给员工制定的绩效目标不能过高也不能过低,过高的绩效目标使员工丧失信心,那么再强的激励也会大大降低效用,因此制定绩效目标时要对外部环境做充分的估计,对内部资源条件做详细的分析,结合员工技能水平制定合理可行的绩效目标,这样才可能对员工有激励作用。

第三、管理者要注意维护组织信用

在对员工的奖励惩罚方面,企业一定要注意组织信用,如果承诺的奖惩不能兑现会使员工认为,即使完成了目标组织也不会给与奖励,即使没有完成目标或者出现工作重大失误,组织也不会给与惩罚。企业员工如果有这样的思想意识,说明企业的组织信用出现了问题。因此作为企业管理者,一定要重视组织的信用,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树立良好的组织信誉,这样员工才会为组织的目标实现,为个人目标的实现而竭尽全力。

5、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

人力资源管理是站在如何激励人、开发人的角度,以提高人力资源利用效率为目标的管理决策和管理实践活动,人力资源管

理包括人力资源规划、人员招聘选拔、人员配置、工作分析与岗位评价、薪酬管理与激励、绩效管理、员工培训与开发等几个环节。

绩效管理在人力资源管理中处于核心地位。首先组织的绩效目标是由公司的发展战略决定的,绩效目标要体现公司发展战略导向,组织结构和管理控制是部门绩效管理的基础,工作分析是个人绩效管理的基础;

其次,绩效考核结果在人员配置、培训开发、薪酬管理等方面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如果绩效考核缺乏公平公正性,上述各个环节工作都会受到影响,而绩效管理落到实处将对上述各个环节工作起到促进作用;

绩效管理和招聘选拔工作也有密切联系,个人的能力素质对绩效影响很大,人员招聘选拔要根据岗位对任职者能力素质的要求来进行;

通过薪酬激励激发组织和个人的主动积极性,通过培训开发提高组织和个人的技能水平能带来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进而促进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

组织和个人绩效水平,将直接影响着组织的整体运作效率和价值创造,因此,衡量和提高组织、部门以及员工个人的绩效水平是企业经营管理者的一项重要常规工作,而构建和完善绩效管理系统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一项战略性任务。

6、绩效管理的作用

无论企业处于何种发展阶段,绩效管理对于提升企业的竞争力都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进行绩效管理都是非常必要的。绩效管理对于处于成熟期企业而言尤其重要,没有有效的绩效管理,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得不到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就不能适应残酷的市场竞争的需要,最终将被市场淘汰。

很多企业投入了较多的精力进行绩效管理的尝试,许多管理者认为公平的评价员工的贡献,为员工薪酬发放提供基础依据,激励业绩优秀的员工、督促业绩低下的员工是进行绩效管理的主要目的。当然上述观点并没有错误,但是绩效考核就是绩效管理,绩效考核的作用就是为薪酬发放提供依据这种认识还是片面的,绩效管理不仅能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而且还能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的优化、最终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1、绩效管理促进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绩效管理通过设定科学合理的组织目标、部门目标和个人目标,为企业员工指明了努力方向。管理者通过绩效辅导沟通及时发现下属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给下属提供必要的工作指导和资源支持,下属通过工作态度以及工作方法的改进,保证绩效目标的实现。在绩效考核评价环节,对个人和部门的阶段工作进行客观公正的评价,明确个人和部门对组织的贡献,通过多种方式激励高绩效部门和员工继续努力提升绩效,督促低绩效的部门和员工找出差距改善绩效。在绩效反馈面谈过程中,通过考核者与被考核者面对面的交流沟通,帮助被考核者分析工作中的长处和不足,鼓励下属扬长避短,促进个人得到发展;对绩效水平较差的组织和个人,考核者应帮助被考核者制定详细的绩效改善计划和实施举措;在绩效反馈阶段,考核者应和被考核者就下一阶段工作提出新的绩效目标并达成共识,被考核者承诺目标的完成。在企业正常运营情况下,部门或个人新的目标应超出前一阶段目标,激励组织和个人进一步提升绩效,经过这样绩效管理循环,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就会得到全面提升。

另一方面,绩效管理通过对员工进行甄选与区分,保证优秀人才脱颖而出,同时淘汰不适合的人员。通过绩效管理能使内部人才得到成长,同时能吸引外部优秀人才,使人力资源能满足组织发展的需要,促进组织绩效和个人绩效的提升。

2、绩效管理促进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优化

企业管理涉及对人和对事的管理,对人的管理主要是激励约束问题,对事的管理就是流程问题。所谓流程,就是一件事情或者一个业务如何运作,涉及因何而做、由谁来做、如何去做、做完了传递给谁等几个方面的问题,上述四个环节的不同安排都会对产出结果有很大的影响,极大的影响着组织的效率。

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各级管理者都应从公司整体利益以及工作效率出发,尽量提高业务处理的效率,应该在上述四个方面不断进行调整优化,使组织运行效率逐渐提高,在提升了组织运行效率的同时,逐步优化了公司管理流程和业务流程。

、绩效管理保证组织战略目标的实现

企业一般有比较清晰的发展思路和战略,有远期发展目标及近期发展目标,在此基础上根据外部经营环境的预期变化以及企业内部条件制定出年度经营计划及投资计划,在此基础上制定企业年度经营目标。企业管理者将公司的年度经营目标向各个部门分解就成为部门的年度业绩目标,各个部门向每个岗位分解核心指标就成为每个岗位的关键业绩指标。

年度经营目标的制定过程中要有各级管理人员的参与,让各级管理人员以及基层员工充分发表自己的看法和意见,这种做法一方面保证了公司目标可以层层向下分解,不会遇到太大的阻力,同时也使目标的完成有了群众基础,大家认为是可行的,才会努力克服困难,最终促使组织目标的实现。对于绩效管理而言,企业年度经营目标的制定与分解是比较重要的环节,这个环节工作质量对于绩效管理能否取得实效是非常关键的,绩效管理能促进和协调各个部门以及员工按着企业预定目标努力,形成合力最终促进企业经营目标的完成,从而保证企业近期发展目标以及远期目标的实现。

7、绩效管理的关键要素

1.工作标准健全、精细。

2.绩效管理需要沟通与反馈。

3.正确引导员工理解绩效管理。

4.注意绩效管理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

二、绩效管理几种典型模式

通过对国内企业绩效管理现状的调查和研究,我国企业绩效管理可以总结为以下几种典型模式。

1、“德能勤绩”式

“德能勤绩”等方面的考核具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曾一度被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在年终考评中普遍采用,目前仍然有不少企业还在沿用这种思路。

“德能勤绩”式的本质特征是:业绩方面考核指标相对“德”“能”“勤”方面比较少;大多情况下考核指标的核心要素并不齐备,没有评价标准,更谈不上设定绩效目标。本文借用“德能勤绩”的概念,就是因为这类考核实质是没有“明确定义、准确衡量、评价有效”的关键业绩考核指标。从某市烟草专卖局(公司)对执法监督员的工作绩效考核表可以看出,任何一项指标都没有评价标准,考评者打分没有评价依据。 “德能勤绩”式除了上述典型特征外,往往还具备如下特点:

l 很多企业是初始尝试绩效管理,绩效管理的重点往往放在绩效考核上;

l 没有部门考核的概念,对部门负责人的考核等同对部门的考核,没有部门考核与部门负责人考核的明确区分;

l 考核内容更像是对工作要求的说明,这些内容一般来源于公司倡导的价值观、规章制度、岗位职责等;

l 绩效考核指标比较简单粗放,大多数考核指标可以适用同一级别岗位、甚至适用所有岗位,缺少关键业绩考核指标;

l 绩效考核不能实现绩效管理的战略目标导向。

对于刚刚起步发展的企业,通常基础管理水平不是很高,绩效管理工作没有太多经验,在这种情况下,“德能勤绩”式绩效管理是有其积极作用的。这种方式对加强基础工作管理水平,增强员工责任意识,督促员工完成岗位工作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但“德能勤绩”式绩效管理是简单粗放的绩效管理,对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作用有限,虽然表面上看来易于操作,其实绩效考核过程随意性很大。企业发展后,随着公司基础管理水平的提高,公司绩效管理将对精细性、科学性提出更高要求,“德能勤绩”式绩效管理就不符合企业实际情况了。

2、“检查评比”式国内目前绩效管理实践中“检查评比”式还是比较常见的,采用这种绩效管理模式的公司通常情况下基础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公司决策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比较重视,绩效管理已经进行了初步的探索实践,已经积累了一些经验教训,但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问题,绩效管理的公平目标、激励作用不能充分发挥,绩效管理战略导向作用不能得到实现。

“检查评比”式典型特征是:按岗位职责和工作流程详细列出工作要求及标准,考核项目众多,单项指标所占权重很小;评价标准多为扣分项,很少有加分项;考核项目众多,考核信息来源是个重要问题,除非个别定量指标外,绝大多数考核指标信息来自抽查检查;大多数情况下,公司组成考察组,对下属单位逐一进行监督检查,颇有检查评比的味道,不能体现对关键业绩方面的考核。

“检查评比”式考核对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是有很大作用的,通过定期不定期的检查考核,员工会感受到压力,自然会在工作要求及标准方面尽力按着公司要求去做,对提高业务能力和管理水平有其积极意义。

这种模式的考核,有两个重大缺陷:一是绩效考核结果没有效度,也就是说考核结果好的不一定就是对组织贡献最大的,绩效水平低的不一定考核结果差,这样自然

制约着公平目标和激励作用的实现;二是由于考核项目众多,缺乏重点,实现不了绩效管理的导向作用,员工会感到没有发展目标和方向,缺乏成就感。

考核没有效度以及不能实现战略导向作用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第一、由于考核项目众多,员工感觉不到组织发展方向和期望的行为是什么,同时由于每项指标所占权重很小,因而即使很重要的指标,员工也不会过于在意; 第二、考核操作实施过程中,检查抽查是普遍采用的方式。对于检查抽查中发现的问题,被考核者往往不从自身工作本身找原因,而往往认为自己倒霉而坚持认为别人考核成绩好,是因为别人运气好存在的问题没有被发现,被考核者从心里就不会接受这样的考核结果;

第三、考核者对被考核者工作的认识和理解往往存在偏差,这样会导致绩效考核出现“无意识误差”;另外考核者往往不是被考核者的直线上级,不必对被考核者业绩负责,会导致绩效考核的随意性,这样会导致绩效考核出现“有意识误差”,这两种情况都会引起绩效考核者的公平公正性受到质疑。

3、 “共同参与”式

在绩效管理实践中,“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比较常见,这些组织显著特征是崇尚团队精神,公司变革动力不足,公司领导往往从稳定发展角度看问题,不愿冒太大风险。“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有三个显著特征:一是绩效考核指标比较宽泛,缺少定量硬性指标,这给考核者留出很大余地;二是崇尚360度考核,上级、下级、平级和自我都要进行评价,而且自我评价往往占有比较大的权重;三是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发放联系不紧密,绩效考核工作不会得到大家的极力抵制。 “共同参与”式绩效管理对提高工作质量,对团队精神的养成是有积极作用的,可以维系组织稳定的协作关系,约束个人的不良行为,督促个人完成各自任务以便团队整体工作的完成。在以绩效提升为主要目标,团队协作为主要特征的组织中是适用的。但这种绩效管理有其适用范围,如果采用不当会带来严重负面效果,主要表现在: 第一、大部分考核指标不需要过多的考核信息,一般被考核者根据自己的印象就能打分,考核随意性较大,人情分现象严重,容易出现“有意识的误差”和“无意识的误差”;

第二、在自我评价占有太大的份量的情况下,由人的本性决定,在涉及个人利益关系的情况下,个人对自己的评价不可能公正客观,“吃亏”的往往是“实在”人; 第三、这种评价一般与薪酬联系不太紧密,薪酬的激励作用有限;

第四、表面和谐氛围,实则是对创新能力的扼杀,这对创新要求高的组织中是非常致命的。往往最终结果是,最有思想、最有潜力的员工要么被迫离开组织,要么被组织同化不再富有创造力。

4、“自我管理”式

“自我管理”式是世界一流企业推崇的管理方式,这种管理理念的基础是对人性的假设坚持“Y”理论:认为员工视工作如休息、娱乐一般自然;如果员工对某些工作做

出承诺,他们会进行自我指导和自我控制,以完成任务;一般而言,每个人不仅能够承担责任,而且会主动寻求承担责任;绝大多数人都具备做出正确决策的能力,而不仅仅管理者才具备这一能力。

“自我管理”式显著特征是:通过制定激励性的目标,让员工自己为目标的达成负责;上级赋予下属足够的权利,一般很少干预下属的工作;很少进行过程控制考核,大都注重最终结果;崇尚“能者多劳”的思想,充分重视对人的激励作用,绩效考核结果除了与薪酬挂钩外,绩效考核结果还决定着与员工岗位升迁或降职。

“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激励效应较强,能充分调动人的主动积极性,能激发有关人员尽最大努力去完成目标,对提高公司效益是有好处的,但这种模式应注意适用条件,如果适用条件不具备,可能会发生严重的问题和后果,不能保证个人目标和组织目标的实现。“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有如下特点:

第一,由于“自我管理”推崇的是“Y”理论人性假设,在中国社会目前发展水平情况下,如果缺乏有效监督检查,期望员工通过自我管理来实现个人目标有时是不现实的。因为有的员工自制能力差,不能有效约束自己,如果不实行严格管理将不能达成其个人目标;

