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线客服

会计实习工作计划实用13篇

引论:我们为您整理了13篇会计实习工作计划范文,供您借鉴以丰富您的创作。它们是您写作时的宝贵资源,期望它们能够激发您的创作灵感,让您的文章更具深度。

会计实习工作计划

篇1

1见习时间:3月23日至6月14日

2见习方式:个人联系的形式到企事业单位进行会计、财务等相关岗位实习

二、实习目的

毕业实习,目的在于亲身体验会计工作的具体内容和操作,积累经验,掌握技能,增长才干,为顺利毕业并走上工作岗位打好基础。

三.实习内容

1、了解企业(或单位)的经营特点

(1)企业(单位)名称、所在地点,开户银行。

(2)企业(单位)主要的经营项目,其他经营项目。

(3)企业(单位)的生产情况或经营情况。

2、了解企业(单位)的管理组织

(1)企业(单位)的隶属关系及所有制体制。

篇2

乡镇财政是财政管理体系的基础,实现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逐步健全乡镇财政监管机制,对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实现乡镇财政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能够更好地为民服务,为国理财的职能作用,促进地方经济的稳步、持续发展。

二、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农村进行税费改革以来,乡镇基层财政也在不断强化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所有惠农补贴实行“一卡通”发放,基层财政实行集中核算管理等,这些都加强了乡镇财务管理工作,取得了一些进步,但当前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还存在着很多问题,主要表现在:

(1)乡镇财政的职能不明确,削弱了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在取消农业税、耕地占用税和教育等基本公共支出后,乡镇财政的职能发生了重大变化,部分乡镇财政所只有2个人,乡镇财政惠农实行“一卡通”后,财政所的工作好像只能停留在“发发钱,做做账”上,会计人员无法履行财务监督职能,对乡镇财政的职能定位迷茫,因而工作积极性降低。

(2)乡镇财政缺乏健全的会计机构,监督职能发挥不充分。乡镇作为国家的基层政府,客观上受编制等限制,乡镇财政会计人员少,缺乏健全的会计机构,常有一人来完成所有会计业务的现象,违背不相容职务分离的内部牵制制度;个别乡镇会计工作调动或离职时,工作交接不符合《会计法》的规定;会计档案没有专人保管,不符合《会计档案管理办法》的规定,甚至造成会计资料的毁损、丢失等。由于缺乏健全的会计结构,造成部分乡镇财务管理混乱,会计无法履行财政监督职能。

(3)乡镇财政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目前,部分乡镇财政的会计核算方法不规范,违反了《会计法》的规定,主要表现在:不按规定设置、使用会计账簿,有的使用活页账;原始凭证审核不严,甚至有白条抵账;记账不规范,对现金和银行存款账没有做到日清月结,对其他账簿也是月末和年末突击,甚至先报表、后记账,造成账账不符、账实不符;固定资产清查、盘点不及时,造成账实不符、国有资产流失等,这些不规范的行为,导致了会计信息失真,失去了应有的财务监督作用。

(4)乡镇预算管理不规范,执行力弱化。乡镇财政预算的执行,随意性较强,约束力不够。预算的编制、调整随意性强,经常会有先做事,后追加预算的情况;预算资金的拨付,用途标注不明确,存在挪用、串用专项资金的现象;资金拨付不及时,影响了资金的使用效率;公用经费标准低,严重影响了乡镇财政日常工作的开展,这些现象都弱化了财政预算的执行力度。

三、解决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明确乡镇财政的工作职能,做好乡镇会计基础工作。乡镇会计基础工作要集财务核算与财政监管于一体,其职能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编制乡镇年度预决算,加强乡镇财务的预决算管理,提升预算工作的约束力;宣传执行《会计法》、《预算法》和其他财经方面的法律法规;积极落实各项惠农、强农的政策,及时发放各种财政补贴;利用乡镇财政就近就地监管的优势,建立健全项目监管制度,对各种渠道安排的财政性资金,进行全面监管并进行跟踪问效;加强乡镇国有资产、债权债务的管理,预防国有资产流失和降低债务风险;指导村级的财务工作。

(2)建立健全乡镇财政的会计机构,促进财政监督管理职能的发挥。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的内容繁多、涉及范围较大,所以应该建立完整的会计机构,配齐配足财会人员,从事专业的会计管理工作,选拔职业道德强、专业能力强、服务意识高的财会人员到一线工作,加强对财会人员的业务培训,严格执行《会计法》等法律法规,履行财政监督管理职能,服务乡镇经济的发展。

(3)规范乡镇财政的会计核算方法,提高工作效率。要实现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就要规范会计核算方法,按照《会计法》的规定科学设置使用账簿、加强对原始凭证和记账凭证的审核、及时准确记账、正确使用会计科目、加强对固定资产的管理等;要实现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还要进一步完善并严格执行内部控制制度,加强关键岗位、关键环节的风险控制,广泛接受群众监督,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

(4)严格按照《预算法》的要求,规范乡镇的预算管理。首先要提高对预算严肃性的认识,科学合理地编制适合乡镇发展的收支预算,并且严格执行预算,公开预算执行情况,接受群众监督,执行阳光财政。其次,对违反《预算法》的行为,不仅要追究单位的责任,还要追究相关领导和财会人员的责任。第三,乡镇政府要按照已批准的预算,及时拨付经费,提高财政资金使用率。

综上所述,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在财政工作中占有重要地位,不仅对乡镇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提高乡镇财政资金的安全性、有效性具有重要意义;不仅能够提高财政收支的管理水平,也会对公共财政改革的顺利进行起到重要的推动作用。

参考文献

1.郭灵娥.关于推进乡镇会计基础工作精细化管理的思考.科技信息,2011(29).

篇3

目前,很多优秀的会计核算软件都提供了相当多的功能供用户选择。因此企业实行会计电算化,在建账之初,会计人员应遵循财务会计制度的要求,选择好适合本企业的会计核算方法及核算体系,充分考虑可能发生的问题和可能产生的各种管理要求,作好详尽、细致的准备工作,能够有效处理实施过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避免 “出错—改正”的实施途径。 

 

1企业实施会计电算化的四个工作阶段 

 

实施方法的四个主要内容实际上是四个循环渐进的实施阶段,在各个阶段中要分别完成、达到不同的工作任务,来开展实施工作,以达到企业预期的效果。 

1.1项目准备阶段 

项目分析,顾问收集企业资料,包括:合同、项目调研报告项目解决方案等,做到心中有数;建立双方项目组织(通常包括项目实施指导委员会、项目实施小组、业务职能实施小组等);项目现场实施调研;明确和具体化项目实施需求后,确定实施方案;确定项目实施整体计划。 

1.2在蓝图设计阶段 

①选派合适的老师担任不同级别的培训任务。对管理层的培训必须选派熟悉业务和管理的顾问;对操作员的培训则必须由熟悉产品的顾问来做,系统管理员的培训教师则必须熟悉系统配置方法。 

②顾问组织以企业负责人、中层管理干部、业务骨干等熟知业务的人员为组织队伍,指导该队伍准备业务仿真系统的静态数据和业务数据及仿真运行的关键业务流程,并按业务流程解决方案进行业务流程的原型测试。在每一个步骤中都要由测试人员进行原型测试和确认,不符合的流程要及时进行调整,修改业务解决方案。 

