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幼儿园交流材料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幼儿园交流材料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幼儿园交流材料

篇1

“没有为师生服务的指导思想,就没有把工作看成事业的热诚,那是无论也做不好幼儿园保育工作的。”

每天,幼儿园中第一个来园的一定是我们的保育组成员,最后离园的也当数他们。教室整理、打扫、消毒、准备幼儿午餐、毛巾……看似简单的活在他们做来就有着诸多的要求,物品的“安全、合理”放置;地面的卫生、湿性、科学打扫;消毒液的合理配制,幼儿菜谱的科学制定等都一一地渗透在其中。同时,我们还要求保育员每天在做好日常工作的同时,帮助老师一起做好班级幼儿的生活护理工作。在体弱儿的管理上,我们更是特别注意,同时也得到了老师和家长的一致认同。象这学期,幼儿园中来了一位特殊幼儿,大小便在身情况特别多,不能说每天吧,但起码每周总不止一次,我们的扬夫珍保育员总是在第一时间为孩子换上干净的衣裤,有一天一连6、7次,有时还在刚刚午餐后,但是她总是毫无怨言的服务着……象这样的事在我们其他成员身上也时有发生。可是就是因为他们有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心,从没有把这种情况当作是自己工作内容的附加,而成了应该,默默地奉献着。

二、勤于学习、不甘落后

“学习对于任何人来说都是永无止境的,同时它也是没有年龄界限的”,在我们的保育组中你就可以得到证实。以往只拿着保育工具做事的他们现在拿起了笔,写起了工作计划、小结;张开嘴,说起了普通话;伸出了手,做起了纸工、画起了图画……这看似小小的举动,但对我们组的成员来说是一次业务能力的飞跃。

就如上学期,我们结合幼儿园园务计划中的人人都说普通话活动,开展“人人都来当一回主持”的教研活动,通过她们自己选择材料、阅读、谈谈感想、主持业务学习、建立个人业务联系体弱儿童等环节,既锻炼了成员之间口头交流的胆量和能力,也使他们的普通话基础整体有了明显的提高。

我们幼儿园90%的教师都参加了高一层次的学历进修,于是我们的保育组成员们也不甘落后参加了双休日大专班、中级保育员、中级厨师等方面的学习。同时我们还开展了“你进步,就要带着集体一起进步”的活动,不管是谁学到了好的知识、经验就毫无保留的教给其他人。我们根据幼儿园工作中“每学期要有一个新的奋斗目标”的要求开展的电脑初级知识学习、保育科研《培养幼儿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等活动现在也正有序地进行着。落后就要挨打、就会被社会所淘汰这已成为我们每个保育组成员的共识了。

三、团结协作、共同进步

篇2

困难一:办园时间短,缺乏园本教研的文化氛围

一所名校,有她的文化积淀,其办园特色须经过定位、形成、传承、发展几个阶段,在继承中求发展,在发展中再创新。在实践中逐渐形成特定的校园文化。而大部分民办幼儿园成立时间短,缺少幼儿园内涵发展,深层次的文化积淀,正处于正常运作,规范制度的基础建设阶段,缺乏园本教研的文化氛围。

困难二:教师流动大,缺乏园本教研的内在动力

随着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经费投入的力度越来越大,教师越来越看重公办的编制,不会轻易流动,而民办教师的工作随意性大,流动比例高,园本教研还没有成为广大教师的内在需求。

困难三:教师年轻化,缺乏园本教研的互动资源

民办园所的教师普遍年轻化,缺乏教育教学经验,教师的专业化技能也比较差,部分教师不会弹琴、不会唱歌、不会画画。优秀教师更是找不到。带教的断裂层使教师的专业水平难以提高。教师间互动的资源匮乏。

困难四:学前专业少,缺乏专业化的文化底蕴

民办教师大都具有大专以上学历,但学前教育专业毕业的少,教师的来源是多元结构的。濮阳市主要是职业中专与第二职业中专幼师班毕业生,学生年龄小,素质比较低,部分老教师知识结构老化,缺乏专业化的文化底蕴,将直接影响教育教学的研究。

困难五:外出学习少,缺乏信息交流的平台

民办幼儿园外出学习的机会较少,相对比较保守、封闭。各民办幼儿园之间更是互不往来,处于竞争大于合作的态势。长此以往,教师信息少,专业化水平提升慢。

二、民办幼儿园园本教研的实践

民办幼儿园面临的困难,民办幼儿园发展的需求,使园本教研更成为迫在眉睫的任务。根据民办幼儿园实际,我认为民办幼儿园的园本教研因该把握几点:

研究教师当前急需解决的问题

园本教研研究的内容一定要根据各个层面教师的不同需求,选择恰当的教师当前发展区域需要, 能够解决的问题,开展研讨,才能成为教师的内在需求。如:在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中,民办的教师往往没有头绪,无从着手,我们把主题活动归纳为十个关键点。

主题目标、背景线索、主题网络、活动安排、活动案例、

环境创设、区域活动、家园共育、观察记录、反思提升。

而每一个点又有很多研究的内容,在观察记录方面,我们又提出区域活动中记录方法的探讨,在研究环境这个点时,我们在园本教研中提出了:环境怎样反映主题,环境怎样推动主题等,经过研讨,教师对怎样开展主题有了初步的概念,了解了主题开展中的要点。

篇3

1.1开展教育科研是当务之急。幼儿教育改革与发展实质是幼教规律的探索与发展,而规律的探索发展是依赖于幼教科学研究的开展与推行。

1.2幼儿园教育现实是幼教科研的实践。科学研究有理论研究也有实践研究。实践是理论的基础,许多问题只能在实践中去发现和寻找答案的。幼儿园的实践是切实的客观存在,从现实中发现问题并通过实验探索,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途径、研究才具有生命力。