第二,“自我管理”式绩效管理缺乏过程控制环节,对目标达成情况不能及时监控,不能及时发现隐患和危险,等发现问题时可能已经太迟,没有挽回余地了,因此可能会给组织带来较大损失;

第三,绩效辅导实施环节工作比较薄弱,上级领导往往不能及时对被考核者进行绩效辅导,也不能及时给与下属资源上的支持,因此绩效管理提升空间有限;

第四,被考核者通常小集体意识严重,不能站在公司全局角度看问题,被考核者绩效目标与组织目标往往不一致,不能保证公司战略发展目标的实现。

5、优秀绩效管理系统的特点

绩效管理对于企业发展非常重要,有效的绩效管理能激发员工的工作潜能、使组织运转通畅、促进组织长短期目标的完成;无效的绩效管理会带来很多问题:例如缺乏绩效沟通辅导和绩效反馈的绩效管理可能带来考核者和被考核者的对立情绪,进而影响团队合作热情,降低组织绩效;和企业发展阶段以及管理现状不相适应的考核方法不仅不能提高组织的绩效,可能会成为各级管理者的负担,浪费大量时间和资源;不公平的考核结果影响管理者的可信度,挫伤员工的积极性。因此有效的绩效管理解决问题,促使绩效提升,糟糕的绩效管理产生问题,降低组织绩效。

在现实中,前面所提到的几种绩效管理模式都有广泛的应用,对企业绩效提升都会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总的来说,这几种绩效管理模式都有其适用的条件,要和企业发展阶段相适应,如果使用不当会带来严重问题。

目前我国改革开放已经进入第30个年头,中国企业管理效率和管理水平都得到极大的提高,以绩效管理为核心的人力资源管理普遍得到各个企业的重视,一些先进管理思想和方法不断融合到企业的管理实践中,很多优秀企业不断对绩效管理进行探

索和实践,积累了适合企业发展要求的绩效管理工具和方法,绩效管理对组织和个人绩效提升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这些优秀的绩效系统都具备以下基本特征:

l 绩效管理发生作用的机制是,通过恰当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主动性、积极性以充分利用组织的内部资源和提高员工能力素质,最大限度的提高个人绩效,从而促进部门和组织绩效提升;

l 建立激励机制要考虑企业员工成熟度,正激励和负激励要平衡使用,不能走极端。只有负激励没有正激励是不能调动员工积极性的,只有正激励缺乏负激励的制度安排在中国目前条件下也要慎重使用;另一方面,激励内容要符合员工的真正需求,在目前条件下,对大多数企业而言,以物质需求为主要内容的低层次需求对员工来说还是非常重要的,在满足员工低层次需求同时,不能轻视高层次需求对于某些员工的作用,因此设计激励内容的时候要充分考虑社会发展现状以及员工个体实际需求特征;

l 绩效管理体系是站在公司战略发展的角度来设计的,绩效管理不仅促进了组织和个人绩效的提升,同时绩效管理能实现公司发展战略导向,能使个人目标、部门目标和组织目标保持高度一致;

l 绩效管理体系是站在提高组织和个人绩效的角度来设计的,绩效考核工作仅仅是绩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环节,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结果应用等方面都是绩效管理工作的重要环节;

l 系统的绩效管理需要具备一定的前提条件,企业的基础管理水平相对较高,公司企业文化比较健康、公司发展战略比较清晰、组织结构适应公司发展战略、岗位责权明晰、薪酬体系能实现公平目标和激励作用、公司预算核算体系完备;

l 系统的绩效管理需要公司具备较强的执行力,公司决策领导对绩效管理有一定的认识,注重绩效辅导和沟通环节;

l 绩效考核注重结果考核和过程控制的平衡,对过程控制有实质有效办法,有相对科学的方法来设定组织的绩效目标,能得到员工的理解和接受;

l 绩效管理注重管理者和员工的互动和责任共担,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激发员工提高工作积极主动性,鼓励员工自我培养开发提高能力素质,进而提升个人和组织绩效;

l 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体现对人的尊重,鼓励创新保持组织活力,使员工和组织得到同步成长。

[]

三、企业绩效管理误区

对绩效管理的错误认识是企业绩效管理效果不佳的最根本原因,也是最难突破的障碍,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往往存在[1]如下的误解甚至是错误认识:

1、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门的事情,与业务部门无关[2]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有很多这样的事例,公司领导对绩效管理工作很重视,人力资源部门也下了很大功夫推进绩效管理工作,但各部门领导和员工对绩效管理认识不够,总认为绩效管理是人

力资源部或人事部门的事情。有的业务部门经理认为填写绩效考核表格会影响正常业务工作;作为直线领导不想参与对下属的业绩评价,认为自己评价有失公正;总想由人力资源部门或成立考核组来对员工进行考核。在这种思想观念影响下,某些部门尤其是业务部门会对绩效考核消极应付,如果公司执行力不够强的话,业务部门的绩效考核往往首先流产。

认为“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管理部门的事”这种观点的人不在少数,甚至某些公司决策领导都这么认为。那么这种认识深层次的原因是什么呢,其实这和公司的发展阶段以及员工的能力素质有关。首先,在企业规模不是很大的情况下,业务人员在公司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无论在收入上还是在地位上,业务人员比职能人员受到更多的重视,业务人员总认为绩效管理是虚的东西,因此绩效管理得不到业务人员的重视;其次,做业务出身的业务部门经理,往往习惯了简单粗放的管理方式,对定期搜集考核数据信息,填写绩效考核表格等工作会非常厌烦,同时由于还没有看到绩效管理带来的好处,因此会极力抵制绩效考核工作;第三,往往业务部门领导对管理之责认识不到位,事实上业务部门领导从本质讲,应该将更多精力放在管理上而不是具体业务运作上,应该更好的激励辅导下属运作业务,而不是自己亲力亲为,管理的基本职能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这在绩效管理循环各个环节都会得到体现。

正确的认识应该是:人力资源部门只是绩效管理的组织协调部门,各级管理人员才是绩效管理的主角,各级管理人员既是绩效管理的对象(被考核者),又是其下属绩效管理的责任人(考核者)。

如何改变员工存在的上述认识呢?首先要进行思想灌输,使他们改变大业务员的思维定势,认识到管理的重要性;第二要对管理者进行管理尤其是绩效管理有关工具、方法和技巧的培训,提高管理者能力素质和企业管理水平;第三,从企业文化建设入手,加强公司的执行力,只要公司决策领导大力推进,相信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会逐渐接受绩效管理,随着绩效管理的深入推进,各级管理者和员工会从绩效管理中获得好处,那么绩效管理就会得到各级管理者和员工重视。

2、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员工毛病很多公司启动绩效管理项目的时候,对绩效管理并没有清楚的认识,认为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把绩效考核作为约束控制员工的手段,通过绩效考核给员工增加压力,绩效考核不合格作为辞退员工的理由。有些企业盲目采用末位淘汰制,如果公司企业文化、业务特点和管理水平并不支持采用这种方法,绩效考核自然会得到员工的抵制。

事实上,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是不同的,绩效考核只是绩效管理的一个环节。绩效管理是一个完整的循环,由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几个环节构成。绩效管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发绩效工资和奖金,不是为了长工资,这都是手段,绩效管理的目的是持续提升组织和个人的绩效,保证企业发展目标的实现。绩效考核是为了正确评估组织或个人的绩效,以便有效进行激励,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绩效管理如果取得成效,上述四个环节的工作都要做好,否则就不会达到绩效提升的效果。

如何改变绩效管理就是绩效考核、绩效考核就是挑毛病的错误认识呢?

首先要使员工认识到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会带来好处。无论绩效管理还是绩效考核,并不会损害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利益,相反会促进个人能力素质的提高,这在日益激烈的职场竞争中是非常关键的。其实,任何组织并不会因为没有绩效考核而不淘汰员工,没有绩效考核并不意味着是铁饭碗。绩效考核是一个非常有效的主管与下属交流沟通媒介,在绩效管理过程中员工会得到主管的辅导和支持,绩效考核结果反馈使下属知道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从而个人能力素质和业务水平都会得到提高。

其次,还是要加强对各级管理者有关绩效管理工具、方法和技巧的培训,使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沟通、绩效考核评价以及绩效结果应用等环节工作落到实处。

3、重考核,忽视绩效计划制定环节的工作绩效管理实施过程中,很多管理者对绩效考核工作比较重视,但对绩效计划制定环节重视不够,这是初次尝试绩效管理的企业经常遇到的问题。绩效计划是领导和下属就考核期内应该完成哪些工作以及达到什么样的标准进行充分讨论,形成契约的过程。绩效计划有哪些作用呢? 第一、绩效计划提供了对组织和员工进行绩效考核的依据。

绩效管理是由绩效计划制定、绩效辅导实施、绩效考核评价、绩效考核面谈等环节组织的一个系统,制定切实可行的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制定了绩效计划,考核期末就可以根据由员工本人参与制定并做出承诺的绩效计划进行考核。对于出色完成绩效计划的组织和个人,绩效考核会取得优异评价并会获得奖励,对于没有完成绩效计划的组织和个人,上级领导应帮助下属分析没有完成绩效计划的原因并帮助下属制定绩效改进计划。

第二、科学合理的绩效计划保证组织、部门目标的贯彻实施

个人的绩效计划、部门的绩效计划、组织的绩效计划是依赖和支持关系。一方面,个人的绩效计划支持部门的绩效计划,部门的绩效计划支持组织整体的绩效计划;另一方面,组织绩效计划的实现依赖于部门绩效计划的实现,部门绩效计划的实现依赖于个人绩效计划的实现。在制定组织、部门和个人绩效计划过程中,通过协调各方面的资源,使资源向对组织目标实现起瓶颈制约作用的地方倾斜,促使部门和个人绩效计划的实现,从而保证组织目标的实现。

第三、绩效计划为员工提供努力的方向和目标

绩效计划包含绩效考核指标及权重、绩效目标以及评价标准等方面。这对部门和个人的工作提出了具体明确的要求和期望,同时明确表达了部门和员工在哪些方面取得成就会获得组织的奖励。一般情况下,部门和员工会选择组织期望的方向去努力。

在制定绩效计划过程中,确定绩效目标是最核心的步骤,如何科学合理的制定绩效目标对绩效管理的成功实施具有重要的意义。许多公司绩效考核工作难以开展的原因就在于绩效计划制定的不合理,如果有的员工绩效目标定的太高,无论如何努力,都完不成目标,有的员工绩效目标定的比较低,很容易就完成了目标,这种事实上的内部不公平,会对员工的积极性造成很大的影响;另一方面,绩效目标定的过高或过低,会降低薪酬的激励效应,达不到激发员工积极性的目的。绩效目标制定合理可行是非常关键的,科学合理的制定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能够取得成功的关键环节。

4、轻视和忽略绩效辅导沟通的作用绩效管理强调管理者和员工的互动,强调管理者和员工形成利益共同体,因此管理者和员工会为绩效计划的实现而共同努力。绩效辅导是指绩效计划执行者的直接上级及其他相关人员为帮助执行者完成绩效计划,通过沟通、交流或提供机会,给执行者以指示、指导、培训、支持、监督、纠偏、鼓励等帮助的行为。绩效辅导沟通的必要性在于:

第一、管理者需要掌握员工工作进展状况,提高员工的工作绩效

第二、员工需要管理者对工作进行评价和辅导支持

第三、必要时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

5、过于追求量化指标,轻视过程考核,否认主观因素在绩效考核中的积极作用定量指标在绩效考核指标体系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在保证绩效考核结果公正客观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但定量考核指标并不意味着考核结果必然是公正公平,考核结果公正公平不一定需要全部是定量指标。要求考核指标全部量化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是不称职的,表明其没有正确评价下属工作状况的能力。

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很多管理者希望所有考核指标结果都能按公式计算出来,实际上这是不现实的,某种意义上是管理者回避了问题,也是管理者的一种偷懒行为。绩效考核不是绩效统计,一定要发挥考评人的主观能动性,根据实际情况的变化,对绩效被考核者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

为什么不能全部依靠定量指标呢?因为一个有效的定量评价指标必须要满足以下几个前提,任何一个前提不存在,定量指标考核的公平公正性就受到质疑。而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并不是所有的考核指标都满足以下的条件。

第一、定量考核指标一定要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导向;如果定量考核指标不符合公司发展战略目标,那么一定会产生南辕北辙的效果;很多公司对人力资源部考核指标都有一个关键人才流失率,而且这个指标定义非常清楚科学,对于什么是“关键人才”如何鉴别“流失”都有明确规定。这样一个指标考核人力资源部门是有问题的,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下定决心要走的“人才”留下来对公司也不会有什么重大贡献。考核关键岗位人员“流失率”不如考核关键岗位人员“满足率”更适合。

第二、定量考核指标绩效目标制定要科学合理,能考虑内部条件、外部环境等多方面因素。如果目标制定不合理,没有充分考虑各种因素条件,会造成更大的不公平。在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很多公司绩效考核最终不能坚持下来最关键的原因就是没有实质办法将绩效目标制定的公平公正。某钢铁研究总院2004年底对经营部部长进行目标责任考核的时候遇到了这样一个难题,全年完成合同额大大超过年初制定的目标,根据这个责任合同约定,经营开发部长的年终奖金已达100万,而当时董事长年薪不过15万。按道理说应该兑现这个承诺,但问题是合同的获取并不是经营部员工艰辛努力的结果,而是市场因素使然。当时市场情况是,从04年下半年开始,国家宏观经济形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全国钢材市场供不应求,全国各大钢铁公司新建扩建项目都很多,各大钢铁设计院任务都非常饱满,几乎都是主动送上门的项目。在这样情况下,兑不兑现这个目标责任承诺的确是董事长非常困惑的问题。