③建立起新系统业务规程、制定系统数据准备方案、系统上线方案。同时,就系统的实际应用制定最终用户培训方案,对培训内容、方式、范围、人员以及培训结果的考核等都做出相关的指定。 

1.3系统实现阶段 

①顾问依据企业内的应用范围及涉及的部门跨度,让企业内相应的人员参与进来,共同讨论并协商解决静态数据编码一致性或名称等在理解上存在差异的情况;最终确定企业静态基础数据的编码规则;指导企业组织安排相关人员进行基础数据的收集准备工作。 

②实施顾问给企业准备必要的培训资料,包括培训的标准课件和新业务操作规程。但最终用户的操作培训一定要由企业项目组成员来完成;最终用户培训后,应组织严格的考试,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 

③按计划正确、及时完成系统相关的设置工作,指导企业系统上线工作。 

1.4验收交付阶段 

项目总结,完成项目总结报告。报告包括几个方面:项目实施背景、项目实施的主要目标、系统应用的产品和模块、项目实施应用范围和项目实施成果概述。 

 

2会计电算化实施方法可以规避的风险 

 

2.1缺乏控制的风险 

项目实施范围界定不清、缺乏控制,造成项目实施过程中范围无限扩大,使项目失控陷入泥潭,无法收尾;没有制订出有效的项目整体实施策略与方法,在实施过程中缺乏整体的实施指导思想,造成项目无法达成既定目标。通过建立项目组织、制定总体实施方法、策略等工作内容可使上述风险得到避免。 

2.2业务需求关注点过大的风险 

业务需求关注点应是在项目实施周期内可以解决或基本可以解决的业务需求,也就是要突出、确定在项目实施周期内的实施重点,避免关注业务需求的细节及软件功能完美性。 

2.3会计电算化人才缺乏的风险 

项目启动初期,就已经物色好相关人员并做针对性的培养,使其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及将来项目的应用中发挥引领作用。同时,通过标准培训、最终用户培训等一系列的培训,确保让合格的应用人员操作电算化系统,对电算化系统上线后的正常运用起了很大的作用。 

2.4推倒重做的风险 

只有对企业的业务和管理有充分的理解和认识,制订的业务解决方案才不会脱离企业实际,避免了达不到预期的效果以至实施工作推倒重做的结果,并且可以减少上线准备的工作量、系统上线的难度等等。 

 

3注意事项 

 

3.1实施方法的原则 

①指导性原则:实施方法是项目实施工作的指南,是帮助顾问形成良好工作习惯和风格的工具,是确保项目按目标、按计划顺利进展的策略和方法。 

②计划性原则:“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项目实施过程的任何工作都要在计划的指导下进行,双方取得一致意见并严格遵照执行。只有这样才能分清责任,保证项目进展。 

③规范性原则:“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严谨、规范地按照实施方法原则的要求进行实施工作,是实施顾问专业化的前提条件。 

3.2确保实施方法的贯彻执行,需要通力合作 

项目实施是一项集体合作进行的工程,需要企业与顾问紧密结合、通力合作。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做好系统建设、数据准备和系统切换等各项工作,实现知识与技能的转移,为企业培养懂得经营管理并掌握现代管理手段的骨干人才;才能保证专业的项目管理服务,确保企业会计电算化项目实施后系统的成功应用。 

 

4结束语 

 

企业在稳步推进会计电算化的同时,还应逐步推进会计信息化的进程。会计信息化的未来发展方向应按照国家经贸委《国有大中型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和加强管理的基本规范》中的要求,加强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密切跟踪信息技术的发展,积极采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通过运用企业资源规划(erp)等计算机管理系统,实现企业内部管理的信息化。企业资源规划是将企业各部门包括财务、会计、生产、物料管理、品质管理、销售与分销、人力资源管理等利用信息技术进行整合,连接成一个整体。其管理思想的核心是实现对整个供应链和企业内部流程的有效管理。依托erp等信息技术在会计领域中的不断应用,会计电算化包括的内容将发生根本改变,会计电算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的作用将得到充分的发挥。 

 

参考文献: 

[1] 李岩.会计电算化过程中的思考[j].商业研究,2004. 

[2] 陈果.浅谈现代企业会计信息化的建设[j].2006 

篇4

1.1管理会计理论体系不健全

我国管理会计的理论和方法基本上是从西方国家引进的,目前还没有形成一个联系我国实际的系统的管理会计理论体系。

1.2核算手段落后

我国一部分企业至今仍用手工记账,虽然大型企业和部分合资企业以及金融系统引用了电算化技术,但计算机的应用程度和利用效率较低,多处于事后记账的初级水平,没有事前预测、事中控制的能力。

1.3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财会人员的素质水平不高

我国企业的决策者一般对管本文由收集整理理会计的重要性认识不足,对管理会计工作缺乏应有的重视,导致企业财会人员观念陈旧,管理会计知识浅薄、应用水平不高。

1.4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完善

有的企业内部管理混乱,缺少健全的规章制度和完善的激励约束机制,从而影响了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2.强化管理的对策

针对目前我国管理会计工作存在的问题,笔者提出以下对策,以促进我国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

2.1组织开展全国管理会计学术理论研究工作

美国于1972年成立了独立的管理会计协会,不久,英国也成立了类似的学会,并分别出版《管理会计》月刊,向全世界发行,推动了管理会计理论的研究。笔者建议我国也应尽快成立全国管理会计协会。这个协会由会计师、工程师、部分企业管理人员组成,负责组织开展全国管理会计工作以及管理会计理论研究与学术交流工作。协会可每年召开一次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议,出版会议论文集。如果我国成立了管理会计协会,并能积极有效地开展工作,必将对我国管理会计工作与学术研究的开展以及对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起到重要的作用。

2.2利用计算机网络收集管理会计所需的信息

目前我国有中小型企业800万家左右,占全国企业总数的99%。多数中小企业由于管理制度不健全、管理手段落后,难以开展管理会计工作。现在已进入信息时代,经济的信息化与全球化推动了世界经济的一体化,促进了新经济的形成。

2.3大型企业及有条件的中型企业可通过网络联通,实行管理国际化

管理国际化使企业结构处于分布化与网络状态的扁平化组织结构,能调动各类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成为自主创新主体。企业的内部网、数据库可使所有企业单元获得所需的信息,这些信息在企业管理决策中发挥作用。由于企业决策是由各部门如管理会计、设计、制造等部门的人员参与制定,因而可以充分调动企业各层次、各类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企业决策的科学水平。在企业内部,网络成了企业生产、营销、服务、购物、技术研究、新产品开发及企业内部人事、财务会计、管理会计、物资、档案、资料管理等各环节,以及与子公司、合作伙伴、商等联系的主要媒体与实施场所,企业可以通过网络实行企业管理一体化。例如,企业的产品设计,不但有管理会计师、设计者、制造者参与,各地的顾客也可通过网络参与,设计出自己所需的功能、结构、外型的产品(这