1.3幼儿教师是幼教科研的主力军。教师活跃在教育实践第一线,拥有研究对象(幼儿及教育过程)和纷繁而丰富的教育现象,研究将有利于缩短教育理论通向实践的距离,而源于实践的应用研究。

1.4研究主要针对影响本园教育质量的根本问题,通过科学实验,寻找有效的解决手段与途径。

2.组织实施

2.1建立科研管理办法、组织教师学习科学研究的科普知识,鼓励大胆探索,实施规范化管理。

2.2常规教研与专题研究结合。常规教研指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主要是探讨教与学的规律,研究教育过程。如社会教育领域“西安古迹文化的丰富与优秀”教学实验中,展开师幼、家园,同伴之间广泛互动,社会资源与自设自制教具互相结合,幼儿不仅感受古迹文化热爱西安,而且提高学习能力,发挥创造性。专题研究一般是针对临时出现又有碍于幼儿身心发展的重要问题,如班上老师发现有些小朋友早晨来园时精力不足,据说离园后和节假日都要去上辅导班(英语、艺术、智力等),于是设计"幼儿家长期望调查"专题,结果发现691名3~6岁幼儿家长中给孩子课外时间请家教或上辅导班有116名占被查总数16.8%;培养孩子有一门专长的575名占总数83.2%,及时就如何尊重幼儿生长发育规律,保护孩子身心健康问题与家长进行沟通,得到一些家长认同。版权所有

3.体会

3.1幼教科研的园本化、个别化是重要发展方向,但要处理好统一与独立的关系,鼓励教师因地制宜,各尽所能,各具风格。

3.2加强培训不断提高教师科学研究与相关基础学科的知识水平与研究能力。首先,科学研究是一门独立、严密的学科体系,是从事科研人员要学习和掌握的;再者从事儿童发展与教育的科学研究工作必须有相关的儿童心理,生理科学知识支撑与铺垫。培训工作也是迫在眉睫。可以采取请进来和走出去办法,如请专家讲课或课题指导,和参加当地学术活动等。

篇4

为了农村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我们并不满足于现状,在每人每学期60元的艰苦条件下筹措资金购买了电视机、VCD、电子琴。把北京、天津等国内大的幼儿园的碟子《幼儿园的一天》买了,使老师和学生通过电视教学,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更高一步的提升。

开门办学也是我园的一大亮点。家长和孩子可以共同坐在教室里听老师上课、讲故事,可以一同画画、搞制作,这不仅让孩子痴迷于讲故事中、课堂上;也让家长津津乐道,起到了双重教育效果。

孩子们走上街头,通过学习的儿歌、舞蹈,庆祝自己的节日,表达喜悦的心情,也得到了家长的赏识。

孩子们走向田野,认识了大自然的花草鸟虫,莺飞燕舞,放飞了心情,学得了教室里学不到的知识。

课堂上老师自制识字卡片、挂图,黑板上图文并茂,老师还利用旧挂历、碟等进行折纸、剪纸、制作等教学,锻炼了孩子动手动脑的能力,也教育了孩子废物利用,勤俭节约的良好生活方式。

篇5

2、加强常规建设,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俗话说:“没有规矩,难成方圆”。良好的常规可以使幼儿的生活具有合理的节奏,使神经系统得到有益的调节,有利于培养幼儿自我服务的能力,为今后的生活和学习打下良好基础。然常规也不是以牺牲幼儿的个性、快乐为代价。我班有个别幼儿生性好动,比较调皮,我们两位老师步调一致,共同合作,重抓教育,使小朋友逐渐能互相帮助、关心集体,捣乱的小朋友小了,热爱劳动的小朋友多了。

中班幼儿的独立意识增强,而且自我服务的愿望和要求日趋激烈,我们抓住孩子这一心理特征,开展了“值日生轮换制”,让做值日生的孩子负责擦桌子、发蜡笔、点人数……抓住这些细小的机会,既培养了他们为同伴服务的能力,而且督促了孩子的自律,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从而促进了整个班风班貌的提高。

3、做到保教并重,促进家园互动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本着“一切为了孩子”的宗旨,尽心尽力为幼儿服务,从每个细节上去切实照顾好他们,天气好的时候,带他们散散步,下雪的时候,带他们去看雪花飘……虽说中班幼儿的自理能力提高了,但冬天的衣裤太多,检查并帮助幼儿塞衣裤则成了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一项工作,为了力求让每个幼儿都能穿戴整齐地回家,我们两个老师手上都磨出了肉刺。为了预防口足手病的发生,我们在那个时期每天都把幼儿的用具放到紫外线灯下消毒,每周还进行玩具的消毒工作,虽然工作量很大,但我们毫无怨言,班内没有一人生此病。在老师的督促下,我们的孩子还养成了便后洗手、饭后漱口的卫生习惯。每次的手工活动和剪贴作业后,也提醒幼儿尽量保持教室的整洁,并及时清理干净,孩子的环境保护意识比较强。

篇6

1.《指南》引领

课程游戏化项目是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改革。“理念决定行为”,为了转变教师的儿童观、教育观,每人发放一份《指南》手掌本,先后组织教师、保育教师,通过学、考、议、用,把各年龄段幼儿学习与发展目标熟记于心,更好地把握幼儿的需要;并通过外出培训、跟岗学习、课程游戏化网络流、园本教研、案例分析、课程游戏化图书阅读交流活动等多种方式开拓教师眼界,转变理念。

2.《支架》学习

在幼儿园课程改革第一步支架颁布后,我园通过园本培训,让老师们了解支架内容,在实施过程中边实施边研讨边修整。如支架一的实施,我们先让老师了解观察的意义,学习观察的方法,然后统一观察记录模式,建议教师严格按照支架要求进行观察记录。开始时,教师们发现记的速度跟不上事件的发展,且在幼儿游戏中老师总想介入,因而影响记录,现场记录面临着困难。经过几次园内研讨,试点观察,幼儿学习故事交流等,使老师们得到共识――孩子远比我们想象中的要能干,慢慢地,老师们学会了放手,喜欢上观察,喜欢上记录,尊重孩子,发现幼儿更多的兴趣点,生成更多有趣有效的主题活动。