第三、定量指标可以明确定义、精确衡量,数据信息准确可靠并且获取成本有限。事实上,有众多会计准则约束的财务报告数据尚有很多“处理”空间,那么很多定量数据的可靠性、有效性的确会受到质疑。

比如销售收入,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统计往往会有差别,财务部门往往倾向于将应收账款部分不体现实际收入,以实际收到货款统计,而销售部门往往习惯于根据合同额或发货量来统计,因此销售部门和财务部门的统计数据就有所差别,以销售部门提供数据为准还是以财务部门提供数据为准往往要经过激励的讨价还价过程。 某市烟草公司所做的绩效考核指标,很多绩效考核数据来源都是“市场调查”,当然有些重要的指标比如“客户满意度”是有必要进行市场调查的,但如果太多考核指标数据来自市场调查无疑将大大增加考核成本,比如“宣传工作”、“经营指导书落实工作”都来自市场调查考核成本未免太高了,其实可以将这方面以抽查检查来代替市场调查。

第四、定量考核指标绩效目标的完成不会降低工作质量,否则会有非常严重的负面效果。以工作质量降低来满足工作数量要求对组织的损害是长期的和深远的。 很多公司对人力资源部门的考核指标有“培训工作完成及时率”,实践过这个指标的人力资源管理者应该知道,不会有哪个公司人力资源部门完不成这样的考核指标。事实上,这种考核指标的完成有时是以工作质量的降低做为代价的:本来培训的条件不具备,但先培训完了再说吧,培训的必要性和效果都会受到影响。

既然定量指标的运用需要一定条件,那么就应该发挥过程指标在考核中的重要作用,应该充分尊重直线上级在考核中的主观评价作用。事实上,没有任何别人比主管更清楚知道下属的工作状况,任何一个称职的领导都非常清楚下属工作绩效状况,因此用过于复杂的方法寻求绩效考核的公平公正是低效的。

6、忽略绩效考核导向作用绩效管理取得成效最重要的一点是实现绩效考核与薪酬激励的公平公正性,只有公平公正才能使人信服,才能促进个人和组织的绩效提升。但追求绩效考核公平公正性应以实现绩效考核的战略导向为前提。笔者曾向某部门经理询问:“您能不能对下属工作绩效进行有效区分,哪个绩效优秀哪个需要改进?”对于这个问题他感到非常困惑,他说:“有的工作很努力,但基础不是很好,工作效果一般;有的在业务方面大胆开创,但有时细节工作不到位;有的工作成绩平平,但计算机使用有特长,因此如果真要选择一个优秀的的确非常困难。”

事实上这位经理的感受具有代表性,作为经理在对待绩效考核工作态度上是非常认真的,但对绩效管理的认识还存在差距。事实上,绩效考核要体现战略导向,在一定期间符合公司发展战略导向的行为就该受到奖励。如果公司本期对业务开拓创新有更大的要求,那么开拓创新的行为就该受到鼓励;如果公司业务发展压力较大,那么业务出色的员工更该受到激励。因此绩效管理要考虑战略导向,绩效管理目的是为了提升绩效。

绩效管理实践中还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尽量追求考核指标的全面和完整,考核指标涵盖了这个岗位几乎所有的工作,事无巨细都详细说明考核要求和标准。表1-1是某制造业集团公司对下属公司能源方面的监督考核指标,考核指标多达60多项,

很多项指标分值为1分甚至0.5分,最高的也不过5分,这样的考核指标不能突出重点,因此无法体现战略导向。尤其严重的是即使最重要的一个指标,“集团公司安排的节能改造项目”没有如期完成也只不过减掉5分而已,该子公司仍然还可能获得90以上评分,最核心的工作都没完成竟然还有机会评价90分以上,这样的绩效考核会有效果吗?过分追求指标的全面完整必然会冲淡最核心关键业绩指标的权重,使绩效考核的导向作用大大弱化。

7、绩效考核过于注重结果而忽略过程控制公平公正的进行考核以便对业绩优异者进行激励是绩效考核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但绩效考核绝不只是最终的秋后算账,通过过程考核对绩效计划执行环节进行有效监督控制,及时发现存在的问题避免更大损失的发生是绩效考核的重要方面。

有这样一个案例,某公路工程施工企业对某路面施工项目签订了目标责任书,这个项目利润很薄,根据目标责任书的约定,如果这个项目实现盈利,盈利的50%将用来奖励项目人员,如果项目不能实现盈利,项目人员将得不到年度绩效工资。事实上,这个项目运作初期,项目人员积极性还比较高,在人员配置、机械调配以及材料采购等环节管理比较到位,大家对项目奖金以及年底绩效工资都充满了期待。但由于市场环境变化,作为路面施工主要材料的沥青价格大幅上涨,在这种情况下,项目盈利已经没有可能。在获得项目奖金以及年度绩效工资可能性为零的情况下,项目人员积极性大受影响,在人员调配、机械使用以及材料消耗等方面工作失误不断;除此之外,由于公司在项目运作过程中缺乏有效控制,各级管理者都在其他地方获得了补偿,当然损失了更多项目的利益,最终这个项目亏损超千万。

8、对推行绩效管理效果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不能持之以恒绩效管理是一个逐步完善的过程,绩效管理取得成效与企业基础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而企业基础管理水平不是短期就能快速提高的,因此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不可能解决所有问题,不要对绩效管理给与过高期望。

很多企业推行绩效管理不了了之,就是因为企业领导急功近利,希望通过绩效管理迅速改变企业现状,这样的目的短期是不会达到的。

绩效管理对企业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但这种影响是缓慢的。绩效管理影响着企业各级管理者和员工的经营理念,同时绩效管理对于促进和激励员工改进工作方法提高绩效有很大促进作用,但这些改变都是逐渐的,不是一蹴而就的。绩效管理只要坚持就会有成效,绩效管理的效果是逐步显现的。

推行绩效管理是企业发展的必然,只要正确对待绩效管理的作用,从企业实际情况出发扎扎实实推进绩效管理工作,组织和个人的绩效就会逐步提升,企业竞争力最终会得到提高。

[]

五、绩效管理流程

1、制订考核计划 1)明确考核的目的和对象。

2)选择考核内容和方法。

3)确定考核时间

2、进行技术准备

绩效考核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其技术准备主要包括确定考核标准、选择或设计考核方法以及培训考核人员。

3、选拔考核人员

在选择考核人员时,应考虑的两方面因素:

通过培训,可以使考核人员掌握考核原则,熟悉考核标准,掌握考核方法,克服常见偏差。 在挑选人员时,按照上面所述的两方面因素要求,通常考虑的各种考核人选。

4、收集资料信息

收集资料信息要建立一套与考核指标体系有关的制度,并采取各种有效的方法来达到。

5、做出分析评价

1)确定单项的等级和分值。

2)对同一项目各考核来源的结果综合。

3)对不同项目考核结果的综合。

[]

六、绩效管理实施的轴心——绩效沟通

绩效管理沟通主要是指组织者、考核者、被考核者他们之间沟通。根据绩效管理循环,将绩效沟通分为三个沟通过程:绩效计划沟通、绩效实施沟通和绩效结果沟通。

一、绩效计划沟通

绩效计划沟通主要是指在绩效管理实施前的培训过程、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目标的值的确定过程的沟通。其实,绩效管理知识的培训过程也是沟通过程,在培训中,培训者将绩效管理的知识讲给大家听,在讲的过程听取学员的意见等。同过这种方式,把绩效管理的知识传授给大家。绩效指标体系的建立以及目标值的确定等更是离不开沟通,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有三种方式,一是从上向下沟通,二是从下往上沟通,三是混合时沟通。在指标的设定时,应该从上往下沟通,因为,绩效指标体系是从公司的战略分解与员工岗位职责相结合来确定的。在绩效指标体系的目标的确定过程建议采用混合式的沟通,因为,目标值的确定是双向过程,目标不能定得太高或太低,太高没有激励,太低没有实施价值,这就需要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充分地沟通,通过充分地沟通,是被考核知道自己的考核指标和目标,便于他们完成目标。这个沟通过程主要涉及组织者、考核者和被考核三者之间的沟通。

二、绩效实施沟通

绩效实施沟通主要是指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绩效辅导和绩效考核过程中的沟通。这个过程主要是考核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

三、绩效结果沟通

绩效结果沟通主要是指绩效结果的应用以及绩效反馈的沟通,这个沟通过程是绩效沟通的重点,因为,绩效考核最终目的是提高公司和员工的业绩和不断循环地改进和提高。要做到这些,沟通就不可少了。绩效结果应用的沟通是让员工明白,要对自己过去的行为和结果负责,引导员工正确的思维。对绩效反馈的沟通,这是很重要的,反馈的手段就是沟通,通过沟通帮助员工查找产生良好绩效和不良绩效的原因,并制定改进的措施和方法。这个沟通过程也主要是考核者或管理者与被考核者之间的沟通。

[]

七、绩效管理的重要工具

目标管理和KPI 由杜拉克在1954年提出的目标管理,是把企业的工作目的和任务自上而下地转化为全体员工的明确目标,据此考核。也要求经理人从控制下属变成与下属一起设定客观目标,让员工依靠自己的积极性去完成。"目标管理主要是制订目标,下放目标,然后考核。"Lucy Zhou认为虽然其中也有一些跟踪的内容,但还是注重结果而不是对行为过程的管理。 而从这种纵向目标一致的理念中衍生出的关键绩效指标(KPI),却成为动态绩效管理中都需要用到的概念。它既保留了目标管理从上到下的指标分解过程,也结合了有形财务指标和无形指标(如工作态度、公共责任等等)的思路,但更侧重过程中的辅导和沟通。每位员工的KPI选择标准一般是对工作绩效产生重大影响或占用大量工作时间的内容。

它的优点是简单,比如销售人员的KPI可以选择销售额、利润率或市场份额,对于规模较小、经营模式单一、业务单元不重叠的企业来说易于操作。缺点也比较明显:选择KPI的标准相对随意零散,标准的配比权重也是随机确定,可能管理层拍拍脑袋就做出了决策。

360度打分 在Lucy Zhou看来,360度打分的用意在于从多维度来考核员工绩效,包括了员工本人、上下级、同事之间以及终端客户的打分,但如果打分的内容缺乏针对性,如很多企业对"德能勤绩"的抽象概念打分,360度的时间和人力的耗费就没有起到积极的作用,因此最重要的还是清晰界定打分的内容,使其能够真正反映该岗位对客户(包括内部客户)的增值点,使打分更具有针对性。

但对一些支持部门,如财务部、行政部和人力资源部等,在考核内部客户满意度时,可以采用类似360度打分的方法。林光明建议"在流程上还是要由上对下,而不采取由下对上的做法。"

平衡计分卡 平衡计分卡(BSC)虽然被很多企业应用于绩效管理当中,但孙永玲认为,平衡计分卡从1992年诞生到现在,已经超越了绩效管理方法,而成长为战略执行的工具。"一个成功的绩效管理系统应当把战略置于中心地位。"她强调。 平衡计分卡的优势在于,从财务、客户、流程以及学习与成长四个维度,将总体战略由公司、部门到员工逐层分解。它不仅强调了纵向的一致,而且突出了横向的,也就是跨部门的协调。孙永玲指出,平衡计分卡框架帮助管理团队共同开发新的愿景和战略。随着战略的每个要素都分解成平衡计分卡格式,许多交叉性收益都开始显现

出来。同时,平衡计分卡还弥补了KPI在指标选择和权重配比方面的随意性-既跟踪财务业绩,同时监督员工能力的建立和成长,驱动每个人的工作重点不会偏离战略方向。

"从目前企业实行的现状来看,多数企业还只是汲取了"平衡"的概念,简单地用于设定员工的KPI,而实际上在企业里没有达到纵向的一致,以及横向的协调。"孙永玲说。

EVA价值管理 基于EVA的绩效管理方法,把企业内部制订的很多离散指标统一成一个最终指标,"无论是提高销售额还是提高市场份额,最终目的是为企业创造价值。EVA不衡量过程,直接切入为股东创造的价值,是一种概念朴素的方法,避免了考核中间过程指标可能造成的管理上的误导。

EVA绩效管理对最终创造价值的考核并不是孤立的,而是以公司从上至下的价值链相贯穿,能够有效地将高层压力分解到基层。但这种方法的强项是针对财务指标,因此又引入了独立绩效因素(IPF),类似于KPI中的行为过程指标。通过IPF把行政、人事等不创造价值的支持部门的奖金总额,与所服务的内部客户创造的价值额度按比重挂钩,再决定部门内每个员工间的奖金分配。

康雁坦言,在国内,基于财务的EVA绩效管理有时比较难操作:"企业内部抽取下属单位的财务数据比较难,或者数据难以达到供分析判断的要求。"所以对财务分析系统不很完善的企业,实行时需要加以具体调整。

篇2

2.改善管理质量。绩效管理优化对于企业管理质量的改善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绩效管理通过对企业战略的建立、目标分解、业绩评价,并将绩效成绩用于企业日常管理活动中,以激励员工持续改进并最终实现组织战略目标的一种管理活动,是企业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绩效管理的优化,可以帮助企业改善一些拖累管理的问题,促进管理质量的整体提升,即企业绩效管理优化与企业管理质量是正相关关系,我们应注意利用绩效管理这个工具,通过绩效管理优化,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在企业管理改善及提升方面的重要作用。