转贴于

是海尔公司多年的做法,深受顾客的欢迎)。在产品销售中,企业通过网络可与供销商保持实时的密切联系,不仅能实现成品的零库存、原材料接近于零库存,增加时效性,而且降低库存成本。在产品运输中,对数码产品如音乐、信息等,可在网上直接完成运输,从而降低运输成本。在网上还可以实现国际电子商务,即无纸贸易。它具有迅速、高效、精确、低成本等特点,有改善企业管理、加强与贸易伙伴的关系、提高国内外竞争力的作用。贸易方式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发展的潮流。管理会计人员可以通过网络收集到国内外有关市场的、经济的、金融的、技术的、管理的、物流的、人才的各类信息,并将整理分析过的信息供企业领导与管理人员以及本人工作使用;还可以在网上了解企业各部门(包括子公司)、各岗位的人员或单位实施、完成企业有关生产、库存、销售的数量指标与各项技术指标情况,并进行实时监督,以保障企业规则、任务、指标的完成。在企业管理一体化方面,值得推荐的是海尔公司的企业文化与管理方法。

管理国际化是以经济信息化与全球化为基础相应而生的新的管理系统。它比管理会计作用更大,应用范围更广。尽管管理国际化为管理会计工作的开展提供了诸多方便条件与更多的信息量的功能,使管理会计工作更有效深入地开展,但绝不能替代管理会计工作。如企业在开发设计一个新产品时,需要工程技术人员与管理会计师根据产品的功能质量需要,对每一结构与部件进行功能、成本、质量与价值分析,以求该产品的功能、成本、质量的整体效果及其价值近于1。每项分析工作都是非常具体化的,采用的分析、计算方法也是不同的。笔者在实际工作中创造了vts(价值工程、全面质量管理、系统工程)综合分析方法,可供管理会计人员、工程技术人员应用。

2.4加强管理会计理论建设,提高管理会计水平

篇5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们熟练掌握在手工和计算机两种工作环境下进行会计核算,模拟真实的经济业务为会计主体服务,。培养我们分析经济业务,并根据经济业务进行手工和会计电算化制单、记账、成本核算、报账的能力。通过实习,进一步提高我们的手工和电算化会计实务处理能力。通过实习,培养我们的分析经济业务并进行正确核算、成本计算等实际会计操作能力。使我们真正具备会计岗位所应具备的分析、判断和操作能力。

四.实习内容

运用学校资源,有组织、有计划的人为创设模拟仿真的会计电算化工作环境,围绕建账、日常业务处理两条主线,完成会计电算化从整理资料、手工账务向电算化转换、建立帐套、基础设置、日常账务处理、期末账务处理、会计报表的编制等全过程的操作训练。

五.实习步骤

(一)设计会计电算化核算体系

⒈启动并登录系统管理

⒉设置操作员及其权限

⒊建立账套

⑴输入账套信息:账套号我用的是**公司”,账套路径为默认值,启用会计期间为20XX-11-30

⑵输入单位信息:单位名称、简称、地址、法人代表、邮编、联系电话及传真、税号,输入完成进行核算类型设置。核算类型中

⑶输入核算类型:有记账本位币、企业类型、行业性质等

⑷确定基础信息建立:资料中要求客户、供应商不分类,存货分类,无外币核算,单击“完成”按钮,建账建立成功。

(二)会计核算基础信息

⒈设置会计科目:根据资料增加一些科目和修改一些辅助科目

⒉指定科目:根据资料要求“银行存款”、“现金”为指定科目

⒊明细账科目权限设置

⒋设置凭证类别:在基本设置中打开凭证类别设置,选中“收、付、转凭证类别”其中限制条件设为收借方必有,付贷方必有,转借贷必无。

⒌设置结算方式:结算方式很多包括现金、支票、商业汇票、汇兑、委托收款、托收承付,其中支票包括现金支票和转账支票,商业汇票包括商业承兑汇票和银行承兑汇票,汇兑包括信汇和电汇。

(三)总账辅助信息设置

⒈设置部门档案

⒉设置职员档案

⒊设置项目档案

⒋设置客户档案

⒌设置供应商档案

(四)录入期初余额

录入期初余额;试算平衡

(五)日常业务处理

⒈以总账的身份进行填制凭证,查询,自定义结转设置

⒉以出纳员**的身份进行出纳签字

⒊以记账员**的身份进行记账

⒋以账套主管自己的身份进行银对账、结账

(六)生成报表

⒈启动ufo报表管理系统

⒉账套初始

⒊自定义一张报表:报表格式定义、报表公式定义、报表数据处理、生成报表

⒋利用报表摸板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调整报表摸板、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数据。**机械股份有限公司的账务处理方法也一样。

六.学习体会

(一)此次实习,我们每天必须在机房上机作账,我们要一直面对枯燥无味的数字,肯定会心生厌烦。但是过会计电算化上机操作实习,我们也充分的了解了电算化操作要求和会计应用步骤方法,提高了电算化会计实务处理能力,加强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同时也在实习过程中发现了一系列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并寻求到解决的方法。

首先,会计科目,开始时根据资料增加和修改会计科目,等到填制凭证时才发现要新增会计科目,更换操作员再进入“基础数据”,然后更改。增加的明细科目,会把总账科目的金额过渡到明细科目中。

第二,在录入凭证时,有的关系到应付账款、应付票据、应收账款、应收票据的会计科目的使用,则会出现该“科目系统受控不能应用”。这时我们应该调出会计科目然后找到该科目修改此科目把受控系统去掉,这时就能使用了。出纳签字时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凭证审核后,进行出纳签字时出现了“没有符合条件的凭证”,原来是因为在定义凭证时没有设置该项内容。

第三,输入银行对账单时,日期不是超出范围就不符合要求,经过老师指点发现,进入时没有选对日期,所以银行对账单总是出问题。

最后,在生成报表时遇到的问题更多,很多数都不平,我们只好逐笔查找错误并对正明细账,发现确实错了后不得不进行反记账、取消审核取、消出纳签字进行修改。然后再出纳签字、审核、记账。再查看报表中的数据是否正确了。

通过手工实习,让我感觉手工做账太烦琐。所有的账表都要自己编制,不像电算化报表根据公式自己出数。手工做账不能马虎,一点点错就要改好多。即将毕业的我们,再经历这次实习后,对以后实际工作又有了新的认识。会计手工做账是一个很烦琐的工作,现在经济发展的速度很快我们可以利用计算机来做账。这也是我们最后一次在学校实习了,我们大家都很珍惜这个机会。

(二)本次实习是我们大学期间的第一次上机实习,也是我们最后一次校内实习,实习主要通过计算机录入来进行处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把用友软件的理论知识和实际操作结合起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为以后就业做好准备。通过这次实习,我不仅熟悉了会计电算化制度及运用的整个流程,也能够更加了解用友财务软件,更好地进行实际操作,对整个企业的预算制度及预算过程也有了更加理性的认识。

做实训是为了让我们对平时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在理论和实训教学基础上进一步巩固已学基本理论及应用知识并加以综合提高,学会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方法,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会计是对会计单位的经济业务从数和量两个方面进行计量、记录、计算、分析、检查、预测、参与决策、实行监督,旨在提高经济效益的一种核算手段,它本身也是经济管理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针对于此,通过对会计学等科目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篇6