3.实例交流

课程游戏化不是一个新生事物,它让教师在实施各项活动时更关注幼儿学习与发展的整体性,尊重幼儿发展的个体差异,理解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重视幼儿的学习品质,以幼儿为主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在教研的过程中结合实例进行交流,让老师用亲身体验,转变儿童观、教育观、价值观。例如:泥工活动“小蜗牛”,过去的方式就是教师演示步骤,孩子模仿学习,我们在课程游戏化精神的指引下转变了这种观念,由原来的统一变成了现在的唯一,即自身发展的特点,尊重孩子现有的生活经验,提供更多的信息来源,让孩子真正发挥自己的想象力与创造力,创作出一幅幅生动活泼的作品。

二、改造环境实现空间最大化

游戏的精神既是自由、自主、创造、愉悦。为了把游戏精神渗入游戏,让幼儿拥有更适宜的活动环境和活动空间,幼儿园经过分析研讨,对幼儿园的室内外环境进行了改造。

1.室内环境

为了扩展游戏空间,我们合理灵活地规划了活动室空间。把幼儿午睡床换成了抽屉式,便于推拉,使寝室有了大面积可利用空间;走廊上不再有材料丰富,内容逼真的角色区域,而是品种多样、摆放集中整齐的半成品、少量成品的低结构材料资源区。

2.室外环境

为了让户外场地发挥更大的作用,丰富幼儿的活动项目和活动体验,我们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造:(1)增加沙水工具;(2)改建草地,铺设木桩、迷彩爬网等;(3)增加投放游戏项目材料;(4)投放大型建构材料;(5)开展“快乐农场”,投放农事工具,照顾农作物;(6)拓展利用社会资源,创设高铁、徐工户外角色体验游戏区等等。广阔自由的活动空间能鼓舞幼儿的游戏,一个开放的空间能够办成幼儿希望成为的样子。这六处改造,让孩子有了更广阔的游戏空间,更多的游戏活动选择,让孩子的身心得到更全面愉悦的发展。

三、开放材料实现游戏自主化

支架中提出幼儿园收集园所附近的各类自然资源、社会资源和人力资源,形成本幼儿园的教育资源地图。我园经过研讨整合,结合幼儿园建筑面积小的特点,把各类资源储存方式汇总分成电子档资源材料和物资资源两种形式呈现。电子档资源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人力资源、教具、书目等的详细信息,材料、资料分在四个资源室存放。走廊上投放各类成品、半成品、废旧材料,我们把这些材料分为规划材料和情境材料。它们都是开放性地放置在幼儿园各活动场地,幼儿在进行规划式自主角色游戏活动时,可根据需要选择摆放材料,构建自己的一片天地。

为了充分利用各类资源,发挥资源的最大价值。我园开展了资源驿站、自报家门、资源交流、艺术创想等一系列活动,让资源动起来,让孩子、老师更了解应用资源,让家长参与到资源互动中来,改变理念,支持协助幼儿园活动。

四、关注幼儿实现主题生成化

1.孩子引领课程主题

老师们都有这样的体验,每一种教材有它的闪光点,反之也有它的局限性。把权力放给老师,她们根据实际操作情况与年级组成员反馈交流,进一步对课程进行批注、修改或添加。使课程实施更富于“弹性”,也让我们的课程更有利于幼儿成长和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开展。幼儿园课程是有目的、有计划地生成活动的过程,是引导孩子主动活动,探索创新的过程。因此,主题活动过程中,生成了许多有趣的生成主题活动。

2.孩子决定游戏主题

把游戏空间、游戏材料还给孩子的同时,把游戏主题也还给孩子。在角色游戏中,改变以往教师规划好游戏内容,布置好游戏区域的“填鸭式”游戏模式,改变为仅投放低结构、半成品、少量成品的规划材料和情境材料,幼儿根据自己的兴趣、喜好,自由组成游戏小组,商议制定游戏主题,策划游戏内容、材料和人员分配,共同选择材料,构建自己的游戏区的自主创设活动模式。活动中遇到问题,幼儿会协商解决或询求同伴帮助,实在解决不了的问题才会请老师帮忙。教师注重游戏活动的观察、记录,活动后的引导和评价,间接地引导幼儿游戏向更高的水平发展。

户外游戏中,以自选为主。在“勇敢者训练营”游戏中,孩子们自主制定训练项目、规划活动路线,对自己的能力经历着一次次的挑战,在多次的活动中,让孩子体验了成功的快乐,也更清楚地认识自己的能力,变得更坚强、更果敢、更坚毅。

3.资源利用实现游戏主题丰富化

我园坐落在高铁商务区,拥有大大小小数十家工厂,其中徐工集团是大家最熟悉的,很多孩子的家长都在徐工集团工作,利用这两个有利的条件,我们为幼儿引进高铁及徐工的游戏主题。在通过家长进课堂、实地参观等方式,让孩子了解高铁的乘坐流程和徐工机械生产流程的基础上,创设了游戏情景,引导幼儿开展游戏,满足了孩子们的好奇心,体验乘坐高铁,制作机械的乐趣。

五、整合活动实现时间弹性化

篇7

一、幼儿园民间游戏的挖掘

民间游戏具有形式多样、历史悠久和地域性强的特点,然而由于科技的发展,很多民间游戏已经被电子游戏所取代,很多幼儿对于民间游戏都已经比较陌生。因此幼儿园必须重视民间游戏的挖掘工作。我国的民间游戏种类繁多,幼儿教育者要对其进行搜集和筛选。