3.激励员工努力。绩效管理优化有助于激励员工更加努力的工作。通过实施绩效管理来甑别高绩效和低绩效员工,为企业的奖惩提供依据,通过奖惩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绩效管理优化对于员工工作努力的提升主要通过薪酬分配、员工培训、员工晋升等几个途径实现,对于那些绩效优秀的员工薪酬分配方面进行适度倾斜,对于那些绩效较差的员工则可以调低薪酬,这样就会让员工更加努力的改善自身的绩效。在员工晋升以及培训方面通过绩效管理,可以帮助企业甄选有潜力员工,帮助企业完善培训体系,从而更好的满足员工晋升以及学习的需要,这样有利于激励员工更加努力。

4.灌输企业文化。绩效管理优化有助于企业文化的灌输。绩效管理系统的运行过程,实际上也是企业文化灌输的过程,它作为企业高层表达和宣扬企业文化的重要途径,使各层管理者和广大员工清楚的了解企业所推崇的行事方式,从而明确企业鼓励什么行为,不鼓励什么行为,最终使企业文化理念被员工理解、接受并贯彻执行。绩效管理优化通过不断的上下级沟通,不断地跟踪与反馈,持续改进,以最终实现上下一致的管理目标,上下一致的管理文化与思想。

二、企业绩效管理问题

我国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起步较晚,经验积累和人才储备都明显不足,绩效管理问题较多,从而拉低了整体绩效管理水平。

1.缺少过程性指标。我国企业绩效管理中的典型问题之一就是绩效指标体系设计不够科学,绩效指标体系设计是绩效管理的重点,能不能够构建完善的指标体系,将会直接影响绩效管理效果。很多企业在绩效指标设计方面往往忽视过程性指标以及结果性指标之间的协调搭配,多数情况是结果性指标权重大,数量多,而过程性指标数量少,权重低。这种指标设计体现企业的经营目标实现,但忽略了整体绩效的改进。例如,某营销岗位绩效指标都是结果性指标,包括营业收入、营业利润等,却没有过程性指标,如顾客满意度、工作态度等,在这种指标导向下,会导致营销人员为达成销售业绩不择手段,注重短期利益,而不顾损害企业长远发展。

2.绩效管理方法效率低。大部分企业的绩效管理方法都是简单排序、强制分布为主,实践证明这些方法已经与企业绩效管理开展的需要不匹配,以强制分布这种绩效管理方法来说,强制分布不能进行不同员工之间绩效的有效比较,也很难发现拖累员工绩效水平的因素,同时也可能会出现轮流坐庄的可能性,无助于绩效管理的不断改进。例如,强制分布法在企业一线操作工人绩效管理应用中,生产数量达标的员工就是优秀,不达标的员工就是落后,这种绩效管理方法没有对于生产数量不达标的员工绩效差的原因进行分析,自然无助于绩效改进。

3.绩效结果局限于薪酬分配。绩效结果是绩效管理工作的阶段性成果,付出了大量成本得到的绩效管理结果,只有充分运用才能够最大限度的发现实现绩效管理的目的。目前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结果运用方面往往体现在薪酬分配方面,过于单一,会导致其他拖累员工绩效的问题得不到较好的解决,也造成企业在绩效管理方面投入的大量资源难以获得应有的效益。而且,大多企业在指标设定时有上限规定,执行下来有很多员工达不到要求的考核分数,会出现工资达不到设定值,感觉被扣工资,因此对绩效管理存在负面看法。

4.绩效管理反馈没有跟进。目前很多企业在绩效管理开展中不注重绩效管理沟通反馈工作的跟进,导致绩效管理工作效果受到不利影响,例如,在绩效管理工作开始阶段,一般不注重绩效管理宣传,导致员工对绩效管理没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在绩效管理结果出台之后,也忽视对员工意见的征询,导致员工对绩效结果不认可,同时也不知道上级管理者对自己绩效管理改进的建议,于是下一个绩效管理周期还是重复出现同样的问题,绩效水平得不到提升,这些问题的存在势必影响企业绩效管理的效果。

三、企业绩效管理优化策略

围绕以上绩效管理问题,需要理清具体的解决策略,重点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进行绩效管理优化。

1.增加过程性指标。企业绩效管理指标方面,可以引入过程性指标,做到结果性指标与过程性指标之间的较好搭配,绩效指标做到全面性与重点性兼顾,绩效指标既要覆盖方方面面,避免指标出现遗漏;同时又要重点突出,合理搭配各种指标,主次分明,有所侧重。以企业营销岗位为例,需要适度增加过程性指标,涵盖员工对于企业价值观的认可程度、服务态度、服务质量、客户满意度等指标,从而更加全面的考核营销人员的绩效。

2.引入平衡计分卡法。在绩效管理方法方面,可以根据企业自身的情况,引入效度以及信度更高的平衡记分卡方法,从客户角度、财务角度、学习成长角度以及内部流程角度等进行员工绩效管理,通过财务与非财务衡量方法之间的平衡,长期目标与短期目标之间的平衡,外部与内部的平衡,结果与过程平衡,管理业绩和经营业绩的平衡等多个方面,反映组织综合经营状况,使业绩评估不断平衡和完善,才能更好的去发现绩效管理中的问题,从而制定针对性的绩效管理方案,以利于企业长期的持续发展。

篇3

在很多企业的管理中,企业绩效管理只是人力资源管理的一项工具,对他们来说是可有可无;在管理者和普通员工眼里,绩效管理只是企业拿来管理员工的工具,对他们来说是一种负担或者说是包袱。其实,绩效管理体系对于任何企业来说都具有战略性的意义。

首先,高层管理人员应该对绩效管理高度重视,不能简单地把绩效管理视为人力资源部的一项常规工作,而应该从战略的高度来考虑如何借助绩效管理提升整个公司的绩效水平,以实现公司的战略目标。

其次,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应改变对绩效管理的认识,绩效管理是人力资源部为业务部门开发的,以帮助业务部门和员工提高绩效水平的管理利器。各级管理人员与员工应该正确使用绩效管理,而不能抱着一种“应付”,甚至是“抵制”的心态来看待绩效管理。

篇4

随着经济全球化,企业要想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胜,必须加强管理,在众多的管理中,人力资源管理是企业提升核心能力的关键。为了增强企业核心能力,有效推行绩效管理极其重要和必要。

一、企业绩效管理现状

绩效管理传入中国二十多年,深得管理者们的喜爱,被管理学家誉为管理者的圣杯。目前,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讲,绩效管理难遂人意甚至流于形式。因企业性质、企业文化、所处发展阶段等的不同,企业对绩效管理的认识和推行状况也千差万别,主要有三种类型:

(一)成熟型,如跨国公司、世界知名企业,其在绩效管理体系方面较完善,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二)探索型,主要是中型企业,企业规模发展到了一定程度,为了突破发展瓶颈,也在与咨询机构或高等院校等合作,积极导入实施绩效管理。

(三)模糊型,主要中小型民营企业,因对人力资源管理认识不深,对绩效管理概念模糊,未计划导入绩效管理。

二、构建绩效管理体系注意要点

(一)制订绩效计划时,要结合组织战略和目标,层层分解。从企业、部门、班组、职工各级都要有绩效目标,各级目标之间要有相关性。也就是说,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

(二)企业在选择绩效考评方法时,要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可以参考同行企业的成功案例,切不可照搬照抄。考评指标和标准都要“接地气”,执行考评时要有可操作的“落地工具”。

(三)考评标准制订时,指标能量化的尽量量化,不能量化的,都要表述明确,还可以进行定义。

(四)要把公司的战略和想法真正传递给每一位员工,让全体员工理解公司的目标,绩效考核整个过程就是不断沟通的过程,是企业战略思想、目标、企业文化理念宣贯的过程。

(五)消除考评的认识误区:不是考核主体和客体的博弈,而是双方共同进步和提高。让员工成为绩效管理的主人,拥有绩效并产生绩效。同时,不断提高员工的自我管理能力,使员工成为自己的绩效专家。

(六 )正确使用“五子”工具:尺子、镜子、包子、棍子、绳子。尺子,就是度量正确,减少考评中的各种偏误和问题。镜子,将绩效信息及时反馈给被考评者,以利改进。包子,就是正激励,包括精神或物质上的奖励。棍子,就是惩戒,负激励。绳子,就是沟通,上下联动互动。

三、正确运用管理工具,结合实际选用考评方法

(一)运用“5W1H”方法、SMART原则、PDCA原则

1、“5W1H”方法:即为什么、什么人、什么时间、什么地方、做什么、怎样做等,可应用在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和各个环节中。若考虑成本因素,就成为“5W2H”。运用“5W1H”方法,可以使制定的绩效制度、考评指标及标准等条理清楚、内容完整,不遗漏主要要素。

2、SMART原则:主要用在考评目标的设定时,要求所设计的目标必须具有具体的、可度量的、可实现的、现实的、有时限的特征。

3、PDCA原则:计划、执行、检查、总结应用在整个考评过程中,每一次考评周期结束,进行绩效改进后又跃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开始新的循环。

在整个绩效考评指标体系和标准的设计及实施过程中,综合运用以上原则方法,可以使企业绩效管理体系具有科学性、针对性和规范性。

(二)结合实际选用考评方法

按照所选择的效标不同,绩效考评通常有五种类型:品质导向型、行为导向型的主观考评法、行为导向型的客观考评法、结果导向型和综合型。当然各种考评方法都有其优缺点和适用范围。企业在选用时,要与目前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最终探索出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绩效考评模式。目前企业使用较多的有目标管理法、360度考评法、平衡计分卡(BSC)、关键绩效法(KPI)等。企业可以将相关考评方法融合使用。如基于BSC的KPI体系,可从组织各战略构面的战略主题,以及为实现该战略主题所必须采取的战略举措,并梳理出能够衡量战略举措实施效果的关键绩效指标,进而达到战略目标的层层分解落实。平衡计分保证组织的全面发展,关键绩效指引组织走向成功。

四、重视沟通,积极营造企业绩效文化

(一)沟通贯穿绩效管理的各个环节

在推行绩效管理的整个过程中,沟通贯穿始终。从企业绩效文化宣传与绩效管理六个基本环节(绩效计划、绩效监测、绩效沟通、绩效考评、绩效诊断、结果的应用)都没离开沟通。只有沟通,才能使制定的考评指标和标准具有信度和效度,才能对考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时解决,更利于绩效管理的有效推行。绩效考评整个过程就是不断沟通的过程,是企业战略思想、目标及企业文化理念宣贯的过程。通过沟通,能增强考评主客体双方的互信,互帮互助,共同进步,最终提高企业绩效水平。

(二)绩效文化是绩效管理的灵魂

“先进轮流当、奖励凭印象、晋升靠关系、考评走过场”是对当前部分企业工作考评及评定的真实写照。究其原因,企业没有营造好绩效文化,打破以稳定为导向的亲情文化,抛开面子问题,敢于问责;没有营造有利于绩效管理的文化氛围,树立以业绩为导向的管理思想。绩效管理的精髓在于企业能够生存和发展的前提下,员工也能在个人利益和职业生涯上得到满足与发展,这正是绩效文化所要倡导的精华所在。绩效管理需要以企业文化来指导思想,否则就会迷失方向。考核指标要贯彻企业文化,并接受企业文化的指导。企业应根据绩效文化及其实际情况,设计基于企业愿景和使命的指标体系,体现出绩效管理的文化特征。

五、循序渐进,持续改进

绩效管理的推行要循循善诱,步步深入,切不可“望而生畏、望而却步”或抱有急功近利、一劳永逸的思想。因部分企业受绩效管理是管理学中的难题观点的影响,对绩效管理系统认识上存在误区,都是敬而远之,一直未能在企业推行。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考评方法、手段等都日新月异,绩效管理也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之中。绩效管理也象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好能促进企业和员工共同发展,反之,可能会在组织内造成紧张气氛,影响组织成员的工作积极性,甚至带来企业文化震荡、组织成员忠诚度下降、离职率上升等现象。故要把绩效管理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有机地结合起来,灵活地加以运用。绩效管理成功的关键在于体系建立的科学性、贯彻执行的柔韧性。另外,要不断地对考评者和被考评者进行培训,增强绩效管理的意识和提高知识技能水平。

“组织的一切活动目的就是为了组织的绩效”。企业为了生存和长期发展,推行绩效管理势在必行。虽然在实施过程中会遇到许多困难,只要上下一心,积极面对,勇于推行,不断改进,绩效管理就会激发企业发展潜力,形成企业核心能力,进而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 安鸿章等.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师(二级)(2版). 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07

篇5

附加价值是经济学中的概念,与马克思提出的剩余价值的概念类似。在附加价值的计算过程中不把人力资本作为成本费用,认为人是创造价值的而不仅仅是消耗价值的劳动者,这一点与传统的会计核算中利用利润来计算收益的方法不同,是对绩效管理方法的创新。把附加价值应用到企业绩效管理中的成功实例是日本的京瓷公司,京瓷公司利用“单位时间附加价值”进行日常的会计核算,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本文在总结和分析了基于附加价值的企业绩效管理的国内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提出了附加价值的概念和计算方法以及附加价值的分配方法。在分析了附加价值理论应用到国有企业绩效管理中的条件的基础上,针对我国目前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绩效评价体系中引入附加价值后应增加的财务和非财务指标,使绩效评价体系更兼顾员工和社会利益。