见习了两天后,张经理给了我一些原始凭证,让我审核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我根据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后,进入金蝶会计软件的录入记帐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最后在检查各个要素准确无误后,按下保存并打印出记帐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钉在一起。刚开始我制作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在张经理审核凭证时能发现一些错误的凭证。但是通过几天的联系后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通过一周多的编制记帐凭证工作,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编制记帐凭证,张经理很有耐心地给我讲解了每一种原始凭证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用途,而且教我记帐,打印所需要的帐簿以及查询凭证等财务软件的一些常用的操作。有了这些基本认识并熟练了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除了做好张经理所安排的各项工作后,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而且,出纳的业务比较繁琐,还要保管现金,支票和收据等等,所以需要非常细心,对于比较粗心的我来说,这也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篇7

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为了提高会计数据处理的时效性和准确性,提高会计核算的水平和质量,减轻会计人员的劳动强度,许多企业都开始了会计电算化,也就是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手工记账、算账、报账及对会计资料进行电子化分析和综合利用。进入本世纪后,随着企业竞争的日益加剧,企业为了能更好地对企业所拥有的人、财、物、信息、时间、空间等资源进行综合平衡和优化管理,并开始实施ERP,于是会计电算化系统成为了ERP系统下的一个子系统。

在ERP系统中,由于企业的财务部门处于业务的终点,所以一切业务上的问题最终都会反映到财务上,如何保证进入到财务的数据是正确的成为了财务工作的一个难点,另一方面,由于财务汇集了企业大多数的管理数据,所以各种各样的分析报表也应运而生,这些报表如何出具,如何上报也成为了当前会计信息化的一个难点。

首先,大家知道ERP系统下,许多数据的源头是从业务层开始的,因此财务数据的及时性、准确性、可靠性已经不是单靠财务一个部门就可以掌控的,许多时候,财务上的错误根源不在财务,但在审计时财务无疑是要承担主要责任的,这就是ERP为会计工作带来的第一个矛盾。

对于这个矛盾,如果细究,会发现业务部门在许多时候是不知情的,比如库房发出了一瓶酒,如果用于生产和用于招待客户对财务来说是不一样的,招待职工和招待离退休人员对于财务来说也是不一样的。原因就在于他们不懂财务,不能判断出业务的差异点,而在业务发生时,总不能每一张单子都问一下财务。对于财务人员来说,月底时当几千张出库单同时要进行期末处理,生成凭证,这时想在短短的1-2个小时就看出哪些单据有问题,谈何容易。这种可能的差错对于会计人员无疑是一项风险。

其次,由于ERP是面向业务层面的,其在运行过程中虽能产生海量的业务数据,提供了许多报表,但其中真正能够用于满足管理需求的报表却不多,企业管理层想直接从这些数据中获得对管理决策、绩效管理有用、及时的信息是有很大难度的。这样就产生了海量数据和管理层信息“孤岛”的矛盾现象,管理层决策还要大量依靠主观的经验判断。之所以这样,原因大体有以下几点:

1.ERP系统中的报表不能提供跨年对比,只能提供当年的数据分析,而分析报表则大多都需要进行年度对比分析。

2.ERP中缺少一些数据,如预算数据、计划数据,而分析考核报表则往往需要和预算、计划对比。

3.ERP系统中的一些报表的设置太复杂,分类也不符合管理习惯,非专业人士操作有难度。

上面所说的两个矛盾问题在实施ERP时往往会淡化处理,因为那时会计信息化的关注点不在这里,而在以后的实践中往往是由财务部人员给业务部发个通知或者开个会告诉他们该如何填写单据,而对于报表问题一般采用一定量的数据库编程或手工处理,至于领导最终还是看打印出来的报表。这样看似问题得到了解决,但却有三点不足:

1.业务部门对于已经发生过的业务知道该如何填写单据,但对于未知的业务呢,并且业务部门的人员变更都会造成单据填写的错误,只是没人知道这个错误何时出现。

2.数据库编程可以解决许多报表问题,但管理用的报表往往会受环境的变化而经常调整,这样会使报表的开发和维护成本增大,且编程需要较强的计算机知识,普通会计人员是难以达到的。

3.领导看打印出来的报表,其及时性首先难以满足,其次实施ERP的一项意义就在于及时准确反映业务,这样显示也违背了实施ERP的本意了。

因为存在这些问题,当企业ERP实施几年后,我公司管理层由最初的非常想从ERP中直接获取数据,过渡到了现在大多数人员一般不直接使用ERP来获取数据,仍然依靠会计所上报的数据来进行决策。另一方面在经历了业务人员和会计人员的变更后,材料会计利用业务单据生凭证也是经常出错,有时真是有点防不胜防。这些问题如何从根本上处理,我有以下几点想法,供参考:

1.解放观念,不应再继续认为会计工作只是财务部一家的事,而应在业务部门普及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有条件的可以在业务部门设立财务主管或ERP部门管理员,协助财务部门对业务的处理进行把控,同时财务部门应加强业务系统的录入人员的会计培训,通过培训学习使业务人员了解了会计的一些基本原理,有了知识,他们就有可能准确地判断出哪些业务属于新业务,哪些业务可能会影响到会计的账务处理,最终及时通知财务人员使问题在业务发生的最初就得到解决。

2.会计人员一方面需要加强自己的计算机知识,注重计算机操作技巧,掌握如何在短时间内找出那些异常的单据;另一方面应多了解自己使用的ERP系统,特别是ERP系统中各种单据的关系,生成顺序,并注意到这些与会计原理上的差异点。只有能够快速定位到异常单据,并清楚系统中各种单据的关系及控制点,才能减少在业务单据生成财务凭证时出现的错误。

3.适时实施BI(商业智能)系统。按照Dan Pratte说法,BI本质上是关于把组织的业务数据转化成容易理解、价值较高的信息,并将正确的信息在正确的时间以正确的方式分配给正确的人。从技术层面上讲,BI不是什么新技术,它只是数据仓库、OLAP和数据挖掘等技术的综合运用。BI的强大之处在于将各类源数据如数据库、文本文件、电子表格、网页文件、邮件等数据经过加工存储,存储在数据仓库中,然后以便于使用者理解的形式展现给决策者。借助BI系统对数据进行整合,完成财务预算、财务分析,为企业管理层提供高质量数据和简单查看方法。可以说以ERP作根基,以BI为翅膀的管理会计会给企业未来的发展提供更多有用的数据。

随着全球一体化和信息化的不断推进,企业竞争也由最初的产品比拼演化为现在以技术、产品、服务、人员综合能力的企业商业智能的竞争,信息管理已从一种支持功能发展成为战略性企业管理的一个重要合作伙伴,了解供应商、客户、竞争对手和全球市场相关信息的获取、验证、存储、访问和分配方式,已经成为了企业生存并获取利润的关键问题。会计部门作为企业当中最重要的信息提供部门不可避免地会受到影响。为企业管理者、投资者快速、准确提供数据是我们会计部门的一项使命,这需要我们改变传统会计工作的一些思路、方法,及时适应企业信息一体化这一历史潮流。

参考文献:

[1] 鲁百年.简易性领跑BI未来[Z].中国管理传播网,2009.