1.民间游戏的搜集

幼儿园首先要得到家长的支持,向家长宣传民间游戏对于幼儿身心发育和人格培养的重要作用,使家长能够与幼儿园形成教育合力。幼儿教师、幼儿家长可以就自己了解和喜爱的民间游戏进行交流,梳理具有地区特色、适合幼儿的民间游戏。还可以让幼儿与家长进行交流,让幼儿向家长学习一个民间游戏,并将其带到幼儿园里来。这样一来,不仅幼儿教师能得到很多宝贵的民间游戏素材,还能够通过民间游戏的搜集密切家长与幼儿园的联系,建立融洽的亲子关系。

2.民间游戏的筛选

民间游戏种类繁多,由于时代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也有了一定的改变。幼儿教师要根据幼儿的实际情况以及本幼儿园的实际情况,对搜集来的民间游戏资料进行进一步的整理和筛选。要根据教育性、思想性、科学性的标准,选择合适的民间游戏,民间游戏要积极向上、简单科学,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特征,能够引起幼儿的兴趣,并具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幼儿园可以将这些民间游戏及其玩法编订成册,发给每个班级,先对所有的幼儿教师进行一定的培训,使其了解、熟悉民间游戏的玩法,能够为幼儿进行具体的指导。

二、幼儿园民间游戏的运用

幼儿园要合理地运用民间游戏,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的重要作用。民间游戏丰富多彩,不仅能够促进幼儿各方面能力的发展,锻炼幼儿的体能,还能够培养幼儿良好的个性和积极的情感。例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游戏,具有一定的群体性和竞争性,幼儿能够在玩游戏的过程中理解合作与竞争。有条件的幼儿园还可以邀请家长与幼儿一起玩民间游戏,勾起家长的童年回忆,使家长与幼儿能够找到共同的兴趣爱好,建立融洽和谐的亲子关系。

1.改编和创新民间游戏的内容

要使民间游戏发挥其积极的作用,就要确保民间游戏适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幼儿教师可以改编和创新民间游戏的内容,可以将两种游戏动作或者游戏规则组合起来,例如将跳房子和石头剪子布结合起来,将抛纸球和跳房子结合起来。幼儿教师也可以对民间游戏进行改编,使其更加符合时代精神。例如,木头人、躲猫猫这些游戏代代相传,受到幼儿的喜爱,但是其游戏童谣却比较落后,教师可以适当地对游戏童谣进行改编。对于一些传统的游戏,教师也可以创新其规则和玩法,例如堆沙子、滚铁环等等游戏,就可以开发出新颖有趣的玩法。

2.改编和创新民间游戏的形式

游戏形式主要指的是游戏人员、游戏组织形式和游戏材料,教师可以对其进行改编和创新。例如,将体育游戏和说唱游戏结合在一起,将不同年龄段的幼儿组合在一起进行游戏,可以让不同年龄段的幼儿一起玩“老鹰抓小鸡”,让大班幼儿扮演鸡妈妈,中班幼儿扮演老鹰,小班幼儿扮演小鸡。幼儿园要尽量为幼儿创设轻松愉悦的游戏氛围,游戏材料以半成品材料为主,给幼儿动手动脑的空间。让幼儿能够相对自由地使用和操作游戏材料,例如可以给幼儿提供多种多样的草木叶片和枝条,让幼儿进行过家家游戏。

3.对民间游戏进行合理的组织

民间游戏对于游戏材料、游戏场地和游戏时间都没有很严格的限制,幼儿园要尽量保持民间游戏的这种灵活性和自由性,让幼儿自由选择玩伴和游戏形式,并为幼儿准备充分的游戏材料。可以为幼儿提供自由的游戏场地,例如跳房子游戏所需要的色彩斑斓的“小房子”,过家家游戏需要的各种道具等等。还可以鼓励幼儿充分利用家中的废旧材料来进行游戏材料的创作,充分发挥民间游戏灵活活泼的特点。

与电子游戏不同,民间游戏通常需要几个人甚至十几个人一起来进行,这对于幼儿的情感认知有着良好的促进作用。要让幼儿建立良好的同伴关系和师生关系,让幼儿在游戏中尽情嬉戏、释放天性。鼓励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多与同伴交流和沟通,提高幼儿的合作能力与沟通能力。

篇8

1.2游戏性原则

设计人员在对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可以采用游戏化的原则,对幼儿教育的特点进行把握,创造出具有多样性以及自由性的空间组织形式,满足幼儿的游戏活动需求。一般而言,幼儿通过游戏活动能够获得新的知识与技能,促进幼儿之间的情感交流与发展,培养幼儿的人格倾向以及丰富的情操,促进其良好个性的形成。此外,幼儿在集体游戏活动中,会意识到他人的存在,建立起协调关系的准则,积累集体活动的经验,从而培养出良好的社会性态度与习惯。

1.3开放性原则

一般开放性原则主要是指设计人员在对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有效打破传统年级与年级、班与班之间的分离现象,从而提高幼儿健康成长的交往模式,满足幼儿之间的交往需求[2]。对空间环境进行开放性设计,能够促使不同年龄段之间的幼儿进行交流与交往,提高其语言共同交流的能力,增强其学习的能力。

1.4绿化生态原则

幼儿园具有良好的自然环境,能够有效促进幼儿的身心健康发展,使幼儿在接触自然的过程中认识到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开阔幼儿的思维。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必须要遵循绿化生态的原则,重视自然生态环境的作用。幼儿在接触周围的自然环境时,能够全身心投入,激发自身的感官,从而提高自身的认知能力。此外,幼儿能够在自然环境中发现和分析问题,培养自主探究能力,激发探究自然的积极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基本要求分析

2.1与幼儿的生理和心理需求相符

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与幼儿的行为特征、心理需求以及生理需求相符合,尊重幼儿的行为,设计出具有主体性、开放性以及游戏性的空间,创造出满足幼儿心理与生理的建筑空间环境。此外,通过建筑造型手法设计幼儿喜爱的艺术行为,如韵律和节奏的组合、质感变化与色彩处理、体型组合以及虚实对比等。只有这样,才能将周围的环境为建筑的造型相融合,为幼儿提供健康舒适的教育环境。