二、基于附加价值的企业绩效管理的研究现状

企业绩效评价理论的发展与社会生产力水平和企业目标紧密相连,经历了成本绩效评价、财务绩效评价、综合绩效评价的阶段,发展到目前以企业价值为导向的绩效管理评价模式。

企业价值导向的绩效管理评价模式强调价值管理理念,反映企业的价值创造和盈利水平。其主要特征是以价值增值为终极目标,以价值评估为基础,以价值动因为起点,以人本管理为成功实施的保障(何瑛,2005)。价值增值成为企业追求的目标,对绩效的衡量转变为对价值增值的衡量。企业每一项作业都会产生一定的价值,扣除各种成本后,各项作业最终累计为企业价值的增值,企业整体的价值增值是通过企业长期的价值增值活动实现的。在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目标下,将员工绩效与企业绩效相关联,企业绩效评价已经从传统的偏重于组织绩效到偏重员工绩效发展到对组织的管理和对雇员的管理相结合,强调组织绩效要分解到个人,组织中的个人要判断一项决策对公司价值的贡献度,并据此优先考虑那些贡献度大的决策(YoungandByrne,2002)。

企业价值由多因素驱动按照拉帕波特的价值模型,影响公司价值的因素可以归纳为自由现金流量和资本成本两大类,包括销售增长率、销售利润率、所得税税率、固定资本增长率、营运资本增长率、现金流量时间分布和加权平均资本成本等。国内外相继出现了对围绕价值管理方法的研究如经济附加值(EVA)、现金附加值(CVA)和投资现金流回报率(CFROI)、平衡记分卡(BSC)等。

附加价值是经济学中的概念。哈佛大学出版的《企业管理百科全书》中对附加价值的解释如下:附加价值是企业通过生产过程所新增加的价值,或者从企业的销售额中扣除供生产之用而自其他企业购入的原材料成本,也就是企业的纯生产额。传统经济学认为,企业创造财富的生产要素是土地、资本、劳动和企业经营能力。传统计算附加价值是加总企业分配给所雇用的生产要素的报酬,包括企业的营业利润(企业经营能力报酬)、员工报酬(劳动所得)、利息及折旧(资本所有者的所得)、地租(土地所有者所得)。

AllenW.Rucker称附加价值为生产价值,是总销货额减去原材料费、购入动力费、消耗品费等,是由生产活动附加于原料的价值,又称为生产价值或生产增值。生产价值表示企业对经济的贡献度,由企业自行支配,具有股东、经营者、员工共同参与企业经营的理念。M.R.Lehmann称附加价值为创造价值,包括薪资、津贴、政府税捐、社会费、资本利息及投入资本之收益。由劳动收益、公共收益及资本收益构成。PeterF.Drucker称附加价值为贡献价值,定义为企业销售货物和提供劳务所得的总额中减去由外面购入的原材料或服务等成本的差额。

三、基于附加价值的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核算方法

附加价值的计算方法就是从销货额中减去原材料等从他企业购入的由他企业所创造的价值。

附加价值=销货(生产)额-外购部分=销货净额-当期进货成本-(直接原材料+购入零配件+外包加工费+间接材料)

对附加价值的计算公式进一步分解,可以分析企业附加价值的驱动因素,从而为改善企业经营状况指明方向。而对驱动因素之间的相对比重的分析可得知企业价值分配方式及企业的经营策略。

在附加价值的计算中,不把人工成本做为扣减项处理,而将人工成本看作是公司创造的附加价值的一部分,这样做肯定了公司员工的价值,更加能够激励员工。

应用附加价值进行绩效管理的成功典型是日本京瓷公司。

1965年,京瓷公司在正式导入“阿米巴经营”时,“单位时间核算制度”作为衡量经营状况的重要指标纳入了阿米巴经营体系。所谓“单位时间核算制度”是指能体现单位时间里所产出的附加价值的会计体系。

单位时间附加价值=附加价值÷阿米巴组织成员的总劳动时间

上式就成为京瓷公司的“单位时间附加价值”的概念。这样的计算在各阿米巴组织毎日进行,便于部门之间的比较,由此起到绩效管理的作用。进一步,每个月各事业部汇总计算这个附加价值。

我国国有企业可以按照上述计算方法,通过每日每月各部门计算附加价值来更好的实现绩效管理。

四、基于附加价值的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的分配方法

京瓷公司对于附加价值的分配采用了“附加价值三分法”。就是将公司产生的总体经营附加价值分为三部分,一部分分配给职工,一部分作为企业内部留存分配给股东,还有一部分作为税金为社会的支出。这种分配方法强调员工的工资和奖金是劳动成果附加价值的一部分,不是成本费用。员工是企业的主体,为企业创造附加价值,从而调动企业员工当家作主的积极性,实现了附加价值在相关利益集团(股东、员工、社会)的合理分配,以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促进了企业内部职工与股东之间的和谐,促进了企业与外部社会之间的和谐,进而为实现整个社会的和谐发展做出了贡献,经受了实践的检验。

在现代市场竞争中,企业的商誉、专利、人力资本成为了企业增值的重要资源。在我国目前的市场条件下,对企业价值理解不能局限于国有资产价值的最大化,从理论上说,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利益共同体,所有能为企业的生产增加价值的人都将成为企业的利益相关者,对“企业剩余”做出贡献的不仅仅是股东投入的实物资产,而且还有雇员投入的专用性人力资产,以及债权形成的资产等,按照谁贡献谁受益原则,这些产权主体都有权剩余分配。在现实经济活动中,绝大多数资本所有者只不过是资本市场上的寻利者,真正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操心、真正支配企业的其实是向企业投入大量人力资产的企业经营者和职工。企业面临日益复杂的外部环境,其生存和发展越来越依赖职工的素质,人力资本与物质资本相对地位的变化增强了企业中人力资本的谈判力,物质资本所有者要想获得更多的投资收益,必须依赖人力资本所有者,并与其合作。

在确定企业理财目标时应当兼顾各方利益,寻求一个最优的均衡点。因此,为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建立科学、合理的企业绩效管理体系非常必要。

基于附加价值的绩效考核方法理论基础符合社会主义的思想,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参考价值。我国国有企业可以借鉴京瓷公司的成功经验,将企业所创造的附加价值与企业相关的各利益相关者之间进行合理分配。

五、基于附加价值的国有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绩效评价是绩效管理的核心环节,将附加价值引入到企业绩效评价体系中,可以从财务层面、流程层面、成长层面、顾客层面建立企业绩效评价体系。

2006年9月国资委出台了《中央企业综合绩效评价实施细则》,建立以财务指标为核心的企业经营业绩考核体系。这在一定程度上适应企业绩效评价工作深入开展的需要,对督促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但在知识信息时代,竞争、风险等因素对企业的影响程度越来越大。在这一背景下,如果仅局限于这些指标的计量与评价不能全面评价企业经营业绩。

目前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如企业绩效管理标准,忽视员工为企业创造的附加价值,缺乏沟通和反馈机制,员工看不到自身在企业中的价值导致对工作缺乏积极性。劳动成果分配缺乏激励效果,把员工的工资当作成本费用,而不是劳动成果分配的一部分,没有肯定员工所创造的价值,挫伤了员工作为企业主体的积极性,从而影响到企业绩效,影响了企业持续、和谐的经营。

所以在基于附加价值的绩效评价体系中应引入附加价值率(附加价值/销售收入,反映每一元销售收入带来的附加价值)、劳动生产效率(附加价值/总人数/总时间,反映平均每位员工单位时间所创造的附加价值)、总资本投资效益(附加价值/总资本的比值,反映投资的总资本平均创出的附加价值)等反映企业财务层面绩效的指标,突出员工对企业附加价值的贡献,将组织绩效分解到个人绩效,提高企业经营效率。

21世纪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世纪。社会和谐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重要保证,是我们不懈奋斗的目标。国有企业在国际化成长过程中不能只顾企业自身的经济利益,还要考虑社会绩效。虽然,从短期内兼顾社会绩效会降低企业的获利水平,但是从长远的角度分析,自然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企业实现可持续成长的最终保证。而基于附加价值的绩效评价的目标也是追求社会和谐,与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目标相一致,所以在建立绩效评价指标时,应增加一些反映社会责任的定性指标,企业的社会责任包括企业的环保意识和社会贡献。考察环保意识的指标有:企业是否通过IS014000系列认证、企业有害物质的排放水平、企业的资源占用情况和企业的环保治理水平。考察企业社会贡献的指标有:企业是否依法纳税、企业的创汇水平、企业的对外捐赠水平、企业员工的就业状况以及企业的社会影响力。

六、结束语

绩效管理是在一定期间内科学、动态地衡量员工工作状况和效果的管理方式,通过制定有效、客观的绩效管理标准,使各级管理者明确了解下属在考核期内的工作业绩、业务能力以及努力程度,并对其工作效率和效果进行评估和挖潜的过程。通过调查分析我国国有企业绩效管理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利用附加价值进行绩效考核的对策建议及推进战略,对发展我国绩效管理理论和促进国有企业高效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把企业看成是一个生产社会财富和分配社会财富的组织,企业绩效管理问题也就是如何调动企业相关利益主体的积极性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发挥会计的价值度量作用,研究利用附加价值的绩效考核,能更清晰地分析企业相关利益集团的利益分配关系,对构建和谐社会具有重要作用。

【参考文献】

[1]邱永汉.附加价值论——日本“股神”邱永汉的财富论.海南出版社,三环出版社,1999年.2-6.

[2]仲英.“敬天爱人”——稻盛和夫的“京瓷哲学”.中外企业文化.2007.26-27.

[3]尹晓磊.人本主义与理性主义的融合——阿米巴经营、理念哲学与京瓷企业文化特征.日本学论坛.2003.6.2.60-64.

[4]何佳艳.稻盛和夫和他的经营哲学.互联网周刊.2003.10.13,39-40.

[5]尹晓磊.企业制度与企业文化——京瓷公司内部管理制度分析.日本学论坛.2005.5.18.61-64.

[6]刘兴.我国企业绩效管理的现状和几个误区.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9.116-117.

[7]许小晶.浅谈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绩效管理.经济师.2006.4.264-265.

篇6

一、对企业职能部门绩效管理特征的分析

(一)涉及较多事物,很难进行有效均衡

对于企业的职能部门而言,其包含诸多类型的事务,尤其是要面对大量的协调沟通工作,因此,很难实现对考核指标的合理量化,主要使用的是定性指标,存在严重的主观性,随意性突出,很难形成强有力的说服力。职能部门要发挥对业务部门的支持作用,提供更好的服务,做好监督,因此,对员工的沟通能力要求较高,需要得到相关业务部门的支持和配合。但是,即便这样,也很难实现对职能部门员工工作业绩的客观反映。在具体考核中,很难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对职能部门的工作进行过程跟踪和全面记录,通常都是结合平时表现进行判断,致使评价结果与员工表现存在误差,与此同时,一旦对考核结果提出异议,很难提供更加有力的证据来消除员工的质疑。

(二)职能部门工作繁琐性使得绩效计划很难制定

对于绩效管理而言,关键的一项就是制定绩效计划,需要考核者与被考核者形成共识,设计绩效目标。但是,职能部门通常听命于上级部门,很多任务具有临时性,影响因素较多,事先制定的绩效目标和时间控制都需要进行相应调整,尤其是面对大量的点状工作,虽然资源投入较大,但是,与企业发展战略关系不大,但是,又不能放弃不做,由此使得绩效考核工作面对较大的工作量,使得考核者和被考核者都面临巨大的困惑。

(三)缺乏多渠道数据来源,数据收集难度较大

对于职能部门的员工考核数据而已,与业务部门存在差异,主要是知情方较少,很多集中在分管领导,抑或是直接领导,其它部门很难了解真实情况。但是,出于人情世故,很多领导都将评价提高,加之所在部门的认同,评价虚高现象比较突出,客观性不强,造成对业务部门评价有失公平,不利于工作热情的提升。(四)具有较多的团队合作模式,很难进行职责的有效划分对于职能部门而言,存在大量临时性的团体合作方式,尤其是面对一些突发和临时性的工作,通常是一人承担责任,多人进行配合,需要投入部门较多的人员。同时,为了实现对问题的有效解决,很多职能部门主要应用A、B角色的方式,强度部门之间的通力合作。但是,正是这种工作方式的存在,使得绩效考核所面临的职责明确、分工清晰的考核模式难度较大。

二、系统介绍当前主要绩效考核的方式

(一)对直接上级评定方式的分析

对于员工在工作中的表现,最有发言权的是其直接上级,其具有丰富的评价根据,彰显全面性与充分性,发挥对员工反馈考核结果的评定,在反馈结果的同时,为这种评价寻找理由。因此,这种操作方式被很多企业采用,尤其是一些中小型企业。但是,这种方式使得上级的压力较大,即便具有充足的证据,为了维护量化的同事关系,也对员工的表现给予较高的评价,所有员工都获得了相应的高评价,在正态分布控制的模式下,形成一种轮流坐庄的状态。

(二)对360度考核模式的介绍

这种考核方式实现了对直接上级考核方式的改变,将其应用范畴进行扩展,涉及到与员工相关的各个人群,同时,评价的内容也发生变化,在能力、素质基础上,增加了协作、工作风格等项目,对员工进行了更加全面和深入的评估。但是,在这种考核中,不同层面的人员处于不同的位置,拥有不同的立场和角度,甚至出现相矛盾的情况,因此,不可避免地产生矛盾性的评价。这种360度考核对工业的评价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不能将其视为唯一的考核手段。另外,如果这种考核与利益脱离,那么,员工更容易接受考核的建议。