[2] 黎明之.企业实施ERP的管理对会计业务的影响[J].中国管理信息化,2009.

[3] 王小虎.企业ERP系统实施过程中的风险[J].时代经贸,2010.

篇8

1.1会计电算化发展的现状会计电算化目前已经取得了长足的进步,商品化、通用化的财务软件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更多会计软件的开发已经走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的轨道。但由于财务工作本身的特点,以及网络的迅速发展、电子商务的迅速兴起等,一些先进的、现代化事物的不断出现,对会计电算化信息系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得建立符合现代企业发展需求的新型财务系统变得刻不容缓。随着新的会计电算化软件的应用,会计电算化正从简单的会计核算系统向综合的管理信息系统转变,形成以会计软件为核心,融管理、计划、分析为一体的会计电算化管理信息系统。会计人员素质逐渐提高,操作水平日益熟练,系统的安全性与保密性加强,显示会计电算化已向优良、稳定、科学的方向发展。会计电算化是一项系统工程,因此在发展过程中有许多工作要做,有许多问题要及时解决,否则将严重阻碍我国会计电算化向更深层次的发展。

1.2内部审计的现状我国的内部审计建立于1983年,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总体来说仍处于发展初级阶段,并且存在着一些问题,如审计的重点仍侧重于财务会计、审计手段落后和人员素质、知识结构不全面等。致使我国其他诸如业务审计、管理审计开展较少;很多审计人员面对网络化的会计信息系统时显得力不从心,经营管理方面的知识与经验比较缺乏。

2会计电算化对内部审计的要求及影响

2.1对内部审计线索的影响实行会计电算化后,审计线索发生了变化。会计数据的存储介质和形式、会计数据的生成和传递形式都发生了变化,传统的查账方法已不完全适用在会计电算化系统。为了更有效地审计会计电算化系统,应将审计需求纳入到财务软件的系统设计和开发中,系统的各种数据文件都应留下审计线索,除应保证会计据文件的打印输出外,还应将会计数据文件以可审计的形式进行储存和备份,例如应保留应收、应付款等经济业务的详细记录,而不能只留下更新后的余额。

2.2对内部审计技术方法的影响审查一般采用审阅、核对、分析、比较和调查等方法,也是由人工完成的。虽然电算化下人工审查技术仍有必要,但计算机辅助审计,效率更高。审计人员在掌握计算机知识及其应用技术的前提下,应先对电算化系统的可靠性进行核查,必要时采用专业软件来测试系统的稳定性、准确性,把计算机当作一种提高审计质量和效率的有力工具来使用,并要不断的积累经验。

企业应采用既规范又具有充分保留和提供审计线索功能的审计软件,如:ERP软件,因为其在初始录入凭证时有一条记录记载,在改动、删除时,并不是在原记录上变动,而是另有记录反映。这样,审计人员在审计时,同一笔业务有哪些改动,什么时间改动的,由谁操作的,具体在哪项功能中变动的,均可一一查出,每一笔处理都留有痕迹,这就为审计工作提供了线索和方便。

由此可见,新的内部审计已经涉及到信息技术和财务手段等多学科知识相结合的技术方法,所以,企业应根据财务制度和内部审计的需要,建立健全有关的规章制度,规范审计方法和手段。

2.3对内部审计人员的影响众所周知,在手工系统中,审计人员凭借自己的经验、专业知识,结合运用各种审核检查的方法,就可以达到目的。然而在使用会计电算化系统以后,审计各方面都发生了很大变化:审计线索、内容和技术手段都发生了改变,使得审计人员无法很难实施跟踪审计,并且一些审计人员不熟悉电算化系统,无法识别、审查内部控制,也就无法参与审计工作。因此,审计人员除需具备丰富的会计、财务、审计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且熟悉有关政策,法令法规之外,还应具备一定的计算机知识,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一定的了解,对会计电算化系统有可能出现的错误及舞弊要有清楚的认识。

3如何推动内部审计适应会计电算化发展的对策

3.1完善立法工作随着电子商务技术的不断发展,电子货币流通、电子数据审核、电子合同审核、电子签名辨别等网络信息技术的运用也越来越广泛,伴随而来的信息系统合理性、安全性保障措施、网络信息资源的所有权、使用权认证、认证中心和数字证书的法律地位等,都需要制订法律法规加以规范。鉴于此,完善计算机审计立法工作,时机已经日趋成熟。

篇9

(一)缺乏会计电算化专业人才

现阶段,我国大多数单位的电算化操作人员都是由过去的会计、出纳等财务人员经过短期培训而来,只知道怎样使用财务软件,却不能灵活运用软件,对计算机的知识掌握有限,遇到超出范围的问题,只能找对财务知识知之甚少的软件维护人员,双方不能很好地配合。电算化迅速普及,对会计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人员不但要掌握一定的会计专业知识,还要掌握相关的计算机知识、财务软件的使用以及保养和维护等。而许多企业都缺乏这种复合型人才,这已成为企业快速实现电算化的障碍。

(二)会计软件存在的问题

1、会计软件的数据在安全性与保密性上存在的问题

我国目前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数据安全保密性比较薄弱。数据损坏丢失的危险比较大,某些知名ERP软件的数据库也可以很容易的通过工作站进行访问和修改,留下很多安全漏洞和隐患。很多单位会计信息系统没有真正作到联机事务处理,难以真正实现数据实时传递共享。企业财务上的数据,是企业的绝对秘密,在很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但几乎所有的软件系统都在为完善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制度大伤脑筋,却没有几家软件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有些软件所谓的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防止盗版,不能真正起到数据的保密作用。至于安全,则更让人担忧,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突然断电,很难恢复原来的数据。

2、会计软件在通用性上存在的问题

财务软件厂商对行业特征和单位的核算特点考虑不够,基本是一套软件使用于不同类型、不同规模的用户,导致不少施行会计电算化的单位,仍要会计人员做大部分的辅助工作。

3、会计软件开发人员对会计制度和会计规范的理解不够

一些会计核算软件对拥有记账凭证审核的人员不能再授权制单。这种情况的出现,是软件开发人员未能全面正确理解制单和审核的关系问题造成的。会计制度中规定:本人不能审核自己所填制的凭证。在授权制单权、审核权时并非是互斥的非此即彼的关系,一个人是允许同时拥有制单权、审核权的,只是本人无权审核自己制作的凭证。

二、关于会计电算化工作可能出现问题的解决对策

(一)要重视会计电算化理论的研究

理论是行动的先导,会计电算化事业的发展依赖于电算化会计理论的发展,电算化会计理论研究的滞后,会制约会计电算化软件的成熟与发展,因此,电算化会计理论是指导、推动会计电算化在新的基础上不断完善和发展的实践指南。

(二)要提高对会计电算化工作的认识

国际互联网等计算机技术和信息技术的发展,对会计电算化带了新的冲击,电子商务、网络会计、网络财务已进入会计电算化领域。企业要使会计电算化适应时代的发展,就必须利用现代技术,使用新的技术手段,发展符合现代技术和发展需求的新型会计电算化。