2.2做到安全第一

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必须要结合幼儿的特点,对建筑功能进行合理布局,注重建筑设计的安全性,从而促进幼儿的安全健康成长[3]。如建筑材料的选用、游戏器具的摆放、建筑构造的处理以及建筑构件尺度的把握等。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应对建筑潜在的安全性问题进行充分考虑,有效避免安全隐患的发生,为幼儿创造出安全的教育环境,促进幼儿的全面健康发展。

2.3具有创新性

在设计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时,设计人员不仅要遵守相关的设计标准,还必须对幼儿的心理发育特点、实际生活情况等因素加以考虑和创新,从而设计出符合幼儿发展的建筑空间环境。如在幼儿园建筑中有效融合绿色生态,创造出健康舒适的环境,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此外,由于人们在进行活动时,视知觉会发挥一定的作用,因此设计人员在设计过程中可以结合幼儿的视知觉感知特点,利用建筑的色彩设计、形态要素、尺度考量等手法,为幼儿的成长空间创造更多的条件。

3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设计的优化策略

3.1加强幼儿交往空间的设计

就目前而言,大多数幼儿园的室内空间组合往往采用班级活动为单元,幼儿的学习生活仅仅只能在室内进行。学校为了便于管理,对不同年龄以及不同班级的幼儿进行分开管理,导致幼儿之间的交流很少,同时现今大多幼儿属于独生子女,其平常的生活缺少交流,这些都严重阻碍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因此在对现代幼儿园建筑空间环境进行设计时,必须要为幼儿提供多层次的交流场所,如将主题与大小不同的活动角度设置在每个单元活动室中。此外结合幼儿的午睡习惯,利用屏风和轻质隔板将寝室去与活动区加以隔断,形成多层次的环境空间,从而丰富幼儿的交往空间。

3.2重视设计的细节和安全

由于幼儿处于身心发展的初期,其易受外界环境的影响,需要良好的环境对其加以保护[4]。因此在设计中必须要对装饰材料进行合理选择,尽可能采用原生态装修,如家具可以选用无漆原木材料,而地面可以采用耐磨防潮的水磨石地面。此外,幼儿在户外活动中,喜欢打闹和追逐,因此地面一定要选择具有弹性的材料,对地面高差以及锐角墙面尽可能避免;同时对于花坛等构造,可以选用软装饰或绿化、圆角等加以过渡。

3.3创造具有个性化的外部造型

一般在设计幼儿园建筑的造型时,可以采用动物、水波、音符以及树叶等转化的象征符号,并结合幼儿的心理,在建筑中对色彩效果的自然明快加以重视,充分发挥出色彩的作用。如蓝色等冷色调可以让幼儿保持安静,红色等暖色调可以让幼儿兴奋。此外,在对幼儿园建筑空间加以设计时,应满足色彩搭配的条件,从而为幼儿营造良好的空间环境,如休息区可以采用冷色调,活动室墙面采用浅黄色和浅粉色等暖色调。

篇9

2.在内容方面。努力融可读性、知识性、地域特色于一体。贴近现实,力求原创,以反映幼儿园要闻、班级风貌和成长足迹为主,以老师、家长的育儿经验为辅。

二、规格和工艺

1.规格及用料:展开尺寸390MM×540MM,中间对折;120克进口道林纸(防近视、防刺伤手指,质感舒适)。

2.工艺及印刷:全彩,共分四版,中间对折,留中缝;用德国海德堡四色机印刷(图文清晰、逼真)。

三、期数印数

1.期数:一年两期,每学期一期,期末之前完成组稿,在每学期开学之后出成品。

2.印数:面向幼儿家长、镇政府各部门、镇内各幼儿园发行,每期留100份用于园长工作室、幼儿园举行大型活动时用作交流资料,具体印刷数量待定。

四、组织领导

成立园报编委会,具体负责园报的组稿、编辑,以及与设计公司的对接。编委会组成人员如下:

主任:周少玲(负责园报整体发展方向及编辑部的领导工作)

主编:***(负责园报编辑部的具体工作,确定每期园报编辑的内容,并具体分工到各编委)

编委:************(负责各版面资料的收集、整理、校稿等工作)

五、版面设置

1.报头

将幼儿园的LOGO、园报的报名(待取名),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等内容按幼儿园的风格艺术化地予以呈现。

2.头版——园所动态(负责人:***)

内容:展示幼儿园大型新闻和活动、领导视察和重要讲话、校际交流、参观考察、幼儿园建设与管理中的大事要事等。可以设置包括园长寄语、导读栏、时事传真、校园短波等板块。

作用:关注幼儿园成长,见证幼儿园发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展示幼儿园办园的蓬勃生机。

3.二版——我型我秀(负责人:***)

内容:包括学校硬件设施的改善、校园文化、教研文化、管理文化、课堂文化、特色打造、安全在线等方面的内容。可以从园本教研、游戏特色、校园文化、健康保育、快乐教育等内容中每期挑选不同的2个板块。

作用:践行中心幼儿园“为孩子的美好人生奠基”的办园办学理念,突显“健康、快乐、自信、高雅”的办园宗旨,体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的办学特色。

4.三版——育儿有道(负责人:***)

内容:分家长园地、教坛漫笔、亲子活动三个板块。每期刊登2-4篇家长的育儿体会、经验;教师漫谈教学人生、书写心灵随笔、交流生活感悟;幼儿园、班级开展的亲子活动等,图文并茂,活泼阳光。

作用:尽可能引发教师和家长的笔战,成为教学思想、亲子教育交流的主阵地,并通过这种思想上的交流与沟通,搭建起家与园、师与生、亲与子之前的亲密联系之桥。

5.四版——园语花香(负责人:***)