(三)对KPI考核方式的介绍

KPI考核指的是关键绩效指标考核方法,其管理的本质源于目标管理,以企业战略发展目标为导向,制定与其相统一的指标,在此基础上进行考核,其目的是实现企业战略目标的细化,将其转化为企业的具体行为,形成极具竞争力、能够长期获取效益的机制。在KPI的应用下,企业的最高目标与部门目标高度一致,实现彼此之间的联动效果,强调关键绩效目标的实现,对于工作业绩的考核十分有效,与企业的目标意愿更加匹配。但是,这种考核方法在目标设计上存在较大的难度,实际操作中会遇到难评估和难衡量的问题。

三、如果提升职能部门绩效考核管理水平

(一)将KPI考核模式与胜任素质

绩效考核相结合鉴于KPI考核方式的适用性以及其自身的不足,积极引入胜任素质模式,深入分析影响绩效的各种因素,尤其关注对部门发展起到关键性作用的沟通能力以及决策能力,将工作过程与结果进行有机结合,这对于职能部门的绩效考核具有重大意义。

(二)强化绩效管理的执行力

对于企业绩效管理,需要强有力的支持,与高层管理者的推动关系密切,否则,任何模式都无法顺利推行,尤其是对于绩效不明显的职能部门。为此,企业高层要给予职能部门的绩效管理以高度重视。另外,相关职能部门的管理者也是绩效管理的重要组成,对绩效管理的执行、效果反馈影响较大,因此,要促使其具有端正的绩效考核观念,避免受到不良因素的影响。同时,职能部门的员工要正确认识考核,在根本上推动绩效考核的合理进行。

(三)明确职责,理顺协作

篇7

2.1缺乏科学规范的绩效管理认识

当前我国部分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观念较为陈旧,一些领导及管理人员对绩效管理没能引起足够的重视,存在着对绩效管理主观上的不足,他们将绩效管理简单的作为评定奖金等级的工具,而忽视了绩效管理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调动作用,导致绩效管理的实际效果较差,造成员工对绩效管理不重视,不清楚,对绩效考核的目标也不明确,甚至有些员工对绩效管理出现了一些负面情绪。因此,要加强企业的绩效管理,首先要转变绩效管理的观念,避免绩效管理中的负面影响。

2.2绩效考核工具应用不利

企业中的绩效管理受到文化、机构及人员等因素的影响,长期以来,有些企业的管理人员对考核工具应用不利。这主要体现在:首先,绩效管理方式单一,在企业中难以出现理想化的绩效管理方式,一些企业甚至将绩效管理作为监督员工的工具,执行方式过于空洞和苍白,造成部分员工对绩效管理的不理解,以致于绩效考核的结果使管理者与员工间出现了对立情绪,使员工缺失成就感与归属感;其次,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不利,一些企业在考核结束后,没有将考核结果及时反馈给单位的员工,也没有将各级干部的考核结果进行公开,以致绩效考核最终成为形式流程,不利于企业人力资源的管理。

2.3绩效管理的方法与操作存在不足

绩效管理对于改善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情况有着重要的作用,良好的绩效考核机制可以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从而促进企业的发展。然而,一些企业在进行绩效管理的实际操作中,尚未形成一个合理的、健全的绩效考核机制,主要表现在考核指标没有量化或量化过细,导致不能够客观全面的对部门及岗位的工作业绩进行反映,原因是绩效指标制定不合理,造成绩效管理的结果出现偏差,最终导致了绩效考核成果不理想,绩效管理的最终目标并未达成。

3强化绩效管理的对策

3.1企业应提高对绩效管理的重视

绩效管理体系对于企业的各个部门的管理都有着不可估量的重要作用,因此,企业的领导管理者要提高认识,本着适应市场和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绩效管理的价值,将绩效管理变成一个有效的促进员工工作能力提升的重要工具,并且要使绩效管理与企业战略发展目标有效结合,从而积极发挥绩效管理的重要作用。

3.2建立健全绩效考核体系

高效的绩效管理体系要根据企业战略目标,加强对绩效考核的组织管理和流程建设,进行全方位的管理和控制。首先,明确绩效考核的具体目标,为绩效考核确定一个明确的方向,这是保证绩效考核体系顺利运行的首要条件。其次,还要明确绩效考核的基本原则,遵循在绩效管理过程中的公平性、权威性、严肃性、科学性等原则,从而保证绩效管理和考核能够真正做到奖优罚劣,将真正有能力、能办事的人突出出来,从而为企业选用人才提供依据。再次,鼓励职工参与绩效考核管理制度的制定,人力资源管理部门要加强与本单位员工的沟通和交流,以保证对员工的绩效评估做到准确无误。最后,还要加强对绩效考核结果的应用,企业必须加强对考核结果的及时反馈,保证考核信息能够及时反映员工的工作能力和工作状态,帮助员工及时对自己的工作作出调整,这样才能发挥绩效考核的作用。

3.3强化绩效管理人员的培训

对于从事绩效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制定适宜的绩效管理培训,加强学习,不断提高人员素质,能够发现企业在绩效管理中存在瓶颈,并不断修正和完善,使绩效考核能够充分发挥其积极作用。

篇8

当前,我国各行各业大张旗鼓掀起了绩效考核热潮,无论政府机构、社会事业单位,还是国企、民企、乃至个体经济组织,无不在热衷于绩效考核。但从实际情况来看,情况极不乐观,各个组织执行的结果大相径庭,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究其原因,问题主要表现在缺乏企业文化有力的支撑而流于形式、绩效考评的目标制订不科学、执行人员素质低、考评过程缺乏监督、结果利用进入误区等等。因此如何尽快建立和完善机制体制,加强内部管理,建立一套科学、实效的绩效考评体系来支撑支持企业的发展是势在必行,所以,根据员工不同的岗位和职责与要求,从综合立体、分层分类的绩效考评体系,以成为企业的当前迫切要求。

2. 绩效考核需要完善实施机构及相关工作职能

合理的员工绩效考核组织机构设置及明确的职责分工是公司员工绩效考核体系良好运行的重要保障。在绩效考核体系中有制度的设立者改进者、有绩效考核指标的制定者、考评组织者、考核者、被考核者、考评监督者、等众多角色,为了考核工作有序有效的运行,就必须设置考评组织机构,并对涉及的各个角色定位,明确规定其工作职责、工作范围、工作能力和效力等,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各司其职,各尽其责,不会相互推诿责任。根据工程公司的实际情况,需进一步完善员工绩效考核实施的组织机构及相关工作职能,组织机构要有权威性和代表性,员工绩效考核工作由人力资源部牵头,总经理领导,人员由公司领导、人力资源部员工绩效主管和绩效考核员、各职能部门和生产部门主管,关键岗位员工代表组成,成立绩效考核办公室,负责绩效考核指标及权重、考核标准的修定以及关键指标、重点工作、工作目标完成情况的核查工作,负责员工沟通反馈与申诉、绩效改进计划工作等。

3. 严格执行考核体系制度及实施流程

一套好的绩效考核体系需要有相关的制度和环境支撑,而有完善的制度和流程,更重要的在于执行,才是落脚点。如执行过程中做样子,存在不公开、不公正、不公平的现象,缺乏考核的严肃性,员工就会认为绩效考核是戏弄自己的游戏,再好的体系制度也只是花架子,成为毫无用处的摆设,也会成为恶性循环,比不做更差。也着重提到制度的执行力和改进内部管理环境,营造良好的绩效考核氛围的重要性。严格执行就是不偏不倚,严字当头,才有权威性,严肃性,要求绩效考核管理流程中各个环节都要严格执行,这都要求总经理亲自领导,亲自抓。严格实施流程,须从源头抓起,详尽地向全体员工宣贯绩效考核的实施制度办法和工作步骤流程,让制度流程深入人心,同时把人力资源部和各部室负责员工绩效考核的管理人员的执行力纳入考核,严厉处罚那些和挫伤员工积极参入的行为,不断强化执行力;在实施过程中要引入沟通机制,制定员工绩效申诉复核制度和形成反馈机制。从绩效考核的目标计划、分解、考核指标权重标准编制修缮、评分、结果公开、申诉、反馈、指导改进、下阶段目标计划、奖惩、激励等环节形成有反馈的闭环管理,一环套一环,环环相扣,象PDCA管理循环一样,到达不断围绕公司目标改进和提升员工工作绩效的目的。

4. 完善员工绩效考核结果与激励机制有效结合

企业只进行员工绩效考核,而不采取相应的激励机制,就不能达到真正调动员工工作积极性和不断提高绩效的目的,因此员工绩效考核不建立在具有一定力度的激励机制上,是没有任何意义的。通过积极的评价实施激励,消极的评价警示员工,员工绩效考核只有通过激励机制才能激发员工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员工

有活力,企业才有活力和发展,所以说激励是提高员工绩效的最有效手段。在实施激励过程中,企业必须紧紧地把握员工的真实需要,运用好激励理论,注意激励的层次性和时间性,坚持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相结合,掌握激励适度和公平的原则,严格执行依据员工绩效结果实施激励,按照激励对象的需求和特点,实施

激励模式的有效组合。

5. 实施全员培训学习

在绩效考核实施前,员工培训工作必不可少,应该对公司各部门主管及考核者提供相应的绩效管理知识培训,使他们掌握必要的管理知识和技能方法,如对不同绩效结果的处理手段、沟通技巧等;针对普通员工,应该提供绩效管理理念和知识的培训,了解公司员工绩效管理制度、流程,了解考核目标、指标、标准是怎样制定的,使员工理解自身的绩效和部门业绩、公司整体绩效之间的关系,明确自身的工作目标,实现自身的行为改变和绩效不断改进提升。另一方面是思想观念,观念决定态度,态度决定行动,公司全员特别是中高层领导干部要树立榜样,转变思想观念,正确认识到员工绩效考核的重要意义和作用,做到思想上高度重视,实施上认真落实。员工绩效考核并不是可有可无的,也不是只要做好绩效考核就能代替其他方面的管理工作,它只是所有企业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子系统,不要贬低也不要夸大它的作用,要全面的、辨证的、客观的看待绩效考核;员工绩效不是一成不变的,它能变得越来越好也可能变得越来越差,它是一个循环的动态的系统,要推动持续改进提高,常抓不懈,毫不放松。不要过分追求全新大,切合实际好用就行;奖惩不是它的目的,而是要提高员工绩效水平。

6. 员工绩效考核体系的实施效果评估

改进后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根据公司的现状和公司的整体目标,在明确其绩效考核原则和目标前提下,对公司员工岗位进行科学分析,提出员工分层分类考核,明确了各岗位的工作目标和岗位职责、权限,改进了员工考核的指标、指标权重及考核标准,该体系是在原有体系的基础上通过改进建立的一个全新的人员考核体系。以及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的方案设计,若使改进后的员工绩效考核体系成功实施,必将对公司的管理工作产生巨大影响。绩效管理考核是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企业管理者越来越认识到绩效管理的考核重要性,通过提高员工的绩效,从而提高企业的绩效。但是企业的绩效管理工作常常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导致无法发挥其应有的作用,让绩效管理真正发挥作用,成为企业发展的现代化管理工具已刻不容缓地摆在管理者面前。要结合公司的管理及绩效考核实际,设计公司绩效考核管理体系,包括设计思路和原则、各级目标确定和KPI选择、绩效管理体系建立等,提出解决方法,解决公司缺乏绩效沟通管理、考核内容不具体、考核标准不清晰等绩效管理问题,为公司绩效管理体系提供了初步的理论指导和丰富公司绩效管理的方法与途径。

参考文献:

[1] 毕宏伟.当前电信企业的绩效考核探讨.通信世界,2010.

[2] 于芳.绩效考核指标的制订原则.现代情况,2009(1).