(三)要解决人们思想认识问题

增强电算化意识,加快会计电算化普及的步伐。组织的管理者在管理活动中要意识到利用会计信息系统提供的高效准确的信息可以为决策更好的服务,而且要看到财务业务一体化的重要性,真正建立一体化的企业系统,推动会计电算化乃至企业信息化的普及。

(四)改善和提高会计软件功能

现行单位会计软件虽然开始从核算型向管理型过渡,但总体上讲,模块内容简单,功能不强,不能适应单位财务管理的需要。要真正充分发挥会计电算化的优点,为财务管理服务,必须将其纳入管理信息系统,提高会计软件功能,增加具有管理的模块,如设计比较分析、因素分析、差额分析、图表分析等财务分析模块,资金需求供给预测模块等等。

(五)要提高会计人员计算机操作业务素质

一方面要增加高层次的会计电算化人才的培养。加强对会计电算化人才培养的研究,提高培养会计电算化人才的质量和受企业欢迎的程度。 另一方面要普及和加强会计电算化在职人员的培训教育。会计电算化发展日新月异,整个系统的运行需要人机很好的协调,因此加强会计人员的培训教育是电算化实现和安全运行及保障的现实需要。

三、结束语

会计电算化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产生的,也将随着电子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而逐步完善。传统的手工会计核算已远不能适应当前企业发展的需要,利用电子计算机进行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实现会计电算化,是企业会计工作的必然趋势。会计电算化突破了传统会计的观念与理论,为财务人员提供了众多机遇,随着电子商务的飞速发展,会计电算化的实施给会计理论和会计研究带来了新的难题,只有不断地将理论与实践相联系,才能使会计电算化为提高企业经济效益发挥更大的作用。

参考文献:

篇10

会计核算是基于已有的会计数据信息,对以往发生的事件做出评价,并以核算分析的结果对未来进行预测,从而为经营管理提供决策支持。对施工企业来说,由于工程建设的特殊性,会计核算工作尚未达到理想的水平。尽快实现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将是企业今后的重要任务。

一、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

施工企业的经营内容决定了会计核算工作的特殊性。作为施工企业,工程项目是其经营的核心内容,而工程项目又具有流动性。企业承揽的每一项工程施工业务都拥有特定的施工地点、施工图纸、施工工艺、施工团队、施工预算。项目之间一般是彼此独立的,但它们的共性特征在于施工周期较长,易受到自然环境、经济环境的影响。建筑施工本身的规模较大,在建筑完成后还需要一定的保养,施工周期很少会低于一年。由于施工周期长,自然环境和经济环境中的可变因素增加,施工过程势必会受到影响。例如,露天施工会被雨雪天气牵制,还会引发原材料的损耗;经济指数变动下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很大。根据工程项目的特点,会计核算工作也呈现出以下行业特性:

(一)会计核算以独立的项目为依托

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需要围绕具体的工程项目,分别计算投入产出。每个工程都有不同的施工要求,所以同一会计核算周期内不可能将所有施工项目的费用综合计量并分摊成本,只有以独立的项目为依托,才能明确量化每个项目的成本和收益。

(二)会计核算以集中和分散相结合

施工企业从事每个建设项目时,需要进入不同的工作地点,会计核算不仅要考察账面资金的流动情况,还要涉及对施工现场原材料、设备、工具的考察,如资产价值的折旧和摊销、维修和报废的审核等,所以会计人员不可能仅靠在办公室的计算分析就能完成核算工作,必须在集中开展会计核算的同时,分散进入各个施工现场推进工作。

(三)会计核算以结算时间为对照

施工项目的跨年度使会计核算工作也要以工程进度的百分比作为年度核算的基础,得出每年的经营成果。而且施工企业工程款项的结算多是分段进行,比如以项目节点作为结算的依据,其间会产生大量的垫付资金,或是受到非确定因素影响而承担风险。

二、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必要性

针对以上特点,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应尽快采用信息化管理的方式,以提高会计核算的准确性,服务企业的经营管理和长期发展。

(一)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完善查询依据

原始凭证和记录是会计核算的基础,缺少原始凭证的支持,会计核算的真实性就会受到影响。但是施工企业的会计原始记录往往不够细致深入。由于施工进度紧张,施工团队大部分人员都集中于项目建设,很少有专人负责施工过程的票据整理和及时记录,导致会计核算时也是票据不全,很多信息都无法追根溯源。而且企业本身对会计核算的查询依据积累也很模糊,人力、物力、财力资源的分类笼统,只是以独立项目进行基本分类,更详细的分类却无法实现。信息化管理将从根本上夯实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数据基础,甚至需要备案的原始凭证可以拍照和扫描存档,便于日后查询。

(二)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提高核算效率

会计核算工作需要为后续的工程项目提供决策支持,核算的及时性尤为关键,它是会计核算工作价值的体现。在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滞后性不容忽视。施工过程的人力、物力、财力匹配都具有即时性的特点,比如原材料用量和剩余、施工现场的工具损耗都必须立即核算;企业间的合作往来也要确保及时核算实现应收账款和应付账款的对接。所以通过应用信息化管理,很多无需亲临现场的核算工作可由系统自动完成,大大节省了人力操作,使会计人员可及中精力处理施工现场的核算工作,会计核算性的速度得到保证。

(三)会计核算工作的信息化管理有助于降低财务风险

从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的特点可以看出,这种核算方式具有被动性的缺点。企业很大程度上都是根据已经发生的工程建设,核定相应的会计信息,即使发生原材料价格上涨带来的利润率降低、工程款项结算不及时、自然环境影响施工进度等问题,会计核算的结果也只能如实反映,而不是在事前积累足够的信息,抑制财务风险的发生。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会计人员可将以往的工程核算结果进行信息对比,从中分析各类施工项目的财务特征,加强事前控制,降低财务风险。

三、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建设举措

施工企业会计核算工作信息化管理的实现应着力推进以下举措:

(一)建立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平台

施工企业财务部门的首要任务是开展信息化平台的建设,实现高效的数据库信息管理。信息平台应涵盖记录、查询、分类、附件、统计、预警等功能。每一项工程开工后,会计人员应及时将各项收入和支出记录在信息系统之中,细分会计核算的项目,深化分类统计与核算,同时应备注相关责任人。信息平台对系统记录后自动生成的数据按时定期核算,如应收款项结算后,系统自动修改成本与收益;对现场勘查核定的项目,会计人员完成现场核算后,系统将新近录入的数据再次与财务系统对接核算,得出会计周期内的核算结果。对于有特殊需要的原始凭证和记录,会计人员可通过附件功能扫描存档,防止原始凭证的损毁。会计核算工作中发现的问题也可反馈到备注栏,便于日后统计分析。此外,如果出现会计核算不及时、投入产出之比失衡等问题,信息平台应自动预警,使会计人员能够及时处理。