内容:介绍才艺突出的优秀学生;展示师资队伍中的榜样人物、先进班集体等;讲述在师生身上发生的励志小故事;刊登学生原创的绘画、手工等艺术作品;参加各级各类大型活动取得的优异成绩有及办园成果。可以设置校园之星、励志故事、艺海拾贝、涂鸦天地、春华秋实等板块,每期有所侧重。

作用:宣传先进人物、班级集及励志活动,使师生获得正能量。

6.中缝(负责人:***)

1-4版的中缝:脑筋急转弯;谜语有奖竞猜;学古诗等

2-3版的中缝:安全童谣;增广贤文;传统礼仪。

六、相关要求

1.幼儿园成立一个新闻小组,负责园里园外的新闻采集工作,及时记录、保存好每次大型活动的简讯。

2.各编委要做有心人,平时注重对自己所负责版面内容的资料收集及材料准备。

篇10

一、创设良好的物质环境

物质环境主要包括活动空间设置与活动材料的设置

1.活动空间的设置

活动空间是幼儿和教师,幼儿和幼儿发生交往,相互作用最多、最频繁的地方,极大程度上影响着幼儿社会性的发展。首先,教师在把活动空间布置得美观、安全、卫生的同时应注意活动空间的分隔,考虑到方便幼儿的交往和幼儿与教师的交流、接触。因此,我们采用了分区活动,例如:益智区、积木区、艺术区等。但这种分区活动教师往往规定区与区之间不能随意往来,而且每个区严格限定了人数。这样的分区活动,就成了限制幼儿在活动中自由交往的障碍。为了更好地促进幼儿间的社会往,我们对上述的分区活动进行了探索和改革。我们将以往桌面上的活动上墙,消除了桌椅对幼儿自由跑动、交流的障碍,同时,还要求幼儿根据活动空间的大小自由调配活动人数,并可以经过相互商量后交换活动区域。这样,既保证了活动的顺利开展,又很好地发展了幼儿的社会性。

2.活动材料的设置

幼儿园的活动材料大致可分为学习类、音乐类、美工类、游戏类和操作类等。据有关部门的调查表明,在幼儿园中使用率较高的是美工类和音乐类的活动材料,对游戏类、操作类的活动材料使用率较低。而对幼儿的社会性发展起较大作用的却是游戏类和操作类的活动材料。因为在运用游戏类、操作类材料活动时,幼儿易开展模仿、协商、指导、互学等交往活动。在充分认识到游戏类、操作类活动材料对幼儿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性后。我对幼儿的游戏类、操作类材料进行了增加和调配。提供给幼儿充足的游戏和操作材料,保证人手一份,但又使幼儿仅靠自己的活动材料又无法很好的进行游戏和操作。这样,既消除了幼儿因为无活动材料而产生的侵犯性、破坏,又给幼儿创造了积极交往和交流的机会,良好的社会和情感也随之产生和发展。

二、创设良好的精神环境

幼儿园的精神环境主要指幼儿园的人际关系和一般的心理气氛。主要包括创设良好的人际环境,以及形成良好的一般日常规则与行为标准。创设人际环境主要是和谐、健康的人际关系,它具体包括了教师与教师之间,教师与幼儿之间,幼儿同伴间的关系。它虽然是无形的,但与幼儿社会性发展的关系甚为密切。

1.教师与教师之间的关系

教师之间的人际交往对幼儿的社会性培养具有多重的影响。首先,教师之间的交往是幼儿同伴间交往和发出社会行为的榜样。教师教给幼儿要相互安慰、进行合作等行为,如果教师自己做到了,那么幼儿通过模仿就更容易产生这种行为方式并且持之以恒。反之,教师间漠不关心、人情冷淡,那么教师不管怎样强调培养幼儿的爱心、同情心、合作精神都会大打折扣。其次,教师间的交往涉及到班级、幼儿园是否具有良好的心理气氛。教师的相互关心,还会给班、园带来一种温情气氛。容易激发幼儿积极的社会,学会适宜的行为方式。

2.幼儿与幼儿之间的交往

由于现在都是独生子女,家长对孩子都处处包办代替,致使幼儿的情绪、态度、行为仍停留在婴儿水平。是非不分、随心所欲、缺乏自制力、不会和同伴合作,形成唯我独尊的不正常心理。从家庭进入幼儿园这个集体环境后,产生许多的不适应,与集体格格不入。根据幼儿这些实际存在问题,主要注意积极环境气氛的创设,鼓励幼儿交流思想和感情,提供社会往的活动机会。因幼儿的观察能力差,在同伴委屈、伤心,需要帮助时,不能主动地做出安慰、关心等反应。为了能让幼儿做出正确的反应,在学习活动中,鼓励幼儿说出对某件事或物的感受;运用故事情节中人物的内心感受,加上教师适当夸张的表情来感染幼儿,使之了解他人的情感情绪表现,学会正确关心他人的行为方式。还应在日常的每个小细节中给幼儿创造交往的机会。例如:游戏时,幼儿需要帮助,教师不必急于求成去帮助解决问题,可让幼儿自己去寻求同伴的帮助或带领他去寻求帮助,教给幼儿寻求帮助的方法。

篇11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重要的组成部分,幼儿教育的现状直接影响未来中小学的教育。在幼儿的生活中,游戏是其主要的活动,而玩具则是幼儿亲密的伴侣。玩教具虽小,但是其蕴含的教育理念,教育思想,教育手段,对于实现幼儿教育的目标,促进幼儿健康、全面的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1 实用性差

部分幼儿教师将制作玩教具的目的狭隘的定义为“为了做玩具而做玩具”。为了参加评比活动,设计的玩教具造型美观,样式精美,玩法新颖。但是这些做出来的玩教具在参加完评比活动之后,统统放入展览室,根本没有用在孩子身上。这些因为比赛而制作出来的玩具,占用了教师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幼儿的发展起到的作用却很小。在比赛中太实用的评不上奖,一般能评上奖的玩教具首先要大气、美观、有教育价值,似乎实不实用不是那么重要。