篇9

绩效考核通俗地说就是根据企业发展战略和业务流程,设定绩效考核指标和一个考核周期的目标值,通过考核指标的达成情况来评价和考核一定时期内考核对象的工作成果及业绩情况,实现对企业、部门及个人的绩效考核,达到整体绩效水平提高的目的。

因为各项考核指标主要的作用在于监控和考核相关的业务流程。绩效考核首先要求明确考核对象、对考核对象承担的责任和赋予的权利有明确的界定,企业业务流程要清晰,各流程和环节上的责权要明确,只有在这个前提下,绩效考核才有可能在企业实施下去,才会对员工、部门和单位起到绩效牵引的作用。

目前对于中国的很多金融企业,在内部制定了详细的规章制度和业务流程,但是针对具体的操作和实施效果,通常都是用定性的词语来描述,在实际工作中,具体到一些环节,责权很难清楚地界定。如果指标设置在这样具体的环节上,首先就要界定清楚流程责任的划分,从而才能将考核指标落实到具体的部门和责任人。

所以绩效考核实施的前提是责权明晰、流程细化。对于一些管理不是很规范的中小企业,首先要划分清楚主要流程和环节上的责任与权利,才可以让相应的部门和人员承担对应的考核指标。

显然,要变通地使用绩效考核工具,在不同的阶段,赋予绩效考核不同的目标和内涵,总的原则是最大限度提高企业整体绩效水平。那么对金融企业在考核制度实施的前期,就是要利用绩效考核的工具去梳理主要业务流程、规范不合理的管理制度。对于这类企业,绩效考核在初期发挥的规范管理和梳理流程的作用要远远大于实施考核本身,因为绩效管理的最高目标不在于考核而在于绩效水平的提升。

二、导入绩效理的典型步骤

在绩效考核建立和实施的初级阶段,指标的设置和操作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其一是设置关键绩效指标作为考核工具,用以充分调动各级员工和团队的积极性;其二是设置基于业务流程的监控指标,从各项业务主流程出发,去规范各个管理环节的责权关系,并进行具体流程的监控。

这里介绍一种分阶段建立绩效考核体系的方法,与标准的实施程序相比,就是在项目实施的初级阶段将工作的重点放在流程梳理和业务监控上,在前期给企业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规范管理流程。在后期建立考核指标的过程中,监控指标仍作为重要的管理工具在不同的业务层级使用,利用考核指标的牵引和监控指标的过程控制来实现整体绩效水平的提升。

第一步、运用平衡计分卡的思想方法,以主要业务流程输出为基础,在业务层面建立起监控指标库,同时选取重点指标作为后备的考核指标。目的在于为后期建立绩效考核体系作准备,积累基础指标和历史数据;同时明晰各项业务的主流程和责任部门之间的关系,对企业内部存在的较大管理问题进行流程梳理和责权界定;并建立起绩效指标监控机制。

本阶段的工作重点在于通过绩效考核指标体系的初步搭建,规范企业管理流程和制度;设置的指标体系以对具体业务的过程监控为目标,为管理者提供监督控制企业经营过程的有效工具。

考虑到以上诸多流程制度正在逐步完善、各种指标初次设定,且在前期没有指标数据积累的实际情况,如果贸然设置考核指标进行绩效考核,很难保证对各单位及部门的公平与公正,也难起到激励牵引的作用,所以此阶段是为下一阶段的考核做铺垫。

第二步、在监控指标库的基础上完善各项指标,同时根据各单位及部门的主要业务流程,按照公司当前战略发展要求,从指标库中选取关键绩效指标KPI,根据实际业务情况设定指标权重及考核方式等。本阶段的指标体系一般分为三层:第一层是公司层面的考核指标,多以财务类结果性指标为主;第二层是部门层面的考核指标,一般包含质量、成本和效率等驱动性指标;第三层是涉及到具体业务流程的监控指标库,主要用于日常业务的监督和控制。上两层指标实际上是在监控指标库中选取的关键指标。

第三步、根据部门层面的考核指标建立具体到岗位层面的个人绩效考核体系。通常此类指标包括根据部门指标分解的个人考核指标,其实是战略目标在最基层的分解和延续;还包括岗位行为考核指标,此类指标主要以主观定性评价为主,因为很多基层的事务性工作很难与部门的绩效建立直接的联系,这类指标恰好是战略目标分解的必要补充。

这里只是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来分析实施绩效考核的典型步骤,目的就是使得现代化的管理方法能够与企业的实际相适应。事实上,绩效考核实施的阶段划分、各阶段的侧重点是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的,只要是遵循一个原则:最大限度提高企业绩效水平。

三、明确绩效管理的基础

绩效管理也是具有自己基础的,而且绩效管理的基础应该是从职务分析中获得的一套真实可靠的数据。所谓职务分析是指对每个岗位进行科学的调查分析,获得科学、可靠和可量化的数据,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职务说明书。职务说明书是绩效管理的基础和立足点,离开职务说明书,绩效管理只能是空谈,没有说服力。客户服务中心应首先根据不同岗位的职责、职位要求、教育培训和上下级关系进行分析和明确界定。涉及的岗位既应包括一线的呼入客户服务代表、呼出客户服务代表、电话营销代表,也应包括坐席组长、值班经理、运营主管、质量监控、培训、知识库管理、工单流转、报表分析等运营管理人员,还应包括业务开发、市场营销、系统维护等负责业务开发和市场拓展的人员,从而形成一套完整的职务说明体系。

四、银行客服中心绩效管理体系的构成

银行客户服务中心基本上都是以服务支撑为主的客户关怀型客户服务中心。相对于数量来讲,更加关注客户服务的质量和客户满意度。因此,在绩效体系的设计上,银行客服中心更注重对质量的考量。根据不同的工作特点,银行客服中心的绩效考核系统分为对客户服务代表的绩效管理和对后援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两大部分。对客户服务代表的考核应采用“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不断追求卓越的方式,而对于后援管理人员则应采取工作目标制的方法来考量。

客户服务代表的绩效考核内容。客户服务代表的绩效考核内容包括了通话质量、话务指标、培训、工单质量、工作纪律、团队协作等。作为质量考核的通话质量和工单质量的占比应达到50%以上,由此更加凸显以质量为重点的绩效考核体系。在这里,不是按传统占比不同的考核权重方法,而是采用列举考核点,比对客服代表是否触及上述考核点,进行相应的扣分或加分。例如,在通话质量方面,客户服务中心从业务知识、服务技巧和服务礼仪三个方面对客户服务代表进行考核。管理人员可根据长期的运营经验,列举代表在这三方面中的服务行为,哪些是不符合服务要求的,哪些是客户服务中心大力提倡的,并形成相应的质量监控标准,一旦发现客服代表出现这些行为,即对应采取相应的考核办法。而在话务指标方面,选择适合自身的KPI指标,例如话务量、值机率、平均通话时长、平均应答时长等。后援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在职务说明书的基础上,建立后援管理人员的绩效考核内容。这主要是采取目标考核方式。首先,将后援管理人员的考核与团队考核紧密结合,将客服中心的客户满意度、服务水平、员工满意度、投诉率等整体指标与每一个运营管理岗位结合起来,代表小组长还要与自己负责的团队成绩结合起来,以此全面提升客户服务中心的团队意识,体现服务的连续性和一致性。其次,分析后援管理各岗位的岗位职责,分析其日常工作内容,将业务行为量化,不能量化的明确各时段的工作目标,从工作数量和工作质量方面进行考量。

五、实现绩效目标辅导、考核与反馈

当绩效目标确立后,管理者的主要工作就是辅助员工提升业务能力,实现绩效目标。考核周期结束,直线管理者应对下属员工绩效进行评价,并将绩效结果直接反馈员工,针对未达标的再次进行辅导。目前,已有一些经验丰富的集成商(例如PCCW)的客户服务中心平台中专门针对绩效管理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模块。

篇10

2、重考核结果,轻考核过程。绩效考核,从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管理过程,不能片面强调“秋后算账”,更重要的是在考核全过程中发挥其“导控性”作用,使考核对象能动态地调整自己的行为,不断地改进工作。煤炭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重结果、轻过程,这与煤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现状、发展有着很大的关系。目前,煤炭企业在进行绩效考核时,通常仅将绩效考核结果与薪酬挂钩,而很少与晋升、人员培训等方面结合起来。因此,势必造成各级人员愈加关注考核结果,而轻视过程控制的重要性。

3、重历史表现的考核,轻发展潜力的开发。煤炭企业过于注重历史和现实表现,不注重对人的潜力和发展趋势的预测,不能为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效支持。

4、考核方法、标准单一,重定性、轻定量,指标、权重体系设计不科学。煤炭企业在设计考核方案时,通常不分考核对象,不论是地面工作人员还是井下工作人员,不论是党政工团还是生产队组,都采用量表考核法,以同一个标准进行考核。这样一来,绩效考核很容易流于形式,效果不好。尽管有的企业已经存在相对客观的评价指标,但往往是考核到部门,没有具体到岗位,影响了对个人绩效的客观判断。而且,在考核操作过程中,主要以定性考核方法为主,由系统考核组成员根据本企业编制的考核指标,简单地把考核对象的“德、勤、能、绩”四方面指标分别赋予权重,对各部门进行打分,这里既有指标分解不到位的问题,也有权重设计上的“大锅饭”问题,并且该方法受主观因素影响很大,无法避免煤炭企业内部特殊的裙带关系,因此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差。

5、考核组成员安排不合理,考核结果缺乏透明度。煤炭企业不同于一般生产企业,需要考核组成员不仅了解行政科室的岗位职责,还需要熟悉井下各部门、队组的工作内容。在考核组成员设置方面,考核组成员井下干部所占比例太小,非生产干部所占比例太大,不了解生产,考核不扎实,影响考核结果的真实性。考核结束后,考核组统计汇总考核信息,将考核结果上交有关部门,有关部门依次制定各部门工资发放计划,但是各部门通常不清楚本部门由于在哪些方面做得比较好,或在哪些方面做得不好而被提工资或者降工资,考核结果缺乏透明度。

针对煤炭企业绩效管理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在整个绩效管理过程中,应进行持续不断的、双向的沟通,具体来讲,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沟通环节:

一是绩效理念的前期沟通。在绩效管理实施之前,如果没有就绩效管理理论与方法达成共识,要想成功实施绩效管理也许只能是一种奢望。煤炭企业员工在谈到绩效考核时,存在明显抵触情绪,认为绩效考核是企业用来控制他们的工具,企业可以主观克扣薪金,没有合理依据就对他们进行升迁与降职。员工的这些心态与看法,反映出员工对现有绩效考核体系的不信任。因此,煤炭企业在实施绩效管理之前,要做好充分的宣传工作,要把绩效管理的真正意义传达到位,不仅要让管理者认识到绩效考核是绩效管理最重要的手段,不是主管对员工挥舞的“大棒”,也不应成为无原则“和稀泥”式的每人都好;并且要让员工认识到绩效考核也不是为了制造员工间的差距,而是实事求是地发现员工工作的优劣,以扬长避短,实现员工绩效的持续改善。绩效管理理念的传播,可采用全员培训、学术报告会、专题讲座、动员大会、小范围的学习讨论等形式,让全体员工对绩效管理产生正确而清醒的认识,掌握绩效沟通的方法,建立起系统沟通的制度保障,通过制度规定来强化沟通的执行,培养员工沟通意识,最终实现由抵触沟通到为解决问题、提高绩效而乐意主动沟通。

二是绩效目标的反复沟通。制定绩效目标是整个绩效管理体系中最重要的环节。目前,国内很多煤炭企业由于缺乏有效的战略沟通,在制定战略规划后,很难将企业的战略意图和目标清晰地传达给员工,从而导致部门、员工在制定各自目标时,缺少了共同依据的方向和目标。在绩效目标制定时,双方可以采用面谈的方式进行沟通。企业战略目标制定时是高层管理者之间的沟通;部门目标制定时是中、高层管理者之间依据部门职责说明书进行的沟通;岗位目标制定时是中层管理者与员工之间依据岗位职责说明书进行的沟通。在目标建立的同时要确定绩效考核的标准,考核标准制定得是否恰到好处,与不同级别员工之间沟通的程度有很大关系。通过目标本身的沟通让员工明确自己的工作目标后,接着就要针对实现目标所需要采取的正确方法和措施进行沟通。确定达成目标所要采取的最佳措施后,还要针对完成目标所需的资源支持进行沟通,包括明确资源的来源,怎样才能利用到必需的资源,如果没有这种资源有什么资源可以代替等。

三是绩效过程的频繁沟通。绩效实施过程辅导是用来保障员工按照绩效计划进行实施,并及时纠正实施中的偏差。在明确了绩效计划后,员工开始绩效计划的实施。在实施中,直接主管通过沟通,了解员工的工作进展情况和遇到的障碍,并有义务为员工提供所需要的培训和必要的资源支持和技术帮助,解决员工在权利、技术、资源、经验、方法上的困难,确保员工顺利完成目标。同时,直接主管应及时将员工平时的工作表现反馈给员工,使员工的行为不会偏离绩效目标。当员工表现优秀的时候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以扩大正面行为所带来的积极影响,强化员工的积极表现。反之,当员工表现不好,没有按照计划完成工作的时候,也要真诚地提出批评,帮助其改正和调整。在绩效实施过程中,直接主管与员工所进行日常沟通分正式和非正式沟通及定期和非定期沟通,具体形式主要有:正式的工作总结;定期同员工谈心;定期召开工作汇报例会;收集和记录员工行为或结果的关键事件或数据;非正式的走动与即兴沟通;临时性针对问题的沟通;非正式的表扬和批评;工作空余时间的闲聊等。

篇11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虽然只有两字之差,但是二者之间所包含的内容与思想却有很大的差别,很在的企业在绩效管理和绩效考核的认识上存在误区,现将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管理做一个概述。

(一)绩效管理始于绩效考核

绩效考核有着悠久的历史,大约可将其追溯到三皇五帝时期。传说尧将帝位让给舜之前,对其进行了绩效考核。可见,绩效考核很早就在实践中受到统治者或管理者的重视。不仅是中国,西方的工业领域中同样非常重视绩效考核,美国军方于 1813 年开始采用绩效考核,美国联邦政府则于1842年开始对政府公务员进行绩效考核。随着经济的发展、管理水平的进步,越来越多的管理者和研究者意识到绩效考核的局限与不足。经过众多学者一个时期的探讨研究,一种可以弥补绩效考核不足的新的考核方法应运而生,这便就是绩效管理诞生的背景。

(二)绩效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系统

所谓的绩效考核简单而言就是对组织内的成员进行工作的考核,也就是员工的工作总结。而绩效管理则比绩效考核复杂的多,它包括了组织就技校问题而进行的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众多过程。与绩效考核相比,绩效管理是一个综合性的整体系统,具体包括:绩效计划、绩效计划的实施与管理、绩效评估、绩效诊断和反馈、绩效评估结果的应用和绩效信息的收集与处理。