(二)规范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管理流程

随着信息化管理平台的建设,管理流程也必须得到确立,使会计人员有章可循,遵循科学的会计核算流程,提高工作效率。施工企业会计核算的信息化管理并不是否定传统的手工记账与核算,而是寻求两者的有机结合,让会计核算能够为企业经营管理创造更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管理流程方面,施工企业应建章建制,规范新型会计核算流程。在项目确定开工日期后,每一项原始凭证和记录的生成都应当及时反馈到信息平台,考虑到因施工地点局限会引起核算信息传递时间拉长,可规定一致三天内录入系统。信息生成后,会计人员不得随意更改,除非获得高层领导的授权并经核实确实需要更改。月度、年度和项目施工完成后的会计核算应力求原始凭证记录与信息系统内的记录一致,如发现两者有出入,应找寻问题的根源,避免再次出现同类问题。

(三)打造施工企业会计核算信息化管理团队

在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规范会计核算流程的同时,专业化的管理团队不可或缺。施工企业本身会计核算人员存在素质参差不齐的问题,信息化管理改革是企业团队重塑的有力时机。施工企业应积极吸纳具备专业背景、擅长会计信息化管理的人才进入企业,一方面对现有的会计人员展开培训,另一方面重新划分会计人员的职责权限,在合理分工的基础上提升会计核算工作的质量。财务部门应委派专人负责内部核算与外部核算,内部核算人员侧重信息录入与核算报表的制定,外部核算人员主要以施工现场核算为使命,严格检查物资的使用损耗,记录真实凭证,并尽可能使用远程系统及时传递会计核算资料。

(四)定期开展会计核算工作的总结分析

施工企业应借助信息化管理平台挖掘更多深层次信息,为财务风险规避做出贡献。专业化团队应定期实行信息化会计核算的报表分析,将成本、收益、项目特点、问题类型、潜在风险作为分析的焦点,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制定今后承接施工项目和项目施工管理过程中提高资金使用效率、缩短资金回笼周期的有效方法,完善内部控制,从而使企业不断减少风险发生,实现良性循环发展。

结束语

信息化管理已经成为很多企业财务管理的必备手段,施工企业应紧跟时展步伐,将会计核算工作纳入正常轨道,增强工程项目管理的主动性。相信在上述举措的应用下,施工企业的会计核算工作将会呈现新的面貌。

参考文献:

篇11

二、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1.缺乏规范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需要以规范的管理制度作为保障,但在当前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由于管理制度不完善,缺乏合理性,这就在一定程度上对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带来了阻碍,特别是我国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起步较晚,缺乏相关的管理经验,这就更需要规范的管理制度起到约束的作用。

2.认识不全面,缺乏重视度

目前很大一部分事业单位对会计信息化建设在认识上具有片面性,这也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速度缓慢。部分财务活动仍然采用人工记账的方式,对于需要保存的会计档案信息在打印后再进行保存,部分重要信息没有借助于光盘和磁性介质进行存档备份。同时事业单位也没有与自身的实际情况充分结合起来开发适合自已的会计信息化体系,这也就导致会计信息化建设缺乏科学性,建设效率处于较低水平。

3.信息不对称

在当前事业单位发展过程中,需要以会计信息化建设技术平台得来的财务信息作为调整业务活动、管理和监控各部门运行的重要依据。但在具体工作中,在财务信息采集和产生过程中没有相应的管理制度约束,技术上监管缺失,事业单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不对称的问题,使财务信息的有效性很难辨别,这对事业单位的财务管理和监控带来了较大的影响。

4.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

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工作中缺乏经济效率的驱动,这就导致部分会计人员在工作过程中缺乏积极性与创新性。特别是在信息化环境下,部分会计人员由于自身素质较低,对计算机及相关软件不能熟练掌握和使用,给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带来了较大的制约。

三、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途径

1.加强会计信息化建设的认识

在信息化环境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具有必然性和迫切性。这就需要事业单位管理层和财务人员要认识到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将会计信息化建设作为单位的重要事情来抓。作为会计人员,需要在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掌握更为先进的会计手段和方法,在工作中能够不断地创新,会计人员之间加强交流和沟通,加快经验地积累,从而为会计信息化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2.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要想有一个标准的、规范的信息化建设,必须要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才能更好地满足会计信息化建设的需要。从长远来看,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不仅需要先进的会计信息化硬件系统,更需要严格规范的电算化软件管理制度,事业单位的很多财务管理活动不是仅仅依靠科学化、信息化建设手段来解决工作中的实际问题,,更需要严格规范的标准化的管理制度进行监管和约束。因此事业单位要从财务管理的整体出发,建立健全严格规范的管理制度,确保事业单位会计信息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3.加快会计信息化建设

为了推动事业单位的快速发展,事业单位的会计信息化建设必须结合自身的实际发展情况,不断改进,勇于创新。事业单位在会计信息化、电算化建设方面,要不断改进财务管理方法,合理地、科学地、标准化进行统筹规划,努力尽快建设具有统一要求的会计信息化体系,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提供准确的、有效的、持久性的财务信息。

4.加强会计信息化的精细化管理

事业单位必须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提升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快建立会计信息化建设研讨中心或者领导小组的步伐,将会计信息化建设落实到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全流程建设中。在对会计信息化建设进行整体规划统筹时,要全面结合自身的财务运行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开发和创新,逐渐将会计信息化建设融入到事业单位的所有业务活动中全流程建设。另外,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还要制定统一的信息化管理标准,全面融合网上银行、财务管理系统、政府采购系统等,真正实现财务管理信息的共享,加强会计信息化管理,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精细化的管理效率。

5.提高会计人员的综合素质

事业单位会计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离不开高素质的会计人员,因此事业单位需要做好会计人员的培训工作,使会计人员能够掌握更先进的信息技术,增强自身会计信息化专业知识的积累,强化职业道德素质教育,努力提高会计人员的创新意识,从而打造一支高素质的专业化会计人才队伍。

四、结束语

在当前信息化社会,事业单位做好会计信息化建设工作,不仅能够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相符合,而且有利于事业单位财务管理质量和效率的全面提升,能够为事业单位主管部门提供高质量的财务信息,有利于更好地推动事业单位健康、有序发展。

篇12

见习了两天后,张经理给了我一些原始凭证,让我审核原始凭证后编制记账凭证。我根据原始凭证所必需的要素认认真真审核了原始凭证后,进入金蝶会计软件的录入记帐凭证的界面,先按此笔业务录入简明而清楚的摘要,然后按会计分录选会计科目,并在相应的会计科目的借方和贷方录入金额,最后在检查各个要素准确无误后,按下保存并打印出记帐凭证和相应的原始凭证钉在一起。刚开始我制作的速度比较慢,而且在张经理审核凭证时能发现一些错误的凭证。但是通过几天的联系后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提高了不少。通过一周多的编制记帐凭证工作,对于各个会计科目有了更加深刻而全面的了解,并且对于我把书本知识和实践的结合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除了编制记帐凭证,张经理很有耐心地给我讲解了每一种原始凭证的样式和填写方式以及用途,而且教我记帐,打印所需要的帐簿以及查询凭证等财务软件的一些常用的操作。有了这些基本认识并熟练了财务软件的操作以后学习起来就会更加得心应手了。从制单到记帐的整个过程基本上了解了个大概后,就要认真结合书本的知识总结一下手工做帐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除了做好张经理所安排的各项工作后,我也会和出纳学学知识。别人一提起出纳就想到是跑银行的。其实跑银行只是出纳的其中一项重要的工作。在和出纳聊天的时候得知原来跑银行也不是件容易的事,除了熟知每项业务要怎么和银行打交道以外还要有吃苦的精神。想想寒冷的冬天或者是酷暑,谁不想呆在办公室舒舒服服的,可出纳就要每隔一两天就往银行跑,那就不是件容易的事了。