但是,玩教具的服务对象始终是幼儿。玩教具的出现是为幼儿的发展服务的,好的玩教具应该是幼儿喜欢玩,乐意玩,并且百玩不厌。这要求教师制作的玩教具要有创意但不复杂,精美但更要实用,在材料的选择和制作上要结实耐用,易于保存,要能用于幼儿平时的游戏和活动,并且可以让幼儿反复使用。幼儿的动手能力和理解能力有限,因而玩教具的设计要求简单易操作,让幼儿在使用的过程中可以很快上手。能够吸引幼儿兴趣,让幼儿想玩,爱玩,经常玩的实用性的玩教具应该是一线幼儿教师制作玩教具时追求的目标。

2 利用率低

每一所幼儿园都有自制玩教具,这些为幼儿制作的玩教具利用率却不容乐观。许多幼儿园的材料保管室堆积了很多的自制玩教具,很多玩教具只使用了几次就因为幼儿不爱玩,或者因为玩具的损坏而被丢弃。这些玩教具大部分是由本班教师制作给本班幼儿使用,随着幼儿年龄的增长,对原有玩具的兴趣逐渐丧失,教师花费大量时间制作的玩教具就只能被淘汰。

所以,在幼儿园中要提倡新的玩教具管理和使用制度。首先,教师要选用结实耐磨损的材料制作玩教具,比如塑料和结实的硬卡纸。避免因幼儿使用不当造成的玩教具的损坏。其次,教师可以将玩教具按其耐用性有选择的保存。保存完好的玩教具除了供本班幼儿使用之外,也可以和平行班交换使用。随着幼儿年龄增长,还可以循环到低年龄段幼儿班使用。这种使用制度使得幼儿园整体玩具使用率提高,节约了资源,也让班班之间和师师之间产生更多合作和分享的意识,教师之间关于玩教具制作的交流增加,也能为以后的制作积累更多的经验,从而可以制作出更多优秀的玩教具。

3 教师包办

在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实践活动中,玩教具的制作主体主要是教师,家长和幼儿只是负责收集制作材料,而在真正制作过程中开始淡出。教师没有充分调动家长的力量,几乎将制作玩教具视为个体分内的工作。这种制作方式只依靠教师个人的力量,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精力不说,还可能因为没有和家长取得沟通,使得家长对教师的行为产生误解。

所以,在幼儿园自制玩教具活动中,教师要充分利用家长和幼儿的力量。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让家长参与到制作玩教具的活动中来,不仅可以让家长感受幼儿园独特的教育文化,体验幼儿教育重要性,还能在和幼儿共同完成制作活动的过程中见证幼儿的成长,增加亲子感情。家长的参与可以启发教师获得灵感,创造出富有特色的玩教具。而且,家长的参与可以提高玩教具的制作效率,让教师的工作轻松并赢得家长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认同和支持。幼儿园可以通过各种家园交流活动增加家长的参与意识。可以定期组织“亲子玩教具制作大赛”让幼儿和家长能够有更多的机会共同合作制作玩教具,优秀的作品给予奖励。家长和幼儿在比赛的过程中体验到成功的快乐,增加和教师以及其他幼儿家长的交流,丰富自己的教育经验,也能体验到教师的辛苦,增加对教师工作的理解。

4 支持环境不完善

幼儿教师制作玩教具,首先要有幼儿园的大力支持和重视。但是现实中很多教师制作玩教具常处于尴尬的境地,幼儿园对想自制玩教具的教师缺乏相应的支持条件,制作材料、制作时间、制作人员的配合等都不完善。并且家长也常持漠不关心的态度。教师制作的玩教具,最后却没有得到相应的支持,长此以往,教师必然会将制作玩教具视做工作负担,也就不愿意再花心思研究富有新意的玩具了。这对于教师、幼儿、幼儿园来说都是损失。

要改变这样的现状,就要积极改善教师制作玩教具的外在支持环境。首先,幼儿园要建立合理、科学的管理、监督、评估制度,对于优秀作品给予奖励,以提高教师制作玩教具的积极性。其次要为教师制作玩教具提供时间保障,给制作玩教具的老师充裕的时间进行玩教具的构思、设计、制作,减轻教师的负担。第三是要争取到家长的支持。在有条件的情况下,教师和家长要多沟通,让家长乐于参与到幼儿园自制玩教具的活动中来。第四,幼儿园要经常组织班班之间,师师之间的经验交流与合作。由于各个教师自身能力的差异,制作的玩教具也风格迥异,增加教师间的交流可以让不同教学风格的教师互相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专业技能水平。

幼儿园自制玩教具仍有很长的发展过程,在这样一个探索和实践的过程中,各级教育部门,幼儿园,幼儿教师,家长都要付出自己的努力,共同为让每个幼儿都拥有适合自己的好玩具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篇12

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幼儿园应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与小学相互衔接,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而家长助教活动则是幼儿园利用家长资源的一种重要形式。那幼儿园如何引导家长参与助教综合活动呢?

一、开展家长助教活动的可行性

现在的家庭结构基本都是以主干家庭和核心家庭为主,多个成人围着一个孩子转,对于他们的教育问题,成人很是愿意投资,只要是为了自己孩子好,家长们都会尽力配合。而且,孩子家长的学历层次和其他素质也较以前高了很多,他们的工作也往往涉及到社会中的各种职业。与此同时,幼儿园教育教学活动的内容往往会和家长这些职业有关,如果我们能充分利用家长的这些职业优势,邀请他们到幼儿园为孩子组织活动,就会弥补教师知识结构的不足,同时也可以调动孩子的积极性。对于孩子来说,在他幼小时心里也会产生一种自豪感。

二、家长助教活动的三种形式

一是家长来幼儿园直接参与孩子的教学活动,即狭义的家长助教活动。如,有的家长的职业是厨师,他就可以到园里教孩子制作各种点心。

二是家长和孩子在家庭中一起参与准备幼儿园的各种活动材料。如,家长可以在家里和孩子一起制作幼儿体育活动用的毽子,和幼儿一起选购幼儿园中自然角的植物等。

三是家长协助教师带领孩子们到自己工作的地方参观学习。如,有的孩子家长是做医生工作的,因此可以带孩子看与牙齿组成结构相似的蛋壳遇到水和醋会有什么不同变化,进而让孩子学会保护自己的牙齿,最后教孩子如何正确刷牙。

三、目前家长助教活动中存在的不足

1.助教活动前的交流不够充分

许多幼儿家长由于工作繁忙, 一般只有在早上和晚上送接孩子时才会和教师顺便聊上几句。所以对于助教活动,他们基本没什么时间专门来幼儿园和教师面对面地讨论活动的具体细节、活动的材料 准备等,常常会是电话联系、交流关于活动的主要内容及具体教学活动时间,偶尔也会有见面具体讨论的,但由于种种原因,交流得也不太透彻。

2.助教活动过程中助教家长的教学经验缺乏

由于家长不是专业的幼儿教师,没经过专门的教学培训,他们在组织活动过程中往往不能很好地把握孩子的动向,抓住孩子的兴趣点,在面对班里几十个孩子时,往往会手忙脚乱;同样,在教学语言方面也不太符合孩子的接受能力,缺乏教学机智;在教学时间上往往也不能很好地把握,大都会超时,越讲越兴奋,想把他们所知道的知识都告诉孩子。

3.助教活动结束后缺少及时的反思

不管从幼儿更好的发展还是从家长、教师提高的角度来看,在活动结束后,教师必须和家长进行再次交流,进而为再次助教做准备,为其他家长的参与做参考。

四、对家长助教活动的建议

1.助教前的准备

篇13

1.召开新生家长会,增进家园相互理解

新生刚入园,家长和幼儿园双方之间缺乏了解,通过新生家长会,班主任对学生的家庭情况、在家学习环境、在家表现等,可以逐步了解和掌握,做到心中有数,有利于以后更好地根据实际情况有针对性地教育学生。幼儿家长对自己孩子在幼儿园的表现,对幼儿园的办园理念等方面都有进一步的了解,有利于配合幼儿园更好地做好家庭教育工作。如:很多孩子刚入幼儿园,离开了疼爱他们的爸爸妈妈和爷爷奶奶,在幼儿园没有了“小皇帝”“小公主”的优越感,而要和普通的孩子一起生活,他们就会显得很不适应,有的孩子产生 “分离焦虑症”,喜欢哭,一哭就喊爸爸妈妈的名字,不喜欢和别人交流等,为了让孩子更快地更顺利地适应幼儿园的生活,我们十分注重开好新生家长会,这是家园互访的一种最直接最有效的方式,在家长会上,我们做到了四点:一是幼儿园向每一位家长发一份幼儿园的宣传材料,向广大家长介绍幼儿园,让他们对幼儿园有较全面的了解;二是由园长作专题讲座,向家长传授如何正确地引导幼儿尽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三是由园长向家长介绍班上的老师,让家长对老师有一定的了解;四是由各班分别召开家长会,由各班科任老师和学生家长自由交流,老师介绍班级环境以及请家长填写新生联系调查表,调查内容包括孩子的姓名、乳名、兴趣、爱好、特长以及家长有无需要教师特殊的照顾的方面,或对班级的建议;五是由班上教师介绍新生入园日程安排,让家长了解幼儿入园后的一日生活环节,由各老师具体布置家长作好幼儿入园后的准备工作。家长也可以向老师反映在家庭教育中遇到的困惑和难题,提出需要老师配合的地方。

2.单独接触深交流,促进家园相互信任

除了及时召开新生家长会外,我园还尝试开展了两个活动:一是开展新生家访活动。在新生入学后不久,班上的教师对全班幼儿逐一进行家访,让幼儿在自己家中由家长介绍班上的三位教师,教师们与幼儿进行交谈,让幼儿在自己熟悉的环境里与教师认识、交谈,消除幼儿对教师的陌生感。二是随着现代教育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电脑已走进千家万户,各班教师可以建立班级QQ群,幼儿园家长、老师可以随意在QQ留言,随意交流,及时解决幼儿学习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三是开展新生入园游戏活动。教师让幼儿在家长的陪同下来园熟悉幼儿园和班级的环境,每一位幼儿任意选择自己喜爱的活动区参与活动,也可到大操场上玩大型玩具,然后教师再邀请并指导家长和幼儿玩一些简单的亲子游戏,让幼儿进一步消除对幼儿园及教师的陌生感。

二、家园互动——激发参与的热情

家园互动,让幼儿园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的教育教学中来,让幼儿家长直接参与到幼儿园举行的各种活动中来,使家长也成为幼儿园教育教学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对幼儿的身心全面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1.参与园本课程,走进孩子课堂

对于家园共育,对于如何更好地配合幼儿园进行教育孩子,很多家长认为尽量按老师的要求去做,简单的理解为家长对幼儿园物质材料上的支持,只要家长能保持与幼儿园的教育思想、行为的一致就不错了,但其实这是远远不够的。幼儿园应该考虑到如何进一步深入挖掘家长教育资源,使家长也成为幼儿园课程的参与者和实施者。如大班组织《美丽的春天》主题活动。活动前,教师张贴主题网络,展示预设的活动内容,请课程小组的家长在主题开展之前,对预设的活动提出意见和建议,完善活动内容,筹备活动资料。活动方案成熟后,家长为幼儿准备各种鲜花带到幼儿园,和幼儿共同捡拾树叶,制作成树叶影集,教师将家长、幼儿拾到的新鲜树叶用封塑机压膜后,悬挂于室内、走廊,供大家欣赏。这样培养了幼儿动手、动脑的习惯。通过以上各种形式的活动,家长参与的积极性高涨、与老师配合默契,教师、孩子、家长和谐地融入课程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