绩效计划是绩效管理过程中的第一个环节。制定绩效计划的主要依据是工作目标和工作职责。在绩效计划阶段,管理者和被管理者之间需要在对被管理者绩效的期望问题上达成共识。当绩效计划被制定了以后,被评估者就开始按照计划开展工作。在工作的过程中,管理者要对被评估者的工作进行指导和监督,对发现的问题及时予以解决,并对绩效计划进行调整。在绩效管理期结束的时候,依据预先制定好的计划,主管人员对下属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评估。绩效评估的依据就是在绩效管理期间开始时双方达成一致的关键绩效指标,同时,在绩效实施与管理过程中所收集到的绩效管理信息可以作为判断管理对象是否达到关键绩效指标要求的证据。绩效诊断与反馈是系统的动态绩效管理过程,绩效管理并不是打出一个分数就可以结束的,主管人员还要与下属进行一次面对面的交谈。通过绩效反馈面谈,使下属了解主管对自己的期望,了解自己的绩效,认识自己有待改进的方面,并且下属也可以提出自己在完成绩效目标中遇到的困难, 请求上司的指导,并共同制定绩效改进计划。绩效评估结果运用是对一次绩效管理总结的再实践。绩效信息收集与处理是一个贯穿于绩效管理过程的工作,绩效信息的收集过程不像其他过程那样有时间上的顺承关系,它渗透于每一个绩效管理过程之中。收集绩效信息主要目的是为绩效评估提供事实依据, 为改进绩效提供事实依据, 反映绩效优秀和出现绩效问题的原因, 以及为争议仲裁等提供翔实的证据。

二、企业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现状

受我国经济发展因素的影响,我国的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工作起步比较晚。后,伴随着改革开放号角的吹响以及国家的工作重心转到了经济建设方面,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开始在企业管理中开始发挥重要作用。但是,考核的标准和收入的分配没有建立科学的匹配关系,在实践和理论上,企业管理工作都相对落后于发达国家。从20世纪90年代初开始,企业开始制定较完善的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体系,综合考察员工的多个方面。但是这是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初始时期,存在指标不明确,尺度把握不准以及重点不突出等问题。到90年代中后期,企业开始用目标管理进行绩效考核和绩效管理。这种方法强调采用客观、量化的指标进行业绩考核,用预定标准与员工实际工作绩效比较,找出差异,分析并提出解决对策,从而提高员工业绩和组织绩效。不足之处在于目标如果设置不合理,会导致员工个人业绩和公司绩效相脱节现象。值得肯定的一方面就是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已经初具模型。后来,西方绩效考核理论引入中国,国内的研究方向通过定性和定量的方法,明确各种考核指标的标准,使得考核更加科学合理,通过多种绩效考核方法和技术的运用,形成科学有效的绩效考核体系,提升企业的绩效管理水平。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理论发展如上述所讲,但是实际的应用过程中却存在很多隐藏的问题。管理人员的绩效管理能力薄弱,是导致绩效管理体系不能发挥预期效果的重要原因。另外,很多企业的管理基础薄弱,虽然引进了先进了绩效管理模式,但是由于企业发展环境的不同以及企业文化的差异,完全照搬别人的经验和方法往往不能获得预期的效果。因此,企业的绩效管理体系有待于进行切合实际的完善。在我国,大多数的企业的绩效考核方式采取定性考核为主,虽然部门企业也借用了很多考核工具制订了相关的考核标准来进行定量的考核,但是就目前的表现而言效果不佳。其主要原因是绩效考核变成了走流程,忽视了对于数据的收集,考核缺乏客观性和公平性。

三、改善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

(一)建立员工培训和发展机制

员工的培训和发展是一种内在的激励,但是员工的培训和发展不能只是安排在绩效评估之后。事后的培训与发展是为了弥补过去和现在的差距而采取的措施,这种形式的激励会让员工有一种被动的感受。行之有效的培训和发展应该从员工的心里引起共鸣,事前的培训和发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通过事前的培训,员工可以迅速的给自己一个定位,以便自己可以在绩效考核中获得自己满意的成果。另外,通过学习和培训,可以使得员工增加知识技能,更有利于员工参加工作,也有利于员工充分配合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过程。

(二)培养领导力

绩效管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因此,要想把人管好,就必须学会如何利用人。给员工创造环境,发挥员工的优势,这是管人的根本。因此,良好的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对于企业的管理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首先,企业应该任用有才能的领导者,有能力的领导者往往能够带动一个部门或一个企业的某些改革。其次,就是在日常的工作中,着重培养领导者的领导力,培养领导者的知识结构和综合素质,帮助企业发现员工的独特优势,并且为人善用,这样一来,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的质量便会提高很多。

(三)真正落实绩效考核与管理制度

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对于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越是大型的公司越能认识到其重要性,但是往往很多的中小型企业对于作用视而不见。这就证明公司的绩效管理还存在很大的问题,仍有很多的绩效工作需要做。首先,无论是什么公司,都应该建立起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制度,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文化,有不同的发展规划,适合自己公司发展的绩效制度才能真正的促进公司发展。其次,制定完善制度后,要切合实际的确执行,行胜于言,制度不应该流于形式,那样的制度是没有生命力的制度,也无法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完善。

四、结束语

合理的绩效考核与绩效管理对于实现企业的目标和提高职工的绩效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很多的人认为绩效考核或者绩效管理就是对员工工作状况的一种考核衡量,这样的错误认识就导致了应付制度的现象发生。无论是绩效考核还是绩效管理都是公司不可获取的人事管理制度,它可以充分了解到企业的发展状况以及人员的工作情况,对于公司的发展企业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篇12

企业管理者对绩效管理认识和阐述的角度不是建立在完整的管理体系和正确的管理理念的基础之上。对于员工的沟通、反馈及促进改进等重要环节没有引起足够的重视,扭曲了员工对绩效考核的认识,成为绩效管理实施中的阻碍以及难以取得预想效果的重要原因。

2培训与宣传不到位

一是在实施前,尽管有的企业可能进行了动员和宣传,但是对具体的实施过程和有关操作技能的辅导培训做得不够;二是在实施过程中,针对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管理者未能及时对员工给予正确的思想引导,从而造成了员工在思想认识上存在偏差,相当一部分员工认为绩效管理是管理考核者的事情,而没有认识到这应是所有员工共同的责任。同时,许多被评价者担心出现不利的考评结果,将会影响自己的前程、利益,从而产生抵触情绪。

3目的与标准不明确

绩效考核的目的是为了促进工作的开展、促进管理提升而采取的一种管理手段。而许多企业的考核主体与考核对象都没有真正认识到这一点。同时,绩效管理作为一种管理手段存在共性特点,但也须兼顾企业的个性特征。而部分企业的绩效考核标准过于模糊,在结合实际方面做得不够。同时,以不全面的考核标准或没有针对性的标准来对被考核者进行考评,极易导致不全面、不客观的判断,很难使被考核者对考核结果感到信服。

二建立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的保证措施

针对以上问题以及产生问题的根源,在绩效管理实施中,必须要有针对性地建立配套的保证措施。

1明确绩效管理四种角色的职责定位

绩效管理系统涉及面广,与每一个员工都息息相关,需要全员的参与,但在具体定位中,领导者、管理者、考核者、被考核者的职责又应有所不同。

1.1领导者是总体目标和政策方针的决策者

绩效管理的领导小组是绩效管理工作的领导者,负责设定企业绩效管理的总体工作目标,制定企业对员工的绩效期望,明确具体的管理政策和方针,负责对考核制度、考核结果等进行审定。

1.2管理者是管理措施的制订者

负责企业绩效管理工作的职能部门,负责建立员工绩效考评体系,掌控绩效考评流程,审核各单位、部门考评结果,协调处理考评中出现的问题,保存员工绩效管理档案,提出绩效管理系统改进建议等。

1.3考核者是绩效考评办法的落实者

做好所辖范围内的考评管理工作;帮助下属学习绩效管理理念、办法、流程以及公司的战略目标、部门阶段性目标任务和员工应承担的职责;与下属协商制定年度、月度工作业绩考评指标;做好绩效评价资料的整理、分析和保存工作;按照绩效管理要求,客观公正地评价下属的工作业绩和工作表现等。

1.4被考核者与直接主管一起制定业绩考评指标

按照绩效考评办法的要求,努力完成既定目标;积极参与制定个人绩效改进计划,不断提高工作业绩和自身能力。

2做到既突出关键绩效指标

又兼顾基础管理指标在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时,如果对企业生产经营指标全面管理,则管理的工作量很大,成本高,重点不突出;如果仅抓关键绩效指标的跟踪管理,对基础管理工作不考核,则造成管理片面、不完善。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取对关键绩效指标进行重点跟踪管理,对其他基础性工作,如部门职责履行情况、部门间配合情况等,均采用考核异常的管理方式,做到“抓大不放小”,减少管理成本。

篇13

一、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概述

1.绩效管理

绩效管理工作在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中不可忽视,是保证企业任务与目标实现的基础,也是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和前提。在实际工作中,一些企业绩效管理没有发挥作用,简单地采用绩效考核替代管理工作。实际上,绩效考核工作仅仅是绩效管理的一个部分。除了绩效考核外,企业绩效管理工作还需要将员工的日常工作以及企业的发展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为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提供有力的依据。

2.薪酬管理

企业薪酬管理就是在企业发展规划背景下,对企业内外发展环境、影响因素等进行综合分析,根据自身的薪酬水平、结构以及形式等,对企业的薪酬过程实施有效的控制。通过有效的薪酬管理,能够提升员工工作的热情,挖掘员工的潜能,是实现企业发展经营目标的重要保障。

二、现阶段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目前,企业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方面,企业绩效考核体系与企业长远的经营目标存在矛盾,不能有效结合起来,导致企业绩效管理的作用无法体现。一些企业实施绩效考核目的性不强,仅仅是为了考核而考核,绩效考核工作无法发挥应有的效果。同时,绩效考核指标不够明确,不能够实现量化,使实际的绩效管理过程中,由于不能够实行定量分析,导致很多工作岗位的工作脱离了岗位要求,与企业预想的结果存在较大的偏差。另一方面,经验依赖现象严重。很多企业绩效管理工作开展过程中,往往依赖习惯性的思维以及经验,导致绩效考核工作与实际问题脱节。同时绩效考核的结果不能有效进行反馈,导致绩效考核工作流于形式,也让很多企业员工对绩效考核失去信心,甚至产生了抵触的情绪。

2.企业薪酬管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在企业薪酬管理方面,目前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薪酬制度的设计方面。第一,企业制定的薪酬制度缺少激励性以及公平性,或者是在两者之间无法找到平衡点,容易出现极端化的现象;第二,一些企业在制定企业薪酬制度中,完美结合了企业的绩效管理,但是在具体的执行方面还存在较大的问题,导致制度无法落到实处;第三,由于缺少必要的企业宣传与教育,导致一些员工对企业的薪酬制度产生抵触情绪,影响薪酬制度在企业中的开展。

三、加强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的有效措施

1.加强企业绩效管理的有效措施

第一,必须保证企业绩效评价的准确性。在实施绩效评价的过程中,只有保证绩效评价的准确性,才能为企业人力资源决策提供有力的依据,同时才能发挥激励员工、鼓舞士气的作用;如果绩效评价不够准确,不仅会导致企业人事管理决策的失误,同时也影响员工工作的积极性,甚至会导致企业人员流失,给企业发展造成重要的影响。第二,保证绩效考评的公平公正性。如果在企业绩效考评过程中,不能保证公平与公正,长期以往,员工就会对企业的考评产生看法,也会滋生出一系列不良的情绪。不仅对实施企业绩效管理的干部工作造成极大的影响,同时也会严重影响企业的正常运转,损害企业的生产效益。第三,保证企业绩效考评结果能够及时的反馈。及时的反馈,能够促进企业绩效的提升,也能够帮助改进企业的绩效管理制度以及行为方式。通过面谈等方式,及时了解员工内心的真实需求,了解企业在绩效管理工作中还有哪些地方存在不足,以便于及时进行改进。第四,企业采用的考评方法可以有很多种选择.各种方法各具特色。不同的考评方法有各自的适用范围.企业不可能在一次考核中使用所有的方法。在考评的过程中,企业也会遇到很多在设计上没有考虑到的问题。如果考评方法成本低.而适用性和实用性很差,这种方法就不宜再使用.需要总结经验教训,考虑设计新的工具和方法,以保证绩效管理活动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2.企业薪酬制度设计的原则与要求

企业薪酬管理关系重大,必须坚持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则:第一,坚持公平性的原则。在确定企业整体薪酬水平、职位薪酬以及工种薪酬过程中,必须参考市场劳动力需求,保证薪酬待遇的公平性;同时,在制定企业内部薪酬等级中,也必须保证公平。第二,坚持接受性原则。只有被广大员工接受的薪酬制度才是最佳的制度,如果企业的薪酬制度得不到大多数员工的认可,就无法发挥薪酬制度的激励作用。第三,多元化的原则。在时代不断发展的过程中,企业薪酬管理工作也应该加强创新,应该深入基层调查,了解员工的真实需要。采用多元化的激励方式,制定多元化的薪酬管理办法,也可以采用弹性薪酬管理,满足广大员工的需求,实现对员工工作积极性的激励,保证薪酬管理作用的发挥。

四、总结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工作是企业管理中重要的内容,对企业的发展具有深远的意义。针对现阶段我国企业绩效与薪酬管理中存在的些许问题,必须加强创新、深化改革,不断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坚持公平公正、多元化的原则,保证企业绩效管理以及薪酬管理作用的发挥,为促进企业健康发展提供助力。

参考文献

[1]孙俪.创新理念下的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4,10(8):125-126.

[2]王淑清.浅论企业绩效管理与薪酬管理[J].考试周刊,2015,20(2):155-1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