而且,出纳的业务比较繁琐,还要保管现金,支票和收据等等,所以需要非常细心,对于比较粗心的我来说,这也是非常有必要学习的。

是的,课本上学的知识都是最基本的知识,不管现实情况怎样变化,抓住了最基本的就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如今有不少学生实习时都觉得课堂上学的知识用不上,出现挫折感,可我觉得,要是没有书本知识作铺垫,又哪应付瞬息万变的社会呢经过这次实践,虽然时间很短。可我学到的却是我一个学期在学校难以了解的。就比如何与同事们相处,相信人际关系是现今不少大学生刚踏出社会遇到的一大难题,于是在实习时我便有意观察前辈们是如何和同事以及上级相处的,而自己也虚心求教,使得两周的实习更加有意义。

篇13

会计基础工作是行政事业单位财务管理工作的基本环节,计算机技术的普及和应用使会计电算化成为实现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要手段,对会计基础工作进行规范是保证单位财务工作秩序和会计电算化有效实施的前提条件。不断提高单位各层面人员对会计基础工作的重视程度,建立健全内部管理制度,加强会计监督是提升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水平的重要举措。

一、会计电算化的内涵及现状

会计电算化是会计人员手脑功能的延伸,具体是指计算机技术在会计工作中的应用,即采用电子计算机替代人工记帐、算帐、报帐,以及对会计信息进行分析和利用的过程,其特点是运算速度快、存储容量大、数据高度共享、检索查询速度快捷、编制报表简单、数据分析准确等。在实际工作中表现为由财会专业人士运用财务软件,向计算机发挥指令去做原来由人工操作的会计工作。会计电算化分为会计核算电算化、会计管理电算化、会计决策电算化三个层次,它将电子网络技术、信息技术和财务管理技术融为一体,使人们分享了通过全球网络传递的会计信息资源,改变了会计工作的流程和模式、数据储存形式和处理程序,增强了信息化与会计环境的互动,将会计数据覆盖的范围扩大,并将会计内部控制与审计的方法和技术加以更新,使会计管理制度的发展迈上了一个新台阶,深化了会计理论研究与会计实务操作的改革。

财政部制定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于1996年,但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起步较晚,大规模的普及运用开始于二十一世纪初。任何一门新兴科学技术的推广都有其两面性,虽然会计电算化技术的广泛运用,将财会人员从繁重的数据计算中解脱出来,但也带来了让人不悦的负面问题,过去,财务人员通过重复的手工操作在工作过程中就能发现问题并及时加以纠正,而应用会计软件后,计算机对数据的快速处理使会计人员完全依赖于计算机,以致于忽略了操作过程中的细节,不能及时地发现和解决在实际工作中出现的问题,在不同程度削弱了会计基础工作,在某些方面引起了混乱的会计工作秩序并影响了会计监督效率的提升。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财务管理工作者要重视会计基础工作,以认真而审慎的工作态度,提高会计工作水平,避免和减少会计差错,加强会计管理和监督。

二、电算化环境下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重要性

(一)会计电算化应用的根本条件是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

为会计核算和会计管理服务的基础工作统称为会计基础工作,主要包括单位会计工作的基本环节,如会计凭证的格式设计、取得、填制、审核,会计帐簿的设置、登记、核对、结账,会计报表的种类设置、编制、审核,会计档案的归档,计算机的软、硬件兼容、资料保管、数据安全和保存,会计人员的配备和管理,会计监督的程序等等。在实际工作中,会计行为是否规范、会计资料是否完整都是由会计基础工作的有效性决定的,会计基础工作做得规范,就能保证单位内部会计事务的质量,保证会计资料使用者获悉和有效利用会计资料的权益。

(二)规范的会计核算是实现会计电算化的首要层次

混乱的会计基础工作会造成信息无用、数据不准确、财产不安全等问题,严重影响会计核算的真实性,扰乱单位内部正常的管理秩序,造成领导层的决策失误。因此,在会计电算化环境下要建立并严格遵守良好的会计工作制度,会计人员应当定期对会计帐簿记录的数字与相关实物资产、货币资金、有价证券、往来款项的单位或者个人等进行相互核对,保证帐证相符、帐帐相符、帐实相符。对提供的各项会计资料进行逐一落实,务必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完整,规范,使各项会计工作符合科学化、制度化、规范化的要求,并在此基础上准确无误地进行数据计量、登记帐簿、编制财务报告,提高会计工作的效率。

(三)完善的内部会计管理控制制度是会计电算化工作

顺利开展的有力保证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会计法律、法规,保证单位会计工作有序进行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建立起完善的单位内部会计管理制度。在电算化环境中,完善的内部会计控制制度可以提高政府部门的管理效率、保证获得高质量会计信息、减少甚至杜绝国家财产的流失、实现各单位事业发展的战略目标,能够使单位领导的分析决策能力得以提高,并有效防止浪费和舞弊行为的发生,因此,政府部门的各个单元都要建立科学的岗位责任制,尤其要增强财会人员的责任意识,完善会计信息获取渠道,保证输入计算机的每条会计信息的安全性和准确性。目前,各行政事业单位在手工记帐的基础上建立起的电算化会计工作在管理上还存在很多欠缺,迫切需制定出台一系列会计内部控制制度以适应当前的会计电算化的发展状况,使会计电算化的优势真正发挥出来。

(四)系统、规范的会计电算化工作是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和廉政建设的需要

会计的重要职能是核算和监督,手工记账时期会计人员埋头于繁琐复杂的数据计算而无暇顾及会计监督,随着会计电算化工作有效开展,政府各部门的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可以腾出更多的精力对本单位的财务收支活动进行严格的会计监督。行政事业的每项事务都需要消耗财政性资金,中央要求各单位执行“八项规定”,做到“科学决策、民主管理”,因此,决策层必须适应和利用新的网络环境,制定并遵守新的会计监督制度,接受会计机构、会计人员对本单位各项财务收支活动的监督。会计人员要恪守职业操守,做到清正廉洁,不屈从迎合领导的错误决定,保证国家财产的安全。

三、结语

行政事业单位的会计电算化工作在降低单位运行成本、合理配置资源、完善财政体系及市场运行秩序等方面均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规范的会计基础工作是会计电算化顺利实施运用的根本保障,为此,政府有关部门要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单位内部职工对规范会计基础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不断更新他们的知识结构,单位领导在对各项工作授权的同时明确责任,一经发现违规问题,及时追究相关当事人的责任,将在会计电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解决在萌芽状态,促进我国会计电算化向纵深发展,确保单位各项社会公共事务正常、安全地运行。

参考文献: